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01:0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职教师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与人合作能力;项目驱动;行为目标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毕业生最欠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综合素质。即缺乏与岗位合作伙伴的沟通合作能力,缺乏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也缺乏遇到问题及时应变的能力,这些都对传统的高职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难以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综合素质日益成为衡量高职教育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能力本位?如何把行为养成教育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能力培养外化陈述为行为目标加以实现?是值得每一个高职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与人合作能力训练》课程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针对高职教育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我为本院视光技术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与人合作能力训练》课程如下:
一、总体构想
以完成“创业初体验——视光技术专业眼镜市场调查及模拟开店”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运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工作进度的需要将总体工作任务分解为:1 形成合作团队并部署“眼镜市场调查”策划方案; 2 面向大学生群体及校外眼镜市场开展“眼镜市场”调查; 3针对创办眼镜店的可行性,形成书面调查报告;4校园模拟开店等四个二级子项目和若干个三级子项目。在具体项目任务的驱动下,旨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两大能力,同时将应用写作与口语交际这两项传统上相对独立的语文应用能力重新整合渗透进整个项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整体知识与能力目标如下:
1、运用与人交流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巧,选择交流对象,确立交流主题,采用正确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方式,运用必要的辅助手段,准确全面地传递信息。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见,并能倾听和正确理解交流对象的讲话。
2、运用与人合作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巧,与人建立合作关系,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能根据合作状况调整合作方式,不断促进和改善合作关系,最终依靠团队完成特定工作任务。[1]
二、课程安排与项目设计
(一)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一)
创业初体验——视光技术专业眼镜市场调查及模拟演练
I.形成合作团队并制定“眼镜市场调查”策划方案
1.形成合作团队;
2.确立“眼镜市场调查”策划方案,明确分工建立合作小组。
1.能根据工作任务积极寻求并争取合作伙伴,准确清晰表达合作愿望;
2.积极参与讨论制定计划方案并能以恰当方式明确工作任务。
1建立合作关系的常识与技巧;
2制定方案、明确合作条件的技巧。
1以自愿组合与老师协调结合的方式组成合作团队;
2制定策划方案。
6个合作小组
6份策划方案
II.面向大学生群体及校外眼镜市场开展“眼镜市场”调查访问
1.讨论制定调查问卷;
2 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访问;
3.走访周边眼镜商店,了解销售信息;
4.访问结果总结与口头汇报。
1 能灵活运用调查访问的形式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围绕调查主题获取相关信息;
2能简明扼要地进行调查访问记录;
3能在合作团队中条理清晰进行调查结果汇报。
1收集整理调查问卷的方法;
2.简要记录调查访问内容的基本知识;
3、撰写发言提纲的基本知识。
1校园内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网上调查为辅;
2汇总并讨论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
6份调查问卷样本
6份针对调查结果的发言提纲
创业初体验——视光技术专业眼镜市场调查及模拟演练
III.研讨并拟写开办眼镜商店的调查报告
1依据调查结果组织会议讨论在校区周围开办眼镜店的可行性 ;
2讨论拟定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案并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
1能主持会议或积极参与讨论,观点鲜明表述开办眼镜店可行性的看法;
2能倾听和接受别人意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
3能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开办眼镜商店”的调查报告。
1主持会议与会议发言的基本知识;
2会议记录的基本知识;
3撰写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
1.会议讨论拟定调查报告写作大纲交教师修改后实施;
2分工协作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
6份会议记录
6份调查报告
IV.眼镜店营业状况的课堂模拟演练
1.讨论制定课堂演练活动计划;
2准备相关教具,在团队内分角色进行眼镜店经营演练活动;
3本次活动的口头汇报与总结。
1.能根据角色分配完成演练任务;
2.能根据演练情况在班集体内进行口头汇报与总结。
1撰写活动计划的相关知识;
2依据不同角色及时与合作者沟通的方法技巧;
3 口头汇报、总结的相关知识。
1教师检查模拟演练计划并提出意见;
2 依据教师拟定的总结与评价标准对本人及所在团队进行评价。
6份课堂演练活动计划
6份工作总结
三、课程开发与构想
(一)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明确工作任务和预期能力目标,指明训练方法、手段及步骤,并全程指导、协调、观察、记录、考核。
学生——充分发挥其教学主体性,自主交流、组队、分工,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4]
(二)预期成果:
1 制定“创业初体验——视光技术专业眼镜市场调查及模拟演练”实施方案。
2 建立合作团队,绘制合作团队分工协作构架图。
3 团队合作完成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课堂模拟演练计划及工作总结。
(三)考核方式
1.采用过程考核法,综合评价学生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质量和表现。
2.将教师考核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考核和学生互评原则上各占50%。
3.四个子项目均采用百分制,根据子项目考核内容的难度系数,计算相应成绩。
四、结语
我院眼视光专业开设十余年来,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就业市场。但随着视光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各大医院的需求已成下降趋势,而社会对视光专业人才的总需求量不减,大量眼镜店对视光专业的需求呈增加态势,创业也成了毕业生不错的出路,在校学习期间的创业初体验恰恰是学生踏入职场的预演,为他们将来创业打下基础。这个基于项目驱动的专题项目为高职视光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收效颇好。这种颠覆传统意义的教学法得到了同学们广泛的接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和测评者,还是设计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而学生的角色定位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和被考核者,还应该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测评者。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项目进行中教师更像一个总设计师,关注进展情况,观察各个小队成员的情绪变化,随时调整项目步骤与节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足够的认真与热情,对每一次每一个小队交来的成果都要及时、详细地批改,走到各小队中间对取得成绩大力赞扬,提升同学们的合作的信心与创新的勇气,同时指出不足与希望,交由小队修改,有时要反复几次才能达到满意效果。在这个过程里,教师的认真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真程度,教师的热情鼓励更是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教师才是《与人合作能力训练》课程的灵魂,多能、多专、多思、多做才是新时期高职教育需要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童山东,钟华.《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11。
[2]训练项目与活动[EB/OL] http://wwwhxnlcn/。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能力建设 问题 措施
[作者简介]李从峰(1965- ),男,江苏兴化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金榜(1954- ),男,辽宁阜新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学、高职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年立项科研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10031)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22-03
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举措正在有序实施。在这种新的大背景下,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各有关方面更加注重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能力,而其基本途径就是在认清现存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对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实践活动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与其有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产业升级背景下,用新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对其认识,仍是非常必要的。
1.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要求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改造提升制造业及其他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而产业升级的实质是企业科技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普遍提升,由此决定其根本依托是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优化的首要前提是产业人才结构的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着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合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正是这种新背景及随之而来的新情况,为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承担该职能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现实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各产业领域中企业的用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尚未达到应有的高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有欠缺。可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企业科技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2.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质量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所占比重最大的还是教学因素。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更需要提升。较为明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职院校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即这类院校大部分是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在素质、教学能力要完全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初期大多偏重于规模即外延的扩大,而对于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尤其是教学能力建设则抓得不够实,研究不够深,工作不够细,以致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充分适应客观要求。除此之外,不可忽视的原因还有:一是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困难,即高职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历,不具备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而作为高职院校虽然能够派出一些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实践锻炼,或是设法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其效果难免有一定局限性;二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即与本科院校生源相比,高职院校生源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不免使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更大,提升教学能力的任务更重;三是高职院校生源数量难以继续保持,即随着青少年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下降和整个高等教育生源的减少,以及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多,原本就对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者缺乏吸引力的高职院校现有生源数量已难以继续保持甚至有所减少,由此将对其办学收入及教学能力建设所需投入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使其更需要依靠提升教学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增强对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吸引力和自身持续发展的活力。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眼界和思路不宽。凡属办学主体,其广义的教学能力既包括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又包括学校领导者的教学指导能力,也包括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其中,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直接、主要的推进作用,学校领导者的教学指导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导向和指挥作用,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相互依存,共同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中,一些人的眼界和思路往往仅局限于如何增强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一个方面,至于如何增强学校领导者的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则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2.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就现实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深入和顾此失彼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一是对教学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安排有欠缺,不能系统性地、有计划地根据实际需要将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有关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关工作的开展尚未充分实现制度化,即对于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事情需要做、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的解决,没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性规定,难以保证有关工作开展的经常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三是对有关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的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注意保证某些教学能力建设活动的质量和进程与客观要求相适应;四是对有关工作进行认真考评和总结不够,未能完全避免出现片面追求形式、走过场的弊端;五是就教学能力建设问题进行实际情况调研和信息交流不够积极主动,未能通过深入探讨和大胆创新使有关工作举措完全配套。正因如此,高职院校以往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成效不够显著,从而导致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制约。
3.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保障体制不健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提升教师队伍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能力,普遍采取了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聘请其在职人员做兼职教师,以及面向企业招聘高技能人才任教的办法,但随之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保障体制不健全。具体来讲,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作为两类性质不同的组织,归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没有统一的政府专门机构对其合作进行组织指导与督促协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处理与高职院校关系问题上又不能不更多地考虑到眼前的直接利益,以致双方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难以深入、持续开展;二是在促使企业支持高职院校包括教学能力建设在内的办学问题上,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但至于企业应当如何为支持高职院校能力建设提供方便,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企业如何得到补偿或享有哪些优惠待遇等,还没有一套明确的比较具体的制度规定,导致企业在支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要不断地与企业同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求拥有向学生传授高技能的教学业务能力,显然很难。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促进领导深入学习,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应由国家主管高职教育的机构牵头,由相关研究团体具体实施,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面向全国分期举办高职院校院(校)长进修研讨班,使各高职院校主要领导通过深入学习和研讨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和先进经验,认清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现有不足之处,增强对有关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开展有关工作应有的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并善于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能力建设与教学指导。高职院校有关领导不仅要熟悉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还要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掌握与本校专业教学相关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提升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为此,有关领导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常沟通、常合作,以便经常向其征求有关教学指导的意见;还可以利用兼任相关行业协会适当职务的条件,为其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以利于本校与行业企业深入交往,加强信息交流,由此使教学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2.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升教学业务能力。高职院校应着眼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对所需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深入企业搞好用人需求调研,明确本校教师队伍教学业务能力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各项任务,在此基础上完善有关工作的制度性规定,并经常检查和定期总结其执行情况,确保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具体来讲,一是根据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现实需要,加紧选送骨干教师到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进修学习某些新知识,由此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更适应于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分期选派教师到管理和技术先进的与本校专业密切相关企业的高技能岗位上进行充分的实践锻炼,使其切实提升适合产业升级所需的某项专业技能,进而提升这方面的教学业务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自修深造并积极从事教科研,同时尽可能减轻教师的业务工作量,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使其有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充实和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四是在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注意用好已引进的这类人才,即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考评并给予适当的待遇,充分发挥其长处,以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业务能力;五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企业在职人员和刚退休人员任教,同时要考虑到他们与专任教师在教学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其教学活动实行与常规有所不同的适度管理和考评,并安排专任教师协助其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升本校教师队伍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业务能力。
3.加强培训和绩效考评,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应由各地主管高职教育的机构牵头,由相关研究团体具体实施,分期举办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能力为目的、以高职教学管理干部为对象的培训班,促使这类人员认清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学的特点及其复杂性,增强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意识,掌握必要的先进的高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在高职院校内部,一方面应由教学管理部门自身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并对相关人员工作绩效认真实行考评;另一方面应以直接感受教学管理与服务质量及其效果的教师为主体,定期对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进行评议,以促进该部门人员不断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使之与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能力的实际需要相适应。还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定期组织各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相互交流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并就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高职教学管理能力如何提升、工作如何改进、效果如何才会更好等问题进行研讨,使相关人员不断深化对其认识,从而更有效地推进高职教学管理能力建设。
4.深化校企互利合作,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而其依托的平台是校企合作。但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一方所能做的除分期举办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班以外,其他能做的事情往往较少,而企业一方所要做的不单是持续地为高职教师实践锻炼和高职学生实训实习提供场所、人力、机器设备等,还要注意处理生产经营秩序、劳动安全保护、特有技术保密等令人担心的事情。相比之下,企业受益往往小于付出,即互利关系不对等,以致双方合作基础不稳固。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讲,关键是深化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让企业从中得到更大利益。其具体办法,一是除了继续搞好企业在职人员培训以外,组织科研能力强的人员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支持该机构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二是通过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提升本校技术服务能力,增加为企业服务的项目,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在不妨碍校内秩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有一部分场地、建筑物和设施,吸引与本校主要专业密切相关的有适当规模且发展前景可观的企业进校办分厂或分公司,使之成为本校实训实习基地;四是通过提供适宜办公场所,吸引与本校现有专业关联度高的行业协会进校设立组织机构,以便双方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有利于该行业所需人才培养的活动。这样以往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之间利益基础不稳固的临时应付式合作关系就将转变为双方资源共享、各得其利的持久合作关系,从而就会更有效地促使企业以适当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
5.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从体制上充分保障建设。鉴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归属于不同管理系统,其相互关系不易协调,而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所涉及的校企合作等有关高职教育发展的各种事宜往往又牵涉诸多职能部门的现状,应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法》,使之就有关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应如何发挥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地方政府要从增强本地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力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利益均衡问题制定为其适当减免税费、用地给予优惠等鼓励性、保障性措施,同时设立专门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各企业来共同支持职业教育的工作机构,以切实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督促、协调和服务等工作,从体制上充分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凭借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卓有成效地进行。该机构应从加强区域产业升级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得到企业大力支持而搞好统筹规划,在此基础上为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有关活动排忧解难,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为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面向企业搜集可为其进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兼职担任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的各种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基本情况的资料,建立动态的企业人才信息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旺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驱动力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6).
关键词:汽车维修 企业实训教学 解决对策
0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是检测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为了使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胜出,提升就业品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校外实训教学,并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目前校外的实训的效果看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预期和结果相去甚远,学生经常是兴致勃勃而去,遗憾而归,校外实训教学的价值体现的不明显。
1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校外实训基地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1.1.1 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合作动力。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外联系了许多汽车4S店和维修厂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许多单位承办了一两次实训后就放弃与学校的合作。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缺乏指导学生实训的动力,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培训学生,费力不讨好,尤其现在客户修车的过程是全透明的,允许客户在现场观看,这时如果再指导学生会引起客户的不满,从而影响企业效益和客户满意度。二是学校的实训经费和实训管理人员有限,导致校企之间未能很好的沟通,而且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负责管理实训的学生,负担较重,因此很多企业不愿与学校再次合作。
1.1.2 校外实训内容单调或流于形式。由于参加校外实训的学生不具有实践技能,所以好一些的用人单位会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如:擦洗车辆、打扫车间卫生、给维修工打下手等等,我的一个学生下企业学习时洗了一个月的车;差一些的用人单位只让学生作壁上观,不让学生参与任何工作。总之接触不到实质内容,学生的意见很大。
1.2 校外实训管理不规范
1.2.1 学校方面,学校没有规范的、专门的和可操作性强的校外实训计划,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实训角色,加上实训时间有限,导致实训结束后学生不知所学。
1.2.2 对教师管理方面,校外实训教学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往往没有严格的要求,多数指导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训活动只是走过场,实训结束时,教师象征性的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对学生的平时印象给出评价,然后编写一份实训指导工作总结即可。这样的校外实训指导没有任何实质的作用。
1.2.3 学生管理方面,许多学校对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实训企业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考勤要求和实训要求,导致学生在企业实训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
1.3 师资问题 很多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又相对僵化,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一是不能引入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二是学校对优秀的企业人员没有吸引力。导致没有经验的教师,不能合理的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 解决对策
2.1 增进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根据学校对本专业建设需要,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交流,聘请企业维修专家来校兼职,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去合作企业就业,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也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一举两得。
2.2 规范对校外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的管理 ①结合专业特点和实训企业的特点,组织教师和企业人员充分调研后制定规范的校外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实训日记、实训报告的要求,介绍实训单位的情况和实训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训纪律。②加强对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考核。实习指导教师考核可以由学生评议、指导教师自评、实践教学检查组评议三部分构成。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从而提高教师对企业实训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③加强对校外实训学生的考核。要制定校外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校外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的相关文件,量化考核项目,加强校外实训的过程控制。实训结束后召开实训总结大会,分析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依据校外实训成绩,进行相应的奖惩,以端正学生对实训的态度。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岗位可以选择和校外实训教学关联度比较大的维修接待、维修、车间管理等一线岗位。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安排汽车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汽车4S店进行专业实践,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通过这些举措,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高职院校企业实训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己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建立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企业实训机制,将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培训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曾小山.构建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6.
[2]杨海娜.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训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关键词]高职 口才训练 五结合模式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58-0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口才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门课程教学成效不大,这是影响和制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了有关学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实施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综合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并形成了演讲与口才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五结合”训练模式,有效提高了该门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我国,由于高职办学的历史不长,因此,在有关课程的建设上,大多还是本科教材的翻版,许多高职院校所用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材也是如此,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突出的是理论性、知识性和系统性,过多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不是很直接,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往往又比较功利,如果觉得所学的东西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二)忽视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
实践证明,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众人面前讲话要沉着镇定,充满信心;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语言,这是表达的“源头活水”;三是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即思维要有深度、广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而这些核心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在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演讲课变成了教师的口才表演课,由于忽视学生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知道但做不到。
(三)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忽视实践和应用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演讲与口才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而目前不少“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按照传统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都是“满堂灌”,学生练得少。由于忽视实践应用训练,学生看起来似乎掌握了相当的口才理论知识,但由于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口才训练过少,多数学生并未将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正转化为内在能力。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五结合”训练模式
(一)课程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
拥有自信心是口语表达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或当众讲话非常紧张。这说明当前高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且成为口才训练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有效进行口才训练,就必须首先消除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等心理障碍。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读到说、由非正式场合到正式场合、由个体到团体的原则,例如可先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一对一交流,再到课内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在全班轮流宣读学习有关文件、在全班对有关问题进行发言(要先引导学生做充分准备)等。
(二)训练内容要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特点之一就是职业性,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适应相应专业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载体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要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相契合。为此,一是要加强对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调研,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二是邀请企业相关专业岗位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论证,让他们参与论证,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比如我院电力专业群“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对有关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打破了课程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结构,即应聘华力发电厂运行岗位、在发电厂迎接新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在运行班年度工作安排会议上的讲话、对违纪员工的教育谈话、向厂领导请示有关设备技术改造问题和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在总公司关于班组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会议上的即兴讲话、在运行班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用PPT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向部门员工做述职报告等11个项目任务。三是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运用情境任务教学法,例如在进行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时,可以按照真实的场景和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口才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是口才的根基,口才是知识和智慧的反映。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丰富其知识,并延伸课程学习的周期。因此,一是将“演讲与口才”课程延续开5个学期,每学期6~8个课时,总课时不变,但学习训练的时间得到了延长,有利于学生持续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知识;二是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规定书目和阅读量,每个学生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并通过检查学生所写的阅读心得、读书交流会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可开展“每课一说”活动,即每次课让2~3名学生说一个智慧故事或批驳的案例。
(四)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口才的凭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实质上就是脑才、心才、思才(思想和思维的才能)。所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就必须与训练其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而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清晰度和敏捷度。为增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尽可能根据学习和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对“食品安全”“污染环境”“由部分学生做事丢三落四说开去”“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其原因”“如果我当选班长,我将从以下方面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我班同学礼仪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事业成功的要素”“我的人生感悟”“开展某活动的意义”“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措施”“怎样做才能成为受企业欢迎员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讨论发言,训练学生的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从中还可引导学生归纳和把握先总提后分说、先提观点后阐述以及按逐层深入、按时间顺序、按逻辑联系等几种主要口语表达思路来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通过对部分学生中关于“高职学生不应该做早操、不应该早读”“读高职没出路”“现在找工作靠关系,学习再好也没有用”等不正确认识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事实论述、用理论论述、用数据论述、用对比论述、用类比论述等增强表达说服力的方法。通过这些项目任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服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
口才是思想的反映,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加强其语言运用的训练。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一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语,可开展每课成语接龙、运用成语比赛(先说意思,让学生用恰当的成语来表达)和读书活动。二是增强对学生进行表达用语准确性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指导训练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用词用语不当的案例,让学生多进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辨析,从而理解有关词语和句式的差异。三是加强言之有文(文采)的训练,可通过有关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引用古诗词名句和成语以及运用多种修饰手法等是增强口才文采的主要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可让学生根据上文意思或下文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词,或用有关修饰手法续写相应的意思,以此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增强表达的文采。
三、实施“五结合”训练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结合”训练模式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有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选取要体现职业性和学习性。即项目任务必须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不能让学生去学无实用价值的“屠龙之术”,同时这些项目应可以转化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而且所有项目应能涵盖原有教材的有关知识体系。二是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训练的特点是课外准备、课内演示,训练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准备。因此,教师一方面在此期间要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训练模式是开放式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各种情况和问题都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准备好引导和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在真正出现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三是要让学生有“源头活水”。讲话思想的表达是感情的流露,要让学生表达某方面的思想或感情,就必须让其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应在安排学生到有关企业实践锻炼,有了相关经历和体验后再进行训练。四是要加强总结和归纳。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是要求学生先做,不会做就先自学,自学不会教师再教,因此,在学生进行演示训练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关键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1-02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整个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健所在。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抓内涵发展,把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实破口,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学校管理者要有与时俱进的视野,让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一、搭建激励机制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策略帮助青年教师逐渐行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把“以教师为本”真正地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青年教师、服务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青年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长效地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物质激励入手为青年教师成长解除后顾之忧。目前,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高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干预和支持,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了教师进修提高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机制等,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机制保障、经费争取等方面,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仍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学校应适当加大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经费投入,保证他们在物质上需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青后教师不断提升学历;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如教师外出培训、交流、竞赛等;加大对教师身心健康的投入,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娱活动,每年为教职工进行免费的身体健康检查、或聘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并为他们办理医疗保险;学校工会应及时了解教师疾苦,主动关心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学习困难。这些强有力地措施都是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物质支持。
从精神激励切入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动力支持。青年教师作为学识修养较高的群体,对精神需要、情感满足和受尊重的渴望比其他群体要高,而人在青年阶段的事业心也最容易得到培养。学校应采取各种方式提供青年教师所需要的精神条件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如:学校领导要经常与青年教师沟通,不仅要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而且要主动培养友情,关心他们 利益得失,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给予主动和及时的关心,尊重他们的权利,关爱他们的工作热情,关心他们发展的需要等;在青年教师付出艰辛劳动和做出贡献时,学校领导应给予及时和充分的肯定和奖励,肯定他们的才能所达到的水平和给予相应的荣誉;学校还应建立公平、和谐、鼓励民主参与的文化氛围,使青年教师能自由地在这种氛围中施展才华、心情舒畅,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鼓励青年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科研、项目、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同时,青年教师特别注重自己的专业成就和知识积累,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如出国培训、参加各种专业会议和专题培训等,重视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他们良好自信的情绪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搭建传帮带的互助平台,让青年教师在指导中取得进步
“师带徒”是中国传统培养技术工人的形式,在企业中广为流行,不知道有多少能工巧匠都是依靠种贴身帮教脱颖而出的。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新引进、调入的硕士生、博士生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教育,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背景相对缺乏。生活阅历、工作经验,都有很大程度的缺欠,实行“师带徒”这种传统的帮教形式,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经验,快速成长。为青年教师确定一名“师父”,采用“师父带徒弟”的一对一方式从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科研等方面开展传、帮、带。在“以老带新”的过程中,师父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对被指导的徒弟的个人情况为他们私人订制具体的培养计划,从指导备课入手,深入课堂听课,再到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具体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四关”,即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关、教育育人关、教研科研关和教学能力关。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捆绑式”的发展,共同制定成长目标,徒弟成绩的优寡与师父工作绩效挂钩,建立奖惩机制,激励他们共同成长。同时,这种形式也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作为师父的老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工作总结,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提高学校师整体的师资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搭建多元的学习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获得营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根本,青年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为此,学校要有与时俱进的积极视野,为青年教师搭建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研修班,围绕教学技能、教育理论与教研能力,对青年教师进行初、中和高三个层次的教学能力发展课程体系的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学习和教学交流;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教育理论读书会、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论坛等专业引领活动,通过旁听精品课程、同行交流活动,通过开展听评课、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心得体会分享活动等,使青年教师可以互相交流、探讨,互动,学习。学校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为青年教师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能充分展示自我和自由交流学习的多元化的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养成教学研究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学校还应经常开展各种比赛、如说课说专业比赛、微课制作比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练就青年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搭建教学探索实践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反思中进步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职教育的新趋势、新发展要求青年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勇做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反思的实践者。在这个实践中进行反思。学校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个人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以发现的问题来引导反思,不断地从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成为青年教师发展的新起点,促使青年教师与同事,在先进的理念的对比中寻找差别,提升自己。学校应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说课、说专业、微课等评选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激活教师教学经验,让大家在分享别人经验的同时,促进自己的提升。学校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走进课堂听课来促反思,可以在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间相互学习听课、师徒间指导听课、督导深入课堂听课等活动,达到一人上课,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效果。在评课中促反思,每次听课后,听课的教师和督导都应及时对上课的整体情况给予中肯地、仔细地讲评、反馈,使青年教师们能每讲一堂课就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五、搭建请进来送出去交流平台,让青年教师在交流中成长
“走出去”是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学习、参与各类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向同行们取经,回来后再把习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以期达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请进来”就是请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名师到校,现场传授经验,分享教学心得、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以提升整个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给青年教师上专业指导课,给青年教师介绍职业教育前沿动态、企业最新技术成果,让青年教师多跟大师对话,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理论素养。多数青年教师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强的上进心、热情高涨。在条件许可并有机会的条件下,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可以了解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先进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此来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实习,在企业实践期间,进行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现代企业生产实际应用的情况,理论结合实际,掌握企业先进技术、企业文化及管理文化,切实感受日常教学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对日后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帮助。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能大限度的拓展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的层次,进一步的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内涵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合理统筹进下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激励、磨练,尽快成长为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不仅要成为学科的专家,更要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青年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上接第20页)习氛围。
四、应用反思及存在的问题
向任教班级推广移动学习1个学期后,笔者从学生对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形式的态度、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1、学生对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
调查问卷的问题之一:“你是否喜欢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持“喜欢”态度的学生占88%,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8%,持“不喜欢”态度的学生占4%。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愿意接受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形式。调查问卷问题之二:“你是否会继续使用手机APP学习,并推荐给同学?”,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72%,持“看情况”态度的占18%,持“不使用”态度的占10%。由此可见,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并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问题之三:“手机软件对词汇学习的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选择“帮助记忆单词”的学生占65%,选择“督促学习”的占78%,选择“与同学、老师互动”的占37%。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学习难免有松懈的时候,打卡制度和动态功能让偷懒无处遁形,学习软件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3、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智能手机多功能性影响学习效果。一部分受访学生表示:智能手机功能多,在他们看来手机始终是社交和娱乐的工具,学习时不时受到手机短信、新闻、视频等因素干扰,使他们不能静心学习,一个月左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减退,对于教师要求的打卡,呈应付心态,学习效率不高。其次,百词斩不支持离线学习,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手机流量成为制约学习进度的因素之一。
五、结论
基于手机APP的英语移动学习是一种新潮的学习方式,它用多种形式输入词汇提高学习效率, 打卡、PK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使学习不再枯燥孤独。这种学习方式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然而,这一学习模式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也给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在移动学习中的角色,移动学习和传统课堂的结合等。
参考文献:
[1] 谢秀娟.基于手机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探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9):122-123.
[2] 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4):54-58.
XX村化技术学校成于XXXX年春季,现有一人专职管理成人教育工作,有专职教师10人,还聘任了一批比较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人员。今年以来,我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把“着眼农村、服务农民、振兴农业”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成教职能,努力为本村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能积极开展科教宣传,积极开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继续做好实用技术的培训。一年来,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重点突出,成绩喜人,得到了社会的较高评价。
一、为了加强对化技术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我村成立了村化技术学校校务委员会,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来开展成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初中毕业后培训扎实有效。
我村认真组织全村的初中毕业后及以下人员培训,组织培训420余人,广泛开展引导性培训,为返乡就业创业做好必要的技术技能准备,使他们能够尽快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转移培训成绩喜人。
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是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来,我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工作继续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培训与需要结合”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训为重点,以就业为根本,努力把这项工作作为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我校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做好富余劳动力状况摸底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其文化层次和择业取向意愿,确定培训转移项目,以“对口”或“订单”培训形式组织培训活动。今年来,我村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培训人数420余人,完成了乡镇下达的培训转移指标,受到了县、乡有关领导的肯定。
四、实用培训注重实效。
农民是科技兴农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切实提高全体农民科技水平和致富能力,是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口,按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必须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我们今年年初制订出台了全年培训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走村入户了解需求,利用黑板报公示培训内容,同时对他们的培训要求及时进行反馈,使全年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的放矢地展开。在实用技术培训上,我们积极争取村级培训涉及的相关单位的配合,始终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技兴农的水平。我们今年以来举办培训班1个,参训人数428人次。
五、农村教育良性运转。
今年来,我村进一步重视了农村教育工作。一是狠抓农村教育工作的“四落实”,即领导班子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内容落实。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村、校两级农村教育网络,要求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等制表上墙。我们要求不断丰富农村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人文知识,增加健身、娱乐活动,将单一型的实用技术培训转变为综合性的农村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及时聘请专、兼职教师,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对村级农村教育工作的督查、指导。我们将村成人校的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六、科普宣传扎扎实实。
我村配合镇科技协会,开动宣传工具,认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今年我们将收集的科技信息、科普知识,形成文字材料,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张贴标语,出科普知识,召开广播会等形式,大造科技兴农、科技兴村舆论氛围。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现场,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问题较多,把PDCA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有助于改善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毕业质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匮乏,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落实
高职顶岗实习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比较匮乏,与专业相似度接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翻译、文秘、外贸、报关、跟单等几个方面,而且相应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无法实现类似于餐饮、旅游等文科类专业或纺织、机电等理工类专业一次性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规模化顶岗实习,方便学校统一安排和统筹校外实习管理,往往是某一个单位或特定岗位只能容纳一名学生顶岗实习,给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安排带来很多困难。
2.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管理
受制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难以成规模化顶岗实习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极少部分学校能够帮助联系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外,多数学生通过学院召开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或通过网络投递的方式进行撒网式联系以及通过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找,导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定期的巡视检查困难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学院的有效管理。
3.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很难统一为学生联系到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走过场”、学生被学院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的实习[2],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以学校不愿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缺少真正具有实践管理经验教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很难考量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并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
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许多学生对自己三年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不了解,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认识也模糊不清,认识不到顶岗实习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未事先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对口性,而是随意地选择自认为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进行实习,当在实习中遇到各种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人际交往不畅等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委屈感[3],有的学生便以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或不喜欢为由,高频率地更换实习单位和岗位,致使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旧一片迷茫。
二、PDCA循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其在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
1.策划(Plan)阶段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是所学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多重特性的考虑,如管理时间的长期性,管理客体(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安全管理的隐患性等[4]。
首先,建立一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系-专业教学团队-实习领队-专兼职指导教师四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考核之中。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如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编写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指导书-审核-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开展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计划实施-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记录归档。
其次,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合理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取得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未来就业意向等,落实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和岗位,与企业商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安全、纪律、礼仪等;校企双方共同商讨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5]。
再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明确顶岗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在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下发人手一份《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融入企业。
最后,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出的工作业绩、实习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积极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给出相应的考核等次;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根据自身对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有利于自己未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吻合度、顶岗实习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自评。
2.实施(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在策划阶段把所有的操作性措施制定完成之后,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计划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了训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责任感、组织纪律、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检查(Check)阶段
检查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岗位实践能力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通过检查,可以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将检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给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校内管理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种种情况上传到平台,学院相关部门随时可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使学生在实习中在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各种技术、生活、思想问题时获得及时地帮助和支持。
4.处理(Action)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环节,对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在今后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某些不妥当的措施和做法要进行整理、分析、记录备案,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惩,以维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应对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方案,待下一循环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三、结 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良性对接的有效途径。PDCA循环是使这一实践环节良性运行的质量控制工具,利用好PDCA循环将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个数多、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改革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10,(11):172-174.
[2] 王永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46-47.
[3] 杨晓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139-140.
[4]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
坛,2009,(9):17-18.
[5] 徐暄.PDCA循环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
运用[J].江苏教育,2010,(3):57-58.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48-05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颁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苏教师〔2012〕35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江苏围绕全省师资建设,特别是职业院校师资建设重点工作,全面规划和统筹国培、省培等项目任务,合理安排各项目培训计划,科学优化项目培训内容与方式,狠抓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全省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一、“十二五”江苏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专业化的背景及主要成绩
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素质提升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量缺”和“质低”的问题。全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生师比远远超出教育部规定的20∶1左右的标准,个别学校生师比高达27、28∶1,部分专业甚至超过30∶1。2011年,全省308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92.46万人,但专业教师数仅为4.4万人,难以较好地满足常规教学和管理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大量教师难以适应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一方面,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的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艺,其共同不足是缺乏企业背景和经历,不具备“双师”素质。
针对现状,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文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和兼职教师聘用政策,着力加强职业学校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适应职业教育稳定规模的要求,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根据省级教育、人事部门统一部署,市、县根据省定编制标准,明确地方职业学校教师编制,解决生师比过高的问题。二是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提高的要求,明确职业学校教师素质要求。2012年起,省教育厅先后制定各大类主要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了“双师型”教师认证和职称评审制度;开通中职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标准和五年制高职校名师标准并组织开展了评选。同时,注重加强中职教师的师德建设,完善师德规范,严格考核管理。三是加快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创新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及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产教结合、研训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新模式。2012年,成立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打造教师培训发展新平台。中心以“服务行政、统筹资源、优化管理、发展教师”为理念,坚持“打造公共项目、开发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的定位,着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在全面落实国培计划,完成专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等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每年度组织完成近7000人的省级面授培训。各培训基地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品类,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从地方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国培、省培未能普及到的专业或类别培训。
五年间,江苏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4171人,组织完成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967人。其中,出国研修101人,骨干校长及相关培训374人,专业带头人培训172人,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1846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581人。
组织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26759人,年均超过5300人。其中,出国研修1500余人,新课程/专业带头人培训5809人,骨干教师培训5052人,技能竞赛专题培训4638人,管理者培训3975人,其他专项培训2810人;另外,教师网络培训2975人。
二、“十二五”江苏创新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提出的重点支持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国培、省培、市培和校培联动机制,积极调动和统筹各方力量,指导各培训基地强化重点和特色项目建设,加强培训前、中、后的全程管理,着力于实现全省中职教师培训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和优化培训项目安排
全省教师培训项目在落实国家、省关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要求和任务的基础上,突出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安排年度教师培训项目和计划,遵从“服务教育行政中心工作,破解课程教学改革现实难题,满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基本指导思想,按照从“校培、市培再到省培、国培”的培训项目顶层设计思路,科学规划设计,坚持“按专业、分类别”逐级提升培训层次。特别是,在各项目中贯彻、突出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落实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逐步建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以此构建教师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各年度职业学校教师主要包括出国研修、集中式基地培训、网络培训等形式的9大类、180余项培训。其中,国家级培训3类、111项,达750余人;省级集中培训6类、70项,达6600余人;省级网络培训近3000人。尤其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进展,设置了“指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及教学模式改革研训”,加大了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等对象的培训力度;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及适应教育部关于在大中专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要求,设置创业教育指导与管理者培训等。2015年首次实施网络培训,共开设9门课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两期共培训2975人次,经考核,培训合格率达99%,培训反响较好。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培训项目实施和管理规范化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各环节有章可循,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整体水平、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重要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对教师培训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出台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管理办法》《江苏省中职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优秀项目、优秀个人、优秀单位评选管理办法》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严格机构遴选、项目准入、经费使用等各个环节要求,强调把考核验收作为强化培训效果的重要抓手,保证培训工作高效稳妥推进,着力推进教师培训组织、实施、考核等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求各院校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师培训规划及教师培训制度,重视制度建设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教师培训中心成立由行业、企业、示范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科研机构、行政部门等专家组成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有关单位专家优势,围绕培训需求、项目设置、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和持续优化。为确保培训项目的落实到位,省教育厅、培训中心多次召开由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高等职业学院和大市职教师资培训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等参加的专家联席会,充分听取专家们的咨询意见;组织进行严格的省培项目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三)实施过程监控,强化教师培训的质量改进
教师培训中心着力完善国培、省培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和督导问责制。在省教育厅师资处领导下,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指导委员会部分专家分批次对省培、国培项目基地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调研与评估。在培训项目开班前,组织国家级、省级培训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参加培训者培训班,加强对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明确培训任务和职责;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参加座谈会、随堂听课、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项目的质量监控。近三年来,完成全部项目的学员满意度问卷测评以及培训过程资料收集、整理;组织项目基地分项目类型进行了多次专题总结与评估,完善学员培训过程管理要求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协议等规范;加强基地管理,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分年度针对培训项目、课程内容、学习形式、师资水平等方面开展中期巡视和结业检查等,实施国培学员培训结业考核,并进行国培成效调查和反馈。针对国培、省培项目,综合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经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进行了省培优秀学员、省优秀培训项目、优秀培训管理者的评选、总结与表彰。
教师培训中心在项目实施前深入调研,编制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全省职业学校通过《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平台》填报年度教师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和教育部任务指标安排年度培训任务;在项目评选中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严格项目评审,遴选高质量、符合高职教师需求的项目施训。建设并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从学员报名管理到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再到项目评估与结果管理等,利用信息系统落实和强化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着力推进以全省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综合管理系统为信息纽带,构建连接地方管理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基地的服务管理体系,加强信息的横向沟通,增进基地与地方管理部门、中职学校以及教师的互动,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整合优势,推进培训专家库建设、学员网络评价、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
(四)创新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培训实际成效
我省对于以讲授型为主和以实践型为主的培训进行分类管理,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参训教师的培训体验,革新培训手段和模式,积极探索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分组交流和自我研修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方式,采取分阶段、模块化培训课程,分为集中授课、小组在线研修和个人自主研修等,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鼓励培训单位开发网络培训课程,开展网络研修。教师培训中心重点根据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自2014年立项先后投入近200万元通过自主开发的方式,开设了语文、数学、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以及班主任等“8+1”门、共计近千学时的网络教师培训,不仅创新了培训形式,为广大教师参与培训提供更多机会,创造在岗学习的便利条件,而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互动和反馈,有效控制学习和作业进度,提高过程监控成效。
教师培训中心重点对由省级部门负责实施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进行了改进、论证,先后组织近50家企业完成了5个年度近60个专业共计近1000人的企业实践培训。根据确保专业对口、突出专业优势的原则,为每个企业配对了牵头院校,由院校、企业共同拟定培训方案,分段组织实施,并强化项目、任务在教师实践培训中的引领作用;严格学员考勤和纪律,及时处置突况,确保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其中,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阴人民医院承担的“护理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对所探索的“三三三”研训模式进一步深化,不仅构建了校―企―校多方联动的机制,而且形成了一批文本、图片、视频以及微课等资源,初步实现了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的充分结合,为探索产教融合式教师培训和学习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该项目成果获得省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
(五)完善保障体系,确保教师培训项目有效运行
教师发展是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办好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省教育、财政等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资金投入、时间安排等方面形成了制度保障。我省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全省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省财政安排了O钭式稹F渲校自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在中央财政资金外分别按照0.9万元/人和1.8万元/人予以省财政补贴,每年度资助金额达到800余万元;每年单列省级培训专项资金近1500余万元。同时,建立市、县、校分级投入、分层实施的多级培训体系,为广大教师创造了更多学习和发展机会。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制度,在项目设计、项目申报、培训形式、管理责任、项目评价等环节明确具体要求和措施。在项目设计方面,以“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的提升为重点,提出明确学习任务;在项目申报方面,探索申报、审批制,由符合项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自主申报;在培训形式方面,推进集中授课、企业实践、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专家引领、小组研修、互动交流,体现多样、开放、灵活的特点,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诉求;在管理责任方面,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培训中心开发了专门用于全省教师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江苏省中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于“江苏教师教育网”,完成了全省中职教师全部信息的入库以及省培网上报名、管理工作。
(六)推进督查考核,构建教师培训项目评价机制
教师培训中心注重加强培训成果总结和问题改进,每年度组织培训基地等有关单位编写《年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汇编》《教师培训简报》《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专题调研报告》,组织编写《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年度规划》。2015年下半年,省教育厅成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专项调研小组,深入高职院校、承担培训任务高校以及行业企业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专项调研。调研小组主要采取专题座谈会、个人访谈、网络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就“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成效与问题、“十三五”培训需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广泛听取意见,初步形成《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报告》和《初步方案报告》。
在项目评价方面,采取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办法,通过过程抽查、查阅材料、问卷调查、学员访谈、专家评议等方式,建立质量监测和反馈机制。在国培、省培项目的质量与成效方面,无论是从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调研座谈会以及中期成果汇报,还是从中职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学员满意度测评调查来看,所有项目计划落实和组织实施的总体情况良好。近年来,省级培训平均参训率达98%;国家级培训平均参训率达90%。各培训基地高度重视,组织严密,管理规范,从课程设计、报名管理、考勤制度、师资配备及后勤保障等方面,达到《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取得良好成效。“江苏教师教育网/中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学员满意度测评的“参培率、参评率和好评率”等三项综合考评指标均超过95%。
三、江苏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培训单位高度重视,组织管理规范,在课程设计、学员管理、师资配备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逐年改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第一,培训工作的计划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国家、省、市、校虽然建成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基本框架和网络,但分层培训的定位、分工有待加强统筹规划和设计。二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不平衡。“学校发展教师、校长成就教师”的理念未能形成普遍共识,在执行培训计划上各地的执行力度表现不一。三是学校普遍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突出地表现在对教师派遣缺少统筹规划,对教师参训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清晰。第二,培训工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国培、省培计划与市、县、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及日常工作安排未能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学校对派遣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资格把关不严。二是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发展需求的有效关注还需进一步提高,需要进行科学改进和优化。三是培训形式相对传统、单一,师资和教学资源不够多元化,有待强化整合企业资源。第三,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强化。一是培训管理的系统性制度和相关政策亟待完善,教师参加培训的相关保障制度和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是亟需制定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教师教育培训制度,缺乏适应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要求和推进培训工作创新的有效制度基础。三是对培训基地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成效评价、信息反馈和改进措施等还不完善。第四,培训工作的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是教师培训总体上在内容模块化、管理规范化等方面程度还不高,亟待健全培训工作手册等标准化制度文件。二是培训的学员评价和效能考核尚不健全,教师岗位的后续培养与工作衔接有待完善。三是教师培训的数字资源还很缺乏,培训管理信息化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加快培训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完善教师学习电子档案。
【关键词】 项目管理 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11-01
1 实施项目制课程的重要性
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被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教师的教学、场地都是依据某一具体课程展开。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上被分成单元进行。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尽管课程的设置总体上是为总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但是由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难免会造成职业能力一定程度的割裂。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一个系统的单元好,整体不一定好。因此,在相互独立的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这些课程以实际工作情形为背景,以项目为载体,对学生的单元能力进行组装,充分重视各单元能力的相互综合、连贯、配合,关注学生学习的迁移、运用和创新,从而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最优化效果。因此,“项目课程”是一种整体综合设计,也是一种创造性地组合。
通过设置项目课程,我们希望能实现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在让学生具备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项目有严格的要求: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反映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尽可能多地覆盖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规划、思考、反馈和分析。总体而言,这些项目能帮助学生集成所学的专业课程目标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项目课程”是一种综合课程,是载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项目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由于项目制课程强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涉及到企业文化、项目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在现有的师资与设备条件下,项目制课程如何组织,如何管理,一直是一个教育界的难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套用的模式。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系从2005年实施项目制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在该模式上做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工作总结出了可供软件技术专业使用的教学模式。
2.1 校企合作确定岗位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
该模式中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一环,其主要解决学生培养规格问题。我们依托正大软件集团,并积极调研软件行业的典型企业,分析学生毕业后的成长轨迹,召开包含企业人员、教育专家参与的专家研讨会等方式,获得典型岗位的岗位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
2.2 落实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即学完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或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确定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多个:现代职业分析、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科专家与课程专家的建议、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基础及其发展需求等。就职业教育课程观而言,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是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来源于岗位标准。
2.3 选择课程体系
根据确定课程标准的表述,选择能达到这些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内容。职业能力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方法。职业能力分析是对一个专业或岗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该专业、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操作工艺(流程)、工作态度等内容—一开列出来,编成工作任务目录。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将根据工作任务为驱动,包括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对各种实验、实训、实习活动的选择与取舍,最终形成课程体系。
2.4 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顺序可以从心理学顺序、学科逻辑顺序、教学活动的自然顺序、学生的学习背景与兴趣等不同角度进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受前面提到的职业分析的影响,更多地是关注教学活动的自然顺序以及学科的逻辑顺序。课程内容最终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2.5 组织课程实施
课程的实施即将选择并组织好的内容付诸实践。课程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而且对学校的师资与设施以及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实训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实施不仅要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学得好”和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职业教育更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也就是工程型教学团队建设。
2.6 进行课程评价
对所实施的课程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确定课程达到目标的程度,另一方面对提供反馈,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或称内审和外审)。内部评价是指学校对课程制定过程、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外部评价是指由校外机构根据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价机构是政府部门,或是用人单位或社会中介机构。
3 总结
该项目制教学模式适应于高职软件开发相关专业使用,通过校企结合重组课程体系,并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反馈,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
实施项目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来,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上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就业率达95%以上,目前建立的就业基地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微软、惠普、埃森哲、安道森、WIPRO、富士康、富士通、英业达等单位,社会评价良好。
参考文献
[1] 李学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关键词: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20-02
1 顶岗实习的内涵、目的与意义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其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探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较大的益处。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推广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过程管理的方式以此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实习效果,解决当前存在的各项问题。
2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延续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以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为例,其管理过程应当从上一年的7月开始,直至实习结束,前后持续时间为十七个月,实习管理过程周期较长,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2.1 管理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对顶岗实习这一特殊的课程未进行配套的考核评价体制改革,多数院校仍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办法。即使学校安排了实习指导教师,也是走个过场,未能切实发挥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以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上交的实习报告、实结、实习鉴定等材料作为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的依据,存在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反应出实习真实情况等问题;鉴定材料虽有企业盖章等,但流于形式,几乎全是优秀,无法体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2.2 顶岗实习企业方面问题 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问题上,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学校组织举行招聘会,邀请企业来校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而大部分学生也能够通过学校渠道落实好实习单位。但是在顶岗实习的理解上,企业和学校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学校侧重于“实习”,而企业则侧重于“顶岗”。
从表面来看,企业接收实习生等同于招聘新员工似乎是一桩好事情,然而问题是,在企业这样的定位之下,学生进入企业无法实现定岗实习的真正目的,只能充当廉价劳动力。
2.3 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有所欠缺 学生元认知模糊,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过低,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更容易焦虑,失落。另外,由学生从学校走到企业,学生过渡到职工,环境的变化,角色的急速转变,体力、脑力劳动工作强度的增大,使学生产生不适应感。
3 过程管理理论内涵及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3.1 过程管理理论定义 过程管理即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它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通过对活动每一个细小环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理论包涵了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四个部分。
3.2 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过程管理理论,将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分为前期策划、中期实施、检查、后期评价与反馈。前期策划是根据目标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指标和计划;中期实施是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检查是根据目标和计划,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测,并报告结果;后期评价与反馈是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3.2.1 前期策划工作 前期策划是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顶岗实习前期策划工作是实现过程管理的前提。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的实习指挥工作,制定实习手册,二级院系招生就业办公室从事本学院的顶岗实习具体分配任务。系、教研室则负责实习工作的大纲制定,实习工作宣传,实习工作纪律约束等。
3.2.2 实施管理
第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
学校各学院指定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可以专兼职,学院统一聘任、管理以及考核。教务处、教学督导处统一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对实习指导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与监督。学院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实施细则。
①实习指导教师阶段性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指导工作总结。实习指导教师填写考勤表,定期检验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质量,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若有学生工作懈怠、离职等现象发生,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与纠正。通过阶段性地检查、汇总可以促使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总结工作中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找出弥补缺点的方法。
②提交实习鉴验报告与顶岗实习报告。这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出据一份企业的实习的证明,证明实习期满以及工作中的表现。学生顶岗实习报告是学生的自我总结。两份报告交给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
3.2.3 考核评价与反馈
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的衡量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实习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实习思想态度、实践技能、书面总结三个方面构成。思想态度是指学生实习的动机明确,做到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实践技能是实习的主要目的,这部分的成绩是由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评价,教务处招生办等部门负责成绩汇总作出最终评定。书面总结即实习鉴定报告和自我总结,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交材料进行实习效果评定。
4 对策分析
4.1 加强企业调研,创造优质实习环境 企业调研应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每学期每年度需要对社会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和用人规格进行分析与调查,及时了解高职院校所对应的岗位人才招聘数量,企业对专业的要求等信息,学校作好计划,适时地进行专业调整与设置,为校企合作打入基础。
学校有义务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习环境,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有权利把一些责任心较差,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排徐在外。
4.2 深化教育改革,做好实习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分为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习前,学校教务处、就业办公室应做好实习动员宣传工作,使学生及时了解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实习不仅是大学三年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学生踏上社会,掌握理论知识、培养个人能力的大好时机。
在思想上,学校应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指导工作,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实习,提前预见实习各种困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优良作风。对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的调整与建设,师资与企业能手的相互联合与协作,可以加强高校实习工作的水平,同时更可以提高学校内部的教学与与实践的契合能力。
4.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的持续改进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评估的前提,高职学院应成立由学校、专业和实习单位合作领导组成的顶岗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专业应建立由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管理者、师傅、同事为主体组成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引入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为高职院校对实习生进行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也为学生指明了努力方向。评价主体选择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管理者、师傅、同事,是因为他们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信息,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考核评价,从而避免评价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参考文献:
[1]姚从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刘香萍.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南昌高专学报,2010(02).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过程管理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迈进,海南酒店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员工为其提供智力及劳力支持。海南高职院校须紧抓这一市场变化和机遇,培养酒店需要的这类员工,从而达成双赢,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班”就是这种共赢的具体表现之一。
一.“订单班”实行“校企共赢、校企联动”的运行机制
(一)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切合点是培养企业所需员工
“订单班”要可持续良性运转,首先必须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切合点,这就是学校培养的、能为企业所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院须针对企业的广告效应和用工需求,首先用企业名称来冠名 “订单班”,一方面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一方面增强班级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同时企业聘请系部专门的校内专业导师来负责“订单班”的管理和沟通,以校企共赢为目的,校企双方共同探索校企联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班级组成模式上,大一新生首先参见企业的宣讲会,自愿报名,然后企业考核选拔组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订单班”未来三年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人员互聘、实训基地共建、技术服务协作等领域也进行合作。
的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二)“订单班”的制胜点是依靠行业标准严把关、严要求
“订单班”的课程标准中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由校企共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可分为在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两部分。在校学习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重要参与力量来进行教学和管理,授课主要以学校专职教师为主,企业派出兼职教师到学校参与教学,特别是参与技能实践课程的授课,负责企业需求的能力和素质培训,同时派专人定期到学院通过听课、讲座、访谈、考核等形式来监控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
顶岗实习是以企业为主的真实工作和理论学习交替完成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订单班人才养成的关键步骤。在实习期间,学校会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完成少部分的专业课教学,同时,定期派专职老师进行平时的管理和督促,反馈企业和学生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沟通。而企业则以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并给予学生企业员工应有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
二.“订单班”实行“专兼结合、齐抓共管"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专兼结合、齐抓共管”的全过程管理模式是校企合作“订单班”深层次的操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间的关系是一种优势互补的能动关系,任何一方的重视和参与程度都会影响合作效果。如图所示。
(一)双导师管理是该模式的支撑点
“订单班”一、二年级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学习,每一个“订单班”配备一名校内专业导师,他们在班级的管理中发挥很关键的重要,其工作职责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专业学习及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
2.协调各类资源,帮助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定期为学生开设或组织专题学术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
3.通过定期与学生谈心、参加学生班级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情况及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情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的班级例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班级工作总结。特别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和不良倾向进行纠正,促成班级集体荣誉感和优良班风。
5.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行业赛事。
企业在此期间派出高管和部门经理作为校外发展导师参与监督和教学,保证每月一次为“订单班”开展行业培训,上课情景全程录像,培训内容由学院和企业联合审定。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在模拟实训室完成,专职教师配合教学,既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又能针对学习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程序。
同时,校外发展导师组织订单班学生定期观摩酒店,了解未来工作环境;邀请学生参与企业重大的节庆活动,让学生有准员工的归属感并为学生暑假寒假提供见习岗位;申请提供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班级活动的经费,并共同参与指导活动;申请提供奖学金资助,为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绿色通道”,让学生领悟感恩;支持学校成立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为学院建设和订单班学生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该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支以服务为主体,以员工归属感为中心的准员工团队
“订单班”的第三年是在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学生除了完成企业的岗位任务之外,还有部分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放在企业教学,学院派教师到企业上课。这里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实习带队教师为辅进行指导,实现“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学做合一、课堂酒店合一”,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企业紧密配合关注订单班学生动态,设立实习带队老师和人才班班长,通过每周实习生班长周志、电话、邮件等形式汇报,学校定期派实习指导老师深入企业,根据学生在实习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给予不同的指导。每月回校召开实习生管理汇报会,及时汇报和总结,解决突发问题。
企业在此期间把重点放在了员工归属感的团队建设上。企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管学生的到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并且对学生、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都给予细致人微的照顾,让教师和学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把企业当做“家”,学生有良好的归属感,在潜意识中已把自己纳入企业团队中,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很好地稳定了企业的团队。因此,这种氛围当中,学生学课程,岗位实践,完成学校的实习任务,得到很好的技能培养与训练,缩短了与企业之间用工的差距。
三.“订单班”建立学生职业素质量化考评体系
首先,建立有奖有罚的“订单班”的考评标准,核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个人每学年开学即可获得100分基础分,根据日常行为表现递增或递减,毕业前总分低于60分缓发毕业证。二是各宿舍每学年开学均可获得100分基础分,根据整体行为表现递增或递减,每学期总分低于60分不得评为先进集体。
考评方式由学生轮流担任督察主管和督察员(每组3人),负责教室、宿舍和校园巡查,按本标准对学生个人和宿舍的表现给予加分或减分,每周日按考评分值在教室内公示排名,并提供电子档案报酒店备查(寒暑假和公共假期除外)。如督察主管或督察员被举报有行为,则按同类项目减分。
其次,对于课程考核则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一)考核按照职业标准,由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项组成。考核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作品、零件成果、工艺文件和程序单等;考核人员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同学组成。这种变原来的单一考核为多样考核的考查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实习期间,建立三阶段考核模式,由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共同评价教学效果。每三个月为考核段,根据不同岗位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设计考核标准,最后学生在结束实习时进行实习报告答辩,校企双方根据教学效果共同评价教学实施过程,收集和改进存在的问题,肯定和推广成功的经验。
通过以上模式的试行,收到了良好的共赢效果,企业可以打造自己满意的员工,学生可以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学校教师在参与订单班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对行业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展新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了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 祎.“订单班”式酒店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 2012,26(2).
[2] 马雪峰 韩加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班”全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4(4).
[3] 陈传端 谢英星 周 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1,(3).
作者简介:
工作总结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以工作总结是不能存在虚假成分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大学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简单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大学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简单一近三年来,我始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地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
在思想上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院、部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从严要求自己,积极向上。在理论学习方面,我通过北京市高校教师_平台,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作为一名专职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始终做到勤勉、认真、负责。在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做到了认真负责。为了讲好每一节课,课前都要精心准备。为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她在课前尽量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准备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例题,这样,在讲课中,学生就有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专业、不同的数学基础的学生,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课堂上,尽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我利用数学软件,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辅导、答疑方面,她能够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工作总结。主讲了本科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两门课程,同时担任了高职学院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
在科研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好的业绩,每年都超额完成科研积分。政治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遇事要冷静,不能急躁。
总之,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公益事务和学校事业发展中都能够自觉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维护党员形象。
2020大学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简单二任现职以来,本人能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主要表现在
1、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完成学校下达的学习任务。
2、工作勤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
服从组织安排,听从领导调遣,能正确认识自己,不争名夺利。尊重领导,维护领导和学校的威信。
3、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居功、不诿过,敢于负责任。
__年为70周年校庆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得到校领导、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肯定与赞扬。在__年的评建过程中,带领全室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了校评建办和学校领导下达的工作和任务。__年,学校统战部被评为广东省统战系统的先进单位。同时履行党群机关总支书记和党群机关工会主席的职责。__年和__年的年度考核为优秀。
4、能较全面理解校党委和学校领导的工作意图,全局观念较强;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平易近人,不摆架子,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调研,当好参谋和助手。
5、遵守廉洁从政的纪律,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干事是干净的。
对每年度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是公开透明的。
工作是做了一点,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深入调研还不够、在解决难题方面点子不够多等。
2020大学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简单三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生活,感慨还真是不少,现在,就将我这一学期来的工作和思想总结一下吧。
本人__-__学年第二学期担任__级社工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外语课的教学工作。__级学生是实行“新课标”之后的第一届学生,大学外语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配合学生的需要。在备课方面,早在开学接课之前,我就对本学期教材进行了通读,对课堂课件进行了学习和修改。开学之后,依照校历和教学工作安排制订了教学工作进度表。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积极将备课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投入到教学之中,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情况。课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
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认真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大力鼓励并积极配合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亲自参与,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此外,本人还开设了校内公选课,将自己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知识系统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科研方面,认真收集自己学科领域内的一手资料,精心研读专业书本,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基础。于本学年内往_网上提交了两篇学术论文,均已发表。
本人应单位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继续担任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第一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工作。任职期间听从领导的安排,顺利完成了教研室的相关工作。工作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大都尽力克服。但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也有疏漏之处,希望以后能竭力避免,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综观本年度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本人做得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希望在来年的工作中能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2020大学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简单四不知不觉,工作已有半年,在这半年里,从开始的不十分了解辅导员这个工作,亦步亦趋地走向熟悉,走上正轨。我所担任的是10级园艺专业110名同学的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做学生学习的楷模,积极投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去,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规律,掌握学习及其心理动态。本学期工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学生的思想动态关乎到学生安全、学院的发展、学校的稳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首先以班委为抓手,要求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态度端正,不随波逐流,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把握住大局。利用班会、同学谈话聊天的时机对大家进行遵守法纪、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等优良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教育大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要有规划,通过确定自己的未来目标来走好大学里面的每一步,扎扎实实走向成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个别特殊学生加以引导,接触心中疑惑并告诉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把专业当做一个大家庭。
二、班级管理方面
一个好的集体离不开一个好的班级干部团体,班干是管理班级的有力助手。在新生军训期间,就开始对班级中表现突出、能力优秀的同学进行了摸排,并让有竞选想法的同学可以找我来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军训结束之后,马上进行了班级选举,以竞聘演讲,同学投票为参考,学院综合考虑定出28名班委。在之后,为了使班委能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好的开展工作,平均每2周带领班委召开一次班委例会,各班委对自己近期工作进行述职,对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交流,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同时,不定期召开班会,就学风、考风、为人处世、理财、锻炼身体、感恩等内容对大家进行教育,让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和治安秩序,注意自己财产人生安全,对班级近期出现的一些不好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对出现的先进分子表扬鼓励,激励大家要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利用各种平台来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在学生军训期间,第一时间建立学生档案,尽快的对每位同学有一个大致了解,与此同时,将学生家庭信息完善,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的与家长联系。为了能更方便的与学生联系,建立了班级飞信群、QQ群,积极地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谈聊天,让学生把自己的心思都展现出来,再针对主要的环节进行一一引导,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班级活动,班级的第一次出游对班级以后活动的开展很重要,为此,我对3个班的班委都事先进行了布置工作,从出游的选址、活动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指导策划。在以后的各项班级活动中,也及时给予方向性指导,确保每次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工作不足及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活动策划方面有时过于繁琐,在学生心理了解方面缺乏经验,对于班级中某些不积极分子仍感到棘手。在以后的工作会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己个人的学习,使自己和所带的班级能一起共同成长。
2020大学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简单五一年的试用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因而,我本着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认识到必须要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我坚信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
二、班主任工作
学校领导出于对我的磨炼与培养,让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进校就做五年级的班主任。通过向其他优秀班主任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上单方面的严和爱都是不行的。班主任最主要的是要找到严和爱的切合点。
在工作中注意:
1.制定切实有效的班规,培养班委自主管理的能力。
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盲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充分利用课间谈话和班会课。
抓住和学生玫通的时间,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和解决问题。或讲座、或讨论、或给他们讲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的班会课是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阵地。
3.关怀后进生、行为偏差生。
后进生、行为偏差生是有着强大的自卑感难教育的一批。对此,我拿出了极大的耐心,通过家访和谈话等形式逐步使他们有所转变。现在我班已经逐步向着一个既有着严格的制度,又充满团结向上风气的集体靠拢。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这片园地。
三、英语教学工作
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级和六年级共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面对这两个有一定年龄差距的年段,我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因材施教,着重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以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我在英语课堂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把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求知,轻松学习,不断地鼓励自己“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评课,学习各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一年来,我在学校开了多次公开课。
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一年教龄公开课受到各位老师的好评。总体上来说,我感觉从大学校园走进小学校园,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角色的变化,从一个被教育者变成了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