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16:5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施工管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没有系统的管理,科学的规划,对于建筑行业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管理观念与理念都相对比较落后,为此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建筑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完善建筑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也同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建筑施工的不断增多,建筑行业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在不断的加大,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建筑行业的管理。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不断的完善管理创新理念水平。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断提高其质量,降低成本,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出发点和根本点,不断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在安全管理与工程监督等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方法的理论研究,全面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理念创新的优化与实施。
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2.1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也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思想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基础知识,看待问题时不能单一的,片面的凭借自身的经验或者旧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很容易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在对待管理中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侧面加以分析与总结,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综合的去解决。创新思路,“性格决定命运,想法决定未来,思路决定方案”,在建筑施工管理发展上,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在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建筑施工管理,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完全的最大化。要善于掌握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及主要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首先解决主要矛盾,开辟出一条新的管理创新模式,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不断的总结新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施工技术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人为而造成的一系列经济财产损失。保证各个施工环节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要求。创新方法,是要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中探索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并加以推行。创新机制,就是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机制,保障创新成果的巩固和加强。
2.2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管理方式,重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企业针对其自身的发展而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求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协调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的有机结合。为此,要想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的优化利益,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与进步。
2.3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国际通行的建筑工程实施方式是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如果不能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就不能深化建筑施工管理改革,同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既不利于工程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又不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建筑质量,保证投资效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
2.4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推进路径
3.1坚持管理机制创新
坚持管理机制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建筑施工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新情况,出现一系列的管理新问题,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必须做到从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规范、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
3.2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
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在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能否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打里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摈弃那些落后的技术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建立自动化集成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起来。国家针对基础建设项目实施了大规模的各方投入,使得建筑业发展愈发迅速起来。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水平正处在一个不断提升的阶段,那么,该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保障建筑行业稳步发展,使其能够立于市场中的不败之地,是当前所热议的话题。
1.建筑施工管理与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1.1分包现象严重
近年来,因为现行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不是很完善造成相应的施工单位存在严重的分包现象,由于分包单位针对于其自身工程施工工作范围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经常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分包单位由于主观利益的驱使,希望别人多干些,自己少干些,这样很容易导致会遗漏很多的施工工序,为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带来了不少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相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建筑施工管理协调的难度。除此之外,由于施工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不完善,使得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稂莠不齐,造成了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问题。
1.2各施工专业不协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的建筑工程科技含量愈发地高了起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所设计的专业技术领域也是愈发地广泛起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以及安装等等相应技术水平要求在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由于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着其自身特定的技术水平要求,但是,其又必须与其他的专业施工合理进行空间位置以及施工顺序地合理调配,由此可见,若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针对各项专业技术应用作一个周详的计划考虑,就会造成施工交叉时出现问题,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除此之外,可以知道每个浇筑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个性,建筑施工中每个设备以及每条管线的使用与配制都是有着其特有的要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加施工技术难度,容易造成各专业之间矛盾问题的出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如果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没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也会造成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问题。
2. 会对建筑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的相关因素
2.1环境
能够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以及劳动环境、人文环境等等方面。其中,建筑工程技术环境主要指的是气象、地质、水文等等;建筑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的是制度、保障体系等等;建筑工程劳动环境主要指的是工作面、劳动组合以及使用工具、设备等等;建筑施工人文环境主要指的是风土人情、社会治安等等。针对建筑施工来说,环境因素对其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时应该多关注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相关影响。
2.2人为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领导者的素质水准、施工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以及相关施工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都属于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人为因素。尤其是作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核心人物,领导者的实际决策能力发挥着十分关键的控制效用。在建筑施工进程中,领导者的素质水平越高,其所具备的质量控制规划能力以及技术指导、组织管理、质量检查能力就更强大,在其管理下的建筑施工管理就愈发完善。同时,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对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有着深刻地影响。
2.3材料
在建筑施工进程中,物资材料是建筑施工有效开展实施的主要物质基础,物资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时,一定要严把材料关,不合格地产品杜绝使用,这是因为如果在施工中采用了劣质的物资材料,则会造成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3.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对策措施
3.1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管理
这就要求要在有效构建科学先进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从人事制度以及技术的角度来进行实际管理体制的有效构建,强化建筑施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2)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在整个建筑施工进程中不断地进行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并将所学到的东西渗透运用在日后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
(3)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是与相关人员的实际素质水平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在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其及时了解行业技术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相应知识,同时,还应该努力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避免由于人为而造成的施工安全隐患。
3.2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工程进度控制
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的工程进度计划。在完成计划制定后,管理人员应该分阶段管理进行机械设备、材料准备、人员配置等方面有效配置,来保障工程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2)工程经费控制
工程经费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若是工程经费控制不严格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在建筑施工进程中,要进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费用开支等合理调节、监督与配置,将各项费用合理地控制在项目成本计划范围之内。
(3)工程质检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经理部门应该依照公司所制定的质量目标来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有效确定,在质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针对建筑施工质量通病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抓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监理验收、项目部抽检与班组自检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班前工人技术交底工作,把握技术难点和要求,确保技术实施质量。
(4)施工安全控制
在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制度的加强时,应该构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企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进行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相关的责任人都肩负着重要的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其都需要签订必要的施工安全责任书;第二个方面,相关的责任人应该充分重视建筑施工安全设施的相应投资是否正确到位,这是为了避免由于安全事故而导致的重大损失。
4.结语
综上可知,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实际的施工进程中,要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管理措施实现对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加强,最终实现提升建筑质量水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龙铭春.浅议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0,26(7).
[2] 陈茂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8(28).
[3] 锦.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
【关键词】危机管理;施工管理;危机防范;危机应对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施工领域,危机管理是指通过危机识别、监测、预警、决策、处理来达到避免或减轻危机对建筑项目危害的管理过程。建筑施工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危机防范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努力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有效防止危机状况的发生;②危机应对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爆发危机,则要予以及时回应,通过落实危机应对措施降低危机给建筑项目造成的损失;③危机恢复管理。在消除危机后,对危机应对进行总结,将其作为完善建筑施工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
1、危机管理概述
危机管理指的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部门对潜在的危机进行鉴别、评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危机发生前找出并解决潜在的危机,从而制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解决后,分析并总结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策略,从而避免发生类似的危机问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完善危机管理制度。
2、危机种类及其成因
危机种类 成 因
自然危机 地震、狂风、暴雨、泥石流等
施工危机 施工技术工艺水平低、材料设备落后
人员危机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人才外流
安全危机 管理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
3、危机防范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树立危机意识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要重视危机管理,将危机管理意识融入到施工管理中,同时还要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形成良好的危机管理氛围。具体做法如下:设置简单易懂的警示牌,用以提示和引导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开展岗位专题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知识,知晓危机发生时应当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组织案例分析会,由项目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剖析真实的危机案例,让施工人员了解危机对项目施工及自身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调动起施工人员参与危机管理的积极性。
3.2危机识别与评估
(1)危机识别。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对危机进行识别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施工可能存在的危机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其一,收集信息。通过大量收集与危机有关的信息,能够确保危机识别的全面性、有效性;其二,危机形式估计。借助对各种危机形式的估计,确定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对潜在的危机进行识别。常用的估计方法有德菲尔、头脑风暴法、故障树等等。(2)危机评估。在对危机识别的基础上,判断可能出现危机的环节、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为防范危机提供可靠依据。其中定性的评估方法有名义群体法和德尔菲法,定量的评估方法常采用危机晴雨表。(3)危机信息档案库建设。按照危机识别与评估结果,对所获得的全部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后,存入危机信息档案库,以备危机管理组织查阅之用。
3.3健全组织规范
危机管理组织规范是控制全体施工人员行为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此,应当逐步健全组织规范。对于建筑施工管理而言,组织规范的健全就是要制定各种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等。同时,想要有效防范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管理组织必须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控制。此外,所有危机管理人员均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日常工作要依据组织规范的要求实施,借此来降低危机的发生几率,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4、危机应对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建立危机应急状态分级体系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可按照危机评估结果,对危机事件的状态进行分级,具体如下:(1)应急预警。当建筑施工中发生可能危及总体目标的工况时,如断水断电、小范围起火、人员受伤等等,现场危机管理人员获得通知后则应进入应急准备状态,若是事态比较严重,应通知场外相关组织机构进入待命状态。通过应急预警,能够给危机管理人员有一个预先准备的时间,这样便可以从容地进行决策,进而妥善应对各种异常事件。(2)现场应急。当危机出现后,危机管理组织应当及时启动,并组织现场全体人员进入应急状态,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通知场外相关组织,此时可能需要场外援助。(3)总体应急。当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时,可能危及到周边环境,此时需要场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并由多方联手共同应对危机。通过危机应急状态三级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建筑施工有序进行。
4.2制定危机应对计划
在危机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建筑施工危机应对计划,为危机发生时提供行动指导,争取更多的危机应对时间,以达到降低危机危害的目的。危机应对计划中应明确以下四项内容:(1)明确应对的政策。在计划中明确与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种协议、应对计划范围等内容,并对施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构成等进行准确描述。(2)明确指挥和控制。计划中确定项目危机管理指挥中心的职责,包括危机预警;紧急评估危机状态;启动危机应对策略;实施人员、财产、环境的防护措施;沟通场外救援组织等。(3)明确应对设施。计划中要明确应对设施的具体情况,如设施种类、应急资源数量、资源存放地点、资源维护制度、资源调度程序等。(4)明确通报程序。根据危机发生的严重程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积极与外部支援应急组织取得联系。
4.3加强要素管理
(1)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工作是信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危机管理组织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质量,在收集信息时应当本着准确、全面、重点和时效的原则。由于收集到的信息较多,其中有些信息无法直接使用,故此,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主要包括筛选、分类和统计,经过这一系列处理之后,可大幅度提高信息的有效性。(2)资源管理。保证资源充足到位,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通过加强资源管理能够确保各种资源获得合理的配置,从而使组织可以更好地对资源进行利用,这不但能够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而且还有助于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人员管理。人不仅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处理危机的主体,同时也会受到危机后果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加强人员管理,尤其是在危机时期,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全体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借此来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同心协力应对危机、化解危机,为后续的危机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设立危机管理机构
危机管理机构在进行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它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机和风险,还能够与其他部门机构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危机防御工作,例如可以先让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并制定出处理危机相关工作的流程,并使所有危机管理机构人员的责任得以明确,从而确保建筑施工项目能够高质如期的完成。要想做到这些,危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流的管理水平,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有效冷静地对其加以处理,从而使出现的危机转化为发展的良机,促使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实现最小化。最后要注意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的安全质量得到保障。
5、危机恢复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危机恢复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危机发生与应对进行总结、改进的关键环节。在该环节中,建筑施工项目组织机构应当实施危机后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进行建筑施工危机测量,全面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建筑施工项目组织机构可结合危机信息档案,找寻危机发生的本质原因。②实施危机管理评价,对建筑施工危机的防范内容、管理组织、应对计划、决策机制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使项目组织机构不断提高危机管理能力。③改进危机管理措施,项目组织机构要针对危机管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危机管理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危机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建筑施工项目组织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做好危机防范、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项目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从而减少危机对建筑施工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时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过实践证明和总结,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发展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所以,提升企业水平及品牌效应需要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项主要问题。亟待面对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2.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所以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与改革是其整体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
3.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但是建筑施工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够灵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而建筑施工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施工工程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二、如何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创新探索
1.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
首先,在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方面应提高他们的施工质量意识。了解建筑工程建设环境的特殊性。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其次,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素质,从而间接地保证建筑施工建设的质量。做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通过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制度的统一结合,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者还要掌握最新的建筑施工材料采购与供应信息,要坚持采用优质、环保的新型材料进行建筑施工建设。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2.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方面
对于在建筑工程内部的施工管理者存在安全责任制的不明确性,致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实际上的贯彻落实。除此之外还存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生产单位对于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致使以简单的罚款代替,而忽视对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进行危险源的检查与危险排除管理,体现出对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我国新时期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是采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坚持安全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坚持生产与质量发展同步,抓生产与保安全同步,使安全寓于施工的生产过程当中,并促使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其提供有效保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手段和基本方法。另外,对于建筑施工的管理者还应以施工的生产特点为主要依据,以安全管理为管理特色,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三、小结
关键词:建设工程;国外经验;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建筑施工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具体做法分析
1、国外的建筑施工管理非常重视工程担保工作
在欧美发达国家,由法律规定明确所有参与当地建筑施工及其管理的有关企业,都必须经由担保公司设立专项担保基金,然后将这笔钱打入工程施工的专项账户以保证不被其他人挪用。同时,施工单位所在开户银行在工程开工前还必须为这家公司出具资产审查报告,以保证公司的财力雄厚。同时,施工单位开工后还有与保险公司签约,让保险公司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纠纷、生产事故等承担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这样一来,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将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产业链上的各单位与施工企业进行捆绑,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建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与支持,以确保施工工作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尤其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更杜绝了类似于我国经常看到的农民工跳楼讨薪等现象的发生。
2、国外普遍实施建筑施工管理准入体系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这么多年来,房产建筑质量问题广受社会大众的诟病。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建筑质量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其本质区别是在于他们普遍对承建商实施全面施工管理体系。首先,欧美国家对于参与承建的建筑商的资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要具体考察承建商的公司建筑情况、注册资本数量、企业银行信用记录、企业历史项目承接情况以及其他同行对这家公司的评价。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建立承包者的准入门槛,进而减少行业可能出现的乱象,规范施工管理过程参与者的行为。
3、国外普遍强化政府部门的建筑施工管理监控职能
政府部门是社会行为和规范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执行者。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主管部门普遍都在市场化运营的大框架下,成立了管理监督机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透明度、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业提供了重要手段。全球化交通的形成、全球性市场的开拓和全球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达国家积极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尽最大可能为本国建筑行业各个层次提供国际、国内必要的信息网络服务,努力通过政府管理信息化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进而带动和促进建筑管理行业的信息化的进程,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
4、国外利用教育培训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建筑行业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建筑现场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监理、资本预算和施工进度安排等内容。以上内容涉及面广泛,还经常涉及到建筑、力学、机械工程、施工管理、财务预算等多学科的交叉内容,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国外建筑施工企业非常重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强制人员在一年内要参加数次的讲座与培训会,并组织后续的考试,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不能颁发相关证书,甚至可能被取消从业资格。
二、对做好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建筑施工预算管理体制
俗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要建筑预算管理机制的配合。建筑施工的预算工作不仅需要确保全面性,将所有与预算相关的活动,统统纳入管理机制中,还需要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利用现代建筑信息管理手段,确保预算编制的顺利执行。建筑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的创新措施才能够管理好这项工作,因此可以在管理体制中加入一些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员工在建筑预算管理中做出重要贡献或者革新了管理手段的行为,施工企业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我们在管理中还要适当增加惩罚措施,以保证管理制度的推行。
2、改善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转变思想,提升自身的素质,强化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建筑施工管理的顺利展开。另外,各企业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奖励,通过年度工作评比,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方面的鼓励,以激发他们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对有关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建筑施工管理知识,跟上时展的脚步,提高建筑施工工作的效率。
3、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由于传统观念作祟,很多地方政府的建设部门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都非常不重视。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建筑施工工作的财政补助不足,同时也没有设立相关工作专项经费。因此,各施工企业要争取在每年的办公支出中安排足够的经费用于购置用于建筑施工工作的各种设备,改变过去落后的管理观念,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要加大自查力度,对于建筑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发现,立即弥补。
三、结语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我们的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纵观国内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现状,我们会发现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对此,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希望能总结国外同行有用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加庆.邓朝晖.谈如何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2]尹洪龙.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相互作用[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城市用地的紧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主流趋势。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施工量大、施工管理工序繁多、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特殊性,实际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施工管理角度出发,针对高层施工的特点,总结了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对应措施,给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提供借鉴。
2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是楼层多、高度大,不单单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它的施工具有特殊性,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都包括在内。此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针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多,复杂性、特殊性造成了施工的难度特别大,这个管理者带来了诸多麻烦,严重影响了施工。
3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还是属于静态管理模式,而且很多管理和审核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经验欠缺、管理体制不完善,因此施工管理很难实面面俱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分析。
3.1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面
高层建筑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多、技术要求比较高,给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目前,建筑施工中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之间的相互矛盾、不协调等矛盾突出,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其次,现代建筑个性化程度大,因此对于建筑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元素都有特殊要求。这不仅给建筑施工增加难度,也给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就更加剧了各个专业间的矛盾和冲突;再次,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丰富,导致施工单位未能及时根据现代建筑施工的新技术进行改进,出现盲目的套用施工方案,同时施工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新知识的培训,造成新旧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相互冲突而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时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3.2 管理体制方面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日益成熟,建筑施工管理也随之得到发展。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现行体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秩序混乱。大多发包单位未能在合同或者协议中将建筑项目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具体化、明确化,在利益驱使下,承包单位就会钻漏洞,出现分包再分包的情况。一旦建筑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各承包单位互相推诿,拒绝承担施工责任,给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由包工头承包,因其专业水平的限制使其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差别大,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不仅会影响施工管理效率,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
3.3 安全管理方面
安全生产是施工的保障,各个施工单位表面上都着力强调“安全第一”,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却未能将安全生产真正落实。高层建筑高空作业、施工交叉作业多、层数多、工期长,如果在高层建筑项目中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不但会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4进度管理方面
高层建筑规模庞大,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有效地控制工程进度。不能一味追求进度,而忽略了工程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带来大量的返工并频发安全事故,这样反而影响了施工进度。
4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4.1 施工方案
针对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单位应严格根据其特点编制出一套深度细化的施工组织计划及相应的管理方案,主要包括明确先后工序、各工种之间交叉作业的程序,各施工队进场的确切时间,关键工作的施工工艺,以及一些相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细小工程的提前控制方法和建成后期的维护与保养等措施。
4.2 建筑质量
建筑质量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的质量鉴定。建筑材料要严格把关,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性能测试,从材料源头进行控制。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三检(自检、互检和专检),对于深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防水施工和预埋件施工等重点工序或关键部位的施工必须重点监控,必要时可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竣工验收时,及时提供资料并做好验收工作。
4.3 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好合适的设计单位、规划好设计方案是首要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在材料选用方面的问题,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口。同时,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设计与施工不可能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与甲方要求有一定的差别,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修改、设计变更在所难免,工程造价等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在设计部门应切实做好调研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量,减少变更。
4.4 管理体系
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需要健全协调的管理体制来制约管理者,去管理施工者。结合其自身具有的特点,以适合的方式对工地进行文明建设,重视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另外,对于工程的监督体系也一样需要很好的完善,要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透明化,以保证工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实现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快捷健康地稳步前行。
5 结束语
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的工作。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充分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及时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处理好施工的关键技术,努力做好施工管理,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施工高效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杨跃,刘宗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肖玲,蒋春平. 高层建筑施工[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琳. 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9,12
[4] 刘小平.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叶柏龙,易谦.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 山西建筑,2005,8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管理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城市用地的紧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主流趋势。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施工量大、施工管理工序繁多、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特殊性,实际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施工管理角度出发,针对高层施工的特点,总结了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对应措施,给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提供借鉴。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是楼层多、高度大,不单单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它的施工具有特殊性,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都包括在内。此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针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多,复杂性、特殊性造成了施工的难度特别大,这个管理者带来了诸多麻烦,严重影响了施工。
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还是属于静态管理模式,而且很多管理和审核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经验欠缺、管理体制不完善,因此施工管理很难实面面俱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分析。
2.1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面
高层建筑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多、技术要求比较高,给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目前,建筑施工中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之间的相互矛盾、不协调等矛盾突出,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其次,现代建筑个性化程度大,因此对于建筑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元素都有特殊要求。这不仅给建筑施工增加难度,也给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就更加剧了各个专业间的矛盾和冲突;再次,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丰富,导致施工单位未能及时根据现代建筑施工的新技术进行改进,出现盲目的套用施工方案,同时施工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新知识的培训,造成新旧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相互冲突而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时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管理体制方面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日益成熟,建筑施工管理也随之得到发展。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现行体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秩序混乱。大多发包单位未能在合同或者协议中将建筑项目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具体化、明确化,在利益驱使下,承包单位就会钻漏洞,出现分包再分包的情况。一旦建筑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各承包单位互相推诿,拒绝承担施工责任,给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由包工头承包,因其专业水平的限制使其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差别大,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不仅会影响施工管理效率,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
2.3 安全管理方面
安全生产是施工的保障,各个施工单位表面上都着力强调“安全第一”,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却未能将安全生产真正落实。高层建筑高空作业、施工交叉作业多、层数多、工期长,如果在高层建筑项目中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不但会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4进度管理方面
高层建筑规模庞大,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有效地控制工程进度。不能一味追求进度,而忽略了工程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带来大量的返工并频发安全事故,这样反而影响了施工进度。
三、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建议
3.1 施工方案
针对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单位应严格根据其特点编制出一套深度细化的施工组织计划及相应的管理方案,主要包括明确先后工序、各工种之间交叉作业的程序,各施工队进场的确切时间,关键工作的施工工艺,以及一些相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细小工程的提前控制方法和建成后期的维护与保养等措施。
3.2 建筑质量
建筑质量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的质量鉴定。建筑材料要严格把关,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性能测试,从材料源头进行控制。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三检(自检、互检和专检),对于深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防水施工和预埋件施工等重点工序或关键部位的施工必须重点监控,必要时可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竣工验收时,及时提供资料并做好验收工作。
3.3 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好合适的设计单位、规划好设计方案是首要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在材料选用方面的问题,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口。同时,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设计与施工不可能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与甲方要求有一定的差别,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修改、设计变更在所难免,工程造价等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在设计部门应切实做好调研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量,减少变更。
3.4 管理体系
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需要健全协调的管理体制来制约管理者,去管理施工者。结合其自身具有的特点,以适合的方式对工地进行文明建设,重视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另外,对于工程的监督体系也一样需要很好的完善,要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透明化,以保证工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实现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快捷健康地稳步前行。
四、结束语
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的工作。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充分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及时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处理好施工的关键技术,努力做好施工管理,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施工高效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韦育进.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2(2)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危机;管理;意识
近十几年,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施工项目遍地开花。同时,现代建筑受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影响,逐渐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施工企业要想能长远发展,必须要保证质量,做好质量管理。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提升。尤其是现在,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建筑质量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建筑施工作为高危工作,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包括有人员安全、物质安全、质量安全等。由于安全问题难以完全避免,同时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会促使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我们在施工整体过程保持危机管理意识。
一、 危机管理意识浅析
危机管理顾名思义是对危机事件的管理,属于非常态的管理。危机管理侧重于对危机发生的过程进行干涉,主要包括有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建筑施工的危机管理从事实上而言,主要是在建筑施工中消除潜在危机因素,预防危机发生。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回应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发生过后,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完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与危机管理体系。总体而言,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危机与风险的提前预测来进行的。对危机与风险进行控制,避免对施工活动的影响。施工企业要做好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并将危机管理落实到施工活动中。
二、 建筑施工中的危机
1.外部事件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危机
外部事件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危机主要有这几点。
(1)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
如地震、暴雨、狂风等自然灾害造成工程损坏或者物资损坏、项目延迟等。
(2)来自社会领域因素造成的灾害
社会领域因素有经济、政治、公共卫生等多种因素,如因市场材料价格上升造成资金不足项目无法进行、环境卫生要求提高而导致施工建设不合格等。
其中,自然灾害难以预测并且危害较大,社会因素危害较常发生且难以解决。
2.项目施工活动本身造成的危机
项目施工活动本身是造成项目施工产生危机的主要因素。项目施工活动本身造成危机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与施工器械材料。施工技术的不合格或者施工管理活动不严格、施工器械材料不达标都会造成危机事件。并且,项目施工活动本身造成的危机最难避免且最繁多。
三、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落实应用
1.改善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建筑施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及严密性。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能形成纵贯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网络,督促人员行动,将管理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故而,笔者认为,要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渗透危机管理意识,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善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安全事故防护保障资金制度
几乎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活动中都没有设立专门款项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资金。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一部分,且安全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不下于技术管理与材料设备管理等。在施工中建立安全事故防护保障资金制度,并在施工项目开展前就位,可使得安全管理能够随时调用资金,能够在事故萌芽初期就有足够的力量解决问题。
(2)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与安全监督机构
国家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与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及管理有效性,相关法规有如《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等。施工企业要以这些管理方法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培训制度以及施工现场的组织制度、审查制度、物质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后,需根据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层层落实。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可以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并与下属管理者乃至班组、员工签订安全协议,将工作人员转化为现场管理人员。分解管理目标并明确个人的职责,确保管理的工作能真正落实。
2.采用灵活的管理手段
管理活动是一项动态活动。建筑施工中的不定因素众多,并且具有随机性,呆板的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建筑施工的多变需求。故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需采用灵活的管理手段。如施工企业可采用专人定点负责管理与动态跟踪抽查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企业制定专门人员对某部分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同时负责此处的安全措施落实及监督指导。而领导或更高一级的管理人员则对管理活动进行不定时或不定期的抽查,并随时监测管理人员对所负责区域风险的分析及预防处理情况。如此一来,既能给建设项目的管理施加多重保障,又能有效避免施工管理中“做样子”的弊端。
(1)提升危机意识,落实安全管理
思想上认识到,行动上才能落实到。在建筑施工中渗透危机管理意识,需要让施工人员及管理者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只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将危机意识落实到管理中。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对危机意识不足的情况。
1)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在建筑施工中,在工期紧张或者施工人员自身的侥幸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施工人员往往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重视程度足够了却没有相应的进行落实。因此,企业在建筑施工中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打消其侥幸心理。同时,企业还可将安全任务与生产任务捆绑评定,将安全任务作为工作的重点考核项目之一。或采取其它一切可采取的手段凸显安全的重要性,使安全意识深入到工作者的心中。
2)提升领导的危机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但对企业尤其是高风险行业而言,利润要与安全并重。企业的领导者能否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与安全生产意识决定了施工安全的落实程度。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二是将安全任务与企业领导者所追求的利润组合在一起,加大对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此外,在建筑任务的承接上,可以采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较多的企业不予承认。
(2)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能力
1)做好施工现场的起点管理工作
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需要从工厂建设伊始就开始进行,即做好施工现场的起点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可成立专门现场管理部门,现场管理部门在设计规划初期就介入,监督设计的合理性。并在工程开始后,协助落实现场施工方案。同时,该部门还要负责对设计中的关键点、关键点及新材料、新技术的施工提前做好相关实验或者保护措施。除此之外,现场管理部门还要同时监督建筑材料的选择,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成果的质量。现场管理部门要协助物料采购部门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对采购回来的物资进行检验,为高质量的建设奠定基础。
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管理
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者,是施工现场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的建筑施工持续时间较长且涉及面较广,建筑活动包括有很多工种与岗位,人员众多、成分复杂、水平不一。施工现场管理活动要以人为中心进行。而实际上,包括建筑施工在内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活动要重视的是“人”的作用,我们应科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所谓危机管理意识就是要通过树立危机意识,对施工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与处理,这是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故而,危机管理意识对建筑施工具有极重要作用。本文就据此做出分析,讨论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渗透危机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宾,郭金涛.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建筑;重要性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包含了施工过程中所有有关安全的协调和管理行为。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通过对威胁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应当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强调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是对施工人员生命健康负责的表现,是建筑企业以人为本的表现。
一、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施工的安全性,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虽然施工质量、施工效益等内容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永远是施工人员的生命。特别是在建筑施工这种很容易发生危险的工作中,对于安全的强调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重视安全,就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是相对严重的,轻则骨折流血,重则夺人性命。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强调安全施工管理,首先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为了保障施工的顺畅进行。
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快速的。建筑施工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媒体会第一时间将事故报到传播出去,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信誉降低。这样的情况自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不仅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更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建设,对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阻碍。因为安全事故的报导会导致建筑发包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任度降低,使发包方不愿意和企业进行合作,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客户来源的减少和施工任务来源的消失。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对于建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广泛认可。但是认可并不等于执行,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轻视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盲目追逐利益,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安全防护投资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防患于未然,把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做到实处,否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提升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成效的措施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轻视安全施工管理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严肃对待,必须重视起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改变现状,提升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成效,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提升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和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这里提供一些可行的提升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成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加强对于安全施工的宣传
安全宣传工作的落脚点,是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施工的宣传,提升工程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发挥每个人的自觉能动性,最终实现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性的实际提升。安全宣传的内容,包括国家对于建筑安全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意思、安全施工对于企业的重要影响、安全施工防护知识、安全施工装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等。安全施工宣传工作应当广泛开展起来,对于相关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真正起到教育作用,避免安全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失去其宣传意义。建筑企业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安全施工原则,成立专门的安全宣传小组,把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二)将安全施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以往的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往往责任人不能够明确界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相关管理者之间就推卸扯皮,难以通过对责任人进行有效惩处来提高安全施工管理效果。在当前建筑企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建筑企业对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重视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施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责任主体。做到了这一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就可以第一时间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对其进行惩处有效地提升安全施工管理能力。将安全施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会无形中增加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监管压力,迫使其将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真正做好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为了有效地将安全责任主体确定下来,应当和安全施工管理人员鉴定安全责任书,以书面的形式把安全施工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安全事故发生后,对于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责任书上的规定来进行,绝不可以轻易饶恕。这些对于安全施工管理的严格要求,必然会诉请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风气,对安全施工管理的实际效果提升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三)完善人员选拔、培训制度
对于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任用,切忌随意,应当通过科学的程序选择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以保证其进入岗位后能够更好地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实际安全施工管理人员聘用过程中存在的走后门、靠关系的情况,应当奖励举报、严肃治理。对于在岗的安全施工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的,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体安全施工管理能力和安全施工管理意识,在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回到岗位中去继续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对于经过多次培训仍然无法具备足够的安全管理能力的,应当予以淘汰,以免由于其工作能力不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在岗的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理论和工作实绩两部分。完善的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可以保证安全施工管理队伍的高素质、高执行力,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能力。
(四)加大安全施工管理的资金投入
安全施工管理需要人力、物力,自然也需要足够的财力。目前建筑企业对于安全施工管理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对于这样的情况,建筑企业应当重视起来。加大安全施工管理的资金投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加大安全施工管理的资金投入,将资金用到安全施工管理的实处,如安全能力培训、安全知识宣传、安全防护设备的购等,提升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安全施工管理的实际效果,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实现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综合施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三、总结
安全施工管理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相关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真正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对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要做到充分预防、严格控制、妥善解决三点,对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管理的不足,采取可行的、科学的改进措施,真正实现安全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够让建筑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学海.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271+325.
[2]储著峰.概述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247.
[3]刘木阳.探讨安全施工管理在小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意义及应用[J].城市建筑,2013,14:127+13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中途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中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结合一些经验,谈谈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之的问题。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就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建筑施工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效益的好与坏,建筑的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一个就是环境效益,三大效益都将直接被质量所影响,同时质量不仅仅影响的是承包商的效益问题,而且还关系着入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建筑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倘若由于一些意外而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加强质量管理在现在是极其重要的,建筑施工时的质量问题会让人住进去的人员由于质量而成天修补、这不仅多耗费人们的资金,而且耗费了时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是作为承包商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因素。
二、建筑式程施工字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员的安全管理比工程的安全更重要。一旦工地上发生安全问题,不但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在施工人员的心灵上梦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除了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配发安全设备外,还应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根据具体施工环境,给予施工人员相应的必备品。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应做好对周围非工程人员的保护。同时,在施工现场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交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所从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不通和建筑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处罚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二)质量问题
1、建筑工程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主要是源于人的控制。人的控制首先是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的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带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力。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个别工地有以下情况发生,设计单位和开发商相互勾结,降低设计标准,不完全按相应的规范设计,监理方对此也熟视无睹,质检部门也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到最后,受骗的是房子的业主,所以政府部门要实行严格的监管力度,对这种工程之间彼此的和谐关系,要坚决抵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3、建筑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做的工作
(一) 施工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1、对图纸、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进行分析
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能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要熟悉施工组织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了解清楚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2、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管理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同时也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同时还应在项目的施工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因为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右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只有很好地控制成本,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在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应进行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的能调配的最大目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按照可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
(二)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进行建筑施工前要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了解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将制定好的规划和设计用于建筑施工中来,认真把关,严格控制进度,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建筑工程最后的竣工。
1、保证施工技术的协调发展
在建筑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合理完善的规划和设计容不得一点差错,倘若发现图纸上面存在着施工难度和技术误差,一定要对图纸进行改进和完善,找出解决办法,决不能拥有这是一点小小的技术问题,不去重视它的思想。因为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能否建好,另外当把设计图纸交由高级工程师审计时,应该认真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图纸逐步加以整改和完善,最后的交底环节同样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
2、保证施工管理的全面协调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管理除了要重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要重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拥有一套能用在建筑施工上的管理制度对加强施工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对质量和进度的管理来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达到让损失减少到最小的地步。
3、保证组织管理的全面协调
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中也一样,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些奖罚制度。对于具有在高难度的施工中根据自己的创新,凭借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此次施工中的高难度施工以及出现在一些问题的将成立一个会议组对其进行总结奖赏,并希望其它工作人员能再接再厉。
4、加强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建筑物质量的好坏不仅仅与设计图样与规划有关,还应该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有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是否专业,是否认真仔细对建筑物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浮躁,让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与施工管理都能发挥特有的功效。
(三)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维护“三检”制度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了进展之后要由作业班组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再由质检以及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最后再由承包商进行互检以及交接检。在质量这方面,质量部门一定不要马马虎虎,要严加把关,不能心慈手软。
四、结束语
总之,一项建筑工程的竣工除了要有很强的技术要求以及其它要求之外,还要在质量和进度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都是贯穿于其中的,与整个建筑都息息相关。另外这些也告诉我们建筑是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依靠哪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让整个建筑物竣工,是需要团队的合作意识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整个建筑毅力起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管理 四大控制 体会
1前 言
施工管理是建筑产品(工程项目) 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 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 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新结构、新材料以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因此,相应的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中四大控制和创新管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施工项目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以供同仁参考。
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抓好“四大控制”
2.1 进度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2.2 进行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2.3 明确工程质量控制。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①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②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③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④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2.4 建立安全责任制,抓好安全控制。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3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4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些体会
4.1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
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4.2 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4.3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和岗位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
5 结 语
关键词:建筑;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而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企业来说,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经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了。面对全球化信息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能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决定这个企业能不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其施工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说分布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以及流动性比较大,而这些特点在不同的程度上无疑是限制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但是,施工企业、单位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正面的面对这些问题论文下载。
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局限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具有局限性的,比如说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的运用于部分的企业,在这些部分的企业中,又往往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仅仅只是定位运用在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打印报表上,没有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分析,更不用说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看出信息技术并没有从根本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1.2孤立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出,有些企业、单位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也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并启动项目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仅仅只是在工地的现场以及项目经理内部进行流动,并没有进行对外的流动、互动。看起来,就像一个孤立起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的小岛,仅仅是自给自足,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1.3应用范围窄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仅仅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比如说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以及工程的设计上,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比如说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成本安全控制等等方面,应用得就比较少了,甚至是忽略了,在施工过程总,仍然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处理能力这种传统的模式。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单位对信息技术采用的范围是比较窄的,而且根本没有充分的利用到,自然体会不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很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2.2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2.3大力推进计算机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总结
我国算得上是建筑大国,拥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企业、单位,在这个信息化来临的时代,也在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可以说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节省了相应的物力、人力,也节约了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忠.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
[2]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
[3]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
[4]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胡明.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