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4 03:5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品设计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第1篇

2.设计:包括工程设计、产品设计、规划设计、软件设计等。

 选题的原则1.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能使自考生受到全面的科研和专业基本训炼。

2.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

3.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方面的科研实践训练。

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自考生的创造潜能。

5.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自考生经过努力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自考生的任务1.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并签署《贵州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附表)。

2.认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并按时交给指导教师评阅;按指导教师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修改,以达到一定质量并定稿。

3.负责将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资料整理后交学院。

 对自考生的要求1.要高度重视设计(论文)工作,并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2.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要尊敬老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3.严格遵守学校、院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设计(论文)工作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4.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严禁抄袭他人毕业论文(设计)和已发表的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违犯者按作弊论处。

第2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第3篇

论文(设计)名称

**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第4篇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

一个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毕业设计的题目,可以做毕业论文,使学生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可以做毕业设计或专题试验,使学生获得解决某个工程的锻炼;也可以做一些模拟性的工程设计、试验研究课题,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独立工作的机会和初步练习。合理地选择设计题目,并指导和督促实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机械类专业乃至工科各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如下:

1.既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又要因材施教

毕业设计内容必须符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尽量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或专业研究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教师在符合专业培养条件的前提下,应该适当考虑学生的意愿,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教师分给的题目。

2.结合生产、科研实际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经济意识

这样的课题能使导师和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更主要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3.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与毕业生就业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也是衡量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通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协议以及就业有意向的同学,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时,要求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要积极支持,并提供一定的条件。

4.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要求课题不能太窄,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勇于接受综合性课题,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与科技发展的需要。

5.难度适宜,保证完成

太大的课题不能使学生得到从确定方案、绘制总图、画零件图到编写说明书等一系列的全面锻炼;太难的课题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题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应把握在能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在给定的时间内能完成的程度,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

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分析

为适应新时期对毕业生的要求,落实学校“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针,近年来我们从选题类型、设计任务和内容、学生分类、设计工作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归纳起来,毕业设计可分为四种模式,而学生可分为三类,现分述如下:

1.软件应用类

这种类型以开发工程应用软件为主。其任务主要是针对某专业题目,通过采用不断涌现的通用软件和专业软件以及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出在某些方面实用功能强的工程应用软件。

2.产品设计或模具设计类

这种类型以设计工业产品或其模具为主。学生运用各种先进的设计和建模软件,进行产品或模具的三维及平面设计。一般既要求立体造型,也要求绘制工程图。与传统的产品设计比起来,增加了对计算机及先进软件的应用能力的要求。

3.工艺改进或设备改装类

这种类型以完成企业设备或实验室设备的改进、消化或新设计为主。此类题目类似于传统的毕业设计,但明显的改进在于对增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应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计算部分力能参数。

4.研究类

这种类型以做论文为主,在理论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包括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应用)对实际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求解或验证。此类题目主要是提高部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应用先进设计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从目前本专业的情况看,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的学生。这类学生多从事第二和第三种模式的毕业设计,有的学生可结合就业实习,在用人单位或校外其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第二类为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这类学生多进行第四种模式的毕业设计,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第三类学生将在学校进行规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类学生四种毕业设计的模式均有进行。

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考

软件应用类题目极大地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使这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但这些学生对于课题中涉及到的工程实际情况和生产实践经验则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作为未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缺少必要的基本训练。

产品设计或模具设计类题目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完整的设计过程训练,同时对先进应用软件的熟悉也增强了他们走向社会的竞争力。但这类设计涉及加工工艺性、标准规范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如果缺乏这些知识,就会影响设计的准确性。

工艺改进或设备改装类题目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机械专业必需的工程设计训练。但学生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消化和绘制设备总装图,且对设备复杂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透彻,故这类题目完成起来工作量较大,时间偏紧,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研究类题目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对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可尽早的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渡。这类题目的缺点是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必要的基本训练。

综上所述,四种毕业设计模式各有特色,但又各有明显的不足。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跨专业组织毕业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间相互渗透,因此选题不能太窄,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为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跨专业组织毕业设计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互补组合,这些组合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保证了设计有较高的总体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充分利用前一学期的综合课程设计

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后,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课题,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基础薄弱。为弥补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除提高平时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要求外,本专业在第七学期最后四周时间为综合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可与毕业设计衔接起来。这样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学后能缩短毕业设计的适应期,更快地投入实质性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有效的工作时间,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和日后从事工程设计及其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把好毕业设计选题关

在第七学期末,各指导教师均要填写毕业设计题目申报表,将课题名称、宏观思路、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拟带学生数写清楚。尽早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选题,在学生选题的过程中,还应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毕业去向等情况,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另外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补充相关课程知识。

4.校企联合培养,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创新空间。随着科技革命的步伐加快,企业在解决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问题时,还需要大力依靠高等学校的支持。而高校正好具有人才集中,学生乐于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强等优势,可以广泛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改造,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身所学的学术理论知识。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而且利用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进行技术开发,提高研发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通过参加工程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完成后,学生已基本适应工作岗位,可以较快进入角色,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5.构建适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正确、客观、公正的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以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杜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目前各院校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较多模糊因素,主观随意性较大,其结论有时难免带来争议。以往较多的研究集中于定性分析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量化的评价方法,但如果没有适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公正地评估其质量,从而阻碍毕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构建适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满意度,大大减少教师的“印象分”,避免对指导教师之间的名额分配进行“平衡”,增强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公正性。

毕业设计并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才能找出适合地方高校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纪多多,李磊.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教书育人,2008(30):37-39.

[2]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58-68.

第5篇

关键词:工作室;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践技能

一、产品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产品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制图、设计工程基础、产品效果图、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基础形态设计、设计方法学、人机交互设计等。其中,《产品开发设计》是产品设计专业课的主干核心课程,交叉整合了消费者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知识产权等相关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企业中新产品开发的环境、动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重视产品开发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共识。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生除理论课学习外,还参加多种实践教学科目,如美术实习、工程材料实习、金工实习、产品设计实习、产品结构实习、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验环节包括:模型实验、工程材料实验、木工实验、金工实验、产品结构实验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创新工程,只有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方法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实践方法,才能顺利完成专业学习的教学任务。

二、工作室制度下主干课程的校企共建教学优势

正因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目前国内有许多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和企业进行实践合作来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工作室制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专注力。工作室制度以往更常见于研究生培养阶段,而在本科阶段运用工作室制度在我国还不多见,但其优势还是显著的。(一)促进教学与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工作坊式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强调具体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提升专业总体竞争力,打造专业建设平台。(二)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依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可以提升设计教学和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从企业聘任专业功底深厚、业务精通、实务能力强的自身设计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由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学术造诣高的教师领衔,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团结合作的教师群体,提升团体的凝聚力。(三)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如何构建符合产品设计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实践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结合产品设计本科实践教育的特征,寻求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将课程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维护建设好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增加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让学生有所选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计划地邀请相关企业部门的领导担任客座讲师。

三、工作室制度下主干课程的校企共建教学措施

(一)我院自2012年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度以来,进行了大力改革。学院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产品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近几年来,制定或修订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本科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教学管理评估实施办法、实践教学建设与质量监控管理办法、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这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二)探讨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建立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使课程建设更适合企业的需要,满足学生在企业稳定就业,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需要。(三)从专业建设方向出发,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和兼职教师队伍比例,加大双师型比例,根据行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其知识与能力。(四)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在已有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尽量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专业发展持续性、教师继续教育与学生就业的稳定,加大与企业的联系。精选2-5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借鉴其经营管理模式、培训体系,利用其市场优势,形成企业资源、学校资源共享、制定共同培养人才的方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增强人才适应性,使学生学有所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五)实行课题工作室制度,进行科学研究,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承担设计课题,同时撰写与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总结经验并运用于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六)明确工作室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工作室成员会议,制订工作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召开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召开工作室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四、教学成果

我院积极推行“实际、实用、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产品设计专业在全国设计大赛中累计有70余人次获奖,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与知名公司、企业建立合作,例如:联想、美的、格兰仕、红古轩、硕美科等,将课堂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进行产、学、研系列化服务。同时和其他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例如银川大学经管学院等,共同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实践能力。图1为我院产品设计专业校企共建的部分成果。

五、工作室制度下主干课程的校企共建教学意义

现有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培养体制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学科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分割,无法满足培养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专业培养的应是通才,将设计方法和多种学科交叉运用于产品之中,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设计相关的主干课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高素质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强化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知识;通过具体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室,责任到位,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工作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在已有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尽量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真正贴近实践、贴近市场的知识。

六、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现代工业设计 融入潜力 重要组成 必要性

正文 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

中国人口之众,中国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名声远播以及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中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纹饰里面的动物纹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原始的图腾。如所反映的夔龙纹、夔凤纹等等,都是根据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演变而来的,风格怪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标记。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龙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工业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装饰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留下过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我们游览和保护的许多历史遗迹,在当年都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工业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工业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 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工业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

信仰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将荡然无存。现代工业设计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抛弃,整天跟着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随着国外的设计兴国的战略而来的不单单是市场上出售的设计产品还有他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正通过我们对他们产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正在冲淡我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传承。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在先人的灵位前感到羞愧吗?

因此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中华民族将失去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化,届时我们又将凭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陈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而要想抓住传统元素的精髓,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对于下一代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学习和引导很不利。

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

结论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倘若,我们没能重视起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上始终处于对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将永远落后于世界,我们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所消逝,到那时,我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忧伤。

参考文献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林毓生 著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M] 三联书社 1997

第7篇

许多高校成教IT专业实施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从我校近几届成教本科毕业生接受市场检验的结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所在城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少有大中型以上规模的IT企业,因此与学校合作的基本上是服务和培训公司,这些公司也有自己的产品研发部门,但是基本上不可能全部吸收在本公司培训的学生,而是通过及时和充分研究分析当前的IT市场和企业需求,开设紧密与市场接轨,可以直接投入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培训结束后就可以无缝地将这些学生推向市场和企业。由于学习起来可以立即看到成果,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对我校多年合作企业的课程体系的研究,我们发现有很多实验课程属于很基础的内容,例如Unix/Linux的基本操作,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操作,An-driod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这些市场上正在广泛使用的,可以说是最实用的开发平台和工具,在学校的实验课程体系中却较少涉及,甚至根本没有。由于公司培训的时间和强度都非常高,成教学生本来基础就相对薄弱,如果没有一点基础知识,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会大大增加,可能会影响他们按时结业,甚至对学校的教育会产生一些怨言;另外,进入这些培训公司学生都需要缴纳一定的培训费用,因此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这些学校完全可以开设的课程上,是很不经济的。

其次,在实习环节中企业和学校的需求是有矛盾的,学校希望在企业的实习能够按照专业规划的教学大纲进行,弥补学生在校内的工程设计、应用技术、项目开发能力的欠缺;而企业希望实习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到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由于学生的能力和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往往会被分配去一些与本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岗位,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非专业的任务上面。学校方面会认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不能达到专业教学目标,企业方面则认为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这样一来,校企双方存在矛盾,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合作。

第三,在毕业设计方面,因为毕业设计的工作都是放在最后一年进行。由于地域限制,地方性高校成教IT类本科专业学生最后一年大多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企业中进行培训、实习;同时成教学生的就业压力比之全日制学生也要大一些,大多数学生采取了“笨鸟先飞”的策略,争取尽早找到工作,因此很难再重新召集回到学校完成6~8周的毕业设计。这样一来,指导教师不能直接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很难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难以把握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也很难把学生重新召集回来统一进行,而是采取安排教师到学生所在城市的办法,由于时间仓促,工作量大,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教师交流,修改也难以达到导师的要求,导致近几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如何解决以上近几年在校企合作培养成教IT类本科人才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出与市场、企业无缝连接的IT人才,提高成教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艰巨但又紧迫的课题。

2“课程云”实践教学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高校必须改革现有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提取成教本科学生在校内所必需掌握的课程和知识,建立“课程云”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实习”模式。

2.1“课程云”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分析研究企业和市场需求,建立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库,根据近几年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发现目前市场需求集中在Java编程、Windows编程、嵌入式开发、Andriod项目开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而这些不同的方向所需的知识有些是交叉的,有些是有先后顺序的,可以将这些方向所需要的基础课程分离出来,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库中的一部分,然后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专门的课程培训,并要求编写相关教材,这样教师、教材和相关实验室就构成“云滴”,系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合若干“云滴”构成模块进行实践教学。实施“课程云”实践教学,根据企业、市场最新需求,建立并不断充实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学生不同兴趣和方向组合课程模块,为今后的企业培训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2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实习”模式

传统的学生先到企业实习,然后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然后又要另外找企业就业。这种实习模式的顺序是不合理的,改革现有实习实训模式,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实习”,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通过在校的实践课程教学、培训企业的项目实践,学生已经可以达到IT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实习”也就相当于“就业”。由于学生在校内有了“课程云”实践课程的基础,在培训企业中就能完成真实的IT企业岗位所必须的岗前培训,使得学生不经过实习期就能够直接胜任岗位需求,这样减少了企业的培训开支,缩短了学生和企业的适应期,大大提高学生的一次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2.3“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

校企合作的“3+1”模式下,学生第四学年会在企业进行就业实习,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环节都是放在第四学年的,这样在时间安排上产生很大矛盾,因此,我们提出“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通过三年校内“课程云”的教学,学生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有了基本了解,可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大三结束前在校内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在学生离校前要召开毕业设计见面会,初步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方向;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的时候,都会有项目开发环节,每个学生都会加入一个项目组,项目组的指导老师就成为学生的企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根据自己在项目组所承担的项目任务来展开,这样学生既在企业完成了项目开发,又可以完成毕业设计。

3结语

第8篇

(一)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中掌握产品设计、制造、开发及市场推广的一般知识和组织管理原则,具有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该专业学生先后经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基础绘画的强化,三大构成的提升,设计软件的训练,设计思维的引导,产品形态的设计,产品模型的制作等一整套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草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产品制造与生产等专业核心技能,最终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相关工作。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就业之根本。

(二)强调学以致用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发现新知的能力,这是其区别于学术型院校、研究型院校的关键之处。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创新设计,对创新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三)传承地方文化、服务面向地方

工业设计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这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国家、业界所需的人才,给国家社会带来直接利益,还承担着培养适应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给地方发展带来直接利益,集传承者、创新者、服务者于一体。如何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立足地方(行业)、融入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共享地方(行业),成为推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也不同于设计类学科中视觉传达、动画等专业的毕业设计。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项目,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寻求最佳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以产品模型和展板等综合形式作为成果展示。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突出专业特性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产品为载体,以社会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研究与实践。其毕业设计突出体现专业特性,是要区别于艺术类其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专业特性应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在知识层面体现“是什么产品”;其二,在技能层面明确“用什么技术实现产品结构和功能”;其三,在实践层面反映“产品模型与设计理念之间融合的程度如何”。这三个问题与该专业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解决了是什么、用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专业特性才会更清晰、更突显,才能避免与平面、影视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混乱或雷同。

(二)重视实践应用性

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工业设计人才只有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够获得认可,才能被社会所吸纳。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阶

段历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更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选题、方案构思、方案筛选、计算机建模、模型制作、产品展示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六个主要环节,这六个环节涵盖了该专业绝大部分理论与实践知识,且每一环节对应一项专业能力。选题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宏观把握的能力;方案构思测试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方案筛选测试学生运用专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建模测试学生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模型制作测试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产品展示测试学生系统把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该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只参与前四个环节,模型制作则找企业或工厂代工完成,产品展示则认为无关紧要而被忽略。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型制作和产品展示是最能检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两个环节,因此,学生需参与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践应用环节,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展示地方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其毕业设计也应围绕地方特色展开,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联系的工业设计专业更应如此。其毕业设计选题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地方企业、文化产业联系紧密,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的。如地处闽西北的三明学院,其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理学文化是该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较好的切入点,既能传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又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后续毕业设计进展。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三方面考虑:首先,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从学生角度看,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毕业设计后续工作进展自如;从导师角度看,可以确保课题的可行性,还能丰富科研成果。其次,选题着眼于地方企业与产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展开创作,实现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再次,选题围绕社会发展与需求。此类选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如毕业设计选题以我国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作为切入点,借助新技术、新材料对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生活用品等进行改良与创新,试图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又如选题以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盲人作为切入点,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盲人水杯设计、盲人娱乐产品设计、盲人银行卡设计、盲人出行公交信息系统服务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方案,为解决盲人生活中出行不便拓展新思路,提供新对策。

(二)组建指导教师团队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根据教师自身专长,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采取分工与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需注意:第一,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数量不宜过多,2~3个最佳。第二,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所差异,如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科研型教师与教学型教师、青年教师与老辈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给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第三,团队中个人分工需明确。任务分工可依据教师专长和毕业设计管理中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四个环节,共同督促、推进、落实。

(三)落实毕业设计展示

第9篇

作者:杨岩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设计时间段的消极影响因素众多。毕业设计处于大四下学期,因为与求职时间吻合,大部分求职的同学都是将毕业设计放在次要位置,因而设计的时间不足,所以其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还有部分考研究生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投入精力也不够,也直接导致其设计质量差。

时间短并过于集中。毕业设计一般只有18周左右,这个时间对真正的机械设计任务来说是根本不够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仓促应对,不能深入了解设计任务,知识的运用就是照本宣科,临时抱佛脚,因此设计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时间上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毕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时间所限,大部分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技术难度都不高,这也违背了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学生根本不能得到设计能力的提升锻炼,也无法形成创新性思维,不能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选题,设计过程监控及成绩评价问题。由于时间的限制,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是将毕业设计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给出的设计题目过于简单和理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对设计过程的监控,基本都是形式检查,检查人员对设计的内容也基本不会有深入的监控。如果指导教师出现疏忽,就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目前,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综合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而来。采用现行的这种毕业设计评定方法,虽然基本上能反映出学生毕业设计的优劣,并且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也具有很多缺点。由于上述问题的影响,目前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只是简单的重复或验证一些基本理论内容,所以机械设计专业本科的毕业设计整体水平不高。因此改革机械设计专业方向现行的毕业设计体系,建立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引入合理有效的设计过程、监控体系与成绩评定体系显得势在必行。

新模式具体思路

1.设计周期问题:在大三第一学期(即基础课结束,专业课刚开始)就开始毕业设计进程,首先完成资料搜集,文献综述,翻译等基本文献工作,然后带着毕业设计的问题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对设计中需要的内容就会重点学习领会,对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设计中所需的有些未学专业课知识,学生则可以先通过自学相关知识点,理解后进行设计。这种查阅并消化吸收技术资料,然后进行设计的能力,在以后的实际设计工作中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整个毕业设计周期由原来的18周扩展为2年。在这种长周期下,学生必须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最终选择最优者,进而得到该方案的具体设计结果,使毕业设计能够符合一个真正的机械设计流程。

2.教师选题的规范与监测:为适应这种长周期的毕业设计,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考虑题目,要提出有技术含量,有设计可行性,并且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来源于实际生产或者科研项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选题的检测可以设立选题论证会制度,即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对所有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论证,指导教师首先介绍所选题目的来源,研究目的,预期研究方法及研究可行性,教研室同行对该题目进行可行性评价,最后以投票的方式确定该题目是否适合机械设计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设计。

3.设计过程的监控:借鉴研究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建立开题制度和预答辩流程。在设计初期,即大三第一学期末,要求学生就课题的准备和调研工作向所有专业教师(不仅只是指导教师)汇报,同时介绍该课题的可行性和社会价值等情况。这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准备阶段出现的问题,避免后期走弯路。在设计中期,即大三学年末,设立中期答辩,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设计后半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举行1~2次预答辩,既是对设计工作的有效监控,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质量。总的来讲,就是完全模拟企业产品设计的流程进行,在时间和方案上都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毕业设计在学习和以后工作之间充分起到衔接的作用。

4.设计成绩的公正评价:建立新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鉴研究生论文评审,根据自身单位的情况,尽量增加评审教师的数量,甚至可以考虑外系或者外校教师。答辩成绩也由几次答辩的成绩平均得到,而对于答辩教师答辩成绩的给定,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给分,从而避免了教师之间彼此怕得罪人这一问题的发生,力求成绩评定客观公正。

预期效果

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周期进行毕业设计,避免因为时间问题而出现的粗制滥造现象。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甚至提前进行毕业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以后工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选题论证会的实施,可以督促教师选题的严肃性及合理化。学生经过开题报告和多次答辩,不仅能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还能对设计质量的提升有决定性帮助。最后客观的成绩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的工作得到公正评定,调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使学生完成一个真正设计流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机械设计专业方向本科毕业设计的新模式,通过该体系的应用,能使学生的设计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毕业后的实践工作打好基础,从而满足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10篇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第11篇

1 国内高校中交互设计专业的发展情况

国内高校近几年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不仅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则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对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给予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打散成模块,并通过实践课题重新组织模块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两大板块。分别以理论研讨和项目实践的形式(workshop)同时进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普遍受到国内一流IT企业的欢迎。

从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高校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的教学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能力与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转向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项目经验积累是交互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2 我校交互设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1)在如今高校专业紧跟市场供求的形势下,市场的缺口就是学校专业的发展导向,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交互设计广阔的前景,但是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日仅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课程的教学体系搭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的专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可参考的教学信息、方法都相对较少。

(2)课程教学中参考教材少,交互设计方向涵盖内容广,实际应用灵活广泛,现有的书籍大多是对于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讲授,缺乏针对交互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类的书籍。

(3)师资队伍交互设计方向研究尚浅,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中还没有专门进行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师,虽然平时对于信息设计方向也有过多次接触,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

3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意识的交互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本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具体方案:

(1)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第一能够使自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教师对伍建设。尝试引进交互设计类专业人才来我校讲学、师生共同进行workshop的形式与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企业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流程。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的相关交互设计类的会议,了解行业动向、沟通教学方法。

(2)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互设计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中,专业基础模块中负责为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进行铺垫,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基本的图形界面设计方法。学生在大三开始专业选修课程:交互设计概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题设计四门交互设计方向课程,课程的设计依托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将交互设计中诸多的研究方向进行分块整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基本方向: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常识、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这三个方向课程设计涵盖了交互产品界面、公共信息设施、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图形界面设计研究等交互设计方向中研究最为广泛、成熟且学生在日后易于就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三个课程方向也能够与新版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侧重于产品设计方向的交互设计内容,同时还涵盖了图形界面、网页界面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

(3)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强,学科综合性强且交叉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本次教改依据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尝试以项目教学对象,工作室教学模式适应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

第一,课程模块的划分。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划分模式,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时开始执行的。

第二,教师队伍组建。现有的工业设计教师已经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了整合,交互设计方向现有4名教师,今后的主要工作室在这四名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交互设计工作室,所有的交互设计方向类课程有工作室内的这四名教师承担。尝试通过立项的方式实行了课程负责制,每位教师分别负责1~2门课程的建设。

第三,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教学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与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每位交互设计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2至3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自身的愿望双向选择进入方向教师进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导师在研项目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每位教师选择带领3~4名学生。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如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由导师布置课题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工作室开放时间的管理上更加灵活。工作室实行全天开放的模式,只要工作室没有具体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工作室继续学习、创作以及完成相关设计课题。

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结合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中,可以针对其专业方向、个人兴趣以及对今后职业的设想,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创作,这样学生的创作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第12篇

关键词:多样化;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03-01

一、引言

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好课堂。以“学习工艺知识,训练操作方法与操作技能,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的现代工业制造工程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往的工程训练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只是给学生做演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提高,一个实习下来,学生走马观花似的,没什么印象。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配合我校的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我校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工程训练中心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设计制造的活动中心。

二、根据机类、近机类和非机类学生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数

根据我校的专业特色,按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重新修订工程训练教学计划。

1、对于我校机类、近机类的学生

(1)增加某些工种的实操时间。在对机类、近机类的学生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我们主要增加了他们的实操时间。在车工的操作中延长学生加工工件的时间,每个学生都要亲自操作;在铣工的操作中,改变以往只给学生做演示的做法,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铣一个平面,并根据所做的件给相应的评分;在数控铣或加工中心的操作中,让学生自己亲自编写程序、亲自操作机床加工零件,图形不固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编写任意的图形进行加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自动编程的技巧,能独立操作机床;在线切割的操作中,也是改变以往给学生做演示的做法,让学生自己画图,图形也是不固定,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然后自己亲自操作机床,直到把零件加工完成。学生通过这个训练可以让他们掌握线切割的画图、编程、加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整体认识,通过这样对各工种的改革实践,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工程训练,为机类、近机类的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对多门工程训练实践课程的整合,形成课内外结合、模块化、分层次的创新实践相链接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新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实践教学平台,指导机类、近机类的学生参加学校、省、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出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提高了我校学生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成本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对多门工程训练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使课程内容呈现模块化、分层次性,通过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实习验证、创新实践相链接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建立起多学科基础知识交叉渗透的实践教学平台。

2、对于我校非机类(文、理、管、艺)专业本科生

针对我校非机类(文、理、管、艺)专业本科生,修改实习项目和教学内容,完成对实习报告的修改,并针对其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在已构建的数控实训模块中,制定数控实训教学计划,探索现代制造技术实践教学方法,通过课程重组,制定了40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我校非机类(文、理、管、艺)专业学生数控技术的实训,使数控技术实践教学达到3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四分之三以上,通过参加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态度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初步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群体、责任、管理、经济、竞争、市场、创新等工程意识。

3、根据我校本科培养方案和“中心”现有设备的具体特点,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

三、实行开放性管理,加强资源共享

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是对大学本科生进行工程素质和实践技能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也为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研究生论文课题提供现代化公共教学实践支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工程训练不仅面向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而且面向非机类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全面工程训练,使学生在大工程、大机械以及工程集成进行全面实训,学生受益面大。

2、积极组织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部分学生的成果参加了相关的创新设计竞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证书。

3、作为实践平台,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和高职学生均在工程训练平台上完成各类实训任务以及毕业论文的实践活动等,达到了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传统的工程训练出现的问题,根据我校的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我校的机类、近机类和非机类学生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中心的一切条件和资源,将着力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上,分阶段、有侧重地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应有的功能,调动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工程训练中心真正成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于佟佟,陆向阳面向非机械类(文、理、管、艺)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