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件开发论文

软件开发论文

时间:2022-06-27 01:5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开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软件开发论文

第1篇

致谢一:

论文是在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关心下完成的,值此论文工作结束之际,学生谨向*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教授在学业、生活上给予我许多的关怀与鼓励。特别是在科研项目中给了我莫大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教授敬业爱业的精神、敏锐的科学思维、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使我终身受益。授业恩情,永生难忘。

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系统集成与工程管理研究所的全体工作人员。在这个充满朝气、勇于迎接挑战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多项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项目。作者在与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中延伸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另外还要感谢本组的***博士、**博士——以及研究所的其他同学,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技术上及其他方面给了我许多建议、帮助、支持和鼓励。此外,航天四院兰凌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课题调研、开发及实施过程中给了我极大的支持,配合课题完成了许多工作,在此也要感谢他们的帮助。

最后,感谢父母和家人对我自始至终的支持和关心,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始终给我鼓励和信心。衷心感谢大家!

致谢二:

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同事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关心。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导师对我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指导,不仅及时解决我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为我提供许多宝贵的科研资料,为我的学业和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老师以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深深感染了我,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作风以及在治学上的严谨也使我受益非浅。

我还要特别感谢四川宜宾**光电玻璃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建议。感谢宜宾学院的计算机系的*林教授、**中主任、**实验师,在课题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和指导,并帮助我一起在机房对软件进行测试。同时还要感谢经常和我一起研究、讨论的同学,以及宜宾学院计算机系全体同事们。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CAD软件开发暖通行业软件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暖通行业中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的使用不仅可以解决原来人工很难完成的任务,如精确的数值计算,环境参数模拟等,更重要的是它加快了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可以使工程师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设计工作。

目前计算机在暖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前者主要是一些科研机构做流体仿真的研究,用来模拟建筑环境参数的分布状况。而后者正是广大设计单位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用性技术。本文主要讨论后者的发展概况和国内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根据自己的CAD实践经历提出一种面向实用的CAD软件开发思路。

CAD技术在设计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计算机辅助计算,这主要是解决在设计中的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湿空气分析等问题。另一方面为计算机辅助绘图,这主要是代替过去费时、费力的手工绘图。方案阶段可以手工示意,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及最后的竣工图一般单位都要求计算机出图。

1发展概况

在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暖通领域起步于80年代。当时主要精中在辅助计算上,主要包括冷热负荷计算,水力平衡计算等。主要使用的语言为FORTRAN,BASIC等高级语言。由于计算工作的基础和规律性很强,有固定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机特征相吻合,到80年代末暖通的计算程序已基本定型。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程序只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语言上的调整,没有本质变化。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为陈在康,武建勋,施鉴诺及他们合著的<<暖通计算机方法>>,该书曾在一些高校被列为暖通专业规定的选修课。

在80年代后期国内出现了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绘图软件,它以普通的PC为平台,拥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和稳定的系统结构。基于以上的特点AutoCAD开始在国内一些机构被学习和使用。AutoCAD的使用可以说是暖通CAD历史上的一次飞跃。至今为止,AutoCAD已成为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CAD软件。

国内暖通绘图CAD的应用是随着建筑CAD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80年代末,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单位开始进行建筑CAD的研制与开发,并且很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暖通计算机绘图也迅速崛起,并渐渐和建筑CAD脱离,至90年代初形成了多套相对完整、独立的暖通软件包。这些软件包主要功能包括:建筑条件图的绘制、冷热负荷计算、供暖空调平面图与系统图的绘制和自动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设计人员的需要。这时期的软件基本上有两种平台。一是自己独立的软件平台,但是与AutoCAD的数据共享比较困难。而更多的是在AutoCAD基础做出的二次开发。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软件有国家机械委北方设计研究院开发的暖通CAD系统,北京华远公司开发的HOUSE软件包及铁道部6个设计院联合开发的HVAC-CAD软件包。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硬件已不再是计算机在暖通领域上应用的障碍。人们研究的重点都精中在了应用于暖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上。到了90年代,由于有多种方便又快捷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出现,编写面向暖通方面应用的计算程序已相对简单,并且可以方便的制作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甚至一些普通的编程爱好者就都可以独自完成焓湿图分析,负荷计算,水力计算等软件。这时一些科研机构就把精力转到了CFD这项国外一直比较领先的技术上,开始学习和研究一些国外的流体分析软件。

在进入21世纪的同时,我们经历了整个世界信息化和网络化带来的变革。整个世界的信息交流变的比从前任何时期都方便,这时如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快速的得到软件更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开发者的面前。国内一些高校又开始了CAD应用集成及网络化的研究。由于国家对建设的投入,工程建设中工作量的日益增加,加快了对绘图速度的要求。国内出现了更多的CAD辅助绘图软件,而在暖通方面,发展完善和应用较多的基本上都是在AutoCAD平台上二次开发的软件。上世纪开发出的软件又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而其中一些则是从其它软件中脱影而出,以其高度的集成性和一体化程度在国内的市场上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目前国内常用的软件我们看到的有建研院的ABD软件包、北京(洛阳)鸿业公司的ACS软件包、北京天正公司的THvac软件包等。

相比之下,国内的CAD技术要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落后,这主要还是体现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和图纸深度不够两方面。国外的暖通设计工作相对建筑设计比较独立,如在英国和日本专门从事建筑设备设计的设计院很多。这些单位往往只做建筑工程中除土建方面的设计工作,这些工作又分为空调、给排水(日本称卫生)、电气的设计。由于发达国家强调建筑以人为本宗旨,建筑的室内标准要求又偏高,整个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投入就会很大。这就使得暖通设计更加独立和分工,相对的暖通软件也比较独立。这些软件很多都是在施工单位对图纸作进行深化时使用,图面表达非常接近施工。在英国的CAD软件很多,面向建筑设备的有400多种,其中面向暖通空调的有100多种。它们当中多数是辅助完成某种计算的独立软件。而辅助绘图用的也是独立平台的集成软件,它可以先前将建筑的AutoCAD的图纸输入作为条件图,再进行设备图的绘制。其中应用较广的是Hevacomp和Cymap公司的CADlink软件。日本对暖通设计图纸深度要求很高,施工图一般都出到1:50的比例甚至更高。使用的软件也多是独立平台的2.5维的设计软件。当前应用较广的绘图软件有CADWe''''llCAPE、CADWAEvolution等。总而言之,以上两个国家在暖通CAD方面,由于有功能强大的软件支持,施工图纸深度和国内图纸都有质的差别。

2国内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在很早就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发,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应用来看,国产软件正在困惑中求生存。国内钻研CAD的多数都面向机械行业,要不就是面向建筑行业的。所以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独立平台的暖通CAD软件能够占有一定的市场。暖通行业中几乎都是AutoCAD的天下,从工作效率到出图的质量我国的CAD水平明显和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使是二次开发的软件,一些单位往往刚拿到手时的争相学习,然后不过多久,人们就又回到了最原始的AutoCAD。分析其中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自己的CAD应用和工程设计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2.1标准有待普及和完善

标准化是实现暖通空调CAD系统集成化,并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内一些机构已经对CAD的标准化工作做过很多的深入,但是针对暖通行业方面的CAD标准化工作近几年才开始有人探讨,离步入应用阶段还相距甚远。由于标准相对落后,从事设计的相关人员很难做到一些软件的数据共享,造成重复的数据输入工作。由于相关的图纸深度及表达方式没有统一要求,造成一些软件不适合有自主样式的设计单位使用。软件开发者也不知用什么样的数据输出方式和绘图样式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目前国内也存在暖通CAD软件与设计相关的技术规程接合不紧密的问题,例如没有使用技术规程指定的负荷计算方法,计算书样式等。一些软件的计算结果也没有经过可信度的认证。在制图方面,相关的制图标准也有待完善,如现行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也只是针对当时手绘时期中一些主要的表达方式作了规范。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计算机制图,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绘图特长的制图标准面世。如GB50114-2001中对制图时的线宽要求是b、0.25b、0.5b,这很难实现计算机和手绘的通用,特别是对日常打印机绘图很难适用。再如双线风管是否画中心线,各种设备在图面上如何表达,标号如何制定,图层名如何设置都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就造成了各单位的图面格式不统一,图层和图元样式相对杂乱的局面。

2.2体制完善和重视程度不够

国内的暖通设计工程师多数都是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制定标准的单位一般也是建筑的科研单位或主管部门。这就给一些人造成了一个误解,他们总以为暖通只是一个与建筑配套的工种。有的人会说“人家建筑的图纸也没有那么多讲就,就甭说我们暖通了。制定绘图标准也是他们建筑的带头,不用我们暖通掺和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很不理智的。虽然暖通没有建筑专业的出图量多,但暖通专业必竟在图纸特点和计算机的应用上有比较接近机械的特点,所以我们更应该以自己的专业职责去对待自己的成果。特别是暖通CAD涉及到的参数之间关系众多,相对其它专业,暖通专业更应该注重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实现形式。

现实中一些人还认为:“计算书只是一个形式,我有那么多年设计经验了,估的比你算的都准。”还有些人认为:“设计院画的太细了没用,到了现场可能改的面目全非,还要有多年安装经验的人才能施工。”还有人甚至认为:“一个简单的系统,根本不要计算机画图,找个老师傅比划两下都能做的出。年轻人把电脑摆弄的再好,也不如老师傅两句话”。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以上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仅仅几个老师傅怎能满足大量工程建设工作的需要。从另一方面讲,经验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通过优秀的软件在图纸上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问题不再会压到施工安装上去了,那时施工单位也就不再去急需寻找老师傅了。所以在现阶段,优秀的CAD绘图软件还是必不可少的,这应该引起更多人对它的重新认识。

在其它一些国家,设计院出图只出到设计阶段,不出施工图。这里的设计阶段不代表国内的扩初设计或初步设计,这一阶段如果和国内的施工图阶段相比,只是没有给出定位和标高,管道的具体连接方法和施工也有一定的距离,可是设备表和系统图都很详尽。他们所谓的施工图一般是指施工单位(国内的安装公司)另外进行深化后的图纸。这里的施工图纸就应该和实际非常接近了,它一般只包括平面图和机房详细图。由于是在设备施工前期出图,建筑和结构和资料也相对比较完善。日本的施工图上都会把梁精确的表示出来,建筑资料中也会有明确的吊顶高度及灯的布置资料。以上这些资料,就使得对施工图纸的绘制有了更确切地把撑。正是有了国外这种体制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给绘制精确施工图的软件带来了发展空间,并且软件也能够真正地满足施工统一、拍图完整的要求。我们从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看出,对于国内的一些安装公司,如果单凭设计院出的图纸无法完成安装的话,就必须进行再深化。综上所述,这也是我国建筑和设备安装行业的一些体制问题,我们也期待着这种体制更进一步的完善。

2.3开发导向有误区

软件开发者应该从暖通工程师实际要求出发,并且最好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再去从事开发工作,就会对开发方向有更大的把握。在笔者接触到过的一些国产软件当中,发现很多软件经常会犯一个通病。那就是往往在操作上追求华丽,以能一瞬间自动完成某些连接,或绘出三维图型而自豪,恕不知某些连接或样式在现场根本无法安装实现。这就造成了软件中看不中用的后果。

开发暖通软件不同于开发建筑软件,建筑软件多数只是图面表达上追求快捷和华丽。而暖通专业中的每个图形元素(我们或将其称作管道及部件)都具有一定的扩展实体参数。如记载管道材质,重量,用途,风量等参数。相连接的部件参数的如何交换、套用、合算都存在着很深的专业性。这要求软件开发者要同设计院、科研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由于这些原因,有时一些以建筑辅助设计软件开发为主的公司的是很困难完成上述要求的。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希望开发者在开发前期多作论证,作好方案,提出合理可行的现实手段和预期目标。避免不假思索地去写代码,否则到最后就会得到费了很多力却没有得到别人认可的后果。

3面向实用的软件开发

对于发展国内的暖通CAD技术,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小规模的设计单位可以聘用专门的CAD技术人员,制定适合自己的出图样式,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做二次开发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做,最后的出图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设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也应投入资源去开发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立平台CAD软件,特别是对CAD出图的标准和深度应该有更明确的规范。下面笔者就以上述两种CAD类型软件的开发作为立足点,提出面向实用的软件开发思路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二次开发和样式制定

二次开发主要是指开发应用于AutoCAD基础上的插件,用户必须先在计算机上安装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之后再运行开发出的暖通工具包,最终加强AutoCAD的功能,使AutoCAD适合暖通绘图,以及符合自己公司制定的绘图样式。AutoCAD在R14版本之后就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允许用户方便的进行自定义和二次开发。并且在AutoCADHelp文档中有详细的参考和教程,便于用户查阅和学习。

目前面向AutoCAD二次开发的主要工具有AutoLISP/VisualLISP、VB/VBA的ActiveX及C/C++的ObjectARX。其中前两种比较适合个人开发和短期开发,后一种适合软件公司的长期开发项目。这里主要推荐前两种语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AutoCAD中集成了两种语言的开发环境,并且有详细的帮助文件。LISP语言是人工智能学科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程序设计符号语言。这种语言在参数化绘图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实现一定的人工智能。LISP开发出的程序可以象运行CAD普通命令一样在命令行中直接键入自己定义的命令运行,保持了用户的绘图习惯。VisualBasic(简称VB)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Basic程序设计环境。它沿用了大家熟悉的Basic语言的语法和习惯,又引入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和功能强大的调试环境,使编程效率和操作智能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它引入的ActiveX技术,使的很多其它的应用程序与之有了相应的接口,且通过面向对象的操作,使程序有了更高效、更明确的实现途径,以及更容易完成各种其它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VB本身简单易学,可以很快的制作出对话框和用户界面,是很多编程爱好者的首选。

二次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制定暖通绘图环境,就是指在绘图初期对新建图形中的一些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这很像AutoCAD中模板的概念。类似建立一个暖通绘图的模板,当然这里的模板比AutoCAD中模板包含的数据要多。加载绘图环境也不像是在AutoCAD中打开模板,而是通过命令来实现的。加载好的环境有自己的操作界面,同时按要求新建一个空文档,再在其中绘出必要的图形元素。绘图环境可以根据绘图的比例和种类进行分类命名。当用户开始作图时,按作图要求加载既可,如可以建立像“风管平面图1/100”、“配管平面图1/100”、“水系统流程图”一样的绘图环境。

绘图环境中可以按自己的暖通设计特点定义菜单和工具栏的布置,如绘制平面图时出现平面图用工具栏,绘制详细图时出现详细图用工具栏。绘图环境设定好后,即绘出图框、设定好了图层、文字样式、标注样式、打印样式等。同时进行建筑设计的设计单位图框需要和建筑专业保持一致。专门的暖通设计单位可以自己编制,介意使用包含公司标志且占图面整边的标题栏。图层应该根据图面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分层也不易太多,一般按定位轴线、建筑底图、房间名称、机器、风管、水管、标注等分层即可,层名一般按英文简写编制。文字、标注等样式一般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选取。

二次开发当中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就是辅助绘图命令的开发。怎样让用户通过软件的应用使绘图更标准化,高效化是衡量软件成败的关键。当然做这些工作的前提是统一公司内部的图面样式,这里包括图面中一些细节因素表示方法的统一。如风管法兰要画几根线,中心线超出边界的长度,隐线处理的方法、常用图例的尺寸等。

辅助绘图命令中的一部分可以称为辅助操作命令,如对图层的快速操作、对象的过滤和编辑等。这些命令有时在Autodesk的Express中也有包含,如孤立一个层、显示所有层等。这些辅助操作使绘图过程更佳合理化,高效化。基本的暖通绘图命令应该包括风管绘制、风阀风口插入、水管绘制、管径标注、标号插入等。这其中包含的一些具体连接的处理方式一定要和现场施工保持一致。二次开发的初期一般不把风管,水管生成块,以追求修改的方便。辅助命令中的快速标注,可以方便地标出管道种类、标高、管径等。一些辅助绘图命令以可以是常用符号(即块)的插入等,如水管上下翻标记等图例符号的插入。

二次开发中一个长期的工作是常用图库的建立。常用图库可以按类别进行多级分类,如分为“风口”、“机器”这样的大类,“机器”又包含“风机”、“空调机”、“泵”这样的中类,“风机”中又包含“离心风机”、“轴流风机”这样的小类。这些图库应该对于用户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用户自己增加、改修图形。这些图形也可以通过厂家得到完全符合实际尺寸的样本来建立。图形单元插入时,图形应以块的形式插入,以追求修改的方便。

第3篇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通过项目各方干系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其本质就是对时间、质量和成本的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开发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二、目前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在项目中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项目经理不够专业。在软件企业中,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管理及担任项目经理,通常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项目计划缺乏纲领性。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3.缺乏有效的管理意识。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人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缺乏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机制。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5.风险管理意识淡泊。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6.项目干系人的不确定性。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7.缺乏项目团队的合理分工。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三、解决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的有效策略

要想解决上面描述的误区,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即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加入过程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在软件开发中对各个过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2.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下转第198页)(上接第196页)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5.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7.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

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绝非易事,对于软件企业而言,这不是一个小的改变,而是一种变革,企业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时,成熟有效的项目管理无疑将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的水平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郭研.软件项目管理[J].物流科技,2005,(2).

[2]何国伟.论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上)[J].质量与可靠性,2003,(6).

[3]何国伟.论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下)[J].质量与可靠性,2004,(2).

[4]王仲涛,严俊,赵耀.对软件项目管理的初步探讨[J].船海工程,2001,(S2).

第4篇

1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中,软件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系统的不可持续发展,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现阶段该体系还不够完善,开发项目不能够在独立的平台中得以有效实施,这给质量管理的有序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此,需要对该体系中的CMMI过程域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是需求管理过程域,需求分析的质量取决于进度和外界约束条件,需求描述过于粗略,就会使维护需求双向追朔环节出现问题;是验证过程域,主要包括验证准备、执行审查和验证产品三个环节,解决的是信度问题;是确认过程域,与验证过程域的环节相对应,解决的是效度问题;是项目定量管理过程域,即以量化的方式对已定义的项目流程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流程及流程绩效和项目质量[2]。

2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各过程域的完善

软件过程成熟度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质量,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其首要环节就是要对各过程域进行改进和完善,针对需求管理过程域存在的需求分析难以实现双向追朔而引发的缺陷难以显露的问题,应对需求的记录方式做出改进,设定改进的幅度和目标,通过建立多层分级的需求体系,使所有的需求都使用一个编号,使用专门的需求管理工具来实现,提高需求满意度,使质量开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针对过程域存在的评审质量不高、文档缺陷密度较低的问题,应保证缺陷密度能够在基线控制范围内正常波动,不应低于中值,可在正式评审前增设预审流程,再有就是通过邮件讨论或直接使用工具,在此推荐使用DOORS工具的CPS功能,有助于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文档评审质量;针对确认过程域存在的UT不充分的CR所占比例过高、缺陷排除率较低的问题,应通过可持续集成将零散的测试用例整合起来,改进用例编写,对产品代码实施持续测试,提高用例覆盖率和检查标准的可靠性;此外,还应将定量管理过程域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组织级度量模式,对所有过程建立相应的度量方式,明确度量指标,确保整个体系处于一个循环改进的过程中[3]。

2.2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将活动及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实现预期效果,该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以客户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管理系统方法、过程处理方法、决策方法、持续改进和供方互利。在实施过程中,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开发和执行人员的整体能力上,除了团队能力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和改进能力,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这些能力进行改善,任一阶段、任一环节的优化都是在既有目标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进而使绩效得以提高,因此应对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来讲,可通过领导的决策支持、确认质量改进目的、选择最佳执行方案和重视员工培训等四个方面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各过程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软件企业项目开发及维护提供一定的指导,使组织能够对自身的过程域能力及能力成熟度进行改进评估。

作者:张成功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第5篇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1991年提出了经典的知识创造模型——SECI模型,描述了在一个组织内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组织知识创新的过程。本文运用SECI模型,对软件开发团队的知识创新分析如下:

1.软件开发团队在社会化知识活动中的知识创新

软件开发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隐性知识,而这些知识需要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观察、感觉才能进行分享。由此,社会化模式通常是从设立一个互动的“范围”开始,在这个范围内促进成员经验和心智模式的分享。在软件开发团队中,社会化主要通过团队领导者积极的示范和指导、合理调整团队的结构,以及交叉培训等方式进行,以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

2.软件开发团队在外化知识活动中的知识创新

外化(Externalization)过程是从个体的隐性知识到群体的显性知识的过程。由于外化从隐性知识创造出新的显性知识,所以它对知识创新至关重要。在软件开发团队中,外化过程一般由“对话或集体思考”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团队成员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融入到团队显性知识库中,以供整个团队利用。

3.软件开发团队在联结化知识活动中的知识创新

联结化(Combination)是从分离的显性知识到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程。软件开发团队中的管理者经常会收集不同来源的显性知识,并使用这些经过编辑的显性知识来创造新概念,另外,在开发工作中,也贯穿着知识的联结化活动。这个过程要求对团队内部的显性知识进行整合,在团队内部建立独特的知识系统,以便更好地整理团队内部的显性知识。

4.软件开发团队在内化知识活动中的知识创新

内化(Internalization)过程是从显性知识到成员个人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在软件开发团队中,项目计划,以及开发过程中的错误、经验,都记录在各种各样的文档中,这些构成了团队的显性知识,但要想让团队成员合理地利用这些知识,只有成员们真正地消化、吸收,使其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组织培训,使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各种手册、文件,以及他人的经验,扩充自己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创新。

2、促进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创新的措施

软件开发团队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知识创新:

1.构建学习型的软件开发团队

其中首先是要建设有利于知识分享与创新的团队文化,其次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团队成员学习提供便利。文化从意识形态层面对知识型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在组织中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和共享知识的氛围,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无形的拉力。一方面,要保证团队内部畅通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促使作为知识发送方的团队成员在已形成的“Ba”中自愿地贡献出自己的知识。这样就达到全体成员都乐于参与知识共享,最终发展成知识共享型组织文化(即学习型团队)的目的,从而促进了团队知识社会化及外化活动。

2.建立团队知识库系统

这涉及到知识的外化和联结化活动,并且为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可以借助以下信息技术:①文档管理技术。利用文档管理技术,坚强团队知识分享,促进团队知识创新。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将团队成员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融入到团队显性知识库中,为团队内部成员提供更多显性知识。

3.构建实践社区

在团队中构建实践社区,使团队成员在日常实践活动中相互影响,交流经验,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挖掘隐性知识的价值。可借助信息技术,如知识协作技术,进行协同管理,通过建立内部网络,提供知识积累、交流的基本平台,其中对软件开发团队影响最大的是基于因特网这样的协作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短信服务、即时通信等网络交流工具,使各层级的成员都可以及时、方便地交流。

参考文献:

[1]IkujiroNonaka,RyokoToyama,NoboruKonno.SECI,BaandLeadership:AUnifiedModelofDynamicKnowledgeCreation.LongRangePlanning,2000(33):5-34

[2]魏国华: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1-55

[3]耿新彭留英:企业知识的分类、分布与转化机制研究——系统化视角下对SECI模型的一个扩展.管理科学,2004,17(4):43-48

第6篇

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软件行业在进行软件研发成本的会计处理时,按现行会计准则处理会使软件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相差甚远,阻碍企业长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及美国会计准则中有关软件研发成本的处理规定,对我国软件行业研发成本会计处理的相关会计准则如何制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软件研发成本费用化资本化

2003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第二章第四节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第45条):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已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现行制度的规定适用于经营过程中研究开发费用所占支出总额比例较小的企业,将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符合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但是对于软件行业来讲,研发费用占企业所支出总额比例较大,按会计准则处理会使软件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相差甚远。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软件企业资本被低估;间接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形象大受影响,另一方面资本低估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阻碍企业长期发展。

我国目前尚未对计算机软件费用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如何合理核算软件生产企业的计算机软件费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的会计课题。

本文中,我将对软件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关于软件开发成本会计相关准则,结合我国现实状况,对软件开发成本的会计准则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我国研发成本会计准则质量

Rogero,L.Hal(1998)在《Characteristicsofhighqualityaccountingstandards》一文中提出了高质量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三条标准和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六条标准,由于准则制定的过程很难客观地给予评价,我们这里仅从内容上的标准来分析我过研发成本会计处理准则质量。

1.准则是否清晰、易懂并在操作上可以实现。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2003年会计制度):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已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准则对于研发成本是费用化或资本化的界限清晰,操作上没有任何困难,有效避免了企业人为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所以说这条该准则是符合的。

2.准则中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是否反映了相关交易的经济实质。

软件企业自行开发的最终成果是取得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收益是长期性的(一年以上),所以相关的研发成本支出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实质是为资本性支出,而我国规定将研发成本费用化,这就背离了此条标准,也可以说不符合此条标准。

3.相关披露是否可以满足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活动的理解。

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活动的理解是通过对其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得出的。而现阶段我国对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研发成本的相关披露没有具体规定,导致软件类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对研发费用的相关披露十分模糊。这就使投资人无法了解到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限制了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而软件行业的高科技特点决定其先期资金需求量巨大,一般都需要融资需要,所以投资人的谨慎投资阻碍了软件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美国相关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对于软件研发成本的处理统一按照SFASNo.2规定处理,也就是将软件研发成本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这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规定的处理相同。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专门的针对软件研发成本的准则,也就是著名的SFASNo.86。SFASNo.86规定:在确定计算机软件产品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技术可行性时,所发生的所有成本都应计入研究和开发成本;在确定技术可行性之后发生的生产母版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应资本化。包括执行编译和测试所发生的成本。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与美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DavidAboody和BaruchLev在TheValueRelevanceofIntangibles:TheCaseofSoftwareCapitalization中分析了1987-1995这一阶段

美国软件行业状况:

行业中出现了少数非常大的公司

软件行业还没进入规律的“暴跌期”

行业中竞争激烈,新公司不断加入

三、软件行业投资者对公司成长的期望持续增长

这一时期美国软件行业的特点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由许多相似之处的,所以我们就这一时期美国针对软件研发成本会计处理的SFASNo.86进行分析。

这里仍然用Rogero,L.Hal(1998)在《Characteristicsofhighqualityaccountingstandards》一文中提出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三条标准来评价SFASNo.86:

1.准则是否清晰、易懂并在操作上可以实现。

准则明确将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研发成本从普通的研发费用中分离出来,适用于软件用于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上市所发生的成本,无论是内部开发和制造的软件还是外购的软件。它严格以是否可以确定技术可行性作为划分的界限,确定之前发生的成本都进入当期损益;而确定技术可行性之后发生的成本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这个表述清晰易懂,操作起来的关键就是确定技术可行性,这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实现的。

2.准则中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是否反映了相关交易的经济实质。

准则的处理方式使得研发成本中能够带来未来确定受益的一部分得以资本化,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在资产中得到反映。这样的信息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进行软件研究开发的投入和进展情况,比全部费用化更能反映经济实质。这样的处理符合会计原则中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而且后续的资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处理也使得交易符合配比原则。一般大的软件企业对于研发成本的投入都是非常高的,按照该准则规定此研发成本很大部分可以资本化,形成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就使得投资者可以看到从资本化的研发成本数量,通过此信息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准则提供真实信息帮助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也有利于软件行业的长远发展。

3.相关披露是否可以满足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活动的理解。

我们关键看软件研发成本中的资本化部分是否有助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企业活动的理解。投资人决定投资与否与企业股票价格密切相关,所以DavidAboody和BaruchLev的TheValueRelevanceofIntangibles:TheCaseofSoftwareCapitalization研究了资本化部分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软件生产企业每年的软件资本化成本和累计的软件资产分别与股票回报和股票价格显著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在研究的时间段上逐年加强。而且,软件成本资本化成本与期后的利润也是相关的。软件成本资本化并不会降低盈利的质量。

因此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资本化的信息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回报和价格进行预测,可以说满足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活动的理解这一标准。

针对美国当时的软件行业实际特点制定的SFASNo.86是一个较好的会计准则,提供给各方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前面已经谈到现阶段我国软件行业十分类似美国当时的情况,而且我国现阶段投资者十分关注以软件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投资者的决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就是拥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软件企业研发成本的会计处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会计问题,相关的会计准则必须尽快得以改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已有的SFASNo.86会计准则,更快向高质量靠拢。

主要参考文献:

1.斯蒂芬A泽弗、贝拉G德兰主编,夏冬林等译,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第7篇

【关键字】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现状,概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软件工程是一项年轻的技术,是二十世纪以来刚刚诞生的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网络技术的出现,对科学理论研究、软件生产以及技术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笔者作为软件工程的研究者,看到了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软件工程到更加复杂的软件工程,这其中都凝结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软件工程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和趋势,软件工程的发展,迎合了时代的要求。软件工程的基本目的是开发出可用的、具有较高经济性的软件产品,这些软件产品将满足人们的需要。笔者通过对软件工程的基本介绍,对软件工程技术的问题分析,预测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软件工程技术的提出及其使用

在20世纪末期,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计算机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然而计算机的发展就要求软件的发展跟上步伐。那时候的软件开发技术十分落后,只是可以进行比较简单的软件工程技术开发。这样的软件工程耗时又耗力,没有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应用。软件工程一词最早是在1968年的NATO会议上提出来的。

软件工程其实就是通过借鉴传统的有关软件工程的介绍,用一句话简单描述就是通过借鉴传统的方法,生产出一个个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产品。软件工程的开发,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软件工程的技术发展历程

1968年,在一次会议上,软件工程这个名字开始被提了出来,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软件工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软件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乃至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软件,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机器无法运转,经济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软件技术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软件工程的研究重点是软件的开发方法。这一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瀑布模型”,后来,“瀑布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人们很快发现,“瀑布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只能开发出比较简单的软件,而无法开发出具有强大兼容性的更加复杂的软件,这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因此,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人们开始尝试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这时的软件工程开发注重将软件工程与方法学相结合,注重软件工程环境的开发。CASE就是这一时期软件开发的亮点,它代表着这一时期软件开发的现状。

然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对于软件工程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软件工程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当面:即过程模型、建模技术和过程成熟程度的评估。在过程模型方面,除开以前的“瀑布模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型,例如快速原型、螺旋式模式、可操作规格说明及转换方式等新的模型。

同时在过程成熟性评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1)模型,该模型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度量性提供了一个评价的标准,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标准来评价软件的成熟程度。

近年来,软件工程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当然软件模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较为流行的软件模型包括废弃式原型和渐进式原型,废弃式原型就是说它的代码最终将会被丢弃的模型,而渐进式的模型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迭代,将原型最终转化为产品的模型。近年来,还出现了原型语言,这种语言可用来定义系统模型。软件重用技术仍是软件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他仍然是软件工程研究的重点,目前还应该得到更好地发展。这些就是软件工程的现状分析。

四,软件工程的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分析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就是要从现状看到软件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才是促使软件工程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系统分析和总结,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如下方面的展望:

1.软件工程将会朝着全球化协作交付的方向发展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信息全球化,技术发展全球化,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是一个地球村,这必然会促使软件工程朝着全球化协作开发、交付的方向发展。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开发的全球化趋势势在必行。软件工程全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推动力是软件外包行业的迅速发展。软件外包行业最开始起于印度公司,到现在,该行业已经在全球展开。软件外包行业最初只是购买和使用外来的廉价劳动力。

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软件外包行业开始注重有效使用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从事软件开发,这种软件外包行业已经不再是个例了,而是很普遍了,这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外包行业的模式,为了更加快速而有效的进行软件工程开发。当然,随着软件工程的不断进步和软件外包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多的软件开发企业开始在全球寻找优秀人才,加强软件开发,打造软件工程开发的日不落帝国。这些软件日不落帝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软件的开发。例如进行游戏软件的开发就是软件外包行业的一个充分体现,还有印度的软件开发,也是一种软件外包行业的集中体现,印度的软件开发很著名,当然印度的软件外包行业也是十分的发达。

2.未来软件工程将会朝着开放性计算的方向发展

未来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朝着可以确定行业基础框架、指导行业发展和技术融合的“开放计算”,它融合了“开放标准”、“开放架构”和“开源软件”三个方面。通过坚持“开放标准”,不同的软件开发企业就可以相互的沟通和合作开发和使用软件,从而更加促进软件的哦更新换代和升级,促使不同的软件工程可以相互的集成、借鉴。例如微软操作系统与Linus系统他们之间也是在相互的借鉴和吸收,再比如手机操作系统其实就是对微软的一种很好的借鉴,还有就是苹果与Android系统之间相互引进对方的先进系统,Android系统就有效的借鉴了苹果的先进软件操作系统,这些都是未来软件工程发展方向的体现。

同时,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文化和理念的交流和融合,这样就更加符合全球化发展的目标。同时实现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可以更好保证软件工程的质量和要求,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正式这种开放性的软件发展模式,才会最终促使世界软件产业的大融合,使得软件的开发更具系统性,这符合未来软件的发展理念,更是一种趋势。

3.未来软件工程将会朝着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全球化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的业务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IT环境复杂度的增加和历史遗留系统的增加,对企业的IT提出了新的挑战。模块化的思想恰恰能够帮助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一方面通过抽象、封装、分解、层次化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对各种软件构件和软件应用进行打包,提高对企业现资产的重用水平和能力。

另一方面,基于模块化思想,业界提出了S0A技术,它提供一组基于标准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有效整合和重用现有应用系统和各种资源,对各种服务进行服务组件化,并基于服务组件实现各种新的业务应用的快速组装,帮助企业很好应对业务的灵活性要求。其实,软件就是一项服务,例如云计算服务等,这些软件的服务正是适应了现代企业的要求,代表着未来软件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软件工程的开发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软件工程对于人们的影响力日趋的提高,人们对于软件工程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大。现代社会离不开软件工程,未来社会更将离不开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多的体现人们的需求,将会更多的注重全球化的趋势,因此软件工程的技术发展趋势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将会更加促进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也是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吴淑婷 软件工程在国内的发展趋势研究 [期刊论文] 《青春岁月》 -2012年14期

[2]李艳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期刊论文] 《知识经济》 -2011年19期

[3]赵杰 浅谈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商情》 -2012年17期

[4]徐钊 软件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期刊论文]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年17期

第8篇

1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1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研究开发出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并通过与另一应用软件开发课题配合,实现论文评审的电子化操作,努力使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1•2主要研究内容与流程

(1)研究《标准》,建立评审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研究,结合《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建立学位论文评审指标体系。(2)借鉴国际先进评审模型,构建学位论文评审模型雏形。借鉴、引进、消化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评审模型,结合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考核特点,构建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雏形。(3)依据科学原理,构建模型。依据系统工程理论以及系统模型的构建原理,运用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发出满足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考核要求的评审模型。(4)研究量化的评审方法。(5)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采用加权法等综合评审方法,系统设计定量评审方法。(6)设计科学公正的评审流程。(7)试运行,验证。(8)为实用软件的设计预留对接接口。本研究成果具有开放性和多适应性,也可以运用于解决类似的评估、评审问题。

2课题研究的开展

2•1主要技术路线

(1)明确目标、确定范围。(2)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找出主要因素,确定主要变量。(4)识别和分析各种关系(内含的科学定律,管理关系、规则等)。(5)形成系统模型雏形。(6)进行“验证、符合试验”,检查模型是否反映所研究的问题。(7)简化和规范模型的表达形式。

2•2研究工作重点

(1)重在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和重点调查我国现有在岗的与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相关的专家、教授,已经通过论文答辩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界的项目管理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在读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以尽量掌握足量的、必要的、有代表性的信息。(2)精心构建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用现代项目评估的相关原理和方法;②借助社会上项目管理评估方面专家的智力;③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相关评估模型,结合实际,改造创新,构建本模型。

3模型的构建

3•1模型构建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时充分考虑以下7个方面:(1)真实性。反映系统的本质。(2)简明性。反映系统的主要特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求解。(3)完整性。系统模型全面、完整,应包括目标与约束两个方面。(4)规范化。尽量采用教指委现有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和《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相关内容,模型与现有标准互动和对应,在创新和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尽量使之适用并有利于下一步的操作软件开发。(5)创新性。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克服原有标准的某些弊端,在模型体系结构、指标设置、综合评审等方面注意范围明确,尽量量化,以克服参与评审的教师、专家的随意性,专业关注的局限性;引导与规范教师、专家在发挥其专业水平的同时,注重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地按模型标准范围进行评审。(6)开放性。使模型系统化、模块化,参数可选择,可更改,有利于改进和拓展。(7)可操作性。为开发实用、可操作性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奠定基础。本课题组和国内的软件开发公司做了沟通和交流,可以开发出简单可操作性的软件。

3•2评审模型结构设计特点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系统结构采用模块式,包括四个子系统模块:(1)评审目标设置。(2)评审指标(标准)与权重体系设计。(3)子准则和评审量表设计。(4)评审程序与制度设计。同时,给出可以选用的空间,以备选择应用。

3•3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模型

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分为类、指标、子准则3个层次,如图1所示。指标层用于综合评分的累计,子准则层用于量化计分,采用100分制。通过对子准则评分得到其分数,再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累计加和(采用加法规则),即可以得出被评审项目的评审分数。图1中的子准则只是通过一个例子进行了示意,评审流程如图2所示,详细的量化评分表如表1所示。

3•4模型特点及用到的方法

从上文可知,这一模型具有如图3所示的特点,并分别用到了以下方法:①充分运用了信息搜集的方法;②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评审标准(指标)进行了分类;③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分层;④充分应用对比分析法筛选量化评审指标;⑤在整体指标的确定上采用逻辑框架法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逻辑框架关系;⑥在各指标的关系处理时采用了指标综合的方法。

第9篇

HIT-NPSS的本科课程共分为4个学年、8个学期。学生前3个学年在校内学习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第4学年到IT公司进行工业实习,不同学年的课程具有不同的针对性。

1理论课程设置

第1学年以基础课程为主,包括基础理论类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以及基本编程技术类课程。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还增设了C++程序设计以及程序设计实践2门课程。特别是,HIT-NPSS本科生第1学年还开设了IT职业道德、交流技巧以及IT企业管理3门管理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基于以上课程设置,学生在完成第1学年的学习任务后,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第2学年以计算机软件系统类课程为重点。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基础;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理解;通过面向对象技术与UML、Java编程技术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等课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技能。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现实IT工业领域的了解,该学年还开设市场营销学、合同法以及财务管理3门管理类课程,这也是HIT-NPSS课程体系的特别之处。第3学年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年,完成第3学年的课程学习后,所有学生将到IT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业实习。第3学年的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开设的课程包括编译原理、多核程序设计、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用户界面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以及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由于软件工程领域覆盖面较广,按照个性化的教育理念,HIT-NPSS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下设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服务科学与企业信息化、多媒体与信息处理以及嵌入式系统与软件4个专业方向,各方向按照培养学生相关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本学年还开设了软件开发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商务谈判及知识产权法4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第4年的工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逐步工业化实践环节

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教育目标,HIT-NPSS在每学年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了以下实践内容:(1)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原则,在第1学期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以项目组形式自主完成软件研发课题。对于课题的选择,学院并没有统一规定,学生可以按照各自兴趣选题并分组。为了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研究,学院将为各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创新项目,在第1学年结束前学院将对各组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对前10名予以奖励。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已经成为HIT-NPSS一大文化特色。(2)短期企业实训。企业实训是HIT-NPSS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2学年的第2学期,学生将被分配到指定的企业基地进行为期4周的学习和训练。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际项目开发为主导,中间穿插工具类、职业规划类等培训课程,学生在IT企业环境中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体验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及交付使用的软件开发全过程。短期企业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企业实际项目、发现自身兴趣和不足的良好机会。(3)软件工程实践。软件工程实践在第3学年的第2学期进行,是逐步工业化教育的第3步,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在2周时间内完成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短期企业实训相比,软件工程实践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软件工程实践,学生的编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平台应用能力、流行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这也为第4学年的工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3企业实习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第4学年将在IT企业实习中,完成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大工作量的技术方案设计和软件开发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撰写)本科毕业论文。通过工业实习,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软件产业人才的逐步转变。(1)双导师机制。HIT-NPSS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IT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工业实习。为了保证课堂学习向工业实践的平稳过渡,学院不仅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还要帮助学生确定指导教师。为此,HIT-NPSS提出了双导师机制,即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各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软件项目开发,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HIT-NPSS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基于其工业实习期间直接参与的软件工程项目,双导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填补不同领域的知识空白,还能够有效建立起大学和IT企业的沟通桥梁,保证学生工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2)实习监管方法。在双导师机制的基础上,HIT-NPSS通过开题检查、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监管。在工业实习的前3个月内,学生必须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即确定论文题目、主要内容以及关键技术等。在工业实习3个月后,学院将到实习基地对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检查,争取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中期检查将在选题后的3个月内进行,检查过程与开题检查相似,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是否符合开题报告中的日程安排,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与困难。此外,中期检查也是学院与实习企业交流学生实习表现、调整未来实习派遣计划的重要手段。结题验收是学生工业实习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检查,一般在实习基地进行,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内容后,由企业顾问和校方专家共同评估其实习情况。截至2013年,HIT-NPSS已有2937名学生在200家IT企业完成了工业实习。

4校企合作模式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工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HIT-NPSS采用多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主要合作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校企合作高峰会。校企合作高峰会以不同的主题每年举办一次,是高校和企业高层以及产业高级人员共商共计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截至2013年,HIT-NPSS已成功举办了多届校企合作高峰会,累计邀请过220余家企业参会,并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浪潮集团等50多家知名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2)校内工业实践基地。在广泛开展校外工业实习的同时,HIT-NPSS也与哈尔滨本地软件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工业实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可在校内工业实习基地进入企业的项目组,参与具体项目的开发。目前,哈工大首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慧通新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计算机网络与软件评测中心等公司已进驻校内实习基地。(3)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是校企合作的另一种模式,主要用于教学和软件开发实践,由软件学院负责提供场地和设备,由企业提供开发平台和各种工具软件,并由企业定期为软件学院的师生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相关指导。目前,HIT-NPSS已与浪潮通用软件公司、金山软件股份公司和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为软件学院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工业化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工业化软件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4)学生俱乐部。学生俱乐部是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公司共同支持的实践类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俱乐部依托实际项目、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IT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校企技术交流[3]。目前HIT-NPSS已组建起亦飞、零度、腾讯等7个学生俱乐部。其中,亦飞俱乐部由阿里巴巴集团支持在2003年创建;零度俱乐部由金山软件股份公司支持在2004年创建;腾讯俱乐部由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于2005年创建。(5)企业家论坛。HIT-NPSS于2003年发起了企业家论坛活动,主要形式是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到校进行讲座或演讲。论坛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领先技术、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以实现活跃校园气氛、开拓学生视野、树立企业形象的最终目标,同时促进企业与哈工大软件学院的相互了解与广泛合作。到目前为止,HIT-NPSS已经邀请了30余名知名企业家作为演讲嘉宾。(6)青年校友论坛。青年校友论坛是HIT-NPSS品牌活动企业家论坛的进一步延伸。青年校友论坛的演讲嘉宾主要是软件学院的毕业生,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青年校友论坛是在校学生与学长们交流的平台,大家一同分享上学的心得、实习的体会、工作后的经历。青年校友论坛的创办宗旨是进一步落实学院的工业化教育模式,深化学院工业化办学理念。到目前为止,已邀请过10余名毕业生重返母校作为论坛嘉宾,青年校友论坛成为HIT-NPSS工业化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学生就业情况

在工业实习期间,很多学生便已决定毕业后加盟实习公司或合作企业。工业实习机制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双赢。一方面,高校能够与一流工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实习生可以成为实习公司的潜在员工,这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招聘难题,也大大缩短了企业新员工培训时间。经过9年的实践,哈工大软件学院已与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我国高校工业化实践的成功案例之一。根据统计,外资企业、国内500强企业、科研院所以及IT企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每年到这些单位就业的学生约占毕业学生的90%以上。外资企业主要包括IBM、微软、AUTODESK、NEC、东芝、三星、摩根士丹利以及Oracle等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航天科工集团、工商银行、华为、联想、神州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主要包括各大部委和全军所属各研究单位、中科院、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科研单位、全国各高校;国内知名IT企业主要包括百度、腾讯、金山、用友、盛大、阿里巴巴和搜狐等著名IT企业。超过50%的毕业生由其实习公司或合作企业录用。

第10篇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 [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 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学生急于找工作或考研,毕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需求分析不到位,设计成果不符合实际需求;软件开发流程混乱;缺乏文档写作训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应当从管理角度严格进行过程监控外,还应当使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对应关系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时期与阶段,它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主要完成问题的定义、可行性论证以及初步计划的制定;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完成需求调查,进行功能、性能与环境约束分析;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制定软件系统的确认测试准则和用户手册概要。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课题论证、选题、调研、查资料,通过对设计题目的深刻理解,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定义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编制概要设计文档等工作;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模块详细设计及编制模块的详细规格说明工作。包括模块的详细功能、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等设计,拟定模块测试方案;把模块详细设计的结果汇总,形成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阶段。

3.实现阶段与组装测试阶段

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编码及单元测试工作。根据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将详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对模块程序进行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及接口与详细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并形成单元测试报告;组装测试阶段主要完成模块程序组装与测试及组装测试报告的编写。

4.确认测试阶段

该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测试、确认测试文档编制及软件评审工作。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软件确认测试准则对软件系统进行总测试;向用户提供以确认测试报告为主的有关文档,包括系统操作手册、源程序清单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由专家、用户、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软件评审小组对软件确认报告、测试结果和软件进行评审,并将得到确认的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这个阶段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论文评审、结题验收及毕业设计的答辨准备阶段。

5.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进入软件的使用阶段,并完成软件的维护工作。它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中的答辩阶段。

四、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精、短、完整。以几十字至三百字左右为宜。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从摘要中即应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只能使用第三人称;要客观如实地反应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最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不进行自我评价。

2.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它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

3.结论

结论写作的内容应主要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等。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4.需求分析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不能对所做题目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不明确,随意想象的成分较多。特别是在数据表的建立上,大部分同学随意设置字段的类型,而字段长度基本上采用默认置。而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数据项的设置应主要注意以用户的需求和满足系统要求为准,而不应设计冗余的字段;数据的类型要依据实际需求,当某些字段可以是选择某几种类型之一,应考虑哪一种更有利于本系统或哪种更易于用户操作和维护。

5.详细设计

许多同学把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理解为代码实现,因此,在概要设计之后就着手进行代码的编写而忽略了算法的表达及测试用例的编写环节,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随意编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的修改和调试上。

6.软件测试

测试做得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只选择了有效的测试用例,而没有进行无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因此所做的软件BUG较多。

7.团队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题目,然后由4~5名同学共同协作,每人完成一个子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第12篇

软件工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如信息工程、系统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重要应用技术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多是以软件开发类项目为主,整个毕业设计就是开发一个软件。为了更好地完成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必需的。软件工程的思想正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分为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几个阶段。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主线,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挖掘软件工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价值,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思想,更有助于提高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学生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存在着选题难、任务重、重视编码、轻过程、项目无法完成等现象。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没有规范的软件设计过程,项目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这种不正确的开发方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选题的盲目性

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初始环节,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但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做毕业设计,选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往往是随便选一个题目,造成选题的盲目性,出现了选题陈旧、选题范围狭窄、选题偏大等问题,使学生抄袭、完成不了毕业设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2.2缺少软件的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系统分析,用来确定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估算完成该项目需要的资源和成本,确定目标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主要经历问题的定义、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软件的系统分析确定了用户需求,同时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具体的要求,引导开发者正确地构建系统。因此,对用户需求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对于最终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代码编写最重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不重视,甚至没有系统分析,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造成了影响。

2.3软件设计过程杂乱无章

软件设计一般都要经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而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中,缺乏软件工程设计思想,跨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的撰写;或者从代码反推出模块设计;甚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边写程序,一边了解需求,程序完成了需求才确定。这种无序的软件设计过程,导致最终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代码的重复率高、潜在?Bug多、系统的可集成性非常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或者系统无法运行。

2.4开发过程中文档不完备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软件=程序+文档,可见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文档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规范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毕业设计中,很多同学认为把程序代码编出来了,毕业设计也就完成了,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系统代码的复制,即只做出一个可演示可操作的系统,而忽略了软件开发的完整性、系统性。完整的毕业设计不仅包括可操作的系统,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资料。文档的缺失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影响整个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3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3.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应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符合相关专业毕业设计要求的题目,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到社会、生产企业中寻求研究课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选题过程以可行性研究为指导,从课题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选择的题目是否能够解决,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报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对该选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简要地写出关于问题性质、项目目标和项目规模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来指导毕业设计的选题,实质上是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对于课题的设计有个清晰的思路,为及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可能。

3.2重视软件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即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不仅指明了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阶段的主要参考标准。用户需求的获取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不仅要涉及到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应用领域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在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时,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采用软件工程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例如访谈、实际调查、UML的用例技术等。需求分析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起着桥梁的作用,确定了系统的需求,才能制定出软件设计的框架,保证毕业设计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后期开发过程的频繁返工,进而按时完成最终的任务。

3.3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一般是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实现一定的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软件规模的大小、功能的多少,都应该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要培养学生把软件工程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把开发软件的过程看成是盖一栋大楼,修一条公路的实际工程,用工程化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确定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注重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过程,而不是学生所认为的毕业设计就是编程序,代码调试通过即可。通过工程的概念规范毕业设计过程,让学生明白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一般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规律,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4重视文档的写作

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严格地规定了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提交相应的文档。文档不仅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在软件的开发、维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遵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文档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文献综述、译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选题审题表、中期检查表、设计(论文)正文、答辩记录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善、规范,实现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监控。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