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竞赛

初中化学竞赛

时间:2022-11-10 12:1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竞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竞赛

第1篇

化学竞赛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为一些学有余力、并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更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后继人才。因此抓好竞赛辅导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早计划、早安排

初中化学是进入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 一年时间要完成初中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升学考试的指导。要从中培养拔尖人才,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辅导计划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化学竞赛辅导一般不能利用平时上课时间进行, 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 才能既配合课堂教学, 巩固课内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拓宽、深化学生的知识面, 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所以, 竞赛辅导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学校、年级的整体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这样不仅可以使化学竞赛辅导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和落实, 保证计划的连续性, 防止中断并减少随意性; 而且将竞赛辅导的知识内容计划好, 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避免杂乱无章。

二、 鼓励参与、集中辅导

所谓鼓励参与就是学生自愿报名, 也可以结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选拔和推荐。通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但也可以吸收成绩一般却喜欢动手、乐于动脑或愿意深入了解化学的同学参加。在辅导过程中如有学生认为某些内容太难接受, 可以退出辅导, 以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组员偶尔有调整, 也能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集中辅导是把参加辅导的不同班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辅导。竞赛辅导小组成立后, 辅导教师应承担班主任的职责, 除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本小组的目标、要求、应有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 平时的教学活动应从一开始就注意营造奋发向上、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互相协作的气氛,使之成为一个高尚的群体。还可以在校内红榜公布组员,扩大影响并促进组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知识的掌握、拓宽及选拔

能力的渗透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化学素质与能力则是一句空话。因此, 前期抓住课本知识, 要求学生吃透、步步过关, 不能随意加快和提高。在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少学生学习化学前就已初步具备良好的素质, 思维敏捷, 领悟力强。因此在正常的教学中, 利用课堂的3到5分钟时间, 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化, 把初高中知识进行有机衔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化学开了一两个月以后, 就可以确定出参加竞赛辅导的人选。利用竞赛辅导课时间, 老师对课堂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宽, 特别是注重化学知识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根据需要, 还可以适当的增做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这些学习, 可开阔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辅导的不断加深,成员的能力逐渐显示出较大差距, 所以可通过几次检测层层筛选,挑出拔尖人才继续辅导,并参加最后全国复赛。必须给学生以学习的自,允许复赛学生可以不交部分化学作业, 允许他们在平常的化学课堂上自由安排, 或复习尚未巩固的知识, 或自学有关化学课外知识。这阶段老师要提前查阅、分析大量资料, 挑选一些难度较大、灵活多变的题目, 或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实验设计题给予思考等等。还可把历届全国、各省市的竞赛题印发给学生, 同时指出复赛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最后利用二三次模拟检测, 激发他们进入竞赛状态, 使他们自信但不自傲, 形成良好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通过这几年的竞赛辅导, 我感受到, 化学竞赛活动可以促进教研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平时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学生群体发展; 化学竞赛辅导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这两者之间应是互相结合、补充、促进的。通过竞赛活动, 不仅为国家培养化学后继人才, 而且可以激发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做到有研究的教学, 从而全面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2篇

第一步:了解题意,划出重点

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字一句,边读边勾划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关键词语,并尽可能做出批注。这样,学生“口、手、脑”三线合一,积极投入审题过程,初步感知题中数量关系,根据关键词语还可初步感知本题与以前解过的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异同。如教学2002年一道全国竞赛题: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ω(S)=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ω(O)为()A、1.75a%;B、1-1.75a;C、1.25a%;D、无法计算。本题的重点词语有已知“NaHS、MgSO4、NaHSO3”、“S”、“质量分数”,有未知“O元素的质量分数”。勾划过程中,感觉出三个化学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NaH、Mg、NaH的相对质量是一样的——24,推出“NaH、Mg、NaH”与“S”的比例也是相等的。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又如教学“今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一瓶,倒出3/4体积后,再加水至原来的质量,又倒出2/3体积,求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找出关键词“20%,倒出,3/4体积,加水至原来和质量,求,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划出重点,做出批注——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原来的1/4,质量和原来的一样。

这样,学生在边读边划的过程中,题中的数量关系便已基本弄清。

第二步:理解题意,说出题设

理解题意,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出题者的意图说出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形式,要会说首先就要去想,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理解题意时尽量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多想。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过程中,不要急于告知学生数量关系,首先要求学生读题,要求逐字逐句读题,在读题划题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能在教师的相关提示引导下,明确以下几点:①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②求题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③所需已知条件是否是直接告诉,题中有没有多余的已知条件。如教学“将15g锌放入146g10%盐酸中,求反应后氯化锌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15g锌,146g10%盐酸。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每65份质量的锌可以和73份质量的盐酸(指纯量)完全反应生成136份质量的氯化锌和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本题中锌过量,只能按照盐酸的量来计算。

教学该题时,可以先设计一道题:“将一定质量锌放入146g10%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氯化锌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让学生说出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的问题。问题中包含有“求锌”、“求氯化锌”、“求氢气”、“求反应后的溶液的总质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确:要求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必须清楚反应后的溶液的总质量和溶质质量。

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自言自语、交流讨论或争论,也可以让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既理清了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图解题意,画出内容

90%硫酸

10%硫酸

应用型的溶液竞赛题占很大比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应用题画出来。”画出来的图可以是方框图,也可以是示意图,但一定要形象直观。现在要求数形结合,在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教学中,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画出来,并逐步培养学生“画”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关系,用图形关系直观地展示数量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在画示意图时,以“少的量”和“一倍数”为“单位”先在烧杯中表示出来,这样能更快更规范地画出示意图。如教学选择题“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现将质量分数为90%和10%二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不能确定。”学生初次接触等体积混合的溶液竞赛题,大多不知如何去寻找已知条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先画两种硫酸质量示意图(如右图,等底),再分步混合:①等质量混合,可得知混合后的溶质分数为50%;②把剩余的浓硫酸又倒入到上一步的溶液中,可知,溶液浓度一定大于50%。

又如,“在某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质量都为200g,把其中一份溶液蒸发掉2.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析出4.5g晶体,则这两份原200g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学生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认为:①可以把这两份溶液当成一份来做;②可以把第二次操作(蒸发5g水,析出4.5g晶体)分成两步,第一步,蒸发2.5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步,蒸发2.5g水,析出(4.5g-2g=2.5g)晶体。同样蒸发2.5g水,后一次析出的晶体比前次多,由此可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外活动 建议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开拓型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基本途径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认真开展学生的化学课外活动,并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对化学课外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它的规律性。

一、化学课外活动的涵义

化学课外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自愿原则,为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的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活动的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学开阔视野,提高和培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形式的选择

(一)读科普书

教师事先选定一些与初中化学有关的科普书,比如,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元素发现史、化学与军事、环境、日常生活、化学科学发展动向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相互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二 )举办展览

由教师指定课外小组成员摆置好仪器、装置、试剂、标本、模型、挂图、用表,写好卡片,让初中学生参观。必要时,让课外小组成员或演示,或讲解。既培养了化学骨干,又使今后同学对整个实验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一般宜每学年举办一次。

(三)调查访问

教师确定好调查内容,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方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个别或分组带着任务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回校交流。例如当地矿产资源、环境污染与保护、土壤的酸碱性、化肥农药的使用、三废的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

(四)自制教具、改进实验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是以活动为载体,完成对客观事物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制教具、改进实验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

(五)办板报墙报、出小刊物

让小组成员两三个人一组,轮流负责,利用教室后边及校园内的黑板、墙报办板报、墙报,向全体师生介绍一些有趣的初中化学知识,报道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挑选一些善写能画的小组成员,组成编委会,自办化学小刊物,主要刊载学生自写的小论文、小制作及学习的经验体会。同时介绍一些重要的课本中没有的化学知识。

三、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建议

如何组织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注意保护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全面育人

在初中化学课外活动中,既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长知识、培养智能,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发展专门才能的同时,要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坚毅、刚强的意志品格;提高认识美、理解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热爱人民和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风气;发扬团结互助、合作共事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化学课外活动成为全面育人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几年化学课外活动锻炼,虽然未能进大学,但他们的活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善于联系社会,就业后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深受社会欢迎。

(二)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是全体学生的需要,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些有益教学的活动。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他们有兴趣,愿意参加,化学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同样有机会参加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实践表明,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基础差的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能力,还在学习纪律、思想品质方面也有所提高。同时要结合教材开展活动,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巩固、加深和扩展。课外活动还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这必将引起学生的亲切感,激发更大的兴趣。如酿制糯米酒,制雪花膏、洗印照片等内容。

(三)坚持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重在能力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素质;培养目标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存在的教学模式,重效仿轻创造,重求同轻质疑,重灌输轻思考。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理念使中学教育形成机械训练、反复做题、频繁考试的学习模式,学生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沉重,严重地阻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所谓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灵活机智的才能;对科学的热爱、对事物的探索;针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新见解的才能。因此,应明确创新化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创造一个平台,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教育事业,化学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过硬,身心素质健全,具有独立持续学习、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教师。

二、优化整合化学专业知识结构,深刻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化学教师的培养,应精心设计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多角度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删减重复内容,精简专业课时。重点讲规律的原理和应用;增加材料、食品和化工等专业课程的选修力度,聘任其他高校优秀科研工作者及企业做化工知识讲座,拓展师范生知识面,了解化学基础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相应增加化学实验课时,增加与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紧密的测试方法、合成方法。

3.改进授课方法。创建小组形式,自学讨论简单内容,自主设计实验,真正做到“学生自主,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

4.深刻理解、研究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包括初中化学大纲解读,不同版本对大纲的处理方法;初中化学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对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作用;初中化学学习的两大观点:微观(物质观)和宏观(元素观);初中化学概念、规律、探究课程的特点及授课方法,培养灵活的教学机智。

三、提高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

强化化学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能、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用专门语言,按照化学科学的表述规范去进行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实验的能力;教育教学技能要针对专业知识,联系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机智构建优化课堂,促进教学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对实验现象灵活阐释,对课堂层次灵活把控,敏感地发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四、现代信息处理技能

在短时间内搜集和处理大量专业知识信息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纷繁的专业知识需要从各种角度归类和总结,怎样能够使知识和方法化繁为简是教师应该首要考虑的思维方式。例如,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建构主义等科学地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整合、迁移、衍生、嫁接等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五、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不是机械地重复,只有不断地教研和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性学习。内容上则应体现前沿性和实用性,激励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总之,高校教学要具有针对性,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化学学科的综合性,对中学教学的理解,各个环节都要强化训练。现在大部分中学忽视对实验的教学,一味地做题、应试,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中学时期机械地学习,扼杀了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课程的进行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强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及教育长远性思维的训练必不可少。“实践出真知”,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仍有一定差距,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近几年有些学校采取“放羊”形式,使师范生缺乏专业训练,一定程度上拉长与实际教学的距离。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开展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国顺.谈初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J].化学教与学,2011(04):24-25,76.

[2]解玉嘉.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J].教书育人,2007(11):21-23.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初中化学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所承担是的一种化学兴趣提升和化学基础夯实的责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化学教学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作一个简要的探讨,旨在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有限

教学设备直接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尤其是针对这种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可是说,实验是化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然而,就目前的很多情况来看,尽管各个学校加大物力、财力配置了高级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但是由于实验室配置设备费用昂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实验设备的贵重,对学生造成压力,导致学生不敢动手操作,这种情况在很多农村中学尤其明显。除此之外,一些学校的实验设施配置不全,有的学校设施陈旧,甚至实验用品存在过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而在很多设备相对齐全的中学,尤其是市级中学来说,多媒体、实验室相对来说配置比较齐全,则又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现象,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化学方程式不在黑板上板书,只是对着PPT来讲解,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水平有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目前的化学教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一是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虽然国家在不断地提倡课程改革,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但很多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是以应试教学为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屡见不鲜。

二是教师知识储备有限。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时展的需要,初中教材不断改版。一些教师无法很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知识更新比较缓慢。化学教师教学任务又重,一个老师担任几个班的教学,其是农村的一些老教师,本身年龄就比较大,学习新东西相对比较吃力,加上教学任务重,因此就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尽管教师队伍在不断更新和扩大,但是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的专业化学教师来说,理论知识虽然具备比较充分,但是实验操作及教学经验上又出现明显不足。总之,教师自身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

三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在很多学校,教学评价的方式依然是“考试”,然而,对于这样一门基础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课程来说,考试真的是唯一的方式吗?学习的态度、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是否也应该计入考评体系中来呢?其实,评价方式的改善,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3.学生兴趣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和主体。然而,很多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有的甚至十分抵触,有些女生胆小,不敢进行操作实验等;对于比较复杂的化学公式,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背诵等,都影响了化学教学。

以上从教学设备、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但也不能概括所有的问题,还有很多细小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发现,进而找寻解决的办法来改善。下面就针对问题谈一下解决策略。

二、关于初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大化学实验设备的投入

实验设备是实验的基础。学校都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建设良好的实验场地、完善仪器的配备、增加实验药品的数量,确保实验药品的质量等。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资源,有些药品来自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来搜集。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实验成本。例如实验室常用的金属锌粒,就可以让学生收集废旧的电池等。而对于仪器设备的损坏,这类的问题在所难免,教师在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及时地跟学生讲解清楚,除了规章制度以外,更重要的是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在平时的课上,教师要悉心指导避免发生意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水平是制约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师资力量方面,首先要加大专业化学教师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在相对偏僻的农村,要增加化学教师的比例,缓解教学压力和教师的疲劳度,用更多的时间专心钻研教学。其次,要开展专业的培训,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增加其学习交流的机会,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要转变观念,跟随时代的发展。教师既是“传道授解惑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教师不能总是一副严峻的面孔来对待学生,并且总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不停地“灌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者产生压力,遇到问题也不敢问。教师应该和学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知识灌输的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方式。以一种自我探究,师生共同学习,不懂就问的方式来进行化学教学,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并且,教师要逐渐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探索符合实际的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方式。至少,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对于实验性十分强的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上述内容提到了一些培养学习兴趣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更好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来增加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感受,加强实验的训练,开展化学实验竞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外活动等,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初中化学因为其特殊的地位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教学设备、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对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了影响,因此,我们只有找准问题,通过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等方式来不断完善初中化学教学,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性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第6篇

的实践,就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过渡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化学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看学习新课的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困难,因为大多高中老师都是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不是不断地重复。

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几条经验。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 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的做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看千遍不如练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的时候,通过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会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第7篇

一、兴趣,营造和谐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营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鲜活的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涉及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还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化学原理,设计一些实验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信任,创设自由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大哥或知心大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感到自由和被尊重.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说话要幽默风趣,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使学生放松紧张的学习心态.

三、赏识,打造活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教师还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在评价能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动力或者修正作用时,引入评价比较好.尤其是课堂内的评价,对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这个环节一般是在课堂中途出现一次、结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对新课内容学习的第一次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是一次教学修正.结尾的一次,一般作为总结性的评价,评价范围要广.由于初中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引领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不能过于苛求.评价不全是为了甄别,评价最应该发挥的功能就是激励,就是给予学生发展的信心、勇气与力量.

四、智慧,构建灵动课堂

初中学生具有活跃、好强、好胜等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作探究和竞赛比赛等有效交流方式,提高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设计合作探究活动要体现“多样化、时效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讲“空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并让学生思考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课堂设计像一首流动的诗,带领学生如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曲陶醉于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梳理教材,突破要点,必要时为学生全面演绎规律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忆,善于记忆.

五、创新,建造高效课堂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试题赏析;拓宽延伸;能力挑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6-007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为期一周的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地区)2013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已于4月21日落下帷幕,此活动不仅组织化程度高,而且试题也让人赏心悦目,散发着新课改带来的又一阵阵“清香”。初赛试题贴近中考,注重基础的夯实和知识的应用,复赛试题则更加突出知识视野的拓宽和科学素养的提升,给学生有一种不一样的做题感觉。下面摘选其中部分经典的、具有代表性试题,与大家分享。

一、试题赏析

1. 横向拓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1)生活化学

这道题以教材中的“食品中的有机物”为切入口,不仅考查了蛋白质、油脂、微量元素等知识点,还拓展了蛋白质、维生素相关知识,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了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在食用富含维生素的一些食品时,要注意不要高温加热、凉拌时最好加些食醋等生活常识,“生活处处皆化学”再次得到体验。关于生活化学的试题在复赛试卷上也有所体现,如: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少于多少;酸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否比鲜奶高;常用于保护食物,以免被微生物侵蚀而腐败的物质是什么;不吃早餐的学生,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化学知识,积累了一些生活和保健的常识。

(2)环境化学

例2:(初赛试题)现代社会,酸雨是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3)文学化学

例3:(复赛试题)在许多古诗词和成语中,蕴藏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现象,体现了化学之美。请用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禹锡《浪淘沙》中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与哪一种金属的性质有关? 。刘长卿《酬张夏》中的:“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绘了那种物质的状态变化? 。从王安石《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可以知道什么是运动的? 。

(2)以下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落石出b.百炼成钢c.点石成金d.滴水成冰e.水滴石穿f.木已成舟

(引自“复赛试题”第22题)

化学之美不仅显现在物质固有的性质和反应现象之内,而且还体现在化学与文学的有机融合之中。用化学知识解释古诗词以及成语中所描述的一些物质性质或自然现象,姑且称之为“文学化学”,是上述这道题的风格特征,学生通过做题,既可以欣赏到文学的韵律之美,又能联想到文人墨客笔下生动的化学自然景观,使所学知识得到迁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2. 纵向延伸,突显思维能力挑战

(1)课本知识的自然延伸

(1)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应选用铁锅还是铝锅 ,为什么? 。

(2)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在溶液中的质量为 g;

(3)废铁锅片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引自“复赛试题”第27题)

(2)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

例5:(复赛试题)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小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沉至杯底

(引自“复赛试题”第18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若能适当地将化学内容与相邻学科(如初中物理、生物等)有关知识进行一些小综合,则能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上述这道题体现了化学与物理的高度融合。整个竞赛试卷中还有许多与生物、计算机等学科融合的好题,譬如:“灰太狼”不吃“喜洋洋”改吃草了,狼体内会不会很快产生消化草的酶;抗生素是否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珊瑚是一种海洋植物吗;自然界的病毒和电脑病毒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等等,与生物、计算机甚至是医学的融合,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最后一道与英语学科融合的“科技英语题”,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提升了整个竞赛试卷的品位。

二、两点思考

1.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初中化学教师是引领学生开启化学大门的引路人,学生是否对化学产生兴趣,高考选修时,学生是否愿意继续选修化学,学生将来是否愿意从事与化学相关的科研工作,能否成为化学领域中的尖端人才,初中化学教师将决定其80%,换一句话说,很大程度上在于初中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在于启蒙阶段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教材只是一个案例,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更多地需要广大教师们去研究教材,开发、整合与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二度”创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金钥匙”科技化学竞赛全新的命题视角,为初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宽厚的基础。教材中既没有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罗伯特和布莱恩,也没有刘禹锡的《浪淘沙》、刘长卿的《酬张夏》、王安石的《梅花》,更没有英语课文或片段,这表明“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热情。教师的教学视野要开阔,教学内容要宽厚,教学的思路要创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与时俱进,不仅精通初中化学知识,而且还要熟悉、了解高中化学知识,更要有与相邻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因此,要时常去翻阅、浏览高中甚至大学教材,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广泛地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做到了上述这些,方能使课堂教学既基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也才能驾驭教材、游刃有余,出新出彩,真正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

2. “考试分数”重要还是“能力素养”重要

分数对于学生而言固然重要,但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能力素养更为重要,眼睛只盯着分数,教师只能是为“考”而教、为“分”所劳,学生只能是“游题海”、“爬书山”,不断反复机械训练;眼睛只盯着分数,提升不了能力;眼睛只盯着分数,出不了高才生。从“金钥匙”科技化学竞赛试题中不难看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少问一些“是什么?”,多问一些“为什么?”;少一些机械训练,多一些思维碰撞;少抛出一些现成的答案、思路,多给一些多元的、开放的甚至是有悖于教材结论的过程探究和论证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多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实验,必要时走出课堂接触、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便今后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提升学生能力素养的另一个关键是性智和量智的彼此统一和融合。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院士就是性智和量智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典范,他年轻时代特别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专修过钢琴和管弦乐,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舜学习过绘画,对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的兴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工作期间,除参加物理、航空和力学学会之外,还加盟了艺术与科学协会。科学和艺术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成就了他的事业、生活和人格。有一位大师曾说过:文理兼通的人最容易成为大师。性智与量智的相互渗透、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其实一个人学什么专业或干什么职业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和灵气,而这些能力和灵气并不是“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的,它是超群良好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性智和量智的完美结合、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否有这样的意识?是否存在“文、理不相往来”的现象,我们不妨用人文的精神来滋养理科的课堂教学,用艺术的韵律熏陶学生的心灵。其实教材之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好素材,只是无奈于没有被重视或开发,而悄然无声地从我们身边溜走而已,比如《石灰石的利用》教学,许多教师都会用《石灰吟》这首诗来拓展教学的内容,而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字里行间的化学道理,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却很少去关注其中隐含的人文素养教育元素,于谦的这首诗,充分表明了他廉洁正直、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诸如此类的素材若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能力素养和人文素养一定会有较大幅度地提升,化学课堂必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实验 误区

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攻坚期,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科学探究实验。农村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笔者从反面课堂案例视角对化学科学探究实验低效、无效、负效误区展开分析。

一、低效化科学探究实验误区

许多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时,将小组讨论细化为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甚至是小组间竞赛和对抗。这些流于形式的探究耗去大量时间,在其热闹的表象后,教师忽视从现象到结论的科学探究式分析,这恰恰是科学探究的最核心环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其直接导致科学探究实验的低效。

二、无效化科学探究实验误区

无效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一大误区,其中有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一)明知故探,味同嚼蜡。

明知故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直存在,在农村初中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而显得更突出,笔者曾注意到有教师就CO 能否供给呼吸设计科学探究实验,完全疏忽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就知道了能供给呼吸的是氧而不是CO ,常识性问题被教师拿来设计成科学探究实验,其探究过程味同嚼蜡,这样的探究实验既不科学更无效果。

(二)虚假情境,务虚乏味。

现实农村初中化学课堂较多出现科学探究实验情境务虚化问题,如在人教版第五单元课时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有教师上课一开始就投影出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导入时教师为创设情境而设问:同学们想一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同学们齐刷刷大声回答:质量守恒。以这样务虚乏味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科学探究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趣味性和科学性可言,最终导致整堂课的科学探究实验趋于无效。

三、负效化科学探究实验误区

农村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负效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脱离实际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一)脱离学生知识准备,超进度探究。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中,有教师在探究分解H O 制O 时,有意让同学们思考并探究,如果用HO 和MnO 制取氧气其实验装置与用KMnO 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表面上看这样的探究设计紧紧抓住了中考要求,但这样的探究设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完全不对接,学生面对这样的探究要么是无从思考,要么是思无所得,最终的结果是超进度的科学探究实验造成负面效应。

(二)脱离学生接受能力,超强度探究。

某教师在讲授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时,将KMnO 制取O 的演示实验设计成科学探究实验,在授课时加设了加热仪器选择的探究、收集方法选择的探究环节,并且在成功用排水法制得氧气后,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如何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探究,最后还安排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一般实验步骤。笔者发现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因为探究的强度太大,学生的思维由吃力到无力,后半程的探究全靠该教师死拽硬拉。回看这节课的科学探究过程,典型的好心办了坏事,学生探究热情被超强度的探究任务浇灭,整个课堂教学负效化。

(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超难度探究。

农村实验探究教学一定要防止学生“吃撑”。某教师在处理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时,可能考虑到该课时单讲CO的内容显得单薄,于是他把CO还原CuO反应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操作的注意点,包括尾气的处理和处理方法的拓展探究,结果整个探究过程几乎由教师包办,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学生在座位上目不暇接,这样的探究效果必然不佳。

著名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马宏佳教授说:“科学探究实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科学形成正面的情感,对未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探究实验的效用不言自明,但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用不科学的探究方法随意而盲目地设计化学探究实验,探究教学最终会趋向无效化、低效化和负效化。教和学两个层面都呼唤科学探究实验的有效性、高效性,实效性。在新课改的路上,每位教师都应该审慎地三思而后教。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有效策略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要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新鲜、神奇就离不开优化的设计。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一定会兴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补充一点――再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加了如此一个反复的实验内容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得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加十足。教学设计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为背景,设计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在问题的展开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化学教师要深刻领会、理解课程标准、课改精神,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很好地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设计出相关的互动环节,使知识在课堂中生成、深化,让思维在教学中被激活、被丰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趣味性

化学药品中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药品很多,因此化学实验的操作有其一定的规范性,如果实验中有违规的、错误的操作轻则影响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重则会发生实验事故。所以,在化学教学之中应该十分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当然,规范的不一定就是死板的。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同时注重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不至于枯燥。例如在安全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代替老师做演示实验,老师在实验后总结学生操作的失误和错误之处。这样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演示实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真正进入探索学习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听”,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教师还要注重运用语气委婉、温和的语言,如“xx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xx同学,你想说什么呢”。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质疑、解疑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成主动探究者,把学生的智力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学会探究,主动探究,独立探究,从而达到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的目的。

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要联系日常生活及生命活动,直接感受化学的有用性

比如厨房中的油盐酱醋、衣服面料的丝麻棉毛、房子内的装修材料、包装盒内的干燥剂、饮用的汽水、各种除污除垢的方法。同时,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枯燥,学生难于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日常生活现象、实物、活动、视频、动画等方面入手,在学生体验、体会的基础上,再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五、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感官密切合作,注意力高度集中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合作,化学学科在这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实验时,比如镁和盐酸的反应中总的感受是快,眼睛看到一小段镁快速旋转消失,小小的气泡密密地冒出,试管中的热气升起,耳朵听到急促的‘咝咝’声,手感觉到试管变烫,各种感官的同时工作令学生感到少有的兴奋和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效果良好。我们要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多做学生实验。比如,在“粗盐的提纯”“实验室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做实验是非常好的选择。

六、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灵活记忆、巩固知识

第11篇

(1)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本文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新课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难上,一者高中老师都是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部分老师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问题的顺利解决,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做收效高: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quot;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quot;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第12篇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让初高中化学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相信老的习惯,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造成顾此失彼,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同时,高一化学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五、教会学生用脑去理解,大面积提高化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