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时间:2023-01-10 19:3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物理 教学 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的学科,它是物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已成为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热点。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呢?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意义

1、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

物理学史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影响最大。因为,一个人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行为等大部分科学素质要素,都要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发展过程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这些都与物理学史教育有密切关系。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所以,为了实现现代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必须加强物理学史教育。

2、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

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从长远意义上讲,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比学习物理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

3、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关于物理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律,在历史上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的甚至曲曲折折,只有了解了他的这些知识,才能深刻掌握它们的物理意义,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物理知识。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方法

1、“物理学史――归纳”方法

“物理学史――归纳”方式是以历史为背景,以大量比较一致史料为题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归纳抽取出概念规律。这是物理学史教学的常用方式。它比较简单,便捷。上课时,教师娓娓道来,学生的思维强度较低,有很好的故事性和情趣性。学生学习时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在故事中略作思考,通过归纳,便可得出结论。比较适合于文科特质学生,低年级学生,或者作为理性抽象的物理课堂的一种调节。但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完全符合全民普及性教育、科学素养提升、人文和科学结合的时代要求。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1步,在教学开始时先通过描述现象或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聆听或观察,教师提出或学生自己得出这节课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第2步,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这个问题。

第3步,提供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相关的各种现象、实验、及类似的不成熟观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第4步,形成对这个现象或问题的正确认识、形成概念、认清规律。

第5步,视情况对概念进行适当评价。运用概念或规律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2、准历史法:

所谓“准历史法”,就是在忠于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具体步骤是:

1)将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按问题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设――思辨以得出推论――实验或思想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假设的修正及结论的推广进行整理,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

2)、 将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内容)的一般认知过程,即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测-实验探索-结论及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组织形成的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

3、“物理学史――探究”方式

“物理学史――探究”方式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重演的过程中蕴涵了大量的方法和哲学思想。这些深刻的实验思想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最后通过实验,用铁的事实告诉学生正确的科学规律。这整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出物理的学科特征――理性和实证。这也是“物理学史――探究”方式最需要体现的过程和思想。

具体操作:第1步第2步同“物理学史――归纳”方法的第1、2步,第3步提供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象和实例。历史上对这个问题提出的猜想或假说。根据这个猜想与假说,提出方案,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检测,记录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佐证那个观点的结论。第4步,引导学生建立和创造科学的概念。第5步同“物理学史――归纳”方法的第5步。

第2篇

关键词:物理史教学

物理学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物理知识教学,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对物理学积极的态度以及树立科学人文精神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将物理学史的内容溶入课堂教学是一种优化教学切实可行的选择,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推动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高中物理学史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我们培养的人才应有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心理品质。科学素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素质是由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行为等要素组成。科学意识是指对科学本质及价值的正确认识,表现为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如对科学的信任、依赖、追求等。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心理状态,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探索创新的思想。科学知识,是指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如物理、化学等等学科知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主要指科学思维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大多蕴含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科学行为是指受科学思想意识支配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指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科学的习惯和方式。从目前中学学科设置的情况看,培养中学生科学素质的任务,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教学承担,其中,物理教学的责任最重。显然,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成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物理教学中影响科学素质发展的因素,物理学史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影响最大。因为,一个人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行为等大部分科学素质要素,都要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发展过程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这些都与物理学史教育有密切关系。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所以,为了实现现代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必须加强物理学史教育。

二、进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学策略

1、加强物理学史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能否发挥教材教育功能的关键在教师。同样,为了有效发挥学史教材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学史素养,这样他才能在掌握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论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学的发展轨迹与规律,才能挖掘学史的教育功能。不仅如此,提高学史素质对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长远的意义。

2、掌握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1)渗透法:

所谓渗透法就是把与物理课程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恰当地穿插在物理课堂中来逐步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方法。物理学史的渗透可以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入物理学家的轶闻趣事或者以往物理学家研究的过程或片断,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一副图等,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学,增加物理学对学生的亲和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具有洞察力;还可以使他们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设身处地体验以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准历史法:

所谓“准历史法”,就是在忠于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具体步骤是:

a、将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按问题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设——思辨以得出推论—实验或思想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假设的修正及结论的推广进行整理,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

b、将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内容)的一般认知过程,即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测-实验探索-结论及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组织形成的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

3、“物理学史——归纳”法

教学流程:1、提出问题2、回顾历史3、重演历史(过程呈现归纳总结)4、形成概念5、概念运用

第3篇

关键词: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高中教学;渗透

高中物理是理科中一个重要的学科。物理在高中的教学无论在以前、现在或是以后都应该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为人类社会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现代化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育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贯彻式教育不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贯彻所有知识的细节,教学者会将物理知识整理得很清晰,思路很明确,然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个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物理学知识,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灌输式的教学只是一种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只会考试,离开了考试,物理知识就不懂得运用了。渗透式教学,是将知识的大概教给学生,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而又模糊不懂的时候,会发觉杂乱无章无从入手,但是随着知识量慢慢增加,经过思考的过程,好像又不知不觉全懂了。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离不开学生自主思考研究的过程,而渗透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更多物理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能够更好地使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渗透。

二、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注重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不是如何运用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去将考试的题目做好。现代物理知识的高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物理就是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一个学科。教学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后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很自然地去学习现代物理知识,减少学习枯燥的压力。在教学中能与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渗透作用。

三、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注重现代物理思想的渗透

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物理思想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现代物理学知识除了涉及物理知识的教学之外,还涵盖着对古今物理学家的介绍,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他们是怎样经过无数的实验推敲出物理定理的。在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史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物理学习的真谛、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学思想的热爱,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现代物理知识注重对物理学史的教学,除了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之外,能够使学生知道物理的学习对前人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发现的过程。例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铁球落地实验,了当时权威的阿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物理的思想学习是需要不断质疑不断探索的过程,在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不畏权威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四、重视现代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的教学应该重视其教育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和推敲的思维方法,物理学的研究是在人类的生活中发现的规律中剖析出来的现象再加以总结的过程。对科学学习中对科学的理解甚至从对科学的运用上说,思维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占着不可取替的地位。在对物理的探究过程中,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在生活中发现真理,在实验中验证真理。重视对现代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使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在试验中得出结论,在实践中见真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实验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见证物理现象的过程。学生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从实验观察中、实验后的思考总结中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讲求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现代教学中,“教”是引导,“学”才是关键,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就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这才是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重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才能使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渗透。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M].科学出版社,2005:75-107.

[2]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12(2).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现状

翻转课堂的实践在我国是比较晚的,最开始的普及源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进入高中课堂后,效果越来越显著,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层面的分析到实践操作的探讨,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更是有突出的进展,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和理解,所以从翻转课堂出发,结合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给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翻转课堂的特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是进行传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等环节,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慢慢的转变成了辅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化有其必然的因素,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没办法很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更加的难以消化和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具有很高实践意义的课程来说,是不能完整的传递所有知识面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的实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固有的模式下,开拓了新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课后作业中教师帮学生巩固知识,这是传统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学习进度。课前学习知识,在随堂教学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表现,从深层次的教学体系中看,就是更高效化的教学结晶。根据高中物理教学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针对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的遗漏做出相应的教学辅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面的内容,而不是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这样的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效的。

三、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翻转课堂以知识点的切入为主,包含不同背景和概念的应用型教程都融入到课堂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学中来。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的传统教程上,教师始终很难将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完成,这样的课程进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传统课程中教师需要处理的内容非常多,涵盖的知识面和教学侧重点很难实现统一,这样就不得不把一节课的内容划分为两节课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课时,对教师来说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这样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可以很好的将教学重点突出,按标准的课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不断强调重点,突破课程中的难点,是非常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和预习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物理学历史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史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熟悉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物理学史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让传统物理学教学的单一现象得到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判断主要来源于学生是否背会记熟了公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完整的理解了教学重点和学科内容,是否将此环节完全掌握等。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才是最具价值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听的层面上开始想,在想的过程中实现做,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练,在练的过程中完全掌握。这样的课程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物理学概念,习惯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把物理知识当成单一的概念性知识,而是把物理学知识更好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业,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的价值。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不仅可以回顾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的重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情景,这样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巩固知识的余地。

四、总结

通过近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代入自己,还非常愿意参与思考和讨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之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常规课程中,更多的实践和检验可以让翻转课堂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作者:杨华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5)

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延伸;物理素养

当前,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点的同时,学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关注学生的身心感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因此,在教学中,物理教师既要立足课本,又要跳出课堂。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后,还要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延伸,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物理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利于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物理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进行课堂拓展延伸,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以问题引导,从思维角度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规律等知识并不是讲得越全面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运用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教师首先要提供背景知识、阐明知识发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最后,教师适时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领悟和总结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充分拓展阅读,从物理学史角度延伸

中学物理教材中编排了许多物理学史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系统知识的建构、知识视野的拓展、物理素质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模块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理论的萌发、演变过程,以及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物理思想、物理认识观、物理研究方法、物理史实和物理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受到治学态度、科学精神乃至科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

因此,教师有必要把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家的生平及科学理论演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例如,就高中物理范围内讲,物理学史上有四次影响深远的统一,每一次的统一都是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进步,应让学生了解科学进步的历史脉络和内在联系。

三、关注前沿科技,从科技发展角度延伸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物理教师要立足课本,拓展阅读,用科普形式让学生了解世界前沿科技发展现况。如:“如何确定古木的年代”“费米用纸片测原子弹的爆炸威力”等阅读材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知识的创新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如:在“科技之窗”、“知识博览”等电视栏目中介绍了与物理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包括航天技术、通讯技术、超导技术、工程中的振动现象、机床噪声及控制等等。这些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活动空间。

四、留意身边的物理,从综合活动角度延伸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固有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学好物理学,不仅需要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如:救命的安全气囊、高效环保的电磁炉、节能省电的微波炉等。这些东西贴近学生生活,身边随处可见,讲解它们的构造及原理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诸多物理现象,都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教师和家长要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观察、去探索身边的物理世界,积累物理素材和学习经验。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拓展延伸要结合教材实际,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和课堂实际,把握时机,掌握好“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多方面的要求。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引导学生把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为生活增添光彩。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策略的探索,以飨读者。

一、知识、技能和过程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刻意地去追求某一方面的目标。如果教学过程中单方面追求情感和态度目标的达成,那就是在沙滩上建筑楼宇,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失去了意义建构的依据。因此,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物理探究过程和方法都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物理学史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宝贵素材

1.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最终没有迈过相对论的门槛。正是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深刻地审查了“同时性”概念的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

2.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劳伦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他在诺贝尔物理奖领奖时说:“从工作一开始就要靠许多实验室中的众多能干而积极的合作者的集体努力,各方面的人才都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取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密切和有效的合作。”

3.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法拉第经十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等。这些感人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顽强意志及忘我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4.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三千年以前,我国已有天象观测的记录;北宋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人。现代科技成果中,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于1946年在巴黎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1957年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否定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钱学森、吴有训、吴健雄等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种为国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和他们的事迹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三、STS教育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保证

物理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第五条把STS教育定为一个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参与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实施STS教育要明确以下原则:

1.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的价值所在,不应为升学而学。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优化组合,构成一个广阔而开放的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物理大课堂。

3.以高新科技前沿性知识设计STS教育内容。物理教学应该反映科技发展动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如“航天科学与航天技术”教学可以以“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为切入口;电学内容中的技术应用,可结合“微波炉”、“等离子体电视”的使用原理等。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趣味,使STS教育更加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有以下作用:

1.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探究质疑、研究验证、交流合作、社会参与等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方面是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

2.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书本知识的局限,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对自然、社会、自我能形成整体的认识,从而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信息技术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给物理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物理在线网络与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另外,我校建立了数字化实验室,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从而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自己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习惯。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所具有的特殊的情感体验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功能,充分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传播知识和传授方法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现实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新一代人才;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紧跟课改的潮流,唱响新课改的主旋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宋树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

[2]李新乡.物理教学论.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3]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第7篇

关键词:思维 心理障碍 物理教学

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也能听懂,但就不能在练习甚至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检测效果。原因何在?结合学生从进入高中后对物理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各次检测的结果和与学生的交流综合分析后认为: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跳出初中学习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始终停留在只注重表象,不主动思考深层次的本质原因。造成各个概念理解粗浅且不能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思考,问题也就越积越多,逐渐形成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较好的克服上述不足。

1.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育

初中知识容量少,且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比高中薄弱。那么学生进入高中后在进行高中知识的讲授以前进行必要的初中知识回顾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例如:初中和高中都要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初中是一维的,而高中就很快进入了二维的力学问题,这样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能力进行相关的铺垫。当数学能力不能跟上学习要求时,学习中产生了阻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决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放弃物理”的想法。根据这一情况,先对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相似形等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或扩充,以扫除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瓶颈问题。再者就是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回顾和基本物理方法的深入,同时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方法与思维,让学生有一个高中物理知识的预备接受期和缓冲期,做好后续学习的基础工作。

2.安排高中物理教学初期的适应期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扎实的物理分析理解能力。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如果马上进对其进行大量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样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的。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衔接教育外,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适应期。这一学习适应期主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安排。那么在教学的初期,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次到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学生一个知识回顾、理解、消化的缓冲期,为后续学习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内容,在教学时,首先进行几个基本概念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如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摩擦力的讲解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基本原因已经在上述的两个概念中得到了一定的暗示,能够做到理解上的水到渠成。

3.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摸索认为,如下的一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1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是说明物理基本规律原理的良好的证明。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借用器材,甚至还可以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演示教学,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学生以“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学习意识。这样给学生正面的刺激;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渐渐地培养出学习兴趣。

3.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充满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时切不可将实际与理论脱离开。例如:动量的学习。动量是高中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怎样引入教学需要进行实际例子的选择;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有下蹲的动作,而不是直立。在一些轮船的边上为什么要绑上废旧轮胎,跳高比赛为什么要放上很厚的海面垫。当提出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动量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引上正常的轨道。

3.3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地插入物理学家的相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毅力;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经过艰苦的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牛顿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发明了微积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辛勤劳动,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电磁场理论;赫兹又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劳动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托马斯?杨经过自己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实验,巧妙的解决了取得两列相干光的问题,使得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变得较为方便。法拉第经过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物理学是建立在很多人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适当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讲透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会感觉到很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比较具体的模型,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在经典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会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使物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延伸和提升,怎样将初高中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做到承前启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高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将物理教学进行下去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深远影响,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但是就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看,总体成效偏低,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学手段单一,仍然停留在教材和试卷习题的练习方面,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致使教学成效偏低。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成效。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素养;科学价值观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尤其是在近几年,对于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新课标教学改革后,提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重点不应局限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由此看来,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较深远影响。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就科学素养本质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有教养、有学识,二是指有文化,能够阅读书写,人民群众拥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称之为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树立了科学观念,对于科学素养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改变。对于科学素养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最主要的是能否联系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1]。组成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和技能,人们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科学方法和能力要素,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灵活运用科学思维和行为方式,深入挖掘掌握事物的本质发展特征。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作为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突出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优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主要目标之一,由此展开分析[2]。

(一)借助物理学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死板僵硬地照着教材照本宣科,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缺少活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致使教学成效偏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成效同样不明显。由此,针对此类方法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讲述一些物理学史知识。诸如在电磁感应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法拉第的成长背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持他上学读书,生活贫苦不堪,但是法拉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励其刻苦学习,不断做实验,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成为电磁学领域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物理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向学生普及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客观阐述物理实验步骤和原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总体成效偏低,教师对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偏低,教学活动过于敷衍,学生甚至在教学结束后全然不记得讲的什么。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将学生认为若干个小组,布置实验任务,明晰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让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锻炼合作能力[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以科学角度认知世界,探索世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衍生出一系列新式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其独特优势被公认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诸如,在平抛运动中飞机投弹过程的物理现象讲述时,学生很难想象这种平抛运动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飞机投弹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动态的视频在理解起来更容易,同时更直观。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而且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强度。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人才的竞争,是科学素养的竞争。高中物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突出作用,由此为了顺应时展,培养具有更高科学素养的人才,物理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友生.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4(10):253-254.

[2]肖小山.关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11,113.

第9篇

1 选用高中物理习题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中,习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考试等原因的指导,现在存在以下问题。

1.1 重知识,轻情感;重解题,轻体验

由于传统教学习惯、教学目标体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重知识、轻情感而忽略了在问题解决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热情的养成。比如,在给学生的题目中,大多是已知某几个物理量,而求另外的若干个物理量的题型。这是一种已经理想化、抽象化后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感觉是冰冷的,不能感受到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做多了这类题目,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就是套公式,套解题步骤。

1.2 一些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归类不同的题型,强调机械记忆和模仿,不讲究过程与方法

在习题教学中,解题方法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的方法教学一般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老师通过一道例题就给学生归纳出一个完备的解题步骤,或者某种题型的解题突破口,要学生记住这些方法,然后用它来解决相类似的大量题目。其实,方法是程序性的知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不断的渗透而不是灌输。只有积累到一定量的基础,通过老师的促进,达成质的飞跃,解题方法跃然脑中,最后再由老师点拨方法。这样,学生容易已经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时不再会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能灵活地把物理规律应用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学生经常会上课听得懂,课后作业不会做或碰到没做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其原因就是把物理的分析过程变成回忆过程,把方法当做知识来灌输。正确的做法是要将文字叙述转化为物理图景,学会分析,学会抽象,学会概括,学会比较,学会推理。

2 怎样选择好的习题

2.1 在教材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又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题目

教材中的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编写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习题的教育功能,尽量发挥每道题的作用,同时注意把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一个较中肯的评估,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来选择习题,挖掘习题的深度和广度。

2.2 在高考题中选择用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的题目

高考题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出炉的,这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用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的题目。

2.3 好的习题的特点

应当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当与现代科技联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注重知识面拓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 怎样进行习题设计

好的习题的确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但目前教辅材料中好的习题不多,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要设计一些题目辅助教学。

3.1 设计习题时要立足基本概念规律,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研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是经过简化处理过的问题,而不是面对真实的问题原型,因而大多数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等能力的训练。正因为这样,在课堂上可以在适当引入生活中的问题原型使学生的建模能力得到训练,也能使学生感到物理问题就在身边。

3.2 设计习题需要关注新闻报道,注意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设计习题需要关注新闻报道,注意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这类题型通过从电视、报纸、网络中搜集到相关的详细内容后,进行提炼、加工,然后与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建立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

3.3 设计习题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的有关信息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并关注对过程的体验。物理规律的建立本身就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如果利用物理学史上的一些事件作为探究的材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物理大师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升华。

3.4 设计与STS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学习

第10篇

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精神负担

传统的考试形式、内容及其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

为了改革这种被动局面,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及评估模式。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评估模式。两种考试并行,即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的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或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最后师生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矗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闭卷考试,试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形式新颖不拘一格,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跳一跳,够得着,不论哪种测试,都不用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是一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辨。以此作为检测同学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在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拟定了“高中物理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辨论文题目,同学积极准备,踊跃答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守恒与转化”,“潮等几个方面基本完整地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复习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

优化课堂结构减轻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打破“堂上由着老师灌”的局面,实施“四主”,“三同步”的新教学模式。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是知识,方法、能力同步走。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能力提高、智力开发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总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定律完全都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开展多种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型;物理模型;教学效果

教学模型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教学实践过的有效教学工具,对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高中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很难对其提起学习兴趣,大都是单纯地为了高考而学习,高考结束后就把三年的高中生涯获得的物理知识还给了老师,再也不愿接触物理学科。物理模型是教学模型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具体化,是物理教学时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熟练运用,让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物理模型的引入

教学模型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引入教学模型。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物理模型是使用物理模型的基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入,若引入方法不当则会适得其反,物理模型的应用反而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物理模型的引入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类比生活现象引入法。此种引入法主要适用于抽象性较强的物理模型,直接引入时会让学生不知所云,用生活现象或物理理论类比引入则会降低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知难度,让学生在引入物理模型时能直接看出其本质,强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此外,类比法引入时运用的生活现象或物理理论可能不具有科学性,甚至是错误的,它只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要适当控制使用次数,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混乱。第二,物理学史引入法。此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根源,让学生在物理发展史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变迁,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感受物理学家科学精神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常用于容易引起歧义或概念模糊的物理模型的引用中,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便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三,趣味实验引入法。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材的重要构成,是学生研究物理知识点的主要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所使用的物理小实验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起学生观察实验或进行实验的欲望,在实验中能让学生产生质疑。此种方法引入的物理模型能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感受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二、物理模型的建立

只有建立了物理模型,才能确认教学的任务,更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还是学生由客观模型收获科学理论的衔接。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时要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建立方法:第一,理想化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建立物理模型的前提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将要建立的物理模型的实质,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建立近乎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建立这样的物理模型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理想模型。第二,类比迁移法。高中物理知识是严谨而科学的,实现条件近乎是苛刻的,在现实中很难建立理想的物理模型,外界干扰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此时我们便可以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用我们熟悉的事物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建立有利于我们理解的物理模型,帮助我们突破难点。第四,等效替代法。此种方法主要用于建立比较抽象或无法直接进行研究的物理问题的模型,把复杂的、难度大的物理问题,等效体现在简单、容易的物理模型之中,等效替代法建立的模型能非常形象地描述客观原型。第四,图像抽象法。物理图像是一种理想化的图示,它能直接体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的简化、直接的处理,是数学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建立的模型是一种过程模型。

三、物理模型的分析

理论分析模型是研究物理模型必备的技能之一,物理模型的分析是用科学理论说明物理模型的过程,在分析物理模型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物理理论适应的条件和范围,是应用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析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辨别、熟悉和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由模型引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理论。高中物理的模型分析教学中,学生是分析的主体,无论是自主分析还是小组讨论,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学生在经过分析模型得到物理概念或规律后,还要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一步归纳得出物理规律,如此经过反复分析、归纳,深刻理解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在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物理模型的分析和深化,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从模型中提炼出规律的同时了解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物理模型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采用模型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巧妙引入和建立物理模型,自主分析或小组讨论所建立的物理模型,从模型中得出一般物理规律,深化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整合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型的运用。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在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

参考文献:

1.张世锋.高中物理理想模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5.04.

2.钟柏昌,张丽芳.美国STEM教育变革中“变革方程”的作用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

3.范利成.例析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重要性[J].技术物理教学,2012.04.

第12篇

新人教版 物理教 教学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形式活泼,图文并茂,高二又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加强对新人教版教材的教学研究是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的教学呢?

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色

1、新教材的趣味性

1)、教材插图的趣味性

物理图片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喜欢物理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进而能陶怡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图、说图、归纳和比较插图,由此来落实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

2)、教材情景创设的趣味性

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新教材从创设情景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了既富有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又适合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精心设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景交融,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基础性,兼顾差异性

新教材以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学习兴趣的不同,教材的设计除了注意共同的基础性外,还体现出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必要的的基础。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开放性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由于这些是开放性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但它是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要把栏目摆在正确的位置,发挥它应有的教学功能。 “说一说”有利于巩固和深化理解知识,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欲望;“做一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读一读“科学漫步”,找寻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充分领略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人文精神。态度和价值观;走进“STS”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用好“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栏目,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利于达成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

3、探究精神贯穿始终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大家讨论的热点。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贯穿整个课程,这样的例子在新教材中俯首皆是。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物理教材的规律,而是要使学生接触一件科学探究的事例,对于高中物理课要学什么、怎样学,有个非常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的教学策略

1、联系实际,注重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我们在教材教学中应注意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注意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展示应用物理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有亲近感。

2、重视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此再加上“体验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物理学科,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即所谓的“自悟”,而单靠听我们老师讲是不行的。再者,学生在自身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中所得出的感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最能针对自身问题,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习效率最高。该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亲自做。现在设计实验或者改装实验的题较多的出现,一定要学生自己先做,再听老师的总结或点拨。

3、教学中合理应用激励策略

物理的往往具有抽象性,枯燥性,据相关统计,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感到乏味、困难,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基础不扎实,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以及方法的提炼和总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适时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可采取以下激励策略。

(1)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表扬和鼓励。

(2)对待学生应扬长促短,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

(3)适当地给学生们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趣味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地学习物理。

(4)讲授一些物理趣史,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精神。

教师在处理教材当中的这部分内容时,不要觉得因为是阅读性的材料而忽略了它的价值性,物理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事迹往往是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很好的事例,同时它还可以调剂学生课堂氛围,感受物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规律的曲曲折折的过程,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物理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