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时间:2023-01-25 22:3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第1篇

区位于市中心,辖19个乡镇、街道(景区)办事处,其中:4个乡,8个镇,7个街道(景区)办事处,共有291个行政村,53个社区,总面积1007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

我区现有各类残疾人76565人,占总人口的8.8%。区残联组建于1990年,当时由原市民政局代管,基层工作由各乡镇、街道民政部门代办。1994年撤市设区后,升格为副科级单位,由区民政局代管。1996年,区残联由副科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区残联建立党组,由区委、区政府直接管理。由于多年来,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工作开展不顺畅,一度曾是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落后县市。如何迎难向上,赶超先进,让区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决定从基层残疾人组织、基础资料台账建立入手,全力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建立健全了各级残疾人组织,并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国特奥家庭联络网社区活动;成功创建了“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残疾人整体工作被授予“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残疾人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我区有7万多残疾人,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各级残联下达的任务要靠基层去落实,基层残联是联系广大残疾人的纽带,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基层残联组织,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是前提。长期以来,基层残疾人组织岗位不明,职责不清,人员不定或更换频繁的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三个环节:一是 调整充实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为切实强化区直各部门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协调联动功能,区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区残工委成员单位,明了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全区的残疾人工作的格局。二是健全乡镇、街道残联。区残联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市残联的要求,把“健全乡镇、村组、社区残疾人组织机构,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作为“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主动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强乡镇残联标准化建设,按照规范化、民主化程序调整充实了残联组成人员,明确了乡镇残联专(兼)职干部。区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宛龙办()12号],重新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专职,设一名专职人员承办残联日常工作。专职人员选拔、配备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行,要特别重视选拔配备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从事残疾人工作,要热爱残疾人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要发扬“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善于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经过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半个月的推荐、考察,全区19个乡镇、街道的残联专干全部配备到位,全部是党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三是健全村级残疾人协会。进一步加大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力度,逐级固定场所,明确职责,完善制度,配备人员,配齐办公设施。设立一名专职残协委员,选拔有责任心的优秀残疾人担任,与民政部门协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二、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资料建设,建立残联业务台帐,实现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

按照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的要求,为乡镇残联、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制度要求,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管理,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推进全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加强残联基础资料台帐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为此,我区在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根据扶贫解困、劳动就业、康复服务等方面要求设计了1套表格,安排全区19个乡镇街道残联和291个村(社区)残协全面组织力量,落实专人,深入到村、组,逐一对全区所有残疾人进行调查登记,分类统计,为开展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各项活动,着力提升服务职能

一是大力组织业务培训。自起,我们每年都适时组织乡镇、街道残联专干和区残联有关人员一道走出去学业务,重点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康复服务、维权、宣传、文体、等工作进行了参观考察。二是提高了残联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区残联加强了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业务知识培训,引导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准确把握残疾人工作的职能,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职能。以各级残疾人协会为平台,充分利用残疾人各种节日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残疾人献爱心,解决因灾因病致贫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困难;积极争取专项彩票公益金和结对帮扶解决残疾人在康复、扶贫、

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以创建“残疾人之家”为契机,积极开展特奥运动和参加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及第一届市残疾人运动会,为残疾人搭建融合沟通的平台;帮助残疾人开展法律援助,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同时,村残疾人协会、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残疾人各节日活动得到有序开展,基层残疾人组织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2篇

       一、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1、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共3人,其中大专1人,并专人专职。司法所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制订了《司法所的职责及规章制度》;2、司法调解中心成员15人,其中大专15人。今年上半年以来,调解纠纷4起,调处率达100%。处结率成功率达98%,减少了矛盾纠纷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事件发生。3、安置帮教工作。XX年和XX年刑满释放人员9人,我们对他们进行摸底排查,规范档案。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1、我所制订了《**镇二OO六年普法工作计划》,并以党委文件发至各村、各单位,对全镇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印发普法宣传资料300余份,充分利用在校学生带回家庭,带给邻居的形式,发至各户,教育面达80%,制作普法宣传版面150余块;利用通俗、顺口的语言向群众宣传各种法律。

       2、“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据县民政局、县司法局联合下发的棣司发[XX]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泊发[XX]22号文件“关于**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泊发[XX]21号文件“关于成立**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本着九个标准,对全镇52个村一一核查,凡基本符合标准的,向领导汇报后,民政所、司法所联合一一自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觉得符合标准的,写成汇报材料,上报司法局。

       三、“148”法律服务建设

       1、“6427148”法律服务专线工作在不断完善办公设施和提高值班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开展了各项业务工作。一年来,共接到咨询电话52个,当场解答52个。“6427148”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大大避免和减少了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2、基层调委会工作。我镇共有52各行政村,村村建立了调委会组织,并办理了调解员证,并达到“四落实”,坚持纠纷排查制度,对派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建立了台帐,并限期在一个月内解决。上半年共调处民间纠纷32起,调处率达100%,处结率达98%以上。

       3、发挥公正工作在经济建设忠的“服务、沟通、公正、监督”的作用。我所上半年共办理公证业务8件。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将严格按上级要求干好一切工作,不断树立好自己的形象。

                                                                                   

第3篇

立足实际 共谋发展***医院开创扶贫新天地

***医院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狠抓项目落实,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扶贫工作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取得显著成效。

一、明确重点,深入调查,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该院坚持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难题来解,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下决心下大力去完成。首先调查致贫原因,把它作为破解难题的着手点。经调查分析,全村农民致贫的原因主要有:想发展缺少资金缺信息缺技术,难以启动发展项目而贫困;仅靠种点责任田家庭收入单一而贫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和缺少有效的市场服务而难以脱贫。在查明了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该院主要领导和驻村扶贫队员在摸清农民致贫原因后,把该村贫困户的基本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等一一立卡建档,写出调查报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二、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带领农民致富相结合。

农村基层组织是关系农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堡垒,起承上启下,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领头雁”,实现“选准一个人,带领一群人,致富一个村”。把那些既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农村能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村干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升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尽快转变工作职能。年初,通过自筹资金50多万元投放到村两家濒临倒闭的民营企业,为其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政策资金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支持。很快,企业运转良好,现已安排25人就业,职工人均月收入600多元。在两家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促进该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脱贫。

该院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推进村容村貌的发展。

1、兴建沟渠,优化环境,促进农田增产增收。针对芦墩村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加上水库和沟渠年久失修,遇上旱灾群众只能“干瞪眼”,院长张以滔在实地考察后,同村委制订出台了“清淤沟渠”的方案。工程完工后,彻底改变了贫困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芦墩村近一千多亩农田得以灌溉,既提升了该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改变了“靠天吃饭”为“靠水利工程吃饭”的局面。受益农田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粮食亩产量增加近一倍,人均增收250元,家庭收入明显提高,贫困人口由原来的276人减少到222人,村民收入由原来的1860元增加到2230元,群众的生活也越过越甜美。与此同时,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丰富精神生活。

第4篇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来到**县**乡**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有苦有甜,有辛有酸,在县委组织部、人事局的严格要求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村干部群众的帮助下,通过一年的农村基层工作,我对农村政策、农村实际、农村工作、群众需求、致富产业都有了较深的了解,为顺利开展农村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担任村官工作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将所见、所闻、所感写到工作日志本上,积累经验、发现不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肩负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责任。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县委组织部培训生活及领导的勉励,让我更好地适应村官生活。

2008年9月为期一周的“**县到村任职大学生岗前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县农村发展的基本现状,知道了很多农村知识包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和要求,农村土地承包、财务管理、合同签订等政策,稳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王林山书记诚恳的致辞让我对村官生活充满信心,乡领导的谆谆教诲、亲切勉励,使我相信自己能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得到成长,村委成员的热情接待、生活上的关心,让我立志一定要为**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积极了解村情,热情投入工作。

**庄村位于岚济路沿线,地处乡驻地,交通便利,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705户,农业人口2060人。有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63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流动党员5名。大魏庄村是个以种粮、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第一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0%,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28元。我村是我乡的行政大村,省道沿线商铺多,人员流动大,所以我村的综合治理、稳定、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事项要比一般小村要繁多,然而村委成员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力争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最好的精神,使我大受鼓舞,并积极的投身到村委会的工作中。

(一)协助村委成员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环节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关注民生的好政策,对于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就医难、防止因病致贫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中的保守落后观念及对新农合的认识不清晰使这一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于是村委成员、各组挨家挨户动员,我协助他们将收缴费用、参合名单汇总后填表登记,统一整理后,再进行勘误校对,秉着不能让我们的一点小失误影响村民报销医疗费用的原则,针对参保的1870人,我们花了十多天整理他们的身份证、医疗证号码等材料,又审核填写所有续保户的旧合作医疗本,09年3月初又将合作医疗本挨家挨户的发放到村民手里。村民们都很称赞我们的工作仔细认真。

第5篇

一、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积极动员提供保障

建立领导机构。司法所高度重视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成立了所长任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具体工作,抓好几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信息汇总、监督等事务,各工作人员根据分工进行具体落实开展。

积极动员部署。每次在司法局部署抓各个专项活动工作之后,我所便迅速召开会议,学习有关文件、传达领导的讲话精神,研究制订开展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进行动员,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上来,要求干部职工以积极的姿态、认真的态度、饱满的热情,自觉投身到各个专项活动中,掀起活动热潮。

(二)加强学习,形成爱岗敬业精神

围绕“诚信为民、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服务宗旨,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因而我们积极的进行了动员部署以及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我所自收到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后,迅速召开领导会议,动员我所所有执法干警积极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积极加强自身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同时我所组织党员干部队伍收看了厅、个级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警示录,组织了一次执法教育培训,并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升职业形象和工作质量。通过学习,全处人员充分认识到规范司法服务秩序,提升司法服务能力,维护司法信誉和形象,改善司法执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学习,全处人员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本次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读书征文,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为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读书热情,推动学习型组织设,我处相应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如:“读书征文”活动,要求我们的司法干警在工作之余多阅读与司法相关的文学作品,总结分析自己的司法执法心得并将其写成文章。

通过上述活动,我所的部分同志的文章经过全所工作人员的评选,被做为我所代表报送至市政工科。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基层司法干警的业余生活,更是提高了我处司法干警的文学创作水平,同时也更加的坚定了司法干警坚持自己事业的信念。

(四)加强评议,全面落实作风建设

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所积极开展“每月一法”宣传活动,并借此机会发放一些评议单子(如:司法工作评查征求意见表),以此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我所的司法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听取社会各界对司法服务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我所还专门开展了对人民群众对我所的各种建议或意见以及自己的剖析材料进行综合讨论会,并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措施。

二、存在问题

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队伍量少质弱;二是司法程序不够规范;三是服务秩序有混乱迹象;四是内部制度不够健全。以上问题的存在,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事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损害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给正常的司法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积极的开展反思活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首先,继续深入开展司法干警队伍“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政治法律业务学习,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性进行坚决整改,着力提高司法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司法质量监管机制,强化司法执法的风险意识,规范司法程序;三是与兄弟司法部门联手,整顿服务市场,规范服务秩序;四是完善和健全内部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堵住管理漏洞。我相信,通过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社会各界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司法干警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司法服务秩序明显好转,司法行业的诚信形象显著增强。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加强基层司法组织队伍的建设,每个司法干警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确保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每个法官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增强投身司法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做严谨司法工作者,办精品案件,树公信形象”的目标。

第6篇

今年,我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统筹经济社会重大工作和全镇三个文明建设,主管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上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沿江沿海开发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之路,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或超序时,现将本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握一个主题

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高点定位,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今年,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困难面前没有退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和班子成员经常到村居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我镇的现状和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如城的科学发展之路,具体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发开放。抢抓沿江沿海开发机遇,加大园区建设和项目投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互动并进的都市型经济。二是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齐头并进,统筹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之路。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限制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断解放思想,高点定位,注重规划引领,破解制约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全镇上下围绕既定目标,始终突出加快发展,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各项工作在高平台上取得了新进展。全年目标任务进展喜人,截止11月30日,已完成财政总收入6.45亿元,一般预算3.81亿元;完成注册外资1.25亿美元,到帐外资1295万美元,完成市外民资7.2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4亿元,规模工业利润5.96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39.5亿元,工业用电量22360万千瓦时,新增装机容量39450千伏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辐射苏中的汽车城已开始建设,服务外包园区也取得突破,已有十多家软件公司正式入驻;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镇实验小学综合楼近日竣工,二号、三号教学楼和少年宫随后开工,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镇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促进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的小餐饮集中区已进入扫尾阶段,红星市场也已正式动工建设;年初确定的十件政府为民办实事推进良好,已全部高标准完成。

二、突出一条主线

始终突出“三化互动”这条主线,依托万顷良田工程,加快人口转移和要素集聚步伐,促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健康发展,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实现“三化”互动。

1.以万顷良田为突破口,为三化互动并进提供要素保障

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工程,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三化”互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保障,实现土地最大利用率。我镇“万顷良田”项目涉及凌青、沿河两村,需拆迁1439户,整理农村土地9642亩,11月初,我们响亮地提出“大干六十天,拆迁五百户”的目标。目前凌青项目区314户已全部评估结束,并开始拆迁。

2.以百亿企业培育为抓手,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围绕英田、九鼎和神马三家百亿企业培育大力度推动园区建设、项目投入,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标准打造园区,按照“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对园区规划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打造园区的硬、软环境,大力推进城西大桥、城西大道北延等工程建设,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切实加大项目投入,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力度。今年,已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九鼎风电项目一期1万平米厂房已竣工,二期fd2厂房已开始建设;神马三期厂房已封顶;英田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完成一条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铸造技改项目消失模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同时,发挥目标百亿企业龙头作用,引进与之配套的产业项目,打造汽车汽配产业园、风电和新材料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完善产业链。

3.以六城同创和城市拆迁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

围绕城市拆迁、六城同创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城乡环境明显提升。大力开展六城同创,以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强势推进老小区改造,改造老小区30个,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点面结合,狠抓专项整治,城区“八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明察暗访做出了突出贡献。狠抓城乡拆迁整理,不断强化“拆迁为零,一切为零”的理念,整合精干力量,严格考核奖惩、狠抓工作推进机制,强势推进拆迁整理,今年已完成拆迁整理3852户,拆迁面积76万平方米,优化了城乡存量土地配置,统一城乡规划,大力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4.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先后引进季园花木盆景研发基地、蓝田农家乐等农业项目43个,其中规模项目15个;以“三大合作”为载体,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累计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重点改造提升花木、草坪等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5.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5360亩。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指导,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就业空间,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三、带好一支队伍

坚持民主集中,奏响发展旋律,坚持用跨越发展的目标凝聚人,用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团结人,用和谐发展的要求带队伍。作为党委主要负责人,一直努力加强和改进镇党委的领导,注重协调上下左右,创新机制和载体,不断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1.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形成三套班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同时,注意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工业园区与生态园区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书记办公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研究重大问题,在党委决策过程中,始终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切实提高党委决策水平。实践表明,党委、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符合如城的实际,促进了如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对人大代表的领导,把人大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经常组织代表学法用法,提高履职能力;加强代表之家和村居人大代表联系点的建设,为联系选民构建新的平台;加强对代表建议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定期组织代表视察,促进政府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加快进程。同时10月份组织部分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更好地促进人大代表履行职责。

3.健全公平公开的用人机制,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于部选拔任用中,始终坚持以党性原则为标尺,坚持用机制选人、凭实绩用人,努力把各级干部的精力高度聚焦到真抓实干上来。年初,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部分基层班子进行了调整,极大的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镇形成了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4.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构筑代表评议新平台,今年4月和8月,组织人大代表对市国税一分局等8家单位进行评议,促进部门更好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干部教育模式,重点开办了作风建设培训班、村居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改变干部队伍中素质不高、执行力不足等不良倾向,造就了一支政治靠得住、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四、当好一个表率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2005年8月,原**镇的七所村小和一所初中合并在一起,成立了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它是建平县唯一的一所“一乡、一校、一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占地30258平米,建筑面积7315平米,现有教职工114人,小学部20个教学班,初中部10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55人。

2005年11月,我省农远教项目工程启动,为我校配备了模式一、二、三设备。

1、接收模式一的光盘播放设备,总计20台DVD、28台电视接收机以及配套教学光盘等,光盘播放室20个,全校30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使用情况较好,小学1—6年级利用率较高。

2、配备了模式二设备,有卫星接收天线,数字接收机,电视机,联想电脑,刻录机等。2007年8月末,已经顺利完成了由鑫诺1号向亚太6号的转星调试工作,现能正常接收、下载中央电教馆的卫星资源节目。已将下载的有价值资料刻录成光盘存储。

3、配备微机室一个(3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卫星接收专用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

4、启动了模式三配套的“清华同方新课程主题资源库”,机器运转正常,局域网网络畅通;连通了互联网,教师能浏览英特尔网上资源。

三种模式系统,质量符合上级配备要求,安装了三种模式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设备均正常运转。

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了我办事处党员干部、群众、教师的培训及学生学习的渠道。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专门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师生服务。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李树杰亲自挂帅任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作整体统筹安排;中小教部教导主任负责检查落实;由熟悉计算机操作的管理人员抓远程教育的具体实施工作。

完善规章制度,我校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培训登记制度》、《教师培训方案》、《远程资源装入、下载和使用登记制度》、《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制度》等,将其上墙或存档。

我校师生人员较多,为了便于管理,将每台机器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做到上机有登记,上网有记录,因而避免了人为的损坏,保障了机器的正常运转。

由于我们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管理科学,为资源的高效运用提供了保障。

三、夯实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运用好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工程实施伊始,学校就大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计算机全员培训"操作技能基础上,提高操作层次。制定了全员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就信息技术学习而言,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年轻教师接受容易些,而中老年教师接受学习较难,因此,我们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首先是骨干教师外出接受高级培训。我校选派了3名具有一定微机操作能力的教师参加省级“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多人参加市县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全部达标。其次是由骨干教师在校内集中培训青年教师。其三是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培训中老年教师。这样的分层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有较大的提高。现在,90%以上的教师都能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各版块内容、熟练的进行技术操作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四、充分发挥远教的作用

(一)、远程教育服务于教育教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远程教育服务课堂教学,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教师们在互联网和“清华同方新课程主题资源库”中查阅、下载学科知识,适时的、合理的应用于课堂,无形中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我校有的教师把每一课所搜集的相关知识分类编辑整理,设计成非常实用的教学辅助材料,服务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除此之外,教师应用最多的是利用远程资源下载课件。那些设计新颖、巧妙、实用的课件,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积极的研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校教师除了下载现成的课件外,还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并通过上传资源和论坛与其他名校教师互相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为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制订了学科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课程表,每位教师按课表上课。规定主要学科、骨干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学年不得少于20节,并与考核挂钩,促进了教师上好多媒体课的积极性。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各组将评选出来的优质课在全校交流推广,现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实际教育现状已经达到了互融地步。

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多位老师的课荣获国家、省、市、县级优秀课,学生成绩迅猛提高,2007年初升高升学率创历史新高。

2007年11月,**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网站正式开通,并与建平教育信息网链接,网站由专人管理,单独配置了服务器,结合我校的实际特点,合理的设置了相应版块,内容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远程教育、教师论坛到学生园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色。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等校园网资源集体备课、修改教案、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实现校内、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二)远程教育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

1、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搭建平台。

几年来,**街道办事处多次组织当地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反馈的效果很好。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较大促进,也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它把党的政策、中央精神有关法律法规和先进文化知识直接灌输给全乡各村寨家家户户,把基层党员干部头脑用理论武装起来,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增强。

2、为当地农民致富提供信息

我校开通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把接收的资源打印成材料,分发给各村。还组织当地农民来我校学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通过学习,广大农民朋友了解了国家的富民政策,增强了致富信心。尤其是一些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的资源,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其中很多农民朋友都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实践,反馈效果很好。

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远教工程顺利实施。

我校自实施农远教工程以来,为确保工程实施的质量,为确保将远教资源最大容量的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使其更有效的服务于教育教学,近年来不断加大实施远程教育的投资力度,先后添置电视柜30个,配发到每个班级;购置电脑桌45个,重新配置了学生微机室;又购买了用于学校网站和教师教学资源存贮的电脑两台。以上几项的总计投资为25000元。

另外,为使教师能更好的应用远教资源于教学之中,学校下大力度培训教师,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资,舍得在设备维护上花钱,几年来,学校在远教硬件设备、教师培训、设备维护、材料整理、电费等项目上一共投资近四万元。因此,有了专项资金的不断投入,使得我校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确保了远教工程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

第8篇

根据县委办〔2006〕39号文件的要求,我局所联系的新农村建设帮建村是“镇村示范整治”工程确定的整治村——蔡家桥镇凡村,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局前一阶段的帮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帮建方案制定情况

为全力支持指导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帮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8月初,我局对凡村的基本情况、集体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在分析了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具备的条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帮助凡村理清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明确了帮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帮建工作措施。总体指导思想是: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按照整治村的标准,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基层组织建设,完成整治村的工作目标任务。具体的帮扶措施包括: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目的,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激发参与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热情,在帮建村迅速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二是协助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我局的职能优势,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协助凡村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导和龙头作用。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凡村村庄建设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每年安排一定的帮扶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积极帮助协调、联系金融等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推进各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实施好农村“人饮工程”,在修缮、巩固好已建“人饮工程”的同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剩余1/3人口饮水问题。结合“沼气工程”建设,利用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鼓励农民建沼气池和水冲式厕所,用2年时间拆除现有全部露天厕所。大力争取专项资金,3年内建设和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村内道路5公里。

四是谋划致富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农民基本口粮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收入。充分发挥凡村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将大力发展鸡、鸭、猪、牛等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当地土鸡、土蛋、土猪等无公害农产品。同时,抓好经济林建设,逐步扩大竹子、板栗、柿子等经济林种植面积,力争人均种植经济林达1.5亩。

二、帮建人员和资金落实情况

我局及时成立了整治村帮建工作指导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谢俊峰同志担任,指导员由徐建国同志担任,负责加强工作指导,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截止到目前,凡村已清除路障8处,建沼气池30户,我局已拿出3000元帮扶资金,用于村级公路的硬化工作,全长2.9公里的蔡溪路路基拓宽和沙砾石铺填已基本完成。

第9篇

为继续深化“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全面提高广大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双带”能力和知识本领,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素质,六合区在全区实施“千名村官”培训工程,对村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全区240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区里统一组织培训,举办4期培训班,11月中旬全部培训结束。村支部副书记、委员和村委会副主任、委员由各镇(街道)分别组织培训。10月21日,六合区“千名村官”培训工程首期村干部培训班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期培训班领导重视,组织程度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组织程度高。区委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为培训村干部是关系全局的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更是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工作。区委领导多次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区委书记陈维健、副书记张福金还亲自到培训班作了重要讲话,为培训班作动员,区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也亲自给学员授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党校、农办、区科协等部门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多次研究培训方案,制定了“千名村官”培训工程实施计划,精心安排了培训课程,通过多种渠道选聘授课教师,反复比较选定参观路线。另外,由区委农办专门为培训班组织编写了以“双带”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材料??《启迪》。在办班期间,有关部门均明确了专人负责,跟班管理,各镇、街道也明确了一名党(工)委委员带队,参加学习培训,参与日常管理,学员参训率达100%,到课率达95%。

二、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培训质量好。培训开学前夕,适逢省委回书记来我区对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我们及时地把回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这次培训的重点内容,给每个学员发一份回书记的讲话材料。培训期间,要求学员对回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开展讨论,交流体会。根据培训要求,结合村干部的实际要求和当前我区的重点工作,我们把增强村干部“双带”本领贯穿培训的始终、开设了农村基本经济政策法规讲座、农业结构调整系列专题和农产品市场开发与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专题,都由业务部门主讲,使其更加贴近当前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体现了“学精、管用”的培训要求,更好地帮助村干部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做好农村各种做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培训收获大。由于组织到位,安排周密,加上学员们的共同努力,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感到收获很大。可以说,这次培训对村干部是一次洗脑和松绑,一次鼓劲和加油。通过培训,明确了要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发展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要发展农村、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培训,提高了村干部政策水平,理清了一些长期困扰村干部的问题,给村干部增长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村干部的工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增强了村干部做好工作的信心。通过对如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专题讲座,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专题介绍,提高了村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通过培训,特别是“双带”能力方面的培训,使村干部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说到底还是思想上的障碍,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只有树立了敢为人先的思想,真正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放下包袱、放下顾虑,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挖掘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潜能,推动我区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带头创业致富,更好地引导群众,起到示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第10篇

摘 要 面对行业内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本论文以中交天航局环保公司在职团员青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层次和途径的访谈、座谈、交流以及与公司相关部门、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的沟通和比较研究,在分析公司青年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走出企业共青团工作传统的经验思维模式,在实践中思考,探索、研究、创新,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 共青团工作 青年员工 工作模式

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调整、重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进一步加强企业青年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引导多样化及岗位需求多样化对青年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三五”期间,天航局环保业务发展规模将突破60亿元,面对这样的发展战略目标,必然要求环保公司短期内在公司结构和产值规模等方面快速提升,培养一支与企业转型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已成为制约环保公司转型跨越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从公司实际出发,通过调研分析、交流座谈、访谈讨论等形式,对企业青年成长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以及在青年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开展了调研,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基层团干部完全兼职化。目前,公司基层团干部全部为兼职,日常生产经营工作量大,工作精力不足、缺乏创新,直接影响了基层团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团的工作严重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质量不高、疲于应付的现象,工作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青年员工思想多元化。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形势下,以80、90后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员工在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有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思维活跃、观念更新、积极进取,接受新鲜事物快,竞争和创新意识较强等。但也存在着缺乏勤奋精神、怕受挫折、责任感淡化、集体意识较差、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对自身定位偏高等问题。

3.工作机制方法有待改进。相对于青年员工思想、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不强,方法和手段创新不够,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显得单一,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4.青年员工交流渠道不畅。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特殊的工作性质,公司总部和基层项目部人员流动机制不健全,不同专业间青年多向交流渠道不畅,彼此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成效。

5.青年骨干系统性培养有待加强。目前,环保公司发展面临的一大矛盾就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和人才队伍结构素质短缺的矛盾,这使得很多青年员工过早担当项目负责人甚至公司部门领导,但也由于积累不够,过程培养欠缺,造成部分青年骨干基础不牢,影响了发展的后劲。

6.项目分散制约团组织活动开展。环保公司项目普遍存在项目存续时间短、项目分散等特点,大部分青年员工常年分散在各驻外项目部,青年员工在不同项目之间流动频繁,人员不够集中,地点不够固定,使得基层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大打折扣。

7.外聘青年的管理需引起重视。目前,公司委缓解项目施工人员紧张和市场拓展的压力,使用一定数量的外聘青年员工,这一青年群体的管理引导工作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二、青年员工思想意识问题探析

1.生产任务重,精神压力大。近两年来,由于公司环保业务拓展,特别是外海生态岛建设项目的大规模实施,环保公司抽掉了大量青年员工参与项目建设,此外孟加拉国外疏浚市场的延续,使得青年员工长期在海外和外海工作,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较大,导致青年员工普遍面临精神压力较大,甚至出现消极厌烦情绪,工作激情减弱。

2.整体价值取向需要积极引导。目前,大部分青年员工对公司转型发展充满信心,但也存在个别员工对公司今后发展信心不足现象,认为没有一定的“关系”,努力也没用,以致于对待工作漫不经心、持无所谓态度。

3.不注重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部分员工新形势下青年员工比较讲求实际,只关心个体利益的实现,而对于参加技术培训、注册考试、学历提升等积极性不够高,特别是疏于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意识较为淡薄。

三、加强公司团建工作的对策分析

当前,环保公司站在转型发展新的起点上,如何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是新时期下公司团委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做到“立足基层、面向青年、务求实效”,以服务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重点,使共青团工作助力公司转型发展。

(一)思想先行,加强青年思想教育引导

青年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未来,培养一支思想可靠、专业技术过硬的青年人才队伍,关系到环保公司的未来和发展。就如何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引导,结合环保公司自身特点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塑造功能,通过公司形势任务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推动青年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导青年员工坚定发展信念,为天航环保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2.积极引导培育,营造和谐成长氛围。青年员工普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公司要积极为青年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可考虑设立青工成才档案,及时把握住青年员工的动态,督促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进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力,大胆提拔,严格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作为。

3.注重培训教育,确立合理职I规划。青年员工一般具有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是短期内缺乏实践磨炼和丰富经验,公司可考虑适当加大对青年员工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帮助其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4.落实保障措施,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青年员工的收入和贡献紧密结合,特别是要对科技攻关、经营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骨干,要倾斜照顾,有计划、有步骤的重点培养和打造青年人才群体。

5.发挥典型引领,评出青年标杆团体。公司应注重“最美青工”、“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团内各类荣誉,并将“青年标杆”的事迹材料汇编,分发到广大的青年员工手里组织宣讲活动,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向他们看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绕中心,提升团组织服务青年职能

1.加强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和支持,利用各种方式促进党团联动,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深入到位、持续有效。结合环保公司发展形势,以成立项目部团支部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工作月、旬、季报的联系制度,促进各项计划任务及时落实到位。

2.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兼职团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目标,健全团干部考核办法;二是大力弘扬先进,发掘和宣传优秀兼职团干部典型和工作经验,以增强团干岗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制定政策,完善兼职团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标准,强化监督,及时整改。

3.转变工作方法。基层团组织要增强团工作的“大局观”,主动争取党政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主动将团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中心工作,并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要学会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形成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整体效果。

4.转变活动方式。要集中人力、物力,团建活动应由大型转变为小型、分散性的活动为主,结合基层单位从事生产任务的实际,在单位本部、驻外项目部开展小范围技术交流、文体娱乐等活动,使青年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既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又能取得良好效果。

5.转变沟通管理方式。根据青年员工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的新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团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充分利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纳入到团组织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中。公司团委可以指导广大青年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QQ群、微信群,群主题,一方面可以使交流的氛围轻松活泼,又可以极大地拉近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距离,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岗位建功,主题实践活动搭建成长平台

1.青年培养制度体系化。一是通过逐步打通人才晋升渠道,尽可能多发现有潜质新员工,进行重点的培养锻炼;二是注重开展针对性的素质能力培训,如礼仪、交际、表达等,加强平时的汇报演练,也可组织有关演讲比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三是加强青年员工专业间的横向交流,可以采取到不同专业挂职的方式,提高其专业综合能力。

2.创造条件加快青年成才。解放思想,大胆使用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给他们早压担子,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委以重任,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担任重点科研、重点工程的负责人,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3.开展不同专业间信息交流。公司团委可不定期地组织开展青年和公司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使青年的发展诉求有顺畅的反映渠道,同时也便于公司了解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此外,公司内部基层单位也可以考虑开展对标学习,以促进互相了解。

4.建立分层次师带徒制度。公司可以考虑打破现有单一的师带徒模式,建议建立从公司副总到各级技术主管的师带徒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和切实措施,落实时间和培养目标,使培养层次更加多元化,提高培养人才的成效。

6.依托重点工程,开展团建主线活动。要将强化责任意识、团队精神作为“号”“手”“队”活动的主题,引导广大团员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同时,加强青年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培育、选树和宣传工作,以点代面形成声势和氛围,在公司内外树立环保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激发活力,加强青年人文关怀

1.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坚持开展“团干培训”“员工课堂”“青年技术交流”等品牌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团组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探索建立以“自由组合、自我管理、自愿参加”为特点的青年社团型组织,如篮球协会、摄影协会、车友会等,适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第11篇

镇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项目工程的指导方针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约经营、快速致富”的方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宗旨,在充分利用城镇经济发展快、信息灵、观念新、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发,整体搬迁方式,坚持先开发后安置的原则,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脱贫步伐,尽快实现致富达小康的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示范区项目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年主要组织摸底调查,确定示范项目建设区、编制设计、可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工程招投标及生产开发和住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年进行完善生产开发项目,启动生产项目,移民安置、组建基层组织,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帮扶等后续服务工作,重点是移民安置和生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落实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旗的原则。

(二)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愿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采用高效农业、集约经营、劳务输出等多种开发模式,推动示范区与城镇经济区域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原则。

(五)坚持以工代赈,组织移民投工投劳,积极参加示范区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原则。

三、迁出、迁入区概况

(一)迁出区

项目迁出区确定在镇村和村。移民101户411人,其中:村61户251人,村40户160人。

镇村。地处干旱硬梁地区,总土地面积6.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5万亩,辖5个农牧业合作社,共227户、985人,其中贫困户152户、772人,现有水浇地710亩,饲养牲畜1680头只,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74元,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属不稳定温饱的贫困户。

镇村。地处沙区,总土地面积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2万亩,辖4个农牧业合作社,总户数343户1362人,其中贫困户142户570人,占总人口的41.9%,现有水浇地1900亩,牲畜3200头只,2002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20元。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超载过牧,人口稠,长期开荒耕种,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风大沙多往往与旱灾并发,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这一地区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水利局和有关部门曾经试打过多眼井,深达360米,却未找到出水量充足的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全村的人畜饮水仅依靠几公里外拉运提供,遇雨受淹,遇旱则干,且水质特别差,矿化度和含氟量严重超标,造成多种地方病的流行。

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密度大、地质差、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种养加、产供销不衔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该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

三是人们的观念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靠天吃粮、靠天养畜,基本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原本就很低的产量也无保证,只是广种薄收,完全靠扩大开荒面积来增加吃粮,因此,越开越穷、愈穷愈开,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的恶性循环。

(二)迁入区

迁入开发区位于旗府所在地镇镇东侧,这里紧靠镇区,人口相对较少,各项基础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易开采,宜开发土地2万多亩,且土质肥沃,集中连片,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社会事业(医疗、学校、幼教等)纳入镇镇总体发展规划。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移民迁入后,依托于镇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劳务输出两大市场,主导产业以“红、白、绿”种养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红是指肉牛、肉羊等肉产品,白是指奶牛乳产品,绿是指种植优良牧草、高科技无公害绿色蔬菜等。

五、移民安置的规模及标准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计划从镇村移民61户251人,村移民40户160人,总规模达到101户411人,统一搬迁到镇乌兰新区。安置标准是:

人均3亩水浇地;户均200平方米宅基地,60平方米简易住房;1亩棚圈地33.75平方米温棚;1头奶牛5只小尾寒羊;水地打井配套,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在生产、生活区实现“五通”。

六、移民搬迁计划及实施步骤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定迁出区、迁入地地点;二是开展宣传动员、核实、确定搬迁户,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三是制定实施方案,完成规划设计;四是筹措建设资金,完成项目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搬迁区建设阶段)。其中:住宅、养殖棚舍、街道柏油路、电力建设、打井等竣工,土地平整、节水管道、防护林、田间道路、围栏于。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确定项目建设计划,按照招投标方案搞好项目招投标工作;二是按计划组织实施搬迁区项目建设任务,并由新区管委会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关;二是对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四是分配住宅、土地,安置移民,并按项目要求,组织移民开展生产活动。

第三阶段(集中服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落实移民开发政策措施,优化移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对迁出区进行规划治理,移民户口消转及解决存在的其他遗留问题;三是由旗镇两级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到移民区,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科技知识水平;四是围绕移民区的实际情况,由新区管委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搞好其他各项服务工作。

七、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此次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共需划拨土地面积1423亩,地方政府一次性划拨,其中开发水浇地1233亩,宅基地面积70亩,养殖区120亩。具体建设内容有:

(一)农田

水利工程

1、土地平整1210亩×250元/亩=30.25万元

2、打井12眼×1.9万元/眼=22.8万元

3、节水管道9440米×14元/米=13.22万元

4、防护林33238株×0.6元/株=2万元

5、围栏0.674万米×4元/米=2.7万元

合计70.97万元

(二)养殖设施工程

建牛棚101处×33.75平方米×130.37元/平方米=44.44万元

(三)住房建设工程

建房101户×60平方米/户×190元/平方米=115.14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街道柏油路建设1公里×40万元/公里=40万元

2、电力建设10kv2.4公里×3万元/公里=7.2万元

0.4kv3.6公里×2.8万元/公里=10.08万元

50kva变压器4台×1.2万元/台=4.8万元

3、田间道路建设7.13公里×2万元/公里=14.26万元

合计36.34万元

(五)项目前期费及管理费10万元,工程监理费6万元。

八、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527.0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275万元,搬迁户自筹52.02万元。

九、经济效益分析

(一)户均饲养1头奶牛,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每头优良品种奶牛日可产鲜奶40公斤,年约产10吨牛奶,每吨售价1500元,则每头奶牛每年创收15000元,除去成本开支可创纯收入6000元。

(二)户均种植优良牧草12亩,每亩年产干草2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0.4元,则每亩创收1000元,12亩可创收12000元,除去成本开支,户均可创收收入7200元。一户按4口人计算,人均增收3400元。

十、项目管理

1、实施项目法人制:项目建设镇法人代表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在项目建设期内原则上不能变动,确需调整,须接受离任审计。

2、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工程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认真按工程招投标程序选择四级以上的工程队,确保示范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3、专业监理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聘请具有专业监理资质的工程师对工程实行驻地监理,单项工程、工程的隐蔽部分随时、分阶段抽查记载,保证工程质优。报帐时要有监理工程师签字和认真的工程实行进度表。

4、阶段验收和分级验收:按照工程进度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监理人员按基础、主体、装修及上电、修路、绿化等工序,分项目、分阶段进行验收,并形成阶段验收报告,全部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工程全部完工后,实施三级验收,先由旗组织自验,市复验,区终验。验收采取逐项验收,从工程质量、迁出迁入区搬迁对象、财务帐目、工程档案等方式进行。

5、资金报帐:工程项目启动按要求拨付项目启动资金,工程进度超过50%后按工程进度,提交进度报告,到扶贫办报帐,直至工程完成。为了控制质量和进度,将预留10%的资金终验后再拨付。资金设专户直拨,各项目单位按形象进度出具提款报帐凭证,到扶贫办审核报帐。

十一、迁出区的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促进迁出区植被恢复,加速生态建设步伐,本期移民扩镇示范工程搬迁后,迁出区的土地由镇政府统一搞生态建设。

迁出区土地由旗生态办进行勘测设计,所属镇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年全旗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将优先予以安排。要抓紧对迁出区土地的围封抚育、还林还草。对种植的林草要进行特别保护,旗镇要设专职人员,按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常年蹲点管理和技术指导。旗生态办和镇人民政府要切出一块生态建设资金,补助过渡时期搬迁的无畜户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农牧户,保证移民的经济收入不受大的影响。

十二、移民安置补贴

示范区建设实行国家补贴资金包干使用,人均补贴严格控制在5000元之内。凡户均超过4口人的,超1人补贴2000元;4口人以下的(含4人)按实际人口补贴,总规模控制在101户411人以内。专项资金只补贴生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与住宅建设两项,且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十三、资金管理

移民专项资金由旗扶贫办统一管理,按进度拨款,留10%待自治区终验合格后拨付。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资金实行专款、专帐、专人、报帐制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标制,严格执行《自治区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专项下拨的办法。扶贫办将对专项资金定期进行审计、抽查。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认真组织决算,并及时上报扶贫办。

十四、开发政策

针对移民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特制定如下移民开发政策:

1、示范区要无偿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移民生产生活,划拨土地属集体所有,但承包期一律为30年。

2、凡确定移出的贫困户,在迁出的当年,免除其各种农业税费。

3、为移民免费办理城镇户籍。

4、移出的贫困户在原地免除当年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5、减免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筑税。

6、从移入当年算起,三年内免收移民农业税、特产税。

7、电力部门免收移民示范区电力增容费,建设、国土部门免收土地变更登记费、房产证费。

8、移民就医、子女上学、参军等与移入镇区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十五、组织领导

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四到旗的原则,各级移民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都要履行相应职责,发挥协调、指导、监督、服务的作用。建立二级项目实施保障体系。

旗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移出区调查,编制移民规划,做好搬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

2、确定移出村(嘎查)、移出户的选择标准、移入地区的实施方案,制定旗移民实施细则。

3、制定与自治区移民开发总体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4、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和生态恢复、城镇建设资金。

5、做好移民搬迁的交通运输管理和安全工作。

6、负责移民开发工作的阶段与工程项目验收。

7、定期向市、自治区移民开发办汇报工作。

8、其他善后工作。

十六、基层组织建设

示范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原则要求组建党支部、居(村)委会,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有组织进行。

十七、技术培训和社会帮扶

针对移民底子薄、素质低、基础差的具体情况,要在移民安置后,立即开始技术培训工作,切实让移民掌握一、两门生产实用技术。同时,要加强社会帮扶,采取科局帮扶、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促进移民生产项目的有序进行,并尽快熟悉和适应示范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第12篇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1

   20xx年**,**市水利局机关事务科科长郑建刚同志,被组织选派到**镇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

   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为推手,扎实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开好“”,监督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积极协调落实项目

   根据新山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积极协调申报落实项目,改善民生。申报的项目有新修建9组--10组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贫困户安全饮水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架设高压线路工程等。其中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工程已完成施工,其余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三、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根据精准帮扶“一户一策”的帮扶原则,在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张风祥之子张林海在郑州调味品市场找到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帮助新山村的所有贫困户积极申报“七改一增”改造项目。帮助其家里有养殖的贫困户,通过自己单位的同事和自己的朋友来解决销售问题。

   四、守岗履责为民服务到村上工作以来,郑建刚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规定每天都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便更好的为民办事,如需入户调查或宣传扶贫政策,必定首当其冲,尽量做到21户贫困户户户到、户户清。经常为了工作加班至深夜,却从无怨言。

   作为新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工作中积极摆正位置,找准坐标,分清职责,掌握分寸,做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求实而不死板,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以为农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热情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近年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按照市委市政府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着力“托底线”,切实“救急难”,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具体承担了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社会救助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负责人员。二是全面研究部署全市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区县社会救助部门兜底脱贫的目标任务,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精细管理,倒排工期,高效推进。三是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出台政策、收集通报进度等形式,加强对脱贫攻坚低保兜底的组织领导。四是全处同志单独或陪同局领导,多次深入区县,对尚未脱贫验收的16个贫困区县的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低保兜底成果。

   二、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加强扶贫制度和低保制度在认定标准上的有效衔接,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明确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要求将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二是完善医疗救助脱贫政策。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办出台《关于农村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同时,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资助参保、普通疾病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规范。三是出台民政脱贫攻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民政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xx市民政局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援助、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方面,对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民政系统脱贫攻坚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

   三、突出重点,深入抓好兜底保障。对任务重、动作迟缓的区县,通过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召开各种会议讲道理、教方法等形式,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有20.1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金3276万元,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30.8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党员干部,过过苦日子,能为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同志常说的一句话。

   20xx年3月,县科协副主席***同志主动申请,满怀帮扶困难群众的一片真情,走向了脱贫攻坚一线,抽调到中池镇茶理村任茶里村脱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进村后的时间里,他天天都吃住在村上,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走家串户,晚上回到宿舍忙着整理资料、上报各种报表、同村干部商议脱贫计划、制定脱贫措施。家里老人、妻子生病他没时间照看,添了小孙子,也只是赶回来看了一眼又奔波在茶里村的山间小路上。去年七月的一天,连续的奔波劳累,中暑加多年的高血压使他在入户走访的路上脚下一滑,摔出好几米,险些摔下十几米高的山沟,他悄悄地吃下几片药,依然坚持带病工作,直到晕倒在电脑前,才被村干部强行送往医院住院。在扶贫攻坚的日子里,他不记得多长时间没休假、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但村上哪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如何、种了几亩地、喂了几只鸡、养了几头猪、生活有什么困难、发展产业有什么想法等等情况全装在他脑子里,就连哪户适合发展养羊、哪户适合养牛、哪块地适合种植黑花生、哪块地适合种中药材、邻里之间谁同谁闹过什么矛盾、有过什么纠纷,他都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