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13:3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语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外语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征;既是基础外语教学的延伸,又是基础外语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这门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好地利用外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工作。由于专业外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一、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之本,编写合适的教材是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专业外语教材的建设要跟上基础外语和专业教材发展的步伐。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职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新颖。教材的编写首先要考虑专业性、实用性与统一性,结合实际,点面结合。内容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各章节所涉及单元操作引入了当前最新技术与工艺。
2.难度适中。选材上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不求宽度,使学生学以致用;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积累专业词汇,熟悉专业文体,包括理论性的、推导性的工艺过程说明等,使学生通过英语学到新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与本专业知识的衔接技巧,以及运用已有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现场教学。如在介绍混凝、絮凝、反渗透等专业术语时,可在学校污水处理厂及专业实验室内进行现场教学。
二、教学方式
专业外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启发式与多样化教学方式并用,通过引导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考潜能,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交流与表达。此外,借助专业实验室和多媒体机房,浏览外语网站,模拟情景练习,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锻炼学生听、说外语的机会,既夯实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1.单词教学。 单词是句子的基础,也成了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教学中,应对专业词汇进行专门板块的讲解,尤其是专业重点高频词汇,指导学生如何记单词。
2.语法教学。专业外语多为说明性质的文体,构成文章的句子存在很多修饰的成分,如定语从句、分词短语等,学习时,应分析句子结构,并加强对此类语法的讲解。
【关键词】外语;毕业生;就业前景
不仅如此,高校也纷纷开设外语专业,使得外语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外语专业所需的人才并没有随着高校对外语的扩招而增长,导致了供过于求的就业状态,使得外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前景进行研究。
一、外语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一)就业方式灵活、限制较少
由于单一的就业方向已经很难满足高校外语毕业生的就业,外语毕业生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在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下,逐渐呈现出灵活的就业方式即:不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单位,而是选择个人创业、阶段性工作或选择兼职性质等自由的就业模式,从而获得不稳定的工作酬劳。
(二)外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不固定性
由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个性鲜明、思想前卫、乐于接受新事物和追求自由等特点,那么就会造成外语学生不愿意和用人单位建立固定的劳动关系、想要自由自在工作的现象,所以外语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有着一定的随意性。
二、外语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区域过于集中
用人单位工作的地理位置,也慢慢的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近几年对于“北漂”“沪漂”等特殊人群的争议就可以直接看出,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通常偏向选择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当然,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大量毕业生的涌入,这些城市就会出现一种供大于求的就业局面,致使就业压力增大,增加大城市的就业难度。
(二)忽略了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
由于外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很大的学习成本,继而使外语毕业生有一种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高报酬的工作心理,向往大城市和高薪职业,而对一些小的、薪金报酬低的职位不感兴趣,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切都向钱看,忽视了自身的职业发展,虽然能够得到较高的报酬,但是却失去了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应有发挥的机会,只在乎眼前,没有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外语毕业生灵活就业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外语的毕业生,有着与其他工科毕业生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就业方式多种多样,有着很大的就业优势,但是,目前来看他们还没有完全将灵活就业做为他们的就业途径,下面是成都理工大学学院外语毕业生就业数据,通过表1可以看出,成都理工大学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总人数为4238人,就业率为90.7%,待业人数为334人,待业率就是7.88%,由于前面说过外语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优势,所以待业率和就业率都趋于常态,然而,通过表1,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外语毕业生的灵活就业人数仅为62人,灵活就业率为1.46%,在总的就业中只占有极少的百分比,可见虽然灵活就业是外语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但实际生活中,因为我国社会对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导致只是较少的毕业生采取这种灵活就业模式。
三、提高外语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一)深化对外语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对外语毕业生应尽早的进行其就业方面的指导,刚进入高校课堂开始,就应使其对就业形势加以了解,增加就业指导课程,根据自身的专业对就业形势有着准确的分析,初步确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模式,调整自身形成的错误就业心态,教师应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要想提高外语教学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院校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院校应该重视优秀的教育人才,提高外语教师的待遇水平,引进德育两全的外语教师,完善其自身的师资队伍,并且定期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继续进修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支持教师进行科研和教研活动,才能保证院校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努力建立健全的毕业生灵活就业保障机制
灵活就业是外语考生的重要择业途径,由于我国没有给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一定的安全保障,使得只是极少数的毕业生选择这种就业模式,为了使毕业生就业模式多样化,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的劳动保障机制,使毕业生能够敢于选择这种就业模式,这样才能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努力转变外语毕业生的就业思维
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过多,高校不断进行扩招,使得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人之骄子,而是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外语毕业生转变就业思维,进行自主创业,传达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使同学能够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就业,完成另一种形式的就业。
(四)加强学生听说能力训练
现代社会对外语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社会对外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如果只学会了“哑巴外语”,只会写不会说的话,不能把外语应用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这样的外语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外语教学的原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汉语和外语使用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如果只能掌握外语的读写技巧,但是不能把外语运用到实际的日常交流中,外语专业的就业率也不会改善。
(五)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学技术早已经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为了提高院校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率,就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针对选择不同语种的外语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性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外语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比如在院校的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本语种外语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外语语音室,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使外语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化,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保证外语教学质量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进而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基础。
(六)完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上面已经说过,我国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非常的不科学,只认可学生的成绩和证书,忽视学生的“软”实力,以证书和成绩作为对外语教学的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尤其在院校的外语教学活动中,老师片面的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建立健全并且科学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起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对学生未来就业非常重要。
关键词 外语专业学生 就业竞争力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DONG Wan, YU Lingzi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foreign students presented, analysis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etition for jobs, raised approach to foster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o further improv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employment.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ultivate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区域间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外语专业人才作为沟通的必备桥梁,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因而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职空间。然而,对于大多数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外语最终仅仅只能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当一些非外语专业的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其相当甚至超过其时,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因此减弱,这也成为外语专业学生就职时会遇到的尴尬。面对这样的现实挑战,如何培育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学校、学生本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1 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多以去企业就职为主。以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为例,五年中本科生就职于企业的人数分别占当年就业学生总数的83.95%、85.07%、87.36%、86.15%、95.65%,五年中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企业的人数分别占当年就业学生总数的22.09%、30.10%、30.66%、41.67%、48.57%。由此可见,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就职的比率逐年增加。
几年前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在高校或事业单位就职,但经过前几年高校的扩招后,外语专业研究生的数量已饱和,各高校岗位已无空缺,仅仅需要引进少数高层次的人才,对外语专业硕士毕业生需求减少。目前外语专业研究生主要流向是企业和中学,其中在企业就职的比重逐年增加。这意味着近几年社会对外语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从科研型向应用型过渡。研究生面临着与本科生一同在企业应聘的竞争。可见,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尽快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另外,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呈现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的外交外事领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金融、经贸、传媒、教育等领域就业。那些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外贸、外交、新闻、中文等知识背景的外语类毕业生,契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深受社会欢迎,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2 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分析
就业竞争力包涵多种综合能力,亦有多种解释,Howard(1995)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雇员具有劳动力市场和雇主所需要和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能力。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EE)(1998)把就业竞争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发现潜能的自信。 根据国内研究的解释,可将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定义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审视当今外语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其中有长处也有短处,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2.1 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分析
(1)娴熟的外语表达能力。外语专业学生经过四年专业训练后,具备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表达能力成为其就业竞争力中最大的优势,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外语专业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国际化视野与多元性思维。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会接触到外国政治、经济、文化,也会接触到一些外国人,多种文化与观念的碰撞,会激发外语专业学生的多元性思维。同时,通过语言优势,可以了解到全球最前沿的知识与学术动态及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这使外语专业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更全面、更透彻。
(3)优雅严谨的礼仪修养。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需要牢记一些敬语及客套话的惯用语,甚至对内对外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另外,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对国外文化的学习,了解各国的礼仪规范,在平时就更注重自己的礼仪和仪表,把注意自己的形象看作是对别人的礼貌。所以说外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良好的礼仪修养。
2.2 外语专业学生的劣势分析
(1)知识结构单一。外语专业学生面临着“有专业等于无专业”的困境。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单词记忆、语法梳理、阅读理解等方面,时间和精力上确实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在本科教育阶段,除了语言的学习外,学生对其他课程学习不够深入,知识面不够宽,所以在求职的过程中略显劣势。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经济贸易、电子科技等其他专业领域的涉猎,导致单一型外语专业学生不如复合型人才更具备就业竞争力。外语专业属于文科专业,在学习中主要注重识记与理解,涉及科学素质的内容很少,这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发展的不协调,不利于外语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就业定位偏高。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就业空间。由于涉外的单位往往薪酬较高、工作环境较体面,且基本都在较发达的大城市,所以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在某些方面,或薪酬或工作地点,当期望与现实存在矛盾时,就造成了就业迟缓或放弃专业委屈就业,甚至暂缓就业或考虑出国继续深造。这是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定位偏高,对就业市场和自我认知不充分而造成的。
(3)缺乏创新意识。语言学习从单词到语法,多数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特别是惯用的表达方式不允许有任何创新与改造。这就导致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与动力。但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依靠不断的创新而推动的。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的生力军,更需要培育创新思维,成就个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独特的创造力也是用人单位会看中的有效竞争力之一。
3 培育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了解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可以从中探索培育其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有效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保持外语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国外合作办学的交换学习项目或游学项目,通过在目标语国家学习生活,增强外语应用能力。通过组织外语演讲比赛、外语辩论赛、翻译比赛、外语模拟面试、外语戏剧演出、外文歌曲比赛等专业相关的活动,把学生的专业学习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学校设置商务外语、翻译、外语写作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2)鼓励跨学科选修,打造复合型外语人才。促进外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培养模式转变。外语专业学生在修好第二门外语的基础上,还可在经贸、金融、法律、新闻、旅游等专业进行辅修乃至双学位学习。同时,还应重视通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
(3)重视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语言学习虽然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但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工作对专业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实践是对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在工作体验中除了巩固语言能力外,还能够锻炼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心理调适等能力。所以,创造条件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国际赛事或国际会议的外事志愿者活动、交易会等会展翻译工作、外企公司、高校和中学的实习工作等等,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外语专业学生尽早体验职场、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同时,也能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缺口和岗位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也可以根据现状及时地调整就业心态,拓宽择业范围。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还可以学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更好的个人事业发展机遇。
(4)培养团队意识,培育合作精神。高校在激励学生展示自我,开拓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每一项工作都是由大家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如何使团队发挥最大的作用都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生活动中通过与同伴不断地沟通、协作,摸索如何将自身的创新和主张与团队协作统一起来,使大学生在求职竞争中在顾全大局、充分合作的基础上,不失自身的领导力与影响力,体现其出色的个人气度与魅力。
今后的外语人才应是跨文化的人才,他们不仅要精通国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还要深刻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如此才能代表我国进行国际对话与合作,拓展我们的国际市场和文化影响。总之,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学生本人共同、长期的努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保持外语优势,打造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重视社会实践,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挥外语人才的优势,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 郑雨兰,严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 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5.7.
[摘 要] 外语教学质量与外语教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而提高外语教师素质关键在于重视和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代社会信
>>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之初探 高校外语教师元认知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合作教学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两区”建设背景下宁夏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教师发展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于自主学习的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生态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反思性教学: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微课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对学校建设发展影响 地方师范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综述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策略 民办本科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与培训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6]徐协.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2,(5):70-72.
[7]陈晓慧,杨菲.美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22-25.
[8]杨春红.媒体英语课程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2013,(9):159-160.
[关键词]外语教师 专业自主发展 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①我国的教育体系将外语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进行外语教育改革。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与提高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包含三个要素:自主信念、教学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自主信念是教师的认识以及教师发展目标;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所从事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学习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主发展信念和教学能力进行不断反思和研究的能力。
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心出现偏移,特别是不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语言创造力的倾向,但我们仍旧不能低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保障教学质量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当事人”,地位同等重要。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给予学生引导的是教师。“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仅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也有重要作用,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传递是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培训强化是其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恰恰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地位,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起不到根本的作用,仅仅是根据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教管部门的日常规定开展。随着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师发展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所以必须强调外语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提出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②。
一、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少有关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研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语教育关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尽管我国的外语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却非常缺乏。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教学法和教学大纲上。对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关注外语教学理论及外语教学技能,范围比较窄,也不具体,而且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方面的资料文献比较少,内容比较杂乱。
2.“恶补”和“经验传递”仍然是外语教师发展的主要方式。目前,社会各界对专业自主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一方面,一些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专业自主发展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就等同于专业自主发展,造成过多地强调“自主”,对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比较盲目,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试图通过刻苦研修专业知识快速地实现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这种“恶补”的做法是非常盲目的,即使实现了学历提高和专业知识强化,也未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长久以来的集中培训制度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对专业自主发展的认识错误,具体操作中,往往将专业自主发展理解为职业技能培训,利用集中培训的管理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规范化管理,简单地认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将名师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培训的方式传授给其他教师,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基本不会考虑教师的个体性差异,对教师的特长和爱好等方面的影响也往往被忽略了。
3.制度不完善造成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停滞不前。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在对自己的个人前景不明、对发展方向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教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针对专业自主发展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并不十分重视,而在实施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监管制度,直接导致这些措施无法实现。同时,一些制度本身就没有针对性,教师盲目迎合制度,而不能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措施和途径,造成专业自主发展停滞不前。活力不够、激励不足、缺乏导向的教育人事制度是限制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③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够,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没有形成有利于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由于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同级别教师的专业规格和标准并不明确,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等现象,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也造成了教师在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上的动力缺失,客观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错误导向,影响了教师专业自主的发挥。
4.积极性不高使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缺少源动力。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教师经济地位低、社会地位低、职业声望不高等现实问题导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在正常的学校教学过程中,没有在创新性和个性化上积极努力,只是简单地完成教管部门和学校的要求。有些教师对学校的课程甚至敷衍了事,在课外开办授课以谋求更多的经济收入。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首先要使教师具有较高的发展积极性。专业自主发展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而且是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职业生涯不可分割。
二、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对策
1.提高专业自主意识,树立发展目标。由于没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是照章办事,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才能踏上自主发展的轨道。作为外语教师,既有现实的物质需要和稳定的发展需要,更有迫切的自尊需要和强烈的成就需要。在他们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而偏离了发展的轨道,影响了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树立发展目标,首先,要使教师抛弃教育行政管理高于一切的思想意识,在专业发展中提倡“自我”的实现;其次,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从自我发展开始,以自我发展为基础,自身专业发展是教师固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最后,要使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地从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应以教师自身情况为依据来制定。教师专长、个人爱好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教学方向、教学经历、教学经验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所以外语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目标规划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只能由自身制定,教管部门和学校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手段强行的要求,否则势必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发挥。
2.提高专业自主能力,不断加强学习。专业自主能力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自主能力是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自主的基础,起源于教学活动,其养成需要教师专业生活的一定积累。信息化时代,能够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来发展自身是现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高水平的表现。当今时代信息畅通,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更丰富,因此,外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仅是知识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学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专业自主的教学能力方面,教师需要把专业自主的“精髓”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能力,而是要继承发扬传统教学中的优点,与时俱进。提高专业自主的研究能力方面,教师通过教学科研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从较高的认知层次上把握教学工作,实现教学观念科学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创造。
“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④在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进程中,主动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全面广博的学习,才能增强敏锐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增强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并愿与教师对话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得以完善的发展。
3.加强专业自主研究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和超越。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要环节。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自我超越,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本质,但实践过程必须是教师作为主体的自觉、主动的活动,要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做到持续性。问题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提高认识,没有实践发展就无从谈起。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完善的结果,是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改进的过程。
“反思是通过对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代社会学家斯甘把语言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⑤反思使得外语教师对自我专业的发展始终保持一种自觉、清醒的状态,反思有两个不同层面:一种是指向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现在专业发展现状、未来专业发展可能进行反思、预测和规划,以改进外语教师的专业结构为主要目标;另一种是指向外语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的反思,是外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调控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使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终身化。⑥
要想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必须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这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育行业的充分研究,对教师职业的充分理解与支持,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制定可行的制度,采取可行的保障措施。在强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重要性的同时,也绝不能否认传统教育的价值。外语教育关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广大外语教师都应该关注主体意识,发挥主体能动性,在认识学习中提高,在实践反思中发展,使专业自主发展得以实现。
[注释]
①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②Bullough R V,Kauchak D F,Crow Stockes D K.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Catalysts for Teacher and School Chang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2):158.
③赵宏杰.基于专业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3&recid=&filename=2009236906.nh&dbname=CMFD2010&dbcode=CMFD&pr=&urlid=&yx=,2009-05-18.
④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73.
⑤黄锦刚.用反思方法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能力[J].保山师专学报,2002(21):59.
Abstract: Shortage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special purpose for engineering course has been noticed, especially,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is short to nearly zero. Ideas on steps, such as building up respectively document for the base, taking part in teaching steps for core, practicing drill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addition are discussed, which helps to take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al purpose for engineering course forward, and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dvancing pers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 实践教学;专业外语;工科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ngineering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80-01
0 引言
目前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已经变质为“专业术语集训”、“阅读课或翻译课”甚至于“鸡肋课程”[1],其实践教学几乎为零,造成了工科专业外语能力综合素质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笔者结合近几年该课程教学实践,就专业外语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供同仁们讨论。
1 不同文本为基础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外语的内容是,阐述科学现象或客观事实。其自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强调实践环节的必要性。现有的工科专业外语教材,大都来自报刊书籍等资料,这些文字早已不再是科技成果的最新发展;加上教材更新周期太长,已经完全丧失其先进性。专业外语,从本质上看,就是基础数学物理等知识加上现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成果,用简单的方式加以表达,形成对事实的认识。
这里,笔者赞赏专业外语教材无固定的观点,建议学生自身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文本[2]。学生经历自己学习文本建立过程的实践过程,必将对提升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也会取的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文本建立的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目标,提前于教学进度计划于三周时间,布置给学生。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兴趣,通过可利用资源获取尽可能多的素材,经过精心准备,形成学习内容文本的初稿。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完善学习内容文本的初稿,进而得到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内容文本。最后,学生深刻理解并完全掌握内容核心,熟悉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内容”,为表达做好前期准备。
2 全程参与为核心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外语的目标是,交流专业领域知识或发现。其自身要求不断的实践,因此,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具有实践环节的迫切性。
目前的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唱“独角戏”,选择综合外语教学中词汇或短语,详尽地解释来充实教学时间,结果是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表达练习,即使有的学生有机会表达了思想,但由于表达错误,遭受同学和老师纠正性的指责,最终没有勇气继续参与表达实践。
这里,笔者赞同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的互动教学方式应用[3]。学生主动参与专业外语教学实践过程,并占据绝大部分教学时间,必将增强专业外语的学习信心,也会短时间内提高专业外语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专业外语能力,笔者建议学生体验“自乐其中”的专业外语学习过程。学生从接受教学大纲和进度所限定的教学内容开始,经历仔细选择教学内容、清晰表达教学、合理解答同学提问等过程。教学方式以学生自讲和相互讨论为主,学生自讲过程中,教师作为“临时学生”,不纠正其错误表达;学生讨论阶段,老师和学生平等自由地交流,仅仅就知识上的疑惑提出问题。在课程总结阶段,教师方对其表达上的不足,给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经历数次训练,在训练中通过模仿规范性的表达的练习,促进专业外语学习兴趣。
3 读写训练为辅助
高校专业外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然而随着科技发展日益全球化,专业外语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为此,除了建立学生特色文本、全程积极参与教学的学习之外,还应加强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辅助训练。当今多数先进技术来自西方国家,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表达习惯以及交流模式。阅读是思维方式产物的输入资源进入大脑的过程,而写作是思维方式形成的输出资源流出大脑的过程。
透过现有的有限的有形资源,体会蕴含其中的思维习惯,通过“模仿表达”的方法,体现西方思维模式的本质,实现学生西方思维方式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例如毕业设计(论文)中外文摘要的翻译、求职应聘时外文简历的撰写,以此训练学生英语思维模式[4]。其次,选择经典原版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外文教材、产品使用说明书等作为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英语思维方式,提高词汇使用准确度。
教师在读写训练过程中,应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并坚持“实用”原则,不断更新读写训练内容、考核方式,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论
工科专业外语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和学生紧密配合,不断实践和勇于探索,从特色文本建立、大部分教学过程亲身参与、持久大量的读写辅助训练等方面努力实施,相信必将打破专业外语教学尴尬局面,迎来专业外语教学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孙伏.工科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6(1):349-350.
[2]焦述强,陈艳.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2006,3(1):76-79.
一、通识教育的困境
通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教育师资问题也日益明显。这里指出的教育师资的“专门化”问题,会直接影响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开展在对教师的通识底蕴的提高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第三,学校各专业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这一状况也是影响通识课程设置和教育师资统筹管理的实际问题。因而,能否在根本上打破专业壁垒切实开展通识教育、彰显通识理念、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对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提出的艰巨使命。最后,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这是开展通识教育的必然需求。因为,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的着力于培养具有广泛的兴趣、开阔的视野、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健康情感的完整的人。
二、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特殊性
新时期外语专业教育已经有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教学情况。为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新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必须具有通识理念指导下的综合素养。因而,高等院校的外语专业建设实际上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的外语专业建设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了。因而,国家对通识教育的倡导,正是新时期历史情形下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建设谋发展的新理路。
三、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出路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在本质上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通识教育是要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那么怎样把这种不同于专业教育的通识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呢?看来,这不是1加1等于2的简单累加。而是要寻求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并结合每个学校和专业的实际将通识教育这一现代化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在专业教育的始终。深化通识教育首先要有学校教学理念上的根本革新,将通识教育融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次,如以上课程模块的设置上体现的专业之间的融通是深化通识教育的保障;再次,更深层次上必然要求新设课程模块的教育师资要有深厚的通识底蕴;最后,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为通识教育之下的学生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那么,外语专业的通识教育也必须走深化发展的道路。首先必须依托学校的整体环境,善于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然后,在专业资源上合理整合,在师资建设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上融会通识教育的理念,重在培养广识博雅,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社会和自身,以及能够独立思考并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四、结论
倡导通识教育的美国教育家赫钦斯(robertmaynardhutchins,1899—1977)曾说过“没有通识教育,就没有大学。”现今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已经引起中国教育界的重视。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只有走深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李恒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论文关键词: 高职 外语专业 学习指导
高职外语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培养以语言学习为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例如英语、日语、韩语、俄语、蒙古语等。高技能专门人才,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本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在零基础起步,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熟练运用该门外语的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双师型”教师指导的保障,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提高。利用三年的集中学习,通过大量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而目前的高职在校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自信心不足等诸多问题,给专业能力培养带来了很多困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外语学习。
一、外语学习特点
(一)系统性
外语都有两个系统:其一是语音系统。要通过长时间地模仿、朗读、听说的大量训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才能把握。其二是文字系统。同样需要长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大量地练习,不断地积累,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地运用,才能掌握它。外语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它是一环套一环,基础不行,提高就不可能,任何一曝十寒、走捷径、速成的做法都不可能实质性地提高外语水平。
(二)实践性
语言作为交际的一种工具,它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信息的交流。同时,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学好。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外语的学习包括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就像游泳,只知道如何划水、如何换气是游不好泳的,必须在水中锻炼这种技能,也就是说,只认识单词,只知道语法知识是不能学好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是外语学习的知识基础,而语言的技能通常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些技能都需要认真的专项的锻炼。个人词汇量的扩大,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长期的大量的实践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个人的障碍,取得质的飞跃。
(三)长期性
有人说学习外语就如学一件乐器一样,也有人说,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些话揭示了外语学习与长期练习的内在关系。因此,要想掌握外语,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克服不思进取、心血来潮、缺乏毅力和恒心等不良习惯,遵循外语学习的特点,树立必胜的信念。
二、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高职外语专业每个年级都有一部分学生陷入外语学习的困境中,他们上课听不懂、作业照着抄、考试凭运气,最终导致学无所成,甚至面临退学的危险。同样都是零基础、相近的高考分数,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够突飞猛进,有些却停滞不前呢?探究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对于学习管理和指导有重要意义。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和课余学习习惯都存在问题。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不做课堂笔记。最初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后来是由于没有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再后来就是因为落下的知识点太多,根本听不懂了。课堂如此,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困难生往往没有学习计划,不能及时复习和预习,对老师留的作业得过且过,不张嘴、不动手、不练耳的外语学习注定是不能出成绩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死记硬背、不讲究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提高很慢。
(二)消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对学习对象的喜爱程度、对学习成就的追求程度、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来综合地判定或评鉴他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生往往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选择这个专业或是因为家人的要求或是因为就业的压力,出于自己喜欢的很少。专业选择的先天不足给他们的学习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当面对枯燥而长期的记忆和练习时,他们缺乏耐心和毅力,自己就选择了放弃。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喜欢学,但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出成果,心理上自卑、自我否定,行为上表现为焦虑不安、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考核,导致恶性循环,自暴自弃。
三、高职外语专业学习指导
外语学习困难主要归结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两类问题。要想预防和改变外语学习困难的问题,需要学习管理者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仅从学习管理者的角度谈谈对高职外语专业的学习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功利目的等)。动机的类型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外在动机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如为了表扬、获奖、升学、通过考试等。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成正相关,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内在动机对外语学习成功的影响更大,具有内在动机的外语学习者不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局限于得高分或者考试及格,他们会在完成课堂外语学习内容之外寻找一切机会满足自我对外语的兴趣。所以,学习指导的首要步骤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外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内在动机,适当运用外在动机。
我们可以通过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就业去向,让他们寻找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通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挑战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实现感;通过外国文化的学习引起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进而形成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另外,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课堂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习优异者介绍经验,公开表彰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奖励情况等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控制能力
情感作为最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影响着认知学习。它既可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好奇心、美感、偏好等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也可以抑制其积极性,使人稍遇挫折便浅尝辄止。因此,在转化学习困难生的工作中应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规律,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发展状况和思想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对策。对于出现焦虑、自卑、自我评价低等情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学习管理者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矫正心理和学习的偏差,重新树立自信。如果对此置之不理,一再增加学生的挫败感,一些学生可能会回避甚至放弃外语学习。因此,学习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减少其对外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开阔思路,挖掘学习潜力。特别是对缺乏毅力、自制力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督促、检查、指导。
外语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为了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管理者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确立人生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以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的学习,通过意志锻炼、名言警句、反思等途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其抗挫折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自我激励和调节情绪,学会合理宣泄和释放情感,当遇到烦闷和苦恼时要学会寻求帮助,以幽默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和挑战,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驱除不利情绪。
(三)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加速器,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学习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方法的研究,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把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学习。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和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的能力。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有效性。学习管理者要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前制定计划、学习中自我监控、学习后评价反思、对错误和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
2.指导学生学习记忆规律,根据实际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让学生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意记忆、组块律等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记忆的内容作系统化、结构化的加工,合理组织复习,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协同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恰当运用多种记忆方法以及自我提问技术、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法进行记忆。
(四)营造外语学习的环境
1.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营造学习氛围的基础。课堂教学要提倡“形严神松”“他律式”管理,自习学习提倡“身死心活”“自律式”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既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和秩序,又有利于学习知识的宽松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
2.管理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间管理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习管理者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划每月每周每天的学习时间、利用最佳学习时间,把精力充沛、效率高的时间用于外语学习。
3.打造学习环境。学习时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卫生整洁、光线适合可以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所以学习管理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外语类专业考研现状就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本科生想在毕业之后获得较好的发展而选择考研。外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样,名称各异。许多学生虽然有考研的打算,但具体方向并不明确。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学院外语类专业学生考研方向及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给外语类专业学生提供指导,使其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二、研究成果
我们对翻译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7份,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81.8%。对问卷的部分内容我们进行了统计:其中有46.5%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就业,39.7%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考研,13.8%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选择考研的同学中,有11.8%的人表示对考研一点也不了解,62.7%的人了解一点,21.6%的人比较了解,只有3.9%的人十分了解。在“你选择考研是因为什么”这一题中,59.6%的人选择“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这一项,73.1%的人选择“提高自己学历和能力”这一项,9.6%的人选择“进行学术交流”这一项,13.5%的人选择“迫于家庭压力”这一项,9.5%的人选择“不喜欢本科所学专业,希望考研选择自己满意专业”这一项,17.3%的人选择“名校情结”这一项,15.6%的人选择“考研成为一种趋势,跟着社会形势走”这一项。9.7%的人表示对考研目标学校一点也不了解,58.9%的人了解一点,只有31.4%的人表示非常了解。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选择毕业后考研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大,缓解就业压力,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是学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因素。但他们对考研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过于看重学校名气,对考研认识不够清晰,规划不够明确,期望值过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本科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考研观。
研究生的本来含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感到入迷,希望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继续深造。此次调查显示学生考研动机中有一些负面和有悖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因素:逃避就业压力、盲目跟风等。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2.结合自身实际,选取目标学校和专业。
选取学校和专业除了要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外,还应在报考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历年推免生所占比例;2)学校所在地;3)学校及其所办专业在全国的竞争力;4)学校历年的报考与招生情况。
3.本科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
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能力。根据我们的调查,我国虽然学习外语人数众多,但高端人才如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外语人才严重缺乏。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职业翻译只有4万多人,而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打好基础,为外语专业的高端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陶珍东,张颖,王介强.关于本科生考验问题的再思考.高教论坛,2010.3.3.
[2]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
[3]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
关键词:涉外导游;外语能力;培养
一. 引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众所周知,旅游业不仅有力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输出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到时,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亿,位居世界第四。随之而来的是对入境导游和出境领队需求的急剧增加。不容置疑,涉外导游是将来我国入境导游和出境领队的生力军,涉外导游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们是旅游跨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与国外游客接触最多的人群,直接影响着旅游跨文化交流的效果[1]。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一直是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涉外导游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涉外导游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英语更是不可或缺,后者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涉外工作的基本条件。本文针对高职涉外导游专业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二. 目前涉外导游外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国际导游方向)专业是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50个重点专业之
一,是全国唯一的导游教学标准制定专业。几年来学院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培养学生涉外导游接待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培养学生涉外导游接待知识、技能,掌握涉外导游接待工作流程的同时,其外语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个瓶颈问题,面临着诸多函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薄弱
英语不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中国人学习英语都是作为第二语言从小学或者初中才开始
学习的。由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故普遍而言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极其薄弱。目前受限于国内英语教学现实,教学形式大多数还是大班教学,授课方式也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课堂被动接受,师生课堂缺乏足够的语言互动。即使课堂有限的语言互动,多半也是机械问答,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能有效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较多时候还是学习一系列的语言规则和掌握词汇、准备四六级考试等等,口头交际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高职涉外导游专业学生也不例外。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涉外导游工作流程,也能够掌握涉外导游接待所必须的知识或技能,但是外语交流水平成为其更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可想而知,在进行涉外导游工作时,由于服务者与游客之间语言交流不畅,其服务质量会有多高呢?
(二) 优质旅游双语教材匮乏
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旅游双语教材甚为缺乏,一些
所谓的双语教材也只是中英文内容的“拼盘”。现有的涉外导游专业教材没有充分结合专业内容和语言,旅游专业理论教材只是重视旅游理论知识,而相关旅游英语教材又是过分强调语言的运用与旅游业结合程度不够[2]。
比如学生在学习涉外导游实务课程后,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其相关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无从知晓。旅游英语课程虽然在国内已有数不胜数的版本,但是这些教材往往侧重于普遍性,具体性、针对性及地方性不足。这些直接导致了涉外导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教材发展的相对滞后急需解决。
(三)“双师型“专业英语教师缺乏
国内涉外导游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往往是由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承担,尽管这些教师都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往往都是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和一定的外语科研能力,但是他们对旅游学专业术语及旅游知识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授旅游英语时并不能完全讲清旅游专业知识,对旅游术语的解释有时也都是一知半解。正如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大多数教师没有在旅游行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较难适应涉外导游工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三. 提高涉外导游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策略
(一) 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针对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的现实,进行积极探索最佳教学模
式,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即进行英语语音课教学,纠正学生过去错误的英语发音,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已具备较标准清晰的英语语音语调。经过目前二年的试行,此举收获颇丰。学生在大一阶段打下了较好的英语语音语调,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时,进步更快,学习效果也更佳,学习后能够达到的高度也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
针对目前高职专业英语课进行小班化教学较难普遍实行的事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国际导游方向)专业学生,充分利用校内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在课后进行自主英语听说训练。此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中心是学院教育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微格实训中心,每个学生一个小“包厢”,里面电脑、摄像头、话筒、座椅都一应俱全。学生自主在内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朗读旅游英语材料、观看旅游英语视频等等。此种自主模式,充分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由于微格实训中心深受学生欢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利用率极高。自主学习才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经过二年的实验,学生在微格实训中心训练英语听说能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步。
(二) 抓紧开发优质旅游双语教材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一向注重优质旅游双语教材的开发,学院专门拨出专款对双语教材
开发进行扶持。目前导游(国际导游方向)专业已有《领队实务》、《目的地国家知识》等多门双语教材。双语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旅游业的理论知识又强调旅游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到涉外导游工作流程、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提高旅游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交流能力。在对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中,学生普遍反应喜欢此类双语教材,认为双语教材相比传统型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同时还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面对这样令人满意的局面,学院更加会坚持不懈进行优质双语教材培育,争取出版更多被界内赞誉的优质 双语教材。
(三) 积极培育“双师型”专业英语教师
针对国内涉外导游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往往是由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承担,大多数教师没有在旅游行业一线工作的经验的现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积极选派专业英语教师到行业中去,到旅游工作第一线去挂职、调研、学习。此举不仅积极培育了专业英语教师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在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加有效地教学;而且迎合了高职院校职称评定中对申报者行业挂职经历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学院每年寒暑假积极选派旅游专业课教师赴国外进行为期不短的学习、考察及进修,使得教师在提高业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水平。这类教师通过在国外的学习交流后,外语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增加了“深度”。
四、总结
目前国内高职涉外导游专业学生外语能力培养虽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但浙江
旅游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在开发教材提高师资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连外国语学校外语系2007届的一名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刻,看到了贵公司的招聘启示。贵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用人之道我很仰慕,同时我也非常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贵公司效力。我认为我完全可以符合贵公司的要求,故写此自荐信请各位领导审查。
我于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厦门大学外语系录取,在校期间,除了刻苦学好本专业课程外,还自学了计算机、英语等,并考取XX大学辅修了计算机网络二专业,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结业证书。并掌握了一定的经济、贸易知识,能做到英语、日语的翻译和对外谈判等工作。
在任职组织部副部长期间,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也曾在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并代表系里参加过校乒乓球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事在人为。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想做,并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到。因此,从初中起我就时刻注意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做事认真、有毅力、乐观、自信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顺利地考取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虽然这些都是曾经的辉煌,不值一提,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留在自己身上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同样有助于我胜任贵公司的工作。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请您相信,您的选择不会错!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成为贵 公司一员,我三生有幸!请领导相信我的实力,给我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也同样证明贵公司的正确选择。
最后,我衷心地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前进!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X
关键词: 外语专业大学生 就业特点 就业困境
自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市场人才日渐饱和,外语专业学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人才市场中也直面着“就业难”的困境。但在各个专业就业情况都不理想的大环境下,相较而言,外语专业也有其优势,还是“有路可走”的。
一、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我国英语专业录取人数连续排名第一,2010年高达10.4万人,高出第二位会计专业一半以上,2011年招生近11万人,占全国计划招生人数1.6%以上。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生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的前50名中,外语类专业,仅法语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居37位,就业率达93.2%。而在2011年度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中,外语类专业中占比最大的英语专业排名榜首。另外,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较弱势地位,在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10大排行中,法语、英语、朝鲜语、德语、日语分居3、6、7、9、10名,外语专业占一半。
从中看出,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四大特点:一是专业学生总数多;二是整体就业率不高;三是失业人数多;四是女性比例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总体发展趋势是:普通外语人才趋于饱和,复合型人才越来越走俏。
二、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除了无法回避扩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之外,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就业中还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与冲击。
1.外语教育普及使专业学生面临更多强劲对手。随着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国民自觉学习外语的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环境不断改善,能够自如应用的人与日俱增。许多非外语专业学生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就业或出国,许多学生通过了CET-6、托福,甚至专业级别的外语考试。同时,许多企业家或管理者掌握了外语技能,不再需要专门翻译从旁协助,这样对纯粹的外语人才需求会逐渐减少。
2.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语专业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领域不断拓宽,专业划分越来越精细,行业竞争加剧,单纯的外语知识难以满足需求,外语专业学生需有宽广的知识面,也就是要在打好外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外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丰富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从事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3.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差。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尤其是受中、高考“指挥棒”的驱使,学校、学生一贯轻视英语“说”的技能的培养与练习,出现了庞大的考试能得高分而正常交流中难于或羞于启齿的“哑巴英语族”,对成功就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另外,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走出就业困境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是与年俱增的,应该说当前既存在就业难问题,又普遍存在外语人才招工难的现象,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炙手可热,笔者认为,前景是乐观的,关键要坚定信心,认清形势,找准方向。外语专业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关键靠高校、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校要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外语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上争取主动性,依据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在类别、层次、任务及目标上设立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发展计划,并大力鼓励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第二专业。如构建“语言+专业”的新型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对口岗位的工作要求。
2.强化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培养。学校从外企、跨国公司获取人才需求订单,直接为企业培养专业复合型紧缺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教学与实践,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外语专业具有外向性,除了传统就业方式外,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开拓国际就业市场也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4.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面对就业困境,英语专业大学生首先应树立两个新观念。一是现代社会中的外语仅是一种工具。外语不是社会上的一个行业,因而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任何行业,但是进入任何行业是有前提条件的,单纯熟悉语言不够,要将英语跟所处行业融会贯通;二是“我”找工作而非“外语”专业找工作。一些外语专业毕业生抱怨没有赶上好时代,不能根据自身的弱点进行调整,“充电”学习,“外语”专业找工作难并不代表“我”找工作难。
5.刻苦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外语专业大学生应该从以单纯学好语言技能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成为实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专业基础上,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偏社会性和职业性专业作为第二专业进行辅修或适当参加相关技能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对语言有偏爱的同学也可多掌握几门外语,拓宽专业领域。
6.认清形势,迎合社会需求。“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其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形成了英语人才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则少人问津,导致一边外语人才过剩,造成人才浪费,一边人才不足,外语人才紧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要适应时代要求,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打破“精英”光环的束缚,勇于到英语人才匮乏的农村、基层去,参加服务型岗位工作,走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