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时间:2022-09-24 13:5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扶贫自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第1篇

副镇长

按照区委、区政府指示要求,为全面掌握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的短板,进一步查漏补缺、理清思路、强化思路、补齐短板、整改提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区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查摆工作。现我就自己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深入剖析努力整改,以提升自己的帮扶工作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

在思想认识上,使命意识不够,更多的是以完成上级下派任务的认识去落实工作。在工作上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主动积极开展工作较少,保证了任务的完成,却没有保证任务的良好完成。

2. 工作方式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担当意识不够,对于贫困户反映的问题,多以政策规定予以解答,较少能积极的帮贫困户到相关部门落实政策。把工作场地更多的放在了贫困户家中,具体政策落实还是让贫困户自己去部门对接,可能会导致部分程序复杂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地的情况存在。

3. 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扶贫工作中,根据上面要求,进行了基本政策宣传。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要求,宣传、解读了各级扶贫政策中的医疗、健康、教育、产业政策等优惠条件。期间,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政策未完全掌握和理解。  

二、整改方向和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今后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整改方向和措施: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国家全面奔小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基层干部的使命任务。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的重点和先后顺序。做到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先打基础再上高度。

第2篇

根据县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工作要求,围绕我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及聚焦脱贫攻坚等内容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联坝村是官舟镇的二类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4608亩;耕地面积1898亩,其中田501亩,土地面积1397亩;林地面积400亩。6个村民小组310户1058人,建档立卡119户345人,截止2018年末有贫困户10户19人,贫困发生率为1.8%。低保贫困户81户116人,危房改造户22户,异地扶贫搬迁26户119人。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全村安全饮水情况。于2019年6月全村已从官舟水库接通自来饮水管道。

2.村“组组通”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寨3个,全村通组公路实现全覆盖。

3.农村电网已全面完成改造,移动宽网已进村,4G网络全覆盖。

4.村亮化工程。根据《关于分解省财政厅、省民宗委提前下达我县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的通知》(沿财农〔2018〕20号)文件精神,我村获得了官舟镇联坝村亮化项目,建设内容:安装太阳能照明灯73盏(7.5米杆子、座子、太阳能节能灯及蓄电池73套),现已安装完毕。

5.人居环境提质改善。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四改一化一维”有关文件及镇政府关于“三改一化”工作安排精神,结合“应改尽改”“缺什么补什么”“户为单位,整组推进”的原则开展“三改一化”工作。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的督促下,我村“三改一化”工作已完成105户。

(二)产业发展情况。全村共发展扶贫产业2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7万元。

1.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鸡产业(沿河鸿蒙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投入资金32万元,规模8000羽,按量化到户入股扶贫资金的8%执行,带动74户贫困户177人,每户贫困户收益242.14元,项目责任人罗东。

2.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鸭产业(联坝村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5万元,规模6000,按量化到户入股扶贫资金的8%执行,带动73户贫困户168人,每户贫困户收益189.18元,项目责任人罗永杰。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2个,其中,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57万元。一是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鸡项目,项目实施状态正常,集体经济年收入***元;二是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鸭项目,项目实施状态正常,集体经济年收入***元;同时全村有18户贫困户参加“精扶贷”入股企业分红月收入300元;全村种植玉米510亩、水稻243亩、马铃薯320亩、烤烟200亩、其他农作物120亩。

二、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情况

1.有村小学青山庙村小,有山村幼儿园,能满足九年义务教育适龄青年和学前教育幼儿就近就学;

2.有运行正常的村级卫生室,有持证的村医,常见病、地方病能就近得到及时治疗;

三、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有村级活动阵地,能满足村级办公要求;

2.已配齐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三支队伍”。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达标”情况。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收入全部达标,2019年计划脱贫户收入同样达标。

2.“两不愁”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

3.“三保障”情况。一是全村现有九年义务教育适龄青年(少年、儿童)25人,在读25人,无辍学适龄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含脱贫)学生10人,非建档立卡学生15人】,厌学1人,无推迟上学人员,无提前毕业人员,因智障等原因不宜就学1人,无因重度残疾而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少年。有就读中职5人、高中17人、高职7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3人。二是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非贫困人口都参合,大病2人(分病种各1人)、慢性病9人(分病种各1人),慢性病人全部办理慢性病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三是全村现有住房不安全户5户11人,其中,脱贫户4户10人,未脱贫户1户1人,全村现有透风漏雨户23户48人,其中,脱贫户12户26人,未脱贫户1户1人,非贫困户10户22人;全村共有闲置房23栋,暂居住在老旧房另有安全住房的有11户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5人,非贫困户6户10人;全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27户1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90人,未搬2户11人,新增因资源禀赋差、脱贫成果巩固难、采取易地扶贫搬迁防返贫的脱贫户2户12人。

二、攻坚目标

 2019年以前已出列村:全面实施“六大”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达到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达3.2万元以上,到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清零。

三、攻坚计划

行动时间22个月(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30日,实现“三个清零”,持续推进产业革命,即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清零、易地扶贫搬迁“未搬先退”“未搬先受益”问题全部清零,30户以上自然村寨“组组通”未通问题全部清零;发展好扶贫产业,以1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第二阶段为2019年7月1日-2019年10月30日,做实动态调整,实现“三个清零”、“一个降低”、“一个见成效”,即做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所有危房全部清零,所有透风漏雨房全部清零,村级医疗卫生体系运转不正常的问题全部清零;逐步降低贫困发生率;打好“夏秋决战”,做大肉鸡、肉鸭扶贫产业,做到扶贫产业发展见成效。

第三阶段为2019年11月1日-2020年5月30日,补齐“两个短板”、巩固“四个成果”、做好“三个引导”,即:补齐电力升级改造和移动通讯短板,实现整村通动力电、通移动通讯宽网和4G网络全覆盖;巩固好产业扶贫成果,巩固好以教育医疗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果,巩固好村级组织建设成果,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攻坚成果;引导好群众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好群众知恩感恩,引导好群众弘扬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抚养未成年人、勤劳致富、和睦邻里。

第四阶段为2020年6月1日-2020年10月30日,完成“三个查缺补漏”,实现“两个清零”,即:按照信息精准要求,再次全面核对信息,开展查缺补漏;按照档案建设标准化要求,完成村级档案(4卷)和“一户一档”,开展查缺补漏;按照佐证依据充分要求,完善“一户一袋”基础资料和支撑依据收集,开展查缺补漏;做好动态调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和贫困村销号清零。

四、攻坚举措

(一)安全饮水保障

针对饮水安全目前已全部接通管道,2019年6月底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完成清零任务。

(二)交通基础保障

1.针对30户以上通通组公路已全覆盖,2019年6月底前100%实现通组硬化路。

2.拟争取实施“畅返不畅”通村公路工程11公里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公里。

(三)电力通讯保障

已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所有村组通动力电、通宽网和4G网络。

(四)产业扶贫保障

1.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种,将按程序组织肉鸡、肉鸭、猪牛等种养项目入库,拟带动贫困户115户369人增加收入。

2.针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通过已实施的2个扶贫产业,全部实现利益联结,年户均分红431.32元;对有劳动力且收入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项目地优先安排用工,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增加务工收入。

(五)易地扶贫搬迁

1.加大对纳入易地扶贫搬迁27户114人的搬迁工作力度,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搬迁入住,确保国办系统“未搬先退”“未搬先受益”问题全部清零。新增因资源禀赋差、脱贫成果巩固难、采取易地扶贫搬迁防返贫的脱贫户5户24人,确保9月30日全面完成搬迁入住。

2.以盘活“三块地”,推进“三变”改革为契机,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入股方式,增加搬迁群众经济收入,确保在2019年10月30日前搬迁户产业扶持实现全覆盖。

3.拟2019年12月31日前100%完成2017年搬迁户22户旧房拆和除复垦复绿工作;拟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2018年搬迁户2户旧房拆除工作。

(六)教育扶贫保障

1.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三项制度”要求,拟通过劝返、送教上门、医教结合、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等方式,确保全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年(少年、儿童)全部实现教育保障。

2.对就读中职、高中、高职、全日制本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台账,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七)健康扶贫保障

1.对未参合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通过劝交参合费等方式,保证贫困人口、“十二类重点人群”参合率达100%,非贫困人口参合率达98%以上。

2.对未办慢性证的慢性病人,对接县级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种筛查及鉴定,及时办理慢性病证;针对未落实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户人,2019年10月底前落实好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月上门随访1次以上。

3.2019年10月底前,将对业务用房进行功能分开,拟做到常用基本药品配备上架,将建立药品购销、接诊台账,确保群众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和看得起病。

(八)住房安全保障

1.对7户住房不安全户实施危房改造4户、拆除重建2户,并对危房改造户同步实施“三改”;对“危改”后“返危”贫困户、“危改”不彻底的贫困户进行补齐短板;对23户透风漏雨户全面进行整治,在2019年10月底前户全部实现清零。

2.拟拆除闲置房23栋,对另有安全住房导致房屋闲置的悬挂“闲置房”标识牌23栋,对长期外出导致房屋闲置的悬挂“闲置房”标识牌19栋,对四有人员导致房屋闲置的悬挂“闲置房”标识牌10栋,同步建立台账,便于管理。

3.对环境卫生较差的组,集中开展“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五乱整治,用“八哈”工作法(柴草落叶撸哈,房前屋后扫哈,板板方方堆哈,锅碗瓢盆洗哈,家具电器摆哈,衣物备注叠哈,鸡鸭鹅狗关哈,破破烂烂收哈)帮助和引导群众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九)就业扶贫保障

1.对全村建档立卡劳动力户(指全家有1人以上有劳力或半劳动力)31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人实现培训就业增收。

2.引导贫困劳动力创业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计划带动23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3.有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苏州等东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十)生态扶贫保障

1.全村有公益林135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37人,每年公益林补贴实现户均增收53.7元;。

2.开设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个,聘请1个建档立卡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务工收入800元。

3.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土地丈量和资金拨付工作,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将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和易地扶贫搬迁腾退耕地(达到退耕要求的)争取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引导贫困人员积极参与造林获取劳务报酬。

(十一)综合性政策保障

1.拟对无法依靠产业扶贫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2.拟将贫困两无(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保障。

3.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及时发放养老保险金。

4.将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

(十二)实施扶贫扶志行动

1.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感恩教育,教育引导群众做到“六个不”;大力宣传“四个好”,引导群众知恩感恩,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引导好群众弘扬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抚养未成年人、勤劳致富、和睦邻里,营造好良好风尚。

2.建立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奖补等正向激励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积极性。

3.强化贫困群众诚信教育,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农村闹访缠访群体、骗取政策的投机者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依法采取训诫、调整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等方式进行教育引导。

(十三)村集体经济积累

通过实施肉鸡肉鸭产业项目实现的收入,全村精扶贷18户,每年实现分红5400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2万元以上。

(十四)村规民约

1、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

2、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纳入保障范围。

3、本村严格按照《官舟镇农村公益性公墓规范运行的管理意见》规定执行落实;严禁乱埋、乱葬,逐步提倡五日葬,规划葬。

4、村内兴办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所需筹资筹劳,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驻村帮扶,抓实群众工作。驻村干部确保每月驻村20天以上,随时入户开展工作,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召开院坝会、堂屋会宣讲政策;引导群众整治室内外乱堆乱放,搞好环境卫生;调处矛盾纠纷;督促项目实施,按时序目标保证进度。

(二)加大资金筹集,争取项目实施。把产业发展“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分门别类梳理成清单,建立项目化台账,把所需资金预算到项目,及时予以上报。有条件的,报批后先垫资组织实施。

(三)倡导乡风文明,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崇尚文明,移风易俗,敬老孝老,睦邻友好,亲友相助,邻里相帮,消除等靠要思想,使群众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由“争当贫困户”变为“争帮贫困户”。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以强大的声势持续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攻坚氛围。

(三)压紧压实责任,严格督查问责。攻坚队要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调度,要加强对各尖刀班脱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不严不实、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等行为,及时上报作战部,严肃问责、绝不姑息,确保按时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6号文件为纲领,以《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为目标,以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到2012年把我县建成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二、主要目标

把我县中医院建成国家标准的中医院(100张床位标准);县医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中心中医科、中药房达到国家标准;县中医院建成3个重点专科,县医院建成1个中医重点专科,5个乡镇卫生院形成专病专药特色;乡村医疗服务机构能够使用中医中药实用技术;培养一支广受群众信任的中医中药人才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建好县中医院

1、房屋建筑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开放病床120张,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室、院内生活服务区综合配套,标准化建设。

2、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队结构。通过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名医,引进一批中医中药人才,返聘一批知名老中医做临床、带徒弟。

3、在消化内科和慢病治疗上形成特色,建成专科。

4、运用中医中药特色文化,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

(二)建好中医科和中药房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上要做到房屋、设施、人才三配套。

(三)做好中医药的继承工作

组织专人开展中医药古典医籍、历代医家学术思想、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四)加快培养中医药临床骨干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5年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县每年要引进3—5名中医中药大学本科毕业生;全县每年要选送10人以上到上级中医院接受培训;每年对村医开展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每两年开展一次县级名中医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

(五)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

加强中医药科普工作,县科协和卫生部门要通力协作,把中医药科普纳入全县科普规划之中,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六)积极开展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创造条件在1—2个乡镇开展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创建中医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研究1次创建工作,解决1—2个突出问题。

(二)加大投入

坚持中医院的公益性质,落实中医院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补助政策。支持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给予项目支撑的同时,适当给予资金配套,并减免有关建设规费。设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政府专项基金,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奖励名中医。

(三)完善政策

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并合理确定费用支付标准和报销比例,鼓励患者使用中医药。

五、具体工作

(一)准备阶段:年1月至6月

1、纳入规划:县、乡两级政府把中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成立组织: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

3、调查摸底:按照全县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辖区内中医药机构、人员现状全面系统的进行调查,乡镇卫生院在调查中,要摸清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底子。

4、制定方案:县、乡两级政府,按照标准要求制定印发辖区创建工作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

5、宣传发动:县、乡两级分别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创建工作措施,解决创建工作有关问题。同时分别召开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领会创建工作意义,明确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创建工作指标,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

6、制定相关工作计划:①根据中医药资源现状,制订“中医药资源配置计划”,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②按照标准要求,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参加省、市举办的高等函授教育和中医继续医学教育,办好县中医院开办的中医药普及班,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对中医药人才进行有计划培养提高。③根据医学会的职能和特点,制定“中医药学术活动计划”,发掘和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和民间土单验方。以中医院为中心每年召开中医药学术活动两次,编辑出版县中医药期刊。④根据中医特色,制定专科专病建设计划,创建周期内全县要建成4个重点专科,5个乡镇卫生院具有1—2个专病专药特色。

(二)实施阶段:年6月至年6月

全县上下按照《方案》、《标准》、中医院建设等有关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将长远计划与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确保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对各级职能单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1、县、乡两级政府

①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好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及时召开年度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安排落实有关中医创建专项经费。

②立足本地中草药资源优势,将适宜种植、适销对路的中草药种植和药源开发利用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建立比较稳定的药材种植基地,同时给各卫生院、所及村卫生室划拨0.5—1亩固定的药材种植地,采取自种自采中草药的方式,降低医药费用成本,受益于广大农民。

③向人大汇报中医先进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④反馈人大提出的有关中医药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情况。

2、县卫生局

①当好县政府参谋,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②将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工作考核,并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③按计划组织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及学术活动。

④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及时进行检查督导。

⑤每年安排实施中医药、科研项目1—2项。

⑥及时填报有关创建工作表册。

3、有关部门

药监部门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发改部门要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技部门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部门要负责中药材种植规划制定和生产技术推广,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板块基地建设;林业部门要指导木本中药材生产,加强对珍贵稀有药材的保护;财政部门要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税务、宣传、人事、国土资源、物价等部门都要在支持中医药发展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4、县中医院

①制定年度中医药人员培训计划及学术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②每年牵头开展1—2项中医药科研项目。

③年1—2个重点专科达标,年2—3个重点专科通过市级验收达标。并带动5个以上乡镇卫生院具有专科专病特色。

④建设周期内引进中医药诊疗新技术、新方法2项以上,并收到良好的效益。

⑤设立中医基层指导科,每年下基层指导中医药业务工作不少于6次,组织基层培训不少于10人次。及时指导中药材种植,为当地中草药种植提、供、销服务。

⑥周期内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总值达每床位6000元以上,建设中医药制剂室并投入使用。

⑦巩固充实二级优秀中医院内涵,按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评分达280分以上。

5、乡镇卫生院

①当好当地政府参谋,及时向政府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②抓中医科室、中医药人员配套建设。年各院中医科室落实到位,2010年中医药人员到位,人数达医药人员总数的10%以上。

③按计划落实中医药人员进修、培训,积极参与中医药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

④制定辖区中医药技术指导、培训计划,对卫生所、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中医药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

⑤按计划组织辖区内应训对象,及时参加县以上培训。

⑥因地制宜开展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建设。

⑦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建好药材基地,采取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的方式,降低医药成本,惠及于民。

⑧周期内评分达165分以上。

6、村卫生室

①按时参加县、乡两级组织的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

②接受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做到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出诊有记录、传染病有报告。

③种好药材基地,充分利用中医药大力开展预防保健活动。

④面向村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每年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专栏不少于4期。

⑤周期内按标准评分不少于130分。

(三)自查阶段:年6月至12月

各级按照标准查漏补缺,规范整理相关资料编印成册,各单位写出自查报告。未达标的查找原因并限期整改。

第4篇

鞍山市铁东区二一九小学为纪念鞍山解放而命名。自1958年建校以来,几经改建,现在是一所占地18300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2023名学生,87位教师。学校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课间先进单位、省模范学校、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艺术教育、普实、语言文字等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图书示范校、市先进集体、模范学校、双文明先进单位、鞍山市名校等荣誉称号100余项。 

一、办学目标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创建现代化双语示范学校为办学目标,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之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确立了“为发展而教育”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分解为:为教师的发展,实施专业化的引领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实施生命化的个性教育;为学校的发展,实施信息化的人文教育。而且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智慧,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依据这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制定了近中期发展规划,全面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各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以教学为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学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双高普九”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我校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汇报如下: 

    二、“双高普九”各项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 入学率: 

    我校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学制五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校7—12周岁适龄儿童2023人,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 ;残疾适龄儿童 9人(视力残疾5人,听力残疾1人,智力残疾3人),在校接受义务教育9 人,入学率100% ;适龄流动儿童62 人,入学率100%。 

   (2) 辍学率: 

    我校学生无辍学;按时毕业率100% 。 

    2、师资水平 

   (1) 学历提高比例: 

    教师学历100%达标,1人研究生毕业,10人本科毕业,35人本科在读,计算机中级及格率100%,有中学高级职称5人,全国科研型教师1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0%以上。 

(2) 教学能力 

    落实《基础教育纲要改革课程》后,87名教师经过校本培训,专任教师胜任率达93%以上; 95%教师取计算机省级一级合格证书,35%教师已获得省级二级合格证书,90%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85%教师利用假期自己制作课件,现在部分教师陆续参加省二级培训。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执著追求的目标。学校为教师创建了学习型组织的三个平台,即: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TT合作);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两年来,教师撰写反思性材料1000余份,仅今年上半年就公开发表18人次,学校出版了四期《行思集》。 

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是专业引领。我们与东北师大附小结成姊妹校,多次聘请其校长熊梅和知名教师来我校进行校际交流。平时常常请市、区教研员、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实施专业引领。我校有24人获省公开课,38人获市公开课。学校教师学历100%达标,全国科研型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3) 师德水平: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如徐小丽、关媚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在测评中99%以上学生对教师表示满意。徐晓丽被评为市师德标兵。 

改革三好学生的评比制度,变为学生发展性评价档案。思品课坚持以培养学生道德为核心,以心理辅导为载体,开展大面积读书活动。实行每周一升国旗和重要会议奏国歌制度,好人好事报告、报导、树立典型制度,差生帮教制度,辍学报告制度,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军事训练制度,校风、校训、校规、校纪及班团队制度,家长学校制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检查评比制度,德育工作年度总结、汇报、检查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4) 队伍建设: 

    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为教师创设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管理机制;生师比在20:1左右。建立起完善的“以校为本,四位一体,课题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十五”期间拥有省、市、区课题研究,60%以上教师拥有研究课题,教师主动探索的精神已蔚然成风。 

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必须首先帮助名师成为教学研究者,具体从以下“五个一”入手: 

第一:每月写一份教学随笔。  

第二:每月借一份教学杂志,写好教学信息卡。  

第三: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书,期末每人20分钟读书心得交流,编辑成校刊。 

第四:每学期写一份和谐师生关系的小例子。  

第五:每学期上一节现代化技术课。   

这样帮助老师以亲身经历的大量实践为基础,促使其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探索其教育规律,使教师教育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办学条件 

   (1) 教育设施: 

    学校拥有6800平方米塑胶操场,建有篮球和乒乓球场;学校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4平方米;校舍配备设施较为齐全,有一流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标准专用教室,教室的课桌椅按要求配置;常规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现有图书38000万册,生均18册,按要求生均达25册,缺14700册。 

   (2) 现代化教育条件: 

    多媒体教学教师占班级总数的比例为3.3%;微机配备,生机比34:1;学校配置一个微机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每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现代化。 

    4、教育经费 

   (1)生均教育经费: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保持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 

    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3)家庭困难学生资助: 

    每学期设立义务教育助学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促使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转。  

    5、教育质量  

    我校从落实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德育实效性、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五个层面抓教育质量工作。 

   (1) 落实新课程: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以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意见》为依据,通过新课改实验启动,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实际的学校课程实施指导方案,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从一年级开始,全面普及英语教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辅导。 

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严格抓学习质量。学校严抓课堂教学,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学校采取不打招呼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我们的教师的课堂,从生命的高度,以人的素质育成为目标,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体现了学生是发展为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创编辅助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是另一大难题。所以,这就对双语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刚刚搞双语,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为此,我们的校长四处奔波,为我们取经探宝,每次“取经”回来,都为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开拓创新的信念。我校双语、英语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翻阅了大量的儿童英语读物、上网查寻,合作创作编辑了一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题材广泛、儿童喜闻乐见的课本辅助教材。此书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特别迎合小学生的喜好。此书也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已在全市双语示范校中推广。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充分发挥校际研训联合会辐射作用,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突出表现在;a、开放性;b、自主性;C、过程性。课堂都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并有效地将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当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氛围。 

    (3)德育实效性: 

    我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己”的办学宗旨,努力构建“学校主导、社区参与、家庭配合、活动驱动”的德育工作框架,拓宽德育渠道,形成我校独特的德育工作理念和操作体系。具体做法:(1)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阵地,增强针对性;(2)以体验教育为主抓手,增强自主性;(3)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实效性。学校被授予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扶贫先进单位。 

    (4)学生学业水平: 

     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率均达到100%。 

    (5)学生身体素质: 

    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体、卫工作,学校被授予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单位;做好“六病”防治工作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使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通过开展课外和校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65%以上的学生有特长。我校被授予市青少年发明学校;省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优秀组织奖。 

    6、教育质量 

   (1)社区参与: 

    以社区为依托,完善家长委员会,学校建立了社区活动方案,成立了8个基地,加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到社区服务。 

   (2)办学秩序: 

    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利用班会、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开展“平安回家”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办学环境: 

    依法治校,学校无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治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绿色学校。 

   (4)办学特色: 

    学校在保证学科质量的基础上,在传统体育、双语英语教学和艺术教育方面发展有鲜明特色的教育项目。三、四年级的科学学科科用双语来讲授。采用原版的新加坡教材,全部由英文编写。在双语教学中同时使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其它的社会人文学科均用汉语讲授。校内积极培养双语人才,不等待。学校将我校的双语老师和英语老师共8位送到师院进行半脱产学习。暑假,我校十余名双语教师参加了由师院组织、外籍人员授课的长达半个月的英语集训,使我们的教师受益非浅。学校聘请由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杨老师每周三次对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进行口语培训。 

三、实施“双高普九”的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是“两基”巩固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科教兴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学校的奠基工程。为了营造实施“双高普九”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我们通过学习“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和文件”,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双高普九”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双高普九”能与“两基”一样成为我校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 

    我校实施“双高普九”工作的目标:创一流学校、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我校把“双高普九”工作列入“十五”规划和发展目标中,建立、建全教育工作的制度和保障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工会主席、大队辅导员等成员的实施“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高普九”实施工作,建立“双高普九”责任制,各口密切配合,为我校“双高普九”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3、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双高”责任 

   (1)把好“三关”,保证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一是学额巩固关。学期初、末学校做好学生的统计工作,通过家长会,走访、谈心和“手拉手、一帮一”等形式,动员即将流失的学生返校。二是把好入学关。自建校以来,每学期末组织教师对适龄儿童进行挨家挨户走访,学前进行免费培训,对特困学生解决入学学习费用。三是把好毕业关。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毕业率100%,全部升入上一级学校 。建立校园网,开发网络资源,及时吸纳先进的办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激活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一是根据“双高普九”的要求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任务、要求细化到每位教师。期末通过民主测评;家长、学生打分,全面考评教师的各项工作。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建设目标责任书》,严格考评考核,考评结果与教师职务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评聘挂钩。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提升学历层次。近几年,学校有4人获省级表彰,12人获市级表彰。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一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对一年级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台开设《空中课堂》、《名师访谈》专题栏目,组织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以育人为本,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阵地。我校的德育工作在辽宁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暨生态道德教育现场会上进行交流。“五心”教育,在辽阳市召开的现场会上进行交流。三是抓教科研。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被确认为辽宁省教育厅科研成果、省级课题《参与——发展》带动全区科研,形成区域性课题;现在60%以上教师拥有研究专题,教师队伍主动探索的风气已经形成。 

   (4)强化教学管理。努力做到教学有要求,行为有规范,考核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时间有约束,空间有范围。以创“双高普九”为契机,抓好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工作上新的台阶。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校在实施“双高普九”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双高普九”的要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经费不足。 

2、常规教学仪器配备不足(特别是体育器材)。 

3、图书量短缺。               

4、急需扩建一个微机室,满足教学需要。 

5、现有计算机急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