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03:4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挂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挂职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
挂职的目的在于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和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学习了段有关挂职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提高对挂职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了部、路局、段《统计规章》,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对《统计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月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基本掌握了统计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为我今后做好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经过四个月的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现在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掌握统计方法,积累实际经验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的经验,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机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外,还反复细致的研究《机车统计规则》,并且做到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切实地解决了开始工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注重基础,提高统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从基础上做起。基础实、底蕴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四个月来,我注重统计的基础工作,工作质量从司机报单抓起,司机报单是统计的最原始单据,只有司机报单的正确填写和准确的录入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从而及时上报,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和运输生产指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我每天在上机之前,对每一张报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包括司机报单的各项时间的关系、机车的工作种别、运行公里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发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人员沟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工作中我认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细”,严把工作质量关,为段的统计工作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注重创新,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
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统计工作需要不断的改建和创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在做好大量的统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不断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充分运用机车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监督,来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况,为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段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别留意和收集统计资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机车运用指标及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有较大的波动的,能够及时虚心向其他同事咨询请教,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了自己。
二、挂职工作体会
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本着“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的指导思想,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工作,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使本人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
(一)思想素质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父母对我偏爱、甚至是娇生惯养,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依赖着父母,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自己感觉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是干着今天、总结着昨天、想着明天,保证自己的工作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父母也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
20__年,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活动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谁有长处学习谁、谁有困难帮助谁、谁能发展支持谁”,全面贯彻落实地委融合发展方针,致力于某开发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兵地融合工作。一是共同推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地方借鉴某滴灌、膜下灌技术,在发展葡萄、大枣等节水型特色农产品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某坚持内涵挖潜增效,共投入资金1亿余元,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16.5万亩。二是平衡电力供求,地方积极协调某电力公司增容扩能,改善某红光工业园区电力设施;电力部门以优惠电价支持农牧团场发展,某提供路径支持地方农网改造工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三是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协调兵地相关职能部门,就加快某市东北片区开发建设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四是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完成了兵铁地融合共建林70亩弃坑的回填工作,并正式移交某,拟于今年春季实施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将育英路亮化、绿化工作纳入到了某市城市管理体系。五是抓好道路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国新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电力、电信线路拆迁、路政接口及沙石料采挖等相关问题,有力支持了某油路通团、通连工程的顺利实施。某认真协调解决哈若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火箭农场民房拆迁、机井、水渠、林带、土地征用等问题,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六是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某针对某市大泉湾乡灾后重建的需要,无偿划拨153亩土地,用以支援该乡三道城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地方有难、某支持的奉献精神。七是推动医疗卫生和教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某红星医院与地区维吾尔医院加强相互间的观摩交流、骨干医生培训及疑难病症的联合会诊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双方的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兵地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八是强化兵地联调工作,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兵地联调机制作用,解决了兵地部分基层单位、群众之间的纠纷问题,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区域稳定。
(二)铁地融合工作。一是配合支持铁路企业深化改革,顺利完成了铁路分局医院、学校的社会职能移交工作,为铁路企业主辅分离走向市场、发展多元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积极协调铁路运力,全年共争取增加的计划外车皮达1500个,最大限度保证了煤、硫化碱、铜镍粉等重点地产品的外销外运。三是协调乌鲁木齐铁路局支持某至若羌公路建设需穿越兰新铁路线问题,确定在现有基础上增设立交桥,确保了哈若公路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为进一步促进粤哈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乌鲁木齐至汉口铁路旅客列车延伸至广州的建议,引起了铁道部、广铁集团的重视。五是铁兵地三方共同实施铁路“千里绿色长廊”工程,投入资金达5000余万元,按计划完成了140余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六是协调铁路分局及分局水电段,架通了某市花园乡红旗村至红旗车站的1.9公里输电线路,结束了花园乡红旗村哈萨克居民区无电的历史。七是从维护城市环境出发,就排污费收缴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了排污费征缴办法。八是争取乌鲁木齐铁路局同意四道沟干渠工程穿越兰新铁路并减免相关费用,降低了四道沟干渠引水工程的投资成本。九是铁地联手共同实施和创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较好地维护了铁路街区的交通秩序。
(三)油地融合工作。一是支持吐哈石油加大对以三塘湖油田为重点区块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逐步探索出了低产能油田高效开发新路子,并协助中国石油总公司调研 组完成了乌鲁木齐至兰州成品油、鄯善至兰州原油管线的实地踏勘及路径选址工作。二是吐哈油田公司加大对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下涝坝乡和大红柳峡乡的定点扶贫工作力度,加快了其脱贫致富步伐。全年投入资金达110万元。四是有效维护某区域内油田及输气管道生产秩序,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了某油气田及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五是协调配合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能源公司在白石头风景区、星星峡镇、南湖乡等地增加了石油工业产品销售网点。
(四)煤地、矿地融合工作。一是煤地双方联合开展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保护企业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协调解决了某煤业集团沙尔湖煤田后备资源配置问题。二是协调解决了某煤业集团煤炭销售货款回收及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三是积极协调乌鲁木齐铁路局、某铁路分局共同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12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基地铁路专运线及货场的扩容建设事宜;协调解决扩能改造用地、电力配置等问题,整合资源,推动民采矿山企业发展,支持雅矿深加工项目的实施。四是最大限度解决电信、铁通、金融、林场、植物检疫站等驻地单位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这些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便利。
(五)融合共建城市道路工作。驻地各方本着“利益连接、共驻共建、统筹规划、共同收益”的原则,在共同融资实施天马路扩建、胜利路北延、建设西路新建和八一路、支油路及育英路亮化工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城市道路的新路子,既盘活了土地资产,又方便了驻地单位的出行,实现了双赢。一是协调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新疆联强集团伊吾马场、某煤业集团物资处、阳光小区、某铁路分局华苑房地产开发公司、新钢雅满苏矿业公司水泥厂等相关单位,共同融资实施了天马路改扩建工程,并协调某铁路分局等单位迅速拆除了横贯该道路的废弃铁路专用线。在驻地各融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融合共建天马路工程已顺利竣工通车,形成了一条连接天山北路与八一大道的城市干道,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单位和群众的出行。二是经多方协调,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和吐哈油田分公司、某、某市共出资200万元共同实施了八一路、支油路5.2公里的亮化工程,该工程已顺利竣工。三是积极协调某地区劳教所、某火箭农场、某市西河区本着“融合共建、共同收益”的原则,共同投资完成了位于八一路至西河区新西村全长约850米的新民路工程。四是协调某双合碱业、雅满苏矿业公司等驻地单位,配合某建设集团顺利完成了建设路西段工程。五是积极协调某红星医院与某市联手完成了胜利路北延工程。六是驻地各单位紧密合作,大力支持某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初,某市已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为进一步丰富区域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区域“大融合杯”百人合唱比赛活动,增强了区域各族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协调驻地各方全力支持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及消防特勤中队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三是协调驻地各方政法系统积极开展互学互检活动,坚持定期召开区域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形成了联动、联防、联治的网络体系,有效维护了区域社会稳定。
(七)“结对共建”和区域互派干部挂职工作。积极开展以社区建设为重点的铁地、油地“结对共建”活动,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为驻地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于20__年9月启动了第五批区域融合干部挂职工作,8名地方干部分别到驻地有关单位挂职,8名驻地单位干部分别到地市有关部门挂职。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区域间的业务、信息沟通,推进了地方与驻地相关单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20__年地区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要点
地区融合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富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区域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实践,丰富融合发展内容,全面提升区域融合发展层次和水平,共同构建区域和谐社会。
(一)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地方与驻地各单位共同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是推动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并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继续融合区域各方优势和力量,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在新的层面上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大融合、大发展。
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快、广东援疆工作力度加大和以煤电化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一批优势资源转换项目的快速推进,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应该讲,某已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区域各方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某的发展就是各方发展的思想,讲政治、讲奉献、讲协作,积极主动地融入某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之中,聚全地区之力,凝全地区之智,齐心协力配合支持煤电化基地和惠及区域各方、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人工影响天气等一批关系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要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联手抓好城乡建设,矿产、农牧资源开发和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力求在资源开发、产业整合、招商引资,以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产品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坚持一贯到底的原则,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继续加强融合发展宣传教育,引导区域干部职工树立融合发展思想,打牢深化融合发展的思想感情基础,共同维护融合发展的大好形势。
(二)以互学共建为载体,全方位推进融合发展
第一,兵地融合发展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继续支持某做好某市东北片区的开发建设工作。积极与某协作,充分发挥广东援疆优势,依托沿海窗口,健全和完善特色产品专业营销网络,共同拓宽地区农产品直接销售渠道,联手闯 市场、联手做大做强大枣、葡萄、某瓜等特色产业。全力支持某红光工业园区及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设,并在资源配置、协调服务和政策优惠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某及驻地各方对铜镍资源进行勘探开发,着力在铜镍矿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铜镍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配合某实施“油路通团、通连”工程,认真做好国新路、新建路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为某公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兵地联手实施益寿路亮化、大营房至312国道东出口通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某投资硬环境。加快地区有线电视节目与某有线电视节目互联互通步伐,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继续做好东天山天然林保护工程,发挥其生态效应,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第二,铁地融合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铁地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地产品的外销外运工作;支持配合某铁路分局完成尾亚至思甜铁路曲线改造工程,确保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某段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力配合某铁路分局加大对复兴路周边住宅区的开发与建设;配合做好某站场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继续做好铁路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工作,保证办学、办医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发挥保障作用。发挥地区“千里绿色长廊”工程专家顾问团的作用,继续为工程的病虫害防治、管护工作做好咨询服务。配合做好哈若公路穿越铁路立交桥工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以互学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好街道社区在支持铁路安全运输方面的后勤保障作用。
第三,油地融合发展方面。支持吐哈油田分公司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配合做好小草湖红台126亿立方米气田及某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工作。认真研究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的资源、市场和发展方向,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实施重点突破。配合开展油气田及西气东输管道安全防范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盗窃原油和破坏油气设备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区域内油气田及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全力支持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施工单位做好某段建设施工工作,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在支持和确保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的同时,有效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油地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尽快将石油基地支油区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纳入到某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之中,分步实施,积极为吐哈石油职工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积极协调中国石油某销售分公司、雅满苏矿业公司、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相关单位,与某市共同融资实施新华路改扩建工程。协调中石化某销售分公司按照某城市规划要求,在市区内增建加油、加气站;整合某境内312国道加油站点资源,优化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做好吐哈油田中小学校移交地方后续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充分发挥石油文化广场、游泳馆、会展中心的优势,加大吐哈石油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业,开展共创品牌、共建景区等工作。油地双方共同做好启动石油工业区的调研论证工作,盘活工业资产,形成有利于石油基地工业区快速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功能,配合吐哈油田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确保油田职工队伍稳定。
第四,煤地、矿地等融合发展方面。支持某煤业集团,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矿区整体发展。支持煤业集团公司做好砂礅子、沙尔湖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延伸发展产业链,使其在煤炭资源转换方面取得突破。协调某与协力棉纺公司建立互利双赢、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大做强棉纺产业。继续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做好12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原料基地建设及配套铁路专运线、货场的增能扩容工作。整顿规范沿街钢材经营网点,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建设某钢材市场。继续协调电力部门进一步解决某区域铁合金、球团矿等生产单位供电不足的问题。支持某市雅满苏镇所辖矿区乡镇道路建设,调动雅矿及民采矿山企业积极性,探讨融合共建矿区道路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改善矿区交通条件。全力支持电力部门实施电力城网、农网改造工程,改善城乡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加强电费、热费清缴回收工作。继续支持华电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
第五,地方与通讯网络等单位融合发展方面。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兼顾各方利益,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支持电信、邮政、移动、联通、铁通、网通、传输等通信事业的发展,积极协调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为地区邮电通讯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协调、帮助解决金融系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挥金融驻地企业作用,促进快速发展。大力支持气象、伊吾马场、双合碱业、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烟草公司、植物检疫站等中央、自治区驻地各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型;产教结合;实训基地
2008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锦州铁路运输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构建新的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更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客运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探索,希望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实训基地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一、铁路运输专业客运实训基地教学体系的构建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沈阳铁路局和东北地区铁路建设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结合学院自身条件和办学特点,深入铁路站段进行调研,并与企业专家广泛探讨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职业能力要求、素质拓展等问题,改革课程体系,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调研情况,在不同的学期安排不同类型的实训,层层递进。
例如铁路运输专业客运实训的安排,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依次安排售票员实训、客运员实训、列车员实训、行李员实训、客运应急预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工种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并达到企业要求的熟练程度,逐步适应职业生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保证了人才培养规格与当地经济建设相适应。
二、铁路运输专业客运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1.实训中心集多功能于一体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针对沈阳铁路局这几年大量修建高速铁路的实际状况,实训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的同时,建立了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同时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科研场所,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例如开办“高铁客运储备人员培训班”、“列车长培训班”、“客运值班员培训班”,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全程参与不同环节的实习,如:客运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开发“客运售票系统模拟软件”,学生学完售票的理论知识后,在客运售票模拟系统上机操作实训,模拟售票,最后按照指令打印各种车票,填写各种票据,实训合格后,在我院的客票代售处进行生产型实训,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满足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不同层次上的产教融合。在不断提升学院办学知名度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办学社会效益。
2.成立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专家参与学院办学目标的确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论证,对学院的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参与教材建设和学生实训课程的讲授,保证实训基地建设与铁路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如《铁路客运组织》这本教材与沈阳铁路局合作开发,以项目的形式,按照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编写。遵循专业基础理论以够用为“额度”,专业实践知识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理念,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制定《铁路客运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直接融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习、掌握相应知识技能,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3.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的实训体系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不仅无偿为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设备、材料和专业技术服务,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机会。这样就把企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的教学场所延伸到企业,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在企业里既是技术的学习者,又是技术、技能的应用者,是学生,也是员工,从而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专业上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
三、对运输专业客运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
1.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的不断优化、完整工作过程的指导评价、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熟知,在学生技能相对熟练之时,不仅能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还能给学生指明改进的方向,这些都对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师素质教师是实训基地发展的一个瓶颈。实训基地既要满足教学,又要进行生产,要求老师既熟悉教学又懂得企业管理和生产,否则基地的效能就会降低。针对我院的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没有接触过现场,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专家认为,如果教师处于缺乏技能的状态,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实训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使教师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为此,应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锻炼、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现场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通过教育理论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个体教学技能,通过专兼一体化管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师资整体实力,提升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
2.要努力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积极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课堂教学,对组织管理真正的生产线缺乏经验,学生在进行生产实训时问题也较多,管理难度大,加上工作强度大,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对老师进行引导。
目前绝大部分院校的教师课酬按课时多少计量,而采用实践型教学模式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在课下花大量精力指导学生,还会涉及到多个教师共同指导的问题,按现行的课酬计量方式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会影响到教学改革效果。所以应加大实训课教师的课酬,同时将实训课列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量化考核之中。
3.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和能力利用率,不断增强实训设备的通用化程度,避免由于专业调整出现实训设备闲置与浪费。所以学校要积极发掘与企业、行业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合点,主动跑企业,通过专业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了解与学生实践有关的产品生产型企业,建立信息档案。对信息库里的企业进行认真分析,寻求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探索与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新渠道、新机制。
总结:高职院校生产型客运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共同参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够建成、完善。高职院校生产型客运实训基地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模拟就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结合体,要能够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人才培养更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宇.产教结合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
[2] 王秀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研究 2008.(1)
[3] 张小冰.刘杰.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 .教育与职业,2011(06)
大家好,我自2010年8月开始,在我们设备车间电工岗位挂职煅炼,任助理工程师。电工岗位任职期间我认真学习消除各种故障隐患,认真的将电气理论与维修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各种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努力撑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作用和设置处所,由于工作性质,还必须有节假日的牺牲奉献精神。那段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同事们的帮助指导,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处理某些设备故障时,已能独立思考解决,但也存在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如维修经验不足,缺乏魄力等。2012年1月,在车间任挂职副主任兼助理工程师,分管车间安全工作。两个多月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的指导帮助下,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逐渐理顺车间事务流程,及时总结上报分析,自身能力素质得到了很好的煅炼,业务水平也所提高。现将2011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素质。
进入铁路行业,首先在思想上就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主动学习段规段纪和各类安全手册, 积极响应“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发展要求,积极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
工作中我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不竭源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的同时,认真开展自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在人际交往中观摩学习,使自己开阔了工作思路。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及领导、同事的正确指导,自己逐渐理顺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一是认真学习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努力把科学的理论内化为毫不动摇的执着追求,用以指导实践。二是积极学习履职所需的专业知识,随时学习和传达各级文电精神、技术规章及其它要求的履职内容,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三是深入学习了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定,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二、认真履职,切实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随着货车检修工装的现代化、数字化进展,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规章制度也在随之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储备上也要吐故纳新,不断的接受新知识,熟习新规章,执行新规程,适应新要求。
(1)认真履职,做好车间事务工作。一是认真学习组织车间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身劳动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并重,与全体职工一道将安全生产要求严格的执行下去。二是努力学习传达各级安全文电精神,按要求做好相关总结上报工作。
(2)做好典型故障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典型故障处理办法采集方案,将典型的、较难发现的故障现象和处理措施收集起来,建立关键设备故障档案,为以后培养新人或是建立设备故障快速反映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协助车间支部、工会做好日常事务工作。针对车间人员紧张、事务繁琐的现状,尽己所能为车间支部、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尽心尽力做好相关事务工作。
三、严以律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
认真落实务实要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锤炼意志品格,永葆党的先进性。
(1)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自尊、自重、自警、自励,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能够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努力维护车间班子的良好形象。
(2)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始终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敢于坚持原则,尽自己所能,争取领导满意、车间满意、群众满意,对涉及全车间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按规则办事,按程序办事,与班子成员精城团结、合作共事,努力营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
(3)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既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又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不推不拖,不等不靠,经常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到日常工作尽快办理,尽力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自己尽管在思想、学习和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成效,但离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要求与期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学习的专业性、系统性不够,缺乏有广度、有深度和系统性的思考问题;二是对工作中的一些想法没有做到及时总结,在了解维修现场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三是对待某些工作放不开手脚,求稳有余,敢试敢闯的劲头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针对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业务学习,锤炼过硬作风,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作为新职人员,坚持把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需要来践行,扎实全面的掌握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知识,提高业务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着力在深入思考和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加强实践锻炼,在协调处理具体事务过程中不断提高观察事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条不紊的处理好各项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全力履职尽责。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工作,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
上半年,陆运车间紧紧围绕部“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运输物流管理体系”的工作总目标及“提升管理、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针,贯彻“以‘跨越式发展’为导向,推进全员‘系统工程’和设备‘零缺陷’管理”的指导思想,以部重点工作和车间六大工作推进内容为主线,强化现场基础管理与过程控制,系统性组织活动,不断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来实现车间全年工作目标承诺,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
一、指标完成实绩
⒈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的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的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类指标占总数的%;混铁车连续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其中⒉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⒉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的特点和重点推进的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上的培训,把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的岗中辅导,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的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项次培训,共培训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的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的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的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的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的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车间于月份同汽车大队、原创: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的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的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查的重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⒊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的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的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的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的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的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的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的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的问题,以联络单的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的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项,相关方问题共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的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⒋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是车间管理创新的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的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的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的“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年以上,故障下降了。综合点检钱展总结的“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的“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的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的发生,提高工效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项,另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项,另外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万,已完成年度计划的%。
⒌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是车间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年是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的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的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费用精度评价%,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的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的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的责任人,制订相关的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的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⒌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线施工也完成了%;完成了“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的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的编制;以及“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的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的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的节点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⒈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的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的目的。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的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的检修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是设备防火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的绩效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的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的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⒉一季度“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的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都已处于(测量)阶段。但是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的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σ数据采集的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阶段的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是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是沿用原来制订的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他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控制,原创: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的危险源项,环境因素项,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的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⒈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的安全管理,尤其是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的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的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⒉进一步吸取“”和“”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的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的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的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质量的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的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的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⒊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的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的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的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的推进进度,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把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σ”项目的有效推进,并有新的突破。
⒋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易处理的设备小故障的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的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的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的效率以及它所发挥的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的有效投入的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⒌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完善、能力的提高、信念的提升。提高管理效率是车间下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的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的生产实绩同个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的使用稳定性和技术的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的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的关键内容。
⒍人才是陆运车间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原创: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
的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的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的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的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的新思维”的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⒎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非常重视。这次省长亲自带队就旅游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省旅指委会议对旅游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旅游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对**旅游的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应该说,旅游是我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也是我市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亮点。如何把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知名的品牌优势,转化为推动崛起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市的经济优势,是我们一直以来重点思考和正在积极实践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这次调研讲四点意见:
一、对这次省长调研的组织安排工作要充分肯定、认真总结
这次三运省长到**调研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调研活动的安排、组织、协调等,大家一致反映很好,不仅省长表扬,从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反馈的情况看,评价也都较高,后来在省旅指委会上领导还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次调研赢得这样的评价、取得这样的效果,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大家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想这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陈强同志亲自研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细节问题;迎峰、建军、健敏同志也都亲力亲为,做了大量工作;开南、学凡、玉平、何军、无非、典明等同志都积极参与,还有老覃(金平),包括区县的汪卫星、叶正军、张武、陈明等同志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调研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二是各方协作。这次调研涉及到屯溪区、**区,涉及到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改、旅游、城建、交通、公安、文化、财政、国土、接待等多个部门,涉及到高尔夫、丁香花园等接待酒店,涉及到屯溪老街、东**旅游度假区、太平湖风景区以及三百砚斋、万粹楼、SPG集团、金鼎集团等多家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正是大家都能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才确保了整个活动的圆满成功。
三是注重创新。这是得到各方肯定、高度评价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活动内容、线路设计、展览布置,还是活动方式、接待形式、礼品准备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要求。
四是安排精细。从调研地点的选择,到线路时间的衔接,从领导来去的迎送,到接待细节的安排,都体现了精细化的要求,各项工作安排精心、细致、周全。
应该说这次省长调研值得总结的东西很多,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次调研活动。这是我们提升工作水平、检验工作能力的一次契机,是为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更多支持的一次行动,也是为我们今后做好更高层次接待工作的一次尝试,是锤炼我们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的一次实践,更是推进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初始阶段工作的一次展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认真总结,扩大战果,不能骄傲,以后要求会更高,一次好可能容易,但持续好、越来越好就难了。
我在向三运省长汇报时曾经讲到,**旅游就好比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幅缓缓打开的精美画卷。这画卷是开放的,既体现了保护、开发、建设、升华的过程,也包含着引入、对接、互动、共赢的内容;这画卷是多元的,既有徽文化作为底色,又应注入现代元素,是古典与现代、山水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这画卷是多彩的,既有古色(灿烂徽文化),又有红色(革命根据地),更有绿色(上佳的生态),甚至还是彩色的;这画卷还是精细的,既体现了中国画的大写意、大泼墨,又处处体现了精雕细琢、精细之美。在陪同省长参观屯溪老街“三百砚斋”时其主人周小林讲,看砚要摸、要敲、要磨。我的体会,这“摸”就是要调研论证,“敲”就是要反复思考,“磨”就是要不断实践。我坚信,只要咱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幅壮美的画卷就一定能够描绘得更加绚烂多彩。
二、要辩证地、全面地把握**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来**工作时间不长,通过向同志们学习、请教,对**的旅游经济形成了以下框架性的初步认识,概括地点一下:
从好的方面看。一是资源多,目前已开发并收取门票的景区景点就达51处;二是品位高,既有集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又有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等;三是密度强,有同志告诉我,**是每五公里就有一个景区景点;四是潜力大,上述三条加上区位、加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发展的市场前景将十分看好。
从不足的方面看。一是总量不够大。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1535.16万人次,比相邻的杭州市(4319.6万人次)少2784.44万人次,比同类旅游城市张家界市(1878万人次)少342.84万人次。二是结构不够优。客源结构不均衡,境内长三角、珠三角的客源多,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少,境外日韩、东南亚的多,欧美等市场少;产品结构单一,观光旅游仍占主体;产业结构不配套,“娱、购”短腿和漏损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环境不够好。包括软、硬环境两个方面,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欠帐较多。到目前,国际知名旅游饭店集团、国际品牌酒店都是空白,**机场还未实现对外开放,缺少高档次的大型购物和娱乐场所,旅游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效益不够高。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20.27亿元,旅游业提供的税收预计为4.05亿元,不到全市国、地税总收入的1/4;旅游总收入和创汇水平与全省相比也有差距。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从深层次原因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问题,对发展旅游存在摇摆、迷惑、自满、眼界不高等问题;二是能力水平问题,见事迟、行动慢、办法亦不多;三是人才支撑问题,各类人才紧缺,综合素质不高,家里的留不住,外面的进不来,**每年考上大学的有3000多名(包括大专生),毕业回来的只有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大专学历人员;四是回旋余地问题,由于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工作上回旋的余地非常小。所有这些都是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要高水平、高起点地推进**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这次三运省长在我市调研时,对我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任务、战略举措、战略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把**建设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的展示区、文化繁荣的先行区”,**旅游不仅要富民强市,还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作贡献,为安徽的快速崛起作贡献。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刚才,陈强同志就贯彻落实省旅指委会议精神提出了“六个新”,即要着力提升新理念、着力编制新规划、着力整合新资源、着力开发新产品、着力打造新形象、着力发展新业态,我完全赞同。当前,我们务必要在以下十个方面花气力、下功夫:
第一,要在创新旅游发展理念上花气力、下功夫。要树立大**的理念,谋划大**的项目,加强大**的推介,谋求大**的发展。要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眼光看**,要透视**,跳出**看**,从战略的高度来发展**,不宜搞“小打小闹”。所以,我在太平湖向三运省长汇报的时候也说了,未来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我们要谋划一批大的项目,设想通过努力砸下去××××亿元,每年不少于×××亿元,重点围绕“山”、“湖”、“江”、“路”、“园”,还有“点”来展开。具体说,山——**及四个大门的提升开发投入×××亿元;湖——太平湖综合开发投入×××亿元;江——新安江综合开发投入××亿元;路——铁路、公路以及机场等项目投入×××亿元;园——全市10个经济园区投入×××亿元;点——就是包括东**度假区、西递、宏村等一些重要节点,可能也要砸下去×××亿元。
第二,要在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上花气力、下功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要抓紧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制定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一定要从长远出发。现在还是2008年,到2020年的规划就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我们必须抓紧争取修编到2030年的规划,否则我们将被规划束缚了手脚。二是抓好专题规划的修编工作。如新安江旅游开发规划、太平湖旅游发展规划等。三是抓好一些重大项目的规划。比如十大工程中的一些重大项目,都要迅速启动项目建设规划。
第三,要在改善旅游硬件设施上花气力、下功夫。关键是要加快旅游大交通建设。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等开发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重点要加快**机场国际候机楼新建和航管楼改造、皖赣铁路复线工程,黄塔桃、黄祁景和黄绩等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提高旅游可进入性。如果我们能争取上**至杭州的城际铁路、**至千岛湖的高速公路项目,那就更好了。加快区域交通畅通建设。重视抓好各景区景点之间、区县以及乡镇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道路等级,确保市内交通的畅通便捷。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特色街区,塑造“瘦、透、秀”的旅游城市主体形象。加快旅游集散地建设,推进高星级宾馆软硬件建设,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重点要抓好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建设,完成数字景区服务示范工程,建设营销、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旅游信息化网络。
第四,要在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上花气力、下功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徽文化融合起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力争把**建设成为文化繁荣的先行区。要加强文化保护,抓住国家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机遇,加强徽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推介,促进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发展。要发展文化产业,围绕旅游大力兴办文化产业,实施一批文化旅游结合重大项目,重点组织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精品文化长廊、创办特色文化创意园、推出大型旅游定点演出、拓展屯溪老街文化娱乐休闲功能,将徽州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产业发展优势。
第五,要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上花气力、下功夫。近日,法国规划专家组来我市就中法乡村旅游合作示范区项目进行调研,认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十二缺乏”和“七威胁”,希望有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当前,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努力把**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加快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要制订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重点要推进中法**市(徽州)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乡村旅游景点。精心打造乡村旅游产品。重点规划建设一批观光游览型、文化体验型、农事参与型、休闲度假型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起,搞一刀切。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统一制订乡村旅游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促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第六,要在旅游市场拓展营销上花气力、下功夫。前不久,陈强同志亲自带队,北上南下搞营销,效果很好。要注意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促销机制,创新促销方式,大力拓展旅游营销的广度和深度。要突出营销主题。立足**资源实际,依托**山水和文化两大品牌,抓好旅游目的地的整体促销和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力求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大化。要创新营销理念。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媒体引路、企业跟进”的营销流程,不断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营销体制,整合一切营销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市旅游营销常抓常新、迭起的新局面。要拓展营销空间。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和我驻外机构的联系,在巩固壮大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重点加大欧美市场的营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大幅提高入境和高端游客在旅游构成中的比重。
第七,要在扩大旅游对外开放上花气力、下功夫。旅游是一个外部性的产业,旅游开放包括对内对外开放。要拓展对外开放。要加强与国际友城、友好风景名胜区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联系,扩大与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发达国家和国际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实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要强化区域合作。致力于周边融合,深化“两山一湖”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推开推热“大**”旅游线。致力于区域联结,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以及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合作,实现市场共建、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要推进市场开放。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经营性项目的对外开放,组织开展旅游专题招商,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发展。引导全市中小旅游企业加大以资本、品牌为纽带的整合,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旅游市场的开放度。
第八,要在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上花气力、下功夫。重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增加旅游消费,提升综合效益。尤其在娱乐、休闲、购物上,加快发展美食、茶楼、演艺、保健、体育、户外拓展等体验活动,**娱乐攻略、**娱乐指南;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对徽州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开发便于游客携带、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优势条件,积极打造长三角居民的第二居住地,逐步形成“创业到沿海、享受到**”的氛围。
第九,要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上花气力、下功夫。当前要重点抓好“四大整治”工作:加强作风整治,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切实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行风整治,加强对广大市民和景区景点村民的文明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督促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行为,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加强旅游干线、交通干道两旁的整治,按照通畅、亮丽的要求,保持路面的平整干净,抓好旅游公路两旁和山体的绿化,严禁乱砍滥伐,保护好**的生态环境。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周边村庄的整治,按照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编制好村庄发展规划,搞好村庄文明创建,加强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工作,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第十,要在建设旅游人才队伍上花气力、下功夫。**旅游的发展壮大,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要抓好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中国旅游大学,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经营人才队伍、旅游管理人才队伍、旅游营销人才队伍、旅游导游人才队伍和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吸引更多的旅游策划、规划、资本运营、电子商务等高端人才。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制定系统性的旅游人才外派培养计划,每年分期分批输送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骨干人员到境内外著名高校、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和知名旅游企业深造或挂职锻炼,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服务。
四、雷厉风行、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这次三运省长来**调研时非常高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讲,对**旅游发展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逐项抓好落实。
(1)关于“三区”建设问题。在调研中三运省长提出要把**建设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的展示区、文化繁荣的先行区”,这是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抓紧研究具体措施,明确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分头抓好落实。这由我和陈强同志总负责,其中建设“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工作由胡学凡、倪玉平同志先期负责思考谋划,建设“生态文明的展示区”工作由舒志民同志先期负责思考谋划,建设“文化繁荣的先行区”工作由蔡建军同志先期负责思考谋划。
(2)关于重大旅游项目推进问题。要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任务要求,组织精干力量推进项目落实。同时,要加大重大项目的谋划力度,抓好项目储备。这项工作由程迎峰、倪玉平、徐健敏同志牵头负责,相关责任单位抓好落实。
(3)关于规划展示馆完善问题。省长要求我们建设一个能体现**未来多少年内发展变化的立体规划模型。可以派员到上海、郑州等城市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提升我市规划展示馆水平。同时,展示馆要向市民开放,让市民更多地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可以用三维图像在电视台展播,让群众评判,争取群众支持,增强人们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信心。这项工作由倪玉平同志负责,市城建、规划部门具体抓好落实。
(4)关于东**发展问题。这不仅是上海的事,也是我们**的事。我们一定要用先进的理念和有力的举措,切实把东**旅游度假区做大做强。据了解,上海市政府主要领导9月份可能要来东**考察。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结合**旅游的总体开发,对东**旅游度假区建设提出具体建议,并认真考虑如何找准切入点,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支持其发展,并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这项工作由程迎峰、徐健敏、叶正军同志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全力配合做好工作。
(5)关于老街保护问题。这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份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按照省长要求,切实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尤其要把老街等文物集中地的消防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消防设施有效使用。要制订好防火规划,建立防火制度,落实防火设备,绝对不能有侥幸心理。这项工作由汪卫星同志负责,屯溪区以及市城建规划、房管、公安消防、文化等部门共同抓好落实。
(6)关于旅游线路设计、产品打造、宣传推介问题。省长在调研中指出,**旅游内涵丰富,不仅有以自然山水为重点的“绿色旅游”,还有以革命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有以徽文化为核心的“古色旅游”,更有以东**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体现海派特色文化的“彩色旅游”。我们要千方百计在这中间注入现代元素,在保持“徽文化”底色的同时,努力创新理念,创新产品,加大旅游的宣传力度。加强与上海、杭州、九华山、宣城等周边城市、重要景区的联系,努力实现互动、共赢。这项工作由程迎峰、徐健敏同志负责,市旅委具体负责,市委宣传部予以支持配合。
(7)关于道路整治问题。要结合“四大整治”活动,着重整治旅游干线、交通干道两旁和重点景区、景点周围村庄的房屋建筑,使其充分体现徽文化特色。“四大整治”由胡学凡同志负总责,道路整治由黄林沐同志负责,各区县和市城建、规划部门具体负责抓好落实。
(8)关于接待模式固化问题。要积极探索旅游接待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接待工作水平和质量,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要根据对象不同,制作不同的市情介绍版本,科学设计公务考察和旅游观光线路,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接待工作模式。这项工作由胡学凡、程迎峰、徐健敏同志负责,市旅委、市接待办具体抓好落实,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9)关于旅游商品、礼品问题。要精心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接待礼品,并在礼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包装上做文章,也包括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等,都要力求做到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让游客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留得住。公务礼品也要动脑筋搞好。这项工作由徐健敏同志负责,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抓好落实。
(10)关于人才培养问题。我们能不能搞10到20支专业人才团队,比如演艺人才、餐饮大师、导游员、解说员、接待员或翻译人才等,可以分级培养、管理和使用,做到关键时候拉得出、派得上、用得好,真正发挥作用。在人才问题上,我们的思路要开阔、方法要多样。有些人才,可以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项工作由赵湘冰、王克良同志负责,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11)关于口岸和航班航线问题。主要是抓好机场的设施配套、功能增强、新增航线、航班加密、口岸开放、管理体制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由倪玉平、徐健敏同志负责。
(12)关于对上争取问题。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部门对**的发展都十分重视。这次省旅指委会议之后,我们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主动跟进,争取更多支持,务求最好效果。特别是省旅游发展基金,对今年新增的1000万和明年的1个亿,要趁热打铁,趁势而上,抓紧汇报争取,力争省里对我们给予更多的倾斜。这项工作由倪玉平、徐健敏同志负责,相关部门积极跟进。
【关键词】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3-02
一 重庆商贸流通行业及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中国摩托车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同时承接着全球笔记本1/4的产量,在渝新欧铁路开通后,掀起了新一轮物流发展的浪潮。运输、仓储、货代、物流加工等物流企业迅速崛起。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民生轮船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太平物流有限公司跻身国内先进物流企业行列。以长安民生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并积极参与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业自身发展阶段制约,全市物流业总体发展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的落后。
1.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现代重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重庆的进一步开放,商贸流通业将要直接面对跨国流通集团竞争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等都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就使商贸流通人才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人才问题就是中国现代流通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虽然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人才整体素质较过去有所提高,大学本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的人数不断增多,一些大型民营批发企业甚至还吸收了硕士以上高精尖人才参与企业决策,但目前现代流通业仍存在人才基础薄弱、中高层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
2.人才数量无法满足重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各大企业对商贸流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商贸流通专业人才的热度直逼IT人才。未来3年,重庆市商贸流通人才缺口将达5万人左右!面对上述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升和优化现有现代商贸流通业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性战略眼光,能适应国际竞争的商贸流通人才,是转变重庆发展方式、巩固西南经济中心地位、走向世界的根本。
二 新形势下,流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
在信息化时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庆,商贸流通行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
1.各学校所开设课程都大同小异,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商贸流通行业所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物流管理、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专业,鉴于招生火爆,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例如:物流管理专业一般都开设物流设备基础、采购业务管理、物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并没有结合本地及当今时代的特色开设紧密结合时代需求的课程,如:财务会计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视觉设计、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等课程。
2.授课人员过于单一,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各大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着重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而现今各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校到学校,对社会、对企业需求了解甚少。而企业也因为各方面原因,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更不愿意员工到学校任职。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即授课人员过于单一,缺乏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企业教师。
3.缺乏校企合作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应在企业调研、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制定,而实际上,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两个步骤基本上都被省略,而课程设置上更是闭门造车,基本上不存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这就注定目前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脱节。
三 流通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措施和建议
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调整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根据重庆现今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商贸流通行业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时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重视人才培养中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增加了更多的实训环节。如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模拟实训、货物仓储配送模拟实训、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等实用性强的课程。
2.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
对普遍存在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采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对此,学校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不再是以往那样只要是企业的人员,在学校挂个名就行,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及普通教师共同努力,寻找高素质、高技能的企业教师,签订兼职教师聘任协议,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也要求企业教师承担一定的授课任务,该授课任务以实践课为主,兼理论课,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
另外,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以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到企业中
去。每年至少有一名教师以全职形式到企业锻炼一年,在此期间,基本工资照发,而教师每月需要向学校提交实习报告一份,一年期结束后,需提交总结一份,并且承担一门相应的实训课程,由相关教学部门共同考核其实习成果。同时,鼓励教师在寒暑假期间或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在企业兼职。
3.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高校难以克服的难题。与企业合作实际上更多的是与企业教师的合作,我们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同时,可以邀请他们共同研究,共同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尤其是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林小星.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09(36)
2010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中央要求全面部署对口援疆(哈密)工作,严密组织,明确目标,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持续加强,经过近三年的奋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创造了许多典型经验,为全国所瞩目,得到了中央、自治区、兵团、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
注重民生改善,项目援疆成效显著。实施城乡住房、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十大援疆工程”,至今年,河南省共安排援疆资金14.2亿元,占五年任务的80%,51个项目基本建成投用,54个项目90%以上完成主体施工,今年23个项目全部开工。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提出“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目标要求。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援,智力援疆成果丰硕。先后组织3185名各类人才到河南接受培训或挂职锻炼;选派了155名援疆干部、230名优秀骨干教师、125名医务人员、800多名技术人员进疆开展帮扶工作,有关省直机关、省辖市、学校、医院等开展了对口帮扶。注重经济发展,产业援疆加速推进。去年以来,河南省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援疆上,成立了“省援疆协调领导小组”,筛选了一批重点援疆产业项目,建立了项目跟踪机制。注重交流互动,文化旅游援疆成为亮点。河南卫视《梨园春》《华豫之门》等品牌栏目走进基层慰问演出,拍摄《血色军垦》纪录片,文化援疆成为一张名片,增进了民族认同感。成功举办了“2012河南万人游哈密”系列活动,旅游援疆为全国首创。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援疆干部队伍作风过硬。河南省援疆干部队伍组织严密,主动融入,思想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树立了“爱疆敬业、拼搏奉献、务实重干”的良好形象,铸就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援疆精神,先后有220人(次)被授予荣誉称号,8人经过选拔晋升职务,对口援疆已经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舞台。
总结对口援疆经验得出重要启示: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统筹硬件与软件、资金与智力投入,把项目援疆与人才、技术、教育援疆结合起来;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近期任务与远期目标,把民生援疆与产业援疆结合起来;统筹援疆投入与当地投入,把援疆投入与当地各级政府、社会、居民投入结合起来;统筹对口援疆与豫疆合作,把对口援疆与豫疆合作结合起来。
二、应及时转变援疆思路,实现新突破
当前,新疆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的新阶段,对口援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尽快缩小差距、加快发展,如何破除人才短缺、教育落后瓶颈约束,如何发挥援疆投入的带动作用、提升援疆效果,如何破解河南企业准入新疆(哈密)资源开发领域难题,如何利用对口援疆平台开展豫疆合作、推进产业援疆、实现共赢发展,要完成好这些艰巨任务,必须转变援疆思路:加快由“面面俱到”式援疆向“重点带动”式援疆转变:面对量大面广的援疆领域,在人财物投向上必须坚持集中有限力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瓶颈,补足短板,带动全局,放大关联效应,提升最终效果。加快由“输血”型援疆向“造血”型援疆转变:持续“输血”是治标之策,增强“造血”功能才是治本之策,关键在于加强产业援疆和教育援疆,从根本上增强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由“单向”援疆向“双向互动、合作共赢”转变: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豫疆合作潜力巨大,合作共赢将成为最有效的援疆方式。
对口援疆工作千头万绪,在统筹兼顾的同时,必须实施重点带动:继续做好民生项目援疆。改善民生是对口援疆的基本任务,应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就业、文化、教育、医疗、水利等基本民生问题,加快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优先做好智力援疆和教育援疆。我们调研中发现,哈密新建企业的技术工人、工程师、管理人员90%以上需要从内地调入,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援疆人财物的投入组合上,应更加注重智力援疆投入,扩大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类专家的输送和培养规模。应把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到对口援疆的优先位置上来,全力推进教育援疆。全面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快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创办高等教育,力争到2020年使哈密地区教育达到河南省平均水平。援疆资金应向教育倾斜,与中央、自治区、哈密地区等各级政府形成合力,提高投入强度;建立省直、直辖市、学校对口支援机制;扩大教师交流和培训规模,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工作重点逐步向产业援疆转移。从长远来看,缩小差距、改善民生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所以,在做好民生项目援疆的基础上,应及时将援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推进产业援疆。完善产业专项规划,支持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产业集聚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优化投资环境,开展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三、加强豫疆战略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豫疆合作潜力巨大。豫疆同在欧亚大陆桥之上,资源和经济互补性强、关联度高,开展豫疆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新疆矿产资源丰富,据测算,油气资源总量357亿吨,占全国的27%;煤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6%。仅哈密地区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的12.5%,占新疆的31.7%。哈密地区提出重点发展煤化、石化、光电、风电、装备、物流等产业,规划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5亿吨,目前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火电输出基地。
力争在重点领域合作取得突破:加快河南省比较优势弱化的产业向新疆等西部地区转移。能源原材料曾经是河南省最大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受资源枯竭、过度扩张、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亏埙。消极坐等是死路一条,主动向外转移、拓展、扩张才是出路。而新疆资源储量巨大,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西移,应推动河南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向新疆有序转移,实现双赢。充分利用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河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河南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抢占总部经济、资本运营、品牌扩张、技术研发、网络营销等产业链水平分工的高端领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开拓新疆等西部市场,进而开拓西亚、中东、欧洲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构筑河南省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鼓励全省有关企业跨区域扩张发展,积极参与“东天山经济区、哈密副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空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电网、通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建设,把哈密机场建设成为内地通向新疆和西亚的枢纽,解决交通滞后、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等难题。
建立豫疆产业链合作机制。新疆正处于“重化”发展阶段,河南省正在进入“高加工度”发展阶段,应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引导作用,加强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协作。豫疆各级政府对等签订各类专项战略合作协议,出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优惠政策。打破区域资源垄断,在煤—电—化—冶等重大产业项目准入上为河南企业进驻扫除障碍,新疆油气、煤、电、矿等能源原材料优先输送河南,促进豫疆两地产业链条一体化。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建筑专业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5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区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广西北部湾地区将继续建设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项目,建设石化、钢铁、能源等临海工业项目,年均投资将近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将会形成2万亿至2.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包括产业项目95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4000亿元,城市建设投资约4400亿元,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房地产投资约3000亿元。广西凭着绝好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又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无疑给广西建筑市场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必将拉动交通、能源、经济、房地产、城市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上升,而这些都为广西的建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快速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饥渴”问题尤为凸显。尤其是在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步伐,加快建设沿海9大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更是对各类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据调查,广西建筑专业人才存在着“少、弱、旧、差”等问题,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区发展的基础行业,探讨建筑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类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启蒙
建筑行业是为人类创造生存环境,集科学与艺术为一身的综合性产业,无论是从人文意义上的建筑学,还是科技意义上的建筑学,其本质都是创新。因而,建筑类专业人才区别于一般的人才资源,创新素质是其核心特征。
1.激发创新欲望。在结束应试教育方式进入大学学习的当代大学生中,对创新的认识较弱,对学校倡导的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缺乏深刻的认识。更有部分大学生习惯于顺其自然,依葫芦画瓢成为他们学习与生活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好奇欲与创造欲,以增强创新意识。
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要重视专业认识教育。尤其是对部分大学生懵懂选择的建筑类专业而言,他们不了解本专业的特色及就业方向,对专业内涵更是知之甚少。而目前的专业认识教育,通常是以时间简短的入学教育及一些专业基础课等形式来呈现,缺乏直观的感受,效果可想而知。
要从专业认识教育入手,通过专业基础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介绍专业概况、专业知识的应用范围及部分相关工作领域的要求等,以此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向他们介绍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实验室开放项目、创新训练计划等,使得他们对创新意识有具体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增强创造欲。
2.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急需专业技能人才。建筑类专业人才也不例外。目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与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如广西唯一的公办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建设行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应更为准确、具体。建筑类专业人才,可根据需要定位为培养以建筑员中某一员为核心的职业岗位群的操作类、管理类人才,具体又包含了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基础知识学习、岗位综合素质培养及操作技能培养与拓展。这类人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是本行业的中坚力量。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具有自我生长功能、自我完善功能、知识迁移功能和创造的。建筑类专业需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指导思想探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善现有课程内容老化、课程直接缺乏衔接、理论课与实践课脱离等实际问题,建立多向立体网络系统的课程结构。包括建筑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概括以及学生认知及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的统合,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应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金字塔;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筑类专业人才创新思维的诱导
1.弱化思维定势。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任务就是打破思维定势。
建筑类专业学生主要受到权威思维和从众思维的影响,极其不利于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弱化思维定势,及时更新知识,转化教学思路,以增强刺激;以题组的形式开展教学,不设定完成路线,让学生的思路得到充分的发挥;选择有针对性的错例进行剖析,以此深化概念性知识;课程总结必须准确全面,避免以偏概全。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方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克服,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2.创造无畏环境。长期以来,学校为学生设计了完整的专业学习体系。体系中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等。这样的一个学习体系,虽然给予学生思维一定的开发,但学生依然处于相当严重的束缚之中。在传统教学上,讲究师道尊严。然而,这种尊重往往伴随着以丧失学生的主动性、质疑能力等为代价。在教学中,教与学的本质是教师为中心,学生基本上市在老师勾画的框架中进行。如此一来,看似合乎科学的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却是非常有限的。
要培养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创新思维,更需要创造无畏的环境。无畏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是在思想观念、教育理念、技术力量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精心营造的开放的环境。同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当倾听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者,不应是绝对的权威,不能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不能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封闭在自己的专业中,不能只是知识学习的旁观者,更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践行“服务学习”理念。
3.探索“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上述关于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索“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是要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结合职业教育院校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创新性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构建以“平台+模块+课群”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按专业设置平台、按目标设置模块、按需求设置课程,使得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其次是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应为教学方式之一,更应拓展实验实习实训环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传统提倡的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都仅为课堂教学的技术手段,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应以创新实验项目、科学研究项目等技术平台,探索创新思维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建筑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铸造
1.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都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单调的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动手能力欠缺。一些学生明显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只注重书本,不注重实践。而建筑类专业学生最重视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堂中心”的传统教学局面,真正进入工地,参与小到选材、大到设计图纸等实践工作,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走向建筑施工企业、深入施工现场第一线,亲身体会和感受到真实的施工壮观场面和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全貌,并提前了解和熟悉将来毕业所要从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熟悉行业特性、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加强建筑类专业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培养,才能使其在丰富的建筑基础实践能力上拓展其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建筑类科研项目。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实践能力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主持或参与建筑类科研项目,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可以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科研选题、课题申报、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等各个环节中得到导师的指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上参与学校与建筑企业进行的产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应用实践中获得收益的成功体验,这样的情绪体验会加强其自身的创新能力。
3.改变“被动实践”教学环节。在现今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的对象、方法、过程等关键要素都是由实践指导教师制定的,学生几乎都是被动的参与实践,根据教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我们称为“被动的实践”。而“主动的实践”,是相对于“被动的实践”的而言的,它是一种由实践指导教师创设真实情景之后,由学生自主实践,对象、过程、程序等均有学生自行设定,最后反馈结果的一种自主性的教学环节。主动实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路乃至创新的潜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建筑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现有教师素质。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不仅要有精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指导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需要有一桶水”。建筑类专业迅猛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实践,这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需求,同时也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落实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将合适的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研项目和设计任务,参与技术研讨、施工方案拟定和施工过程,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快教师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现今,建筑类专业的发展参差不齐,要提升学校自身教师队伍素质,还可以邀请或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学校讲学,把国内外最新的建筑理念和实践经验带进学校,给予教师思想一定的冲击,让其有机会与国内外权威近距离交流,激发其要求进步的热情和创新意识,促使其快速成长,才能带动学生成长,加快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建筑类专业人才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教学模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建筑类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等方面更合乎北部湾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仲丹.浅析建筑创新人才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同志在北大、清华校庆上“四个统一”、“血点希望”的演讲,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已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重新审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新的问题和任务的不断出现和提出也给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已取得的成绩
1.1.1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指导工作不断加强
一方面,中央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专题性文件,既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又有对每一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工作的不同意见和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制度、落实措施的有不小的影响;同时、国家教委、每年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对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
1.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内容和开展模式逐渐丰富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发起了以“万支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队暑期科技文化活动”、“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文体、科技、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等为主要开展模式和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科技支农”、“社区共建”、“企业挂职”、“医疗服务”、“环境保护”、“支教扫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纷纷参与各高校组建的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实践小分队、志愿服务小分队等,分赴全国三十余个省份、百余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创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模式。
1.1.3 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主体的层次日益提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之初,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以大学生占绝大多数,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科研教师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和接受教育,而人数极少的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难以发挥其智力、知识以及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而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平台。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和质量,许多高校的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也以带队或指导的方式参与了实践活动,构成实践活动参与主体的一个方面。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蓬勃发展,创新工作得到初步加强,产生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程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创新工作难以深入或低水平徘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1.2.1 创新意识不强,忽视工作创新
创新是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特别是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部分高校缺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意识,对上级有关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意见或规定不能很好地贯彻和落实,指导思想落后于形势,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部分高校对本单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工作创新,不能切实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全局,提高到教育教学应
有的位置,而仅仅停留在社会实践活动操作层面上,不仅造成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且导致社会实践开展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影响创新工作;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关于社会实践创新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缺乏实际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实践活动开展不重全面,只抓点、线,搞“精英实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强势推进。
1.2.2 实践组织形式和手段老套
在实际创新工作中,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具体研究还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手段也是少有新意,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得不够科学规范,不能根据实践主体的不同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点等安排不同形式的活动,存在以点代面现象;组织手段不够灵活,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存在“放羊”现象,有的只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应付差事,甚至当成四处“游山玩水”的好机会,使社会实践远离其原有的意义。
1.2.3 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效性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长效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不够制度化、经常化,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运作程序不规范,经费短缺,缺乏具体有力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渠道不畅,不注重与社会的长期联系,不讲求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迸一步延伸,不考虑社会实践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忽视经验推广,实践基地建设有名无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指导队伍建设落后,理论研究跟不上,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关注不够,部分指导老师缺乏服务学生意识,不安心、不专心、不热心的现象严重。
2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对策
根据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等的实际和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断丰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开展模式,不断完善、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要坚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原则方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使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转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要做到:
2.1 与时俱进
地方和高校各级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认识社会发展给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带来的挑战,认清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形势,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觉围绕和服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工作,与时俱进地确立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2.2 全面融入
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与高校各项工作的融合,要把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方面,落实在各个环节,防止游离、脱节现象。要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一门必修课,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教学、科研力量为后盾,继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积极面向(下转第111页)(上接第47页)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同社会各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科研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3 增强针对性,落实“三贴近”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服务,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遵循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规律,坚持社会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的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志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界定与构成要素[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03).
[2]周春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关系研究[J].大家,2010(05).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TQM);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high skilled personnel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miss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foundation, ability level is relatively weak, on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mastering and progress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should be orientated clearl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re and choose a adapt to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tage is currently from scale to conno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education quality in urgent need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1 基于TQM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过程,高职院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学院的每项教学与管理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4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4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8个步骤。(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专家们对教育质量内涵的观点主要有:(1)内适质量:即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准备的充分程度,能够在将来学习和创新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2)外适质量:指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部门需要的程度。其特点是注重外部需要,并以外部需要满足的程度作为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3)人文质量:指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全面发展程度。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立性、完整性、自我指导性,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展与在学校和教师帮助下,完成一定阶段的自我实现。因此高职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遵循教育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动态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
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内涵就是为化工物流行业培养适合化工物流操作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即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化工行业具有特殊性、危险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化工物流人才培养必须结合行业特点,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做说一体化,覆盖化工物流的各类岗位设置课程体系,因此需要创新人才质量观,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必须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育人、共同评价、合作就业,而管理的范围是学院的各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在高职教育中全体教职员工和来自企业一线的指导教师;教育质量的检验应该也是全面的,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和社会。在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全员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提升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2 建立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M)是需要高职院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全员、全面、全过程地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
高职院校应定位在立足地方经济、服务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完备教育体系上,但由于各校情况不同,要结合各校的特点和自身条件,明确办学定位和自身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科学地确定自身在社会上的定位,严格按照自己的教育层次来培养和塑造人才,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这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基础。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聘请校外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和专业技术指导;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加入各种社团和企业实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好地接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学历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物流管理专业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主要职业资格证书有助理物流师证、叉车证、仓储证、ERP证书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的质量观,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特征,树立能力本位的质量观。当然,这里的能力不是狭义的技能,是指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2.3 设置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保持课程结构相对稳定和动态发展。
加大高职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4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掌握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教学模式没有跟上产业发展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选送在职教师到企业学习和顶岗挂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点从社会及大型企业引进具有高职称的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自己的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师的力量。另外,学校可根据专业及课程设置需要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来院授课,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
2.5 教学设施设备等情况是否适应教学需要
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专业特性强,需要各种物流操作和物流管理的设备设施及信息化软硬件等技术手段,因此需要在校内建设各类实训室,比如运输管理实训室、供应链实训中心、化工仓储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校外有稳定的合作企业作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提供各类实训岗位,确保教学目标和教育质量的实现。
3 建立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1 建设考核评价质量指标体系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围绕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先进的现代职教思想为指导,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差异化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努力构建保障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职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3.2 健全并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职院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联系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纽带。为此,要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规律,规范日常教学管理,要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师资配备、教材建设、教学设备配备、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管理制度,并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经常性地开展领导评教、教学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校运行效率,提高办学综合效益、教学管理质量及教学质量。
3.3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建立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的监控体系还较落后和不完善,导致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如可以聘请一些有经验和影响的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督导工作,来完善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并非仅仅取决于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价,更重要的是,还要取决于社会的集体认知,尤其是那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及家长的认同程度。当学生和家长切实从自己或子女后续的职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时,职业教育的质量会被更多的人发现和认可。当企业等用人单位发现所用工人的劳动效率高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自然会提升。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及家长和间接受益者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质量高低的忠实实践者和检验者。
高职教育的质量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随之会发生变化,因此高职教育的创新就是完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方向阳.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4-25.
[2] 陈杰峰.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浅述[J]. 新课程研究,2008(1):14-17.
[3] 佘俭敏.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 当代教育论坛,2009(9):69-70.
[4] 戴冬秀. 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J]. 职教论坛,2008(12):21-24.
[5] 张耀嵩. 国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比较研究[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