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02:2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工作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基本情况
所到10个乡镇文化站都是与乡镇事业综合楼打捆建设,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已经建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有8个:清溪、晒经、大树、河西、河南、小堡、料林、富林;二是正在建设中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有2个:双溪、坭美,所以文化站办公设施还在完善中。但不管是建好还是没有建好的乡镇,看得出,乡镇对文化工作还是比较重视,所有的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文化工作,文化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也突显出很多特点、亮点,值得借鉴。
二、取得的成效
1、考核工作得到了乡镇的肯定。局考核组对照考核项目,量化考核,共同商量,当场打分,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扣分有据、加分有理,乡镇心服口服,整改工作方向明确。
2、明确了文化专干的工作职责、范围。通过工作督导与业务指导相结合,解决了文化专干“干什么”和“怎么干”两个主要问题。
3.取得了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河南乡在工作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实实在在开展群众文化,加强外宣工作,重视五里牌标语和万安桥的保护。河西乡党委政府为了宣传“河西溶洞群”,制作了画册、光碟。料林乡党委政府听取检查汇报后,决定调整文化专干工作,不再兼职乡办公室工作,集中精力抓文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开展活动,充实资料,规范档案,“打硬仗,补欠账”,工作要有新起色、要打开文化工作新局面。富林镇党委表示,文化工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开展活动,完善档案。11月13日,小堡乡党委政府反映原来配发的音响笨重、不便搬动,而跳广场舞的群众需要一套便携式音响和拍摄舞蹈活动需要一部摄像机,还有2个村委活动室缺少50英寸大彩电,带队局领导戴伟现场办公,雷厉风行,当即表示将尽心竭力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4、规范了文化档案资料。通过指导,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对基本的档案资料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开展工作有的有的放矢,收集资料明确方向,注意工作方法,苦干加巧干,如坭美开展彝族火把节,信息既可以报送县委政府信息科、也可以同时报送县民宗局、县体育局、县文新广局、电视台等,“一条牛剥几张牛皮”,一炷香敬多位菩萨。
5、促进了文化工作的发展。乡镇党委政府引起重视,文化专干工作得法,对2015年乡镇文化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和目标,必将促进乡镇公共文化工作健康持续、规范有序地发展。
三、文化工作中突显的亮点
1、有的乡虽然办公楼还在建设中,但是活动开展不中止。如双溪乡,开展桃花节;坭美乡,举办彝族火把节,在全县都有较大的影响。
2、有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如清溪镇开展车厘子花摄影大赛、双溪乡开展桃花节、坭美乡举办彝族火把节、小堡乡举办藏族环山鸡节、富林镇举办广场舞比赛,在全县都有较大的影响。
3、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如小堡乡丁家村等,标识标牌、意见簿、借阅簿、开放时间和管理员姓名、手机号等的公示,制度上墙,免费开放工作就做得相当到位。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的文化设备存在借用现象,如大树镇文化站的电脑借作其它用途、麻将桌借与山羊坪社区,但没有发现丢失情况。
2、因专干压力大,有辞职的。如清溪镇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是省级文化示范乡镇,配有文化专干,据了解因为安排其他工作多,与文化业务不挂钩,导致专干不专,不堪重负,一走了之。
3、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正在开展移民、搬迁工作,中心工作任务重大,无足够的精力顾及文化工作,以致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大树镇。
4、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专干的业务不了解,各乡镇均有安排专干兼任乡政府办公室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文化工作,导致文化活动开展少。
5、工作中不留心资源共享,平时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虽然平时做了大量工作,但检查时缺乏作证材料,档案不完善,不能完整、确凿地反映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如坭美乡开展了彝族火把节、“唱响”选拔赛、古碉楼文物保护等活动,得到县级相关部门和群众认可,但专干没有收集资料、档案记载。如河西乡群众反应的未成年人进网吧、小堡乡群众反映的跳广场舞需配备便携式音箱等意见、建议等,当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向县有关部门积极反映解决,却没有相关档案记载。
五、对以后文化工作的建议
1、建议每年至少召开一至两次全县文化工作会,乡镇分管领导和文化专干应该参加,向基层宣传一些文化政策、理论等,进一步引起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
2、针对文化专干新手多、兼职多、流动性大等情况,建议每年开展两次文化专干培训会,向文化专干宣讲文化工作政策法规、业务交流研讨等。
3、建议文化工作考核常态化,并与文化专干绩效工资、乡镇文化拨款挂钩,促进基层文化工作更上新台阶。
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10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 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四)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建阿庐艺术团。
关键词:群众文化;策划工作;内容;措施
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当今就是要培养现代人、教化现代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因此,了解群众文化,策划好群众文化,对推进基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基本内涵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相对专业文化而言的,其服务主体是群众,由群众自己创造,群众自己参与,并在群众自愿基础上,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形态总和;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列功能。
要准确理解群众文化的定位,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政治、物质、精神等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出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认清当前形势,策划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如何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
一是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交流与农牧民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活动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典型示范。发挥示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导向,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档次。再次,要加强培训。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向其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第四,要加强配套服务。依据自身条件,为其提供业务咨询,编写印发活动材料,提供所需的各种器材工具等等。
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档次,增强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应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容于一体的品味较高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强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带动活动形式的不断更新,从而使馆、站办阵地活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目标趋势导向性,发展进程先进性,流动形态超前性等特点。
三是对于新内容和新形,率先推广,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予以推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农村文化管理机制。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把为基层街道、乡镇农村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帮助基层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以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要区分差异性由于群众文化参与者的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心理需求的不同,民族民间风俗喜好的差异,以及老、中、青年龄的差异,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显然也要区别进行,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放任自流。对合理的有利于参与者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文化管理者要进行相应地组织和管理。文化管理者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符合当地受众群体的审美习惯,以方便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原则,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文化组织者可以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开办各类文化、知识技能培训班等等,为社会提供知识技能服务。总之,文化活动本身存在着差异和层次之别,管理者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管理。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乡村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比如,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随着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的摇篮。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意义 问题 对策
社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迫切需要。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是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在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同时也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好社区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引导和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居民能够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和参加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对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社区之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许多社区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普法讲座等活动,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健身团等活动团体。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起到了教育社区居民、强化社区精神、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协调各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交往,得到相互了解,互相协作与配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感情交流。人们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越多,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自觉维护社区利益,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第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区文化活动越多越有吸引力,会使本社区居民更加心态健康和积极向上,也会使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并进而减少家暴、邻里纠纷等不良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文化自主能力差
一是社区自治能力不强导致社区文化建设严重滞后。自1999年民政部进行社区建设实验开始,到现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工作还是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没有真正实现社区自治,还是停留在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据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各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通过政府落实到社区执行,使得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上,自治组织作用被行政化覆盖,无法做好社会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等工作。特别是多少年来我们的文化建设以文化行政部门主办和政府投入为主,到了基层由于缺少文化行政部门的 投入,基层文化本身就很萎缩,到了社区,由于社区的功能严重行政化,文化不是一个硬指标,所以社区文化建设滞后于社区其他工作。
二是社区服务不够到位导致基层社区文化建设难有吸引力。
一方面社区服务内容不全面。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发展不平衡,社区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其层次太低,专业人员太少,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文化服务设施缺乏。很多社区的院落、楼栋没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等等,都使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大打折扣,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筹措渠道不畅
一是社区经费主要开支用于日常办公。作为基层的一级组织,财政对于社区都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仅仅能维持社区日常办公所需。社区文化建设与服务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对社区的经费支持仅仅只能解决社区水费、电费、采暖费、通讯费、交通费、网费及制作有关制度上墙的费用。有些社区工作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账等文件资料所需要的开支都无法解决,而文化建设和服务所需经费只能排在最后,这已是常态了。
二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少。当前形势下社区要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环境等工作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否则难以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而目前社区普遍存在便民利民性质的文体娱乐设施规模小、条件差、水平低的现状,由于经费制约,使得社区文化显低水平、应付性、或自娱自乐性质,进而导致吸引力减弱,而自生自灭状况使社区文化建设成了社区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
(三)社区文化干部队伍素质较弱
目前,社区文化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靠一些爱好文艺、体育的热心居民,大多情况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在维持。社区文化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人才匮乏,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同时,社区干部的待遇偏低,工作繁杂,稍有专长或能力较强的干部都会跳槽到更好的部门,特别是一些有文艺专长的年轻社区干部,工作不久会通过各种渠道离开社区工作岗位,导致社区文化缺乏新鲜血液,难以创新,难以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管理队伍的不稳定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政府及各部门要在责、权、利统一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不能将社区作为部门的“腿”和“筐”,该由社区管理的事项坚决交由社区管理,部门不应该过多干预,努力为社区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条件。如果减轻了社区行政管理的担子,减少了上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各种行政指令,社区松了绑就会激发创造力,而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社区的创造力也会在文化建设上找到一个突破口,这样主客观的遇合必然会使社区文化建设走向一种良性发展,特别是文化如同水,水是自然而然流淌的,只有提供了渠道,文化的水才能畅通。所以提高认识减少社区行政指标,把文化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文化才能发展繁荣,社区工作也才能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
(二)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资金保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无论是文化设备购置、开展活动、场地建设,还是各类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艺人才引入、培养以及工资待遇都需要资金来支撑。而且随着社区居民对文化需要的日益强烈,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起社区共享、共建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作为政府层面而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文化工作对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给予必要资金、引导先进文艺在社区发展壮大并占据社区生活的主旋律,只有这样也才能使那些落后不健康的生活远离人们。所以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渠道绝不能变,也应随建设发展,逐年增加,同时我们要鼓励支持社区通过自主创业、场地租赁、与企业联合经营等方式拓宽收入来源,不断增强社区文化服务居民的能力。建立社区财富积累机制,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措施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
(三)强化社区文化队伍人才机制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文章从树文明新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四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体现了区文化局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活动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XX年,yjbys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是关于此项活动的社会调查报告: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 (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
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乡土特色 学校艺术教育 策略
一、乡土特色艺术教育的失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文化的涌入,使我们充分得享受着多元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然而,在这些文化中,有先进的、代表着进步文明的;也有落后、代表某种制度的、实施文化殖民的。我们的学生,面对本地的传统文化往往知之甚少——一首著名的传统乐曲,他们茫然不知;一首著名的民歌,他们说从来没听过;一块古朴的瓦当被视为残砖烂瓦;一方石章被视为土气十足。对本民族本地文化的漠视,甚至于否认,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遗憾,长此以往,必然会从漠视民族文化的存在到漠视民族的存在。
二、乡土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乡土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策略的教育资源建设
1、从地方志中查找线索
教育需要适合的材料,艺术教育本土化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富于地域色彩的本土艺术资源,考察并研究这些本土艺术资源的教育价值,从而为艺术教育的本土化策略提供后援。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地方志,从文献中查找线索。从地方志中,我们找到了不少流行于赣榆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京剧、吕剧、黄梅戏,相声、小品、快板、歌曲,琴书、小调、牌子曲、花船、跑驴、二人转、表演唱,有民乐独奏、民乐合奏等。这些都成为我们日后加工发掘的艺术教育资源。
2、从专业人士中吸取建议
教育工作者不是专业的民间文化研究者,对于本土性极强的地域文化可能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通过文献检索查找到的地域艺术是否存在于现实中,存在于何地,何人在继承,是否有现实意义,是否适合现代生活实际等等,是十分需要听取专业的文化工作者的建议。因此,我们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访问了本地文联及其各专业协会、文化馆、博物馆。就乡土特色艺术等问题进行详实的探讨,以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3、从尝试实践中积累材料
有了第一手的素材,但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素材按照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改造、调整、重组,成为可以应用于实践的教材。
然后,学生分组分专题进行尝试实践,学生在专题的学习研究中获得了技法、思维方式的锻炼。
(二)乡土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策略中的艺术课堂教学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有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创造,是艺术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实施本土化策略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改造、尝试,摸索比较适宜本土化策略的教学模式。
1、采风与指导
这是一种带有综合实践性质的课型,通常是模仿文化工作者的艺术采风活动。在学生的社会考察、参观、访问、训练等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要花比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要考虑诸如行进的线路、路途的安全、考察参观后的材料组织、访问的问题以及社会活动中涉及的礼仪问题。这是一种学生十分喜爱的学习方式。
2、欣赏与模拟
本土艺术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很陌生的,需要教师的介绍说明,更需要实际的欣赏。因此,每一个专题的第一堂课,我们总是以欣赏作为开场白,让学生在陌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自由的领略本土艺术的内涵,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分析。学生间会有一场热烈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并模拟其中自己认为最好的片断。如学习赣榆是个好地方的曲调,学生们相互交流欣赏的体会,说说自己认为最好的一部分,像模像样的学唱一句。
3、参与与体验
艺术的欣赏、表演、创作都需要人们的参与,无疑艺术教育的课堂实践也不能脱离这一规律,必须强化课堂实践中的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本土作品的演绎中体验本土文化的特性,感悟本土文化的精神。课堂组织以活动为主,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获得的是经验性的知识、能力。
4、自主与创造
这种教学的组织是在充分信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但没有任何思维的框框;学生在进入课堂前,也收集了足够多的零星资料,并已有自己初步的思考。此时,教师应主动的退到次要的角色位置,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或讨论、或查资料、或相互印证、或相互争论,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与研究性学习有相似之处,但过程上要来的短。
在我们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应用对本土化策略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用新的教学技术,简化了我们的许多工作。
本土文化由于时间的问题、人们的认识问题、政府的认同程度,本土文化的保存是让人担忧的。在忧心忡忡之中,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影像设备、录音设备捕捉这些让人浮想的赣榆文化。
(三)乡土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策略中的校园艺术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校园的艺术活动是另一个重要领域。学校艺术教育在实施本土化策略的过程中,同样不能放弃校园艺术活动这一领域,而应该投之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更多采的形式,激活地域文化的校园应用。
1、兴趣小组为基地
学校的兴趣小组学员是校园中最活跃的艺术分子,对艺术也最为敏感。在他们手中,地域文化被演绎得更适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如:音乐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等等。
一、管理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文体队伍素质。
落实中心组和干部职工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各项方针、政策和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抓好和谐支部建设,提高文体队伍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文体系统发展软环境。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细则,建立权责利捆绑方案,加强日常督查,继续实行周内工作安排。对6个直属文体单位和64个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实施岗位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三)加强综治工作,确保文体系统稳定。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综治、安全、稳定、、计生、精神文明、档案、政务信息公开、市县长热线办理等各项工作,坚持群防群治,常抓不懈,及时排查各类隐患,解决各种遗留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确保安定稳定大局。
二、文化工作
(一)抓队伍建设,提高文体生产力。
1.搞好队伍建设。解决乡镇缺文体专干和文工团缺舞蹈演员、主持人、创作人才的问题。
2.加大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县文化馆要努力抓好对城乡文体专干、文艺骨干的培训、指导、辅导工作,年内举办一次专干和文艺骨干培训班。
(二)抓阵地建设,搞好文体基础设施。
1.完成*县文化体育中心(包括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文工团、体校、体育馆、室外游泳池、网球场、门球场、篮球场、近50亩的全民建身场地)主体工程建设。
2.按照要求,搞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
3.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
(三)抓活动开展,促进文化工作有声有色。
1.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县级大型文化活动6次以上。各乡镇要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文化活动,最低不得少于2次。县级各部门年内至少开展1次文化活动。
2.县文化直属单位深入农村常年开展送书、送戏、送资料等文化下乡活动,全年在3次以上。各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组织队伍,坚持经常送文化下村、组,深入田间院坝宣传、演出。
3.协助有关单位搞好“第五届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四川赛区的各种赛事工作。
(四)抓创作展演,繁荣艺术生产。
1.建立奖励机制,实施精品战略,搞好文艺创作的辅导、培训工作,组织专业余文艺团体及创作人员创作文艺作品(包括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小说、诗歌、散文、美术、书法、摄影等),力争每年发表或展出作品1000件以上,同时精益求精,打造精品,编辑出版《*县文艺作品集》。
2.文工团要排练新戏3台以上,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洋溢浓郁时代气息。搞好建国60周年文艺演出,力争有重点剧节目在市省级获奖。全年演出不低于120场,其中到乡(镇)、村(社区)、组、户演出占80%。
3.抓好群文理论调研工作,力争有6篇调研材料在省级以上交流和获奖。
(五)抓民保工程,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完成第二批县级、第三批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保护、申报工作。
(六)抓图书管理,搞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搞好图书的借阅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编写《读书顾问》和《科技信息》资料各6期,开展好世界读书日活动和图书馆服务周活动,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利用,搞好信息共享工程,为社会服务。
(七)抓文物保护,落实“四有五纳入”工作。
加强“文物法”的宣传,搞好“四有五纳入”工作。全面开展我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到农村对我县文物进行全面普查。按要求在年内(9月底)完成*县辖区的田野调查工作,摸清家底,为以后的资料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继续做好*“石牌坊和标语”和“真*庙群”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加强馆藏文物管理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无任何文物丢失、损坏、霉烂、虫蛀现象。
(八)抓电影放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继续搞好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巩固数字化电影放映成果,完成每村每月义务放映一场电影的任务。
(九)抓文化市场管理,促进繁荣有序。
1.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建立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2.规范网络文化市场,尤其是加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力度,坚决打击取缔黑网吧,完成网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
3.规范歌舞娱乐市场,搞好互联网点播曲谱系统建设。严格控制超时经营问题,协助环保部门解决噪音扰民问题。
4.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5.规范农村演出市场。
6.加强音像市场管理,正版占有率*60%以上。
7.辖区内文化经营单位做到情况明、个数清、查处违法经营活动有力,公共文化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到位,无火灾、伤亡等责任事故发生。
三、新闻出版工作
(一)新闻出版管理。
加强新闻出版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安全工作,依法对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完成对县属印刷行业的经营状况的调查,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年内培育1—2家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竞争力的印刷企业。对出版物市场发行,特别是中小学教材、教辅读物尤其是幼儿教材的监督管理。规范印刷、发行程序。
(二)“扫黄打非”。
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加大对出版物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尤其是教辅读物和盗版教材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印刷、发行经营单位、打复印经营业主和书报刊经营户。
(三)农家书屋建设。
按照上级关于农家书屋的要求,继续完善、维护已建的54家,力争在本年度完成新建50家任务。
四、体育工作
(一)广泛开展全民建身活动。
1.抓好“全民健身周”的宣传,推动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各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全年主办体育宣传橱窗、报板不得少于4期,全县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低于总人口的35%。
2.认真抓好各单项体育协会工作,每个乡镇至少建1~2个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表演队伍,并经常性开展活动。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条,全面完成上级下*的新建农民健身工程目标。利用体彩公益金为机关单位、学校、边远山区乡镇送全民健身器材30件(套),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期。
3.组织动员各单项体育协会、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系统利用重大节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保证全年开展县级体育竞赛活动20次以上。抓好场镇、社区(村)、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年内县级部门至少要举行1次体育活动,大的乡镇不得少于3次,小的乡镇不得少于2次,其中乡镇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体育活动项目不得少于5个)1次以上
4.因地制宜地抓好老年体育工作,抓好市第五届、县第老年运动会的参赛工作。
(二)认真抓好承担省十一届运动会参赛项目的训练工作,加强对4支训练队伍的指导和管理。
(三)积极参加上级体育竞赛,力争获得优异成绩。
(四)搞好体育人才输送。加强与教育部门配合,力争在年内向省运动队和体育大专院校输送合格体育人才10人以上。
(五)抓好农村体彩站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五、文体产业
(一)全县文化产业投入100万元以上不少于2个。
(二)整合全县印刷资源,由政府出面,扶持1—2家印刷骨干企业。
(三)文旅结合、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加大对景点文物保护的同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建设,完成**街和真*的整体打造,迎接旅发大会。
(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兴办各类文体实体,增大商业演出场次等。
六、文体惠民工程
(一)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3次以上,义务为全县农村放电影9000余场,建立农村书屋50个,建设好大堰留守儿童服务站。
一、农民自办文化的意义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民自办文化的现状
农民自办文化属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当前__区的农村文化活动基本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援助和扶持下开展的,有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氛围。各乡镇文化站充分利用有限的设施,积极开展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室不定期对农民群众开放,适时举行读书、象棋比赛等活动,另有一部分文艺爱好者也常在文化活动室互相交流。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相对较好的乡镇有曲濑乡等。曲濑乡共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有一支舞龙队和一支民间乐队。已有图书阅览室的村1个,文化休闲广场2个,娱乐休闲场所1个,筹建中的篮球场4个。长塘镇有龙灯队20人,狮灯队6人,唢呐队8人。还有禾埠乡、兴桥乡的民间舞龙队活跃在本乡各村,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大部分乡镇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未开展起来,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农民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观亟待提高。部分村委会的农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情况不太乐观,大部分仅有场所,没有书籍和娱乐器材,有些村委会甚至农民活动场所都没有,使得有些农民活动难以开展。这与各乡镇文化站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乡镇文化站基本上是“空壳”,有些乡镇文化站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设施等,有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务正业”,被分配做其他部门的事情。从调研中了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是非常渴望的,随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目前文化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农民自办文化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视还不够。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造成农村文化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极大影响了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2、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场所阵地。__区大部分村缺乏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部分行政村办公地点小,要挤出一部分专门搞文化场所,实属不易。演艺队平时训练主要在简易的晒谷场上,雨雪天则挤在队员的客厅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在文化设施上,设备陈旧,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投入,日常管理问题较大,存在设备散失或损坏的情况。20__年上级部门在我区设立农家书屋共有21个点,将对缓解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起到一定的作用。
3、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村级经济挤点投入和农民自筹,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内容的资金需求。如:西村村委会一农民自办演艺队,表演用的“狮”“龙”“蚌”等道具损坏多年,因村级经济薄弱,无法修复器材,导致几十号人的演艺队在家“休业”。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所以,农民普遍反映:“文化我们很需要,就是没有钱去享受,希望政府在文化服务时,尽量使农民少花钱,最好是不花钱。”
4、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而这些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农民剧团缺少新鲜血液,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不高。
四、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出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开展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区委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会召开之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迅速行动,召开总支会,研究部署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并于4月29日下午组织召开了文化系统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关键环节是查摆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既是对集中学习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搞好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更是整个活动的创新所在、成效所在、特色所在。为此,区文广新局要求各属下单位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抓好第二阶段工作,不断将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继续深入学习,做到学以致用。要做到活动每推进一步,学习就更深入一层,进一步激发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通过查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行风建设、队伍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开展工作的主攻点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要通过建言献策集民智,进一步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使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二要突出解决问题,注重工作实效。按照区委提出“四查”、“四明确”要求,把重点放在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上。紧紧围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创建特色文化”这一主题,突破“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解决人才短缺难题;加速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解决文化阵地缺失难题;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三大难题,突出“建言献策集民智、系统分析理思路、破解难题办实事”三个环节,自觉分析检查问题。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查摆剖析。要一手抓查摆问题,一手抓解决问题。着力剖析在以下六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要着力解决创新意识缺乏,观念滞后的问题。二是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着力解决民主集中制观念不强的问题。三是在履行职能方面,着力解决办事效率的问题。四是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着力解决群众观念差,对反映的问题不积极解决的问题。五是在组织纪律方面,着力解决纪律观念淡漠,自由散漫的问题。六是在修养道德方面,着力解决文化素养不高,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
四要坚持抓主抓重,切实做好规定动作。在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各单位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一个文化建设项目或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典型事例,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个案剖析报告。个案剖析报告材料形成后,与班子分析报告一起,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与普通党员之间,要采取个别谈话、集中研讨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查找分析问题。
五要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工作落实。各单位、各科室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一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与“三个年”(贯彻实施《纲要》年、狠抓工作落实年、社会和谐稳定年)活动结合起来。这“三个年”的活动与我们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要把这几项活动一起统筹、一并考虑。二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和提升文化品位结合起来。要积极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重视文化品牌的培育、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三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各科室(队)、各属单位正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分管领导抓落实、促进度,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深入一线,希再接再厉,脚踏实地,圆满完成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四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要抓紧处理和及时回复。五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提高文化队伍素质、提升文化部门形象结合起来。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同时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能因为学习而耽误工作,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学习。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特点;自身价值
近年来我国群众文化艺术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作为专门的档案,可以说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记录,更好的将各个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真实面貌得以反映出来,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其即有档案的共性,同时还具有文化艺术的特殊性,文体艺术档案为文化艺术管理、创作、交流、研究及教学等多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其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见证性和不可再生性,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利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以为文化艺术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各项活动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当前随着艺术档案参考凭证的作用不断被人们的所认知,各项艺术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文化艺术档案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
(一)内容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产生的,是对群众文化活动成果和反映和记录,所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大致记录的活动成果包括了造型艺术、综艺艺术、表演艺术和语言艺术,而且这几类艺术中又包括了诸多层的类属,同时还有一些演出和培训等活动,不仅有效的反映了社会现象,而且还有对自然现象的反映。通过深入到生活中收集这些材料素质,进行作品的创作,并将其二轻局化为群众艺术档案。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个体性与整体性
个人艺术档案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归档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类,其是各门类艺术家们一生辛勤劳作的结果,但由于各门类艺术家在思想、阅历、审美、修养及才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各异性,这就导致他们的作品从思想和风格上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个个艺术档案的建立,可以对艺术家们的发展道路和艺术创作及表演成就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这部分档案具有较高的价值。
(三)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形象性和多样性
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效的对社会现象和人们心理、生活需求进行反映,就这需要在活动中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而群众艺术档案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历史和成果进行真实的记当,所以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的用到一些实物和照片等,而这些实物和照片则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
(四)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成套性和整体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利用自身的智慧共同完成的,是依靠集体来进行的,其与艺术创造不同,艺术创造性是个人或是部分人完成的,而群众文化活动强调集体性,这就使其活动中所形成的材料具有性成套性和群体性,所以在对档案进行归结整理时,需要注重这个特点,从而确保艺术活动档案记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自身价值
(一)艺术档案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群众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它相对于其他档案来说,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主要是通过文字、图表、声像、实物以及文学美术作品等方式进行记载。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了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艺术风格形成、发展的全貌及非凡的艺术成就,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果实,具有无法估量的保存价值。此外,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真实地记录了群众艺术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让后人了解和继承群众文化艺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艺术档案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艺术档案既来源于文化艺术活动又服务于文化艺术活动。艺术档案可以反复地、多方面多层次地被利用。它既能够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服务,又能够为社会公众和个人的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提供服务。艺术档案不仅可以作为艺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艺术生产活动的重要凭据,更可以作为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艺术档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艺术档案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量。它的现实价值不仅表现在促进精品生产和艺术创新上,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公共文化建设。
(四)艺术档案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价值
艺术档案的潜在价值是指档案尚未开发利用时存在的一种价值,同时也是指档案材料归档分析确认的价值。这种价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档案的价值是其自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但人们短时期还没有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这种潜在的价值又是被大多数人所关注的。二是指艺术档案的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即把静态的档案资源变成动态的信息源。只有充分地挖掘艺术档案的价值,真正把艺术档案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真实记录,从而形成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以说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者辛苦劳动的结晶,其作为重要的工具,在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发展和工作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见证。通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以为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未来的工作规划的制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更好的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金喜子.管好艺术档案服务文化发展[J].兰台内外,2011,6(01).
根据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学习工作情况和群众所提意见,对照民主生活会的主题,现将我这段时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剖析如下,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习工作情况
学习方面。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始终严格按照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组的统一要求,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所学相结合,向上学习与向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边学习,边工作,参加了集中辅导、中心组集中学习,认真研读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论著、辅导材料,和分管部门及所包乡镇及联系单位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谈心,撰写了学习笔记和调研报告,就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感知记录了挂职日记,还给省委组织部主办的《三晋红e》网《挂职交流》栏目报送了几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对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要求的主题和载体,就是这一理论实践性的直接体现。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抓好落实。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就是要把我县的“四县建设”目标落实到自已分管的工作当中。
工作方面。经常委会研究,我具体分管宣传思想方面的工作,联系科教文卫、旅游、招商。这块工作基本和我县“四县”建设目标中“文化旅游名县”目标相对。近一个月来,我先后与宣传、文联、旅游、招商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对广电局、文化系统、刻花瓷有限公司、娘子关镇进行了实地调研,按照主要领导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对电视剧《平阳公主》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研究,与制片人进行了初次接谈,还安排完成了高速公路广告牌的初步设计。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思考,我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还存在以下:
1、学习不够深入,理论知识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县作为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完整的基础单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样样俱全。半年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我深深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太少太少,所缺的东西太多太多,对一些具体问题局泥于就事论事,不能从理论层面上加以厘清和定位,从宏观的角度加以把握,从科学的方法论上找到突破。比如文化建设的规律性问题、旅游经济的一般理论、平定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2、调查研究不够,认识水平有限
半年来,虽然跑了一些地方,也作了一些调研,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既不深入,也不全面。因而,对于全县思想文化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没有一个科学的估价,对文化搭台,旅游招商唱戏没有成熟的思路。
3、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思维
实践经验的不足,理论知识的匮乏,自然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产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比如,如何进行市场运作,解决资金问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把坚持学习作为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根本途径和生活常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特别是向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各级领导学习。除日常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经济形势的学习以外,重点学习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思想文化的一般知识、文化旅游经济的一般原理。
二是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一是尽快摸清底数,从总体上掌握我县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二是研究探索宣传文化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三是突出重点,研究探索“三山两关”开发的可行性模式,“三馆合一”、电视演播厅等文化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问题;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申报,以及刻花瓷、平定砂器的产业化促进问题。五是民间文化传人和文化艺术人才的保护培养机制问题。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既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拓展了大学生的信息量,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年轻大学生既是思维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生力军与新鲜血液,更应该成为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的网络文化的生力军。所以,高校既要参与以技术创新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不断繁荣网络文化,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关注与引导,促使每个大学生网民树立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道德正义感,努力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互联网共有家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引导的优势
新媒体也称为数字化网络新媒体,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高校开展舆情工作,就要增加宣传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新媒体技术应用在舆情工作中具有很多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高校舆情提供了便利。网络新媒体给与大学生一个表达言论的平台和增进友谊的平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交流。新媒体形式不仅拓宽了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增加了大学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们的亲密互动,增加了师生感情,愉悦学生的身心,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不断满足了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新媒体应用在信息服务和舆情引导上,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到大学生的诉求,更好地做到信息推送及时,沟通顺畅便利,新媒体应用不仅拓展了大学生文化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还增强了网络舆情教育引导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大学生沟通,拓展大学生舆情教育与引导新途径
(一)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搭建更广阔的教育学习平台
教育最高境界是教育人,是尊重人,是更好地挖掘人的潜力,发展人的思维。在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需求,紧跟网络时代步伐,善用巧用新媒体技术,教育引导方式采用多样化,在利用新媒体教育和引导之时,既要善于使用新媒体有益于人的功能,使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好帮手、沟通互动的新渠道、表达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好方式,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摒弃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文化不良的弊端。 高校要把新媒体和“微文化”有益之处利用起来,使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时代化、生活化、大众化。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管理,开通学校微信公众号、开通官方微博。及时有效地传递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的资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如学校主页开辟文化宣传专栏、校园主页及时更新校内外正能量新闻报道,包括学校举办和参与的活动、学校先进人物宣传报道、学校及各个院系部门取得的成绩与荣誉、学校的重大科研成绩等等。还可以通过微信自动推送新闻资讯和正能量文章,允许评论和留言,扩大学生参与度和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大学生喜欢上网,高校教育者还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安全及网络舆情宣讲的“微课堂”、“微视频”“移动图书馆”等形式将思想道德教育气息弥漫到整个校园,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一切的新媒体教育形式要融入正确网络舆论导向上来,引导学生对于?W络事件应该有科学理性分析和正确合理的评论。比如:近年来,教育部新闻办积极打造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目前已先后开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入驻8个新闻客户端平台,拥有粉丝3000余万,成为教育部重大政策、回应社会关切、服务沟通民众的重要平台。在教育部政务新媒体的带动下,90%以上的省级教育部门、100%的教育部直属高校都开通了新媒体平台。[1]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展与大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教育引导和服务大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特有的个性化、及时性、便利性、广泛性、共享性、互动性优势,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平时在QQ群、微信、微博等平台一些正能量消息,推介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文章,促使大学生网络舆情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QQ群、微信群、微博等形式适时地创造话题,抓重点热点开展话题讨论,开展舆情引导和交流讨论,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营造积极正能量氛围,在交流和沟通中要积极倡导以网络化语言,注重主流思想的渗透。通过微信互动功能,架起了沟通互动的桥梁,了解学生诉求,帮助学生,服务学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针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和教育者在掌握信息材料之时,要在第一时间发表和论述自己的观点,本着以事实材料为依据,来证实、辩驳、批判那些虚假和有害的信息。及时地有理有力地给广大同学们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导向。教育者要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主动了解学生诉求,帮助学生成长,做大学生的朋友和精神导师。老师们平时应该多关注了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当发现不良舆情预兆之时,一方面,教育者要及时上报情况并合理处置,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阻止不良舆情进一步扩散,及时导向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了解的信息得到证实和了解,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转变,从而快速地将网络舆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另外一方面,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在新媒体互动功能,根据社会热点实践,创造合适的讨论话题,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网络安全观、网络舆情观,有意识地向大学生渗透舆情导向的教育。
(三)高校集合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三大优势,提高舆情工作效果
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决策者和舆情预防监控以及大学生舆情教育指导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做好舆情工作,首先要收集和整理好舆情信息,还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比如:广西大学的舆情工作做的就非常好,工作经验值得推广。广西大学主动收集社会舆情动态动向和社会思想反映,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映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突出反映广西、尤其是广西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特色亮点,注重舆情信息的分析深度和对策建议的实用程度,按时保质完成舆情信息工作任务,广西大学舆情信息工作屡获佳绩。[2]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舆情工作应该要有以下的工作思路:①利用信息技术及设备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更好地更及时收集舆情信息。②利用高校的网络中心、宣传部、图书馆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才维护和管理网络,保证了网络通畅,信息整合有序。③高校要建立本校的舆情信息数据库和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特色数据库。在舆情信息服务和舆情数据库建设中,高校之间有必要互相借鉴和交流学习舆情数据库建设以及舆情分析,研判,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舆情教育指导和舆情工作的效果。④从学生需要和诉求出发,高校还应该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更好地服务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同时,能够减缓大学生就业的困惑和压力,有效降低不良舆情的诱发或者蔓延。
?之,做好舆情服务和引导工作,一方面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我,大学生要把主流的社会政治观念为理论基础,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更多地观察社会、更多地体验生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不断地增强对信息和事物的甄别能力,才能更好地辨识谣言,并自觉抵制包括网络谣言在内的各类网络糟粕。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网络思想要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只有通过完善和提升自我,当遇到社会和校内的各种现象及突发事件时,他们才能做到理智冷静、客观公正的评判。另外,做好舆情服务和引导工作,高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促进学校各部门协作和全员参与;学校要借助技术力量,用好专业人才的智慧,广泛收集挖掘校园舆情信息;促进高校之间舆情信息资源共享,并不断拓宽网络舆情教育引导推广的阵地,不断拓展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要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技术优势,人员优势,利用新媒体服务优势加强与大学生沟通,更好地服务和教育引导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