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实践汇报材料

综合实践汇报材料

时间:2023-02-15 22:2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实践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实践汇报材料

第1篇

学校现有1—4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校生869人,平均班额43人,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本科学历54人,专科学历4人,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功能室齐全,配有音体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录播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20余座,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 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 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 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 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 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 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 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 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第2篇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所以,我们基本按照“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一教学法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循序渐进的课型来完成本单元教学。这五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1+X”精读课、群文阅读课、综合训练课。用此教学法,五课渐进,单元整合,重点突出,高效省时。

生字过关课。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每单元一开始,我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本单元的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1.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和一类字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二类字侧重于认会,一类字进行练写,并组3个词。

2.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过关的小组在汇报栏上打“√”。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书写,或听写,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有困难的人。组员全部会认二类字,会写一类字后,组长在黑板上的汇报表上打“√”。

3.检查督促。12个组全部在黑板前打“√”后,老师开始检查。先检查二类字的掌握情况,找组内学习最困难的学生读。二类字检查完后,检查生字,采用听写的方式,以听写词语为主。

4.互批汇报。听写完后,小组之间互相批改。组内有错的对照课文,互相教会。组长到汇报栏上汇报,错几个字就在汇报栏中填几,并把组内错的字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5.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

生字过关后,我出一个囊括本单元字词的练习题,或者利用优化设计再次进行过关,这样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精读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复习巩固。

课文诵读过关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诵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

2.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亮,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就算过关。组长到汇报栏打“√”。

3.组际互查。12个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可以挑选一个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4.点拨技巧。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每段找2~3个组的代表读,符合要求的就算过关。老师随时点拨读法,让全班齐读。列出的重点段全检查完,课文诵读过关环节结束。

“1+X”精读课。 “1+X”精读课,既大量阅读,又品词析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落实了叶圣陶老师“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基本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1.课前预习。读课文,找出并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准备班内交流。

2.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3.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发言,总结出代表本组水平的见解,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4.拓展阅读。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文章或来自丛书,或来自师生搜集的拓展文章,一般选定两三篇。

5.畅谈感悟。全组阅读完后,组长汇报。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如果课堂上读不完或者谈不完自己的感悟,那么课后或下一节课再继续。一般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要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的感悟。

群文阅读课。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该实验设计了群文阅读课。其操作模式为:布置任务(教师可根据当天所学单元内容,布置阅读相关配套教材)―自由阅读(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开始阅读,可以做摘抄,可以写体会)―盘点收获(在当堂课剩余5分左右时,让学生谈一谈:通过今天的阅读有什么收获?目的是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做示范,让他们懂得阅读可以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综合训练课。综合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等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训练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实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1.主题背诵。每教学一单元课文,就补充与之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古典诗文,让学生熟读成诵,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古今结合,雅俗结合,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主题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主题活动,它只是比一般的主题活动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直接与生活实践相连接,是跨越多学科的、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内容的活动,如学完“”一组课文,围绕“”这个主题,办一个展览会;国庆节到了,围绕“国庆”这个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等。

3.主题写作。在每教学完一个单元,诵读了相关文章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的感受或体会;或者在参加综合性活动后,围绕主题写一写活动后的收获。

4.主题活动。每教学完一单元课文,就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采访、主题信息搜集等,中、低年级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到高年级逐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

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兴趣;方法;合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有了独立、自主学习的强烈心理要求;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洋思、永威和杜郎口教学模式都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兴趣的内驱动力。下面以《生活与毽子》主题综合实践课阐述一下如何在“做”和“说”中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一、“做”

1.准备阶段。制作毽子的方法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怎样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生活,如果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毽子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更多地了解毽子,同时培养学生模仿别人不同的制作方法,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2.制作阶段。A.以小组为单位再看图研究。B.组员之间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地“说”,以“说”促“做”。C.确定制作步骤。阐明为什么这样确定步骤的原因,还是让学生“说”。使其在学生意识中形成毽子整体概念,为动手“做”铺垫。D.然后小组选择两组不同的毽托毽羽制作不同的毽子(羽毛类、塑绳类)。E.动手“做”,学生完全掌握扎毽羽方法后动手“做”。让每个组员都参与其中自主、配合。F.把毽羽如何固定在毽托上使之牢固,这是重点,关键所在,让每个小组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在我们的充分放手中,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聪明的头脑,实现了一次完全自主的学习过程。望着拿在手里的毽子,他们幸福得无以言表。

二、“说”

1.汇报阶段。让学生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搜集到的有关毽球这一体育运动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毽子的运动历史、传播方式等。让孩子们知道这小小的毽球运动已传出亚洲,传遍了世界,可见与人们的生活运动紧密相关。

2.整理阶段。通过教师展示图和学生的观察后进行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毽子的制作方法、使用材料。

3.小组汇报阶段。请小组组员代表说它们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难题,怎样解决的,同时请一名同学来做一个演示(教师提示:注意安全,小心剪刀,不要划破你的手)。这样以“说”促“做”,“说”“做”结合,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完全全地“说”,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感知、实践、体验的环境。

4.展示。每个小组选送一个作品。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好?说说理由,讨论交流。

“说”和“做”在现实中实现,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动手环境,让他们亲历活动过程,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以“说”爱“做”。尽量全面地设计活动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我先通过让学生搜集准备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提兴趣。在进行整理、汇报、交流、小组团结协作中动手制作,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综合汇报,展示、检验、再认识,最后拓展让学生走出课堂,打破现有的课堂约束,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毽子的发展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调查、了解、求知、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进行了交流、配合、探究性学习,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是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做,贴近生活,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脱离“做”的“说”,容易让学生脱离实际,“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更好地和生活融为一体,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益处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篇

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如果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探究过程,40分钟的时间远远不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活动环节过多;学生不配合,合作习惯差;材料准备不到位和不科学,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却是一种繁琐的感觉。怎样摆脱这种繁琐的感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得易操作,从而走向简约、高效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选择简约的活动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的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教学主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一直存在,一个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的学生却很少关注。因此在活动主题的设置上,要引导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帮助学生确定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如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社区商店的经营情况,就会发现有的商店生意好,而有的商店却门可罗雀,濒临倒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确定活动的主题:

(1)为什么人们要在这个商店买东西,而不去别的商店呢?(质疑)

(2)通过向顾客调查,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办法了解。(调查)

(3)约几位同学一起讨论这一现象。(设计实验)

(4)人们对这个商店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问题)

(5)该商店是否在价格、品种、质量、购物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与别的商店不同?(提出假设)

(6)然后设计出表格,分别到各商店了解,统计。(操作实验)

(7)通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得出结论)

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为活动主题,贴近生活,不神秘,更不复杂,容易实施,很有成效。

二、 设计简洁的教学环节,突出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计划—观察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总结应用”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模式进行教学,并试图充分展开,好像展开越充分越能体现探究的理念。但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情灵活设计探究。教师应找准探究的关键,舍弃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环节,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无意义的活动不做,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举办。如《摆钉子》一课,有 “摆钉子”和“立钉子”两个活动。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摆钉子”,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考虑摆放的步骤,以及如何合作、如何记录和汇报等,教师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提示,重点放在“立钉子”实验活动和汇报交流阶段,注重在交流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从而突出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倡导探究活动的切入点要小一些,挖掘要深一些,有时还可以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如《摆钉子》,学生通过操作立起钉子后,得出考虑问题可以进行再创造。此时,可引导学生:类似于钉子立起来的结构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同时,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简练、总结性强,切忌啰嗦,把认为是重点的不厌其烦地说,听得学生心生厌烦,在每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准备简易的材料,易于操作

材料的准备是最让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每一节课准备材料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寸步难行。我们提倡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熟悉材料,提高实验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如生态瓶的制作需要的基本材料:玻璃或透明的塑料容器、小型水生动植物。可以让学生将家里的大塑料色拉油瓶切掉上半部分,而后洗干净做生态瓶的容器。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小型水生动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浅水池塘或水沟里采集,这样会使材料变得丰富多样。同时,学生参与了整个准备过程,对这些采集到水生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比较熟悉,在制作生态瓶中考虑得也更为周到,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得也就更为透彻了。

在准备材料上,指导教师也要做个有心人,在平时注意积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将其收集起来,以应不时之需。

四、运用简便的教学方式,积极参与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而言,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行的,这是由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及自主性”特点所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创造性思维被完全抹杀,动手能力不强。如何改善呢?我们可以试着改变教学方式,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1.体验式教学

学生的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体验式教学的操作方法可以是:

娱乐体验:是指看电视、看电影、网上冲浪、做游戏等,让学生在吸收信息中进行体验。

教育体验:主要形式有培训、听课、讲座、讨论,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获得体验。

展示体验:参加各种操作、制作比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2.探究式教学

第5篇

关键词: 发酵食品工艺学 研讨型课程 实践教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研讨型课程增加了研讨型内容,定期布置一些超出课堂知识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经过课后查阅大量资料,以及深入思考,只有将这些知识升华才能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一般开放性问题布置一段时间后,会组织学生讨论,每次选取部分学生针对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回答或以PPT形式给予汇报,进行课堂演讲(Presentation),在汇报演讲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引导,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方式解决布置的问题。通过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升华成自己的知识,使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由于这些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因此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课堂讨论问题的收集及汇报演讲,一方面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加强。

1.科研研讨化,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每一个科研题目都蕴含着某种科学方法与思维方法,都体现着多种知识与技能的交叉综合运用。如将哈密瓜果啤的研制项目、阿魏菇液态培养条件优化、微生物发酵法从麦糟中制备嗜热β-葡聚糖酶技术的研究等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讨论的一部分,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科研研讨化强化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设计、研究或应用能力,需要开发贴近科研与生产实际的实验教学项目。

2.生产研讨化,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发酵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是工科院校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尤其是酿造行业的专业人才,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应联系学生到啤酒厂及葡萄酒厂进行短期生产实习或参观实习,并在企业与相关工作人员探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与企业大型化生产的共同点,寻找不同点,如将啤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通过查阅资料和综合整理,进行课堂讨论。如可以利用本院的葡萄酒发酵罐和橡木桶酿造葡萄酒,让学生参与酒的酿造实践,并结合工厂实际或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分析原理,找出根据,从而使学生依靠实践或实验理解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解释生产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3.研讨内容安排、研讨主题设计、研讨形式

(1)第一次研讨(第一章发酵食品基础)

研讨内容:要求学生查阅发酵食品等相关书籍和食品类中英文期刊,自主学习食品发酵的历史沿革、食品发酵的特点、食品发酵的研究对象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和食品发酵的发展趋势。

研讨主题设计:研讨主题设计:安排9组学生,分别查阅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汾酒、泸州老窖、四特酒、郎酒、董酒、西凤酒加工工艺的特点。

研讨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利用幻灯片汇报,让学生了解不同香型白酒的加工工艺特点。

(2)第二次研讨(啤酒、葡萄酒工艺)

研讨内容:安排学生在燕京啤酒厂参观实习,查阅啤酒工艺学等相关书籍和食品类中英文期刊,了解啤酒的工艺,课堂讨论糖化工艺中的三锅两槽体系、啤酒的功效、啤酒品评注意的问题。根据在张裕天珠葡萄酒业的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经历,查阅葡萄酒相关知识,讨论生产中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和有关添加剂的种类、特点与质量要求、能陈述选择原料的基本原则、原料的种类、组成与生产过程工艺操作的关系、原料与产品质量、产品风格的关系。

研讨主题设计:通过啤酒仿真软件,结合图片、表格、动画、多媒体等,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邀请张裕天珠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郝东曙厂长与学生一起讨论葡萄酒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研讨形式:分组讨论、提问。

4.课程考核方式

(1)个人学习报告

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和讨论过程中找出目前理论研究和发酵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综述,做成PPT予以汇报。

(2)小组作业

给定一个发酵食品生产,3~5个人为一组,合理分工,集体讨论,利用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工业化生产,了解掌握其生产工艺及注意事项,就工艺目前存在的难点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3)研究论文

给定目前某种发酵食品领域学术界和企业存在的难题,要求学生在目前研究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并撰写成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闫东广.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3,(14).

[2]金玉顺.多媒体技术在“材料研究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3]孙萃玉.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

第6篇

年,在办公室各位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今年的综合工作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强化服务,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助手作用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我们认真搜集整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经济工作及三级干部会、农村工作会、农村税费改革会、党务工作会、人大政协工作会、县委届次全会、党代会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二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我们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平时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加强与县直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便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为写材料积累素材。随时为领导收集、整理各种所需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我科抽出三名同志专职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的秘书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和督办领导安排的工作,接待处理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临时协助秘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围绕领导决策,深系实际,发挥参谋作用

一年来,我们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了解各方面的反映,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参与了农村化债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了全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农村化债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产业养殖政策和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我们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和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总结推广了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总结了全县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培育经济龙头,建设坝上明珠》发表于《三峡了望》;总结了庙垭村的小康建设经验,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验性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并被《三峡了望》采用;总结了县二医院的艰苦奋斗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壮大之路》的典型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号召全县向之学习,并被《三峡了望》采用。

三、围绕总体部署,服从全局需要,搞好协同作战

一是服从大局需要,积极参与县委布置的其他工作。我科先后抽调人员参加了防非工作组、抢险救灾办公室、139米蓄水移民清库督导办公室等临时机构,直接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综合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各个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协助办公室其他科室和人员完成了一些具体工作,积极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工作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并编发了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办公室的柑橘礼品的包装运输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主任交办的具体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综合科不断调整、不断进取的一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综合所需的材料大多靠电话和传真收集;二是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经验、新典型总结不够;三是综合汇报材料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年是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施政的开局年。新一年的综合工作,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上级党委、服务县委、服务基层的职能作用,努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综合,在总结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鲜经验、新鲜典型上下功夫,争取有更多的关于的典型和经验在省、市推广。二是多结合县委工作中心抓综合,在总结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先进典型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多进行理论创新抓综合,在总结汇报材料的新鲜观点和新鲜概括上下功夫,努力撰写更多高质量的汇报材料。四是多服务决策抓综合,对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在的贯彻落实,多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思考,在撰写高质量的领导讲话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综合服务作用。

第7篇

XX年,在办公室各位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今年的综合工作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强化服务,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助手作用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我们认真搜集整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经济工作及三级干部会、农村工作会、农村税费改革会、党务工作会、人大政协工作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党代会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二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我们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平时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加强与县直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便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为写材料积累素材。随时为领导收集、整理各种所需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我科抽出三名同志专职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的秘书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和督办领导安排的工作,接待处理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临时协助秘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围绕领导决策,深系实际,发挥参谋作用

一年来,我们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了解各方面的反映,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参与了农村化债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了全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农村化债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产业养殖政策和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我们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和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总结推广了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总结了全县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培育经济龙头,建设坝上明珠》发表于《三峡了望》;总结了庙垭村的小康建设经验,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验性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并被《三峡了望》采用;总结了秭归县二医院的艰苦奋斗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壮大之路》的典型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号召全县向之学习,并被《三峡了望》采用。

三、围绕总体部署,服从全局需要,搞好协同作战

一是服从大局需要,积极参与县委布置的其他工作。我科先后抽调人员参加了防非工作组、抢险救灾办公室、139米蓄水移民清库督导办公室等临时机构,直接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综合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各个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协助办公室其他科室和人员完成了一些具体工作,积极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工作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并编发了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办公室的柑橘礼品的包装运输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主任交办的具体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综合科不断调整、不断进取的一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综合所需的材料大多靠电话和传真收集;二是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经验、新典型总结不够;三是综合汇报材料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XX年年是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施政的开局年。新一年的综合工作,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上级党委、服务县委、服务基层的职能作用,努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综合,在总结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鲜经验、新鲜典型上下功夫,争取有更多的关于秭归的典型和经验在省、市推广。二是多结合县委工作中心抓综合,在总结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先进典型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多进行理论创新抓综合,在总结汇报材料的新鲜观点和新鲜概括上下功夫,努力撰写更多高质量的汇报材料。四是多服务决策抓综合,对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在秭归的贯彻落实,多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思考,在撰写高质量的领导讲话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综合服务作用。

第8篇

狱情存在于罪犯的群体之中,表现为一种隐蔽的态势,不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摸底排查、分析判断等项工作,难以从中及时发现和准确掌握监内狱情动态、动向,特别是现实危险大的深层次狱情,如不能尽快掌握,将给“三防”工作带来重大隐患。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除按常规建立正常的狱情分析制度掌握敌情之外,主要应在“查”、“听”、“阅”、“问”、“测”等五个字上做文章,在“快”、“细”、“实”、“证”等四个字上狠下功夫,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查”。即内查外调。内查是在监狱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监管安全检查措施。深层次的狱情不是偶发的事件,罪犯在事前都有所预谋、有所准备,如制定密谋计划,筹集一定数量的现金,准备作案工具等,或多或少在外表露出一种迹象,这就要求在监管安全检查中,检查的面要“宽”,检查的内容要“细”,特别是便于罪犯隐藏违禁品的一些死角死面,如监区内闲置的空房、工具房、监所院内砖头地底下、厕所的粪池内、松动的墙体内等处,更应作过细的检查,以防不安全因素隐藏于监内。对于罪犯监房的门窗栏杆等防护装置,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法,防止罪犯为脱逃犯罪作准备。外调是针对少数有严重反改造言行的罪犯而采取的一种社会上的专门调查活动,其目的在于核实有关证据、查清事实,以便民警综合各类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狱内深层次狱情。

“听”。主要包括听取监区、分监区狱情分析会上民警的分析,听取罪犯接见时犯属与罪犯之间的对话,听取监内罪犯的口头汇报等项内容。参加狱情分析会,听取其他民警狱情分析时,要特别留心听取罪犯中有脱逃、自杀、行凶言行的动态、动向,以及重危分子、反改造尖子反常表现的分析和汇报,对待罪犯中有拉帮结伙、私藏巨额现金、私藏手机、私藏凶器、劳动工具等行为要迅速调查,一查到底,掌握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后经过、发展态势。民警在监所负责罪犯接见和监听罪犯拨打亲情电话时,要善于察言观色,留心听取犯属与罪犯之间的对话(特别要注意重危分子、反改造尖子与犯属的对话)。对待接见罪犯向亲人索要现金、手机、等违禁物品时,事后要立即查明真实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防不测。真正做到罪犯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吐的每一个字,都要深深地印在监狱民警的脑海之中,防止罪犯用暗语、隐语传递信息,形成监内重大隐患。在听取罪犯口头汇报时,听取的范围要广,听取的人数要多。所谓范围要广,是指要听取罪犯中有脱逃、自杀、重大案件可能的重大情况,也要听取罪犯中一般的违规情况,如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以供综合判断、分析狱情时之用。所谓人数要多,是指要多方面地听取监内各种人的汇报,其中,既包括表现好的罪犯,也包括表现差的罪犯;既包括长期犯,也包括短刑犯;既包括骨干犯,也包括一般犯。总之,听取的人数越多,掌握的情况就越透彻,则所谓的“兼听则明”就是指的这个道理。

“阅”。主要是指阅读罪犯的档案资料、罪犯中来往信件,耳目汇报材料,其他罪犯的检举、揭发材料以及罪犯日记等。罪犯的档案材料是每一名罪犯的犯罪经过、危害大小,服刑期间改造表现等情况的真实记载,作为一名管教民警,特别是直接负责改造工作的分监区长、指导员、内勤干事,应对本中队每一名犯人的档案材料进行逐个地认真审阅,从中掌握每一名罪犯的基本情况、犯罪恶习的深浅、现实改造表现等,以供分析和预测罪犯的发展趋势,准确地把握狱情动态、动向时参考。如某一罪犯在某一阶段现实表现较好,能主动找民警汇报思想改造,争取立功受奖。但在罪犯的档案上清楚地记载着罪犯在守所曾几次脱逃未遂的历史,对待这样一名罪犯,分监区民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该犯积极改造,另一方面,又不能排除其可能反改造一面,被其假象所迷惑,放松对其夹管控制,要切实加强防范,防止脱逃、凶杀等事件的发生。罪犯的信件是罪犯改造表现来往信件中有所发现,特别是罪犯中的私发信件,相对来说比较真实、可靠,有助于民警分析问题、判断问题、预测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少数反改造分子可能利用私发信件,故意有意识地透露出改悔的决心,促成私发信件被民警扣留,使民警能从信件中了解到其“真”改造的强烈愿望,达到蒙混民警,骗取民警信任的目的,这一类罪犯的现实危险性更大,应作过细地分析,区别加以对待,对待罪犯的汇报材料、检举揭发材料也要持慎重认真的态度,作为汇报人,检举人也是一名罪犯,本来思想境界不高,又都出于不同的目的,其所反映的情况有可能被拔高或缩小,所以在阅读和处理这类材料时要把握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要认真对待材料,不能三心二意,一看了之,没有处理意见和结果。二是要善于培养、教育和保护汇报人、检举人,制定有关政策,及时兑现各种奖励,树立改造正气,营造良好氛围。罪犯日记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坦露,通过查阅罪犯日记,可以从中发现罪犯的某一阶段的思想活动情况,以及有关深层次狱情的重要线索,对待日记中的一些蛛丝马迹,要穷追不舍,查明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反改造分子利用写日记的手法,达到骗取干部信任目的,这要求民警结合该犯平时表现,综合作出判断,严格加以区分。

“问”。主要是通过询问和讯问罪犯的方式,向罪犯搜集监内的动态动向,核实狱情中的有关难点、疑点,便于民警了解情况,查明事实。“问”的过程中要求民警把握两点:一是全方位地问,对监内不定期同类型的罪犯都要进行询问或讯问,不能只询问平时表现好的罪犯,如骨干犯、耳目,也要善于询问平时表现差或一般的犯人,便于民警综合分析判断。二是全天候地问,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一点线索,只要有利发现狱情,都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盘查询(讯)问,防止错失良机、贻误战机。

“测”。指通过定期查阅狱情报告、三个秩序报表、耳目汇报记录材料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或开展专项狱情调研活动,预测某一阶段的狱情走势,便于民警充分认识单位狱情,把握工作重点,做到超前防范。狱情报告、三个秩序报表是监狱狱情的真实反映和文字记载,这就要求分监区内勤要根据每个周的狱情分析例会和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整理,所撰写和填报的月报、报表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狱情,在此基础上,再对本单位的狱情进行纵向和横

向的对比、分析和判断,找出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以供预测狱情之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就是针对某一阶段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打架斗殴、脱逃、自杀、私藏手机、私藏现金等,开展专题研讨调研,达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对策、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以上“查”、“听”、“阅”、“测”等方法,可对本单位的狱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尽快掌握深层次狱情,还要在以下“四个字”上狠下功夫,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要“快”。所谓“快”,即反映速度要快,处置要迅速有力。深层次狱情现实危险性大,后果严重,若不及时排除隐患,将给监管安全工作带来严重后果,这就要求对已掌握的狱

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止和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对尚待验证的狱情,也不可轻敌麻痹、等闲视之,要视作已证实的狱情,在采取防范措施的同时,立即着手调查研究,核实真实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慢”是工作严重不负责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尽快掌握深层次狱情中的一个“大忌”,也是酿成“三防”事故的一个“大敌”。

二要“细”。即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中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善于从隐情中发现重大案情。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已暴露的狱情要认真追查,查明原因,严肃处置,对尚未暴露或一般狱情不要轻而易举地放过,也要联系实际情况,予以查明。二要透过现象,观察其本质,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关系。深层次狱情外部形式往往表现为一种现象,这就要求直接从事罪犯管教工作的民警,要充分运用哲学原理,进行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工作,找准工作要点,抓住实质性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三是作为一名管教民警,目光要敏锐,洞察力强,要具备有勇有谋的斗争艺术和过硬的克敌制胜本领,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从常人认为是平常的人和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狱情,窥视出每一名罪犯的内心世界,密切注意监内罪犯的一举一动。

第9篇

(一)班主任的工作目标:

1、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智慧,健康的人。

2.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到了班里就象回到了家里一样。

3.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付出和爱。

4.利用各种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而自豪。

5.关爱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树立信心。

6.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抓好课堂纪律,让班级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二)班级各月主要活动内容

二月份:

1、组织学生报到,了解学生假期活动情况,进行教育。收齐学校和班级假期要求上交的各种材料。

2、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我校和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3、每位同学都制定自己的新学期计划。

4、班干部改选。

三月份:

1、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进行学雷锋、树新风教育,出版一期黑板报。

3、开展庆祝植树节活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x爱护环境的好少年。

4、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制定

四月份:

1、对自我管理进行一次大检查。(书包的整理、穿着、个人卫生等)

2、组织班级钢笔字比赛。

3、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课题的中期交流与汇报。

五月份:

1、学生常规工作指导。

2、“五一节”庆祝活动。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春季运动会。

六月份:

1、组织迎“六、一”活动。

2、期末复习考试。

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总结汇报。

七月份:

第10篇

我设计好活动方案后,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分成了5个小组,给每位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充分运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去完成作品。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不动声色地观察孩子们,发现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的情况少了,他们抽时间在认真地画呀剪呀,别提多认真了。一件件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术作品在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下诞生了。

到了汇报作品这天。我早早地走进教室,发现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一双双眼睛专注的看着我。我故意问:“孩子们,你们的作品准备好了吗?”“老师,早就准备好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好,那就一一上来汇报吧。”

首先上来的是我们班的搞笑王何康,他是一个特别幽默的孩子,可今天他硬是一副严肃的表情,这不由使我感慨万千啊:平时再多的口头说教要有责任心呀什么的都不及今天给他的一个角色体验。只见他一本正经的介绍:大家好!我们这组的作品是一个笔筒。它是用废旧材料做的,可折叠……我望着他那专注的样子心里有数不出的满足。接下来展示作品的是我们班的一个留守孩子――倪灯。(他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来。他平时就住在伯父家里。从小就寄人篱下养成了他不多言不多语的性格,小小年纪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懂事,我常常为他而难过,他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可今天,他居然代表他们组上来展示作品,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只见他有些害羞地说:“大家好,我们这一组的作品是一幅画。一副代表我们心里话的画。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希望自己能像画里的小朋友一样可以和爸爸妈妈过一个快乐地节日……”尽管他的画不是很好,但在座的孩子都被深深感动了。我也由衷的为他高兴,他终于做回了他自己,终于愿在同学们面前说心里话了。

短短的40分钟下来,看着办公桌上的一堆精致作品。我很高兴,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学会团结与合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自然、社会、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的整合,包含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沟通,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注重整合学科资源

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着力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熔铸了语文、美术等学科,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呵护好孩子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美术、手工课中的相关技能与活动作品的制作要求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习效果。一位名师说:“当您上课时,孩子们没有认真听讲或者在搞小动作或者在打瞌睡时,亲爱的老师,千万不要忙着发脾气。一定要好好的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你的课太索然无味了,是不是你的课太让孩子们听不下去了。记住,他们还只是孩子。”可见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多么重要。看着孩子们在汇报课上或害羞或专注的说着听着,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甚至下课时何清同学还轻轻地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又再上综合性学习课呀?”

(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其过程理应是听、说、读、写、思、问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句子意思表达完整,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之散发出一股“语文味”。

(四)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语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自然、社会的广泛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活动中,我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发现作品不足,大家商量修改完善作品,作品更趋于完美。

(五)平等对话,多元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提高学生 蒙语文 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蒙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蒙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蒙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蒙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蒙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蒙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依据教材、开展蒙语文综合性学习

蒙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蒙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蒙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蒙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蒙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蒙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蒙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蒙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蒙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蒙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蒙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蒙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蒙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蒙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蒙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蒙语文实践能力,蒙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蒙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蒙语文环境。蒙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蒙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蒙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蒙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蒙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蒙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蒙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第12篇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