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07:0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试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学生在没开始学习物理的之前,对物理的认识或许是各种复杂的机械工作原理,或者是高深的宇宙天体运动,从而一开始就对物理有一种畏惧和厌恶心理。物理的确包含了上述的这些知识,但是物理学习没有学生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艰难,特别是中学物理。在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接触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误会,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一、 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现象仅靠初中物理知识就能解释。很多物理理论都是抽象的,单从语言上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其意思,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知识点。例如:“光”的知识点就可以和学生探讨彩虹出现的原因、眼睛近视的原因、眼镜的原理,通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熟悉、简单的现象对学生解释“光”的知识,无疑使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熟悉的生活现象会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而且学生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对自尊心极强、渴望别人关注的初中生来说,这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 带领学生实验实践
由于之前只是在视频中看过别人做实验,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所以通常情况下,八年级学生渴望接触实验器材,亲手做实验论证教材上的知识点,他们对做实验充满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任务紧张,很多教师缩减了实验实践课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物理的很多结论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教师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抽象的原理,还不如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真实情况。例如: 教师在讲“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讲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学生可能完全记住这些因素,有时也会记混摩擦力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这样的话,教师还不如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学生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比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效率更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涨。
三、 组织学生观看与物理相关的视频
没有初中学生会拒绝上课的时候教师组织他们观看视频,特别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枯燥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很开心看一看视频。专业人员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向观众展现魅力无穷的物理知识,学生观看这类视频不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些视频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我曾经组织我们班学生观看电影《火星救援》,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它涉及领域比较广,其中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主要讲一位宇航员由于意外被遗落在了火星上,他经历种种困难,运用大量的物理知识(当然还包括少数化学和生物知识)拯救了自己。一个原理紧扣另外一个原理,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充分展现了物理的重要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所用到的物理知识比较复杂,学生要学习了高中物理才能解释一二,但是我组织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这部电影学会天体运动、能量守恒定律,我只希望学生可以感受物理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感悟可以用自己学会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知识。
四、 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L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这就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改后,教育部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走下“神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
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学生在八年级第一次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终身对物理学习的态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原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同,各有各的长处,教师可以向同行交流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教学无限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按照《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在坚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a全面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探索试题的创新,着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题设计上注重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整套试卷充分体现课改精神。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依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重视对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考查基本知识;识图题、实验题考查基本技能;试题涵盖所有学过的章节知识,考察面较广。
2、关注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科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试题强调了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问题;呼吸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家庭装修、空气污染及体育锻炼等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调查亲人的性状、转基因食品、等),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有意引领和锻炼学生学习和养成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真实情景中设中综合性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科学食用胡萝卜、购买包装食品的注意事项、各种营养缺乏症的解决;列表比较归纳不同种类动物生殖方式及发育方式的异同、利用遗传图解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形影响形状的规律等),突出学生对识图能力的考查,如识图作答题;实验题中各步骤现象的变化情况及其分析等。
三、试题的结构
本次试题七年级共设七道大题,49道小题,满分100分,其中客观性题目占56分,主观性题目占44分。:
四、试题作答情况分析:答卷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
1、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说明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但仍有错误出现,如七年级的“胚胎发育的场所”、“营养缺乏症的预防”等。八年级的“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涵义”、尤其是“遗传图解”的书写说明错误更多。
2、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七年级的第七大题实际应用题中的三个小题都是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前两个小题较简单,答案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所答较好。第三小题要求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及各营养物质的作用,答案唯一,学生所答失分较多。八年级的第五题“进化树”要求学生要灵活应用学过的各类生物的特点及在进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学生失分较多。
3、探究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级第六题实验题“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一个经典的探究性实验,几乎所用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这个实验。由于生物是非中考学科,很多教师都不愿做实验,既操心又费力。因此本题失分较多。
4、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七年级第四题识图题、第六题实验题;八年级第五题都有图,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
5、分析归纳能力不强。八年级第四题填表题要求学生将不同种类动物生殖发育特点归类,并填到表格中,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不足,失分较普遍。
6、八年级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理解、遗传图解的训练不到位
不到位,导致遗传图解的错误,失分较多。
7、另外,学生答题的书面语言不够科学准确(分析说明题、识图作答、实验题、实际应用题),也不同程度造成失分。
五、教学启示与建议
从试卷分析来看上,可以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多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把理论问题置于鲜活的实际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或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要注意多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加强双基教学
要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次监测可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有很大欠缺,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的训练不到位,不上实验课。同时一些学校课时没有开足,教师只能“并课”或“精讲”,影响了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本次监测虽然这方面试题分数较低,但实验题失分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科学实验的教学;要有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4、由于遗传学部分是初中阶段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同时也是生物学较为重要的部分,进入高中还要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这部分的教学,想方设法使学生接受理解并掌握(尤其是遗传图解),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生物试卷分析(二)
通过学生试卷可以看出我们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习生物学的各种能力都必须依赖于扎实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根本就无从谈起。在这次会考中,由于没有理解和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因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失误。
(二)审题能力差,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强
有部分考生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因此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审题不认真、解题不规范,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如七年级22题,由于学生不能对图像所给信息正确反馈,所以回答不对。
(三)语言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
学生答题语言表达不规范、表述混乱,用其他语言代替、词不达意,生物专用词语书写错误较多。如文字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而导致扣分。
(四)不重视实验课教学,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差
以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训练教学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指导学生会预习教材,会列举内容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狠抓知识和能力双落实;注重强化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
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向演示实验要质量。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从生命现象、原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理解掌握生命运动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并会描述实验现象,分清现象与结论的不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细微的实验现象,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进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生物学概念,探究生物学原理。
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将部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按课题解决方案信息交换处理结果论证问题解决的程序进行研究。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实验教学,先提出研究课题,交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研究方案,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教师不要评价其正误和优劣,而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过程的繁简、实验结果的正误来评价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
(四)重视认知迁移,提高思维灵活性
初中各学科虽然是分立的,但是各学科之间又是有联系的,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既要注重本学科的教学,又要注意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本学科内的应用,尤其是语文、物理、化学、地理等知识在生物学学科中应用非常广,这些学科中的知识或多或少地体现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如生命现象、运动规律的表述需要简洁而又有逻辑性的书面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生物体结构、仿生学与物理知识相关联,生物的生理变化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生物的生态环境内容又与地理知识相联系。
生物试卷分析(三)
本次生物期末考试主要学生的基础知识,难易适中,知识点突出重点,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题量比较适宜,知识点灵活,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习能力有帮助。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尽量与实际相联系,突出重点,加强训练,具体措施:
1、抓基础,重应用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知识加强理解,对需要识记要求学生一定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放到实际情景中去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去交流和讨论,寻求解答途径。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分科教学综合教学;比较和分析
目前,初中理科教学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分科教学,但在浙江、深圳等少数省市实行理科综合教学。初中理科综合课程改革始于1991年。期间,河南省及武汉市等也曾参与该教学改革[1],但最终都因“教师不适应,校长不支持,社会不理解,家长不放心”等原因而终止[2]。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到底是综合教学还是分科教学更能适应学生发展?目前尚未见定论。为此,笔者对江、浙两省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生物学教学模式差异
江、浙两省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师资配置等方面。
1.1课程设置及考核
浙江省初中学段实行理科综合教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四部分内容,课程教材选用浙教版教材,共有6册,每学年学习2册,一般每周5课时;江苏省初中学段实行理科分科教学,生物学课程在七年级、八年级开设,课程教材选用苏科版教材,共有4册,七年级每周3课时,八年级每周2课时。考核方式上,浙江省理科综合课程参加中考,闭卷考试(时间2h),试卷总分180分,其中生物学部分36分,占总分的20%。江苏省生物学课程参加八年级下的初中结业考试,开卷考试(时间1h),试卷总分100分。
1.2学科师资
浙江省的科学教师一般来自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而江苏省初中生物学教师都是生物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以浙江省杭州市景华中学和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为例,师资配备如表1:科学综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传统分科教学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科教师之间的矛盾,是目前该综合学科推行碰到的主要难题之一[2]。物理、化学教师教生物学知识的现象很普遍。教师专业素质很难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2生物学教学优势比较
不同的教学模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知识的维度
在知识的广度方面,由于浙教版科学综合课程中涉及生物学部分仅占20%~25%,而苏科版生物学教材有4册,相比之下,苏科版教材比浙教版教材的生物教学内容要多一些。例如,苏科版教材中的“健康的生活”、“关注我们的家园”、“留住碧水蓝天”3章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能学以致用,但在浙教版教材中未涉及。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应中考要求,浙江省从课程标准、教材到课堂教学对生物学科的要求较高。例如,对初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点之一的光合作用内容,苏科版教材是由海尔蒙特和萨克斯的实验直接呈现光合作用的概念,对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中为什么有二氧化碳?叶绿体是什么结构?光能是什么?为什么产物中有氧气?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等内容都不要求理解。而浙教版教材则从海尔蒙特的实验、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萨克斯实验、金鱼藻实验和恩吉尔曼的实验先后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并同时转化配平得出化学方程式,由此使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和在能量的概念基础上,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概念。在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学科的入门由生物非生物开始,直接进入常见动物和植物以及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学习,而并不联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等内容,或许这符合综合学科的特点,知识总体跨度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入主体知识网络。而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同样由生物非生物入门,而后则通过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知道“环境影响生物”,同时“生物适应环境并且影响环境”等,引导学生研究“生物非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环环相扣,系统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
2.2学习的动机
作为一门中考学科,浙教版科学教材容量大、课程紧、难度高,大部分生物学实验周期长,经常需教师将学生分组实验简化为演示实验甚至视频进行教学。此外,两种教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生物的保护色”这一概念,苏科版教材增加了“寻找教室里的蝴蝶”和“捡豆子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上比较,关于运动系统,浙教版教材一笔带过,而苏科版教材则从人体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三方面,全面介绍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并以长骨为例,详细介绍骨膜、骨质和骨髓,使学生懂得骨折为什么可以愈合,造血功能来自于哪里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无疑是学生受益终身的科学素养之一。目前江、浙两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主动性的差异明显,这可能与教材中知识深度的不一致及其趣味性的强弱有关。江苏省的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程其趣味性大、实用性强而又没有中考压力的学科学习主动性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2.3知识的建构
对于陈述性知识,学生如果没有先前知识的铺垫,是很难掌握的。例如,对“视觉的形成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内容,浙教版教材中在“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后面直接安排“视觉的形成”,学生对该知识的建构可谓水到渠成;在苏科版教材中,“视觉的形成”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而“凸透镜成像”属于物理课程,其教学进度在生物学课程后,学生没有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概念,不能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同样,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安排在“氧化”知识点的后面,学生能够很透彻地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在苏科版教材中,七年级上册最后一章就出现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呼吸作用”知识点,而“氧化”这一概念需要到初三化学才会涉及。由此表明,在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完成知识的迁移方面,综合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
3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初中生物学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优化课程设置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4]。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显然是课改的趋势所在,但其在推行过程中出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源于该课程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以下建议:(1)降低中考难度,改编科学教材,扩大学科知识广度,加大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力度。避免科学综合课程成为分科课程的大拼盘,增强生物学知识的连贯性。拓展教学资源来源,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增加在职教师生物知识培训和实践机会;扩大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招生;在同一备课组内增加集体备课和交叉听评课的力度,争取实行先学后听、先听后议、先议后教、先教后评的教学模式,加速教师生物学专业素养成长。(3)从学校开始,从教师开始,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提升科学综合课程的社会影响。通过学生素养的提升,让更多社会人士接受并加入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行列中,共同为未来科学综合课程的发展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安驹.2003.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华读书报,3
[2]戴劲松,卢娟.2005.新仁•初中科学课“开”“停”之争.中国改革报,3
[3]张建龙.2001.综合理科与生物学教师适应性问题.生物学教学,26(6):19~20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的知识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人们利用转基因羊生产含有药物的奶,这叫做乳房生物反应器。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
染。模仿生物的某些特点发明创造出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叫做仿生,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的知识2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菌落的大小/菌落的形态/真菌的菌落
区别细菌和菌落的颜色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
接种
恒温培养
3.归纳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二、细菌
1.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19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德
大小:个体微小,高倍镜或电镜下可见
形态:单细胞,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形态和结构
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无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荚膜、芽孢
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型,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休眠体芽孢,速度很快。
三、真菌
多细胞个体:蘑菇:食用或者药用
1.各种各样的真菌
霉菌:青霉和曲霉的观察比较
单细胞个体:酵母菌:酿酒、做面包等
2.主要特征
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3.真菌的繁殖
孢子繁殖
四、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和类型
细菌的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由一个细胞构成,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荚膜、鞭毛,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快速繁殖和能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真菌:细胞具有细胞核。种类:除多细胞的霉菌(青霉和曲霉)和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灵芝、牛肝菌)外,大多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还有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生活方式:腐生
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有无形成细胞核。
五、人类在不同领域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如:地衣真菌+藻类,根瘤豆科植物+根瘤菌)。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1)食品制作: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时。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酿酒:酵母菌;制醋:醋酸菌;生物固氮:根瘤菌;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制酱和豆豉:霉菌)
食品的腐败原因
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防腐
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食品保鲜的原理有两条
①杀死细菌、真菌②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食品保鲜办法:高温灭菌法、真空包装法、冷藏法、腌制法、罐藏法、巴氏消毒法、脱水法等。
(2)制药:抗生素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抗生素。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控制合成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出来的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3)净化环境: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氧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的知识3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
3.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既牢固又灵活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覆盖有一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连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4.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动作产生的意义: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防御行为(警戒色,拟态,保护色)等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①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②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三、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一系列行为。
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举例
白蚁群体(无等级制度: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狒狒群体(有等级制度:“首领”雄狒狒、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探究蚂蚁的通讯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的知识4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2.从种到界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生物的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种多样性(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系的。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源损失,并且必然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我国特有的部分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生物的栖息地的破还(最终要的原因)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的偷猎和捕杀野生动物)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是天然的基因库
天然实验室
活的自然博物管
实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的知识5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代表动物: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水螅的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无性)和有性生殖
2.扁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
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大多寄生生活;
涡虫的消化器官由口、咽、肠组成;
血吸虫生活史: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幼虫进入钉螺体内继续发育,最后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猪肉绦虫生活史:受精卵在猪体内发育成幼体,感染猪肉,形成“米猪肉”,进而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
3.线性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不分节,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线虫等;大多寄生生活,消化结构简单,生殖能力强;
蛔虫的雌虫较大,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部弯曲;
4.环节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少数寄生;
作用:蚯蚓可入药,可以分解有机垃圾,提高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5.软体动物
主要特征: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等;
乌贼的壳—海螵蛸;鲍鱼的壳—石决明;
6.节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分解,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代表动物:甲壳类(虾、蟹);多足类(蜈蚣);蛛形类(蜘蛛);昆虫类(蝗虫);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个口器;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有气门,是呼吸器官;
二、鱼
水中生活的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1.鱼的尾鳍可以控制前进方向,也可以产生前进动力;鱼的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②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③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④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⑤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⑥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⑦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3.观察鳃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三、哺乳动物
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②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③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⑤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四、鸟
家鸽适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翔的翼:两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②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③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④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喙无齿,直肠短,不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⑤心肌发达,血液循环快,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一旦遇到综合性问题就束手无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学会了,却不会做题的原因。物理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同于语文的记忆式学习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推导式学习,而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主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现实生活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是你推一下小车就会运动,不推则原地不动,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的思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牛顿第一定律既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去推导也不适合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做起题目就更无法灵活运用了。
2.实验教学比例较小
实验就是物理的灵魂,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切身的实践还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例如九年级《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教材直接给出了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也就对课本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接受电阻是电器元件固有属性这一结论,也很难掌握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果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寻找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对欧姆定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知识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自己做实验、搜集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给他们有一种自己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自信心。物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题海战术都没有效果,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公式的含义才能做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3.课堂练习题目广而不精,缺乏实践题、开放题
课堂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时间较紧,题量不能安排过多,因此要格外注重题目的质量,要选择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呈现给学生。另外还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中,有课后习题:假设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00km,如果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远,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类似于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寻找出火车、飞机等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相比较,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对这一类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的观念与新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很多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都太抽象了,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密度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密度是看不见也不能感受到的概念,直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将密度与质量、体积等学生比较熟练的概念结合起来。“同样体积的一桶水与一筒油哪个质量更大?”“为什么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大很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对于铁、棉花、水、油等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定的了解,也都知道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重这一生活常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密度的概念,接受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必须要强化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物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又有直观性,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通过生动的表象自己推理出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将摩擦力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一个固定斜面上,让小车自由滑下,用不同的材质做小车的运动表面,如毛巾、瓷砖、木板、玻璃等。同一个小车同样高度同样倾斜角的自由滑落在不同的运动表面上下滑的距离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直观的实验观察,再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不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
3.加强课堂练习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物理在初中的学科中是最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因为很多物理规律本身就是从具象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也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老师选择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尤其是要针对重点、难点和考点加强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板块,里面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如九年级第十八章《电功率》中让学生咨询老师、家长,估算出一年的用电量,并寻找节约用电的有效方法。这一类的问题虽然很可能得不到答案,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咨询、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所查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教授、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增加实验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变抽象为具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考试组织
20__年春季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和我镇中心学校组织下,于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按上级组织的要求进行了本学期期末考试,为了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我校成立了以王金国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罗砚平为副组长的本学期期末考试领导小组。镇对所有的学科进行了调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镇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第二部分 质量分析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107 2 1.9% 65 60.7% 71.98 13 12.1%
数学 107 20 18.7% 52 48.6% 65.93 32 29.9%
英语 107 21 19.6% 54 50.5% 56.59 31 29%
生物 107 3 2.8% 26 24.3% 17.79 45 42.1%
政治 107 0 0.0% 16 15% 25 12 11.2%
历史 107 10 9.3% 46 43% 20.21 37 34.6%
地理 107 4 3.7% 10 9.3% 13.04 72 62.3%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97 14 14.4% 74 76.3% 80.2 6 6.2%
数学 97 24 24.7% 45 46.4% 62.3 39 40.2%
英语 97 9 9.3% 28 28.9% 45.5 41 42.3%
物理 97 5 5.2% 27 27.8% 35.2 49 50.5%
生物 97 20 20.6% 40 41.2% 22.1 21 21.6%
政治 97 13 13.4% 61 62.9% 31.5 8 8.2%
历史 97 0 0.0% 15 15.5% 15 53 54.6%
地理 97 1 1.0% 3 3.1% 8.98 84 86.6%
此次期末考试各年级的主科命题基本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各项指标与平时考试情况非常接近,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但小科中的生物、地理的优生数较少,有的几乎为零。希望以后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结合课本,结合学生。
基本情况
我校参加此次期末考试有六年级三个班、七年级三个班、八年级二个班共8个班。其中六年级参考人数125人、七年级参考人数107人、八年级参考人数97共329人。六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共四科,为全市统考,这里不作分析。七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七科,八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八科
第三部分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分析 :
一、试题难易程度就广大老师反映,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标准,对学生思维创新有一定的好处,对每个阶段程度的学生都有进一 步的提高和发挥,通过测试,学生有了努力学习的兴趣,不偏不离,没有高难度和怪题,知识面广,对知识点,重难点的度也把握的较好。
二、题量适中,整个反映较好,学生学习好的吃饱,中等的也正好, 即是学习程度差一点的也能及时把握,考出自己的水平。
三、考查范围,从三个阶段看,比较全面,适中,抓住重点,使老 师教有所悟,学有所思。
四、特别提的是,试卷不仅答题卡有了进一步的改革,使教师阅卷 省力、省时、方便、快捷。更加简明了,不模糊,但利用代码问题,还 需进一步提高。
改进命题建议:在试题的难易度方 面略降低一些
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考查作文。
命题特点
本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 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
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命题指向与要求——强调积累、立足文本、融会贯通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是着眼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关注课改背景下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学年学生语文学科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体现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古诗文阅读
命题指向与要求——立足教材、命题规范、拓展空间
作文分析
近来常见报刊披露当前中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其作品“或情感苍白,或无病,或矫揉造作,或勉为其难,缺乏情感体验的素材,脱离生活的内容……”对上述现象的归因分析,有的认为学生是被“奉命作文”所害,有的认为是学生“未能从自己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出发”,也有的认为是缺少一种“积极的评价导向”。
所以,本次命题,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扎根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贴近人的心理而又寻求人与物融合交汇。写作,尤其是中学生的写作,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启迪,也需要从“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加以评价,加以指点,传授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夫。
作文的对策
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自然景物细细观察,与之产生心灵对话,即可陶冶情操,又可祛除人们内心浮躁情绪,消除人的多种欲望,净化人的心灵。
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加强从教材文本中去挖掘写作片段训练题材和命题、话题编制,有的放矢的组织专题性作文过关练习,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找到物与人事活动连接的点,使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准确的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丰富学生内心心理。
将写作训练与生活观察紧密结合,按观察——写作——观察——修改提高的程序螺旋式上升。
数学试卷分析
试题的特点:
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面向全体,夯实基
正确理解新课标下“双基”的含义,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等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初中生“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同时要特别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应用,培养能力
英语试卷分析:
试卷注重基础,体现活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的考点突出、覆盖面广;情景设置合理,避免了纯知识性的死记硬背题;词汇和语法的测试充分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感,灵活性强,突出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的转化。
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加大了能力考查的比重。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当增加了测试词汇量,加强能力检测。如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注重了对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和深层次能力考查的力度。如“阅读理解”部分注重了对归纳,推断和猜测整个句子等深层次能力的考查。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同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生动有趣,并富有思想性。
书面表达难度控制合理。
书面表达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加大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使试卷更具现实性。书面表达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语言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进一步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和工具性。
试题分析
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尤其是反应题。有待加强。
词汇与语法
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有少部分学生单词掌握得不够好,有个别拼写错误。
单项填空是一种常规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题干设计简洁,情景清楚。语法知识遵循新课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抠语法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
语言交际
此题的题型比以往的难度降低,绝大多数学生答得相对较好。
语篇理解
阅读部分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该大题在整篇考卷中得分率相对最低。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掌握不到位。
书面表达
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述不清楚。主要表现在: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教学建议及反思
通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课改理念,钻研新教材,务实英语基础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要联系实际。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还要讲究方法,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教词汇,更关注词汇使用的语境。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把基本概念理清,掌握语法规则、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英语试题突出了语篇功 能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作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选材要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语篇难度适当,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语句灵活且富于变化。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提高信息素养
英语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教材和课堂所能提供的训练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要加强理解语篇的能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同时要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重视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覆盖面广。每个试题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重视了对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更有对学生实验探究和实验方法的评估能力考查。就整份试题来说,题量基本适中,难易适度,符合试题的设置要求。
选择题
学生没有理解清题目意图而盲目做答;没有认真看清题目,有将近一半学生出错。
填空题
出错较多的是17、19等小题。主要是一些学生对未来的概念、公式、定则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且容易混淆,因而判断失误,计算错误,归纳不够严谨。
其他题
学生将虚像画成了实像;有的光线未标箭头,还有的将光线箭头方向标错;完成光路不到位;有的同学画电路图时交叉相连接的地方未打点,有的多加了元件,还有的同学不清楚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区别把电池实物图当作电路图符号。
有的同学不知道路灯电路的连接情况,受平时做题的影响,认为有的串联有的并联。回答理由时答成了判断的方法;说明理由时,许多同学只说液化不说放热,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掌握不清,不能正确分析吹气感觉到凉的原因。简答题中很多学生书写不规范,答题过于简单,以至于不能针对问题回答,答不清问题的实质要求计算题更是随意不假思索,东拼西凑将几个数字用公式联系在一起。
第四部分 思考与建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习得”的方法,宜将“学得”与“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边在阅读中细心领悟,才能提高更快。如理解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可以借助具体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去推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这些词语中,有的表示的是反语,有的有言外之意,更多的在表层含义下隐藏着深层含义,它们往往与中心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八年级英语试题难度虽不大,但出得很"活",外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试题的编制无论从技术层面或文化层面都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少讲解,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参与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着综合功能,教师要深度体会并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劳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处于无可取代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利用集体备课共同学习《课标》、理解教学总目标及三维的课时目标、明确。一、二级主题对教学的要求,弄清教材中每个具体问题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手段、实验探究等主要方面及策略达成共识,每位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及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式及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教师之间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注重双基教学,强化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仍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才能冲击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境理性化,让物理教学丰富多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有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教学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政、史、地、生试卷分析
关键词:手工制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39-01
作为新课程改革氛围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多地倾向与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能力的巩固与发展。而手工制作教具,则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么下面我就关于手工制作教学道具的几点想法做一个归纳:
首先,手工制作教具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我们都知道,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是一个相当难于理解的教学难点,但是课后的知识考查我发现,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比其他相应要好的多。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学生要理解双受精的过程及结果,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就理解并记忆了这个知识点。就像制作细胞模型一个样,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先了解细胞个部分的结构及功能。并且在模型完成之后,学生心中的成就感会让他们对今天的课堂内容记忆深刻!
二、手工制作道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应该说手工制作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骤。从教室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野外实践;从学校到家庭,再从家庭到社会,这是学生将知识应用和深入研究的一个必经途径。所以从课堂讲解做小实验,到课后制作教学道具,直至进行社会实践,比如说后一节课《植物的无性繁殖》中要求的练习植物的嫁接等,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延伸能力的一个初步尝试。
三、手工制作教具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自然课堂的延伸。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的自然课堂上,有手工制作的板块要求,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初中的生物课堂恰恰是小学自然课进一步延伸的一部分(包括物理和化学也是)。在现阶段我们依旧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会对学科产生陌生的恐惧感。让他们认识到初中的科目只是小学科目的进一步深入,在心里上的认同程度将大大提高,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
四、手工制作教具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处于现阶段的学生,在虚荣心和表现欲上比其他阶段的孩子要强得多。针对学生这样的心里特征,多利用这种手工制作的方式既可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又能够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增进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用这样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变现能力是比较科学的,避免因造成学生的过度自信引起的骄傲自满的不良性情,同时更加强调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五、手工制作教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同为制作相同的道具,难免会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无形将学生和老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意义所在,拉近了师生距离。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生物本校选择的教材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在这本教材里主要包括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的内容,在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一节讲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根据教材要求,在讲授本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能反映植物双受精过程的活动图片。出于对课堂时间的考虑,我事先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模型用于课堂教学,并说明了个部分的组成及作用。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把这个模型的制作任务布置给了学生,希望他们能在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在第二节课上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悦。学生对模型制作的热情以及制作的模型的效果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以下是我收集的几张制作比较好的模型照片: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学;实现整合
实现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的整合,根本来讲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有效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法。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对于初中的教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可以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增强学生整体的素质。
一、整合科学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渐渐深入到教学中并与之整合,对于教师来讲将会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的整合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转换传统教学理念。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同时重新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过程应当是由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开拓学习视野。通过信息技术建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并进行学习交流互助、主动思考探究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要认识到在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中,培养素质性人才将成为我们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向为重视培养高素质知识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学的文化知识拓展出新知识的能力。
二、整合教师的备课过程
1.建立教师教学资源库
备课、教学过程设计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之前的最基本工作,备课的效果和质量对于教学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网络上建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方法,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优化,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相当有利的教育平台。
2.针对疑难问题备课
初中新课程科学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在网上搜索所需资料或者与相关教育学术人士交流探讨。例如在进行讲解宇宙、恒星、太阳系等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七年级下学期中火山、地震、板块极其成因方面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并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魅力。
在教学八年级《空气污染和保护》课程中,可任意登录中国环境保护网站查找相关方面的知识,收集保存建立个人文档,做成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3.利用网络社交软件集体备课
利用网络信息化的网络社交软件进行科学教学备课,可以广泛集合教育工作者实现资源共享,交流探讨。进行学科教研讨论,教师以单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上传网络,在网上展开讨论随时采纳和整合大家的建议,逐渐完善适合自己进行科学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例如在我省就有很多教育佼佼者建立了个人博客,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到教育论坛以及个人博客主页中,开展文字交流,建立QQ群、微信群等进行近距离互动交流。
三、整合教学模式
1.网络模拟演示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在初中教学因为知识点具有空间地域性、季节性等因素影响,教材实物在现实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尤其对微观和过于庞大物体的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课程模型,方便学生快速了解知识内容。在八年级《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中,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教学可以运用软件进行分步演示,建立声光色一体的水分子电解模型:讲解水分子电解的过程,文字讲解过程则是水分子在分裂后出现了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两个氢原子就会组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同样原理会组合成一个氧分子。这样讲解微观的形成过程以及分解过程会更加具体化,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性。
2.创建情景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声光、影像、形色等诸多功能创建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有关于光影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挑起他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教师就可针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光方面的知识进行提问,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光直线传播的事例。
3.网络游戏式教学
网络游戏教学模式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网络游戏竞赛形式加入实物结构相关的知识点,例如生物教学中根尖纵切面结构图等,教学的步骤具体如下:确立游戏目标与课题――进行游戏――交流――结果展示――总结。例如心脏结构的教学,利用相关软件建立心脏结构模型,标明心脏上各个内容,让学生进行游戏标明个器官,计算机进行反馈得出成绩,从而反复练习了解各个器官的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可以个性化,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
四、整合学生学习方式
1.培养自主学习
现在网络已经发展到各家各户,教师可以布置网络作业,充分利用网络给教学带来学习的优势。例如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有关于地震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查找有关于地震的图片;地震的发生原理;地震的易发地;怎么预防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怎样减少人员伤亡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交流讨论,提倡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辅导的相互学习方式。
2.协作学习
通过协作学习,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分组学习,把小组内能力不同的同学充分发挥天气们各自的学习优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罗刚淮.扬长避短科学整合和谐发展――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2):33-36
[2]李颖.论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科学而高效的整合[J].东方文化周刊,2014(12):105-107
一、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艰辛
生命教育离不开生物学的知识。初中生物第一课“认识生物”,就让学生在开始接触生物学科时了解生命的特征。纵观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很多知识与内容都和生命密切相关,详细地告诉学生生命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如“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八年级下册)等,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知识点,引导学生去体会生命从开始孕育到最终诞生的艰难过程,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
例如,在讲授“人的生殖”这一内容时,笔者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和卵子结合及婴儿出生时的画面,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个母亲都非常伟大,认识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所以对每一个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都应该用心呵护。又如,在讲授“人的由来”这一章节时,笔者告诉学生在怀孕期40周的280多天内,胎儿发育需要的一切营养都来自于母体,胎儿的排泄物也要通过母体排出体外,母亲的各种器官由于胎儿的存在加重了生理负担,最后分娩时母亲还要承受剧烈的疼痛。由此教育学生要认识到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父母把孩子养大更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师可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抓住时机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这不仅是对自己个人负责,也是对父母养育劳动的负责。
二、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通过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例如,在教学“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个鱼鳍的特殊作用,这时也许会有学生说“把不同的鱼鳍剪掉看看鱼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不就行了”,这里笔者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剪掉鱼鳍的方法:“把鱼鳍剪掉的确可以完成实验得到结果,但被剪掉鳍的鱼肯定会死亡,这种以伤害动物生命来完成实验的方法是不值得倡导的。我们能否重新设计一种不伤害它们生命的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生命的珍贵,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惜其他的生命。又如,在教学“动物行为”这一章节时,学生看到野牛在遭到虎、豹等凶猛动物攻击时,身强力壮的公牛会围成一圈,主动保护老弱病残的野牛。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呢?笔者借此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要呵护生命。此外,在讲授“生命进化”这一章节时,也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明白各类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是要经过激烈的竞争的,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注定会被淘汰。
三、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尊严
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领悟生命的尊严。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达成这个目的。
如笔者在讲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以及“遗传变异”等内容时,经常以此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人与地球”等视频资料,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深深触动他们。从原始生命起源那一刻到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物种,这些生物在地球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是生物世界中平等的一员,它们的生命同样也是值得我们用心尊重的,我们不能随意地去扼杀任何一个生物,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别的生命。
内容摘要: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目的 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到为止,不纠缠不清,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向相关学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解决。例如教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天上的街市》一课,根据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可确定其教学目标: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样就体现出了语文本体性。如果过分于对天河、牛郎星、织女星等知识作以介绍,就上成了天文学课。教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于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课,教学目标可以确立在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感情上,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体会台湾同胞浓厚的思乡情怀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关注两岸关系、党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台湾的重要地位、台湾的现状,就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教学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可确定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对文中涉及的克隆知识,只要求学生大略了解即可,如果过多讲解分析,就容易上成生物课,学生虽然对“克隆” 了解透彻了,但势必会冲淡语文的本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筛选教学内容,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语文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语文课的味道,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关键词】课堂练习;实验课;新授课;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一正确论断,同样指出了课堂形成性练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利用课堂形成性练习来强化《科学》课堂教学,力求做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以求发挥课堂形成性练习的最佳效果”进行探索与实践。
首先,明确课堂练习的提出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不是简单地靠听讲而“听会”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技能活动学会的,课堂练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途径。课堂形成性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地消化、巩固和运用知识面,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做到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实验教学不能满足于把科学知识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要教会学生知识迁移和转化的能力。
在一些带有演示实验的新课中,我们曾经做过以下的尝试:
“§5.1.5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中的演示实验是“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安排的练习:1、将一根10克的铁钉,插入某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覆盖有铜的铁钉,洗净后干燥称量为10.4克,则有多少克铁参加反应?生成铜几克?
[点评]:在训练中,合理地运用知识会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因此讲练结
二、新授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如何发挥教师利用教材进行“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功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6.4.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关于(1)我国能源消耗危机(2)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这两处知识点的教学,对两个平衡班实施如下比较:
[讲解]:在现代社会中,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环境观已经成为公民必不可少的科学观念。面临能源危机,我们一方面要树立节能观,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开发新能源。
[练习]:1、学校教学楼里共有24间教室,每间教室里安装了“220V 40W”的日光灯8盏,若每天上午“9︰20~9︰45课间操”由班级电教员负责关灯和开灯,则一个月(除双休日外,23天计)可以省电几度?
[点评]:结果采用习题教学的班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优越于老师讲解的班级。
三、每一章结束以后考虑适当综合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被不断解决的同时,归纳出本章的知识要点和基本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科学》新教材对“电学”知识体系的安排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路探秘”是对电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电和磁”进一步学习电磁学基础知识,也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则初中阶段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在本章结束以后,我们安排课堂形成性练习:
通过给学生短时间的训练和指导,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等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四、期末复习和毕业前的总复习,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应:
首先重视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如初中《科学》化学部分,从知识分块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六大部分: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与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其次要提高审题、答题能力,做到“看得准、分得清、联得起”。如
一个阴暗的草丛中,有各种枯枝败叶,有蚯蚓和老鼠等小动物,这里的所有生物构成( )
A、一条食物链B、一个种群C、一个群落D、一个生态系统
学生由于平时复习过程中,对题的印象颇深。
第三、课堂形成性练习必须注意解题规律的探索和方法的引导,提高解题速度。
[练习];图示电路中,电阻R1==20欧,滑动变阻器R2
的调节范围0~30欧,当开关S闭合、滑片P滑至
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0伏,求:P在a、b间滑动过程中变阻器的最大功率。
方法引导:用所学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运算和推导。
解答(3):I2==I1==U1/R1==(10V-U2)/20欧;
根据P==UI可得:
P2==U2·I2==U2·(10V-U2)/20Ω
= -1/20·U22+1/2·U2
= -1/20(U2-5)2 + 5/4,
其中:0≤U2≤6V。
结合P==f(U)的二次函数图像可得:当U2==5伏时,PMAX==5/4瓦。
其它如平均值法、差量法、推断题的突破口、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规律、多步反应中如何巧找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练习、老师点拨寻找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捷径,避免简单而机械地重复训练和烦琐的计算。
此外,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更应加强计划性、针对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要认真研究各地中考的例卷,明确考试的范围、目标、试卷结构、题型等。设置一些具有导向性的形成性练习(如跨学科试题、信息题、应用题、社会热点问题和创新试题等),让学生了解考试信息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袁云开、赵铮、余自强主编:《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160
[2]陈才奇、汪建红等主编:《科学》(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P5、P28
[3]徐建忠、李世德等主编:《科学》(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版,P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