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12:4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自我考核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年来,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
在工作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拓学生思维,民挥学生的想象力,切实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开学初,能很快要组织好班委会,选出班级骨干,努力培养班级骨干。例如杨金花、罗福权、邓丽花等同学,能积极配合老师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所以一年来,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差生率为0,在学校中被评为先进班级。
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格式工整、规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己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例如,学期初,我制定了帮教计划,开展“伸出你的双手,帮助你的朋友”的互帮互学主题活动。定期检查,发现有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奖励。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掀起学习热潮。
在学生的思想教 育工作中,做到谆谆善诱,耐心疏导,耐心教育。例如当时有一个调皮学生,他叫郭华富。他学习成绩差,经常逃学,在班级中是“小霸王”。我采取和他经常谈心的方法,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与家长紧密配合,发现有一点儿进步的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树立起他在班级中的威信。通过教育,他进步很快,后来还成为三好学生。
在工作之余,本人还努力钻研教材,分析每堂课成功在哪里,哪里存在不足,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在班级中,学生的学习风气形成了,组织纪律性变好了,作业能依时完成,劳动积极肯干,诚实有礼,互助互学,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了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系统更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考核评价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质量,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考核评价系统对于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注重的只是结果,往往忽略了考核过程的重要性。通过传统的笔试方式,凭借着一纸期末试卷的成绩和平时的综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无法真实的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水映出来,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不能很好的进行把握,这样做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有可能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来说,传统的考核评价对于过程的考核是十分匮乏的,仅仅是凭借考核结果是很难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价的。
(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传统的考核中多数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的,这种考核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计算机基础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所以笔试是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准确衡量的。
(三)在传统的考核过程中很少有具备对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的题型,偶尔的出现一些仍然是对理论和操作步骤进行的考核。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们或许对于某一种操作掌握的非常熟练,但是以考核的形式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强行的记忆就会使得学习的枯燥性大大的增加,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会经常的出现一些操作题或者简答题之类的题型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这种考核的方式及其容易导致学生在熟练掌握了操作步骤之后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无法相结合。
(五)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核评价中,都是使用统一的考核内容和评价,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的改革策略
(一)关于过程的考核。教师根据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制定一张考核表,然后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学生按照表中的要求进行考核,然后在由教师进行审批,使得教师可以完全的掌握每个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教师对各个阶段考核的结果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反馈,使得学生及时的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为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将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进行提高。对于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创新思想进行仔细的记录,并且适当的加分,以此来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关于作业的设计。所谓的作业设计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独立的完成具有实际意义同时还能够反应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对于作业的设计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来进行:(1)选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选择,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身的实际水平;(2)选题也可以由教师来设定,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设计。让学生们边做边学,一步一步的逐渐完成;(3)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有着其特定的内容和格式,从而将每个学生的个性体现出来。在提交作业和批改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方法,所有的作业应该利用校园网来上交。
(三)关于总结性的考核。所谓的总结性考核指的就是期末考试。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考核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将两种考核的方式相结合,将平时的考试成绩和期末的考试成绩按照百分比来分配,这样做不仅将期末考试发挥失误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进行加强,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2)以上机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要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采用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真实水平,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笔试和上机的所占比率。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在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三种评价方式,分别是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就是当学生的考核结果反馈到学生的手中时,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以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正,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他人评价,指的就是学生在自我评价之后由教师随机的指出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其他的学生根据其近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考试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在评价其他同学的同时反省一下自身是否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如果有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评价也可以说成是总结性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要实事求是,如果学生现阶段做的不够好,一定不要严厉的对学生进行指责,因为这样极其容易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委婉的对学生进行鼓励。
参考文献:
[1]陈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4).
[2]周翔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6(03).
[3]廖晓芳.浅谈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
[4]张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0(03).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策略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书面测验、教师观察等手段,综合这些测验结果决定学生课程等级。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并奖励少数优秀者,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评价具有明显的终结性特征。针对这种现状,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评价理论研究,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体育俱乐部改革发展的客观实际,对体育教学评价展开全面的改革,探求适合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评价体系。
一、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功能的认识偏差
学习评价实际上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功能,一是本体。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仅停留在学习效果的判定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进程的评价。也就是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重视结果,主要目的是给教师或学生评优评差或评级评分。这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这是将对评价功能范围缩小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对体育评价功能本身的认知不足。
(二)评价的内容单一
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体质、技术技能和情感四大方面,而体育能力、进步幅度等因素则极少纳入其中。说明评价内容指标主要过多地倚重体育学科知识,特别是竞技体育的知识,而忽视对身心健康、运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其结果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运动成绩被推到至高无上的高度。忽视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指标来评价学生。
(三) 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种。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过分强调量化评价,对质的分析和把握较少,这种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学习和思维的空间,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缺乏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四)评价主体单一
现阶段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对教师有较大的依赖性,评价主要是对正在实施的内容是否达到既定目的和质量做出判断。同时,评价的结果常常作为检查和衡量教师工作质量和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依据,忽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间评价。因此,这种评价主体显得单一,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二、大学体育理论考核与评价系统的优化与建构策略
(一)综合运用形成性考核、诊断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首先,按照过程考核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尤其对某一项运动技术的学习结束后,应进行及时的形成性考核,检验学生对刚刚学过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对有待进一步理解的内容作再次的讲解。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已经学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评析,这有利于对下一步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形成性考核还有一个作用,即反馈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有个相应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自己的大学体育学习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其次,教师形成性考核与诊断性考核的有效结合。具体来说,首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实施诊断性考核,其最大作用是能够准确找到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将这些困难进行分类整理,以备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最后,在大学体育教学完成后,要组织一次终结性考核,它是对一段时期里学生收获的集中检验。如果说诊断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微观评价的话,那么终结性考核就是对其最终的、整体性、宏观评价,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能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的考核与评价系统。
(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考核与评价并非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同学、家长等角色也可以参与进来,而其不同之处在于由谁来收集信息。无论是自我考核还是他人考核,都应被融入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等考核过程之中。与传统的来自教师的统一体育考核评价方式不同,如今,大学体育理论考核评价更为注重来自学生自身的自我考核,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自我考核的目标、标准、工具和方法等,从而为学生的自我考核做出多个方面的有效引导。在大学体育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实践“学生学习的表现―反馈―修改”的考核评价思路,除了统一的他人考核外评价外,应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考核与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
(三)转变考核与评价目标
大学体育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重构应以考核和评价目标为中心来展开,而非以考核和评价过程中的技术性或工具性因素为中心。首先,通过有效的引导,教会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考核与评价,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理论的热情;第二,要提高对考核与评价的反馈性作用的重视,以考核和评价为契机,明确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好准备。总之,大学体育理论考核和评价的目的并非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审查,而是为了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继续进步。换言之,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是考核和评价的主要目标,大学体育理论考核与评价系统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关 键 词】素质教育/教师评价机制/“发展性”转变
【 正 文】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一系列……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具备奖励或惩罚的条件,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目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教师评价的鉴定和区分功能,它是进行教育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过于强化评价的鉴定功能而淡化其矫正和激励功能则是本末倒置的,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因为“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2](P301)应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指导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与目标的差距。素质教育下的评价应成为教师改进工作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评价指标未能全面揭示教师评价的目标,且可操作性较差
评价就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做出判断。教师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而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备的、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则是实施评价的关键。所谓指标,即具体的目标,有时也被称为评价项目。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它要求指标体系不遗漏任一重要的指标,指标系统能够全面地、毫无遗漏地再现和反映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3](P79)一般说来,构建指标体系包括四项具体工作:一是分解评价目标选定指标;二是按照每一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也就是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三是确定评价标准,即对各项指标所应达到要求的程度进行规定,这可以说是评价的最关键要素,对结论的科学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最后,将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按照评价对象的某种逻辑结构排列组合,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工作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因而教师评价必须注意指标的完备性。目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基本是按“德”、“勤”、“能”、“绩”四方面指标综合量化进行考核评价的。这种“指标量化”评价模式并不能全面揭示教师评价的目标,且可操作性也较差。首先,从评价标准来看,这种体系所采用的定性语言,对不同程度的标准区分度不够大,诸如“坚持”、“认真”、“积极”、“努力”等弹性语言由于表述上的含糊和不具体,极易导致参评人员对其内涵或外延理解和把握的不一致,因而难以保证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和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其次,从计分标准看,这一评价模式有强行量化的倾向。尽管定量评价能够大大降低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增大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但是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进行量化,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不能量化或不易量化的因素。例如,对于“师德”这一评价指标,应该怎样设计具体合理的量化指标呢?指标的绝对量化并不意味着评价活动的科学性,要知道,离开对事物质的把握而单纯追求可操作的量,恰恰违背了科学的基本精神。另外,尽管这一评价体系包含了“德、勤、能、绩”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但并未涵盖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承担的大量隐性工作。且在“升学率”指挥棒的控制下,教师评价的终极标准还是落在“绩”,即“教学成绩”上。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单项评价,其惟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分数”,其它指标都是软指标。事实上,不少学校都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如果该教师所教科目成绩高,对其综合评价就高;反之,对其综合评价就低。可想而知,依据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保证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评价方法不能确保结论的科学有效
应试教育观下教师评价主要以“他评”为主要方法,如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一般以领导评价最为普遍。近几年,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学生评价又受到普遍关注,不少学校已将其视为考核评价教师的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不能否认,“他评”作为教师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体现民主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但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则是保证其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前提。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由于对“他评”的过分依赖,难免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评价实践中,很多领导不注意对信息的掌握,常常是道听途说,主观臆断,多凭个人印象行事;违背评价的公平性原则,对评价对象不能一视同仁。同行评价也存在着敷衍、走过场,或由于感情因素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常用的学生评价,也是考核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更有其适用范围的限制,在高等院校的学生中尚可进行,但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往往会由于对衡量教师优劣的标准掌握不当,而出现凭个人喜好随意评价的做法,甚至有些学生会以此作为取悦或报复某位教师的手段,因此也难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他评”更多地依据对教师工作结果的考察而忽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更注意教师的显性工作而忽略教师的隐性工作,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做出恰当、公正的判断,结果必然打击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因此,为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探索新的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价值的教师评价方案。
转贴于
二、构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路
(一)实现评价目的观的“发展性”转变
素质教育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将个体素质的充分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最终标准,可以说这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的教育。相应地,这种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师评价也不应是“鉴定”、“分等”的工具,而应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使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成绩,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其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
鉴于此,中小学教师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实行对教师工作的动态评价,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评价结合起来,并要加强平时性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看待,彻底摒弃那种单纯依据考核结果对教师优劣进行总结的静态评价。从而为素质教育机制的建立定标导向。
(二)突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测性
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应注意以下两点:
1.处理好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的关系,兼顾指标的全面性。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任务出发,全面评价教师,不仅要考核他们在“德”、“勤”、“能”、“绩”诸方面的显性表现,还应该从“使学生获得发展”的角度,对教师的隐性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学是否只面对几个“尖子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学生智力、能力、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否注意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并经常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给学生一些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等。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所做的隐性工作,同样是评价教师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应考虑如何使教师的平时考核制度化、规范化。
2.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增强指标的可测性。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师评价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适当的量化体系。具体说来,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对于很难用简单数量来表示的因素,如奉献精神、思想观念等应使用定性的语言描述分析,而且要使用操作性语言来表述,并尽量避免语言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力求使每项指标都具备较大的区分度。由于定性分析具有不够明确、缺少可比性的缺点,对于容易进行数量化处理的教师行为,如工作量、出勤量、批改作业量等应尽量以数据形式做出评价,以便于对评价结果进行数量比较。但必须注意到,定量评价的适用范围较窄,定性评价应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恰当地结合起来,制定的评价标准才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增强评价的可测性与可操作性。
(三)强调“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素质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的素质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师评价亦应突出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反映在评价实践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评价应该强调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所谓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对自身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自我评价,评价对象由被动接受评价变为主动参评,这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因此,中小学校应将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其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积极采取自我评价,一方面能增强教师的自我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增进评价内容的客观真实性。绝大多数教师会因为受到尊重和信任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当然,自我评价难免有时也会出现自我夸大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和“他评”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进行“他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评价者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原则,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整体,在各项指标逐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彻底摒弃“惟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是取”的价值观念。
2.评价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要求评价者不但要懂得本门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评价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P27)。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评价误差。
[关键词] 《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内科护理学;操作技能
高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而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卫生技术人才。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内科护理技术操作。因而,内科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生应具备的主要专业技能之一,是需要强化训练的内容之一。
1.以往内科护理学操作技能训练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循环,慢反馈,弱矫正
在以往的内科护理学操作技能训练考核中,我们采用的是“秋后算账”形式,即平日课上分项目训练,期末考核验收,一次分数定“终身”。这种训练考核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不能得到及时强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循环,慢反馈,弱矫正”弊端。
1.2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以往的技能训练课上一般都是“三步法”,即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个别矫正。这种模式置学生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地位,机械性的重复操作使学生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利于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护理人才,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关素质教育的要求。
1.3 学生考核成绩信度不高
“秋后算账”式考核常是在多个考核项目中采用随机方法确定一个进行考核,根据这个项目考核的成绩确定学生内科护理学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由于学生在掌握每个项目时不很平衡,用一个项目代表学科成绩,显然存在着偏差,考核的信度不高。
怎样把技能训练、评价反馈、考核验收与态度培养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技能训练教学效果呢?笔者探索了师生共同评价的考核法,以期能够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的主要内容
2.1确定达标考核项目
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各实习医院对护生操作技能的反馈信息,我们选择了一般体格检查、皮肤和淋巴结检查、肺和胸膜检查、心脏和大血管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神经检查六大项操作技能做为训练考核的一级条目,六大项操作技能又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二级条目,制定考核的内容和达标标准。举例如下。
2.2 编制训练考核纪实册
根据考核内容编制训练考核纪录册,主要包括考核项目、达标标准、考核纪录、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教师签名、考核日期等。
2.3 技能训练考核形式
每次实习课上,教师简明扼要讲解并演示一个训练项目,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为“护士”或“患者”,练习操作并体验感受。约 15 分钟后,分组进行操作考核,师生共同评价。要求被考学生边操作边讲述要领并报告检查结果,操作结束后,组内其他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评价考核矫正。
3.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的实施方法
3.1教师分组负责
将每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次课由4位教师各负责一个小组操作技能的讲解、示范,组织评价考核。上课前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对训练考核项目统一达标标准。
3.2巡视指导矫正
在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仍要巡回指导矫正,这是个别矫正的极好机会,并能发现学生中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不当操作。甚至可采用“示误法”,让错误操作的学生给全组乃至全班学生演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矫正,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3.3师生共同评价考核
3.3.1分组练习后紧接着进行达标考核,每人的考核先后次序由教师决定。
3.3.2要求被考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能边操作边讲述要领,并报告检查结果,正确无遗漏为完全达标。
3.3.3在考核中如有个别疏漏与错误,应让其重述或重做,如能自我矫正也属达标。
3.3.4要求参加评价的学生一要仔细看,二要认真听,三要发表评价意见。
3.3.5学生评价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
3.3.6虽有较多遗忘或错误,但在参与其他同学考核中能主动拾遗补漏,及时自我矫正,并能积极发现、补充和矫正他人错误也属达标。
3.3.7经过参与考核中的多次强化,某项仍不能掌握的为单项未达标。不能达标者,课上或课后教师应加强辅导,或在同学帮助下使其达标。
3.4 操作考核成绩评定
考核后学生填写考核纪录册,做出自我评价。教师给每人填写考核评语,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3方面给以综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重视学生参与,使操作技能训练在参与中得到强化,用强化促进达标。由于考核是严格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学习要求更加明确,所以学生都能做到刻苦地反复训练以期达标。
4.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的实施体会
4.1教学过程实现了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
按照Bloom的目标教学理论,教学强调反馈和矫正,检测是为了控制和改进教学,以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是在每次训练后接着进行评价考核,使技能训练得到及时的反馈矫正。考核时教师与其他学生对被考学生的错误给以及时纠正,学生发表评价意见,不仅矫正了被考学生,同时也是自我反馈矫正过程,而教师及时地总结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通过学生评价讨论,教师的评价,观察别人操作,对别人评价等使学生在考核前、考核中都能获得反复多次的知识与技能反馈矫正,使矫正不断得到强化,教学过程进步为“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
4.2 教学考核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实施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过程中,教师不仅创设了实景练习环境,还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考核操作时注意力非常集中,评价讨论时积极踊跃,研究技能达标标准时特别认真。这种互动式教学活动,消除了学生对以往技能训练的机械乏味感觉,对技能考试的紧张情绪与厌烦心理。学生积极主动练习,认真研究操作,激发了学习兴趣,改变了被动学习的状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达标,使教学考核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计较分数转向重视自我能力的培养,达标成为学生自觉的要求。
4.3 提高技能考试的信度
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是在每次训练后接着进行评价考核,每一个操作技能训练项目不仅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矫正,还都有一个评价的分数。各项技能操作考核分数的均值即为内科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的成绩,这样就避免了以某一项技能操作成绩代表课程成绩的随机误差,提高了技能操作考试的信度。
4.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目标教学理论的教育观认为:人人都必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积极的补救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过去只有少数优等生才能达到的好成绩。在实施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过程中,对于暂时不能达标的学生,教师应创造矫正强化的条件,让学生利用课上课下反复练习。由于学生技能训练内容清楚,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强,通过教师辅导,同学间相互帮助,最终都能通过达标。新考核法通过群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必然。
实施师生共同评价考核法,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强化了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操作技能训练效果,初步显示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探索研究,使之进一步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只是口号喊得响亮,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形成一个成熟的考核评价体系更是重视不够。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没有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无法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及教育教学质量。很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手册、实践教学操作规程等制度,重要的是缺少实践教学技能的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规范。
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主体仍然是学校的任课教师,缺乏社会、企业及自我评价,很难真实的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时间教学质量的考核内容为实习日志、总结、鉴定等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缺少对学生顶岗实习及工作适应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考核。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的成绩多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体系,难以准确表达考核评价质量的准确差异性。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信息采取简单的传统的表格式管理,缺乏高效的软件分析平台,难以全面掌控成绩,存在信息沟通迟缓、不畅,也存在实践教学监管困难的问题。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应当考虑以下原则:系统全面性、评价多元性、可行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一个全面性的系统工程,在制定指标体系、操作程序时要全面、多层次考虑设计、组织、管理等环节,结合人才培养计划、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全面反映实践教学质量;实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校管理评价和企业考核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自我评价可以评价自我实践技能效果和学校与企业对实践技能的组织与管理效果;学校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实习表现、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实践效果;企业评价侧重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专业能力等;考核评价指标要简单、易操作,指标数量合适,方法明确,数据获取容易,管理方便。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是由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也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教学环境,通过课程与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做出适当评价的过程。例如,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素质;选择和编写优秀的实践教学教材;进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完善和使用模拟、仿真软件及系统,打造确实有效的专业发展的模拟、仿真软件平台等等。
三、实践教学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并整合实践教学项目课程。结合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把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模式分为技能素养训练、任务分解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岗位能力实训。分析各类项目的特点及相互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实训模式的特点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从课程章节的基本技能要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去探索。
(二)优化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建议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收优惠,并且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耗损和现场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调动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指导与考核评价中来。
(三)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机构。学校应当与其他合作单位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例如,可以在学校校企合作处下设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由学院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院系和实习企业、班组等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的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工作人员承担。
(四)学校与企业共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文档。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中的工作职责和项目任务,做好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相应记录,确保公正客观。
一、工学结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作环境的布置
真实的工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工作环境不仅仅只是一个大房间、几十台电脑或者一个会议桌,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布置,让学生从第一次踏入公司开始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企业文化,比如:
1.佩戴工作胸牌。在正式进行公司之前,我们给每一个学生制作岗位胸牌,要求学生必须佩戴工作牌上岗。
2.公司管理制度上墙。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违纪或奖励措施,并打印张贴上墙,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3.公司放置白板,用来时时更新每周的总体订单状况。
4.“每月经营报表”展板上墙,以便学生经理每月汇总经营状况,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
5.“每月明星员工”展板上墙,创设真实的竞争激励的工作氛围。
6.分部门安排机位。合理安排公司机位,以部门为单位,分区域就座,创设良好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学生角色的定位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和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学生的培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学生在第一次面对企业、面对社会时,有新奇,有矛盾,也有担忧,更有诱惑,这都需要指导老师正确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我角色的定位,学会如何扮演好“学生”、“员工”双重角色。所以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前,指导教师需反复多次强调两种角色,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从而更好地进入工学阶段。
目前公司内部设学生经理、各部门部长、部长助理、会计等各种岗位,学生竞争上岗,每周进行部门考评,每月进行轮岗。
(三)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培养目标中,近期可以多考虑专业能力的培养。这里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专业技能”,即针对具体岗位任务和职责的操作;远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一种非专业能力,或者称之为职业能力,即才能、方法、知识、观点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能力相对较为单一,而非专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都比技能要大得多。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众多的隐性能力不可测量或难以表述,却能促进学生的延续性发展。所以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可以如下图去理解。
二、目前尝试的教学组织形式
职教专家赵志群博士在《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文中提到“基于工作过程”,对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在工学结合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把它作为一门实训课程去组织教学,或者不能极端地仅在教学中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而应当“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这与传统基于知识的课程相比有很大区别,也是工学结合课程在开展时会遇到的最大困难。目前所尝试的教学组织形式尽量注重工作流程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以及工作过程知识,具体来说为以下三点:
(一)学生自主选岗
按工作的不同性质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岗位。在工学结合的第一次课,请企业指导教师认真讲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学生了解诸多岗位后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自主选岗,并签订选岗手册。比如,经理一职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整理每日工作日志、每周的工作汇总和反思,制订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本公司财务情况等等。这就要求该学生要有较强的管理员工能力,同时更需要较强的分析、归纳、反思、计划能力。而学生在第一次选岗时,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指导教师可提出一些建议,在以后的工作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岗位的微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当一个人在适合的岗位去工作时,他才会主动积极、不断优化、自我负责、自我反思、自我控制,才能激发其最大的内在潜能。
下图就是目前公司的岗位组织机构图。
(二)教学模式的组织
教学不再以常规课的形式进行,而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全体学生等专题组织方式。
1.部分同学参与的各部门例会
目前的实训课程时间主要安排在周一到周四的下午半天。每周一到周四下午分别组织不同的部门以例会的形式开展专业交流活动进行学习讨论。如每周一是装订发行部部门例会,周二是宣传部部门例会,周三是设计部部门例会。例会由部长主持,所有指导教师参加例会。会议内容主要有:部门部长汇总一周的主要工作情况,对部门员工进行评定优良、合格及不合格,并对优秀员工的事迹进行表扬,同时对不合格员工的工作失误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提出下一周工作重点等。指导教师只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整工作重点。
2.全体同学参与的经营分析会
工学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生每天能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行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每周一下午利用班会时间召开每周经营分析会,主要由学生经理汇报一周的工作情况,如订单的承接情况、财务的收支情况、员工的工作情况等。指导教师根据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要求全体同学全部参与,主要是希望各部门相互了解,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3.个别学生的单独指导
教师的认真指导是工学结合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保障。在目前本专业的工学结合阶段,学生尚处于中专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思想尚未扎实、职业技能尚未完善,刚开始实习时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如纪律观念、质量观念、顾客观念、安全观念等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做好相关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完善与人格发展。
除此之外,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也隔周召开分析例会,针对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及时更改调整组织方式,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以逐步达到各方面的合理化、有效化。
(三)评价考核方法
工学结合教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学生在“准员工”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既是员工又是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所以企业考核制度与学校考核制度是学生工学结合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以考核促管理”是对学生工作惰性的约束,也是对学生工作勤奋程度的肯定。目前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调整评价考核体系,试图尽快合理公平地进行考核评价。
三、目前的问题及可以参考的解决方案
(一)合理的工作制度需要企业参与完善
工学结合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执行、管理制度,为工学结合的有效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导。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综合考核与学生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纪律、服务质量挂钩,从而提高学生的效率意识、工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目前存在的员工管理制度完全是校内指导教师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制度,其中不乏一些不符合企业管理规范的内容,所以急需企业参与共同完善一套合理可行的针对学生员工的公司管理制度。同时,此制度应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的实时管理;2.对学生的过程管理;3.对学生的激励政策。
(二)“双考核”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工学结合中对学生的考核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不能单独地作为一门课,仅由校内指导教师来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考核评价时,不能仅考虑到学生的日常工作完成总量和质量,考核的范围可以更广更科学,可以在考核指标中加入企业要求,如遵章守纪、爱护财产、文明礼貌、熟悉岗位、动手能力强、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企业下达的任务、每天认真撰写工作日志以及最后的实训总结等。在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重点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出合理公平的“双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多位指导教师如何分工定位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导教师往往不止一位,如目前该课程就有两名校内指导教师、四名校外指导教师,教师工作范畴很广,包括联系业务、谋求合作、协调校企、沟通家长、实训指导、模式调整等等都直接由指导教师完成,其中更多的是由校内指导教师去完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学结合拓宽了教师的社会角色内涵,促使教师真正面向社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这对教师的自我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校内指导教师的分工如何更合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工作分工如何定位等等,这些都是目前还没解决的问题,于是就产生指导教师分工不明确、指导不到位的现象。
四、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总体框架
课题类别:重庆教委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1-PG-14,课题主持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陈学平教授,主研人员:蔺玉珂、吴焱岷、王立和。
1、前言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指把员工绩效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教师管理之中,所形成的独具教师管理特性的绩效管理观点和思想。这是根据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结合教师管理的实践及教师绩效评价理论而形成的理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理论来源包括绩效管理理论和教师评价理论[1]。
现如今,各大高校里面所实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集中于“奖惩式”和“发展式”两种模式。客观上讲,每种模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各自的弊端,因此各高校单位人员对绩效工作意见存在差异,褒贬不一。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绩效考核具体考虑高校人员工作的实际环境,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区域等条件下,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对应的考核体系,但前提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每个地区构建适合当地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
2、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基本原则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是绩效考核的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绩效考核系统模型建立的重要内容,它对最终的考核结果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考核指标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能够为教师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要能够使绩效考核的结果准确的反映出高校教师的真实情况,为高校的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所以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一定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影响绩效考核的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绩效考核指标。
(2)导向性原则: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要与高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使绩效考核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引导高校教师更加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适应岗位的需求。
(3)可操作性原则:考核指标体系确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这些指标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因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简便、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能够满足管理部门的操作需求。
(4)结构性原则: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时,要考虑到高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特点、要求,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使考核指标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
3、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如今普遍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以下诸如问题[2]:
(1)重管理政绩达成,忽略教师发展
在制定的绩效评价制度往往急功近利、突出短期政绩考核目标,忽视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某些高校没有考虑高校教师本身的特点,忽略大学组织中的文化因素,把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方法生搬硬套在教师管理上,对教师的考核过于结果化和指标化。
(2)重量化判断,轻定性评价
现行教师绩效评价制度较多地强调显性方面的量化考核。事实上,成果数量多并不一定代表教师本身水平就高、育人效果好。过度量化的评判往往会忽视定性评价,特别是在教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育人责任及效果等难以量化的内容上,量化判断的结果只能使教师绩效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偏离初衷。
(3)重过程,轻沟通
高校绩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应该是互动的才能找到出彼此的优点与不足。许多高校在进行教师绩效评价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是由管理层单向制定的,评价内容未征求教师意见,从而造成教师对评价制度和评价操作不清楚、不理解、不参与,直至产生抵触情绪和公开批评。
4、构建动态绩效的策略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应当依据这些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本文提出策略如下: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评价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要认识到高校教师群体的普遍文化素质较高,注重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只有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的总目标,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个人绩效提升和学校办学目标共同实现的双赢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能改变教师个人发展长期以来处于自发的盲目状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要引导教师对自身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与分析,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潜力,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和目标。
(2)优化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应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在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上,既要考核专业能力,又要考核师德学风;既要考核科研,又要考核教学;既要考核学术工作,又要考核社会工作;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应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者结合才能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这既体现了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也使高校教师评价更为全面、科学。
(3)重视评价的反馈环节
绩效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评价反馈能够使教师获取评价者的评价意见或建议,清楚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反馈,评价者能更全面地把握教师状况,进而根据单位需要和教师个体发展需要以及实际情况做出个性化评价,尤其是帮助教师协调好单位期望的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的关系,帮助教师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5、总结
绩效考核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它对于有效的配置国家整体的教育资源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学校改进自身的办学效益、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种激励因素,对于整个教育系统的改进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绩效考核 高职院校 两级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重点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作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关系到高职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绩效考核的量化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全面绩效考评建立了一个系统完备的衡量指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完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绩效评估制度,对于建立一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与基本的职能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支撑培养人才重担的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教师,为了使教师的绩效考评工作顺利完成,构造学校形成一个以科学筹划为基础,以严格执行、规范检查、及时改进为过程,并最终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良性循环系统,就必须明确绩效考核在高职院校中的目标定位。
1.1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锤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进行绩效考评并不断改进使其量化,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毋庸置疑,主观能动性才能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加精湛,因此学校制定绩效考评体系,使教师明确考核的实质、内容、目的、形式以及其重要性才能因此重视绩效考核工作,才能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与自我能力提升的队伍中。
1.2提高学校培养人才质量,提升学校招生就业率
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并锤炼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招生与就业率的提升。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要以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宗旨;要以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目的;要以不断攀升的招生就业率为依托。为此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考评标准严格制定并量化考评过程。
2.我院在绩效考核量化体系调整后发挥的作用
为了使绩效考核能够发挥出激励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并保持工作热情的作用,由此能够更好地促进学院教学部门工作的开展,学校在总结之前两年的试行情况之后对绩效考核量化体系提出了调整的措施意见。基于此下面对这些量化的绩效考评调整以后,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进行分析。
2.1考核体系突出以教学质量为重点
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与其它高校一样,即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而其中基本功能就是人才的培养,这又与教学密切相关。在我院的绩效考评量化改革中,加重了教学工作所占比重,明确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强化了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特点。
高职院校进行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在突出其目的性之外还要体现教师工作的个性化教学特点,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突出了教师教学质量水平。我院在改进绩效考核的量化体系是设置了教学工作、科技工作、师资工作、学团工作、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工作、党建与安全稳定工作与突出成效七个一级指标,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之下设置了多个二级指标,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使考评结果更加公正,且教学工作所占权重为35%,体现了教学工作再学校工作中的中心重点地位,以此强化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感。
2.2考核内容注意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工作中主体意识的发挥需要社会多方面以及同行的认知与认可,这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因此,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其科研成果带来的学术权力,给予教师宽松并且肯定其成果的科研环境将会激发教师形成高度的职责感;激发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自觉性;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并由此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考评工作是以教学工作为基础,以科研成果为考评重要指标。由于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明了的呈现出来,且能够体现高校科研建设水平,利于学校的招生工作,同时科研成果也是教师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为了突出科研成果在绩效考评中的重要性,将年度工作目标与工作突出成效相结合,增设年度工作突出成效分项目,并将特色工作与成效部分的分值控制在了15-20分之间。这样就不仅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还保证了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平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在教学与科学两手都要抓,两者都能兼顾。
3.结论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遗传方式与交流方法,是人类的自身生产和再创造”,教育的目的就是以教师为媒介,通过知识、技能与信息的传递,影响人的思维、促进社会的进步并以此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目的要求。因此教师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小则是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增加就业砝码的依托,是学习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则是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考核量化体系是促进整个学院师资教学队伍建设的长久举措,也是教师聘任、升职的尤为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一、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强调启发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讲授和理论的讲解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多个课堂、多条途径、多种方式相对灵活的教学活动方式,整合课程科目后,更加灵活的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影视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课程的整合充分的调动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自我学习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
2.课堂教学与室外写生、考察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教师进行室内教学实践的同时,经常带学生去野外、公园写生,使学生的观察认知对象从很有限的几个静物扩展到眼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绘画积极性。专业课老师则带学生去图书馆观察研究书籍装帧的原理及一般规律,去商场超市探索包装的奥妙,去商业繁荣区发现学习广告的设计技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们的应用性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本专业始终坚持的办学特色。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在各门专业课中都进行了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改革。《基础图案》、《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都充分的利用了微机室和实训基地进行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都制成了相应的实验实训大纲,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践。让学生们能够使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外的实践。
二、多层次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进一直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为了能够使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主要形成了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都要求教师能够将现场授课与实习实训指导结合起来,对刚加入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指导见习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问题。
2.开放型自我实践。对于具备了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建立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学生,本专业开发了进行开放型自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中,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三、多重性的能力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出一个能够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运用、综合技能操作,合作、沟通、心理等职业素质才能在市场人才争夺中得到企业认可,都应该和市场需求接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除了巩固理论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着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上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班级作业展示大赛、各种大型活动场景布置以及一年一度的火红五月书画作品制作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操作。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培养,注意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邀请专家和已毕业学生作为兼职教师,介绍广告设计,室内装饰岗位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训。
四、多维化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 高职英语 选修课 评估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15-01
1 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状况: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起点较低的学生没有得到照顾,也没有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片面追求统一而忽视个性化和实用化的结合,并未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一状况大大制约了高职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从各个高职院校的英语选修课开展的尝试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如下问题:一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形成科学实际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设置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选修课成为必修课的复习课或补习课,或是大学本科层次的选修课;未能把握好英语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本末倒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修课的功能;有些选修课流于形式,教学模式陈旧、授课内容单调,教学效果欠佳;二是教师开设修选课的随意性太强,由于师资力量或教学资源有限,有些选修课的开设缺乏调研和论证,大都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随意开课,脱离了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了英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三是学生在自由选择选修课时,盲目性过大,缺乏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使学生的个人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脱离;四是对英语选修课的考核体系不够科学,选修课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大都为开卷随堂考试,致使许多学生和老师对选修课都不够重视,出现了学生为挣学分,老师为挣课时的局面。
2 构建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2.1 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
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是英语基础教学的补充与拓展,选修课能有效补充高职英语基础教学,完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并优化教学内容和资源配置,同时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与高职英语基础课不同,选修课缺乏统一的课程要求作为指导,致使高职英语选修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既没有形成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不是无目标、无目的的过程, 要重新设计评估方式,我们必须确定期待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及达到那些目标的衡量标准。[1]
2.2 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试是任何一个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习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检查作用,不仅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的知识,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 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能够找出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不同的选修课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语言应用的能力。以语言知识考试+英语技能情景实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横向考核,如课堂活动、演讲、对话、周记、座谈等;同时还可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考试的方式进行纵向评定,如闭卷、开卷、口试、读书报告、 小论文等各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评估方式较英语基础必修课的评估方式更具灵活性,不同的考核形式各有所长,没有统一的大纲作为指导, 选修课教师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标准选择两到三种考核方法,使各种评价方式互为补充,共同印证,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对学生能力及成绩给出准确评价同时,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动力。
2.3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估
一般而言,英语选修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相对比较困难,无法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就尤为重要。[2]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校园网络资源,首先,教师把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具体说明并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要让学生了解所选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思考该如何使用各种学习资源来达到这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共享至校园网络,学生只有了解了学习目标和计划,对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是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计划的需求也才能随时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弱点与困难,最终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激励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每门课中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内容有记录,如自学,预习、完成作业或者查阅资料等,督促学生将平时学习难点、课外作业、心得体会、甚至是感慨都记录下来,学生自己可以随时检查、评价与反馈学习效果,弥补不足,总结经验等,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更好地沟通和相互了解,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多元化英语选修课建构体系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它改变了原有的高职英语单一的教学结构,构筑了导向多元化、种类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立体化的英语学习需求,那么选修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也是必由之路,能够更好的检验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培养具有良好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储备充足职业相关英语知识、具备综合人文素养、形成国际化宽广视野的新世纪高素质综合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