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异常分析报告

异常分析报告

时间:2022-04-16 16:4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异常分析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异常分析报告

第1篇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财务分析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财务分析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财务分析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财务分析报告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一)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二)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三)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报表分析关注问题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作用

财务分析报告是指财务部门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企业对外所欠债务及股东留存收益状况、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状况进行总体的评析所形成的规范的文字和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一定时期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有代表性的分析结果进行概括与总结,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敏感人群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交易决策等都有重要意义。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是:

1.为企业改善与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及决策依据。企业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能够分析揭示出企业以往生产经营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效果、支付及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了数据及信息依据。管理层可针对严谨缜密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是企业经营者向企业权力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的书面材料。财务分析报告一方面总结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业绩,阐述了本期或一个阶段内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或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财务分析报告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及财务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

3.为企业外部或潜在的财务报告使用人(包括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提供参考。

二、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前应关注的重点

1.要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及其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分析报告的关注重点及文字表述也应予以微调。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要以大量的基础财务资料为素材,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以财务分析特有的方法为手段,分析研究基本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其成果的变化过程。

2.了解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阅读者所需要关注的重要信息。在撰写分析报告前,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同各个层面的分析报告阅读者进行沟通,捕获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努力实现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和主营业务服务,这也是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

3.在编写分析报告前,要有一个清晰的财务分析框架,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是采用比率分析框架,财务报表是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汇总了公司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汇总了公司在某段时期的收入和费用。管理层为了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助的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习惯上称为损益表比率;第三种比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个“存量”项目加以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存量”项目作为来自资产负债表的余额,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个变量在一定时期的流量变化情况,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余额的平均值作为某个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的分母,可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的整体情况。下面提及的保障比率、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均属于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都需要采用“存量”项目的平均值。

4.财务分析报告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的,所以应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及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从业务的角度分析财务数据形成的原因,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懂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就数据论数据,无法分析数据背后所表达出来的企业经营业务存在的问题。另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是通常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蕴含着相关业务的增减变化。财务分析人员只有通过对经济业务的了解和熟悉,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才可进一步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得来的专业的分析报告也可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

1.财务分析一般要遵循“查找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建议和措施”的步骤。因为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揭示问题,而是要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财务分析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一般采用重点交集原则及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企业财务及经营数据的异常情况。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对于重点数据交集的事项作为重点问题予以把握,对于重点问题要着重分析,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时,财务分析人员要有意识地罗列本期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期间内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外,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善于从零散的数据汇总中分析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第3篇

在战略管控型模式下,财务分析体系是国有企业集团监控下属公司经营活动的终端之一,影响着集团管控效果和效率。面对数量繁多的下属企业财务报表,集团总部财务分析人员如何化繁为简地进行分析,并提交一份卓有成效的财务分析报告?本文旨在为战略管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财务分析人员提供一个有的放矢的工作视角。

一、战略管控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国有企业集团是指大型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和内部组织的变化,根据国资委的部署,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与众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企事业法人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经济联合体。集团管控模式是指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或部门实施的管理控制和资源协调分配采用的方式,由于组织规模、发展战略、业务特点和领导风格的影响,主要分为战略管控型、财务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三种模式。战略管控型模式是指集团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能力,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核准下属公司经营计划或预算,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活动。下属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公司的战略规划,掌控公司经营活动的节奏。使用战略管控型模式的企业集团,集团总部规模一般不大,下属企业经营活动相关性比较高。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做强做优的要求促使国有企业集团逐渐从与主业不相关的行业退出,强调经营范围的相关性,集中资源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主业。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机制的引入,民企优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需要国有企业集团分权,所以战略管控型模式成为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的首选模式。

二、战略管控型模式下财务分析框架构建

由于下属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集团获取频率最高和最及时的资料,财务分析为企业集团控制下属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在战略管控型模式下,集团总部的管控关注点放在对战略、计划、预算、资产等多个方面,对下属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所以财务分析框架侧重于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三个部分,并且对于三个部分分析在报告频率上也有所侧重。

三、战略管控型模式下财务分析报告框架构建

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目标服务。在战略管控型模式下,财务分析报告重点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尤其是经营业绩的实现。因此,笔者以F国有企业集团(简称F集团)为例来讨论如何设计财务分析报告框架(如表2),以满足国资委和集团决策者的根本需求。F集团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和参股各级企业85家,业务范围涵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多个方面,战略定位于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通过选派董事和产权代表、核准预算、重大投资备案、签订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报送财务报告等方式控制子公司,其中财务分析报告是控制子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依据之一。

四、结语

战略管控型模式下构建财务分析体系,需要侧重于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围绕国有企业集团战略的实施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重点关注重要报表项目的异常变化引起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加大,同时关注集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作者:赵振钦 单位:福建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4篇

实际上,这种困惑存在于大多数企业。虽然牛鞭效应、供应链联盟、协同供应链等术语已渐渐成为CFO的口头禅,但真正要将其运用于企业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全业务过程的成本监控方面,CFO们遭遇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全供应链过程管理

全供应链过程,是指把产品或服务从供货方交付给需求方的完整过程。全供应链管理因素包括成本结构、订货到货时间与质量、员工效率升级、客户服务水平等。这些因素决定着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也是相关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全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供应链全程的成本费用管理,可以带给公司许多好处:首先,这一管理思想对财务的三大报表的主要项目均有显著影响;其次,提高资金周转率,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合一;再次,可以促进业务流程的协作和整合。

在我们所关注的案例中,某企业采购成本占到运营成本的85.89%,人员工资仅占6.9%。实施全供应链管理并从供应链角度实施全业务过程的成本监控后,2011年该企业节约成本1700万,相当于2.8亿元合同产生的营业利润(见图1)!

要建立这种效率型的供应链,就应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应不断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协作,从中寻求利益平衡点,逐建降低整条供应链上的成本;

其次,通过缩短提前期与增加供应链的柔性,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顾客需要的个性化产品;

再次,通过为不同产品生产尽可能多的通用件来增强部分产品模块的可预测性,从而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

最后,应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商节点的绩效,各个部门分属不同的单元,都有各自的目标与任务,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关的,因此要避免这种各行其道的“本位主义”。

全供应链总成本设计

全供应链总成本设计方案,能够帮助企业监控整个业务过程中的成本状况。

全供应链总成本分为两大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包括运输费、仓储费、配送费、搬运费、投标费、采购成本、交付成本、维护成本等;隐性成本是水面下的“冰山”,包括资金成本、库存风险成本、原料积压、跌价损失、设施投入、设备陈旧、人员培训等,这类成本是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的,所以,我们的方案设计有很多可以围绕这部分来做。

按照所占比例将上述成本分成A、B、C三类,其中,A类是成本费用占比高、企业控制上有重大盲点和问题的;B类是成本费用占比居中、控制上有一些盲点和问题的;C类是占比不高、可以暂时忽略的(见图2)。

分类之后,CFO可以在这些类项中拉一条线:从供应商到客户都涉及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是多少、控制的节点是什么、业务和供应链分别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改善的空间和策略是什么、对应的流程是什么;然后匹配到不同的事业群,列明具体规则是什么、重要关注点在哪里,等等。

方案设计重点

全供应链总成本设计方案始终围绕着以下四个纬度来考虑的:成本结构(权重最大)、订货到货时间与质量、员工效率的升级、客户服务水平。

在设计整个企业或者某个项目的全供应链管理方案时,CFO需要考虑实施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的资源保障,因为财务的角色和作用就是支持企业的价值创造。

例如,制定投标管理方案、成本变更管理方案、采购管理方案等,都需要CEO和CFO说服事业部总经理,获得他们的支持,为了加大执行效率,还要跟绩效挂钩;方案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业务人员的不配合。

提前介入采购方案则需要增加售前采购人员,实行奖惩机制和定期轮岗;其挑战来自于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量能力,售前采购人员可能被打击报复,或者干脆被“同化”。

再如交付成本方案,需要按方案成立相应的项目组,实施结果与项目组成员绩效考核挂钩;这一方案的挑战主要是其跨多个部门,沟通协调难度较大。

全供应链总成本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1. 从总供应链成本最优出发,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运作,对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很大的贡献。在设计全供应链管理方案时,CFO应考虑方案可以直接给公司财务的三大报表带来哪些贡献,比如,对损益表的贡献程度、对现金流量表的贡献程度等,同时还应考虑方案执行达到30%、50%、70%、90%的效果时可分别带给公司的财务贡献。

2. 为顾客创造价值。

3. 使信息流转更通畅。

4. 促进业务流程的协作和整合。

在全供应链管理中,还应注意供应链信息的优化管理。

首先,要关注数据准备和数据挖掘,从已准备好的数据中集中提取隐藏其间的知识模式,根据要求来确定需要何种类型的知识数据,选择合适的知识算法,从数据中表达出原因。

其次,要关注数据解释与评估。为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要反复提取数据进行模型测算,对这些模型测算进行评估,确定哪些是有效模型。在评估中,要根据多年的经验及相关的直接数据来检验其准确性,以确保最终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和可行性,通过数据库抽取出关联数据,制作出各种报表。

分业务的供应链流程设计

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案的思路模板,供企业及CFO参考:

首先是投标费管理方案。

改善方向:投标费。

改善方法:加强投标管理和丢标管理。

其中,从投标管理来看,中标率≥30%去投标(包括项目信息、客户关系、产品机会、公司资源等);中等项目解决方案要提前报备,要有投标评审纪要;大型开发项目要有预算评审纪要。

丢标管理,则要从价格、配置、案例、表述不满、服务承诺等方面进行分析,月度按销售或部门进行排名,并将排名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行动方案:在核心部门试行,并由财务部门提供月度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路径,最终推广至整个企业。

监控报告:包括《中标分析报告》、《丢标分析报告》等,以月为单位汇总分析。

奖惩:违规投标要有惩罚,并与年终评优挂钩。

其次是采购成本管理方案。

改善方向:采购成本变动、交付成本变动要与承诺利润挂钩。

改善方法:加强订单评审单据核查,增加销售信用管理。

各个部门订单利润要锁定,要与指定供货、第三方费用挂钩;提前采购转订单、销售毛利承诺兑现要与销售及事业部领导的信用挂钩;中型解决方案项目或大型开发项目在合同评审时要检查其投标及预算评审纪要。

行动方案:选择一个运行环境较成熟的中型解决方案项目和一个大型开发项目试行,项目管理部门要提供异常项目分析报告及销售信用积分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路径,最终推广至所有项目。

监控报告:包括《异常项目分析报告》,《销售信用积分报告》等,以月为单位汇总分析。

第5篇

一、禄步绩效考核工作的现状

2018年禄步总共投产7条窑,绩效考核人员5人,薪酬考核人员4人,全部投产时人数达2100人左右。辖2个生产部,主要以生产抛光砖为主。生产及其辅助部门17个。我部主要考核对像为生产部的渗花和微粉总共11个车间、部门。禄步工业园自XX年筹建投入生产以来,全体人力资源计量劳资部工作人员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务实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进、能源考核、成本考核也有了质的飞跃。整体队伍和部门形象得到了提升。2018年工作,整体运转顺利,数据收集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一线数据”,“一线沟通”的模式。根据领导、车间、部门的数据要求,整合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水平。提高数据服务的水平。

二、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宏观需求不到位

一是车间数据需求不明确。禄步工业园的数据考核模式是在原有其它分厂数据考核模式中直接嫁接过来的,主要任务就是产质量考核和成本能物耗考核。一般是按原有模式直接以报表的形式直接报送,大多数情况下各车间主责也无任何反馈信息。在与车间相关领导的沟通中,他们也不能准确描述相关的数据需求。计量员、跟进员也不能根据他们的“大描述,大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是缺乏统筹协调,工作太被动。在日常中作中,尽管会根据数据的内在规律、完善数据的收集、整理、存档。大多数时候会存在例如,生产部门领导突然需要某些月份数据、或某些还没有进行考核的数据进行数据对比。对数据提出新的要求,时间紧迫,准备不够充分。对于要求往往要调用其它分厂的数据资源,而每个分厂的实际情况不一,对数据的报送也要请示相关领导,再之缺乏统筹协调,时间耗用较长。

三是服务满意度不高。禄步工业园数据服务工作尽管在不断完善,也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例如对相关数据异常的真正内因缺乏专业的知识指导,在解释数据异常原因时引起歧义。对能物耗分析中所引用计量报表数据及考核计酬数据存在差异的解释不能统一口径等方面受到部分车间的质疑。

(二)工作中的不完善

一是有“名”无“实”,整体形象不突出。禄步人力资源部计量员与统计员分开办公,计量员、跟进员对众多薪酬疑问无法直接答复。

二是有“心”无“力”。对有些车间异常数据的规律性分析,对异常数据的指导性分析,和对异常数据的内因分析及对生产的实质性影响分析缺乏较专业的数理分析知识

三是有“繁锁”无“简化”。在日常工作中,计量员、跟进员、统计员都会先相关部门报送简报。出现简报不简,内容不统一,口径不一致。缺少深度分析。不能更好的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有深度的有较好指导性的分析报告。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关键点,整体提升部门形象

1.强化服务意识。人力资源部内部加强交流与合作,优化流程,积极响应人力资源部提出来人人都是岗位专家,人人都是岗位能手的号召。对员工的疑问,来一个,解决一个。了解相邻岗位、或本部门其它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员工的不涉及机密的疑问能当场答疑。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2.理顺数据收集和流转程序。绩效考核一切以数据为基础,一切用数据说话,充分认识数据的重要性,深入生产一线,拿准一线数据,作好数据的监督和检察。积极与生产部门基层管理人员沟通,了解生产部门数据需求,提出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方案。

3.加强统筹协调。定期或不定期与生产部门沟通,了解近期计划和成本节降方向。与生产文秘沟通好,对生产部的异常动向及时掌握。做好数据收集的前期准备。对一些较急的数据,加强与其它分厂有经验的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并及时向领导反映相关情况,必要时请求协助。

(二)解决根本点,建立合作与整体提升的良好氛围

1.细化车间部门数据需求。根据车间、部门的“大描述、大范围”建议生产车间明确考核目标、方向、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车间数据的数据需求,推出个性化的服务。

2.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规划。根据园区现状和发展规划,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规划方案,并逐步付诸实施并不断完善。

3.简化程序,形成有指导性的分析报告。对于园区内存在的数据异常,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速度,并加强后期数据的跟踪检察。整合资源,深入分析异常的原因,形成有指导性的分析报告。

4.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1)建立自我学习提升的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加强数理知识、分析方法、深度分析的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2)量化考核。充分听取各部门对我部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备案处理。对于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或给予答复。

(3)创新激励与资源共享。鼓励根据生产情况,合理改进数据收集流程、方法,提出新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不断完善报表报送体系。利用现有erp平台结合公司推行大型用友erp平台的机会,整合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便利化,和数据资源共享。减少数据处理时间,提升效率。

(三)选准切入点,逐步形成大家都满意的良好局面

1.开展一次调察。建议根据前些年的数据、报表及其基础,拟定几个题目,全面的了解需求、存在的问题。

2.组织一次讨论。根据收集的信息,组织内部人员展开一次讨论,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理顺思路,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

第6篇

日前,Adobe公司宣布推出Adobe Analytics新特性和功能,包括预测分析能力、先进的实时报告和数据可视化、增强的视频分析功能,以及强大的移动应用程序分析功能等。此次升级旨在显著提高营销者和数据分析师快速分辨业务关键问题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扩展了其作为Adobe Marketing Cloud关键要素的业界领先力。

“今天的营销者需要不断提高营销费用的回报率,”Adobe副总裁Bill Ingram说。全新的先进分析功能包括:

预测分析(异常检测)。通过强大的异常检测功能自动检测到基于正常历史趋势以外的数据点,全新的预测功能可以使营销者和数据分析师迅速发现关键问题。随着跨渠道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可能发现不了这些问题。而Adobe Marketing Cloud界面和全新Adobe Analytics iOS应用的异常检测功能可提供移动设备报告。这一功能还可以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融入到定制化的营销报告中。

先进的实时报告。此次Adobe Analytics新的先进的实时报告功能使营销者、编辑和商业用户能够更好地实时了解内容消费、营销成效以及在线转化率。营销者可以实时监测精细数据,通常每五秒钟刷新一次。

数据可视化升级。营销者现在可以通过过滤实时数据流,来筛选关键指标,直观描绘问题,例如零售商 “每日特惠”是否奏效,每天什么时候完成了订单等。除此之外,可视化的实时报告可以在新闻编辑室或营销部门“战情监控室”的大屏幕电视和大型电脑显示器之间实现切换。

移动分析。Adobe每季度通过移动网络和应用程序监测4,000亿美元的交易。全新的移动应用程序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允许对Adobe Analytics移动应用程序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完全访问和分析。同时新增了GPS移动定位功能,使营销者能够在顾客访问移动应用程序时根据其位置提供特定的服务内容。

应用程序内置转换分析。根据诸如应用程序的使用时长或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操作等转换指标,营销者可以了解用户如何完成关键操作――例如看到商品立即购买。这能有助于判定用户遇到困难时的应用程序体验,并对应用程序的改进提供指导。

视频衡量指标。升级视频指标为视频出版商提供强大的标准化视频分析报告和测量功能。这一新功能使用“心跳”测量方法,分别以10秒一次和5秒一次的频率获取内容及广告方面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被整合并送回Adobe Analytics以提供每分钟的实时监测情况。视频广告跟踪整合的内容交付,使广播公司能够通过了解广告插入的最佳时间、广告最佳数量和广告理想长度来优化其广告负荷,确保对观众的影响最小化。(贺树龙)

第7篇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

汇报。

(六)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用户真实环境下,对用户网络及硬件设备进行测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容量、性能压力等测试测试及试运行的目的在于确保系统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户签署的《需求分析报告》中描述的需求,同时把尽可能多的潜在问题在正式运行之前发现并改正;同时目的还在于在正式运行前用户的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范。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 编制计划: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测试及试运行时间,地点,人员等安排,项目组编制《测试及试运行计划》。

2、签署计划:用户签署《测试及试运行计划》,进一步确认测试及试运行安排。

3、发测试及试运行通知:在测试及试运行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测试及试运行计划》,将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4、搭建环境及数据准备:在试运行开始前搭建好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调通线路;检查软件、硬件、网络、线路等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

5、组织测试及试运行:用户相关各级领导给予全面配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测试及试运行。

6、测试及试运行总结:测试及试运行完成,总结试运行中设备、软件的运行情况,总结试运行中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的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将测试及试运行结果通知相关负责人。

公司项目组负责担当指挥,检查用户人员组织情况并给予指导,跟踪检查如下情况:

跟踪单据流转状况。

跟踪新资料登录环节。

观察业务流程执行状况。

观察操作人员操作表现。

观察系统运行速度及异常表现。

观察关键数据的正确性。

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新发生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确定解决办法。

(七)总体验收阶段。

此阶段是对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分阶段进行,在每一项目阶段结束时,用户对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在测试及试运行结束后,对系统进行总体验收。

需要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主要项目阶段

阶段组成

主要里程碑

可交付成果

第8篇

关键词:计量系统;电力营销;线损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计量自动化系统建立了与营销系统、调度SCADA 系统、营配一体化等系统的接口,实现了档案同步更新、旁路代供自动计算、异常报警信息跨系统流程化闭环管理等跨系统业务处理功能。

1.1 建立了架构合理、数据集中、功能强大的计量自动化体系

6 层体系架构的计量自动化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层、通信层、前置采集层、数据交换处理层、业务处理层、综合应用层。在网络及安全架构方面,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需实现无线公网采集的物理隔离,与内网其他系统通过防火墙实现访问连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地网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的遥抄数据。计量自动化系统还可通过接口将数据向上一级主站汇集,为规模更为庞大的系统保证了数据来源。

1.2 实现了多维度的系统权限管理

系统权限控制包括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和功能权限控制。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采用数据库提供的安全审核机制,提供数据访问用户控制,并对所有数据操作都提供日志审核。功能权限控制系统从控制对象、对象操作和操作人员 3 个维度进行权限管理,在此基础上提供控制对象组、操作组和操作人员角色的授权方式,权限控制可以精确到具体的控制对象和操作人员,系统根据 3 个维度确定登录人员的操作权限。

系统的控制对象包括系统全局、层次节点、终端等,每种控制对象都有相应的操作,每一个授权都包括一个控制对象组、一个操作或操作组、一个操作人员角色 3 个部分。为了权限管理的简洁和方便,系统提供了控制对象组权限继承。系统提供分级授权的机制,使系统具备了分布式权限管理的能力,解决了大型项目中权限管理过于复杂的问题,保证了系统的数据安全。

1.3 实现了旁路信息的自动接收并自动计算相关的旁路电量

计量自动化系统与调度 SCADA 系统实现了旁路信息的自动接收,采用了安全性较高的报文传输方式,由调度 MIS 系统主动发送相关的旁路信息给计量自动化系统,同时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汇总每日 20:00 至次日 20:00 省网电量、地方电厂(含风能)发电量、上网电量数据,并按指定的格式通过 SCADA 系统发送到调度台,供调度员与人工上报、汇总的数据进行校核,为以后完全脱离人工、实现自动化做准备,满足了自动导入调度部门方便其统计省网需要的电量数据的需求。自动接收旁路信息,并完成相关的电量及线损数据计算,为线损的正确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4 研究线损四分模型体系,自动生成相关线损对象并实现线损的层层动态分析

配网部分通过与营配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共享配网 GIS 系统的设备信息及连接关系,自动生成分线、分台区线损计算模型。主网部分的模型通过建立母线、主变、联络线、电压等级、供电区域等对象模型,设置计量点属性确定其挂表位置,自动生成分区、分压、变损、母线平衡、联络线损、站损等计算模型。所有线损计算模型都是自动生成的,实现了模库一体化的线损四分动态建模,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建模方式,大大降低了模型的差错率,减轻了维护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5 成为了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坚强支撑

通过与营配一体化系统接口,提供表码、电量数据等给营销系统及营配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共享,确保了每月大用户、低压用户电费的正常结算。通过与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接口,抽取馈线、用户以及户线关系等信息,与营销系统和 GIS 系统进行比对,以验证这些数据的质量。通过验证,满足营配一体化关于数据质量管理的各项指标要求。

2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一些应用

2.1 在自动抄表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最直接应用效果就是实现抄表方式的飞跃,从原人工抄表方式到远程自动抄表方式的转变,减少了抄表的人工投入,大大提高了抄表质量和抄表效率。目前,我局已全面推广系统的远程自动抄表应用,由计量自动化系统远程自动抄读电表冻结量,通过接口,将数据直接导入营销系统进行电量、电费计算。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购电侧的 100%自动抄表,趸售电量以及供电量的 100%自动抄表,售电侧 10 kV 专变用户、10 kV 公用变考核电量的 100%自动抄表和低压集抄用户的自动抄表。

2.2 在计量装置监测及异常处理上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完整地支持了所有终端设备提供的报警,并在采集数据、通讯状况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提供了数据异常、数据越限、通信异常、通讯流量过大、数据不全、失压、断相等报警功能。系统的建成投运,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网、全方位、实时在线的计量装置远程监测系统,是计量装置运行管理模式和故障诊断手段的跨越式发展。计量自动化系统使计量故障排查从“大海捞针、守株待兔”跨越到“精确定位、主动出击”,使计量装置巡检从“现场测试、费时费力”跨越到“远程辅助、智能巡检”,使计量报警处理从“海量报警、人工分析、开环处理”跨越到“智能组合工单、闭环流程处理”,实现了对异常报警信息处理的岗位监督、时限监督以及闭环管理等功能,确保了异常报警信息的处理能做到责任落实、时效在控。报警处理结果反馈到计量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完成报警处理完成率及及时率的统计,达到统计监控报警处理情况的目的,以提高用电监察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2.3 在线损四分统计中的应用

线损四分的实时统计是线损四分管理中的一个难点,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投运,为供电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依托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实现了按月、按日进行线损分区、分压、分线、分台统计分析,并可根据需要自定义分析对象,生成各类线损统计报表。系统提供的线损异常监测、变电站母线电量平衡监测、10 kV 配电线损监测等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线损异常的区域和节点,在线损异常分析管理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2.4 在供售电量统计及同期线损分析中的应用

在系统没上线前,供售电量统计及同期线损分析大部分依靠人工到现场抄读数据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电量统计准确率不高,同期线损率波动较大。而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之后,工作效率、数据准确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同期供售电量及同期线损统计分析工作,系统读取供售电量数据更具实时性,大大缩短了抄表时间,并使数据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同期线损率波动幅度大大降低。

同时,系统还支持自定义购售电分析对象的功能,能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电量及同期线损的统计分析,这为市场分析和线损分析提供了灵活的技术分析手段。

2.5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之前,线损异常情况排查、反偷查漏专项用电检查等工作都必须到现场进行,工作量大,用检人员疲于在变电站、开关站、用户侧之间奔波,往往顾此失彼,严重制约了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使用为用电检查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技术支撑平台,它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取计量故障异常报警信息等,为用电检查人员提供了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定位异常点的途径,大大提高了用电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6 在用电负荷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开展用电负荷的细分区域分析、掌握各类行业的负荷特性是供电企业一直努力的一项工作,但长期以来却苦于无法获得实时的负荷数据,而调度的 SCADA 系统也只能对全市或综合区域的负荷情况进行分析。计量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负荷分析自定义功能,可实现对各类行业用户、各个细分片区、工业区、居民小区等的自定义,并获得实时负荷数据。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一是为主要行业的用电负荷特性、典型生活小区的负荷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二是为研究温度变化对各类用电负荷的影响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三是为研究负荷密度、典型日负荷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负荷分析中的应用,对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规划、错峰管理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7 在配变运行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系统对公用变压器的有关运行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及时分析变压器的电压、功率因数、负载率、三相不平衡等情况,可以为经济运行、节能降耗等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系统的应用,能够减少因路途遥远造成的监测不到位的情况;通过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的完整曲线和数据,可以对配变的运行状态进行更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为配网生产的运行监控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手段。

2.8 在停电时间统计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通过后台判断终端是否停电来实现对专变和配变停电信息的统计。系统提供按片区和线路对停电时间和供电可靠率进行实时统计的功能,同时,可按实际要求自定义生成停电时间统计报表,为生产部门分析供电可靠率提供数据参考。

2.9 在错峰用电管理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错峰计划生成、错峰统计、错峰效果分析等功能,同时能与营销系统接口将错峰信息通过短信自动通知到用户和内部监督人。由于系统能够全天候 24 h 不间断地监测有关工业用户的用电信息,使供电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用户现场的用电情况,从而为错峰实时监督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使错峰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错峰管理更有针对性。

2.10 在节能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利用 Web 外网平台提供节能减排服务,并宣传节能理念。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大电力客户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控,在加强了用电管理的同时,系统采集的数据也为对大客户的用电情况作出分析优化提供了基础。大客户可通过录入户号登录大客户负荷管理子系统展示网站,查询日负荷曲线、月度每日最大负荷曲线、当日每小时电量柱状图和月收费电量电费数据。同时,计量自动化系统还能根据大客户的用电情况提供《用电情况诊断分析报告》,充分利用负荷管理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大客户提供详细的用电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用电建议。

大客户负荷管理子系统展示网站的建成使大客户可以直接上网查询自己的用电情况,并根据《用电情况诊断分析报告》对用电设备、生产运行进行调整。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分析报告,可以了解大客户的用电情况,从而主动为大客户提出优化用电方式、用电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使供电企业可以为大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贴心的优质服务。

3 结语

计量自动化系统给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有序用电、远程抄表、负荷控制、电费结算、市场管理、营销系统的电费结算等业务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撑,实现了发、供、配、售各侧电能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分析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四分线损分析和需求侧管理应用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层次。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整合资源,建立动态跟踪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提出建立“5432”动态跟踪监测制度的思路,我局从重点行业和产业入手,对全区50家规上工业企业、40家批零住餐和规上服务业企业、30个重大项目、20家房地产企业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集聚统计力量,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1.整合专业资源,实现专业与企业互动

区局各专业科室牵头,分别下发《关于做好重点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19号)、《关于开展重点批零住餐、服务业企业统计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 22号)、《关于开展重点房地产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30号)、《关于开展重大项目投资情况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31号)。列出各专业甄选出的110个重点企业和30个重大项目,监测内容为各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当前企业运行情况判断及预测等,主要从企业的规模实力、投入产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整体风险指标着手,分别对相关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进行调查,提前获取企业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监测报告,从而达到监测预警目的。

2.整合部门资源,实现数据与信息共享

一是联合部门组织实施监测。为充分利用部门资源,实现统计信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缩减行政成本,减轻基层负担,区统计局与区服务业发展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房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监测方案,共同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区政府发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搭建部门统计监测工作的业务联系平台。每月召开一次部门统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

3.整合系统资源,实现区局与镇园联动

为加强统计动态监测工作在全区的整体推进效果,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逐级审核,逐级上报”的要求,各镇(街道、园区)负责本辖区范围内重点企业报表和文字分析材料的布置、收集和审核整理工作。对涉及的五个统计专业,镇级对口管理部门二产办、三产办和统计办协同配合,跟踪推进,组织完善监测资料的梳理上报工作。

二、监测指导并重,确保信息收集准确可靠

根据“协调促进、形成合力”的原则,坚持动态跟踪监测与统计行政指导相结合,积极促进区、镇、企业三个层面的统计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数据质量,着力提升区、镇两级统计机构服务能力。

1.注重夯实基础,力求规范性

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建设。规范源头数据采集管理,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分不同专业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统计台账,加强对企业统计法制宣传,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区镇两级统计机构专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培训力度,邀请专家讲解统计分析方法、写作技巧等,提高统计人员对经济形势的正确研判能力。二是注重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统计动态监测管理考核机制,完善数据质量评估检查制度。源头数据质量方面把关要严,加强数据采集、搜集、审核、汇总、评估、分析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

2.注重分类指导,力求代表性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加强统计行政指导,减少影响样本数据误差的主观因素,增强监测样本的代表性。一是对镇园指导重协调管理。针对镇园统计机构职能偏弱,人员、经费、任务繁重等问题,结合统计规范化建设和监测工作的实际,区局对镇园级统计机构人员配置、经费拨付、硬件设施等问题进行有效督促,并由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关于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设置的意见》,明确机构和统计人员的配备,适应统计任务的需要。二是对企业指导重答疑解惑。各专业动态监测调查问卷中既包含定量指标也包含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直接从企业有关财务报表中取数,不容易产生歧义,而定性指标却是模糊、笼统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规定。为此,除了开展必要的动态监测问卷业务培训,在监测信息的搜集过程中,区局各专业人员对企业统计员在填报时提出的各类问题作详细解答与释疑,有效避免了因理解不透彻而产生的主观偏误。

3.注重监测实效,力求科学性

一是把握前瞻性,立足“早”字。动态跟踪监测先于一套表数据上报,能够发现重点企业的异常波动,及时了解各重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对经济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发挥预测预警职能。二是富于针对性,立足“准”字。区局每季度有针对性地对全区经济运行中热点、 难点、焦点等敏锐性问题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并以此加强对重点指标的分析,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准确预测走势。三是体现时效性,立足“快”字。信息的实效性与可利用价值成正比。动态监测制度要求各重点企业每季上报监测问卷并简要分析,由各镇园负责汇总数据并整理分析资料,区局收到资料后快速形成监测报告。

三、强化预测预警,充分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监督职能,我局对数据监测、信息咨询、统计服务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效能常抓不懈。

1.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准确及时信息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债务危机和楼市萎靡带来的各种因素变数较多,给我们准确判断形势、预测走势增加了难度。因此,我局适时提出开展“5432”动态监测工作,拓展服务内容,为领导提供有充分利用价值的服务。一是统计目的趋于明确化。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后,全系统的重大变化就是由原来工作目标模糊转向清晰思维,分析报告素材少转向内容多,统计职责更加明确,服务理念得到改变,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提高。二是服务产品趋于多样化。加大信息、分析、监测报告报送频度,提高报送质量,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统计咨询信息;每月编印《经济信息汇编》,包括国家、省、市、区的重要信息;每月7日前汇总各部门、各专业经济指标预计数据,每月15日前提供各镇、街道、园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按时收集、整理、编印《邗江统计月报》、《服务业统计季报》各160份。

2.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著名创新专家郎加明在2010年首次提出创新思路的公式:创新的思路=方向*方法。选择在全区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的方向已定,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创意方法尤为重要。一是创新机制,激发潜能。今年我局着力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全局人员工作热情,挖掘最大潜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统计队伍。二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动态跟踪监测制度的有效实施体现了部门资源和统计系统力量的有机组成,是一支分工明确、高效合作的大团队的形成雏形,有助于达成工作目标。

3.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提供深度分析报告

第10篇

[关键词]不停产 高效设备 故障检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54-01

1 前言

“安全完整性评价”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人-机-环风险”管理办法,可以及时识别设备设施运行过程存在的内部故障和形成的事故隐患,为监督评价人员发现问题、整改隐患提供科学、定量的依据,进而消除风险。本次研发的“不停产高效设备故障检测系统”在大港油田采油五厂进行试验,其后在六个采油厂、原油集输公司、天然气公司进行推广。

2 硬件系统

2.1 硬件设备

FT20微量辐射成像仪是其核心设备。工作原理是内置光学系统使用微型辐射热测定检波器,通过吸收和纠正检测对象实体表面的单点红外线辐射,在检测区域得到真实的温度测量值,通过影像存储并显示在画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检测区域不同的温度以及变化情况,通过温度读数,以及检测区域内温度的差异对比,可以初步判断检测部位是否存在异常。

FT20微量辐射成像仪可以进行影像存储、随机全屏(80000象素)温度测量。外型具有光能可读彩色数字显示器,显示屏可以显示目前电量、目标自动捕捉、背景温度、检测时间等。该仪器图像可以以IS2格式存储,可存350张图片,当传输到电脑的时候,所传送的IS2图像包括系统显示器上的图像及温度标记点。

FT20微量辐射成像仪轻巧、携带方便。包括电池共重1.95千克,外型尺寸仅为69mm×262mm×162mm。

2.2 设备性能及生产需求

一是检测对象范围宽。包括地面油气集输、储运设备设施(离心泵、柱塞泵、压缩机、储油罐、沉降罐、分离器);电气设备设施(变压器、启动柜、闸刀开关等);动力设备(天然气发电机、电机);其它运转或运行过程中可以发出辐射的设备设施等。

二是对环境温度适应性强。被测对象温度范围-20oC-900oC;机体自身工作环境温度-20oC-+50oC。

三是实施不停产和非接触检测。能在设备正常运转或运行状态下,距离30米范围内实施检测,不影响设备、工艺的正常生产。有效保证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3 软件系统

3.1 单机版软件功能

一是快速、真实读取、下载微量辐射成像仪采集的信息(图片、数据);

二是利用本软件具备的图像融合技术,将检测的内部状态图像与设备外型图片进行重合,形成画中画,任意捕捉辐射图像内任何部位温度状态,自动计算和显示最高、最低及平均温度参数。

三是对内部状态图像尺寸进行8倍放大分析,并通过改变8种图片背景颜色,帮助分析人员准备识别与判断故障隐患。

3.2 网络系统软件开况

(1)模块构成

该系统由五个模块组成,包括:综合查询、设备基础管理、检测记录管理、报告管理、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管理。

(2)模块功能

该网络系统设置了四种权限角色,包括:系统管理员、浏览人员、审核人员及检测人员。不同的角色可以操作不同的模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是设备基础管理。权限为检测人员,将已经确定的、纳入检测范围的本单位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以及投入时间等信息录入到系统。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除、添加等编辑。同时,可以按照生产场所、设备类别、设备编号等不同条件对有关信息进行查询。

二是检测记录管理。内容包括测点位置、测点名称、检测时间、最高温度、警报级别、报告编辑等内容。权限为检测人员,随时将现场检测后的信息整理并录入到系统中去。该模块有一个最大亮点,在于提供了故障报警功能。当检测温度录入后,系统会自动显示该设备存在的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正常等五个级别的故障报警提示。

三是综合查询。权限为所有系统登录人员。便于查询有关检测信息。操作时可以按单位、时间、报警级别、审核状态、整改状态等不同条件对具体检测对象及检测报告内容进行查看,同时可以下载报告。

四是报告管理。权限为审核人员,对检测人员编写录入的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上载电子签名,形成一份完整的检测报告。同时,审核人员可以对检测报告进行查看和下载。

五是管理信息。内容包括:通知通告和管理制度。权限为所有系统登录人员。录入权限为公司系统管理员。目的是便于让所有登录该系统的人员及时了解有关管理信息,例如:检测情况简报、完整性评价总结以及有关管理制度等。

六是服务信息。内容包括:电子版的系统操作手册与用户管理两部分。权限为公司系统管理员。目的是为系统登录人员提供使用说明。并提供各单位用户基本信息(图1)。

七是系统管理。内容包括用户管理库、二级单位库、故障原因库。权限为公司系统管理员。目的是根据需要,添加新的系统用户、二级单位以及设备故障原因。

4 系统试验及结论

4.1 试验区域及对象

(1)设备安装调试及验证

第五采油厂南三站、输注作业区、天然气管理站、西三转,以及天然气公司天然气处理站等要害场所,对24台关键设备进行了现场检测、收集与验证。其中,离心泵17台、发电机5台、抽油机1台、天然气压缩机1台。经检测发现,存在异常状态的有6台,现场验证5台,验证结果显示,图像分析结论与实际验证正确率达到100%。

将检测信息分析报告与网络系统软件模块功能进行了对接,完成网络软件开发;根据网络软件测试版运行期间发现的新问题积极的完善。

4.2 试验结论

(1)实现了内外部检测图像的融合。通过画中画融合技术,实现了检测部位的外形图与内部状态图既可以分别显示,又可以以画中画的形式显示的检测效果。避免了检测人员误判断、岗位员工误操作的可能。

(2)采用铰接式镜头,实现了多角度拍摄检测。由于部分生产现场设备空间狭小,检测人员的身体不能够完全随着测试角度的变化进行检测,为此开发出了可以旋转180度的绞接式镜头,实现了对检测对象多方位的拍照,消除了检测区域的死角。

(3)改进了变焦性能,适应了检测环境的变化。在原有仪器基础上,对成像仪变焦功能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检测对象的8倍变焦,使用时可以将30米内的检测对象拉近拍摄并清晰显示内部状态。同时,增加了微距拍摄功能,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成像仪对距离0.3M范围内的检测对象近距离拍摄,并获得清晰的图片。

第11篇

【摘要】变压器中油的烃值是反映变器运行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运行中变压器油的气体异常现象,根据有关技术导则并针对实际运行维修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较好的解决了这一设备异常现象。

【关键词】变压器油;色普分析;三比值法;总烃;产气率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它在电力网络中担负着变配电的重要角色。变压器一旦出现故障将对整个电力网络的正常供电造成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向煤矿供电的矿区供电网络这类安全要求很高的一级用户,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引发重大的人身、设备事故。尽管目前电力变压器是一种相对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比较高的设备,但它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故障比例还是可观的。因此搞好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检测和预防性试验就显的尤为重要。下面就我厂#1主变压器发现气相色普异常,共同探讨利用三比值法分析判断变压器内部异常原因的运用。

达竹煤电(集团)公司渡选煤发电厂有两台SF7─8000/35变压器,为重庆变压器厂1996年6月生产制造。按照《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对变压器油的色普检测周期为每年一次。2008年2月25日达州电业局出据的油气分析报告为:1#主变总烃1828.66μL(汽)/L(油),色普检测报告参数见表一,较《规程》规定的150μL标准超出12.19倍,这反映出变压器内可能存在局部高温发热的严重隐患。对如此严重的隐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弄清原因防止误判,于2008年3月7日再次取油样进行色普检测,同样总烃值高得惊人,达到1799.34。

二、采用试验手段检测分析

1、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

2、线圈各档下直流电阻

根据以上电气参数检测未发现有异常现象,当然仅通过这些检测方法难以作出全面的判断。若要检查内部线圈状况,必须要进行吊大盖抽芯检查,该变压器为钟罩式结构,吊大盖必须把变压器油箱内的油全部放完。这样做将对发电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矿区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

三、结合运行检修情况分析

为了慎重起见,没有冒然进行吊大盖抽芯检查。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联想到本变压器2005年4月28日在分节开关调档时,由于A相分节开关触点接触不良,在变压器投运数分钟后,压力释放阀动作喷油,造成A相高压线圈被烧,对相邻的B相线圈表面绝缘有一些损伤。之后返变压器厂家进行大修,大修只对烧毁的高压线圈、无励磁分节开关进行了更换,其余损伤进行局部处理。当时也要求厂方对未解体的线圈,进行充分的清理和冲洗,以防止残留的铜屑在运行中油循环时作怪。

通过以上案列可以看出三比值法是非常适用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分析方法。油中气体分析对运行设备内部早期故障的诊断虽然灵敏,但由于这一方法的技术特点,使它在故障的诊断上有不足之处,例如对故障的准确部位无法确定;对涉及具有同一气体特征的不同故障类型(如局部放电与进水受潮)的故障易于误判。因此,在判断故障时,必须结合电气试验、油质分析以及设备运行、检修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故障的部位、原因,绝缘或部件的损坏程度等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适当的处理方法。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我们对故障的判断能力。所以色谱分析是电力设备绝缘试验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之一,尤其是对潜伏性故障的分析更为重要。

第12篇

【关键词】BI;决策;系统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务智能,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将企业实际运营数据、预算绩效数据、预测数据和业务规则进行整合及分析,依靠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多层次、多维度、及时的向使用者反应企业的运营状况,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商务智能系统中的数据来自企业其它如CRM、SCM等业务系统。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经营实际情况,成功通过BI构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开滦公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有134年历史,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伴随着百年开滦的发展,开滦物流相伴发展,历经从小到大、由传统到现代,经过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目前,又完成了由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到煤炭专业物流的升级。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开滦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发展开滦物流的使命,下辖铁路运输公司、港口储运公司、进出口公司、香港公司等15个子分公司,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综合物流产业体系。

二、项目建设背景

强大的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石,2003年公司实施办公OA软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5年实施浪潮财务软件,财务管理实现了集中管控。2007年9月,由浪潮集团利用其GS5.0管理平台,开发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覆盖了煤炭销售、物资供应、铁路运输和港口储运等业务范围,是开滦最大的软件项目,于2008年底完成。综合物流信息系统成功运转后,所有物流业务和物流节点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成为开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随着系统使用的深入,各软件系统积累了海量的财务数据和物流业务数据资源。

三、系统设计原则和建设目标

(1)系统设计原则。第一,安全性原则。要求使用业界技术成熟的产品,采用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利用完善的安全策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第二,先进性原则。服务器系统、网络产品、数据库产品等要选用业界领先和主流的产品,既要着眼于目前系统的需求,还要面向未来的发展。第三,可靠性原则。要求系统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很高的平均无故障率。第四,开放性原则。可与目前公司总部采用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可以方便抽取各下属公司的数据,把关键指标装载到决策智能分析系统的住居仓库中,能够提供完全符合业界标准、主流的接口。(2)系统建设目标。通过BI领导决策平台的数据挖掘、展现和分析工具,快速获取与关键业绩指标相关的业务数据,从多个层次、多维度对业务数据进行OLAP(联机分析处理)分析,揭示指标运行质量,有效及时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依据。

四、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

图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由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应用系统、信息门户四个部分组成。(1)运营系统指目前运行在国际物流公司的物流系统、财务系统、交易系统等,是为业务运营管理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运营系统是此次BI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数据来源。(2)在运营系统基础之上是数据仓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ETL)、数据管理、数据展现等功能,是此次BI决策支持分析系统的心脏。(3)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可发应用系统,提供报表管理系统、查询分析系统、综合分析系统、管理驾驶舱系统、移动商务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应用,BI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应用在这一层面,关键报表、指标的收集会采用报表数据收集平台来完成。(4)最上面一层是公司内部的信息门户,内部信息门户为用户提供风格一致化、内容个性化的业务信息界面。内部信息门户是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拓展和延伸。

2.主要功能描述。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报表生成类和辅助决策支持类。(1)报表类生成类。第一,报表管理。报表产品结合了报表、汇总报表的特点,承袭EXCEL风格,实现灵活的报表编制、报表公式定义、计算、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所见即所得的页面设置、预览及打印功能,提供多种图形分析形式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展示。支持集团化的标准报表编制和数据集中处理,为集团用户统一数据中心和信息集中提供基础数据。第二,报表分析。根据统计报表数据,在时间和组织纬度上对报表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提供底稿查询、数据趋势分析和任意分析。可查看此数据公式数据构成、单元数据构成、数据趋势,同级单元数据分析等。第三,万能查询。万能查询模块就是为满足用户个性化查询需求,提供的一个灵活定制查询的工具。可以自行方便定义客户需要的查询。万能查询是BI产品中多维数据分析工具的集合,提供报表查询、历史报表查询。以变动报表的形式,通过分析公式的设置,灵活的展示查询数据,实现数据的钻取、切片和旋转。(2)决策支持类。第一,指标分析。对客户关心的敏感数据,可以定制专门的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多个组织和多个区间的查询分析,提供指标横向和纵向多维分析。可以提供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单位构成分析、指标期间构成分析、指标同期对比分析、单位同期对比分析、单位指标分析、预警指标分析等七种分析功能。第二,领导查询。通过系统预制和菜单设计功能两种方式结合,可方便的把管理者关心的查询组织在一起,形成操作简洁、个性化的查询模块。第三,管理驾驶舱。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可以对各单位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装载,轮流显示在雷达图展示区域。

图4 管理驾驶仓

第四,短信预警平台。对收入、成本、单项控制指标、大额资金流动、应收应付账款等领导关注的KPI指标进行实时扫描,发现问题实时预警,领导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提高了决策的失效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