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

时间:2022-06-24 11:07:28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商业地产 项目评价 社会评价 城市

项目社会评价,主要应用社会学、人类学、项目评估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通过系统地调查、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尽量减少或避免项目负面社会影响的建议和措施,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使项目效果持续发挥。近10年来,我国城市商业的现代化在给我国公众在带来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相关利益群体也承受诸多负面效应和代价。如城市中小商业的发展因为大型业态过度发展而受到抑制,大型连锁企业对其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压榨问题等等。如何基于我国国情现实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科学和谐新型发展观,构建城市商业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体系,具有日趋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社会评价理论研究回顾

项目社会评价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国家发展新型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正在成为多个学科,包括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以及技术经济学科研究的中心之一。在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关于项目社会评价发展阶段的研究、关于项目社会评价内容的研究、关于项目社会评价方法和范式的研究。

(一)关于项目社会评价的发展阶段

项目社会评价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发展观的演变而逐步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朱东恺,2004),见表1。项目财务评价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只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其特点是寻求项目利润最大化。项目SCBA评价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政府实行福利政策,大量增加公共支出,对许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利和环境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进行投资。西方经济学家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应评价公共项目的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方法(Social Cost-Benefit Analysis)。它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站在国家立场出发进行评价。项目环境评价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得到形成并得到发展。但“以物质为中心”的经济评价没有反映分配效果,不能保证项目的最优选择;环境评价经常忽略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虽然它能减轻一些项目的主要不利影响,但在引导公众参与、促进信息公开、减少负面社会影响等方面有所欠缺。项目社会评价阶段。随着发展观从“以物质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Social Assessment,简称SA)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项目评价从经济评价发展到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价。社会评价在项目评价体系与决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

在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上,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观点不尽一致,所提出的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纬度与内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戚安邦(2004)认为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项目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项目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文化教育的影响;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王朝纲(2004)提出的项目社会评价内容为:对与投资项目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对项目地区人口生产活动社会组织的评价。对项目的文化可接受性及其预期受益者需求的一致性的评价。徐莉(2003)提出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包括:项目提供的社会效益。项目的社会分配效益。项目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世界银行(2002)提出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社会多样性和性别;机构、角色及行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社会风险。

(三)项目社会评价的研究范式

中西方学者和机构在项目社会评价中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欧美学者和机构的社会分析或社会影响分析,是以社会学为基础,提出“项目社会”的理念,因而引入社会学家参与分析,应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对项目的社会评价;我国的项目社会评价,是以经济学或技术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因而把项目社会评价作为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社会评价成为经济评价的“附属品”(陈阿江,2003),表2。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商业服务业经营用途的物业形式,包括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设施等,其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功能用途都有别于住宅、公寓、写字楼等房地产形式。

MALL(音译“摩尔”),被誉为“商业地产最高形式”。它起源于欧美,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加盖的林荫道商业街。在美国,MALL的消费额占消费总额的60%多,在欧洲是29%,在日本是17%,在我国台湾地区是9%。

2002年以来,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城市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热潮席卷了中国各个主要城市,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行情。据中国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2005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目前全国在建及立项的购物中心多达200余家,总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个shopping mall中国就已占有五个(见表3)。

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开发,对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社会系统的变迁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直接改变了我国城市商业的格局和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在促进我国商业发展和社会城市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见表4)。从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理论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发展目标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商业开发项目中存在着显著的不和谐现象,有必要开展城市商业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工作。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体系

从项目社会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角度看,结合我国实际,构建科学的外资商业发展项目社会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社会评价应当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设计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具体评估内容包括: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与所在地区的社会适应性分析和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社会风险分析。

(一)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社会影响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social impact analysis,简称sia),旨在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通常称为社会效益)和负面影响。其主要内容有: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预测由于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可能造成当地居民收入增加或者减少的范围、程度及其原因。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后居民居住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人均寿命的变化及其原因。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和就业机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指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吸纳就业人员;负面影响是指可能排挤掉的原有就业机会及人数,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使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损,以及对受损群体的补偿措施和途径。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妇女、儿童、残疾人员利益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引起的当地文化教育水平、卫生健康程度的变化和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提出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建议。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增加或者挤占当地原有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电、给排水、供气以及服务网点的影响。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分析预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和运营是否符合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是否充分考虑了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是否会引起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影响当地社会安定。

(二)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与所在地的社会适应性

第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市运营 商业地产 项目投资决策 SD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望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目前国人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因此催发了相对独立于住宅的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1]。

一、商业地产是城市运营的重要内容

(一)商业地产运营商是新型的城市运营商

所谓城市运营,是对城市的筹划营谋,是指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城市进行整体策划和管理[2]。商业地产投资主体作为城市运营商是一个城市运营过程中的新生产物。商业地产运营商在充分理解政府宏观意图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和手段,通过开发成片大面积的土地,来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既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导向,又注意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3]。

(二)商业地产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切入口

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旧城改造、土地置换等实际问题,落实城镇化需要有切入口,建造城市综合体,这种大体量的商业地产项目通过以点带面,点状辐射产生聚集效应。商业的辐射能力决定了城市的辐射力。在运营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时候,应主动运用城市运营的思路,大范围整合城市的资源,将商业地产和城市经营提升到新的水平。

二、城市运营视角下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一)SD在城市运营中应用的可行性

SD (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一门基于系统论,吸取反馈理论与信息论等,并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交叉学科。SD被誉为“政策实验室”。

城市运营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的鲜明特点,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钱学森教授等指出,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是建立综合研讨厅体系,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人机(计算机)结合的方法处理城市运营模型[4]。因此,运用SD来研究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运营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是合适的。

(二)SD模型建立

城市运营的关键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城市竞争力最终归结为城市产业资本竞争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产业发展要求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城市功能;城市的发展既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与发展环境作为支撑,又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基于以上分析,本利用Vensim软件建立城市运营视角下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模型,见图1。

(三)模型仿真分析

商业地产是城市生产业及生产业的重要载体,优秀商业物业的增加能够增强城市的流通力,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其投资与运营面临着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三、新型城镇化为商业地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一)以人为本牵动地产业回归民生属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住房、商业等的消费需求将被大大提高。新型城镇化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房地产业的发展要符合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房地产的开发更要符合城镇化中老百姓的需要,房地产的开发要与城镇化的速度相适应[5],使其回归“民生地产”的产业定位。

(二)城镇化带动消费市场扩大

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6%,与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也有一定差距,而这为商业地产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

(三)产业转型推动商业地产优化升级

新型城镇化要求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引导生产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密集区域集聚;此外,新型城镇化还要求提升生活业水平,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推动一线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就要求对传统商业地产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对旧城的改造和商业业态的更新,优化商业网点布局。这些都为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机遇,大型传统房企均加强项目布局,竞争日趋白热化。

四、城市运营中商业地产面临产能过剩

(一)开发过量加剧资源浪费

在一些商业地产项目开发量过于饱和的城市中,商业地产从人均一平米的饱和状态向人均一个铺的地步发展。几十万平米的商业地产项目,几亿的过度投资是对社会资源、土地资源、国民财富的浪费。

(二)开发过量稀释城市消费力

城市消化力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三点:一是客群狭窄,物业投资门槛较高且需要有相关投资经验;二是大品牌零售商对外扩张有局限性,如当地资源难以支撑,招租较为困难。三是整个城市消费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较为缓慢的过程,消费人群增长速度赶不上商业开发的脚步。

(三)开发项目偏离城市消费结构

商业地产项目可分为:目的性消费、商务区消费和居住区消费三大聚集方式。第一种实现难度较大,第二种主要集中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数量有限,第三种拥有稳定的消费需求群体,极具生命力,但在实际开发中关注度较低。此外,网购已颠覆了传统的商业零售和国民消费模式,低端购物类业态占比过大的商业地产项目,实体店冲击明显。

五、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建议

(一)确定项目合理规模体量

购物中心项目国际上公认10万平米以为最佳规模,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上限可适度提高至15万平米左右。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即项目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二)确定项目合理业态配比

目前全球商业地产项目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更多的向化、休闲、健身的业态方向发展。在“一站式”购物中心中能够有效增加人们的滞留时间,所以国外运营商倾向于将项目近一半的面积业态设定为休闲娱乐化健身。

(三)确定合理的项目盈利模式

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与运营商业一样是零售思维,商业地产项目分割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经营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这种化整为零的模式与商业地产在城市运营中的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背道而驰。

六、结束语

本以新型城镇化为出发点,在城市运营的视角下运用SD仿真模型对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型城镇化和商业地产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商业地产的参与,但不等于房地产业化。对于商业地产项目运营商而言,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落实,如何注重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人口需求结构,以及当地资源条件与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模式和产品的契合,都需要认真研究,努力创新。

参考献:

[1]黄国雄.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产生与发展[J].商业时代,2013(28):25―26

[2]杨磊,周学荣.城市运营与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研究[J].体育化导刊,2008(3):78―80

[3]赵力焓,石娟.基于城市运营商的城市运营模式研究[J].决策咨询通讯,2010(5):87―91

[4]杨宝民,江禾.商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94―495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指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前,对项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综合研究开发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适用性以及开发的可能性,来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审查的重要依据和项目后的评估的最终依据。

二、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房地产的实际开发中,可行性研究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项目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具体则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可行性分析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仍然是根据建设部于2000年所实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该规定虽然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框架。但是,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其他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难以直接套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因此,许多研究分析人员只能根据个人的理解,对于计算机评价的指标有选择性的适应,房地产决策缺少指导和参考价值,导致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

(二)可行性分析只注重经营分析

虽然房地产开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并未对此有足够的重视,经常存在忽视可行性分析,从而导致房地产项目开发失败的现象。毫无疑问,经验是很宝贵的财富,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会出现经验与市场不符合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依靠经验来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有可能就会导致决策和市场脱节甚至出现背离的问题,这样只会增加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风险性。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市场地位不准确

市场定位是开发商赋予一个项目的文化精髓,决定了项目的营销方向。在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市场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某集体公司在江南地区开发休闲广场项目成功以后,决定在相邻城市另外一个更大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是用于餐饮和百货经营方面。但是后来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收益一般,远不如之前的休闲广场的收益,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该项目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在该房地产项目的周围已经有了类似的经营业态,并且也已经形成了品牌,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与其就存在了经营范围重叠的问题。

(四)会先入为主进行开发

在许多失败的大型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中,许多都是因为一些可预测的因素所导致的。例如,一些高级别墅由于坐落在大型工业园区,导致别墅周围风景被破坏,经常发生别墅无人问津的现象。一些房地产项目由于是位于规划失控的农民居住区内,在回迁房和廉租房的冲击下,导致房地产项目半途而废。3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完善的对策

三、完善路径

在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低迷的状态,那种“只要把房子建起来就不愁没人买”的房地产市场的紧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房地产项目开发更加需要重视对可行性研究的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市场、技术、效益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方面的分析,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要严格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程序

在房地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可行性研究的审批严格管理。近年来,房屋建筑物质量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重点,连续多次发文要求加强房屋建筑物质量管理。特别是国务院在1999年了《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以后,又在2000年颁布了《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条例》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首先要重视质量问题,要严格加强项目建设前期质量,切实执行房地产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要做好可行性研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可行性研究程序简化,对于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文件不达到规定,评估单位坚决不予评估,审批单位更不得进行批准立项。

(二)要重视市场调研

房地产项目市场影响因素较多,专业较广,行业较多,以及房屋建筑物不可移动性,投资风险较高等特点。市场调研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供给、房地产需要的调查、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查、客户调查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市场调研在整个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败。无数个失败的案例已经使开发商成人认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于市场急于了解的心态和他们对市场的肤浅认识和软弱行动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要不断更新经营理念

目前,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把眼光瞄准了商业地产开发方面。但是房地产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属于不同领域,房地产开发商虽然对于房地产开发较为了解,但未必对商业地产经营熟悉。房地产开发商不应盲目建设开发,要对经营理念进行更新,特别是要采用先招商的方式,让更多深谙商业经营的人士参与到房地产开发前期市场调研中,使项目更加符合商业需求,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得以成功。

(四)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财务评价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评价是指依据前期总体策划所制定的投资方案、进度计划、资金筹措计划、营销计划所编制的财务报表,计算、分析出项目的成本、费用、效益,从而判断和评价项目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收益状况。因此,仔细、谨慎的做好财务评价,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财务开支,减少经营风险,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四、结论

为了降低和规避风险,我们必须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项目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客观的、正确的依据,最终可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获得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汤炎非,杨青著.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7.

[2]李竹成,主编.房地产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第4篇

一、工作目标

2013年全市招商引资和会展业发展的目标是:确保内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引进计划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项目6个、4亿元以上项目72个;展会综合经济效益增长3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以协调服务为抓手,破解项目落地难题

一是加强市-区(县、市、开发区)-园区三级联动。与各区、县(市、开发区)以及园区加强联系,了解各区、县(市、开发区)以及园区发展动态和2013年的投资促进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做好全市投资促进工作。二是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健全《局班子成员包保服务区、县(市)和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制度》,主动深入区、县(市)和开发区,深入招商引资企业,及时了解各区、县(市)和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以及企业在生产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登记、及时落实责任人、及时推动解决。三是用好招商引资局长例会机制。适时召开会议,推动解决重大项目“落户难、建设难、生产难”的问题。年内拟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局长例会4-5次。

(二)以园区发展为动力,着力加强产业研究

根据投资促进工作的特点,产业研究必须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必须服务于我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准确把握研究方向。产业研究要紧跟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围绕黔中经济区核心区机遇,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出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的招商引资新策略。二是突出研究重点产业。围绕园区发展规划,加强对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做好装备制造业、磷煤化工业、铝及铝加工业、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现代物流业等主导产业,特别是加强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工作,用产业研究成果指引产业招商实践。三是建立完善数据库。围绕园区经济发展,建立企业数据库,力争在2013年上半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涵盖世界500强、著名民企、上市公司重点企业库,并加强对这些企业发展动态的研究,收集上述企业相关动态,及时了解项目相关信息。同时,摸清各区、县(市、开发区)以及园区招商资源利用状态,做好项目储备。重点推动资源调查,开发闲置资源,盘活存量资源,整合现有资源,依据国家政策、我市城市规划和产业定位,建立目标项目库。首先是摸清产业发展需要什么项目,为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招商提供依据。其次是通过开展项目包装,摸清能够为项目引进提供哪些资源、哪些优惠政策,克服等待式招商、地毯式招商等传统招商模式中盲目招商的状况,开展精确式、地图式招商,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第三是加强投资要素的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加快闲置土地和空置厂房的清理整合,切实策划包装相关项目,为开展二次招商提供支撑。

(三)以跟踪洽谈为重点,千方百计推动项目落地

围绕项目引进这一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全市投资促进系统积极性,密切与各区、县(市、开发区)的联系,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工作合力,狠抓新项目引进、在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和落地项目快建工作。一是加强项目跟踪,建立项目台帐,实行项目跟踪责任制,安排专人负责具体项目跟进,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倒推、任务倒逼。二是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性质,开展“地图式”招商,主动登门拜访企业,想方设法与目标企业建立联系,促进项目引进。三是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切实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3年,我市计划签约的在谈项目有52个,总投资934.5亿元。

(四)以产业布局为依托,抓好投资推广活动

2013年,我们将在着力宣传推广城市整体形象的基础上,把招商引资与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有效结合起来,突出宣传爽爽的城市环境、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独具优势的地理区位、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充满机遇的发展前景。全年将积极参加国家、省的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还将筹备组织或参与以下活动:

第5篇

一、关于品牌资产的会计计量

品牌是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的综合标志,主要包括商标、商誉、产品质量乃至售后服务水平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品牌资产的价值只能部分确认或完全不反映在企业帐面上。因此,企业从外单位购入商标权时,可将其购买成本及附属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而企业自创的商标权的入帐价值,却仅是依法取得商标时所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对商誉的处理,一般做法是:企业只有在合并或兼并其他企业时,才可以将购入企业的商誉纳入无形资产核算范围。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是:商誉的存在及其价值,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得到交易双方的证实和认可。如果没有通过交易来验证.商誉的价值就不能予以确认。自创商誉不能在形成之时确认为无形资产是因为:商誉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即使在专为形成商誉而支付了费用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无法确认其究竟为形成商管产生多大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作用。因此,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只有在产权交易转让时,其价值才可以计量,并确认为无形资产。

品牌是企业产品高附加值的资产项目。企业的品牌价值既不是天生的,也不能一劳永逸地拥有。企业的品牌价值需要企业不懈地开发和培育。譬如,为了展示企业总体形象,让消费者忠诚于自己的产品,企业必须花费一定数额的广告费、宣传费等。但是,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广告费、宣传费以及为保护企业所拥有的商标权的合法权益,对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进行诉讼等所发生的诉讼费、聘请律师费等,应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的商标权、商誉等如同企业的其他资产一样,是投资的产物,但他们的价值分别被归集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帐户,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真实体现。随着企业重组并购的不断升温,以及近年来较大商誉交易实例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商誉理论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传统理论对商誉的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它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也没有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超额盈利能力的信息。特别是在企业并购价格中包含的商誉价值较大时,只在完成交易时才予以确认,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做法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既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从理论上讲,企业并购时确认的商誉实际上早已存在于被并购企业之中,只是因为这部分价值在以往的会计处理中未被资本化,帐面上没能反映出来而已。

品牌资产的价值大小决定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经济利益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是可以计量的。怎样使品牌资产作为一种对传统资产负债表有补充、完善作用的项目逐步规范发展,直到找出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是会计理论联系实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品牌中商誉的量化问题争议颇多,无法形成统一意见。一般来说,企业的超额利润可视为品牌资产带来的收益。因此在找到能以正确公允的价值确认企业品牌资产的办法前,可采用以下办法进行品牌资产的计量:

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企业利润总额÷行业净资产利润率一企业帐面净资产

同时,企业还可以在财务报告中揭示本企业品牌市场的占有率、分布情况及其销售额在行业中的排名等,以帮助投资者对企业品牌资产的正确认识。

二、关于研究开发费的会计计量

如何确认和核算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也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1993年实施的“两则”、“两制”中未提及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会计核算实践中,通常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视同“技术开发费”,全额进行费用化,并列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有关项目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资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该具体会计准则关于研究开发费的这一规定,是对其核算作出了规范。但从准则的具体条款来分析,无论研究开发成功与否,其依法申请取得前所发生的支出全部作为费用化处理。这种做法与原实践中的做法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研究开发成功,予以资本化的也只是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资等,这笔支出相对于大多数研究开发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这种处理也有不尽合理的之处:

1.不符合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研究开发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往往投入金额较大,投入的时间不一致。如果研究开发成功,企业将在以后各年度内直接受益。此时,研究开发费应届于资本性支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将研究开发期间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列作费用处理,显然违背了会计基本准则的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

2.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大小,研究开发资的多少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把研究开发苗全部费用化处理,作为利润的减项列入当期经营成本,那么,这笔开支的收益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才能反映出来,这就为正确认定企业的盈利带来了问题。假如某企业实力不是很强,总经理的任期也难以预知,这时,为了保证近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以追求短期帐面高额利润,企业就有可能作出少投人或不投入研究开发荣的决策,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另一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由于该项投入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投资者就无法知晓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这两个企业利润时,就有可能得出不真实的结果,甚至误导投资者。同时,如果将数额较大的研究开发费计入当期损益,势必会影响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可比性,不利于对企业不同期间经营业绩的正确评价。

3研究开发成果资本化值过低。任何一项研究开发项目,其最终是否能因取得成功以及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把研究开发费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但是,当在大量的前期研究开发的基础上,项目开发获得了成功,即使允许将其资本化,也无法将研究开发期间已计入各期损益的研究开发费用,—一找出、归集,并计入无形资产。实际上,在该项研究开发成果产生效益期间,与其相配比的成本中已经缺少了前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研究开发项目取得成功时,只将依法取得无形资产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予以资本化,相对于整个研究开发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显然存在研究开发成果资本化值过低的不合理性。

综上分析,研究开发费的会计计量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设置“研究开发”和“研究开发失败准备”帐户。“研究开发”是一个资产盘存帐户,用以归集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研究开发失败准备”是“研究开发”的备抵帐户,核算企业按期计提的研究开发失败准备金。

第6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精神,现就有关具体操作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有关单位都要按照“简化操作环节,精简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的原则做好进口设备免税工作,严格按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二、外商投资项目要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农业发展基金)贷款项目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加工贸易外商提供的不作价进口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其他项目(包括利用国外商业贷款项目)一律执行《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三、对国内投资项目,国务院授权的有项目审批权限的单位,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严格按《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进行审批。对属于国内投资进口设备免税的项目,由项目审批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中明确,同时,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以下简称“项目确认书”,样本格式见附件一)。海关依据项目确认书,并对照《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手续。

四、对外商投资项目,国务院授权的有项目审批权限的单位,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严格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审批,对属于外商投资进口设备免税的项目,由项目审批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中明确,同时,附项目确认书。海关依据项目确认书和外经贸部门批准设立企业的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对照《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手续。

五、按照审批权限需上报国务院审批的进口设备免税项目,在上报国务院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提出进口设备免税建议。国务院批准后,有关部门在印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的同时,附项目确认书。

六、从1998年1月1日起到本通知下发之日止,已按照现行规定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项目,凡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投资项目,须按本通知的规定,由项目审批单位补开项目确认书。

七、限额以上项目和限额以下项目的划分,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由国家计委出具项目确认书。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由国家经贸委出具项目确认书。外商投资企业限额以上增资项目,仍按原审批程序审批并出具项目确认书。限额以上项目的项目确认书一式两份,一份送报送单位,一份抄送海关总署,由海关总署转发至项目所在地直属海关。

八、限额以下项目的项目确认书,由国务院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等的项目审批单位出具,不得层层下放。限额以下外商投资的独资项目、增资项目,仍按原审批程序审批并出具项目确认书。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必须由母公司出具项目确认书。限额以下项目的项目确认书一式三份,一份送报送项目的单位,一份抄送海关(地方出具的项目确认书,抄送项目单位所在地直属海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出具的抄送海关总署,由海关总署转发至项目所在地直属海关),一份报备。限额以下项目的项目确认书使用审批单位公章,但须事先将审批单位的公章式样送海关备案(地方送审批单位所在地直属海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试点企业集团送海关总署)。

九、对结转项目进口设备的免税,补充通知如下:

(一)对1995年10月1日至1996年4月1日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经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审核列入通过审核备案清单的项目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政策。

(二)对1994年12月31日以前批准的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其尚未完成的设备进口在1998年1月1日以后还需进口的,以及1995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批准的此类项目的进口设备,可按国务院37号文规定,凭原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手续。

(三)对1996年4月1日以前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减半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基本建设项目,其1998年1月1日以后仍需进口的设备,可按国务院37号文规定,凭原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手续。

十、结转项目凭原批准文件办理免税手续,“原批准文件”是指:

(一)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凭国家现行规定程序办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等同的文件以及按署税[1992]1749号文件及税征二[1992]406号文有关规定办理的贷款证明书。

(二)技术改造项目凭按国家现行规定程序办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等同的文件以及按署税[1996]236号文规定办理的技术改造项目确认登记证明(已办结海关减半征税手续并换领免税证明的项目除外)。

(三)国内基本建设项目凭按国家现行规定程序办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等同的文件。

十一、项目确认书有关栏目的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统一编号”和“项目性质”按海关总署署税[1997]1062号文附件七的规定填写。其中,“项目统一编号”中的项目主管(直属)海关关别、代码及管辖范围详见附件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码,暂由海关总署在接到项目确认书后统一确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具项目确认书时,项目统一编号的第6、7位暂时填写××。

(二)“项目产业政策审批条目”是指确认免税的审批依据,应填写《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具体条目。

(三)“项目单位”应填写具体的项目承办或筹建单位。对有多个项目单位,应依次列出全部项目单位。如果在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尚未确定项目承办或筹建单位的,可填写项目报送单位。

(四)“项目内容”可直接填写项目名称。

(五)“项目执行年限”指项目计划建设周期,如果没有截止年限(如外商投资企业),可不填写截止年。

(六)“项目用汇额”应填写项目计划采购进口设备的总用汇额。

第7篇

关键词:供应商参与 制造商 合作创新 风险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特征表现为:消费个性化。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个性选择,需求差异在不断地扩大;消费多样化。消费的个性化要求市场提供更多品种、型号、规格、档次、式样、颜色、功能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的质量标准日益提高;消费替代性。科学技术进步,使产品改造、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能满足同种消费需求的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替代作用使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面对以上新的市场需求特征,制造企业面临着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一系列压力,解决这一系列压力仅仅依靠制造商或核心企业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制造商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节点企业尤其是另一生产型企业-供应商合作(赵小惠,2005)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可以使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局面。然而,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项不确定的高风险活动,虽然供应商的参与对制造商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单体创新过程中的一些风险,但同时又会引起一些新的风险问题。

有关供应商参与创新现象的研究国外学术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逐渐展开,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参与创新合作成功及失败要素、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参与创新的模式、供应商参与对制造商的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而对供应商参与创新对制造商造成的风险的研究并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商参与创新风险的研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往研究的几个特点:将合作创新双方看作一个组织进行研究,分析的风险因素对合作双方有着共性的影响作用;将合作创新过程看作一个静态对象进行研究,并没有根据合作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分析。为此,本文站在制造商的角度,将制造商看作合作创新的主动者,供应商看作参与者,并从动态角度将供应商参与创新流程划分为合作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合作创新项目实施及创新项目成果产出三个阶段,并根据不同合作阶段的特点分析了供应商的参与对制造商的风险问题。

合作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制造商风险识别及因素分析

供应商参与创新对制造商来说在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技术资源加快新产品开发、改进制造工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选择一个优秀的供应商是双方合作创新顺利运行的基础。供应商选择不当将对整个创新项目的进行埋下风险的祸端。因此合作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制造商风险主要表现为供应商的选择风险。供应商的选择风险又受到供应商研发能力、供应商声誉、及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一)供应商研发能力

供应商研发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供应商参与创新能力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提供了稳定的要素。一般来说,在与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中,供应商往往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充分应用和提炼技术诀窍来提升竞争能力和获取利润,技术诀窍有利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形成一种内聚和共识,并由此获得双赢,同时也加快制造商新产品开发速度以及降低成本而促进制造商的技术创新风险。相对于以前只关注到价格而言,制造商现在更为关心的是供应商在提供改良服务、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的协作创新能力(Gunaskearna,2004),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与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比压榨供应商的成本更能创造新的赢利机会。供应商的专有技术知识储备使其能更快地学习,以更快的速度来采用和改进新技术,同时使得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技术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因而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良好的技术能力能够促进合作创新的稳定性。拥有技术优势的供应商的参与能够降低制造商的创新风险。

供应商要有雄厚的研发力量作后盾,专有技术知识储备量是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体现,如果研发力量投入不足,制造商在以后利用供应商提供改良服务、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等方面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势必影响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供应商声誉

企业声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是供应商综合实力的体现。虽然声誉不能称为一种生产力,但是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良好的企业声誉还可以强化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能够更加敬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见,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容易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可以降低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监督成本,降低合作创新的风险,提高合作效率和合作效果。

供应商声誉对合作双方尤其是制造商来说相当重要:第一,选择声誉好的供应商,制造企业对其比较信任,降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监督成本,降低合作创新的风险,提高合作效率。相反,选择声誉差的供应商,意味着制造企业将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第二,供应商声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双方合同的履约程度。较高声誉的供应商合同履约率高,双方的合作创新项目才有顺利完成的保障。相反,声誉差的供应商其合同履约率低,而制造企业如果仍对其给予较多的信任,就可能给合作创新项目的进行埋下风险。

(三)供应商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制造企业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指标。财务状况好的供应商可能有更强的经济基础做后盾,防止供应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研发、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以至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供应商的资金投入不够,造成项目的延期或中断,对项目进展造成风险;另一方面供应商的财务报表包括很多信息,如成本结构、管理费用、投资等,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如果供应商的现金流量异常,往往存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危险。但是,声誉差的供应商给制造企业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而制造企业拿到这些信息后,不考察其真实性,或核查途径不畅导致被动接受,这为以后合作项目的实施埋下隐患。

合作创新项目实施阶段制造商的风险识别及因素分析

合作创新项目实施阶段是双方根据创新合同贡献各自的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双方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开发创新产品。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的合作关系,另一个是创新产品的形成。根据合作创新实施阶段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制造商主要风险表现为:由于合作关系而导致的机会主义风险及创新产品形成过程导致的合作绩效风险。

(一)机会主义风险及因素分析

双方的合作关系体现在双方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规则,基于某种合作契约在技术创新的全程或部分环节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并共担风险,合作成员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同时,由于双方自身的利益因素,在合作中经常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汪忠等,2005)。这种松散的合作组织模式及相互利益竞争的局面使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使制造商在合作过程中蒙受利益损失的风险。

Kamath和Liker1994年对三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的研究中认为:供应商参与的协同创新相对企业单独开发新产品在某些方面而言存在更大的风险。如:在制造商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

导致机会主义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当的合作机制。在合作创新形式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形成一种暂时的合作组织关系,同时双方都还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这种即合作又独立的形式决定了双方都要实现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供应商与制造商自身利益的驱动,常常会出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即:当双方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不匹配时,也就是合作机制不能激励供应商为合作项目付出完全努力时,他们往往通过机会主义行为不惜损害组织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赵小惠(2005)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在新产品开发中,制造商-供应商之间只有进行连续的动态博弈,不断地通过调整自己的努力水平去影响贡献水平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所得。也就是双方都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水平、贡献水平以及在一定分配模式下,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向合作均衡方向发展。

2.制造商对供应商信任不足。合作创新涉及双方在技术、信息、组织结构、管理控制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在协调配合中双方难免出现磨擦、矛盾、沟通困难等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容易表现出不愿接受对方行为或意见、怀疑对方能力,甚至出现排挤对方的心理。如果制造商不及时采取诚信的态度解决争议问题而是故意多次的重蹈覆辙,信任危机随即产生。供应商在信任不足情形下,很可能产生投机主义动机甚至终止合作的行为。

3.信息共享下供应商的信用缺失。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供应商参与创新将使得制造商和供应商频繁地共享关于信息、技术、产品和顾客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在松散的组织管理下缺失信用的供应商可能出现窃取、挪用甚至转让制造商的技术秘密等败德行为,导致制造企业本身核心技术的泄露,甚至造成核心能力的丧失。何红(1998)在《美国新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合作》的研究中也提到:对信息、技术等的共享可能被供应商提供给另外的制造商,甚至供应商本身可能成为制造商的竞争对手。

(二)合作绩效风险及因素分析

前文所讨论的机会主义风险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双方合作中出现分歧而导致的风险。合作绩效风险是双方在精诚合作的前提下存在的合作结果不确定性,即合作创新项目失败的风险。张春勋(2007)把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在不存在关系风险的情况下,因VT和IT及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合作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称为合作运作流程风险,其研究的实质与本文所讨论的合作绩效风险大相径庭。

合作绩效风险对制造商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不但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极大浪费,还有可能使企业一撅不振。在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导致合作绩效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供应商的技术因素。供应商技术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在合作关系中,与新产品配套的新材料、零部件及在制造原材料、零部件的过程中进行的工艺创新通常是靠供应商通过自身的技术能力来完成的。供应商在技术能力方面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制造商新产品开发速度、成本降低的幅度及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另外,制造商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的新度、技术能力的成熟度也对合作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2.项目的管理控制因素。在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研发组织是由供应商与制造商基于一定的合作协议而成立的一种具有开放性、松散性的组织。合作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研发项目管理控制的弱化。在创新过程中因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导致创新项目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创新项目的管理控制能力首先体现在信息的收集及管理方面,创新组织如果对顾客需求和科技发展等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足,企业将无法确立创新项目或立项不准确。第二,体现在组织决策者的创新决策能力,决策者如果缺乏长远眼光,做出错误的创新决策,将会使创新产品背离市场需求。第三,体现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创新组织如果缺乏正确的激励和管理人才的技巧,就会造成人才流失。第四,体现在财务管理能力方面,如果合作项目出现财务困难或融资渠道少,资金不能及时供应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3.与创新项目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国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政府如果能为合作创新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基金资助、建设合作创新的相关配套设施,为合作创新提供良好政策法律的平台,无疑会降低技术合作创新风险,加快创新速度。经济技术环境是创新项目的孵化器,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会加快创新项目的实施,降低创新风险,提高项目的创新绩效。

合作创新项目成果产出阶段制造商的风险识别及因素分析

刘学(1998)研究提出一项高技术产品,即使能够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全部效果。当技术创新产品成功地被双方开发出来以后,对制造商来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其主要风险为:知识产权风险及市场风险。

(一)知识产权风险及因素分析

合作研发机构系合作双方共同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设立的,其利益最终归属于合作双方(蒋逊明,2007)。由于创新产品存在着未来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作为参与者的供应商可能也想拥有和控制创新成果的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因此在知识产权的分配与归属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产生纠纷,甚至出现供应商故意泄漏或转让技术秘密,造成制造商拥有的知识产权贬值或流失的风险。其影响因素包括:

1.不完备的合作契约。由于合作创新的复杂性,合作契约有可能无法全面涵盖未来合作中可能发生的有关知识成果的矛盾和冲突,合同条款很难明确和监督,合作契约的不完备降低了对合作各方的约束(汪忠等,2005)。契约不完备还很容易引起供应商信用降低,当面对极具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这个利益争夺点时,供应商为了自身的利益趁机获得控制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董静(2008)实证研究证明契约的完备度是造成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纠纷的首要因素。

2.创新成果保护方式选择失误。当合作研发具有创造性成果时,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研发成果的技术特性、市场状况以及法律环境,以选择不同方式对知识成果进行保护。知识产权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及商业秘密。当采用专利权保护时,制造商在一定时期内对该项技术拥有垄断权,但法律机制要求技术内容的公开,因而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可以使技术保密,但在合作形式下秘密很容易被信用低下的另一方泄漏。因此制造商不同保护方式的利弊进行权衡,一旦选择失当,就会对合作成果的当前或长期收益造成损害。

(二)市场风险及因素分析

牛全保(1999)将市场风险定义为: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牛全保认为市场风险是技术创新的最大风险。市场既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又是终点,技术创新的成败最终是要由市场来检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加提高了技术创新的风险。构成这些风险的市场因素主要表现在:

1.创新产品市场进入障碍。创新产品初次进入市场时常常会面临种种障碍,如:企业规模经济、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制造企业如果在产品进入市场前不做充分地市场调查与市场进入的准备,很可能会使创新产品在襁褓中夭折。

2.产品不符合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及变化(牛全保,1999)。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创新项目可能由于过分地注重了技术的先进性、构思的新颖性、外观的华丽或是成本过高等而脱离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创新项目可能由于产品开发的周期过长,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导致市场受挫。

3.替代品的威胁。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的替代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层出不穷,而替代品相对创新产品更具价格低廉、质量更好、用户转换成本低等优势。竞争者替代品的出现无疑会挤占创新产品的市场,使创新技术将蒙受提前淘汰及利益的损失。

结论与展望

21世纪以来,供应商参与创新逐渐成为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新模式,这种新的技术创新行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关注。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制造商面临的风险是合作创新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分析影响供应商参与创新的风险因素,合理评价创新的风险程度,才能有效地把握与控制这些风险,进一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创新的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等创新环境的不断发展,供应商参与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也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充分认识不同风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只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风险管理才能为创新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持;只有全面而深入地识别影响创新的风险因素,定量化地评估创新风险,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才能实现对供应商参与创新的有效管理。本文只是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所做的理论分析,尚未经过实证检验。有待于下一步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对此理论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赵小惠,陈菊红,孙林岩,苏菊宁.制造商—供应商协同产品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2005,11

2.汪忠,黄瑞华.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6

3.Kamath, R.R. & Liker, J. K.A Second Look at Japanese Product Develop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

4.何红,彭江,李常青,徐晔.美国新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合作[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4

5.T·K·Das, Bing-teng. A Resource-Based Theory StrategicAlli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1)

6.张春勋,刘伟.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

7.刘学,庄乾志.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J].科研管理,1998(5)

8.蒋逊明.企业合作研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控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第8篇

【关键词】招商引资 存在问题 对策

引言

在招商引资的实际工作中,科学地界定招商边界,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经济工作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青岛市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5年青岛市的实际到账外资额已经达到66.91亿美元,招商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对青岛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不到位,发展意识不够强;项目包装“粗糙”,落地大项目少;企业小富即安,招商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招商载体不优,承接项目能力较差;招商主攻方向不突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一支专业招商队伍,工作作风还不够过硬。其主要原因是:

1.1项目的包装可操作性差

一个项目的包装,应当有一套非常严格、科学规范的程序,一个项目的成败,关键是项目公司在投资项目的分析论证中能否有准确完备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是否有对市场进行周密的细致的调研分析和有效的组织实施能力,是否全面了解和熟识投资项目的建设程序,是否有预见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从我市推出的“对外招商项目中”看,有许多重点项目可以说是一些“概念”式的对外招商项目,这些项目可操作性差;有的项目甚至还在设计规划当中,根本不具备向外推介的条件,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实用性不强。

1.2企业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

作为招商引资主体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观念陈旧,对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不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经营知识了解不多,害怕自己在经营中权力削弱,不能自己说了算,害怕自己被别人吃掉,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门槛设置得高,条件苛刻,外商很难进入,只求“单赢,”不求“双赢”。有些效益好的企业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不强,没有做大做强的气魄,认为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所以对招商引资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缺乏政策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招商引资政策,但还没一个针对企业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企业也得不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因而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1.3缺乏统一科学的长远规划与招商战略

为了扩大招商引资,我市各县区虽然制定了诸多政策措施,但缺乏科学的、强有力的统一规划和长远战略,致使一些招商引资活动目标不够明确,一些县区、单位还没有在发达地区建立招商基地,对当地的经济政策、产业动态也缺乏研究,缺乏可靠信息;一些县区和单位对本地的资源和优势缺乏认真研究,详细分析,对沿海城市的产业情况、投资动态掌握分析不透,不知道当地哪些产业鼓励发展或限制发展,哪些产业受生产要素的制约急需转移,哪些企业有转移意图和投资实力,哪些企业可以进行对接,在制定招商对策和措施中针对性不强,招商活动的成功率有待提高。

二、对招商引资的思考和建议

2.1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到招商引资先进地市学习,感受发展氛围,学习服务招商引资的方法;“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座,介绍全国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方法、策略等。二是新闻部门要定期开辟“招商引资专栏”,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宣传,让全市每个人都能了解招商引资工作,都能了解招商引资项目,都能积极为招商引资提供信息和服务。三是没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要利用多种方式,向招商部门介绍客商、推介招商信息,并将介绍、推介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的一项重要依据。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深入企业服务制度”,定期到外来投资企业进行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市纪委效能监察室要继续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对职能部门服务企业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定期通报。有关执法收费部门要对土地出让、文物勘探、环境评价、消防等规费实行“打捆“收取。

2.2突出优势和特色,抓紧项目策划包装

从引资本身来看,项目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平台,是引资的基础和载体,好的项目是保证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各县区和市直单位要围绕“三大基地”和“五大循环产业链”,重点在“优、大、高、深”上下功夫策划包装项目,“优”就是要突出产业比较优势;“大“就是要突出投资规模大的项目;“高”就是要突出高新技术项目;“深”就是要突出拉长加粗产业链的项目。

2.3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招商积极性

一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各级政府每年要定期组织企业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引导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把企业做大做强意识。二是建立企业招商引资的奖励机制。根据合作情况在发展资金上给予扶持,并积极帮助协调银行贷款。三是采取收购、转让股份和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培育壮大本市龙头企业,提高其内引外联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企业要有发展壮大的气魄,从长远考虑联系合作伙伴,“以我所有,换我所需”,争取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4多策并举,丰富招商手段

结合近两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实践,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是建立并巩固招商基地。实践证明,基地招商是提高项目对接率有效的办法。各县区和市直部门要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沿海城市建立招商基地,开展蹲点招商,以“点”串“线”,提高覆盖面,搞好项目推介。二是实施定向招商。要认真研究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状况,分析自身优势,选好招商区域,明确主攻产业,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三是突出招大商。要对国内、国外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的发展规划、扩张动态进行研究,科学筛选,主动出击,强力攻关,争取在招大商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扬.新时期济南市槐荫区招商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大学2014

[2]杨丽.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

2014

第9篇

20__年商贸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商贸旺县”发展战略,以争列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建设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为契机,大力拓展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打造产业龙头,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强力推动商贸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增长17%;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增长26.1%;

——专业市场交易额达到43亿元,增长13%;

——外贸出口额达到3800万美元,增长11.8%;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00万美元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建设与服务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督导和检查落实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现有的服务业统计办法,调强第三产业比重,努力将__打造成三省交界区域最活跃的商贸经济区。

(二)强化招商引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组织,紧紧锁定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型企业,围绕现代物流、大型商贸综合体等重点产业和项目,积极开展精细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落地一批大项目。要认真研究上级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性资金,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

(三)创新工作机制。科学分解工作任务,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重点项目县领导包保、责任单位承办、年终考核、兑现奖惩机制。对重点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定目标、定人员、定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调度目标完成情况,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实行县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用地、资金、水电等问题,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保障。探索新的招商服务举措,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县督考办要把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考核,年末对商贸流通企业十强、商贸服务业发展先进部门、乡镇予以奖励。

(四)加大扶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商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建设与服务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牵头抓好各项规划的落实和服务业发展指导工作。发改部门对新上服务业项目要积极争列省市重点、跑办立项手续。财政部门20__年要安排商贸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00万元,并会同商务部门共同研究资金补贴办法和配套奖励办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税务部门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商贸服务业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工商部门要简化前置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金融和电力部门对重点服务业项目要给予政策支持。

(五)优化发展环境。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鼓励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围绕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谋划对策、转变作风、强化服务,需县内办理和解决的事项,相关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事一议”的原则,抢时间,争速度,积极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需赴省市办理的事项,要派专人领办、盯办。新建商贸服务业项目所在地的乡镇要在拆迁、土地征占等方面认真履行职责,为项目落地提供便利条件。公安、交通部门要创造条件为服务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10篇

房地产代理公司简介范文1

世联地产

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覆盖房地产代理销售、顾问策划、资产服务、金融服务及经纪业务。世联地产始终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下一个十年,世联地产将致力于打造集成服务领先的房地产综合服务平台,并凭借本地智慧和全国共享的知识平台,为客户跨地域和细分市场下的多样化、精细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世联地产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专业咨询的服务机构。2007年,世联地产整体改制,成立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3年9月,除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省外,公司已在全国设立并运营的全资子公司41家、控股子公司3家(不包括子公司投资设立的三级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4000人,基本完成代理顾问业务的全国布局。其中代理业务成功布局43个城市、顾问业务成功植入16个分公司。已为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客户、超过5000个房地产项目提供了高品质的综合服务。

世联地产以深圳为总部,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建立起华南、华东、华北、山东四大业务中心,形成“咨询+实施”独特的业务模式,提供从区域开发、旧城改造、土地出让到项目开发、销售以及二手房租售的综合服务,并凭借本地智慧和全国共享的知识平台。

2014年1月10日,世联正式对外宣告世联地产更名“世联行”。

房地产代理公司简介范文2

仲量联行

仲量联行(纽约证交所交易代码:JLL)是专注于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持有、租用或投资房地产的决策实现增值。仲量联行业务遍及全球75个国家,拥有逾200个分公司,2013年度业务营收约40亿美元。2013年仲量联行代表客户管理或提供外包服务的物业总面积逾30亿平方英尺,并协助客户完成了价值990亿美元的物业出售、并购和融资交易。仲量联行旗下投资管理业务分支“领盛投资管理(LaSalle Investment Management)”管理资产总值达480亿美元。

仲量联行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超过50年。公司目前在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拥有80个分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7,500人。在大中华区,仲量联行目前拥有超过1,900名专业人员及12,000名驻厦员工,所提供的专业房地产顾问及服务遍及中国的80多个城市。

201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国际物业奖”亚太区颁奖典礼上,仲量联行再度荣膺“中国最佳房地产咨询公司”称号。此次,除中国市场外,仲量联行还摘取了亚太地区其他6个国家的五星级“最佳房地产咨询公司”奖项,以及5个类别的“最佳推荐奖”。

自2011年RCA开始发布此类数据以来,仲量联行在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咨询顾问公司总体排名中一直位居第一,同时在亚太地区的办公楼、工业地产、酒店和零售地产等细分市场中也位居榜首。2013年,仲量联行资本市场团队在亚太地区为总额超过215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投资交易提供了咨询服务,占该地区的市场份额的36%。

房地产代理公司简介范文3

华业行

华业行是一家从事房地产综合服务商,全称“北京华业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行”。华业行成立于1995年,历经十余年,以置地顾问、全案策略、营销代理等覆盖房地产流通领域的全价值链经营体系,已形成了集地块研究、投资分析、市场研究建筑规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商业招商、销售代理、广告推广、资源整合等地产综合服务。

公司服务

全案营销代理服务

项目营销策略制定、项目推广体系建立及实施、项目营销策略支持、媒体及广告策略等等。从项目拿地、前期产品定位策划到项目销售推广,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

产品与营销顾问服务

产品设计及规划方案顾问、市场研究及营销策划报告、营销推广方案、销售现场管理及销售动线组织等。营销顾问服务主要提供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销售管理顾问服务、营销推广顾问服务。

商业地产综合服务

商业地产专项市场研究、商业地产市场定位及战略研究、商业地产全程营销推广、商业地产招商策划代理、商业地产建筑规划及产品设计、商业运营管理服务等。

土地市场研究服务

第11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源于80年代的日美经济竞争。经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经济学者发现在竞争中获胜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且这种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资源、技术、内部机制或价值观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垄断地位,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应运而生。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监管的日益严谨及证券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券商经过10年的粗放式发展后,也愈来愈发现培育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探索及研究。

笔者作过一次较广泛的券商调研,发现许多券商对于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券商业务关联结构的构造与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及其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获得有极大的关系。

券商业务关联结构与其核心能力的关系

我国券商业务主要由自营业务、承销业务及经纪业务三大块传统业务组成,在机构上也相应地设有经管总部、投行总部及资产管理总部三大业务主体。但由于券商发展的历史特点,我国券商三大主要业务之间关联度很差,三大业务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沟通,更谈不上业务上的支持与联合,使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及基础活动得不到共享,极大地影响了券商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某券商曾就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作过一次调查,其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阻碍券商进一步高速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仍来自于公司内部,而外部因素如监管过严等则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2.公司制度性因素成为目前阻碍券商进一步高速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具体说就是激励机制不足和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这充分说明券商内部各部门配合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

3.从业时间越长的员工越是将各部门的配合问题放在第一位。这说明各部门配合不力是券商积恶难去的一个老问题;

4.管理部门将各部门的配合问题作为第一位的因素。其实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问题,管理部门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管理部门体会得最深刻,另一方面说明券商现有的制度还不能使管理部门很好地解决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5.不仅员工在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感到配合不力,经理层包括总经理在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也感到不尽如人意。

笔者调研的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对我国券商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各业务部门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各业务单元间缺乏关联,已成为制约我国券商发展的一大主要问题。

随着证券业竞争态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券商已意识到构造自身竞争优势的迫切性,在经营管理上大下功夫。但由于我国券商的发展时间很短,且业务发展的粗放式进程使其核心能力大都未能形成。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随着证券业竞争的市场化以及券商自身能力的积累,今后将是我国券商形成各自特殊核心能力及竞争优势的时期。

本文认为,券商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在于券商必须培育出可持久的企业核心能力,券商的核心能力是其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多方面技能和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企业不同业务单元、不同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的有机结合。其不仅仅表现为关键业务、关键技术、关键资源或企业的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各种能力的提升。

对于核心竞争力有个很形象的解释。如券商这样的多样化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能力。它是公司内部如何协调纷繁复杂的生产技能和过程的知识及信息的汇总,是凝聚公司现有多种业务的“胶水”。

综上所述,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公司内部的协调机制。它不仅仅是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更应该是各种业务在技能、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融合,尤其是提供与实现这种融合的企业运行机制。因此目前对于券商来说,合理构造自己的业务结构,使多项业务形成关联,并在制度及机构上作出相应安排,确保这种融合的实施,是券商构造其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券商业务关联结构三原则

经过一轮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券商正从强调增长转向强调效益,这也是全球经济的共同特点。笔者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券商应以业务组合规划策略代替业务单元策略,寻求业务单元间的关联,发挥业务单元间的协同效应,使各业务单元可彼此共享基础性和辅活动,从而降低成本或促进差异性,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是合理构造券商业务结构,寻求最佳业务单元组合,以形成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强项原则

构造券商业务关联结构首先要选择相应的业务单元,构成券商业务关联结构的每项业务最好是券商的强项业务,是券商拥有最多资源的业务,因而也是券商最易成功、效益最好的业务。因此券商业务关联结构的第一条原则即强项原则。一般来说,券商强项来自以下几方面:

1.过去成功业务的经验。如果券商在某项业务上获得较大成就,表明券商就该项业务形成了较丰富的成功经验,积累了大量人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该项业务自然是券商的强项业务。

2.特殊的背景及关系。券商与企业、行业部门或地方政府的特殊关系,是券商强项的另一重要来源。这种良好的关系资源,将有助于券商选择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战略。因此券商应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培育并长期保持这种紧密关系。

3.研究强项。券商对于某些问题特别的研究力量将有助于券商形成业务的创新能力,从而构成其相对强项。国内某券商在全公司范围内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研究力量对券商各项业务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尤其是对营业部及经纪业务的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4.成本强项。券商在何处形成规模或多项业务分担成本的状况,将使券商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这样的一些业务相对成为券商强项业务。如申银万国在经纪业务上,由于形成了有效的资讯及管理等支持体系,从而具有了相对其他券商经纪业务的成本优势。

5.财务强项。如果券商能够对外界变化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在财务和其他资源方面能对业务单位的变化提供支持,则该券商在创新业务上也会具有强项。

6.资金强项。如果券商有大量的现金流或畅通的融资渠道,这无疑将给券商在许多业务方面带来优势。

经过10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券商已积累了多个强项,各自在许多方面形成了相对优势。但是许多券商未能发现这种优势的重要性,从而未能有意识地积累和强化这种优势,更未能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协调与组合,使得这种优势没有在券商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券商的一项紧迫的工作就是客观地、理性地分析与找寻自身的相对强项,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这种优势、利用这种优势。

二、低成本原则及歧异性原则

券商业务关联结构构造的第二个中心问题是其在证券业中的相对地位,也即券商在证券业中的定位问题。在目前证券业结构并不理想、行业平均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定位合理的券商仍然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其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竞争优势,特别是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和歧异性。券商在证券业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的显著性最终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和歧异性有所作为,因此券商的业务关联结构应在相对成本及歧异性方面作出反应。

券商低成本战略的目标是成为证券业中经营成本最低的券商,并将低成本地位转化为高收益,从而取得高于证券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券商成本优势的来源包括追求规模经济、特殊资源(如与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特殊产品或服务及创新能力等因素。

尽管券商可依赖低成本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但仍必须在相对竞争对手标新立异的基础上创造优先的竞争地位,它保证券商为获取满意的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必要的让利行为不会抵消低成本优势,从而确保领先于证券业平均收益水平。在歧异战略的指导下,券商应力求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可选择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产品或服务(如并购、项目融资),或某一特定区域(如东部沿海、中西部等),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它将依靠该种独特的地位而获得溢价的报酬。歧异战略的基础是产品本身或服务、客户种类及地区分布、销售服务体系等因素。

因此,券商的歧异战略必须基于上述强项原则,分析自身的优势,合理选择构成业务关联结构的业务单元,并在下述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寻求各业务单元间的有机关联,使之协同作战,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低成本战略和歧异性战略,从而真正实现规模效益。

三、关联原则

券商通常同时开展多项业务,但目前券商业务间(特别是经纪、自营、投行三大业务)缺乏相互关联,无法协同作战,大大影响了券商的经营能力。本文认为,券商业务结构构造的第三条原则是关联原则。即券商各业务单元应相互支持,彼此共享某些基础价值活动、分担某些成本,这样业务单元关联也可转变为券商竞争优势。

业务关联源于共同的客户、销售渠道、技术和其他因素,不同业务单元间基本技能或管理特定类型活动的经营手段的转化,业务单元之间有可能共享某些基本的价值活动并分担某些成本,业务关联即由此产生。如果关联带来的共享所降低的成本或增加的产品歧异性足以超过共享成本,而且竞争对手难以在这种共享方面相匹敌,那么共享活动能导致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目前来看,券商各业务单元至少可在下列方面构成关联:研究、信息等后勤支持活动;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及上市公司等客户服务网络;研究、投行、自营及经纪业务间的纵向支持系统等。

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本文提出的券商业务三原则,而应该看到这三条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其关系十分紧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互相配合。简单来说,可将其关系概括为:业务结构中每项业务单元的选择要符合强项原则,业务单元的组合要遵循关联原则,其最终的组合结果要达到低成本原则和歧异原则。

实施券商业务关联

的制度与机构安排

一、区域性管理制度

券商区域性管理即指实行三级授权,设立区域性的管理总部,证券营业部作为三级法人在区域性管理总部的领导下从事工作,这种模式近年来已被许多券商所采用。它实质上是券商业务间的横向整合。

经济、文化的地域性是券商区域管理总部存在的基础。由于地区性的差异,各地经济、文化生活带有浓厚的区域性特点,如果能植根于本地,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券商大多有了业务匆匆而来,办完事又匆匆而去,难以与服务对象形成鱼水相融的关系。据统计,作为上市主承销商而又能接到第一次配股业务的不到30%,从而影响券商业务的持续发展。目前许多券商争当地方政府和企业财务顾问,可以说是对这一失误的纠正。从目前营业部的人员、知识构成来看,还难以承担如此重任,而总公司的经营业务相当程度上受经济效益驱动,难以在投资意识和投资群体上进行引导和培育,相对来看,区域性管理总部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这种能力。

从效益成本来看,目前全国性券商的投资银行部、研究发展部大部分按行业分工来设置,二级市场的调研工作也是这样,当然依据专业的分工有重要意义,但从效益成本的角度看不合算。800多家上市公司分散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如果以行业划分,难免有许多重复性工作。如果能以一定的区划为基础,特别是依托营业部,发挥地区证券营业部的桥头堡作用,不但能节约成本,还能建立区域资料库,形成业务的持续发展力。

区域性管理总部(分公司)作为授权法人,不应设置过多职能部门,在有限的岗位中要强化三项职能:

第一项是营业部的服务与风险控制职能,促进营业部的竞争能力。

第二项是区域性市场培植职能。区域性管理总部要注意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精心耕耘和开拓区域内的市场和业务,才能为券商未来的发展提供市场,这还包括对区域内潜质企业的发现与培育。

第三项是区域性信息反馈职能。区域性管理总部负有向公司提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特殊企业等各类信息的义务。

二、业务链管理制度

业务链管理制度是指对券商的多项业务进行纵向整合,在该券商的范围内将不同的业务或其他经济过程结合起来综合管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协同效应。这种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要寻找各业务间的关联,构造各业务间的联系,互相支持,联合作战,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券商业务间的链接关系有以下几种:

1.向前链接,即券商某项业务可通过供给与其他业务发生关联。如券商投行业务中积淀下来的各类证券可成为其自营业务的原材料,从而构成与自营业务的向前链接。事实上广发证券等券商已认识到二者间的关联,在实际运作中已将两者结合操作,共同考核,共同结算。

2.向后链接,即券商某项业务通过需求与其他业务发生链接。如上例中的券商自营业务与其投行业务就是向后链接。同样,券商的自营业务、投行业务及经纪业务对研究的依赖越来越大,从而与其研究业务也构成向后链接。

3.投入关联,即券商各业务部门间资源及管理等投入上的关联。它可用“投入系数”衡量,该系数的经济含义为券商某一业务所需要的其他业务部门的投入量。该系数有助于寻求券商各业务间结构比例的量化指标,并为券商业务结构比例的合理性提供判别标准。如根据券商直接创利业务(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与投行业务)对研究业务的依赖,可以判断目前券商研究业务在整个业务结构中的比例偏小,券商业务结构存在不合理,应该加大对研究的投入与整合。

三、信息流动机制与数字化管理制度

券商业务关联的核心纽带应是信息,券商各业务部门经营及业务信息的顺畅流动、广泛共享是其业务关联形成的基础。为此券商应采取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

事实上,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正在广泛兴起,那就是数字化管理革命。它以企业内部信息的数据化及指标化为基础。在信息时代,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内部信息的分析与利用,因为内部信息记载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只有通过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迅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纠正的信息反馈过程。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券商机构尚无专门的信息收集与处理中心,更缺乏明确的信息流动机制,信息的采集、处理、流动处于无序状态,各业务部门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至决策层,也无专门机构对各业务部门的信息进行归并综合分析,提出决策参考意见。这种信息流动机制的缺陷极大地妨碍了券商向现代化经营管理的转变。

为此,券商应制订公司内部信息收集及流动机制,明确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信息文档管理责任,建立公司内部信息网及中心数据库,使各类信息在严格权限控制下顺畅地流动并得到广泛共享。中心数据库可以及时采集并处理各业务机构的业务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实现对公司及各业务部门经营业绩的评估,以及诸如客户构成、资产状况等的分析,并以可比的指标及数据形式提供给领导,作为公司决策的参考。

券商业务关联的试验与建议

一、已有关联试验的分析

1.投行与自营的关联

券商投行业务中由于包销会积淀一些股票,造成券商持股现实。但券商对这些股票的持有不是作为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而是要在二级市场上以合适价格兑现来获得收益。而二级市场运作业务的优势在自营部门而不在投行部门。如果投行部门为了保证其业务的连贯性,强揽积淀股票的二级市场兑现,要么由于缺乏专业性而影响收益,要么就得扩充自身机构,造成小而全的局面,同样是效益不高。

由此可见,投行业务与自营业务内部事实上形成了一定的纵向关联,目前国内已有券商将两部门打通营运,作出了成功试验。版权所有

另外,由于新股发行方式的改革,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引入,投行业务也需要自营部门的协助,从新股的二级市场前景、价格空间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此服务于认购机构和争取认购机构,从而保证新股的顺利发行。反过来,投行业务可以自身对企业的较充分的认识,向自营业务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可以是券商自己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参考论证信息。关键的是这种信息流通机制要制度化,以确保其畅流。

2.经纪业务与研究的关联

经纪业务与研究的关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究对营业部的服务与支持,以扩大公司经纪业务量和经纪业务效益。如国内某大券商具有逾百家营业部,其研究所对各营业部实行统一的资讯服务,减少各营业部的投入,精简了营业部人员编制,大大提高了其规模效益。经纪业务与研究关联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研究对基金的服务获得基金的分席位,从而扩大券商经纪业务份额。

二、研究对券商各项业务的支持分析

券商研究水平与能力对其业务的支持作用是很大的,随着我国证券业的不断发展,这点已为业界普遍认同。上面已谈到研究对经纪业务的关联与支持,事实上,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演变,目前的新股发行方式对券商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券商研究能力的要求则更高。仅以新股定价来说,就需要券商对该企业所处行业、该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以及其在二级市场的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这些绝不是券商投行部门能做到的,需要其研究部门的全力支持。

同样,券商的自营业务更是离不开研究部门的支持,只是目前许多券商在自营部门下另设了研究部门。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存在许多弊端。它一方面造成券商各业务部门的“小而全”格局,另一方面则削减了公司整体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这种低水平重复带来低效益的现象实不应出现在券商机构。券商应该整合全机构的研究力量,提高整体研究能力,以支持和推动各项业务的开展和发展。

三、研究对业务信息的综合把握及对业务关联的敏感捕捉。

第12篇

中关村科学城成效显著

自2010年9月中关村科学城启动建设以来,这片占地330多公顷的土地上,已有46家单位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体系,推进建设了4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项目,280多家企业及机构入驻科学城,搭建了13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80多个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推进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包括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型技术产业化项目、直流永磁同步电机的产业化项目等159个项目在京产业化工作正推进实施。

更令人称道的是,科学城的建设不以GDP、引资额、产业化项目为惟一着眼点。科学城的项目主要是创新园和研究院,这些园区和研究院往往由政府、大企业、高校院所彼此合作,互为补充,一个个创新园、一家家研究院在这里链接,在“中知学”(中关村南大街、知春路、学院路)沿线的区域内,铺展开来。

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园”即是一例。去年9月,北外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园国际教育大厦项目封顶。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签约项目之一,产业园将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多语种优势,突出国际文化特色,在翻译、出版、外语培训等领域形成北京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产业园规划建设国际教育大厦、国际文化大厦、国际商务大厦和中关村国际文化展示长廊、中关村国际文化街区。“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园”项目预计在2013年7月竣工,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90亿元。据悉,“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园”已有5个项目签约成为中关村科学城特色产业园建设合作项目,即英国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北京代表处,霍顿米夫林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外研社与北京银盘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基于云技术的英语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全国多语言服务联盟。

正如《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中明确提出的,科学城要肩负起三大核心任务、搭建七大平台。即: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大力培育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任务;构建人才聚集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特色产业园、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型企业、创业孵化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2012年,海淀区将南部地区统筹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辐射范围。与39家单位的42个科学城签约项目进行对接,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开工,林业生态产业创新园、生物产业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挂牌,信息通信创新园、互联网服务创新园二期、纪录影视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北科大等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

此外,海淀区还建立起特色产业园企业招商准入机制,确保符合科学城产业定位。大力推进南部“城中村”整治和集体产业升级,去年基本完成11个“城中村”项目。玲珑巷、五路居地区启动腾退搬迁,西南饭店改造项目开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玉泉慧谷科技园二期开工,学院路科技园已启动拆迁腾退。

今年,为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步伐,海淀区将发挥科学城建设指挥部作用,统筹中央、市、区、街镇所属资源,梳理南部空间规划,优化城市设计,加快业态升级,把能够调整和发展的空间纳入科学城政策范围,力争新增8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中心区建设,加快航空科技园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林业生态产业创新园等正式投入运营,推动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园等开工建设。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科技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和创新要素集聚。

记者了解到,东升科技园二期、玉泉慧谷科技园二期、学院路科技园、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小月河科技园、小米科技园等项目都将在今年加速建设步伐,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国际会议展示中心、阜石路科技商务中心、五路科技商务楼等项目将在今年开工。

北部新区加快推进

近日,海淀区正式组建北部生态科技新区招商中心,启动了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总规模达万亿级的全面招商工作。据介绍,招商中心受北部开发建设指挥平台统一领导,主要与意向企业开展项目洽谈和协商,承担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的项目接洽、招商推广和项目统筹等工作。

海淀北部地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部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腹地。自2010年海淀北部启动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已吸引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入驻。

2012年8月24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部基地、浪潮集团北京总部、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信威通信总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分院、以及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软硬件集成测试与验证环境能力等6个重点企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海淀北部新区。截至目前,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已落地高科技企业600多家。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6个新入驻项目中,既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又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企业;既有企业总部,又有区域性的研发中心,覆盖了通信与电子设备、集成电路设计、下一代互联网、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符合北部地区的产业定位。这些重点项目的进驻将有效推动海淀北部“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建设,并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海淀北部地区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规划有中关村软件园、永丰基地、翠湖科技园、上庄科技园等四大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