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务员申报材料

公务员申报材料

时间:2022-11-26 09:1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务员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务员申报材料

第1篇

一、评审依据

(一)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和业绩成果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二)论著、论文条件,执行粤人发[89号、粤人职[]18号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三)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和《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

(四)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2001年广东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不再作为职称外语条件的有效依据。

(五)计算机条件,执行省人社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号),免试范围同时执行原省人事厅《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粤人发[5]177号。

(六)省外来粤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省人社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2号)。

(七)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两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粤人发[]197号。

(八)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原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号)、原省人事厅《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号)、粤人发[号。

(九)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直接申报高、中级的人员需提供相应资历要求的继续教育证明。本年度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供任现职以来至2011年的继续教育证明,并全部填写到《评审表》内。

(十)真实性证明,申报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表七)、评前公示表(表八)、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在所有复印件上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十一)评审答辩要求,执行粤人社发号。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在专业组评审环节执行答辩制度。评审组认为其他级别个别评审对象的水平鉴定需要以答辩方式测试的,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通知申报人到会答辩。申报人如不按时到会答辩,其评审材料不提交评审会评审。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一)请使用新版(09版)评审表,用计算机填写并打印。下载路径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广东人事--下载中心--职称评审--新版职称评审表。只需纸质报送,暂不需网上报送。

(二)请按以下顺序和要求提供并分类装订各类材料:

1.《 ( )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表一)若干份(依材料袋数而定),贴于材料袋的封面,并在页首写上申报人手机号码。如有多袋材料,请在表一上标明,如3-1,3-2,3-3,并在表一中用加粗字体注明袋中内容。

2.《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表二)1份,请按表格要求走完所有程序,并签名盖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3.《( )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表三)20份,其中原件1份。请将原件放在首页,并将20份一起折叠,有字的一面朝外。不要填写页首的编号。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用序号列明,并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4.《 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表四)1份。时间请写到月份,出生地请写到县一级,联系电话务必写明手机和办公号码。评委会(专业组为):广东省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水产热作组)、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

5.《证书、证明材料》(表五)1份。

6.《业绩、成果材料》(表六)1份。

(注:5.6中的材料除英语、计算机水平和2010年以来的继续教育情况需提供原件,其它为复印件。复印件须由所在单位经办人加盖真实性的意见。论文原件无须装订。)

7.《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表七)1份。为方便使用,照片请小面积点贴。

8.《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表八)1份。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请相关人事、纪检部门监督并加盖意见。

9.《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表九)1份。请同时提供近3年的年度考核表,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10.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度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1份。

11.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计算和所申报材料的时效均截止于2012年8月31日。

如无内容,请在表格内填写“无”。请一次性提供送审材料送所在单位审核、公示并上报。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受理材料后,不得再对材料进行调整和补充。评审结束后,请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回材料和证书,逾期不予保管。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对照我省职称政策和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及申报材料要求,认真、客观、如实地准备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应认真审核申报材料:

1.审查申报材料的合理性。看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所申报专业的类别和范围。

2.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属实,并加盖真实性意见。

3.审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完整提交,表格是否填好,工作负面情况是否如实填报,同时或不同时申报其他系列(专业)的资格是否如实填报。

4.审查申报材料的时效性。论文、工作业绩、工作经历、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学历(学位)等取得时间是否在今年8月31日前。

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对评审材料进行评前公示,《评审登记表》、单位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要在单位显著位置张榜和单位网站首页进行公示,其他申报材料放置在单位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供查验。申报人所在单位还须对表二(继续教育情况、工作负面情况说明、单位考核及综合评价、评前公示情况)、表三(评前公示情况、单位审核无误并承担责任的申明、单位审核评价意见)和表八加盖意见,对所有复印件加盖真实性的意见并注明经办人。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申报人所在单位应注明原因并退回申报人。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三)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核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审核材料是否符合申报专业的评审范围和评审条件。主管部门要在表二(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意见)及表(上级人事/职称部门意见)中加盖意见。当地各级政府人社部门要分别在表二(县/区人事部门审核意见、省直主管部门/市人事部门审核意见)中加具意见。

(四)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省林业厅人事处)受理评审材料。

(五)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六)省人社厅专技处审批后,由我厅人事处发放职称证书和申报材料。

四、评审收费

按照《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35号)收取评审费。正高级评审费由我厅人事处代收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非税系统缴交,其他级别评审费在省林业厅非税系统缴交。每位申报人只可申请开具缴款通知书1次并尽快缴款,缴款时限为2012年9月15日。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缴款,请及时致电省林业厅人事处。

五、受理时间和地点

受理时间:8月16日至9月15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逾期不予办理。请于送材料前先致电预约。

受理地点:广东省林业厅人事处(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343号509房)。

联 系 人:段孟涵、曾国技、孔华清

联系电话:

附件:1.《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119号)

2.《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

3.《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4.《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5.《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

6.《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

7.《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197号)。

8.《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

9.《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176号)

10.《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

1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306号)

12.《<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17号)

13.《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301号)

第2篇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文明办公,秉公办事,自觉维护国家公务员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内容

(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办理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职能范围内的各类事项。

(二)按各类审批审核事项的办事程序、基本要求等,制定操作性强的政务公开指南,向社会公布,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三)各类审批审核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制(详见限时办结制),按照提高效能的要求在承诺时限内办理完毕。

(四)对条件或申报材料不完善,但已有明确规定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后予以办理的,承办人一次性告知有关办事程序和所需的书面材料。在补齐有关材料且办理条件具备后,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

(五)坚持使用机关办公文明用语;接待来客做到举止文明、礼貌周到,禁用服务忌语;耐心解答来访者的疑难问题。

(六)建立工作人员去向公示制度,正常上班时间,随时服务,能办的事立即办。重大或紧急事项实行预约服务、加班服务,特事特办。

三、违诺处理

(一)对在执行公务时,举止不文明、态度生硬的给予批评教育;态度粗暴、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的,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根据优化政务环境建设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二)对申请报件已有明确规定需要补充完善的事项,没有一次性告知的,或对条件具备的申报事项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内办完手续的,或有其他违诺事项,视具体情节,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三)对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经查实后,按照党纪政纪等有关规定处理。结果及时向有关投诉人员反馈。

四、投诉办法

第3篇

现将人事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厅发[*]48号)文件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情况,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组织管理

我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按照人事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在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省人事厅和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考务工作由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会计考办)承办。

二、考试工作

(一)凡符合《湖北省会计系列会计(财税经济)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鄂职改办[2000]154号)文件申报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二)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按属地原则,由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负责。

(三)报名时间定于6月15日至25日。

(四)报考人员须填写《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表》(见附件2)。市州考生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经当地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初审合格(盖章)后,由会计考办汇总并送省会计考办办理报名手续;省直单位报考人员由主管部门按规定审核同意(盖章)后,到省会计考办办理报名手续;省直其他报考人员由档案所在单位按规定审核(盖章)后,到省会计考办办理报名手续。

(五)考试时间为9月3日8:30--12:00。考试地点设在武汉市区,具体考试地址以准考证通知为准。成绩查询网址:湖北省财政厅信息网();成绩查询电话:

(六)考试科目及方式。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

根据考培分离的原则,考生可自愿征订《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和《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辅导用书》。

(七)参加考试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合格证,由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发,此证3年内在全国范围有效。省内当年评审使用的成绩合格标准由省人事厅与省财政厅另行商定,该合格证由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核发,此证只在本省当年评审有效。

三、评审工作

(一)评审资格及材料审查。参加评审人员的资格及材料初审工作由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初审合格人员的评审材料,由同级政府财政会计(职改)部门集中后统一报送省会计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会计高评委会办公室”)。省直单位和在汉其他单位申报人员的资格、材料审查及受理由申报人档案所在单位按规定审核盖章同意后,报送省会计高评委会办公室。所有申报人员材料在报送省会计高评委会办公室时,必须提供有关证书、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留存。在考试试点期间,武汉市会计专业高级职务申报评审渠道不变。

(二)凡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2004、2005年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实务》试点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申报*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时成绩有效。

(三)申报材料按现行规定办理,各种表格应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评审材料的受理时间为10月8日至31日,请各地有关部门和省直有关单位对符合规定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务必按时报送省会计高评委会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地址:(武昌北环路44号,联系电话:)。

四、考试与评审费用

按照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的规定,《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考务费为每人100元,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费用为每人300元,具体分解标准按(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执行。两项费用在考试报名和申报材料时分别收取。

五、其它相关事项

(一)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按实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计算。专业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计算到*年12月31日。

(二)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现受聘于企业和非公有制组织,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的考评。评审结果不与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挂钩。

(三)公务员中在会计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的考评。评审结果不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

(四)民营企业、社会流动人员及其他人员的申报,可由各级人才交流和人才评价部门提供评价服务,但服务机构必须负责对其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认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中属学历、资历破格的申报人员,须先经省职改办审查同意,省会计专业高评委会办公室方可受理申报材料。

(六)相关表格下载

1、《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表》、《破格人员资格审查表》、《非本专业职务改报转评、晋升本专业职务审批表》、《职称外语、计算机水平考试免试审批表》在湖北省财政厅信息网--湖北会计之窗--相关下载栏目下载(网址:)。

2、《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人员综合材料一览表》在湖北人事信息网下载(网址:*)。

第4篇

一个多月前,三十多岁的吴怡(化名)做了引产手术,孩子五个月大。她和丈夫郑彤(化名)都是小县城的公务员。这份在当地令人羡慕的工作,使他俩失去了可能迎来的第二个孩子。

铤而走险生二胎 生于70年代的吴怡夫妇,有个九岁的儿子。2013年年初,她意外怀孕,和丈夫商量后,主动去当地医院做了流产。那时,他们从没想过要二胎。不过当时的流产发生了些意外,出现流产不全的危险。几个月后,吴怡又一次意外怀孕。医生告知,她的身体很难再承受第二次流产,可能会面临大出血、胎盘粘连等风险。夫妻俩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郑彤夫妇不符合可生二胎的条件。经过几番求教,郑彤决定采用“假结婚”的办法。两人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了离婚手续,以1万多元的酬金,找到了一位愿意做“假丈夫”的男子。

结婚证顺利拿下来了,到区计生委办二胎申请时,卡壳了。做体检时,吴怡被发现已经怀孕。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直接判断出这是假结婚。郑彤接到计生部门打来的电话,要求他把申报材料领回去,并自行带吴怡去做人工流产,“这个事就既往不咎了”。他第一反应是不屑。所有手续都是合法的……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郑彤的想法“太天真”了。计生委迅速而详细地调查了两人的社会关系,并通知了各自的部门领导和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

首先发难的是吴怡的单位。“这孩子你坚决不能要。”领导上来就说,要了,单位和其他同事的提拔会受影响,评优资格也都没有了。而且,作为一个国家公职人员,挺着个大肚子去上班,“这个脸你丢大了”。“我只不过想生个孩子,怎么就成罪人了?”她不服气,“大不了我辞职!”

同时,郑彤也被单位派人“一遍又一遍”地敲警钟。他动摇了。郑彤算了一笔账,社会抚养费得缴18万,两人都得被辞退……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时,吴怡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两人少有地争吵起来。

“这个歉我永远不会道的” 在医院做检查时,医生告诉吴怡,以她的年龄以及上一次流产的过程,做这种大月份引产风险太大,建议最好还是把孩子生下来。她抱着忐忑的心情,将医嘱告知领导,得到的回答是:那也不能要,如果担心当地的小医院有风险,可以去大医院。言语间,透露着不信任。

经过愤怒、权衡、挣扎以及绝望,吴怡妥协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她天天以泪洗面。11月份的某天,他们到了省里的一家大医院。住院一天后,手术开始。吴怡清晰地记得,医生在她肚子上注射了某种液体,慢慢地,孩子的挣扎越来越微弱。很难形容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好像小孩要跑,大人在后面追他,要弄死他。”她的意识到此中断了。

一个月后,吴怡开始上班。因为没有准生证,怀孕后做引产或流产都是自费,4000多元的费用不能报销。如今,单位领导对她态度不冷不热。有同事劝吴怡找个时间再去道个歉吧。“道歉?”她笑了,“这个歉我永远不会道的。”

现在,夫妻俩时不时地想起来,心还会哆嗦那么一下。

摘自《中国周刊》

第5篇

据了解,根据《办法》有关要求,围绕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第三批核心专家、第七批省管专家评选工作。目前,第三批26名核心专家、第七批100名省管专家名单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

申报:创新遴选机制

切实把业绩好、能力强、水平高的优秀人才选,是高层次人才评选工作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申报遴选机制,把好入口关至关重要。

《办法》提出,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申报,以单位遴选推荐为主,同时接受专家联名推荐和个人直接申报。单位遴选推荐申报的,由各市(州)、贵安新区,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对拟推荐人选进行初步筛选后上报。

同时,《办法》明确提出,主管部门和申报单位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通过层层把关,确保把优秀人才推荐出来。

明确申报对象。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评选工作主要面向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开展,公务员不能申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的厅级以上干部(除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总农艺师、总畜牧师等外)原则上不能申报,其中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或者在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等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业内有重大影响的,经所在单位推荐,省人才办组织专家审核,也可列为申报对象。

严格申报条件。对核心专家和省管专家的申报条件作了明确规定,细化了相关标准,分别提出20条具体条件,并反复征求了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开通绿色通道。以单位遴选推荐为主,同时接受专家联名推荐和个人直接申报。专家联名推荐申报的,相同或相近专业领域2名以上管理期内的核心专家可联名推荐1名核心专家候选人,相同或相近专业领域2名以上管理期内的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可联名推荐1名省管专家候选人。专门制定《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申报书》,明确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申报人选提供申报材料时,均应明确其代表性成果(重点是近5年的成果,不超过5项)。对单位遴选推荐有异议的,符合条件的个人也可直接向省人才办申报。

完善学科分类。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改变按地区、高校混合分组的做法,严格按照专业类别分组,即分为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基础研究、经济与管理、社会科学等六个类别。

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保高层次人才证评选结果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关键。

《办法》指出,核心专家是指在国内外某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工作业绩特别突出,业内认可度高,经评选由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省管专家是指在省内外某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研究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或工作业绩突出,业内认可度较高,经评选由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办法》提出,核心专家申报人选应在职在岗,且符合10个方面的具体条件之一,如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对省管专家也提出了类似的具体明确的资格条件。《办法》提出的《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评审指标体系》,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强化业绩实绩导向,突出行业公认,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分为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技、基础研究、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6大类,注重具体教学、科研、临床诊治等工作情况,注重创新创业取得的成果,注重成果转化、产业化取得的实效,以对申报人选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公正与择优双赢的评选程序。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规范相关工作程序,是评选工作的重中之重。《办法》要求,评选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严格标准和程序,注重向教学、科研、临床、生产等一线和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倾斜。同时,创新评价发现机制,把好评审关。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组在对申报人选进行认真合议的基础上,依据《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评分表》逐项进行打分,并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提出建议人选名单。

注重优化标准,突出定性定量结合。按照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六大类学科的特点,分类完善了各有侧重的评审指标体系。

注重业绩导向,力求做到好中选优。取消业绩贡献部分最高分值限制,使在某一方面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同时,以业绩为导向,兼顾学科的涵盖面,力争做到行业、学科、区域分布基本平衡。

注重公开透明,细化学科分类设置。对每个学科组作了进一步细化,如将医药卫生组再分为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个小学科等,选择评审专家时尽可能覆盖相关学科领域。同时,将评审指标体系提前发给评审专家,力求公开透明。

注重纪律要求,确保评审客观公正。评审前,对评审专家提出回避等要求。评审中,要求各位专家坚持公平、公正和择优原则,确保客观公正。并注重借助外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邀请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12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初步建议人选的行业公认度、代表性成果水平和业绩贡献等进行重点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候选人建议人选。

使用:服务与管理并重

科学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是促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激发他们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的核心要素。

创新考核管理机制,把好使用关。《办法》规定,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由省人才办统筹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专家所在单位具体负责,并对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实行为期5年的动态管理。

建立完善报告制度。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的职务调整、职称变化、工作调动以及奖惩、退休等变化情况,所在单位应按程序及时报告省人才办。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跨系统、跨省区调动的,应征求省人才办意见。

实施目标考核制度。专家考核工作在所在单位年度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核专家的业绩和贡献,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临床诊疗、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所在单位根据重点考核内容提出考核意见,经市厅级单位党委(党组)审核后,报省人才办备案。省人才办建立抽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对专家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第6篇

什么都有“中国式”,生意也是。至少有两类生意很有中国特色。

第一类生意乍一看不大起眼,比如莆田的医疗帮、木材帮、福建钢贸帮、沙县小吃这种“乡亲们的生意”;再比如中小企业培训、中小学一对一补习班、洗脚、楼宇广告、地下钱庄等等中国有、世界无的生意。作为产品,它们很初级,但却又都是不折不扣的暴赢生意。

这类生意的道德瑕疵和伦理争议也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广告会让你不胜骚扰,“大师”会让你想到传销,洗脚前些年还脱不了黄字,但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贴地生存有深厚土壤。很简单,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消费水平比较低,所以有一些基本而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医疗、教育、贷款,这三方面民生需求强烈但又被垄断,这就会导致出现一些市场性的供应公司。它们找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需求,但去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带有强烈的草根性甚至地下性;它们虽然卑微非主流却有着顽强生命力。

这些非主流的暴赢生意,可以说是商业世界的“野孩子”。

我特别想说的是另外一类中国特色生意。它们与这个国度肆意扩散的公权力关系密切,身份隐秘,钱也赚得很邪门。它们是中国商业的“坏孩子”。

比如荣大打印,90%中国的券商都得去那里打印上市申报材料;比如英语考级网站,所有的四六级考生都必须通过一个网站去报名,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此外,公务员培训生意、出租车生意、停车场生意、保安生意、物业管理公司生意乃至身份证查询生意、地沟油生意,或大或小都属于这一类。围绕各种城市公用事业和垄断国企,这样的“坏孩子”生意还在不断蔓延。

出租车在全世界都是低端生意,但在中国,没有政府的牌照你做不了,于是它就成了高端生意;民工就可以做路边停车场的看守,四肢健全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去当保安,这样的行当毫无技术含量可言,但停车场和保安公司在很多城市却成了一般人不能做的高回报产业;你也不要小看地沟油,它看起来是一群小人物,一群“鼠贼”在做,但实际上,它的背后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链条,它和其他特权生意一样是“拼爹”的生意。

经常有VC跟我抱怨说看不懂中国市场,看不懂“中国式”的生意。不要说特权生意,就是一些看似正常的中国式大生意,其实也是走不出去。美国人会质疑分众,质疑360,因为在他们那里,这样的生意并不存在。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商业环境决定的。一些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却不了解中国这种一半垄断一半草根的特殊环境,最后只能黯然收场。

“野孩子”和“坏孩子”,是中国独特商业生态中的“异种”。我相信,假如政府向民间开放教育、医疗、金融、城市公用事业,假如去年央行向民间支付公司大批发放牌照的举动变成常态,那些“野孩子”是有可能变成“好孩子”的;反之,那些本身就是权力和垄断寄生物的“坏孩子”,很难变成真正的“好孩子”。假如要说“原罪”,“坏孩子”的原罪远远大于“野孩子”。

没人愿意看到自己生存的国度里,疯长着那么多的“野孩子”和“坏孩子”,哪怕是耐受性超强的中国百姓。创业创新的价值应该是普世性的,不应该有什么中国式的商业创新。美国创业者善于把普通美国人生活方式的改进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并推展到全世界,而中国的创业者除廉价制造品外很少能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出国门。这其中当然有发展阶段差距上的原因,但我们不能把一切归于发展阶段。

让人欣慰的是,在80后、90后创业者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中间,已经出现一些普世性创新因素(见本期杂志关于海豚浏览器创始人杨永智和触宝输入法创始人王佳梁的报道)。

第7篇

(1.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4;2.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当前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创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障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要排除这些障碍,需要建立起以高校为基础、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工作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障碍;原因;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231-02

收稿日期:2015-01-20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大学生创业与长株潭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JK012BJC0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军(1977-),男,湖南衡阳人,博士,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目前,长株潭三市有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大学生创业园区,这些园区聚集了一批拥有专利技术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学生,他们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例如,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有大学生创业企业92家,每年大概有20家左右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在长株潭地区创业,是“一举双赢”的措施。一方面,大学生在长株潭地区创业可以提高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就业率,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长株潭地区高校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进行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价值。虽然长株潭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方兴未艾,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

一、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创业障碍

1、创业资金短缺。

资金是创业的首要因素。创业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之一。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0.5%大学生表示在创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资金。在对已经创业大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创业大学生因为资金不足而改变创业方向或者创业领域。对于准备创办高新科技企业的大学生来说,前期启动资金是他们创业之初的最大障碍,因为他们需要的创业资金数量比较大,周转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在我们对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主要负责人的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可见,创业资金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

2、创业技能不足。

创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内在素质。创业技能不足往往会导致创业的最终失败。在众多的创业技能中,企业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比较欠缺的技能。对创业能力障碍的调查分析显示,73.2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缺乏管理经验,54.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技术创新能力,35.4%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市场营销能力,三者依次占据了大学生创业能力障碍的前三位。同时,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一些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孵化期间或者创业前三年发展势头比较好,但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发展情况就越来越不行了。

3、创业环境不佳。

第一,创业政策的优惠力度有限。一般情况下,创业园区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期限为三年。一旦创业优惠政策到期,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本就会徒然增加。例如《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争取社会风险投资和银信机构融资的基地内项目,给予不超过国家基准利率80%的贷款贴息扶持,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年贴息总额度不超过10万元[1]。这条规定意味着,从第三年开始,园区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以前享受的财政优惠政策不再享有,企业为此每年需要多支付一笔经费开支,显然提高了创业成本。

第二,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不浓厚。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分析得知,有81.2%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够,政府政策配套不到位。

4、创业教育滞后。

长株潭地区高校主要是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来开展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创业理论知识传授,不大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锻炼。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创业教育使得长株潭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明显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创业能力和实践的渴求。调查问卷分析显示,51.2%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本校开展的大学生很一般,只有3.7%的大学生认为很好。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创业培训。我们的调查显示,有36.6%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二是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的机会少。调查显示,只有14.6%的学生参加了创业计划大赛,15.9%的学生参加了创业模拟经营训练。

二、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创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不支持和申请创业贷款困难造成了造成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

造成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家庭支持不足。有些大学生家庭本身不富裕,在支持小孩读完大学之后,已经无力支助小孩大学毕业生后创业。有些大学生家庭出于小孩工作的稳定性考虑本身就不支持小孩创业,所(下转234页)(上接231页)以也就不愿意出钱支助小孩大学毕业后创业。第二,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比较困难。大学生创办小型企业申请创业贷款的材料比较多,程序比较复杂,耗时比较长,而且需要抵押、质押作担保或者有稳定收入的本地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作第三方保证人提供反担保。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长株潭地区某市规定,申请创业贷款需要提交17项申报材料,经过4项审核,有抵押、质押作担保或者有稳定收入的本地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作第三方保证人提供反担保,才能够成功。尤其是“有抵押、质押作担保或者有稳定收入的本地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作第三方保证人提供反担保”这个申报条件对于刚毕业的居住地又不在本市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道很难跨越的门槛。

(二)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和创业团队不强降低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自身的高素质和强大的创业团队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通过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大部分创业大学生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和经验,一些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场拓展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越来越显得不足,从而导致企业产品销售下滑,企业利润减少。另外,在大学生创业企业中,原来得益于专业知识的技术项目也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研发团队而优势不再,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的不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丧失了发展的有利时机。

(三)来自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不宽容使得创业的社会环境不佳。

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的父母受到“学而仕则优”和“求稳怕风险”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常常把自己小孩的就业目标锁定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型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经商持反对态度或者不支持态度,这样致使大学生创业由于缺乏家庭支持难以得到亲人的认同和帮助。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不足,认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与其在受教育方面的投入不相称,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做法。一旦大学生创业失败,社会不会对其采取宽容态度,相反还会把他作为反面例子教育其他想创业的大学生人群。这种对大学生创业的错误认识和偏执态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脚步。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强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不足严重影响长株潭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强是导致长株潭地区高校创业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需求的重要原因。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长株潭地区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学培训,也没有创业的亲身经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从书本到书本,很难把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联系起来,真正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除此之外,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不足也是造成长株潭地区高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长株潭地区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创业讲座等活动,真正的市场调查、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几乎就没有开展过,这样的创业教育模式犹如纸上谈兵,导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难以提高,创业经验缺乏,无法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结论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要克服种种创业障碍,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81.2%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并没有引起社会更多关注,政府的政策服务也没有到位,只有高校、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比较关心大学生创业。针对这种情况,要促进长株潭地区大学生创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整合长株潭地区的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种资源,构建起以高校为基础、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年”目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积

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开的监管环境,重点解决部分环保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执法不严、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确保活动取得成效,努力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

1、兑现公开承诺内容。各业务部门要把本单位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审批事项、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办事流程图、监督投诉方式等信息,通过宣传页、公开栏、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确保承诺内容兑现。

2、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全市环保重点工作以及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加强环保网站建设,扩大信息容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更新频次。通过有效宣传载体,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理解环保、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

3、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进一步完善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额度的规定,从制度上对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严格依法征收排污费,严格排污费测算和征收分离,不断拓宽排污费征收公示渠道。严格清理涉企收费项目,杜绝乱收费行为。

(二)营造热情周到的服务环境

1、开设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审批服务平台作用,严格行政审批服务的流程,减化办事环节,实行审管分离。推行网上查询、下载表格、申报和预审。对市重点工程,实行跟踪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创建人民满意环保办事窗口。

2、建立局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名局领导联系一家重点企业,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等形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的需求,督促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在环保政策、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问题,全力促进企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实。

(三)营造便捷高效的管理环境

1、推进环保政务公开工作。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环保问题和环节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扩大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程序,延伸公开的深度,促进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2、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教育环保人员在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网上投诉、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社会对环保行风作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环保行风监督员的作用,开展针对性的明察暗访,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效率提高。

(四)营造快捷方便的维权环境

2、加强环境办理工作。健全联动受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投诉办理力度,认真落实环境工作责任制、定期会办制、领导包案制、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五)营造执法为民的队伍形象

1、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实施环保生态工程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对市纠风办反馈我局的意见和建议,按职责分工认真整改落实。

2、强化环保人员纪律监督。利用近年来全国全省环保系统查处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件,通过案例剖析等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引导干部职工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3、树立宣传环保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和谐科室(单位),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工作人员)”活动,开展“勤政廉政好干部”和“优秀环境监察(监测)人员”评选活动,倡导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环保干部队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本次活动在局优化办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局属单位要认真制定活动方案,落实专人负责,抓好组织实施。局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日常检查工作。

(二)精心组织。认真研究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把活动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科室、各单位要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人,把各项服务的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环节,确保活动不走过场,真正取得实效。

三)统筹兼顾。将“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结合到环保各项工作中。各科室、各单位要把这次活动与行评中存在问题整改结合起来,与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前的环保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四)加强督查。局活动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地对各科室和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局领导对所分管的科室和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要加强督查和指导。各单位要指定一名联络员,及时向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活动信息。

第9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直党委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社会团体和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省属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产权核销的行为,包括无偿调出、置换、出售、报损、报废等形式。

(一)无偿调出,是指以无偿调拨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行为。包括:

1.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本部门内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无偿调出;

2.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无偿调出;

3.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因隶属关系改变而发生的国有资产上划或下拨;

4.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因撤销、合并、分立而发生的国有资产移交;

5.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捐赠;

6.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国有资产调拨;

7.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置换,是指以非货币易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三)出售,是指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四)报损,是指对已发生的国有资产呆帐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的注销。

(五)报废,是指国有资产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出现老化、损坏、市场型号淘汰等,经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已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

第五条省财政厅是政府负责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省财政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工作。

第六条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七条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由省财政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省财政厅或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文件,是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调整有关会计账目的原始凭证,是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依据。

第八条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理资产处置,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评估。资产处置单位申请资产处置前,涉及到资产置换、出售的,单项资产原值高于10万元(含10万元,下同)或批量资产原值高于30万元(含30万元,下同)的拟处置资产,须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涉及到资产报废的,单项或批量资产原值高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原则上须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上述限额以下涉及到资产置换、出售和报废的,由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

(二)申报。资产处置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及技术部门提出资产处置意见,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并提供相关材料,报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或经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三)审批。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审批或报省政府审批。

对资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的申请,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审批手续。因故确实无法按期办结的,应主动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四)处置。资产处置单位依据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的批准文件,办理资产处置的相关事宜。属于资产无偿调出的,调入、调出单位应当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和产权变动手续。属于资产出售和资产置换的,出售、置换单位应当到*省国资机构确定的产权交易机构,通过拍卖、招投标、电子竞价等公开交易方式进行出售、置换;在公开交易不能成交的情况下,再通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出售、置换。属于资产报损的,办理相关的资产注销手续。属于资产报废的,申报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资产报废手续。资产出售或报废变价收入低于评估价90%的,须另报原审批部门审批。置换进资产评估价低于置换出资产评估价90%的,须另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五)收入上缴。资产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收入上缴省财政,支出由省财政核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资产处置单位在资产处置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要将相应的资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缴入省财政预算外非税收入专户。

(六)账务处理。资产处置单位在资产处置完成和收入上缴后,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实行会计集中委派的单位应在资产处置收入上缴后5个工作日内(无处置收入的,为资产处置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置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送所属会计核算站进行账务处理。

第九条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经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其中,单项或批量资产原值高于1000万元(含1000万元,下同)的,或省财政厅认为应该报省政府审批的,由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省财政厅代省政府下达批复文件,下同)。属于资产报废的,可不报省政府审批。

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车辆的处置,经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省小汽车定编办公室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其他资产的处置按处置方式的不同,实行分类审批。

(一)资产无偿调出和资产置换。

省直行政事业单位本部门内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无偿调出和资产置换,单项资产原值低于10万元或者批量资产原值低于30万元的,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单项资产原值高于10万元或者批量资产原值高于3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其中,单项或批量资产原值高于1000万元的,或省财政厅认为应该报省政府审批的,由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

非部门内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资产无偿调出和资产置换,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其中,单项资产原值或批量资产原值高于1000万元的,或省财政厅认为应该报省政府审批的,由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

(二)资产出售。

单项资产原值低于10万元或者批量资产原值低于30万元的,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单项资产原值高于10万元或者批量资产原值高于3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其中,单项或批量资产原值高于1000万元的,或省财政厅认为应该报省政府审批的,由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

(三)资产报损。

单项固定资产报损低于10万元或者批量固定资产报损低于30万元的,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后核销;单项固定资产报损高于10万元,或者批量固定资产报损高于30万元,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批准后核销。其中,单项或批量固定资产报损高于1000万元的,或省财政厅认为应该报省政府审批的,由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批准核销。

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类资产报损,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批准核销。其中,报损额单项或批量高于1000万元的,或省财政厅认为应该报省政府审批的,由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批准核销。

(四)资产报废。

单项固定资产原值低于10万元或者批量固定资产原值低于30万元的,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单项固定资产原值高于10万元或者批量固定资产原值高于3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条本方法所述批量资产是指同一批处置的资产。同一年度内,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对同一资产处置单位只能审批一次批量资产处置。

第十一条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资产处置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以下相关的文件、证件及资料:

国有资产处置的申请报告和申请表;待处置资产产权证明;待处置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性能、用途、价值凭证(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

(一)申请资产无偿调出的,还须提供以下资料:

1.资产调出单位同类资产的使用情况;

2.资产调入单位同类资产的需求情况;

3.因隶属关系改变而上划或下拨资产的,须提供改变隶属关系的批文;

4.因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须提供单位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5.属于无偿捐赠的,须提供受捐赠单位的名称、机构代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

6.经国家特殊批准调拨资产的,须提供国家的批准文件。

(二)申请资产置换的,还须提供以下资料:

1.单位对资产置换的理由分析说明,包括拟置换出资产的使用情况,拟置换进资产的需求情况等;

2.拟置换资产双方的评估报告(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应该进行资产评估的);

(三)申请资产出售的,还须提供以下资料:

1.拟出售资产使用情况;

2.资产评估报告(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应该进行资产评估的)。

(四)申请资产报损的,还须提供以下资料:

1.损失价值清单;

2.造成损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或有效证明;

3.对非正常损失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4.涉及索赔的,应有理赔情况说明和相应的赔偿收入收缴凭证复印件;

5.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报告;

(五)申请资产报废的,还须提供以下资料:

1.资产评估报告(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应该进行资产评估的);

2.国家和省有关资产使用期限的规定或技术鉴定报告;

第十二条省财政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管理,制止资产处置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或处置收入不上缴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四条省直各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五条未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处置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由市县财政局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10篇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强化职能

一、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

西方国家打造“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平、公正、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理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西方国家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政府放松管制、加强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纷纷提出“少一些规制、多一些服务”、“放松规制”的口号,要求加快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美国是放松规制最积极的国家之一,通过放松规制,在传统的垄断行业开始引入竞争机制,扩大了企业的自由活动空间。

2.提供社会

社会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西方国家的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到公共产品生产与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并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注重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许多国家实行普遍的“全民保健”制度,无论乡村城市,不分种族和宗教,实行免费医疗或基本免费医疗。

二是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家在发展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举国体制”,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用相当大的财力来扶持教育。

三是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全方面、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人称“从摇篮到坟墓”,包括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保险以及残疾人保险等。根据资料显示,在社会保障体系最完备的瑞典,用于社会保障有关的费用在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达1/3左右。在劳动力成本中,工资收入占66.5%,工资以外的社会保险成本占33.5%,在欧洲名列第一①。

3.提供就业方面的公共服务

例如,就业咨询、就业补贴、再就业培训等。北欧国家政府的公共服务,都把促进就业放在政府职能的首位。为扩大就业,各国各级部门所做出的努力。

一是政府加强财力支持,以瑞典为例,每年各方面用于就业服务的资金量约占GDP总量的2.7%,其中仅用于解决失业问题即占84%。

二是加强服务机构,不论是中央层还是地方层,都设有专门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基层还设有“就业办公室”。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为鼓励中小企业多吸纳失业人员,对其实行减税的优惠政策。

四是加强就业培训,实行政府、工会和雇主“三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并采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②

二、我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为实现政府职能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以及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强化服务理念

针对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服务体系、机制尚未健全,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我国政府主要强化了四个理念:执政为民、服务是天职、服务无小事、公平公正服务。

但是,由于旧的管制理念的根深蒂固,政府机关以及公务员“管理者”的角色心理还未能转换为“服务者”,群众在办事时遭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存在着推诿扯皮,形式主义等,缺乏亲和力和爱民心。

2.转变经济调节方式,服务面向市场,体现平等竞争

各级政府已经开始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集中力量搞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监督检查。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现行行政管理方式必然带有阶段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以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政府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政府支持下的行业垄断,滥用政府的市场支配权利等不正当竞争仍然存在,并未建立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3.注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加强了社会事务管理。

国务院先后颁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法律援助条例》等,各方面反映和实际效果都较好。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建立了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央政府及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抗震救灾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然而,我国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在管理的方式上,政府更多地是采用行政专制和经济处罚的手段,而且是自上而下地单向管理,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双向回应型社会管理体制。在跨城乡跨地域的社会管理中,许多地方政府或疏于管理与服务,或缺乏正义和责任,没能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农民工问题犹可说明。

4.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

近些年,我国在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取得一些成效,涉及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但政府在公共服务相关立法的执行上却不尽如人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且执法力度不够。对于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还存在较大问题。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着手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专家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制度。此外,要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途径选择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必须从政府直接服务于社会和公民的措施入手,这些措施包括服务流程、服务平台、服务制度等方面。

1.完善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决定服务质量,是使政府的服务得以高效廉洁的重要措施,是政府服务功能中最关键的运行机制。

(一)明确服务内容

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一切活动,从广义上讲都是政府的服务内容。大到国防、外交、经济,小到百姓办理户口、婚姻登记等都在政府服务范围之内。群众的需求既是不断增长的,又是多样化的,对于公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多样化的需求,政府要作出回应。

(二)规范服务方式

对于政府来说,要认清自己的服务方式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和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为特征的行政方式。各级政府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要科学规范服务方式,以简捷、方便、可行的形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三)完善服务措施

在完善服务措施上,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灵活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要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民的需求,制定多种多样的服务措施。

二是简便可行。制定措施要着眼于使用,而且要简便易行。

三是系统全面。服务措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到许多方面,也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必须注意完整性。

2.打造服务平台

政府服务平台应该是既有实体的,又有虚拟的。电脑网络、热线电话、手机短信都是虚拟平台,这些平台都是以人为本的服务。

(一)推行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的框架是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重点的,基本实现了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特别是推进“金关”、“金税”和“金卡”等工程建设,在打击走私、防堵偷漏骗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总体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重复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开发应用领域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网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就要从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四个方面来着手。

(二)规范服务热线

政府服务热线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介绍本部门本行业的主要工作职能,便民、利民措施,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内容,服务指南,投诉电话以及网址等,增加工作透明度;宣传本部门本行业行政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通过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现场解答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咨询和投诉。

3.完善服务制度

当前政府各部门直接针对企业和群众的服务制度可以概括为:

(一)“六公开”服务制度

“六公开”服务,是指各种审批项目的审批内容、审批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药箱服务对象全面公开,实行阳光作业。

(二)“六件管理”制度

“六件管理”,是指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对受理的项目分为,A.即办件: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马上就办;B.承诺件:在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给予一次性告知,并承诺办结时间;C.上报件:无权审批,需要请示上级批准;D.联办件:办一个文件,涉及多个部门;E.补办件在材料不够的情况下,向对方说明哪些材料需要补办;F.退回件:对明显违反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向对方说明原因,给予退回。③

(三)“六项办理”制度

只是服务制度中关键性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是首问负责制;二是服务承诺制;三是限时办结制;四是失职追究制;五是否定报备制;六是无偿代办制。这六项制度,在黑龙江得到较好的推广,服务效果比较明显。④

4.加强对政府服务的监督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必须把强化服务监督作为重要保障。要坚持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为目标,大力实施政府工作“阳光工程”,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等有效措施,加强对政府服务的监督。

(一)开展服务评测

服务评测就是对政府及部门和公务员服务绩效的评估。需要把握准确性、及时性、用户友好型和个性化服务作为评价标准。服务评测分为内部测评和外部评测。

一是内部自我评测。又包括集体评测和个体测评,要强调处理问题的速度、准确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外部测评。包括专职机关的评测、社会民主测评和委托机构评测。政府服务测评最关键的是明确却是谁来测评,因此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评估主体。

(二)搞好服务纠偏

各级政府在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履行服务的职能时,要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开展社会调查、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分析利用测评结果等措施,防止政府出现偏差。

一是防止差别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理论上应是普遍的平等的。事实上,服务落实到不同主体时,又是不同等的。这种偏差具体表现为服务行政中的差别对待。最突出的例子是我国城乡居民在实际上享受两种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都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不平等现象。

二是防止强行服务。政府的服务本来应该是由公众需求所决定的,如果采取强制性的服务,不仅不能令公众满意,反而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三是防止不对称服务。如果政府在不了解社会。企业和公众的想法、需求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公众提供服务,自行确定提供服务的方式,这种曲解民意、漠视公共需求的服务就不能收到好效果,造成社会资本的浪费。

(三)建立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内在的动力,使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不断努力。因此,应当正确运用服务的实绩效果进行奖励。

正确进行激励的原则,做到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是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二是把个人奖励与组织奖励相结合。

三是把一般奖励和职务奖励相结合。奖励的种类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于表现突出、符合德才标准的,可以晋升职务,以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⑤

四、结语

总之,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努力打造服务服务型政府工作中,要强化服务理念,转变经济调节方式,市政府的管理形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曹闻民.论公共服务改革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0期.

[2] 张成福.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基本战略的选择[J].教学与研究1999(7):5-11.

[3] 俞慈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J].管理观察,2009,(5):32.

[4] 王丽莉.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5]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3―247.

注解:

① 《廉洁高效政府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

② 《廉洁高效政府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③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11篇

导读:家庭农场可分为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结合型3种,本文通过举例说明3种类型农场的经营收益等情况,指出了家庭农场存在缺失融资平台、雇工难、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社会服务体系等问题,因此要关注惠农政策、统筹安排、积极寻求技术支撑、学习优质农业技术、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营收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结合型3种类型。截至2015年6月,在咸宁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13家,其中种植型68家、养殖型40家、种养结合型105家。为深入了解咸宁市当前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不同类型共选取了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场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1 三家家庭农场基本情况介绍

1.1 种养结合型――鲁强家庭农场

鲁强家庭农场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7组,于2014年7月在工商部门注册,注册资金为390万元。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鲁清明,现年47岁,初中文化,当地村民,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种植经验,从 2008年承包斩关村7组3.33 hm2水田开始,通过租赁和承包村民耕地等方式流转土地,至今已达36.8 hm2,主要从事粮油、蔬菜、湘莲、苗木种植及鱼、鸡的养殖。农场现有劳动力为鲁清明夫妻及其儿子、儿媳,现有农机具5台,其中水稻插秧机1台、旋耕机2台、收割机1台、小型播种机1台。

鲁强家庭农场现有稻田14.67 hm2,主要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中稻+油菜,水稻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插播、收割,每667 m2年纯收益约为500元。水产养殖面积6.67 hm2,养殖四大家鱼,兼种湘莲。林地面积6.67 hm2,内建蔬菜大棚1 hm2,种植樟树苗5.67 hm2,苗高2.5 m以上,林下放养土鸡3 000多只,土鸡以每只100元的价格供应给贺胜桥鸡汤馆。荒山面积8.67 hm2,目前正在开发中。农场年总收益约为50万元。

1.2 种植型――兰芳家庭农场

兰芳家庭农场位于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浮桥村1组,于2014年6月在工商部门注册,注册资金为40万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孙兰芳,现年51岁,初中文化,当地村民,从2009年承包6.67 hm2地开始,逐渐扩大规模,现已有55.33 hm2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中稻+油菜。农场现有主要劳动力为孙兰芳夫妻及其儿子、儿媳,现有农机具4台、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2台、收割机2台。

兰芳家庭农场现有早晚稻面积约13.33 hm2,

早稻每667 m2产量400 kg以上,晚稻每667 m2产量450~500 kg。现种植中稻+油菜模式面积约42 hm2,中稻每667 m2产量在550 kg以上,油菜每667 m2产量150 kg左右。农场年总收益约40万元。

1.3 养殖型――竹海家庭农场

竹海家庭农场位于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朱砂村2组,于2014年8月注册,注册资金为100万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方文才,现年55岁,高中学历,50岁从司机转行开始进行生猪养殖,现已形成年出栏量1 200头的规模。农场现有家庭劳动力为方文才夫妻、儿子儿媳、妹妹。

竹海家庭农场年出栏量1 200余头,存栏量500余头,包括48头种猪。按2015年上半年生猪平均销售价格18元/kg,平均每头猪长至150 kg出栏计算,农场2015年的总收益预计约70万元。

2 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融资服务平台

农业生产受自身性质影响,投资回报周期长、效益低、见效慢,家庭农场发展也是如此,农场主在经营前期或扩大规模时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匮乏往往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多数家庭农场实力不强,固定资产也不多,通过银行贷款不仅手续麻烦,且要求农户有一定的抵押物,而土地流转合同和农户宅基地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小额信贷则需要有公务员身份的担保,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家庭农场通过金融部门获得资金的需求,同时银农信用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一些惠农贷款的发放。缺少银行资金的支持,家庭农场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农场自筹和民间借贷,发展较为缓慢,而民间借贷资金利率较高,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2.2 雇工问题

农业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在家庭农场的经营过程中,用工少则收益高,用工多则收益低。家庭农场虽然是规模经营,但是基于经营成本以及经营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咸宁市家庭农场尚未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遇到农忙时节,劳动力稀缺问题仍旧存在。通过和3家农场主深入交流,发现种植型和种养结合型在用工方面支出较多,现在农村劳动力短缺,且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农忙季节请工难且贵,据了解,男工大约150元/天,女工大约120元/天,还得提供中餐,因此要提高家庭农场的效益,关键要解决用工的问题。

2.3 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家庭农场一般是由以前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发展而来,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更多的是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他们所掌握的农业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并不多,尚未达到专业水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不同的情况难以灵活变通,特别是如今天气变化异常,遇到灾害性天气,不知如何提前预防或是采取措施进行灾后自救。现在提倡较多的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都能有效地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而农场主对于这些技术尚未完全了解和掌握,造成生产中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场效益。 2.4 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

尽管家庭农场的规模比传统农户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种子种苗供应、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所需的专业化服务却严重缺失。特别是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销售人才队伍。家庭农场发展还缺少农业保险服务平台,农业受气候和市场波动影响大,养殖型家庭农场受市场波动影响更甚,而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和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无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因此急需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引导和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使家庭农场 “支出少”而“收入多”,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3 如何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

家庭农场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就家庭农场如何提高效益、加快自身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3.1 关注各项惠农政策,多渠道筹集家庭农场发展资金

要提高家庭农场的收益,必须解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家庭农场发展,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很好,当地政府也很支持,但是真正得到实惠的家庭农场并不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民对政策不关注、不了解,好的政策出台后,由于不了解不关注错失了申报机会。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通知,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国农办[2015]52号),政策规定农业大户也能申请项目,不再要求是独立法人,取消了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申报材料,鼓励各省实行资金“先建后补”等政策。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申报项目。农场主要有申请项目的意愿,积极关注国家、省市的惠农政策,主动和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联系,在其帮助下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例如鲁强家庭农场在咸安区科技局的帮助下以《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新模式示范》项目申请了2015年咸安区科技计划项目,获得2万元项目经费。家庭农场应拓宽融资渠道,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自筹资金,“三位一体”、贷补结合方式,吸引金融资金投入家庭农场的发展。

3.2 统筹安排,省力省工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节约农业用工成了提高家庭农场收益的关键。家庭农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节约了很大一部分农业用工,但是家庭农场的生产还未实现全面机械化运作,在当前的形势下,农业用工不可或缺。农场主如何统筹安排,达到省力省工、节约开支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如何减少用工的问题上,农场主鲁清明有他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安排水稻直播的时候,他会事先看天气预报,确定哪天请工,之前他会安排他儿子把地整好,下好底肥,把一些细碎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直播那天农工们一次性把种子播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避免了因天气原因或准备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窝工、误工等现象。

3.3 积极寻求农业技术服务支持,学习优质高效省力化农业技术

与传统的农户经营相比,家庭农场主自身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农业机械,还要拥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家庭农场主必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农业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如阳光工程培训等,通过学习掌握优质高效省力化农业技术以及农场经营管理知识,还要积极与当地农业相关部门的专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获得农业技术服务支撑。

3.4 培养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

家庭农场相当于一个小型化的企业,家庭农场主也应具备农场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农场的品牌意识、农产品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带动意识,要成为能生产、懂业务、会经营、有技术的职业农民。特别是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家庭农场宜采取产销对接方式,与超市、企业、学校、餐饮集团等对接,拓展家庭农场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家庭农场城市直销店,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如微信销售平台等。如鲁强家庭农场计划在咸宁市区开直销店,跳过中间流通渠道,直接让城市居民用上“无公害、新鲜、优质、有营养”的放心农产品。

第12篇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河道建设管理新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与河争水、与河争地的矛盾日益严重,人为活动直接侵占主河槽,必然扰乱现有控导工程的局面,影响河势稳定,增加河势游荡的危险性,进而严重危及防洪安全。因此,恢复和保障河道正常的排洪输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河道的不利影响,势在必行。

一、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少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少有预防手段。因此施工许可证获批后。河务部门无法对建设中或以完工的违规工程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2、管理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河道建设管理的条文有待于完善,对于办理中的一些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在操作中,没有量化标准,双方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定;同时,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不是很明确等;在维修养护保证金、抵押金,交纳比例等问题方面,细则不清。设计、防洪审查,施工监管等只能靠经验办理,无章可循。管理越位与不到位现象屡有发生。

3、工程废弃后拆除责任无法落实

建设项目废弃后,由于拆除费用解决难度大,建设单位拆除不及时,而河道管理单位又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造成废弃工程带来各种防洪隐患。

4、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的法律意识淡漠

例如群众在堤坡上放牧,对防洪工程没有影响,还可以节省打草经费,完全没有意识到堤坡放牧损坏堤防工程的完整,影响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群众对水法规理解不够,增加了解释的难度。

二、面临的问题

水火无情,面临洪水暴涨陡落,河道防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亟待解决。全市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严重。部分化工生产单位河道两岸,污染泄漏,流入河中,淤塞河沙孔隙,降低了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河道治理裁弯取直较多,导致河道比降加大,洪水流速急,加之河沙修筑的堤防抗冲能力差,往往降低了抗洪能力。由于以上原因,一方面汛期洪涝成灾;另一方面水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不可小视。

三、解决河道管理与建设的新思路

1、搞好绿化工作,增强河道堤防自我保护本领。

河道两旁的绿化工程是堤防项目的一个关键环节,二者密切相关,不同地段栽种的树种不同的树木,实行防护林和经济林混种,绿化可以改善河道水质情形,为树种提供水源。

2、科学规划适度开发。

河道的资源是有限的,科学规划,适度开采、合理利用,认真做好采砂规划和滩地利用规划,划定河道可采区、禁采区、控制区。只有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不急功近利,本着“以人为本”和“入水和谐”的理念,才能做到科学有序的管理。

3、严格管理程序,分清并落实河道管理责任制。

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审批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各种不规范事项的审批。由于河道人员有限,单靠河道管理部门的自身管理力度较小,必须按相关法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管理职能,落实责任。

4、重视河道清淤工作的开展。

河道清淤时到考虑增加运输车辆和夜间施工的难题,疏浚河道,挖掘、清运淤泥时,要将道路上撒落的土方清扫干净,给周边市民一个十分好的居住环境。河道堤段的淤泥清理只能采取人工采挖的方式,然后用人工转运到绿化带斜坡顶上,最后由运输机械外运出去。

5、要树立科学治河的新思路

河道管理部门要不断转变理念,要把河道治理同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今非昔比,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评价过去的治河理念,更不能用过去的一程不变的理念来指导当今的河道治理。环境的恶化带给人们的危害同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相上下,不可小视。所以我们治河要两手抓,既考虑行洪安全,也不要忘记要如何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管建并重、管理先行的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以人为干预为辅,充分利用自然自我修复的功能,不急功近利。还要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性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化才有生物的多样化。总的来说,河道治理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既要迎合自然河道的功能,也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建立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满足人们亲水、休闲、安全的需要。

6、加强河道队伍建设。

加强对河道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才能保证河道的管理和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各种涉河事项的审查和审批,担负河道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明显的行政事业单位性质,因此必须按水管体制的要求,实行定岗、定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