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

时间:2022-07-02 09:1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配乐朗诵背景音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

第1篇

qq影音轻松更换视频背景音乐

近来为女友制作一个语文课件,课件中需要一段配乐朗诵视频,从网上下载回来了一段视频,画面很适合给课件使用,唯一不足的是该视频的背景音乐却不适合,想将背景音乐更换成课件要求的古诗朗读声音,这如何才能完成呢?难道需要运用绘声绘影等大型视频制作工具吗?经过试用,发现使用qq影音就能更换视频背景音乐,而且效果很不错,最后经qq影音帮忙轻松完成任务!

使用qq影音打开下载的视频片段,根据其画面和长短录制一段适合的音频文件。试听效果满意后,就可以用它来替换视频原有背景音乐了。

再次使用qq影音打开下载的视频片段,在播放画面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转码/截取/合并”子菜单下的“音视频合并”项。

打开“音视频合并”窗口,勾选下方的“替换背景音乐”项,再点击其后的“浏览”按钮,选择之前准备好的替换音频文件,它支持mp3、wav等格式的音频文件格式,选择好后,再设置一下文件名称和保存位置。

最后,点击“开始”按钮,qq影音就会开始为我们替换原背景音乐,替换时,会按视频长短将替换音频文件截取,合并到视频中,替换原背景音乐,速度很快就完成,完成后播放合并文件,就可以查看替换效果。

小提示

使用这一方法也可方便的清除掉视频文件的背景音乐,操作时,指定一个空白音频文件来替换原背景音乐,合并后即可得到无背景音乐的视频文件了。

怎么样,简单快捷吧,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们也可试试哦!

转贴于

第2篇

当钢琴与小提琴交汇,聆听经典融合。

当朗诵与歌声交汇,欣赏完美重合。

当甘露与溪流交汇,享受自然汇合。

——题记

音乐的重奏,是相对的经典:

当乐团的重奏演出拉开帷幕,钢琴键下划出美丽的乐音;小提琴弦奏出悠扬的音符;大提琴台前低吟……它们抒发着各自的情感,可是,这美妙旋律下,却不是乐音们独自的鉴赏,而是对于其它乐音们的共同配合。甚至,尽管只是配乐,是配角,也决没有任何退出的理由,它有它的美丽,要供大家分享。在这天籁之音的韵调下,是每一乐音共同配合的结果,这是合作,更是一种分享,这,便是重奏。

诵读的配乐,是相互的伴奏:

诵读中,情感贯穿,柔情典雅,配合的背景音乐,或者说是配合着吧!反正,也只是相互的吧!没有终端,只是音乐配合着诗文的主情调,诗文符合了音乐的总情感,是不是总没有经典的大起大跌?朗朗诵读声中,远远没有情感!时间走过便成为一道历史,可在观众看来,这种绘声绘色,却是一种相互的分享,是朗诵让音乐更美,可是音乐也总是让朗诵更经典……

甘露滴滴,潺潺流动,交汇成溪流:

生命开始于太阳出现之前,甘露滴落,交汇成小溪,自然的交汇,是生命延续。我们欣赏着从滴答到叮咚的自然之美,如同知识的海洋交汇,一分为二,一同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其实却不仅仅只,如果愿意,会更多更多。遨游这海洋,体味这分享和收获的喜悦,潮涨潮落,享受着美的交替,这是胜利吧!汇成一片海洋才好呢!

有时候,微小的合作,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和分享,细细体味,分享,触手可及!

第3篇

加深理解与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建议对古诗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第20课《古诗两首》为例,具体谈谈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及效果。

《古诗两首》中编入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笔者在课前收集了有关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做好多媒体课件,仅用了一个课时,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引着学生如痴如醉地在古诗的情境里走了一回。

教学过程解读

在“课前交流”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一段诗文诵读的录像。录像中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诵读诗歌的欲望;录像中的朗诵,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诵读示范。而传统教学手段,大多是教师运用口述和小黑板板书一些诗句、资料介绍,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学诗气氛在课前就低沉下来,学生很难入课境,体现出努力回忆和适应,入诗境就更难了。

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运用多媒体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用多媒体便捷地出示了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李白和王维等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从而轻松地理解诗题。如果不用多媒体,而是教师口述,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取,对作者和背景就会有很深的隔阂,不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在“初读古诗,知诗音”时,运用多媒体铺设感情基调 用课件呈现两首诗的内容,请同学们读两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然后,播放背景音乐,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有了原型示范后,再让学生配乐读诗。未成曲调先有情,音乐的作用的确不可估量,一首轻柔的古曲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入到了一个诗情画意、古色古香的情境中,“诗味”就读出来了!传统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在黑板上板书出全诗,标上拼音,划上节奏线,引导学生反复读,学生表现为对生字“音、形、义”的片面把握,读诗的韵味由于课堂气氛的单调也显得只有声音而无情韵。

在“再读古诗,明诗意”时,运用多媒体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读诗三步曲:一读大声读,知诗音;二读小声读,明诗意(可借助注释等);三读用情读,悟诗情。”学生在提示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读诗、思考、讨论。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也会将这种读诗的方法用到课外。然而,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教师口述自学提示,学生只听其音,不见其字,不利于学生掌握学诗的方法。

在“品读古诗,悟诗情”时,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用多媒体配合教学,逐句出示要感悟的诗句和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例如:当学生谈到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时,笔者出示黄鹤楼的图片,还出示从黄鹤楼到扬州的简图,帮助他们弄懂地理位置,直观地理解了“西辞”“下扬州”等词语的意思。学生谈到是在“烟花三月”送别时,笔者先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接着出示多媒体资料,让孩子伴着音乐来观赏江南春景,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自然地读出“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的情味来了。在牵引学生学完第一首诗之后,笔者放手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步骤和方法去自学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多媒体播放从渭城经过阳关到安西一路艰辛的图片和《阳光三叠》的歌曲,都一次次地打动着学生们的心。每一次有了感受之后,笔者都让学生伴着配乐来读,用配乐美读来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在这个主要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将文字策略、图片策略、声音策略、影像策略交互使用,使“听、说、读、写、悟”等学习手段有了很好的媒介,对“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较之传统教学中只靠语言和书上插图等方法,显得丰富而又生动。

在“拓展延伸,话别离”时,运用多媒体回归主题,延伸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播放《送别》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情境中背诵,然后师生话别,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本课教学。《送别》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再一次回归主题。最后,用多媒体快捷地呈现作业,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电影音乐;分类;功能

李俊梅在《电影音乐三题》一文中将电影音乐的发展分成自由伴音时期、标签音乐时期、电影音乐创作即电影正式形成三个时期。应该说,百年来电影音乐的发展形成是电影人与音乐人与观众共同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电影音乐越来越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本文即对电影音乐的分类与功能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电影音乐的分类

1 从素材来源的角度,可分为原著音乐与非原著音乐

原著音乐就是指专门为某部影片而写作的音乐,是作曲家根据剧情和导演的要求特别为该部电影而设计构思并且创作的音乐。电影界一直都积极倡导原著音乐的创作和运用,目的在于推动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发展,鼓励音乐家对电影艺术做出贡献。奥斯卡金像奖从1944年开始每年都会评选出金球奖最佳原著音乐奖,2009年摘得奥斯卡金像奖桂冠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一片同时荣获了第66届金球奖最佳原著音乐奖。

美国派拉蒙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共同投资两亿多美元拍摄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影片”,该片也是美国历史上海外及全球最卖座的影片.全球收入在18亿美元以上。并获得14项奥斯卡提名中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情片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剪接及最佳视觉效果奖等共ll项大奖。《泰坦尼克号》电影主题曲由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纳(Janle$Homer)一手炮制,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苏格兰风笛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的曲风。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悱恻的,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短短4分钟的歌曲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浓缩版本。此外,《第凡内的早餐》中的《MOOM RIVER》、《睡莲》中的二胡曲《睡莲》、《天浴》中的《欲水》等等我们也都已经耳熟能详,是原著音乐的代表作品。

非原著音乐就是指直接拿来用到电影中的既存的音乐。电影音乐可以起到渲染气氛、描绘人物形象、抒感、推动情节发展、加快影片节奏及揭示影片主题等不同的作用,因此电影人也越来越重视音乐在辅助电影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将音乐经过改编或直接运用到电影中。非原著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对诠释影片的内涵、体现人物的情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家卫执导的影片《东邪西毒》已经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诗.诗、画、乐水融”的完美境界,其中电影配乐更是已经达到了登峰极致。《天地孤影任我行》这首乐曲就是《东邪西毒》的背景音乐,属于非原著音乐。该曲开始是紧密的鼓点,所引导的节奏加入厚重的打击乐音,当隐忍铺陈的鼓点旋律完全舒展开来的那一刻,就好似千万道光从密云中进发出来一样.神秘诡异却又明亮庄严,有种教人凝神屏息的莫名的听觉喜悦。听者顿觉扬眉吐气,醍醐灌顶,精神猛地为之一振.使得影片意境深邃、意味无穷。

在有声电影的初创时期,电影音乐人大多以古典音乐作为电影中的配乐。电影将现存的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改编。比如,奥地利的电影导演莱茵哈特就将门德尔松为舞台剧创作的乐曲用于自己的电影作品《仲夏夜之梦》;匈牙利作曲家利格第的多调音乐《安魂曲》;还有电影《似曾相识》里出现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等等。

2 从在影片中出现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声源音乐和配乐(或非声源音乐)

声源音乐指的是在电影中有合理来源的音乐。只要电影中的音乐是来自合理的、合逻辑的音源。不论电影中有没有出现发出音乐的人或设备,都被称作声源音乐。最常见的就是电影中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或比赛.剧中人物的演奏、演唱等等。经典之作《甜蜜蜜》中,黎明和张曼玉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马路上唱起那首永远经典的《甜蜜蜜》,该曲奠定了该片的基调,伤感的甜蜜。此外,还有《和你在一起》《红色小提琴》里的小提琴演奏;《大提琴》《狂恋大提琴》中的大提琴演奏;《堕落天使》中点唱机中出现的流行歌曲《忘记他》;音乐歌舞片《雨中曲》《西区的故事》《窈窕淑女》到新近的《红磨坊》《芝加哥》中的歌舞表演等等。

配乐一般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诗朗诵、话剧等文艺作品中,按照情节的需要配上的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多是为了配合情节发展和场景的情绪。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增强艺术效果。配乐的制作有乐器、声乐、乐团或电子音乐等方式的制作。电影中的配乐属于一种功能性的声音,是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声音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它和电影中的其他声音元素一起构成了电影的丰富的声音世界。王家卫的影片《花样年华》的配乐从传统戏曲到50年代的电影歌曲,从旧上海的时代曲到香港菲律宾乐队的拉丁曲。张曼玉在长巷徘徊,背景音乐中男黑人爵士nat king cole的《也许也许也许》,声声令人动容。音乐流转间,那个梦中的女人穿着美丽的旗袍行走在面馆、街道、楼梯之间.花样的年华就这样淡淡地过去,带着几分伤感和怀念。现在电影中出现的大多数配乐是原著的,也就是请作曲家特别针对电影的需求而创作的,但常常也有很多是非原著的。

二、电影音乐的功能

1 渲染影片气氛  这里所指的气氛包括环境气氛。时代气氛,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如影片《城南旧事》当中,选用了二三十年代著名文人音乐家李叔同填词的歌曲《送别》作为影片的主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整部影片表现了一种惆帐惜别之情,配上这首略带伤感的主题曲.影片要表现的气氛立刻被营造了出来。类似的还有,影片《洗澡》中反复出现的广播体操音乐声.体现了北京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代气息,很好地营造了那个时候北京的时代氛围。用音乐来渲染影片的气氛,这种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能够带动人的情绪的东西,在电影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和画面的视觉冲击.音乐往往更能于无形中给人以震动。美国已故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曾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它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 强化电影叙事功能  电影音乐是服务于电影叙事功能的,是其颇为稳定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介入到电影这种视听艺术之后.改变和扩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使电影艺术 创作的空间无限地延伸,强化了电影的叙事功能。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运用了大量西方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是构成这部电影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庆森林》中.主要歌曲“加州梦游”是作为电影文本的一个导语而存在的。这个开场表明了音乐在两方面的重要性:(1)音乐有一个保持距离和隐藏目的的“银幕”功能;(2)音乐可以有一个很强的、用来形容精神状态的指示功能。在该片中,电影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用来刻画人物,描写人物的心理。制造戏剧冲突,渲染气氛,进行情感交流,强化了电影的叙事功能。

3 自然地抒发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就其本质讲,是最不善于表现视觉上可以把握的现实世界中的有形客体的,它的最大长处就在于高度地概括表现人类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8’比如影片《蓝宇》的结尾部分,捍东开着车经过蓝宇的出事地点,此时他的内心独自是:“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背景音乐随之响起: “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此时此刻,音乐和人物内心感受十分恰当地融合在了一起,也让观众深深体会到剧中人物的悲伤和落寞。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忽略了音乐本身,而是完全沉浸在主人公捍东的情绪里。正因为它使观众一直沉醉于画面,所以它便有可能引导观众进入曾被他们所忽视的音乐的核心。

4 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  电影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各种音乐风格在电影中都有大量的出现和很好的表现。多元化的电影音乐与丰富的画面语言有机地交融,建立了立体的视听空间,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听体验。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就是一个范例。身兼导演和配乐等职的汤姆提蒂克调动了各种视听手段。将一个原本简单的故事可能出现的三种可能性演绎得内涵极其丰富.使观众对每一种可能性都产生无限的遐想。片中音画的巧妙结合,带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刺激,视听关系的丰富形式使得影片追求主题的过程成为人们享受视听的一次难得的体验。

5 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影片《红高梁》中,有一个片断是反映男女主人公在高粱地里合欢,此片不同于现在大多数电影的处理方法,张艺谋选择的是用一个“空镜头”――画面中只有大片的红高梁和一轮火红的太阳,配上唢呐嘹亮的声音,而忽略了涉及的内容。在这里,唢呐声显得格外突出,这样一段来自民间传统并充满中国乡土气息的音乐,除了渲染气氛。更体现了导演要表达的思想,在他看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高尚可贵的,所以他们的结合也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高亢的唢呐声也让观众理解了导演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李俊梅.电影音乐三题[J]现代传播,2003(03).

[2]李广,樊蒙.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J].电影文学,2007(03).

[3][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hup://bmke.baidu.corn/view/230158.htm.

[5]梭罗门.电影的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6]山野之树.“听不见”的电影音乐?[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4dacdcd01000400 html.

第5篇

关键词:节目录音制作 拾音 录音技术 制作合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46-01

1 节目录音制作之前期准备

节目录音制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录音语言,语言的录音是节目制作的基础与核心,它是节目二次创作的基础与前提,相较于其它类型的节目录制,该方法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节目,也可能因为诉说者演绎方式的差异影响录制效果。因此,对语言播音的第一要求就是发音、吐字准确清晰,演绎满足内容需求,语言表达符合故事安排或内容情景。

录音前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除了掌握录音的形式与内容,男女声、混合声,吐字速度,应以何种状态播报,选何种音乐作背景音乐,都需要明确规划好。此外,播音前也有可能对已有内容进行必要的改动,因此负责人还需要做好播音员的情绪与心理工作,确保他们能够以最佳状态发挥出应有水平。

2 节目录音制作之拾音处理

2.1 据场景合适选用话筒

拾音阶段,要根据场景合理的选用话筒,语言播音中,通常选用的话筒有两种,一种是电容传声器,另一种是动圈传声器,如美国EV、奥地利D3700、舒尔SM58以及德国森海塞尔等,文艺录音选用的传声器为C-3000,上述传声器的共性优点是较高的灵敏度、宽频度以及噪声低等,录制出来的艺术感染力与真实性较强,音质音量也相当高。

2.2 关于传声器与声源的位置处理

语音拾音过程中,传声器与声源的位置关系,如何发声等内容都要仔细考虑,通常位置范围在三十厘米,但也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场景、室内混响时间长短以及剧情要求做出相应调整,混响时间长,可贴近声源;时间段,可远离些。传声器应尽量减小与声源的角度,确保声源在传声器中心线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生动的音质。

2.3 “喷话筒问题”的解决

语音拾音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演绎者话语转换时的抽气声以及喷话筒,后期制作过程中,抽气声处理相当简单,但喷话筒的处理则相当麻烦。所以,拾音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点加以注意,出现喷话筒问题的句子大多由[p]、[b]开头,解决措施是:在声源发出声音时,及时调整声源与话筒间的角度,让话筒轴指向声源而非直接正对声源;或将话筒倾斜于声源上方,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对嘴产生低音成分。亦或者将话筒摆置在演绎者下方;或在话筒上装置放风网。同时,话筒的指向性也影响着拾音距离,当话筒为无指向性时,播音距离可以适当的贴近些,当话筒为心形话筒时,其放置距离为无指向性的1.5倍,其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混响声的拾取存在较大的差异。

2.4 录音方法的选择

录音方法会根据节目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例如,节目要录制的是文学节目,朗读的是一首诗歌,诗歌对意境要求非常高,语言动态范围较小,在拾音时,会用一些轻音乐作为朗诵背景,此时,话筒的距离要尽量贴近播音员,但要注意尽量不出现重低音,低音的切削可用调音台来调节,这样,录出的声音才能够让听众身临其境,给听众更加深刻的印象。如若录制的节目中安排了一个陈词慷慨激昂的环节,声音变化幅度较大,此时就需要适当的将话筒远离播音员,并利用调音台对音质进行调整,以免出现声音失真。广告录制内容非常繁杂,除了考虑到场景与内容的不同,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转换室内外的感觉变化。

综上所述,播音的整体质量与上述内容都息息相关。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要得到优质的播音质量,除了充分掌握好节目内容与场景的布置,同时还要“因地制宜”,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期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节目录音制作之后期处理技术

3.1 节目录音制作之配乐

决定录音作品成败关键的主要因素是混录与配乐工作,其也是节目制作过程中消耗精力与时间最多的工作。节目前期所录制的内同,如广告、朗诵诗歌等,为了能够增添节目的艺术感染力、活力以及真实性,就需要在节目中添加背景音乐(配乐),即将音乐与语言作品相结合。有了配乐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3.2 节目录音制作之降噪

噪声是影响音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够掩蔽信号,降低听觉灵敏度,让听着产生厌烦心理。节目录制造成通常有三个来源,一是相干噪声,二是随机噪声,三十环境噪声。随机噪声也可称作热噪声,其主要出处为拍摄现场及其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噪声,该类噪声通常会淹没于信号中,录制过程中不会被发现,但在后期制作中,将音量放大就会清晰的听到这些造成;热噪声属于高频段,信号段一般在10~20kHz之间。

环境噪声与相干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外界环境、电磁场等干扰。这类噪声的降低方法有很多,如借助音频工作室的降噪软件,通过调音台实现降噪,紧闭环境噪声的空间等。

3.3 节目录音制作之频率补偿

频率补偿主要是指根据处理要求对声音频率进行处理,或衰减,或提升,从根本上改善节目信号功率均值,进而提升节目的清晰度与可懂度,实现声音的美化与音质的提升。通常绝大多数语言信号在1kHz以下的频谱多达80%,然而可懂度与清晰度的提升明显使声频高于该频谱,因此利用中高频来提升节目的可懂度与清晰度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譬如说,语言信号中有齿音,致使声音不够洪亮,显得苍白无力,此时可以借助频率均衡器来实现高频(10kHz)的衰减,进而达到齿音消除的目的,同时,对低频(100Hz)与中频(12kHz)分量进行适当提升,以增强语言的厚实度。

3.4 节目录音制作之混响

录播室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是影响混响声强度的核心因素,两者呈反比。建筑材料质地较硬,其反射能力较强,吸声量较小,因此混响声强度很大,反之,系数较大的吸声材料,其反射能力就越弱,吸声量也越大,混响声强度就越小。通常我们认为,声音结构的尾部即是指混响,其越强,声音的银色就越具有雄厚力。在节目后期制作中,混响通常是人为的利用调音台等设备达到节目制作的混响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节目的播音与录制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它是在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因素下形成,除了要把握好录音与播音的技术,同时还要深刻了解作品的理念与艺术思想,录音工艺的制作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科学,录音工具与方法的选用要灵活多变。新的工艺与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配乐

生活中,音乐是人们消解情绪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配乐诗朗诵,配乐广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对当前“视听兼备,声画结合”特点的电视新闻来说大量音乐的加盟也是释放节目创作灵感,唤起观众新闻兴趣的重要制作手段。配乐不是新闻中事件或人物的内在环境因素,通常是在后期制作时根据电视新闻的需要附加配上去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节目片头、片花、片尾配置的主题曲;一类是从现有的音响资料中选择与报道某一主题电视新闻的表现内容和结构相吻合的音乐。在此,就第二种配乐方式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配乐的功用

1.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读性

一条电视新闻里,画面、解说词是主要的叙事符号。音乐以它优美的旋律,轻扬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情感体验同样也参与着电视新闻的叙事,并且以其高雅性强化了新闻的“叙事性”,使新闻在单调枯燥的画面叙述中变得活跃、富有色彩。比如,北京电视台《日7频道》播出过一条《大战美猴王》的新闻,讲的是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猴子进入了一户居民家,很调皮在屋子里乱折腾。制作者选择了京剧中的一段锣鼓点作为背景音乐,有节奏的鼓点声配合着猴子淘气的举动,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叙述力,让观众忍俊不禁。这正如乔·柯恩所言:“在某种情况下,画面的‘原来’涵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能改为注意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

2.突破电视新闻的画面局限,扩展表现空间

音乐是时间艺术,在单位时间内以线状的波形传递着信息,而画面则是图像化的视野,把空间之外的存在形式还原为空间。在图像构成的纬度里,电视画面虽然具有强效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但画面本身包含的容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画面,在寓意表达上有点力不从心。音乐的响起恰恰可以弥补画面的这种不足,突破画面容量,扩大画面的表现空间,延伸画面内容,在画面空间的理解上增加时间的因素。它们的结合,首先是建立在时间的延长性这一共性上的,进而建立在纵向发展的延长性与横向发展的伸展性的交叉组合上,由此形成的时空互补性,构成了立体的视听空间。

3.渲染情绪、创造意境

类似于电影和电视剧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音调的高低去渲染情绪深化主题、描绘意境、激发联想。此类音乐不在多,而在恰到好处。比如,“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发回火星表面照片”的一则新闻就很好地运用了音乐的手段:图像经过电脑处理,一个巨大的、快速旋转的、火红的星球美丽无比。这段持续20秒的画面配上了家喻户晓的电影音乐《星球大战》画面与音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在电视新闻中,意境突出地表现在创作者的影像语言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不过这种境界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的。与文学作品中人们能够体会的文字意境不同,电视新闻的意境更多的是“声画合一”创造的抽象式的情景交融,而这里的情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真情,景是新闻现场的真实的景。配乐是电视新闻真情实感的外化物,它在震撼人的心灵和感染人的情绪上有一种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强有力的穿透力。不论是兴奋的、激动的、欢乐的音乐,还是悲伤的、惆怅的、凄婉的、恐怖的音乐,都能与人声和画面产生出某种意境,深化新闻主题。

在各种不同节目类型的电视新闻中,音乐发挥的作用各异,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还有概括提示主题烘托气氛、转场、推动情节等,表现力就小,不够突出,属于从属地位,在此不再述。

二、为电视新闻配乐应注意的问题

配乐已经在电视新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制作过程中,配乐是否合理和得当,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含金量。换句话说,配乐虽然有多种表现功能,但是它必须服从电视新闻的叙事内容,服从电视新闻的主题,服从电视新闻的表现风格。这样,在工作实践中,配乐工作就受到音乐素材的内容、形式、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很难发挥音乐本身具有的立意。为避免出现配乐的错位,使配乐与电视新闻结合得完美、和谐,笔者认为,在配乐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目的明确

首先明确在电视新闻什么地方使用音乐,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要明确音乐在电视新闻中是衬底,是转场,是强化气氛还是兼而有之。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注意音乐的意蕴和新闻内容要一致。配乐的编辑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找到音乐与电视镜头画面切换和解说词错落有致的契合点,让观众减轻视觉疲劳并享受到听觉上的惬意、韵味。并且音乐风格与新闻制作风格大体相当。不同的音乐表现的形式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同,比如,管弦乐的演奏给人厚重、磅礴、大气之感,民乐则给人细腻、轻快、哀伤之意。在选取配乐时,如果电视新闻表现的风格是抒情型,而选择由振奋、热烈、欢腾的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观众便会觉得视听协调不一、极为不适。

2.配乐适度,整体统一

电视是以“视”为词根,表明画面形象符号是其首要元素,也就是没有画面就没有“电视”可言。所以,配乐只能依托画面而存在,不能喧宾夺主。如果画面传递的信息是残缺的,需要配乐来延伸意义表现功能,那么配乐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同时,要处理好主信号与副信号的强弱对比,也就是解说词和音乐之间的声音强度比。关于他们之间的比例以多少合适,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通常情况下4.5:1至3:1较为合适。4.5:1至3:1之间有一个宽容度,编者可以根据电视新闻的内容需要来调整。

3.注意衔接的流畅性

流畅,应该说是每个电视画面和声音剪辑师都十分明确的追求目标。在电影方面,好莱坞更是把流畅视为剪辑至高无上的标准。电视新闻犹如一个电影短片,流畅是节目制作必须尊奉的原则。配乐在电视新闻的剪辑中是突然出现、慢慢消退的,音乐的断与续、声音强度的消逝、器乐的变奏与常奏,都要自然、流畅,“清浊通流,口吻调利”,切忌随意调配,任意停顿。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电视新闻的配乐应该是新颖的、多样的,不能墨守成规,恪守“音画合一”法,“只是听从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的事件或动作,那就毁了音乐;将它贬低成一种无机的原始因素——音响。因此,很明显,音乐必须拒绝刻板地追随画面”。在实际应用中,配乐的路子要拓宽,要从创新的角度合理地运用“音画对位”方式,加强音乐的讽刺、诙谐、反传统、反模式化效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配乐精益求精的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传播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我们要很好把握配乐的运用,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等,使这些元素能在不同的新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得以充分的运用,使电视新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音乐 语文教学 运用

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实践者

《诗》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这些诗歌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诗》成书的时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一生又酷爱音乐。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把《诗》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势必关注《诗》中的音乐因素,孔子的课堂上一定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的。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唱歌。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由此可知,音乐和文学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常常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孔子的课堂上音乐与文学相融,分离是不可思议的。

二、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标的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新课标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音乐对审美意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人的美的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据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中学教材中作品与音乐关系密切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新的、旧的、普高的、职高的,基本上都少不了《诗经》《汉乐府》中的优秀作品,以及《琵琶行》《蜀道难》等经典的篇章。《诗经》中的音乐因素和文学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汉乐府》实际上是带有音乐性质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体;《明湖居听书》听的就是音乐效果;《琵琶行》中再现作者心路历程、生命流程的是音乐流程。因此,要读懂这些文章离开对音乐的理解是很难实现的。现代诗文中很多都可以作为配乐朗诵的典范,如《致橡树》《再别康桥》《泪珠与珍珠》《我与地坛》等。

四、音乐与语文结合多样效果

(一)课前序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的参与,应该是思维的参与,情感的投入。每篇课文都有特定的时代特点、生活气息、人物性格以及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与课文相一致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

同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沁园春.长沙》把磅礴的革命气概和壮观的景物融为一体,体现了豪放的诗风。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同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博怀,可以用贝多芬著名的《英雄交响乐》作为学习这首诗的前奏。波澜壮阔、排山倒海、激情澎湃的音乐体现了和人民的坚强意志、英雄性格。音乐预热了课堂气氛,学生产生了激起奔放的热情,形成了学习这篇课文最佳的情绪状态。

(二)背景音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声音中蕴涵着的丰富情感魅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让悦耳的音乐吸引学生投入情感,与课文中的文学形象产生情感共鸣,为一些课文朗读添加一些背景音乐,在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方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孔雀东南飞》和《梁祝》是我国艺术苑囿中的奇葩,“焦刘”的悲剧和“梁祝”的悲剧惊人的相似。不同的只是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艺术样式表现。我们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先让学生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视》。音乐时而委婉起伏,时而渲染惊恐不安的情绪;时而如泣如诉,悱恻凄绝,催人泪下;时而充满幻想,清澈柔美。迷人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送别”的缠绵,“殉情”的悲切和“化蝶”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遭遇联想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联想到诗歌中的人物性格。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解读音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借助音乐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作为“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音乐走进语文课堂是一个大文章,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必然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局面,而音乐的参与必然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新意。

六、配乐朗读,调动情绪,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

第8篇

五年级 邓润琴

今天上了《西风胡杨》这篇课文,现在我对这篇课个教学反思。

用清晰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我认为学生只有在明确的目标做引导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激发起学习动机。然后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提示要求,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师生一起反馈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解决。比如,在解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时,由于目标及提示都在黑板上板书了,所以学生们就会一直围绕问题集中精力讨论,避免了教师口头发问的重复。同时教学目标的出示也让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系统性,改变过去老师灌多少学生学多少直至头昏脑胀没有尽头的苦恼。由此看来,出示教学目标及提示让学生学得轻松,也让老师上得舒心……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比如给文章划分层次这一教学环节,我总是和学生一起重温给文章划分层次的要领,久而久之,多数学生根据要领能很快完成。当然也有产生分歧的时候,有时候学生们争论得很激烈,我认为学生们围绕同一个问题产生分歧应当是好事,因为课堂上本来就应该有异样的声音存在,这才能使大家进步。在我的引导下,意见最后达成一致。还有我发现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就有了我先详细讲解第二自然段内容,三、四自然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想法。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从抓中心词和重点句入手,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胡杨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关注学法,讲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段的学法,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说出其中的三、四个步骤,在明确学法后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办法,让他们自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我用了一些激励性的话语使学生自学氛围空前高涨,每个人都是一副不甘示弱的样子。在反馈时学生们都争着、抢着回答,效果很好。

配乐朗诵,激感。学生朗读时我选用了不同的背景音乐。文中1-4自然段是介绍胡杨的地理位置及赞美胡杨的品质的内容,我选用了比较柔美的音乐用录音机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走进意境。5-6自然段写的是胡杨孕育了西域文明,但拓荒与征战破坏了它的生存环境,我选采用了班得瑞的名曲《童年》,那哀伤的音乐透露出胡杨对往日西域文明的惋惜以及唤起民众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在不同的背景音乐的陪衬下,学生朗读起来更能够走进作者心灵,走进胡杨。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同样存在不少缺点:

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备课,但在讲解过程中还是遗漏了讲。究其原因是教学思路清晰,但对课件的讲解还很不够。

第7、8自然段虽然能抓住“祈求”和“坚信”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但没有讲透。这一点我感到特别困难,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学生在汇报第3、4段胡杨“无私”和“悲壮”的品质时,如果能全部板书上就能更好地为学生背诵其中的一段理清思路。但是由于我写粉笔字的速度较慢,只能板书中心词.从而导致学生的背诵没能更好地完成。

第9篇

一、揣摩词语,品出词句丰富内涵

引导学生自主地品读欣赏课文,在品读感悟中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去想象,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有些关键词是文章的“眼”,有些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情”,而有些甚至是文章的“魂”。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王君老师以词语的品味为抓手,带领学生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表达魅力。如王君老师让学生找老王的生存状态,抓关键词语品味,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趣。

师: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语非常深刻地体现了老王的生存状态,是哪个词语呢?

生1:我以为是“活命”,我们都是活着,而老王是保命,可以看出老王生存的艰难。

生2:他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有个家住,有个温暖的地方生活,所以我觉得“活命”很是艰辛,听起来让人很心酸的感觉。

师:苟且偷生?挣扎在生存线上?咱们今天就讲这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好好琢磨一下。然后好好读,读出声。

这样反复读与品,一个狼狈不堪的老王形象便映入我们的脑海中。让学生感悟,读出“心酸”的味道,在读中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悟作者的真情,真正实现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

王君老师这堂课重在语言的品味。先是读句子,抓重点词语,感受老王的形象,再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领悟作者的丰富内涵,体会杨绛所要表达的,对于老王的复杂感情。

二、配乐诵读,感悟文本深厚情感

走进文本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读,尤其是朗读。教师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激起某些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思想与音乐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难以理解老王生活的艰辛、落魄,难以理解那个年代的悲凉、无助。王君老师将原文改成诗歌的形式,配以缓慢、悲凉的音乐,学生的诵读情感瞬间被调动起来,很快便进入状态。

王君老师还展示了自己写的诗歌形式的读后感,再次配着悲伤的曲调,让学生诵读。缓缓的音乐声配合下,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老王“活命”的状态以及杨绛的“愧怍”都一一呈现,可以说学生的心都为之震颤了!配乐诵读不仅可以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还能扩大读者和听者的想象空间。

三、角色对话,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堂是一个师生的舞台,教师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也要是一个好的导演。王君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以老王的角色反复朗读人物的对白,在语言的品味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

师:现在我要找一个学生和我对话,我是杨绛,你是老王,我们来对话,你要根据我的问话和原文的意思来回答我,明白吗?

师:老王啊,你老伴怎么样?

生:还老伴呢?我现在还是个老光棍。

师:孩子还好吗?

生:没老伴哪来的孩子。

师:哎呦(拍头,故作忘记状)!我真是糊涂了,家里还有哪些亲人呀?

学生潜在的表演欲望被教师调动起来,在诵读、比较、品悟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老王的心理,学生一次次对“台词”揣摩,情景再现,感受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浓厚,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第10篇

学会思考,让读书成为一种收获

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固然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思考,缺乏思考的朗读训练是有形无神,毫无价值的。课上,学生除了应当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外,更多地应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读书时像爱因斯坦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此一定会从中得到新的收获。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共同商讨解决。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问题,如:什么是两端凿进法和竖井开凿法、什么是“人”字形线路、帝国主义国家有哪些、居庸关和八达岭在哪里、华北和西北包括哪些地区等,这些问题有的尽管与本文关系不大,却是学生今后必然涉及的重要知识,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思考中获得,无疑是一笔意外财富。

融入情感,让读书绽放个性之花

语文课堂离不开读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及的:“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反复的自主朗读中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以读代讲已普遍成为广大教师的理想选择,既然教师把朗读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就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空间,将自身对文本的不同体验与感受尽情地流露于朗读之中。这种情感的流露可以是一种语调,可以是一种表情,可以是一个动作,甚至可以是一声呐喊。每个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与认识,教师应当尊重并予以保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长江之歌》是一首现代诗,鉴于诗歌内容的抽象性与形式的特殊性,我选择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的重点不在于声音的响亮准确,而在于表达的逼真传神,这种表达在朗读的同时鼓励辅以各种方式,以追求读书的最佳效果。实践证明,融入情感的个性化朗读不但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好课文的主题思想,而且能让教师以逸待劳,事半功倍。

追求共鸣,让读书产生心灵共振

读书除了自己应当置身于文本境界,还应当将他人带入这种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以自己的情感渲染一种氛围,影响周围世界,让他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这就好比观众观看了演员的表演后感动得潸然泪下一般,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像演员一样如此强烈地震撼着他人的心,那么学生的朗读训练必然会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记得上《花瓣飘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的心灵,在学习6~9自然段时我特地安排了一名军属学生朗读课文,这名学生由于有着同样的真实经历,读得相当投入,情感的流露可谓淋漓尽致,湿润的双眼代表了她的内心,令我和全班同学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境界里,学生们的心灵能不产生情感共鸣吗?

尝试配乐,让读书给予一份快乐

读书是表达和释放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美和诠释美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当不断地完善读书的效果,以得到更多的艺术性的享受。配乐诗朗诵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将语言与音乐二者有机结合,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也。语文朗读训练可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选配适宜的背景音乐,辅助课文朗读。学生对音乐的选择,其实已经诠释了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认识与情感。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能使人身临其境,无论是对于朗读者,还是倾听者都能产生一种情感效应,能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变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从而给人带来更多的心灵享受。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我便尝试让学生在乐曲库中自由选曲,配乐朗读,各种版本的配乐朗读虽然感觉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能将自己对刘老师的那种敬仰、爱戴、感激、祝福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训练的同时分享到了读书给予的快乐。

总之,读书不能仅仅满足于声音的准确与响亮,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肤浅的要求,读书应当在情感和境界上多下工夫,因为这才是内在的、根本的目标。我们应当迎合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反思与完善,让语文朗读训练形神兼备,成为学生施展个性,放飞心灵的强健之翼!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后北漪苑南区2 -4-12 )

第11篇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背诵适量的古典诗词,在积累、体悟与运用中逐步提升审美情趣与欣赏品位。但古诗词年代久远,且语言比较凝练,学生会有理解困难,为节省教学时间,不少老师选择包办代替,忽略学生自读品悟。或者侧重鉴赏,却忽略读、诵、吟、写,失去教学精髓,效果不佳。为改善上述问题,提高诗词教学效率,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抓住诗词教学精髓,让学生在读、诵、吟、写中体验感悟,熏陶情操,升华审美情趣。

一、诵读探究,体悟诗词的思想内涵

读是诗词赏析的基础。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词句分析,并低估了学生能力,认为他们缺乏诗词探索与解释的能力,常常采取串讲法进行古典诗词教学。不可否认,取串讲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讲解比较系统,听者易背易记。但总是运用串讲方式,教师事无巨细,代替了学生“读”的体验,久而久之,同学们便会感觉兴味索然,很难达成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再者,诗词学习本身需要反复诵读与咀嚼,读中与文本对话,发掘诗词内容,领悟诗词思想,体会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正如古语所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朗读、诵读与探究时间,指导他们由诗词韵律节奏、画面想象与联想、思想与情感领悟等方面入手,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诗方式,让他们真正动起来,思考起来,发挥主体性,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诗词学习与鉴赏也不再困难。如教学《相见欢》时,突出读诗,变化运用自由朗读、自主研读、合作赏读、竞赛朗读(自主配图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划给学生,让他们读中促思,品中得悟,自主遨游于诗词的海洋。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找出词眼、抓住意象、结合背景,创造性自主思考与鉴赏。而后交流合作,互评互学,使诗词理解得到深化,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二、低吟浅唱,触碰诗词的真实脉动

在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低吟浅唱也是重要读诗方式,是朗诵的拓展与延伸,促使学生对诗词进行再创造,让他们在富有音律的吟唱中意会,感悟诗词内蕴,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也留出了广阔的创意发挥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甚少运用低吟浅唱的方法,更不用说诗乐舞了。实际上,古诗词与音乐是紧密相关的,过去的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有音乐特性,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诗词和音乐出现了分离。而配上音乐后的诗词,学来更轻松,更受学生喜欢。如对于歌曲《明月几时有》,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古诗词配上音乐,琅琅上口,多数学生都能记住歌词哼唱起来。

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将“唱诗”引入课堂,探究新颖、富有个性的诗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低吟浅唱中触碰诗词的真实脉动。如学习《泊秦淮》等诗词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谱曲,或者把古诗词嫁接于某歌曲的音乐中,这样唱歌就能背诗,记忆也更深刻。或者揣摩语言,思考意境,配上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有感情地吟诵。或者结合诗词意境,配乐编舞。如学习《天净沙・秋思》后,喜欢舞蹈的学生还可以试着设计舞蹈与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首词。另外,若条件允许,学校或班级还可组织唱诗会等“唱”古诗活动,让学生自选诗词与曲目,如《月满西楼》《独上西楼》等,让学生们在独唱、合唱、歌舞表演中体会到原来诗词也能唱得如此好听,诗词学习也可以很有趣。

另外,诗词习作也是诗词教学的有机成分,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之余,还可指导他们根据古典诗词进行仿写、改写等习作活动,实现读写结合,以习作促鉴赏。学习《望岳》(苏教版)后,引导学生在保持诗词原本的意象与情境美的基础上以改译的方式通过自己的话语来展示文本内容,虽然有的习作略显生涩,却写出了另一番滋味。教学《天净沙・秋思》后,可联系本单元所学的古诗,组合成新的小令,在运用中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虽然以鉴赏为重点,但读、诵、吟、写依旧不能忽视,这是诗词学习的基础方法,也是精髓所在,教师既要合理传承,也要有所创新,探索个性化鲜明的诗词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受到诗词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凌容,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第12篇

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但这不妨碍我们的新人们走进幸福的婚礼殿堂,下面是最新的夏季婚礼主持词。全文如下:

婚礼主题:浪漫神圣,全场只有追光和烛光

1、两个小天使捧杯烛引路 背景:配乐爱情诗歌《伴侣》朗诵

2、新人入场 音乐:刘德华《婚礼进行曲》

台词:尊敬的各位嘉宾,请允许我正式宣布赵荣鑫先生、王金萍小姐的婚礼仪式正式开始,有请新郎、新娘步入他们婚礼的殿堂。

3、新人上台宣誓 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 台词:佛云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方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又有多少次回眸方能换来两个陌生的年轻人牵手一生一世,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是缘分是天意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终于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夏季(岁月),他们喜结良缘、缘定终身。有请新郎新娘分别向左向右面对面而站,紧握彼此的双手,深情看着彼此进行庄严的宣誓仪式, 尊敬的?先生,今天你以婚姻的形式接受?小姐作为您的合法妻子,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你愿意爱她、尊敬她、保护他并与他相伴终身吗? 尊敬的?小姐,今天你以婚姻的形式接受?先生作为您的合法丈夫,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你愿意爱她、尊敬她、保护他并与他相伴终身吗? 大家听的出刚才两人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想当岁月的光华流失于额头的鬓角,当生活的艰辛填满彼此脑海心季的时候,我们衷心希望你们记住今天彼此的诺言,永远把对方当成手心里的宝! 新郎现在你可以当着各位来宾的面,揭开新娘的面纱,伸出你男子汉的臂膀拥抱你心中的至爱,并亲吻她。(背景音乐:《童话》部分)

4、点烛台 音乐:《祈祷》 台词:请你们永远铭记公元2006年7月9日,今天是你们幸福的纪念日,是你们美好新生活的开始,请你们一起点燃属于你们共同的爱情圣火。 面对温馨的烛光,请新郎新娘双手合十放在胸口,闭上眼睛,为对方许个心愿,为你们的爸爸妈妈许个心愿,为所有的嘉宾许个心愿 请现场所有宾朋,所有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人,让我们默默地为一对新人祈祷、祝福,祝福你们爱情坚如磐石,婚姻美满幸福。 香槟塔 音乐:《婚礼的祝福》 台词:有请新人共同浇灌你们爱情的常青树,新人已经打开了他们幸福的源泉了,这每一杯酒都在倾诉着一个爱的故事,这每一杯酒都蘸满了他们彼此忠贞不愈的诺言,让这甘甜的美酒注入这晶莹的杯塔中散发出爱的芬芳,汇聚成爱的海洋,让这甜蜜的一刻永远停留在你我的心头,让这温馨的时光永远在心海中荡漾,让我们衷心地祝福一对知心爱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祝福现场所有的成眷属者情深意更长!

新郎深深的一个吻,让新娘暖流到心房;新郎深深的一个吻,让新娘思念到永远!新郎从此愿为他的新娘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新娘从此愿为她的新郎营造一个温馨浪漫的小家。从现在起,我们的社会里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家庭,它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承认。 新郎***先生和新娘***小姐,经过和风细雨的初恋,到急风暴雨的热恋,今天终于走上了婚礼的殿堂。我想二位新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之情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那就让他们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拜高堂这一礼节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吧!下面请新人向双方父母三鞠躬!一鞠躬!不能忘,养育之恩不能忘!二鞠躬!记心间,孝敬父母记心间!三鞠躬!齐祝福,祝福父母永幸福! 人生离不开亲情,更离不开友情,过去的日子里,在作的各位分别给二位新人以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为表达新人对各位的答谢,请二位新人向各位来宾三鞠躬!一鞠躬!多谢亲朋来相贺!二鞠躬!亲情友情忘不了!三鞠躬!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掌声)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