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14:5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帮扶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 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学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分析和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议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特征与帮扶指导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分析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各类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及对策研究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援助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策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邱钰文 袁爱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包括政府、高校在内的国家各级部门和组织都在积极关注和研究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本文基于心理学ABC理论,结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辅导工作实践,总结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努力调整其认知方式,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难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29-03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不具备合理就业观、心理素质较差等内部因素,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家庭等外部因素,导致在求职阶段屡遭“碰壁”或者个人违约拒签事件频发的学生群体。该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特征,对其采取干预措施、开展帮扶工作,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思想帮扶工作的着力点
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不仅要放在分析就业困难的外部成因上,更要放在解决学生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和情绪问题上,充分认识到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首要任务是释放或者缓解其不合理情绪,缓解其思想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校园不稳定因素,即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心理干预机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辅导。
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断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帮助其理智认清个人素质能力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只有认真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才能真正起到稳定作用和实际效果。
二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存在的典型思想特点
在毕业生求职之际,为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和求职困难,帮助其解决思想上和现实中的问题,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女大学生、多次违约拒签学生三个群体为重点对象,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中多数人具备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特征。
1.自我评价低
一部分学生消极看待就业,将就业形势估计得较为悲观,将不利因素盲目放大,勇气不足、瞻前顾后,缺少主动争取的意识。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带有自卑胆怯的性格,面试过程中不敢正视考官,惧怕公开场合说话,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通常,以上特点在农村大学生、女大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高。
2.过度焦虑
焦虑主要表现为学生长期担心、心烦气躁、心神不宁、思想压力大、睡眠不好等,严重的甚至对就业表现出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找工作等。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由积极关注转为消极逃避。
3.盲从
由于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如选择大家都看好的热门职业,就业地区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城市,扎堆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考虑自身定位和发展要求,把别人的就业选择当作了自己的参考标准,不顾实际情况随大流。在学习成绩优异、素质能力相对突出的毕业生身
上,这类特点出现比例较高,其后果通常是毕业生的多次违约拒签,浪费了一次次的面试签约机会,影响了学校和学生本人的信誉。
4.过分自信
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较高,脱离现实,心态上自高、自傲,盛气凌人。该特点多数出现在城市大学生身上,他们对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要求较高,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高不成低不就。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当这类学生遇到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极大落差和剧烈矛盾后,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就业心态引导,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三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帮扶对策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开展旨在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转变认知方式的帮扶工作,要重点做好“五个引导”。
1.引导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合理自我评价,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很大一部分就业困难学生的问题往往不在于“能否找到工作”,而在于过分期待找到“好的工作”,希望有良好的工作地点和环境、不算低的薪酬待遇、职位要有发展潜力等。当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淘汰后,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无情的打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是“人职匹配”,解决的就是上述问题,合理的自我评估、职业评估,才能使自我评估与职业评估相匹配,才能真正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积极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理性评价自我,同时帮助其正确、理性、充分地认识国家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行业、准就业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与个人能力及各方面条件相匹配的职业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个人理想,切实解决就业困难。
2.引导就业困难学生理性面对困境,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在日常的就业指导中,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自身优势,调整就业心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胜不骄败不馁。首先,利用就业指导课、班会、座谈会、“一对一”个案咨询等机会,通过就业困境预演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就业困难和心理压力,在克服困难、经受考验、转变心态、战胜自我的过程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耐挫力。其次,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以乐观、积极地态度接受生活的磨砺。最后,注重培养学生勇敢自信、遇事镇定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情绪,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敢于自我推荐,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求职,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3.引导就业困难学生科学规划求职行动,认真总结求职经验,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有一部分学生求职行动缺少目标性、规划性,比如只准备一份简历,不管什么单位都投,双选会上随大流,哪人多去哪等。首先,要指导这类学生结合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知识,在求职行动实施之前,按照已有的规划和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层次的求职目标和近期、远期求职规划,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简历和参加招聘会,避免盲目。其次,通过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求职面试、成功案例交流会等途径,教会学生科学制作简历,书写求职自荐材料,掌握面试礼仪技巧,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自信。最后,指导学生在面试后,不论成功与否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改简历资料,扬长避短,提高简历命中率,理性反思面试中问答的技巧,进一步思考如何让自己适时地脱颖而出。
4.引导就业困难学生主动寻找就业机会,避免“坐等靠”
在就业困难学生中还存在着“坐等靠”的依赖心理,只知道查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信息,只参加到校招聘单位的宣讲和面试,实在找不到工作等着学校、家庭、社会提供解决办法。首先,要帮助这类学生养成主动积极、自信勇敢的精神品质,如主动在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参加同地区高校、社会相关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主动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主动投递感谢信等。同时,努力争取对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资助,免除其后顾之忧,鼓励他们走出去,不让他们因为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更不能因为经济困难找不到工作。最后,建立学生详细信息数据库,建立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帮助他们抓住有利机遇,增长自身的求职经验。特别是那些离校后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向他们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鼓励他们多尝试。
5.引导就业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国家、省级相关单位的促进就业政策,如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将
相关政策解读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放弃陈旧的就业观念,如国企事业单位才最稳定、找到工作就不再变动、为了逃避就业选择继续深造等,放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让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的潮流中。此外,要指导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没有工作经验,并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在哪里,要通过工作的磨炼才能树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择业,过早为自己定型定性,没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困难;现状;成因;帮教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16年党建与思想政治课题“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SZB16)。
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9月,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比2014年增长2.5%。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但随之产生的补考、重修、降级和退学等学业困难现象更为频繁。学业困难不仅关乎个人学业成败,同时影响着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大学生学业困难虽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高等教育机制的多元化以及学业困难本身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众多学者对学业困难的定义尚未形成定论。综合众多文献,本文将大学生学业困难群体定义为智力正常,在同等教育机制下,受学习动机及方法、家庭和校园环境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绩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出现挂科、补考、重修和劝退等现象的大学生。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门槛降低,规模扩大,面临学业困难压力的大学生越发普遍。如今的大学更提倡全面发展。虽然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成绩反映了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业成果,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学业困难现状表现为如下几点。
其一,部分大学生学习能力弱,挂科多,导致学分绩点过低,累计学分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而造成重修,拿不到结业证书,被迫延长毕业时间等不良后果。其二,不少大学生因触碰校园底线,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而被通报批评,劝退。例如多次迟到,旷课,宿舍卫生长期不合格的学生,多次谈话无效,难于管理。其三,小部分学生在说、听、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运用上有先天性智力障碍,这往往由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超越了高校干预的可控范围,因限于本文对学业困难的定义,本文对此不做分析。
二、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通过对某财经院校的十余名挂科较多的学生和两名休学学生进行访谈,深究其陷入学业困难的原因,再结合自身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出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性不强
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远离家庭到外地求学,随着周身环境和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继续沿用高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协调,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低下,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对学习考试得心应手时,不由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业困难。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脱离了紧张的高中生活,通过了人生至关重要的高考,再加上大学降低了对学业成绩的要求,因而不能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结果期末考核成绩远远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学习动力缺失。这一恶劣循环长期得不到解决。
此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弱。部分学生缺乏活跃的思维和认真的态度,不能及时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吸纳和加工。经访谈得知,学业困难学生几乎都有沉迷于游戏等娱乐活动的习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若学生沉迷娱乐难以自制,学业状态将大幅度下降。
(二)大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专业兴趣低
大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近几年高校扩招,准入门槛降低,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跟着拉大。一些来自边远农村地区的学生虽然学习刻苦,但由于基础薄弱,尤其在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却进步较慢。
大学生对所选专业认知不足,兴趣低。学生填志愿时受亲人朋友的影响,对专业的选择较为盲目,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专业内容和理想中的差距,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加上有些专业就业前景低迷,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一知半解,便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产生迷茫、厌学情绪,导致学业困难。
(三)大W生校园生活中存在“被动”
“被动”是指个体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其情绪受到严重干扰。经访谈得知,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存在的“被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如家庭离异、生病、失恋、同学关系恶化等,无法静心学习;二是不少学生家庭条件不佳,经济压力沉重,需要做兼职补贴生活,身心俱疲;三是学业困难群体中学生干部人数占比不少,当学习与工作相冲突时,他们常常把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错把副业当主业,对自身的学习功课却一拖再拖,最终导致学业困难。
三、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教策略分析
(一)学生互相帮扶,党员干部开展学风引领
提高同伴之间的利用率,形成竞争与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是解决大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渠道。在互相尊重、关系平等、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派一些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党员干部担任学习小组组长,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业帮扶机制,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再由学习委员每学期对比各小组学习成绩,并给予优秀小组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二)发挥宿舍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宿舍学习氛围
宿舍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以其方便交流的天然优势,对帮助学业困难学生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2017年2月5日中国青年网报道,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间学霸女生寝室走红网络。四年来,她们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奖学金共计五十余次,也在国家级、校级、院级比赛中获奖三十多项。
打造志同道合、互帮互助的宿舍氛围,在宿舍内开展优良学风宿舍创建活动,由宿舍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好头,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学习,及时监督他们的学习状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校院还可以设置宿舍进步奖,对每学期学习风气好、学习进步大的宿舍进行表彰。针对学业困难学生人数过半的宿舍,辅导员或班主任应深入宿舍,了解原因后进行重点监督[1]。
(三)转变教学格局,将学业困难群体的教育管理融入常规工作
高校教育教学大体保持着“辅导员具体负责,专业教师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辅导员是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有责任帮助学业困难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人生目标。但一些辅导员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中仍以思想教育为主;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课程负责人,在解释相应学科学术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上更有话语权。因此,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双负责”模式,融入常规工作,加强任课教师和学生学业的联系,让学生以师为友,了解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素质优良的精英人才。
(四)建立多级预警机制,按类别确定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学业预警机制是一个系y,是警示机制和干预机制的结合,在发出预警时,相应的干预措施随之产生[2]。但是目前高校的预警机制存在很大的缺陷。预警线较低,每年被学业预警的学生屈指可数,但是出现挂科多、绩点低等现象的学业困难学生却很多;机制缺乏后续的帮扶措施,大多是公布预警名单后附上简单的指导意见,或是找被警示的学生进行谈话便草草结束。
由于学业困难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一成不变的预警机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应划定各个学业警示的量化标准,建立多级预警机制,以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业困难的严重程度。同时,力抓学业困难干预的薄弱环节,分别对不同级别的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和帮扶,定期对其进行监督和评定。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业困难学生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听警示教育报告,参观警示教育展等,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警示教育的力度[3]。
(五)利用新媒体,建立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校园与家庭共同监管机制
学生出现学业困难,与其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是分不开的。因此,只有对其家庭和父母、亲人的状况有所了解,才能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4]。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利用邮箱、短信、电话等传统渠道外,高校还应善于利用如微信、QQ、微博等便捷途径来建立家校联动监管机制,建立并时常更新学生成长档案,让家庭了解学生在校动态和学业成绩。高校应及时将学业困难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反馈给家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摆脱学业困难,家校合力,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康乐,孙巍.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高教学刊,2015(07):99-100.
[2]郑磊,魏容,邹艳辉.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预防与矫治机制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24-128.
一、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村官转变角色
1.抓“细节”,促工作安心。一是生活上关心。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地点,配备生活用品,统一在镇政府食堂就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思想上帮助。不断和他们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把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三是工作上支持。明确镇党委组织委员、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担任指导员,定期与他们交流经验做法,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基层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
2.抓“培训”,促能力提高。对大学生们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一是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部门负责人进行讲课,重点讲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为大学生村官入村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组织大学生“村官”向周边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学习,为他们提供经验,树立目标。三是例会培训,每周一、周四全体大学生村官参加镇政府统一点名,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掌握全镇工作重点,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同时,每周一、周四也是全镇大学生村官例会工作日,由镇组织委员听取每个大学生的工作汇报和下步工作重点,并对其工作做好正面指导。
3.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3+1”大学生“村官”帮扶机制,即:党政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方法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基层工作,实现了由学生到村官的转变。
4、抓宣传,树立典型。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刊物编辑部,创办了刊物《村官之声》,现已出版二期,重点宣传大学生村官在村的所做、所想、所感,为大学生交流工作经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国产经新闻报、消费日报、商丘日报发表了《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为远程教育添活力》、《大学生村官敬老院里献爱心》和《大学生村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等先进事迹,树立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典型,为我县争得了荣誉。蛮子营村大学生村干部闫鹏飞由于工作成绩表现突出,已于2019年年底被吸收为乡镇政府正式在编干部,现已调到镇里固乡政府工作。
二、健全机制,实行规范管理
1.建立三级管理机制。一是镇党委管理。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村官”档案,由组织委员负责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经常听取他们所在单位和村干部的反映建议,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真正负起了管理责任。二是村级管理。对平时工作,由所在单位和村进行重点管理,特别是在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请销假制度等方面,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切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自我管理。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选出班长、副班长各一名,负责大学生的日常工作。
2.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建立“两级”考核体系:一是村级考核,支部书记做好平时督查,主要是对大学生“村官”每天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服务态度进行记录,按月汇总后报到“村官”办公室。二是镇党委考核,制订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德、能、勤、绩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向、工作实绩,年底进行综合考评。
3.。建立激励关爱机制。我们格外重视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培养,全镇13名大学生村干部已成立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现有会长1名,副会长2名;并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党支部,支部书记1名,支委2名,现有党员11名,其中2019年新发展党员7名。对于另外2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正在进行重点培养,明年争取转为预备党员。
4、试行了村官考核标准,一是实行例会制度。在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大学生村官将每周的工作情况和感受在例会上进行汇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二是实行月小结、季度总结制度。对工作进展和业绩实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出差距,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三是实行签到制度。采取每周一、周四签到制,参与镇政府统一点名,每缺勤一次罚款20元,罚款用于班级经费。我们试行村官考核的先进做法被《商丘组工通迅》和《虞城组织工作》进行了宣传报告。
三、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
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新模式,出台了大学生村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机制,对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关门点将”为“比武选将”。于2019年2月4日,召开了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竞聘会。在会上,由我镇17个行政村支部书记首先挨个上台介绍本村基本情况,急需的人才类型等。随后由大学生村官分别上台开展竞聘演讲,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简历、优势、特长等情况。演讲结束后,由大学生村官填写去向志愿,当场选择志愿去的村,再由各村支部书记分别填写表格,进行选择需要去的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会后,我镇随即召开了党委会,根据各方选择情况综合研究,最终确定了14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人选,其中有4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双向选择”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管理模式,使我镇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服务农村的动力。其先进经验受到了县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决定在全县进行推广,《中国产经新闻报》、《商丘日报》、《商丘组工信息》和《虞城组织工作》先后宣传报道了大杨集镇的先进经验。
四、发挥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我镇13名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转变工作角色,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投身于农村工作中去,在春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缴、麦收防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扶贫调查、新农保宣传和参保等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全镇大学生村干部组成义务植树工作队,深入到310生态廊道沿线帮助群众刨坑、浇水、运输树苗。在2019年的麦收工作中,我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三夏”义务帮扶队,对需要帮扶的农户实施结对帮扶。共结对帮扶农户62户,为困难户捐款650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0余件。在县扶贫办组织的扶贫工作调查摸底中,杨集村大学生村官周立坚持工作一线,在镇政府连续三天加班加点输入扶贫表格,为全镇大学生村官做出了榜样。碱地村是蔬菜生产专业村,自开展远程教育以来,该村大学生村官陈涛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向广大菜农传播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解决了当地种植户遇到问题无处解决的困扰。
五、现存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虽然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个别大学生村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农村工作生活艰苦、条件简陋,待遇较低,有打“退堂鼓”的思想。二心理落差大。大学生村干部刚入村时,带着豪情壮志,满怀一腔热血,想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但农村的现实条件,告诉大学生村干部,只有从小事做起,甘当小学生,虑心的向农民群众学习,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人生的坐标。三是缺少工作经验。由于刚踏入农村基层,对当地村情村况了解较少,在工作方法上还有一定不足。四是大学生村干部服务期满后,就业安置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就业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又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高校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整合资源,促进就业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就业中的弱势大学生,即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一、就业困难学生界定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2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19 号)文件,"要根据女性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以及大城市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可见,高校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经济状况、学业、身体残疾、性别、民族、专业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而长期未能就业的学生群体。
二、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1、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就业困难群体往往存在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专业知识、就业技巧、实践操作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还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长资源相对较少,在外语学习、电脑技术等各方面起步较晚,综合素质提升压力大,在求职就业时受到经济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就业竞争力弱。学习成绩是招聘单位考察大学生求职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业困难学生往往会因此而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而身体残疾、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被很多单位拒之门外。也有单位因考虑到出差、值夜班和工作量等问题,而不雇佣女性应聘者。还有一些单位对学生的"出身"及第一学历要求较高,如招聘只面向"985"、"211"高校,有专科学习经历的不予录用,又或对籍贯、户口有要求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求职压力。
2、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多数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中并没有树立科学客观的就业观。主要表现为不能客观认知自我,科学分析自身就业能力,做到个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他们往往走入两个极端,一部分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学业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而一味否定自己,害怕竞争,对就业预期很低,在求职中不敢迎难而上,缺乏主动性;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和劣势,没有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择业定位,急切的想要改变现状,而一味追求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导致求职就业屡屡失败。
3、就业心理存在问题
就业困难的学生往往还面临着经济、学业、人际交往、身体因素等其它各方面的压力。而其根源问题不得以解决则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常常表现为压力过大,不愿直面困难,更加封闭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动力,进而直接影响其求职就业。
三、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措施
1、高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全程化,对就业困难学生实现精细化帮扶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教育,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科学的做好职业定位,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就业。在全程化的指导、教育中,也号召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早发现早帮扶。由于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精细化的指导,尤其是对特殊就业困难学生要进行一对一帮扶。可以发动全体教职员工针对相对集中的问题,成立不同的工作坊,如由心理老师建立解压工作坊;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建立学业帮扶工作坊;就业指导教师建立就业技能提高坊等等,对共性问题统一辅导帮扶,再针对个性问题一对一指导。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回访跟踪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测评和职业定位,确保帮扶效果。
2、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
建立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的互动机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鼓励其明确目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客观的认知自我,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改进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科学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既不过分自卑,自怨自艾,也不盲目乐观,眼高手底。
3、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学业、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人际交往能力差,就业技能欠缺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包括信息搜集、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除了基本知识的灌输,更要做到实践强化。加大培训的实践练习比重,由学生模拟练习,就业指导教师点评;也要充分利用高校合作企业资源,开展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活动,由用人单位实战指导;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锻炼自己的求职就业技能。
4、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拓展就业途径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实习、就业岗位,并予以政策上及经济上的帮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岗位;积极开拓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实习、就业机会;通过校友资源不断拓展就业市场等。优先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就业机会。同时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讲解国家、当地的就业帮扶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如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低保家庭就业等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帮扶政策实现就业。同时鼓励学生将目光转移到基层岗位,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公益性岗位,投身"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一方面通过基层的锻炼机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人,在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高校应做好创业政策宣讲,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申办《自主创业证》,扶植创业孵化项目等。
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工作的重心,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民生之本。高校在狠抓就业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群如.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8).
[2]燕昭乐,杨德祥.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服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关键词:学业预警;原因分析;帮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03-02
学业预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管理手段,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警示。因为自我管理能力缺失、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沉迷网络、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学业预警的学生数量日趋增长。如果不能克服、转化这些问题,将引发学籍不良异动情况的日益增加。如何帮助学业预警学生克服学业上的种种困难,成了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一、学业预警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影响
1.自我管理能力缺失,迷失自我。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离开父母远离家乡,进入全新的生活环境,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生活上不能自理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获取什么,最终荒废了学业。
2.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习方法不当。中学的教育多是灌输式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学习。而大学的教育是启发式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有些学生入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终止学业。
3.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在中学期间将高考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进入大学后自认为进入了“保险箱”,错误认为大学很好混,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目标严重缺失的现象。长期的放松懈怠,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4.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认同度较低。部分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是受“父母之命”,或是服从调剂进校的,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一无所知。入学后才发觉自己对本专业并不感兴趣,有严重的排斥心理,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成绩不如其他学生,甚至有些学生会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或踏入社会。
(二)家庭因素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导致孩子贪图享乐,无心学习。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值过高,强迫孩子学习。只看重分数,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训斥甚至用最粗暴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2.特殊家庭缺乏关爱。特殊家庭中父母离异的、生活受挫的学生,享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缺少关爱会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内向,时常会因为家庭的琐事而影响学习。还有一些来自偏远山区、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在经济上得不到保障,与生活优越的学生反差很大,心理负担过重,会产生自卑厌学心理。
(三)学校因素影响
1.学生工作中的问题。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更加重视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不出其核心功能。
2.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评定规则,使得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逃课、旷课现象。
(四)社会因素影响
1.就业竞争加剧,导致学生学习心态失衡。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急剧增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关系第一、能力第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产生这样认识的偏差及错误的观念,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2.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沉迷网络是目前学生受到学业预警的重要成因之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玩QQ、微信、游戏,甚至通宵达旦地看电影、视频聊天等。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交等领域,使其上瘾着迷,无法自拔,进而学习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到消极影响。
二、学业预警帮扶对策
(一)加强学业预警学生思想教育和W业指导
加强对学业预警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规划生活。通过专业情
况介绍、情境分析、深入座谈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所学专业比较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其了解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学业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
(二)建立完善学业预警帮扶制度
建立完善学业预警帮扶制度是严格执行及落实相关制度在帮扶工作中取得
实效的重要保障。当下,大多数学校的做法:导师制帮扶、一对一结对帮扶、辅导员联系家长帮扶、朋辈辅导帮扶制度等。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三)全方位、多角度帮扶学业预警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1.出现学业预警情况时及时提醒学生及家长,关注和帮助预警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加强学业指导;组织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与预警学生交流帮扶,解决因对所学专业有困惑、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导致学业预警学生的思想问题。
2.建立“定向帮扶,规划到人”的帮扶体系,规范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困惑,对有突出帮扶效果的辅导员、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帮扶经验。
3.建立教师帮扶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开展讨论会、学习会,促使辅导员、老师换位思考,主动关心学生,多与学生开展谈话,每位任课教师能够主动关心帮扶1―2位学业预警的学生,通过谈话等形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根据帮扶难度和情况给予重奖。
4.聘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对学业预警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扶,并注意分析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掘并推广触动学业预警学生心灵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在生源较多的省、市(例如江苏省的各市)试点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发挥家长在困难学生转化帮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学业预警学生帮扶评价体系
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建立有效的帮扶工作评价及交流机制,总结、提炼有效
的帮扶措施和方法,形成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并且及时将学业预警学生的帮扶工作情况和成果进行交流总结,促进学业预警学生帮扶工作实效性的整体提升。
(五)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业预警学生排忧解难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很重的生活压力,他们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要通过
兼职等方式来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必然会占用学习时间。在给予预警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学校可以通过奖助学金、社会资助、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减轻经济负担、缓解压力。在平时的生活上给予细致的关爱,让他们孤独敏感的心感受到如同家庭般的温暖,通过多种形式的关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结束语
导致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受到学业预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对于学业预警学生的帮扶工作也是长期、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通过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面的沟通与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逐步完善学业预警机制,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
参考文献:
[1]姜玲玲.对高校学困生学业预警机制的思考[J].学园,2015,(2).
[2]张丽辉,徐锐.大学生学业预警成因分析及帮扶对策[J].职业时空,2014,(12).
[3]陈一虹.大学生学业预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0).
[4]张明.高等院校学生学业预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
[5]周伟辉,江全元.高校学业困难生预警与帮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the Early Warning of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AN Ro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Jiangsu 210000,China)
参加这次村干部培训会,更让我如何做好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奠定了基础,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和群众工作》、《如何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畜禽养殖业实用技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政策产业发展重点及农村工作方法》、《农村种养殖技术》、《科学发展观》等进行学习,大学生村官要懂得知晓大局,把握区情,明确村官的使命感和职责。即使转变角色明确职责,能够准确定位,做好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注重实践总结经验,做好大学生村官本职工作,加强管理,做一个朴实的人,时刻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一、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知晓大局,把握区情。
区辖48个乡镇,801个社,总人口129.4万人,农业人口109.4万人,根据区委要求,做好乡村建设。首先明确村官的使命感和职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深入农村具体情况,把联系帮扶困难户、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给予关怀和帮助。其次要认清农村工作的新形式,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穿。
二、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转变角色,明确职责。
村官要准确定位,做好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当好富民强村的促进员,当好群众事务代办员,当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当好远程教育的操作员。时刻深入困难农户,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正常生活,并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交流,及时确保角色转变,消化农村各种尖锐矛盾。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或吃不准的问题,坚持向乡党委和村两委早请示、早通气,遇事敢于碰硬,不推诿扯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
三、要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注重实践总结经验。
做好大学生村官,始终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当好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角色,加强密切联系群众,适应农村工作,加强知识和技能学习,对待工作要踏实诚恳,遇事要理性对待,及时向村两委商量,处理事务要说有事实依据的话,表达上要思路清晰有条理,做一个廉洁型村官。
四、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加强管理,做好服务。
要求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并严格要求自己,创新思路求发展,攻坚克难促发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注重实践,注重学习,立足当地,立足长远,理性投入,理性总结。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各项部署,全面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推动大学生村官参与创业富民、村务管理、科技服务等多项工作有效措施,大力引导大学生村官扑下身子、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服务基层,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全面培养强素质,让大学生村官提升能力工作好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年轻的群体,要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发展,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我们通过构建学习培训、多岗锻炼、沟通交流等三大平台,增强了他们服务基层的本领。一是构建学习培训平台,提升理论水平。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大学生村官开设党校课堂、基地课堂、流动课堂等,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集训和各类专题培训20__多人次,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能力。今年,我县将举办村务管理、创业富民、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不低于6次,实现每人每年至少接受6次不同形式培训的目标。二是构建多岗锻炼平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创设“以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几年来,分期分批选派了50余名大学生村官到、综治、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一线岗位历练,让他们直接负责一件实事,独立解决一件难事,牵头完成一件大事,不断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三是构建沟通交流平台,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开通“XX大学生村官QQ群”,建立移动飞信平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交换工作心得,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工作不足,形成奋勇争先、比学赶帮的工作局面,为更好的推动工作开展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二、创设富民大舞台,让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干得好
大学生村官一无资金,二无经验,创业富民谈何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引导力度。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引导与典型带动相结合,政策扶持与模式创业相结合,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中大显身手。一是激发创业热情。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路上不当“看客”当“干将”,我们先后举办了创业富民成果展、创业富民汇报等活动,评选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同时通过电视台、睢宁日报、政府网站等渠道,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富民的典型事迹,激发创业热情。二是构建扶持体系。让大学生村官创业“不差钱”,县财政每年设立了XXX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为投身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同时通过“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再担保融资工程为10余名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XX万元;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中心,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创业指导。三是探索创业模式。注重分析各种创业类型,重点培育“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组织+技能培训基地”创业模式。目前,全县已有XX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创办20个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为村民提供了XX多个就业岗位,帮助XX多个贫困户增收脱贫。强化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指导,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形成大学生村官“一镇一品”的创业格局。四是打造三大创业富民载体。通过优化环境,加大投入,打造三大创业富民载体,即依托“沙集模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等,做大大学生村官“沙集模式”网商创业园,培育一批大学生村官网商;依托“商贸流通”,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企业帮扶、管理帮扶等,做强大学生村官商贸流通示范点,打造一批小商品加工创业者;依托“高效农业”,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对口扶持、销路扶持等,做优大学生村官高效农业合作社,带动一批带民致富能手。
三、编织成长关爱网,让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有保障
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自家孩子,让他们在睢宁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促使他们安心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一是政治上充分信任。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摆到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一并谋划,积极推荐参选各级党代表和 人大代表,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目前,我县已有XX名大学生村官分别当选为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二是生活上提供保障。大学生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并办理医疗、养老等四种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和学费财政代偿等政策,要求镇(园区)尽可能地解决好村官的食宿问题,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齐配好生活和工作用品,在交通、安全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用真情关心他们。三是工作上全力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胆实践,精心组织实施“四帮一带”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每位镇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帮助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各级党政领导要定期深入大学生村官中进行交谈或邀约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帮助大学生村官解思想疙瘩、解实际问题、解后顾之忧。其次,通过真情关爱促进大学生村官又好又快成长成才,让他们坚定奉献农村的理想信念,进而释放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能量。四是健全管理服务机制。逐步规范考核程序,加大“三个考核”即季度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的工作力度,实现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继续任职、续聘签约及推荐选优等工作相挂钩,对考核不称职的村官进行解聘。做好全面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方案,引导好、组织好、培训好、服务好大学生村官,让他们更好地走进农村、融入农民、助推农业发展。
四、增强激励动力源,让大学生村官奉献基层有前途
遵循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规律,多鼓励,少批评,激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定期考核,对表现突出评为优秀的,给与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表现不佳的,予以帮助指导。一是提高公务员定向招考力度。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继续为新农建设服务,并且更好的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XX县共拿出XX多个公务员名额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实现了连续三年“扩招”,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有效激励更多有志青年到基层村(社区)工作,充实基层力量,树立重视基层、关注基层、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的鲜明导向。二是加强选拔使用力度。以镇党委换届为契机,XX县采取公开选拔的方法,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XX名镇科级后备干部。经县常委会公开票决,已将X名大学生村官提拔到科级岗位,充实到镇“两委”班子中,优化了全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三积极引导向事业单位流动。去年,县组织部联合人事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别从网络管理中心和法院两家单位中划出XX个事业岗位对任职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聘,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另外,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自主创业和参加各类招聘考试。截至目前,我县大学生村官已有X6人考取公务员,XX人进入企业单位,XX人进入事业单位,X人考上硕士研究生,XX人自主择业,让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来感到有劲头、有盼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因人而异,针对实效”的原则,逐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村官的分流机制,力争做到 “送得好、有前途” ,在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上努力做到“五个一批”:提拔重用一批,有计划的择优提拔重用一批大学生村官;公务员招考一批,每年拿出相应的公务员职数,继续加大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力度;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凡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符合条件的村官可以优先报名,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吸引一批,在创业中成功的佼佼者,可以转型为优秀的企业家;续聘留任一批,愿意服务基层的村官,经考核合格,可以继续留任。让村官看到光明前途,在农村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实现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成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编辑:果宝)
关键词: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支教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
一、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分析面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了各地高校的重视,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实施过程、支持保障、效果意义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笔者对600位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5%的学生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是以个人形式(682%)参与其中,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指导。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参与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勤工俭学等短期零散的活动(391%)、义务支教类活动(222%)、以公益劳动为主的志愿服务(156%)、社会调查(125%)等。参与社会实践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有意义(613%)或值得尝试(332%),但学生也反映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开展最困难的环节是: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373%)、实践基地的联系与确定(292%)、团队成员的招募与培训(155%)、实践宣传及后期总结与评估(98%)等。社会实践整个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践组织与实施缺乏专业指导,组织管理有待提高(375%);活动专业特色不明显,无法发挥学生主动性(205%);活动主题空洞乏味、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188%);实践时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155%)等。在对未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社会实践发展的期望中,661%的学生期望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与专业对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利于专业提升,为就业做好准备;并希望在学校、社会与自身共同努力挖掘更多的实践途径,在实践中完善专业知识、心理调适和项目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其价值取向必须满足学生本身与社会的现实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方式方法、形式途径的深入探索和创新。
二、支教“留守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1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当前,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在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现状中,在留守幼儿的父母“必须外出打工”的前提下,中国所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如能利用假期,特别是寒暑期社会实践,把对留守幼儿支教作为一种常态,将建立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为主导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全新模式。
这样的现实状况,为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2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围绕“贴近学生、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原则,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南京晓庄学院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研究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课程资源(学前专家领衔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并在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对支教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成本费用、成果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使得以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为目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发挥其作用和意义。
经过3年多的时间,南京晓庄学院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江苏、安徽等省份的众多地区,接触了近千名留守幼儿,并不断努力为他们开展专业化的支教帮扶活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实践试点阶段,在专家教授带领下志愿者对大批留守幼儿进行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摸底测试,收集了大量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一手资料,为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支教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每一次的活动中所遇到的诸如支教基地的建立与维护、课程资源的灵活运用、不断变更的教师教育专业志愿者等问题,对于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专业性、持续性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激励着专家团队与志愿者们不断研究创新,通过规范组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完善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努力实现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的新思路1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保证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一个好的实践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让实践者从中获得锻炼与提升,又能为实践对象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因此充分结合实践者专业理论知识,是社会实践持续开展的根本前提。结合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提倡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专业认知的同时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相关帮扶政策,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化与服务性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服务提供了发展方向。南京晓庄学院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也正是紧密结合专业开展服务性社会实践的最好尝试。实践证明,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也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在详细计划的保障下,针对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深入长期开展以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支教等形式为主的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
2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支教“留守幼儿”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求强化资源意识,努力寻求学生、学校、社会资源与社会实践的最佳结合点,积极争取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发展中。
首先,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致力于教育、培训等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中,特别是服务偏远山区、中西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留守儿童;其次,社会实践过程还应积极调动高校专家、教授和知识分子等科研中坚力量,充分利用高校的课题项目资源和社会科学、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先进信息,统筹兼顾研究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最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筹集、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拓宽渠道,并为社会实践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
3创新活动运作模式,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的科学性
与教师教育专业紧密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了专业提升、思想教育、社会服务等多重目的,目标的多元化强调整个社会实践的运作开展过程要从单调的固有模式中解脱出来,科学借鉴,勇于探索,创新开展“活动专业化、管理课程化、运行方式项目化、考核评估科学化”的全新活动运作模式。
活动专业化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专业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管理课程化则要求将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化的管理体系,拥有独立的计划大纲,规定学时学分,社会实践的开展和实施需遵循计划大纲,并确保时间充足;运行方式项目化则是借鉴项目管理的经验方法,对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立项、招募、实施、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管理;考核评估科学化则要求根据实践内容和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评价评估逐渐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提升活动的实际效果。
4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执行性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指挥有力、分工明确、实施得力的组织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明确职责、各尽所能,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指导;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社会实践指导思想、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实施、验收考核等步骤的严谨科学,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再次,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支持系统,从政策、经费、技术等各方面提供长效保障支持,确保活动全程顺利开展;最后,完善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将社会实践本身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的参与意识,提升社会实践具体成效。
参考文献:
一、积极准备和参加助学活动。
助学活动是历年西部志愿者帮助西部贫困学生的最重要工作之一,经过志愿者前辈们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取得不少成效,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让很多贫困学生的学业、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针对家乡江门市和母校五邑大学目前还没有全面开展西部助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我打算联系母校的其他三名志愿者,在学生开学之后,深入乡村采访三、四个西部贫困学生的典型事例,以“2007年五邑大学西部志愿者服务队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回母校五邑大学和江门市的其他学校(或者联系江门市团市委让他们具体联系和组织),发动我们江门的学生捐钱、捐书、捐物来支援西部的贫困学生。一是,无论我们能募捐到多少钱物,但我们却可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到一部分贫困学生。学校的学生人数多、年轻而有爱心,所以助学资源应当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的活动组织和发动得好的话,相信会取得很不错的效果。二来,可以让江门市的广大学生真真实实的了解当今西部的现实情况,开拓学生们的视野,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培养一棵“爱的种子”。我们特别希望能在母校五邑大学培养这种“爱与奉献”的校园文化和传统,让那些有志向到西部奉献青春的师弟师妹们勇敢的投身西部志愿服务的光荣事业中,让志愿事业在母校薪火相承,一年一年的传承下去。最后,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行动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让社会上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自发的参加西部助学活动,让更多的西部贫困学生得到帮助。
二、积极准备和联系附近一名以上的五保户,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关怀活动”。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来参加服务的,但我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个光荣的名字里看到,我们是以“国家”的名义、是以“大学生”的身份来参加志愿服务的,所以我们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心里也应该担负起譬如“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良心”这样更深一层的名誉和责任,我们要在我们的志愿服务中弘扬和展现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风采。我们之中有些人是因为各种原因来参加西部计划,但我相信我们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西部的,我们都想用这一年或二年的时间做点能让我们真正“无悔于青春”的实实在在事情。我觉得“五保户帮扶活动”将会与“助学活动”一样,是最能体现我们“奉献精神”的活动之一。五保户是这世界上最需要爱心和关怀的人之一,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的,哪为何我们大学生志愿者为何不把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呢!?“助学活动”或许还需要社会上的个人和团体的支持,“五保户帮扶活动”更主要是在于个人的身体力行。志愿者每个星期到帮扶的五保户家两到三次,帮五保户打扫卫生、帮他们做做饭、一起吃顿饭、跟他们聊聊天,相信一定会给孤单了半生的五保户老人们以莫大的安慰。
针对我们志愿者目前对当地情况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在联系、交流等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志愿者是比较困难自己开展这个活动的,所以我建议团县委能否联系民政部门,让民政部门给我们志愿者联系下愿意接受我们帮扶关怀的五保户,开展这个“一对一的帮扶关怀活动”,让五保户得到真正的关怀和帮助。
请团县委考虑。
三、建议组织开展“尊重他人、请勿在车厢吸烟”等公益宣传活动。
我们志愿者来到西部服务,除了要弘扬“爱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体现党和国家对西部人民的关怀外;我们还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还要运用我们在学校和家乡比较先进思想观念,进行譬如“车厢禁烟”、“清洁卫生”等公益活动,让西部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进一步与其他比较先进的地区接轨。
在龙胜生活和工作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曾见到很多在车厢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而在我们家乡广东那边,已经基本的养成不在车厢和办公室吸烟的习惯了。吸烟对个人来说虽然是一件小事,是一种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但吸烟者也不要因为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它体现的是一种“尊重他人”、“同时也尊重自己”的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风气的。在龙胜,由于风俗习惯等原因,现在还存在很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如果推行这样的“公共场所”禁烟活动,我相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也未必能迅速取得成效。但是,在西部倡导和传播比较先进的文化、知识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来西部服务的重要意义之一吗?经过我们和以后的志愿者的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公益宣传活动还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我在龙胜也见到很多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旅游的,如果他们在车厢、办公室、餐厅等公共场所能见到“尊重他人、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这样的公益、文明宣传和市民的文明、良好生活习惯的,不是能在旅客们的心目中提升龙胜的形象吗,不是更能提高龙胜的旅游品牌价值吗?所以,我认为推行这样的公益宣传活动还是挺有意义的。
我们志愿者来到西部,不是需要每个人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个“杰出青年奖”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平平凡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志愿者的承诺,不要在酒桌、在美女、美景或工作的琐碎上迷失自己,我们应该在做好基本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助学、帮扶、公益宣传等力所能及、而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者工作计划(二)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年我社区的志愿者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努力把社区志愿者工作做的更深入人心。具体工作如下:
一、组织协调社区内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工作,为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与个人提供服务。组织社区内的志愿者开展义务巡逻、环境美化、扶贫助困、医疗服务、文艺宣传、计生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为社区内的老年人,特困人群提供周到的服务与帮助。
二、组织社区内的团员青年及少年队员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组织各种寓教育乐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积极在社区范围内推广志愿者服务精神。
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使社区居民能够了解并赞同这区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也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的服务中来。
志愿者工作计划(三)
一、本学期工作总结
因为处在大二和大三换届阶段,所以有很多活动本部都没能积极有效地展开。本人在任职志愿者部长之前,也是一名光荣的志愿青年,所以对本部的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暂且作一个简单的小结。
首先,活动范围不够广,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内容比较局限。除此之外,我们的活动也不够多。
其次,我们的活动宣传力度不足,影响不大,以致于好多同学不知道学校还存在这样的部门。当然我们的志愿者还是付出努力的,发挥自己的热情的。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9月18号,配合院学生会迎接新生,指导组织新生办理入学手续,为学生家长提供休息喝水的服务点,同时向他们讲解我校的各方面条件和政策。
9月下旬,各班班委成员基本已成立,配合院团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本部老成员,以20**届同学为对象,招收新成员,主要采取自愿报名和适当考核(有影响力、组织能力的优秀同学)的方式进行。为本部注入新鲜的血液。
10月份,我院团委三部门和技师学院成员搞一次联谊活动,比如爬山,郊游。促进交流,增进感情,为以后的团结铺垫。
文化艺术节期间,配合我院相关部门,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发挥本部的职能,为艺术节的准备贡献一份力量。
11月份,办好常规活动,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扩大在同学之间的影响力。活动之前加强宣传,比如刷海报通知,广播宣传,联合广播站对志愿者进行心得访谈。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我们还可以走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充分发挥青年们的热情,使志愿者服务队更高效的开展。
多多搜集志愿者服务信息,寻找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铁岭县以“青春逐梦、情系乡村”为主题,搭建“六个一”活动载体,引导全县大学生村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切实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开展一次走基层活动,每人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要对所有在村居住农户、住户走访一遍,通过谈心谈话、节日慰问等形式,与群众拉家常、增感情,讲政策、谋发展。通过认真总结走访农户活动,形成一份包括村情概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发展建议等内容的调研报告。
二是开展关爱一名留守儿童或孤寡老人活动,奉献爱心。每名大学生村官联系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辅导、照料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或联系一名孤寡老人,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心坎上,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为百姓办一件实事,惠及民生。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广、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所任职的村联系一个利民、惠民项目,或者引进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力争为村民办好一些既是群众关心期盼,又是自身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
四是设立一个便民服务岗,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全面推行便民“一站式”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岗”,按照“群众自愿委托代办、大学生村官无偿代办”的原则,为农村群众提供户口迁移、合作医疗等方面的代办服务,及时收集整理群众托办事项,向镇党委、政府反映所在村的社情民意,使便民服务岗真正成为大学生村官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五是成立一支大学生村官文艺宣传队,传播正能量。把党的重大决策、法律法规、县委和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宣传到群众中。通过开展文艺下乡,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昂扬斗志,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是开展一次“村官梦、青、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主办,大学生村官可以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通过所见、所闻、所思,畅谈从事农村工作的感想和立志扎根基层、献身农村发展的青春抱负,通过演讲比赛充分展示大学生村官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铁岭县委组织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预警机制 援助系统
[作者简介]艾军(1968- ),男,湖北武汉人,广西财经学院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89-02
一、引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高等教育价值和大学生人才价值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以28.23%的速度递增,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在政府的政策、社会和高校自身的指导和帮扶层面,均结合其职责出台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对策研究与探索也成为学者们涉及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一。
针对缓解就业困难的对策研究和探索而言,国外学者比较注重整合利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如有学者认为美国政府就业机构应该:去中央化;弹性化,各州甚至同州各地的实施和运作方式都各不相同;强调公私资源整合;经济导向。同时,有学者认为美国就业指导体现了以下特征:高度重视性,美国高校虽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招生行情、公司捐款和知名度等的影响,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也责无旁贷;就业指导体系完备;内容多样性;就业指导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自由灵活性,随着就业市场的需要,美国高校可以自由地增加新的学习科目和淘汰过时的科目。国内研究者在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途径和措施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及其尝试。如有学者认为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机制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应该从法律角度进行帮扶,如认为应该关注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规制和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加强就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途径,如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校企合作等;大学生就业工作应该走信息网络化的道路。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和实践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干预,对缓解和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然而,就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而言,我国高校擅长群体服务,工作特点是先面后点,点面结合,主要精力侧重于指导课和招聘会。不大注重个体化和专业化,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在应在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个体化服务比较滞后,又没有形成系统性,因此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难形成实质性的帮助。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和实践的局限性,通过实践将涉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帮扶的各条途径进行了整合并使之系统化,提出了符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和实际的就业预警机制与援助系统。基本思路是提前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和就业市场实际情况进行预警,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援助,形成个性化指导。
二、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
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主要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对造成就业困难的自身因素和就业市场因素提前预警。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分为筛选、评估、个人档案、跟踪四个部分。
1.筛选。这一部分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筛选为第7学期,针对全体毕业班学生在学业困难、就业意向等方面进行排查、筛选,同时结合筛选情况进行共性援助。第二次筛选为第8学期初,在第一次筛选基础上,对仍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筛选。筛选的形式主要分两种:一是毕业生自评,主要涉及就业心理、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和学业等个人因素。二是教师和同学的他评。主要涉及身体、家庭、经济等环境因素,对筛选后的学生进行小范围、针对性的援助。第三次筛选为第8学期中期,在前两次筛选的基础上,筛选出就业极其困难的学生,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援助。
2.评估。建立就业困难学生预警机制的相关制度,根据实际制定就业困难筛选标准,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筛选和援助结果进行评估。
3.个人档案。根据筛选结果,综合各方面情况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主要内容涉及学生实际困难情况,当前求职进展和亟须援助、指导性意见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填写就业情况登记表。
4.跟踪。成立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组成的工作团队,以时间为维度,根据筛选阶段的特征进行跟踪。主要涉及核实学生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及进度,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并填写就业情况追踪表。具体操作是:筛选第一阶段,每四个星期跟踪反馈一次;筛选第二阶段,每两个星期跟踪反馈一次;筛选的第三个阶段,每一个星期跟踪反馈一次。
三、大学生就业援助系统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系统。大学生就业援助系统的对象为在校全体学生,以年级和专业等特征纬度,结合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使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实现就业指导的系统化全方位指导,而且能实现个性化指导。援助系统主要分为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校企联合、就业市场开拓、校内教师资源等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互动性。
1.自主创业。该部分由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创业专家咨询团组成,同时制定《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章程》,规范相关责任与活动。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由已毕业正在从事创业和校内对自主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组成,构建自主创业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创业专家咨询团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聘用,主要由校内和校外在大学生创业领域具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对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进行指导。
2.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分就业安全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咨询指导等内容。就业安全指导包括就业信息安全(真实性和合法性等)和就业个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两个方面。就业信息指导包括就业信息多渠道的收集、提炼、和追踪等内容,该项工作贯穿于毕业生就业全过程,缺一不可。就业咨询指导主要依托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征,逐步形成科学的职业指向。同时对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咨询,并建立跟踪和指导机制;对大三、大四学生开展就业形势、专业需求、求职技巧和法律方面等辅导和咨询。
3.校企联合。学校或学院(系)与相关企业或用人单位合作,在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中召集对该企业或用人单位有就职意向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成立实验班,对学生进行准订单式培养。不仅可以让用人单位及时找到合适人选、减少招聘成本、宣传企业文化,而且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内容等。
4.就业市场开拓。在学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的统一安排和协调下,依据学校毕业生历年就业的主要区域,按照专业特点或用人单位需求进行科学划分,学校各学院(系)据此依据自身特色专攻特定区域就业市场。一方面需要与用人单位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另一方面搜集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动态,并与其他学院(系)保持相互联系和及时沟通。
5.校内教师资源。积极拓展就业资源,挖掘和整合校内教师资源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援助。一般来讲,学校教师群体由于专业的原因,与社会上类似专业的用人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学校要积极整合这些资源,制定适宜的制度,调动教师群体关注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依托其他主题让教师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并形成机制。如组织教师党支部将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分配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模式等。
四、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工作的展望
1.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针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与援助系统取得了显著的实际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涉及的学校相关部门较多,其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在同一目标下各部门协调一致是发挥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与援助系统功能需要面对的问题。(2)就业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筛选,将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进行分层和分类,同时提供科学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真实地评估就业预警机制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3)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学习,就业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在就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各高校也存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教师人数不足的现实问题。(4)就高校整体工作部署而言,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5)大学生就业援助系统涉及在校的全体学生,也涵盖了只涉及毕业班的就业预警机制。实践证明,就业援助系统与预警机制之间的融合和衔接尤为关键。由于各个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二者之间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
2.相关工作的展望。虽然基于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和援助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但是其所具备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扩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的空间,而且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更好地深入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实践中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和援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从两个部分展开:在学校和学院(系)层面,首先是优化专业结构,其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是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在大学生自身层面,首先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是调整就业观、择业观,最后是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就高校内部而言,其今后相关工作主要是解决上述涉及的问题。
针对高校以外的层面而言,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与援助系统必须与政府举措和社会援助等进行有效地衔接。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视,2009年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2009年4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总参谋部等13个部门密切协作以空前的力度制定了与国办文件配套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与援助系统的实践必然是贯彻国家政府文件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深化文件要求的科学尝试。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挖掘社会社会资源,其研究和发展方向必然向社会化、结构化、时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嗣洪.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2]袁新国.透析国外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1).
[3]胡拥军.论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规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8(1).
[4]陈楠.劳动合同法视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文教资料,2009(35).
[5]张翼.大学生就业难反映高等教育的尴尬[J].财经政法资讯,2007(6).
[6]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帮困助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How do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 out the Work of Help and Aid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college enrollmen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to accept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many students from poor areas entrance behind a severe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studen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society, to help students in difficulty, but also on the national future. College counselors as in helping students in the main body of work,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hardship assistance work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help and aid work carried out smoothly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help and aid; measures
据教育部相关统计,当前普通高校中的贫困生比例达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为8%~15%。大力开展帮困助学工作成为高校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帮困助学工作,获益贫困生数量大为增加,然而,在帮困助学工作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为工作的开展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笔者就当前各大高校在帮困助学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1 当前帮困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贫困生的确定与帮扶程度难以掌握
贫困,是指家庭或个人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因而难以达到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家庭收入低于学校所属地区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水平线,在校期间生活费用低于学校地区最低生活标准,无力交纳学费和购买生活、学习必需品的学生。由于高校食堂大多有一定的伙食补贴,因此,高校贫困生的判定标准并非一定是严格按照学校所在地区的最低生活费用来衡量。学生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随意性较大,很多学生都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去申请贫困生补助,对帮困助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虽然高校在选择帮扶对象时往往需要生源地政府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但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且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很多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而高校辅导员又难以一一去进行核实,对高校的帮困助学活动构成了很大的困难。
1.2 无偿资助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国家和高校对贫困生帮扶力度的加大,助学金与各类奖学金也越来越多,数额越来愈大,政府与高校都认为自己都帮扶责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复帮扶的现象,使得多项帮困资助集中到了少部分贫困生身上,不少贫困生渐渐养成了“等、要、靠”的习惯,认为自己是贫困生,理应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补助。没有养成独立的人格,不考虑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就去讨要学校和政府的补助。更有甚者,为了申请助学金伪造贫困证明,不但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获益,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不利于以后的健康发展。
1.3 对贫困生的帮助集中于物质,忽视了心理辅导
不少高校辅导员都以为,给贫困生足够的生活补助就足够了,认为从物质上帮助贫困生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然而,物质补助只是帮困助学的基础工作,仅仅靠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是感性动物,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关心与交流,很多贫困生在入学之后,认识到了自己和他人在物质上的巨大差距,而当今社会对物质的过分看重也对人们的价值观有所扭曲,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学生能否获得满足感的唯一原因,很多贫困生虽然成绩优异,却因自己和他人在物质上的巨大落差而内心自卑,孤僻,而少年人的自尊又使得贫困生往往故意隐藏自己的自卑,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往往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很多辅导员在对贫困生进行可补助之后,忽视了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得贫困学生缺乏沟通与人文关怀,更加孤独,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如何更好地开展帮困助学工作
2.1 明确帮困助学体系的构成
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帮困助学工作,首先要明确帮困助学体系的构成,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帮扶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帮困助学体系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帮扶办法,在保证公平的同时避免将过多的帮助流向同一个学生,帮困助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而不是让学生展开竞争抢夺名额。
2.2 创新贫困学生的判定程序与判定标准
高校学生来源广,高校辅导员对贫困生的审核主要是通过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家庭“贫困证明”来进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时,要先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资料,事实就是,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进行记录,及时做好学生贫困档案的完善与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准确,避免档案不全和老化。对于贫困生较多的院校,应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补助对象,如某学校的贫困生申请中,待补助学生较多,学校资金有限,难以照顾周全,该学校一直讨论后决定,优先补助大一新生,高年级党员、预备党员视为自动放弃补助资格,已经获得过各类奖学金的学生,不再进行补助。通过对学生贫困档案的完善,高校辅导员而已及时了解贫困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补助发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对于伪造贫困证明,冒领助学金的学生,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同时,要避免将过多的补助金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要是国家助学政策惠及到更多的困难同学,最大化地解决学生的困难。
2.3 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很多贫困生都较为孤僻、冷漠,自卑感较强,物质上的贫困也造成了心理上的脆弱。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学校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高校辅导员本身也是来自困难家庭,在学期间也受到过学校的资助,高校辅导员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贫困学生,困难只是暂时的,要树立起战胜苦难的决心,努力学习。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助学帮困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与情操,引导学生用自信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用踏踏实实的态度去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事。
2.4 加强对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贫困生都是来自农村,初到大城市后不适应城市环境,心理上容易有挫败感,在处事时不能自信从容地去面对。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在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补助外,还要注重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引导,使贫困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树立起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还要对积极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此外,还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辩论会或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人际交往来锻炼贫困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5 培养学生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
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接受助学贷款的学生的违约率接近20%。学生在办理助学贷款时,仅以自己的信誉和身份作担保就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来完成学业,是国家切实为大学生做实事的举措,然而部分学生在取得贷款后不讲信用,不仅造成了国家的损失,也为大学生抹黑。有的学生向老师借钱后不还。还有的贫困生在领取了别人的爱心帮助款后无所表示,觉得心安理得。还有的贫困生肆意挥霍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甚至不顾父母的感受离家出走。这都是没有感恩之心,不讲诚信的表现。
感恩,不仅是对父母的感激,也是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更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辅导员在帮困助学工作中,要将感恩教育纳入到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大学生活的来之不易,贫困生只有心怀感激,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发奋成才,回报家庭与社会。
3 总结
总而言之,帮困助学工作是国家与高校完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作为帮困助学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积极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能够享受充实的大学生活,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去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政.苏南地区地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5).
[2] 徐惠红.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 沈娟,谭根稳.高校思政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知识结构更新分析[J].考试周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