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时间:2022-10-17 12:2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教学常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第1篇

[关键词] 一题多做 错题教学 对比式 以赛促学

河北省从2009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学生首次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内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实际内容有了实质的改变。河北省规定高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第一学期,学校统一开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期,由学生自主选择《多媒体技术》或《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任何一门进行学习,省会考办同时提供两种测试方案。新课程改变了旧有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模式。

2.省定教学纲要更加人性化,教学与评价方案更能体现“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原河北省高一学生只需学习《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适合学生味口的内容相对较少,理论性似乎便多。

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三维教学目标,即注重对学生实际知识获得能力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多媒体技术》一书中介绍了FLASH、PHOTOSHOP、会声会影、COOL 3D、POWERPOINT和GOLD WAVE等,所有软件都非常贴近学生实际,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对日常的一些应用进行简单处理。如我校部分学生在学习GOLD WAVE后,为他们每学期的红五月歌咏比赛提供了强大的编辑工具,充分体现了新大纲的教学指导精神。

但是,由于教学惯性和教师本身风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的教学仍旧带有明显的“古风”。为此,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将近一学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如下几点教学方法,以期助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力争最大程度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转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

一、一题多做教学法――巧拓学生学习思路

题不在多,能精就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训练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积极探索“一题多做”的教学境界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1.有一个网页文件包含下列元素:①文字;②图片;③链接;④音频。将该网页以“文本文件”类型保存到本地磁盘,则保存下来的文件内容包含_____(2007年6月河北省正式会考题)。

(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分析:一题多做方法。本题考试的要求是“文本文件”,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一下其它保存类型(如下图),特别是观察“保存为网页,仅HTML”的类型时的结果,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2.下图是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表中的字段数是(2007年6月河北省正式会考题)。

分析:一题多做方法。本题考试的要求是统计“字段数”,通过此题,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ACCESS字段名或属性名、记录、ACCESS表等相关知识,并做好它与EXCEL的类比教学。快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上述两种软件的掌握程度。具体对比学习图如下:

由于学生对EXCEL熟悉度高于ACCESS,因此在学习ACCESS时,再次结合EXCEL必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错题教学法――深化学生理解能力

有效的错题对比教学,可迅速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校本学期把EXCEL中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总结,指出常见的操作错误,提出改进方法,对比以前的教学方法,我们明显感觉到“错题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例1.柱形图的制作(课堂教学时一般采用在POWERPOINT教学课件中采用一半正确一半错误共同展示的方法):

此图中左边为正确图,右边为错误图,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图中X坐标出现不同。通过两图对比,让学生主动“找错”并自我改正。

通过以上错题的展示,让学生尽快的找出错误的原因,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很多学生对于以上常发生自己身上的错误能牢记于心,并能较快的总结。

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提炼学生在上述错题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分析成果,并把最终的成果变成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对比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

很多教学本身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说教。过去,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时间利用有效度,却忽略了对学生“过程与能力”的培养。

四、以赛促学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的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事实。鉴于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目前的各类教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河北省每年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竞赛有“河北省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河北省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河北省简易机器人比赛”等,以上比赛都是由河北省教育厅或联合河北省科协共同举办,竞赛内容比较贴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学生有较强的参加欲望。

五、软件帮助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软件教学中,应时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贯彻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对学生的“三维目标”要求。

各种正规的软件都有帮助菜单,它其实是一本优于“普通教科书”的“活教材”。如我在EXCEL和FRONTPAGE等教学单元中,帮助菜单是我每年都要拓展的教学内容,有了帮助,学生在日常应用与会考中总能自我解决一些难题与本身不懂或未掌握的题,我经常笑称:有了帮助菜单,任何考试都是开卷考!

通过“帮助”菜单的搜索,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分类汇总”的知识并立即获得相关的操作步骤。“真是比翻书还快捷!”――学生语。

六、课程整合教学法――培养学生认同度

很多社会上的人都感觉信息技术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但是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学生喜欢的是“玩”:玩QQ、玩FLASH小游戏、玩上网(大部分学生上网也不是为了资料,而是纯粹的玩)……

《中小学电脑报》2008年初有一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需要目前的教学模式,即很多内容他们认为很浅或不需要课堂内大量教学,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等途径自我解决。

因此,为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本身的教学内涵,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它与其它课程或教学软件进行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

[2]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

第2篇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感觉信息技术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广泛,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常规体育教学的影响。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上,不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教学,或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多或知之甚少。

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是,运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去从事身体练习。

2.课件严重不足。由于信息研究人员对体育学科课件的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课件却极为不足。

课件。对研发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课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外,还需必须懂得体育教学。因此,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信息技术课件的开发需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3.屏幕难显示。目前,教室已经配备了电子白板,但是常规的体育教学不可能天天在室内进行。大多数学校没有室内体育场所,用于教学的屏幕较小,这对于一个教学班来说,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用于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运用信息技术能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最佳运动动作”的全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授短跑的起跑动作时,播放一些重大比赛100m起跑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先对起跑的动作先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播放起跑动作的慢动作、分解动作详细学习起跑的各个细节,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正确动作方法,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学练效果要好很多,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动作。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丰富的情感是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基础,对于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常规的体育教学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从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能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

例如:讲授教广播操时,通过图片、录像、录音等信息技术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可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在录像直观的情境中,了解广播操的完整动作,然后分解教学每节、每个动作,或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学做每个动作;整套体操教学完成后,再让学生观看完整录像,与录像中正确动作进行对比,纠正错误动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熟练地掌握。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时,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衔接动作时,因动作较复杂,可播放视频,让学生先对动作整体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分解动作,使学生看清整个动作衔接过程。这样,各细节动作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学生能很快掌握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之间的各种细节动作,这样使用学生掌握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体育室内课的教学效果

体育室内课是很不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如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比赛的实况录像,讲解相关的体育知识、比赛规则,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水平,提高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从能看懂比赛到对该项目有兴趣,最终参与该项运动。

5.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协助。现在,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的脑力劳动工具。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

1 通过长期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独立形成学科是十分必要的

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并无错误,但是许多人却把这种工具简单化了。他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将更加“简单”化。他们忽视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放性和极强的可创造性;忽视了“简单化”与“开放性、可创造性”这一对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造;忽视了现代信息环境对人类思维方法和工作习惯的影响和改造。这些影响已经超越了人类使用的一般工具的作用。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构成自己新的文化氛围。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对信息环境的敏感性、适应能力、驾驭能力、鉴别能力、构件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如果在较系统、较科学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将收效显著;否则全靠自己摸索学习,不仅十分耗时,而且会拉大人们之间信息技能的差距。

2 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于常规应试教育既不现实,也是错误。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因此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将会产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只能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常规统考最重要的基础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公平的考试环境,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设备差异很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核内容和公平的考核环境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仅仅将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寄托于统一的考试是不现实的。要使信息技术教育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

3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两个极不相同的地方,第一是教学内容来源的差异;第二是对教学环境的依赖性,这两个差异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 传统学科教材是将人类长期总结的、最基础的、比较稳定成熟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教育专家进行选择、组合、编写形成的。这些教材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样的教材是基本“吻合”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即使不进行改革,已经能够适应一般教学的需要。但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则是直接取材于社会生产、活动中正在使用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社会实际需求设计的,其制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好学、好用,而不是为了“好教”。信息技术学科的所谓“教材”其实就是将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概念根据读者水平进行选择,按照传统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组合,再配上适合读者对象的实例编写而成,这些教材实际上是软件工具书的“生产物”。传统学科中,一当教材定型后,教学过程、教学顺序基本可控,可以说,教材对教学有较强的控制性。但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却缺乏这种控制作用,因为信息技术还要依赖一个重要因素―软硬件环境。

4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第4篇

为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学生的信息学奥赛辅导质量,特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认真做好备、讲、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所以,本学期,我将认真做好备、讲、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也是首要任务。同时,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精心备上几节有特色、有水平的精品备课,既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和素养,同时也为做课题做好准备。

本学期初二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以下内容:

第一章 数字化声音

第1节数字化声音播放

第2节数字化声音录制

第3节数字化声音编辑

第二章 数字化视频

第1节数字化视频播放

第2节数字化视频编辑 第3节视频的拍摄与采集

第三章电脑动画初步

第1节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世界

第2节逐帧动画

第3节我来当大师——形状补间

第4节我来当大师——动作补间

第5节我来当大师——引导线动画

第四章电脑动画精彩实例

第1节精彩banner

第2节创作片头

第3节音乐贺卡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创新型的开发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做好学生的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

经过开学初的调查,我们在初一新生中发现了不少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将从这批学生中挑选一批尖子生,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原有的信息学奥赛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据结构和编程水平。

第5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

当今社会,现代科技竞争的内容核心逐步转向信息技术,许多国家都相应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我国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强调了要将信息技术课列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为了能够适应信息大爆炸、知识全球化的大环境,我们应该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化教学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化教学”的含义及其要素构成,然后介绍了“网络化教学”对高中生能力培养所起到的作用,最后展示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常规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和启发。

1 “网络化教学”的含义及其要素构成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对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网络化教学”具有资源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教学平台同时,也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前高中“网络化教学”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的是在基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概念条件下,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的主导地位转换为“网络教学模式”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并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转变为“网络教学模式”中的参与者、探索者。另外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概念,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使高中生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备条件下学会如何利用网络搜索、查询、获取信息资源。

2 “网络化教学”对高中生能力培养所起到的作用

2.1 对高中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网络化教学”能够随时提供一个与高中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程度相适应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平台,进而对自身知识点的不足和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补充。这就大大地提升了高中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网络资源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2.2 对高中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实现对高中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对所需求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搜集,然后利用某种“网络化教学”工具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甄别和提取,最后获得一个科学、合理、稳定、可靠的数据。但是,这首先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者要有一个专业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高中生必须先具备简单工具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2.3 对高中生信息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网络化教学”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拓展高中生的交流空间范围,提升他们的信息使用能力。在“网络化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高中生对网络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提升他们对信息的交流和使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网络交流方式来促使高中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以此来提升他们对信息交流和使用的能力。

3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尽管人们对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不是很乐观。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如下。一是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存在差异。这就给教学者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当前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少,内容覆盖面有限,不利于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三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在设计上存在着诸如连贯性不强、创新点不够等问题,这样会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影响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4 几种常规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4.1 “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就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采用针对性的网络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求助于教师来帮助和解答问题。

4.2 “探索式”教学模式。“探索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一种由专门的网络设备和技术构成的学习平台来探究和摸索知识。“探索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高中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采用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合作的模式。每个小组的学生先通过网络对遇到的问题搜集和分类,然后采用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合作式”教学模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够增强他们的基本知识技能。

5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计算机的软件设施、硬件设备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变革,导致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思想、模式、方法、内容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信息不断地膨胀,每个人都不可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去把握所有的信息。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相关需求。因此,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网络化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琪.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182:15.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资源 课程容量 任务驱动

一、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征

与其它各类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征,因此,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同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国外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起步较早,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较为滞后,并且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所以,对我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征分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的说来,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发展性。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这不仅体现在学科内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且是已有的学习内容也都正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如文字排版功能,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WordStar、WPS,发展到如今的Word、InDesign,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说,今后信息技术课程必定会“与时俱进”地出现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新内容。

2.工具性。

近三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硬件价格的降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将成为人们生存的一项常规技能,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逐渐融为一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全面的影响。

3.应用性。

不论是在军事、气象、经济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高端应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联系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淡化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本位”思想,强调它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另外,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结束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常规性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的限制,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突出。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对大部分中学而言,信息技术在师资与设备方面都属于稀缺资源,导致班机容量较大,一个教师往往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学生,严重降低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而从学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学生在家庭环境、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使得传统的同步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信息学技术应用软件课型的教学中,不少教师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着学操作”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教师手把手教操作,不习惯自己通过阅读教材或从其它途径(如软件的帮助系统或网络)来获取学习信息,以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课时分配与课程容量的冲突。

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技术文化的内化,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实性策略

根据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征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出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现实性策略:

1.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针对于中学生信息技术初学阶段的特征,可以对学生采取“诱导式”、“启发式”和“激励式”的教学。如,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然后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此时惊讶之声必然不绝于耳。再如,为了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结果,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四、结语

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希望本文的经验性成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利于同行之间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33-39.

[2]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77-82.

[3]韩玲玲,李晓东.中小学信息课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102-108.

[4]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桂庆.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策略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

第7篇

作为一名当代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调从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再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及常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迁移,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得到相当的实践,并体现出诸多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有:①图、文、音、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②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突出要点,有助于一些教学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③化静为动,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难点。④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现实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⑤通过信息技术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⑥教学过程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克服遗忘。⑦针对性强,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⑧大信息、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的画面图,即化抽象为具体。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侧重于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2.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优势的一面,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走入误区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误区,分析误区,走出误区。

2.1多媒体教学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过程;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们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已经到来,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素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故此多媒体程序要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表述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教学效率。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的表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2有扬弃而不独重多媒体要画龙点睛;信息技术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画龙点晴。还要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给孩子想象空间,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是创造、探究的空间。信息技术的优势很多,但使用不当也会有副作用。欲善其事,先熟其器,了解工具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有的老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它常规媒体的作用。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代替黑板与挂图。现代教育心理学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灭,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按顺序把它写在黑板上,下课后学生仍然可以看一看,想一想,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当堂课的内容。尽管信息技术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有的甚至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课堂教学。

2.3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而被忽视。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所决定的,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要注意让学生用的掂一掂实物;同学们不用手掂一千克物体有多重,怎么能感知道更重的物体有多重呢?教学长、正方体、角等几何图形时,要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4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障碍;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确影响,是任何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不能像离不开讲台似的,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与学生交流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与信息技术之间无缝结合,适合教学实际的产物。不能仅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运行,还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例如一位数学教师设计的“加法计算”课件,当学生答错时,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满怀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而是冷冰冰的“你错了”。这种设计就缺乏人性化,阻碍了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情感的交流,也会阻碍知识的交流。

2.5要避免滥用“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信息技术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老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多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添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是其反。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信息技术的效果。

2.6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能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第8篇

为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学生的信息学奥赛辅导质量,特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认真做好备、讲、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所以,本学期,我将认真做好备、讲、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也是首要任务。同时,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精心备上几节有特色、有水平的精品备课,既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和素养,同时也为做课题做好准备。

本学期初三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以下内容:

第一章数字化声音

第1节数字化声音播放

第2节数字化声音录制

第3节数字化声音编辑

第二章数字化视频

第1节数字化视频播放

第2节数字化视频编辑

第3节视频的拍摄与采集

第三章电脑动画初步

第1节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世界

第2节逐帧动画

第3节我来当大师——形状补间

第4节我来当大师——动作补间

第5节我来当大师——引导线动画

第四章电脑动画精彩实例

第1节精彩banner

第2节创作片头

第3节音乐贺卡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创新型的开发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做好学生的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

经过开学初的调查,我们在初一新生中发现了不少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将从这批学生中挑选一批尖子生,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原有的信息学奥赛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据结构和编程水平,为参加今年的noipXX打下基础。以往我校学生参赛的成绩不理想,今年我们将从兴趣爱好小组成员中挑选出几位特别突出的学生,从近三年的noip试题入手,利用上、下午的课间操和音、体、美、微课,按计划开展好培训工作,力争在这次竞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第9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兴趣教学;学生发展;教学质量;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6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3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需要整合相关的教育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专注课堂学习,进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转变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贵在习得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基础好了自然就会感兴趣。因此,要想实现趣味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想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他们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就需要让初中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实践操作练习法、竞赛法、课前预习等。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给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规避以往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初中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看上去非常简单,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有些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指导。这些知识的讲解如果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肯定会降低教学质量。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方式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计算机操作,教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养成突破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

二、创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路径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要想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情,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并带给他们一定的新鲜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累积式地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些年教学留白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留白的使用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探究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突破定式思维和习惯,找出新颖性的科学答案,这样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教学实践证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想提升教学留白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有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准确地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留白的时间和内容;把握好教学留白的密度和难度。另外,留白的内容要整合相关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让教学留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做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熟知程度,这些教学内容并不是让教师一味讲授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理论知识,也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而是上机操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大力抓好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并形成良性循环。

四、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快乐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这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正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交往来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学会尊重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感受到心情愉悦和快乐,这种心理和感受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形势下,面对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的变化,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兴趣教学是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过程,综合各类教育教学因素,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以此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重组结构;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不能否认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它也在全国各学校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是因为各地老师开展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以及各种软件、硬件发展不协调等,导致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乐观,学生对这门课也提不起兴趣。所以,怎样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成为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重点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常规教材,重组知识结构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课本内容,也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挑选出真正适合学生并对学生有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灵活地运用教材。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接受过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素质也普遍较低。而高中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初中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因此,那些在初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在高中就会觉得信息技术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提不起任何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找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方法。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会对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比较强的教学活动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与学生这种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将课本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提到前面来,并对课本中操作性比较难的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和简化,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编写教材,当然,这些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否则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打破常规教材,对课本知识结构进行重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同时也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多种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跟其他学科相比,他们更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也许会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使用的话,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而且,如果教师只是口头授课的话,形式不仅单调且乏味,学生会逐渐产生厌恶感,自然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得到提升,才算是完成了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比如,我们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广播教学、亲自实践,以及研究型、资源型、游戏型等教学方法,方法虽然多,但是不能滥用,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当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有原因的,就是将课本中静态的信息技术知识变为动态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文字的变为图形的,个人讲解变为多人讨论的……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中,以保证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学顺利进行。

三、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素养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极为迅猛的。“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

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教授给学生最先进、最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才能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进而掌握网络常见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一直处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前沿。所以每节信息技术课,我们可以花上10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的新动态,或者开展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技术操作竞赛,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只靠学习兴趣是不行的,必须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力,同时也要有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能力,让学生懂得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回归于生活。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才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因为高中学生不同其他学生,他们面临着来自高考的压力,我们只有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肯定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和体会。总之,要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教师必须不断加大教学力度,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要缜密考虑,当然,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在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为国家培育出更多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第11篇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学生根据在信息课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将所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对教材进行了如此的改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中掌握了一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同时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敢于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这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世纪新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另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纸》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了五节课才上完,感觉上还没有上完一样,去年我改变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尝试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合作式的方法来学习本课内容。在讲到纸做的物品、纸的发明及节约用纸方面,让学生自由组成6人小组,采用信息网络搜索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知识学习不到的东西,我把三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大组,对一班和二班的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让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最后通过问卷、学生收集的纸标本发现,小组的反应各不相同,常规的教学小组答案几乎相同,收集的纸相差无几,都是平时范围内的纸,对于纸的认识还不够清楚,生活中有大量的纸他们还无法确定。通过信息网络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小组标本来看,样式各有不同,有很多小组收集的纸有很多老师都无法叫上名字,他们可能通过网络查找出正确的名称,(常规教学是无法做到的)有些小组还收集到了耐火纸。而且他们对纸的认识的视野较开阔,不会处于一个较狭小的范围之内。在认识纸的发明这方面,常规教学的小组只有一个答案,蔡伦造纸,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比欧洲都早了好几百年,对此就无法得到其它的知识,而通过网络信息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小组,他们的答案就有点出奇了,有好几个小组通过阅读纸的发明,对蔡伦造纸进行了怀疑,可能在他之前还有人比他早的,但答案无法解开,只好继续寻找答案,这样下来,合作学习的小组就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对于纸的发展历史,老师是无法全部讲解的,小组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自愿搜索这方面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节约用纸、保护森林,了解纸的来源,对于这方面来说,进行网络学习的小组可以提出大量节约措施,常规教学的学生有时误解成不要乱丢垃圾,无法想象出真正的造纸,对滥伐森林的危害认识还不够。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后还设计了一个有关纸的研究专题网站。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一课教学中,课前教师搜集大量有关材料使用的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供学生查阅。一开课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关环境保护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各小组定下所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到老师建成的一个小型网站中去查寻有关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资料,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纺织材料》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到老师搜集有关纺织材料资料建成的网页中去了解纺织材料的发展史,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纺织材料的知识,收集、整理起来,与同学交流、探讨。最后鼓励学生在金山画王中设计未来的不同材质衣服,并将设计方案上传到网上。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网络学习之后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了很多未来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能在海、陆、空三地都可以穿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衣服,这样的纺织材料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多功能的……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黄卫东工作单位: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

农村幼儿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工作相对滞后。农村幼儿园在传统教育教学中,通常通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方法简单,幼儿学习兴趣不高。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如何理解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充分运用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和网络等最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当前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传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农村幼儿教育,由于受到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资源、文化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只能是不停地写字、唱歌、背古诗等等。传统的教育活动,如看图说话、语言教学、数学活动、美术活动等的教学,大大地限制了幼儿观察、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传统的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重视训练,忽视陶冶,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幼儿和教师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准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运用价值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在幼儿园教学中,有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学起来枯燥乏味、神秘难懂,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在形式上的不足,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情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创造更多形式,更新颖的事物形象。现代信息技术让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既节约老师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方式,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兴趣化,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为幼儿教学活动所服务,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推动他们学习,它的教育教学价值不可低估。

三、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在教学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时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利用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感官的参与,使得幼儿所学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一日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体的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因此,幼儿入园时间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可让幼儿平静心情,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在课间结束时利用音乐节奏,使幼儿能在感受相应音乐节律后做出相应的常规动作,顺利开展相应的各项活动;幼儿准备离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有趣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欣赏,让他们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与教师告别。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如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一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知求识欲望,促进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图文、声音并茂的课件,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

教育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在现代幼儿教育教学中,为开展更生动、更有效的游戏,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游戏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渗透到游戏过程中,寻找其在游戏活动中的有效因素。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游戏氛围;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记录游戏的过程;三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游戏经验;四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游戏内容;五是再现幼儿活动,优化游戏评价。

结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能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身心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燕:《信息技术带给幼儿园教学的冲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第5期)

[2] 顾元叶:《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