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05:3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我看来本次课题其实是课改的延续与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从题目上看“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法,“策略”是指教师主导方法,“有效教学”是课题的灵魂。它要将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而前三者也要对它做出体现。那么如何去塑造有效的教学呢?
首先,教学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有效的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要能挖掘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材,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与学生的发展是冲突的,那么这个活动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同时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尤其是对有困难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这样能有效降低入门难度、循序渐进提高并且完成教学目标。教具、材料要能帮助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不能对教学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
二、有效的备学生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的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是一个个有着多方面“经验”的个体,任何新知的获得都需要唤起并暴露学生的经验,并与之取得联系,然后由学生自己把新知内化,逐渐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由此可见,找准学生的“新知生长点”,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
教师的准备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尽可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不断变化的兴趣特征和心理状态。
三、有效的备个人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少了。教师看似轻松了实则不然,因为小组活动与以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相比需要更多的预设,学生之间会碰撞出更多火花,会有更多的想法,教师就要做出更多的准备。“讲出一碗水,必须得有一桶水。”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尤其教师必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思想领域的教育。
其次,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这次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要面对的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组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我认为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1.合理分配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学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进行互补的平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特长合理分配学生组成小组,
以我班为例,因为班形,及科学的小组团队配比模型的原因,我班小组采取4人一组模式。全班3个大组,在分组时每小M由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组成,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优等生在帮助学困生时可以把知识更好的内化、运用,而学困生能从中学到知识,中等生则可以通过全程的参与学习到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能达到使学生提升发展的目的,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
2.组员之间配合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了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任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而想要达到上述效果就必须保证组员之间的有效合作,比如爱表达是低年级儿童的天性,所以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组员抢着做、抢着说的现象,那么这就需要有一套制度让学生能有序的合作、并有一位能够负责人又有威信的组长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再活动中还要有组内检查的项目,例如我在执教《什么是周长》时就提出了一个活动方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换手中的图片,拿出彩笔,描一描最后你手中拿到的图形的周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督促,能很好的合作更有效的理解周长的意义。
3.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做及时有效的处理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主要成员****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1——20*.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9——20*.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9——20*.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宣传引导 激励机制 团队意识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怎样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在发人深思。本人在这几年的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实践,切身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颖的、有效的学习形式,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教师运用到课堂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有其缺点:教师过于滥用、实施过程流于形式、课堂实效性不高。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初级中学思品课堂中开展得更有实效性,更具持久性,使课堂变得更精彩,本人在农村初级中学的思品课中作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宣传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很新鲜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此学习模式产一定要做好宣传引导。例如:采取讲述方式,向学生说清楚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的不同点、如何操作?如何量化?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等。同时,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片段视频或者下载开展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访谈的视频,进一步去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渴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讨论:我们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更精彩?通过以上各种各样的宣传引导手法,让学生初步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期望值更高。
二、教师扮演角色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等。
三、建立激励机制,树立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树立一种小组内合作,小组外竞争的意识,这样才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也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有实效性。所以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制定评价机制要以学科的特点、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性学习任务、班级的情况等因素考虑。本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加扣分规则》。详细地罗列了小组每次做练习、背书、堂上回答问题、每次小测、课外调查活动等的加扣分情况都作了详细规定,对学生开展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了记录和存档。教师不仅要对小组进行集体评价,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个体评价。评价中,要照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评价后,个人、同组、外组成员,教师还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据此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促进自己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实行强弱搭配,增强团队意识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等次学生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合理的成员搭配是教师要细心、慎重考虑的问题。由于班级内各成员的学习情况各有差异,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考虑,坚持均衡分配、合理分配原则,实行强弱搭配,尽量使每一个小组的实力较平均,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局面。
同时,组内各小组长如果长期让某一名智优生担任,这样容易造成了“生与生”之间的不平等。为此,教师不能只盯着几个智优生,而应平等地对待其他学生。让中等生、学困生参与竞争、施展其才干,体会到教师的关爱,消除他们的失落感、惆怅感。实行组长轮流制有利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小组内没有分工,就没有真正的合作。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被抹杀了。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中,可以实行这样的分工:专人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让访谈、记录、拍照、搜集、整理资料、撰写、汇总报告各有其人,最后集体交流报告。这样有利于锻炼每个人的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小组内制定活动规则,例如:讨论前(各人搜集材料、小组成员自主探究、书写想法)——讨论中(分别说出想法,其他人倾听、组员间争论)——讨论后(组长总结,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更易发现差异,对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会促使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受到别人的感染,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加上初中学生自尊心较强,不想总是被别人瞧不起,在优秀学生的帮扶下,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互帮互助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好处多多,真正把这种学习模式用好,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不断探讨和改良,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和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我们的思品课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动人,更加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1.合理分组。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7-8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竟争力。
2.分工协作。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外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
4.评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5.恰当利用竞争机制。“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词接龙比赛、口语朗读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准备课前发言。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是课堂常用形式。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做,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使值日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Free talk”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合作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时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3.合作归纳知识。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笔者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4.合作学习单词。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一直是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同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竞赛。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既增加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又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效果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成为每位教师都在钻研的问题 。“学习金字塔”的理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发下,笔者提倡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习金字塔”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后来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了类似研究,研究结论与爱德加・戴尔相似。“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式告诉我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不同,学习效果以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来衡量。如图1所示,金字塔最顶端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教师教授的水平,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学生学习效果会好些;如果老师讲授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像老和尚念经,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教学效果最差。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90%。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立即运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当学生转教别人时,要对所转教的内容熟悉、理解,通过思维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再以其他人能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讲,由原来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集体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由此看出,主动的、团队的、参与式学习效果优于被动的、个体的学习。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本文所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是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书本为中心,教学评价注重以教师评价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学生被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学、讨论、互助、质疑、展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注重组内、组间、师生、生生之间的形成性评价,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高效学习,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环节:
1.创设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梳理思路、方法、规律,提出质疑(写出质疑问题)。
3.互动辨析: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小组内交流研讨,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或观点、认识,解决困惑,提出新的质疑。
4.展示评价:各学习小组按照课堂要求积极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挑战、释疑、纠错、评价、点拨、总结。
5.反思梳理:学生回顾、反思、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对本节知识重难点精讲梳理。
6.巩固练习:教师通过问答、小组互测、试卷、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当堂巩固。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管理者”,形成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体验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乐趣,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锻炼了社交能力、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锻炼了心理素质,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预习、自学、倾听、讨论发言、质疑、课后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需要提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高效教学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教师的能力、经验、准备的充分程度、评价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等现象,笔者特别提出如下思考:
1.融洽的师生关系、自主的学习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必须平等、融洽。同时,要使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多边、有效进行,学生的学习环境必须更为宽松,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更积极、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主发挥的空间才更为广阔。
2.教师良好、扎实的教学功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要求教师有良好、扎实的教学功底,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的“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导,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设问、激趣,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搜集信息、参与讨论,并重视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是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及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在克服困难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功底,“导”的作用发挥不出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受影响,甚至流于形式。同时,教师要监控到位、纠正偏颇、预测问题、关注不积极的学生等,完成引导者、合作者、管理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任务,这对教师的能力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3.小组建设、组织纪律是保障。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是4-6人一组,分组时要考虑成绩、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尽量使各小组的力量基本平衡。一般不允许学生自由、相互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那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往往选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汇报员”,写字好、文笔优美的同学充任“记录员”,记录、加工、对外信息,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等。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轮换,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使大家的分工合作更默契。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保障,否则学生大声喧哗、随便发言、不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趁机说闲话等都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低下,甚至使小组学习失去意义。
4.教学评价是检测和激励。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便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和激励的方式也有其特点,准确、恰当、有效的评价和激励便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要让学生知道评什么、怎么评和奖励办法。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和分析,即学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习结果,即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度程度。评价方式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制定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的评价细则与标准,制成表格,量化积分,每天、每周评比,根据评比结果获得不同的称号和奖励,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袋。让学生通过参与获得评价,通过表现赢得评价,当评价的检测和激励作用发挥出来后,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不仅关心他人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就,而且还要关注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切实有效的。
5.小组合作学习要因课而异。科学、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课、哪个环节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教师根据课的具体情况认真考虑:(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安排课程,而不是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教无定法”,小组合作学习也要和教师的讲授等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完善,还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永宁.“四人互动”课堂改革模式[J].教育,2013,
(13).
[2] 白宗灿.由“学习金字塔”谈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11).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面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小组合作一般以4至6人为宜。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和宏观把握是小组合作达到有效成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如具备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冲动和愿望。
教师的学习促进者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方面,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2.在面对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应让合作学习者学会倾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言之有理。要在听取其他小组合作成员论点论据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争论,并在吸收小组合作成员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3.最后在合作学习的方法方面,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了解小组合作问题的背景,并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的问题有一个预先的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走动,主动发现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
1.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策略
评价是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而设计,其评价标准体系仅适用于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合作交流学习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给教师或学生划级分等,而是为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了解自身的需要、优势和潜能,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使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得到科学量化后的指导性、期待性的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和良好的服务。
2.评价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要求各小组定期评价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和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要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以各组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察,注重小组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1.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基础上引申发展的。教师精心设计复习,引言,做好铺垫,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很困难,有许多的疑问等待解答,这时,让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一番,说出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识的效果,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2.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
3.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加上老师点拨,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
4.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只要善于抓住学生中普遍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评议别人的看法,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5.复习、巩固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
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一般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可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从而达到了补缺补漏、综合提高的目的,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6.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的合作学习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五花八门时,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一、健美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合作时机安排不当,合作失去意义
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存在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盲目的使用合作学习的现象。如基本的步法、单个的简单动作等不需要合作学习,有的内容过难学生合作不了,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合作次数太多,结果由于时机把握不当,合作学习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合作时间安排不足,合作缺乏深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未留给学生自主练习和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组还未真正开始合作,有的组刚刚开始。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3.合作规则不明,合作成为学生逃避学习的避风港
在教师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后,操场上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的讨论和练习的场面。但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表面上“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不少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无所事事,或干着无关的事情。在这种避风港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逃避着学习的责任。
4.合作评价不准确,合作学习失去激励导向
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代表经常说“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的汇报的评价也常是“你说得真棒!”“你的见解很有创意!”等。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具体体现在:一是偏重对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小组的评价;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方式、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较少关注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平、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行动策略
1.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实质
合作学习,其含义可以从三方面去解释:一、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的一种学习形式;三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构建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合作学习必须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协同交往,共创共享合作成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轻松愉悦,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
2.组建正相互依赖的合作小组
正相互依赖是小组成员的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个成员能认识到与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 转贴于
(1)正角色依赖。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人数4~6人为佳。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教授的建议,小组成员的角色划分如下:
总结人:负责重述、展示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研究成果。
检查人:维护小组活动规则,保证小组合作有序开展。
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纠正小组其他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并编写小组报告。
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活动情况,为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
上述角色对保证小组合作顺利进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背景下,小组成员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形成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2)正身份依赖。每个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或标志,如:设计小组的名称、加油口号、标志等。共同的身份有助于激发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3)正目标依赖。即全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的目标,如合作创编一段健美操组合动作,共同完成一个合作性游戏竞赛等。在这种合作性的目标结构下,成员共同承担职责,组内没有竞争压力,有利于成员的积极参与。
3.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导致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对合作技能的缺乏和对合作规则理解与遵守。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社交技能,共同研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1)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交技能,从学会倾听、提问、解释、求助、拒绝、给予指令、学会赞扬等方面入手,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交技能。
(2)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如:一个一个表达自己的见解,不重复别人的发言,快速形成统一意见,实践小组的统一意见,准备小组总结、展示等。
4.精选合作内容,选择适当合作时机,体现合作的价值
在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们持续地改进教学方式,逐步在教学课堂中应用交流合作的学习手段,这不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而且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合作学习是什么呢?合作学习不但属于一种学习手段或方式,而且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之间学生的互动学习,是最终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需要如何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一、选用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素材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高效性,然而,这并非要求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小学数学所有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选用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素材实施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和理解教材,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个前提探究下,选用适合合作学习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集体的能力和聪明才智,一起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备好一些纸张和剪刀,首先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呈现自己画的一个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青蛙,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作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将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剪出来。如何才可以将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剪出来呢?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体现集体的优势和作用。学生共同分析和探索剪出相同图形的技巧和方法,因为只有在集体的努力下,才可以剪出更好和更多图形。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
二、灵活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创设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务必要结合教学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准合作的契入点,且立足于契入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学生有两种认知能力:一方面是已经实现的认知能力,即“固有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能够实现的认知能力,体现在“学生在不可以自主完成任务,然而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借助模仿,可以完成任务”,即“潜在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发展区。因此,教师的契入点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区,在发展区的范围内创设教学任务,以使学生自身无法解决的任务得以解决。而有效地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跟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否明显、目标是否清晰、效果是否理想紧密相关。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将自身携带的小木棒随意地划分为三段,且让学生围一围,再观察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以此作为根据,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所划分成的三小段木棒在怎样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组合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创设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情境,立足于学生的固有认知能力,让学生在互相操作和探究的前提下,归纳和总结出“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段小木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段小木棒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突破
在一些难点和重点的教学知识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使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得以突破,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如何推导圆的面积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计算圆面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做出总结;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互相质疑;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使学生参与了形成知识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突破。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有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当刻苦钻研,不断探究,以真正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必需进行思考,为小组任务出谋划策,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种促进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高中数学教学需要相吻合,能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其合理性,值得被尝试与推广。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但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小小组合作学习能以学生为中心,从不同的侧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通过与他人分享,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使得不同的思想能进行交流,找到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改变教学主体,实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体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并不能都依靠老师,而是要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主角,在进行思考时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得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问题的解决。
2.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自由地表达思想而不是限于教师的威严,隐藏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氛围的建立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的关系。而小组合作学习从另一角度上看也是一种互助学习,不同的小组成员各有其特点,一些学生比较擅长解决几何问题,一些学生比较擅长代数问题,一些学生善于发现思考中的漏洞,使问题的解决方法能更加缜密。因此,不同特点的学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同时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优化思考要点,在数学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运用一些教学技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加的有效。
1.具体的应用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从具体的现实问题出发也可以运用小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或进行一些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应根据具体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小组中各成员的任务,小组中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优势,主动分摊一些学习任务,当遇到难题时,小组成员一起解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当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无法解决某一问题时,应合理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能得到启发式教育,而不是钻牛角尖,妨碍问题的解决。在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些小组,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交流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完成上述任务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应抓住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考亮点,鼓励学生的合作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思考交流的乐趣,并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难点,促进学生的理解。
2.值得注意的应用要点。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最难的是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并充分地把握课堂秩序,让课堂教学活动能有序、高效地进行。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时应注意一些应用的要点,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的短小的视频,通过视频引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具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所在,多方启发学生问题中的要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在课堂秩序的把握上,教师应明确学习任务,维持课堂秩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切不可将小组合作学习当成学生自己的任务,教师却什么也不用做。在学习评价上,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尤其是一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他们也许有很好的点子,但是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不善言表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因为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并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因而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间能进行思想的碰撞,相互学习,解决学生间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反馈,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其优越性,值得运用。
作者:姜莉莉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1.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比较复杂难学的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对于学习能力差、没有掌握说明文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短时间归纳出那种图形可以折叠成正方形时,如果每位同学自己总结,既费时,又不能找全,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趁势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将各自找到的内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很快完成学习任务、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会学习方法。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组,一起合作学习,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析正误。在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否顺利有效取决于小组结构的合理与否。
1.小组规模
小组成员规模要适中,组员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机会。小组规模并非越大或越小越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适当调整人数。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运用两人小组互助识记生字效果最好。高年级分析课文,最好运用四到五人的合作小组,人数适中,既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得到更多的交流信息,又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交流时间。
2.成员构成
组内成员以“异质”为主,组间以“同质”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建组。“组内异质”是为了利于小组成员开展互活动,有利于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学习方法、社会认识、个性等方面的提高;“组间同质”是为了保证各小组间大体均衡,使各小组可以大致公平的进行合理竞争。
3.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小组合作角色。如合作小组的小组长、记录人、整理人、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互相交换角色,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事做。通过互换角色,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是教师总结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导向、指导、诊断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了解当前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策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教师应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导向性。评价时要兼顾小组和学生个体。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可以导制学生小组之间竞争,小组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组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评价以学生个体为对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组间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交往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学生汇报完各组讨论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也可以评价自己组内组员参与的积极度等。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
1.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让学生明白合作小组的同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精神。例如:可以通过有关合作的游戏,如:足球、篮球等,使学生明白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明白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然后启发学生,学习也是如此,也需要合作伙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合作技能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质疑和组织主持小组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在小组其他成员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并能在别人发言后做出相应的评价。
(2)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质疑。当别人的发言听不懂时,可以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和其他人进一步探讨。
(3)传授学生组织、主持小组学习的技能。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并能够组织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合作、竞争与个体化学习整合
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选择一种教学模式或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之处。理想的课堂应当同时使用竞争、合作和个体化学习教学模式。然而,这并不是说要均衡地使用三者。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任务最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化努力来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练习或复习的任务可以用竞争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研究表明,在理想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整堂课大约60%~70%的时间;个体化学约占整堂课时间的20%;竞争性的学习约占整堂课时间的10%~20%。
如果没有竞争、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运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就得不到完全的释放。只有将它们整合到一起运用,每一种教学模式才能变得更加有效。
一、 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运用的现状
合作流于表象,缺乏实质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表演,动手操作,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只做为适应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必备形式,忽略了其实质。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出发点和归宿仅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独立思考
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往往很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类似“案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那种状态:忙的瞎忙,闲的很闲,闹的很闹, 有的教师往往还是“重讨论,轻思考;重群体,轻个体”。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掩盖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究其原因,都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目标认识不足。
教师深入度不够,总结评价不到位
教师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学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主题,使学生在下面讨论时放任自流,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教师不能够深入或深入的不充分,势必都会影响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不清楚,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二、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几点措施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科学、合理
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老师可根据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中需挑选一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方法,完成小组学习任务,遇到合作学习时,只要前排同学转过身,即可和另外三人构成圈状分布,讨论极为方便,从而提高合作实效。
选取合适的内容和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层次性、可评估性等特点。活动前要对小组在活动时提出具体要求,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好记录,这样就使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始终在教师的掌握和调控中,突出了实效性。如研究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测定等等。选取合适的内容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学英语教学找到高效的教学模式,切实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以这样的学习形式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参与意识,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因此,在实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 "旁观"、 "旁听" 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3、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紧密结合,不断深化研究课题,拓宽研究思路,是今后合作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fanwen.7139.com)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 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提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踪教研为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动,期末有总结交流文章。
这一阶段结束后,开展阶段评估工作,撰写学科组规范、实用的课题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这是课题的关键阶段,不仅把第一阶段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文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以及问题的地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同前一阶段一样,有活动安排,有期末总结,并形成阶段性的总结成果,如教学案例、论文和展示课等。
充分总结材料,组织进行检测工作,通过分析、研讨、交流、总结和展示课等活动,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研究报告——《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报告》。
(二)、论文——《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钱佩玲 王嵘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 2002.
(四) 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五) 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
(六)沈 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 [J] .中国教育学刊,200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