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22:0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农村大批青壮年纷纷涌向发达地区务工谋生,造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大量增加。把这些孩子管理好、教育好,不仅是留守儿童自己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需要,更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需要。为此,从2004年起,我区就开始了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实践。
1.成立机构,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妇联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乡镇、街道、村委(社区)和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组建了一支以在校教师、在职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队伍。
2.制订工作方案,确保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青原区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关爱留守儿童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另外,每年都将制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建立台账资料,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2.加大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一是在电视台、报刊、宣传栏设立专栏,在全区群众、教师、儿童中发放宣传资料,依托“农家书屋”在社区、村委会设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书屋”,使留守儿童工作知晓率大大提升。二是全区各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订了《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制度》《谈心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等制度,并将教育成效纳入班级、教师等各项考评工作中。
3.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从2007年开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为全区10所中学、8个中心小学全部改建了旱厕;为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都建起了新的学生食堂、澡堂和学生公寓;同时,还高标准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
4.开展各种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现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努力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二是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内向,情感淡薄、行为习惯有较多偏差等心理问题,教体局要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三是学校少先队和团总支积极动员学生班干部和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交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爱他们。
三、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
1.“家长”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感情缺失的问题。区委常委主动带头,每人挂点一所学校。党员干部齐上阵,他们采取“1+1”结对帮扶的形式,每名党员帮助一名留守儿童。另外,还大力组建“爱心妈妈”“家长”志愿者队伍。
2.“活动献爱心”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与社会的心灵隔阂问题。我区中小学校每年都将广泛开展“自尊、自爱、自护、自强”、“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优秀书信征文、“关注未来,关爱孩子,关心母亲”、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主题活动。
3.“集体托管”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课余教育问题。全区建设了各类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家长学校近百家。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23-01
近年来,由于“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把子女甩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或者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从而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行为上缺少管教,从而造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班主任的我,根据政府和学校实施“关爱留守”工作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管理采取了一些策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学习。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我是从事农村山区小学教育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彩的。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洞察学生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转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到留守儿童家去,帮他家人做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五、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教师要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重点起到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以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班上给学生每人一个记事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尽管是数学老师,日记是每天都要查阅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让这些活动来弥补亲情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因材施教。
最后,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根源。
留守儿童现状描述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在个体心理、生活、受教育状况及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据调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湖南省X县,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超过在校生的三分之一,且呈现出继续增长、更加低龄化的趋势。
(一)个体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孤单,30%以上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异常的孩子性格主要形成两个极端:
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成为自闭症。
二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感受,极为自私、冷漠,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叛逆乖张。而有的孩子经常被人欺负、饱受屈辱,有的因成绩差或有某种缺陷经常被同学、同伴嘲笑奚落,即对父母亲人心生怨恨,负面情绪长期的累积导致心理扭曲,进而滋生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的异化心态。这些孩子的行为也异于常人,有的甚至超越道德、法律的底线。近年来,留守儿童违法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二)个体生活状况堪忧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的状况令人担忧。众所周知,婴幼儿、青少年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而部分留守儿童只能仅仅维持温饱,根本谈不上营养改善,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成长。很多来自生活极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除了温饱无法保障外,很小就要承担力不能及的家务,甚至在农忙时节还要下地干活。那些无人监护的孩子更是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如果这些儿童生病了,也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三)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最突出,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和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他们不讲个人卫生;在学校,他们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逃学、辍学现象较为普遍。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对社会上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
(四)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重视。湖南省X县曾发生歹徒因对留守儿童在外打工的母亲不满,将孩子绑架至湖南省Y县杀害的恶性案件。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及社会上不良青少年的侮辱、打骂甚至伤害;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的儿童群体中,留守儿童高居第二位。有的留守女孩受到性骚扰或害时,因为恶徒的威胁不敢告诉长辈,监护人因粗心未能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常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造成被的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大多处于生理发育及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由于父母远在他乡,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监护,少部分亲友临时监护或单亲监护,监护人的思想观念、自身素质、监管力度以及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是影响他们的成长主要的因素。
(一)在家庭教育中,监护人自身观念及素质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首先,监护人思想观念制约了他们在监管儿童中的态度和方法。尤其是在隔代监护中,老一辈教育观念较陈旧落后,方法简单僵化。有的只管给孩子吃饱,对待孩子的态度流于简单粗暴;有的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的错误宽容到放纵的地步。留在家中经历过大集体、“苦日子”的老人,曾饱受饥寒之苦,更是养成了极为节俭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只要让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就行的生活理念,较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要。
其次,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再次,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为身体较差、精力不足的老年人,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因此,对每个留守儿童的照顾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就难免疏忽。有的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上学、放学、出外玩耍等时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或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不紧,导致学校教育功能被扩大化,且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而在家监管儿童的监护人自身能力有限,无论是家长还是其他监护人,主动与学校联系较少,且许多家长将把教育子女的义务全部推向了学校,一方面,使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需要看护、照料学生,进一步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联系不紧,出现断裂,或现有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性格特点等了解不够,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等等,都难以形成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基于对X校为个案的分析
X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该校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逐年增多,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一般来说,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如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会丧失学习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同时,尽管他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务活,如要自己洗衣做饭,有的还要打柴喂猪等,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尤其是学校教育在教育、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个体全面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老师们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和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具体来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班级为主要阵地,制定实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工作计划
制定实施具体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做到“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关心,多询问,多帮助,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建立健全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1.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管理,解决其后顾之忧。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抓好就餐等日常工作,让他们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确立留守学生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补偿缺失的家庭教育,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XX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及重点普法目录。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进步。发挥校园阵地作用,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强化检察、审判、司法职能,创造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治环境。
(二)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公共场所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营造浓厚普法氛围,市级媒体机构播发相关稿件、公益广告16000多次。二是加强队伍培训。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普法、执法队伍开展专项培训,市检察院、市法院组建专班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进课堂教师团队培训。三是加强课堂教育。全力推进法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将法治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聘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开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专题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1000多次。四是加强实践指导。开展“法治文化校园行”、“法治进校园”、“检察院开放日”等行动,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
(三)推进社会治理,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一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进“四馆一中心”、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面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近年来取缔经营性娱乐场所147家,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1100余件,查处网吧相关违法行为186起,删除、封控涉“黄赌毒”类有害网络信息6万余条。二是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1000余次,妥善化解涉校纠纷133起,整改安全隐患323处。持续开展“护蕾行动”,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护学岗“,增设交通警示牌,扣留、责令整改非法改装、改型接送学生车辆。三是优化校园内部环境。进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00多处。积极开展市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四是优化社会用工环境。持续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执法监察工作,未发现使用童工及侵害未成年工合法权益情况。积极开展“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
(四)落实关爱帮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一是完善“控辍保学”机制。采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贫困生资助等多种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近三年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经常性开展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二是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全市各乡镇积极选配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目前依托枝江市挂牌了2个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积极开展建档立卡留守儿童“双结双促”关爱帮扶工作,组织师生与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扶关爱10918人次;团市委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希望家园”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超万人人次;市民政局定期为全市孤儿发放生活保障金及慰问金。三是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立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和青少年维权观测站,打造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及服务团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967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心理辅导。每学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节次,实现有条件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为15350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四是提供司法援助和救护。市司法局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青少年维权岗,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及时、便捷、精准的法律援助。五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团市委通过“希望工程”系列助学济困活动,争取助学资金500余万元;市妇联组织女企业家协会、关爱单亲家庭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朗读等活动,先后为困难儿童及家庭捐款捐物40余万元。
(五)提升教育质效,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一是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启动研学旅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考试以及新高考等教学改革;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赋能提质”新八条,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完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及选科走班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改革,与企业合建实训基地9个,联合冠名办班培训学生460余人;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办高中班,实现12年免费教育。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推动生态小公民向生态好市民的转变。夷陵区、枝江市“生态小公民”活动获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高度肯定。三是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世界卫生日等各类宣传日活动,开展结核病、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等重点传染病专题健康教育。每年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体检健康档案。每年秋季学期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2019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补证111人,补证率100%;补种275针次,补种率98.21%。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动机制。目前我市未保工作各部门职责相对分散,工作衔接困难。例如家庭教育,教育、妇联、村(社区)等单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时,普遍反映缺乏专业力量;而我市家庭教育专家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公益讲座,却难以组织家长参加。这就需要我们将碎片化的未保职责和资源整合成自上而下、系统化的机制体制,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反应堆”。
二是未成年人“四道防线”存在漏洞。近三年来,我市均审理过被告人为未成年人、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案件,反映出我市未成年人“四道防线”存在漏洞,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层面更加重视。主要表现为监护人缺失、缺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安全,社会网络不良文化冲击大,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三是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有待加强。由于监护人监管不力、关爱缺失,留守儿童易出现感情失落、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健康失保、安全失防、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情况。我市虽然已建立“三留守”群体关爱联席会议机制,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但物质层面资助偏多,精神层面关爱不足,还需在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学业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精耕细作、落细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机制,协调各部门将问题、信息、经验链接共享,增强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
(二)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办好家长学校,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全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鼓励群众及时举报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督促监护人明确自身职责,引导未成年人远离危害、防范侵害。
2013年,我会以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为主线,以服务妇女儿童发展、创建文明家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以加强妇联自身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了“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和谐家庭创建行动”,不断提高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三个”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现汇报如下:
一、以“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为主题,深化“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内容,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以“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为主题,深入开展“巾帼文明岗”、“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为城市妇女爱岗敬业、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城乡妇女携手和谐发展搭建了平台。一是巩固国家级“巾帼文明岗”2个,省级“巾帼文明岗”4个,市级“巾帼文明岗”8个,新申报创建省级“巾帼文明岗”2个。各级巾帼文明岗单位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目标,认真开展“服务创一流,巾帼展风采”主题活动,充分展示窗口单位女同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神风貌。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综合素质。建立巩固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学校10所,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3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5200余人次;结合“三个”建设目标,邀请专业老师讲授女性最基本的礼仪微笑、礼貌用语、正确的坐姿、站姿等个人形象知识以及拜访、接打电话、就餐、会场礼仪以及谈话艺术、家庭艺术等;邀请县司法局普法员为镇妇女开展普法维权知识讲座;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与县就业局联合举办GYB(产生创业的想法)和SYB(创办你的企业)妇女创业培训班2期,参训妇女70余人。三是围绕“三个”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幸福家庭等创建活动。尤其是“幸福家庭”星级户(清洁卫生星、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邻里团结星、和谐家庭星)评选收到很好的效果;积极组织家庭参加市“和谐之美”家庭才艺展示,经过层层选拔,我县有3个家庭进入决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家庭获“和谐之美”和谐幸福家庭荣誉称号,1个家庭获“和谐之美”优秀家庭荣誉称号。
县妇联被推荐为省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县卫生局分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副局长华伟被推荐为省“巾帼之友”。
二、完善村(社区)“妇女之家”,创建“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
在巩固完善村(社区)“妇女之家”建设基础上,在镇朝圣社区创建“妇女儿童之家”,开放了妇女儿童读书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绿色网吧等,从活动制度、人员到活动场所、内容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142支,招募巾帼志愿者1542名,组建率100%。建立完善志愿者档案,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经常开展活动,深受群众好评。3月5日,组织30名巾帼志愿者参加了县城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4月29日,组织24名巾帼志愿者代表到镇敬老院清扫枯枝、树叶和白色垃圾,为老人们整理了房间、床铺,与老人们聊天,为百岁老人修剪指甲。双抢期间,全县各级妇女组织都组织巾帼助耕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劳弱户、留守妇女等抢收抢种。9月12日,开展了“喜迎十,我为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做一件事”巾帼志愿者访贫问苦主题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志愿者们分别到73岁的老党员廖勇、80岁的老妇女干部刘积芳、74岁的老党员通家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三、超额完成2012年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根据川财经49号、委办43号、委办63号文件精神,县妇联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积极与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邮储银行县支行、农行支行、银行支行等金融部门协商,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邮储银行县支行为有创业愿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城镇和农村妇女提供全面、规范的贷款融资服务,为急需流动资金的生产经营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工作中坚持“五个到位”,严把“四个关口”,“完善三大机制”,强力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妇女创业就业,受到了上级妇联的充分肯定和妇女群众的好评。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73名创业妇女享受到了贴息贷款,共发放贷款3186.4万元。超额完成了2013年市上给我县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四、按时上报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报表,超额完成市上规定的信息报送任务
按照上级妇联要求,按时上报各类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报表。超额完成市妇联规定的信息报送任务(市上要求每月报送信息2条,我县1-10月已报送38条,被妇女网采用17条,市妇联采用20条)。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责任落实
局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将该项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政委、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各派出所、汉旺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做到了将该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并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将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考核奖惩逗硬,从而建立了长效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队伍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中
(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略)
(二)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基础管控
积极应对当前治安环境的复杂变化,以人口、场所、组织、网络、公共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推进“民心、创意、效能”三大勤务,探索社会治安管理创新。
一是拓展“七大警务”。着力基础建设,完善防控体系,广泛吸收社会成员单位参与社会控制,推行小治安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完善“岗亭警务、社区警务、农村警务、校园警务、内保警务、物管警务、特业警务”等“七大警务”,切实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增强基础防范的实效性。在警务推行中,不断扩大社会参与面,增强社会治安管理的实际控制力。
二是打造“三支队伍”。建立情报大队,实施“大情报战略”,服务稳定工作,服务治安控制。充实社控中队,做实基础“社控”经营,改变对场所和行业无人管无人理现状;抽调50名民警成立公安特勤大队,集中管理,全时空运作,常规与机动勤务相结合,开展武装设卡、机动巡逻、集中清查、查缉捕控、应急处突等多种勤务,强化边际设卡、重点时期管控和夜间巡控,采取逢疑必查、动态巡查、蹲坑守候相结合的手段,增强对城区及卡点的震慑和控制力,提升集中打压能力。
三是加强人口管理服务。认真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工作,入户核对224499户516833人;清理人户分离人员29390人;常住户口待定人员457人,暂住人口15510人,外出人员25077人;境外人员9人;漏登户口25人;重登户口7人;应销未销215人(其中死亡未销212人);户口变更及更正项目1716人。
四是加强公安安全管理。立足保障灾后重建、服务重点项目,监管责任措施到位,确保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监管事故。全面排查整治重点地区、场所、部位治安、安全隐患824处,下发整改通知书189份。加强枪爆管理,共销毁炸药6608.25公斤,普通秒导爆管雷管5978发,火雷管37915发,电雷管2815发,导火索2700米,组织收缴、销毁非法枪支14支,弹药75发,管制刀具55把,查处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案件8起,打击处理涉枪、涉爆违法犯罪人员10人。
五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建设,完善道路畅通基础设施,新增红绿灯71处,道路交通标识标牌460处,安全固定、流动卡25处;规划停车场55处2500个车位,引进市场化运作管理,有效解决城区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六是加强消防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先后开展了公共聚集场所可燃易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消防产品、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消防安全排查、创建示范学校等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召开现场推进会,全面部署安排,签订目标责任书,更高程度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1-11月,共开展消防监督检查180次,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5份,行政处罚案件办理40件,罚款总额为12900元;全市共发生火灾4起,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21650元。
七是加强出入境服务管理。克服没有办公场所、经费短缺和警力不足等诸多困难,正式恢复公民因私出国(境)受理业务。1-11月,共受理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业务1535件,登记境外人员临时住宿290余人次。
(三)坚持公正廉洁执法
以提高民警执法执勤质量、提升执法公信力、减少执法过错、降低涉法涉诉案件为切入点,确保规范、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今年以来,无无罪判决、无国家赔偿和行政复议案件。
一是规范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全员培训和警种分类培训,明确民警岗位职责和执法工作标准。增设一线办案民警日常执法执勤资格考试准入制,提高勤务准入门槛,最大限度规范执法执勤,全年共举办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班四期,受训人数达900余人次。
二是严密流程管理。依托执法信息化建设,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健全流程管理、奖惩激励和执法标准体系,坚持执法检查、案件合议、审核案件等制度,完善落实网上办案审批管理、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追偿。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注重执法安全跟踪监管,执法办案严格实行“五级审核制”;组织开展专题治理,确保涉案非正常死亡案件“零发生”;加强执法延伸监督和纪律督察,确保实现执法质量零差错。
(四)深入推进严打整治
针对灾后治安走势,及时调整重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主动高压打防,严防产生违法犯罪“洼地”和“集群”效应。
一是打击效能提升,实现四个转变。立足于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依托信息化平台,转变打防思路,积极适应治安新形势,努力实现从“只管破大案”向“兼顾破小案”转变,从“被动破案”向“主动防范”转变,从“以案到人”向“结合以人到案”转变,从“使用传统手段破案”向“注重依托公安信息系统破案”转变。
三是打重点控热点。抓大不放小,严打严防重特大恶性犯罪,密切关注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财犯罪和热点问题。立足“多破案、多打击、多追赃、多深挖”,开展“缉枪治爆”、“打击涉车违法犯罪”、“二环路沿线治安整治”、打击“三电”违法犯罪、打击涉及援建违法犯罪、“沙吧等歌舞娱乐场所整治”等专项行动。
四是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积极联络各相关单位、部门配合开展打击假发票专项行动,清查场所210多所(次),收缴各类假发票3000余份;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制假售假,共捣毁生产销售假冒剑南春酒的制假窝点4个,印制假剑南春包装材料的地下工厂1个,立破假冒剑南春刑事案件5起,抓获涉案人员25人。
五是严厉打击犯罪。继续保持对犯罪高压打击态势,年内共破获涉毒刑事案件12起,查处行政案件45起,抓获吸食新型36人,依法收缴海洛因25克,**768粒/75.8克,冰毒120.62克,氯胺酮625克。依法列管易制毒企业67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检查152家。
(五)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着力把信息化应用固化为民警工作常态,增强了打防管控核心战斗力。建设中,配合德阳市公安局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增配计算机,完成350M应急无线通信基站建设。同步做好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规划。安装旅馆信息系统85套,其中50床位以上安装率100%。“天网”工程延伸至新建集镇,已在孝德镇建成7处高清监控点位。信息采集总量达到110506条。初步建立起三级情报信息研判处置机制。现已通过信息化手段破获抢劫出租车系列案,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近70名。
(六)深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坚持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巩固创新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化解矛盾的坚实基础。
一是突出抓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五个严禁”承诺书和“一岗双责”责任书;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作风和观念,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
二是突出抓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警用车辆和涉案车辆专项治理工作,清理出扣押暂扣机动车411辆,并落实专人负责进行管理;认真开展公安机关防止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落实对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报督察部门备案制度。
三是突出爱民实践。实践中,切实做到与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与惠民实践、重建帮扶、特殊人员帮扶相结合;与抢险救援彰显为民本色相结合;与保障民安相结合;与大走访相结合;与公正廉洁执法相结合;与形象创建相结合等“七个结合”,帮民困、解民忧、暖民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年以来,为群众捐款5万余元,结对帮扶绵远镇枫树村群众15户。
四是关注民生民愿。通过大走访、“百警进村”、重建帮扶、联系基层活动等方式,把基层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建成民意枢纽,注重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在群众中的威信、声誉和影响力;紧紧围绕问计、问需、问效、问安“四问”,开好恳谈会、特殊群体联系会、座谈会、坝坝会“四会”;组成灾后重建工作组、移民工作组、重点人员工作组、留守儿童工作组和遇难群体工作组,掌控、疏导特殊群体及重点人员;把握舆情,及时改进工作。
五是落实从优待警工作。解决派出所所长进镇乡党委班子问题,解决29名民警正科级待遇,70名民警副科级待遇。提高民警住房公积金标准,落实民警加班补助金,畅通民警诉求渠道。
六是着力推动公安宣传。深入挖掘工作亮点,精心打造公安品牌,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宣传平台,全面展示广大民警开展治安防范、打击违法犯罪、保护灾后重建成果和服务人民群众等做法、经验和成效。全年各类报刊上稿共计130余篇,各类网络及电视台正面报道约130余次。
(七)全力参与应急抢险救援
在“8.13”清平泥石流地质灾害应对中,公安民警第一时间发现灾情、第一时间因地制宜组织疏散、第一时间向山外报告灾情、第一时间传送受灾图片信息、第一时间传递救援需求、第一时间提出抢险救援决策建议、第一时间全面启动预案、第一时间提出安置恢复稳定评估。“八个第一”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在快速反应、应急通讯、组织应急疏散、稳定保障、生命线畅通保障、治安大局控制、决策参谋等方面的专业作用和优势,为全市整体应急救援赢得了先机。目前,清平派出所及民警陈涛成为和公安部宣传典型。
(八)推进公安机关恢复重建
公安系统纳入灾后重建项目正在推进。目前,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大楼主体已封顶;市交警大队(含车管所、机动车检测中心)重建项目进入设计阶段;看守所(含武警中队)及行政拘留所建设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武警营房主体工程完工;派出所建设项目中5个所已完成建设,其余派出所在建或作前期准备。
三、认真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
按照我市《文明行业创建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健全了工作制度,建立了运行机制,狠抓文明行业细胞工程建设,创建活动经常化。对单位内部的文明科、所、队、室,坚持定期检查考评。坚持不懈地搞好片区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我局多年的共建成果,使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今年,我局有七人被分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十佳”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全局继续被命名为**市级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交警大队车管业务中队、城南派出所继续被命名为“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局机关、看守所、城中所、城南所、西南所、汉旺分局继续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交警大队被评为德阳市级文明单位。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更加规范化
在德阳市公安局的指导下,结合近年探索“警校共育”具体实践,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扎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继续贯彻公安、教育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开展“警校共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工作的意见》,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全面推行“警校共育”,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全市各大中小学均要建立规范的警校共育机构和校内保卫组织,从交警、巡警、消防和派出所民警中选派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统一规范“警校共育”门卫值班登记表、内部治安巡逻工作登记表、学校重点部位治安防范隐患自查登记表、“问题学生”帮教登记表、“六进校园”活动情况记录、“三防”措施落实情况登记表、巡逻民警签到册、征求意见表等基础台账,做到制度上墙、簿册上案,做到“警校共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继续落实“见三警签到”工作措施。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为使驻校民警工作深入校园,工作落实,由交警、巡警、派出所负责,实行民警签到制度。在学校上学放学高峰期、高中毕业班早晚自习时间、开学放假和高考中考期间等特别时段,科学调配警力,加大对校园周边的执勤巡逻力度和密度,坚持做到“三见”,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预防案件和事故发生。
2、落实隐患排查整改。组织国保、治安、刑侦、网监、禁毒缉毒、消防、交警等部门和基层派出所民警,对全市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复杂场所、主要交通路段等存在的治安、消防、交通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滚动排查,加大对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场所的排查整治力度,清理整顿出租房屋;会同教育、文化、卫生、工商、城建等部门,对校园周边文化、餐饮、娱乐等场所进行清理整治;完善校园及周边消防、交通安全设施,整改消防隐患。
3、完善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派驻专职保安,使全市114所学校保安派驻率达100%。在全市学校重点要害部位全部安装了防盗门窗,有条件的学校安装联网报警技防设施。在城区设立治安岗亭,加大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密实治安巡防体系。
4、大力开展“六进校园”活动。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治安工作、禁毒宣传教育、交通管理、消防管理”送进校园。定期不定期到校园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开设“知心信箱”,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在学校和幼儿园的周边道路设置“红领巾通道”,人行横道线、限速、警告等交通标志,相关警种组织民警积极配合学校,对师生开展安全防卫常识教育、安全防卫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继续推行爱心行动工程。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加大对唆使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的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积极配合市文明委认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迎检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公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局将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为**经济社会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2011年工作打算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公安队伍建设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树立新时期人民公安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整体形象。
2、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抗震救灾中生华的“**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继续成为广大民警的自觉行为。
3、强化公安队伍管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竞争激励机构,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发挥“110”报警服务台的作用,自觉接受群众投诉和监督。加强党委、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4、大力倡导“知荣耻、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新风尚。
5、以一线执法办案民警为重点,强化警务技能训练和实战技能训练,有计划地举办新警初任、警衔晋升培训和各类业务培训,鼓励民警参加自修、函授、电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民警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善学历结构,全面增强民警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进一步广泛开展“讲文明、树立新风”活动
1、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不断探索公安精神文明建设新思路,为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2、认真落实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各项考核指标,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
3、广泛开展集中整治、脏、乱差现象,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氛围。
4、狠抓文明行业的细胞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创建文明单位资料归档及组卷顺序》的内容归档及组卷,年终将对单位内部的文明科、所、队、室认真组织检查、考评。
(三)继续认真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1、狠抓文明行业的细胞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创建文明单位资料归档及组卷顺序》的内容归档及组卷,年终将对单位内部的文明科、所、队、室认真组织检查、考评。
2、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治安大队、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各派出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切实搞好安全防范,不断增强驾驭社会的能力。
3、加大公安执法力度,对特种行业依法实施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公共娱乐、复杂场所治安动态的调查和掌握。对、聚众赌博、制黄贩黄等治安案件要坚决依法查处。
4、强化交通管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有序。要继续强化路面控制,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重点抓好“春运”、“十一”等客运高峰期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遏制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杜绝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要严格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严厉打击制贩假车辆、假驾驶证件、假车牌照的违法犯罪活动。
5、不断改进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预防和灭灾救援能力。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场所、部位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和群死群伤等重大责任事故。
(四)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不断提高全体民警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广大公安民警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继续推进社区(责任区)警务建设,积极开展警校共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