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

时间:2022-09-24 06:4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指导青年教师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发展

在教师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在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为青年教师配备课程指导教师,通过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郑州科技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主动适应教师教学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导师制单科培养,促进了教师成长。

一、指导教师

为了保证指导质量和效果,每个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不超过两人。担任导师工作的既可以是资深教授,又可以是年轻教师。选配导师的条件是: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指导能力。导师的职责主要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全面指导青年教师课程教学,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规范;讲授示范课,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提出考核评价意见。

二、指导对象

鉴于本科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按照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要求,接受导师制单科培养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目的是通过接受导师具体指导,基本能够达到独立承担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对于那些经过教学业绩考核,确需教学指导的其他青年教师也应选配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以扩大导师制单科培养的受益面。指导对象的职责是:尊重指导教师,主动接受指导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指导;全程旁听指导教师课堂教学,邀请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导师指导下做好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达到担任本科主讲教师的基本要求;主动向导师请教问题,及时汇报教学工作情况,培训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提交指导教师审定。

三、指导过程

1.选定指导主体

在导师制单科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主体,青年教师是追求教学发展的主体。指导教师和指导对象的选定均由各教学单位负责,报经学校审核备案后颁发导师聘任证书,导师聘期一般为一个学期。

2.签订指导协议

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签订指导协议,协议书一式三份,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和教学单位各执一份。协议书详细规定指导教师与被指导青年教师各自的职责与任务。

3.制订指导计划

指导计划由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具体制订时以导师为主导,结合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要尽可能详细和可操作,既要考虑青年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又要立足青年教师近期培养方案的设计。

4.落实指导内容

指导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虚心求教,指导计划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正是在这种导学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导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师德教育

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青年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注和解决青年教师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教

学观。

(2)备课指导

与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大纲,使他们明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最新教学学术信息,帮助青年教师丰富备课内容;指导青年教师研读教材,书写教案,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填写教学日志。

(3)教学指导

为青年教师讲授示范课,听青年教师讲授公开课,通过书面记录、现场点评、跟踪督促、回头检查、阶段总结等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既督又导、督导结合、重点在导的原则,做到督严格、导得法、帮诚恳、评中肯,积极营造和谐的培养氛围。

(4)双师指导

带领青年教师到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青年教师一道利用自身理论及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产品研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5)教科研指导

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兴趣,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组建教科研团队,主持教科研项目,吸引青年教师系统、科学、规范地参与到教科学研究活动中来,以教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教

科研。

(6)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指导

指导青年教师考试命题、试卷批阅、成绩分析等,使青年教师明确标准化考核的基本要求。

5.填写指导记录

为加强对导师工作的监督检查,导师在指导青年教师过程中要填写《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记录手册》,用于记录指导过程。手册填写的要求是:指导时间要及时,指导过程要完整,指导内容要详细,青年教师确认要签字。

6.考核青年教师

指导周期结束之后,要对青年教师接受指导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查青年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指导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培养成效等。考核主要由导师来完成,教学单位也要出具鉴定意见。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对考核结果合格的青年教师,列入本科主讲教师队伍;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延长指导期限,继续接受指导。

四、指导效果

实施导师制,搭建了指导教师与指导对象交流的平台,导师通过现身说法实施个性化教育,把教学过程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虚心接受导师指导,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师德方面,在导师的教导下,青年教师树立起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了职业道德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增强了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德育能力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跟上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纷纷加入党的组织,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业务方面,青年教师通过与导师互相探讨,倾听导师的指导和建议,明确了教师职责,规范了教学行为,在教案编写、教法运用、课件制作、教学组织、学法指导、实践创新等方面,提高了能力和水平。在教师学期业务考核评价中,参与导师制单科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都在良好以上,其中,90%以上为优秀等级。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屡获大奖。由他们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在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也捷报频传。

作者简介:

第2篇

结合学校的统一安排,对新到岗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邀请本学科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青年教师传授如何为医学大学生上好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的体会,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投身医学教育事业。向青年教师讲解学院及本学科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取得的成绩、未来发展目标等,指导他们把个人成才与学科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青年教师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工作的自豪感。

2实行导师负责制

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导师指导可以使其少走弯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选派教风好、敬业爱岗、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性指导。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背景,给青年教师制定学习计划、必读及选读参考书目,检查读书笔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指导青年教师做好备课、书写教案、试讲、答疑、批改作业、实验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帮助青年教师确定科研方向,让青年教师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督促青年教师制定中长期学习、进修计划,加强继续学习,为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

3系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首先,以我校本科生所用教材为蓝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参考各层次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系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理论知识。青年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及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图书资料等,编写出每一章的教案、讲稿和教学课件,由教研室主任和导师负责检查验收。其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第一年不安排理论课教学任务,主要进行组织学实验技能培训和参与实验课教学工作。实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涂片、铺片、磨片标本的制备,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细胞培养术、图像分析术的原理及应用,常用精密仪器的使用保养等。实验课教学首先进行数字切片联合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应用培训,对本教研室已扫描的所有数字切片,在老教授的精心辅导下,通过全景导航图完成由低倍到高倍、由整体到局部的连续观察,不留死角,并根据需要对数字切片进行裁剪、编辑、标注等。其次,发给青年教师每人100余张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玻璃切片。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程,青年教师认真阅片,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并对所观察的所有切片标本按要求画图,由指导教师当面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青年教师随后进一步修改,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事先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实验课授课质量。

4严格执行试讲和双边听课制度

试讲是全面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综合授课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试讲内容由教研室随机安排。通过试讲,对试讲教师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板书、多媒体课件、教态、时间安排等多项内容进行综合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教研室规定青年教师至少完整听完2轮本专业的本科生组胚课程,并有选择地听取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非医学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详细的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计划,跟随本科生学习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尽快弥补医学背景知识的不足。教研室组织本学科教师、督导组老教授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查课,直接掌握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向青年教师反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通过试讲、双边听课及时发现自己授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在正式授课前加以解决和修正,显著提高了授课质量。近几年学生网上教评的结果显示,组织学与胚胎学每个青年教师的平均得分都在90分以上。

5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研室尽可能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提供多渠道再学习的机会。一是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计划,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院校进修深造,以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他们回国后均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已成为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二是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郑州大学、河南省及全国的各种教学基本功大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教研室给予表扬和奖励。近年来共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优秀教师等奖励或荣誉8人次。三是年终考核优秀指标及“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向青年教师倾斜,增强青年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6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教育;教学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实施将起到促进、示范和引导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的实施,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协会、骨干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依据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和行业补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认知、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卓越计划”实施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分别培养现场、设计开发和研究型工程师等三种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一、“卓越计划”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两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办学声誉良好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法、文、艺,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蕴藏着勃勃生机与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2011年9月学校成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师作为“卓越计划”实施的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就需要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卓越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门人才。可见,“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为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特征,以认知能力为基础,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度和操作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主要涵盖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研究等[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工程专业教学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而且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实践教学能力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对具体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实际特征和特定的授课环境条件,组织加工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步骤程序,并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期达到最佳授课效果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媒介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教学规律,进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更多体现在个人的业务水平、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传道授业解惑等综合素养方面。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

重庆科技学院虽然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但开办本科教育仅有10年时间。学校现有教职工1531人,其中:专任教师1122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超过40%。在青年教师引进方面,大多是“985”“和“211”院校的博士,也有少数留学归国人员,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工程实践经历,这对“卓越计划”的实施极为不利。1.工程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国内高校的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工程教育要求教师能够胜任并指导学生校外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工作,熟悉工业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布置情况、生产操作与生产管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状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并能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这恰恰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地方,要提高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关键。2.缺乏国际化视野青年教师大多是在国内院校培养的,缺乏开拓性思维与国际化视野。作为“卓越计划”的实施者,应该熟悉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为企业输送各种类型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使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重庆科技学院作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单位,坚持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确立了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工程应用型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深入实施了“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双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三结合(基本技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做研结合、校内外结合)、五共同(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支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完善人才引进体制外,还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强化上岗前的三种“经历”

三种“经历”主要是指教师的辅导员或导师经历、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取得教师资格证经历。教师的辅导员或导师经历主要是引导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学习规划、课外辅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是针对从高校引进的工科教师脱产到企业实习半年到1年,实习期间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做专任指导教师,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后进行考核与鉴定。要求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发现问题,分析并设法解决问题,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教师既学懂了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但提高了科研水平,而且授课内容与生产实际更贴近、更有针对性。取得教师资格证经历是学校集中新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鼓励参加实践教学与科研

鼓励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实验室建设申报、参与实验设备招投标、实验设备安装与调试,并承担大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在实践教学方面,努力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指导书。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参与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申报实践教学改革项目,锻炼自己的工程能力,并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三)走出去开阔国际化视野

近五年来,学校每年都选送30名左右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高等学府进修1年,开阔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开拓性思维,掌握前沿的创新技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更好地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同时,学校还安排专任教师每3年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访问的机会,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请进来传授实践教学经验

“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行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既参与学生培养,也参与教师培养。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要体现校企合作[2],包括企业派遣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其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这种教学活动可灵活多样,如授课、讲座、项目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我院采取了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校外卓越实习基地、共建研究所与技术中心、共同攻关横向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五)组织交流实践教学体会

学校建立了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监管与考评机制,聘请退休老教授返校做教学督导,随机到教室听课并进行考评。教师的教学能力由学生、教学督导与同行三方共同评定。每两周各院系的教学基层组织都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包括教研室的教学研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

作者:阳辉 朱光俊 尹立孟 胡建平 秦跃林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肖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中国冶金教育,2013(1).

第4篇

关键词:工程素质;青年教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但是我国工程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1]。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 2010年、2011年教育部连续启动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试点高校工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工程教育服务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工业界需要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促进高校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工作中,教育部与住建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该计划在土建类专业实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国内已有34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本文主要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探讨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并且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经验来探索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提高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主要因素

工程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由业务能力、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及健康个性等要素组成[2]。通过调查分析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在内的国内十余所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师发展状况,发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工程素质状况不容乐观:40岁以下教师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不超过20%,到校5年内接受过系统工程训练的不到15%。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对教师的引进机制和考核导向是“重科研成果、轻实践能力培养”。

近些年大量的博士进入土建类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工程实践经历,而且到校后又从事理论性研究工作。这种做法虽然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但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虽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经历实践训练不够,无法对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中无法结合工程实际讲解相关理论,造成学生一知半解、依样画葫,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相关工程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工程教育缺乏兴趣,严重阻碍了土建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长期被忽视并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3]。

由于青年教师由于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以及处世能力,如果能够弥补其真实的工程训练以及工程体会的不足,就有可能解决其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效果不佳的软肋。总体而言,造成青年教师工程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包括[4]:

(1)教师主体缺乏进行工程素质教育的积极性。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的导向造成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风。高校晋升职称的最终硬性指标是高水平论文、科研经费、发明专利等,教学考核只是作为一个考核门槛,教师普遍都能通过。为了尽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部分教师工作中存在“挑肥捡廋”的倾向,不愿在教学上投入过多精力,更不愿意主动到相关单位接受实地工程素质培训。

(2)学校工作量考核指标造成青年教师处于“弱势地位”。目前,“计工分”模式的工作量考核方式造成队伍强弱分化。由于科研工作量能够冲抵教学部分工作量,个别教授少上课甚至不上课而工作量却远远超过考核要求。青年教师由于科研申请处于弱势因素只能通过教学和指导学生满足工作量考核。另一方面,教学投入及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高校对教学考核多在处理“教学事故”层面,如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不愿意在指导实践环节中投入精力来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和教学水平,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企业单位的体制问题。目前,改为企业编制的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多是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虽然国家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效益,但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或者即使有奖励机制如减税政策也难以真正落实,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学校目前也没有设置青年教师的培养专项经费来支付给工程单位。教师即使到工程单位也很难得到工程师们的悉心指导,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难以通过简单实训有效提高其工程素质。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高校培养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

北京工业大学是第一批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校。作为地方“211工程”建设大学,学校一直定位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有7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实践表明: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工程素质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从管理机制、考核体系以及行业合作等方面来协调解决。

1.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实现科研和教学并举

国外知名企业发展经历表明企业应该成为创新的主要载体,企业的创新是推动工程技术领域进步的重要动力。纵向课题多是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而横向课题主要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以建筑业为例,行业标准的更新主要源于工程技术发展需求。青年教师要兼顾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通过科研研究及时掌握本学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将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为科研而“科研”,搞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同时教学过程可以激发教师的科研灵感。

学校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服务于地方的横向实际工程课题,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以土建类专业为例,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建筑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在完成这些技术过程中,教师的工程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经济意识和交往沟通能力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和渗透这些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对工程技术问题有深刻认识。近5年来,土建类专业教师完成企业横向课题200余项,青年教师参与率达到80%以上,参与制定土建类行业技术标准5个,多项科研成果用于专业课程中。通过科教服务,促进产教(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通过科教服务,充实更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2.建立“请进来”和“内部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工程素质校内培养模式

高校必须注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管理层要制定政策鼓励在职青年教师定期或不脱教在实习基地或工程单位实际参加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或开发。另一方面,在“走出去策略”有难度的情况下,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尤其提倡“请进来”模式。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部分教学任务或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邀请工程大师或有成就的资深工程师来校讲授工程实践环节,讲解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讲师对象不只是学生,也要包括青年教师,教师通过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同时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土建类专业从2006年至今,聘请院士、企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领域专家为本科生和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大师论坛”报告96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0 000人。报告既涉及企业创新、行业发展,又介绍报告人自身在工程实践中走过的道路以及做人的道理,论坛有效增强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认知,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和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通过组织教学团队,发挥有实际工程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理论教学环节助课任务,还要与有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合作完成实践环节辅导工作,通过向老教师学习工程技术的教学经验达到提高自身工程素质的目的。

3.搭建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校内工程实践平台

“十一五”期间,各个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校内工程教学中心建设。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要定位于不仅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还要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校内得到工程训练。在硬件平台建设的同时,注意“软环节”的建设。如高校加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系列教材建设,教材编写要强调引入工程技术相关规程和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掌握获取相关知识来提高其工程素质。

2004年,北京工业大学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成校内土木工程实训基地、专业设计大赛基地、施工环境虚拟实现平台等。中心除了每年为学校6个专业本科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外,承担了校内80余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和“传帮带”的教学团队模式,青年教师完成了部分实践环节的助课训练,85%的教师在到校3年后能够独立指导校内、外工程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此举有效提高了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教师的工程素质教育。

4.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早期的产学研模式合作普遍是接收学生短期实习、解决企业短期技术难题等模式,企业没有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企业的需求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难形成长期的合作培养机制。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行董事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下设教育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设置教育委员会的目的是让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强化联合培养。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住总集团、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等13家单位合作建设了有稳定关系的、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青年教师现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难以及学生实习、就业难问题。

针对青年教师的队伍状况,学院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制订了5年一轮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改变了“散兵游勇”式的教师培训方式。学院每年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师有20余名,还聘请6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实践环节,另派1~2名教师到董事会单位进行培训、进修。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加了青年教师与企业充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青年教师队伍普遍受到实际工程锻炼,形成了满足双方人才培养需求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了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优势互补。

教师的工程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土建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评价我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工作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工程素质高”。根据社会第三方“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北京工业大学2010、2011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表明,毕业生的非失业率、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高于全国“211工程”院校平均水平。其中土建类专业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平均超过93%,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土建类毕业生在整体就业质量和工作能力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工作稳定性高。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逐步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成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层要着眼长远、全局规划、统一协调校内外相关单位,通过制订激励措施、搭建校内外工程实践培养平台以及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促进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培养,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可持续开展,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锋亮,李曼丽. 对工程师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 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0,18(5):37-43.

[2] 周先军. 增强教师工程素质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1(12):137-138.

[3] 林峰,顾祥林,何敏娟.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26-28.

第5篇

一、分析原因、降低门槛,激发青年教师“敢研”的动力

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总是显得缺乏自信,依赖老教师。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原因如下:青年教师的教研意识薄弱,认为自己还年轻,教育研究那是专家、园长和教学骨干的事情,离自己太遥远;部分教师意识到教研的重要性,有参与教研的愿望,但苦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怕在过程中出错,引起笑话,时间一长便形成了“畏惧”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分析和反思后,采取了分层教研的形式。首先帮助青年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积极心态。其次,降低门槛,给予青年教师“敢研”的动力。鼓励青年教师找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和难题,从小问题、真问题入手;鼓励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胆展示自己,不求高谈阔论,只求“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于她们的精彩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使她们树立自信,由“畏研”迈向“敢研”。

二、专业引领、热情相助,教给青年教师“会研”的方法

仅仅“敢研”还不够,还要“会研”,即懂得研究什么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作为园长要充分重视专业引领的作用,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扫清途中的障碍,为她们的成长加油打气。

我们采取的措施有: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实现专家引领。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知识的情况,我们邀请教科研专家亲临指导;分批让青年教师去参加各种培训。二是采用“园内互动”的形式,实现园长专业引领。在日常工作中,以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形式向青年教师传道解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对话,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指导。三是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的引领。由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帮扶,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有计划的研究。

三、搭建舞台、体验成功,点燃青年教师“乐研”的激情

点燃青年教师“乐研”的关键是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让她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把被动的“要我研”变为主动的“我要研”,把“敢研、会研”提升到“乐研”的境界。

每学期初,我园青年教师都会根据自身情况拟定一份自我提升的教研计划,我们将有共同努力目标的教师组建为一个教研共同体,大家对共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幼儿园还建立了竞争的教研机制,学期末评选“教研之星”、“最佳教研小组”与教师的实绩考核挂钩,并在适当的时机依据教师自定的计划为她们搭建各种各样的竞争舞台,让她们一展风采,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第6篇

1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②但是青年教师处于培育的初级阶段,虽然具备较高的学历,却不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致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1.1 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③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决定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最直接因素,然而很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课前不注重备课,上课时敷衍了事,课后不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没有起好模范作用;有的老师只传授知识,不关心育人,对高校教师的职责缺乏深刻的认识。

1.2 教学业务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往往是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从学生直接转型走向讲台,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磨练,教学业务能力不足,表现为: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语言组织技巧欠缺,思路不连贯,很难做到深入浅出;青年教师普遍存在课题管理能力的欠缺,课题秩序较差;教学方式上面依赖多媒体现象严重,忽视了传统教学形式与手段的运用,粉笔板书没有规划,杂乱无章,导致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授课质量较差。

1.3 实践经验缺乏

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是由高校毕业生直接担任,其特点是学历较高,但没有具体的现场、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无法从具体实践的角度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由于高校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学校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践,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的要求多于培养等原因,导致目前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极为普遍。

2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作以下几点总结:

2.1 入职培训

高校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是对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前进行一次系统的、快速的基础理论、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训,是高校师资建设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重庆科技学院对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在西南大学进行了约一月时间的集中培训,不仅学习了《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还进行了教学实战演习,从备课到完整上完一堂课,然后有着丰富经验的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同时旁听别的青年教师的试讲全过程,并参与点评,以旁观者的角度剖析别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这样的入职培训让我们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2 指导老师的“传帮带”

为了使青年教师顺利地通过教学关,速度站稳讲台,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必不可少。重庆科技学院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指派青年教师所在院系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责任心较强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在青年教师为期两年的“过渡保护期”内,指导老师与青年教师一同制定培养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比如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考查学生”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给予把关,同时指导老师通过亲身示范与青年教师观摩学习、青年教师试讲和指导老师随堂听课点评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养。同时学院专门聘请一批责任心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成立督导组,着重对青年教师的讲课进行监督指导,促进教师快速改进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其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2.3 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

由于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因此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验基本素质及创新能力,并搭建与自己相关的科研教学平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在每个学期末提交下学期的《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计划安排表》,供学院审核备案。(2)实施过程中,主要从新建实验室项目申报、建设、验收;熟悉已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开发;积极思考实验室建设措施,发表与实验室建设相关论文;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等方面入手。(3)学期末学院组织专家参照青年教师制定的《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计划安排表》,对青年教师参与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考核,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这一举措,积极鼓励和引导了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一方面改善了实验人员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使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科研工作,便于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

2.4 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为直接的手段,因为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积极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重庆科技学院的措施是:学校要求教学经历不足三年的新进教师必须参加讲课比赛,先在各个院系进行局部预赛,然后进行全校性的决赛。在预赛阶段,各院系的评委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题目不限;决赛阶段,采取模拟课堂的方式集中进行,由教学专家和学校、学院领导组成评委,按《教学技能比赛暂行办法》进行评分,最后选出一、二、三等奖。实践证明,这样的讲课比赛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进程,而且更加真实地评价和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内功”,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同时也为其它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而最终的奖惩措施在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激励原则上,最大程度地促进更多的老师主动、积极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5 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高校的青年教师更是应该进行继续教育,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硕士、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对在职青年教师进行的更新知识、培养技能、促进教学能力提高的一种经常性教育。④重庆科技学院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大力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去现场单位实践锻炼,熟悉整个现场工作流程和细节,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笔者就曾被学校推荐到川东测井公司熟悉现场测井数据的采集和测井仪器的工作流程,掌握测井资料的现场回放预处理和室内的综合解释评价,并掌握了大量的油田现场实例,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院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学院制定培养规划,建立了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但改变了教师学历的现状,而且提高了青年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开阔了眼界,使得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7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25-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和实施跨越式发展,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如何保证青年教师获得良性和优化的成长环境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1.青年教师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进取愿望和发展潜力。青年教师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给高校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2.拥有海外名校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比例逐步增加。现在许多高校在国际化视野的要求下,人才引进政策向海外博士倾斜,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

3.青年教师进行海外访学进修或学术交流的比重逐步扩大。各高校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如:出国访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开展其他国际交流活动。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调研情况简述。学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根据《“高等教育教师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了学校“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开展弹性坐班制、全程导师制和辅导答疑制。青年教师也参与其中,促使青年教师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从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状况来看,青年教师勇于承担各类教学工作,成为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生力军。他们开设新课、双语或全英语课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实验、科技创新大赛等。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时间安排上,以教学为主的占56.5%,说明大多数青年教师以教学为重,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设计板书、制作课件、认真备课,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学生交流互动,关注学生反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青年教师能够引入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意吸纳最新和前沿的信息。新进青年博士教师注重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和从事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的科研项目,90%以上的青年教师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的能力较强。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面的调查显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15%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反映出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方面发展潜力还可继续挖掘。事实上,学校在引进海内外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在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参加各类培训、高级访问学者、学生指导与合作研究工作等,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接受国外高等教育的新思维,扩展专业和学术视野。

2.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高校的教师普遍重视科研工作,而学生需要事业心强、专业学识渊博、教学水平高的导师。现在很多高校追求的是科研成果,这种大环境造成很多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只满足于完成工作量,并不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青年教师一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从事科研课题中。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有:①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未系统接受过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难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很难有教学上的成就感。②目前高校的评教标准与考核系统,侧重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承接、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发表、教学科研中的高级别奖项的获得,这促使青年教师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放在科研工作和成果上。③追逐名利驱动效益。教学工作的成果对职称的晋升和工资的增长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获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不仅有利于职称的晋升,而且在科研经费上和收入上有非常明显的利益。(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需进一步落到实处。①青年教师的整体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但是青年教师普遍职务或职称低,经济基础弱,工资收入少。特别是更多承担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收入少于更多承担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需进一步严格规范。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措施还有待完善。①培训体系的健全。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缺乏完整的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和社会实际工作的训练,现在虽已有实施青年教师的见习计划,但缺乏监督和鉴定。②竞争激励机制还需充分体现青年教师的能力。目前采用的与绩效考核配套的奖罚方法、聘用晋升制度等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种竞争激励机制还不能完全实现机会均等和公平合理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③评价机制的效用未充分发挥。现行的评价制度没有发挥评价对象的能动作用,年终考核是高校对本校教师评价的常规做法,不能完全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评价,不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1.学校多视角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要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与所在院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相符合,充分尊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学校要从院校的视角研究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每一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提出清晰具体的发展目标,明确他们在各个阶段的方向。学校要让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制定过程,每个青年教师有机会提出建议或发表意见,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机制,激励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创造性,促进青年教师与学校组织的紧密结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有效的办法,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熟练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第一,让青年教师在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青年教师在团队中发挥各自所长,接受团队的指导和跟踪,形成某一学科领域的优势。第二,支持开展自我发展的创新型研究。学校应为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搭建好平台,从经费、政策各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的创新型研究。第三,青年教师参加国外学术交流活动。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外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会议,提升自己的学术竞争力。因此,学校不仅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薪酬,更要关注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

2.落实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第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严格执行。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发展教师团队的重要保证。教师资格制度应该是国家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应严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第二,普遍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健全和完善教师津贴制度,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第三,享受学术休假开展学术活动。这是一项学校和教师双赢的激励措施,促使青年教师自主地将精力投入科研学术活动,提升科研能力。第四,新老教师之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要相互切磋和合作分享,各种提高业务能力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学校要赋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工作自,给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

3.培训与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立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企业践习、挂职锻炼的制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国外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建立导师和助教制,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另外,根据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成长档案,定期检验教师的发展成果。

4.优化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聘任制的作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学术自由的原则,切实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提升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健全新进教师的公开招聘制度,机会公开、条件公开、考核公开,增强人才竞争的力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上升渠道,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5.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探索实行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关注评价中的沟通和反馈,建立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形成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教体系和教师自我反思体系。学校不仅要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及成果、的情况,更要重视教师的师德、教学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使教师具有更新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技术以及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并且符合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即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通过严格的资格认定和评聘制度考核,能够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学生课堂的掌控,将现代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合理地管理学生、细致地关心学生,具备教师的专业态度,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拥有专业实践技能,承担起教学科研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根华.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建构与成效[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3,26(04):78-81.

[2]沈岚,边丽.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培养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22-25.

[3]李宇凯,张心宇,等.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探究[J].教师发展,2013,(12):79-80.

第8篇

明确规划目标,重视支持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的《“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和2011年 “人才强校计划”别提出了“实施人才提升计划,完善人才资助和激励措施,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途径和渠道,有效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人才培育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建立青年教师的培育体系,培养青年教师就是培养青年英才,要分学科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100名左右具有创新意识、素质精良、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2012年,学校人才工作会进一步通过《关于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资助工作的意见》,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资助的力度,重点加大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下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培养与资助;依托学科建设平台,通过向重点学科倾斜,建设团队和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资助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资助。

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2008年,成立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培训学校,旨在深化落实学校应用性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2012年,成立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简称CFD,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下设发展中心指导委员会(校领导和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聘请兼职校内外教学名师)、发展中心办公室(副处级单位,设立专门职位3人~4人,挂靠校人事处,业务相对独立运行)。2012年3月,教师培训学校纳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中心作为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服务机构,致力于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服务平台。主要职责包括:一是作为学校教师培训主责部门,承担全校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指导和培育等工作;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目标,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特点,聘请教学名师,为教师提供教学理念和技能、研究能力和方法、学术道德和师德等方面的培训。二是进行教师发展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开展相关教育科学研究,进行教师评价、教师团队和教学效能方面的研究,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举办教师发展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育教学研究。四是提供多样化教师教学咨询指导服务。创建适合学校特点、专业特性、教师个人特质的多样化教学咨询指导机制,开展教师心理咨询等服务。五是促进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组建和参与各种形式的学术共同体,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交流与经验分享。

开发教师发展系列活动,构建教师发展院校培训支持体系

经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职业发展方面希望得到学校帮助的需求重点各不相同,但中青年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各方面的需求都很强,因此,应该成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和服务的主流群体。而在不同的年龄段,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表现出不同特点,如何根据这些不同需求来设计和开发适合中青年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支持方案,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立足教师实际发展需求调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计开发了以下比较成熟的品牌活动:

1.面向新教师,组织开展新教师研习营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每年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导入教育,每学年秋季学期组织。内容包括校情介绍、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学技能提升、师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辅导、团队拓展训练等。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工作要求,树立信心,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精神,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入职教育方案,研习营从新入职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转变培训为主的活动方式,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系列拓展活动,开设了走进联大、互动拓展、执教能力培养、教学观摩与交流、职业发展导航、在线学习等6个模块的活动,帮助新教师“进校门、进课堂、进团队”“近名师、近学生、近管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生、适应教学和科研要求。其中,在执教能力培养阶段,以“让大学课堂更具吸引力”为主线,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聘请教学名师担任小组导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实战演练与公开观摩点评。同时,与学校教务处合作,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系列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组织1轮,为期2个月,受到新教师好评。

2.面向新晋升副教授等特定群体组织专题培训班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教师队伍中的关键群体,围绕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创新性问题,面向全校不同层面的教师,适时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满足不同教师群体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贴心服务与支持。中心每年面向全校上一年度新晋升的副教授,开设专题培训班,以新晋升副教授的学术能力提升为主线,完善设计了培训方案,开设了教师职业发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教学建设改革四个模块的培训,并组织学员结合学校的科研和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进行分组申报的实战演练和专家点评。培训班按学科类别分组,由学校相关学科带头人亲自指导,旨在提升新晋升副教授的学术能力。同时采用专题讲座、学术互动、科研项目申报模拟、在线学习等形式,并组织优秀学员赴兄弟院校交流学习。

此外,教师发展中心还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需要,组织名师面对面、教师实践计划、中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教师发展论坛和教师职业发展导航等系列活动,对在教学、科研中遇到问题和困惑的教师提供咨询和帮助。

3.实施教师执教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在职教师教学发展

由校教务处牵头,实施“教师执教能力提升计划”。2010年,学校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奖励暂行办法》《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系列文件,明确将“教师执教能力提升计划”列入学校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作出了制度规划。学校先后组织了市(校)级名师开放课堂、与北京科技大学“大手拉强手”、举办“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系列讲座”等活动,要求各教学单位组织中青年教师深入校内外名师课堂系统学习、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聘请国内外教学督导专家、教学名师、专家学者等来校举办讲座;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截至2012年,约400人次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系统观摩学习,累计1,000多人次教师参与讲座。2011年,学校启动每学年1次的“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比赛”和“教学优秀奖”评选,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讲课技巧凝练。2012年,学校进一步将“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比赛”定位于中青年育苗项目,为“教学优秀奖”提供优秀比赛选手,而“教学优秀奖”则直接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做遴选和人才储备,通过比赛,培育产生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4.依托学院分中心,开展教师发展特色学术与实践活动

中心积极支持相关特色学院和学科设立教师发展分中心,开展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例如,旅游学院分中心于2011年3月启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期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与行业企业合作,提升教师行业企业实践和服务能力。学院实施“教师企业(行业)实践行动计划”,派出19人参加企业(行业)实践,选派6名青年教师到北京市旅游委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坚持每年举办“首都旅游发展论坛”“《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等活动,目前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旅游界的品牌学术活动。商务学院分中心以双语教学为抓手,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和素质,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先后选派65名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帮助青年教师与国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国内外培训、积极推进网络学堂建设、加强全英语(双语)教学能力培训与交流、基本功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艺术与技巧、教育技术应用等全面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目前,学院承担全英语教学的教师33人,其中专业教师达到32%,成为学院的鲜明特色。应用科技学院分中心建立青年博士俱乐部,以思想活跃、开放交流、学术自由、交流平等为特点,受到教师欢迎,不仅青年教师踊跃参加,一些教授、副教授、老讲师也参与其中。俱乐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主讲课程的建设思路、青年教师科研方向与方法交流、科研实际问题解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交流、宣传工作交流、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取舍观、电商信管类课程改革方向与思路探讨等。

引入全国精品课程和名师资源,建设校级教师发展在线平台

校级教师发展在线平台是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集中全国优质教学资源,整合研发用于解决校级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服务项目。目前,学校借助这个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校级教师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开发的在线培训课程及相关资源和活动直接接入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放,同时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校本培训和师资培训管理。现在校级教师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有1,340门课程,并且计划每年新增200门左右,这些在线课程可供本校教师直接选课参训,学校可根据专业设置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和数量进行组合上线,所选课程及公共辅修资源面向全校教师开放,培训有效期一年,参训教师不限人次。在线学习的方式普及丰富了教师课余学习的方式,教师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不受空间限制,课程内容丰富,还有名家讲座,从多角度拓宽教师视野,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目前,学校已出台政策让所有教师通过本系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并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教师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重要领域,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基础保障作用,加强教师发展研究和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因此,建构合理的教师发展院校培训支持体系对于促进高校教师发展能给予很好的保障作用。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已成为高校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要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意义

(一)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未来事业的重要使命,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到高校和高等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加强和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是教育的希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对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三)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

青年教师能否快速成长,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要不断努力,迅速适应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还要适时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思想境界不高,缺乏足够的爱岗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与学生必要的沟通。

(二)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高

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技巧和经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耐心,不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备课,讲解内容过于笼统,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传授知识缺乏过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水平不高

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能力培训,科研意识比较淡薄。有的教师从事科研只是为了应付科研考核或职称评定。青年教师科研经验不足,通过自身努力能争取到的科研项目较少,较难在科研上有大的突破,在学术研究上存在着较大的挑战。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建议

(一)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青年教师的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定期召开师德教育座谈会,举办青年教师师德论坛活动,让青年教师充分交流和学习。同时,把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同事、领导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测评,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引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强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岗前培训机制。大多数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对缺乏,学校应该做好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其次,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有针对性地为青年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其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第三,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成立专门的由学科专家组成教学督导队伍,进行不定期的听课,帮助青年教师积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第四,健全教学检查制度。青年教师在任教一年后,本人向所在学院申请,学院组织相关专家随堂听课。验收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合格证,对验收不合格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并进行相关培训。

(三)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扶持,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首先,应不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营造其积极参加科研的浓厚氛围。其次,加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投入,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青年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帮助解决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难。第三,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导,由科研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讲授科研方法、政策等。在校级项目申报中向青年教师倾斜,锻炼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他们申请更高级别的项目。

(四)注重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

高校应该着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环境。首先,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学历学位的提升,有目的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其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有计划地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进修访学,鼓励其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提高学术视野。第三,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校要为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使教学科研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五)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措施,如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十佳青年教师”等各类奖项的评选活动,表彰在教学和科研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充分发扬榜样示范作用,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在教学科研上多出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为青年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9(2015)04-0013-03

[作者简介]1.王晓红(1978—),女,西安市临潼区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2.祁志宏(1977—),陕西省宝鸡市人,武警后勤学院军事经济系副教授。

一、远程开放教师青年教师的界定

目前,对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年龄界定,国家统计局将15-35岁的人口界定为青年人口(人口普查),而共青团则将14-28岁的人口界定为青年人口(《团章》),但是从事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师有别于其他的青年群体,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参加工作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其入职后身份、能力的获取需要较长时间,且高校教师在全国各项青年项目的评选中年龄限制一般在40岁以下,所以本文中所指的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40岁以下的,且从事高等远程教育的大学教师。

二、远程开放教育对教师的定位

远程开放教育起源于传统教育,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结构通常以传统教育的开发模式和学科课程结构为基础的。但是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存在时空分离的特点,教师必须对远程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包括课程设计、资源和媒体的选择,考核环节的设计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全程的学习支持服务。这种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开放教育、交互式学习、个别化教学有充分的认识。所以说,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信息资源设计者、教学组织者、协调者、研究者。他们需要具备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设计虚拟学习环境,整合教与学的行为;需要具备面对复杂多样的学习者有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教育能力和指导能力;需要适合教与学分离特点下,如何进行知识的传授、答疑和考核等相关知识传播的较强的沟通能力;需要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相应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三、远程开放青年教师的职业诉求

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经历过完整的学术训练,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放的视野,而远程开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职后的“成熟职业人”,近年来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开放模式也出现了职业化的倾向。面对远程开放教育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青年教师入职后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诉求:

(一)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较好,但是职业满意度较低

远程开放教育发展到今天、各级政府及社会都对远程教育的发展、从事远程教育教师的成长给予了高度重视,宏观职业成长环境比较好。但是青年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担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要接受来自学校各个系统的考核和评价,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但是青年教师大多参加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少、社会资源少,职业成长压力较大,职业的满意度也比较低。

(二)期望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综合性的规划,给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中比较缺位,而青年教师普遍自身缺乏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且期望学校为青年教师所创造的职业发展平台,包括价值的展现及认可、个人的培训提升、福利待遇、职务职称晋升、发展前景等方面。

(三)期望学校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入职后虽已参加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青年教学岗前培训,但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实际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异;希望可以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得他们专业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以便更好进行教学设计,更有效的指导成人学生;希望得到系统化、持续化的培训,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同年龄段,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和不同专业角色的青年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期望学校可以构建一个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师发展培训新模式。

(四)希望关心和改善青年人的生活环境

目前,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主要包括:收入问题,收入途径单一,自身价值认可度低;住房问题,目前的青年教师的住房满意度普遍不高,且市场化获取相对于收入而言成本过高;子女培养问题,由于所处地区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青年教师最关注的是子女能否进入比较好的幼儿园或学校;父母养老问题,青年教师的父母年迈在家,不方便照顾,且生病后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等问题。

四、远程教育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学校的顶层制度设计,强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统筹制订学校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学术发展计划,形成青年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帮助青年教师制订和落实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促使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协调发展,强化专业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加强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建设。

(二)强化对高等教育内涵的理解,加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成人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分离使得工作时间、教学难度、教学对象、教学媒介上也异于普通高校教师,且个人价值实现期较长,在个人收入、价值认可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教师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师德修养培训,使其从从事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的职业理想,转变为本着为学生服务的远程教育理念的职业现实的心理调适,摸索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经验,获取职业回报。

(三)依靠教师发展中心,为青年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搭建青年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需求;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提供教学咨询与服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创建优秀的教学文化,创新教师教育新模式,形成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强化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提升教学必须的技能与手段,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艺术。关注教师教学发展领域的前沿动态,制定课程进修学习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额的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进行短期课程教学进修培训或访学交流。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培训服务体系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入职培训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理论、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技能方面的岗前培训,保证青年教师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加强推动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在企业进行顶岗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使学校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为职后学习者提供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指导。加强教学名师及老教授的传帮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主题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观摩与改进,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制定青年教师学历提升激励方案,设立专项经费,推进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确保人才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步。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是教师获得远程学习的亲身经验,对改进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资源设计、支持服务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教学沙龙等各种教学活动,使得青年教师展示教学技艺、切磋教学技能、交流教学心得提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机会。举办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质课程、多媒体课件、微课制作等专题报告会以及优秀教师专题报告会等,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提升和交流机会,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意识。

(五)灵活评价机制,多方位评估青年教师工作价值

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是其价值实现的重要部分,目前各高校教学状态监测体系、质量评价、职务晋升等工作的均已常态化、制度化。对于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青年教师的考核,应尊重人才成长和成果产生规律,对青年教师进行一个较长聘期考核要求,设计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考核管理体系,全面、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成果。

(六)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关心青年教师生活环境

学校组建社团、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减轻青年教师成长压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青年教师目前面临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减少其生活顾虑;大力加强远程开放教育宣传把报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开放教育、鼓励继续学习的社会舆论氛围,提升青年教师职业荣誉感,为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翁朱华2012年2月开放教育研究

[2]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李富宝周昕2010年8期,黑龙江高教研究

[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万林艳2012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4]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制度性的障碍和对策张婷王其和中国成人教育

[5]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诉求查紫阳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30期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我院英语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虽然他们个个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涨,但毕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为了使这些青年英语教师尽快熟悉掌握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迅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他们实施一系列的帮教计划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院党委、院领导出台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政策:对参加工作不足两年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指导的决定,这充分显示了院领导对我院教学质量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与爱护,极大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有利地促进了各科教学。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青年英语教师迅速成长,独当一面,乃至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英语教学风格,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呢?

首先,要坚持四大培养计划。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他们既要授课,每周不少于12节,又要当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他们的工作量甚至比一些老教师要多很多,但是这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比如当班主任,要求他们必须要有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号召能力。一个班集体是否有凝聚力,是否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否有尊敬师长和互相关爱的良好班风,都取决于班主任的能力与魅力。而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历练。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热爱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培养出同样优秀的人才。

2 狠抓教学环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遵循常规的教学环节,合乎情理地进行课堂教学。一般来说,英语教学的常规模式是:先进行“温故知新”环节,即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或听写生词,或提问,或检查作业,精炼概括总结所学内容,然后进行新的教学环节,包括单词的处理、课文祥解、语法剖析、布置作业等。这期间要有大量的双边活动,不能老师一言堂。不经意或不按点名册顺序的提问会使学生更集中听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会科学地控制和把握教学内容上的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掌控授课时间,使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青年教师思维开阔,热力四射,往往很难把握和控制时间,不是提前结课就是完不成教学计划,因此,必须狠抓教学环节的掌控,只有在熟练掌握各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新、老教师经常听、评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进步。

3 规范板书与教案的写作,拓宽传授知识的渠道

板书是展示知识的最直观的方式,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然而很多青年教师不会书写教案,这种现象令人堪忧。有的青年教师板书凌乱,随意性强,洋洋洒洒,歪歪扭扭,偶有错别字,总之,没有合理的布局,重点难点不突出。所以,我们必须从基本功下手,帮助青年教师规范地书写教案和板书,力争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板书要布局合理,力求节省板面,减少擦拭次数,力度适中,清晰明了。

经常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英语板书大赛、教案展等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4 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英语学术研究水平

对一名青年英语教师而言,会上课、会写教案、会带班并不是到达终端了。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应该具备独立创新、开发科研项目的能力。体现在学术成果上,就是能撰写出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或参与科研课题立项等。这不仅仅是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与能力的主要标志。因此,对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囊括科研能力的培养。

其次,定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强化培养效果,完善培养计划。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青年英语教师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基本功也扎实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为了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全面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查找漏洞,还应该制定更细、更新、更高的目标,要更加注重细节,力求打造精品课。此外,对青年英语教师的仪表、教态以及普通话的运用等都列入考核评定的范围。

对青年英语教师的培养对策研究表明:青年英语教师是我院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他们已经迅速成长,为我院的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这一切都归功于“青年导师制”的倡导与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温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 来小平.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3] 蔡晶晶.高职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核心指标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第12篇

一、坚持理论学习武装青年,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要巩固新一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成果,把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引向深入。认真按照“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成果有形化、学习机制长效化、学习组织社团化”的总体工作要求,依托团支部组织生活、知识讲座、课题调研等多种途径,广泛组织团员青年、青年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

(二)开展“学习型团支部”的创建活动。

开展“学习,让生活更美好”青年教师读书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读一本好书、摘百句名言、写千字文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倡导读书与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素质相结合,努力构建学习型团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闵行区“内涵发展与青年教师的责任”青年论坛活动,引导青年教师重点思考“青年教师为教育内涵发展做什么”。

团支部今年的调研课题确立为《中学青年教师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课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根据闵团字(2003)9号文件《共青团闵行区委关于闵行区共青团干部三年培训规划的通知》的精神,组织教工团支委干部参加闵行区团干部培训,从思想素养、团务知识、专业技能、工作项目等多方面提高教工团干部从事团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切实加强教工团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工团干部队伍素质。

(三)扎实工作,争做闵行区创“共青团号”集体。

组织青年教师以本职岗位为载体,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内容,以岗位成才、全面发展为目的,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在教育的内涵发展、二期课改的推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加强规范意识,认真扎实地组织各项活动。

二、坚持团建创新吸引青年,以有效的服务凝聚青年。

(一)探索信息化团务管理模式,加强团建网络建设。

继续建设使用好“中学教工团支部网站”,充分运用学校资源,为电子团务的建设、青年教师的交流提供服务。同时协助闵行区教育局团团工委开展好团建工作网页的建设,努力推进闵行区团建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信息化团务建设进程。

(二)深入开展青年教师考察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增强岗位责任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教工团支部决定组织全体团员青年教师外出进行考察交流活动.

(三)不断丰富青年教师的文体活动。

结合区“文明城区文明人”的活动要求,进一步推进“新青年、新生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可爱的闵行青年教师”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工团支部组织“中学、文来中学青年教师联欢舞会”、“闵行区首届青年教师健身节”、“周末俱乐部”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以健康的方式休闲和健身,倡导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中学青年教师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