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23:4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训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家下午好!
能在今天的大会上交流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的新常态”。
____市工商质监局2016年春训活动,在市局的精心组织下,进展顺利,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我本人在这次春训活动中,按照“学思结合促消化、学研结合促深化、学用结合促转化”的原则,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收效明显。
在17日市局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我认真听取了张局长所作的动员报告,报告总结了2015年我局在10个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并从学起来、管起来、严起来以及干起来四个方面全面动员部署了2016年工作,本人听后深受鼓舞,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会上,还认真听取了鲁局长的重要讲话,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以及遵守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意识。
在春训活动期间,我还认真观看了“一准则两条例”学习报告会,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参加了执法局支部组织的讨论会,讨论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对照党员的义务及自律准则,对照执法局的工作实际,大家认真讨论了影响和制约质量____建设的思想认识及如何提高的问题,讨论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通过为期三天的春训活动,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2016年工作目标任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集中学习阶段虽然结束了,但对知识的恐慌感、对本领的危机感让我一刻也不能放松,立足岗位、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要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新常态,为工商质监事业多做贡献,是我为这次春训活动树立的新坐标。
在新的坐标上,我要让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常态。有句古语叫“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学习了而不思考等于没有学。所以要坚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在勤奋学习的同时,用心思考,同时贵在学懂、学通,不能心浮气躁、不求甚解,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学,向领导和同事们学,沉下心来并持之以恒,真正把学习思考的收获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坚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相信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新的坐标上,我要让学习和研究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常态。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我们____工商质监的服务水平能不能让人民满意,管理方法够不够科学先进,这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研究,研究的前提当然是学习,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学,还要带着问题去学,只要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就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在新的坐标上,我要让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常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增强工作本领,在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提升为____人民服务的水平,在于创新更加科学的监管手段。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只要坚持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就能把简单的工作办完美,把平凡的工作做出彩,为办好荡气回肠的颁奖典礼和推陈出新的315活动多做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参加培训的各位学校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是一名光荣的援藏干部,进藏前任黑龙江省**市**区第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现任**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很荣幸参加此次岗前培训和今天的交流。7月份进藏后,我就在调整身体状态、缓解高原反应的同时,积极到我所在的**县中学了解情况,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就我校的基本情况、教育发展现状、今后努力方向向各位做个交流。
一、学校基本情况
**县中学位于通往亚东县的国防要道中央,前身为创建于1961年的**县小学,1979年更名为**县完全小学。1985年,我校根据上级组织的要求,开设初中课程,开始转变为中小学合一的综合性学校。2004年9月,中小学正式分立。学校占地面积58171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8平方米。我校现有教职工91名,临时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2012-2013学年学校共有在校生750人,其中女生359人,住校生735人,享受“三包”学生735人。2012-2013学年全校共有三个年级,其中七年级280人,八年级240人,九年级228人,共有18个教学班级,职业教育中心设有民族绘画、卡垫编织、缝纫裁剪3个专业班级。我校专任教师80人中具有本科学历的64人,大专学历的15人,中专学历的1人,学历合格率为98.75%。
二、学校教育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近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上级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不懈努力,经过“两基”普及以及“两基”评估验收工作的有效推动,我校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德育教育、安全卫生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1、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新建教工周转房1幢,辅助教学楼1幢,运动场2处,硬化了校园道路,扩建了学生餐厅,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新建语音室1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1个,补充完善了学校德育室以及各个实验室,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以及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善了校容校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2、控辍保学工作顺利开展,两基工作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通过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通过两基工作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近年来,我校学生到位率不断提高,劝学工作难度逐步下降,确保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近年来,我校新补充了一批教师,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通过以老带新、加强培训等措施的积极开展,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能够胜任初中教学工作,初步缓解了学校紧缺科目的教学困境。
4、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通过组织师生进德育室参观学习、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有效开展全体师生的德育工作,确保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提高,良好的思想品逐步养成。
5、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部署下,我校近年来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科学谋划教育科研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全体教师铺下身子,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向课堂要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连续几年获得地区质量抽检以及中考前几名的好成绩。
6、法制教育、安全卫生教育顺利开展,在县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校加大了法律进校园工作的力度,法制教育工作全面铺开,成效显著,学校违纪违法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守法、学法意识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通过周密安排学校24小时值班、排查安全隐患、加强疾病预防和消毒、组织师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等工作的开展,确保了校园安全和局势稳定,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7、职业教育稳步推进,2006年我校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设置了民族绘画、卡垫编织、缝纫裁剪3个专业班级,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自主发展,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其他兄弟县市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不了,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工作受到限制。
2、个别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下。
3、学校党建、德育工作形式单一,措施、制度还不够健全。
4、学校整体管理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很多漏洞,措施、制度执行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5、由于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还存在很大困难。
三、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我校教育发展现状,今后我校应该注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注重项目质量控制,逐步缩小差距,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逐步提高教师工作责任心,逐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创新党建、德育工作模式,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加强党建、德育工作。
4、加强学校整体管理,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制度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所学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如何将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主题式”校本培训,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喜爱,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果。所谓“主题式”培训,就是学校结合实际,围绕预设主题开展教师培训的一种民主、开放和有效培训模式。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培训内容为根据实际预设的主题,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一、“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提出
我校的校本培训开展得较早,形成了以“感动强师德,读书睿师智,反思精师术,听评长师艺”为校本培训内容,以及“笔记一交流一考核”的校本培训模式,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以至来自市内外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年可达二、三百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教师的审美疲劳,以及职业怠倦的加剧,原先的培训模式已不新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培训方式,形成了“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二、“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操作流程
概括来讲,基本操作流程包括调查研究,确立主题;自主交流,合作点评;课堂实践,扬长避短;自我反思,总结提升。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确立主题。学校召集各学科教研室主任会议,本着“问题即主题”的原则,拟定校本培训的主题,各学科教研室主任深入教师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的意见和看法,教科处汇总意见和建议,拟定主题并及时下发全体教师。教师针对主题,撰写交流材料。
第二阶段:自主交流,合作点评。学校定于每周五以论坛的形式召开交流会,让参会教师主动交流。主题发言人按照指定和随机两种方式进行。学校根据教师所撰写交流材料的质量,选取观点新颖的教师,作为指定发言人,每次发言在两人左右。为保证每位教师都认真撰写,学校随机抽取两位教师作为发言人。此外,在交流现场会上,学校允许两名教师自由发言。发言结束之后,学校抽取三名教师对各位的发言进行点评,以促使全体教师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针对别人的观点谈自己的认识。在这样交流中,观点得到碰撞,思维得到发展,认识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课堂实践,扬长避短。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任何教育理论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才能得到完善。在论坛交流之后,全体教师把自己吸收的观点,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找到优势、发现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完善。
第四阶段:自我反思,总结提升。教师经过交流和课堂实践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形成对预设主题的客观、理性的认识,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并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基本素养。
三、“主题式”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在主题选择上,坚持“问题即主题”的原则。要想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就要在校本培训过程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脱离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都是假培训。针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高原”现象,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反思”系列活动。比如,列举“反思我们的模式”、“小组如何构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我们的课堂”、“如何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五大”主题,开展讨论培训。每个主题交流讨论一个月,充分发言、各抒己见,交流观点、碰撞思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活动形式上,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学校坚持“集中交流与小组交流”相结合、“个人展示与别人评价”相结合,“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等多种交流方式,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先后采取理论学习、观看名家专题讲座录像、论文比赛、论坛交流等形式开展活动。
在培训对象上,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参加,每一名教师都交流。为此,在展示和点评的环节上,我们选择随机抽取的办法,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被抽到,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在评价机制上,坚持量化考核和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评。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从而极大地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每次主题培训结束之后,学校都评选出优秀参与教师,对交流材料评出等级奖,既有精神奖励,又有物质刺激,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得到增强。
四、“主题式”校本培训的现实成效
“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模式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当前学校教师培训的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增强了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现代教育强调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题式”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让大多数教师深感知识的不足,为了准备交流材料,大多数教师及时查阅各种资料,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教师一旦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不愁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是增强了教师自主反思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上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主题式”校本教研注重教师的反思、总结和提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人事档案区别于一般文书档案及业务档案,它具有现实性、动态性、真实性、完整性[1],人事档案的内容包括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材料。而一个人的职业史材料是人事档案中极其重要的材料,占个人职业人事档案内容的绝大部分。一般疾控机构职工一个完整的人事档案应归档的材料主要应包括10个方面内容:履历类材料,录用、鉴定、考核、考察、聘用类材料,学历、学位、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业绩、论文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工资类材料,奖励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及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的疾控机构人事档案,目前在绩效考核、计量认证评审及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中体现着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人事档案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人事制度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实行人事制度,其中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交由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代管。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改变了人事档案纯属单位的一些弊端。但是随着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人事档案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1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档案的档案材料收集制度难以有效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由于人事档案是一个人成长经历的真实反映[2],随着单位职工的经历不断变化,其人事档案的内容也需要连续不断地补充与更新,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其人生经历。目前,因为职工人事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单位对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职工人事档案内容缺乏了解,而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模式侧重于被动收接、保管、存放,对相关单位转来的归档材料基本不进行审核,平时也不会与用人单位进行主动沟通收集档案和提供档案利用。另外工资类材料,鉴定、考核、考察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等需要由相关部门转交到人才交流中心,这个过程要经过多道环节,也很难保证这些材料能完整归入职工的人事档案。如果人才交流中心的制度不完善、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反馈不及时,则用人单位对职工人事档案情况就会一无所知[3],就会导致许多归档范围内的材料流失,最终将造成职工人事档案内容不完整,在影响了档案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将可能会严重损害到职工个人切身利益。
2职工业务技术类等资料难以纳入人事档案
人事部门规定,人事机构受理的归档材料必须是正式、原件材料,复印件一般不可用[4]。这一规定造成职工业绩论文类资料,继续教育类资料,健康管理类材料,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奖励类材料等难很归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人事档案中,因为这些材料原件一般由职工个人保管,复印件又由于违反规定,很难归入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职工人事档案中。而一个人的职业史、荣誉史是职工重要人事档案组织部分,另外这些材料恰恰在疾控机构的日常工作及职工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利用率最高的,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纳入职工的人事档案,则会对职工人事档案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也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日常工作有效开展。
3档案调阅利用不便,影响档案的开发利用
对于疾控机构来讲,由于日常工作及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需要,要经常调阅职工人事档案,而在人事制度下,人事档案的调阅要经过多道手续,利用起来极不方便[5],也增加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当前,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疾控机构计量认证评审、职工个人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均需要及时调阅利用人事档案。因此,笔者认为在人事制度下,县级疾控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但不应该放松,反而应该加强。结合日常工作经验,认为县级疾控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教育。明确应归档的材料范围,使每个职工知道其人事档案应归档的材料,引导职工及时将相关资料移交单位档案室。
2.档案室为每位职工建立备份人事档案。将档案内容分为:履历类材料;录用、鉴定、考核、考察、聘用类材料;学历、学位、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业绩、论文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工资类材料;奖励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10个方面内容。本单位建立的人事档案内容侧重于职工的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业绩、论文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奖励类材料。归档材料主要以复印件材料为主。
3.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应归档材料的归档制度。建立包括外出学习登记制度、学分管理登记制度、论文版面费报销登记制度、奖励证书登记制度、职称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学历学费报销登记制度等,这些制度具体交由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执行,以确保这些应归档材料及时归档;另外办公室人事管理人员及时将工资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复印件或原件移交本科室档案管理人员纳入职工备份人事档案。
4.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日常服务。一是对职工及相关科室提交的人事归档材料,尽量做到随办随归,在办理归档时,要认真核实原件,确保归档复印件材料的真实性。二是及时为单位工作及职工个人提供人事档案,以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职工参与人事档案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工艺技术人员 能力提升 继续教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工艺技术人员是制造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的任务形势下如何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A企业为例,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进行了探析。
一、需求分析
1.企业业务特点与发展需要
A企业主要承担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工作,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数字制造”理念的推广,工艺研究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工艺技术也由手工画图、加工试验逐步演变为三维造型、计算机模拟。由此,对工艺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是拓展业务领域、推进企业多元发展的需要,更是调整生产模式、建设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需要。
2.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现状及培训潜力
A企业目前拥有工艺技术人员百余人,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a的学历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绝大部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遍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为开展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工艺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技术性过程,各种新型产品不断出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不继续学习就很可能意味着今后不能完全胜任工艺工作,充实自身能力需求和工作的危机感促使企业技术人员对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有天然的渴望。
由图1b的年龄结构分析可知: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普遍比较年轻,近40%为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年限短、经验积累不足。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入学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受到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课程学习的“面”宽了,但学习的“度”浅了,大学教育培养的仅仅是“工程师的毛坯”。工作后,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迫切需要针对性强的专业继续教育。同时,年轻工艺技术人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和上进心很强,正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黄金年龄。45岁以上的工艺技术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都是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他们也希望能以继续教育这样一个平台,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尽可能地传承下去。
综上分析,高等教育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求。A企业有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工艺技术人员需要尽快成长,现有工艺技术骨干也希望能将工作经验与技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因此,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提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方案,是摆在A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实施方案
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职攻读学位、外派学习、工艺交流、举办培训班、自学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途径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A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以提升新任务形势下的技术水平和履职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工艺技术交流、工艺岗位调整、设备操作培训与考证和举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继续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1.工艺技术交流
⑴交流对象。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可采取不同层次的交流方式,如企业级交流主要是相关车间,基层单位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班组、个人。
⑵交流内容与目标。通过工艺技术讲座、学术探讨、来访讲学、外出参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工艺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工艺人员的充分交流,达到分享技术经验、加速人才成长、提升履职能力的目标。
⑶实施计划。企业级工艺技术交流活动,由机关管理部门策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交流内容主要面向企业科研生产,以促进工艺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的。主要包括工艺方法的传承与总结、工艺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工艺策划的体会与思考、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等。基层单位工艺技术交流方面,交流内容主要针对科研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措施、工艺的改进与优化、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思路等。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老工艺人员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传授经验、分享诀窍,促进年轻工艺技术人的成长。除内部交流外,还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企业讲学。利用“走出去”方式,选派工艺技术人员外出参会和考察。
2.工艺岗位调整
⑴调整对象。工作严谨、理论扎实,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工艺技术骨干。
⑵调整内容与目标。根据A企业的科研生产规划和工艺技术人员实际表现,适时调整部分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和职位,使他们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而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性,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进一步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
⑶实施计划。选拔一批业务水平高、工作态度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工艺技术骨干,这些青年骨干在原工艺技术岗位上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根据企业科研生产规划和发展需求,对这些青年工艺技术骨干的岗位、职位进行适当调整,给他们安排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接触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从而不断产生学习知识、探索工艺的新动力,全面提升工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设备操作培训与取证
⑴培训对象。新进工艺技术人员。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针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对生产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编制的工艺规程缺乏科学性,限制了高性能数控设备的作用发挥。采取分期分批对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结构特点、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具备数控编程能力,取得相应的上岗操作资格证书。通过培训,促使新进工艺人员熟悉生产流程、掌握设备能力,加强工艺规范的合理性,增加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新进工艺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切实具备工艺技术岗位的履职能力。
⑶培训规划。根据新进工艺技术人员岗位性质,选择与其工作相关的典型设备,如数控车、加工中心、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检测设备等,以技师以上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为指导师傅,进行设备操作技能、维护保养和编程能力的培训。同时,针对高端设备和进口设备,要求新进工艺技术人员翻译设备说明书、学习设备编程与操作技巧、充分开发设备功能。
4.在职培训班
⑴培训对象。以35岁以下工艺技术人员为主。
⑵培训内容与目标。为避免形式主义,认真分析了年轻工艺人员的实际需求,力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拟开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编程与加工》等针对性较强的几门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刀具、夹具、机床、编程等相关工艺知识,结合A企业产品加工实例分析,使工艺技术人员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熟悉企业机械制造过程特点,具备依据设计要求合理编制工艺文件的能力,可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艺问题。
⑶课程规划。《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通过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金属切削现象,围绕刀具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详细讲解金属切削的原理、过程和规律。《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深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系统分析、工艺规程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等内容,分析与探讨机械加工与装配过程中的共性规律。《数控编程与加工》以数控加工理论为引导,系统学习数控机床结构、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编程指令、常用数控程序及CAD/CAM应用等知识。刀具、工艺、程序三者在机械加工中密不可分,培训课程保持了较好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便于参培人员理解和记忆。同时,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避免“填鸭式”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充分沟通和讨论,互相交流工作体会、心得,并安排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具体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在职培训班课程结构
三、方案初步实施效果
方案采取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以下效果。
第一,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总结和集中展示了A企业近年来的工艺技术经验、成果,促进工艺技术人员互相学习,实现了提升技术能力的效果。通过邀请企业外专家来讲学,工艺技术人员可以及时把握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开阔科研视野。选派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外培,并通过再培训制度放大培训效果,有效提高工艺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第二,通过岗位交流,使一定数量的青年工艺人员经过一到两年的新岗位锻炼,通过接触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目前这些工艺人员的工艺技术知识更加全面,编制的工艺更加科学合理,明显提升了驾驭工艺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人才潜力。
第三,通过深入地学习数控设备操作和数控编程知识,使新进工艺人员系统地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加深对产品制造中工艺的理解。在他们走上工艺技术岗位后,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更加科学规范、经济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工艺技术人员通过在在职培训班的再次系统学习,弥补了不同大学、不同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对某些知识上的欠缺,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编制能力。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然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效果与收益并不明显,其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方法。本文提出的“制造业工艺人员继续教育方案”,从分析继续教育的需求入手,是不断探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一种尝试。笔者以为,要真正把继续教育工作做好,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领导重视、职工积极的继续教育氛围,形成工艺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1、“英特尔未来教育”是研究的过程
“英特尔未来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教学中,学员自己选择不同的学科单元计划,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主讲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支持者、促进者等角色的作用,如:组织研讨、交流;提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支持;鼓励独立探索与相互评价,完成模块要求,促进全员提高。通过模块教学,帮助学科教师“扩展创造思维,从而达到让学生们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的目的”,“使教师们知道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员不仅获得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不断变化的学习过程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求作为“教师角色”的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制订、修改有关单元计划和单元支持材料及关于学生作品的评价量规,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要求作为“学生角色”的你在学习过程中应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做出研究方案并进行研究,并将学习以电子稿和网站的形式进行汇报,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共同即时调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建立在机-机交流、人-机交流、人-网交流、人-人交流基础之上的新的教学方式。“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教师能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并将“教学设计”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班级教学水准,达到学习目标。这个“教学设计”包括:与教学大纲相符的单元计划(Unit Plan)、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及多媒体评价工具、学生网站范例及网站评价工具、单元计划支持材料,如教师演示文稿、网站等,单元实施计划、课堂管理文档。完成这个教学设计项目,需要参与者做大量工作。最后,参与者会有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技术的产品,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技术。
3、“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互动学习的过程
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重要特征之一。所以,“结对共享”和“教法研讨”两项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活动。通过“结对共享”老师们可以就教学(学习)方法、教学(学习)内容、教育(学习)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让教师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助,才能高效率、高质量、自觉地完成任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4、“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员能熟练地使用Internet等教学资源为学习服务,还要求学员能将作品做出电子稿和网页的形式与他人交流,真正做到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此过程是对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检验,有助于促进师生能力的提高。
二、英特尔教育培训给我的启迪
1、我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使我真正认识到:我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我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重视师生互动、互评,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强调互助互学,师生相互评价,强调学习中师生的平等地位,使师生之间能够实实在在的交流,共同提高学习的效果。
2、计划是行动的灯塔,行动是实现计划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成人英语;口语训练;课堂教学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中外交流的桥梁,是保持交际渠道畅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更是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的最直接的形式和最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公司与世界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商业合作、职工培训以及生产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这就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英语应用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境外进行流利口语交流的能力,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承担了涉外人员口语培训任务,在英语口语培训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逐步积累了一些英语口语培训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成人英语口语培训的特点。
1 学员的层次特点
1.1 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是3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由于离开学校的时间比较短,对于在学校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有一定积累,口语交流比较敏感,词汇量比较丰富。
1.2 精力旺盛,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
1.3 对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之在工作中需要英语口语的学习和实践,主动性强,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和学习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1.4 学员较集中小班授课,可以兼顾到每一个人,口语交流的效果比较好。
2 口语培训课程设置
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要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基本的语法结构、熟练并灵活的使用各项语言要素,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通过阅读和拓展性思维训练来获得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口语教学的目标和主旨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即通过听、读,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和重组,然后输出,从而完成语言交际的全过程。
“听”和“说”都属于口语,听在说之前,是进行大量的语言储备的必经阶段。而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是听的必然结果。基于这样的教学原则,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公司对于这次培训的要求和总体目标,我们把这次口语培训课程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英语听力这部分课程由我们聘请的加拿大外教承担,教材选用的是何其莘教授主编的《英语中级听力》和《英语高级听力》。
《英语中级听力》内容新颖,录音以标准的美音或英音为主,声音清晰。教材形式活泼多样,涉及了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全书的课文按录音材料的难易程度编排,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后续听力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英语高级听力》录音材料主要选自美国国内电台和电视广播节目。内容涉及重大国际事件,重要新闻报道,专题采访,世界各国(以美国为主)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有益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部分:基础口语
口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致力于培养学员的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戚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要培养学员能够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训练学员思维清晰,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根据公司员工的实际英语水平而编写的英语培训教材。这本教材的最大优点就是,切合员工的实际水平,既有针对不同场景所设置的基础口语会话,又有结合公司各个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文章。
由于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差距较大,为了使每个学员都能有所收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培训,口语交流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次,较低的一个层次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用语,另一个较高的层次是自己思想的自然表达。基于这样的设置,在口语课程中,学员在学习每课相关的场景表达法后,我们还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周围发生的具体情况创设相关话题,让学员进行交流和表达,如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端乍节,缅甸热带风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水立方等)。
3 口语培训课的特点和体会
3.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设计者。而学员的角色主要是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口头交际也将会变得活跃。
3.2 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口语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学生的口语实践量。教师在教学中,口语活动设计的科学、合理,不但会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有助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口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3.3 重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非常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不仅使英语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和学习兴趣,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形象逼真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语言交际的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同时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32―01
一、研究分析,制订转岗教师个性化培训计划
1. 了解情况,交流互通。幼儿园为转岗教师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经过对转岗教师档案整理,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础学历高,都是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二是成熟型教师,教龄均在5年以上。三是没有幼教经历,幼教工作的理念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特点不了解。四是大部份在小学从事单一学科的教学,有较突出的音、体、美专业特长的不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与每名教师交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和技能培训,放大优势,补救专业短板,树立工作的信心。
2. 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根据转岗教师的实际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幼儿园为每一名转岗教师“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和专业成长计划。培训方案详细列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基本教学技巧和家长工作策略等培训内容,对每项内容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时间安排、过程评价都有明确安排和要求。个性化培训方案做到了有的放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专业成长计划则详细列出教师从入职教师、合格教师、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负责人等成长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考核评价。
二、做好入职培训,促进角色转换
1. 加强幼儿园基础理论学习。幼儿园组织学习《纲要》《指南》《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幼儿园一日生活计划》,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中学教育不同之处,奠定转岗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理论基础。
2. 加强幼儿园操作层面技能的提升。包括幼儿园工作管理制度、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安排、幼儿园六大环节的基本要求和职责任务、家长工作要求与做法、主题活动开展评价以及与幼儿互动交流的技巧评价办法等。具体做法:一是上岗前由园长组织专门学习幼儿园工作制度,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分析幼儿园工作制度与中小学工作制度的不同点,工作过程中重点注意的事项等;二是选派有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对转岗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从幼儿晨检接待、室内外活动组织、游戏、离园等,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一对一的培训;三是让优秀班主任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转岗教师掌握与幼儿交流的技巧,例如,蹲下来、轻声说、纪律口令等,同时以案例的方式讲授与家长交流、家长与家长的纠纷处理等。四是通过老教师做示范课,帮助新教师上好入职第一课“上岗课”,培养自信心。
三、注重人文关怀,加快角色转化
1. 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首先,园领导要经常与转岗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转岗教师共同参与,使他们融入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逐步缓解、消除不适应的状态;最后是在幼儿园重大决策、活动策划、环境布置、设备购置、工程建设等方面充分听取转岗教师的意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幼儿园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激发主人翁的责任感。
2. 建立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将转岗教师与幼儿园老员工搭班安排,让他们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特殊性,在评优晋级和晋职时参考他们的起点,肯定转岗后的进步,使之有成就感。
四、加强专业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1. 立足园本培训。一是同班互助形式。通过“老带新” 、“师徒对”等互助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让转岗教师长知识、练本领、增经验、集智慧、促成长。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让新教师在榜样示范下,学习模仿各年龄段各领域的授课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三是开展“一课多研”。鼓励教师间的取长补短,通过新教师说课、授课,老教师评课、磨课方式,让转岗教师在教学思想的碰撞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四是开展专业技能大赛。
2. 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根据转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类别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如参加国培、“影子”培训、“定岗置换”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等,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同时建立“学习汇报制度”。每名教师培训回来后, 幼儿园提供时间与机会,让他们谈感想、感悟和今后工作设想,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逐步提升。
五、参与课题研究,助推专业成长
1.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科研思想。引导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发现问题,消除教师对课题研究“高深莫测”和“不敢”的心理。从小处着眼,由问题到课题。
学校: 湖岭小学 申报时间: 2015.03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师德教育,树立形象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1、树立典型,集体培训。通过分期召开集体师德培训会,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分享优秀教师的师德专业精神。
2、目标定位,加强考核。通过师德考核,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激发教师自我完善的需求,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专业培训,引领成长。
通过定期听讲座、组织集体听辅导报告、分组交流、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及新课程理论和专业知识更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培训,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1、小组互助,合作共进。组建"学科教研小组",以小组形式有计划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期间,小组需完成三项任务:其一,深度进行主题学习(一个学期确立一个学习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学习);其二,关注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三,认真做好专题科研工作(以教研论文或课题研究形式进行)。
2、培养骨干,带头示范。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专家引领,专业成长。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针对性的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4、师徒结对,跟踪指导。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由指导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快速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5、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汇报学习收获。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三)深化改革,立足课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立足课堂,才能深化教学改革。
1、颁布学生学习常规,切实抓好常规课堂教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能有效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工作,逐步规范常规教学。
2、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教师团队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堂改革研讨课等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说课、上课、评课交流,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结合举办公开课、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研讨交流,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科研实践,总结提高。
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引导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通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等方法,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六)网络培训,资源共享。
通过各类网络培训,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指导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培训,以点带面,进行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教学的水平。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杨冬任负责人,教科室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和学分管理,由教务处和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2、资金预算。每学期学校对校本培训所需资金进行充分预算,保证校本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3、活动登记。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情况等,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依据。
4、积累资料。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5、考核评定。建立校本培训督导、评估机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目标。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做到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先由教师自我评定,再由学校教务处考核审查后认定,并按不同的得分给予不同的评定。
(二)预期效果
通过校本培训,使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基本功更扎实。中老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更精。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我市确定今年的粮食科技活动周主题为“提倡科学膳食,推动主食工业化”。
二、活动时间
粮食科技活动周时间为*年5月17日—23日。
三、活动内容
我市在粮食科技活动周期间,拟开展以下活动:
(一)加强宣传。在市发改局(粮食局)网页及地区新闻媒介刊登材料,编印派发粮食常识材料单张,对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宣传。倡导科学膳食观念,让广大市民合理选择食物特别是主食品,通过主食生产工业化促进居民膳食消费逐步现代化,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自身健康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力推动主食工业化,主要是在粮食加工行业,倡导科技创新,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促进食品发展的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
(二)推动企业提高加工水平。在粮食加工和销售企业中开展总结和交流粮食加工经验,推动企业着力提高主食加工的工业化水平,开拓主食市场,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此提高我市粮食加工技术水平。
(三)完善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建设。我市已于3月份重新选定了14家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我局将根据《关于开展*市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市粮食应急加工服务合同》,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指导和督查,促进做好准备工作,维护加工设备正常运转,规划应对措施和运转安排,保证一旦实施应急加工,其供应的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进一步做好储粮质量工作。主要利用*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所办的《储粮科学园》平台,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及交流活动。一是推动储粮公司的技术创新,更好地落实中央、省、市级储备粮承储工作,确保储粮质量安全,提高储粮效益。二是将交流面拓展到其他粮食企业,尤其是把成品粮储备承储企业纳入交流范畴,让他们了解储粮科技动态和最新技术,从而扎实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五)组织参加培训。一是组织粮食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有关粮食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提高我市粮食从业人员素质。二是开展成品粮承储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为做好成品粮储备承储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三是组织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市内、外粮食储存、加工先进企业参观学习,汲取经验,促进做好粮食科技工作。
关键词:外事档案;国际交流;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文化交流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国际高校间在教学、科研、引智、师资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外事活动不断增多,产生并积聚了大量具有保存意义的文件档案,这些真实记录的文件材料是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真实写照,代表着学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前沿,更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与文化财富。因此,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化、科学化的外事档案管理已迫在眉睫。笔者就目前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高校外事档案呈现的特征分析
高校外事档案是指学校或教师、学生个体,与国外团体或个人在学术研究、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友好往来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文件。由于高校外事工作的特殊性,外事档案也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性与涉外性
外事档案是在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而国际交流的主体涉及到外国团体和国际友人,其交流的内容也反映的是国际交流活动的总体情况。因此,无论是从外事活动的主体还是内容来看,外事档案都具有明显的国际性、涉外性。
(二)语种的多样性与专业性
外事工作中必然会形成大量外文材料,在收集、整理、归档中必须保证这些文件的原始性,这就造成了外事档案的描述形式也与其他档案有所不同,具有多语言性的特点。通常在外事档案的管理中,凡是重要的文件、协议或学术文献等,均须有中文译本。
(三)来源的双向性
国际交流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引进和输出并重。因此,外事档案不仅是“请进来”交流合作的产物,而且也是“走出去”访问考察的产物。
(四)内容的广泛性与阶段性
高校外事档案的来源和内容广泛,这是由外事工作的对象职能决定的,涉及到留学生培养、外事接待、外籍教师管理、援外培训、出国管理、合作办学、科技合作、学生交流等方方面面,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外事档案随着某项外事活动的结束而归档立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二、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完整、准确、系统的外事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为学校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服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到学校工作效率的提高甚至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战略等。目前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外事档案管理意识不够,档案收集较难
近年来,高校间的对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在这过程中产生了包括合作框架协议、照片等在内的大量档案史料,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对外事档案的管理重视不够,缺乏责任感,外事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也不够完善。有些外事档案被当作是简单的资料保管,缺乏长远的眼光;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事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无暇顾及外事档案的收集、积累、归档和管理;部分出国合作科研的教师也缺乏档案意识,不愿意将资料交存档案部门共享资源,这就使得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造成外事档案收集不齐全,不利于外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同时管理队伍中缺乏兼备外事背景、外语能力、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
(二)外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外事档案是历史资料,更是信息资源,但是目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还是简单的手工操作,外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存的档案管理缺乏经验,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率较低,影响了高校外事工作的快速发展,制约了外事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交流服务。
(三)外事档案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由于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其收集、保管的过程往往比较随意,且大部分属于兼职管理,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工作程序,造成许多材料分散、毁损、无法及时归档甚至丢失。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够健全,不利于外事档案的科学利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增强外事档案管理意识,促进外事档案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高校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工都必须强化外事档案管理意识,深刻了解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外事档案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实现高校外事档案工作从收集、整理到利用的一体化管理,推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与对外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完善外事档案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章可依,因此,除了在思想认识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外,还应从学校层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完善学校外事档案管理办法,使外事档案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确保重要材料的正确无误及其完整性;另一方面,理顺高校内部不同职能部门间的管理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确保外事档案不遗失、不缺损。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外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外事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非常便捷,这给外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在管理过程中引进信息网络技术,开发丰富的信息资源,便于快速、安全、便捷的提供服务;建立外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外事档案信息网站,方便管理和用户查询;同时采用各类技术手段,将外事档案数字化,便于保存、利用与共享。
(四)加强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业务培训、学习、交流,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构建一支既具备专业化的档案知识水平,又懂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既懂得外事政策,又精通外语的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提升管理人员外事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傲,于哲. 初探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兰台论坛.2012,(12):25
[2]郑平. 新形势下的高校外事档案管理探讨.2006,(10):28-29
[3]王晶. 新时期高校外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陕西档案. 2009,(4):38
[4]谭一红. 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与对外交流.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