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时间:2022-09-24 13:52:42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第1篇

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印发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市、区健康扶贫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我院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认真实施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推动了健康扶贫工程的深入。现将我院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着力强化组织宣传

为强化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顾问,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扶贫工作。同时明确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分管领导,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层层负责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营氛围,印发健康扶贫宣传资料,并设立“贫困人口专用住院报帐办理窗口,设专人负责住院办理和报送救助资料,为落实各项健康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

大力落实扶贫政策

一是大力实行医疗费用减免措施。自2016年1月以来,我院对农村贫困人口、五保病人、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的所有疾病的(包括9种大病)住院患者,出院结算后,医疗费用自费部分实行**%的减免,之后再报大病救助和民政救助以及各种保险救助,此种减免,比政策“一减免”中经由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等渠道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定点医院给予**%的减免比例还要高。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共为1***名贫困住院患者(冠心病和尿毒症居多,期中大病***人)减免医疗费用***万元。目有我院有在院贫困户有***人。

二是认真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今年9月,我院正式实施贫困户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对苏仙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不收任何的住院押金,签定“先诊疗后付费”的协议书后,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诊疗,出院后只需结清经各种救助后的自费部分,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垫资压力和经济负担。为落实好一站式结算服务,我院还积极提请区扶贫办牵头,召集相关部门9月15日在我院召开了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推进会。

“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自9月实施以来,已有***名贫困户享受了此项服务。其实在正式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之前,我院就对实在垫付不了住院费用的贫困户,开放救治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费,据统计,仅2017年,我院就对300余名贫困户开放了先救治,后付费绿色通道。

三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合理诊疗。针对每一个贫困住院患者,进一步细化诊疗措施,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严格治疗路径,缩短治疗时间,控制医疗费用,并强化质理管理,

提高治疗效果。

三、

深入实施惠民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慈善医疗卡慈善助医活动。从2010年开始,我院便开展了慈善助医活动,每年一次性向区慈善总会捐款***万元用于慈善医疗卡慈善助医活动。7年来共计捐款

***万元。

二是大力开展义诊咨询活动。每月至少2次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偏僻乡村尤其是贫困村、敬老院等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今年1—8月份共组织14次,其中由院领导带队到了良田镇大山口村、飞天山两江口瑶族村等贫困村义诊咨询。上半年免费发放药品共计2万元,免费做心电图和测血糖600余次,免除费用3万余元。

三是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手术。2011年以来,每年免费收治白内障患者300多人次,7年来共计免除费用400多万元。

四是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费用减免措施对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实行费用减免措施,每年共计减免200余万元。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今天上午,区卫计局公卫科史少飞科长带领一督导检查组,来祖庵镇检查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及村卫生室建设情况,我院副院长黄三元陪同史科长一组来到大庵村卫生室,了解其健康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史科长询问大庵村卫生室建设情况,在了解到卫生室建设达标后,查看了各室卫生情况。史科长指出:现在是特殊时期,在健康扶贫这件事上,大家要高度重视,在每个细节上都要下功夫,特别是整洁的环境要保持好、乡医的形象要维护好。

史科长在检查大庵村卫生室健康扶贫资料中指出:部分资料填写不完整,要求及时填写。

随后,史科长在黄院长和大庵村乡医带领下,来到贫困户家里了解贫困户人员情况及健康扶贫资料上墙情况。

下午,石露萍院长召集乡医召开了健康扶贫会议,就最近督导组下乡检查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和乡医共同学习。石院长指出:督导组检查出的问题大家有责改之,无责加冕,并就我院扶贫人员下乡检查出的问题积极整改。

近期,我院持续为贫困人员免费血、尿等相关项目的检查,现已检查260余人,检查还在继续中。

通过我们卫计人员不断的完善和努力,相信所有的贫困人员都能健康有保障,生活有动力!

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宿迁是全省低收入人口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级市,全市现有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万人,占全省低收入人口总数的**.*%,六个省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我市就有成子湖、西南岗、涟沭结合部“三大片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江苏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更好防病”,多措并举,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不断织牢低收入群众健康网底。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因病致贫农户由2016年初的72***户减至2018年底的43***户,相关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为两家工作先进市之一,在全省健康扶贫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高位推进,把健康扶贫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建立体系抓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先诊疗后付费”、慢性病救助等健康扶贫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会办、交办存在问题。市卫计委领导班子利用每周例会契机,专门听取全市面上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明确任务抓推进。结合宿迁实际,市卫计委、市扶贫办等***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宿迁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对“十三五”期间健康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5月,市卫计委与市扶贫办、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2018年宿迁市健康扶贫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在全面落实省定任务的基础上,将14项内容增至18项。为进一步压实卫计部门的牵头推进责任,市卫计委于8月23日、30日分别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的通知》,对系统推进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进行了具体部署。

三是纳入考核抓推进。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对健康扶贫工程重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部门分工和主体责任,推动政策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健康扶贫列为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按比例折算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总盘子”,并组建专项考核组对三县五区年度健康扶贫工作进行集中考评。

四是加强督查抓推进。先后出台《宿迁市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定期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督导的通知》,通过采取“季报告、季督查、季反馈”的形式,对各地健康扶贫成效、重点任务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全年共开展健康扶贫专项督查3次,对有关县区及单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督办,限期整改。

二、聚焦主业,压实主责,让低收入群众方便看病

一是全域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出台《关于推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全市所有一级及以上医院全面实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实行资金预付政策,在2017年专门预拨周转金**.*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我市全面实行医保预付金制定,人社部门共为68家市区定点医院垫付资金3***万元。编印宿迁市“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宣传单***万余册,定向发放给所有低收入农户。加强院内宣传,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均在挂号处、收费处等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开辟专门窗口,收费员、医务人员政策知晓率达**%。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万人次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二是做实做细签约体检服务。将**.*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常住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实行三级签约、三师共管。科学设计6类“个性包”套餐方便群众选择,明确服务包费用由医保基金报销**%,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报销**%。市洋河新区专门安排**.*万元,用于补助低收入人口中重点人群签约的家庭医生,带动群众受益2900余人次。在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同时,各县区将低收入农户健康管理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人100-**元标准,为辖区内常住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开展免费体检。

三是自主减免医疗费用支出。实施20种大病专项救治,对儿童白血病、乳腺癌、肺癌等20种疾病的患者,由各县区有计划地组织救治,全市共救治**.*万人次,减免费用1**.*万元。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设置“扶贫病床”800余张,优先收治低收入患者。泗阳县对低收入群众实施免挂号费、免诊疗费、免专家会诊费,减医药费、仪器检测费**%的“三免两减”优惠。市洋河新区部分医院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住院费用经医保报销后的自费费用按照5%-**%给予减免。宿城区在蔡集、中扬、屠园等乡镇试点特困户住院“0付费”模式,特困患者在乡镇医院住院医保合规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全部减免,目前已救助1***人次,减免费用**.*万元。

四是不断丰富对口帮扶形式。认真落实对口支援要求,各县区分别与省、市级签订疾控机构对口帮扶协议。完善医疗帮扶新机制,引导二级及以上医院采取收购、控股、参股、技术合作等形式,实现143家乡镇医院医共体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区域护理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二级以上医院通过专科护士定期指导、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目前,全市33家二级以上医院与82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帮带关系。

五是着力提升公卫服务水平。将产前筛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终止妊娠费用按每人**元、**元、**元的标准给予补偿。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筛查**.*万例,其中高危4807例,确诊77例,相关做法得到国家卫计委高度肯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印下发《宿迁市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导则》,全面启动前期工作。开展新一轮村居卫生机构提升工程,2018年共完成***个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个创成省级示范。新建改建乡镇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80家,建成数字化计免门诊119家。落实地方病防控工作责任制,顺利开展饮用水水碘、水砷等监测工作。加强慢性病干预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万人、糖尿病**.*万人,在管严重精神病患者**.*万人。

六是深入基层上门服务群众。在全市启动“助你健康,携手同行”健康大讲堂进基层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进村居(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送合理膳食、送疾病防治、送健康保健知识”为内容的“四进三送”主题活动450余场次,指导**.*万低收入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织牢因病致贫上游防线。以“健康扶贫村村行,千万行动惠民生”为主题,每年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全市各级医院共派出医护人员4***人次,深入1***个村居,义诊群众**.*万人次,免费开展医学检查7***人次,赠送药品40余万元。

三、优化保障,凝聚合力,让低收入群众看得起病

一是健全完善医保政策。织牢健康扶贫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三道防线”,由财政全额代缴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自付费用**.*亿元,在全省率先创设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引入商业保险对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补偿后的剩余合规医疗费用,进行再次补偿,再次补偿时的报销比例高达**%,且上不封顶,合规费用总报销比例约在**%左右,截至目前,大病补充保险共惠及低收入农户**.*万人次,累计减少医疗支出9***万余元。调整大病保险政策,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提高5%。出台《宿迁市将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实行办法》,全市18家定点机构收治的残疾儿童享受医保政策。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市委、政府关于打贏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盯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抓常抓长、标本兼治原则和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切实解决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作风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二、工作目标

集中力量开展健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用重拳、出实招,切实解决健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专项治理工作基础上,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持续推进,确保整治腐败,和作风问题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三、自查结果

1、在扶贫领域腐败上: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院不存在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虛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我院不存在套取、骗取医保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兜底保障资金等问题;在健康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不存在违规操作、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问题;不存在对上级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惠农资金“动脑筋”“伸手”等问题。

2、在扶贫领域作风上:

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若干规定》(云开组办[2018] 38号)精神及卫健局要求,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不存在“四个意识"不强、政策落实有差距、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 不存在检查考核走过场,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等问题;不存在政策落实有差距问题;工作职责清晰明确,工作开展进度正常,工作作风扎实,服务规范。

3、在资金问题上:

我院对健康扶贫资筹措保障到位,下拨及时,按要求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待遇;院内管理规范,不存在虚报冒领、取骗取等问题;不存在擅自提高补助标准和保障待遇问题;不存在套取、骗取医保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兜底保障资金以及非建档立卡人口冒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身份信息进行诊疗的行为。

四、下一步工作

第3篇

一.认领的个性问题

(一.认领的个性问题)

1.慢病服务管理有的仍停留在签约阶段。第三方评估调查的373户慢病患者中,19.57%不知道慢病救治政策,28.15%反映未得到过慢病救治。实地访谈中,多名村医、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不清楚本地关于慢病救治相关政策或规定。(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健康扶贫方面:慢性病救治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知哓率底,国家脱贫攻坚考核通报指出,慢病服务管理仍停留在签约阶段。有的慢病患者不知道慢病救治政策,还有的慢病患者反映未得到过慢病救治。实地访谈中,多名村医、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不清楚本地关于慢病救治相关政策或规定。省第三方考评发现,慢性病签约服务流于形式,被访的37户建档立卡户中 有28户患有慢性病,有22.22%的反映自已未享受到慢性病救助政策,有ll.ll%的农户不知道慢性病救助政策。)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确定5—6月份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月,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开设健康扶贫专栏专题;利用公共卫生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健康扶贫政策;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培训式、有奖问答式政策宣传;组织编写《双辽市健康扶贫政策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宣传省、市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组织驻村工作队、包保责任人逐户讲解,确保每一户都有一个健康扶贫政策明白人。

(二)认领举一反三对照整改问题

1.认领的举一反三对照整改问题

政策宣传还需加强。2017年扶贫成效考核指出,吉林省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2018年考核组入户调查发现,有17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对补助标准不清楚。11户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贫困户对教育资助政策描述不清。

整改措施: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电视等多种方式加强教育扶贫政策宣传,适时开展送政策下乡,提升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确保扶贫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2.认领的举一反三对照整改问题

2015年9月,安图县财政拨付石门镇90万元扶贫资金,支持镜城村建设水稻育苗大棚和购买化肥。由于审核监管不严,有29个非贫困户也被纳入项目支持范围,无偿占有水稻育苗大棚和化肥,涉及扶贫资金25.95万元。

整改措施:

(1)严把资金使用发放。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四平市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把资金发放程序和发放条件,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落实公开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3)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加强对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和资金使用成效的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使用扶贫资金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3.认领的举一反三对照整改问题

带贫减贫机制不健全。第三方评估发现,对贫困户的带动方式主要是发放补助,并未形成稳定产业,实现家庭收入有效增长,难以为贫困户持久脱贫提供稳定支撑。有的产业扶贫存在“一分了之”问题。对龙井市、和龙市120户贫困户走访发现,贫困户家庭收入主要以产业效益分红为主,未建立有效的产业带贫机制。有的贫困户缺少种养技能,导致发放的种畜被吃或被卖。

整改措施:

(1)编制下发《双辽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年)》,强化因乡因村因户施策的政策保障。

(2)总结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林特产业提质增效,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创建扶贫产业园。(3)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方式,推动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

(4)开展电商产业扶贫,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光伏产业,有序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扶贫。

(5)引导金融机构以支持产业扶贫为重点,加强对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帮扶主体的信贷支持。

第4篇

2019年中心按照卫健局和医疗集团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探索 “全科服务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走出中心、涉足社区、进入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综合服务功能,规范中心预防保健工作,以保护健康为目标,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建立四个机制(建立新型考核评估机制;岗位竞争、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和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实现三个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卫计部门独自评价向卫计部门和群众共同评价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变)、达到一个目的(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工作目标,安排部署了2019年中心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现将我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根据国家新医改方案,为切实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组建了5个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中心一盘棋各科室协同进社区服务。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每个团队长带领队员做好各自社区的家庭健康签约服务工作,每月底召开团队工作会议,实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每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月的工作作出安排。中心每周二、三、四、五下午各团队到社区入户,为居民进行免费服务。项目有:健康教育、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孕产妇随访、新生儿随访、精神病管理和全科医师义诊等。

通过各团队努力工作,2019年家庭医生新签约8896人,续签约16070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对健康人群、慢病人群进行了大量健康宣教、义诊等,对完善健康档案数据、慢病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心在管辖社区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由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进行,并且工作时间需要延续到下班之后和利用周六、周日进行,社区的计生人员和上级指导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全程参与到签约服务工作中来。同时也存在家庭全科医生签约团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员。

二、继续深化和改进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2019年中心对团队的考核在医疗集团人事绩效管理框架下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由原来的粗线条、单一化逐渐向深化、细化、多体系转变,既要从业务方面考核,又要从绩效方面体现;既有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考核,又有对基本医疗服务、居民满意度、队伍建设等综合项目管理的评估考核。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奖优罚劣,为促进中心向公益性方向发展、提高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北城社区居民享有优质的卫生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年初中心核定安排了工作任务量,具体工作由中心会同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负责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然后将任务分解到各团队(站)和科室。各团队(站)和科室再将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到12个月中。同时将工作任务安排落实到每个团队队员和科室工作人员,团队长每周将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报考核组,每月将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本团队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汇总报考核组。

月末考核组对各团队和科室本月安排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对各团队和科室根据每日工作量进行检查或电话随访,同时打分并备案。每半年中心主任牵头,组织各成员,根据目标责任书对各团队和科室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每年按分值进行绩效工资兑现。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后,全体人员有计划地下社区工作,每日都有“痕迹工作”记载,到现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作扎实有效。

三、加强中心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卫生工作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团队人员基本医疗和保健知识的工作,同时也是考验团队服务态度的平台,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强化职工的业务素质。为更好地搞好社区卫生工作,中心根据情况随时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短期和长期的学习培训,以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2019年中心共培训76人次,其中省级全科医师10个月转岗培训1人次;全科医师强化培训4人次;省级全科医师、护士、儿保、药剂、管理等各类业务培训12人次;参加忻州市、原平市卫生局、原平市医疗集团、疾控组织的重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预防接种知识培训等业务培训47人次; 组织医药护人员参加山西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2人。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健康档案

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规范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提供服务内容填写相应记录,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健康档案资料,并进行定期核查、整理。实施应用了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为居民规范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为逐步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截止2019年底共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57019份,电子建档46805份,电子建档率达82.09%。辖区应服务人数45286人。

2、健康教育

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大众健康教育等。2019年我中心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3次、咨询活动9次,每半月更新一次板报宣传栏,定期播放音像资料,视听播放资料共计20余种,印制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读本3.5万余册,结合健康主题宣传日印刷相关宣传资料3万余份,通过向居民患者宣传疾病防治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防病意识,全年居民接受健康教育6.5万余人次,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

3、预防接种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适龄儿童进行了常规免疫接种,接种率达95%,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达到97.25%。并根据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市疾控中心的安排,对辖区内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

免疫接种建证714本,达100%。糖丸强化 2221人次,七苗接种率95.21%。全年为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14538针次。

4、儿童保健

按照《规范》要求,儿保人员在新生儿出院后的1周内,为426名新生儿进行了访视,新生儿访视率98.77%,为适龄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率90%。建册354份。0-36月龄儿童保健1230人次,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3060人次。

5、慢性病管理

截止12月30日中心所管辖高血压应该管理人数5400人,糖尿病应该管理人数760人,合计6160人,高血压已管理患者1783人,糖尿病已管理患者500人。其中规范化管理高血压1221人、糖尿病患者502人。高血压已签约患者1783人,糖尿病已管理患者500人为928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占慢病人群的33%,占慢病管理人群的54%。

6、特殊人群的管理

为把辖区内特殊人群管理好,我中心每年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低保人群等进行免费体检一次。今年,我中心组织5个团队中的骨干队伍参加,对以上特殊人群按规范要求进行多项目的免费体检。项目有:测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心电、B超及一系列物理检查等,共体检4188人。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中心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如下:孕12周前建册管理227名孕产妇,产前健康管理数485人,产后访视426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1243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数72人,规范管理61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数8人,规范管理数6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24次,学校卫生服务35次,非法行医巡查11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4966人次。

通过对特殊人群的上门服务,对我们完善健康档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与社区居民和谐共处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从居民拒绝进门到现在欢迎进门态度的急剧转变,是我们工作的巨大成绩。从而居民对我中心知晓度也大大增加。

五、基本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医疗安全。

紧抓以“医疗安全”为核心的医疗风险教育,建立健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组织相关医药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派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慢病、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全科医生理论强化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知识培训、预防接种知识培训、科学安全生产应急培训等。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品零利润销售。

4、全年共完成门急诊3225人次。

六、扶贫工作

原平市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卫健局和集团的统一安排下,共有5人按要求参加扶贫工作,后根据市脱贫攻坚办公室调整,至2019年底参加扶贫工作4人,其中第一书记2人,王国华原任轩岗镇四十亩村第一书记,现调整任轩岗镇后梁村第一书记,张吉文任代县聂营镇云务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2人,原派驻轩岗镇四十亩村,现派驻轩岗镇后梁村。

中心在2017年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逐家逐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核实贫困户家庭信息、生产生活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情况;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分类掌握贫困人口情况;围绕扶贫重点工作落实帮扶措施;规范整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资料,准确搜集相关数据,动态更新贫困户收支测算,严格按照程序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和新进贫困户要严格按照相关审核程序办理。为脱贫攻坚工作打好资料基础。工作队在轩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包村领导干部和村支两委主干,按照脱贫攻坚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1、工作队通过逐户走访、谈心、印制资料等方式大力开展了扶贫政策宣传。

2、工作队积极了解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个性化开展结对帮扶。

3、派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下乡结对帮扶贫困户,积极开展慰问、调研、个性化帮扶等活动。

4、针对派驻单位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工作队经常性为贫困户解决疾病预防指导、常见病诊治、就医买药、残疾人鉴定的方面的困难。

5、会同包村镇干部、村委干部逐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困难需求。

6、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会同村支两委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

7、协调驻地医疗单位共同开展健康双签约活动,给因病因残的贫困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保障。

8、针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年轻贫困户,积极开展思想教育脱贫,帮助树立信心,鼓励大胆走出山沟,拓宽眼界,积极外出谋求发展。

9、对于缺乏劳动技术的青壮年劳力,积极联系镇政府,组织安排参加人社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经培训而就业产业脱贫。

10、按文件陆续登记政策性易地搬迁。

11、单位组织医疗队,在四十亩村开展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12、单位组织健康宣讲队,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产品。

七、对站试行四统一管理

1、统一业务管理。我中心负责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管理,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明确业务工作任务和内容,落实责任,共同组织实施。中心定期到站指导,共同交流探索、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并及时传达和了解卫生工作新精神,对于防控传染病更加起到积极作用。

2、统一人事管理。建立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的用人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自主用人制度,其人员聘任、岗位安排、人事调动自主安排;但人员聘任及变动应及时上报中心备案。

3、统一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息管理。每月底收集、审核和上报所辖站的相关业务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向中心报送有关业务开展情况方面的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数据报表等信息工作管理平台。信息上报条数和质量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4、统一绩效考核管理。中心年初将站作为一个团队同中心四个团队统一核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同时每半年中心组识业务工作考核领导组对站进行评估考核,其结果作为下拔经费的重要依据。

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对于及时传达市卫生局指令与会议精神,为加快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我辖区社区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理顺管理关系,使中心、站的优势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社区团队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心站一体化管理与发展只是个开始,以后应进一步细化管理内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标准,真正在中心站一体化发展方面创出一条新的思路。

八、着力解决工作人员短缺问题

中心成立以来,从初期的建档工作到现在随着14类45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陆续全面展开,工作内容日益增加,工作强度逐渐加大,工作人员不足问题一直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解决此问题中心几年来一直多方努力,先后有七名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和六名就业困难大学生到中心工作,同时逐年启用体检平台、化验室Lis系统、智杰公共卫生管理平台、金苗免疫管理系统、沈苏询问诊管理系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死因调查报告系统、中医药信息报告系统、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系统、地纬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系统、新中大财务管理系统、易企赢个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债务管理平台、速拓出入库管理系统、易联众工资系统等信息平台的管理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

第5篇

(一)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基本医保政策不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截止2019年9月28日我乡参加2019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48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076人、城市“三无”人员、孤儿0人、农村五保人员64人,其他人员1061人。建档立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了,现在还进一步核查核准,如果发现没有发现的继续纳入,确保100%全覆盖。截止7月24日,实时完成贫困人口参保工作覆盖4982人(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173人)、覆盖率达到96.6%。

(二)提升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特大疾病人员名单提供给民政局。民政局对名单核对比对,对14个重病患者人里符合低保条件的14人纳入低保,享受重病兜底低保政策。重病患者符合条件政策享受率100%。

(三)落实做好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跟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继续做好了全乡深度未脱贫人员享受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工作。我乡深度未脱贫人员享受补充医疗保险政策人数为3748人。

(四)继续落实好农村户籍人员在县市范围内和公立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和“一站式”结算制度。继续落实好农村户籍人员在县范围内和公立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已以xxxx县脱贫攻坚指挥部(2019)6号文件《xxxx县健康扶贫行动计划》下发执行。1-9月份享受一站式服务人数为266人,医疗总费用149187.83万元,其中医疗保险报销的121507.18万元,民政报销0万元,商业保险报销的25850.04万元,自付的1830.56万元。

(五)启动实施2019年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程。

(1)、核查底数、登记造册。各乡镇(街道)组织村(社区)在落实好《关于做好xxxx县2019年全民健康体检目标人群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策体检办(2019)2号文件的基础上,再次对2019年参加全民健康体检对象进行核实核查,做好摸底登记、造册工作,2019年摸底核查体检对象为4686人,贫困人口3749人。到9月28日累计体检人数4105人,体检率87.6%,贫困人口累计体检人数为3429人,体检率91.46%.

(2)师资培训。举办了全民健康体检培训县级培训,主要开展体检质控、体检专业队伍能力提升、体检技术及诊断等方面的培训,乡级培训3期57人次。

(3 )设备调试。各体检医疗机构在3月10日前,完成了对所有参与健康体检的医疗设备统筹进行调试、安装,对损坏的设备进行补充和维修,配齐(全)体检所需医用检验试剂和耗材;对医疗设备、检验流程全程进行试运行,查漏补缺,为启动健康体检工作奠定基础。

(4)落实好外出务工人员的体检工作。按照《关于做好xxxx县2019年外出务工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紧急通知》策体检办(2019)1号文件要求,按照体检流程和要求,保质保量落实好了407名外出务工人员的体检工作。

(六)全面实现大病和慢病贫困患者救治工作。开展2019年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核实核准工作。一是按照地区健康扶贫办下发的《关于开展2019年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核实核准工作的通知》和健扶函〔2019〕17号文件要求,依照各乡(镇)2018年底深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进行核实核准。共摸底核查识别“三个一批”救治对象57户、59人,其中大病患者0人,慢病患者45人,重病患者14人。45慢病人里享受纳入慢病政策45人,不符合18种疾病未纳入慢病政策的慢病人数0人。慢病签约率100%。

(七)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规范和加强贫困患者住院管理工作。一是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服务保障。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简化就诊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革收付费方式,为贫因人口住院提供方便高效的医疗服务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方便患者办理结算。二是落实分级诊疗,规范医疗行为。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多项措施,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通过综合医保政策杠杆作用,促进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努力做到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全部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合理确定个性化诊疗方案,规范医疗救治行为。

(八)采取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xxxx县2019年1月1日至9月28日共报告传染病病数11人,发病率2.17万;报告死亡数0,死亡率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0例,占总发病数百分比0%;呼吸道传染病0例,占总发病数百分比0%;血源及性传播疾病0例,占总发病数百分比0%;其他传染性疾病0例(水痘1例)。

共审核1例网报传染病,及时审核1例,及时审核率为100%。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CD4检测率达100%,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100%,以上两项指标均达到了自治区要求的100%以上。

地方病防治工作:(1)工作开展情况:1.碘盐监测 :完成0名学生甲状腺肿大率检查工作及0份食盐定量分析工作和0名儿童,0名孕妇尿碘检测工作任务。2.开展第一轮目标人群应急补碘工作口服碘化油72人,口服率达100%。3.完成枯水期0份水样检测任务。

结核病防治工作:1、工作开展情况:(1)2018年全乡开展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筛查工作,应筛查结核病患者3628人,已完成结核病筛查的人数为3611人,筛查率99.5%;筛查出疑似结核病患者96例;其中2018年确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4例,病原学阳性5例,病原学阴性19例,全部病人在集中收治治疗中心收治治疗。(2)2019年1月到8月底15岁以上人群筛查人数1324例,确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11例,病原学阳性4例,病原学阴性7例,全部在集中收治治疗中心收治治疗。集中收治治疗率100%;2018年到今天为止地区专家组评估后符合出院病人24例,继续集中治疗病人11例。

采取专项救治工作,实现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肺结核患者门诊就医检查费用实际报销100%、住院费用实际报销90%、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和大病医疗救助等报销制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集中隔离治疗95%以上等工作已经全面落实。

生活不能自理居家隔离治疗肺结核患者以村(社区)为单位规范服药和发放营养早餐100%以上,按照规范开展肺结核诊疗管理工作,每月工作开展情况以按时上报地区卫健委。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六个月1次,艾滋病病人三个月1次进行随访工作已全面落实,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率100%,治疗成功率现无法预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以严格控制在5.5%以下,今年无此类情况。

目前已与各乡镇签订《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目标责任书责任状,各类地方病台账制度已建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中。

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卡介苗92.86%,乙肝疫苗97.87%,脊灰92.45%,百白破90.16%,白破78.43%,A群93.48%,A+C疫苗81.71%,麻风疫苗99.3%,麻腮风疫苗92.21%,甲肝疫苗78.18%,第一轮强化免疫补种率99.2%,第二轮强化免疫补种率98.4%。疫苗接种率均达国家规定的90%的标准,有效控制疫苗相关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

(九)妇幼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1/10万以下。 

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母婴安全行动,开展妊娠风险评估。1-9月份,全乡孕妇18人,其中绿色管理6人,黄色管理8人,橙色管理2人,红色管理0人,紫色管理0人,没评估2人。1-9月份,全乡活产17人,孕产妇死亡0人,死亡率0万;

(2)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0‰以下。

工作开展情况:1-9月份,全乡活产17人,婴儿死亡2人,死亡率117.6‰;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2‰。

工作开展情况:1-9月份,全乡活产17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117.6‰;

(4)加强婚前、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婚检报告不得发放结婚证。

工作开展情况:1.推行一级防治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1-9月份,通过提供婚前保健指导与咨询服务,把好婚前保健和出生缺陷第一关口,完成20对(40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体检,婚前医学检查体检率达到100%。叶酸片发放44人、随访率100%。全乡出生缺陷0,神经管缺陷发生为零,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万,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为零,项目干预成效显著。2.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1-9月份,全乡助产机构活产17人,新生儿听力筛查0人,听筛率0%;新生儿疾病筛查0人,新筛率0%。

母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母婴安全形势严峻。针对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已超出自治区下达指标的情况,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2019年2月19日,xxxx县人民政府下发策政办发[2019]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并专题召开全县母婴安全会议,政府主要领导与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及母婴安全成员单位签订《母婴安全责任状》,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责任以及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层层压实了责任;二是加大母婴安全宣传力度。将孕产妇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及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内容的宣传纳入访惠聚工作队及包户住户干部责任,扩大群众宣传覆盖面,提高知晓率。

(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辖区内总人数5071人,签约人数4809人,签约率94.8%。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100%。进行了一般人群一月一次随访,重点人群每月两次随访工作,进行了宣传工作。

第6篇

一、实施范围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六项补充医保扶持,分级诊疗,控制医疗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就医社会公示等“八个100%”,确保95%以上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全额报销,慢性病门诊维持诊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努力实现贫困患者重大疾病县外住院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三、政策措施

(一)实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

实行对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等“八免”的基础上增加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不高于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年给予补助,对贫困人口大骨节病患者按700元/人•年给予对症补助。

2.实施“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

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域内住院费用全报销救助,医药爱心基金和重大疾病扶贫基金的顺序,实施医保扶持予以保障。对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在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后剩余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由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机构给予全额报销。完善“三基金”县域外治疗重大疾病的兜底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对患重大疾病县域内确实无法解决并依规转诊至省,市级医疗机构的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通过各类渠道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由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减免40%。88个贫困县每个县设立300万元左右的卫生扶贫基金救助,主要对现行扶持政策覆盖范围之外出现的一些特殊困难予以救助。启动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建立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捐赠,从2016年12月1日起,对患重大疾病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经医保等各种渠道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进行兜底补助,力争实现今年105万拟脱贫人口患者大疾病个人费用“零支付”。

3.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

乡村医疗机构切实承担卫生“守门人”职责,能有效诊治70种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解决70%左右的贫困患者看病就医问题。县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进一步依靠上级专家会诊和远程医疗,能有效诊治200种常见病,多发病和中等程度疾病,确保95%以上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就医。完善医疗扶贫公示制度。从2016年10月起,对贫困人群重大疾病住院患者的“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等政策在院务,村务公开栏公示,并定期更新。对贫困人口医疗扶持,医保扶持,住院医疗总费用和个人支付费用等情况,出院当月在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公示。门诊特殊疾病患者在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每季度更新公示。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

(二)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1.精准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精准加强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贫困人口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加强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管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病,肺结核等患者的健康随访次数每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4次,对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开展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从2016年起,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64周岁人群每两年开展一次免费体检,做到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针对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精准健康管理,有针对性的出具健康处方,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预防保健等服务,树立“治未病”理念,指导患者进行自预,全面提高贫困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

2.降低贫困地区传染病发病率。

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的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强化贫困地区预防接种工作,做到免疫规划全覆盖。

3.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从控制危险因素,疾病筛查,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入手,采取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干预策略,对本辖区的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和管理。

4.强化贫困地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将健康促进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针对不勤洗手,乱扔垃圾,喝生水,食脏食,偏食,酗酒,吸引,不洁大小便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安全的驾驶习惯,不卫生的群体性聚餐,不卫生的丧葬行为等不良习俗,广泛开展“五洗”(洗手,洗澡,洗溸牙,洗被褥,洗衣(物))“五不做”(鲁莽驾驶,乱扔垃圾,不卫生丧葬,不洁大小便,饮高氟砖茶),“三适量”(劳动适量合理,饮食适量多样,烟酒适量节制),“三加热”(食物生水烧开,隔夜食品加热),“三勤做”(打扫卫生,通风祛湿,除“四害”)等行为,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群众移风易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2020年,实现省委提出的“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卫生目标。

(三)大力实施贫困地区生育次序整治行动。

1.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

组织发放计划生育入户宣传品和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每月到所包村了解群众婚,孕,育信息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每季度组织所包村已婚育龄妇女参加计划生“三查”服务,及时动员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群众落实措施,不符合政策怀孕对象落实补救措施。年内“包村包户”责任落实率达到100%。

3.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大力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避孕药具发放及时率和有效率。

4.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

全面落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不低于村(居)主要领导的80%。

第7篇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心得体会1:

聆听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给人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内容更实、更近、更新。

过去五年,我省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报告从八个方面总结成绩的同时,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干事创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报告不回避、不敷衍,不仅点得准、讲得细,而且提出了更实的举措。直面问题不推诿,撸起袖子加油干,这让人们看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

“确保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报告都一一做了回答。全方位回应民生期待,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所系,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正如一位代表所说的那样,一看到“加大”“惠及”“改善”等字样,就感到一种亲切感,觉得报告和老百姓贴得那么近!

在党代会报告中,不光“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田园综合体”等新词跃入眼帘,而且对未来五年的谋划都站在了时代的高度,体现了新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这些新提法、新理念,是新要求,更是新导向,必将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使命需要担当,实干成就未来。未来五年,是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心得体会2:

林铎同志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教育激励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增强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强化自我发展能力。扶志与扶智,直指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难点与要点,引发与会代表的广泛热议。

扶贫先扶志。“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眼下,一些贫困村、贫困户,之所以“扶不起”,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了脱贫致富的锐气、少了些勤劳实干的底气。这种“人穷志短”的现象,如同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严重影响着脱贫攻坚的信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中要害,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突破口”。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要着力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坚定致富的决心。

扶贫必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证明,“输血式”帮扶或可解一时的贫寒,却不能形成稳定、长效的致富机制,真正拔除“穷根”,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当前,我省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就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要求,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一方面要把教育脱贫作为治本之计,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另一方面要有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包袱、用智慧解除能力上的束缚——扶志与扶智,犹如两把“金钥匙”,必将充分释放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心得体会3:

“坚定不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林铎同志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一表述,令众多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倍感期待。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官商勾结”得以遏制、“权钱交易”趋于收敛。但“不敢腐”的同时,又一种消极现象有所显露:个别地方、个别官员,刻意与商人“保持距离”,对企业采取“软拒绝”。该接的电话不接、该批的文件不批、该办的手续不办……一拖再拖,使经营者延误时机、蒙受损失,也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从“勾肩搭背”到“背对着背”,看似“廉洁”的外衣下面,其实是一种懒政、怠政。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亲”“清”两字,深刻阐明新型政商关系的要义: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第8篇

 

2019年李圩村将继续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紧扣“抓党建、促扶贫”的工作主题,统领村里各项工作,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各方帮扶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项目,通过项目把贫困人口带起来、扶起来,确保完成李圩村2018年度23户96人的脱贫目标任务。

    一、围绕户脱贫目标,积极筹措

1、认真摸排确定2018年预脱贫对象。从现在开始对全村现存贫困户再次进行摸排,确定2018年预脱贫对象,全面掌握预脱贫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并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从引导发展种养业、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健康扶贫等方面进行帮扶。

 2、不断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协调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道路畅通工程、公共设施维护资金、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道路桥梁、文化广场、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及公厕,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3、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到五保、低保应保尽保,确保无学生因贫辍学现象发生。开展教育和健康扶贫,协调相关单位继续为贫困户进行免费健康检查,为贫困人口代缴新农合,免费为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继续提升村、户基础工作。继续加强村级扶贫工作阵地和资料规范化建设,完善扶贫工作室建设,完善并规范建档立卡、“双包”、“一户一档”资料。同时坚持扶贫包保定期联系制度,继续组织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健康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孝道文化等,增进与贫困户感情,提高“四率一度”。

三、认真争取并积极实施扶贫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等方面项目支持,以期通过项目的实施把贫困人口带起来、扶起来,实现“两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明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两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两提升(贫困人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两增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基础设施类项目。

1、道路建设:继续申报村级道路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水平。

2、安全饮水工程:协助县水利局做好户下自来水的入户工作,确保李圩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继续争取资金,结合三大革命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类项目。全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应保尽保,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300元的,给予差额补助。积极开展健康扶贫,组织镇村两级卫生部门为全村贫困户进行免费健康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紧扣“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主题,将村党组织建设和“两委”干部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加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能力,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十九大报告,教育引导党员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为协助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树立优秀典型,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激发社会各界扶贫帮困的热情与爱心,努力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社会氛围。注重从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农村专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选拔后备干部,选优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李圩村驻村工作队

                        2017年12月27日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把全面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作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重要体现,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坚持目标标准。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坚持现有政策部署不动摇,严禁擅自调整标准或盲目扩大范围,坚决禁止与脱贫攻坚无关的“搭车”行为,锁定贫困村、贫困户,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三)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瞄准靶心,精准施策,深入落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四)坚持质量首位。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不急功近利,也不好高骛远,更加注重帮扶脱贫质量和稳定脱贫长期效果,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打牢实现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

(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各类考核评估、督查巡查、审计检查等发现问题结合起来,把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立说立行马上改,步步推进抓紧改,持之以恒深入改,定期调度进展,持续跟踪效果,确保整改部署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推动各类问题一体整改、一起解决。

二、有序推进“三大攻势”着力攻坚

(六)开展“春季整改”攻势。一手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的落实安排,按照党委制定的整改方案,全面启动实施集中整改;一手抓好全年工作谋篇布局,做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部署安排和开年各项工作的启动实施,打响“当头炮”,确保“开门红”。

(七)开展“夏季提升”攻势。统筹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提升和上级督查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持续深化整改工作。按照县委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精准帮扶“行动”,切实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八)开展“秋冬巩固”攻势。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查遗补漏,全面回查整改效果,核查脱贫质量,确保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圆满收官,为2020年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决定性基础。

三、围绕脱贫标准兜牢底线

(九)推进饮水安全改善提高。一是健全台账管理,全面摸清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加强监督检测,做好饮水水质、水量监控,确保贫困户饮水水质、水量符合要求及取水方便。三是改善饮水设施,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加强集中供水工程管护,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十)提升教育扶贫保障水平。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既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也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失学儿童摸底核查,全面实施劝返复学和送教上门服务。二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扶贫资助学校校长、乡镇属地双负责制,重点加强对异地就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补助政策落实;三是完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持续深化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等政策,把各项资助政策精准到人,全面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

(十一)推进巩固提升健康扶贫。重点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完善健康扶贫政策措施。一是落实结算程序,严格实行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合格医生,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能看得起小病、常见病、慢性病。三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要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又要加强防病宣传,切实增强贫困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

(十二)推进危房改造稳固安居。加大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力度,重点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一是全面排查鉴定,简化认定程序,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区的住房要逐村逐户检查,对疑似危房进行房屋等级鉴定,建立工作台账,健全公示制度。二是有序推进项目开展,对年初预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要提前进行认定,对需改造的要提前安排,确保贫困户在脱贫前住房安全有保障,对已脱贫但住房仍为危房的必须全面改造到位。三是严控建房标准,D级危房重建面积不能超标,切实防止因建房举债致贫返贫。四是加强监管指导,完成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完善危房改造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改造质量,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五是加强政策衔接,将危房改造与环境整治、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强建筑风貌管控,严格执行“一户一宅”。

(十三)推进保障扶贫综合兜底。着力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补差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坚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强化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照料服务,因地制宜开展特殊贫困人口集中照料和集中供养。三是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统筹发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综合保障作用。加强对特殊贫困群体保障,织牢编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网。

四、强化举措着力提升脱贫质量

(十四)强化产业扶贫提质增效。认真贯彻《省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办法》,高度重视产业扶贫长效发展,提高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参与和受益程度。一是强化因地制宜,大力推行“五个一”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抓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全面形成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体系,确保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全面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技能。每个贫困村都要建立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至少有一个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要培育3名以上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在村村覆盖合作社的基础上,对现有合作社尤其是“空壳社”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入社手续和财务管理,全面开展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情况“回访”活动,切实防止“一股了之”。三是严格光伏扶贫运行管理,强化乡领导定期调度,建立质量管理、运营维护、电站收益分配管理使用机制。

(十五)强化就业扶贫拓展扩面。继续实施“搭建六类新平台、完善一套保障机制”就业扶贫措施,大力推行生态产业,园区企业吸纳就业,外出务工就业,扶贫专岗的“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全面消除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零就业”家庭。一是开展贫困劳动力务工情况摸底调查,全面调查掌握贫困劳动力及就业基础底数,积极应对形势挑战,扎实做好稳岗转岗就业,因地制宜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专岗、致富带头人带动等就地就近就业平台,促进未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强化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推进技能培训和技能脱贫行动,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三是开发适合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弱劳力群体的扶贫岗位,扶持一批阳光助残创业就业残疾扶贫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残疾人,使没有脱贫的残疾人通过就业脱贫。四是大力实施生态护林员就业扶贫,深入推进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十六)强化消费扶贫促进脱贫。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一是推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各级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内容。二是支持贫困地区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为农村电商经营者提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产品追溯、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打造消费扶贫产品和服务品牌。三是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马管家”、“E邮购”等线上平台,以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实施扶贫产品进机关食堂、进学校食堂、进医院食堂、进企业食堂、进交易市场“五进”活动。

(十七)强化贫困村巩固提升。继续做好村和林场贫困村村庄整治再提升工程。一是继续抓好贫困村交通建设,完成贫困村“组组通”水泥路工程。二是继续推进贫困村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有效提升贫困村供电能力。三是推进贫困村网络建设,提高贫困村自然村组宽带网络覆盖率,推动农村信息化应用普及。

(十八)强化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全面开展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工作,强化精神扶贫。一是建立深化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宣传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体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编印典型宣传手册,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宣讲会,用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人、引导人。二是多措并举推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强化正向激励,巩固“爱心超市·积分激励”、“扶贫专岗”和产业奖补等正向激励引导贫困户脱贫的模式。三是制定反向约束机制,全面治理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不孝行为”,积极引导村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培育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营造健康文明新风。

五、加大扶贫投入筑牢支撑

(十九)加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投入监管。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向上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一是规范扶贫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县财政局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开展自查,扶贫资金使用要聚焦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不得将资金用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不得用于“堆盆景”和搞形象工程。二是健全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严格把关新入库项目按照项目库建设要求进行上报,老项目要进行优化完善,以确保入库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和严肃性。三是严格资金项目管理。强化执行公示公告制度,加强项目实施前风险论证、过程审查等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通报制度,严惩对扶贫资金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减贫益贫效益。

(二十)加大金融扶贫投入保障。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户新的贷款需求,确保符合条件的、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应贷尽贷。一是深入推进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完善助力贫困户脱贫发展支持机制。二是规范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贫困户自愿和参与原则,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推进实施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的扶贫贷款模式,做好贷款逾期、户贷企用和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等方面纠偏监测,严禁新增贷款户贷企用。三是规范续贷和展期操作,全面梳理贷款余额、到期贷款、逾期贷款情况,引导贫困户树立还款意识,依法合规收贷。

六、打牢基础工作固本培元

(二十一)强化动态管理。坚持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一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按照“七清四严”程序和要求,开展精准识别,重点关注五类档外人群,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二是完善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功能,实时监控贫困村、贫困户动态数据,持续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核准清洗,对疑似错误和不符合逻辑的信息数据,及时核查梳理、建立台账、销号管理,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三是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有效衔接和数据精准比对,确保档内无硬伤,档外无真贫。

(二十二)强化驻村帮扶。严格按照《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和基层干部精准扶贫统一管理制度。一是严格落实《全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县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管理的通知》要求,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县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考核办法(试行》,组织开展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年度考核,从严加强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管理,进一步规范干部结对帮扶,着重考核干部帮扶成效,不过分强调APP打卡,也不能将帮扶干部使用手机软件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三是完善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等制度。四是加强驻村管理,严格执行脱产驻村要求,保障驻村时间。五是加大对驻村帮扶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户的能力和实效。六是加强驻村工作先进典型宣传,营造驻村帮扶工作良好氛围。

(二十三)强化基层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将扶贫领域“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等扫黑除恶斗争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持续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抓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深化乡村扶贫工作站(室)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基层扶贫干部人人填表报数负担问题,严格执行乡村干部不得进村入户填表报数规定,确保精准扶贫在基层有组织保障、有机构管事、有队伍做事、按规章办事。

七、巩固提升成果健全机制

(二十四)加强机制保障。保持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后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返贫保险,用政策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加上“保险阀”,通过“兜、帮、送、问”四级管控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返贫,筑牢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机制,确保遇困、遇病、遇灾不返贫。

(二十五)加强返贫监测。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开展脱贫户“回头看”,定期实施脱贫户后续跟踪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对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予以帮扶,加强返贫问题研究,解决共性和倾向性问题。

(二十六)加强风险防范。防止扶贫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防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止简单发钱发物“保姆式”扶贫或“一股了之”等“养懒汉”。防止健康扶贫报销比例过高产生“悬崖效应”造成新的不公平风险。防范资金项目不精准产生“攀比”的社会风险。做好群众解释工作,防止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因享受政策利益失衡引发矛盾。防止危房改造因建房费用过高致贫返贫的风险。做好涉贫舆情工作,高度重视网上涉贫舆情,加强与宣传、等部门对接沟通及时做好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重视12317反映的问题,妥善应对,形成线上线下共同支撑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十七)加强统筹衔接。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协调推进,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成果。统筹推进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无劳动能力的依托社会保障制度兜底,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政策支持问题。

八、压紧攻坚责任夯实保障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一是分解2019年度减贫计划,与各村(场)签订年度减贫责任书。二是严格执行各级党政一把手对脱贫攻坚负责制,落实乡村三级书记的主体责任,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2个工作日用于扶贫。三是继续实施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年内完成遍访任务,党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每季度要开展一次脱贫攻坚专题调研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四是压实乡直行业部门扶贫责任,扶贫工作站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分解细化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实施,筑牢整体联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攻坚格局。各责任单位每季度向扶贫站站长报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扶贫站站长每半年向党政主要领导报告工作的进展情况。五是推广“大村长”制。学习推广万安经验,全面推行“大村长”制,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人大工委主任等每人挂一个以上行政村,担任“大村长”,对所包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实现工作责任压实到村、到人,切实解决机制不顺、作风不实、能力不足和工作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和矛盾,确保均衡提升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水平。

(二十九)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治理扶贫领域“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推进“五型”政府机关建设,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一是严惩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杜绝扶贫领域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行为。二是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坚决查处贯彻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注重干实事求实效,力戒过度留痕。三是减少填表报数。除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的每年一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进村入户采集信息外,坚决管住村级填表报数,村干部不得进村入户填表报数,充分发挥乡村扶贫工作站(室)和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作用,扶贫数据主要通过大数据平台上报。

(三十)加强能力提升。强化扶贫干部队伍实战能力建设,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培训干部、考察识别干部。加强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工作方法等培训,将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培训的重中之重,深入扎实开展全县扶贫干部分级分类教育培训。注重作风教育,确保对扶贫干部培训一遍,提升扶贫干部研究贫困问题和解决攻坚难题的能力。

第10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国家扶贫办和省、州、卫计委。扶贫办关于展开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的通报精神,按照,《南华县健康工程示范县建设方案》要求,推动和落实好雨露白族乡的健康扶贫各项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让贫困人口“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按照“精准核实对象、立卡、签约、治疗、管理、健康促进、保障兜底、费用控制、任务考核、脱贫成效”九个精准要求,将我乡2017年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雨露白族乡位于南华县城东南部,县政府距县城14公里,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万亩,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境内世代居住着,汉、白、彝、苗四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数81.72﹪.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白族乡,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设有一所标准化的卫生院和7所村卫生室,卫生院在职医生1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助理执业医师3人,康复医学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2人,经验师2人,主管中药师1人,会计1人,实习期医师2人,卫生院有乡村医生11人,其中有乡镇助理医生4人,有村医师执业资格7人,中专学历水平4人。卫生院设有门诊、住院、中医、医技、公共卫生五个科室。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质和中医饮片、理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自2014年来、全乡2014年来共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

(二、)工作措施:围绕《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从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四重保障措施”、实现“九个确保”工作、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力少看病”。

一、落实“四重保障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1、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积极协调当地财政和医保所,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等特殊困难家庭或特殊人群64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代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2018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全部参保参保率100%。

2、落实城乡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卫生院住院取消200元起付金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按“一展式”结算,补偿达90%。乡村两级医疗机械100%配备国家基本药物,100%零差率销售,门诊就诊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支付,西药费用补偿50%,中药饮片补偿60%。

3、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倾斜。医疗费用大便保险起付线降低50%(由7000元降至3000元),补偿比例提高5%,例为重大疾病的大病保险基金支付不封顶。

二、卓绝大病专项救治,组织

4名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的大病患者到州级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完善“一人、一档、一方案”。2014年以史共救治白内障患者16名,2017年共筛查患白内障患者8名,手术治疗3名,拒绝手术治疗、不宜手术3名。

(三、)提升服务能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好病”

1、实施好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14年来参取各级资金投资210万元建设卫生院住院综合楼,投资30万余元提升改造中彝医馆,投资15万余元,更新医疗设备开展B超、心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三大常规分析。基本满足了农村常见病诊治需求。投资58万元完成了镇模河、大村、洒披武、罗文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中彝医服务区改造,解决了人民群众抗病难问题。

2、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来调整充实了乡村两级卫生队伍。卫生院在岗医生16名。其中中医、西医主治医各1名,中医师1名。西医助理执业医师3名、经验师2名、主管中药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名、见习期医生2名;乡村医生执业资格7名(其中新分配持有中专学历乡村医生4人)。7个卫生室乡村医生由8名发展到11名其中持有乡镇助理医师资格4名。卫生院设有床位18张,7个卫生院设有床位25张,标准化卫生室拥有率100%.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看病。

3、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依托“对口帮扶支援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由南华县人民医院对雨露卫生院进行托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卫生院选定2名医师到县医院和县保健院进修学习。县医院下层业务副院长和骨干医师共4名对卫生院业务帮扶通过上下互动卫生院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门诊人次较去年增加6千人次。

4、提升乡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卫生院通过中医馆建设和村卫生室中彝医提升服务改造。全乡7个村委会均能提供中药饮片和理疗服务。实现了100%乡镇卫生院和100%村委会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中药汤剂和针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中医师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方便了群众。

(四)、落实便民,患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1、卫生院按照州、县卫计委统一布置。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23名组成三个家庭医生团队,对全乡3127户,13420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率93.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约377户,1438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卫生院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和先诊疗后付费措施,方便了群众救诊看病。

2、精准识别,优质服务。对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77户1438贫困对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查出高血压患者74人,糖尿病患者8人,重性精神病17人。均开展了规范管理;查出患9类15种重大疾病患者27人,45种重点疾病81人,48种次重点疾病3人,其他疾病39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0户115人,开展白内障救治16人,大病专项救治56人,发放健康扶贫卡1432人。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持有一张“健康扶贫卡”,持卡对象持有健康扶贫卡到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救诊就可以享受减免一般诊疗费6元、7元、9元的优惠政策。到州、县、乡是占医疗机构住院就能享受免受住院起付线,住院费用比例提高15-20%的补偿政策,减轻了贫困对象医疗经济负担。

3、做好二次回补和明白卡发放工作。为更好落实扶贫政策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明明白白掌握政策补偿情况,按照县健康扶贫办要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一份,将住院补偿情况清楚写出来,接受群众监督扶贫政策是否到位,各级不住是否达到90%的标准,对2017年1月-9月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符合规范转诊住院的患者,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和民政救助二次回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确实是享受到眼里安排费用补偿到90%的扶贫政策。全乡开张二次回补109人次,回补资金57640.41元,民政回补正在进行中。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乡人民政府高统分认识到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环节,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乡脱贫政策,工作进行统筹,统一安排,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雨露白族乡2017年健康扶贫方案,协调乡扶贫办、项目办、卫生院、村委会、民政办、社保所、民政所、文化广播站等14家单位共同负责健康扶贫工作。按照县级职能部门之要求,抓好各块职能职责。确保记得立卡贫困户100%参保。按规范落实了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配齐、配强两级医疗队伍,确保看得立卡贫困对象100%拥有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健康档案。按健康扶贫政策做好医疗救助和大病救治工作,全乡健康扶贫工程得到全面推进和落实。

(四)、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

1、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加强乡村两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防控,规范开展好疫苗冷链运转和结核病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99.4%,肺结核管理率100%,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率5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糖尿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100%。全乡无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卫生院建设有规范手术,卫生院100%配备妇幼保健员。2017年全乡实施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3对、12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完成率100%。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88人完成率77%,开展医学监护随访,提供 免费生殖健康服务82人,184次。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全乡0-6岁儿童1021人。保健覆盖1004人达98.33%;孕产妇管理182人,保健覆盖率100%。系统管理179人,管理率98.35%。开展妇女两癌筛查311人。全乡2017年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积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全乡共建纸质档14294份,电子建档12179份,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拥有居民健康纸质和电子档案。

3、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人民环境。全乡大力开展环境完善整治,完善村民规范建设、垃圾处理厂一座。垃圾池227个,活动垃圾箱10个,公厕8座,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90.5%。顺利提供云南省卫生乡镇创建评比验收。实施“河长制”工程,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卫生院加大力度,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卫生监测管理,覆盖率达100%。

4、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健康素养行动。大力促进健康教育,全年卫生院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0次,受教育436次,卫生院开展31期,受教育787人次,设有宣传栏7块,更新内容35期,开展健康咨询6期,播放录像资料21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得到提高,全年无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

三、存在问题

1、卫生基础施设建设不足。雨露乡铅厂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00㎡,促建设年代时问长,现已成危房。雨露村委会无胜出的业务用房,租借卫生院房屋开展工作。

2、卫生人员编制不足,服务技术有爱提高。卫生院编制18人,在岗16人,缺编2人,卫生室编制13人,缺编2人。卫生院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有医师执业资格6人,临床医生不足,住院业务难行开展,不能很好落实群众住院需求,住院转诊率高。卫生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于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3、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开展不足,群众保健意识不强,利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开展率低,许多建档立卡户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接受观念等影响,主动寻求咨询和服务率低。

4、慢性病规范管理质量不足

下步工作思路:围绕健康扶贫工作存在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乡村医师队伍,提高中医药服务,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方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2、       加强卫生院业务建设,配强医疗队伍,开展好住院、门诊、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目标,降低转院转诊率。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和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级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地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72-03

农村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较低是我国卫生体系一直存在的问题[1]。而在地震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卫生资源供应与群众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2,3]。在灾后非常态情境下,使用传统卫生服务调查获取数据较为困难,而定性研究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取可靠信息,而且信息更为充分和深入,可切实有效辅助各级政府决策。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的灾后卫生服务利用状况,选取日常生活视角,通过记录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村民的日常生活,分析探讨该地区居民的卫生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灾后卫生重建和为当地居民提供切实所需、更具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支持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0年7—8月开展,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和绵阳市游仙区的农村居民。青川县为省级贫困县,游仙区部分村庄为国家级贫困村[4,5]。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青川县36个乡镇和游仙区22个乡镇全面受灾,基础设施及卫生系统损毁严重,全县群众看病难问题更为突出[4]。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对调查地区的村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两县各抽取3个村庄:青川县的th、qg、cw村和游仙区的jm、 ls、bt村,并在6个村抽取村民进行调查。样本量达到信息饱和原则[6]。本研究共对18户40名普通村民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对象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较广,青年人较多;健康状况良好人口占一半,其他人患有慢性病、精神疾病或者二者均有(表1)。

(三)资料处理方法

访谈经调查对象同意后全程录音,访谈之后由记录员整理详细笔录。研究者通读访谈记录,经讨论形成编码表,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对笔录进行编码并比对。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归纳结果和形成结论。

二、研究结果

(一)地震造成的影响

经济损失巨大,原有经济收入链断裂。各村平均75%的农户房屋受损甚至坍塌,需要重建。平均重建花费为10万元,国家每户居民补贴两万,其余款项来源为贷款和外出务工。95%的农户重建房屋需贷款,平均贷款数额为3—4万。震前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地所得,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震后为还贷家中主要劳动力须外出务工,导致村中种植业因缺乏劳动力而无法维持,原有经济链断裂。各村均引入了玫瑰花/乌药种植扶贫项目,但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户尚未由此获益。被调查的18户贫困家庭中因缺少劳动力和极度贫困有10户无法重建住所。

震后医疗卫生资源稀缺。访谈发现,震前6个村中均有村卫生室和村医,震后仅jm、ls、bt3个村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医疗服务,且ls村的村医高龄患病,“无人接班”;其余3个村的村民只能选择乡镇卫生院就诊,平均步行1小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9%,个人支付20元/人/年,乡镇卫生院报销起付线为80元,门诊报销比例75%,住院报销比例50%~60%。

(二)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访谈发现,因经济条件限制,震后调查地区的卫生服务提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1)卫生事业费用投入不足。下辖6个村庄的6家乡卫生院(hx、bl、sz、mg、ls、wl)在地震中房屋和设施均有损毁,重建后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平均约150平方米,且床位数少,其中wl乡卫生院床位仅 3张,合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0.78张,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数1.52张[7]。医疗设施不健全,日常提供的医疗服务仅限于常规检查、孕产妇保健、注射、输液和给药等;缺乏急诊急救和简单手术的必备设备。(2)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且配置欠合理。震前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就严重不足。bl全乡3822人,属地内 jm村1091人,jm村没有村医,村民若有身体不适到乡卫生院就诊。乡卫生院仅有三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每千人口医生数明显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数0.61人 [7]

。震后一人多职情况严重,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不能及时休息,医疗事故风险增加。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较差,村民子女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多留在城市工作,不回村任职;其他地方调任来的卫生技术人员也多因薪资低而离职。此外,人才培养机制缺失,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三)卫生服务利用的总体情况

尽管接受个人深入访谈的40名农村居民半数患有躯体或精神疾病(如表1所示),但患者很少主动就诊,普遍表示“不是大病,能扛就扛”,病情严重者多通过门诊取药维持基本药物治疗,不愿住院且未进行周期检查或体检。若必须住院,患者多选择县级医院,因为报销比例高,自付费用相对低。一位女性被访谈者自述其夫患精神病长达42年,婚后得知丈夫病情,因“不死心”带丈夫前往县医院治疗,抱着把病治好的一线希望。初次就诊花费多且疗效不明显,此后放弃就医,除本次就诊外,其一家三口半年来未曾就诊。

村民就诊单位集中在村卫生室,只有在村医诊断不明或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前往乡卫生院或省内县级医院就诊。由于精神疾病专业性强、病情复杂,且村医和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培训,故难以诊断。患者“闹得不行”时,家属或村干部才会将其送往县医院或市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受灾村民的自报健康有时无法代表实际情况,特别是抑郁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误诊现象时有发生,患者很难得到及时治疗。 (四)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方因素

1.经济因素

农民收入水平低,年收入除基本生活开销外基本没有剩余,甚至入不敷出。很多村民都提到精神疾病和部分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风湿等)很难治好,要有经济实力。对富裕的家庭来说,减少劳动收入、增加看病开支,有可能会因病致贫、返贫;而对本来已经勉强维持生计的、需要强劳动力的贫困农村家庭,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调查表明,有60%的农村家庭需要变卖家产或者举债治病。

2.文化程度因素

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访谈结果表明,小学文化水平不足以构建个人卫生知识体系,仅能习得一些基本卫生常识,缺少保持健康和就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根据访谈对象在县级医院门诊就医经历,可以推断患者不了解基本就医流程(导医、挂号、分诊、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治疗),从而导致患者重复排队及来回转诊,缺乏掌控感,产生看病难的感受。

3.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访谈发现,对于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大多数村民们都能够说出疾病名称、了解主要症状,患病者能够说出服用药物的名称。而对于精神疾病,村民们很少使用“精神障碍”或“精神病”等名词,多使用“脑子不好”、“疯癫”、“懒病”或“笨病”等词语指代。村民对于精神疾病的病因认识不同,有人认为是“受了刺激”,如亲人去世和地震,有人认为是“吃错药或药物过量”,还有人认为是“酒喝太多,就精神病了”,这些认识主要来源于村内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患病经历。大多数村民认为精神疾病是治不好的,但“需要吃药,要不就打闹,治疗时间长,需要经济实力”。多数精神病患者服用价格便宜但副作用较大的抗精神病药物,虽可控制病情但药物副作用使其劳动能力基本丧失。农村居民认为“家里有人生大病、动手术和意外受伤”是致贫的主要原因,很多村民就诊态度都是“小医不出村,大医就上镇医院”。

4.医务人员接诊态度及医患交流程度

访谈结果表明,受家庭经济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患病极少或从来没有到过县级以上医院,面对医生时会有些紧张。紧张原因包括担心钱不够和不知道如何与医生谈话。县级医院(简称大医院)医生的做法是告诉病人“别紧张”。而乡卫生院的乡村医生则会先和病人拉家常、聊天,等他们情绪稳定后再谈疾病。县级医院的医生和乡村医生对待病人的礼貌和尊重程度也不一样,访谈对象认为大医院的医生看人分等级、看穿戴,如:“大医院的医生给农民看病,态度特别不好”。此外,大医院的医生与患者交流时使用医学术语较多,患者与医生的交流程度和效度会因听不懂而降低。而乡村医生与村民交流时很少使用医学术语。

5.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

调查显示,村民有关疾病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人际传播,即来自于邻里、患者和乡村医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医模式不正规,“基本上听他人介绍就服药,价格贵疗效差”

其次是电视节目,通过传单发放、县城街头宣传、标语宣传的方式获得知识的比例较小。开展调查的6个村庄的临街房屋墙壁上未见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墙报或图片、照片的展示;村民家中未见健康教育读本或宣传画;半年内各村未举办过健康宣传文艺演出。一月前cw村曾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课活动,妇女主任挨家挨户通知,但该村的访谈对象因白天要打工而没有参加。

6.疾病所致社会歧视

研究发现,村民提到患了精神疾病就意味着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学习机会和收入,除了增加家庭支出,随之而来的就是邻里和亲朋的疏远。邻居们与他们的交往减少,夫妻间关系也受到影响,订婚的准夫妻解除婚姻关系,尚未订婚的青年男女难以寻觅到结婚的伴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担心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是担心遗传给后代。

三、结论与讨论

文献回顾发现,大量国内农村地区卫生服务调查研究均表明贫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中存在资源缺少、需求低下、利用不足的现象。西部40个贫困县乡卫生院服务分析显示,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0.9人,床位数0.57[8]。全国农村居民周未就诊率为45.8%[9,10]。究其原因,贫困地区卫生服务低利用的首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其次为自感病轻[9,10]。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地震加剧了卫生服务的低资源和低利用,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1]。但已有研究未能解释经济因素与卫生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路径。本研究探讨了地震对于贫困和卫生服务利用的深层次影响。

(一)地震是加剧农村居民贫困程度和卫生服务低利用的诱因

灾后重建的巨额花费打破了原有生活模式。震前,种植业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多为自付和民政部门的保障性救助,尽管生活窘迫但尚能维持脆弱的经济平衡。震后房屋损毁严重,对于无法重建房屋的村民,安全需要尚难以保证;劳动力流失和生产资料的缺失,导致经济链断裂;且扶贫项目与村民实际需求脱节,低保户在实践中难以获益。在此情况下,卫生服务利用被压缩至最低水平。

(二)地震造成的躯体与精神损伤对人群健康状态有负面效应

四川省非地震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7.5%,灾区患病率为25.1%[2]。针对卫生8项目特困人口的入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疾病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中的首位原因[10]。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与前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相比明显增加[10]。我国目前扶贫政策为“开发式扶贫”,帮扶对象主要是有脱贫愿望和脱贫能力的家庭[11],扶贫措施多为将贫困村民纳入低保或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救助。由于慢性疾病导致劳动力丧失,制约了家庭脱贫能力,所以依靠低保和救助虽可维持基本生活,却无法从根本上打破贫病循环链。因此,我们提出“健康扶贫”理念,即以医疗支持方式帮助家庭有效应对疾病和患者照料,削弱疾病对家庭的制约和束缚,解放家庭现存劳动力,提升脱贫能力。

(三)多途径解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阻碍因素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效果显著[12]。2011年政府提高了新农合补助标准,并从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地方监管机制及调整医疗费用补偿等方面对该制度加以完善[13]。值此之际,应帮助村民正确认识疾病,贯彻新农合医疗制度,开展持久有效的健康教育。利用人际传播,加强对患者和社区关键人物(村干部、村医、德高望重的老者)的教育,扩散疾病防治关键信息,逐步消除村民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社会耻辱感。同时,加强县级医院的在岗医生培训制度,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诊疗能力和医患沟通技巧。

基于本研究发现,我们提出以下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切实促进灾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首先,需要重视灾后重建,政府补贴应向无贷款能力的农户倾斜;同时引导居民自助重建,选择短期收益明显、适合留守村民的扶贫项目,免费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并扶持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使生产、生活尽快恢复。其次,政府采取健康扶贫措施,由政府购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立村卫生室,由乡卫生院培养或转岗一名乡村医生,以减少村民就医成本,增加服务半径;合理调整医务人员薪酬,对贫困山区工作骨干实行晋升、子女就业的特殊规定,从而吸引技术,稳定医疗工作队伍;注重医疗保险制度和扶贫救助政策的整合,建立综合性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基于四川省的分析[j].农业经济研究,2010,5(1):95-97.

[2]柯雄,李宁秀.地震灾区与非灾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277-279.

[3]刘斌.汶川地震后陇南市农村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张信江.青川县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2):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ebiol].http://stats.gov.cn/.

[6]谢铮,邱泽奇,张拓红.患者因素如何影响医方对医患关系的看法[j].北京大学学报,2009,41(2):141-14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84.

[8]陈娟,张光鹏.中国西部40个贫困县乡卫生院卫生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10):20-22.

[9]张新平,杨军华.农村卫生服务利用不足与合理用药评价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11):5-9.

[10]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国家卫生服务研究系列报告之一: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11]高鹏.浅析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开发式扶贫模式[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第12篇

按照全县脱贫出列计划,xxxxx村计划于2019年脱贫出列,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的通知》(云厅字﹝2019﹞31号)及市县相关文件要求,我村对照户脱贫5条标准和村出列7条标准逐项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

xx村地处xxx东南部,东邻石坪村,南与得胜村接壤,西与金沙江相连,北同强胜村毗邻,国土面积18.5平方公里,有耕地5840亩,林地11200亩。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708户2718人,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399户1805人。2014年精准识别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扶贫小额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4-2019年累计脱贫390户1776人,不能脱贫9户29人,贫困发生率为1.1%,低于3%。

(二)贫情

xx村未脱贫9户29人中,其中:低保贫困户8户28人,特困供养贫困1户1人。因学致贫1户3人,占未脱贫贫困户10.34%;因病致贫2户3人,占未脱贫贫困户10.34%;因残致贫1户2人,占未脱贫贫困户6.9%;缺技术致贫2户11人,占未脱贫贫困户37.93%;缺劳动力3户10人,占未脱贫贫困户34.48%。

二、村出列达标情况

(一)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xx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9户1805人,已年脱贫390户1776人,不能脱贫9户29人,贫困发生率为1.1%,低于3%。

(二)道路硬化达标。通过2016年建制村公路硬化项目,完成村委会至南佛路公路硬化8.7公里,2019年通过行业部门项目实施了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在危险路段设立了警示标识;近年来,通过村组公路硬化,实施了村组公路硬化19公里。目前,全村公路里程达51公里,已硬化27.7公里,硬化率54.31%,实现全村18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24个村民小组通公路,通路率达92.3%,未通公路2个村民小组(狗儿石、大坪)已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入镇。

(三)已实现通动力电。通过2010年、2016年农网改造项目的实施,实现了26个村民小组农网改造全覆盖,通动力电。

(四)网络宽带已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2017年,实现了村委会、学校、卫生室通网络宽带。

(五)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村常驻人口560户1968人,通过实施“村村通”、“户户通”等项目,已全部通广播电视信号(卫星信号),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