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28 06:0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素养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案例

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把校企合作思政课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整合,做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运用,促使思政课教学生动灵活,形成思政课新视角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较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明确自我职业规划,又可以使得思政课理论导引内化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归类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查涉及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指导思想、就业实习、合作形式等相关内容,需要师生、企业员工三者密切合作才能把社会调查报告实施,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

1、校内调查报告:(1)访谈相关领导与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工学结合内容与形式、实施计划、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区别、注意事项、合作规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看法;(2)访谈校内实训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场地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解校内实训状况、企业投资的设备、资金、合作情况,特别是校企合作冠名班级学生的校内实训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差异,及其高职院校自身开办的企业公司对于学生实训的具体要求;

2、校外调查报告:校外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进行,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企业文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方式、毕业学生的表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同企业的发展比较、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国家时政的关注、企业的责任、企业的人才现状与需求、企业的生态环保理念、非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习、毕业的基本差异。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整合分析

校企合作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通过调查报告内容的整合作为教学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汇通,形成思政课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怎样去利用现代技术和怎样同时能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是两个不能分的问题”[1]。

1、经济方面。校企合作后与合作前效益状况各自对比,学生实习与就业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订单式或冠名班培养的学习技能带来的效益,校企合作与非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学校师资在企业的培训花费与企业对学校的投资费用,实习学生与毕业生的保险,合作企业的科研产出情况方面等。

2、政治方面。校企合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政府对校企合作和未合作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企业支持地方建设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民族人数众多地方的服务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等。

3、文化方面。校企合作的文化经营理念,学校的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的养成差异、技能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程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理念的养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人员派驻,学生与师傅技能文化对实践行为的理论支撑,校企合作对于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测评,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

4、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展现的社会形象、学生就业质量、品牌示范效应、企业对学校的资助,如企业对高职生奖学金的设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扩容、学生技能的操练、合作双方负责人的敬业理念与责任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动力的制度保障等。

5、生态文明方面。校企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的环保责任状况,如施工现场的植被保护与周围环境的生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校企合作课题的攻关,资源节约的制度落实,工作环境的生活舒适程度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与思考

调查报告内容需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政课理论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案例蕴含的思想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教与学‘双主体’的双向互动”[2]。

1、加强思政课内容整合创新。调查报告案例依据思政课理论有所侧重,补充思政课的创新内容,显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与思政课内容基础的广度。

2、提升理论评判能力。把调查报告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案例反映的社会现象,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误差,强化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3、增强聚合力。学生在讨论调查报告案例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增强师生、学徒与师傅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调研情感。

4、教学方法灵活。通过结合调查报告案例的讲解,学生可在真实情境生活中了解社会与自我,呈现互动式民主教学,教学理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5.

第2篇

本报讯(记者左颖)昨天,外企服务总公司(FESCO)对外正式了20xx秘书职业调查报告,报告中数据显示,今年秘书招聘仍处于上升阶段,需求量很大,人才缺口将达万人以上。

而且现代企业秘书的职位特点正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打杂”、“花瓶”向职业化秘书转变。

私人助理百里挑一

以往外资企业对秘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形象上,对工作经验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但现代职业秘书则对工作经验、个人品行、文化素养乃至性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FESCO秘书职位的招聘、推荐过程中,曾经出现一位公司老板秘书职位100比1的“精挑细选”。根据FESCO的调查显示,秘书分类中的私人助理即“PA”已经成为职业秘书的发展趋势之一。私人助理更像“管家”、“代言人”,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辅助职责,甚至在不同场合代表老板出场行事,是老板的替身。

第四季度秘书最抢手

根据FESCO的统计数据显示,秘书的招聘比例随季度的变化也有所波动。每年第四季度是各公司总结和信息汇总的阶段,因此,虽然这一阶段是整体职位需求的“淡季”,却是秘书招聘的“旺季”。20xx年第四季度占全年秘书需求的35%,比20xx年第一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阶段,银行、保险、金融、法律等机构成为招聘的主体。

秘书要求专业化

根据FESCO的调查显示,现代企业对秘书知识的要求已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和职业化。例如,IT、通讯、机械、电子、微电子等行业,一般会注重秘书所学的专业,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了解公司的产品或提出解决方案。

秘书缺口将达万人以上

据FESCO招聘事业部统计,在今年前4个月的人才招聘过程中,有多家外资企业共提出初、中、高级秘书需求1200多个。按需求行业划分,制造业、IT业、贸易业、金融业占需求行业的前四位。这些秘书职位的月薪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最高可达12000元。

据预测,秘书职位今年的缺口将达到万人以上。而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媒体信息、文化产业等奥运相关产业的秘书需求也将迅速提高。同时调查报告中也指出,虽说从总体供求来看,秘书职位供大于求,但是从对于专业秘书的要求来说,则表现为储备少、市场符合率低。原因在于应届毕业生和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占到了求职者的50%左右,缺少职业化培训。

第3篇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科教兴国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高校扩办不断在发展,以及生源不断的在增加,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毕业生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些不仅改变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心理状态,以及择业方式等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成了广泛关注的对象。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特别是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转变进行调查研究,这对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增加就业率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简单抽样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报告的对象来自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四所院校。样本从大一到大四这四个年级中随机抽取。

(三)问卷状况:本次共发放问卷800份,每个高校200分,回收且有效740份。回收率92.5%。其中大一人数为80人、大二为80人、大三为320人、大四为320人,男生364人、女生376人。涉及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一)对当今就业形势的认识。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判断,其中3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25%的人觉得形势正常,25%的人认为形势正常、易找工作,11%的人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还不是很了解。从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人对待同一件事观念是有差异的,因为本次调查是针对所有的大学生,因此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可能还只是在享受校园的安逸生活从而不是很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导致就业观念的模糊。

(二)对专业的认同性以及择业观念的分析。在本次调查报告中,18%的人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景,24%的人认为较有前途,40%的人认为前景一般,18%的人认为较无前途,基本没有人选完全没有前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由于所选的院校涉及面较全面,而且专业都是一些较热门的专业,所以导致大家对就业前景觉得较为可观。

(三)对就业单位选择的分析。在关于就业单位的选择中,本次调查中有41%的选择国有企业,19%的人选择名营企业,20%的人选择三资企业,16%的人选择政府部门,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仍是广大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国有企业的工作较为稳定。二是三资企业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且工资较高,因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其他两个,从某种上来讲,需要自己投入的较多,这对一个应届毕业生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资本,而且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家也都意识到这一点。

(四)就业地域的分析。一直以来,沿海地区就是大家就业首选的地方,在本次调查报告中,有65%的人选择留在广州或深圳,22%的人选择回到家乡城市,6%的选择出省,7%的人选择其他二三线城市。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沿海城市的广州和深圳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地方,确实,这两个地方各方面条件都优越,大家难免都会青睐。而回家乡城市发展也是一部分人考虑的,毕竟回到熟悉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机会,而且吃住这种大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五)择业标准的分析。从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38%的人选择工资不高但是有发展前途的,25%的人选择工资一般但比较稳定的,28%的人选择工资很高但工作不稳定的,7%的人选择其他。虽然选择其他的人很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成是就业的茫然的一种表现,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都还是理智的就业观,但是依旧有一部分的人选择高收入但是不稳定的工作,并不是说这样完全不好,但是这样风险很大,选择的时候还是应该谨慎择之。

(六)关于毕业后打算的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67%的人选择毕业后直接职场求职,18%的人选择考公务员,8%的人选择继续深造,3%的选择出国留学,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想毕业就踏实找工作,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当然自身的一种投资也是一种工作,只是继续深造或是出国留学或是公务员,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以及金钱,因此广大的学生从实际考虑出发的话,还是可以先工作,然后再看一下进一步该如何选择。

四、思考与建议

(一)大学生应该认清现状的就业形势,理性的看问题,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就业趋势,把握就业机会,切忌心急乱投职,因此,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和择业观,从而提高就业选择能力和竞争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二)大学生应该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竞争和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一些学生组织,这可以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以及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自身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三)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别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加剧,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广大学生应改变等待就业、第一就业的就业思想,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服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同时,大学生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自觉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应该抛弃那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想法。

第4篇

应用写作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应用写作课程现状的情况下,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方面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用写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思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成为衡量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许多员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实用的文章”指的就是应用文。应用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课程。那么何为应用写作呢?应用写作就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综合能力,为就业和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所在院校针对社会这一需求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常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笔者就教学过程的探索谈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1.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本科院校只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专业性写作课程或者应用写作选修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一或者大二,总课程大约30课时。现有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种不少于20个,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很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很多院校尽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学到应用写作的知识,写作课程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文体的写作,应用文作为常识性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应用文的重视度不够。而且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它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没有记叙文的有声有色,议论文的深入浅出,抒情文的强烈感情,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3.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可选的教材版本很多,但这些教材始终没有突破介绍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题这一传统的编写思路,内容庞杂,重理论、轻训练,例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需求,写作训练单一、陈旧,无法开拓学生思路。

4.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写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任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写作格式,最后出题让学生仿写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貌似循序渐进,实则弊病很多,收效甚微。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以致用,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而应用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明确,它培养的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是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学术定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广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在借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应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突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素质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思路,按照“职场需要、按专业发展优化、按照职业成长”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项目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对接校园活动、对接职场、对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和“必需、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把应用写作分为校园类、职场类、其他应用类等,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需要的实际情况,按一定顺序讲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先讲校园类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个人简历、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接下去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需要到的职场类应用文,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合同等,最后其他应用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顺利对接职场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并用于实践之中。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导,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搜集写作材料,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运动会、学代会等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班务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总结、个人简历、自荐信、海报、议案、演讲稿等应用文种,把枯燥乏味单调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的社会调查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做社会调查,然后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而且让枯燥的应用写作变得鲜活起来。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文文种不同,写作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院的硬件设施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项目任务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评教学法等。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课教师给出调查报告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和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是事务性文书,报告是公务文书,两种文书分属不同的类别,在格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和报告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其区别。在语言掌握上也是如此,应用文语言和文学性语言区别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语言的错误,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例文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然后掌握应用文的开头、结尾等专门用语,并用于写作之中。应用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具备写作能力,任课教师无论是任务的设定还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确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的写作理论有具体真切的了解,再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4.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和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主要是师范院校文学院培养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熟悉写作理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深入的了解,没有行业实践背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专业实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职业需求无法体现,结果是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例文,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院校意识到这种教学的不足,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能弥补语文教师专业的不足,但由于他们写作知识不系统,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背离写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要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应用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语文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熟悉行业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专业职业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业水平,强化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使教学活动符合写作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用写作这一职业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风平,等.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应用写作[J].2007(2).

[2]张建.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5篇

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是我们职业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观念的改革

广泛进行教育思想改革讨论,强化教学改革的意识。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营销教研室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为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引导大家关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未来市场营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强化发展观念、适应观念、特色观念和营销观念。

以培养善于创新、长于实践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课程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授课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施市场营销创新。

2明确改革目标并制订有效的教学措施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向相关领域拓展的市场营销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努力贯彻“理论足够为度,着重培养应用能力”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根据营销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学手段、方法要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选择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的教材、教学资料。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教改成果,使教学内容与形式能与时俱进,真正体现新时期发展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2.1制订培养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课程的设置。随着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我们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调整。核心课程依次开设:销售职业基础、消费心理学、商品经营、市场营销、谈判与推销、广告原理与实务、市场营销策划、网上经营实务、综合营销实务。

2.2大力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对有重叠内容,或要求有共同地方的课程进行整合。同时,我们密切和企业联系,及时了解当前相关教学内容及实践内容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建立起一个更先进的、适用的、全面的课程教学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分岗位、分解工作程序进行课程设计,并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需要。

2.3编写高水平的教学大纲。对专业的主干课程,以长期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主体组成一个编写大纲小组,整合集体力量编写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大纲的制定,要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点,恰当地定位该门课程的目的、任务与要求,较好地处理它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详略得当。

2.4编写特色教材。编写了具有教学改革特色、应用性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系列教材。教材内容强调整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反映出职业特色。同时,在编写时,要强调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逐步建立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库。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整理有关课程涉及的单、证、表、案例、工具书、参考书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以及教学软件、教学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料。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特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近几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和自我创造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

3.1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实践证实,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本人在以下方式的教学都作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1案例式教学。在案例式教学中,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案例要有事物发展的过程描述,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在营销课程的教授中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标。笔者深感此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学生爱听、勤思考、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通过实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教研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案例库。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必备工具,事先教师准备好案例,以文本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和分析的教学方法。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生活,学生才容易理解。

二是组织学生自己实地调查。调研性案例是为配合某部分理论知识的运用而进行实地调研所得的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有目的的实地调查,取得所需要的资料,并整理成案例。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最后根据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写出调查报告。本人一般在讲授营销环境分析和市场调查时采用,教学效果很好。

3.1.2以学生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团队体验式学习就是营造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逼真的环境中, 通过身临其境般的亲身经历,运用自己的经验、理论知识来达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深化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整个体验学习的过程由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团队共同努力合作完成。

这种方法教师担当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教学由团队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这四个环节来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习团队明确学习任务或项目及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团队如何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与改进方案指导。整个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情景、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感悟营销之道。最后教师对自己指导团队体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结合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分析原因。学生学习团队也要给自己团队打分,给出得分的理由,对于做得差的方面需要认真剖析原因。师生还应共同评价学习成果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基于市场需求的学生团队体验式营销教学的成功实施,将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真实感悟营销,体验营销,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营销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工作责任感得以形成,为更好地融入营销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应当成为今后市场营销教学的新模式。

3.1.3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直接地体验,了解社会供给与需求情况。现以调查报告课题为例,简介实践教学法如下。调查报告写作是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实践从设置问卷、调查、分析、撰写成文的整个市场调查过程。具体以学生使用手机情况为主题,亲自深入校园进行问卷调查,然后针对调查结果利用市场营销知识进行简单分析,最后写成调查报告。学生的实际调查分析能力因此得到有效锻炼。大致分为五个步骤:布置任务、设置问卷、调查实践、分析探讨和教师总结。

通过学生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了市场调查的工作特点,使之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注重仪容仪表的得体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胆量等均得到锻炼。

3.1.4情景模拟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展与发展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在采取“情景模拟式教学”时,首先是设计模拟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上开始实施。例如运用小组学习法、角色模拟法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学生成立公司管理小组,每个小组4―6人,分别扮演总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和研发经理等角色进行模拟演练。模拟买卖双方的谈判过程等。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3.2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自我学习、沟通协调能力。目前,我院配备了比较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发课程网站与网络资源库,逐步开展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考虑一些网上的课程论坛、实时答疑等。将教师的主要职能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另一方面是模拟营销实验软件的引进。在计算机模拟营销实验中,学生以小组形式成立公司,模拟一个公司的运作,分别扮演总经理、市场营销经理、生产经理、供应经理和物流经理等角色,小组成员必须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去参与市场竞争,根据模拟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科学决策,以谋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3.3改革考试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学培养目标来决定的。市场营销课程的考试要体现“以能为本”的培养目标,考评要重在考核学生的技能。因此,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策划设计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

4开展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市场营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证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按照“内外结合”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起点高、定位准、具有前瞻性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4.1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树立起与能力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建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商务技能实训室等六个实训室。能完成公司日常办公管理、模拟招聘、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办公设备和数码相机使用与管理等实训项目。

还有收银技能实训室、两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内超市实训(市场营销专业轮岗实习)、物流实训室等以营销实训公司的任务为中心,形成细化的课程实训单体,任务驱动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展开,逐步形成独特的市场营销实务教学模式。

4.2市场营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我院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点,选择确定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俱佳,内部管理严谨规范,具有市场营销示范作用,具备校企合作条件的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主要与南宁市的一些企业签定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定期到青岛啤酒、南化集团、利客隆超市、海螺集团、皇氏乳业等企业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 “订单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积极组织、培训学生考取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5结束语

第6篇

(一)坚持“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市场调查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坚持“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为了“做”,学与做的效果如果需要予以考核评价,这又对教师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探索《市场调查》课程如何让这“教、学、做、评”过程融合。确定课程要教给学生什么技能,学生要学什么,要掌握什么技能,并且能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前课程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和“学中做”,教师课内布置工作任务,学生课外调查和课内分析、课内成果展示,教师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并及时总结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布置调研的任务,调查市场由校内学生市场到校外企业市场、调查项目由模拟项目到企业实战项目、学生的任务由学习性工作任务到模拟性工作任务再到岗位工作任务逐级递进,从而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逐步提高。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

体验式教学注重强调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与接受者;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呈现开放性、学生参与全部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由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课程整体设计者、教学指导者,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了的职业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改个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强调在学习中注重观念、思维和态度的改进;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体验来学习。这样通过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案例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基于模拟项目教学等方式,同时丰富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受教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增强了教学效果。市场调查体验式教学离不开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在《市场调查》的课程设计中,老师布置一个调研任务,或者学生自己确定调研任务,然后学生自行收集数据,进行调查,数据回收,数据整理,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在教学全过程考核,将课堂知识讲授与课程设计所需的基本技能紧密结合,期初制定学生调研技能考核方案,拟定考核的时间和方式,老师控制学生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课程设计的内容、时间安排和操作模式进行改革,将平时的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运用相结合,突出该课程应用性的特点,以达到课程设计的真正目的。

(三)运用模拟公司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贯穿教学全过程

高职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构筑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根据市场上对调研人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中所培养的市场调研所需要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打造出大批的职场精英。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能力培养这根主线,一切围绕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一个教学班由学生自由组队成立若干个市场调查公司,每个学生担任其中的一个职位,每个公司独立运作,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公司之间根据教学过程中各个项目的作业成果相互竞赛,不仅促进了学习的趣味性,更是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又在竞争中获得了进步。调查公司完成调研项目需要通过校外访谈企业、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过程操作、最终将调查报告反馈给企业,由企业参与学生成绩的考核等形式,不但锻炼其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市场调查课程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突出调研能力的培养,增强市场调查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市场调查能力的训练,优化市场调查课程内容,细化课程全过程考核方案。创新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性,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作者:伍方勇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第7篇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成人在职、自主分散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背景复杂、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尤其是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情况较其他专业复杂,多数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去甚远,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理论素养较低,大多数属于学习弱势群体,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实践教学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创新。

1.基本思路

(1)明确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社会实践的目的应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足社会实际,以训练学生社会调查和行政工作的各种能力为首要目标,在加强学生对我国国情、民情尤其是行政管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行政管理思维和社会调查专门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他们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2)实践教学应增强现实关联性。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面对基层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生产一线,他们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但文化基础薄弱,对事物的认识多为低端的感性认识,难以自主地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社会实践的行动、自主地在教学环节中将所学理论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有效结合[1]。因而实践教学切不可照搬普通高校传统教育的做法,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淡化实践教学的理论色彩,增强其现实相关性,使社会实践与学生的工作实际和社会经验结合起来。(3)实践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的构成相对复杂,大多数人所从事职业与本专业相去甚远。这些不同职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满足其需求的路径和手段也应当不同。在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类型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

2.多元化社会实践形式的开发设计

为适应电大开放教育办学及其学生的特点,我们结合中央电大的相关要求,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及其学生特点,开发设计了使用于不同学生人群的多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方式,即随岗实践、专题调查和自选调查,并对各种实践方式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说明。(1)随岗实践:依托学生工作岗位就地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随岗实践主要适应于本职工作与专业对口的学生学习需求。依托学生工作岗位就地开展随岗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既有利于保证学生实践学习时间又没有耽误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紧密联系本工作岗位或本单位的实际,选择课题,边工作边调查,达到以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本职工作的目的。(2)专题调查:属于定向题目的调查,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专题调查经过教师或教学机构对调查主题的确定及调查问卷的设计,使调查的对象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调查过程可控,真正地解决了以前社会调查的实效性问题,真正使学员的社会调查落到实处。(3)自选调查:自选调查作为原有社会实践形式进行保留,但又与原来的做法不同。以前的自选调查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现在的自选调查主要针对那些本职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但学习和工作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提倡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自选调查的方式。在自选调查中,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社会需求,根据自己具有的主客观条件,自行选择适宜课题,进行调查,达到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与方法认识的目的。

3.实施专题调查探索社会实践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了探索社会实践改革的有效途径,2011—2012年,我们在广西电大总校直属班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组织实施了“南宁市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专题调查。该专题调查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社会实践。本专题调查实践形式的主要做法如下:(1)问卷的开发设计:实践教学研究团队结合目前南宁市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实施方案,对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组织与落实、实施方法、具体步骤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有效开展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调查操作培训:做好对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培训。这是有效开展调查工作的基础。我们首先开展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做法。在每个学期开展社会调查之前,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操作培训,使学生明确该项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增进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操作力。(3)调查过程的服务和监控:为指导和帮助学生按时按质完成社会调查,指导教师通过电话、QQ和邮箱等多种沟通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保证社会调查的有效性,我们要求学生提供调查计划、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联系方式)、调查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等,强化了对学生调查过程进行的有效监控。在回收问卷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并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对调查问卷的真实性进行验收。(4)调查结果的提炼和检验:调查过程完成且问卷有效性审核之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调查过程中取得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建议。最后,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检验、评审,验证其真实性、规范性、合理性。从两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通过结合本地区社会实际开展的专题调查,对促进电大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有效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到社会调查实践中,避免过去调查流于形式的普遍现象。此次调查改革,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调查问卷开展独立调查,调查之前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增强了调查操作的可行性。为使本次调查改革能达到预期目的,避免过去流于形式的现象,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调查全过程的监控,有效促进学生真正投入调查过程,确保调查过程的真实性。二是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专题调查,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了解了本地区社会热点———市区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调查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在收集材料、整理归纳消化素材中,培养了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三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专题调查,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对调查结论进行建设性思考。通过对本市市区道路交通存在问题的实际调查,学生加深了对“维护交通秩序需要社会、政府、公民个人共同努力”的整体认识,提高了学生个人遵守交规维护交通秩序的意识,增进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也发现,专题调查因其调查主题和调查对象的相对固定、调查研究的问题相对集中,在经过几次的实际操作之后,容易出现调查报告相似度逐渐增多的现象,为保证定向专题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结合社会实际开发新的调查主题并对调查专题进行适时调整。

作者:韦玲云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第8篇

【摘 要】编写这本校本教材,立足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中职生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第二章是《职业与行业》,第三章是《正确认识企业》,第四章是《中职生就业准备》,第五章是《求职面试技巧》,第六章是《开启成功路》,强调实用性,致力于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就业指导;校本教材

《中职德育校本课程-课的开发和研究》课题,是我校2015年3月在永安市进修学校申报立项的研究课题。两年来,在永安市进修学校的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课题组每个成员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艰难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就业指导》校本教材是最具份量的成果性资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探索,现总结如下:

1.做好《就业指导》课的问卷调查工作

开发和研究一门课程,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在开设《就业指导》课前

一定要了解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认知程度以及对开设这门课的看法,

见解、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就业指导》课的问卷调查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确立实验班级:13学前大专班、13建筑1班、13建筑2班、13汽检班、14计算机、14旅游、15春招班。

(2)设计调查问卷:我们将《就业指导》课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个人信息部分和就业指导部分,设计了18个问题,覆盖面广,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从而为我们进行《就业指导》课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3)撰写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完,就要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数据统计、总结,写好调查报告,为下一阶段的授课、编写校本教材打下基础。

2.开展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顺利编写校本教材奠定理论基础

“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业指导》课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老师来说也是如此。课题组成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要想上好课,自己得有深厚的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功底。所以,自开题以来,我们课题组组织了四次理论学习培训以及一次实验教师就业指导经验交流总结会,这四次理论学习分别是就业指导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当前世界流行的三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关于听课评课理论学习以及西方就业理论,特别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MBTI理论和美国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理论,这三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提出的新观点、新思维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素养,从而为编写《就业指导》校本教材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3.规划、设计好《就业指导》课校本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人员分工

*一、中职生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谢永彪老师负责)

(1)中职生就业形势

(2)中职生就业政策

*二、职业与行业(詹虹老师负责)

(1)职业与行业关系

(2)正确认识行业

*三、正确认识企业(刘润辉老师负责)

(1)认识并融入企业文化 (分析企业文化的魅力 遵守企业现场工作纪律)

(2)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

*四、中职生就业准备(陈永梅、戴彩霞两位老师负责)

(1)中职生就业前知识、技能、能力准备

(2)学会设计简历

(3)树立健康的就业心理

*五、求职面试技巧(黄鹏、黄玉莲老师负责)

(1)关注就业信息

(2)注重职业形象

(3)掌握面试技巧

(4)学会推销自己

*六、开启成功路(陈盛辉、陈永铭老师负责)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学会团结协作

(3)提升职场能力

4.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教学公开课,既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思路,同时也增加素材。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共有七位教师举办就业指导的教学公开课

(1)2015年10月黄玉莲老师举办《首次就业》教学公开课。

(2)2015年12月戴彩霞老师举办《如何求职》教学公开课。

(3)2016年1月黄鹏程老师举办《面试技巧》教学公开课。

(4)2016年5月陈永梅老师举办《就业前的准备》教学公开课。

(5)2016年5月陈盛辉老师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公开课。

(6)2016年12月陈永铭老师举办《警惕防范招聘陷阱》教学公开课。

(7)2017年1月刘润辉老师举办《企业文化》教学公开课。

他们上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就业指导》校本教材设计方案来展开的。

5.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拓宽视野,为顺利完成编写工作提供保障。我们阅读的文献资料具体如下

(1)教育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教职成【2008】6号)

(2)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 (教职成【2014】14号)

(3)金宝华;《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方素英;《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罗小燕;《职业中专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研究―以柳州师范学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郑金洲;《走进校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7)桂芳;《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规划教材:中职生就业指导》;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8)、张明亮;《明亮谈创业》;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

6、开发出统一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

编写这本校本教材,立足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中职生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第二章是《职业与行业》,第三章是《正确认识企业》,第四章是《中职生就业准备》,第五章是《求职面试技巧》,第六章是《开启成功路》,强调实用性,致力于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7、继续完善《就业指导》课校本教材

第9篇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课程设计 学情分析

当前,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怎样设计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教学实际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作用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学风与作风,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承上启下,其前导课程为中小学语文课,后续课程有《实用口才》,本专业的实习、实训。既能强化前导课程中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求职面试等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共24学时,开设1学期。根据铁道交通运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熟练写出符合规范的日常应用文书。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细致、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我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华东地区,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组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实用文体的使用情况,分析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和我院实际情况,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设计思路

课程采用了“学习内容任务化、学习过程情境化、课程教学导向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知识技能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能力和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融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融“教、学、做、评”为一体。

(二)设计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原则

以“实用”作为内容选取的原则。原教材内容文种较多,计划课时不足以完成所有文种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设置、社会需求、毕业求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文种使用频率,精选文种,重视在职场中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删减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种重组教材,以提高常用应用文种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和阅读需要。同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内容上淡化理论知识,补充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安排实用的模拟训练,拓展教材。

2.主要内容安排

(1)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呈现有序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活动,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内又设置系列学习任务,然后设立学习情境,完成模块内文种的学习。每个模块,用以满足不同应用情境所产生的对应用写作的现实需要组合成块,直接指向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职场后将要面临的应用写作任务。第一模块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启事、条据等文种的特征和写法,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个人事务。第二模块以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系列文书写作为模块,先设定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境,学生随机分组组合,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以“写作调查报告”为中心安排整个活动。在活动中练习写作“活动计划”、“调查提纲”、“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座谈会话题设计”)”、“调查报告”、“活动总结”、“讲话稿”、“会议记录”等文种,同时组织“主题班会”,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经验交流。这样在一个项目中既完成6—7个写作任务和“口语表达练习”,又使学生对此模块的写作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

(2)内容安排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克服畏难心理。

在课程安排上,应用文写作一般只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课时不多,但课堂容量较多,应用文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陌生的领域,从内容、形式、行文,都迥异于学生原有的写作习惯。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感到陌生、茫然,不知该怎么去学习。任何一种写作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在心理上取得认同感,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简到难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程的第一个训练项目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从学生认为很容易或以为简单的应用文种入手,消除学生畏难心理,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第10篇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培养轻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事实上,很多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礼貌意识弱,语言表达贫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没有基础文化底蕴等问题,令人担忧。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界定是个宽泛的概念。概括而论:一是“德”,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才”,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思维能力和专业能力。

笔者在所任教学校发放《中专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设计“你对职业素养的认知”、“你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认知”、“你对企业(用人单位的认知)”和“你对职业素养获知的方法途径”四大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468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调查结果显示:78.3%的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素养,但真正能列举三种职业素养类型的不到3%,还有18.9%的学生甚至完全不了解。连锁地引起对自身的认知及对企业最欣赏什么样的人才,很多学生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和目标,因此83.6%的学生赞成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培养职业素养的渗透力度。

语文在中等职业学校属于文化基础课,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由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分为基础模块(2册)、职业模块(1册)和拓展模块(1册)。所入选课文都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和“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注重启发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相机渗透职业素养,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极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披情入境,在研读文本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因子

现代职业活动表明,由于社会分工加细,协作增强,机械化程度提高,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重要。“技能”不等同于“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即职业素养的培养。

语文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一课选取了的《我的母亲》,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拥有的穿越时空的被所有人类共同认同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我的母亲》中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写母亲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文本学生就能感受到母亲那种“严厉、勤劳、隐忍、善良、宽容、坚强”的可贵品质,这是一种生命的教育。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为了爱自己的亲人重新设定在新的学习阶段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们理解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披情入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情景模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社会和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培养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入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以素养带技能。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利用专业资源的比重较传统课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样使文化课与专业结合得更紧密,更有利于文化课服务专业课。笔者在微机室指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写《求职信》,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放手让学生创作,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成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把学生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最后集全班的实践体验得出最佳应聘方案。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第11篇

关键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受限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中外语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外语教学质量、国际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培训体系,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帮助教师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这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现状调查

笔者对江西某学院五名外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教师A:教学任务太重,每个学期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搞科研!

教师B:我已经任教十余年了,俨然变成了一名熟练的教书匠了,可是这种简单的,重复的工作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成就感和快乐!我很想到别的学校去学习,可是既无机会又无时间,感到很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井底之蛙没什么区别。

教师C:每年的考核,尤其是科研考核,最让人烦心了!好不容易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写了论文投出去后,却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即便了,同样级别的论文可是科研积分却和工科相差甚远!

教师D: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外语的硕士,博士又这么难考,结果人才引进的时候,我们的收入和工科相差太远了,尤其是低职称的外语教师,要养孩子,要买房子,经济压力太大了,学校又不允许老师在外兼课,在学校坐班,除了任课,科研还有要面临一堆堆的检查,头晕脑涨!

教师E:学校总是对我们提要求,要提高教学质量,要加强教师的培养,要搞科研,可我们都是闭门造车,从无任何机会出去学习,也不知道科研到底该如何去做,一头雾水!

三、高校外语教师发展受限原因

从以上调查可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严重受限,究其有以下几个原因:

1、繁重的教学任务成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当中80%的教师周学时在16学时以上,10%的教师周学时在20学时以上,10%的教师周学时在24学时以上。授课学时最少的教师也达到了16学时每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很少有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2、缺少进修机会。缺乏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进修机会,成为阻碍外语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大多数教师都渴望提高自身水平的。关系进修方式,主要有四种(1)出国进修(2)减轻工作量在职进修(3)寒暑假进修(4)国内访学。作为外国语言学科,无疑出国进修是最为理想的进修方式,因为这样可以让外语教师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所学外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且能开阔视野,增加对目的地国家的人文地理文化的感性认识人,提高地道口语的有效方式。但出国机会非常有限。

3、收入颇低。高校外语教师工资较低,生活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无法关注自己的事业发展,导致教师缺乏学习动力。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工资,对于他们而言,生活摆在职业发展之前,只有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全身心地去关注事业发展。

4、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团队协作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普遍认为“相互听课或公开示范课”和“集体备课”等都是提高教学和科研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由于缺乏组织,教师们大多独立作战根本没有形成一种持久的,行之有效的合作工作环境。

四、对策

1、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关注教师健康。高校外语教师,周任课课时要比其它专业的老师多很多,除了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沟通、从事教学研究等,这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外的隐性付出,这种隐性的劳动付出是无法计量的。与此同时,高校外语教师还要承担很重的心理压力,包括评教评学、科研考核、职称晋升、个人专业发展。这些都让高校外语教师的身体和身心得不到很好的调查。因此,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有必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达到相辅相成的状态,这样身体和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且,工作负荷的减轻也有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在职学习和培训,不断充电,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职业认同感。

2、改进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外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但又不能轻科研。校方一般都希望教师能教学科研一手抓,但是在评价教师的体系上,有时有些偏颇,总是一刀切,拿同一科研标准衡量不同职称的教师,这让低职称的教师有强烈的受挫感,高职称的教师产生懈怠感用同一评教评学标准评价新老教师,使新教师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老教师止步不前;在不同教学任务相差甚远的情况下,用同一科研业绩衡量教师,这些都会使教师感到自己在不公平的环境下工作,心理情绪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创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有对教师做出相对公平的评价,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还应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将立足点放在教师未来发展方面,充分考虑外语学科的专业特殊性。

3、改善教师待遇。尽量改善教师待遇,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会为一些外语培训机构,其它高校等较高的课酬所诱惑。

参考文献:

[1]李萍,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黑龙江教育.2012.11 (J)

[2]张庆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教学研究 2011.07 (J)

[3]张莲,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 中国外语 2013.01(J)

第12篇

>> 高职专业课教师职业现状及特点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途径及保障措施初探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现状研究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提升旅游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再思考 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 新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优化途径 高职动漫游戏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 浅谈中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究 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8-20.

[2]吴全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赵志群,黄方慧,许静静,等.北京市朝阳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

[4].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能力的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

[5][14]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Benner, P.. From Novice to Expert: Excellence and Power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M]. Menlo Park: Addison-Wesley, 1982.

[7][10][美]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9][16]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Kleiner, M.. Berufswissenschaftliche Qualifikationsforschung im Kontext der Curriculumentwicklung[M]. Hamburg: Dr. Kovac Verlag,2005.

[12]Kruse, W.. Von der Notwenditigkeit des Arbeitsproze?Y-Wissens[A]. Schweitzer, J. (Hrsg.). Bildung für eine menschliche Zukunft. Weinheim und München: Juventa Verlag, 1986. 188-193.

[13]Fisch, M.. Von der Arbeitserfahrung zum Arbeitsprozesswissen[M]. Opladen: Leske+Budrich,2000.

[1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