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总会计师论文

总会计师论文

时间:2022-02-28 18:3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总会计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总会计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总会计师;条例;修订

总会计师是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之一,承担着经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工作。我国的会计师制度经历了由选择性设置到必须设置的过程。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职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好控制风险,很多股份制企业也设置了总会计师职位。1990年12月《总会计师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这对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总会计师条例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总会计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修订的措施。

一、总会计师条例的作用

(一)总会计师职责

总会计师在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各项企业制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有效地使用资金;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预算、分析和考核;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二)《总会计师条例》的作用

1.明确了总会计师的责任。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是总会计师岗位存在的前提,而岗位职责的明确是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保障。在条例颁布以前,总会计师从事相关业务没有理论依据,总会计师岗位本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阻碍了总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条例颁布实施以后,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得以明确,总会计师便可以在条例规定的职责下开展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

2.完善了总会计师的职能。总会计师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基于现实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总会计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总会计师条例》除明确总会计师在财务会计业务主管方面的职责外,还明确了在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决策和参与其他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职责,使总会计师在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各项企业制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升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培养和壮大了总会计师队伍。《总会计师条例》不仅扩大了总会计师制度适用范围,而且明确了总会计师的专业资格,建立了总会计师奖惩制度,使会计师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得以提高。

4.巩固了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条例》是在1985年颁布实施《会计法》的基础上,对总会计师制度的进一步明确和阐述,使我国总会计师制度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并为后续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总会计师条例存在的问题

(一)总会计师的定位与职责权限问题

首先,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在颁布《总会计师条例》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资本市场上还没有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战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理念,因此总会计师的定位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经营面临的宏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条例没有涉及到,所以总会计师无法参与新出现业务条线的管理,不利于总会计师作用的发挥;其次,《总会计师条例》的相关规定与《会计法》的规定出现不一致的情形,导致各个企业对总会计师的定位混乱,出现错位缺位的情形;最后,《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职责权限设定主要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为主,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部分企业出现总会计师被边缘化的情况。

(二)企业缺少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

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与其定位与职责权限是相联系的。企业的环境是各项制度运行的基础,也是相关制度能够贯彻执行的保证。目前我国企业中虽然设置了总会计师,但是缺乏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因此总会计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称谓混乱不统一

如果把总会计师看成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总负责人,就相同性质的职位而言,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不同的称呼,有的采用外来词性质的称谓——首席财务官,有的直接称总会计师,还有的称为财务总监,但就职能而言,负责的业务范围差不多。但是各职能、定位、作用等方面没有统一而规范的界定。以上所列的称谓在企业中经常混合使用,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四)适用范围过窄

《总会计师条例》颁布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摸索初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没有形成系统,当时并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实行社会主义计划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在当时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当时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总会计师条例》只要求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而且岗位的设置也是选择性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计划经济逐渐淡出国民经济发展系统,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市场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显然,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难以满足新发展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拓展范围。

(五)专业性要求较低

总会计师这一职位起源于计划经济,本质上属于行政职务,因此《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任职要求主要侧重于道德修养方面,而专业任职条件相对比较笼统,只规定“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先现代企业面对的是更高的财务管理需求和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按照原有的任职条件显然无法满足经营管理的要求。

三、《总会计师条例》修订完善的必要性

要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必须对《总会计师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财政部于2010年9月份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明确指出,要适应现代会计职能重大转变,积极推动修订《总会计师条例》,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的职能,提升总会计师地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为条例的修订指明了方向。

首先,修订完善《总会计师条例》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总会计师条例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背景下制定的,适用于当时的企业经营发展形势,但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企业大部分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要继续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就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对总会计师条例进行修订;其次,是与其他经济法律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需要。《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的修订中都对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权限等做了规定,为了保证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有必要进行修订;最后,对条例进行修订与完善也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党的十指出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法规与国际接轨已是势在必行,总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适应形势与国际接轨。

四、修订与完善的相关建议

(一)规范总会计师的称谓

称谓统一是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正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总负责人称谓混乱的情况,新条例应该明确称谓。可以从定义上将称谓进行明确划分,根据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价值管理中的侧重,承担的责任、地位等明确划分总会计师、CFO、财务总监。也可以将称谓统一,根据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统一为一个称谓,将三者的职责统一化。

(二)完善岗位职责权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企业增加了新的经营项目,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风险价值管理也呈现多样化,总会计师这这一岗位应该由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核算与分析职能转变成战略规划的参与者和公司控制的责任者。改变过去总会计师有名无实的边缘化状态,使总会计师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改变总会计师计划经济概念的看法,将总会计师看成企业财务的负责人,根据企业的实际将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以及权限加以明确。可以考虑将总会计师职责设定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内控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

(三)拓宽适用范围

总会计师本来是针对原有的大型国有企业,但事过境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改制为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在多种股份制并存的经济环境下,要继续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可以考虑将总会计师的行政化头衔去掉,直接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向董事会负责。可以与《会计法》衔接,扩大《总会计师条例》适用范围,规定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企业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四)提高总会计师任职门槛和专业化水平

改变原有条例片面强调政治素质的任职条件,提高总会计师专业水平门槛。从根本上改善总会计师有名无实的状况,总会计师职位让有能者居之,真正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作用。另外可以将总会计师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由董事会直接负责。提高总会计师的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协作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守武.着力构建并不断完善总会计师制度[M].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08.

2.徐晓勇.修订《总会计师条例》势在必行[J],CFO评论,2010(10).

3.财政部会计司.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的地位和职能[J],中国总会计师,2011(1).

4.邵敬辉.修订《总会计师条例》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4).

5.李树旺等.对完善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2(6).

第2篇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级会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会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多出成果,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会计专业人员的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三)按照本条件经评审合格者,表明已具备高级会计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其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二、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学历、资历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担任会计师职务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会计师职务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担任会计师职务五年以上;

4、担任会计师职务五年以上,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

5、担任会计师职务五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以上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

(2)主持或主研的财会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

(3)本人独立或为主撰写过3万字以上的会计专著并公开出版;

(4)本人独立撰写或为主撰写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会计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学术刊物发表;

(5)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对本单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业务骨干或参与经营决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财会部门负责人;

(6)在特大型企业担任总会计师或担任财会部门负责人三年以上;在大型企业、地(厅)级事业单位担任总会计师一年或财会部门负责人五年以上;在中型企业、县(处)级事业单位担任总会计师三年以上或财会部门负责人七年以上。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1、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按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相应级别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2、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在会计实践中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在全省计算机知识统一考试之前,通过考核确认;统考之后,通过考试确认。

三、评审条件

(一)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

1、具有系统、坚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财政、税务、金融和基建、企业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2、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熟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务会计制度。

3、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本单位有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具有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过会计专业领域内重要或关键的疑难问题,保证了财会工作目标的实现;

(3)针对会计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工作重点、方式和方法;

(4)解决过本单位财会工作与其它工作配合、协调中的重大问题;

(5)具有组织、指导中级会计人员学习会计业务,考核其业务工作的经历和能力。

2、任会计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为主参与制定、编写过地(市)、行业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两个以上规章、制度和中、长期会计工作规划;

(2)主持承办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审计、资产评估或其它咨询服务业务五项以上;

(3)主持或承担由省部级以上财会部门下达的财会科研课题一项以上。

(三)业绩与成果

1、任会计师期间,取得下列业绩之一:

(1)通过会计工作参与经营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避免了重大的决策失误,免于重大经济损失;

(2)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会计咨询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避免了重大的决策失误,免于重大经济损失;

(3)在非因主观原因已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情况下,能按照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会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挽回经济损失,或将经济损失控制到了最小范围;

(4)组织实施行业性会计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提出的建议对行业会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被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会部门采纳;

(5)主持制定过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工作计划或长远工作规划,经实施证明切实可行;

(6)提出过具有创造性的会计工作方法,在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管理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主持或承担的会计科研课题,在理论上有创新或独到的见解,对会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任会计师期间,完成以下著述之一:

(1)作为第一撰写人,撰写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分析报告二篇以上,报告定性准确,处理意见适当,建议切实可行;

(2)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二篇以上独立完成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会计专业学术论文、调查报告;

(3)公开出版过会计或相关专业的著作或译著,本人独立完成的著作在3万字以上,或译著在6万字以上;

(4)作为主要作者,编写过一部会计专业教材,被地、市级以上财政部门选用。

四、附则

(一)本条件所规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国家教委所规定的全日制大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未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需经过答辩认定。

(二)本条件所规定的“必备条件”与“成果”,须经地、厅级以上财会部门确认。

(三)本条件所规定的“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均含达到省定标准和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

(四)本条件中所列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五)本条件所称“以上”均含本级。

(六)本条件规定的“会计师”资格,均含审计师:“会计专业”均含审计专业。a

第3篇

摘要: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能够从经济利益机制上预防会计领域违法行为的发生,能够弥补受害人的损害并直接调动受害者检举、起诉违法行为的积极性。 在《会计法》中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需要界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

关键词:会计法;会计主体;民事责任;构建              

保障《会计法》的实施,我国《会计法》 规定了会计主体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但由于缺乏对会计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 不仅不利于从经济利益机制上预防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也不利于救济会计违法行为的受害人。 因此,我国《会计法》应与《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相协调,构建起会计主体的民事责任制度。

一、 我国《会计法》中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缺失与局限                

为确保 《会计法》 各项制度的贯彻,我国《会计法》在第六章第 42 条至第 49 条规定了相关主体与人员的法律责任。比如有违反会计法第 42 条第1 款规定的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违法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 42 条第 1 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现行《会计法》中的法律责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威慑违法行为,防范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民事责任是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列的三大法律责任之一,纵观《会计法》第六章对会计主体法律责任的规定只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

会计主体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在会计法领域,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处罚形式。 会计主体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会计领域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会计法》 中的刑事责任只适用于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 加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是《会计法》治理不规范的会计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缺乏民事责任的《会计法》责任体系却存在以下局限:

第一, 责任追究机制的局限造成违法成本较少。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主要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来追究的, 比如刑事案件中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侦察, 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除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行使这种司法权力。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会计领域的案件频频发生,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导致国家监管资源相对不足,由于人财物的限制, 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无法发现和追究所有的会计违法行为,当监管力量不足的时候,违法行为被查处和处罚的几率大大减少,会计主体实际违法成本较少,使其存在侥幸心理而实施会计违法行为。

第二,责任形式的局限无法有效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根据理性“经济人”理论, 会计主体实施会计违法行为无非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除了确保高管职位、隐瞒违法行为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筹集资金、操纵股价、获取高额报酬等特殊经济利益动机, 公司管理层通过操纵公司账面利润, 有机会达到自我高价定薪的目的, 通过虚增利润操纵股价有机会通过股票期权获利。 而违法行为即使被发现, 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强制划拨等,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罚金等, 这种责任主要是惩罚性的, 不足以使违法行为人付出与非法获利相对应的经济利益代价。在“经济人”本性的决定下, 如果承担惩罚性责任不能使违法行为人的利益受损, 它宁愿去实施违法行为获取高额违法所得, 这就是为什么会计领域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立法上防止违法行为的对策只能是加大会计主体的会计违法经济成本。

二、我国《会计法》中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一)只有民事责任能够弥补受害人的损害。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向国家机关承担的, 其目的是维护相应的管理秩序和社会秩序,但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益为目的, 民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向受害人承担的,主要形式是赔偿损失,具有填补损害的补偿性质。 如果责任主体违法行为给企业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 只有让他们承担民事责任才能够弥补受害人的损害。

(二)民事责任能够有效预防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中的赔偿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对已经造成的权利损害和财产损失给予恢复和补救。 在会计违法行为中,违规收益大、违法成本低,相对于违法会计活动的非法收益, 无论是刑事责任中的罚金, 还是行政处罚中的罚款都只占很小一部分。 民事责任要求违法行为人对其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数额按照受害者的实际损害确定, 使违法行为人为违法行为支出巨额赔偿费用,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下, 相关人员的会计违法行为必然会大大减少。

(三)民事赔偿责任能够调动受害者检举、起诉违法行为的积极性。相对于国家行

政机关、司法机关经费有限、人员不足,不足以调查、处罚所有会计违法行为而言, 企业会计违法行为的受害者众多,《会计法》 完善会计主体的民事责任, 要求会计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检举、起诉、监督会计活动。 另外,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还可以与《公司法》等其他法律相协调。

三、我国《会计法》中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设计                    

在《会计法》中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 需要界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内容:

(一)承担民事责任的会

--> 计主体。

与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直接相关的人员有一般会计人员、 财务总监( 总会计师 )、 单位负责人 , 而承担会计违法行为民事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单位负责人和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我国《会计法》第 4 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有义务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虚假有误的财务报告侵犯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时,单位负责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直接负责组织实施会计信息生成、监督会计活动,具有会计活动的组织管理权和监督权,在对外的报表中,财务总监和单位负责人一起签字, 这其实是会计信息合法性、真实性的对外承诺声明,如果出现财务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 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应承担民事责任。一般会计人员不应对会计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般会计人员与单位是一种雇佣关系,即使一般会计人员自己做出的会计违法行为,一般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也应该适用民法侵权理论中的雇员侵权责任,即雇员执行职务行为所致的他人损害, 雇用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能要求雇员承担责任。

(二)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根据《民法通则》第 134 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会计主体违反会计法及其他法律,主要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会侵害投资者的知情权, 在性质上为侵权责任,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及投资人造成的损失主要是财产损害, 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目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的是使投资者由于虚假财务报告所受的损失得到补偿,因此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应为赔偿损失, 即赔偿因会计违法行为如虚假财务报告等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

(三)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现行民法中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三种。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承担民事责任最终构成要件的一项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的核心是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只要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可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责任不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这是为了使受害人的损失能够得到更容易的赔偿, 依法律的特别规定针对现代工业事故造成损失而规定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证明自己主观上无过错时, 就推定其主观有过错而承担民事责任的一项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为了解决特殊场合受害人难以证明加害人有过错而无法得到赔偿, 以举证责任倒置的办法进行过错推定, 以救济处于弱势的受害人。 我国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应适用哪种归责原则?

 笔者认为,第一,利益相关者一般难以接触到企业内部财务的详细信息,普通人也缺乏会计、审计专业知识, 如果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要求受害人举证会计主体存在过错才能得到赔偿, 无法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第二,应尊重会计行为的相对自由, 如果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状态, 给会计主体的会计职业活动施加严格责任, 不利于会计行为人提高职业活动的质量, 反而会使会计主体为规避责任而不敢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可确定为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一方面减轻投资者的举证负担, 另一方面会计主体如果可以证明自己无过错,便可免责,以促进会计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大学制度改革;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外部监督

一、制度经济学:

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联系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稳定的财务收支状况也日益变得不稳定。以往,在政府的掌控下,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但是,自从高校实行扩招开始,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由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所引致的教育需求,高校资金就会急剧缺乏,高校开始寻找其他资金来源如银行贷款使其资金来源变得多样化。相应的,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这里所说的“高校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高校的教育资金在运用和周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掌控的因素,致使高校资金周转不灵,出现资金链中断或急剧缺乏等,从而引发高校财务危机,对高校运行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日积月累,就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剧。因此,要想彻底防控高校财务风险,就必须先进行大学制度的深入改革。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高校领导缺乏财务风险意识。高校领导并不在高校财务损毁时承担独立责任,这就造成了高校实体地位缺失,高校领导对高校缺乏责任意识,对高校财务安全更是没有主人意识,这就造成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加剧。其次,政府对高校借贷缺乏强制约束。对于高校而言,政府是缺乏强制约束的。这在当高校缺乏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时表现得尤其明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政府都会不遗余力地伸予援手,久而久之,高校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对自身财务状况就不再积极地进行有效管理。最后,高校自身财务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预算制度不严格,没有进行财务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等,这些都会对高校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二)只有进行大学制度改革才能防控高校财务风险

前面分析了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还是由于高校内部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要彻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防控,从高校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就必须改革现行的高校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只有深入、彻底地对高校制度进行改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防控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根源

近年来,高校改革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扎实。在此过程中,高校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管理权限,这对加快高校自身改革有好的一面,如财务自对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就有很大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高校现行的财务制度上。

(一)公立高校并非法人实体

根据我国高校相关法律的描述,公立高校仅仅拥有高校的使用权,而其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这个制度的后果表现在当产生财务毁损时,高校并不因此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因此,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的缺失使得高校领导对高校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出事后就会推卸责任,找政府摆平或是撂摊子不管等现象。由于高校扩招,政府拨款不足以满足高校的教育需求,因此,银行贷款成为高校资金的新来源,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借贷行为也缺乏有效的控制,致使我国高校债务负担日益加重,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

(二)高校教育预算缺乏强制约束力

在现行的制度下,高校教育预算缺乏强制约束力,不仅造成国内多数高校财务负担极重,也使得高校普遍进行大规模借贷。由于高校教育预算缺乏强制约束力,使得其在无力还贷时并不会破产倒闭,而是会由政府进行及时援助,帮助其渡过资金难关,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作。就是由于具备这样的“预算软约束”情况,使得高校对借贷行为愈发不慎重,国内高校普遍背负着高额的银行贷款及利息支出压力,这也是造成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隐性制度因素。

(三)政府投入与高等扩招不对等

在政府的号召下,我国高校迈开了扩招的脚步,并在十几年的发展下,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壮大,高校的发展也有目共睹。但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后,政府对高校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投入并不能跟上高校扩招的脚步,这就使得高校扩招存在一个“教育资源缺口”。在政府的号召下,高校积极扩大了其教育规模,但是政府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并没有随之改善。这就使得扩招后的高校办学困难重重。在这种困难下,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发出求救信号,进行银行贷款,弥补资金缺口,满足在校学生的教育需求。

(四)政府对高校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扩招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缺口,高校就开始转而投向银行。但是,针对高校借贷,政府并未给予严厉的监督措施,也没有针对高校专门制定相应的贷款审核和批复制度。这说明政府对高校贷款有一种“放任”的态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这势必会使高校对其债务状况不予重视,对银行贷款的成本不予计量,借贷后,滥用教育经费等现象不断发生,从而加重高校的债务风险。

(五)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高校财务决策效率低下、财务收支难以平衡、教育经费滥用等现象日益增多。高校内部对其财务状况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影响其财务决策的制定,使得财务效率低下。另外,“预算软约束”等现象也说明高校内部针对财务管理部分缺乏严格的制度体系,高校财务人员对高校的财务制度不严格执行,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混乱。

三、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高校进行扩招后,其经费来源就由原来单一的“政府拨款”逐步向“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转变。要切实防控高校财务风险,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改革高校制度,高校财务风险防范要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做起。下面,就先从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开始分析。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机制

(1)深入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经费收支明细的会计处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特别是新提出的设立“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这一职务的政策,能帮助高校加强财务工作管理水平,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根据高校运营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发展的最优财务决策等。上述财务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科学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因此,深入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2)建立科学民主的财务决策制度。

高校的财务决策机制不能仅仅是高校领导者意志的体现,更不能是随意制定的。要保证高校财务决策机制的科学有效性,就必须在机制制定时体现出科学民主性。在高校内部,应该形成一个由各方人员的代表组成的高校财务决策机制制定小组,充分反映高校内部各个工作层次员工的意志,再由上述代表将各方员工的意见集中起来,在制定高校财务决策机制时一并提出,最后由高校财务决策机制制定小组进行整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民主、有效的高校财务决策机制。

(二)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与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是加强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高校的财务风险防控在内部控制方面也要保证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为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提供帮助,确保高校资金的安全,防止资源滥用等。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方面。

(1)从严审批,防控风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帮助高校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在进行经济交易和事项审批时,高校内部各个职能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理,从严审批,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控财务风险。特别是对于涉及资金额度较大的经济事项,必须交由校领导进行分析、研究,然后进行决策,以保证高校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优化配置高校资源。

优化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体系,严格进行资源管理,规范资源使用方式,从体制上杜绝资源浪费和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要满足上述要求,高校内部涉及资产管理的部门就应该先明确各自分工和责权管理范围;然后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分的责任与行事权限;最后,打破高校内各个学院分管的僵局,形成校内资源共享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校内资源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中,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当对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发挥很大作用。高校审计部门主要是对与高校的财务状况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财务审核,从而确保高校财务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但是,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下,高校审计部门是高校下属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审核并不能落到实处,这就不能起到审计部分应有的功能了。所以,应该逐步将审计部分独立于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之外,只有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切实得到提高,审计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积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高校重视其财务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必须格外重视。因为会计信息能帮助高校预防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其财务报表中显示的相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等数据情况,对高校的资产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然后再对这些定量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可以计算高校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从而帮助高校及时有效地避免财务损失。

(三)提高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

根据国家规定,高校所有权归属于国家,高校自身仅仅拥有使用权。这就导致高校领导对高校的责任意识薄弱,没有很高的热情去建设高校。但是,对于高校领导者而言,理应“在其位谋其政”,领导高校走向改革和深入发展之路。此时,提高其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职能划分,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就是一个良好措施。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度,可以规范高校财务行为,提高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水平,维持高校财务状况的稳定性。高校的财务管理要实现高效,首先必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通力配合,各自完成相应的职责,敏捷地处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财务状况,使高校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控高校内部的财务风险。

四、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外部监督机制构建

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仅依靠高校内部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力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下文从六个方面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外部监督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见图1)。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1)重视对高校的“年审”。

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年审”,加强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督和了解。这样能够对财务风险及早发现,及时防范,有效处理,进而切实降低风险,减少高校财务损失。另外,教育部和高校双方都应该重视“年审”,并借助会计师事务所这个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帮助对高校进行公平合理的财务审核。综合分析高校当年的财务收支和投资状况,对其财务决策效率进行合理评估,以帮助其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2)明确高校财务职责,合理分工。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高校明确内部管理职责,把管理落到实处,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个人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使高校在对其自身进行管理时拥有了更多的自,并且,这种责任明确、职能分工合理、规范有效的高校财务责任制度能为科学有效的高校财务体制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3)加快“高校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立。

加快对“高校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立,邀请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如会计师事务所委派有资格的会计师进驻高校担任“高校总会计师”,并且,这个职位必须与高校自由的财务部门独立,“高校总会计师”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有知情权,并能根据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对其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税务部门的监督

利用有关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可以对高校的税务活动进行监督。这可以有效监督高校的纳税情况,防范税务风险。具体监督途径有以下三种。

(1)设立专门的高校税务监管部门。

针对高校的纳税活动,我国税务机关可以设计专门的高校税务监管部门。这样的专门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有利于税务部门更有效地监督高校的纳税情况,帮助高校规避税务风险。

(2)实现信息及时共享。

税务部门可以在其税务网站上建立专门的高校税务情况板块,在网络上对高校的税务信息进行及时公开,实现税务和财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便其更好地进行税务状况的监督和管理。

(3)审计专业化。

税务审计可以帮助税务部门监督高校依法纳税,也可以帮助高校降低税务风险。因此,建立专门的税务审计部门,完善税务审计制度,强化审计职能,可以加强税务部门对高校的监管。

(三)财政部门的监督

财政部门应该配合教育部门的工作,对高校进行协助监督。财务部门应该与教育部门明确各自的职权范围,确定分工,通力合作,对高校的财务状况予以监督,以帮助高校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财政监督的立法,使财政监督有法可依;二是建立纵向的财务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三是加强培训,提高财政部门员工的监管意识。另外,财政部门还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部门的监管,以保证其会计核查的质量,进而也提高了财政部门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水平。

(四)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高校财务状况的直接核查机构,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对高校的监督和管理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学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管理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就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也必须依靠一些与高校和政府没有利益关联的第三方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来实现。所以,此处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高校出具的财务报表以及由其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

(五)银行的监督

目前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债务风险,而高校的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构成的;接受银行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一步。

(1)对高校的银行账户进行监督

。根据国家规定,高校在银行开具的银行账户有多个,包括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等。银行可以对高校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定期审查和监督,一旦发现银行资金的异常情况,如未专款专用、恶意拖欠贷款利息等,可以利用银行优势将其账户及时予以冻结,以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并督促高校合理使用资金,规范借贷行为。

(2)控制高校的资金使用范围,防止资金滥用。

银行可以根据高校的运营情况,合理审核其资金流向,掌控高校财务状况,防止高校资金滥用。如银行可以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规范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一旦发现挪用专款资金,或资金滥用行为,银行可以对其账户进行冻结,或者责令高校提前还款等手段进行管理。

(六)社会大众的监督

(1)构建舆论监督平台。

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现有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高校进行舆论监督。借助大众媒体传播的力量正确引导高校财务管理向着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迈进,从而保证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不受侵害。

(2)设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构。

当社会大众通过大众传媒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时,光有大众传媒的曝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政府相关部门对曝光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处理。这里就需要建立一个多部门联合的执法机构,专门受理社会大众对高校财务的建议和投诉等事宜,保证公民权利的正常行使,保证利益相关群体的合理收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高校财务风险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措施,但这些建议和措施多是针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等。然而根据我国大学建设的实情来看,高校的财务风险多是由于其财务制度不完善,多年未引起重视,继而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形成了现今“滚雪球”式的高校债务负担现状。因此,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对大学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财务制度方面。随着大学制度改革的加快,我国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我国高校财务机制的制度缺陷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制度弊端,接着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丹:《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第5期。

[2]鲍威:《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

[3]金贞淑:《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孙朝磊:《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暨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5]汪榜江:《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湖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5篇

1.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

)。

A.《条例》

B.《注册会计师法》

C.《企业会计制度》

D.《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

)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罪或者罪。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犯上述罪行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有期徒刑。

A.3年以下

B.5年以下

C.3年以上7年以下

D.5年以上10年以下

4.专用存款账户不适用于(

)的管理和使用。

A.贷款转存资金

B.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C.收入汇缴资金

D.更新改造资金

5.单位和个人签发空头支票、签单与预留银行签单不符或者支付密码错误的支票,应按照规定承担(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结算责任

D.行政责任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会计主管人员”是指(

)。

A.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会计机构负责人

B.主办会计、主管会计

C.未单独设置而在有关机构中指定的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负责人

D.未设的单位中分管会计工作的行政副职领导

7.在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文件是(

)。

A.《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

B.《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C.《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D.《政府采购法》

8.下列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与银行对账单的保管期限相同的是(

)。

A.原始凭证

C.银行余额调节表

D.会计移交清册

9.银行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是支票出票人的(

)。

A.电话号码

B.身份证

C.支票存根

D.预留银行签章

10.我国国家预算级次不包括(

)。

A.国家税务总局

B.北京市预算

C.牛村预算

D.徐汇区预算

11.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支付工资及奖金的账户是(

)。

A.一般存款账户

B.基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12.会计机构保管会计档案的专职人员不得由(

)担任。

A.单位出纳人员

B.单位负责人

C.总会计师

D.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

13.某公司资金紧张,需向银行贷款500万元。公司经理请返聘的张会计对公司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张会计很清楚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做这种技术处理是很危险的,但在经理的反复开导下,张会计感恩于经理平时对自己的照顾,于是编制了一份经过技术处理后漂亮的会计报告,公司获得了银行的贷款。下列对张会计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A.张会计违反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张会计违反了参与管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张会计违反了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张会计违反了强化服务、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14.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按13%低税率计征增值税的是(

)。

A.

销售或者进口图书、报纸、杂志

B.销售或者进口农药、农机、农膜

C.销售或者进口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煤气

D.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15.2013年5月,张教授取得如下收入:指导学生论文获得800元;为某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获得6 000元;翻译期刊论文获得3 000元,则5月份张教授应纳税所得额为(

)元。

A.7 000

B.800

C.4 800

D.2 200

16.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

)。

A.财政、审计税务机关

B.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

C.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17.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并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其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最低数额为(

)元。

A.1 000

B.2 000

C.3 000

D.5 000

18.我国消费税税率形式不包括(

)。

A.不定额税率

B.定额税率

C.比例税率

D.复合税率

19.关于信用卡的申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申领单位卡的单位必须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B.单位卡只限于申领一张

C.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以申领个人卡

D.申领人可采用保证、抵押或质押的方式向发卡银行提供担保

20.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

A.10%

B.15%

C.20%

D.25%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为(

)。

A.单位内部监督

B.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

C.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D.舆论监督

2.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职权的有(

)。

A.经济决策权

B.资源配置权

C.经济监督权

D.法人财产权

3.对于下列经济业务活动,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应当办理会计核算的有(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B.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C.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D.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关于会计人员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前的准备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编制移交清册

B.整理资料、公物,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写出书面说明

C.已受理但未办理的经济业务不再办理

D.尚未登记的账目不再登记

5.财政部门建立的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的信息有(

)。

A.基础信息和注册、变更、调转登记情况

B.从事会计工作情况

C.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D.受到奖惩的情况

6.普通发票主要由(

)使用。

A.小规模纳税人

B.一般纳税人在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

C.营业税纳税人

D.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

7.依法设账是指开展经济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

)的规定设置和记录会计账簿。

A.单位主管部门文件

B.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8.支票按照支付票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普通支票

B.特殊支票

C.现金支票

D.转账支票

9.下列各项中,属于刑罚主刑的是(

)。

C.有期徒刑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对会计账簿监督的是(

)。

A.是否按规定设置账簿

B.有无伪造、毁灭会计账簿的情况

C.会计账簿的启用、记录是否规范

D.是否涂改、变造会计记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认为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x”。判断正确的得分,判断错误的扣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为零分)

1.法的强制性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作为后盾的。(

)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保管期限从会计档案交存之日起算。(

)

3.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只需经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就可以对外提供。(

)

4.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

5.某学生准备报考注册会计师,并认为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

)

6.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具体要求,应当符合《会计法

》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7.委托加工应缴消费税的消费品,应由委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

)

8.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任何账目的登记工作。(

)

9.原始凭证是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

10.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汇票到期日起10日。(

)

11.未办理工商营业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可以暂不办理税务登记。(

)

12.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除银行予以退票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外,持票人还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

13.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

14.某国有企业因经营业绩滑坡,无法实现当年利润目标,单位负责人对财务负责人说:“我们一定要实现今年的利润目标,既然会计师事务所是我们出钱请的,要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

15.“账外账”是指不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统一登记核算,而另外私自设置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的行为。(

)

1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

17.在会计工作的交接过程中,如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接替人员也不对移交过来的会计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上的责任。(

)

18.总会计师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

19.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不需办理纳税申报。(

)

20.定期定额征收的方式一般适用于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

)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支票叙述正确的有(

)。

A.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支票

B.支票适用于异地、同城或同一票据交换区域

C.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不能背书转让

D.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天

2.《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存款人不得发生的行为包括(

)。

A.出租银行结算账户

B.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C.套取银行信用

D.跨行支付

3.下列企业账簿中,保管期限为5年的是(

)。

A.库存现金日记账

B.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

D.明细账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的业务有(

)。

A.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

B.借款转存

C.现金支取

D.借款归还

5.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

)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6.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其申报缴纳营业税的地点是(

)。

A.不动产所在地

B.纳税人经营地

C.纳税人居住地

D.销售不动产行为发生地

7.存款人应及时向开户银行办理变更手续的情形有(

)。

A.账户名称变更

B.财务负责人变更

C.法定代表人变更

D.地址、邮编、电话等其他开户资料变更

8.以下属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主要职责的有(

)。

A.制定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对违反行业自律管理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戒

B.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C.组织和推动会员培训工作

D.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9.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

)。

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B.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C.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D.地方上缴的收入

10.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

A.从自律走向他律

第6篇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六局”)作为国家大型综合特级施工企业,始终坚持“用户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经营宗旨,坚持“开拓、务实、顽强、进取”的企业精神,为国家的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水电、机场、码头、工民建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公司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经营思想,注重企业经济、人才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呈现出健康,和谐、平稳的发展态势。从企业发展的能力指标来看,公司2005年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为16.99%,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7%,过去三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为15%,利润平均增长率为49.4%,保持了连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公司的发展后劲充足。

作为中铁十六局财会队伍的领军者,该公司董事、总会计师李忠钦自上任以来,敢于改革,善于决断,通过驾驭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总揽财务管理全局,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中,确立了以集团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度建设为龙头、规范运作为根本,核算监控为手段、资金管理为主线、责任成本管理为依托的财务管理新路,促进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他的推动下,中铁十六局逐渐形成了具有集团特色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日前,笔者专程采访了中铁十六局总会计师李忠钦先生,他思维敏捷,阐述问题高屋建瓴,性格豁达开朗,布置工作雷厉风行,极富军人性格特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轻松的气氛中,笔者就有关中铁十六局的财务治理的理念、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工作的重大举措,财务管理的运用手段及总会计师履职等方面的话题同李忠钦进行了坦诚地交流。

与时俱进,科学理念引领财务实践

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李忠钦始终坚持财务管理人员的本色,他以娴熟的业务技能,管理上的创新思想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得到了集团公司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谈到十六局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自己主持财务工作期间的重大举措时,李忠钦指出,由于财务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导向作用,决定了财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总结中铁十六局财务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务全局,牢固树立科学理财意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仅仅在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财务管理的服务性,为此,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实施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战略,把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理财意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具体地讲,就是要把这种精神融汇到财务实践活动中去,要求各级财会人员,特别是财会部门领导一定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收益目标倒推法”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围绕各项指标制订措施,并以此统揽整个财务工作,加大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力度,以创新的思维和精细的管理谋求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导向作用。

第二,构建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改革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框架,以满足企业向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需要。先后制订和完善了《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制度》,《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实施办法》、《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项目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托管项目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铁十六局已销账资产管理试行办法》、《中铁十六局集团银行开户管理规定》、《中铁十六局集团资金调剂管理办法》、《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清欠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极大提升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公司财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

第三,推行以抓指标为手段的具有十六局特色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管理,是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它的核心要素是责任的划分和考核。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文化,因而责任成本管理只能借鉴但不能复制,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思路。把责任成本与劳务分包、物资集中采购、施工组织优化、项目经费管理等指标结合起来,就是十六局责任成本管理的特色。

第四,形成以资金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思路。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也就是要以资金管理为主线,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多渠道整合资金资源,将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连贯起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确保企业各项资金支付需要、确保企业资本投入需要等。着实提高企业的现金流保证能力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五,财务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公司一方面从财务队伍的来源入手,加强对新毕业学员的选聘工作,并坚持队伍选拔过程中的“不唯学历,唯重能力”的作法,同时,注重队伍选拔的专业配合,即新招学员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主,辅之以其他与财会专业有关的专业,如金融、电算化、投资等,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注重对现有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每年除认真组织国管局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外,还通过举办一些论文评选以及自创《集团财苑》刊物,以理论研究带动财务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广大财会人员的专业视野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得以逐年提高。

第六,财务科研能力显著增强。集团公司先后有《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编制方法研究》获铁道部软科学奖、《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网状股权结构下收益确认和利润分配方法研究》获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二等奖等,此外,每年都有部分科研论文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论文奖或集团公司优秀论文等。

开拓创新,管控结合服务公司主业

李忠钦主持中铁十六局财务工作期间,他从财务管理的基础抓起,依据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结合公司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真正实现了财务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完美结合,在他主导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发挥了财务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忠钦对公司的主要做法进行了介绍:

第一,完成了财务预算体系的建设。财务预算是公司战略的保障与支持系统,是财务收支活动的控制尺度,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考核标准,是协同部门之间

工作的有力工具,它体现了公司内部的高度集权控制和授权审批的有机统一。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抓好预算编制的培训工作,财务预算不是对业务预算数量的简单量化和统计,而是一门系统科学,因而,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方法很重要,唯有加强培训,方能贯彻全集团之统一方法,确保预算编制的可比性和科学性;二是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做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协调,财务预算是以严格的业务预算为基础的,没有严格的业务预算,就无从谈起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通过抓部门协作,改变预算单纯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主观空想的作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确保预算编制质量;三是注重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调查研究,不搞形式主义,力求预算编制与企业生产经营规划的结合,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结合,与企业财务状况的结合,科学测算,实事求是;四是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灵活性,严肃性是指预算外开支必须先按规定程序上报,并经追加预算后方可支出,灵活性是指预算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要结合单位实际在总预算基础上编制按月或按季的滚动预算,切实起到对企业经济资源的规划控制作用和对工作业绩的考核作用;五是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分析制度,将预算数与实际数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纠正偏差,以切实发挥预算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划与指导作用。

第二,强化了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的是“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必须辅之以“制度立业”。没有制度的约束,经济行为的合规合法、合情合理便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而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公司内控建设最为核心的部分,强化这方面的建设尤为重要。企业改制后,为适应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要求,也为了应对加入WTO以来形势变化及经济全球化对公司财务提出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从2001年起,公司便抽调富有实践经验的部分财会人员加入到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修订小组中,其间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又作了许多调整,最终于2003年初出台了《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制度》,制度从机构人员,资本资产、投融资,成本费用控制,担保等多方面对公司各项经济行为进行了规范,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有规可依、有规可行,使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公司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升华。具体地讲,就是把具体措施责任化,把具体收益与责任捆在一起,即:一是狠抓工程劳务分包,确保分包价格降低目标的实现;二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支出;三是狠抓物资招标采购,通过集中统一购买,按消耗计划配送,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压减物资采购成本,确保材料消耗节约j四是大力压减非生产性开支,在增加项目投资额、减少管理层次,缩短施工工期,减少跨年度工程、压减项目管理人员和机关管理费用控制上下功夫;五是狠抓各项目节约目标的量化审定,核算、统计、分析与考核,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六是对竣工和收尾项目,及时压减人员、车辆,及时销账撤户。

第四,大力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财务集中管理。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做强做大、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集团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满足经营管理信息对称和强化财务垂直化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要实现财务集中管理,首先必须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是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首要条件或者说是中心环节。从2002年起,公司便开始了网上银行的运作,至2003年底,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建行、工行、农行、交行四大银行的网上银行平台,基本具备了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网上结算系统的硬件条件。截至目前,集团公司资金中心已经实现了与全部子、分公司和大部分项目部的网络联结并开展资金调剂业务。通过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为集团理财提供了一个安全,快捷的资金通道,充分发挥了资金的集中使用优势,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为下一步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五,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对各单位的会计监督,促进公司经济的规范运行。传统体制下,由于企业财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人事关系、事业发展、职位升迁等都与所服务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服务单位的领导。因而会计人员的“弱”独立性,决定了会计监督的被弱化甚至丧失,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势在必行。2001年,公司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及多次探讨,及时出台了《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会计人员委派制试行办法》,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的制订保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与所服务单位不仅保持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而且保持人事等方面的相对独立性,即被委派会计与所服务单位不发生直接的经济事项,其薪资、待遇由委派单位直接解决,以确保其能真正代表委派单位的利益,加强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从近几年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效果来看,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但效果已显现出来。

第六,规避税务风险,争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参与企业分配的一种手段,其以法律为依托,历来都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税务问题上的任何疏忽都可能给企业或相关人员带来损失甚至是法律制裁。同时,涉税工作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研究深入、运用灵活,筹划得当,又可在法律的范围内给企业带来相当的优惠收益。为充分做好这项工作,以开展涉税活动宣传为契机,理顺内部核算关系为根本,规范会计核算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有效地规避了公司涉税风险。

第七,认真开展学术研究,强化财会、学会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公司扭转了财会学会工作不受重视的状况,使各单位充分认识到财会学会工作对财务工作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充分调动了各级财务部门加强财会学会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开展学术活动,研究和解决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集团公司创办的《集团财苑》杂志紧贴企业实际,既富理论性,又重实践性,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活动;所属二公司财务学会创办的《财会通讯》杂志,以面向基层为主,起到了很好的上联下结作用。几年来,无论是财会科研成果还是优秀论文评比,公司都走在了总公司的前列,对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公司财会学会工作重要性的集中体现。

精诚履责,财会人生践行不懈追求

李忠钦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目前还担任着众多的社会职务,如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工程建设管理咨询顾问,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员,中国铁道财务学会理事,中国建筑会计学会会员

等。他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推动了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大变局、大发展、大跨越,为企业集团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财务管理先进个人、中国工会财务管理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谈到一名优秀财务负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及能力时,李忠钦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第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即要经得起金钱的诱惑和时间的考验,而这是最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就是因为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控制不了私欲,走上违法之路,最终害人害己害企业,对社会对财务人员的评判起到了非常坏的影响,也使公众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因而,保持持久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企业财务负责人能顺利、长期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发展顺利,做大做强的基本保证。

第二,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前瞻能力。这就需要企业财务负责人不仅要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且要牢记企业各类规章制度;不仅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善于总结经验;不仅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善于吸收理论精华。只有集丰富实践经验与深厚理论修养于一体的财务负责人,才能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使企业财务的视野不断得以开拓,财务实践不断得以深入,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升。才能全面、全过程、真正地参与企业管理。此外,财务负责人不仅应该是会计、财务、审计等领域的专业高手,还应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评估知识、电脑知识,理财知识和管理知识。一句话,没有较全面的综合理论知识,就无法做好财务负责人这一职务。

第三,要有严格的执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良好不只在于“操守为重”,更在于“坚持准则”,也就是说,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原则,按章办事而不能只想做“老好人”。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决定了其必须严格执业,按执业准则办事,即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不偏不倚,保持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依照个人的主观意愿,不以个人的好恶作判断,不为他人所左右,公正正直地对待各利益关系人,否则,将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执业风险,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第四,要有识人用人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企业财务相关的投资、金融、税务、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逐步专业化,使财务工作被日益细化,仅依靠传统以会计监督和核算为主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远不能适应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财务工作必须加以细分,各类人才必须专业化,以及人才组合成了财务工作能否胜任企业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因而识人,尤其是用好,用足人才成了财务负责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第五,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是一种基本的领导能力。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包括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它对整个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关键的。

第7篇

【论文摘要】会计领域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会计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启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案件频频爆发,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会计行业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诚信危机”。如何走出危机,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会计业界关心的问题。

1会计诚信缺失探因

1.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市场尚是一种“弱式有效”的市场。会计信息制造者是“内部人”,是经营者,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外部人”,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1.2利益驱使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始动力在政治上,由于当前我国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由政府任命,其政绩就体现在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上。为了取得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更高的职位或政治荣誉,企业管理者势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目的。在经济上,企业的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向资本市场“圈钱”,获得投资人投资、银行贷款、减少企业纳税额等经济利益,企业都有可能加入造假的行列。

1.3造假成本过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关键诱因在我国,相对于会计违规行为的普遍存在,追究会计从业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的情形却少之又少。这种轻惩薄罚的惩罚模式使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许多经营者和会计执业人员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正是由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造假之风才会愈演愈烈。

1.4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首先是法律监督不力。在会计领域,人超越法律控制会计的现象比比皆是。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想尽一切办法钻法律的空子,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无疑为会计造假打开便利之门。其次是专业监督不力。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企业的经营者真正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续聘、审计费用等事项,经营者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必然下降。第三是公众监督不力。在我国,由于政府管制、新闻审查与监管制度的影响,使本应被社会公众知晓的会计失信行为无法被及时准确地披露,这实际上是对行骗者的保护与怂恿,变助长了会计行为主体的造假行为。

1.5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由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受企业经营者领导、管理和考核,个人的升迁由企业经营者决定。这种地位上的从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发挥,在领导的授意、强令或指使下进行会计造假常常成为会计人员无奈的选择。

2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治理对策

2.1开发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诚信危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要建立会计诚信,首先要建立社会诚信,把会计诚信建设纳入到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程之中。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在会计业界应当长期坚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建立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及注册会计师信用档案,供社会公众查阅与监督。

2.2强化惩罚机制,加大造假成本一是改变轻惩薄罚的传统惩罚模式,加大惩罚力度,使诚信具有硬约束力。要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轻者使其名声狼籍,重者使其倾家荡产、甚至入狱坐牢。二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把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驱逐出相关行业;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2.3完善监督体系一是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包含内部财务监察制度,内部稽查和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企业内控系统,及时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有效防范会计诚信缺失。二是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监督。政府应加强经济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经常性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形成监督稽查合力。三是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强化行业监督。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促使其依法执业,规范操作。

2.4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可以考虑建立会计委派制,通过派出人事关系不在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人员,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施即时监督。这种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人员业务管理的独立性,解决会计人员依法合规进行监督时的后顾之忧,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能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责,达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宇.创新会计管理制度 依法治理诚信缺失[J].人大研究,2004(5)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院校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输送了大批的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职业性的定向教育,应用性应成为高职高专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也是一个优势。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就明确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或者已取得会计师资格证的高级财务人员,除此之外,还要求应聘者具有组织协调、文字表达、良好的沟通等等多项综合能力。然而,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上手,与企业的期望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高职高专在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各个高职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也不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完善

目前高校实行的教学体系主要有学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之分。很多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比较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在学科课程体系下,容易组织教学活动。但是该课程体系也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减弱。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以目标为导向,每一门课程都要事先提出学生最终应学会的技能作为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各项实践活动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这种课程体系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主要表现在:(1)缺乏高度仿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很多目前的实训都设置为某一章节某一部分的实训,而很少有以某家企业为例,要求学生对某一期间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完整核算程序的综合性实训。这样做学生很难感知真实的会计工作情景,无法完全理解各种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2)很多高职院校理论教育有余而实践教育不足,致使学生不能较好的区分会计岗位的角色分工;(3)很多学生学完会计课程仍然不能区分原始凭证,说明教学内容中缺乏对原始凭证的认知教学;(4)目前很多企业都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因此今后在教学中安排综合性实训项目时应要求学生不仅完成手工账,还要完成电算化做账。

三、实践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战经验

师资培训是很多院校放在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保障。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包括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然后直接走向教学工作岗位的,很多人都没有会计从业经验。而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实践能力薄弱,势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在于学校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投入不足。表现为:(1)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甚至没有一间会计模拟实验室,即使有也只是应付检查而设,设备不全,与一般教室无异;(2)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完成实训项目;(3)由于没有建立起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相对滞后。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对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以下思路:

1.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全新的会计偏应用型教学形式。逐步形成涵盖基本技能的训练、专业某一单项技能的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以及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2.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可以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与相关企业达成良好的校企合作。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编写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材

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多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直观感受。在实训中,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让学生对会计处理流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针对高职高专会计教师实践能力薄弱这一弱项,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请进来”,要多渠道地引入高端会计人才,还可以聘请实习基地以及当地大型企业的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审计经理等中高层的财务人员担任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会计专任教师的发展建立实践基地,定期派会计专业教师轮流到合作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顶岗实践或者假期兼职。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建设一支理论够强实践过硬的教师队伍。

五、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9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去年以来,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走上了总会计师兼党组秘书的工作岗位。新的岗位对我自身提出新的要求,在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习、实践、自律”的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我修养,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和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把学习当责任,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一是向书本学习。不仅在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政策法规,还坚持做好学习笔记,联系个人思想,写好心得体会,把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政治素质;二是向实践学习。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向身边人学习。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在此给予衷心的谢意。一年来的时间里,我从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使我很快地进入角色、适应角色,适应当前的工作。但我感觉到自己目前还是停留在学习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挖掘。

二、把实践当契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一是深入实践,强化知识认知。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掌握知识的真谛,才能学有所用。作为党组秘书,综合文稿书写是一项重点工作,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公文写作技巧,留心他人写作之所长,并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将所学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使综合文稿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是勇于实践,实现工作目标。无论是全市系统史志工作还是从事综合文稿撰写以及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我都一一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工作计划,通过研究新情况、积累新经验、创造新成绩。一年来,我所从事的史志工作被省局评为先进单位,所撰写的**工商行政管理志被评为全省系统优秀志书;所撰写的综合文稿多次被省局和有关单位评为优秀论文。应该说,通过对工作目标的实践和把握,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把自律当追求,在自律中严格要求自己

廉洁奉公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工作中,时时刻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照自己,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时刻绷紧自律这根弦,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一年来,自己在处理工作关系上,十分注意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做到宽容待人、宽厚待人,公正办事、公平处事;遇到问题时放低姿态,主动沟通,在处世为人上,坚持做到自严、自律、自尊、自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既保持向上向善的良知,又坚持处事为人的理性。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自身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点,我将以这次述职为契机,积极学习其他同志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不辜负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CFO,角色,会计,战略

CFO承担的越来越多的董事会的责任使其有资格成为CEO,从近几年的调查来在全球知名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CEO是从CFO发展而来的,并且这个比例还在增长,如惠普公司的罗伯特·伟曼(Robert Wayman)、家乐福的琼斯·杜丹、毕博公司的哈里·尤等(Harry You)。图1是CFO和高管团队其他人员的行为指南。

·法律部负责人

·人力资源部 ·财务部负责人

负责人 ·市场部负责人

·计划部负责人

·人力资源部

负责人

·CEO/COO

·计划部 ·财务部负责人

负责人

·财务部负责人

·公司所有者

·CEO ·投资者

·董事会 ·债权人

·法律部负责人

·法律顾问

图1 CFO的十种角色

一、会计、税收政策角色

先从会计核算开始,因为这是CFO的传统职责。CFO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带领财务部门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但是CFO不但需要会编制几套会计账簿,一套编制的目的是为纳税,一套编制的基础是普遍公认的会计准则,一套编制的目的是为内部决策所用,除此之外CFO还要有清晰地和税务审计师、股东和公司其他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通常CFO和CEO一起为股东分析公司的财务业绩。

二、资本结构和成本控制角色

CFO也要负责筹募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为了企业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他必须计算出公司的债务权益比即公司的资本结构以此来降低公司的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司的企业价值。企业融资最困难且最复杂的决策之一就是确定公司的资本结构,Modigliani and Miller也是因为做这个课题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许多决策很难做出,如一个公司的债务和权益资本该如何组合,债务资本中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又如何分配战略,是否应该使用项目去融资,利率应该采用固定利率还是可变利率,债务是否应该从国外借,债务是可立即偿还的还是可转换债券,长期债务是有优先偿还权的还是仅仅持有到期的?

三、投资角色

投资决策推动公司的发展。这主要由公司的CFO和其他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相关部门的业务主管进行评估决定,投资包括合资企业的对外投资、兼并和收购,也包括公司内部的投资,如购买新的生产设备等。对这些项目的评估主要采用净现值方法(NPV),首先预测一个项目的预期自由现金流量,然后减去每年运营成本的折现值,并减去出示投资金额,由此得出的数字称为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是对股东财富增量的估计,因此CFO必须熟悉这些计算的方法。但是他也必须知道当前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法对这个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同时CFO也可以使用实物期权分析来评价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这与净现值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因为净现值是有缺陷的,管理人员通常忽略当净现值为负值的时候。每一个项目的净现值通常都被低估,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在大多数大型且资本密集型的公司中,只有非常大的项目才会采用净现值的分析方法。其他的要么用于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没有经济理由的分析,要么按管理层的判断进行预算。有研究发现通过专注于资本效率CFO可以减少资本支出计划的10%—25%,但这中永恒不变的是不降低对顾客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和数量。因此,资本效率的研究也是CFO的十大工作之一,CFO有效的提高了资本效率将会提升公司的价值。

四、预算和业绩评价、激励计划

绩效测量和激励设计一般由CEO和CFO负责,当然要有人力资源部主管进行汇报怎么写论文。Monitor研究发现股东的总回报与传统的每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增长没有或者很少有联系。例如,1998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其盈利增长了19%,但是它的股票价格却下跌了6%。为什么?经过调查发现多数人预期它的盈利将增长24%,因此,当英特尔公司的盈利没有达到这个预期值时,所以它的股票价格下跌。十大角色中的一个就是强调CFO在制定内部管理团队的业绩期望时要尽量与现实贴近。这样可以保证激励计划能得以实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价值管理战略,提升经营内涵作为绩效评价的原则。CFO可通过平衡计分卡等手段进行业绩评估。业绩管理是各管理层理解与贯彻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保证,能确保各业务单元的目标与总部协调一致。

五、风险管理

CFO最重要的角色是公司的风险管理。它涵盖了一系列的风险,从外汇风险到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这对金融机构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必须要控制信用风险、利率波动的风险及其本身业务的风险。巴林银行在1994年破产时其设于香港的政府债券交易是导致其风险管理体系的失败问题之一。风险管理是十大角色中的一个重点领域,关注风险管理,可以实现减少风险并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司的价值的目标。CFO必须要转变风险管理的思维方式,选择最佳的顾问,并建立最大化的风险管理政策。

六、小结

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现代CFO的角色是全面的,涉及到很多且一些是相当复杂的决策,它们可能是相互联系的。例如一家公司有太多的债务可能要错过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即资本结构的决策可能影响投资决策。如果公司有一个有效的套期项目,但是同样数量的债务可能不会影响投资决策。结合这些复杂的管理和会计方面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尽量减少税收是CFO的工作之一。财务部、计划部、设计部、人力资源部、法律部等的负责人向CFO汇报工作。与此同时CFO向CEO汇报工作,CFO通常是董事会成员。他还必须处理好公司与外部的关系,如审计部门、税务机关、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等。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要:新颁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在进行正式的实施以后,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便是医院怎样才能有效的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以及相关内容管理的需要,以及如何对现行的《医会准则》实行有力的改革。笔者主要就目前医院财务相关的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参数,并且就医院内部现行的财务方面的会计制度内容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新会计准则 医院

一、目前《医会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完成,每一家医院都根据我国的《医会制度》为根据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对医院内部相关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实现对医院内部再生产的同时对相关的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医院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实现了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个别大型医院还对总会计师责任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践行,使得会计工作逐渐向现代化以及规范化靠拢。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有很多的纰漏以及不足。

(一)医院坏账准备相关的提取并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二)虚假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医院对《医会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方面并不依照折旧金计算。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记录表上,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数额的记录只是记录为原数额,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折旧处理,使得实际资产数额与财务报表上的记录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

(三)并不能将无形资产有效的资本化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其本身就是高风险以及高技术的行业,对于其无形资产而言,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医院为了实现对自身发展需求最大的适应,一定会开展一部分有极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费用支出较大,如果不能将其有效的资本化,将其有效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那么对于后期开展的财务考核结果以及收支结余而言,将产生极大的不真实。

二、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下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和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性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净资产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三、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医院内部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医院而言,其无形资产的涵盖范围以及涉及面非常的广阔,并且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比如每一家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医院本身的社会形象或者是医院医疗信誉等等,所以,笔者建议医院在统计负债表中可以增加无形资产这一个项目,实现对医院资产实际情况的完整反映,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全面化,并且可以很好的切合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应该对医院实际的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核算,并且合理的确认,同时可以按照每一个时间段进行平均摊销,在记录是,可以归纳到对外医疗服务的成本项目中。

(二)做好提取坏账的准备

对于医院而言,其坏账主要便是与应收取医疗款项有管理,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提取坏账的准备过程中不能将病人的医药费款项包括其中,必须以:应收取医疗款项+应该收取的在院病人应付医药费-预取的医疗费款项+其他类型的应收取款项作为整个坏账准备条件下的提取技术。针对某些并不能有效回收但是数额又相对较大的坏账而言,在对当前收支平衡不造成任何的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在支出中进行相关的数额冲销。

(三)对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

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中,并且将以可以对固定基金账户进行取消,增设一条累积这就账户条款,在医院资产的负债表中可以作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相关的备抵科目,使得医院本身的会计报表可以对医院的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进行有效、真实的反映。根据我国目前所实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从实际来讲,医院对一些已经淘汰的设备或者是毫无价值的存货都必须确认为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正因为这一条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与实际资产数量并不符合,而对于企业而言,使其提供的财务相关的信息也毫无可靠性与真实性可言。笔者建议此处可以参照我国《固定资产》中相关的规定,在医院财报表“固定资产”项目下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维修资金”子项目。并且对医院病房、设备维护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对固定资产专修所造成增加的价值进行可靠的反映,实现对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王振宇,马飞.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09.28(9).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 认真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际前沿, 创新培养机制, 严格科学管理, 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 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 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培养目标及任务

( 一) 总体目标

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在合理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 以及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等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 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开展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能力的基础上, 按照会计领军人才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 开展全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 有计划地分别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 类, 争取用10 年左右的时间, 培养1000 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 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恪守诚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道德品质; 形成科学系统、结构合理、学养深厚的知识体系; 具备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作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壮大行业的社会贡献; 享有社会认同、行业肯定、备受推崇的良好声誉;实现由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这些人才应当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组织内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塑造会计行业民族品牌、推进会计事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进而形成高端会计人才团队, 推动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 二) 具体任务

根据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目标, 结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 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任务为:

1.适应大中型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强化管理对高层次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带动全国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着力培养450 名左右在大型企业或重要经济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企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保障企业做强做大, 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 带动和引导各级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着力培养100 名左右在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重要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财政、财务管理, 推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促进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 着力培养350 名左右具备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规范会计服务市场, 增强行业竞争力, 促进行业全面发展, 打造行业民族品牌, 推动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要求, 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持作用, 着力培养100 名左右在会计学科担任学术带头人的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加强会计理论研究, 培养优秀会计人才,打造学术研究团队, 占据国际学术前沿, 提升会计学科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组织分工

( 一) 成立全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设主任1 名, 由分管会计工作的部领导担任; 副主任若干名, 由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以及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人才使用单位代表若干名, 由大型企业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会计理论资深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全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具体负责指导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网络建设, 构建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建立各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沟通机制, 协调各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对外宣传, 督促、指导各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议。

( 二) 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采取“分类培养, 联合打造”的模式。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是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的管理部门, 依托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实施培训。

1.财政部会计司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研究制定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 组织设计培训方式, 协调开发培训教材, 建立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 对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员实行跟踪管理, 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研究制定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组织设计培训方式, 协调开发培训教材, 建立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 对注册会计师类学员实施跟踪管理, 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

3.中国会计学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研究制定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 组织设计培训方式、协调开发培训教材, 建立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 对学术类学员实行跟踪管理, 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

4.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协助培训管理部门做好学员选拔、能力框架建设等工作, 负责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的实施。具体负责协助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学员选拔、参与研究制定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开发培训课程、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等教务管理工作。

四、学员选拔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分别4 类人才, 确定报名条件,严格选拔程序, 认真组织选拔工作。

( 一)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组织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工

作。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 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 挑选诚实守信、年富力强、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培养, 一般每1- 2 年选拔一次。加强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广泛听取学术名家、用人单位的意见, 重点吸收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青年会计才俊和各单位、各行业财会后备人才。

( 二) 学员选拔应当经过申报、笔试、面试等程序, 重点考察申请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分析创新能力、政策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素质。笔试环节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闭卷作答、统一评阅”的方式; 面试环节采取结构化面试等方式。

( 三) 培训管理部门根据考生选拔成绩,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 择优录取培训班学员。

五、培训组织

( 一) 培训周期每届培训班的培训周期为6 年, 分为3 个考核周期。第一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1- 3 年, 第二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4- 5 年, 第三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6 年。

1.第一个考核周期为知识拓展阶段。该周期以组织教学、跟踪管理为主,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 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 提升学员的道德修养、职业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 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夯实基础。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 1) 拓展知识结构。根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 主要围绕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形式, 讲授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 2) 锻炼研究能力。通过多种渠道为学员提供参与财会法规、准则制度的研究和咨询的机会, 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员在公开刊物和出版专著, 扩大学员及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项目的社会影响。

( 3) 培养自学能力。根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要求, 安排自学任务, 促进学员边干边学, 边学边干, 学以致用, 学用相长。

( 4) 突出碰撞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活动, 利用现代化技术, 构建学员交流碰撞、信息沟通的远程网络平台, 增强学员的凝聚力;利用专题讨论、课题研究、咨询策划、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 5) 加强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机制, 及时了解学员动态, 督促学员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 6) 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学员参与培训情况、提交培训成果质量、理论修养、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岗位胜任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 形成量化考核结果, 实施考核淘汰。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 终止培训。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下一周期。

2.第二个考核周期为能力提升阶段。该周期以高层次论坛、大跨度交流为主, 着重培训学员的综合素质, 努力提高学员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 扩展学员的视野, 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集聚能量。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 1) 完善知识网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国际会计行业发展新趋势, 会计理论及组织管理理论的新成果、新动态, 结合高端会计人才能力素质要求, 围绕提高学员的文化底蕴、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不定期发放自学教材、安排案例研究任务等, 激发学员在成才过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潜能, 逐步熟悉哲学、文化、历史等知识和宏观政策, 掌握沟通与协调技巧、决策技巧、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 提升学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

( 2) 开阔学员视野。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学者和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高级官员等, 不定期举办高层次专题讲座和高层次论坛等, 提高学员的战略意识、全局观念, 进一步开阔学员的视野。

( 3) 开展境外培训。组织学员到境外知名院校、国际性组织、跨国企业实地考察、学习, 通过与外国同行的交流, 了解境外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学术动态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提高学员的涉外沟通能力, 建立学员与境外同行的沟通联系渠道。同时, 创造条件促成学员利用国家留学基金以及单位基金等到国外访问、学习。

( 4) 深化沟通交流。积极拓展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 形成会计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互动机制。积极开展学员与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或研究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国家人才管理部门领导之间的交流。

( 5) 加强理论研究。激发学员主动思考和理论创新的热情, 提升学员洞察问题的能力, 开展重点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竞赛、成果交流等形式, 引导学员掌握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高研究质量, 边工作、边研究、边提高, 邀请学员参与财会法规、准则制度的研究、制订, 使更多的学员在学术造诣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 6) 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学员参加论坛和专题讲座情况、科研成果质量及发表情况、自学课程完成情况、境外培训情况、理论修养、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岗位胜任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 形成量化考核结果, 实施考核淘汰。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 终止培训。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下一周期。

3.第三个考核周期为使用提高阶段。该周期以工作实践、推荐使用为主, 着重加强对学员的使用, 在持续打造学员各项能力的同时, 强调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 强化对学员的使用, 发挥优秀学员的带动作用, 提升学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点培养、精品打造, 帮助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 1) 组织实地考察。组织专家赴学员所在单位, 考察学员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 详细了解学员在规范内部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参与战略决策、实现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听取单位领导对学员的评价, 督促学员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

( 2) 安排返校授课。根据学员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 安排学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日常培训教学和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授课任务。聘请学员担任后期培训学员的课题辅导专家, 进行课外跟踪辅导。

( 3) 参与专业研究。聘任学员成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各专业或专门委员会等机构的成员, 主持承担相关专业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参与准则、制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不断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

创新能力。

( 4) 建立推举机制。加强与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国家有关人才使用、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努力向国家人才( 专家) 库推荐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鼓励并支持学员参加国家级人才选拔, 促使学员成为国有大型企事业和行政单位总会计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进入国家级人才库。

( 5) 出版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学员课题研究成果, 形成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系列成果, 扩大培训影响, 提升学员的社会知名度。

( 6) 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学员承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及认可程度、参与制度准则制定情况、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情况、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参加国家人才选拔情况、单位满意度等, 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 形成量化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 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 进入人才库, 并发相关证书。

( 二) 培训方式培训期间实行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 系统学习知识, 强化能力建设, 不断完善学员知识结构, 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由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的地点为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结合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工作实际, 集中培训采取短期、多次集中的培训方式, 每年举办若干次短期集中培训。每个培训周期的首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1 个月左右, 以后各次集中时间为15 天以内。集中培训结束即进入跟踪管理阶段。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为主, 通过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和交流, 夯实基础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研究方法、更新经营理念、拓展管理视野。通过培训和综合考察, 确定学员在职学习的方向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任务。

( 1) 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以会计领军人才能力要求为指引, 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培训方式, 积极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国家政策制定机构领导担任培训授课教师, 重点讲授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逐步建立以会计理论知识为核心, 覆盖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及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网络体系, 积极打造精品课程。

( 2) 课堂互动与专题研讨。建立课堂互动、课后讨论的培训模式,加强师生间、学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消化培训内容, 让学员在碰撞中吸收知识, 拓展视野, 不断提升。

( 3) 实地参观考察。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大型企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参观、考察, 邀请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介绍管理经验, 引导学员从实践中学习。

( 4) 网络信息交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以网络为载体, 拓宽教学手段和方式, 增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 5)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利用拓展训练、野餐会、班会、体育比赛、模拟教学等多种手段, 构建学员的团队意识。

2.跟踪管理

跟踪管理以学员在职自学为主。通过建立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 引导学员在集中培训结束后, 持续进行在职学习, 完成培训管理部门规定的自学任务, 定期参与专属网络论坛的讨论, 按时参加培训管理部门要求的各项活动, 定期向培训管理部门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 边工作, 边学习, 进一步提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建立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和培训学员档案, 详细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各项表现。加强与学员的联系, 随时掌握学员动态, 在培训周期内, 培训管理部门或国家会计学院每年与学员联系1- 2 次, 跟踪了解学员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 定期编辑出版学员动态。

( 2) 敦促学员完成自学任务。结合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能力要求, 安排一定的自学任务, 要求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完成学习指定阅读书目、承担部级或行业研究课题、取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等自学任务, 通过不断学习, 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科学方法, 增强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 3) 安排学员参与制度建设和行业建设工作。组织优秀学员参加财政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等组织机构的课题项目、准则制度征求意见、学术会议等活动, 给学员提供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平台。

( 4) 安排课外跟踪辅导。建立跟踪辅导交流平台和联系机制, 增强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培训管理部门会同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 安排导师或前期学员对后期学员进行跟踪课外辅导, 帮助学员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 5) 鼓励优秀学员返校讲课。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及提交论文的学术质量, 定期择优选拔学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日常培训以及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的授课任务, 反哺国家会计学院和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项目。

( 6) 开展案例研讨。结合重点案例, 组织学员开展研究, 引导学员到实践中去总结学习, 并就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开展案例研究竞赛, 深化案例研究工作, 提高案例研究质量, 形成一批精品研究报告。

( 7) 开设网络课堂。国家会计学院将利用培训专属网站, 开辟网络课堂, 定期将优秀课程制成课件上网, 供学员学习。同时, 利用网络搭建学员沟通平台, 实现培训结束后继续交流碰撞。

( 8) 举办高层次论坛。培训管理部门及国家会计学院定期举办高层次论坛,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专题演讲, 组织学员研讨交流。每位学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加, 但每年参加的论坛数量不得少于1 次。

( 9) 建立后续跟踪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学员完成培训后的岗位职业变化, 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 为测评培训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3.联合培养

搭建4 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沟通桥梁, 通过开展联合集中培训、举办合作论坛、学术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 加强4 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间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4 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间的学习合作、业务合作、知识整合, 打造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联合团队。

( 1) 建立联合培训沟通机制。各培训管理部门定期沟通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情况, 交流培训经验, 共同研究改进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办法。

( 2) 举办联合集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次联合集中培训, 时间为3- 5天, 采取“授课与交流相结合, 以交流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开设专

题讲座, 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授课; 打通学员类别, 开展交流讨论。通过联合集中培训, 增强各类人才之间的横向联系, 丰富各类人才的知识网络, 开阔学员视野。

( 3) 举办合作论坛。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 不定期举办合作论坛, 就学员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现信息共享, 交流碰撞提升。论坛按地区、行业、专业等类别组织, 学员根据需要自愿参加, 并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大型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国家政策制定机构高层领导参加。

( 4)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在各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分别自办专属网络沟通平台的基础上, 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牵头建设4 类学员公共网络沟通平台, 实现4 类学员的远程互动, 加强各类学员、教师之间的联系。

( 5) 引导、鼓励学员成立跨类别学习组织。积极发挥学员在学习合作、工作合作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员自发成立各种跨类别的学习、交流、互助型学习组织, 构建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学习团队。

( 三) 培训管理

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办法,引导学员按照培训方案完成培训任务, 按照考核周期, 对学员参加集中培训情况、完成指定自学任务情况、返校讲课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论坛情况、参加网络交流情况、工作业绩、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考核, 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按照考核淘汰机制, 选拔产生优秀人才。

( 四) 培训经费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承担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选拔阶段的全部费用以及跟踪培训期间需发生的相关费用; 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承担集中培训期间的全部教学、管理费用以及跟踪培训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 其他培训所需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承担。

六、学员使用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建立与国家有关人才使用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 加强与人才所在单位的沟通, 积极向国有大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国家人才库推荐优秀学员。吸纳优秀学员成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等专业机构的成员。

七、加强国际合作

牢固树立为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战略服务、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的战略意识,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加强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间经验、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推荐优秀学员赴境外考察、实习、研修。鼓励学员到世界知名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组织进行访问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学员取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 不断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积极解决国内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与国际专业资格的互认问题, 为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八、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