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时间:2022-10-26 01:23: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个人读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阅读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毋庸置疑,阅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他们不必再拘泥于教科书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其他的书籍。

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水平的发展,互联网等媒介涌入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电影、游戏更是由于其立体生动的形式被多数大学生接受,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电子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群中独树一帜。然而,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变化了的社会环境究竟对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什么影响?传统的阅读习惯有没有消亡的趋势?本次调查运用社会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在南北两所高校调查了21个专业的200名学生,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多持积极态度,几乎都热爱读书,但存在着阅读计划不合理、阅读时间少等问题。具体来说:

现状一:阅读内容多样化,依旧推崇经典

调查结果表明,如今大学生读书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专业或专业相关内容,知识范围的拓展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新时代多样化的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面扩大的同时,不变的是东西方经典小说、散文集仍旧是大学生的最爱。其中西方作品《飘》、《小王子》、《傲慢与偏见》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最为学生所喜爱。

现状二:专业特征明显

专业差异较明显,理科生更偏爱逻辑性较强的小说,而文科生偏爱哲学性的散文等。有少数学生将专业型书籍视为自己最爱的图书,其中男生居多。例如生命与环境科学院的学生会将《有机化学》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目列入最爱图书中,而法学院学生则会选择《现代西方法理学》等。

现状三:很多同学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热爱读书,但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读书时间和读书量上却没有体现,也有超过2/3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

现状四:在读书时间、阅读量方面呈两极分化趋势

调查显示,在每周花在读书时间方面,大学生明显呈两极分化,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与超过10小时的各占1/3左右;打算一年读书少于6本的与多于24本的也各占30%左右。读书方面的两级分化也从侧面体现出对知识追求程度的两极分化。

现状五: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去过院系资料室,而近1/5的人没有从图书馆借阅过书籍。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料室不完善、图书馆的书籍质量不高、学校及社会对读书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客观因素。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及有关方面应增加对读书活动和社团的投入,支持各种读书讲座、读书报告会的举办。同时,大学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院系资料室的完善,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

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大学生应该明确读书目的,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用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总而言之,读书可开阔眼界,可增长见识,可陶冶情操,可升华思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预备力量,肩负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多读书,从而掌握知识,增强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戴维・波普诺.李强译.社会学(第十一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问卷分析

一、调查目的及方式

大学生读者群是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完善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读者在对知识的强烈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了面对纷繁众多信息时的困惑。大学生阅读状况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调查项目之一,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分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籍以对大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次调查选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研究个案。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其次是观察法。主要针对大学生日常阅读的目的、方式、类型等方面做出了提问。

二、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选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个案,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时采取了随机发放、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对100位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100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学生男生42人,女生58人;大一21人、大二31人、大三30人、大四18人。

三、问卷调查设计

此次调查设计的问卷共有21道问题,分为三个部分:概况(2个问题)、阅读行为(10个问题)、阅读心理(9个问题),如下表:

概况 阅读行为 阅读心理

1、您的性别 4、您平时会读哪些书? 3、您平时喜欢读书吗?

2、您的年级 6、纸媒书与电子书、在线阅读的比重? 5、您读书渠道有哪些?

7、您每周会平均从图书馆借几本书? 9、您选书时,主要是因为:(可选一或两项)

8、平均每学期您用于购书的消费是多少? 10、您得到的图书会认真去读吗?

12、老师列在书目单上的书您都会读吗? 11 您的老师会给您开列一些要读的书目单吗?

13、您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吗? 17、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您读的书多是哪方面的?(可多选) 18、您认为大量的阅读对您的学习有帮助吗?

15、课余时间您会和同学老师讨论您所读过的书吗? 20、您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16、您每月会读几本书? 21、谈谈您对读书的看法或是您的读书体会

19、您读书有阅读计划吗?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阅读目的和内容

关于大学生的阅读目的,选择最多是“兴趣爱好”78人;其次是“获取知识丰富思想”38人;“因学习需要”32人;“寻找实用信息”33人;“其他”3人。关于阅读内容,“杂志”40%;“小说”38%;“文献资料”12%;“教学资料”10%(如下表)。

从二者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阅读的第一出发点还是与“兴趣爱好”相关,其次才是用于学习和知识储备。而从日常阅读的类型选择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倾向于杂志这样的时效性高,信息量大,类型宽泛的阅读载体和小说这样故事性强的阅读载体进行阅读。

在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实地观察中还发现,大学生阅读内容比较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其原因是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目标,不清楚“为什么要阅读”“要读什么”。在对专业类书籍及文献资料的阅读方面也呈现出了比较集中的“功利化阅读”现象,即多数是为了应付作业、考试以及毕业论文、各种过级考试等等。这类书籍的阅读特点是时间往往比较集中。这种阅读的娱乐化倾向和现实功利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另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只注重实用学科,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院校经费和师资都相对薄弱,学术科研活动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整体的学术科研氛围不足,无法带动学生的学术研究欲望。针对以上调查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和帮助其明确阅读目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阅读载体和方式

调查发现,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中,“问题6:纸媒书与电子书、在线阅读的比重?”,选择 “1:1 ”的36%;“基本不读电子书”32%;“很少读纸媒书”21%;“其他”11%。而就阅读方式而言,最多的是“网上看书”的共48人;“去书店买书看”39人;“电子书”28人;“从图书馆或书店借书看” 20人。(如下图所示)

现今,网络和手机成为电子阅读的重要载体,作为年轻的“潮流群体”,大学生应该会更多的选择这种电子阅读载体。可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选择网上阅读或电子书等电子阅读形式的人数略有优势,但对于纸质书的选择比重也很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第一,人们习惯了纸质书阅读带来的舒适感,电子阅读虽然便利,但多数人仍未习惯这种载体。第二,地区性差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与一线、二线等大中城市比较,其信息流通相对欠发达,对于新兴的电子阅读载体的选择上比较局限,大环境相对闭塞。从阅读方式的调查数据中还显示出一个问题,从图书馆借阅的人数比重相对较少。对照图书馆不断增加的电子资源,是否可以考虑引导大学生习惯电子阅读和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

(三)阅读数量和计划

在阅读数量方面,有67%选择每月“3本以下”;30%选择“3―8本”;3%选择“8―15本”;而每月阅读15本以上的为0。另外就读书计划问题“您读书有阅读计划吗?”,只有3%的人选择“有,按计划有规律的读”;选择最多的占55%的是“没有计划随便看”;其次是“有一定的计划” 占41%。(如下表)

该项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很低(阅读数量的问题中并未对阅读内容做限定),因此,不只是专业类书籍和文献的阅读量不够,就连消遣类图书及杂志的阅读量也明显偏低。另外,大学生为什么多数缺乏阅读计划,这也是根据调查结果所提出的问题。

实地观察还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较重,其阅读应用型书籍和专业书、教辅类书籍的数量相对多一些,为了排解课业压力会选择网络文学或者杂志来消遣。大三、大四功课没有一、二年级的繁忙,而更多的需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及前程,对专业类书籍的选择更多是关于考研和毕业论文相关的,并且对心理、励志、社交类书籍的阅读数量也大大增加。而这些看似普遍化的阅读现象却多数为学生自发的选择,而并非事先制定过完整的阅读计划,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发性和随意性。

(四)阅读方法

上面关于阅读计划的问题也可以归属为阅读方法的问题。而在其他关于阅读方法的问题中,“您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吗?”,只有1%的人是“每本都做”,最多的是选择“偶尔会做”56%,其次是“从来不做”28%;选“大部分会做”占15%。(见下表)在“课余时间您会和同学老师讨论您所读过的书吗?”这一问题中,选择“经常会”的8%;“有机会就讨论”22%;“偶尔讨论”56%;“从来不讨论”14%。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学生多数是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不懂得如何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精读的专业书籍和文献,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另外一组关于教师开书单效果的问题:“问题11:您的老师会给您开列一些要读的书目单吗?”,选择“每个老师都会给”2%;“大部分老师会给”23%;“个别老师会给”63%;“没有老师给过”12%。“问题12:老师列在书目单上的书您都会读吗?”,选择“每本都读”1%;“大部分会读”20%;“偶尔会读”70%;“从来不读”9%。

这组调查结果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及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会产生很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一)以经典阅读为导向,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

从现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习惯是一步步养成的,初期要培养阅读兴趣,有意识地、硬性地安排阅读时间,通过长时间的阅读,逐步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休闲不可缺少的内容。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是以经典阅读为导向的。大学是精英文化的领地,经典阅读应该得到大力的倡导,经典阅读是提升素养、陶冶性情、呼唤心灵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经典著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养成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文化理解力和批判力的培养。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营造读书氛围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经费相对有限,致使图书来源相对单一,图书种类及检索信息相对不够完善。加强图书馆建设,改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提高借阅的频率。另外,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内的读书活动,让读者了解馆藏,喜欢上图书馆,以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参加到读书行列。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法

本次调查还呈现出的问题是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需要指导。高校对于学生所要上的课程一般都会做明确的规范,但在学生阅读上却力量不足。虽然阅读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多数学生在面对浩瀚书海时都表现出了无助。“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是多数学生的困惑,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总结读书要“精其选,解其意、知其言、明其理”。因此,迎合大学生需求的合理的阅读取向引导和阅读方法传授非常的重要。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阅读课程来教授学生如何针对不同内容的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合理引导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读资源

第3篇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以班级读书为基础,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班级读书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学生“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二、行动目标

教师目标:用读书夯实文化底蕴,用读书铸造造完美人格,用读书提升生命的境界。

学生目标: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拥有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能力,能够品尝读书的乐趣。

三、建设过程

1、实施多种影响,营造读书氛围,

(1)同伴影响。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2)师长影响。教师带头读书,家长也参与其中,依靠榜样的力量驱动。既要发挥学校教师的积 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资源,这样才能形成行动合力,因此,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引领学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通过家长 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社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必要的支持。

(3)影视作品影响。热播的作品往往能够带动阅读,影视作品的影响是营造读书氛围的极有价值的资源。

(4)时事影响。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将人变得格外光明。教师要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阅读契机,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提供阅读空间。

2、发掘各类资源,完善读书机构

(1)班级图书馆。除向学校借一部份图书以外,班内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共享,把死书变成活书。除班级内的交流,还可安排同年级,同学段之间的书籍互动。班上任命黄岩为“班级图书馆”馆长,主持图书馆的整理借还等事宜。

(2)建立班级读书会。语文老师兼任会长,另任命宋晓莉为宣传委员、段欣为组织委员等。会长全面负责班级读书会的事务,宣传委员负责绘制读书报,宣传班级读书情况、班级小书虫、书香小队活动情况等。组织委员负责读书会的时间、地点、讨论话题的确定、活动情况的记载等。

3、开展多样活动,激发读书热情

(1)挑战行动。班级宣传读书典型,表扬鼓励一批优秀读书先进个人,颁发“读书郎”等荣誉称号,并授以物质奖励(书籍等)。班级读书会要发动向先进学习的号召,鼓励人人确定自己的读书目标、超越对象,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月月书会。每个月都举行一次主题阅读活动,班级内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围绕这本书展开一系列活动。如:评选心目中的偶象(主人公)、我想对他(她)说……除共读书目外,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既有共性阅读,又兼顾个性差异。

(3)跳蚤书市。学生利用手中已读过的书本,去交换自己想看的书。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推荐,学会沟通,既是对手中书的回顾,亦是对已读书的总结。

(4)随机活动。“亲子阅读”、“读名著、读插图”、“课本剧表演”、“故事大王比赛”、“自制连环画”、“放假不放松学习——假期读书活动”等。

4、提供全面保障,巩固读书成果。

(1)、每天35分钟。每天下午上课前的35分钟,是学生的自由读书时间,教师可在室内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

(2)、每天开放班级图书馆方便学生阅读和借书。

第4篇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大大小小的各种书展是他们翘首期盼的节日。然而,“文青”们的活跃,掩盖不了国人整体阅读率低下的现实。此前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有心人更会发现,在城市的地铁、公交上,年轻人手中把玩的多是手机、iPad,看书者寥寥无几。

在西方国家,年轻人阅读依旧蔚然成风。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在本科的第一年规定了超大量的经典著作阅读,要通读,要讨论,还要考核。

与美国相比,中国大学开设的课程太多,而阅读量太少,这的确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但是通识教育,贵在一个“通”字;经典阅读,也不在读得多,而贵在读而通,或者说要获其精髓。要达到这一境界,那就不但要阅读,更加要思索,有些章节要反复地读,要朝思暮想。阅读量绝不是越大越好,布置超大的阅读量,大到学生连睡觉的时间也搭上,学生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读,容不得深入思考,不见得是好的阅读方式。

如果你读了一百本经典,而我只读了十本,能不能断言你的学问一定比我好呢?显然不能。因为如果读十本书而能获其精髓,就不能说这位学生一定比读了一百本书而缺少感悟的学生来得差。当然,读书也不能太少,因为多读书是获得感悟的一个条件。但是多读书并不能自然地走向感悟,特别是如果海量的阅读挤压了思考的时间,它可能反而成为感悟的障碍。规定的阅读量太大,就无法期望拥有优质的阅读。

如果说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了近百本鸿篇巨制,但是他终其一生的阅读水平也仅限于这近百本书(且不说遗忘其大半的可能性),那么这个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通识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在学校里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部分的经典著作,在课外乃至走向社会以后,他还能继续这个阅读进程,阅读数倍于此的经典著作。应该追求读并且有感悟、有收获,如果是囫囵吞枣,应被视为失败的阅读。求精而不求多,这是任何教育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高屋建瓴的能力需要提升,所以大量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训练,但阅读量过大,特别对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反而会是一种束缚。经典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但是很大一部分经典阅读必须下沉到中学去进行。大学生入学还没有读过《水浒传》,不能不看作是基础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中学教材正不断地删减鲁迅的作品,另一方面高校又在呼吁通识教育和经典阅读。有人解释说鲁迅作品太难读,那么古典作品岂不更加难读?试问“经典阅读”又从何谈起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正因其难读且有重要性,才更需要教。

怎样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不无裨益,不过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要把握好浅阅读和深阅读的平衡才不至于被阅读淹没。

无论在哪里的人们都在追求着:减肥,做事决不拖延,坠入爱河,读更多的书……

是的,确实如此,一本好书能让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她能教会你如何超越自己,她会使你如此真切地感觉到书中那些人物,仿佛他们一个个活生生就在你的身边。

如果你确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会有成千上万种方法帮你养成它。

首先,读一本好书,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如果这是一本劣质的书,或是生涩难懂的,你最好还是先跳过它,因为这实在是令人讨厌的工作。定期淘汰那些令人生厌的面孔吧,仅仅把你喜欢的留下来。

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更需要的是贵在坚持,习惯成自然。

小编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找时间读书

无论多忙,其实你每天都可以找出小段的时间来读书的,哪怕只是5?10分钟。每天我们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例如:在早餐和中餐的时候,甚至你一个人晚餐的时候也可以。

每一次你无聊的时候,每一次入睡前,每次只要10分钟。这样以来,每天哪怕只有四次,加起来就有40分钟了,多好的开端呀!然而对你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你要做的,是坚持下来。

上哪去都带本书

无论你去哪里,都别忘记带上一本书。

当你准备出门的时候,除了别忘记带上你的钥匙、钱包之外,带上你的书。你和你的书要一块呆在车上,一起去教室,一起去咖啡厅,你上哪书就去哪,除非你确认你真的不想看书了。打发等人和排队的无聊,利用这些时间看看书就是最棒的方法了。

做一个读书的清单

做一个列表,上面是你想读的书的清单。你每天在任何角落都要能看到这份清单:你的日志,你的记事簿,你的个人主页等等。而且,这份清单是动态的,当你从别人那里或者网上看到了一本好书,马上加进去;那本书你已经读过了,就划掉。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

在自己家里找个地方,要有一把舒服的椅子(别躺在里面,除非你想睡觉)。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一只书虫,没有任何打扰。椅子周围要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娱乐设备,没有音乐,没有家人,没有室友,完全只有你自己。没有条件的话,就创造条件。

减少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

如果你真想看书,还是别看电视和上网了。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真的很难。但是其实,每一分钟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你都可以用来看书的,浪费了多可惜。

做读书笔记

和读书列表清单一样,读书笔记不仅仅记录书名和作者,你读这本书开始和读完的时间。更进一步,是你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记录。几个月之后,你再回头翻翻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逛逛二手书店

二手书店是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的地方,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处理掉自己的一大堆旧书,同时还可以拿到想要的二手书。同样的钱,这里可以买到两倍甚至等多的书,虽然买了很多很多书,但并没有花多少钱。同时,挑选别人捐赠的新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定期地逛二手书店会变成你的习惯的。

没事多逛逛图书馆

比二手书店更划算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当然,你要先做一个每周逛图书馆的计划。

读些有意思的书

找那些真正吸引你的书,会使你一直保持读书的动力。即使这些书不是文学名著,你也同样想读,这是你的目标所在。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之后,你当然可以读更难更有挑战的书。但是现在,还是读读那些更有意思的更吸引你的书吧。

让读书变成一种享受

看书的时候,泡一杯香浓的咖啡或一杯香茗,在你的椅子上放上舒适的坐垫,在晨曦或是落日时间,让读书成为你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在博客里谈谈你的读书

在博客里谈谈你的读书,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尝试自己去写些东西,如果你没有,马上建一个。让你的家人和朋友在博客的留言里给你建议和意见,会促使你达到这个目标。

设立你的读书目标

设立一个自己一年要读多少本书的计划,然后试着完成这个目标。当然,前提是:你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件强制的又不得不做的烦心事。

第5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一定能学好。

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2007年高考宁夏理科第一名李小龙谈自我和学习。

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高三特别需要自信;要有个完整的学习计划(长期和短期计划);要专心干好每一件事情。

――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第一名林丽渊谈学习秘笈。

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讲,消化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然后在课余做些习题巩固一下。把做错的题目多看几遍,找出错误的原因,反复练习以免下次出错。

――2007年高考甘肃文科第一名魏雪谈学习经验。

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看人物传记,比如居里夫人传,这些传记对励志很有帮助。

――2007年高考重庆理科第一名陈竞谈兴趣爱好。

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回复《高考落榜后,我的路在哪里?》说:“路不是别人铺好的,而是自己走出来的。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能否吃苦付出代价去实现这个理想。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专心投入读书,就必须接受目前以及将来的现实。

人生没有目标不行,但是目标太高也不行。不谈远大理想,但要有近期目标,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朱成父母朱晓强、成佩华谈学习目标。(朱成,宁波女孩,哈佛博士生。2006年6月,经过激烈角逐,她高票当选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成为拥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总统”,是哈佛370年历史上出任该职位的第一位中国籍学生)

当你有利人的想法的时候,你最可能得到利己的结果!

开复博客网成长顾问宋新宇谈做好的理由:“一个员工不计代价地为公司着想,往往带来的是上司的青睐和提拔。这是我个人打工时的经验。相反,当你仅仅想着自己利益的时候,可能得不到利已的结果。例如一个对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的员工通常不会得到上司的青睐和提拔。”

写好文章有三大前提。第一是观察的能力,第二是对人情事理的分析能力,第三是情怀感受。孩子的情感体验、认识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不断跟他交流。

――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与青少年和家长谈写作方法。

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

第6篇

■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享受进步

学生在想读书中受益

主持人提示:阅读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校园阅读要开展有计划、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使校园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阅读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校园阅读要开展有计划、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使校园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有力凭借。就学校而言,可以开展“每周荐书”活动,每一周、每一月都要有计划地推荐新书、好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学校利用公用经费购置一批图书在班级间漂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就学生而言,可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文擂台赛、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成果汇报演出等活动。可让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换图书阅读,交流阅读成果,或者鼓励学生在班上推荐图书。学校橱窗可开辟读书专栏,让各班轮流主办,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感悟”“读书心语”“读书日记”等文章;各班黑板报也要交给学生开辟“书香园地”,进行小组比赛;校园广播台(站),定期播放学生自创的一些关于读书感受的文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读书环境。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校长张基钿:为了激发全校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希望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在阅读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通过阅读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校长曹进:校园阅读不是纯粹的读,我们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审视、把握学生读书行动,使之成为学校“敏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梳理并提炼以“敏慧”为特质的校园文化,致力打造学生个性发展的幸福校园。每周,学校电子屏都呈现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分享经典,点亮智慧。围绕敏慧文化建设,推出了“做聪明的我”十大行动纲领,重点推进“读书的我”行动计划,精心设计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徜徉在书的海洋,充分汲取书籍的营养。学校的读书节已走过十年,每年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或与作家面对面,或与经典手牵,或与创作一路行。今年的读书节,学校与通州区文联合作,组织了大型读书漂流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读书的脚步走向校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校长付志敏:学校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如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编选班刊等各类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举办“读书节”,展示“书香校园”成果活动。开展评选“书香班级”“读书明星”和“书香家庭”,建立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校长袁景林: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建立了以“有品味”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打造有品位的校园、有品位的班级、有品位的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力争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学校专门将每年4月定位学校读书月,并在校园内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在校内开展“读书达人赛”活动,各班级中先开展,并选出一个选手参加校内“读书达人赛”活动。在校内开展美文诵读活动,要求孩子将好书大声读出来,以增进学生大量阅读与筛选。在校内开展现场作文竞赛,让孩子将自己所吸收的养分写出来。利用文明小博客平台征集学生的读书心得,并进行评选表彰。学校专设开放书吧,供学生随时阅读,并与三明市图书馆相联系,市图书馆定期将部分书籍流动到学校,方便广大学生阅读。

新疆克拉玛依准东第三小学校长邹进勇:举办“读书节”活动。每年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主题读书会、“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向你推荐一本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定期更换宣传栏、墙(板)报,发动学生动手书写读书名言,力争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让“书香溢满校园”, 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江苏省淮安市茭陵乡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利用边角时段和节假日,开展了“诗意晨诵”“课前两分钟诵读”“路队诵读”“作业式晚读”“假日赏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做到“学习和读书”两不误,鱼和熊掌兼得之。另外,学校坚持举办“沐浴书香 ,幸福成长”主题读书节,开展了“书签制作比赛”“名言推荐比赛”“讲经典故事”明星赛,“我读书、我幸福”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手抄报比赛”“我与好书同行”征文比赛,“优秀阅读摘录本展览”“古诗文背诵检测”等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展示了师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凸显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享受进步

第7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读书;调查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大学人数持续递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起人数逐年猛增,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1万。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人数总计达3539万,且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2~30岁范围,他们正是富有朝气的青年人,时间充裕,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支出能力,构成了极具潜力的图书市场。

图1 2003~2010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涉及人数达170人,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出版编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调查方式以大型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总数人的68.6%,研究生(硕、博士)占总人数的31.4%;从事技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6%,管理人员占33%,经商人员占总人数的5%,其它人数占6%;收入水平1001~2500元占24%,2500~5000元占总人数的66%,5000元以上的占10%。由上述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知识层次较高,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收入水平集中在2500~5000元范围内,且70%的大学毕业生在业余生活中选择读书。

1.兴趣广泛。如图2示。文学类图书具有思想性、欣赏性和启发性,深受他们喜爱,喜欢阅读文学类的大学生最多,达27.12%;其次是社科类,占总数的21.47%,阅读社科类图书既可扩大眼界又可增长见闻;教育类、生活时尚类、自然科学类、经管类分别占总数的14.12%、14.12%、12.99%和10.17%,各数据相对比较均匀。由统计数据可知,当今大学生图书阅读兴趣广泛,并不拘泥于一类图书,而是博览群书。

图2大学毕业生阅读兴趣调查

2.读书目的明确。如图3所示,其中读书目的是个人爱好占总人数的78%,学习、丰富知识、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分别占36%、42%、20%和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他们读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明确性,具有有较良好的阅读动机,并且注重图书的实用性。学习和丰富知识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学习求知欲强,追求新知识、新信息,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3 大学毕业生读书目的调查

3.读书量略显欠缺。如图4所示,月平均读书量在一两本杂志的比例为76%,占绝大部分,月平均能读到几部文学作品的仅为4%。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读书量略显欠缺,有待加强,这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无关系。

图4 大学毕业生读书量的调查

4.阅读习惯过于“自我”。如图5所示,78%的大学毕业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目的性较强,常常浏览图书情节占到62%,而细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比例仅分别为16%和14%。在对他们不良读书习惯原因调查发现,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阅读图书占总人数的72%,没有合理计划,无阅读习惯占36%,认为图书太多,无从选择的占到11%。

图5 大学毕业生读书习惯的调查

5.读书场合五花八门。如图6所示,7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临睡之际读书,但此时读书一般历时不长。乘坐长途车和火车虽然占66%的比例,但是毕竟乘坐频率不高。去书店和图书馆读书比例虽然只有36%,但是一般时间集中,且可能会即时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6 大学毕业生读书场合的调查

6.书店仍是读书、购书的最佳场合。如图7所示,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且借书、租书手续繁琐,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借书来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前办公,视觉疲劳使得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本,如在书店购买或网购自己能永久持有的书本。在后续的调查发现6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借用图书馆的书不太方便,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而且随时会去书店。

7.买书很“挑剔”。如图8所示。其中书的类型占总人数的85%,即大学生购书首先选择自己急需阅读的图书,价格影响最小只占42%,而图书作者、到货速度、环境与服务、质量与包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5%、65%、67%和65%,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说明他们购书自主性强,要求面面俱到,购书很“挑剔”。

图7 大学毕业生读书方式调查

图8 大学毕业生购书影响因素调查

8.购书消费额可观。如图9所示。月均花费在50~100元占总数的34%,居于多数。月均花费200元以上、100~200元、30~50元和30元以下分别占4%、22%、24%和16%。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月均购书花费集中在50~100元内,年消费额达1000元,购书消费量可观。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引导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90-04

1 引 言

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题使高校倾向于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不协调,导致当代大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作为“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贯彻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等,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观和人生哲学”[1],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为:缺乏责任感、价值取向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缺少奉献意识以及无社会公德心等。扭转这一局面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高校除了加大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外,还要加强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正确的阅读行为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

除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外,课余阅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人文素养的提升与阅读息息相关,那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又是怎样呢?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的类型以及阅读书籍来源等问题,笔者在广西3所高校的学生当中做了随机问卷调查。

2.1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调查采取随机发放问卷及无记名方式,随机对600位广西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时兼顾大学生性别和年级这两个因素(表1)。调查结束后,回收全部问卷,经查验,全部为有效问卷。

调查时并未硬性规定单复选,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填写问卷时,同时选择了多个选项。所以,在后续调查报告中,有关百分比的计算,皆以人次为准。

通过对600位学生的调查和收集的数据,我们大体了解广西3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及影响他们阅读的一些制约因素,同时我们还发现他们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困惑所在。

2.2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2.2.1读书时间普遍偏少。由表2看出有47%的学生每周平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应至少保持4小时以上,而当前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仅有14%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能够超过4小时,阅读时间偏少值得反思。

如表3所示,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有必要增加,仅2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阅读时间。对于不愿意增加阅读时间的学生,一部分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已经足够;相当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阅读对今后的生活和找工作没有实质性帮助,实用性不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阅读毫无兴趣,所以没必要增加阅读时间。但是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有必要增加阅读时间的学生占大部分,表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们的阅读时间很不乐观。

2.2.2 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行动性不强。如表4所示,约9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有益的,其中65%的学生认为阅读对于今后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说明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可是真正付诸实践,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学生却并不多。

2.2.3 在阅读题材上男女存在差异,总体上以文学小说为主。如表5所示,很多学生在大学里阅读的都是一些小说或娱乐杂志,有目的性去选择专业性读物的只有27%的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答案的性别构成,发现其中男生阅读小说和娱乐杂志的比例超过女生,这出乎人的意料。以往的观念大都认为女生喜欢阅读小说和杂志,男生多专注于专业的研究。而调查结果似乎表明相较于女生,男性更喜欢用休闲阅读来打发时间。

2.2.4 阅读书籍来源:以图书馆和网络为主。表6显示有64%的学生其阅读书籍的来源是图书馆和网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网络信息的价值,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灵活性和即时性,扩大了网络信息的用户群。而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主力军,尤其青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新颖性、个性化及多样化特性,网络阅读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2]作为馆员,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阅读品质。

2.2.5 阅读目的:打发时光。表7显示67%的学生认为阅读主要是因为无聊,看书打发时间,考试的时候临时找一些专业辅助书籍,快速提高通过考试。“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多数学生猛啃应试性和实用性书本,快速充电自然成为一种本能选择,这就使阅读变得急功近利,已经很难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修养。”[3]大学又是一次人生的转折,大学生今天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人生走向。今天多看一些有用的书籍,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控制住那些无益的欲望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多读书,读好书,争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6 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原因。表8显示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是自身闲暇时间不足,然而表9显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此可知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态并非很忙碌,只有6%的学生认为学习很忙碌,而这6%的学生恰恰是那些阅读时间较多的学生,而其他大部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可是他们并没有用来读书。很多学生对阅读的感觉并不好,真正喜欢读书的只有27%(表10),有些学生感觉读书“无聊”。

兴趣是影响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阅读方法,有20%的学生认为不会阅读影响了自己的读书兴趣。有不少学生表示,读了一段时间觉得效果不明显,作用不大就不读了。还有就是观念问题。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大学生学习越来越急功近利。学校和图书馆应该教育他们,修身养性和追求物质生活同样重要。学习如何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3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1)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只学习专业知识,忽略人文素养的学习和提高。2)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3)许多大学生认为读书及学习是未来从业的需要,并非自身需要,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3 阅读导向建议

3.1 确立阅读原则,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和图书馆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和推荐经典或优秀书籍,除此之外还要帮助他们确立阅读的原则,如针对性原则、广泛性原则、计划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既能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扩展知识面,又能按照自己的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针对个人自身的情况,制订具体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顺序、对不同种类的书籍采用的阅读方法等。制订具体阅读计划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方法。

3.2 纠正不良阅读倾向,提升阅读品位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良的阅读倾向,如许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品位低俗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上。针对普遍存在的这些不良阅读倾向,各高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定期向他们推荐好的作品,帮助他们转移阅读的注意力。同时文科类专业适当开设公开课或者针对全校学生开展一些读书讲座,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另外,图书馆在借阅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上应加以限制,这样可以适当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

3.3 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图书是门艺术,要掌握科学读书方法,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4]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籍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内容深奥、见解独特的专著时,主要是了解其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的理论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等;阅读小说等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则要抓住作者叙述的线索、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性格、作者叙述描写的方式等。阅读报纸或杂志等娱乐休闲性质较强的文章,则要抓住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旁枝末节可以不管。这些阅读方法需要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教导学生逐步掌握。

3.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益的信息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的阅读方式,使得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纸质文本阅读,实现了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益的信息。各高校应该教会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如何高效获取有效信息,使之掌握信息获取的技能和信息获取的手段,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来培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运用网络媒介,购买和阅读书籍,查询相关资料等。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提供阅读信息检索服务,使得大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

[参考文献]

[1]张 延.浅谈优良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高教研究,2012(8):230―231.

[2]陈志慧.大学生移动网络阅读行为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大学生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9):54―57.

[3]魏朝晖.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与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情报探索,2012(6):117―119.

[4]迟艺欣.大学生阅读选择和阅读方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7):89―92.

第9篇

在申请留学及签证的过程中,需要写学习计划书(study plan),学习计划和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有区别的。以下介绍学习计划书的写作。学习计划书类型,按照提交目的划分为给学校申请录取用的和给大使馆申请签证用的。

学习计划为什么如此重要

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移民国家,往往要求提供学习计划书供签证申请用。通过学习计划书使签证官了解您的背景选择留学专业的动机条件,选择该国留学的理由,清晰的留学时间安排,职业目标和回国理由 学习效率,配合审核您的其他材料决定是否给您发放签证。

学习计划书的内容提纲:

1、简单说明自己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及工作经历;

2、说明自己进一步求学的动机及选择该国该大学与该专业的原因;

3、详细的留学时间安排(注意要和自己的背景以及学力相符);

4、介绍所需资金及来源;

5、对未来职业目标的阐述,留学后回国的理由。

计划书写作特点:

1.学习计划不要超过 800 字(由于使馆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文件,因此过长的学习计划将适得其反); 2.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设计构思不同的计划书、读书计划书;

3.语言阐述清晰易读;

4.段落前加上标题,每个问题只用一个段落说明;

5.学习计划书在英语表达上要求非常有条理、逻辑严密、简洁有力。

6.重点部分为未来的职业计划和学成回国的理由;

学习计划书的行文风格和文章结构要求:

第10篇

        前段日子在校内做了个小投票,叫做“09寒假,你都做了下列哪些事情?”列了是个选项:同学聚会、探亲访友、帮父母做家务活、做寒假实践调查报告、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学期做计划、预习下学期的功课、静下心来读书、关注就业信息关心自己的前途、旅游。是个选项都是我自己在读本科的时候假期里会做的事情,想看看孩子们假期里做了哪些。虽然我以为这十件都是我以前做过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但也并不能作为衡量和评价标准。毕竟这些都只代表我个人的行为和做法,也许孩子们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是我没有做到也没有想到的,自然就不在这之列了。

现在,根据前期的投票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从投票人数来说,很让我意外的是,前后参与这个投票的大概有1000多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到1000的时候校内开始重新计数了……),证明大家还是比较关心这个话题。至少,在开学之初是比较关心的。

从投票结果来说,被选择最多的是同学聚会,甚至超越了普通意义上每个人都会做的“探亲访友”。实际上,这两个答案在设计的时候并不是很科学,因为同学聚会本身就是访友的一个部分,但从狭义上来说,把这个选项从探亲访友中分离出来,是把同学从所有群体中分了出来,是因为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来讲,同学还是个很与众不同的团体。那么同学聚会多于探亲访友,第一证明大家跟以前的同学感情很好年轻人之间多了很多交流,第二也证明也许大家再加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长。其实在发放假通知的时候我就嘱咐大家回家要好好孝敬父母,陪陪老人,尽到做儿女的责任,毕竟出门在外一年也就回家几次,父母会很挂念。现在仍然想说,即便父母与你的文化层次有了差异,即便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永远是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要好好与他们相处,让他们看到你的成长。在这一点上,让我非常欣慰的是,帮父母做家务活这个选项,也得到了很高的票数。在家访中也有家长提到,孩子长大了,回来知道做家务了,我想,不管这是不是大学带给学生的,但是至少表示上大学以后,大家都成熟懂事了。非常值得肯定。

接下来选的较多的选项是关心就业问题和为新学期做打算,总结上个学期票数稍微少一点点。这充分说明大家理性思考问题的一个方面,也说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迫切性。不管面临毕业的四年级学生还是刚刚踏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都对自己的前途非常关心。大学毕业以后做什么?这个问题牵动了无数学生和家长的心。也是我们应当重点在教育中解决的一个问题。大学毕业等于失业的观念不能普及下去,我们还是应当切实的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不管是观念上的转变也好,找工作中的技巧也好。

做寒假实践报告的人跟总结上学期的人一样多,说明大家还是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寒假作业”。由其是今年的“命题作文”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选的比较少的是预习下学期的功课、旅游和静下心来读书。旅游是受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不做很多评论。而预习功课和静下心来读书,我认为都是对即将开始的一个学期和将来都非常有帮助的事情。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假期都会把下个学期要进行的英语课本从头到尾翻一遍查好所有单词熟悉课文内容,在下个学期学习的时候会很有帮助也轻松很多。而读书更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春节原本就是个浮躁的时期,如果不能适度收敛自己兴奋过度的心情,开学后将很难在一时间重新适应学习生活。况且,所谓开卷有益,读书的好处原本就很多,作为理工科院系的学生,从高中起就不怎么碰文史哲,大学里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大家原本就该在平日里多读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到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们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至少静下心来读书会让人抚平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情,让人“淡定”,让人明事理懂人生,能给人励志发人深醒。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靠一朝一夕的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实际上,做这样一个投票,并不是想监督什么或者评论什么,更重要的目的是给大家做个备忘录,做个温馨提示,告诉大家,其实当你抱怨“假期怎么这么长”“什么时候才能回学校”的时候,身边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寒暑假是反思自己韬光养晦的最好时机,利用好每一个长假调整状态,会对后面的生活有很深远的影响。也许,工作也有你将永远再不会有这么长这么有利用价值的假期,所以趁着自己还是学生,大家应当多多思考一下:长假开始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点什么?o(∩_∩)o

以下内容与本文有关寒假的投票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第11篇

政府开始操心民众读书这件“小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读书这件事不像其他事,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来完成,它得依靠人们的阅读自觉。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个公民自觉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才能愈来愈浓郁。

中国人均阅读量偏低

据了解,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出版大国,仅2012年,中国出版图书总量超过40万种,79.25亿册。然而,出版业的繁荣却并未挽回国民阅读持续下滑的颓势,以2013年为例,国内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换言之,有超过四成的国人不读书。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什么却与书籍渐行渐远?每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类似的反思总会适时响起。

很多人都曾描述过同样的景象:在发达国家的机场、公园、公交车、地铁站等地方,随处都能看到读书的人,但在国内,这样的现象似乎要少得多。相关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13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77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没有时间”似乎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浮躁的社会,生活的压力,让读书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

电子时代如何阅读

手机电子书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等车时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戴上耳机听小说,陪女友逛街时掏出i-Touch看电子书打发等待时间……如今“埋头苦读”的人比比皆是,有人担忧电子阅读会使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甚至提出应该拒绝电子阅读。

然而,却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乐观观点,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说:“现在是电子时代,我们不应该把那些通过平板电脑、手机阅读的读者排斥在‘全民阅读’之外。他们的阅读或许暂时地倾向于碎片化,但经典阅读必将跟随人们的精神需求,渗透到电子阅读主流中,把更多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图书电子化,让人们通过新媒体介质更方便地读到优秀作品,是‘全民阅读’的大趋势。”

国内知名图书网购平台当当网CEO李国庆撰文谈全民阅读。他说,去年当当网电子书下载6000万册,今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平均日阅读时长已经达50分钟。李国庆谈到当当网的计划时表示将从普及全民网购图书,向推动全民数字阅读发力。“因为现在已有6.5亿中国人是网民,手机阅读用户超过2亿,这里将是新的全民阅读阵地。”

第12篇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

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好习惯。

第一,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曾经一度很奇怪,为什么同是中国人,而台湾人气质那么好,女人温婉,男人儒雅,这绝不是金钱在作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四书》、《五经》、《论语》、《孟子》是台湾中小学国文课的必修课程。这样一种读书氛围怎能不影响几代人的素养?而这种情况,我们似乎只有在大学中文系时才能见到。自从教学以来,我都会在我的班上试图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我一直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那些伟人似乎又总是“遥不可及”,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发现榜样就在身边呢?身教重于言教,读书亦如此。当学生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事呢,我就会把“书籍”这个好老师推荐给他们。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中间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刚开始我在班里布置出“图书角”,由班费购书或学生自带书。每天下午,我都会抽出一节“阅读课”,黑板上写上大大的“静”字,让学生随意选座位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周再举办一个座谈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后来我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醒目地写上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我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这也就给了学生一个目标:为了明天的好生活发奋读书。在这个大目标下每个学生再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这样在内心深处,学生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他们就会自动、自发地去读书了。再次,家长配合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以及家长到校的机会,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带孩子多去书市,多参加文化活动,形成“父子读”、“母女读”的良好读书氛围。

第二,从兴趣入手,使学生自己想读。“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很多,这里略举几例:①创设悬念。老师在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除了常规作业之外,还可有意创设悬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我就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设置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诸葛亮的书。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发现,原来诸葛亮比周瑜小,还查到许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②课后小结延续。即老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文章的内容、写法,对文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课外解决。如教学《葛洲坝工地的夜景》一文时,课文对葛洲坝工地的描写非常具体,但对它的作用却未涉及,有学生发出疑问了:国家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搞这个工程到底为什么呀?我便引导学生查阅《我国的巨大工程――葛洲坝》一书,使学生终于明白了它在通讯、航空、电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实践活动是促进读书的法宝。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死书和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读书的好处、趣处,自动、自愿地去读书。记得有一次,学生看到书中讲小葱拌豆腐对身体有害,于是我建议他打印出两份,拿给饭店的叔叔阿姨看,结果,阿姨直夸他有心。他日记中高兴地写道:“看来,读书真是件好事。”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们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变得更爱读书了。

“读书是孤独的,但心灵是高尚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多读书,做个有底蕴的现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