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时间:2022-02-03 11:4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发挥着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往往在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河道功能的设计要求,而对景观设计把握不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们当前重要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设计理念

(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2设计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2.2.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2.2师法自然的原则

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2.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2.3.1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

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3.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

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

2.3.3环境小品设施内涵的把握

第2篇

关键词:景观河道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V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10-132-02

河流环境是大地景观中的自然沉积位置,那里收集了多余的水流、沉积物、地表碎片甚至被污染的水体以及一些其他物质。与此同时,河流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它为人们提供水源、供人类航行、耕作,是重要的栖息地、娱乐场所和开放空间。

1、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的现状

河流环境已经深深地烙印于人类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之中,以至于河流以及河流所处的河谷地区成为今日地理学特性研究的中心。自然地,我们也将大量的有关社会、政治、科学以及生态的精力投人到对河流的利用、管理以及如何重新利用的研究之中。然而不幸的是,多年来的大量投入与创新到如今却被证实只是一种错误。甚至就在不久以前,对河流的管理方法仍然还是一种完全的功利主义行为,为了能够方便地控制洪水、得到稳定的水源以及航行上的便利,人们的管理工作只是集中在对河流及河漫滩结构的改造上。在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以及不可估量的环境损耗后,得到的却仍是令人失望的结果(尤其是那些强行进行洪水控制的地区)。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无数失败的教训面前,人们已经逐渐地意识到自己以往的错误,并开始尝试使用一种更加综合的方法(一种整合了环境、文化、土地利用以及其他许多“软性”因子的综合方法)进行河流的管理。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已经有太多的河流受到不适当的对待,不仅是大型河流或大型的项目。现在连许多地方上的小型河流都已经受到了破坏。由于小的河流都是会与大河相连,因此我们很难弄清楚具体的责任和管辖权上的关系。

2、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

河道――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河道整治热潮中,应当保持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味采取刚性护岸,图一时的坚固,将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若干年后,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终将工程拆掉重建,劳民伤财,此乃不可取之举。因此,河道整治技术的应用,既要有多种性,也要有针对性。在注重恢复河道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水质的提高,水环境的改善和水生态系统的完善。

2.1城市河道岸线的处理

城市的河道进行绿化和整理以后,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全新的游憩场所,由于人们对于水的深厚感情,城市河道的岸线营造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河道滨水景观营造的成败所在。河道的亲水性取决城市河道岸线的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在河道滨水景观营造中首先要尊重自然,充分利用河流自然流畅的形态,并对岸线转弯处、河流合流处等河道平面发生变化及主要的河道景观节点进行重点营造,加强这些区域的亲水性营造,在不影响防洪以及景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设置一些亲水平台。

2.2城市河道断面的处理

城市河道护岸的形式也影响着人与水体的亲近关系,在护岸营造中,通过护岸断面的不同处理,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水际空间。河道护岸营造时可以采用分层式、台阶式、坡地式立体化处理及其他措施。在河道景观营造中绿化尤其是立体绿化的作用非常大,河道亲水的区域应该尽量以植物造景为主,树阴遮盖的河道亲水区域有利于市民在护岸上坐卧、行走、休息,使人可以在各种距离与水接近。驳岸的绿化应较多利用一些藤本植物或者垂枝的灌木树种,以形成较好的绿色岸线,使得陆域和水域平缓过渡,并有机联系,尽可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观水、戏水、游水等多种亲水方式。

2.3河滩地的利用

城市河道景观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流量的河床。对一些季节性的河流,可以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复式)的断面结构,使其低水位河道可以保证一个连续的水位线,能够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5年的防洪要求。一般来说,在枯水期这些滩地是城市河道中理想的开敞空间环境,可以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合居民自由地休闲游憩。由于河滩地特殊的位置,这一空间的景观营造以开敞的草坪、草地为主,适当布置树丛、树群,简洁明快,并根据需要,布置一些平台、台阶、栈桥、石矶等。通过对滩地断面稍作修改,既可避免设施受洪水威胁,又可以丰富滩地景观。

2.4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河道景观只是一个具有排涝与休闲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故此,城市河道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河道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的维护与管理

在河道生态景观管理的整个过程,要加强河道绿化的管理,保证达到营造的效果。

3.1植物的养护管理

河道绿化中,为防止林带高出堤岸影响行洪,要求树冠不超过20m。若林带高出平均堤岸0.3m,汛期需进行剪枝整修。对植物生长的管理,要按照所选植物的生态学要求和生长习性,精心管理。由于河道堤防与坡面的绿化环境大体相似,所以管理上也大体相同,注意河道绿化环境的特点,植物常常可能遭受到淹水的危害,所以在植物的选择和养护上要注意植物的防水措施。另外,河道环境中由于温度较大,所以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

3.2其他维护措施

河道的绿化与景观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和管理,才能保证各种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维护。

3.3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保护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现在在河流治理中,多采用更换河流护岸的形式和材料,来减少河流水量的下渗,让小河沿着混凝土砌筑的水路流去。被切断了与自然环境联系的小河,造成了生态环境明显的贫困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净化作用,势必会给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群造成重大伤害,小河生态也就慢慢地荒废了。

(1)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总之,当今最成功的河道改造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地重现自然河流的生态多样性,

4、小结

城市河道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求,因此,以生态景观造景为主的河道景观是现代城市河道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

进展,2002(3).

[2]赵德金.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

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3]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

市生态,2008.08.

第3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科学性

Abstract: The people's love of water as if born to. With the city level, and people ar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he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become more and more natural, more stri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of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ity river; landscape design; scientific

中图分类号: TU986

1 前言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城市的河道整治不仅是简单的行洪排涝,而是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充分地发挥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等功能,使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得到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也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和河岸的整治与美化,例如: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笔者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生态整治的经验和方法,从景观设计的科学性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的进展作一概述。

2景观设计构成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是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河道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做到提高城市水系防洪和供水标准与城市河道景观相结合,河道水工建筑物的改建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河道整治与保护沿河文物相结合,河道清淤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其设计的思路是,城市河、湖的治理要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尽量使城市河道景观接近自然景观[1]。

2.1河道平面设计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认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但事实上,从流域范围看,对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从而实现多目标的统一。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使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的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且对景观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大意义;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2]。

2.2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设计的新思路,就是要把河道水系作为一个系统看待,一是全面考虑河道的防洪排水及生态景观的功能,不断优化断面设计,以合理的投入形成良性的生态河道体系。二是综合考虑水系流域

范围内的河、湖、洼、淀,绿地、岸坡、堤路等系统,构筑一个全面的防洪、滞洪和行洪的生态系统,由河道承担防洪任务,为水系流域全面承担防洪任务。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应对不同水位、水景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的河道景观尤为重要。河道横断面既要满足防洪、防冻、防渗、供水的要求,也要兼顾通航的要求。

1) 矩形断面。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可采用矩形断面。设计河道断面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矩形干砌石断面,正常水位以上采用毛石堆砌成斜坡,以增加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削减航行波等对河道的冲刷,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若河岸绿化带充足,可采用缓于1∶4的边坡,以确保人类活动的安全。矩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对于水流湍急处的河道,为保证河道断面的抗冲刷能力,可在河道两侧设置重力式干砌块石挡墙。

2) 梯形断面。梯形断面相对占地面积较少,是人口密集的城镇河道中常采用的断面形式。规则的梯形断面结构简单实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利于污水的排放。梯形断面河道常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既可增强景观效果,又可保护水生态环境。护坡上设置亲水平台,平台上布置草坪,间以树木、灌木、花草种植,创造层次感,提高美感。梯形断面在绿化河岸与设置道路时,若能合理布置,可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的功能,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上海新江湾城的生态河道断面主要采用了梯形断面[3],并在河岸设置了亲水平台和步道,实现了河道防洪排涝与生态景观的和谐统一。复式断面。复式断面占地面积较大,适用于河滩开阔的山溪性河道。枯水期时,河道流量小,河水在主河槽中流过,洪水期时,河道流量大,此时允许洪水漫滩。因为复式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大,洪水水位低,故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由于复式断面能够常年保证河道对应不同的水位、水景,故被广泛应用。北京市昆玉段、长河的横断面设计采用的是双复式断面,此类断面在发生校核洪水时,能保证河道两岸人民的安全,不发生校核洪水时,能保证河道内有相当规模的绿化河坡。深圳市大沙河三期整治工程、济南市小清河的河道断面均采用了下部矩形、上部梯形、中间退台的复式断面形状,河道开敞,河道水面、河岸绿化、河岸景观浑为一体。

双层断面。双层断面通常适用于城镇区域内河,其上面一层为明河,控制20cm左右的较浅水位,水质较好,具有安全、休闲、观赏、亲水等功能,河内放养各种鱼类,河旁建造戏水池、喷水池、戏水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下面一层为暗河,具有防洪排涝功能,可以过流水质不良的流水。双层断面将排放污水和生态景观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较好的生态景观型河道断面。日本北海道旭川市内河道整治就采用了双层河道断面,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

2.3河道堤防设计

河道堤防是满足河道防洪功能的重要保证,在不降低城市防洪标准的同时,可将堤防分为2部分:内堤(小堤)和外堤(大堤) ,中间建设或恢复滩地。内堤可以是子槽上的女儿墙,为保护滩地而设,内堤的安全超高标准可适当降低,从而使滨河景观建设成为可能。外堤为保护城镇而设,其高度应根据设计或校核洪水水位来定,但坡度可以放缓。堤岸位置必须富于变化,2堤间不需要等距,材料也不需要划一,但材料要考究,做法要仔细。可以优先采用级堤,超级堤的堤宽一般不小于堤高的30倍,因而只可能发生漫溢,而不可能发生溃堤。

2.4滩地景观设计

采用复式断面后,河道中的滩地既可扩大行洪断面,又可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生存空间,为人类的休闲、游憩提供条件。在河滩地种植草皮、树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另一方面,将休闲地、绿地设置于河滩地上,还可增强休闲时的亲水性,扩大视觉空间;因此,在河滩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满足3~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行洪断面,增强亲水性。滩地布置应以平地或缓坡为主,便于游人散步、放风筝等游憩活动。在滩地宽度足够时,可以设置露天球场等活动场所。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河滩地应设计成草坪、草地等开敞空间,适当布置树丛和灌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亲水的平台和台阶,不宜布置假山、雕塑、亭台等阻水的园林建筑。国内外多个河道的滩地建设成为休闲平台、社区舞厅、健身场、停车场等不同场地,均达到了景观与使用的有机结合。

2.5滨水设施建设

人性化的设施是滨水区景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施的选择应注重地方文脉的延续、场所精神的提炼与延展,独具地方特色的符号往往赋予景观更多的内涵。另外,人类渴望与水亲近的感情,也要求滨水风光带上建设更多的亲水设施,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滨水景观设施包括水上舞台、卵石步道、临水长廊、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台阶等。为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高层次心理需求,近些年,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滨水设施的建设。澳大利亚荷伯特市政府,大力改进了滨水区的城市空间品质以及建设了必要的公用设施,其中包括庭院公园、停车场、交通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通过这些空间环境载体来容纳本地区的社会文化商业活动和继承城市文脉。

我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南河建造了流线型的木挑台,形成富有韵律感的休闲平台,在滨河绿带内布置花坛、座凳和景观矮墙、情景雕塑等景观小品,还建有各类休息设施和各类卫生设施及景观灯具等,如儿童活动设施、老年活动设施以及其他健身设施、垃圾箱、景观灯具,形成了秀美宜人的滨河风光

3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型河道不仅在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景观和生态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河道治理中,要充分认识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道过水要求以及城市功能要求进行断面设计,对河道护坡进行生态治理,重视河道内生物多样性,对河道内水质进行相应的净化,实现河道治理的生态化,为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4参考文献

[1] [日]河川治理中心. 护岸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孙大勇,黄时锋. 浅谈生态景观型河道横断面形式. 水利科技,2005(1) :31233

第4篇

1.1人心需求

1.1.1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河道绿化最明显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城市绿地覆盖范围。城市绿地对城市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例如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等。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城市用地紧缺,建设者很少把有限的土地用来完善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城市河流两岸的绿地建设。

1.1.2丰富城市景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多彩的景观建设是城市稳定发展的保证,与钢筋、水泥建设起来的城市景观相比,人们更加青睐有绿色植物建设起来的景观。

1.2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很少有机会近距离地亲近大自然。河道景观建设不仅可以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景物参观点,还可以使忙碌中的居民亲近大自然,使城市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河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的原则

2.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河道水土条件不尽相同,河道绿地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河道地区的水土情况,选取适合当地水土的植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在当地选取绿化植物,不仅能够保障植物的存活率,还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因地制宜的原则还要求绿地植物需要与周围现有的景观相协调,设计者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线条以及形态来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美。

2.2河道交通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河道绿化还应该考虑到河道交通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河道景观必须是在保证河道交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建设,坚持河道交通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是河道作业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2.3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还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河流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绿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设计者还应该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植物种植应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将河道绿色植物的效益最大化。2.4多目标同时治理的原则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还应该坚持多目标同时治理的原则。绿色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丰富城市景观,还要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降低洪涝灾害。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河道景观时,要始终坚持把绿色植物的功能作用发挥到最大。

3河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的方案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城市光照充足,因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而且是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所以,水源充足,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这些地理因素直接影响到重庆市河道景观的设计工作,因此,设计者有效结合当地地理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完善河道绿色景观设计工作。

3.1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

3.1.1防浪林植物的选择要求。由于河道地势比较低,遇上汛期植物很容易被水淹没,因此,防浪林的植物必须有较强的耐水性,例如比较适合西南地区生长的柳树、杨树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柳树在可以水里持续浸泡冲刷2个月左右,顺推之后依旧可以正常生长。因此,柳树和杨树可以作为西南地区河道防浪林的最佳选择。

3.1.2堤坡植物的选择要求。堤坡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河道的作用,还是固定堤坝、保持堤坝水土的有效保证。堤坡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以草坪为主,比较适合西南地区绿化使用的草坪有四叶草、狗牙根等,这些植物根须发达,不仅可以有效保持堤坝水土,还有利于方便绿化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另外,堤坝上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获得经济效益

3.2河道绿化植物的种植要求

绿化植物选取好后,设计者应该对河道两岸的距离进行实地考察,河道两侧一般要单独种植一排绿色植物,植物的种植点离河岸至少要有1m的距离,这样不仅美观大方,还有利于保障河道交通安全。假如河道两岸留土距离较大时,可以采取不同植物交差种植的方法,例如,河岸距离较大,可以种植2排植物,可以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交替种植,保证河道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植物的生长。另外,河道植物还需要与河道两岸的城市环境相协调,以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或者是灌木花卉为最佳选择。

3.3种植背景树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降低城市外环线噪音污染,应该在河道绿化带最靠外的地方种植高大的植物为背景树,适合重庆市水土的高大植物有水杉、广玉兰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还能有效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另外,背景树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树木的季节性变化,不能全部种植落叶植物或者是颜色单一的绿色植物,多种颜色相呼应,不仅能增加河道绿化带的美感,还可以增加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3.4花卉种植,增加美感

天然的色彩能够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植物的天然色彩是非常丰富的,有的植物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植物可以散发出清香;有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清新向上的感觉,因此,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者应该从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上,对河道植物的种植作出合理安排。例如,河道两岸可以种植花卉,花卉散发的清香不仅可以产生观赏的美感,还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另外,设计者还可以选择果木植物种植,果木植物开花可以供欣赏,结的果子还可以供人品尝,不仅可以起到美化作用,还可以增添景观的欣赏乐趣。最后,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花卉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有些植物在秋天的时候树叶变得金黄,例如银杏树;有些植物一年四季常青,例如桂花树,桂花种类繁多,很适合西南地区河道绿化景观的选择。

3.5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河道绿化景观植物必然少不了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城市河道污染严重,水中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丰富河道绿化景观,还是解决河道污染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选择种植生命力顽强的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植物,这些植物在视觉效果上不仅美观大方,还可以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另外,水生植物的种植还应该坚持挺水植物与浮水植物交错种植的原则,不仅丰富了单调的水平面,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6绿化景观植物层次分明

河道绿化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狭长,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在河道绿化带的设计上坚持层次分明的原则。假如河道全线由西至东逐渐变窄,河道前景的植物层次也应该由西至东从单层变为双层,再根据河道两岸的宽度依次增加种植层数。另外,层次分明还需要设计好植物的搭配效果,一层一层之间应该坚持和谐美观的原则,不能因为植物层次太多而胡乱搭配种植植物。最后,河道东段较宽,一般种植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西段河道较窄,种植小灌木与花灌木植物比较合适。

3.7种植其他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虽然灵活性不强,但是在河道绿化景观设计中还是能起到很大的观赏作用。景观设计时,可以在河岸的绿化带中空置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时而靠近岸边、时而曲折到灌木丛中,小道的路线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的心理,路线安排上可以使观赏者每走一步就发现新鲜的景物,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河道景观的作用,还能提高人们对河道景观的欣赏兴趣。为了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还可以在河道两岸建立一些小品雕塑,雕塑的选择可以根据城市的需求设定,例如人物雕塑、动物雕塑、实物模型等,使简单的河道瞬间色彩化、生活化,让城市居民深切地感受到绿化景观的作用。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城市 河流 生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水系是城市景观的界面,它展示了市民生动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河流景观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对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河流的景观设计要以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河流生态修复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其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幼苗移植上袋后要加强水肥和除草管理。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只有景观与生态的科学结合才能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保障城市河流健康发展,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国内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不足

1、景观规划对自然生态系统考虑不足, 城市河道简单渠化

河道渠化是指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 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城市河道渠化虽然解决了城市防洪泄洪的问题, 但同时造成水体与河岸带生态系统相隔离, 使原来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 分割成独立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河道的硬化阻止了水体与河岸土壤的物质能量交换, 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 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河岸带自然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降低, 导致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

2、河流规划不够完善, 污废水缺乏有效管理

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河道, 使得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化, 水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由降雨引起雨水径流无组织排放导致河道污染。雨水径流对河道周边道路的沉积物垃圾等的冲刷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而在许多城市的市政建设中, 雨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为同一管道, 且不具备雨水处理工艺。大量的雨水沿着排水管道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城市河流, 给城市河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城市河流护岸生态系统退化, 缺乏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为保护城市安全, 在河道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在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 河道种植多为单一物种或人工化明显, 缺乏对沿河景观带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这样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或退化, 并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展次的含义, 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 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要尽量保持该处原有的生物群落, 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2、自然性原则

河道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曲折形态, 不能为了排水泄洪或城市其他用地的需要, 而盲目的裁弯取直。蜿蜒曲折的河道、植被茂密的河岸和起伏多变的河床是自然化河道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自然河道如海绵般吸附水体的水岸湿地和曲折多变的形态, 不仅更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而且凭借其丰富的凹岸、凸岸、浅滩、沙洲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道和水际边缘效应是任何其他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规又是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河道建设时应尽量采用自然生态材料。水陆过渡带是生物多样性突出的地段, 在做岸坡设计时, 尽量采用自然材料,如石材与泥土, 创造类自然型的生境, 适合各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殖。

三、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基于生态的河道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常常伴随有景观设计的要求,即通过治理城镇河道,形成一个临水、滨河的风景休闲区与景观带,打造一个城市“名片”,在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

1、亲水设计

水边空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是最能吸引人类聚居的环境,但只有物性而没有人性的环境是没有生命力的,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活动场所是一个水边空间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关键。亲水设计应当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符合人的比例尺度。亲水平台:亲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与水的通道,拉近人水之间的空间范围。一般的亲水台阶尽可能平缓舒适,形成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具有开放空间的景观带,实现防洪、景观、休闲的和谐统一。栈桥式亲水平台,在满足亲水需要的基础上,给人以特定的文化感受,将多元化的亲水平台与传统的水埠形式结合使用,还可以加强空间的围合感,形成别致的私密空间。韩国东川的风景恢复中,在水边设置了木栈道与亲水平台,营造亲水空间,既不掩饰自然风景面貌,同时拉近了人与河流和生物之间的距离(图1)。

图1 河岸立面图

亲水护岸: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生态材料建筑,营造鱼类栖息地及繁殖场,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使人获得良好的亲水感。如取消河岸护栏,在水边栽种灌木防止游人落水,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使人们和水能够亲密接触,同时改善了垂直堤岸给生态带来的破坏,使河岸随着水位的涨落发生变化,让人们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图2)。

图2河道立面图

亲水安全:河道景观设计中,亲水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在可能发生的地段,应设计宽度为3-6米的浅滩,水生在0.5米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也解决了亲水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些无法实现上述设计要求的地方,应加设栏杆、警示牌,并且尽可能的结合植物种植绿篱隔离措施加以隔离游人。

2、空间设计

河道水面可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水面植物布置时要考虑泄洪和航运要求,尽量布置在边坡脚的区域。水位和边坡脚结合部位可种植香蒲或芦苇等,保土固堤,同时吸收与分解污染物,从坡脚到坡顶依次布置岸边湿地带、暴雨过滤系统带和草皮带。水边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保持原有城市河流基本格局,通过水岸线自身的转折起伏来达到丰富多变的景观线;韩国东川的河流整治中,采用阶梯式空间变化,建造中心广场,设计望台,通过改造堤坝,撤销划船场,设置鱼道,恢复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自然型河岸和亲自然型河流(图3)。

图3 河岸立面图

3、植被景观设计

滨水休闲空间的植物造景,要在充分认识使用者的休闲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时间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也应综合考虑。

结论

随着人们对河流景观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或者是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改造项目极多。因此, 关于城市河流的生态景观设计研宄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如何在满足人们赏景和活动的同时满足城市河流的生态性、保护河流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是需要每个设计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人文;设计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城市的发展无不与之息息相关。自古以来,绝大部分城市的发展都是依傍着江、河、湖、泊等水源,它们在为城市灌注着生命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界所特有的优美景观和自然风貌。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地铁、轻轨、立交桥等不断的修建,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以及各种现代化设施建设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无容讳言,有的城市这种便利的大多数是以填湖造地为代价,导致城市水系景观资源日益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今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以逆转的障碍,乍看上去城市生活很美好,然而却吃了子孙饭。因而近几年来,为了努力改善城市当前环境问题,树立良好文明的城市新形象,同时也为了满足人们释放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亲近自然、放松休闲,建设和规划城市河流景观成为了拓展现代化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必然趋势[1]。

1 规划河流景观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对城市建设和扩展等活动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同时,充分尊重规划河流景观的自然规律,突出河流自然优美的景观,不可盲目填河造地,并且科学地将天然河流、湖泊进行科学规划将其景观环境建设得更加优美,更加能够绽放出青春的活力。规划城市河流景观的意义就是做到人地和谐统一,使城市人民生活更加美满,使现代化城市效益和时代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使城市的发展能够得到历史的考验,并且继续地不断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科学规划城市河流景观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大。

2 河流在城市中的作用

2.1 河流的基本作用

我国的河流历经上下5000年乃至更早的亘古时期,浩浩荡荡直到今天为雨水积沉和冲刷而天然形成。每一条河流和湖泊包括天然形成的水塘潭池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大的河流还是小桥流水,它们都是相互应照、彼此依偎,共同组合而形成了必然的合理水系。

众所周知,河流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满足行洪、排涝和抗旱等等。在没有旱涝灾情的时候,人们不容易发现它的基本功能,大家相安无事,一旦灾情纷至沓来,它将发挥着保护整个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巨大作用。试想,一个城市如果缺失或者缺少河流的呵护,那么当狂风暴雨凶猛而至整个城市行洪、排涝将难以维持,造成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一旦受到多年不遇的大旱灾情降临,那么城市人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然而无容讳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使用石砂量急剧增加,甚至直接填河造地用以商品住房等经济开发,使城市及周边河道开挖破坏严重,给河道的行洪、排涝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城市在雨季到来的时节,内涝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各地新闻媒体不无报道。种种情形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保护河流、科学地创造河流优美的景观、充分地发挥河流的最基本作用十分重要。

2.2 河道的运输作用以及河流水资源的供给作用

河流作为水资源,是城市人口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城市及周边河道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地建设和开发。这样能够保护河道基本功能,确保河流畅通,使河道发挥其应有的水上交通运输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方便城乡人们的生活互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当今经济社会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最基础的元素。

另一方面河流的水资源具有保障城市人民吃、喝、用以及一切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供给作用。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划和科学设计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河流污染,使其天蓝蓝水碧碧,环境优雅清净。因为城市周边的一些河流还担当着水资源的供给功能。整个城市都依赖着河流的水资源供给,所以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河流水资源的供给,充分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

2.3 平衡和调节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作为调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河流和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民生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某些河流天然形成,为保持城市良好的空气对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城市空气对流的必要通道,在保护城市中的生态平衡以及优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另外,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多方面压力,人们努力通过回归自然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已成为现代人所推崇和向往的方式。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扩大正在不断地侵占着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自然河流、湖泊、池塘等休闲场所,因此必须保护城市河流区域自然优美的景观,这些景观具有促使城市人民生活丰富多彩,陶冶人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民的审美愉悦的作用。

3 设计原则

整个河流区域的设计原则应以顺应自然为主,同时考虑到各城市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也就是在以维持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原则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添加部分带有浓郁的地方人文的色彩,使处于城市中的河流区域景观不至于同城市生活节奏脱节。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河道都是长期以来雨水聚集冲刷而形成的,不但变化丰富,而且都经受过长期的历史考验,分布十分合理,所以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持其独特的自然特征。曲折多变的驳岸形态,不仅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减洪水破坏力,而且凹岸、凸岸、浅滩、沙盘等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3]。

在这方面一些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的原则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譬如上海市对苏州河的规划原则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它不仅没有填土造地,而且更加拓宽了苏州河的流域,使它具有更大的分洪泄洪的吞吐能力。同时,苏州河两岸的支流也得到了很好的疏通,不但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曲折弯道,而且两岸四季常青,绿化得鸟语花香。

苏州河主流两岸堤坝坚固,设计并建设成为游玩、观光等公园式的休闲场所。那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河面船家运输有条不紊,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欣赏到滚滚而流的清澈河水,尽享沿河两岸美丽的风景,大大地消除了由于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思想压力。人们眺望河岸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它的设计原则做到了顺应自然,天、地、人和谐统一。

发挥自然环境生态功能也是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城市河流景观开发要充分利用好水资源,以便快速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再例如北京的龙潭公园,原来这个地方是一片原始的湖光水色,其河道悠长。而设计师们就是利用顺应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地利用自然丰富的水资源,因地制宜,成功地建造了龙潭公园。

北京龙潭公园水面积近20hm2,约占公园总面积2/5。40km之多的湖岸蜿蜒曲折,采用天然石料建筑而成。石拱桥和双亭桥以及龙潭瀑布将湖面的4个小岛区分开来。由于水资源丰富,其绿化环境引人入胜,风景独具特色,风格特别优雅。这里经常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赛事,如国际龙舟大赛等就是利用公园广阔的湖面资源成功举办的。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以及人文思想的注入。河流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以建设城市的形象标识作为根本目的,它更多的设计思想是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持有人文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充分挖掘地域性文化是赋予景观以人文内涵的关键。地域文化主要是从建筑风格以及当地城市水土河道植护利用等方面来具体体现的。

实践证明,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顺其自然,尊重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牢牢把握城市整个河流区域的设计原则。一个杰出的设计应该做到既能体现出当今现代化城市河流景观的时代风貌,又能经受得住子孙后代和长久历史的考验。

4 设计方法

针对各个地域设计背景、文化环境、区域环境等指标的差异,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方法也是风格迥异的。主要包括河流周围的植被景观设计、文化景观设计、河道两旁的道路景观设计和规划区域的基础设施设计等,其中前两者是河流景观设计的关键。

植物景观是建设河流周围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与敞开空间绿地的设置,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季相要分明,使科学与艺术合理结合。

另外,人文思想在显示不同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特色方面有重要作用。鉴于河流景观在体现文化景观的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努力挖掘河流本身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城市的历史沉淀,其中包括码头、古迹以及各种民间传说或典故等,是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手段。

5 结语

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形势下的河流景观设计规划建设早已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和新时代城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快速提高的必然需求,是提升和改善整个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关注由于快速发展引起污染的滨水区及河流,加强整治河道两岸的各种污水排放,加强河道两岸的景观绿化建设[4],科学地合理地对城市河流水域周围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乐园、成为新的城市风尚标识。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有识之士和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师们辛勤努力,就一定能够完美地实现本届上海世博会所提出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霞.菏泽市赵王河景观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

2 张国忠.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广东科技,2008(12)

第7篇

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键字:城市河流;河流景观;景观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城市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在尽享河流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城市河流,如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水坝,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要求。这些改造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河流的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其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应当肯定一些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引起的争议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河流景观缺乏全面的认识,景观设计仅停留在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城市河流景观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要全面认识河流景观,首先应明确“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含义。“景观”的概念有多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景观一词的原义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河流景观等。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块异质性土地区域,由形式相似、重复出现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总之,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纯粹的视觉含义,包括生态功能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和人类因素。

河流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华盛顿等,都有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见照片1。对河流景观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还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河流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

作为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水,城市河流的价值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重新认识。人们对河流的要求亦不仅限于传统的防洪和水利,进而提出了河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从生态角度来说,河流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在河流的环境功能中,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得到重视。城市河流营造独特气氛,或清新悦目,或激情澎湃,对于人们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河流可长期为人们提供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如划船、钓鱼、游泳,也可利用城市河流特有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们聚集、游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大规模侵占河岸带,严重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造成岸滩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渠道化造成水流多样性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缩短了河流的长度,使水流滞留时间缩短,水能消耗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剩余能量侵蚀河岸并输送泥沙。城市河流景观的变化是巨大的,河流自然性、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的人工化趋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退化。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城市河流这一宝贵资源,以新的理念规划和设计城市河流景观。

2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1]。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过渡域的景观基本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

作为水域景观的一种类型,河流景观的构成也就不单单指河流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括着更大范围的外延扩展。根据尺度的大小,河流景观可分为大尺度河流景观和小尺度河流景观。大尺度河流景观是指河谷地区广域的景观中,依视觉上所包围的河谷或泛滥平原地区所界定的范围;小尺度河流景观主要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小尺度河流景观,受河道的形态、特性、流水、现有滨河之植被、土地利用等特性等影响。

城市河流的景物构成与自然河流有共同之处,然而,城市河流并非自然河流的不合理模拟,在景观上,带有城市河流特点的沿河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景观,就其构成要素而论,除构成河流景观的诸如水面、河床、护岸等物质性要素

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此外,河流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要素都构成了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内涵。概括起来,城市河流景观可以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流景观(照片2)。保存、修复这个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流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人造景物: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专业上称为硬质景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3)人与文化: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河流景观,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必须研究河流和地区的关系[2]。城市河流因流经城区的大小不一,被重视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河流地带固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毕竟是河流环境的固有特性,即地区风格,因这种地区风格的不同,使城市河流的风貌具有极大的差异。正确理解街区的个性,一面发挥城市河流的复合功能,一面把这些景物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的环节中去,是生动表现河流景观的一个课题。

在考虑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需要想到人在什么位置来观赏景观。人在观赏河流景观时,景观视点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性。从桥上可以看到河面景,从河岸可以看到呈某一角度的河面景和对岸景。有的在某个地点站立向某一方向眺望,有的边移动边体验陆续展开的景观,视角各不相同。

河流景观因眺望的视点位置不同,可分为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3种类型:(1)纵观景。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两岸的建筑、树林有近及远,形成纵深感极强的景观。(2)对岸景。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3)鸟瞰景。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此时,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进而考虑如何定位河流景观。

3城市河流景观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3]。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照片3)。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物仅成为躯壳,所谓“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

4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4.1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涉及河道平面和断面两方面的问题[4]。天然的河流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又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

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流景观尤为重要。采用复式断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2河岸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河岸处理是个重点。由于对城市河流进行人工治理,容易形成呆板的连续护岸,设计时,可采取措施使景观有所变化。在河岸处理方式上,应该鼓励采用生态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的硬式护岸。

4.3河边的附属设施设计

河边要有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都应视作河边的小景物,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

4.4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

“水”和“绿”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要素。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滨河两岸植被是河流景观的基本手段,不应简单地视作绿化。

4.5重要地点设计

包括桥、河畔公园、小广场等设计。过去在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其景观作用。桥可以成为从上部眺望水面的视点场,桥本身可以成为地区标志,还可以起到分割河流空间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河流作为开放空间的功能,可设计一些与城市景观相和谐的河畔公园、小广场,使河流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4.6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回归自然成了河流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1]。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使用当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等。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多自然河流对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已高度工程化的城市河流,河流景观设计可包括生物栖息地结构、鱼道设施、河岸植被、混凝土衬砌的植被覆盖、恢复河流基流等方面。四川成都府南河是采用多自然河流整治的成功案例[5],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城市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如何与水质净化相结合,这是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就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她以表现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了水、自然和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水、保护水。

5结语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仅仅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效果和对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河流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

致谢:本文承蒙刘树坤教授修改并提供照片,深致谢忱。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2]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

[3]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新建筑,2001,5:1-3.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流;景观设计;意义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地铁、轻轨、立交桥等不断的修建,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各种现代化设施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城市这种便利,大多数是以填湖造地为代价,导致城市水系河流景观资源减少,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探讨建设和规划城市河流景观建设,成为当前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必然趋势[1]。

1 规划河流景观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对城市建设和扩展等活动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同时,充分尊重规划河流景观的自然规律,突出河流自然优美的景观,不可盲目填河造地,并且科学地将天然河流、湖泊进行科学规划将其景观环境建设得更加优美,更加能够绽放出青春的活力。规划城市河流景观的意义就是做到人地和谐统一,使城市人民生活更加美满,使现代化城市效益和时代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使城市的发展能够得到历史的考验,并且继续地不断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科学规划城市河流景观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大。

2 河流在城市中的作用

2.1 河流的基本作用

众所周知,河流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满足行洪、排涝和抗旱等等。在没有旱涝灾情的时候,人们不容易发现它的基本功能,大家相安无事,一旦灾情纷至沓来,它将发挥着保护整个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一旦受到多年不遇的大旱灾情降临,那么城市人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近年来一些城市在雨季到来的时节,内涝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各地新闻媒体不无报道。种种情形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保护河流、科学地创造河流优美的景观、充分地发挥河流的最基本作用十分重要。

2.2 河道的运输作用以及河流水资源的供给作用

河流作为水资源,是城市人口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城市及周边河道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地建设和开发。这样能够保护河道基本功能,确保河流畅通,使河道发挥其应有的水上交通运输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方便城乡人们的生活互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当今经济社会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最基础的元素。

另一方面河流的水资源具有保障城市人民吃、喝、用以及一切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供给作用。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划和科学设计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河流污染,使其天蓝蓝水碧碧,环境优雅清净。

2.3 平衡和调节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作为调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河流和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民生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某些河流天然形成,为保持城市良好的空气对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城市空气对流的必要通道,在保护城市中的生态平衡以及优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另外,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多方面压力,人们努力通过回归自然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已成为现代人所推崇和向往的方式。

3 设计原则

整个河流区域的设计原则应以顺应自然为主,同时考虑到各城市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也就是在以维持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原则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添加部分带有浓郁的地方人文的色彩,使处于城市中的河流区域景观不至于同城市生活节奏脱节。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河道都是长期以来雨水聚集冲刷而形成的,曲折多变的驳岸形态,不仅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减洪水破坏力,而且凹岸、凸岸、浅滩、沙盘等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3]。

在这方面一些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的原则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譬如上海市对苏州河的规划原则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它不仅没有填土造地,而且更加拓宽了苏州河的流域,使它具有更大的分洪泄洪的吞吐能力。同时,苏州河两岸的支流也得到了很好的疏通,不但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曲折弯道,而且两岸四季常青,绿化得鸟语花香。

苏州河主流两岸堤坝坚固,设计并建设成为游玩、观光等公园式的休闲场所。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欣赏到滚滚而流的清澈河水,尽享沿河两岸美丽的风景,大大地消除了由于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思想压力。

发挥自然环境生态功能也是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城市河流景观开发要充分利用好水资源,以便快速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再例如北京的龙潭公园,原来这个地方是一片原始的湖光水色,其河道悠长。而设计师们就是利用顺应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地利用自然丰富的水资源,因地制宜,成功地建造了龙潭公园。

北京龙潭公园水面积近20km2,约占公园总面积2/5。40km之多的湖岸蜿蜒曲折,采用天然石料建筑而成。石拱桥和双亭桥以及龙潭瀑布将湖面的4个小岛区分开来。由于水资源丰富,其绿化环境引人入胜,风景独具特色,风格特别优雅。这里经常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赛事,如国际龙舟大赛等就是利用公园广阔的湖面资源成功举办的。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以及人文思想的注入。河流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以建设城市的形象标识作为根本目的,它更多的设计思想是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持有人文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充分挖掘地域性文化是赋予景观以人文内涵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顺其自然,尊重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牢牢把握城市整个河流区域的设计原则。一个杰出的设计应该做到既能体现出当今现代化城市河流景观的时代风貌,又能经受得住子孙后代和长久历史的考验。

4 设计方法

针对各个地域设计背景、文化环境、区域环境等指标的差异,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方法也是风格迥异的。主要包括河流周围的植被景观设计、文化景观设计、河道两旁的道路景观设计和规划区域的基础设施设计等,其中前两者是河流景观设计的关键。

植物景观是建设河流周围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与敞开空间绿地的设置,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季相要分明,使科学与艺术合理结合。

另外,人文思想在显示不同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特色方面有重要作用。鉴于河流景观在体现文化景观的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努力挖掘河流本身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城市的历史沉淀,其中包括码头、古迹以及各种民间传说或典故等,是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手段。

5 结语

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形势下的河流景观设计规划建设早已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和新时代城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快速提高的必然需求,是提升和改善整个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4],科学地合理地对城市河流水域周围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李霞.菏泽市赵王河景观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

2 张国忠.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广东科技,2008(12)

第9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维护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确认识城市河道景观, 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对城市河道景观的认识, 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之上, 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城市河道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水是生命的最基本条件, 水生生态系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城市河道景观由河槽、河滩和河岸林带等组成。这种空间结构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廊道, 是城市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同时, 由于城市河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城市河流景观中还保留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因此可以认为, 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 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 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李金路1996) 。

但是,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 目前多数城市在整治河道景观时, 仅侧重于它的某些功利价值, 如防洪、水运、灌溉等, 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 即拓宽河道, 裁弯取直, 石砌护坡, 高筑河堤等。的确这些方法能够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漂亮”, 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的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如河道拉直后径流速度加快, 将会导致下游地区大量的沉积和淤塞, 同时也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石砌的护岸整齐划一, 但却改变了在多种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河床、河岸的自然特征和重要功能, 削弱了视觉美感, 同时由于河岸垂直陡峭, 落差大,加之水流快, 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 使得人们走在河边, 有一种畏惧感, 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典型的“ U”字型硬质河道, 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 扼杀了河道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岸边的芦苇、水草被清除, 两栖类动物的生境廊道被切断, 水生昆虫不能正常羽化。河道景观这个城市中最具丰富生态价值的环境失去了活力, 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工程治理方法只能解决单一的问题, 对于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必须要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我们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

一、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对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是很重要的, 它是指导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论依据, 也是影响整个项目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不同的设计背景、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区域环境等, 所应采取的设计方法是不一样的。下面探讨几种河道景观的处理手法, 仅供设计师借鉴参考。

1、河道驳岸景观的营建方法

(1)驳岸的虚实处理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 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 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 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 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 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 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 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 变化丰富, 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2)驳岸景观空间形式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 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 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 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 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2、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 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 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 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要季相分明, 做到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 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3、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式

河道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自然、朴素的理念。河道景观区的道路不同于其它的道路, 主要以休闲漫步为主, 因此在道路设置上应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相互交叉, 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 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 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4、文化景观的建设

河道景观建设在新的时期不仅仅停留在排涝功能, 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特色、特征成为景观的亮点, 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河道景观如何体现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游园等, 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 因此要挖掘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 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和传说典故等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

5、设施景观

河道景观的建设公共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桥梁、坐凳、垃圾箱、标识系统、电话亭、照明灯具等, 它们在发挥自身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体现着一定的景观价值。比如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 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观赏点,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水面的纵向景观及河道两岸的景观; 作为城市的景观标志及标识之一, 桥还起到分割城市河道空间的作用, 其造型也丰富了河道的水面景观。因此, 在考虑桥的交通功能之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景观及观景功能。

6、夜景景观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 对城市夜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多维空间景观使单一的景观审美方式和感官更为丰富, 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魅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营造城市河道夜景景观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例如, 广东珠江的滨水景观, 黄河在兰州市区段的20 km 风情河道景观等, 夜景效果各具特色。利用跨河桥梁、驳岸、建筑、景观灯等, 营造多彩缤纷的水中倒影、反光等幻象, 五光十色, 变化丰富, 景色迷人。

二、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的维护与管理

在河道生态景观管理的整个过程,要加强河道绿化的管理,保证达到营造的效果。

1、植物的养护管理

河道绿化中,为防止林带高出堤岸影响行洪,要求树冠不超过20m。若林带高出平均堤岸0.3m,汛期需进行剪枝整修。对植物生长的管理,要按照所选植物的生态学要求和生长习性,精心管理。由于河道堤防与坡面的绿化环境大体相似,所以管理上也大体相同,注意河道绿化环境的特点,植物常常可能遭受到淹水的危害,所以在植物的选择和养护上要注意植物的防水措施。另外,河道环境中由于温度较大,所以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

2、其他维护措施

河道的绿化与景观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和管理,才能保证各种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维护。

3、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保护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现在在河流治理中,多采用更换河流护岸的形式和材料,来减少河流水量的下渗,让小河沿着混凝土砌筑的水路流去。被切断了与自然环境联系的小河,造成了生态环境明显的贫困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净化作用,势必会给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群造成重大伤害,小河生态也就慢慢地荒废了。

(1)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总之,当今最成功的河道改造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地重现自然河流的生态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城镇河道风景化治理理念初探[J]. 技术与市场. 2012(06)

[2] 朱晨东.关于我国河流生态整治的若干方向性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01)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现代化河道治理手法;河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85

城市河道除担当着排泄雨洪等方面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分流下渗、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我国建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河道,加之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城市多以以传统的“三面光”的矩形断面形式治理河道,河道生态功能几近丧失,变成了仅能泄洪和排污的通道,城市里几乎每一条河流都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夏天到来蚊蝇乱飞、老鼠乱串,市民望而却步。

插图一:传统“三面光”河道乱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时间的缩短和交通手段的改进,使得人们活动空间大大扩展,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河道功能逐步扩展(如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辅线交通功能),通过环境改善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呼声越来越高,上世纪末期各地纷纷将河道整治列为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仅以山东为例,青岛市的大村河综合治理工程,聊城市的“江北水城”、滨州市的”“四环五海”、东营市的“碧水工程”、临沂市的“滨河大道”、潍坊市的“三河治理”、“四河串联”、淄博市的“孝妇河综合治理”莱芜市的“牟汶河治理”等等都已成为这些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的“点睛之笔”,青岛市今年完工的李村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更是带动周边河景地产的飞速增长。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股河道治理的热潮,做过几条河道的治理设计,下面结合实例对近期常用的现代化河道治理的手法略作总结,为城市河道的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治河先治污,截污为主,适当冲污。

城市的迅速膨胀导致污水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长期以来污水直接排河的做法必需改变。

目前旧城改造多采用截流式截污合流系统[1],即在原来雨污混流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沿河道岸边增建一条截流干沟,在截流干沟和原干沟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沟末端建设污水处理厂,晴天和初雨时,所有的污水都排送到污水处理厂厂,经处理后排放到水体,或者供应城市中水系统,随着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量相应的增加,当来水流量超过截流干沟的输水能力时,将出现溢流,这样仅仅在大雨天气时会有部分混合污水直接排放河道,不会对河道造成过大的污染。例如2009年的黄岛区岔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对上游老城区和城中村流域就是采取此种方法。

新城建设常采用分流式截污排水系统即将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各自独立的沟道内截污排除的系统,污水管道末端建设污水处理厂。

截污后的城市河道仍会有一定的污染威胁,例如采用截流式截污合流系统的河道大雨时排入的混合污水、采用分流式截污排水系统的河道小雨时排入的初期雨水都有一定的污染,为保持良好的观赏水质,对于上游水库蓄水充沛的地区可采用定期水库放水冲污的做法,例如2009年的黄岛区岔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完工后就是定期从上游荒里书库放水冲污;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从其他水量充沛且水质较好的河流引水进行城市河道的冲污。

插图二:传统“三面光”河道截污后显现一定的效果

二、多措并举,促成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传统的“三面光”河道,使河道生态功能几近丧失,更无景观可言,现代河道设计在突出景观的同时,还必须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态,河道建设应该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要利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最终使河流成为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成为城市中的原始自然。为促成河流生态的完整性,我们常采取如下措施:

1、多变的河道平面设计: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认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但事实上,从流域范围看,对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从而实现多目标的统一 。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使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形成湖面或者湿地,这种“袋囊状”的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且对景观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大意义;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2]

插图三:曲线河道和直线河道效果对比

插图四:河道周边蓄水湖池效果图

2、河道断面设计向原生态型河道靠拢:摒弃矩形、梯形等传统河道横断面做法,采用复式河道横断面,对于山东季节性河道,横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应对不同水位、水景的河床,同时季节性河道水位变化大枯水期长河道比降大,常常需要通过砌石坝、溢流堰、钢闸坝等设施蓄水,通过这些设施常常能产生瀑布、激流、浅滩等不同类型的河道段落,且能增加水体瀑气,对于改善水质和景观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插图五:常用新型河道横断面

插图六:多处小型砌石坝形成多级瀑气和可自由调节水位的钢闸坝

3、天然无污染材料的大量应用[3]:长期以来人们出于河道的行洪速度等方面的考虑,常采用浆砌石或者混凝土护岸和护坡,这些材料在当中的添加剂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河道中生物和微生物难以生存,整个生态系统不复存在,更有甚者采用全断面护砌的结构,趋向更加恶劣。自然山石护岸、竹木桩护岸,干砌石护坡,取材于自然,无污染,通透性好,便于形成水体环境与岸上环境的过度,不但混然天成,还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用此种渗透性较好的材料。为解决天然材料资源有限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出现了一些用于生态方面新型材料和技术,如水力喷草技术、土工材料绿化网、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必将成为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

插图七:无污染护岸材料

4、建成动植物天然净化系统,在河道内种植芦苇、香蒲、水草、荷花等适宜北方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开发采用植物护坡,可采用木桩与植物梢、棍相结合的护岸形式,或在坡面分层栽种柳条等当地土生植物,形成植物为主的护坡工法,同时引入适宜生长的田螺、河蚌、鱼虾等,恢复生物的多样性。

插图八:河道水生植物种植

三、在建设生态防洪河道的同时,因地制宜,进行景观设计

1、采用复式断面的河道,应利用滩地做休闲景观场地:河道中的滩地既可扩大行洪断面,又可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生存空间,为人类的休闲、游憩提供条件。在河滩地种植草皮、树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另一方面,将休闲地、绿地设置于河滩地上,还可增强休闲时的亲水性,扩大视觉空间;因此,在河滩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满足3~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行洪断面,增强亲水性。滩地布置应以平地或缓坡为主,便于游人散步、放风筝等游憩活动。在滩地宽度足够时,可以设置露天球场等活动场所。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河滩地应设计成草坪、草地等开敞空间,适当布置树丛和灌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亲水的平台和台阶,不宜布置假山、雕塑、亭台等阻水的园林建筑 。目前我省多个河道的滩地建设成为休闲平台、社区舞台、健身场、停车场等不同场地,均达到了景观与使用的有机结合。

2、注重挖掘和营造水文化风貌,在一定的长度中一定要有一个突出的主题: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要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要十分注重保留和挖掘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另外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如果做成同一主题风格,即使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亭榭相间,曲径通幽,那么绵延数公里,也不过是雷同的风景,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雷同的河岸设计也不利于滨河主题公园的营造,所以,如果场地和资金允许,把一条河流分成若干段,每段都设置不同的主题,或者以自然为主,或者以历史为主,或者以文化为主,并根据主题营建相应的景观,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的相间,历史和现代相融的多层次景观。

插图九:近期河道景观设计图片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的现代化治理,应该是在截污的基础上,根据各河道各段情况设计不同的复式断面,并在各段营建主题鲜明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朱飞,城市给排水中截污工程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河湖;景观设计;生态建设;河湖规划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ity modernization, the higher demand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eople also,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construction rivers in the city and new content, these are urgent need to the design of urban river channel design breakthrough the bottleneck,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ew derivative function,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urban lakes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lakes and rivers landscape design were discussed through several aspects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landscape of lakes in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colleague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lakes;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lakes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自古以来,城市大多因水而起,因水而兴,也常常因水而衰,城市的发展往往与其毗邻的河流水体息息相关。人类也把河湖水系当成享受生活的一个重要元素,喜欢在水边安家落户,喜欢营造山水园林。现代社会,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河湖水系的效益越来越明显。水系能蓄纳、排泄洪水,能提供水源,同时也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由于人们对城市河湖的环境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对水系的治理和建设工作蓬勃开展开来。此外,近年来河湖治理的思路和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只考虑泄洪、输水那种单一的模式,变为考虑生态景观、亲水性、文化性等综合性问题。

1.城市河湖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水利工程不仅仅是满足城市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市并且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的、生态的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二是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既要考虑到工程的要求,又要考虑景观和生态的要求,不能简单地把园林设计搬到水边来,要依照地形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是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市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并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河流公园,使城市河湖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人胜的休闲娱乐空间。

2.生态建设对城市河湖景观的要求

城市河湖是以人居民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城市河湖产生的“生态效益”是从改善人体生理健康的角度服务于人类;“安全效益”是创造减灾条件为人类服务;“景观效益”是从改善人的心理机理和精神状况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质量上服务人类。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优质的空气、阳光、水及通风条件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21世纪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前提条件。城市综合资源的集约开发和利用,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因气起、气由水生,一个良好的水循环过程势必带来良好的人聚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型水环境总的来说要考虑城市河流中滨河带要能反映本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能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等。

3.城市河湖景观设计探索

近几年,各地都十分重视水利景观,注重把城市水利与城市旅游、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在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市的一个亮点,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如将滨河带改造成为城市的窗口,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等。按照生态水利建设要求,在水利建设特别是河湖景观设计中,以下几方面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

3.1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

城市水利建设中通过路堤园结合,开发沿江景观带,实行立体绿化,整治堤防滩地改善整体环境,建成带状公园,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理念,对于促进城市亲水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生态品位,打造城市景观新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中,要从单纯的河堤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换,滨河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城市公共空间。基于这种理念,景观规划对沿岸新建的建筑物要作出严格控制,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建筑离岸距离,避免出现“岸上看不到水,水中见不到岸”的状况。河岸的休闲功能对沿岸绿地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沿岸要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加滨水绿地的景深。

另外,要考虑到河流流经地段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其滨河带采用的景观设计的手段也应有所区别。河段流经历史建筑时,可以考虑河坡上垂柳拂水等景致;河段流经住宅小区时,应有体现“人水亲和”、“人水相依”的景致。因为市民对于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是多样性的,所以规划设计者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时,应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近年来,安徽省在城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注重与城市环境改造相结合,如合肥、芜湖、黄山等一些与水为邻的城市,以城市水利建设为突破口,借水兴城,结合旧城改造、河道整治、道路绿化和城市开发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防洪整体能力,而且成为提高城市品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河势顺了,水面宽了,两岸绿了,环境美了,城市也就亮了。

3.2河流整治过程中可利用水体的多样化来美化环境

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同时,水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另外,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因此,水体的质量对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水域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开阔水面的区域将会变成深受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并构成了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城市水利建设中必须对水体要格外珍视,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其重要性完全胜过一般的道路。但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着试图将城市河道填埋,变成汽车道路或房地产开发项目。而实际上占用河道面积开发房地产所获得的暂时利益,远远低于河道风景及其环境效益带给我们的增益。因此,我们在城市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水体的开发与保护。

3.3河湖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与河岸亮化、绿化设计相协调

河湖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亮化、绿化设计和水景设计之间的互相协调,互为依托,沿河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照射下,高低错落,明暗相间,显现出建筑的独特美、艺术美,增强河岸的纵深感;河边的树木、花草、小品、庭园灯烘托出河湖的恬静、温馨。在具体规划中要按照沿河两岸被照对象的特征、功能、风格、社会历史背景及环境等因素来设计亮化工程,并将植物水岸生长的自然选择规律融人其中,塑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亮化后的河岸、乔木、灌木极富层次感和美感,亮化后的草坪在两岸绿树的映衬和河水的倒映下,可以产生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的效果。另外,不时变换灯光,与水平的、静静的河岸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使得整个河岸的空间活了起来,充满了生气。

4.城市河湖规划与发展的建议

4.1加大河湖绿化带的建设

坚持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宏观上把握绿化的整体效果。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中观上要突出重点,特别要以居民密集、位置重要的游园、绿带为重点,精雕细刻,建成风格各异的的园林景观。微观上要在树种的选择上,注重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结合,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规律,并以绿带为纽带把风格各异的游园联结起来,建设完整的带状公园。

4.2河湖设置亲水景点

充分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加大河道周边环境的整治。在城市河湖的建设中,应增强水的亲和力,在治理过程中,结合周围环境适地设置亲水景点,让市民接触并了解自然,通过改善水边环境和创造与众不同的景观来提高城市的愉悦感。

4.3注重水文化的内涵

城市河湖建筑物的建设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创造一种成为社会象征的景观印象,利用叠水、浪花、喷泉、水幕等展示水景,增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艺术感,保护利用古代水利工程和古老建筑物,努力保护和利用体现首都历史和传统的水利工程设施。恢复古城原有的、因改造而覆盖的水面。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海绵城市;理念;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44-01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实践和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价值。海绵城市理念不仅适用于城市建设,对园林景观设计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能够实现对园林景观内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有助于构建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降低园林景观维护成本的同时,提升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和视觉效果。但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仍然需要把握好几点关键问题,并通过技术优化和设计创新,才能使其更适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目的。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雨水的生态利用

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注意雨水生态利用,传统城市建设改造了自然,以利用土地为主,改变了原有生态环境,粗放式建设,地表径流量大。而海绵城市建设则强调顺应自然,保护原有生态,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园林设计及施工需考虑下渗减排,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方式,使用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集蓄利用雨水,达到最佳“弹性指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方面。

2、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小区建设中,可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沙石地面、自然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也应建设下凹式绿地、广场、植草沟、绿地滞留设施等。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园区包含雨洪收集、再生水利用、循环过滤净化、湿地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总水系面积84.2公顷,总蓄水量130万立方米,这些工程设施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公园内的景观路面、休闲绿地、下沉花园、龙形水系、森林公园等,既做到了节水养水,同时还营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带。据了解,整个园区的透水铺装地面约17公顷,下凹式地形17公顷,滞蓄雨水,减少灌溉量,水系滞蓄16.5公顷,雨洪集水池9个,容积7200立方米,下沉花园蓄洪沟调蓄8000立方米,渗滤、收集管网长60多公里。奥林匹克公园每年的总用水量超过1700万立方米,其中利用再生水就有800万立方米,将近全年总用水量的一半。奥林匹克公园是一个很好的“海绵体”,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各种设施。

3、改造、恢复并利用好自然水系

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应在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在合理的位置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初期雨水处理设施,适当开展生态水循环及处理系统建设。在满足防洪和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可建设人工湿地,改造不透水的硬质铺砌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园林景观建设应按照“集散结合、就近处理、就地循环”的原则,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综合雨水利用设施等。

4、老旧管网的改造和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要求我们加大对现有排水管网和沟渠的利用效率。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应更新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的老旧管网等,并进行河道清淤,有条件的地区拓宽河道,开展城市河流湖泊整治,恢复天然河湖水系连通。城市新建地区严格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老旧城区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高标准建设雨水管网,加大截流倍流,加快易涝立交桥区、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提标改造等。老旧管网和沟渠的翻修和重建,不仅能够提高其排水和供水效率,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其景观价值,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人居和景观环境。

二、 园林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1、开放空间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开放空间必不可少,既可以提供市民娱乐、休闲、游憩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可以成为交通、排水、防灾避险等多种职能的载体,还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从生态学和景观学角度在城市开放空间尺度范围内开展低影响开发规划及设计,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在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四大原则:安全性原则,满足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系统性原则,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考虑;强制性原则,在规划区内实现统一规划、按设计目标分阶段实施;功能性原则,既承担雨洪调蓄功能,又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

2、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设计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的另一方面,此方面的规划设计必须与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对应,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让居民体验良好城市生态。

3、雨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工程,不同区域的改造有不同的注意点。居住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在设计方面应优先考虑雨落管断接,无绿化空间时必须有雨水调蓄池收集,平屋顶应考虑屋顶绿化,停车场、非机动车道则可改造为渗透性铺装。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设计则要考虑初期雨水弃流,道路红线内绿地下凹,道路纵向坡度较大时设置挡水坎,非机动车道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道路红线外的绿地利用与积水点改造等。大型公共设施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设计则要求集中绿地考虑与周边场地相衔接,建议绿地设计为下沉式绿地,大型广场结合周边景观的改造。河道及湿地公园系统改造设计严格限制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截污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经雨水湿地等生物滞留设施后再进入河道以及生态河道恢复、湿地构建等。多功能调蓄公园海绵城市设计应考虑公园对周边排水分区内暴雨的消纳,考虑雨季、旱季不同功能需求,不同淹没水深对设施及植物的影响,以及游人安全要求等方面。

4、对自然水系的利用

目前国内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即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质量,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在应用该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中,仍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使其与园林景观的设计宗旨和目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化的提高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适用性。相信随着我国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