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唱活动总结

合唱活动总结

时间:2022-12-08 09:37:11

合唱活动总结

第1篇

“唱红歌”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唱红歌、经典、唱故事可以加倍凝聚人心,加倍励志干群,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歌声精神传入农家,这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喜迎七一建党,歌唱红歌总结汇报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喜迎七一建党,歌唱红歌总结汇报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净化思想灵魂,在全镇辖区范围内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

一、开展活动的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镇“唱红歌”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唱红歌、经典、唱故事可以加倍凝聚人心,加倍励志干群,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歌声精神传入农家,这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取得以上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做法:

(一)加强“唱红歌”组织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将“唱红歌”活动作为2011年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要让“唱红歌”活动有旺盛的生命力,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为此镇党委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由镇领导牵头,科室负责人带头,积极带动全镇机关职工参与,并落实专项负责人负责抓这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开展,拟定了“唱红歌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各人的工作分工。

(二)积极开展“唱红歌活动”

1、以纪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契机,增强爱国情怀,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红色经典歌曲大家唱”为主题的歌咏大赛,晚会演出了《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四渡赤水出奇兵》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机关职工、村、社区居民纷纷上台献艺,整场晚会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观看,群众一致给予了镇党委政府好评。

2、以镇文化站为文化前沿阵地,每日播放半小时红歌,组织群众参与红歌汇演,红歌比赛等各种形式的“唱红歌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精神面貌,发扬革命精神的舞台。

3、成立文化宣传队伍,强化活动阵地。今年,我镇在辖区下各村、社区各组织了一只文化宣传队伍,他们编排了《保卫黄河》、《南泥湾》等优秀歌曲。

二、下一步活动思路

(一)深入开展

深入挖掘活动内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促进活动全覆盖前阶段,只有党委正视,政府机关在开展,而镇属村、社区活动开展不尽人意,下阶段我们要在各村社普遍开展“唱红歌”活动,做到“红歌天天唱、歌词随口传”,把党的好政策变成现实中的好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好成果时,人人都可成为红歌手,红在歌中,红在思想,红在行动。

(二)成立督查机制

政府专门划拨工作经费撑持“唱红歌”活动,供给物质保障。拟定奖励工作方案,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唱红歌”活动领导小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对机关、镇属单位和各村、社区“唱红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三)进一步注重活动实效,扩大活动影响力

将“唱红歌”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把握工作原则,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全民参与、持久深入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活动开展水平,提高群众参与率,扩大活动影响力。注重创作、征集、传唱、评比等几个关键环节,调动起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作为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切实抓紧抓早抓好抓出成效。

喜迎七一建党,歌唱红歌总结汇报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党,从而抒发爱党之情。我校在10月份组织开展了“红歌比赛”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各年级进行红歌比赛。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歌声。在传唱经典歌曲的同时,创建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1、为了能使这次活动更好地顺利的进行,我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为核心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筹备会议,制定学校活动方案。同时召开班主任会议,进行宣传和提出活动要求,要求各班结合学校活动方案制定与本班情况结合的活动计划。使各班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2、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这一平台,宣传活动的重要性,播放歌颂党的歌曲,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红歌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各班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利用班活动结合红歌创作背景、歌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交流分享红歌故事,书写读书心得等活动,深化少年儿童对红歌精神的体验,在少年儿童中积极培育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2、利用班会课、音乐课聆听、学习和传唱歌曲。在各中队内开展唱红歌比赛,调动学生学习、传唱红歌的积极性。在学校形成传唱红歌的良好氛围。学校组织领导对各班进行检查督促,务求使活动顺利进行。

3、本着传唱经典歌曲同时发掘人才的思想,我们举行了“红歌赛”。大赛在这个过程中各班都非常重视,在学生唱好红歌的基础上认真选拔认真训练,学校还组织评委老师对参赛的学生进行指导。其中选手们也认真对待,在不断的训练比赛中得到锻炼和发挥。比赛在10月29号举行,在比赛当天,同学们严阵以待,每个人都赛出了水平和风格,为我们此次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适时组织人员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汇总各班的红歌传唱活动信息和总结各班的活动经验,并在会议上进行及时的推广。这次活动的开展虽然比较成功,但是还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把它做得更细更好。

喜迎七一建党,歌唱红歌总结汇报三

一、活动目的

现在的学生们生活在一个优越安逸的时代,爱国情怀也逐渐在减退,为了让学生们牢记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提高他们的革命意识,结合学校唱红歌比赛活动,特组织了此次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形式

以个人、组合和集体的方式唱响革命的歌曲。学生们可以提前准备,自由组合其他同学或以个人的的形式选择较为熟悉或热爱的红色歌曲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唱。

三、活动流程

1、个人唱红歌

班里的学生对唱红歌有着很高的热情,他们事先准备了自己喜欢和熟悉的红色歌曲,还挖掘出了红歌背后的故事,唱歌之前加了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把同学们感染了之后接着便是动情的歌唱,深深地感染者在座的所有师生。

2、小队唱红歌

这是以小队配合唱的形式展现的。

3、红歌大合唱

师生齐唱,一起缅怀着那些已经逝去的革命先烈们,但是他们的革命情怀却被所有的人咏唱着,颂扬着,那种深沉,那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感动着所有的人,歌曲一首首的唱着,同学们的热情也慢慢高涨着,不知不觉中已经投入了那种红色氛围中。

四、听唱红歌

《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的中国心》、《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五、活动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 和谐唱法

当前一个时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动正深入进行。我们院党委几次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这一科学理论,并组织讨论学习体会,取得了很大的学习成果。通过这一学习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我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具有指导性的纲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一纲领的提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必定会指导和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学习活动落到工作实处,是这次学习活动的最终要求。于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工作,总结提出和谐唱法的理论。

和谐唱法的中心意思,就是指在歌唱时要追求自身的和谐。也就是在演唱时,要使身体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参与歌唱的各部器官和谐运转,协调合作,从而使歌唱在技巧与艺术上达到到高度和谐、融合的艺术境界。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声的和谐,从生理学和音响学来讲,就是歌唱发声时,声带振动要和谐,喉咙肌肉没有任何的挤、压、卡,不能夹一点的劲儿。只有这样,才能发出纯净的,自然的,悦耳的声音,没有任何杂音。所谓天籁之音,就是指这种没有任何杂音,纯美的声音。二是气息、发声、共鸣要高度的和谐统一。歌唱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活动。在歌唱的过程中,始终要求气息、发声、共鸣这三者之间要充分的协调合作,和谐运转,使歌唱的状态一直维持这种稳定的和谐的平衡运转。三是声与情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声情并茂,声情合一。所有美好的歌唱皆应是身心和谐的产物。也就是在思想意识的调控之下,歌唱者的思想情感与歌唱技巧要高度的融合,达到声情合一的艺术境界。古人云:凡音皆由心起。意思就是说,凡是声音都要发自内心深处,是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只有做到声情合一,才可称得上是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以上就是和谐唱法的内容和艺术要求。笔者分别从发声理论和文化传统背景两方面,来阐述和谐唱法这一提法的理论依据。

一、歌唱要讲科学性

科学的发声法,一定是建立在生理自然的基础之上的,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从生理上来说,人的身体就是一架各部组织器官和谐运转,分工协作的机器。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是毋庸质疑的。具体到发声器官,从生理学和音响学的角度来说,歌唱是以人自己作为发音体的。人声的发音是声带在气息的作用下振动产生基音,再以各共鸣腔扩大美化声音来达到歌唱的目的的。人发出的声音好不好听,声带的振动是否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振动才能产生和谐的声音,美妙的乐音,否则反之。我觉得,无论哪种唱法,只有和谐才是歌唱的本质,任何形式的唱法都不能脱离开这一本质,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科学唱法。有研究证明,人的一生中,离不开音乐的“沐浴”和“滋润”,而优美曼妙的音乐里也无不蕴藏着共振的“精灵”。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使细胞体产生轻度共振,使人有一种舒适、安逸感,音律的变化使人的身体有一种充实、流畅的感觉。因此,和谐的唱法有助于人体的健康。不和谐的,喊叫的发声只能使声带过早地损坏,缩短歌唱的寿命。和谐的歌唱由于声带是和谐的振动,并且和气息之间是协调的和谐运转关系。所谓和谐运转,就是指气息经过声带时要像抚摸一样柔和,声带随着气息的通过被动的闭合发声,而不是用气息冲击声带。这样,歌者的演唱技巧才能协调发展,歌唱生命才会延长。相反,不和谐的发声必将会损坏发声器官,造成声带的早衰,从而使歌唱生命缩短。在声乐界,因为不科学的使用声带,过早地结束歌唱生涯的例子并不鲜见。

二、“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和谐共荣,一脉相承,创造了灿烂的古国文明。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中始终没有中断,唯一延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伟大国度。纵观祖国的历史,“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主张和谐。在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和”文化占有主导地位。如“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都是对和谐的精辟论述和高度概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更是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的向往却都是一样的。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应该说,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和谐”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我最近观注了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关于和谐的有关论述。他在谈到和谐社会观时说,和谐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个人内心的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人类就能幸福安康。对于季老的观念,我表示深深地折服。这是一代国学大师对和谐精辟的阐述和独到的认识。所以,我提出和谐唱法的理论也是受到和谐文化和季老的启发。和谐唱法的理论应该属于季老提出的个人和谐的范畴。因为歌唱的最高境界追求的就是声情合一,进而发展到人声合一,即歌中有我,我中有歌。因此,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总结研究和谐文化传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歌唱理论,应当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阶段,我国声乐界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这三种提法源于中央电视的第一届青年歌手大赛。此后,三种唱法的称谓渐渐流行。随着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推动,我国的歌唱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不断有新人新作的涌现,为繁荣我们的文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三种唱法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被广大的学习歌唱的人所采用,在我国的艺术院校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已接近百年的历史了,为推动我国的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造就了一批批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歌唱艺术家。但美声唱法始终在我国没有真正能做到落地开花,如今也只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和专业的艺术团体保持着曲高和寡的局面。民族唱法的提出,也是源于央视歌手大奖赛。这是用来称呼我们本土唱法的称谓。当然,对于这一提法一直存在许多争议,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也都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演唱形式。近几年,也有新民族唱法的提法,所谓新民族唱法其实质就是中西唱法联姻的结果。但也没有被更广泛地接受,也就是民族唱法和新民族唱法这一称谓并不能涵盖多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因此,能不能结合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总结探索出一种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科学唱法理论,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命题和任务。所以能够概括和代表我国多民族演唱形式和特点的称谓和实质应该是和谐唱法。其实,仔细地分析研究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形式,你就会发现,和谐的因素无所不在。例如,我们的国粹――京剧,在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虽说唱腔各具特色,各有特点,但是从发声的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都要求字正腔圆,如行云流水。这行云流水的要求,必定就是声带和谐振动的结果,因为不和谐的发声绝不会也不可能产生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境界。再比如,黄梅戏、越剧,包括京韵大鼓等地方戏曲、曲艺,包括原生态演唱等众多民间演唱形式,也无一不是和谐唱法的代表。所有的唱腔也是要求行腔自如、婉转、如行云流水。这样的艺术标准,使演唱者从一开始就注重发声的科学与和谐,所以许多老艺人从十几岁,甚至几岁登台,到了七八十岁还能活跃在舞台上,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谐的发声是绝对不会有如此之长的艺术生命的。所以,和谐唱法是造成我国流派纷呈,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也是和谐文化思想对我国艺术形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严格地讲,现在的民族唱法更多的是西洋唱法传入我国后,与我们本土唱法嫁接联姻的结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结合的产物;是洋为中用的具体体现。在艺术的创新上是做出了探索的,应值得鼓励。但民族唱法的提法不能够涵盖中国多民族演唱的特点和风格。所以从演唱本质上讲,尽管中国的戏曲、曲艺,各民族民间唱法等虽然演唱形式多样,但都离不开和谐文化这个大的背景。所以,能够精炼地概括中国多民族的演唱方法,最合适的提法应该是和谐唱法。因为这最能体现概括中国多民族的多元化的歌唱文化,也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点。我国现阶段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也为我们总结探索新的理论提供了依据。我们应当结合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总结提出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唱法理论。

第3篇

一、歌曲也要阅读,方可进行有效设计

歌曲由歌词和谱子构成,当一首陌生的歌曲拿到手里,肯定先要阅读歌词和谱子才能设计歌唱活动,才能更好地把握歌曲,为幼儿开启歌唱的喉咙。不一样的歌曲阅读出来的东西必定也是不一样的,如可阅读出歌曲的难易,这首歌曲歌词较多,比较难记;这首歌曲的哪一处节奏不太好掌握等。细细地阅读品味,然后在活动设计上步步策划,落实阅读中的问题,我想这对教好一首歌来说更具有效性。

阅读《小脚》:

1=C 3 / 4

5 6 5 4 | 3 5 2 1 | 1 3 5 3 6 3 | 5 - - |

小 脚 踏 踏 叫醒 小 花 哩哩 哩哩 哩哩 哩

小 脚 踏 踏 树儿 点 头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

5 6 5 4 | 3 5 2 1 | 1 3 5 4 3 2 | 1 - -

小脚 跳 跳 多像 小 鸟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

小脚 蹦 蹦 跳过 板 凳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

这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曲子欢快且旋律优美。歌曲结构总共有8小节,其中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曲调相同,3、4与7、8小节的区别就在旋律上,一个是上行,一个是下行,上行给歌曲带来了高潮,并有着启下的作用,下行就有一种结束的意味。这首曲子有四段歌词且不重复,是比较多的,其中“踏”、“跳”、“蹦”几个动词是幼儿理解的一个难点,每段歌词的句式都一样,都是“小脚+动词+形象的事物+衬词”,在词和曲的结合上都是一字一音,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因此在节奏上是便于幼儿歌唱的。另外,这首歌曲的唱法上要唱出断顿和连贯的区别(这个符号表示断顿,即要唱得有力、短促;其余连贯部分就要唱得柔软、流畅)。有了断顿就一下子给这首歌曲增添了不少的活力,与小脚活泼好动的形象更为贴切。

解决策略:

歌词较多时可通过图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3个动词的理解可以用图谱、动作或语言来提示,如在图谱上形象地画出小脚在踏、在跳、在蹦的动作,也可以用脚或手代替脚来让幼儿实际体验一番,或以“小脚可以怎么玩?”直接导入来激发幼儿了解3个动词的兴趣;唱出断顿与连贯的区别,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歌声去感染幼儿,也可用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幼儿唱好它。

二、歌曲需要下好唱的功夫,方可打开歌唱的喉咙

阅读歌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唱,而阅读歌曲只是歌唱活动的一个起始阶段,在歌唱活动中要让幼儿愿意开口唱,并唱出声音,唱出兴趣,这肯定是要下功夫的,而且这功夫要下得合适,不然会适得其反。

(一)难点前置,化难为易

难点前置,即对于歌曲中存在的歌词或旋律幼儿不易掌握的难点,在教授整首歌曲前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较快突破,从而为幼儿学会唱这首歌曲做好铺垫。那如何设计才是有效的呢?为此我翻阅了由许卓娅编著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一书的第四章第三节中“新授歌曲活动设计与组织”部分,现与读者共享:由动作开始的活动设计(适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由情境表演开始的活动设计(适于歌词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这些情境和事件也是幼儿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由故事讲述开始的活动设计(适于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都较前一种稍复杂些),还有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由“副歌前置”开始的活动设计、由歌词朗诵开始的活动设计等等。这么多不同的设计方法,总结出一条就是要因歌而异。

例如《小脚》:在歌词中,“踏”、“跳”、“蹦”几个动词是幼儿理解的一个难点,那么就可以由提问开始进行活动设计,并伴随图片、动作双管齐下,让幼儿对这几个动词不再陌生。

(二)运用图谱,理解内容

图谱演示是指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根据歌曲中的歌词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在设计图谱时,基本上是一个乐句一幅图,且要突出每句歌词的顺序、重点及结构。

例如《小脚》:每段歌词的句式都一样,都是“小脚+动词+形象的事物+衬词”。歌词总共有四段,因此相应的图谱可以设计为:

小脚(动词) 形象的事物 衬词

踏 小花 波浪线

跳 小鸟 波浪线

踏 树 波浪线

蹦 板凳 波浪线

上述中,用波浪线这几个字来表示“哩哩、叽叽、沙沙、啦啦”这些衬词,简洁、一目了然,提醒幼儿看到波浪线就要唱。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图谱,在让幼儿倾听整首歌曲的基础上,围绕歌词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在幼儿的回答下逐渐出示相应的图示,并引导幼儿分句学唱。清晰、形象的图谱不但对幼儿的歌唱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还能调动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活动质量。

(三)多元演唱,增加情趣

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就把语言、音乐和表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歌唱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幼儿的能力,伴随适当的动作、语言、游戏等,组织幼儿体验伴唱、领唱、合唱、接唱、对唱等形式,增加歌唱的乐趣,丰富歌唱的内容。例如《小脚》:

1.集体歌唱

2.以逐步舍去图谱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歌唱

师:接下来,图谱说要和你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先把眼睛闭起来。(教师先藏两张图,再全部藏起来。)你们能把藏起来的歌词唱出来吗?那就听着音乐试试看吧……这回老师要把它们全部藏起来,你们能唱出来吗?(这也体现了《纲要》精神主张,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3.师幼接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歌曲接唱,我唱前面的这些歌词。那你们唱什么呀?好,准备,我们听着琴声来唱。(唱完一遍后可进行交换。)

三、歌曲更要被渲染,方可唱出歌曲本色

歌曲的风格多种多样,都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并伴以动作、表情、声音等略带夸张的表达,这样才能感染到幼儿,把幼儿带入到这首歌曲的氛围中去。例如《小脚》,要让幼儿唱出歌曲中的断顿与连贯,就必须先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对歌曲中的断顿部分,教师应用夸张的踏或跳的动作和歌声让幼儿感受有几个字与字之间是有停顿的;对歌曲中的连贯部分,教师应用柔美的歌声来带动幼儿唱衬词时的柔美感。

第4篇

[关键词]演唱 表达 情感

曹廷华在《文艺美学》一书指出,“从理论抽象的角度看,情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或在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它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由主观体验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反映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身。因此,情感是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

一、情感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在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作品音乐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关键;对歌曲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和再创造是情感表达的决定性因素;情感表达对歌曲的歌词、旋律、地方风格的作用,其中主要表现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影响情感表达的其它因素还包括生理机能的因素、心理因素、文化修养等方面。歌唱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应以人为表现主体来塑造歌唱艺术形象。因此,必须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充满强烈的感受、充满理智、富有感情,在塑造过程中,应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核心,要注意把人的情感与理智紧密结合起来,用情感表达来塑造一个个人物形象。

歌唱者所表现的人物个性突出,所产生的感染力就更加强烈,展现给听众的艺术就越动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感,但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中,其内心活动和感情的表现方式大不相同,而歌唱者的情感表现更为深刻、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对待生活的爱憎情感更加分明、强烈。在歌唱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艺术中去,所表达出来的形象有血有肉,鲜活逼真,生动感人,更有美感。在演唱中要始终燃烧着炽烈的感情火焰,表现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在情感表达时特别注意在对比中刻画不同形象和不同的个性。

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歌唱者唱完一首歌,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催人泪下,悲切难平,这两种情况都与歌唱者对作品的理解深度有关。因此深入作品挖掘词义,就成了表现歌曲思想情感与揭示歌曲主题的首要问题。歌曲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等都有不同的情感。

二、情感表达的基础是对歌曲的理解和生活的体验

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演绎作品时应该注重对生活和歌曲的体验,在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风格特征、曲式结构、歌词内涵等基本情况并基本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后,须进一步深入剖析音乐作品的内容,加深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与和感受,并结合演唱者自身的艺术实践和生活经历,揣摩作品中人和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感情含义和情绪的细微变化,设置歌唱的情境、气氛,对音乐作品进行从局部到整体的情感体验,更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总之,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必须准确把握作品风格,结合生活中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深入剖析作品内容,挖掘作品深层含义、切身体会人物形象、设置歌唱情境,从而形成表演这首作品时所需要的思想感情,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三、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歌唱的过程是一个技巧表现的过程,更是技巧与情感结合表现的过程。人声是歌唱的基本表现手段,演唱技巧是演绎作品的根本要求,需要在声音和语言方面都做到科学、精细,没有正确的演唱技巧就更谈不上情感表达,技巧与情感的特殊魅力能使作品的艺术形象得到更为丰富的表现。歌唱艺术中技巧与情感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相关的,情感表现是声音技巧的灵魂,没有情感表达的声音技巧是枯燥无神的,而声音技巧又是情感表达的内涵所在,没有正确、科学的技巧演唱,再完美的表现也没有音乐魅力。演唱技巧和情感的表现是歌唱艺术的要求,也是所有演唱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在科学准确的发声方法基础之上,具有完美的艺术想象、柔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清晰的语言,才能深入歌中演唱,充分表达艺术情感,赋予作品生命的灵魂。演唱技巧对于歌曲演唱来说,是重要的,是最基础的,在演唱中强调的一切情感表现,都是在演唱技巧的前提下才能存在的。

为了发挥正确和丰富的情感表现,演唱者不断地探究声音技巧,会从音高、语言、旋律着手,把不同的音乐作品加以改造,组织成为合适的声乐练声曲,具体的、细节性进行技巧练习,之后在演绎作品时,将声乐技巧融入歌中,促使演唱者用优美的声音技巧去完成歌曲的情感表达,赋予歌曲作生命色彩,从而达到融情于声的目的。从声乐演唱对听众的感染作用来说,演唱必须深入人心才能感化人,这既是演唱艺术的客观规律,也是听众欣赏的客观规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的方法不一样,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只有演唱者的歌唱技巧与歌曲表现的需求相互吻合,才能准确、真实、生动地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而只有当演唱者的内心情感体验与歌曲的情感内涵相融时,才能发出符合作品情感表现所要求的演唱技巧。要想达到上述的一切效果,演唱者需要靠科学的发声方法,明确认识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把切身感受融入到情感表现的艺术创造之中,才能逐步达到情感表现的最成熟阶段,给听众最唯美的演唱。总之,声乐表演不同于其他表演,它有其生理上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所以,在符合人的生理规律的同时还考虑要符合音乐语汇及歌词内涵等因素,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如何换气,如何保持气息位置,咬字的轻重等问题都要注意,虽然问题细小,但在一首作品中起重要作品。

四、演唱中角色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声乐演唱者除了要通过运用训练有素的技巧和对词曲的理解,来整体把握作品主题与风格,表现声乐旋律和歌词语言所特有的色彩和情绪、情感,准确的角色定位也是演唱者化身成角色的关键,是更加真实、细腻地表现作品情绪、情感的基础。

第5篇

关键词:歌唱艺术;意识活动;注意;感知;思维;想象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77-01

一、意识活动与歌唱的关系

歌唱是一门抽象、综合的艺术,它需要众多因素构成,注意、感知、思维及想象就是这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它们在歌唱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是将人们抽象的意识变成美妙歌声的桥梁。

声乐的学习,不仅和生理感觉有关,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注意、感知、思考。在声乐艺术中,主要使用分析、综合、比较的方式进行思维形成过程的。“艺术想象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多种心理功能和谐自由的综合运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许多歌者都会停留在声音效果,追求所谓大音量,亮音色,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声音的真正音色必须从内心体验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想象中开发出来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歌唱,其共同点是要用歌者的表演把听众的感知带入到一种特定的境界和氛围,让听众受到感染,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这要求歌唱者的情感准确、真实,同时要在歌曲情绪的转折上把握好度,较好的处理意识思维活动与歌唱的关系,将想象准确定位,真真切切的体会歌曲的意境,做到心中有定数。

二、意识活动对歌唱的作用

(一)意识活动对理解力的作用

每个人的意识都是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况来适应学习的,它是一种难以说明的现象,意识不同于具体事物,它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是人的各种智力的总称。它包含理解力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它代表感知能力的思考,通过思考使已有的形象和回忆具体化。由此可见,在声乐学习中,调控好意识或理解力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嗓音训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的目的是发展音乐概念,音乐思维支配的灵活的肌肉控制和活动方式。”声乐课上,学生除了要接受技术训练外,同时还要培养思考、聆听和感受能力,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生学习的目的。

(二)意识活动中习惯的作用

“歌唱得好坏,是习惯形成的结果,通过习惯,身体会变成意识顺从的仆人。”训练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把新学到的技巧反复练习,它们会成为不自觉的活动并发挥作用。但形成习惯的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有学生的勤奋度与智力水平及所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而定。

(三)意识活动中意志的培养

为了能学习和掌握高超的演唱技能,首先要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在学习与实践中有目的地支配和调控歌唱器官,调节自我的行为动作和心理状态,这就是学唱者的意志。

意志行动,不仅对于学习的表面、浅显的动作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掌握各种发声技巧时,也能很大程度地激发求学者内在的心理韧劲。比如,声乐初学者,普遍存在唱高音难的问题,又实在因为调整失误,嗓子越使劲儿高音越唱不上去。经过我多年的磨练,逐渐总结发现,在高音区里演唱, 靠的不是嗓子的力量,而是“精、气、神”的作用。沈湘教授说:“感觉高音不高”“唱高音不是力气活,而是心理劲儿”“到了高音区,要兴奋的打开腔体,有一种振奋感”,这指的正是心理意志行动支配调控的巨大作用。

三、意识活动与歌唱修养

大家都知道,歌唱的修养对于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素质修养、艺术修养及深厚的文化修养都是歌唱者甚至也是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这些基本素质与上文提到的思维意识都有很大关系。“歌唱者的修养指的是歌唱者掌握歌唱这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具备的思维能力、技术运用和理解接受能力。”在歌唱发声的训练中,需要我们利用智慧形成一种符合条件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音准、节奏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这都与我们的意识操控能力密不可分。因此,无论是歌唱者还是声乐教育者都应将意识概念放在首位,它是支配歌唱中各方面能力的主舵,只要调控好意识思维,歌唱能力就应该成就七八分了。

第6篇

【关键词】发声方法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

早在我国古代声乐论著“唱论”中就有对人声歌唱方法的理论探讨与总结。可见,中国古人对歌唱的表现力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歌唱是在人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下,以喉咙为主要发音媒介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声乐是指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规范的技术训练,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通过科学发声训练使演唱技巧达到统一的审美规范,演唱者与作品的思想情感相交融,有一定高度的技艺性和创造性。声乐演唱可大致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流行),当然也可以更细划分为原生态、通俗(流行)、民族(民通)、美声(美通)、中西结合等不同种类。

一、美声声乐科学性

美声唱法是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声乐演唱方法(BelCanto),直译为美妙的歌唱或美好的歌唱,具有一套完整的发声技巧训练标准和美学原则。1.气息: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以气息为动力,呼吸控制歌唱状态。2.起音:美声认为起音是美好歌唱的开始,好的起音能获得明亮圆润的声音和观众的注意,起音依靠正确的呼吸、稳定喉头位置、积极闭合声带、思想高度集中和良好的心理状态。3.音色:美声注重音色的统一,音与音的过度平滑匀净,音量强弱控制自如。4.灵活性:美声唱法非常重视声音的灵活性,通过训练扩展音域,锻炼灵活控制能力。5.声区与共鸣:声区划分与天生的嗓音条件密切相关,分为高音、中音、低音。美声唱法采用混合声区唱法。面罩共鸣的位置稳定集中发出的声音纯净,歌声才有穿透力和感染力。6.语言:美声强调在不影响共鸣的前提下吐字、咬字,追求字与音的和谐统一,吐字服从发声。总之,美声强调符合人的身体构造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发声歌唱。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美声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呼吸的科学训练使人的声带负荷较小,充分发挥共鸣腔体的作用,具有金属感和穿透力的效果。

二、民族声乐科学性

中国民族声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演唱方法,我国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歌曲和演唱方法,包括山歌、戏曲、说唱等,因此,中国的民族声乐各有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声乐事业受到重视,在继承和融合传统艺术歌唱特点的同时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所形成的一种中国特有的演唱风格——中国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发声理论。1.喉头相对稳定:指在演唱中无论呼气还是吸气,喉头所处的位置都是相对稳定和放松的,喉头位置稳定声音才能统一,喉头放松声音才会舒缓。2.起音与声区:起音称为激起和起首,在歌唱的发声中很重要。起音的好坏决定了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起音又分为软起音、舒起音和硬起音。声区与人的自身嗓音条件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声区跨度大,高音区较多。3.共鸣:良好的共鸣使声音洪亮,音色丰富,表现力强。共鸣因嗓音条件、唱法不同而各有差异。民族声乐多采用头腔共鸣和口腔共鸣。4.咬字、吐字:由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吸收了美声发声方法的民族声乐的咬字吐字变得困难了。因此,有人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民族声乐发声体系,把每个汉字分为声母、韵母、语调和四声。按照传统声乐语言的结构特点将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要求字头清、字腹正、字尾准、字正腔圆。5.气息:气息训练大胆地吸收了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气沉丹田”,以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作为气息的支持。民族唱法是现今我国主要的一种声乐演唱艺术,它注重歌唱的气息、呼吸、喉头的稳定、声音的统一。民族唱法在吸收美声发声技巧的同时发挥了民族声乐演唱的传统风格。中国民族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更为细腻,气息控制自如,强调一定的个性,以声情并茂、演唱自然为最高境界。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三、通俗声乐艺术

通俗声乐发声方法又称为流行唱法,在我国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追捧。通俗唱法是一种说话式声音扩大的发声方法,其表现真实亲切,台上台下能自然而然地进行感情交流。旋律活动范围更接近人的自然发声区,因此,通俗唱法能充分发挥这一音区的自然情感,易于表现抒情的特点,使歌唱者容易上口入情,听者容易接受,从而产生互动。通俗唱法常采用“轻声”“气声”为主要表现手段,好处是能使歌声产生一种缠绵悱恻、余味无穷的艺术魅力。通俗唱法具有大众性,使人感到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易学易唱,娱乐性强。这一唱法不太讲究歌者音色的好坏,而更注重其音色的个性特点。1.气息:一般气息较浅。受过专门训练的歌手也有借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的。2.起音和声区:起音以舒起居多,表现等特殊的效果。3.共鸣:类似说话,中低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偶尔使用假声,音量小。4发声: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闭合而发声,分为真声、假声、气声、喊声、哑声、泣声、挤声、颤声,等等。5.音色: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6.咬字、吐字: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是重要特征。演唱不谋求大音量,而是尽量美化音色。产生共鸣主要通过话筒,充分利用电声扩大混响等音响设备达到共鸣效果。任何一个通俗歌手都要依赖音响设备的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通俗声乐的演唱者开始注重与美声发声方法的结合,希望通过科学的发音技巧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结语

综上所述,各种不同风格发声方法科学性是相对的,各具所长,如这种方法对气息训练比较科学,而那种方法在声情并茂表达方面更为细腻、科学,所以不能绝对化。事物总有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声方法的科学性,逐渐了解、体会各种唱法的风格与特点,包括民族声乐、美声与通俗演唱的艺术魅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声乐学术委员会.声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2]蒋超文,郑成伟.流行歌曲鉴赏[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易娟.浅谈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第7篇

病房唱歌让她忘却痛苦

彭腾华1936年出生于徐州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50年代初,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一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回到徐州,先在邳县八义集中学教学,而后调到徐州市六中、四中任教,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

时光荏苒,如今的彭腾华满头银发,但声如洪钟、满面春风、和蔼可亲,如果不是她亲口所说,很难让人相信这位已80岁的耄耋老人身患癌症已20年。1971年,彭腾华不幸身患重症甲肝,大病三年,仅输血就超过6000毫升,医院曾三次下发病危通知。她在血液中的白蛋白低到随时都有死亡危险的紧急时刻,竟把丈夫从上海连夜买来的救命药“人体白蛋白”让给病友先用,显示了她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在病痛的三年中,她每天唱歌,还组织病友一起唱,让歌声来鼓舞斗志,病房内外洋溢着欢乐的气氛。1995年,她又患结肠癌。此时的她已经有了与病魔作斗争的成功经验,整天唱个不停。唱歌让她忘却了病痛与烦恼,乐观的心态让她最终战胜了病魔。

一人唱不如大家唱

由于2个子女全家都在美国,彭腾华化疗后孩子们接她和老伴胡国安到美国安度晚年。在美国生活了2年多,眼看就能拿到绿卡定居养老,但她一直想着家乡,想着亲如一家的街坊邻居,于是决定回国定居。

回到泉山区康居小区的家中,面对镜子里的沟沟壑壑,彭腾华不甘岁月的浸磨,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她对丈夫说:“回国做些有益的事才能老有所为,干些快乐的事才能老有所乐。”老伴给她出主意:“你一人整天唱,不如组织大家一起唱!”抱着这样的生活态度,一向喜欢唱歌的彭腾华于1999年4月,把爱好唱歌的32位中老年朋友组织起来,成立了徐州市首个家庭式的合唱团,她亲自任团长。因为在她家中成立合唱团,各种保障应有尽有,团员们感到家庭般的温馨。创建合唱团三人之一的何华荣老师说:“咱们这个团很温馨,就叫心馨合唱团。”每次排练前,彭腾华将自家客厅的家具搬走,腾出地方做排练及演出场地。因为丈夫姓胡、她姓彭,于是歌友们称她的家为“彭胡湾”,寓意幸福美好的地方。

有了队伍与场地,接下来的任务是制作合唱资料,供大家业余练习和排练时对照。彭腾华夫妇进行分工,她负责合唱团的编导和解说,丈夫打印歌曲资料及制作视频光盘。他们先后用了三部DV机录制完成了百余部历史、现代、电影和自编歌曲,刻了5000多张DVD光盘。每位合唱团员的手里,都有夫妇俩制作免费发放的几十个记录合唱团演出活动的光盘。彭腾华夫妇还将这些光盘寄赠给海内外的亲友和学生们,让大家共同分享。此外,彭腾华还免费给队员制作演出服,支付大型活动场地租金以及会务、辅导老师薪酬、洗照片、印画册等费用,累计无偿奉献8万余元。

在“彭胡湾”,有几十只凳子,几十双拖鞋每人夏天冬天各1双,鞋子都要编号……十几年来,他们免费印发歌纸、录像,还自费添置了钢琴、彩色打印机、刻录机、传真机、录音及音响设备。为了保证合唱团的工作不间断,彭腾华全力做好排练与演出方方面面的保障。

关爱成员,温暖如家

生活如歌,美妙动听。歌友们也把“彭胡湾”当成自己的家,排练之前,歌友们常会带来饺子、蒸菜、粉蒸肉等自己做的食物让他俩品尝,这种亲如兄弟姐妹的感情在岁月里沉淀得越来越浓。每年年终,合唱团还要召开一次主题座谈会,歌友们总结工作、提出建议,畅谈人生,感悟幸福,并用自己的文艺方式表达生活的激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作为合唱团的领导,彭腾华关爱着合唱团的每一个成员,谁有喜事,她主动去祝贺;谁有病患,她一定去慰问;谁有困难,她尽力给予帮助。有两位团员80岁华诞,她组织大家一起祝寿。全团每个成员都把合唱团当成心灵家园,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歌友时盈亮赋诗说:“彭胡湾里腾浪花,国泰民安奏春华。最最令人难忘处,赵钱孙李是一家。”合唱团歌友孟淑梅身患血液病多年,现在身体情况却越来越好,她高兴地说:“‘心馨’是快乐的黑土地,在这里我忘却了病痛与烦恼,收获了健康和友谊!”

义务演出,老有所为

合唱团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还致力于服务社会。排练演出形式多样化,除了大合唱、小合唱外,还拓展至独唱、表演唱、对唱,增加了乐器、舞蹈、快板、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

彭腾华每年依据形势,设计团队合唱内容主旨,如2013年主席刚提出实现“中国梦”口号,合唱团赵道悦老师就根据要求创作出“中国梦”歌曲。2014年以来,合唱团以走秀形式表演《爱我中华秀》、快板《说家风》(自创节目)、大合唱《保卫黄河》、舞蹈《潇洒女兵》《萨克斯和交谊舞》等节目为社区居民演出,展现老年人风,宣传党的好政策,倡导精神文明,歌颂新生活。

如今16年过去了,参加合唱团的街坊邻居们平均年龄已经66岁,成员发展至42人。他们用心去歌唱,用心去生活,除每周在彭腾华家排练外,这些年还主动联系到学校、企事业单位慰问演出。“市侨联中国梦赤子情演唱会”“汶川,心手相连”“动感彭城进泉山”“康居邻里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文艺活动上,总能看到彭腾华和心馨社区合唱团老人们的身影。

合唱团除自娱自乐外,还被邀请参与市、区、街道和社区组织的“五一”、国庆、抗震救灾、欢乐社区行等演出活动,并成功举办了“心馨合唱团十周年庆典”。2011年,彭腾华率领女队花甲组和男队古稀组参加徐州电视台举办的“我的快乐老爸老妈”比赛,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演出的节目在200多参赛队中双双进入前8名,同获三等奖。2012年底,彭腾华以及11位团员接受了电视台专访,在“大卓说事”栏目,以“人生六十才开始”为题,各自展现了琴韵歌舞、书画文章等才艺风貌。专集播出后,在观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多年来,彭腾华及她领导的合唱团,先后被各种媒体采访报道50多次,她也因此被“粉丝”们称为“魅力女杰”。彭腾华还先后荣获“感动社区人物”、“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泉山之星”等称号。

出版《生活如歌》,分享人生快乐

2012年冬,彭腾华又有了新设想,她想对自己的人生历程以及合唱团14年的活动,通过照片加文字注释方式,做一个回顾和总结。夫妇俩于是决定编辑一本大型影画故事集―――《生活如歌》。她负责照片整理、文字注释,胡老负责绘图和排版。为此,胡老还自学数码排版软件。两人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年,画册才付梓。这本影画故事集用全铜版纸印刷,册内载有1328张图片、4.8万字的注释,记录着彭腾华的成长、婚姻及退休生活,让合唱团员、亲朋好友一道分享她的快意人生。

第8篇

一、学情分析

那么,作为教师要想很好地成为自己教学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就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接下来,便针对2014级幼教的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2014级幼教的学生在入学前既没有接触过声乐理论实践教学,也没有接受过基本音乐素养的全面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唱歌气息、发声、咬字、音准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由“盲唱”走入真正的“演唱”。

二、参考资料及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使学生在今后参加工作中学有所用,除了使用这门课程的基础教材外,还可以选用一些辅助教材作为教学补充。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可以为这节课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唱歌技巧有感情地演唱会歌曲《送别》。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歌唱发声方法并加以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基本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立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有感情地演唱《送别》。

教学难点:1.唱歌的发声方法;2.歌曲中旋律音准。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两方面来谈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活动法和讨论法。通过讲授、练习、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亲身经历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如何使学生在歌唱中更有效地学习,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课后练习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

第9篇

在省纪委开展“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以来,**公司纪委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省纪委“关于开展‘树荣辱观,唱正气歌’主题演唱活动的通知”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在广大干部群众队伍中开展传唱八荣八耻歌曲和优秀廉政歌曲这种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广大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从而进一步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现将我单位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安排有序

按照省纪委文件精神,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把开展“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活动要求向各支部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公司购买的书籍和光盘,在公司率先组织教唱的基础上,广泛组织和动员各基层的力量,认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歌曲演唱活动,全面启动“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通过确定专业化带动大众化的开展思路,让党员领导队伍、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首先明确了开展“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是教育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切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性的意义。构建了以公司党委领导、纪委组织,各支部牵头,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的活动开展体系。同时,把反腐倡廉歌曲评选和演唱活动作为**公司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委、党支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活动格局。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群众,细化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内容,深入活动主题,有组织计划、有活动方案、有汇报结果,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在活动中强化素质,拿出好作品,唱响正气歌,把“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与“政风行风” 评议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相结合,融入**公司廉政建设。

二、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内容丰富

一是立足公司实际,确定活动方案。根据省局文件精神,公司纪委和领导针对**公司组织机构庞大、人数素质不齐、活动范围面广等特点,迅速行动、积极谋划,确定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唱廉政歌曲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初,公司认真做好各支部的动员工作,把活动内容、活动意见融入 “三会一课”中,以现场论、现场定的思想,将活动方案及时传达到每个基层党支部,就方案准备、方法准备、思路准备、人员准备等方面进行多渠道、不定时监督。对有新创意,新举措的开展方式面向全公司进行宣传推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唱、职工群众自发唱的原则,让参与者自选曲目和自创形式,主要领导已学会了《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三首以上歌曲,极大的鼓舞和带动了各基层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是丰富学唱活动,推进廉政建设。目前,我们公司一方面发动职工群众继续演唱近年来已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富有时代精神的反腐倡廉歌曲;另一方面及时购买了《全国新创廉政歌曲精选》歌谱和《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新创八荣八耻和优秀廉政歌曲精选》光盘,随同省局文件一同分发到各基层党支部。以支部为单位聘请有演唱专长的人员进行教唱、指导,面向全体职工,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定期召集组织演练工作,每个基层合唱队每周都安排一至两次练唱,确保了演唱质量。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使《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山歌一曲唱<纲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老徐》等廉政歌曲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同时根据全公司干部职工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和不同知识层次的实际情况,把握歌唱形式和歌唱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对在民歌、儿歌、戏曲、相声、小品等方面有表演经验的职工重点培养,因材施教,组织开展文艺晚会,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廉政文艺节目。推动廉政歌曲和廉政文化进公司、进费收、进养护、进路政、进经营,以扎实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公司营造了“以廉为耻、以贪为耻”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搭建学唱载体,丰富企业文化。“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的开展,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迈出的大步伐,是体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是丰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在此认识上,我们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通过《**高速》、《简报》等内部载体配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外界媒体,多途径、多手段、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形成良好导向,营造浓厚氛围,使八荣八耻歌曲和廉政歌曲唱响**高速,切实走进领导、深入基层、靠近职工、紧贴群众,使**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公司以省纪委、局纪委文件精神为指引,积极开展活动,深化主题,使“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为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将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总结,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营造出一个清正廉洁的**高速。

第10篇

关键词:识谱教学;创新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乐谱作为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一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要想达成理想的趣味识谱教学模式,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将创新意识融入识谱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识谱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投入音乐实践,并感受由此带来的乐趣。如何有效地开展一年级的识谱教学,笔者积极进行研讨、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以下几点有价值的创新识谱策略。

一、唱名形象化,识读游戏化

一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多是C调音阶各音的排列组合显示,掌握了这七个基本音的唱名可谓是为识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是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要卓有成效地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要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启发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1.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创编儿歌记忆唱名

C调音阶七个音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自编歌谣,加深对唱名的记忆。如,1是小棒跳跳跳,2是小鸭摇摇摇,3是耳朵翘翘翘,4是小旗飘飘飘,5是钩子吊吊吊,6是小哨吵吵吵,7是拐棍敲敲敲。

2.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律动理解唱名

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音乐游戏,七个音分别代表七个小矮人,听到教师弹唱的旋律中包含了哪个音,扮演相应音的小矮人就la音模唱并脚踏固定节奏回到假设的“家”。如:33 3 | 33 3 | 33 33 | 3 0|,听到3音弹唱起来时,相应扮演的小矮人就要按节奏做回家的动作。让唱名的识别和记忆律动游戏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加深对各个音唱名的掌握和理解。

二、音高具象化,表现多样化

学生识谱时唱准C调音阶是最基本的要求,音高概念是抽象的,多听多练是唱准音的有效途径。让音阶中的各个音形象、立体,让它们变得有颜色、有形状、有声音、有故事就是创新策略的集中体现。

1.简化柯尔文手势,让音的高低清晰可见

所谓简化柯尔文手势,就是笔者结合奥尔夫音阶手势和柯尔文手势创新发展的,以右手食指在身体前方上下滑动表示音高。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发散思维生成资源,更是扩大为用身体高低变化、双手分合、头的低抬等表示音高,用太阳升起、光芒四射、花朵绽放等过程性动作表现音的走向,律动生动有趣,学生乐于参与音高练习。

2.图形多变的旋律线条,让音的高低直观形象

结合简化柯尔文手势对C调音阶各音的位置固定,根据歌曲表达的歌词内容选用不同的图形定点,依照乐句连接成不同的起伏线条形成图谱旋律线。如,一年级教材中《闪烁的小星星》的歌谱旋律线就采用星星图谱旋律线,《花瓣》就用花瓣的图形表示音高位置等。同时,用图形大小的变化来表示音符时值的长短也是实用有效的。如,《太阳》中用大太阳图形表示二分音符,小太阳表示四分音符,加上过渡圆滑的旋律线,看似一幅生动的风景画便跃然纸上,乐谱的音高时值也表示的明确清晰。

3.模唱母音灵活多变,哼唱、默唱综合运用

根据歌词内容创新地应用多种拟声词,如一年级教材中歌曲《小熊请客》的旋律模唱时用小猫“miao”、小狗“wang”、小鸡“ji”的拟声词,练习时学生参与兴趣很高,有弹性地歌唱表达很好。在聆听范唱时的默唱和哼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旋律印象,构唱连贯的旋律线条,为下一步的模唱做良好的铺垫。

三、学唱层次化,模式实用化

一年级音乐教学研究出一个适应学生艺术发展需求的创新歌曲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先听后唱,先模后练,先学后创,先演后评”是笔者实践积淀出的歌曲学唱十六字方针,让学生的歌曲识谱演唱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在已有的十六字方针基础上,笔者在课堂上探索出一个实用的歌曲教学模式,即“录音范唱―默唱旋律―教师范唱―哼唱旋律―节奏读词―模唱旋律―乐句接唱―完整唱谱”。这样,歌曲的学唱循序渐进,识谱教学高效实用。

第11篇

关键词:合唱艺术;表演手段;指挥;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18-01

一、引言

合唱艺术是一种悠久的音乐表现形式,如果翻看合唱艺术的历史,在中世纪著名的宗教音乐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众的音乐素养,更能陶冶情操,培养合唱成员的合作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合唱艺术的亲身经历,阐述合唱艺术这一重要音乐形式及其在团员合作精神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二、合唱艺术概述

(一)合唱艺术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合唱艺术简单的说就是由多人(两人及以上)组成合唱团体进行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这里的合唱团体一般要求由不同的声部以及合唱指挥构成,从而使作品的表现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观赏性。可以说合唱艺术是一种舍弃自我,突出集体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合唱艺术的分类

(1)按团员年龄分类:根据参与合唱的成员的年龄阶段,我们可以将合唱分为:童声合唱、少年合唱、青少年合唱、中年合唱、老年合唱等。

(2)按合唱团的人员分类:根据合唱团的人数可以将合唱艺术分为:小型合唱、中型合唱、大型合唱、特大型合唱等。

(3)按音乐分风格分类:根据合唱所选的合唱歌曲的不同可将合唱分为:美声合唱、民族合唱、流行合唱和戏曲合唱等。

总之,合唱艺术的分类不是千遍一律的,它的分类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合唱艺术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三)合唱艺术的常用表演手段

(1)肢体语言的表演形式:所谓的肢体语言就是人的各个部位以及所发出的声音。通过肢体语言可以形象的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变化,他是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环节。

(2)队形变化的表演形式:所谓的队形就是合唱团体在进行合唱表演时合唱成员的队列形式,队形是从整体上表现作品效果的重要途径。队形可排成两排或多排,也可排成特殊形状,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千变万化的队形使合唱表演是表演更加不受拘束,内心情感流露更加自然。

三、合唱艺术中指挥的重要性

合唱艺术发展的初期,合唱团员为了能够达到音调,音量和动作等的一致性,选定一位团员在合唱过程中对所需注意的细节和变化进行提示,这可认为是指挥的鼻祖。随着合唱艺术的不断发展壮大,指挥人员也发生了变化,指挥不再由团员兼任,而是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指挥作为合唱团员的核心人物,是合唱团的重要部分。在合唱表演过程中,及时理解指挥所要表达的含义,才能准确的把握合唱的节奏,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指挥所表现出来的强有力的指挥动作,更能激发团员的表演热情,使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总之,指挥作为合唱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合唱艺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合唱艺术对团员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唱艺术作为多人参与的音乐表演形式,只有参与者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合唱的过程就是团员协作的过程。其协作性可概括为:

第一,团员在音量上的统一和均衡;

第二,团员在姿势和发声状态上的一致和协调,其中不归韵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这对团员的声乐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对团员的咬字水平提出了考验;

第三,团员在灵敏度上保持一致,以便能感知周围团员及指挥的变化,同时要对指挥的表情动作做出正确的解读,及时做出调整,才能让出来的效果更让人满意。

正是合唱表演对团员协作性的要求,使得各参与人员必须做到通力合作,顾全大局,有利于培养团员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

经常漫长的发展时期,合唱艺术发展到今天,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和合唱类别渐趋多样化和丰富化。合唱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合唱艺术这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广大群众对音乐追求的重要方式。它已经成为大众表现内心情怀不可或缺的平台。合唱艺术培养了广大团员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相信未来的合唱艺术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唱读讲传”的时代背景与丰富内涵

重庆地区“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之时,正是国家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际。这一特色活动不仅带动了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活动的盛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悄然深入人心,取得更好的发展。

“唱读讲传”活动之所以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其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等红色歌曲;“读”的是《满江红》《少年中国说》《共产党宣言》等名篇佳作;“讲”的是江姐、小萝卜头、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传”的是“人生犹如一部巨著,庸者草草一翻,智者细细品读”、“公仆‘十字令’: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赞誉、五湖四海、六神镇定、七情安然、八路作风、九泉无愧、十分可敬”等发人深省的警句箴言。简而言之即是: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

“唱读讲传”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精神文化建设实质性内容的明确阐发。

二、“唱读讲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唱读讲传”作为重庆地区推广的特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可以透过对理论与实践的交替的观察,通过分析理想和现实的转化,展现其中一二。

(一)理论与实践的交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层面力图实现的目标。

理论与实践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源自实践,没有实践的根基,理论只是空中楼阁,最终就会成为空谈,其结果及其价值必然遭受怀疑。而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否则实践只会是莽打莽干,吃力不讨好。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才能焕发生机。所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少走弯路。因此,在重庆地区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正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指导下,对其中核心内容的实践。通过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和传箴言,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得抽象的“核心语言”转化为为“大众语言”,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到社会现实层面,获得鲜活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唱读讲传”活动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使得人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交替中,两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得到了共同发展。

(二)理想和现实的转化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理想来源于现实,但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现实则是理想的基础,未经过现实磨砺的理想,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要想促使理想向现实的转化,必须把握理想的科学性,并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全面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水融。

“唱读讲传”活动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出发,在现实社会中引领了新时尚,并通过这一动态过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唱读讲传”活动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中的代言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精神建设的进程中,转化为生动的、鲜活的“唱读讲传”活动,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三、“唱读讲传”活动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对“唱读讲传”活动,市民比较喜欢的达到91.5%,参与面达到86.8%,满意度达到90.6%。此组数据,无疑是对“唱读讲传”活动的极大肯定。但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不完善、不健全到完善健全的过程,“唱读讲传”活动亦然,即该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自然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

第一,活动普及面不够广。

第二,活动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第三,活动的形式尚需多样化。

四、如何进一步通过“唱读讲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前文所述,“唱读讲传”活动在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根据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足,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把“唱读讲传”进一步引向深入,达到喜闻乐见的目标?本文欲进行大胆的探索,提出下列几方面的建议:

(一)以新颖为导向,扩大普及面

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要突出自主、重在自觉、贵在自然。“唱读讲传”活动更大的优势在于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因此在宣传活动要以“新颖”为导向,注意结合“大众视角”、“民众意愿”,在策划、组织、发动等环节抓好落实,提倡和引导干部与青少年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最重要的是让人们自主表演、自发投票,自做评委。从而使得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唱读讲传”活动,实现活动普及面的扩大。活动模式从行政统一指挥转向群众自发组织、由阶段性过渡为经常性,做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觉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更加自觉地参与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相关活动

必须要说明的是“唱读讲传”活动能够在重庆取得重大成功的背后,是以重庆特有的厚重的红色文化为基础的。而其他地方要开展该活动,必须结合自身独特的一面,可以引进“唱读讲传”四位一体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唱读讲传”活动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不足,结合地区各自的特色,独立自主地创造出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

(三)开展大型主题活动,以期示范引领

“唱读讲传”活动模式要不断进行下去,除了要研讨出长效性机制,更要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庆典中,精心策划和组织一些大型主题活动进行强化理念。并且这些主题活动,要努力体现出群众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够使得人们热衷于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培训活动骨干,带动各方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