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1 08:33: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第1篇

听了不少语文课,发现哪一堂都少不了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范读、引读、以问促读……花样繁多的朗读方法讓语文课书声琅琅,甚是热闹。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就某一段文字反复朗读,结果除了读得熟练些外,几乎看不到变化,学生原来怎么读,现在还是怎么读。尤其是那些“读书腔”,你再怎么教怎么练,都少有见效。“读不好,教不会”,是朗读教学羞于见人的尴尬事。不教不行,教了没用,朗读教学俨然成了一根鸡肋。

翻看老师们的教案,几乎每一课都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设计中,关于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基本上只有一两行字:要么如“体会文中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空泛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要么如“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至于如何讓学生做到感情朗读?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朗读知识?要训练哪些朗读方法与技巧?文中表达的是什么感情?这样的感情需要通过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语态才能表达出来?感情朗读的分寸感在哪里?等等,似乎从未在教案中看到过,也未曾有人质疑过。只有上公开课了,才发觉教学生朗读成了一个大问题。一位老师教《狐假虎威》时,把狐狸蒙住老虎的那一段对话作为朗读教学的重点,非教不可。老师教得很细致,狐狸眼珠子怎么骨碌一转?怎么扯着嗓子?老虎怎么一愣?翻来覆去地讓学生想象、体会、表演、模仿,就是没有按角色所说的话语进行朗读。结果折腾了足足20分钟,依然读不好。究其原因,是老师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我们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朗读学的专业知识,更缺少朗读的专业训练。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不补朗读学这一课,朗读教学就没了底气!

当然,有了朗读学知识还未必就能教得好朗读课。近日指导一位老师教学《鹬蚌相争》,其中,针对鹬和蚌相争的对话设计了这样一段朗读导语:关注一下提示语“威胁”,体会一下,“威胁”时语气是柔和的还是生硬的?语调是粗重的还是细长的?语态是和善的还是凶狠的?是热情的还是冰冷的?……意图通过比较,辨别出表现“威胁”特有的语气、语调及语态,然后练习朗读,揣摩朗读发声的变化。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光有这样的理论指导,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学生需要的是在具体朗读语境中的现场比较、即兴示范、反复模仿与积极评价,于是,教学时做了这样的改进:你用什么“威胁”蚌?()体会一下鹬对蚌的态度?(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读!学生果然读出了相应的语气、语调,教师及时评价:有点“威胁”的味道了,谁能比他更厉害?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表演朗读,一个比一个更能表现“威胁”。在此基础上,教师作朗读的点化:语气是生硬的,语调是粗重的,语态是又气又怒、冷冷的。学生有了具体的朗读经验,自然就能把握分寸。看来,朗读的理性指导必须在现场,在学生现有朗读经验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才能水到渠成,点石成金。纸上谈兵,只能是无用之功。

我们常常惊叹于贾志敏、于永正等老师出神入化的朗读指导,那些“读书腔”在他们的引导下,不知怎么就改变了。这其中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和琢磨。要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朗读教学不仅需要朗读学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自身朗读能力过硬。有了过硬的朗读能力和专业的知识,怎么教就不是件难事了。学生朗读中出现的种种尴尬恰好就是教学的最佳时机,捕捉住这些时机必能化尴尬为惊奇,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进入教学的艺术境界。

推荐理由:在课堂上,贾志敏老师曾经为了讓学生用适宜的语调和语气读一个短句,不惜耗时五六分钟,先后讓十几位学生读,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个细节讓编者印象深刻。事实上,朗读与内容理解、情感表达有关,语文教师如能像贾老师一样带领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好,其他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第2篇

内容编排之美

一堂好的课堂设计要讲究内容编排之美美的教学编排,可以让教师教学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让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在《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重点反复式结构设计,通过对找出来的4条食物链进行三次重复;通过“三看”,突破本节教学的重难点“一看”食物链,总结食物链中不同环节的生物成分,归纳出食物链的书写特点“二看”食物链得出规律:同一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三看”食物链,对4条食物链进行简化,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每个环节又安排了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等环节,层层递进,深化了生物教学的求真过程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线索式结构设计一堂课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个教学线索展开这种编排,思路清晰,知识连贯,可以有效地解决讲解内在联系不密切的知识时产生的繁杂和无序,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的感觉教学线索的选择可以是悬而未决的生活问题、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

2首尾设计之美

设计形式各异的课堂“切入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已被广大教师认可“美的导入”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能给予学生“耳濡目染”的享受,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教学重难点开启智慧之窗在《食物链、食物网》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生物之间关系的视频和一组生物捕食的精彩画面,给予学生“耳濡目染” 的享受,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上采用的是意境引入法教师将知识进行加工和构思成一个意境,然后用图片、影视等手段呈现出来顺势导入课题当给学生建立一个有关事物的整体印象或一个意境时,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设计课堂引入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需求,采用认知冲突引入法利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心理,故意制造学生心理认知上的失衡,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生物课堂教学的结束之美在于知识的拓展,使其达到继续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案例:重庆遇罕见蝗灾,急需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让同学说说其中的缘由问题解答之后,又补充一个问题:青蛙、麻雀、蛇的数量能否换一下?这一设问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食物链的数量金字塔这一知识做了作铺垫

3节奏把控之美

一堂好的课堂设计也要讲究节奏之美教学内容的疏密变化、教学气氛的张驰起伏、教师声调的抑扬顿挫等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语言不是蜜,但却要用它来粘住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节奏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教师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重点内容,重锤敲打,精雕细刻;一般内容,一语带过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自然会形成鲜明的节奏

(2)课堂气氛张驰有序整堂课都一板一眼,学生必然索然无味;整堂课都激情洋溢,学生也会产生疲劳感而抑制思维教师只有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地把课堂气氛由平缓推向,又由逐步转入平缓使学生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迷惘,时而惊叹才能扣人心弦,产生真正的节奏

《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三松”“ 三紧”的模式来体现节奏之美

“一松”:上课之初播放视频和展示精美图片,让同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步入本堂课的教学“一紧”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6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过渡到食物链的正确书写的讨论

“二松”播放水墨动画《螳螂捕蝉》片段、展示捕食图片,要求根据情景写出食物链让同学们在放松之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二紧” 加入“议一议”小环节: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既影响作物品质,又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果你是农民,有何良策?引发学生激烈讨论

“三松”向同学介绍低碳农业的新尝试--稻鸭共育的相关知识在简单介绍完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后,播放水墨动画《鹬蚌相争》片段,要求写出相关的食物网“三紧” 对于重庆遭遇蝗灾所采取措施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师生合作之美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始终是两个主导因素,当这两个主导因素相互配合,师生合作之美也会出现在课堂上

第3篇

【关键词】理念方法方式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 教学理念――“新”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发挥学生主体的先决条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被视为“你不学,我教你学,你不想学,我强迫你学”的被动承受对象。课堂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性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真正改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才有希望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可以大声说”、不同的意见可以及时表达。哪怕争得面红耳赤,也无关紧要。毕竟这是学生真真切切地在表达自己的意见。随着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三个多些”。

(一) 多些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力求能让学生通过多阅读,用他们自己的认知去感悟文本,领悟生命的真谛。课堂教学中,学生能通过阅读明白的,老师不说;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明白的,老师不说;学生接受同桌帮助可以明白的,老师也不说。整个课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 多些乐趣

语文课要上的充满乐趣,应该杜绝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课堂要真正解放,就要做到“三允许”:允许学生打断;允许学生表达;允许学生犯错。而且还要去除脑海中所谓的标准答案,雪化了是什么?“是春天”,多美的回答,多美的想象,我们干嘛要用刚性的标准去扼杀孩子的灵性呢?

在语文课堂上,无论是阅读,还是词汇教学,都要充满情趣,要找到学生记忆的支点,而不是把知识像填鸭式一样硬“塞”给学生。如在教学“荒”时,学生经常会在死亡的“亡”字上多写一点,于是我就说:“同学们,中国的汉字,造字是有讲究的,你看‘荒’,上面是‘草’,中间是‘亡’,草都死亡了,这地方是不是很‘荒’凉啊!”学生都笑了,也一下子都记住这个字了。

(三) 多些民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民主。在这里,老师没有特权,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特有学习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充当的只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二、 教学方法――“活”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教材重组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教材,精心重组教材,并灵活运用教材。如在教学《长城与运河》一课时,教师备课的内容,不仅仅要关注书本上的诗歌,而且还应关注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明白像长城与运河这样的文化古迹在中国还有很多,同时教学中,教师还应把保护“文化古迹”的思想渗透到文本,并学会借鉴《长城与运河》一文中设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古迹的介绍,如《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等,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教材重新整合的过程。

(二) 全员参与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性格等方面去思考,什么样的教学,能最佳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什么样的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达到一种全员参与的和谐境界呢?如在教学《鹬蚌相争》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用自我表演、或分角色朗读、讲故事等众多的方式自主学习,文章读通了、顺了、透了,寓言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当然如遇自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指导。

(三) 教法灵活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的生字需要识记,有的时候,一课连上要认读的二类字,都有十几、二十个字,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方法一定要灵活,可以编儿歌,促学生记忆。如学习“戴”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书写一边对学生说:“戴,‘土’字头,‘田’子腰,‘共’产党,挎大刀。”这么新颖有趣的识记方法学生一下子记住了。这样的教学,多生动、多形象啊!

三、 学习方式――“趣”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和积累。

(一) 小组合作

团队协作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个性等因素把学生进行分组,小组4个人中,有一个是比较强的组织领导者,其他三个是或执行任务、或记录、或报告,整个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要形式,群体的学习对学生的自我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个人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例如,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张飞和刘备对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会有不同的态度。汇报时,有的小组额外增补了二顾茅庐的小故事,有的小组则是挖出了刘备和诸葛亮不同的身份背景,有的还讲述了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深厚情谊,学生这样的参与、朗读、交谈,充满了乐趣,学生的生命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成长。

(二) 自我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进行一个统筹回顾运用的一种方式。例如课堂上安排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任务,那么课后他可能就要针对这个任务,去查找信息,获取信息,这个搜集、整理、完善的活动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并沟通交流,有的学生说出了他们选择不同内容的原因,有的学生甚至还画出了自己阅读文本后的庐山云雾,有的甚至还注意到了所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写作顺序,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真正体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不同趣味。

(三) 角色体验

教师的角色在学生的心里满是敬畏,若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在角色体验中收获当老师的乐趣和成就感,对学生的成长印记一定更深。如:可以把班级学生的作文,拿来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评,小老师要针对别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被讲评的人,也在耐心、细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积极地参与讨论不同的观点,这样的体验在学生的心灵烙下了印记,相信未来的文章,他们定将超越。当然若是这个讲评过程中,学生还有没看到的地方,教师也可以亲切地说:“能让老师说两句吗?”,这样一个民主、和谐趣味十足的场面,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四、 教学氛围――“乐”

愉悦快活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乐融融的教学气氛中会才思敏捷、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观点。我认为拥有教学的快乐氛围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 尊重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已经一去不复返,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改变过去处处呈现自我优越感的教学风格,放下架子,确实地尊重学生,爱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用礼貌用语以示对学生的尊重。如:课堂上,你可以对学生说:“可以告诉我,这本书你读了吗?”“你可以把你的说你的真实想法告诉大家吗?”“能请你帮他吗?”等等,不要小看这样的语言,它会在无形中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课堂上孩子自由,课堂成为了“花儿想开”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氛围多快乐。

(二) 等待转变

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倾注了教师的真挚情感。这里的情感不是说老师如何慷慨激昂地讲课,而是教师能抓住教材,让学生理解,感悟并有所得。

在我曾经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当我问到:“如果你有这样一件雨衣,你会像文中的小主人公萨沙那样做吗?”一个女学生立刻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愿意,因为保护了花,我的花裙子就湿了,不美了。”她的回答引来了学生集体大讨论,大家认为她的取舍自然,只是做人不能这么自私,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交流下,这个女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情感,让大家体验到一股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 体验成功

人都有想成功的愿望,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进步,挖掘出潜藏学生体内的积极因素。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宇的孩子,各科成绩都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每次上课经常发呆,有一次,作文课时,他破天荒地比往常作文多写了两行,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把他的作文适当修改了一下,在全班范读,宇同学的脸蛋激动地通红,从那以后,上语文课状态明显不一样了,整天乐呵呵的,我想这就是体验成功之后,带来的正能量吧!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所以,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努力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灵活,学生想说可以大声说,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