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控制

时间:2023-01-07 20:1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内部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内部控制

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给出了目前内部控制的权威概念。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制定和实施的,为达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认为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大要素构成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二、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1、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案件来看,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严重失效,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操作证券价格等方面。不仅损害了广大的投资者利益,也侵害了国家利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其整体运营效率。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上市公司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必要前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工具,除了能够起到防错防弊的作用外,还能够促进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够对公司的经营起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弥补等作用,所以,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上市公司要想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就离不开内部控制。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三、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的不足。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所占比例小且分散。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使作为公司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高达60%以上,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创新自由度,但对高级管理人员监督的有效性却降低了。监事会也形同虚设,独立性较差,监督职能较弱。

2、内控体系不完善,执行乏力。控制活动是公司管理层为了保证既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制定并执行的各项政策和程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设计和执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从设计上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设置内部控制时突出财务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主要以事后控制为主,从实际执行上看,内部控制流程操作性不强,使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制约、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3、内审工作较为滞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具有先天性不足和后天发展不足两大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市场相比较落后,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显得比较滞后,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造成了先天不足。审计领域窄、审计职能定位过于单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合理、审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导致了内部审计后天发展不足。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主要用来完成监督评审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我国许多公司的内审部门本身就隶属于本企业管理层,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办法作出公正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监督。相应的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制度下也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四、提高上市公司内控水平的几点建议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按照相互制衡、权责明确的原则行使职权。为此必须严格限制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重合,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并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权力。

2、强化内控体系建设,确保内控工作落到实处。控制活动涉及整个公司的各层级与各种职能部门,包括销和人财物等各方面,公司制定控制活动一般是根据其经济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来进行。具体包括对员工能力、任职资格及业绩考核的控制,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即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等相关控制活动,以及对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内部监督机构运作等方面进行的控制。控制活动实施过程中尤其应对高风险项目实施重点控制。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操作性强的业务流程,以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3、推进内审独立性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管智能。内部审计在内部监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都应该设置内部审计人员,要给内部审计一个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查出存在的管理漏洞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要拓宽领域,转变职能,将原来的监督职能逐步转变为评价职能。审计的方式也要以参与式为主。要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配备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兴莉:新规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架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8).

第2篇

由于内部控制设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证券公司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所以也很难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进行运作。

(二)资金和业务控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大部分都缺乏中长期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从而导致其在经营决策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根据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设计投资经营的战略。由于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特别是流动资金的不足,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迫使其开始参与各类违反证券市场规定的业务,例如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量变相拆入资金、变相吸收各种公司存款、非法套出银行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特别是近几年来一级市场包赚不赔的现状,使许多没有证券自营资格的经纪证券公司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违法经营自营业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和设计不足,造成资金和业务管理的混乱。

(三)公司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蓄意营私舞弊、恶意串通等行为,会使相关内控制度失去作用。例如营业部的会计人员和电脑部人员相互串通,非法修改证券交易系统数据,在其控制的若干保证金账号上空添资金,从而挪用资金用于个人股票买卖,从中牟利,然后再以凭空减少资金的方式将挪用的资金填回,以隐瞒其挪用资金的行为;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非法资金炒股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执行出了问题,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控制效能;而且,处于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四)内部审计。很多证券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一审计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常常是走马观花,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往往是遵循领导的意愿,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另外,公司职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临时控制不及时等因素都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一)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二)会计系统。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健全的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便列入财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揭示。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和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财产保管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

三、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应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机制行之有效,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限度地控制管理风险。

(一)控制环境

从控制环境入手,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及其独立性,经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日常管理活动和公司运作中正确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提高员工素质,实行激励机制,明晰权责;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内部审计加强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和改善;结合自身经营领域的特点,制定各项具体制度等。

(二)控制程序

1、业务控制。

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行垂直领导、横向监督的管理模式,实行交易审批制。即计划财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业务控制统一,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彼此的监督制约,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相互监督的有机整体。董事会在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有效地行使经营决策权。重大机构设置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由有关部门进行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资项目报酬与风险,报告总经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后实施。重大经纪业务、资金借贷和大额现金支付、资产调整、营业部的设置必须经总经理核准。根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在年度中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成绩,纠正问题,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同时,为了防范和管理证券经济业务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根据交易特点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保密制度,事先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新的电子交易方式风险;制定统一的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管理制度、客户资金的存取程序及授权审批制度,对客户的开户资料制定统一保管制度;实行证券交易法人集中清算制度,严格资金的及时清算和股份的交割手续。

2、资金控制

资金的管理控制是贯穿于公司各个内部控制环节当中的,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根据资金管理的这一特性,公司管理层应根据资金的流向层层审批,严格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强化重大资金投向的集体决策制度,凡对外开办的每一笔资金业务都要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对特别授权的资金业务要经过特别批准;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于年末考核各责任单位资金循环的成本与效益,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此外,公司还应根据规定在具有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户头开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及自有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放客户资金和自有资金,并在符合条件账户的商业银行开设客户清算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及自有清算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将客户和自有的清算备付金也分户管理。清算部、下属营业部应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清算备付金实行定向划转。清算部对下属营业部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接受证券登记公司及上述银行的监督,杜绝挪用客户保证金现象的发生。

(三)会计系统控制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治理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定义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影响实施的,旨在保证财政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以及现行相关法规的遵循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公司内部治理的定义。

公司治理是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理论建立在“委托—”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公司治理,它是指通过一种制度的安排来合理的界定和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三)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公司内部治理试图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处理的是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内部控制解决的是公司经营管理中不同层次的委托问题,即处理的是董事会、经理层和次级执行层的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即它是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础,使得其顺利运行的条件和保证。同时,合理的内部控制与其有效执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

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现状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产生的基础。这使得公司无法形成健全的权力约束和牵制机制,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高度股权集中的现象阻碍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由于国有股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这就导致了很难找到一个实体的所有者来对该股份负责,即国有股所有者缺位,法人股产权不明晰。

(二)董事会制度存在缺陷。

董事会成员的选任往往不合理,他们多由企业前高级执行人员推荐或直接由上级部门选任,我国现当代公司常常出现公司内部管理层控制董事会成员,或董事会成员与执行层人员高度重合的现象。目前,公司独立董事的提名也常常由大股东或董事会推荐,并以简单多数的选举方式产生,这样独立董事的选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公司控股股东,且其薪酬制度也由控股股东和董事会决定,这使得独立董事更加难以保持其独立地位。

(三)监督制度不到位。

按照《公司法》规定:监事成员构成必须由不少于1/3的职工代表和股东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在立法上有着对公司的监督职能,但实则不然,职工代表都是董事和经理的下属人员,董事和经理决定着职工代表的薪酬和晋升。这样使得他们的监督能力大大弱化了。从而形成“自己监视自己”的局面。在我国公司现阶段情况下,监事一般只对结果进行审计和监督,没有参与到过程中的控制,责任不够。其次,在我国“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相关制度赋予给独立董事和监事的职权存在交叉和重叠,使得两者之间的职权过于混乱,不利于明确责任和权力。

(四)缺乏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没有建立董事会业绩评价制度,不完善的绩评价制度使得董事会经营、管理、监督公司所发挥的作用得不到量化。其次,薪酬制度过于单一,对经营层真正起激励作用的是因控制权产生的“在职消费”和隐形收入。另外,董事、监事、经理持有本公司股份明显偏低,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之间并不直接挂钩。这些都难以保证其决策真正考虑到公司利益。

三、从内部控制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的措施

(一)调整股权结构。

通过建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实现公司股权合理化。当公司对其财产同时具有经营权和所有权会使得产权更加明晰,就大大的减少了由于所有者缺位引起的股东将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国家的现象出现。通过股权分置改革降低非流通股的比重,将公司股权由人为、政府、控股股东控制改为由市场调节分配。当然,股权分置改革必须缓慢进行才能有利于市场平缓运行和股价的稳定。此外,也可以通过法人相互持股换股、吸引外资购买上市公司股权、鼓励经营者持股、员工持股等优惠政策,从而来慢慢调整股权结构,形成与权益对等的股权市场。

(二)提升董事会的运作效率。

首先,为了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董事不应再以政府委任的形式产生,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董事和董事长,防止大股东或关键人员控制董事会,使董事会成员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不仅仅只代表某一方的利益。要强化董事会的责任和义务,并强化董事会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对追究董事责任的实体要件和程序做出更为科学、合理、明确的规定。

其次,要处理好董事层和经营层的关系。应在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建立适当的分配机制,避免经理人和董事在职位上的重合。

(三)健全监督机制。

在监事提名时,应由中小股东、持有一定比例债权的债权人或独立董事共同提名监事人选,在监事选举时,应采取累积投票制的方法产生。公司章程中必须着手提高监事的职权职能,细化监事的工作内容,促使监事参与到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发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只是事后的监督。在薪酬管理制度上,应给与监事会一定的可自主支配且足够的经费,同时还可要求监事会就经费的使用情况向股东大会做出年度报告, 进行双向监督。协调监事与独立董事的工作内容上看,需尽量减少他们工作之间的重叠区和空白区。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的董事会业绩评价体系,激发和调动董事会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可要求董事会先对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会议制度、对经营者监督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自评并形成书面文件, 然后, 在股东大会上进行公开评定。对经理层,需要适度提高经理层的报酬水平,强调隐性激励显性化和制度化,同时加强经理人员的内外部的监督机制。除此以外,在薪酬的制定上应考虑具有动态化、多元化的特点。如应采用长期股权激励机制的方法来使其自身利益与公司业绩相一致。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增强。一方面,由于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公司的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保证公司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效益性;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如银广厦、中航油和科隆等财务舞弊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与会计信息的披露相比,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实践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选取了29个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和15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对这44个公司所公布的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我国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

证监会2003年3月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122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应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意见,注册会计师指出以上“三性”存在重大缺陷的,应披露并说明改进措施。证监会2005年12月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定:年度报告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6月5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其中第四章从强制披露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信息披露的要求。该指引要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重大风险时应以临时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同时还要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该年度内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2006年9月28日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应依据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议评估,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应对此报告发表意见,并与公司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

(二)公司年报中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1.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

本文选取了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对各个公司公开的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表2。

2.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

本文选取了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对各个公司公开的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9个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和15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公布的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笔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标准与要求不统一。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1)不同层次要求与标准不统一,即我国证监会与上交所、深交所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中规定:年度报告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重大风险时应以临时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同时还要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该年度内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应依据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议评估,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应对此报告发表意见,并与公司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2)同层次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即上交所与深交所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的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的信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就是要求和标准不统一造成的。

2.形式化严重。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形式化问题,所披露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内容和建设性的内容,对相关信息的使用者的利用价值很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见表4:

3.缺乏主动与自愿性。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缺乏主动与自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没有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之前,基本没有公司会主动披露,如笔者所分析的44个公司中的情况见表5;(2)在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之后,各个公司只是披露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对一些核心的内容很少披露,都秉着“能不披露的,一定不披露;一定要披露的,尽量少披露”的原则。

4.缺乏评价标准。要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统一的量度,这样才能对其予以正确的评价。目前我国尚未对内部控制提出统一的标准,只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而对内部管理控制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统一标准。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善的建议

(一)统一标准与要求

应加快相关立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作出详细规定,统一相应的披露标准与要求,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以便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也可以保证同一个证券交易所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证券交易所的公司之间的内部控制具有可比性。

(二)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责任主体

由于董事和经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为熟悉,也是企业内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的人,因此可由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承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健全情况和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披露,同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投资者、证监会等相关信息需求者。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的性质与董事会有所不同,他们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情况以及董事会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进行的一种监督。(三)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强制性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各个公司会采取各种办法逃避信息披露,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无法做到完全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所以,在强制性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性的同时,要鼓励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提高其披露的自愿性。

(四)出台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因为这样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对管理者来说,其可以根据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自身的状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这不但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而且可以保证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具有针对性和有用性。2.对于监督者(包括监事会、审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提供依据,保证其作出有效的、客观的评价。3.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为他们根据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了解该企业的运行状况,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相应的预测与判断,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五)强化监督和惩罚力度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审核。对恶意披露误导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不但要处罚该公司,而且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了使其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各上市公司的监督与管理,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立法和监督制度,保证其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置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促进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系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和发现舞弊。同时,要提高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其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满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有效地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苗连琦.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2]惠全红.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7).

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内容;区别;关系

公司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是相互制约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实现公司的内部管理,保证公司正常顺利健康的运行。内部控制是董事会和其他管理阶层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治理结构是否科学有效也直接决定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

一、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内容

公司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国家的规章政策制定的,全体员工共同实施和遵循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根据1992年美国COSO出版的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切实保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由董事会、各管理阶层和各员工共同实施的公司内部控制过程。内部控制的内容涉及很广,主要是指以既定的管理制度为原则,以对财务或者其他工作的有效监管为形式、以防范风险为目的,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控制体系而加强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的规范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公司内部环境、公司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对控制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内部信息与数据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内部监管等主要内容。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公司管理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制度架构,组织整个公司的政策运营,对公司各方的权力、责任、利益进行制度的安排,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经营。公司治理主要就是要统筹安排好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公司员工、以及顾客客户、债权人以及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利益与责任关系,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并保证这三大机制的运行,从而实现对管理阶层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风险与过程加以监督的目标。公司治理的内容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各方面,内部治理主要是指对公司内部权责的划分和确定,即对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之间的权责组织规划。外部治理则是对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治理,即治理顾客、经销商、政府、社区相关媒体等外部环境。

二、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一)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内容要素不尽相同,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公司内部环境、公司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对控制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内部信息与数据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内部监管等主要内容;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内部治理主要是指对公司内部权责的划分和确定,外部治理则是对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治理。

其次,二者的实现方法途径的侧重点不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来说,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企业的特点环境和文化相适应。并且内部控制建设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放在控制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方面,此外,内部控制更加关注在创新中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部门的作用,并且加快信息技术与财务审计管理的融合,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公司治理结构则不同,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是加强内外部的组织构架的构架,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检测与管理,加强对外部环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关系

首先,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都以实现公司的正常健康运行,高效经营,实现最大化的公司价值为目标。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对财务管理、审计管理等工作来保证公司的高效运作,公司治理结构则加强统筹股东、董事会以及员工的关系,达到监督领导层,调动基层员工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二者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公司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二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公司管理原则,那就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原则。内部控制对公司的整个经营生产过程加以控制,而公司治理也是加强对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关系的协调,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和牵制,二者都要实现对人、财、物的分离达到“三分天下,相互制约”的目的,以防止过分集权而造成的公司管理的绝对化。

再次,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司治理包括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公司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因此,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是内部治理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具体化和延伸。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二者在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保证公司顺利运行上是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促进的。

三、结论:

终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从二者的区别和关系两个方面对这二者作了比较。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实现健康顺利运行和高效经营的关键,为了切实提高公司的管理经营效率,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完善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 公玲;?王振霞.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J].台声.新视角. 2005.04.

第6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分公司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合理健康的向前发展。企业内部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只有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才可以让企业的内部控制更为合理。不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及完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及局限性。以下将对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所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其实际情况如下。

一、分公司内部控制的含义

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分公司及其所属的基层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管理控制目标,由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在对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进行兼顾的前提下,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及对策。由此可以看出对分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其基础条件就是保障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必须在促进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开展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同时,对分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其关键是需要得到分公司及其所属基层企业全体员工和管理层的共同支持及参与。这样,既可以保障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可以与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还可以充分体现分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特点。

二、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监督

通常企业集团的机构都过于庞大,整个管理链条偏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难以的对本企业的内部运用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对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也难以进行亲自的评价及监督,这样会导致许多的内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整体发展不符,或者是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目前,我国的多数企业集团都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无法对下属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无法对下属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及改正。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施工企业集团下的的分公司遍及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管理的难度系数极大。

(二)缺乏通畅的信息沟通传播渠道

企业集团多会具有庞大的规模,有效的实现信息的生成、沟通、传递是十分必要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进行,都必须建立在对相关信息加以利用的基础上,而企业内部控制的每一项内容必须要以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基础作为保证,信息的生成、沟通、传递系统的建立,在对于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协调机制的建立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企业集团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太多的非市场因素,加上管理经验的欠缺,控制力度不够,下属公司众多,极易出现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总公司对下属子分公司的情况了解甚少,不利于分公司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同时,在部门之间也存在中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协作、交流和沟通。

(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或者是内部员工都欠缺对内部控制的了解,随着分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出现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虽然总公司有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阻扰,如分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在能力、经验、技能、知识、责任心以及独立性方面比较的欠缺,在执行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精力分散、理解错误、粗心大意、判断失误、趋迎奉承、曲解指令等现象,导致某些财务问题没能及时的发现,也没有相应的采取补救措施,或采取的补救措施不当,造成许多重大财务问题的出现,或者是引发一系列的经营危机,使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人员素质的不高,还会引起一系列的施工问题,如看不懂图纸或对图纸理解不清,造成物资采购计划和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等计划不得当,造成物资多供或少供,人员窝工或少人等现象。

三、加强分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大对分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在企业集团中,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合理的开展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成员由高级管理层采用直接的方式进行聘任,审计机构对集团公司董事负直接责任,在业务的开展方面需要受到监事会的统一指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建立相关的内控审计检查制度,与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标准、流程及方法相结合,对审计检查的目标、方法、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公司内部各组织机构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为了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效率,笔者建议审计部门在成立检查小组时,从各分公司中抽取业务骨干充实检查小组(在对自己分公司检查时实行回避制度)。这是因为分公司的业务骨干对基层工作业务流程及工作特点相当熟悉,同时这些业务骨干在对交叉检查中能够发现自己分公司的弱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够更好地开展分公司的业务管理工作。

(二)完善分公司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沟通传播系统,加强对内部信息的运用及管理,这也是分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获取、识别、储存、加工及输出等,以有效的获取并处理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有关信息,实现对企业行为的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在企业集团内部开展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努力搭建一个高效的、统一的、开放的、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为总分公司的内部沟通、交流及协调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的获取内部管理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三)人员素质控制

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使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保证分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人员因素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保障各种规则制度可以得到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人员的控制,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第一,加强企业员工对方针政策的培训及学习。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企业员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工作环境,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可以让企业员工热爱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整体软实力,保证企业集团得到长期的运营及发展。第三,加强公司内部手册及规则制度的培训,与相关员工讲解内部控制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执行作用及监督作用。第四,关注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提出不同的岗位培训要求,通过技能培训、业绩评估、公司福利等手段,来激励企业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及能力水平,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企业集团在成长及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分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管理问题。因此,加强对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提高分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瑾,李守强.浅析企业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 2009(08)

[2]胡清华.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2)

第7篇

蔡丛光(1975―),男,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0074),博士生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财务状况好坏与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关系。McMullen、Dorothy和Ragahu nandank(1996)的实证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通过内部控制报告,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1]

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David M.Wills(2000)认为,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增 加企业价值,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 有正相关性。[2]

3.内部控制缺陷及其影响因素。Krishnan(2005)检验了1994―2000年变更审计师披 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28家公司,她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部控 制质量正相关。 Ashbaugh-Skaife,Collins,and Kinney(2005)发现,拥有大量的存货 和公司规模增长快,小公司和经常报告亏损的公司更喜欢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师辞职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正相关。[3]Bryan and Lilien(2005)研究 发现,披露内部控制有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规模小、业绩差、有较高的值,通常会有审计师变 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等重大事件,在披露日股票收益为负, 总市值仅占S&P500家公司总市值的1.28%。[4]Ge and McVay(2005) 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的披露 与公司复杂性正相关,与获利能力负相关。[5]Krishnan and Visvanathan(2005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会议越多 、审计委员会里财务专家比例越小,具有频繁的审计师变更特征的公司报告的内部控制漏洞 越多;没有内部控制漏洞的公司将会更多地进行财务预告;审计任期和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 缺陷的报告没有显著的关系。[6]

(二)国内研究现状

1.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现状。李明辉、何海、马夕奎等(2003)对2001年上市公 司 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高质量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高于低质 量的公司,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披露情况好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7 ]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改进及监管途径。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和饶盛华 (2001)提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并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8]张立民、钱华、李敏仪(2003)提出,对ST公司必须强制披露标准的内部控 制报告,同时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核。

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益与成本。蔡冬梅、郑婕霞(2005)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 效 益主要是为公司带来资源流入、提升企业价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获得足够的信息用于决 策、促进资本市场的整体有效;成本主要是建立内控系统的支出、审计成本、法律事务及诉 讼成本以及监管成本。[9]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本文分别对2003―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部 分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研究,年报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省略),其中2 003年共选取593家,2004年共选取650家,2005年共选取817家,2006年共选取642家,具有 较强的代表性。

在2003―2006年选取的一般性上市公司样本中,根据披露的 详细程度进行分类,如果公司仅披露“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类似语句则定 义为“简单披露”;如果详细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内容及其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则为“ 深度披露”;如果详细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指出本公司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 则为“内部控制缺陷”。

一般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位置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核报 告,2003―2006年一般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位置统计如下表所示:

1.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大幅度增加。 在2006年年报选取的642家样本中,共有625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占到97.35%,比2005年 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样本高出19.75%。

2.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大幅度增加。 在2006年年报选取的634家一般性上市公司样本中,共有570家进行了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披 露,占到89.91%,比2005年一般性上市公司中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样本高出84.38% 。

3.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位置发生变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位置在2003―2005年年报中以 监事会报告为主,而2006年年报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位置由原来的监事会为主变为重要事项 为主。

4.部分公司披露了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披露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 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计算平均超额收益率(AAR)或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偏离零的程度 ,以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价造成的影响。

假设一:资本市场是有效的。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我国证券市场已符合半强式有效性的假设,即证券价格已经充分 且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公开披露的资料。因此,股价应会对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及时做出反应 。

假设二: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 所谓“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指的是详细披露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 有效性。投资者如果获知公司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就会认为该公司的财务报告更值得信 任,就会提高对该股票的评价,导致股价上升。

假设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所谓“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指的是详细披露本公司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指出本公司内 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投资者如果获知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就会对该公司的财务报告 产生质疑,就会降低对该股票的评价,导致股价下跌,换言之,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 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的负面反应。

(二)指标的选取与构造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 Methodology)的市场调整模型来计算超额收 益率。具体做法是:将某交易日样本所属行业的指数收益率作为该样本的期望收益率;某一 交易日样本的超额收益率AR为其实际收益率与所属行业指数收益率之差;在预测超额收益率 AR时,将年报公布日定为第0日,以年报公布日前3日后10日共14个交易日作为研究窗口。本 文将涉及的样本公司按雅虎财经的指数排行类别分为:地产、食品、运输、制造和

服务等类 别。

(三)研究样本

2003―2006年进行深度披露的有657家,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有33家。在样本筛选过程中首先剔除年报公布日前后15天内有重大事件 的样本,本文所指的重大事件,是指股份质押、股份冻结、对外担保和诉讼仲裁四大类;其 次剔除估计期与事件期内连续3个交易日以上无股价数据的样本,由于研究期内有曾被停止 交易的样本公司,因此,为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剔除估计期和事件期内连续3个交易日以上 无股价数据的样本。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股价关系的单样本实证结果。 图1是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研究样本在2003―2006年的年报公布日前后的AAR、CAR(-2,t )的时间分布图:

研究样本在年报公布前2天、后4天左右股价有上扬,在年报公布5天开始股价大幅度回落, 并且超额收益趋于0,表明市场已消化了该信息。(-2,t)的CAR值表现出了明显的正值特 征,这说明深度披露内控信息具有正面的信息含量。

2.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股价关系的单样本实证结果。 图2是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研究样本在2003―2006年的年报公布日前后的AAR、CAR(-2 ,t)的时间分布图:

研究样本在年报公布前2天股价有上扬,但在年报公布后1天股价大幅度回落,并且累计超额 收益率在(-2,9)显著小于0,表明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的负面反 应。

统计结果表明,在事件日后第7天、第10天在10%水平下单尾检验显著,其余均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深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CAR值表现出了明显的正值特征,这说明深度披露内控信息具有正 面的信息含量,支持了假设2。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CAR在(-2,9)上显著小于0,表明 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的负面反应,但AAR的统计结果不显著,原因 一方面在于上市公司很少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即使披露也是在万不得已之时才披露; 另一方面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公 司样本数量少,影响统计结果的显著性。

(二)政策建议

1.加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仍然缺 乏具体的操作细则,为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监管部 门对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内部控制运行现状,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 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应当予以惩处。

2.应由中国证监会出台具体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细则。 虽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出台了内部控制指引,其中包括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的要求,但由于证券交易所在证券监管体系中处于自律监管的地位,颁布的指引不具 有法律约束力,仅对上市公司发挥指导性、参照性作用,因此2006年的年报中仍然有极少数 公司没有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中国证监会代表国家行使证券监管职能,因此应由中国证监 会出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细则。

3.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细则内容的建议。 考虑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细则应该强制要求披露财务报 告内部控制信息,并制定一定的披露格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素包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的质量特征和披露内容两方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指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准 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四个方面,披露内容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注册会 计师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报告两方面。考虑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内部控制框架没 有正式颁布、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初次执行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审 计准则没有出台,因此应该对不同企业进行分步实施,首先是在国内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实 施,然后再全面推行。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上,应该强化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 露的责任监管和加强社会公众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1]Hermanson,Heather M. 2000.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on Internal Control. Accounting Horizons.

[2]David M.Willis and Susan S.Lightle.2000.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 ernal control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3]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 and William R.Kinney,Jr .,2005.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SOX-Mandated Audit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Wisconsin,Iowa and Texas at A ustin.

[4]Stephen H.Bryan and Steven B.Lilien,2005.Characteristics of Firms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 arbanes Oxley. Working paper,Wake Forest University and City University of NewYork.

[5]Ge,W.,and S.Mcvay,2005.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 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Accounting Horizons,forthcomin g.

[6]Gopal V.Krishnan and Gnanakumar Visvanathan,2005. Reporting Intern 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The Role of Auditors andCorporate Governance.Working paper,George Mason University.

[7]李明辉,何 海,马夕奎,唐雨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改进[J ].上海会计,2003(4).

[8]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 .

[9]蔡冬梅,郑婕霞.小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益与成本[J].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学报,2005 (2).

A Research on the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 isclosure

FengJian1 CaiCongguang 2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internal control dis cl osure after the passing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SOX) ,while Chinese scholarshave a little study and focus on normal researches. Through reviewing the liter atures concerning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at home, and then conducts empirical test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s re sponse to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 osure

第8篇

【关键词】创业板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建设必要性

根据1994年美国COSO委员会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现代管理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提高管理效率。越来越多的公司实践表明,内部控制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性标志,因此,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健全,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具体说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按照管理系统要求,积极建立一个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灵活的内部控制系统。因为,这不仅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自2009年10月23日上市以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直至目前,已有355家公司在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在创业板公司取得不少瞩目成就的同时,其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重视不够

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以家族企业居多,大部分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职业经验等的限制,大多凭借个人的自我观察来评价整个企业经营成果,对于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生产营运活动的重要监督作用往往重视不够。且,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其内部控制意识往往较为淡薄,有些甚至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少真正付诸实践。这种管理层方面的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企业其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阻碍了企业内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的形成,也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管理混乱现象的产生。

(二)整体风险意识淡薄

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公司整体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并未建立完备的风险抵御机制,董事会下设的风险评估委员会也几乎是形同虚设。因此,当公司面临一定的风险时,并不是依靠一套完整的防范体系,而是仅仅寄望于在公司具有一定实话权的家族人员。整个风险防范过程,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没有有效的技术支撑,大多仅仅凭借家族实业家们多年的实干经验。于是,这就很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的某些投资决策缺乏一定的可行性,极大损害了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三)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道重要屏障,是内部控制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以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再完备、先进的管理制度也只会是流于形式。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公司规模或成本效益等的限制,大多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虽有设置,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内审人员,但由于公司整体的内部审计制度尚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充分的发言权、处分权,从而使得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且,目前我国创业板公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公司内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员工较为缺乏,不少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其整体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不少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均与其他管理层级机构平行,并没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从而难免影响了其工作成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过于模糊

自“安然事件”之后,美国国会便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就成为了投资者们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但查看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披露报告之后,不难发现,大多数公司关于其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过于笼统,大多是只言片语带过,并没有针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开展、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叙述。因此,投资者们往往并不能从信息报告中完全了解投资公司生产运营的所有实际状况,也就间接影响了他们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众多缺陷,不难发现内部控制的弱化既有市场机制等原因,也有控制环境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有:

(一)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局限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许多法律、法规也有待健全,市场上交易不规范、生产经营混乱等现象此起彼伏。在这种大背景下,若企业如实向外披露其相关内部控制信息,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过度揣测和恐慌,从而影响公司的长期经营运作和发展前途。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等,创业板上市公司不愿过多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详情。另外,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处于上市初期,且大多由家族企业过渡而来,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并不规范,董事会这一关键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不少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机构职能重叠,常常出现有些事情重复负责,而其他事项则无人管理的现象。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被架空,形同虚设。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的弊端

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刚刚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发展还不够完善,企业管理者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管随意性较大,其对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尚不够。且,管理层的认知决定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因此,若管理层观念有误,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也会受到直接影响。此外,目前大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形成足够的重视。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立积极、和谐的企业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其组织文化与内部控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未能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全体员工敬业奉献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无法形成浓郁、向上的公司文化环境,以促进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推行。

四、改善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认识力度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力度十分必要。因为,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主体主要是经营管理者,只有企业管理者真正重视、带头执行内部控制,才能在整个公司内部形成浓厚的内部控制氛围,从而带动公司所有员工认识、了解、执行内部控制活动。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积极强化自身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监督,切实遵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以推动“上行下效”,促进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

(二)强化整体风险意识

风险控制与应对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公司、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都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且,创业板公司上市条件较主板市场相对较为宽泛,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公司风险的控制,强化管理层和公司其他员工的风险意识。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立足自身实际,推行公司内部控制文化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作用,积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提高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内部控制(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3页)工作的顺畅开展。

(三)深化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不仅是内部控制实施的有力保障,更是现代公司发展的内在需求,提高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当加快设立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公司内部的职责划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另外,创业板上市公司还应该积极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的查错防弊逐步向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的转变,强调注重事中、事前的内部审计,以提高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明朗化

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可以使投资者及时、全面掌握公司的真实运营情况,更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因此,建立一个涵盖公司全部重要活动的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首先,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积极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为广大投资者了解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提供真实、具体的资料。其次,上市公司可以引导相关内部控制信息在公司内部实现高效传递,使公司所有员工及时、迅速了解公司经营信息,明确各自在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职责和作用。最后,创业板上市公司还应当积极建立横向信息传递机制和外部沟通机制,加强公司与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客户、股东、供应商和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的交流,促进信息在多个层面的有效沟通。

五、结束语

总之,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必需帮手,在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生产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背景下,内部控制的执行标准可能都会有所改变。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生产规模、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因此,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自身阶段发展的实况,积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促进内部控制功能的高效发挥,切实提高整个企业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洁宇.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吴榕花.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沙巍.浅析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中国经贸,2010(8).

[4]张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25).

[5]魏海英.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D].中国优秀硕士文库,2006.

[6]裴文君.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0(17).

[7]李阿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文库,2008.

第9篇

证券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证券公司由于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现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高信用性、高流动性、高预期性、高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一是证券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二是证券公司缺乏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证券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化,在为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增强,证券公司将面对快速传递的全球性宏观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为改变目前因资本规模小、业务结构趋同、管理体制落后等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的劣势,国内证券公司将加大改革步伐,这意味着其将面对更多更新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规模扩张风险。为迅速壮大实力,缩小与境外同行的资本差距,证券公司将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发行上市等途径来实现跨越式增长。如果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没有同步跟上,就会演变成粗放型数量增长和外延式规模扩张,在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尤其显得薄弱。(2)业务创新风险。随着行业竞争的激化,证券公司为突破业务雷同、种类单一的瓶颈,纷纷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将从传统、单一的证券发行、经纪、自营业务拓展到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中去。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若管理不善、经验不足,其风险也将是成百上千倍放大的。(3)网络运用风险。信息产业革命为证券公司的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国证券公司业已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在线证券交易,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系统稳定性等问题,管理风险增大。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起步更晚。在证券公司发展的初期,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缺乏动力。一是工作重点和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如何开拓市场,扩大业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二是在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证券业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及业务监管不力的环境中,证券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不惜进行违规操作,违法操纵,根本无视巨大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但是经过多次恶性违法违规事件之后,特别是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无论是证券监管部门,还是证券公司,都深刻地认识到了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走上了探索建设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良性道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控制环境看:一是监管部门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从1997年出台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南》,1998年的《证券法》及各项业务的管理办法,一直到2001年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和《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为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证券公司的产权结构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增资扩股、重组合并,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明显向多元化发展,公司制衡的组织结构开始建立与规范。从内部风险管理体制建设看:一是逐步重视建设专门的风险监管机构,包括风险控制委员会、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内部稽核部门等;二是逐步制定涵盖公司内部交易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自营等各项具体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各项业务依据授权进行;三是探索建立公司内部风险预警和控制系统,通过建立以指标VAR管理为目标的风险限额预警系统,寻求将公司经营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及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的具体办法;四是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公司内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在管理理念上,没有站在影响公司生存的战略高度上重视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部分证券公司领导在思想上甚至认为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自己大胆工作,在行动中仍然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部门短期经济利益,轻公司长远发展目标;重被动地迎合外部监管法规及制度的要求,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建设。二是证券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程度明显不理想,缺乏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履行的落实机制。比如虽然制定了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但由于公司内部缺乏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越权行为。三是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单一,主要表现为即期物质奖励,目标过于短期化,约束机制中的决策咨询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四是还需要花大力气建立集中统一、高效运转的资金管理控制体系。五是在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上交易等新业务的同时,对网络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相互牵制制度。

三、加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不仅仅局限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与纠错防弊上。建设一个运行良好、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核心在于:一是要营造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良性运行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原则、道德价值观及能力;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二是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作出恰当评估,并相应设计高效的控制活动。证券公司必须围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报告等环节,对公司的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强控制,精心设计授权批准、资产保全、内部报告、人员素质、内部稽核等各项控制活动。三是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生成与传递系统。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辨识、取得准确的信息,并能在整个企业内进行及时沟通,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都能够恰当地履行责任。

依照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结合现今我国证券公司的实际,笔者认为,证券公司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各种性质的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本结构,彻底消除地域或部门行政控制的色彩,形成规范的制衡机制。(2)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的不利状况,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3)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4)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使其在公司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和控制、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投融资决策等一系列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发挥监控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及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和完整。(5)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2.培育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1)要以人为本,培养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诚信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无论多么完美,毕竟是人制定的,一定存在着漏洞。完全依赖规章制度,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真实、可靠是规章制度的要求,但同时肯定也只能是与诚信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就是每一位员工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必须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从而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2)要明确和落实诚信责任。通过制定、完善制度、规则,明确提出各个层次的人员在企业运作中的诚信要求与责任。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促进有关各方切实履行诚信义务。要依法依规对违反诚信的人员进行制裁,真正落实诚信责任。

(二)全面建设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系统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建设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1)建立与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各业务部门,从职能部门一直到各个风险控制单元或关键控制点等多级控制结构,同时也包括总公司与分公司或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风险管理架构。(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建立按业务类型划分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网上交易业务等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建立按企业重大决策活动内容划分的投融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职能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3)建立风险管理的落实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围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报告等环节,使风险控制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包括建立证券公司内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完成公司风险的识别与量化,分别把握公司风险的总体水平和各业务种类的风险水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违反制度可能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可能得到的收益。

2.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1)梳理工作流程,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实现定岗、定人、定责,使每一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互相监督。(2)明确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对在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控制环节,进行重点监控。(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与程序。(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5)完善文件记录控制,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业务操作规程手册、授权审批权限等文件,对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措施都形成文字材料,有据可查。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公司内部集团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汽车公司 内部控制 必要性 改良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近些年来也得到不断发展。旅游汽车公司更是在这种势头之下发展迅猛,愈发在旅游业中彰显出其重要性。在迅猛的发展和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之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旅游汽车公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当前我国旅游汽车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汽车公司缺乏内控执行力度

当前,旅游汽车公司内控缺乏执行力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很多旅游汽车公司当前多是重视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文字编写环节,对实际内控的操作和日后完善与改进工作较为忽略,使得内部控制机制在实际中容易沦为“形式主义”。或者,有些公司在制定内部控制机制时内容较为详实和全面,但一旦面临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实际处理还是较随意,无法严格遵照内控机制,使得内控机制的严肃性和刚性被削弱。其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制定时,原则性要求较高。但是,在公司实际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书面性的内控机制对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指导意义不大。甚至,很多公司在把内部控制机制作为公司的一项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内控机制沦为一种摆设。

(二)旅游汽车公司对内控机制的监管不力

很多旅游汽车公司在内部监管方面,多是选由社会第三方兼任,或者直接由公司内的财务部门负责,并不设置专人专岗。直接导致旅游汽车公司的内部控制稽核制度不规范,也一直无法形成相对完善的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另外,旅游汽车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不力还表现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其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主要是公司的实际收入与成本无法在账面上给予真实而准确的表现;资产管理方面,主要是有些报废呆滞的汽车类资产被积压,导致折旧计提不足。这两方面所暴露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内部控制监管不力所导致。因此,内控监管不力,不仅不利于企业继续树立良好形象,还容易弱化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从而限制了其正常运营和未来发展受。

(三)旅游汽车公司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充分认识

旅游汽车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机制缺乏充分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详见表2-1。

表2-1 旅游汽车公司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充分认识的表现

三、旅游汽车公司进行改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旅游汽车公司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旅游汽车公司的主要工具是汽车,因此所面对的交通事故较多。事故的发生原因无非是疲劳驾驶、超速、酒驾、车辆自身问题等,但最终的结果却都是车辆毁损甚至车上乘客、司机的伤亡。旅游汽车公司所运用的汽车多为旅游大巴,一旦出现事故,车上乘客人数较多,事故结果最为让人心寒。然而,当前,在这个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时代阶段,旅游汽车公司的经营者多是将目光停留在扩展经营、多占市场份额方面,而忽视了随之增长的安全风险系数。安全意识的淡薄,使得公司对车辆的定期检查和保养也不甚重视,而且对驾乘人员上岗前也缺乏一定的行车安全教育。更有甚者,有些旅游汽车公司的汽车承租者,为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受益而多揽客,常常强迫驾驶者超员超速行驶,使很多不必要的交通事故被增加。

(二)旅游汽车公司各方压力大

倘若按产业类型而论,旅游汽车公司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所费成本杂且高,人力资源需求量也较大。另外,近些年来,成品油价格升之又升,汽车燃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旅游汽车公司的运营成本随之升高。再者,汽车运行路途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天气、自然灾害、道路形势等许多不可抗因素都会直接使旅游汽车公司面临较大的压力。而且,各类物价的上涨、人员工资的增长,车辆修理等费用,过路过桥的费用,油料的耗用等各类运输成本都使旅游汽车公司面对着较大压力。

(三)旅游汽车公司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

几乎各个行业的企业中,管理者的素质都各不相同,旅游汽车公司也不例外。另外,旅游汽车公司的进入门槛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司管理者中混杂着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者。其职业道德操守不高,在公司的运转中,为了提高利益常常会使用不正当手段吸引旅客,使得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

四、旅游汽车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改良建议

规范和整顿内部控制机制,是旅游汽车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公司管理者、财务工作者、内部审计负责人等的一项艰巨任务。改良旅游汽车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公司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旅游汽车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原因是公司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而内部控制也未能像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法那样,进行充分宣传。要从公司环境的角度入手,熏陶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改变其仅将内部控制机制视作公司的一种必要的“制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除了落实于纸面,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制度之外,它还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内部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公司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旅游汽车公司内部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内控机制才能得以被良好的实施和发挥作用。

(二)加强内部监督

旅游汽车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并非拥有一个良好的建立过程就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其作用的良好发挥和机制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有力的内部监督体系的辅佐。内部监督体系对内控机制的作用主要是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审查其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完成了预期目标。倘若预期目标未能良好的实现,则需指出未能实现的原因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修正和完善。

(三)建立审计部门,全方位进行内部审计

如前文所述,旅游汽车公司应加强内部监督。但是,内控机制的效用发挥,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虽然具备其优势,但是其多是单纯的依靠外部人员兼职或委派,职能较“孤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更建议旅游汽车公司建立审计部门,全方位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环境、检查财务工作程序是否正常,而且对于保护公司汽车等资产安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旅游汽车公司可以根据《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要求,建立健全适合公司特点的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并将相关的内部审计职责进行具体落实,全面促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和运行。通过对资金支付、现金管理、产品赊销、增值税及所得税申报、凭证和账簿的审核,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行和资产安全与完整。

(四)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改变,旅游汽车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改善。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采购内部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安全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等。唯有内部控制体系全面系统,旅游汽车公司才获得有序健康的发展。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使公司在同行业中进行公平竞争,从而改善这个行业的竞争局面,从而规范整个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赵宝龙.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 2011(02)

[2]李行志. 浅析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发展趋势[J].交通企业管理. 2010(09)

[3]陈金友. 公路客运公车公营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J].会计之友. 2009(12)

第1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基本对策;中小服装公司

[DOI]10.13939/ki.zgsc.2015.16.167

1 引 言

所谓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组织内采取正确的自我约束、规划、评估和控制的一些方法、程序和措施的总称。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完善,我国中小服装公司尚处于较低层次的非均衡发展阶段,发展之路显得举步维艰。从根本探索中小服装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公司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内部审计薄弱、监督力度不够、内控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服装行业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运用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和风险评估的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改善我国中小服装公司内部控制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解决中小服装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对于我国中小服装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根据原因分析,结合公司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基本对策,使我国中小服装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所改进和完善,使其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1 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素质

充分认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是控制活动的重要基础。首先,中小服装公司应该经常甚至长期性的组织公司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加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全面做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及其有效的实施。其次,实行淘汰制,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公司。再次,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和道德素质。最后,实行“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

2.2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外监督力度

内部控制机制是指中小服装公司的内部关系的组织结构,它使得中小服装公司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中小服装公司必须继续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良好竞争机制、全面决策机制、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人性化的绩效评估机制等,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此外,中小服装公司应通过基于管理会计中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根据内部检查、明确责任、相互监督和内部控制要求,合理设置公司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中小服装公司要加强公司内外的监督力度,使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和全过程控制的作用。外部监督给中小服装公司进行审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内部监督是一切监督的基础。

2.3 强化内部审计,建设内审信息化平台,提高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去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来帮助会计主体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强化内部审计,建立内审信息化平台,不仅有助于中小服装公司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对中小服装公司依法经营、持续经营、健康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1 强化中小服装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作用

首先,内部审计应当直接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负责,确保其在公司内部的独立性、适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的监督力度,强化部门密切合作度。然后,内部审计机构的重点应从在单一的检查和监督转型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内部分析和评价共存的状态。最后,内部审计应当对中小服装公司一切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独立的检查和评价,且要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保证中小服装公司内部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2.3.2 建设内审信息化平台,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企业应正确的理解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工作要引进现代管理理论以应变中小服装公司经营管理多元、现代化的改变,充分运用新时代的管理方式,建设内审信息化平台(见图1)以加快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加强内审作业系统建设(见图2),选择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内部审计使得企业的审计范围更加广泛,审计方式更加灵活,审计过程更加稳定秘密,审计效率更加准确和高效,监督更加明确。

2.4 分析重点控制环节,改进内部控制方法

中小服装公司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改善其经营管理和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控制方法的使用和实施。根据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中小服装公司应在完善内部控制方法的分析的基础上,重视重点控制环节。每一项业务的内部控制都有自己的关键控制环节。比如,从中小服装公司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流程(见图3),分析采购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采购、验收、付款、退货及采购业务的后评估,从采购的每个环节人手分析好重点控制环节,抓住重点用好方法,不断改进其内部控制的方法,达到提高效率、效益的目标。

2.4.1 强化职责分工和程序控制

在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下中小服装公司应根据职责分工,强化过程控制。强化职责分工和程序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设置公司的各类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从而形成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中小服装公司应当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分离制度,如一个人不能同时担任两项甚至多项相关事务、相关事务的两个人不得存在亲密关系和不得出现会计中不允许的情况等。

2.4.2 强化内部控制报告制度

内部控制报告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内部控制政策、方针、内容、方法和效果的书面文件。加强内部控制报告,促使公司人员不断地评估和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工作素质和执行能力,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企业对外提供的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报告的问题,可以促进中小服装公司和参与者更多关注其内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使管理当局能够全面的掌握公司实际情况和动态,以做出适当而有效的决策,能够加强对公司经济活动的控制,有益于公司的发展和管理者能力水平的提升。

2.4.3 强化财产清查控制

财产清查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定期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就是财产清查控制的重要功能所在。强化财产清查控制的前提是要中小服装公司必须要明确公司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为强化公司财产清查控制,中小服装公司应该加强闲置资金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存货等方面的闲置控制,严格授权管理;严格定期检查的盘点;妥善保管涉及资产、财务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不经允许不得外借;中小服装公司可以为自己的资产购买适当的保险,这样企业的资产得到了事后保障。

2.4.4 强化财务预算控制

中小服装公司必须强化财务预算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中小服装公司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明确目标、明确自身责任;财务预算的调整必须严格执行授权批准;积极执行上下汇报和反馈制度,以便预算部门能够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做出更好地、更贴切实际的财务预算。

2.4.5 强化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面对运用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强大冲击,中小服装公司必须强化运用会计信息化的整个程序和流程的内部控制。对运用会计信息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权限进行全面的控制,让处理过程的适应性控制、数据溢出性检测和重大错误纠正控制得到加强,输出检查控制和输出文件的使用权限控制并严格遵守设置的权限。通过让公司技术部门设置多级的安全保密措施,使系统的密码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都被放置于非常严格的保密之下。

2.5 加强风险评估,完善社会责任体系

中小服装公司必须要加强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评估,以增加自身生存的概率。中小服装公司为弥补风险漏洞、加强风险评估来改良内部控制可以从这三方面出发:第一,加强市场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研究,做足市场环境的调研工作;第二,风险也可能来自于风险管理体制所存在着的漏洞,因此中小服装公司应该不断地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第三,风险也可能来自社会责任的执行。只有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执行度,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小服装公司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不断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警报机制。

第12篇

关键词:公司 内部控制机制 发展 公司治理

一、引言——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

倘若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被看作公司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其对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评估公司财务风险等有显著作用。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能有效提高公司的营运效率和促进公司的未来发展潜能。我国的内部控制机制自从上世纪末修订《会计法》时,首度以法律形式提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要求之后,一直到2007年初我国财政部对外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以及具体的征求意见稿,以及2009年7月1日正式在上市公司首先实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过程中,历经多年努力,获得了充分发展与完善。但是,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渐改变,既定的内部控制机制已难以满足公司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环境。当前,内控机制在公司防范财务风险、分析公司运营、偿债、盈利等能力,以及加强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都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公司应在维持正常运营和求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综合提高公司的发展潜能。

二、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司内控机制形同虚设,内控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当前,我国很多公司都存在着不重视或忽视内控机制建设和运用的情况。公司的管理者和内部员工都已习惯传统的“家长式”的公司管理方式。很多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都仅是落实于纸面上,“薄弱”的存在于公司纸质版的内部规章制度之中,内控机制的作用未被良好的发挥出来。此外,即使有些公司对内控机制进行了相关建立和运行,但制度本身往往并不健全和完善,与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环境无法良好的衔接。因此,纵使公司将内控机制运用于实际运营之中,内控机制也难以发挥其真正效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我国公司内控机制的执行力相对缺乏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也是我国政府对各公司提出的一项要求。但是,众多公司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或主管单位,岁纷纷建立相关内控机制,但是对建立之后的实际执行却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我国政府部门的真实目的依旧无法真正实现。各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内控机制的要求,比如不相容职务的设立与任职情况等。尤其是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的公司,“人”的权利基本能压倒一切,内控机制更是在实际执行力上极为缺乏。公司基本上处于一种自上而下不执行内控机制的氛围之中。

(三)内部控制混乱无序

当前,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我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公司经营者与管理者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监控和管理,公司内部也没有完善的牵制机制,直接导致公司的内控机制混乱无序。另外,虽然我国政府要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年度审计时,要增加对其内部控制机制的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提交报告。但是该要求仅是提交报告,却未要求公开披露,公司管理者和经营者并未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监督。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公司环境之下,简单的对内控机制的要求实际“治标不治本”,无法起到制衡作用。

(四)当前我国公司内控机制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政府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加大了对我国各类公司内控机制的管理要求,但是我国政府对公司内控机制的评价标准却不统一。多是从形式和整体上要求内控机制有效、完整、合理。并未分公司类型而对待,同时,对公司内控机制的评价活动本身如何进行也并无规定。间接导致我国各公司在制定内控标准时没有特别适用的参照要求而对照,从而无法对各类型公司的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评定与比较。

三、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未来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符合我国公司实际的内控机制

笔者认为,若要完善我国公司的内控机制,就应严格遵照公司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公司特点的内控机制。具体要点有以下几条。详见表3-1。

表3-1 建立符合我国公司实际的内控机制的要点

(二)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和内控监管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建议,我国公司还应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和加强内控监管。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我国公司应对其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以及各项业务实行全面的内控监督反馈机制。实现内控机制与行政管理相交叉的模式,以加强内控监督。同时,对公司内部员工对内控的思想状况要及时掌握。每一个违反内控机制的行为的发生,都有其动机和先兆,因此,公司领导者应定期对公司内员工尤其是重点部门的负责人员的思想进行了解,及时分析其异常行为,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其次,我国公司应对其财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内控相关业务培训。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在加强其培训的同时也为其敲响警钟。尤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加强财务人员对关于反腐倡廉、法纪政纪等方面的教育,敦促其自觉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和法律法规,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在加强财务人员的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业务能力差的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减少财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的人为性错误。

(三)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除上述措施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我国公司的内控机制实际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层次,详见表3-2。

表3-2 我国公司内控机制的三个层次

参考文献:

[1]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11(03)

[2]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10(10)

[3]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9(04)

[4]陈永.浅议上市公司内控评价问题[J].消费导刊,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