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3-01-13 01:0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化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计算机技术;重要性

对于档案进行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只是一直限制在一些简单类别的存储的方法,不仅要要求会有很大的空间,必须还要对索引进行相应的明确,尽管是这样,如果想要把一些档案材料调出来,就必须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计算机中有很多个存储的单元,其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信息进行全方面的记忆。对于计算机自身内部的记忆功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计算机如果有对内部信息进行记忆的功能,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就不需要对相关的数据的信息进行获取,这种功能只需要把数据信息提前输入到内部进行存储的单元里面,因此,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从存储的单元里面,很方便的找到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就可以不断的提高计算的效率。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档案信息化在实际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随着人们日常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项目逐渐增加,就会不断产生大量行政方面的资料和文件,并且后期档案的管理数量也就会相应的增加,但是一张光盘就能储存上亿的信息数据,这就最大程度降低对档案空间利用。另外还可以对存储成本的投入逐渐进行减少。第二,利用计算机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使档案在进行查找的时候更简单和方便。现阶段,档案使用率不断提高,并且每一个职能的部门通常会运用一些档案来作为借鉴,不同的需求就必须要求档案管理的部门必须要及时和高效的提出有关档案的资料。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在档案实际查找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浪费更多时间而对档案查找不准确的现象,但是在档案信息化实际管理过程当中,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对档案的信息深入加工的功能进行全方面的改善,最终可以达到对档案信息深入开发的目的。第三,要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是为了能够让档案在进行修改并且做出合理的补充,对于复制和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比较便捷。目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档案在进行储存的时候,主要是由几个部分进行,例如文字的信息、照片和设计的图纸以及录像带等等。但是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管理,就会对其中的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天气的情况和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原因都会给档案的管理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的明显,随着世界信息化以及计算机网络化不断的发展,电子档案数据信息当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有大多数的病毒不断的入侵,就会经常出现档案数据的信息被损坏和修改以及泄露等相关的现象。第二,有关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进行提高,只有对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以及使用的技巧进行掌握,并且对各种使用类型的办公设备操作的比较熟练,才能够成为一名比较优秀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要把一些具有价值档案的资料及时的送到档案使用人员的手里。第三,档案在电子管理的方面也比较薄弱,其中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档案在电子管理的过程当中,硬件是必须要用的计算机设备。一般来说,如果对硬件设备的投入比较大,就会造成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而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软件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的。

三、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他主要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也已经对经济高速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以及企业能否进行生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第二,他能够有效的对工作的效率进行不断的提高,同时还能对资源进行相应的节约和利用。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一般都是利用人工来对资料进行收集、规整和使用以及存储,这个工程当中肯定会对人力和财力以及物理造成大量的损失,并且工作进展的速度也比较慢,已经不能和我国现阶段的工作以及生活的节奏进行适应,从而也就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第三,他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企业档案的管理主要是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他的地位也非常高。

综合上文所述,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计算机技术方法的使用,已经在我国社会当中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因为计算机自身的内存是比较大的,不仅能够对大批量的信息进行容纳,还能对档案进行查找的时间进行了节约,也能对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等多个方面的过多的损耗进行全方面的节约,并且对信息资源的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目前,这个技术的应用,也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我国后期对于档案管理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档案管理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李晶群 单位:牡丹江市爱民区档案馆

参考文献:

第2篇

1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2.1系统策划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2.2系统运行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2.3系统评价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2.4系统改进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作者:朱永东赵康单位: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卷烟厂

第3篇

1.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地理信息定位系统

这种软件系统可以提供地理位置、图形、属性和多种补充说明信息,软件使用者可以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判断、分析咨询等功能对相关景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存储,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获取旅游咨询者所需的景区的图形、文字、声音、影像等全面的信息,给游客以参考。以地理信息介绍为主要内容开发的这一系统打破了二维空间的局限,具有了三维空间的特点,因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图表和数据等信息,为制作景区的精美专题宣传地图提供依据,一改传统地图的守旧模式,间接提升景区宣传效果。

2.建设完整的数据库

要实现对旅游景区信息化的管理,首先要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便分析处理旅游管理信息。数据库应该包括地图数据库和图文简介数据库两部分。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景点分布图、交通路线图服务设施分布图以及景点数据库、交通路线数据库、服务设施数据库,潜在游客分析数据库等信息分析研究数据库。把完整的信息分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能够将抽象的图像信息数字化,更便于数据的研究管理。因而建立完整的具有共享性的数据库是实现景点信息更好管理的关键因素。

3.及时准确管理信息

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信息获取的实效性就更应得到重视,要想使旅游景点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宣传更到位,必须要及时准确的掌握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时刻关注国家或地方对于旅游管理的政策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积极和不同地方旅游管理者和游客进行交流,了解游客的需求以及旅游业发展方向,保证所掌握信息的质量,这样,在对旅游景点制定宣传策略时,就有据可依了,对于景点竞争力的增强也十分有利[3]。

4.培养一批专业的旅游管理人员

能否能够实现对信息及时准确的获取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因为人是收集处理信息的主体。如果研究人员只懂旅游知识,不懂专业的信息技术,就无法分析处理数据,因而旅游机构中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懂旅游知识,更要掌握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旅游机构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5.利用网络建立一体化服务系统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促销方式,它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促销快捷简便等优点,所以旅游机构应将与旅游相关的信息整合,综合利用网站、服务咨询中心、手机短信服务、银行自助服务等众多渠道,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对吃、住、行、游、购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确保旅游一条龙式的服务得以顺利进行。这个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旅游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品牌,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是一种省时、省力但效果好的方式。

6.坚持信息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并重的管理方针

在旅游景区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景区实现全方位监控,对游客的安全和景区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建设具有正能量的具有景区特色的文化,文化比实际的风景更能对人产生影响,景区文化的深入人心才能使旅游景点让游客有更深刻的记忆,加深旅游的深意。

二、小结

第4篇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网络应用不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民政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以人工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民政档案管理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场地对繁杂的民政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储存保管,档案管理花费的周期场,工作流程繁杂,容易导致档案遗失或损坏等问题。建设现代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保管民政档案的原始资料,省却了大量的人力对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和保管工作,缩短了档案从收集到入库的周期,避免了对原始档案资料的人为损坏,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民政档案存放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归类,不仅比人工操作更为便捷,花费时间更少,同时也更为智能,方便了使用者对民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

(二)提高了对民政档案的开发利用

民政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档案,让档案为民政事业和群众服务。传统的民政档案管理偏重于对档案的收集、保管,由于技术原因,对民政档案的开发利用十分不便,造成了民政档案本身的效能无法发挥出来,不能更好地为民政事业服务。信息化的民政档案管理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民政档案重保管,轻利用的弊端,用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随时随地对档案进行检索和查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民政答案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了民政档案传播的时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大大缩短使用者从提出档案查阅需求到检索查阅档案之间花费的时间,民政部门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传播技术,建立网站,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各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可以进一步扩大民政档案信息的宣传途径,能够及时更新、补充、维护民政档案信息,确保民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一)完善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防范由此造成的档案信息泄露等问题。为确保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包括管理的标准、安全保密制度和信息技术规范等,防止民政档案信息泄露,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

(二)提高对民政档案特色化服务能力

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宣传、开发、利用提供平台和渠道。民政部门应当针对社会需求的热点,开展民政档案定制等特色化服务,优化民政档案管理。

(三)提高民政档案管理者技能水平

一方面,积极引入档案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现代档案管理的人才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培养其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保密意识,促进其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5篇

1计量仪器台账管理

为了确保强检类与非强检类计量仪器检测的完整率,避免发生漏检现象。在软件开发初期,需通过医院的资产管理系统调取计量仪器的基础信息(见表1)。设备编号由资产管理系统产生,是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编码,便于以后和资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所属科室字段是用于较为直观的掌握各科室计量仪器的情况;同时也是起到权限控制的作用:各科室之间自动屏蔽对方科室信息,设备科则可以查看所有科室信息。为了方便微观管理,可以用仪器基础信息(表1)作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在计量仪器台账管理模式下,“购买价格”的右边还有一个“设备状态”的字段,可以使管理人员清楚的了解每台计量仪器的工作状态,但在台账管理模式下只能查看不能修改。

2计量仪器状态管理

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每种计量仪器都必须进行定期定点的检测。管理软件把每种计量仪器的状态分为以下几种:(1)正常:设备在检定周期之内且正常运转,设备为正常状态;(2)报修:临床发现设备故障并通知设备科,设备进入报修状态;(3)维修:设备科查看故障后提出维修方案,且临床同意方案则进入维修状态;(4)待检:维修后未经有关部门检测或强制检定设备到达检测预警时间,设备为待检状态;(5)停用:超出计量周期未检定或其他原因长期不使用,此时设备进入停用状态。(6)报废:计量检定不合格、损坏无法维修或达到其他报废标准,设备进入报废状态。在计量仪器状态管理模式下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可以对“设备状态”进行修改,以明确各仪器使用情况。状态管理模式在台账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字段(见表2)。其中“上次检定时间”由设备科管理人员在仪器检测结束后批量或者单次修改,修改以后系统根据“加定周期”自动生成“下次检定时间”,同时相关设备的“设备状态”字段自动改为“正常”。“检定周期”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确定,一般分为半年、一年和两年三种。“预警时间”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一般设置为下次检定时间前一个月。“维修费用”是在将仪器状态改为“维修”后必须填写的数据。

3计量仪器使用情况统计管理

计量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数据产生,如计量数量,维修数量,维护费用(维护费用=维修总费用+检定费用)等。将这些数据统计起来对我们的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计量数量可以让我们宏观的了解全院计量情况;维修数量可以了解全院或各科室仪器使用情况以及某一品牌仪器的使用情况,对以后的采购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维护费用可以分为维修总费用和计量费用两部分,维护费用加上仪器的购买价格(如果有耗材则记入维修费用中),除以使用年限所得到的数值可以大致反应一个设备的使用成本,这个数值对仪器是否报废、停用以及以后的采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使用情况统计模式在状态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字段(见表3)。“检定次数”、“维修次数”和“维修时间”在状态管理模式下修改状态时系统和自动进行记录,“检定费用”在统计管理模式下维护,“维修费用”。

4小结

医院计量仪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有效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计量仪器漏检,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医院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管理软件提供的管理流程数字化,可以优化设备科工作流程、提高计量检定和仪器维修效率。实施计量仪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医院计量管理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

作者:罗晓晨吴静炯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网络科技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经济的全面增长,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趋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可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还只是处在一个开始的阶段,其中有着多种多样的问题需要各个高校进行解决。所以,这也就需要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一般是采用档案自动化和智能方式进行管理,且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完成档案资源共享。首先,对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工作人员采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来登记档案信息资料和数据、对档案进行检索和使用,采集电子档案,只要登记一次档案相关数据就可以进行多次使用,而且还能完成数据资料共享。相关工作人员把档案登记在计算机以后,就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就不需要进行两次文献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加工的时间,且还可以很快地进行二次出版,这样就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检索效率。其次,对于完成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一般而言,档案信息化创建最主要的就是创建资源,然后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进而完成资源共享。但相关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次数,进而扩展档案服务的范畴。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良问题

(一)投入费用高,筹集费用比较困难。从目前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来看,要想筹集足够的费用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大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单单需要购买对应的计算机和扫描仪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应的网络体系和安全体系作为支撑,可是要获取这些东西,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费用。除去这一部分,因为电子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且使用期限短,而设施维修与更新费用很高,所以就需要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二)工作任务繁重,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较难。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对已有的档案资料进行登记和整理,然后经过扫描等方法,把各种各样的照片、书籍、文本等载体转化成电子文档。且还要根据有关规定采用文档处理软件把各种数据资料做一个规范性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可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查询。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要对客户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把远程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问题。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健全,假如费用和技术等不能保证,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增加信息化基础设备。高校档案应当把档案信息化管理放在高校整体发展计划之中,并且应当确保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而增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网络计算机水平,发挥档案信息化体系的最大作用。此外,高校应当创建内部局域网,完成档案管理体系以及别的办公网络相互连接,从而完成各个部门向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远程归档,这样可以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二)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创新。高效应当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进行有效的创新,这样就可以确保档案信息化正常运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高校内部以及外部关系进行简单的调节,尤其需要调整好部门的上下级关系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可以成为高校管理当中的一个核心部分。采用制度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方法与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的约束,以此让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其他工作的有力支撑。除此之外,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方面的探索,进而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性。(三)把档案管理工作理念进行有效创新。高校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借助国内以及外国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可是高校必须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进行生搬硬套,不对其进行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当尽可能防止重复性管理,且不可以只关注到档案管理体系软件和服务器的创建,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兼顾信息技术更新与进步的趋势,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五、结语

开展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当结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作者:陈丹 单位:孝感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葛桂珍.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79-80.

[2]李卫忠.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1):112-115.

第7篇

(1)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餐饮部门就必须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各校区、各部门、各餐厅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配置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达到通过网络化信息平台及时查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校餐饮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统筹应用,形成多个校区、不同部门、不同餐厅统一协调的目的。

(2)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盘存、转让、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其投入的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第一,制订合理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计划,不断完善固定资产购建的决策程序。餐饮部门领导应组织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结合现有资产使用和存量情况,通过市场考察及调研做出可行性调研论证,使其购入的固定资产不闲置、不浪费,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第二,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所有购进的固定资产都要经过部门负责人、使用部门、使用人的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制固定资产入库单并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记账,并同时根据使用部门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从管理制度上做到每一个固定资产入库单对应一个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第三,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做到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第四,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及保养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五,制定固定资产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环节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条件、固定资产的处置标准和范围、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和审批权限。

2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2.1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及使用,建立全校以及餐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各校区、各餐厅、各经营小组的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使用、调配到报废整个使用周期以及折旧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达到高效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

2.2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优点

(1)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严格控制了流程的操作,规范了固定资产明细信息的录入,做到了名称统一、分类科学准确、信息详细,例如:C餐厅保洁部门通过采供部购入洗地机3台,单价为15000元,合计金额为45000元。从购货发票到固定资产卡片详细录入了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性能、供应商、价格、领用部门、餐厅、使用人等资产基本信息,使每件固定资产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明,提高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固定资产变动及时、快捷。在一校多区的教学模式下,改善了校区之间的相互调拨使用,例如:从A校区A餐厅调不锈钢货架到B校区B餐厅,固定资产调拨单分别由各餐厅负责人、经理及餐厅资产管理员、保管员签字认可后,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员填制的两校区调拨单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做到了固定资产的实时调配,动态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来源与去向,大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发挥了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

(3)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自身所需自由快捷地查询相关固定资产信息。例如: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查询按钮,可以很快捷地查询到A餐厅所有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有压面机2台,面食组和花样组各使用1台,已使用1年3个月;冰柜5台,炒菜组、饼子组各使用2台,面食组1台,炒菜组、面食组已提固定资产折旧5个月,饼子组已提固定资产折旧13个月等详细信息。

(4)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可以通过管理化、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每一个固定资产的详细数据,如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部门以及使用人,从而增强了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感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感,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防止了资产的流失。例如:B校区A餐厅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有不锈钢双炒一温灶1台、不锈钢货架43个、不锈钢灶台12个、和面机2个、削面机3个,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按钮,方便快捷地查询到以上固定资产部门负责人为餐厅经理张某,使用部门为餐厅精美小炒组、花样面食组和大炒组,存放地点为A餐厅精美小炒组、花样面食组和大炒组,使用人分别为精美小炒组刘某、花样面食组王某和大炒组马某。

2.3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效果

信息化管理规范了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资料,使得固定资产数据查询快捷方便;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准确性,对于超过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系统会自动排除过滤,不再参与折旧计算;信息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得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建更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3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进一步思考

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可有效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与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管理上的漏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仅仅是一个管理手段,更重要的还是管理体制,只有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双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好,才能体现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效率与工作质量是无可争议的,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软件,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融合于信息化流程中,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第8篇

(一)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的投入成本较高。要真正实现信

信息化管理不是单单依靠医院目前所拥有的人员、技术以及设备并能够轻易跨入信息化的领域,而是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尤其在医院成本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更需要采购大量先进的设备和软件,还需要对技术人员做培训,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前期的铺垫。对于一些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比较缺乏的中小型医院来说,单是前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就很难保证。另外,引进的设备之后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用于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这部分成本的投入会成为很多医院的负担。

(二)技术水平较低是影响医院成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更新明显适应不了当前社会对财务高质高效的需求,更多时候的医院成本信息化流于表面,只是从传统的手工式记账变化成电脑记账的形式。目前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水平较低,一方面是设备更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专业性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相应的培训不及时,导致知识更新缓慢,也影响了医院的成本信息化建设。另外,大部分医院在引入这些信息化管理设备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思想仍处于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还尚未意识到,因此在收集数据时不是很积极,在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成本原始数据不足,成本计算自然也不够准确。

(三)对成本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效果不明显

成本信息化管理实行的不彻底,更多的是形式上而不是本质上的,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由于缺少对成本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导致成本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完善,加上缺少行之有效的成本信息化管理方法,使得各医院之间执行的标准不统一,不利于进行横向对比,失去了进行成本分析的数据参考。医务人员整体的成本意识较低,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是涉及到每个人、每个工作环节的问题,缺少成本管理的概念,从而增加了成本的消耗。实践中发现,很多医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和物进行自身的成本信息化建设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它的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会逐渐体现出来,在今后必然会提高医院的效益。

二、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成本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自身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与其它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医院进行信息交流,快速搜集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达到互为促进的目的,提高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加强成本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使他们明确成本控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层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每个基层医护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完善的成本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具体的奖惩手段,制度化和公开化有利于约束各方行为,更容易促使所有人将成本管理意识根植于心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在实现成本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管理落实的有效性。因此,要加强对基层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他们的所学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尽快的适应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无误

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医院要实现全面推行的成本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完整的成本管理功能模块以及搭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在临床、药库、财务部门、收费处以及后勤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网,才能够更精确更完整的搜集成本管理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化推动医院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另外,要确保成本数据信息录入要准确无误,成本信息录入是最原始资料,是高层进行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必须要认真对待。

(三)加强成本信息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

简单来说,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是指将医院运行成本中各项支出汇总整合,再进行分析处理,并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医院的效益和服务质量。医院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多个部门的多项工作,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很多,并且医疗服务属于特殊性行业,其分工明确,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因此经济的运行成本较高,业务流程也相对复杂,这也从客观上就增加了成本管理的成本,也决定了必须依靠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保证成本管理的合理有序进行。优化管理流程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比如对成本管理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审批的成员要有各层及各部门领导,最大可能的实现公开透明。在成本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始终把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不断调整,才能够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第9篇

1.1门诊血压测量设备及信息化管理

1.1.1设备

带串口的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可以自动提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测量时间,串口通过数据线相连即具备数据传输可能;普通电脑1台;刷卡器;血压测量软件,本院研发的一款医院信息系统软件,隶属于护士站“虚拟挂号系统”,可同时为患者进行“虚拟挂号”及血压测量。

1.1.2使用方法

IT中心在门诊护士站电脑安装血压测量软件(软件与血压计型号对应),用数据线通过串口将电脑、电子血压计和刷卡器相连。工作人员打开电脑,操作时刷患者本院就诊卡或输入病历号,启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电脑界面同时显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测量状态等信息,测量结束血压、脉搏值实时传送自动保存于电子病历并显示在该电脑界面和自动血压计液晶屏,护士和患者均能看到。

1.2门诊血压测量制度及信息化提示

1.2.1门诊测血压制度

血压测量是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估与血压有关危险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观察病情变化与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本院除实施卫生部“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制度”外,门诊制度还规定对血压关系密切的科室如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疼痛门诊、脑卒中门诊、产科等患者每次就诊前必须测血压;门诊有创检查等操作之前需测血压,如喉镜、穿刺等。

1.2.2测血压的操作人员

测量血压一般由门诊护士完成,并负责数据的准确性;经培训后的“部分时间工作制”护士(指本院其他部门的在职护士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在高峰时段来门诊参加按小时付薪酬工作的护士)及志愿者也可担任患者血压测量工作。护士或志愿者嘱咐患者挂号后观看候诊区叫号显示屏,在快轮到就诊前到护士站测量血压。

1.2.3测量血压要求

为确保结果准确,护士或志愿者嘱咐患者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要求准备,在测量血压前避免引起血压变化的诸多因素,如运动、饮酒或吸烟、手臂位置、肌肉紧张、膀胱充盈、讲话和环境噪声,告知注意事项和测量要求。血压计上方贴操作流程图及姿势摆放示意图,方便患者提前准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测量结果值对应的上方写有正常范围值,便于患者对照;患者凭医院就诊卡刷卡测量;受测者常规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有医嘱要求的按医嘱执行;因示波技术的医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能测出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对这些患者需手工测量并输入电子病历。

1.2.4门诊信息化提示

将“35岁以上首诊患者需测血压”及“XX科患者需测血压”的提示编入电脑程序,开诊后在每个候诊区叫号显示屏下方连续滚动播放;护士将“XX科患者每次就诊前需测血压”提示打印装帧后插在该科室门牌上,患者在诊室门口候诊时再次提醒患者;在医生诊室电脑安装“请让患者到护士站测血压”提示框,需要就诊前测量血压的患者如未测血压,只要医生点击队列就诊,立即跳出该提示框,医生即知道该患者未测血压,可敦促患者去护士站测量。

2效果评价

2.1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从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和IT中心调取每月患者满意度数据及测血压统计数据,以2009年12月未实施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和2011年12月实施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为例。

2.2医生护士对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的评价

据本院IT中心统计,2013年门诊血压测量录入量月均16000~19000人次,日均为500~700人次。护士认为血压测量的智能化极大地减轻了护士工作负荷,以前用于记录血压的精力和时间可更多地用于回答患者咨询,并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相应科室进一步就诊及正规治疗,或给患者高血压宣教小册子,宣传高血压的危害和危险因素,患者容易接受且效果好。因护士及时准确地提供医生所需要的血压信息,医生对护士测血压的认可度高,认为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2.3首诊患者测血压率

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率,实施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后,本院定期门诊病历自查及历次JCI检查抽查测血压率均达95%以上。

3体会

3.1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目前大医院年门诊就诊量持续增长,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普遍存在,让有限的护士在有限的候诊时间为门诊患者进行血压等评估又准确录入电子病历的确是一大挑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运行是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条件,不仅为患者就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门诊血压测量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电脑及刷卡三位一体,智能化的自动操作减少了血压数据人工录入步骤,避免人工读取、输入错误的发生,提高输入准确性和及时性;改变了以往手按机器测量键、测量、护士电脑输入患者病历号、从机器上人工读取血压值、再将读取的血压和脉搏数据逐项输入电脑的状况,加快了血压测量操作的速度,节省了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符合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中“有效工作和减少压力”的原则。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前后数据对照发现,门诊患者总人数明显增加,测血压人数也明显增加,但未发生来不及测血压的情况,患者对测血压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分析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在患者未带就诊卡而医保卡不能刷卡测血压的情况,有待改进。

3.2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

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护士血压测量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负荷,护士有更多时间用于门诊宣教;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电脑及刷卡三位一体,医生、护士和患者均能从电脑或血压计显示屏实时获取准确血压数据,有利于诊疗,融洽了医、护、患三者间关系,得到了医生、护士认可。

3.3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落实了测血压率在各级医院开展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比大面积进行普查节省人力、物力和经费,是高血压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据宛悦等调查,医院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率为42.1%。实施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后,门诊信息化提示减少患者血压漏检情况发生,本院定期门诊病历自查及历次JCI检查抽查测血压率均达95%以上,确保了患者测血压制度落实。

3.4建议

3.4.1提供群众自助测量设备

门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家属有意愿趁陪护患者就诊时机在医院检查血压,尤其是平时检查机会不多的家属。但因为没有挂号,无就诊卡或病历号,往往使用患者的就诊卡测量而被护士阻止,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且冒名者血压自动保存会影响患者信息的准确性而干扰医生诊断。因此,建议在门诊大厅、各候诊区等处摆放供群众自助测量的全自动血压计,上面张贴自助操作流程图、姿势摆放示意图及血压正常范围,想测量的家属尽可自助测量,无需刷卡,结果无需保存电子病历,如结果异常,语音提醒受测者进一步挂号诊治,可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3.4.2将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引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机构

第10篇

很多企业拥有自有车队,系统能够在这方面提供自有车队和车辆的管理功能,通过系统运算匹配运输需求和运输资源(包括车辆和司机),自动配载车辆与货物。TMS还能够提供线路优化功能,当一条线路有很多送货点时,可以根据顺路、道路情况进行自动优化运算。而对于没有自有运输资源的企业,通常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运输业务,这时就需要系统帮助优选承运商。货运方式一般有铁路、公路、航空几种货运方式,把不同的承运商的货运方式、运输时效、价格费率、附加服务等基础信息输入到系统,在TMS系统中建立优选承运商的规则,就可以通过系统运算提供给用户建议选择的承运商。例如,有的公司在选择承运商时,考虑运时和服务满足的前提下成本最低的原则。而对于一个功能足够灵活的TMS系统应提供优选承运商规则的自定义功能,以满足用户对系统需求的多样性的要求。TMS支持不同货运方式的多级联运,计划运输线路时可以使用陆-陆、陆-空、陆-海多种联运方式。

运输计划完成后生成运输单,这时可以下达运输单给有关的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承运商或者承运车队根据运输委托任务到企业的仓库提取运输货物,安排运输任务,系统进入运输执行的流程。在实际的物流运输情景中,应用条码化管理是现代化物流运输的重要手段。在运输的各个节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对货物作扫描,记录货物的运输状态。运输节点一般包括出库节点、中转节点、最终到货节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情况设置需要监控的运输节点,对于无法实现条码扫描的节点可通过其他方式作节点跟踪,如与承运商的信息系统进行EDI对接或者要求承运商人工登录到系统反馈运输节点状态。

对于自有车队的运输过程的在途跟踪可以与GPS地图系统对接使用,根据GPS终端设备返回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接入到地图系统(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就可以显示运输的实际线路与当前位置。如果承运商也有TMS系统,可以通过EDI数据接口向本企业的TMS系统传送运输节点到货信息,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设置相同而且能够对应上。如果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无法对应,这大概就需要人工干预,由人工登录到本企业的TMS系统中维护节点到货信息。为了能够让节点到货信息能够及时维护,可以在TMS系统中启用警讯管理功能,设定承运商应维护节点信息的时间,当承运商到这个时间还没有维护节点到货信息,系统就会调度邮件系统、短信网关或者短信终端机给相关的用户发提醒邮件和短信。货物到达最终收货地点后,用户在货物签收单上签收,承运方应带回POD签收单或者通过终端设备拍照上传POD签收单给委托运输方的企业。委托企业如果收到纸制的POD签收单,可以安排人员利用速拍仪等设备把POD信息输入到TMS系统作为电子存档。

POD回单在很多委托方企业中作为运输完成的费用结算条件,如果有些承运商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提供POD回单,这就需要委托方和承运方双方谈好处理条件。运输途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要填写质量事故单据,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TMS系统应对每一个需求订单的运输在途节点情况通过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呈现给业务管理部门和委托方的用户,这种呈现方式与目前一些电商企业的在途节点状态显示相似(如淘宝网、京东网)。

运输结算管理在TMS系统中是企业与客户和承运商结算费用的模块。如果是委托运输的企业,企业首先就要先与承运商进行费用结算。结算的基础数据就是企业与承运方签订的运输合同。如果是企业长期的承运商,一般会签订一个较长时间区间的运输合同。承运商有几种计费方式。如航空、铁路按照重量计费,盛辉物流按照体积或者重量计费,EMS按照首重续重计费并考虑重量和体积重量(体积除以一个变量参数)的比较后计费。计费因素中还考虑到件数、包装、保险费、大单计费、特殊服务费等。TMS系统考虑以上各种计费情况建立各家承运商的合同与计费模型。结算时系统自动运算出各个承运商的运输费用,企业用户对运算出来的费用核对调整后生成对承运商的应付账单。承运商可以登录到系统进行对账,对应付账款的差异作标注,企业用户再与承运商沟通确认最后的应付账单结果。企业的物流部门往往还需要把这些运输费用分摊到委托运输的单位,形成应收账款账单。应收账单和应付账单可以通过电子数据接口传给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最后,TMS系统还提供灵活的报表功能,通过系统输出各种KPI考核的报表。企业用户也可以通过报表配置工具定义自己需要的报表。

2技术架构

系统通常采用B/S架构的三层结构。包括Web界面呈现层、业务逻辑应用层、数据库持久层。Web界面层有的应用AJAX技术,增强用户界面友好体验。业务逻辑应用层可运用Hibernate/Spring技术或者Framework及WCF技术。数据库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Server、DB2等数据库。Java平台技术架构示意图如图1。

3系统特点

系统集中部署,所有功能通过标准浏览器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地方访问系统;作为一个物流运输的协同操作软件平台,供应商、客户、承运商、商都可以登录到系统使用业务功能。例如,供应商通过系统传递订单,承运商承接和管理发运单,客户可查看其订单的交付状态;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即能应用于小规模的应用范围,也能随着业务数量的增长,保持足够的性能和服务水平;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通过通用的接口协议和其它信息系统交换数据;系统对集团化的多组织结构的业务的支持,除了业务数据处理上能够划分集团公司中不同分支机构、不同承运商、不同客户的数据,还能让不同类型的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只能访问自己的业务数据;企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与当前的先进的通讯技术相结合,例如,自动化发送短信、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与GPS/GIS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在百度地图上跟踪运输在途的实时位置信息,手机拍照实现物流运输的电子签收等。

4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国家《档案法》实施和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和需要,各级医院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越发重视。如何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把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移到现代化的层面上来,尽快提高工作质量,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

只有坚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服从和服务于组织人事工作大局,才能为宏观管理决策和组织业务处理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服务;才能为各级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推进办公自动化、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1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1)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往往会在档案利用中出现“死档案”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在利用档案的时候,明明知道档案室(柜)保存着自己所需的档案资料,但是查找时却因为检索工具不全,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去找文件甚至无从查找。使用计算机管理医院的人事档案就不同了,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可以及时给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全面、快速人的人事资料和有关数据。既可避免手工抄写出现的失误,又可使档案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益,对数据查询又快又准。

(2)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有利于材料的完整保存,除了在信息输入时需要用档案原件外,很少再接触原件,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3)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可以把大量的档案材料存放在软盘、优盘、光存储介质及硬盘上,大大节省了资源。按传统的和理模式,要全面完整地保存好档案资料,仍需要改建的库房,增添大量的设备,这样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增加人力,而且仍难避免霉变、氧化、虫蛀和鼠类的破坏。

2医院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系统设置、数据维护、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等组成。而其中系统设置和数据维护是关键。因此,首先要选用一套设置合理、管理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可以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各项统计和计算机处理方式,由磁介质交换转变为网上传输,逐步实现人事信息和公务公文的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数据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在此我们要以档案的原始材料为依据,运用信息维护系统,将人事档案的信息录入微机,建立完整、准确的全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我们知道档案数据库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及时更新档案中的变化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真实。为了查询的便捷,可以将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尽力争取人事档案的数据化。我们不定式可以按信息数据库的不同分类,制成不同的表格,提供所需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建设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统计、整理、分析等,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和理,向信息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大大的提高了医院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利用者提供信息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医疗事业管理及办公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自动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以进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基疗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健全与完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医院人事档案部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各项工作理好地服务。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建立一个高标准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必需选用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软件系统。

现在研究系统开发的单位众多,水平良莠不齐,如何选用一套正确的信息软件对今后档案信息化管理起很大的作用。中有选用一套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信息系统,才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强化领导的现代化意识,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

各级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充分认识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就在于不断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并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加强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现代化建设工作健康顺利的发展。:

(3)加强学习,建立一支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要全面实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作保证。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有工作能力,认真学习《档案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档案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医院基本情况、干部人员概况,以利于人事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要努力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以适应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重视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维护。

人事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档案人员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要使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发挥最大作用,那么对其核心部分的数据库建设必须做到:

1)信息录入要完整,只有数据完整,后期维护才能顺利进行;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医院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分为效率快、效率较快和效率慢,其中效率良好率=效率快率+效率较快率;对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2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研究医院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3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患者对两组医院的满意率比较调查患者对两组医院服务的满意率,患者对观察组的满意率(80.00%)明显好于患者对对照组的满意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通过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3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管理作为现代信息管理的手段已经被应用于医院的病理信息管理中,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登记和索引卡片来对病例资料的管理模式,能够为管理决策和组织业务处理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服务,避免了由于档案被过多使用而出现的破损、丢失等情况,为医院节省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有效降低和避免资料的丢失。另外,传统的病例信息管理需要耗费人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信息化管理节省了人员的应用,使办公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自动化,病例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快速检索和对病例进行排序,及时发现未及时归案的或不符合归案条件的材料,病例的信息化管理对医院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患者对观察组服务的满意率(80.00%)明显好于患者对对照组服务的满意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是以劳动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主体,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报酬,群众有权利对医院进行自由选择,为了让群众选择我们的医院,就要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打造医院的名牌效应,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病例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与网络化的微机系统对患者的病例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归纳、分类、汇总等,能够为医院的领导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为病人的治疗也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医院恶性肿瘤病例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以便于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对患者的治疗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从而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医院恶性肿瘤病例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较好的提供肿瘤病人的病程资料和治疗效果,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服务,避免了由于档案被过多使用而出现的破损、丢失等情况,为医院节省时间,有效降低和避免资料的丢失,同时,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辰龙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案统计编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