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大项目策划

重大项目策划

时间:2022-08-23 15:4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大项目策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大项目策划

第1篇

根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州市重大项目策划、开发、包装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府发号)和《州市重大项目策划开发包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市重大项目开发目录>的通知》(市重大项目办字号)文件要求,市政府下达我县年重大项目开发、包装任务17个,涉及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交通、能源、城建、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含农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十大类项目。为做好我县重大项目开发、包装工作,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结合县重大项目开发包装储备调度会会议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发目标

围绕州市提出的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交通、能源、城建、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含农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十大类项目,结合我县实际,连续开发、滚动更新,建立县“十二五”重大项目储备库,为经济发展提供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项目。

二、开发原则

以国家投资政策和省、市、县“十二五”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高起点谋划,做大做强县重大项目,采取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和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开发、包装重大项目成果报县发改委,统一进入县、市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对条件成熟项目,统一进行招商推介和立项申报。

三、工作分工

县重大项目开发包装工作分工详见附件

四、有关要求

1、开发提报。根据市政府下达的项目开发任务,尽快组织业务骨干或联系中介进行项目调研,提出项目简介,于9月15日前报县发改委初审,根据初审意见于11月中旬完成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报县发改委。

2、开发费用。对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可直接提报;对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和还未启动前期研究的项目所需经费,先由各项目开发责任单位将开发、编制费用要求提交县发改委,再由发改委统一形成请示报县政府审定。各责任单位提交编制费用时间为9月30日前。

3、强化责任。市重大项目策划开发包装领导小组年底将对下达各县的重大项目进行考核评比,请责任单位增强责任感,做好项目开发、编制工作,不能敷衍应付,推卸责任。

第2篇

一、完善规划体系推动《规划纲要》实施

重庆的“十一五”规划除规划纲要外还包括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按行政层级,包括省级规划和区县级规划。《规划纲要》是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文件,是规划的“龙头”,既对其他各级各类规划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还反映了重庆市在“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重大方向。所以要求专项规划应该以《规划纲要》为依据,对其目标任务在特定领域具体化,并落实在本领域的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及措施上。重庆市目前根据重要性和薄弱环节,一共设计了27个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作为《规划纲要》的细化着重体现在目标任务的空间布局上,需要重点解决―定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等,重庆市在“十一五”时期按照区域的分布、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性,将辖区分为主城都市区、渝西经济区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进行区域规划,以此探索在一个相对大的行政区范围内,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的路子。同时所辖的40个区县所编制的规划要以《规划纲要》为依据,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在个性特色上下工夫,这样在规划的层次上构建起了实施《规划纲要》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总体规划也要以《规划纲要》为基本制定依据,加强与《规划纲要》的衔接。这样就能够建立起按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起全市统筹协调的规划工作机制。

二、以年度计划推动《规划纲要》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应该是《规划纲要》分步实施的重要途径。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必须逐年实施,分步推进,要坚持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并作为实施规划的基本手段。首先要做到年度计划的制定以纲要为依据,将规划的发展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体现于年度计划之中,坚持防止年度计划与五年规划的脱节;重庆市在《规划纲要》的制定中,根据发展对象的不同性质,将发展目标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在逐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对于约束性指标应该在年度计划中重点安排。其次年度计划要回答执行规划的动态情况,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及时发现五年规划与现实经济运行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从而形成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的基本依据。第三是要避免年度计划成为规划的机械分解,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规划与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服务于纲要的目标,解决中长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要根据不同年度的实际情况,突出解决年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第四是要完善年度计划工作机制,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年度计划相比,与规划相衔接的年度计划的最大特点是年度计划实施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年度计划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计划部门推行的计划,它是各方面实施规划的综合性年度行为,所以应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年度计划的安排,交流年度计划的实施工作,协调解决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三、以重大项目推动《规划纲要》实施

与传统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规划的实施,所以必须树立以项目抓机遇、以项目促发展的观念,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首先是滚动完善重大项目库。重大项目应该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方向,所以重大项目库的建设实质上是一个统筹协调的问题;项目库的建设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单个项目的叠加,项目库的组织实施最终应该体现规划所确定的基本方向和重大原则,所以重大项目库的建设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政府有关部门和重大企业以及有关方面共同工作的结果。重庆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十五”期初以来,市政府就确立了年度实施“双百”项目的原则,即每年安排100个重大在建项目和100个重大前期工作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些项目又分解为市场主导类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项目,这些项目的确立并非市发展改革委所能及,项目从提出到最终确立,都体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所以“十五”时期,重庆市的“双百”项目实施情况非常好,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次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重大项目的策划着重遵循现代经济的要求。如重庆市近年来重大项目的策划中,单个类项目少了,而反映产品链关系的重大项目多了,同时也按照这一原则动态地充实、完善重大前期项目库。三是加强规划与项目的紧密结合,重大项目及其产品链的涉及要紧紧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展开,充分体现“规划思想出项目、项目促规划思想”,坚持“规划管项目”的原则,市政府目前基本确认凡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优先审核和安排投资,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凡未列入规划又确实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应先调整规划后再建设。四是规划的重大项目必须按照发展的要求形成相应的实施机制。重庆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初步确立了总投资9000亿元的500个重大项目,并考虑在“十一五”期间完成7000亿元的投资,市政府为了确保这批项目的推进,对项目实行了分类管理的原则,其中政府主导类的项目严格按照目标要求,加大对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以及政府投资主体的考核力度;而对市场主导类项目是重点考核政府服务部门的“响应率”和“办结率”,通过服务来积极引导和协调社会资本的进入,从而加大对市场主导类项目的投资力度。五是政府要结合区域的特点,在创造环境和吸引投资上做文章。市政府在“十五”时期就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响亮口号,对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中所出现的拖拉和敷衍问题的处理从不手软;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吸引更多市外投资者参与重大项目。逐渐完善市政府投资工作专题会制度,强化年度重大项目工作协调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四、优化配置资源推动《规划纲要》实施

完成《规划纲要》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有效实施。首先是配置资源的分类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扶贫减贫、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精神文明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又确需建设的领域(如难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基础设施),主要通过政府配置公共资源予以实施。对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要发挥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政府引导,确保市场主体参与规划所明确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领

域的建设。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地区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策等,引导资源配置方向。市政府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十一五”时期,对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重大事项,通过建立引导资金或配套资金,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其次是强化对公共资源的统筹配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政府目前还是举足轻重的投资主体,政府资源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变历史上的分割性配置为统筹配置,从而促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重庆市在“十五”时期通过建立政府投资主体,充分发挥了政府在部分投资领域中的骨干作用,在“十一五”时期将做好市级财政性资金的统筹平衡,在编制投资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中,将其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和资金拨付,以及提供相关资源保障的重要依据,以确保财政性资金的集中使用。将做好强化建设用地的总量平衡工作,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通过中长期规划进行建设用地平衡;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提高土地储备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加快储备用地的整治,增强对土地的统筹调控能力。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作用,编制政府投资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优化资产结构,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主体资本营运评价和考核体系,使其在政府投资领域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五、统筹经济社会综合改革推动《规划纲要》实施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通过统筹推进改革,逐步解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约束,为《规划纲要》实施提供动力和保障。首先要在全市形成全面推进改革攻坚的合力。把改革和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依据《规划纲要》组织制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全市改革任务的统筹协调,强化各专项改革的相互衔接。其次要系统有序安排改革任务。注意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进行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按照“力争改革突破一批,推进一批,前期研究一批”的思路,整体滚动推进各领域改革;纲要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和部门并合理安排次序分步推进,确保任务的如期完成。三是要完善改革的工作机制,从改革的总体时序看,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阶段所要求的改革配套性更高,所以完善改革的统筹协调机制十分重要。重庆市在“十一五”时期以加强市级各部门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形式,从而完善改革的统筹协调、信息的传递整理加工;同时努力探索建立改革绩效评估机制,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正改革方案以及实施中的偏差;完善改革的决策机制,吸收各利益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改革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的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可行性;规范改革的程序,加强监督检查,严防借改革之名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推进改革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注意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六、强化目标责任和跟踪评估确保《规划纲要》实施

第3篇

关键词: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1重大项目基本情况

崇左2003年建市以来,坚持按照“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城建工作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相继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城建项目,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将是崇左建市第二个十年的关键阶段,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站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要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各方面配套设施。然而,当前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面临征地拆迁、资金短缺等诸多瓶颈制约,影响了城市快速发展,需要清醒地认识,并且用创新的思维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2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中的问题分析

2.1前期工作问题

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到项目建设进程,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前期工作涉及单位和部门众多,手续较为繁琐,而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对项目建设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支持力度有限,制约着前期工作的快速推进。目前,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如“重实施、轻前期”思想仍存在,专业队伍相对薄弱;前置审批的制约因素较多,各个环节办理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审批耗时过长;个别项目管理所属地与项目所在地行政区域不同,导致审批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清等现象;土地、资金等要素对项目前期工作也制约明显。

2.2征地拆迁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及郊区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多,其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随之而来的征地拆迁纠纷也不断增多。在现有制度下,城建重大项目征地中出现征不到地、上访等一些问题,一些想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有不安全感,所以也会导致土地难以征用。宣传工作不到位也导致群众对征地拆迁产生抵触,使征地工作出现问题。尤其是征地拆迁工作,更是如此,涉及的群众多、范围广,少数村民为了自己私人利益上访,从而影响发展大局。为此,很有必要对征拆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加快征拆问题的对策。

2.3项目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项目管理程序复杂、投资大、周期长,若长期缺乏严格的管理势必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加之项目资金流量大,专业性强,部分单位在项目管理上不够重视,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很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项目管理的对策,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推进的目标。

3重大项目建设对策研究

城市重大项目规模、涉及面广,要结合城建工作安排和项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征迁、土地、项目、资金等要素,强化保障,狠抓前期,破解难题,确保项目如期建设。

3.1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针对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立项、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建立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城市建设项目快速、合法开工建设,加大前期工作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前期工作专项补助资金、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等,增强城建项目资金保障能力,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为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自治区专项建设基金等做好前期准备,同时,要依托重大项目库管理系统,实现重大项目分级储备和动态管理,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日常调度管理和综合协调推进。建立任务清单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补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短板,每周列出任务清单,全力以赴攻坚破难。在资金方面,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近年来有多个项目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在审批方面,提速提效突破项目要素审批环节,可研、施工许可证审批实行了“容缺受理”制,从完成立项到初步设计批复,实现超快审批。在刷新审批速度纪录的同时,也反映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高效推进。

3.2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安置

征地拆迁是项目前期的关键环节,从近年来的项目推进情况来看,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进展顺利,项目落地就顺利,推进速度也比较快。在中心城市建设中,要抓好城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为城市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条件,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一盘棋”理念,提前规划建设安置小区,落实好征拆工作经费,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各项工作,同时要妥善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及时落实安置补偿资金,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及时补偿。重大项目建设涉及面较广,既分散又复杂,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上形成各方给力的局面。征地拆迁工作是大家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很多项目因征拆问题未及时解决导致建设进展缓慢。结合项目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负责同志,以及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多年遗留的城建重大项目征拆问题得到了解决,东盟大道、城南九路、连城路南、北纬二路、重一路、龙峡山路西段延长线、独山路西段改造工程等城建重大项目在破解了征拆难题后,相继建成通车,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3.3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当前,中心城区快速扩散,建设用地需求大,国土部门要围绕城建工作任务,确保土地供应,增强土地保障,一要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争取上级在追加指标、奖励指标上给予更多支持和倾斜,将更多重大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项目范围。二要全面盘活存量用地,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矿废弃地、废弃道路、撤并等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保障城建民生项目用地。三要提高用地报批效率,及时做好项目立项、环评、用地预审、林转用等审批工作,加快用地报批速度。

3.4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争取筹措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采取PPP、基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中心城市建设,统筹使用好项目资金,确保资金投入跟上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平台公司、发展基金,用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扩大城市政府资金筹措主动权,充分发挥政府城市建设基金和政策的“杠杆效应”。

3.5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促进规范管理工作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PDCA循环不仅在提升质量水平方面非常有效,而且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可用于解决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为了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的项目管理队伍,确保城建重大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在城建重大项目中推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来实施项目建设任务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周”为单位,将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及时实施纠偏,力求通过科学规范的理念和明确的阶段性工作计划,以及施工现场的严格监控,使项目管理工作逐步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不断提高项目法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工作突破,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任务。当然,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问题会层出不穷,PDCA循环也会滚动不息,项目管理质量正是在这一次次循环中不断进步,逐步提升,如图1所示。在项目管理中,正是通过众多小小的变革可能实现了对整个项目的持久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

4结语

第4篇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推进会,目的是传达市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推进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再加力度,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等一会儿,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1-8月投资形势,增强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使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1-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3亿元,同比增长50.7%,排在市七个县市(区)的第4位,高于市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9.2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比重大。1-8月工业完成投资28.36亿元,同比增长88.2%,高于全市投资增幅37.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2%。三是项目建设推进有力。1-8月,全市城镇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79个,新开工项目111个,续建项目6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完成投资7.78亿元,同比增长68.8%;亿元以上项目21个,完成投资172.4%,同比增长172.4%。大项目投资增幅较大,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招商引资有新成效。新签约项目达72个,投资总额70.8亿元,新注册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56个,总投资34.02亿元,其中5000万元至亿元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18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发展较快的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与全年的目标相比有差距。今年全市投资目标是100亿元,1-8月实际完成45.73亿元,加上农村私人投资4.02亿元,全社会完成投资49.75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49.8%,掉计划进度17个百分点,后四个月每月必须完成12.6亿元才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未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截止8月底,全市62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3亿元,仅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9.5%,还有26个重点建设项目未开工。尤其是化工企业搬迁改造项目,还没有实质进展。

二是与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要求相比有差距。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老河口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占的1/10,那相应的投资要达到1/10甚至更高,市范书记提出市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要达到1.2万亿,我市就要达到1200亿元。只有达到这个投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有底气。年初确定的100亿元是底线目标,今年1-8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仅占全市7.3%,与10%的目标有一定差距。

三是与发展较快的周边县市相比有差距。1-8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73亿元,排在市七个县市(区)第4位;同比增长50.7%,增幅排在市七个县市(区)第5位。投资总量比宜城市65.53亿元低19.8亿元,枣阳市63.45亿元低15.92亿元,增幅比排位在前的南漳县78.6%低27.9个百分点,谷城县68.4%低17.7个百分点,枣阳市61.4%低10.7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和增幅居于市中下游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存在上述差距的原因,固然有资金和土地瓶颈供给的制约,但从主观上分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不足:

一是重视程度不高,思想解放不够。包保领导重视不够,虽然我们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四大家”领导包保机制,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部分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协调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不够、效率不高。部分有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单位上报投资数据不及时,个别单位多次催促,仍不能及时上报。思想不够解放,在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上,思路不宽,视野太窄。比如,本来有一些项目是可以边报边做的,但不敢行动,一切按部就班,导致一些项目迟迟不能开工。

二是项目落地开工不多,对投资支撑不够。虽然我们今年大项目有所增加,但是结转项目多,新开工项目少。1-8月,全市城镇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79个,同比减少15个,新开工项目111个,续建项目68个,在建项目同比减少51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58个,新开工项目29个,续建项目2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新开工项目22个,续建项目26个;亿元以上项目21个,新开工项目8个,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及新开工项目均比上年同期减少。1-8月,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70.8亿元。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56个,部分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形不成实物投资量,不能为投资提供支撑。

三是项目策划不够,策划水平不高。我们“十二五”项目库入库项目801个,总投资728.8亿元。从入库项目情况看,投资总量不足,策划质量不高。项目规划缺乏超前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很多项目仅停留在概念上,缺乏投资主体,没有可操作性,缺乏与国家和省里的宏观调控和重大战略的有效对接。另外,反映河口特色的项目不多,在挖掘老河口区位、农产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项目的策划做的不够。为了做好我市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良金书记5月主持召开了重大项目策划工作会,政府办以河政办发[2011]37号印发了文件,要求各部门策划147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截止目前,只有7个单位,上报策划项目34个,总投资68.56亿元,数量上严重不足,说明一些部门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不够。今年以来,通过实施“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活动,干部作风有所转变、工作效能有所提高、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投资项目审批手续仍然复杂,投资商等待审批的过程仍然很长,有些项目拆迁、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严重滞后,有少数部门承诺的服务事项不到位,还有的部门缺乏合作精神,遇事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扯皮,延误了项目落地。

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今年以来投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看到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和决心,同时又要看到工作中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如果投资上不去,要实现老河口跨越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就会有负于上级领导对我们的重托和53万河口人民的期望。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再加措施,坚定不移推动全市投资总量上台阶,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采取非常措施,做大做强做实投资

后四个月是投资推进的攻坚阶段,必须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实现项目建设的“四个一批”,即:签约一批,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达到4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0个以上;开工一批,新开工项目达到80个以上,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30个以上;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4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30个以上;投产一批,建成投产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0个以上,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100亿元。

第一,围绕项目开工和投资到位,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关键是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开工,投资快速到位。现在到年底只有100多天时间了,各地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促开工、抓进度,狠抓项目开工,9月底前确保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10月底前确保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62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确有特殊原因无法开工的要及时剔除计划管理笼子,新开工进度较好的项目及时纳入市重点项目调度管理;10月底前,确保年初确定的44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年底前,确保截止9月底新增注册的招商引资项目全部开工。对刚才讲到的几类项目,政府办、发改局、招商局要会同项目责任单位一个一个排工期,倒推开工时间。对影响开工的问题列出清单,10月中旬前一个一个研究落实,确保年底前新开工项目达到80个以上。

第二,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高水平策划重大项目。一是要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围绕做大做强做实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策划实施一批规模和技术领先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的大项目。要紧紧围绕加强水利、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策划一批农业重大项目。要围绕建设大商贸、大物流、大旅游、大金融战略的实施策划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总量。

二是要策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建成主城区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暨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中等城市。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围绕打造构建区域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最强的中心城区。要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南进、北延、东扩、西改”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两区”(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三园”(农产品加工园、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园)开发建设等方面,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要围绕推进城市道路建设、供排水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以及完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策划一批大项目;要围绕推进小城镇建设、文明乡村建设,策划实施建设新型社区、培育产业体系、带动农民致富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要策划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要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为重点,策划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力强,形成河口文化品牌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立足我市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把宝贵的文史资料变成可视景点、把资源变成产品,策划一批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大项目。

四是要加强专业策划,提升项目策划水平。策划重大项目,要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和“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必要的时候,拿出专项经费,聘请专业机构对关系全局的战略性项目进行专业策划。我们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是由国内一流的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希望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项目投资策划工作,在策划项目时,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政策、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对“十二五”策划项目的研究,充实完善项目库,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重新策划后报送市发改局,争取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或省笼子。

第三,要深化“四个对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投资的支撑在项目,项目的来源在招商,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做强做实投资的“牛鼻子”来抓,做到“四个对接”:

一是要强力对接中央和省属企业。我市几个大型支柱企业,比如说葛洲坝水泥、王甫洲电站和东风创普都是国企或部企投资。今年在对接央企工作上取得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央企资本雄厚,投资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对地方投资拉动巨大。范书记来了以后,成立了对接央企工作专班,要求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专班。我市对接央企工作由财政局(国资局)、经信局为主体成立对接央企专班,常驻北京、武汉,拨专门的经费、配置专门的车辆,保证必要的条件,确保对接央企取得实效。

二是要强力对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随着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峰的到来,向内地转移,向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地区转移,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重点围绕国内500强、行业50强的大企业、大财团,实行一个企业一个专班,盯住不放,力争在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三是要强力对接资本市场。当前,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市只有奥星粮油等几家后备上市企业。“十二五”期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研究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鼓励一些企业加快上市的步伐,力争全市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争取1-2家优势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四是要引导成长性好的本土企业强力对接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培育强势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进而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在招商引资中,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鼓励战略投资者来我市就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合作;另一方面鼓励本地优势企业成为招商的主体,真正走出一条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和市场主体招商的新路子。

第四,要破解“两大瓶颈”,强力促进项目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双挂钩的措施,突破土地制约瓶颈。要及时调整用地指标。从已批未供土地中科学进行区位调整,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用于急需动工的项目。要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我们近期对违法违约用地进行了排查,对瑞亚、博大等土地利用率低下的企业,下达了《违约用地告知书》,限定企业一年内必须达到用地标准,否则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对电信公司和邮政局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重新整理转让。这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仍需加大清查力度。要进一步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按照产业类别,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园区聚集引领效应。引导企业建立多层厂房,搞立体发展。对一些项目用地,实行分批审批分批供应。土地部门要研究如何在落实用地指标的时候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在不违背有关规定的情况下,能够使项目尽快落地。

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在抓好银企对接的同时,要积极拓宽其他融资途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引进创司、风险投资公司。要进一步大力鼓励民间投资,加快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民间投资成为推进投资的主力军。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胆采取BT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第五,强化推进机制,为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要强化项目服务机制。市范书记要求,建立“项目秘书制”。对已签约和已开工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成立一个有引进和服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项目服务专班,与企业无缝对接,负责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秘书服务,帮助企业联系有关职能部门,联系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怎么能够让项目快速落地,项目快速的开工。同时,继续强化对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市“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

二是要强化协调配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协调意识、主体意识,积极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涉及到多个部门会商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会商,不能相互“踢皮球”,不能推诿扯皮,影响项目落地。从现在开始,每月对重大项目,市政府将组织一次协调会,集中研究落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5篇

重大项目的组织,往往都是跨院系、跨学科、跨单位乃至跨部门的,协调管理量很大。管理部门的实质性介入,积极投入大项目的策划、运作和协调,从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管理系统等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服务与支持,是促使课题组凝聚各方面优势力量取得大项目的重要保障。

项目的核心是问题。大问题申请大项目,小问题申请小项目。科研课题的选择,是科技工作中带有战略性的决策活动,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选题,重要的是要聚焦解决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难题,把我们的科研方向同党和国家制定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我国在目前情况下,全社会的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投入有限。从国家来讲只能将有限的科技投入,主要用于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效益上同发达国家竞争。因此,在组织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时,我们总是特别强调,研究人员所凝练的科学问题必须同时具备前沿性、创新性、关键性、带动性、战略性、重大性和可行性。

“十五”之前,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单干的现象很普遍,主要科研组织模式是一个老师带领数位自己招收的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和其他专门的大院大所等比起来,我们在申请面上项目或较小的项目时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在申请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时则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十五”期间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十五”之初召开全校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力图改变教授们已往“小打小闹”的做法和“小富即安”的观念,把全校的科研力量拧成一股绳,为争取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做好准备,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共鸣。

――克服浮躁。大项目的立项与否易受评审专家或个别领导个人意愿所左右。名利之争,极易导致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热衷于走社交路线而非潜心钻研,以及出现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科研人员之间相互排挤甚至敌视的不良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某些科研人员在申请大项目时虚构目标,而项目验收时原定目标大大缩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违背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初衷。为了避免浮躁,我们在组织重大项目时,从一开始便十分强调:申请大项目,需要工作上的积累;一项大的成果的取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刻苦钻研很长的时间。

――增加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学校科技评估中的权重,对学校科研人员进行年度科技评估时,重大基础项目到款经费的权重是面上项目的1.4倍。

――精心组织“科技沙龙”。具体做法是: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确定某一主题,请一位教授主持,通过各种形式邀请全校感兴趣的教师、研究生参加,有时也定向邀请校外专家参加。同时,由学校科技处安排一位科技管理干部具体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将来自政府、社会的需求带进“沙龙”,引导大家共同思考: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或建议国家做什么?怎么做?“科技沙龙”活动在我校的兴起,对于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科交叉,研讨、提炼重大科技问题,形成跨学科跨院系乃至跨单位跨部门的重大研究项目,进而带动学校研究队伍的整合,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科技沙龙”现已成为我校科技活动中组项的主要抓手之一。通过“科技沙龙”,我们不仅形成了一份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建议或申请书,而且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申请书质量较高,所以成功获得立项的可能性也较大。

――设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培育经费,专门用来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对于牵头组织申请的教授,每次给予5万元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培育费。

――高度重视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申请指南的制定工作,组织学校有意愿的教师积极撰写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建议。申请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不能单单跟着指南跑,而应走在指南之前。这就需要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专家一起,及时把握国际国内科研方面的信息,争取将自己提出的项目建议纳入到新一轮的项目申请指南中,为申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奠定好的基础。

――申请重大项目要善于利用自己学校以及兄弟单位的专家资源。在形成大项目之前,项目的核心思想、创新性、前瞻性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一个课题组或者几个课题组长时间闷在一起编写课题,很容易使思路局限。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及时把握课题整合发展动态,主动协调各方面关系,邀请课题组外的专家进行“会诊”,对课题进行全面剖析,从更高层次、更深远的角度给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不仅要利用本校的专家资源,同时还要利用全国甚至国际科技前沿的专家资源,共同为申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出谋划策。

现在来看,这些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十五”期间,全校新增主持承担“973”项目6项(首席科学家项目),另有40多位研究人员担任了“973”项目的课题组长,申请到的“973”经费总额达2.61亿元。在此期间,还新增主持“863”项目10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项、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19项。重大项目构成了学校科技经费中最大的增量,学校每年获得的纵向科研经费到款从“十五”之初的1.07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2.93亿元。

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落实,为学校不断取得与学校水平、地位相称的重大成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复旦大学连续几年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2002年,学校SCI论文平均单篇影响因子为1.629,居全国高校首位,有3项成果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度,资剑、赵东元课题组分别在PNAS和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是当年我国大陆在物理学科和材料学科的最高影响因子论文。2005年复旦大学研究人员有两篇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Cell上。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三元复合管、哺乳动物转座因子系统等一批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申请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特别看重组项的过程。在重大项目的组项过程中,学校遴选重大科学问题、凝聚多学科力量以及凝聚校内外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的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原始性创新,就谈不上真正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更谈不上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和大学。

从总体上看,“十五”期间复旦大学所取得的成绩,多数还是在院系的框架下实现的。我国大学目前主要是校、院、系的纵向实体结构(院系结构),这是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招生、培养、课程安排、师资组织以及学位授予的需要。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跨学科组织重大项目,存在三大突出的矛盾:一是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学科纵向发展和多学科交叉横向联系的矛盾;二是单一学科的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兴趣和多学科交叉所需的矛盾;三是大学里原有的科研硬件和体制不能满足学科交叉发展需要的矛盾。这三大矛盾的存在,使得高校在组织重大项目时经常显得相当被动。如果仍旧以单个院系单个课题组的力量直接迎接同领域大院大所的竞争,高校将很难发挥自身的整体潜力和优势,很难在竞争重大项目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往往都需集多学科之力。在“院系结构”中,单个院系、单个学科一直是学校投入和建设的主体或单元,院系之外的投入极少而且主要靠“特批”。为了促进院系、学科间的交叉联合,各高校虽都组建了一批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但这类中心一般都是挂靠某一院系,在学科群层面上运作的科研实体始终未能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应有的投入。

其结果是:高校学科门类虽然比较齐全,但学科间的交叉很难得到发展,我们很难将高校多学科交叉的潜力转变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技术平台分散,重复建设,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新兴学科很难及时得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学校对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缺乏战略性布点;以单个院系、单个学科为单一的考核单元使得我们在组织跨院系跨学科的大项目时,组项成本太高;而且课题组队伍的普遍单薄在用人机制十分僵硬的情况下,对于大项目的圆满完成也会构成明显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十五”期间,学校组织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形成的基本共识是:从科学研究的规律及跨学科交叉的需求出发,部分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现行的院系结构显然存在着需要转型的问题。这样的转型,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大学强调院系建设的同时,对于跨院系、跨学科的大型研究平台的建设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投入,也就是要积极推动大学内部的“院系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型。所谓“网状结构”,意指除纵向实线(院系建设)外,横向也要画部分实线(将部分科研实体提升到学校、学科群层面上建设、运作)。

第6篇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分析

投资率的高低只是判断投资规模是否过热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2001-2010年投资效果系数得出,十年来,鄂尔多斯投资效果系数的平均值为0.4432。自2001年以来,鄂尔多斯投资高速增长,而投资效果系数趋势相反,总体上呈连续下滑趋势。2010年,投资效果系数为0.25,处于最低水平,即每投入一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GDP只增加2500万元,比2001-2005年分别减少了1514万元、2779万元、3617万元、2960万元、2678万元,比2009年减少513万元。说明在投资规模增大的同时,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却在降低。鄂尔多斯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逐步凸显,部分资金投入后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投资资金的低水平运作,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益和质量的提高。

(一)第一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分析

2001-2010年鄂尔多斯第一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平均值为0.0154,从总体上来看,每投入一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154万元。从各年份来看,2001年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比2000年减少882万元,所以得出投资效果系数为-0.0016;2002-2004年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0611、0.0424和0.0176,2005-2010年投资效果系数基本维持在0.01左右。

(二)第二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分析

鄂尔多斯市第二产业投资效果从2001年的0.2123上升到2005年的0.3019,2006年和2007年基本维持在0.2左右,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呈现下降态势,由2008年的0.2910下降到2010年0.1533。即2010年第二产业每投入一亿元,所产生的GDP增加值比2001年减少590万,比十年来平均值减少819万。从工业投资效果来看,2001-2010年投资效果系数的平均值为0.2059,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是采矿业,其次是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投资效果系数平均值为0.1156、分别高于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606和0.076个单位值,表明采矿业每投入一亿元所生产的经济总量要比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606万元和760万元。

(三)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分析

十年间,鄂尔多斯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呈现一个畸形的倒V字型,2003年达到峰值,投资效果系数为0.3085,以后连续七年逐年下降,2010年为0.0954。表明鄂尔多斯市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较低,产出的代价较大。第三产业投入一亿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比第二产业少426万元,比工业少133万元。2001-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663.5亿元,年均增长41.4%;其中,累计投入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44.4亿元,占31.7%。引起第三产业投资效果变化大小依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营利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和金融业。

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系数分析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投资贡献率总体上呈高位运行,波动明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从各年份来看,除2001年、2002年和2008年投资贡献在40%以下,其它年份的投资贡献率均在70%以上,2006年和2009年达到93.05%和104.5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2001年-2005年为逐年上升阶段,对经济的拉动由2001年的4.79个百分点上升到2005年31.41个百分点。2006-2008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由2006年的24.38个百分点下降到2008年的9.22个百分点。2009年出现小幅增长后,2010年又回落到13.24个百分点。201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比2007年、2006年和2005年分别减少6.34个百分点、11.14个百分点和18.1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鄂尔多斯资本投入对经济产出的拉动力在逐步减弱,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以消费和进出口这两驾马车应该驶入快车道,拉动我市经济健康稳步增长。

(一)第一产业投资拉动系数分析

从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来看,10年间,全市累计完成第一产业投资246.73亿元,年均增长41.1%,比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少3668.25亿元,比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少2416.81亿元。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来看,总体上表现为拉动力较弱,最高年份为2009年,达到2.57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2.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3.91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投资拉动系数分析

从第二产业中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来看,二产中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01-2006年呈现上升态势,贡献率由2001年的13.91%上升到2006年的65.59%。2007-2010年,工业投资经济增长的贡献受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贡献受由2007年的50.7%下降到2010年22.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从2001年的1.81个百分点上升到2005年的20.3个百分点;2006-2010年,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表现为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17.18个百分点下降到2010年的4.31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投资拉动系数分析

2003年-2006年,我市第三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均衡发展态势,贡献率达20%以上。从2008年开始,随着我市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第三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也逐年显现,贡献率从2008年的11.67%上升到了2010年的40.7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由2008年的2.67个百分点上升到2010年7.75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65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投资的行业内部,对经济增长拉动力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其它行业的拉动力较弱。尤其是房地产业,从2006年开始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平均保持在3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达到3.23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弹性分析

鄂尔多斯市“十五”时期投资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614,即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能带动经济增长0.614个百分点。从各产业投资弹性来看,“十五”时期第一产业投资弹性系数为0.002,第二产业为0.523;其中,工业为0.515。从工业投资弹性内部来看,对经济增长带动量最大的为采矿业和制造业,弹性系数分别为1.235和0.493,表明采矿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23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0.49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采矿业投资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投资中,带动经济增长较大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弹性系数分别为0.82、0.818和0.459。到“十一五”时期,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677, 即“十一五”时期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能带动经济增长0.677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0.063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为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的带动仍是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弹性系数达到1.021,比“十五”时期高0.5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投资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2.509、2.332和0.555,表明“十一五”时期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要大于其它行业。

四、 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市投资健康发展的建议

推动“十二五”投资增长,必须紧紧围绕破除制约投资增长瓶颈,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

(一)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十二五”时期,必须围绕大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对在建重大项目,实行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领导小组负责、一个部门牵头、一个班子运作、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对纳入各级重点建设计划管理的在建项目,各地、各部门要逐一明确协调服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属地管理和部门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协调服务机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建立快速反应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重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征地难、拆迁难、补偿标准不一致等共性问题,各旗区、各部门要研究制订具体政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把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从工作的各个层面、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周密的筹划,安排专门机构、人员和资金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对纳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的项目,按照“统一受理、分头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要求,坚持从快原则,提前介入,尽快办理相关手续,促进项目尽早开工。需转报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要立办立结,并专人负责落实。同时,组织专门力量,依托市内优势资源,围绕世界产业新趋势、技术新领域、国家新动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度开发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项目,抓紧编制完善 “十二五”重大项目库,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及时向社会。

(二)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十二五”时期,必须充分把握一切有利机遇,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一是全力争取国家投入。加强争资争项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争取国家投资的积极性,形成争资争项的强大合力。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国家投资政策信息,做好投资信息的宣传、工作,围绕国家“十二五“时期投资方向,加强项目申报,跟踪落实重点项目,提高争取国家投资的实效。抓住国家《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机遇,策划包装一批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理念,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筛选一批带动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进行招商,争取将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整体招商引入。

(三)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第7篇

一、高位求进,投资促进成效突出

(一)各项指标数据实现预期目标。截至10月底,全县市外履约项目68个,到位资金57.06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68亿元)的83.91%;其中省外到位资金47.69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59亿元)的80.82%;当年新履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占市下达任务的112.5%。新包装推出项目25个,完成年计划的223%。预计到12月底,市外到位资金6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00%,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00%。

(二)省市重点督办项目有序推进。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牵头县领导、一个牵头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笔专项工作经费),切实加强跟踪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了14个省市重点督办项目全部履约开工。截至10月底,已完成项目5个,累计到位资金20.2亿元。预计到12月底,完成项目13个,累计到位资金亿元。

(三)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按照建设孝沐能源和余箐建材“双百亿工业园区”要求和“西部瓷谷”建设规划,围绕“三高地”、“四基地”产业定位,突出陶土、石英砂、页岩气、石灰石、玄武岩、煤炭等优势资源开展投资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投资促进取得重大突破。截至10月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十余次赴北京、广东、香港、云南、重庆、成都等地承接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企业40余家,宣传推介产业投资项目50多个,成功签约之芯森林广场项目、页岩气综合开发项目二期工程、金河新区旅游综合体项目、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项目、义门陈白酒包装生产项目、漂水岩水库引水工程项目、品牌家具生产线建设项目、欢乐谷游乐场项目、节煤脱硫剂生产示范线项目等产业投资项目10个,协议引资额达124亿元。其中,在成都举办的第十四届西博会上,签约投资20亿元的之芯森林广场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0亿元的页岩气综合开发项目二期工程等6个产业投资项目,协议引资额53.2亿元。

(四)项目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按照构建“三高地、四基地”的总体要求,我县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立足县情实际,依托资源禀赋,加快储备、策划、包装、生成100个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印制招商项目册2000本、投资指南2000册。

(五)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取得实质进展。重大项目对接推进情况:投资60亿元的之芯森林广场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和初步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正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投资30亿元的唯美陶瓷生产线项目已达成合作共识,正积极开展对接谈判和协议拟定工作;投资10亿元的五星级酒店及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用地指标已获批准,已完成征地拆迁前期工作和初步完成规划设计工作,正开展土地挂牌拍卖出让前期工作,拟于12月动工建设。其它项目情况:页岩气综合利用二期工程、义门陈白酒包装项目、品牌家具建设项目、节煤脱硫剂生产示范线项目、欢乐谷游乐场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或已开工建设;陶瓷产业基地项目、川南农产品交易中心、金属钙、金银花、页岩气就地液化综合利用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正按进度有序推进。

二、真抓实干,投资促进良性发展

(一)严格奖惩,力促投资促进高位奋进。一是进一步调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市上下达我县的总体目标任务分解到20个相关县级部门和17个乡镇和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建立责任考核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对责任单位及其项目推进动态考核、量化考评、逗硬奖惩,取得了全员投资促进、全面开花结果的良好局面。二是进一步加大考核督办力度,强化跟踪落实,建立了项目责任目标一季一督办制度。

(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达产见效。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围绕优势产业项目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投资促进,主动对接全国500强企业、央企、知名民企、行业50强等企业,积极招大引强,以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承接平台。着力推进园区“七通一平”要素建设,把“一区两园三点”打造为重大项目投资促进的大平台、产业集聚发展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四)做好优质服务,努力打造投资发展高地。突出优化政务环境,继续实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并联审批制度,促进项目尽快落户。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调度和督查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在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投资促进项目,统筹协调做好项目用地和水、电、气、交通、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保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多领域、多途径、多方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强对企业建设、生产、经营环境的维护,坚决打击干扰破坏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以优质的服务、最大的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和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

第8篇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招商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按照把*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城的目标和“和谐、创新、开放”的科技城的要求,继续坚持“两个转变”、“四个创新”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改善环境,扩大宣传,强化联动,提高效率,增强招商引资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加速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

二、总体思路

按照《*科技城*-2010年发展规划》要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打造百亿企业契机和*科技与人才优势,实现以龙头企业引产业,以资源引技术。以产业招商为核心,以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创新观念、创新工作、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做到产业招商与区域合作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与强化关联带动相结合、招商引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强“省(办事处)、市、县”联动,努力构建“政府—中介—企业(园区)”三位一体的投资促进体系。

三、工作目标

引进到位内资工作目标为140亿元,努力目标为160亿元,奋斗目标为180亿元。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0亿元,努力目标6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5亿美元,努力目标1.8亿美元。新引进2-3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或研发中心,新引进3家国内500强企业。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三级联动和新型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项目投资。

与省招商引资局及其驻外办事处建立新型的工作机制,使项目向*市倾斜。

1、省市县(园区)投资项目工作组

组长:*省招商引资局局长

**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省招商引资局副局长

**市政府副市长

省各驻外办事处主任

成员:省招商引资局各处室

*市投资促进局

*市商务局

各县市区、园区

2、市重大项目促进专业工作组

设想在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7个重大项目促进专业工作组,主要职责是项目策划包装,重大招商项目协调推进。

(1)四户百亿企业及工业产业项目组

组长:林新,*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发改委、市经委、四户百亿企业、市中小企业局、市投资促进局

(2)基础设施组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房管局、市国土局、市投资促进局

(3)旅游项目组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旅游局、各县市区、市投资促进局

(4)农业产业化项目组

组长:邱明君,*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市药监局、各县市区、市投资促进局

(5)民项目工作组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发改委、市经委、“827”、“九院”、市投资促进局

(二)围绕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重点环节,全力包装项目

以长虹、九洲、华晨、攀长钢等创百亿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九院”、“827”等院所科技产业化,六大产业集群项目等产业链项目为重点,从中筛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重点包装推介内源性项目。以市场为核心,多方式、多渠道收集投资者的投资意向,有重点地策划包装外源性项目。在对现有人员进行项目包装培训的同时,聘请项目专家策划包装以市场、资源、产业配套集群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重大项目。四是建立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收集、储备、动态管理平台和重点促进、跟踪项目库。

(三)重点促进重大项目,加大吸引外来投资力度

一是小分队促进。按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区别对待,明确联系的重大项目,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和重点企业相关资料和投资意向,积极组织小分队登门拜访,沟通邀请,对其中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确定专人密切跟踪,重点促进。

二是整合力量,集中推介。充分发挥省局和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作用,积极利用各种中介组织力量进行促进,按照2007年重大招商活动安排和专业招商要求,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宣传和推介。

三是在省局的支持下,继续抓好*-韩国企业座谈会在*重大项目的落实和促进工作,促成与韩国建立类似于四川新加坡工作委员会的长效机构,每年进行一次活动,以促进韩国在*投资。

四是在省局的支持下,抓好2007年西博会中以*为主体的中美合作交流,争取在*建成“美国中小企业硅谷”,吸引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海外博士专家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

(四)抓好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大活动出大实效

(1)在省局支持下,在韩国举办以旅游业为主招商引资为辅的*推介会。

(2)在省局支持下,搞好西博会以*为主体的中美合作活动。

(3)深圳高交会和厦洽会等国内重大活动中,强力推出*高科技中小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同时吸引更多的研发中心来*设点,并向国家科技部争取向*推荐研发中心。

(五)利用友城平台,深挖友城资源,立足招商引资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和会展活动

加强“东西合作”、“西西合作”,利用各种会展平台和友城交流,大力开展经济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友好城市的联系,收集友好城市产业资源和优势企业信息,在适当的时候派小分队前往招商,加大对友好城市重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实工作,争取相关优势企业向*转移或来绵投资。

(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在请进来招商方面:

一是加强园区招商。以促进产业集聚为目标,鼓励和引导各地以一区多园、园中园等方式建设专业化园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外来企业的投入规模和产出效率。以“长虹工业园”、“攀长钢工业园”“韩国工业园”等园区为依托,加强联动,共同促进。

二是强化以商招商。积极动员我市龙头企业参与招商引资,通过强强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挖掘配套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延伸和做强产业链条;做好已引进的外来重点企业的服务和宣传工作,通过其发展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和良好的口碑,引进更多外来企业。

三是推进中介招商。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和各类专业中介机构联系广、关联强、动员快、手段活的特点,建立市局与各商会间的投资促进联盟关系,发动中介机构投身招商活动,与银行建立联合推进机制,促进外来投资实现“落地早、服务好、增长快”的预期。

四是积极探索“飞地招商”和“楼宇招商”方式。“飞地”是以优势为基础,园区为载体,承接各类投资项目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招商平台。在招商方式上,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闲置厂房、空置楼盘,腾笼换鸟,吸引更加优质的项目。

五是加大网络招商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网站建设,整合县市区、园区招商网络资源,突出宣传功能、检索功能和项目推介功能。

六是加大民项目招商力度,积极支持中物院民孵化中心项目包装和推出,探索“827”项目孵化园,使民项目能够扩大规模,实现产业化。

在“走出去”招商方面:一是针对小分队招商针对性、实效性强和花费较少的特点,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二是外出举办重大招商活动时要改进推介方式。改变传统的综合性推介,突出产业及产业配套条件,突出经济要素分析,突出品牌塑造。三是在分析国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分别在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地举办专业招商会,扩大*在国际的知名度和产业吸附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和投资的有机构成。

(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

一是建立*招商引资一级网站,并将“*招商引资网”与四川新闻网、新浪网等联网链接,扩大影响力和宣传广度。二是制作和推出多语种的*市情和特色优势产业简介资料和多媒体,并站在投资人的立场,编撰并精心制作宣传*投资环境的宣传片。三是扩大宣传范围,在宾馆、机场、政务中心等场所广发《投资指南》和多媒体等宣传资料。四是通过*市委宣传部与*日报、*晚报、*电视台保持经常性的联络,在媒体定期不定期通报招商信息和动态。

(八)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科级班子建设,内部调整并明确科室职责,按人事局编制新进招商人员,强化产业招商工作力量。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工作业绩考核。三是向上争取,配合组织部门从各级招商部门精选干部在我局挂职到招商第一线锻炼,锻炼干部的招商业务情况鉴定和任用推荐由我局负责,同时明确招商业绩突出者优先提拔任用。四是强化业务培训,重点是产业培训、招商专业技巧培训、统计分析培训、外语培训和投资促进工作方法培训。

五、建议

(一)在县市区、园区年终考核中增加外来投资部分,分值6-8分。

(二)将*市投资者服务中心设市投资促进局,在现有职能基础上增加市场化招商职能,以探索推动全市招商引资的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雇员制引进专业招商人才。

第9篇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这一揽子方案来得太及时、太重要了,这是全市未来3年迎接挑战、逆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重拳”。

■ 7大领域分享1.5万亿元投资“蛋糕”

能源保障:1000亿元

市财政支持建设100万吨储煤基地,补助资金储存电煤,保证发电需求。同时加强电力调度、天然气供应、确保企业稳定运行。还将利用新投资打通陕煤入渝通道,用煤炭基金补助电煤差价。

工业投资:5000亿元

未来两年,重点打造9个500亿元的产业项目,包括: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电子零部件、服务外包、石油天然气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成套设备、汽摩等。9大产业形成后,可产生七八千亿元销售值,到2012年,重庆工业销售值将达1.5万亿元。

和谐民生:500亿元

全市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村人口,将会直接感受到收入增加的好处。新投资将会重点强化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完善各种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1000亿元

到2010年,将投入200亿元加强粮食产能县建设,集中打造10个粮食产能大县。将投入600亿元,新建50万亩标准化柑橘果园,300万亩蔬菜基地,新增出栏生猪2100万头,并大力发展竹木、蚕桑、花卉、中药材、草食牲畜5大特色产业。完成水利投资数百亿元。

森林工程:500亿元

森林城市计划将在2010年前投资超过500亿元,到2017年林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林产年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分别达500亿元和1000元。

宜居重庆:3000亿元

3000亿元打造宜居重庆。其中,1000亿元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主要包括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约786万平方米和工矿棚户区改造230万平方米等项目,受益居民13万多户。还将建设9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保障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建成廉租住房13万平方米,将动迁46万余人,解决约3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问题。同时,将投资500亿元完成主城区三级管网改造,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畅通重庆:3000亿元

到2010年,主城区将基本形成“五横、六纵、一环、六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总长约536公里。部分项目获新投资或提前开工。明年初,轻轨6号线开工建设,江北国际机场、万州机场获国家改建投资,巫山支线旅游机场将提前开工,高九路BRT将继续向北、向南延伸。主城规划“一环三线”铁路网,市郊规划“二环六射”铁路网,将改变主城拥堵现状,实现重庆畅通。

另外,其他投入1000亿元。

■ 10大行动,确保重庆过“暖冬”

监测:及时出台针对性应对措施

在全球经济环境进入“严冬”的情况下,重庆将围绕“防下滑”,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制定出台应对措施。

落实:筹措解决地方配套资金

奋战100天,确保“中央1000亿元投资”项目如期见效。这些项目包括:保障性安居、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除中央投资外,重庆将采取有效措施,筹措解决地方配套资金。

储备:储备1.5万亿以上大项目

围绕“3000亿元畅通重庆”、“3000亿元宜居重庆”、“1000亿元新农村建设”、“500亿元森林工程”、“500亿元和谐民生”等专项规划,继续争取国家将我市一些投资量大、产业链长、自主创新能力强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项目,纳入中央支持范围。对已列入国家规划的铁路、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尽快开工。力争重大项目建设3年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同时,再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使全市重大项目储备达到1.5万亿元以上。

民生:建10大民生工程和10大公益项目

加快2008~2012年10大民生工程和10大公益性项目建设。加大力度策划小流域治理、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农村综合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新项目,争取得到中央的进一步投资支持。

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

加快完成主城区786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以及23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改造。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公积金个贷覆盖面,鼓励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费。对用于危旧房拆迁安置的不同购房方式,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等房地产开发,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信贷等融资手段支持。

园区:引导企业投资向大园区集中

渝东南和渝东北的园区建设,政府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区县特色园区,将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向5个千亿元级、10个百亿元级的产业园区集中。

环境:营造国内外投资“避风港”

对已签约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将加强跟踪落实。用好用活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三峡库区、内陆保税港区等优惠政策。支持市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就业:多项措施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加强市场引导和政府采购,利用政府投资项目带动材料设备物质供应,使近年形成的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再就业困难人员等情况,多项措施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消费:继续提高养老金和低保标准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国家规定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免费中职教育试点区县,扩大返乡创业基金,扶持农民工创业增收。推进社保关系市内无障碍转移,全面实施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改革。提高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改革:推进油、气、水、电、煤等价格改革

第10篇

一、目标完成情况

2011年县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到位国内县外资金50亿元人民币,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5亿元人民币。西博会督办项目9个,履约率90%,开工率80%,资金到位率40%。

截止今年10月,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到位国内县外资金累计达56.046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亿元的112.1%,其中,到位省外资金累计达40.875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5亿元的116.8%,完成任务数排县第2名。引进新项目18个,投资额达56.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1个,10亿元以上2个。西博会督办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100%,资金到位率41%,全面完成督办目标任务。

目前跟踪项目182个,在谈项目62个,其中有签约意向性的项目10个。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工作

对全年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认真谋划,草拟并由县政府下发《2011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招商引资目标;修改完善全县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激发了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单位主要领导外出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定期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树立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建立重大项目推动领导小组,书记、县长多次率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项目现场会,调动各方面要素,在用地指标、水、电、气等方面给予招商引资项目优先保证,在园区建设上全力保证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

(二)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赴外招商促进活动

为努力开拓招商视野,捕捉更多的招商引资信息,今年,我县招商引资的触角将向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区域延伸,充分利用西部县场资源、能源价格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寻找突破口,招商引资的方式突出优势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组织小分队分别赴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赴省外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投资促进活动共计53次,其中,县级主要领导带队5次,县级领导带队9次,部门镇乡主要领导带队39次。加强与江苏、广东、等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与、深圳县钣金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展招商领域和方式,承接钣金、电子配套企业的产业转移,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精细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

根据我县产业发展方向及招商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当地及周边配套资源,由各镇乡和相关部门参与,借助优势资源,依托产业基础,在现有产业的上下游配套等方面深层包装项目,突出产业链条开发,包装了九顶山生态旅游开发、沿山生态旅游区、四星级酒店、机械加工铸造、中药材种植加工、玉妃泉饮用矿泉水扩建、早熟梨及大蒜深加工等19个项目,通过不同方式加强项目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外地客商投资绵竹。

(四)抓重大项目的引进及跟踪落实

着眼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环保、新能源和光伏能源等主导产业,以产业抓招商,以招商兴产业,全力打造食品白酒、机械、精细化工“三大百亿产业”。2011年1-10月,全县新签约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如:由福建长乐传福针织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新建川西国际商贸城、项目占地400余亩;由九一钣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新建钣金生产项目占地350亩;由甘肃古河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酒类生产项目。

龙蟒集团硫、磷、钛化工基地项目、剑南春集团万吨白酒基地建设项目、金泉钢铁技改项目、红运酒业技术改造项目、华丰公司黄磷及磷酸盐配套项目、清平昊华30万吨/年硫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项目、金盛源公司“非粮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五)圆满完成中国西部钣金机电产业园创建工作

成立钣金机电产业园筹建办公室,克服资金紧、人员少等困难,创造性推进钣金模具产业园建设工作。该园区是一个纯外来企业组成的新兴产业的专业园区,规划面积5k㎡,园区极有可能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第四台发动机。我局在钣金机电产业园的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园区建设及招商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已引进18家企业来绵(钣金园)新办8家企业,占地590亩投资近6.2亿,现正与钣金行业协会、深圳钣金协会下属的10余家企业洽谈投资。

(六)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平台建设

坚持开发区与特色园区多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完善和修订工业园区有关规划,强力推进江苏工业园、汉旺无锡工业园、新县工业园、拱星工业园建设和特色化提升。同时,全力推进“川西国际商贸城”、“忠孝文化产业园”、“中国年画古镇”等三产项目以及“中国西部钣金机电产业园”、“中国酒城绵竹名酒园”等新的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用活用好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园内生活服务区及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增强园区招商和企业入园的吸引力,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

(七)加强省县县联动对接工作,促进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由县委、县政府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与省级部门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工作的通知》,落实责任单位和任务,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一批大项目落户我县。目前我县各部门已与省级相关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县委对前期对接情况进行了督查通报。通截至10月底,我县各相关部门主动与省级34个部门进行了对接,目前有17个跟踪项目。如与省工商局对接到了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项目,与省旅游局对接了旅游自驾游连锁营地项目与省粮食局对接了粮油现代物流中心项目,省局已将“绵竹县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列入省“十二五”物流规划。招商局、工商联接待了省工商联来绵实地考察。

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作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加快发展的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一是土地因素制约我县招商引资。由于受到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限制,土地利用指标少,签约项目用地落实慢开工慢。二是全县招商统筹不够到位。各园区主攻区域和主攻产业有待进一步调整,招商力量整合不够到位、联动不够紧密,信息和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工作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投资环境和服务还需进一步优化。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大局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低、服务承诺不到位等问题。

三、2012年工作安排意见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和全县经济社会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县场化运作相结合,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我县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支持引导政策,优化配套条件和政务环境,加大电子终端产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引资力度,努力引入一批旗舰型企业、重大高端项目。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12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56亿元,新引入亿元项目5个,2011年签约项目实现全部开工。

(三)主要措施

1、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推进产业招商。要围绕“十二五”时期《绵竹县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食品饮料、精细化工、机械重型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上档升级,培育壮大钣金及机电产品制造业,科学制定产业招商重点与方向,努力做到招商引资的视野越拓越宽、触角越伸越远、行业越招越明确。

转变招商理念、实现招商主体多样化。坚持从“招商”向“选商”的转变,除重点抓好以商招商、项目招商、驻外招商外,要积极整合产业、客商、在外创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实施产业招商、以情招商、人脉招商等。加强同与符合绵竹产业发展需求的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开展委托招商,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县场化运作。进一步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要突出大项目招商,把央企国企、上县企业、台商企业、大型民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要加强招才引资工作,实现绵竹跨越发展,不仅要引进项目和资金,更要重视引进人才、技术和先进管理。努力推进绵竹招商引资在量的增长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

2、切实提升招商实效。一是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抓好已批项目的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抓紧签约项目的快注册、早登记。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在规划调整、用地指标、项目审批、专项资金、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建设优先保证。

第11篇

推进20个旅游大项目安排500万促销奖励资金

云南省省政府副省长刘平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说,金融危机的影响,给今年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际、国内游客都会减少,投融资、招商引资难。旅游企业难;面对这些困难要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资,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旅游工作的机遇。2009年要继续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必须有一批重大项目作为支撑。省政府今年将继续把抓好一批国家公园、一批旅游精品景区、一批休闲度假设施、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一批旅游小镇和特色旅游村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20个重大项目。进一步深化旅游企业改革,要加快推进国有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改革。

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力度。省政府决定今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开拓市场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实力强、营销网络强、组织输送客源量大的旅行商,也可以考虑给予奖励。

2008年旅游收入超660亿元2009年力争达730亿元

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在会议上作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推进2009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08年的旅游工作。2008年,全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年初计划。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比前年同期增长11.4%,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接待国内旅游者1.03亿人次,同比增长14.1%,接待国内旅游者登上了1亿人次的新台阶;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8亿元,同比增长20.2%;旅游业总收入达663.3亿元,同比增长18.6%。

2008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第一是旅游业创新思路。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编制和报批工作。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认为云南通过开展以一个特色产业的改革发展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符合云南实际和发展方向,从改革的角度看在全国也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重点推进了腾冲、玉溪抚仙湖――星云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旅游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把加快建设136个旅游重大项目和中国禄丰世界恐龙谷等60个省政府当年重点推进的旅游重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投融资力度明显加大。2008年争取国家旅游发展资金2200万元、扩大内需资金3900万元、红色旅游资金55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超过1亿元。并引进了一些大集团的投资。

三是全省乡村旅游建设步伐加快。加强了对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启动了全省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并建立旅游特色村挂钩联系制度。

四是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进行了“奥运旅游服务计划”主题宣传促销并积极推进国际联络和海外促销。累计组织参加了德国柏林国际旅展、印度出境旅游展等26场次境外促销活动,邀请了印度、泰国、越南等5批次海外旅游业界人士来云南考察交流。

五是旅游市场整治得到有效推进。机制得到完善。并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建设和强化旅游行风建设。

六是旅游区域合作成效明显。推进了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旅游合作、香港等地区的旅游合作。并推进国内旅游合作。

2009年全省力争接待海外旅游者265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11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次达到1.13亿、收入达到656亿元,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730亿元。

2009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启动实施《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力争全面推进腾冲、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世博新区4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启动跨境旅游、旅游企业、投融资体制、旅游循环经济、城乡统筹等专项改革试点。

二是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建设第二批50个旅游特色村,启动建设一批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国际品牌休闲度假酒店和协助推进60个旅游小镇建设。

三是把开拓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国内市场促销要实施“双五”计划,即抓好五个市场、开展五大活动。要积极开拓西南、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东北五大客源市场;境外促销要重点抓住四个市场,即港澳台市场、东南亚市场、东北亚市场、南亚市场;推进昆明一楚雄、昆明―保山―德宏、昆明―红河―文山―越南、昆明―西双版纳―老挝―泰国等一批新的旅游线路;打造如泼水节等“云南10大知名节庆活动”的民族民间节庆新品牌,打造节庆旅游新热点,拉动旅游消费。

四是要强化政策措施支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五是继续推进旅游市场整治,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管理水平;六是扩大旅游对外开放,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七是加强部门协作。行成促进旅游发展的合力;八是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部门的服务和管理能力,重点建设全省旅游信息服务、宣传营销、市场监管、政务四平台。

云南旅游打造7个“天堂”4条新线路

针对2009年的严峻形势,省旅游局专门召开了全省旅游市场开发工作会议。云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池康在大会上指出,旅游市场开发关系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全局。今年全省旅游市场开发工作要继续强化和提升“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品牌形象,把云南打造成“美景观光天堂”、“人文体验天堂”、“休闲度假天堂”、“康体娱乐天堂”、“科考探险天堂”、“和谐人居天堂”、“美食购物天堂”。

重点推广温泉、高尔夫、旅游小镇、世界遗产、文化体验、民族风情以及跨国旅游线路旅游产品。重点推介4条新线路。除了继续宣传促销昆明――大理――丽江――迪庆精品线路以外。将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出一批旅游新线路,具体是:配合楚雄彝族自治州新开发旅游项目,如恐龙谷、彝人古镇等。利用永仁――攀枝花,永仁――武定高速公路通车的契机,将楚雄整合到昆明――大理――丽江的精品旅游线路当中,并推广楚雄州内旅游环线;配合昆明――腾冲直达航线的开通,宣传推广昆明――保山(腾冲)――德宏旅游线路;配合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贯通,开辟并宣传推广昆明――普洱――西双版纳――老挝和泰国跨境旅游线路;配合昆明――河口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开辟和宣传推广昆明―红河――文山――越南跨境旅游线路。

“旅游百事通”全国旅游统一服务热线12301也即将在云南开通,意味着云南旅游的信息化与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省旅游局还计划成立“旅游宣传媒体联盟”和“旅游营销专家咨询组”,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资源和专家的智力资源,共同策划和开展旅游宣传。

旅游经济强县出炉

第12篇

20__年上半年,我县坚持文化与产业“双轮推进”,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全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新型文化项目成功签约,产业亮点初显端倪。__月9日,__省文化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在__国际会议中心举行,__县人民政府与____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签约项目为太阳寨·月亮谷风景区汽摩运动中心。该项目选址在__县__镇__村,计划投资1亿元,主要建设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车赛场,飞碟射击训练基地和射箭运动训练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花鼓戏参演取得成功,文化产业充分展示。__月27日,__县精心编排的传统花鼓戏《打补丁》亮相__黄鹤戏楼,参加由__省文化厅主办的以“唱响‘中国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第二届__地方戏曲艺术节惠民展演。共有40个省直和市县演出团体、4位民间艺人,为基层群众演出__台大戏和35个折子小戏。__花鼓戏《打补丁》剧中人物三癞子饰演者杨盼盼荣获表演奖三等奖,这是__花鼓戏首次参加__地方戏曲艺术节并获得奖项。

3、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有望年内开工。市民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征地拆迁进入刹尾攻坚阶段,地勘方面正在编制地勘报告,设计图纸正在进一步完善,包括室外广场、舞台及看台的布置、屋架设计、屋面排水、立面造型的设计,布置地下室设备和人防用房等,责任单位已对图纸初设进行了会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有望年内开工。

4、小微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品牌正在提升。据统计,上半年小微文化产业共发展 5家,鸣凤山风景区获得国家4 A级命名。12家“四上”文化企业、263家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和718家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的统计年报工作已完成,新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5 家,完成笫十届文博会文化产品资料申报工作。

虽然各项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产业基础仍然薄弱,总体规模偏小;二是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尚不稳固,缺乏政策、土地、资金扶持;三是文化产业尚处培育阶段,未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半年,我县文化产业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策划、市场运作”的发展原则,进一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推进文化与产业相融合;进一步发挥市场、企业的力量,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探索;进一步创新思路,突出本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特色,提高发展要求,力争实现“三大新的突破”,即:力争在重大项目推进上有新的突破;在产业园区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在品牌塑造上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