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12:5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必备载体和工具,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情感道德教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礼仪及风土人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美、关爱)、社会文化(问候、告别、庆贺、就餐、看病)等等语言功能项目,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及道德教育。教材为这些目标的实施都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参见表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
2.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而有效地渗透,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其实,教材文章的选取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备教材时,就应该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表面,而应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总之,只要认真思考和钻研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挖掘出更好的德育教育主题。
当讲到Films and TV Programs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READING收集张艺谋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收集李安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收集STEVEN SPIELBERG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结合中国电影华表奖和好莱坞奖,列出三人得奖情况,进而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岂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吗?
当讲到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的饮食结构,同时反思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尤其是以“洋快餐”PK“民族小吃”为主题进行一次英语辩论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我们本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热爱民族文化的品德教育。
在教学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利用POWERPOINT课件、图片及视频,首先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习得的“身势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关于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情况。其听力部分介绍到美国家庭做客的礼仪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部分具体体现。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外研版 高中英语必修5 MODULE 5
教学对象:高二(19)班、(20)班
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词汇;复习状语从句;话题:体操王子、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马拉松比赛。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中根据文字表面意思对其深层含义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运用本模块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写作任务,并能口头介绍体育名人。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 关于体育、体育明星、体育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非常好的素材。但是英语课作为语言知识为第一掌握要素;语言技能为第一训练要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能以渗透式进行,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情感真切,并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教学设计思路:如表2
教学实践证明,将品德教育融入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同时也净化了学生们的心灵。
通过这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同时通过听说技能的培养――体育话题的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在课前的导学案的准备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重要及我们祖国的伟大。
3.从学科的角度,德育教育应关注之处。首先,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外语专业素质是英语学科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其次,要注意课内外的互补和延伸,比如可以开展和学科内容相关的讲座、比赛、课外活动等,来增加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效应。
关键词:预科教育;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德育教育方法
1引言
预科教育是我国非学历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预科教育阶段,汉语言学习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当前已有多数教师认识到了这两个方面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所有学科阶段教育中,德育教育都未被重视起来,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机会的缺失。开展德育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预科教育阶段作为民族学生重要的转折点和新起点,是学生接触德育教育最为合适的阶段,如何在预科教育阶段渗透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
2预科教育阶段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预科教育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预科教育虽然是非学历教育,但预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我国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就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所开展的培养学生德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工作。预科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还没有引起重视,但德育教育的范围非常广,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同时还可以将世界其他优秀民族的文化引进过来,纠正学生的一些思想偏差、提高对事情的正确认识。我国教育部门在教学改革体系中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在开展学科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德育学习的理念,首先教师应该发挥先锋榜样作用,在任何学科教学中都应该适当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预科教学工作中,教师如果未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工作存在漏洞,缺乏针对性,教学工作未能发挥出有效的手段和优势。基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教育部门对各级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而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纠正学生不良思想和的思想观念,是各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预科教学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一个环节和阶段,在预科教学阶段,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对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大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教育是需要系统地进行教学的,其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漫长,德育教育就是教学工作者在自身思想道德的基础上,以教学活动的形式,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受教育者接收外界信息,通过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将外界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动机,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言行过程。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应该讲究方法,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1贴近生活与把握时代脉搏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教育是由多种因素集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在新时代,德育教育不仅要贴近生活,同时还要与时代相结合。这就要求预科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要肯定学生的个人正当欲望,因此,教师在其他课程中的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贴近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竞争压力比较大,许多学生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合理的要求,然而在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中,大部分人把这种个人欲望视为“恶”,认为是消极的思想加以否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充分证明了个人的正当愿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要积极肯定学生个人合理需求。
3.2人文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教育过程是师生和谐共处、互动的过程,是心灵的相遇与思想的交流。如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表现出冷漠和无所谓,德育教育就会演变成机械的“教学”与缺乏人情味的“管教”。富有人文情怀的教师永远会密切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始终表现出爱心、关怀、公平、积极公正,尊重学生个人发展。当然,这种人文主义应该与学科性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学科性原则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发展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化学、物理、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争强好学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一丝不苟的学习状态与独立思考的科学创新精神。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仅有理论教育,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必然是空虚无用的;如果仅有实践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将是空虚的,甚至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滋生,很难获得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成果。道德教育是实践的关键,其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日常的行为当中。因此,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要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也要注意在行为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此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4自然性、连续性与持久性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教育的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过程漫长,因此在预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然要遵循自然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原则,要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同时还要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离开教材这一载体,不要牵强附会式的说教,而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来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此外,由于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德育渗透必须坚持连续性和持久性原则,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周期长,见效慢,甚至有些学生品德的形成出现了反复的特点。以这一观点为例大学生厌学、社会责任缺失、失信、考试作弊、酗酒的行为问题比较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要更加有耐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反复渗透,良好的道德观念才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应突破学科德育狭窄的视野,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网络,注重德育渗透的原则。
4在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4.1加强对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教育
预科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前提,虽然是一种非学历的教育,但预科教育在学生人生中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学生人生的新起点和转折点,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也有重要的意义。在预科教学阶段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教育作为预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章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传统的交通工具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分析人这一生不同阶段所使用的不同交通工具。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普遍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2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领性的作用,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震撼,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5结语
德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久性的特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在预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要认识到这一工作是任重道远的,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一代甚至好几代人都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是培养学生的工匠,是主要力量,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我们自身思想道德品格的培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言传身教,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娟.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2]王宇.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读书文摘,2016(18).
[3]郭绍永.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中学语文,2011(33).
[4]欧阳琦云.以文之道润物无声———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问题的再思考[J].语文知识,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