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实验教学

药学实验教学

时间:2022-12-06 13:04: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实验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实验教学

第1篇

1.基础性实验。基础型实验以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节能,并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通过基础型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在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分析仪器的使用、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如分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的使用,以及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验证性分析样品的分析、样品的采集、样品溶液的制备等基础性实验。

2.延伸递进性实验。延伸递进性实验是以基础型实验为基础,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及基础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主要是基础型实验操作在实践分析问题中的延伸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应用延伸与综合应用能力。如药厂和药店的药品因为贮藏的原因,药品发生水解或降解会产生特殊杂质,要进行该类特殊杂质的检查。如阿司匹林在贮藏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水解或降解为水杨酸而影响到阿司匹林的药效,因此在延伸递进性试验中要求学生测定阿司匹林片剂或胶囊剂中的水杨酸含量。又如某药厂要分析某个中药制剂中某活性成分的含量,但《中国药典》对该活性成分没开展分析,但在其他制剂中有过相似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一分析问题。这些都属于延伸递进性实验,这些实验素材均来自于医药企业的实际生产或分析问题,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3.综合设计性试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设计实验和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如以某药厂生产的牛黄解毒片制剂为例,质监部门要判断该制剂的质量,往往以测定牛黄解毒片中的黄芩苷含量来加以判断,因此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测定某药厂生产的某个批次的牛黄解毒片中的黄芩苷含量,这就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确定牛黄解毒片中的黄芩苷的提取方法、样品测定方法的选择和独立操作分析。通过综合设计实验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4.问题导向性实验。问题导向性实验素材完全来自于药厂的生产实际,特别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如某药厂的质检员在用HPLC法测定咳特灵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溶出度时,溶出度总是超过100%,但这一结果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找出问题的原因。这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查找资料,自我设计实验方案,不断试验逐步查找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查阅文献与独立思考和思维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适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

5.创新设计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开展的实验教学环节,该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某药厂购进一批黄芩药材,要判断该黄芩药材的质量优劣情况,要求通过测定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加以判断,要求学生建立一套黄芩中的黄芩苷的质量评价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所学分析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计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这其中就包括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与提取条件的选择、分析方法的选择、线性、精密度实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实验、样品测定等实验内容的完成。而这些实验过程的完成既可以锻炼学生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践动手能力。

6.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在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让对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有兴趣的学生,在周末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的分析问题开展实验的实验教学环节。开放性实验将实验教学由传统的实验操作培训变革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分析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小科研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实验教学环节。如“食堂中学生吃的皮蛋中微量重金属Pb的分析”、“西红柿中番茄红素的提取、纯化与分析”、“吴茱萸中生物碱的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含量测定”等。通过开放性实验室能起到促进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素质与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过程中随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的实验教学目标。

二、开展横向拓宽教学

在分阶段、多层次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分析化学纵向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时开展横向拓宽教学。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际情况,特别是中药科研实践班的改革成果,在大二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理论课全面结束的这段时间,分析化学学科组与我校的三个科研平台(即中药固体制剂工程中心、中药固体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医分化中心)及药学院的老师联系,让学生进入到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观摩实验分析过程,与教师、研究生一起探讨实验方法,分析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启迪科研思维,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在横向开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科研观摩和科研探讨,使学生在后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环节中自主设计实验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对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实现了开展横向拓宽教学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进而向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理念,实现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学术观点的表达能力,及从现象中发现并分析问题、在实验数据中归纳并提炼自己的科研结论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48-02

中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发展也特别迅速。中药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中药学领域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科毕业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则应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向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

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1.实验项目的改革。(1)增加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附属于理论教学,开设的实验项目中验证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而且更新不足,学生仅仅是机械地进行操作,积极性不高。目前各个中药学专业课程所设置的实验项目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也不能为企业提供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实验教学除了巩固和训练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既包含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也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具有更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能力。我们以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开发为例,让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学综合实验。中药炮制实验:将买来未经过加工的丹参、三七药材进行炮制。中药化学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将自己的药材进行提取、精制,并且利用化学检识和薄层色谱进行定性分析。药物分析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将提取所得的药材浸膏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利用归一化法确定提取产品的纯度及其他杂质含量,同时学习使用精密仪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如果产品纯度不能达到标准,学生就重新回到中药化学实验室进行重结晶操作,直到提取的产品纯度及各有关物质均达到标准为止。中药制剂实验:提取的药材浸膏和辅料按照一定的处方做成滴丸,并进行外观形状和重量差异检查。中药药理实验:通过中药制剂实验制得的滴丸,来到药理实验室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学习动物给药、取血、解剖等操作以及检测流程,利用实验原始数据制作药时曲线,确定半衰期、血药浓度等。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一个中药研发的各个过程分别贯穿在每个基础学科的实验中,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及药物分析、中药药理这五门实验课程有效融合,学生切身学习和体会了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又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各种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关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自选题目,前期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操作难易、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立最佳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从准备实验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前期的配置溶液、挑选仪器到每一个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等。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对实验方案提建议,但是要由学生自己分析和下结论,这种设计性实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仿真实验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中药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发出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实训等教学软件,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部分中药剂型的生产操作流程,以及制药设备的外观结构、车间设计规范和GMP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开发出的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系统软件,学生上课地点在电脑机房,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进入中药注射剂生产模拟操作系统,观看全部的注射剂生产过程。这种网络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丰富实验资源,也使学生对生产操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他们以后进入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目前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多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改革后实验教学考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积极主动性、实验课堂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度、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书写和实验成败等。二是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理论考试主要涉及一些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实验仪器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实验操作考试可以采用抽签、单人考、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模式,这种考评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课。

二、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的主体,在教书育人、资源配置、管理协调、对外服务等方面起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现代教育新知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师定期开展培训,以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需要。可以建立实验人员的在岗培训及深造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业务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人员进修学习,可以参加学习研讨班、到兄弟院校听课学习,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也可以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如引进知名药厂的工程师,加强生产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应用性。学校可以定期与相关供应厂商联合举办新型仪器设备讲座、大型仪器设备展览或其他形式的业务培训班。实验教师通过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对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可以在工作中及时排除仪器故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学校还应该鼓励实验教师积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项目,或者参与到理论教师的课程改革和课题组科研项目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的融会贯通,使实验教师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学校还应该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实验教师采取鼓励性的优惠政策,使实验教师的工作更加受到重视。

通过对中药学实验教学进行以上几方面的改革,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实验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力求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具有实践和创新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樊秦,赵磊.中药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6):73-75.

[2]朱琪.浅议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76.

第3篇

作者:胡小勤 曾学文 辛宁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当今高等医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给予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学习行为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行为[1]。《临床中药学》主要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是将药材及其性质、功能、应用等抽象知识融通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它上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下连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桥梁学科,是中医药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

目前,《临床中药学》实验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非常普遍,即使开展了少量实验课,也往往是照搬照抄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案和方法,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因此,急需建立符合《临床中药学》自身学科和课程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2]。由于《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是药性和药效[3],因此,必须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中药自身即决定因素和中药的炮制两个方面,对中药药性和药效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1中药药性实验教学

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验证性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

1.1中药药性的验证性实验《内经》提出有关虚热的病因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生热……”。如果人为地使动物伤阴有可能导致虚热,而造“虚热”的动物模型。为了探讨热证的实质,用附子、干姜、肉桂制作虚热证大鼠模型。结果这种模型大鼠的心率略加快,尿内儿茶酚胺、17-OHCS排出量增多,TSH含量增加,表明热性药使代谢增强,形成了热证模型。寒证有实寒与虚寒之分,临床以虚寒证为多见。根据中医阴盛则寒,阳虚生寒的理论,选用苦寒药,如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龙胆草(清肝胆热)、黄柏(清下焦热)复方长期喂大鼠,因苦寒药久用伤阳,阳虚生寒,故可造成虚寒证模型。虚寒证患者常见症状为怕冷、四肢凉、脉沉迟、大便溏、尿清长等。造模结果可见,虚寒证大鼠心率下降,尿内儿茶酚胺、17-OHCS排出量减少,此因交感神经及垂体-肾上腺系统机能下降,TSH含量降低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原因,与“虚寒”证病人所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故可能为“虚寒”证动物模型。为了探讨归经的实质,我们选用氚标记白首乌总苷为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不同时间取小鼠器官组织,定重后用化学试剂处理,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白首乌总苷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说明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分布与归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H-白首乌总苷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短(3min时达高峰4μg/g),随机迅速进入各靶器官,其中比较集中地聚集于肝、脾、肺、肾上腺,尤以肝脏为著,绝大部分迅速经肾脏从尿液排出体外。该结果验证了白首乌归肝、肾经的药性归经理论。

1.2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相关实验如生石膏煅至内外全部呈粉白色时,取出摊凉,可减低其寒凉之性;莱菔子去掉杂质,于锅内文火炒到鼓胀有香气,本身性平,炒后性温;柴胡醋制后独入肝经;补骨脂经盐制后药性和缓,并引药入肾;竹茹姜制后能缓和寒性;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则由寒性变为微温;水飞法加工雄黄,因为As2O3溶于水,可降低毒性物质的含量。

2中药药效实验教学中药药效即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是药物对于人体医疗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述形式。

2.1中药药效的验证性实验如为了观察辛温解表药对汗液分泌的影响,并掌握麻黄、麻黄配桂枝发汗作用的异同。由于大鼠足跖部肉垫上有汗腺分布,可利用碘与淀粉遇汗液产生紫色反应的机理,来观察和测定药物对大鼠汗液分泌的影响,观察单味药以及配伍后汗液分泌的不同;为了观察鱼腥草对家兔体温的影响,了解鱼腥草解热作用的特点,实验采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作为致热原,此三联菌苗注射家兔机体后很快诱生内生性致热原,内热原可能是发热的信息分子,把信息传递到视前区丘脑下部的前部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失常,产热大于散热,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家兔体温升高,从而造成家兔发热模型,实验以正常兔作为对照,观察鱼腥草的解热作用及其解热特点;为了验证吴茱萸的止泻作用,依据温里药有温中散寒,健脾助阳之功,可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调所致之“寒泻”,“虚泻”,番泻叶为作用于大肠的缓泻剂,其所致腹泻缓和,粪便稀溏而无异臭,近似“寒泻”、“虚泻”,故用此泄泻模型可以观察温里方药的“温中止泻”功效;为了观察大蓟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小鼠给药一定时间后取血,以玻片上的血滴能挑起血凝丝所历时间为指标,观察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大蓟属凉血止血药,大蓟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纤溶过程有关;为了验证当归的活血作用,实验利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受到抑制时,形成血栓的重量就较轻,因此,比较血栓重量可测短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当归中的有效成分为阿魏酸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当归可以抑制大鼠血栓形成。

2.2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相关实验自然铜煅淬后质地坚硬变酥松,易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生、煅自然铜的铁离子含量比较,结果表明,生自然铜水煎液中的铁离子含量在0.077%左右,煅淬后的铁离子含量显著升高;石膏煅后可增加其收敛生肌作用;柴胡经醋制后可增强疏肝和血、止痛之功;黄芩酒炒后,清除上焦湿热之力增强,并清上焦之肺热;竹茹生品长于清热化痰、除烦,多用于痰热咳嗽或痰火内扰,心烦不安,姜制后能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多用于恶心呕吐;如甘草蜜炙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炙甘草味甘性温,偏于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药性;土炒白术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土炒白术取其祛湿和中,增强健脾止泻的功能;煅白矾可增强燥湿收敛作用。

第4篇

一门课程的开设,首先就是选定教材和制订教学大纲。临床药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药的知识,还要合理分析临床用药。随着新药品、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用药上的不断涌现,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直接地接触学科前沿,跟上时展的步伐,根据高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重庆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参考了《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三版),赵怀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在保证知识科学、系统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用药学专业常用、实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作为教材,以教材为依据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制定实验设计方案,修正分析化学实验教材[3,4]。在编写过程中,参照不同学校的教学大纲,吸取不同学校、不同版本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优点,确保教学大纲突出专业特色,同时力求体现所用教材的优势。

二、注重专业需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重编实验大纲时,考虑专业设置和课程特点,精选实验内容,这是课程组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分析化学实验是实现分析化学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涉及知识面广,操作要求严格,实验数据较多,处理过程复杂,对精密度、准确度要求高,均要求学生细心处理。更为突出的是在实验设计、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析化学实验都具有其明显的课程特色。临床药学专业有鲜明的专业特点,既要学习药学的相关知识,又要学习临床知识,相对学习任务繁重,分析化学实验课时为36学时,学时数有限,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需要,课程组多次调整了教学计划,积极探索,顺利地完成了专业从无到有的良好过渡和不断完善的本科教学[5]。顺应学科发展,精简了化学分析部分的内容,突出天平称量、溶液准确配制、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电化学分析、分光光度计使用等。相对大药学专业,删去了部分酸碱滴定、非水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另外专门为学生实验购置新仪器,丰富仪器分析部分的实验内容,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与临床应用相呼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良了学习效果,突出了专业培养目标。

三、重视实践应用,加强实验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重视基本技能,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重要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堂指导、课后总结。课前预习是保障实验课程效率的重要前提,每一次实验前请学生务必提前预习。要求学生做到结合理论知识,认真了解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的重点与难点,查阅与实验相关的文献,写出简明实验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前,指导老师逐一检查学生预习报告,掌握预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请学生讲解、演示等方式抽查预习效果。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进一步详细讲解,确定学生能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后,方可开始实验。在实验进行时,老师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争取做到逐一辅导,保持在实验室来回巡视,观察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纠正不当操作,帮助学生对不同实验结果给出解释,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随时发现和处理实验突发问题。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原始数据记录及仪器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初步分析实验数据,对平行结果不太理想的同学,认真沟通,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醒其注意问题,及时让其重做或补充一些数据。学生再把原始数据给老师检查,经教师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实验室。课后,要求学生及时书写实验报告,分析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做好课后思考题。在下次实验开始前,教师根据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里反映出的重要的、共同的问题进行分析。

四、关注教学效果,实施全面科学考核

为了全面了解实验教学效果,分析化学实验曾经进行单独考核,由于临床药学专业仅有36学时,课程组论证决定,充分利用有限学时进行课堂教学,放弃独立考核,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关注每堂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成绩由每次实验操作基本情况及实验报告的结果和内容进行评分。每次实验课成绩评定(共100分):预习成绩10%,实验操作45%,实验报告45%。期末时综合每次实验成绩,给出总评。考核评分标准都做到量化,考核结果公正、公开、合理。经过改革,每一次实验,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争取做到最好,而不单单是为了做好最后一次考核,这便于良好实验习惯、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

五、引导综合发展,拓展开放性实验教学

在基础能力得到培养的基础上,课程组老师与实验中心和实验指导教师协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方式主要是兴趣实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等,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立题,一般难度不大,说明所选实验意义,制定出实验方案,与老师协商,评估论证可行性后,自己独立完成实验。2014年上半年学校的开放性实验已初显成效,少数学生完成了个别实验。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实施时间,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积极思考,启发思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培训。

六、提高教师素质,从源头保障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源头。目前课程组承担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五位教师,其中三位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分析化学专业,另外两位教师毕业于医药院校的药学专业,自身都没有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和实践的经历,或多或少地缺乏临床药学实习经历。课程组要求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的教师阅读医药相关书籍,多听医药相关专业课,如药理学,多开展药物分析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熟悉分析手段和应用,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灵活应用性;而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可以多了解临床药学的最新发展,开拓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互补。课程组加大力度推行课程试讲,组织听课,开设公开课,并请学校和学院督导组老师进行辅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意见。同时学校每学期还选送青年教师去国内知名的医药专业院校进修,如选送教师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修,组织课程组教师去第三军医大学听课等,学习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上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了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上的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保障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德利(1968—),男,吉林长春,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

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药品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物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药学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药品研发、生产、检测等领域的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药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创造能力。而实验教学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

药学又是一门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在药学专业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吉林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吉林大学与沈阳药科大学共建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了生物学与药学交叉学科的优势。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地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以国家中药三级实验室(最高级别)为依托,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药学领域的仪器设备、制剂方法、生产手段更是日新月异,而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药学科技实际应用的速度。药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培养[3]。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观念,过分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验教学只是作为学生强化理论学习的手段和途径[4]。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成体系;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功能不全;实验项目更新速度慢,技术方法陈旧;实验教学队伍观念落后,缺乏实践经验;培养过程缺乏实训和生产实习环节;教学上相关学科间没有相互渗透,整个实验教学缺乏连贯而严密的体系,不利于药学整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5-7]。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很多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对药学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理论上,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表现出不能适应或很难适应的状态,需要用人单位指定专人进行长期指导或培训才能逐渐适应。为了改变这种低水平的培养状态,使高校毕业生可以直接与科研、生产、检测等岗位接轨,必须对药学专业培养模式、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使之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和社会对高水平药学人才的需求。

2建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

2.1依实验项目聘任教师,组建实验课程教学梯队

为了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各门实验课程面向全校公开聘任教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选择实验项目。这样既把竞争机制引入实验教学,又有利于实验项目改进和科研成果引入,既提升了实验项目水平,又减少了每位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各门课程根据教师的聘任情况组建课程教学梯队,每个梯队由2~3名教师和1~2名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由教学经验丰富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梯队负责人,与梯队成员共同负责所承担的实验课程建设。这样,既避免了由于出国进修等原因导致的教师临时性缺乏现象,又引入了竞争机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优势,弥补实验教学队伍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被称为教辅人员,一个“辅”字使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次要、从属的地位。实验技术人员学习进修难,待遇低于教学科研人员,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事实上,实验技术人员长期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与功能开发以及实验器材、耗材的准备,这就使实验技术人员在对仪器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熟悉程度较一般教师更高。将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纳入实验课程梯队,专门负责指导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技术训练,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又发挥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优势,减少了仪器的损坏率,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构建科研、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单独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课学时,使主干课程的实验与理论学时的比例达到1∶1;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增加综合探索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不断将新的方法、技术和检测手段引入到实验课程中,不断将教师的研究课题分解,改造成实验项目,使实验项目设置更加合理。这些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举多得。通过设置“药学专业实验”、“研究创新实验”、“校内实训”和“生产实习”等4类课程,构建了药学方向专业课实验教学新体系。

3.1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将药学领域前沿技术引入实验教学

实验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9]。在保留传统经典实验项目的同时,将药品生产、检测、研发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改造成实验项目。在实验方法设计上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夯实基础实验技能的同时可以继续提升层次,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技能面,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可以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目前,基地将滴丸制备、微丸制备、纳米制备、脂质体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粒度分析仪、红外分析仪等技术融入到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接触到“高精尖”和大型中试设备,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搭建科研训练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契机,以国家中药三级实验室和吉林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为本科生开设“研究创新实验”课程,并列入实验教学计划。动员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或加入教师科研团队,以教师科研项目作为研究题目,进行科研训练。根据研究项目的水平和开展情况支持学生参评国家级项目和校级优秀项目以获得资助,对没有获得资助的项目由基地筹措资金进行资助。

通过开设“研究创新实验”课程使学生从科技文献检索、实验方案设计、项目申报书撰写等初级过程开始逐步深入,逐渐融入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科研过程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科研训练,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对专业研究的热情,使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习的高级境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3建立与企业生产相对接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打破学生的就业障碍

药学专业教学实习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基本条件和保证[10]。为了解决药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难的问题,基地按照GMP标准建立了2个制剂车间与10个常规药学专业实验室,组成药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按照原料药制备、剂型加工、产品检测和成品包装等环节进行设计,各环节按照超前的标准全方位引进相关中试型设备,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际操作药品研发、生产、检测等领域的仪器设备,促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与理论知识相符合,与社会应用相衔接。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基地通过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先后建立了10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等,使其真正深入到生产领域进行生产实习,以巩固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培养的实践能力。

4建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方法

4.1注重实验习惯培养,为学生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基地始终把学生实验习惯培养放在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专门制定了25条学生实验习惯行为规范,把实验习惯考查作为实验总成绩的一部分,占10%,采用扣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习惯进行评定。实验课堂上设专人负责评定学生的实验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实验习惯成绩则该门课程为不及格,促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技创新品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开展仪器操作技术专项训练,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

专业实验课程所应用的仪器以大型设备和分析仪器居多,这类仪器精密度高、操作复杂,且很多为单台件设备,所以对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有较高要求。为了节省实验学时,减少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基地在每门专业实验课程开始前利用3周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门的仪器操作技术训练。训练时集中讲授仪器的原理、用途等基础知识,然后为每名学生都创造操作仪器的机会,使学生不但可以熟练应用仪器,而且能够排除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对于达到培训要求的学生发放“仪器使用合格证”,允许其选修专业实验课程,对于没有达到培训要求的学生,则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单独培训,直到其学会为止。

通过课前仪器操作技术训练,不但节省了实验学时,而且减少了学生实验课堂上的仪器障碍,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探索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

4.3实验理论课前统一讲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专业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基地采取实验理论在开课前统一讲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即将开始的实验课程进行预习。每节实验课利用开始的5~10分钟进行预习效果测试,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预习成绩在实验总成绩中占30%。对于在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专门辅导,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该过程,既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4.4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条件支撑

系统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和相对复杂的科研训练过程,很难在有限的课内时间段内完成。由于受实验室作息时间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难以开展。为了打破作息时间对实验教学的限制,基地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专门设立2间药学专业开放实验室实行24小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条件支撑。

5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不断的实验教学改革,基地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的问题能力得到了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本科生共申请各类创新性实验项目146项,其中2项得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24项得到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本科生通过创新实验58篇(其中8篇被SCI和EI收录),获奖40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36项),申请发明专利24项。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6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与展望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涉及医学、生物学、化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11]。药学人才应具备技术覆盖面广、实践能力强的特点[12]。药学教育一定要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应朝着整体化、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高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应该是既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又有宽厚的知识面和技能面的综合型创新人才。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必将以创建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室为基础,不断发挥交叉学科优势,促进药学与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互融,着重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通过整合药学专业多学科实验教学,优化资源配置,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建立合理的、适应药学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需要的新型的实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作用[13-15]。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缩小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积极采取上下游结合的办学模式,即将高校与企业、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办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16-17]。

第6篇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生药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8

一、实验课教学准备

1.实验教材的选择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为学习提供重要导向,也是承载教学任务的基本工具。笔者通过精心挑选,最终选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实验与指导》,该书特点鲜明,语言流畅,难度适中,其中涵盖显微、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等实验内容。

2.师资队伍的建设

留学生思维活跃,常会针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以便精准地讲述实验内容,与留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因此,学院通过鼓励教学水平较高、外语表达较好的中青年教师投身留学生教育工作,大力推行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外教口语培训以及短期出国进修等制度。

3.行为规范与考核制度的制定

根据留学生学习特点,拟定实验室行为规范与考核制度,并由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树立良好的学风。针对留学生缺乏自律性,迟到旷课现象多发等特点,我们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了组长责任制,由组长负责组员考勤和纪律,定期进行评比,对动手能力强、表现积极的小组和个人予以表扬。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留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改变了其自由散漫的现象。

二、实验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1.教学形式多样化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制作电子教案,将药用植物、原药材、饮片和预实验中的特征性结果以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留学生可直观地看到真实的植物形态、细胞构造等, 使原本枯燥和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化和立体化。

2.启发式提问教学

留学生有思维活跃的特点,他们期望不断地提问,采用提问方式启发留学生,效果奇佳。

3.依托地理优势,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教学

校区地处宁镇丘陵,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广泛分布着各种药材植物。我们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展野外采集等实践活动,以大自然的魅力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相关药材,从而知其性,辩其味,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和观察药材。

三、注重总结和反馈

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予以解答,同时主动征求留学生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这将有助于改进和完善留学生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之我见

1. 因材施教

本校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亚、非、拉等国家,虽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地方口音浓重,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因此,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我们耐心督促基础较差的同学动手操作,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这类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学有所获。

2.广泛搜集素材,积极提高备课质量

在备课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留学生实验教学进度,突出重难点,使教学设计、教案合理,可操作性强。

3.建立自我完善体系

中青年教师是开展留学生教学的主力,因此不断提升其素质,完善自我势在必行:中青年教师要对自己严格把关,学好岗前技能;向资深专家求教,不断提升自我;按照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 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措施[J].大学教育科学,2010,(2):21-25.

第7篇

在传统的生药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所做实验基本都是教师预先固定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照做即可。采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应用生药学设计性实验方法,不但可以在传统实验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生药学教学的预期效果。

实验题目的选择

在设计实验内容之前,实验题目的选择是关键。在选择实验题目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握好课题的难度。简单来讲,如果题目过于简单,那么设计性实验也就毫无意义,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题目难度较大,那么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试验。因此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做足课前工作,查找各方面的资料,结合试验目的和教学目标,选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所经常用到的中药,因地制宜的确定出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实验,同时实验前要求学生在对显微观察技能有了解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步骤

初步拟定实验方案。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生药材相关的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示。比如:可以拍摄一些常见的山乌龟、全株紫苏等。让学生能够在看到图片时,就能识别相对应的生药材名称。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情,设计出几种适合于中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案,制定出相应的书面形式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开展实验时,能够结合设计方案来完成相关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自由组成实验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依次给每一位成员分配具体任务。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查阅资料和检索资料,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应用原理,编写出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最后将实验方案交给教师。

审查实验方案。教师应仔细检查学生所拟定的实验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各项方案的可行性。因为以往他们做的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并不了解设计性实验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方案中,他们也会结合验证性实验的设计经验,直接运用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思维,而未考虑到实验条件是否合理是否匹配。例如:在进行生药材粉末和切面显微鉴别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好水合氯醛装片的制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内置摄像头生物显微镜,为学生提供制作出一套生药学教学数学化教学资料,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组织。针对学生对药材显微鉴定技术作为重点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对实验的目标以及步骤有一个全面地认识。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让学生从平时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时解脱出来,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加深了对生药学知识的印象,通过更好地运用相应的鉴定知识,让其全面掌握水试、火试、微量升华等技能。教师则应对其中的明显错误给予纠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失败了或者实验效果不佳,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重新树立起再次实验的信心。

拟定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后所给出的实验方案大致都应用了理化、性状、显微鉴别。比如学生设计出了水试鉴别的方案,主要针对一些生药材进行鉴别,主要有红花、小通草、胖大海、乳香、没药、牛黄、石膏、板蓝根等。具体的实验方法是把红花通过水浸泡后,所浸泡红花的水呈现出金黄色,但是整个浸泡过程中,红花并不会产生褪色现象。此外有的学生还总结出了利用水试来检验利用粮食粉末进行掺假的生药材,比如:三七、贝母等。

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

在本阶段实验中,学生根据自行拟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评判和考察学生的实验技术,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实验作风。在实验中所利用到相关试剂都需要学生自己配置,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完成时每一个小组写出一份完整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实验过后学生进行实践观察,产生形象记忆,使其更好地掌握生药学相关知识。老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形式来亲身了解其性状特征并记忆。这样的实验过程,更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在实验中,教师应从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不再预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而应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合理的设计方案。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生药学人才。

第8篇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实验 药学专业

20世纪90年代,在环境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绿色化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利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减少甚至消灭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利手段。药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药学专业的实验课大多与化学有关。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为了达到某些教学目的,不得不开设一些非绿色实验,由此而产生废液、废渣、废气。目前我国高校的各类药学(化学)实验室就像一座座微型化工厂,每天排放着各种污染物,而且由于化学实验中所用试剂品种多,排放的污染物成分复杂,治理起来更加困难,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在高校药学专业药学(化学)实验课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已迫在眉睫[1]。

我校现行的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简称四大化学实验。将绿色化学新理念适时地渗透于四大化学实验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基础实验课,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不仅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环境,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绿色化学的教育[2]。

在化学实验中废液、废渣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根据实验目的,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毒和无毒化学试剂替代有毒化学试剂以减少有毒试剂的排放。例如:传统实验中,沉淀离子及沉淀剂大部分使用的是Pb(NO■)■和K■CrO■,采用这些沉淀离子及沉淀剂现象比较明显,但Pb、Cr是有毒重金属,排放到水中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既保留传统实验的精华,又减少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根据绿色化学理念及多相离子平衡的实验原理重新选择沉淀离子及沉淀剂。对传统实验和改进实验进行对比如下(表1)。

表1 传统实验和改进实验的对比

结果表明:改进后实验效果也非常好,同样达到了实验目的,并且减少了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实现了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可减少药品的损耗,安全且可防止环境污染,此方法适用于模拟那些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实验,以及演示某些常规所不允许的实验操作,如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二、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大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课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基本操作实验、基础性质实验、合成实验,存在诸多弊端[3]。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将有机化学实验实行绿色化,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降低“三废”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合理选择和重组实验内容,不但满足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需要,而且体现了有机化学绿色化的思想[4]。例如,将“由苯制备硝基苯”“铬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等实验删除,因为此类实验中原料和产物的毒性较大,会通过皮肤进入血液而引起中毒并且在体内难以代谢。同时可增加“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绿色化实验[5],此实验中练习了三个实验操作:回馏、蒸馏和升华,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所用药品和试剂无毒无污染。在达到应有实验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实验原料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利用半微量实验代替常量实验。在半微量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化学实验“绿色化”作为探究型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对原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常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6],减少药品用量,选用低毒试剂。

三、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与其他实验一样,在传统的样品采集、处理、测试中均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或对环境不友好的废弃物。将绿色化学思想融于分析化学试验教学中,有效地减少实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绿色化意识是高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7]。

将单个独立的实验以串联形式连起来,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化学试剂。例如,重铬酸钾法测定铁含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分析化学实验,并且与实际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此实验可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实验中所用的重铬酸钾非常稳定、易提纯并且氧化性适宜,适合用作滴定剂。为此,我们将重铬酸钾法测铁含量和间接碘量法实验进行串联,在重铬酸钾法测铁含量实验中用来润洗滴定管的重铬酸钾和滴定结束后剩余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再利用,因为该部分溶液仍较纯净且浓度在一定范围,作为废液弃置非常浪费。因此,可测定单独收集的该部分重铬酸钾溶液的准确浓度,作为间接碘量法中标定Na■S■O■的基准物质。由此可见,串联实验一方面可以减少药品的浪费,另一方面能够相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

物理化学实验课是继普通物理、无机、分析等前修实验课后的一门综合基础化学实验课,是连接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科学研究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具有直接作用[8]。

首先是实验装置绿色化。在诸多物理化学实验中,传统的测温、测压仪器都是大量含汞仪器。如在测量凝固点下降时使用的贝克曼温度计、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时使用的U型管水银压力计、测量大气压时使用的水银气压计等。水银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实验过程中一旦操作不慎,发生泄露,将造成污染,危害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因此,可使用新型测温测压仪器,例如用数字式精密温差测量仪取代原有的贝克曼温度计;用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取代原有的U型管水银压力计;用数字式气压计取代水银气压计。它们采用新型传感技术,精度高、稳定性好、无污染。这些仪器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汞污染问题,而且操作简单、读数清晰、测量精度高,使物理化学实验的测温测压手段更方便更安全。

其次是实验内容绿色化。根据“绿色化学”从源头消除污染的原则,可采用无毒或低毒的药品代替有毒药品的方法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如在“双液系相图”实验中可用环己烷代替苯,环己烷的毒性还不及苯的十分之一。此外,在“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中的用纯水为研究对象替代纯有机液体,在“表面张力测定”实验中使用乙醇代替正丁醇,使化学药品的污染在源头上得到了控制。实验经改进后污染程度降低,实验成本降低,同时实验效果很理想。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到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中很有必要,有充分的可行性。这种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拒绝或减少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强化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过程中逐步成为集科学精神与人文修养于一身的合格药学专业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赵英福,吴兆华,李春彦.在药学专业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新理论[J].药学学报,2008,24(1):90-91.

[2]王文云,徐绍芳.绿色化无机化学实验的应用与推广[J].实验室科学,2009,6:165-167.

[3]吴兴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与《绿色化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9):9-10.

[4]李和平,龙晖.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81-82.

[5]杨绍娟,孟令强.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1):9175-9178.

[6]张继成.在化学创新教育中应重视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26-128.

[7]王元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7,12(34):109-111.

第9篇

摘要按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研究,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该文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对实验的内容和顺序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及调整,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习惯,切实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改革考核体系,对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做到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实践表明,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药学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1-2];同时,伴随着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渐成为决定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有机化学实验作为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实验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1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改革前,教学团队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你认为如何做,可以提高你的实验动手能力?”的问题,在收回的81份问卷中,有56.7的学生回答“需要改革实验开设内容”,由此可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4]。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为72学时,于第二、第三学期开设,分别称为有机化学实验Ⅰ和有机化学实验Ⅱ,每学期均为36学时。改革前后实验开设内容及学时数如表1所示。改革后,在实验内容、顺序等方面都做了合理的调整和改变。有机化学实验Ⅰ(见表1序号1~8)侧重于基础实验。对比改革前后,删除了有机化学实验Ⅰ中的两个性质实验。多年来,常有学生反映性质实验效果很差,因为理论滞后于实验,即使预习了还是搞不懂反应原理,实验时“照方抓药”,学生“动手不动脑”,整个实验过程糊里糊涂;据此删除性质实验,将它放在理论讲解时视频观看。这种做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既避免使用易挥发的醛、酮、醇、酚、醚等有机物,减轻了实验室的味道,也减少了这些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加强了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化”[5-6]。在实验顺序上,将“熔点测定”安排为第1个实验,紧随其后的第2个实验是“蒸馏和沸点测点”。实验2包括两个基础实验,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有机物的沸点测定,“蒸馏”是常量法,“沸点测定”是微量法,学生可以做一个对比。前两个实验中,“熔点测点”和“沸点测定”所用装置一样,都需要提勒管,由于学生在第1个实验中已经学习了“熔点测点”,所以在做“沸点测定”时就能很快领悟。升华和萃取也是两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改革后在设置上进行了巧妙的安排;其中“萃取”实验安排在“水蒸气蒸馏和萃取”中,首先利用“水蒸气蒸馏”实验萃取中药徐长卿中的丹皮酚,因为是混合物,再利用“萃取”实验进行分离;而“升华”实验则安排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中,较之改革前升华粗碘的实验,环保安全了很多,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改革前,“液体有机物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实验包括了“沸点测定”和“折光率测定”两个基础实验,因为改革后“沸点测定”已经安排在第2个实验中,“折光率测定”则安排在“乙酸乙酯的合成”中,即合成出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后,再测定其折光率并与文献值比较;将实验学时数从原来的6学时调整为时。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升华和萃取”和“液体有机物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这些基本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有机化学实验Ⅰ除了基础实验外,还安排了“乙酸乙酯的合成”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这两个综合性实验,这是对前面常用基本操作的一个巩固。有机化学实验Ⅱ(见表1序号9~14)则完全是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团队精选了不同的反应类型,如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乙酰化反应等,将有机化学反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也对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强化。经过与同行教师反复讨论和同学生座谈等形式,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安排和顺序的设置既符合目前本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同样,在多次学生问卷调差中,9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民主、互动、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基于此,在实验教学中,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问题进行讲解,这个环节现在基本上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即由学生自己讲解、教师补充引导、中间穿插提问讨论等。在这个环节的实践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常常超出教师的期望。例如在实验装置的安装上,刚开始的“蒸馏”实验的安装由带教老师演示完成,告诉学生实验装置的安装一定要做到规范、准确、稳固和美观,并详细讲解其中操作技巧,以后实验课出现的实验装置均由学生来做示范安装,师生共同指出其优、缺点进行点评,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在基本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和正确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重结晶这个操作中,有些学生产品质量不好,我们就让学生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对重结晶整个操作的分析,来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存在,这样实践的结果,我们发现以前反复出现的错误,现在学生可以很快克服了。每次实验结束时,带教老师都要记录每位同学本次实验的结果,然后进行评比讨论,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例如对于合成实验的最终产品,教师会让每组学生写上组号,摆放在一起,大家来评出产品的好坏。这时学生们情绪高昂,讨论热烈,做得好的学生开心自豪,做得差的学生也不服输,有些学生要求重做,我们都给予了满足。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受到表扬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在下次课堂上将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带教老师要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到原因后,再批准学生重新开始实验。这种做法无疑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而且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经过我们大家反复实践,上述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11]。

3改革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长期以来,在学生的观念里,实验课是最好混学分的,因为只要学生不缺课,实验报告按时交,做得好与不好都能混过60分拿到学分,考核体系不严格是学生“混”实验而不是“做”实验的主要原因[12-14]。为此,我们彻底改革了考核体系,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环节都做了严格的要求和量化,如表2[15]所示。自从实行这个考核标准以后,学生立刻感到了实验课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学习态度变端正了,实验室也随之变得秩序井然,学生不再在实验室里玩手机,看其他无关书籍。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学生除了能做到提前认真预习实验之外,还学会了积极思考,一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参与实验教学以展示自己,因为他们这样做不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还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实验分数。综上所述,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前提下,教师才能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而考核体系的改革保证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实验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最佳环境,使之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而努力。

作者:房方 李贺敏 李念光 李伟 朱华旭 吴啟南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10篇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学生充分应用多种形式进行自学的PBL(Problem-basing learning)教学理念已经在医药教学领域有了很多的实际应用,逐步成为一种成熟科学的教学模式。根据这种理念,结合药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科目特点,本项目计划探索在药学本科学生中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的可行性。综合性设计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两个及以上不同单元或相关课程的知识,运用两种及以上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其特点在于综合性、多样性、设计性。综合性设计实验是由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科特点,遴选出适宜药学本科学生研究的实验内容,由学生实验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自行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综合分析与处理。综合性设计实验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作为首次综合性设计实验开展的探索,我们选取了大二年级的学生共5名成立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员的分工安排和实验管理。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本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以生姜制剂产品开发为例,从生姜有效成分的提取、含量测定、药理活性考察至制剂产品的制备,涉及“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剂学”四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涵盖了药品开发的总体流程。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査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计划,完成实验内容,总结实验结果,完成药品开发的全部步骤。

1选题依据

选题一般可以以药学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兼顾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难易适中,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实践性强,我国目前又在大力推广产学研结合,因此药物实验教学必须具有实战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再结合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选择性原则及安全性原则,拟定综合性设计实验题目。

本实验选择了生姜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生姜作为药食同源的一种古老药材,经证实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目前也有大量研究集中生姜有效成分、药理活性以及制剂产品开发方面。以生姜作为本次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药物模型,是基于生姜原材料成本较低、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可保证本科生在初次进行自主科研设计时的安全操作以及实验的顺利开展。

2实验预期目的

实验教学是药学学科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目的是验证药学重要理论知识点,通过实践掌握操作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只是某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反映,各个实验之间相关性差,缺乏连续性,没有有效的将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结合起来。

其次,由于目前的实验教学以验证型实验居多,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手册和教师的讲授,按部就班的操作,主动性差,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因此提高组员的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能力也是本次综合性设计实验的目的之一。

本次综合性设计实验以案例(生姜制剂开发)为中心,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思路理念下成立实验小组,从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析、药理活性研究至制剂产品的开发的一系列自主实验设计过程中,探索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设计的可行性。通过本次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将各基础学科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学科的界限,练习对多项实验手段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养成站在整体高度看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与验证性实验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相比,PBL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本项目以实验案例为中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以期在现有实验教学基础上,提高本科生理论转化实践能力,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计划完成实验内容,深入了解药品开发的总体流程,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

3实验计划设计

综合性设计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次开放性实验涉及到“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剂学”四门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设计应与各学科教学时间同步,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大大深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下是小组成员的实验内容设计。

(1)“生姜有效成分的提取:购买新鲜生姜,切片后于烘箱烘干后磨成粉,浸泡后采用水蒸气提取法,最终得到含有生姜有效成分的澄清透明挥发油。

(2)生姜有效成分的鉴定及含量测定:采用薄层色谱和HPLC方法检测生姜挥发油中的有鳞成分,绘制生姜挥发油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

(3)生姜药理活性的研究:选择A549细胞模型,给药后采用MTT法考察生姜挥发油对细胞的抗癌活性。

(4)生姜有效成分制剂产品的制备:考虑到挥发油的挥发性,采用包合物技术将其制备成固体粉末,避免了有效成分的挥发,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再将包合物进行压片,并进行质量评价(片剂硬度、崩解度、含量均匀度等)。

    (5)实验结果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按照以上实验计划,实验小组从2013年7月开始至2014年12月共1年半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按时完成了实验计划。

    4实验成果

    药学实验教学一般是20人左右小班授课,3—4人为一小组,这样的小组结构非常适合教学思路的设计,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路理念下,组员分工合作,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围绕中心问题查找资料,进行自学。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组员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挥发油提取率低”、“指纹图谱各成份峰分离度不够”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员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以“挥发油提取率低”为例,通过文献调查,筛选了水蒸气蒸馏法、旋转蒸发法、乙醇提取物和萃取法,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量、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选择正交试验优化实验条件,最后确定了以生姜粉末作为主要原料,水作为提取剂的方法,物料比1:10,并对其混合物进行浸泡,然后开始蒸馏,无水硫酸钠作为干燥剂除去了挥发油中少量的水分,最终得到含有生姜有效成分的挥发油。

通过本次实验,组员深切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既有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有成功后的喜悦,从问题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深化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延展了知识范围,提高了学生对科研研究的兴趣,达到了本次综合性实验设计的目的。

由于是以团队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沟通,遇到困难问题需要请教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比较娴熟地应用现代的信息服务资源,并且使他们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5实验开展存在的问题

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很高,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需要耗费一个验证性实验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验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精力有限,实验场地有限,本次实验涉及到药化、分析、药理和药剂四个教研室,需要每个教研室提供仪器设备、实验耗材,还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积极配合。本次探索实验选择了一组学生进行实验还可保证实验场地和指导教师时间的保证,如将此次综合性设计实验扩大到整个年级,共计150人,就目前我校药学院的实验室硬件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不易开设过多,参与的学生可通过自愿报名、指导教师遴选的方式确定,否则势必造成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药学管理;全程化药学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药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医疗机构对药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药学服务是药学的专业人员利用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社会人员提供相关的药品推荐、使用指导等各种服务,其根本目的是让患者得到更加合理、安全、科学的药物治疗。“全程化药学服务”率先由胡晋红教授提出,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强调药学服务不仅仅是医师的责任,更需要整个医疗团体的合作来完成,其实施的过程应由患者及家属的自身情况决定[2,3]。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大医疗机构对药学的管理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药物治疗作为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用药中对患者的用药需非常谨慎,因为在服用过程中,药品一旦出现使用失误,将给患者带巨大的伤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药学管理是全程化药学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加强药学管理前一年药房和药库的相关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再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加强药学管理后一年药房和药库的相关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两组资料进行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包括患者按单取药率、药品盘点时间、药库账目符合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方面(包括对诊断用药的透明度、对取药等待时间的满意度、对后期药物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的比较分析。本次调查研究中任何实验均经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加强药学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药师培训:药师是全程化药学服务体系的中心环节,其対药学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对当前服务理念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药学服务实施的水平[4]。鉴于目前全程化药学服务在国内的开展现状,高素质的药师人才缺口巨大,因此,加强药师培训是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当务之急。医院管理人员在重视药师人才引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引进药师的后期临床化培训,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现状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在职医师继续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时掌握当前最先进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2)建立药物信息网络:全程化药学服务强调的是服务的全程化,即服务贯穿于整个就医的全过程,因此,其工作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药物咨询、药物调配等,还应包括从患者就诊问药开始至后期服药效果的一个全程跟踪服务[5]。通过建立药物信息网络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信息、向使用者提供注意事项、向医师提供药品的供应情况,同时,建立药物信息网络可以更加准确地收集药物的使用情况相关资料,为药品研发和市场调控提供参考资料。(3)增强医师与药师间的信息共享:医师和药师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药师对各种药品的理化性质了解透彻,因此,定期组织交流讨论会,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团结各部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药学服务。(4)实施满意度考核制度:在原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患者满意度考核,通过对就诊患者用药情况的后续调查(包括包括对诊断用药的透明度、对取药等待时间的满意度、对后期药物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考核药师服务质量,量化考核指标,定期测定工作进展,只有这样,全程化药学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轨道[6]。(5)定期进行新药培训:改变传统的临床用药习惯,及时更新当前药库信息,定期组织医师和药师接受新药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对各类药品的治疗优势,使用禁忌进行讲授;鼓励临床使用新药品,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加强药学管理后,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方面(满分为10分)的改善情况,并与加强药学管理后的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用Tukey'shonestlysignificantdifference(HSD)posthoctest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χ2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加强药学管理后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

2.2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

加强药学管理后的观察组的就医患者在接受药学服务后的各项评价指标明显提高(P<0.01)。

3讨论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仅给药学工作人员和实施临床药师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给医院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服务在开展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政府组织部门对此重视度不足,没有给予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药学服务的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药学服务的展开;另外,各医疗机构自身未能对药学服务的开展作用给予充分的认识,导致相关服务工作者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提升,影响服务的全程化进程[7]。全程化药学服务是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而制定出的以一列综合的医疗服务流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探索通过何种措施使其达到药物被合理化使用,有效地发挥治疗效果的目的。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通过比较两组一年的药房资料发现: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有所提升;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以全面展开,各组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全面开展,我国药学服务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8]。

参考文献

[1]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2]张万国.浅析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开展及推广[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1):68-70.

[3]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J].军队医药,2001(2):28-31.

[4]陈高洁,庞浩龙.医院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开展现状与建议[J].药品评价,2011,8(6):38-41.

[5]李志强,冯瑞华,苑振亭,等.浅谈全程化药学服务[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2,5(4):57-60.

[6]刘莹,毛敏,徐小华,等.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5):366-368.

第12篇

关键词:药学;实验;教学

药学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实验教学。从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入手,探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具体体现在:构建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教学模式,开设多学科综合技能实验教学;整合综合技能实验教学内容,培养系统学习各专业课的动手能力;注重综合技能实验评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对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进行了教学探索研究。

一、构建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教学模式,开设多学科综合技能实验教学

根据药学院药学综合技能实验的教学需要,组织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以及药理学课程教师编写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教程及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指导教学资料,主要针对已经学过相关专业课的大四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多学科的综合技能实验训练,整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多学科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在多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根据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指导,进行规范性技能操作,做好详细实验的原始记录,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操作的正确性进行自我剖析评价。

二、整合综合技能实验教学内容,培养系统性学习各专业课的动手能力

2.1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点

为使药学综合实验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更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教师编写的药学综合实验教程,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课程生药学的药材真伪鉴定,天然药物化学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剂学的药材提取物制剂的制备,药物分析的对成品制剂有效成分的质量检测,以及《药理学》的制剂相关药效实验。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从提供原料药鉴定开始,到产品的制备提取工艺及产品成型和药品成品检测、药效学验证的全部流程。通过从理论到具体的实验操作,学生能系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2根据实验课题分工协作

每个实验小组约4-6人,各小组根据提供的有代表性的药物如药材槐米,作为实验课题,第一部分主要是槐米药材的真伪鉴定,属于生药学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槐米中有效成分芦丁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属于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是芦丁制剂的制备工艺,属于药剂学内容;第四部分成品芦丁制剂的质量控制,属于药物分析学内容;第五部分芦丁抗炎活性实验,属于药理学内容。通过完整的综合技能实验操作,学生在小组内分工与协作,以达到使每位同学受到全面多学科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目标。

2.3预习准备工作,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课题的背景,根据实验的目的查阅相关的实验方法。比如槐米的鉴定,学生课前必须对药典或者其他文献中报道的鉴定方法做一了解,鉴定的内容包括哪些。芦丁的提取分离,则需要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设计提取纯化的工艺、步骤;芦丁制剂制备,需要查找相关辅料、仪器设备;制剂的质量测定,需要查找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及药效学模型等5个步骤书写,拟定多套设计方案。然后回到课堂上,各学科教师根据设计方案提出所需试剂试药的数量及主要试液试药的配制方法、涉及主要仪器设备,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性、安全性、创新性、经济性,同时对操作难易与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问题同学生讨论分析,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完整的综合技能实验方案。

2.3.1药物的鉴定、制剂和质量控制

药物的鉴定设计,比如槐米药材的薄层鉴别,学生设计多套方案,其中一套方案是取槐米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10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通过综合技能实验制剂实验,学生对设计片剂型和赋型剂的选择,更深刻认识到选择合适的赋型剂,以及制备片剂工艺中,软材和制湿颗粒的水分控制等关键步骤的重要性。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适合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测定。该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或复习了制剂的相关内容,更加深了其对药物分析过程的理解,这两门课程最接近医药企业的生产和检测,可以为学生今后进入相关医药领域做好铺垫。

2.3.2药物药效学实验

综合技能实验的最后安排了成品制剂的药效学实验,这是新药研发内容中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所制药物的药效。如在和学生交流、分析和讨论下,我们最终安排芦丁的抗炎活性的药效学实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动物实验的操作能力。

三、注重综合技能实验评价,提高综合技能实验教学质量

对于综合技能实验教学成效的评价,不能像单一学科的实验考试单一指标的评价,需要对综合实验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总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讨综合实验各个环节的客观规律和利弊得失,以便更有效地改进综合性学科各个环节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药学教学质量。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书写综合实验预习实验报告、讨论后的方案修改整理、各个综合技能实验的具体实施实验报告。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各科教师需跟踪实验,全面了解学生从理论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实验后学生的心得体会以及教学建议。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实验的前期方案设计和准备实验原始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实验报告全程进行量化考核,总结评价结果。

总之,笔者认为开设药学多学科综合技能实验课,是培养具有高素质药学专业实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趋势,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药学教学的责任感,并将不断深入探索,使药学综合技能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完善,全面促进药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