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智力故事

儿童智力故事

时间:2022-09-01 08:36: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智力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智力故事

第1篇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功能,根据古诗内容配乐或歌曲绘画成彩图,或从录像中剪辑出秀丽的风景。在幼儿园古诗的教学中运用,既能提高古诗教学质量,丰富幼儿对事物表象的积累,达到让幼儿欣赏祖国美丽景色的目的,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幼儿的语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 利用多媒体,引领幼儿领略古诗的情境。如,《早发白帝城》是一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古诗。在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峰峦叠嶂的山峰、水流湍急的长江、两岸苍松、猿猴啼叫的壮观景色。再如,在《高山流水》的古朴乐曲伴奏下朗诵诗歌。形象的画面、古典的音乐、优美的诗歌引领幼儿进入诗的意境,使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2. 运用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诗句的内容。如《锄禾》一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细致地描绘了一幅农民在炎热的夏季辛勤劳作的动态图景。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又少,很难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在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把静态的诗句变成了一幅幅农民在地里劳动的录像画面:一轮骄阳挂在高空,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劳动,一滴滴的汗水滴进泥土里,直观、动态的画面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内容。我引导幼儿想到平时吃的米饭:“孩子们,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学习古诗后,幼儿平时看到相关的事物便能想到这些诗句。如,午餐时,一幼儿把饭粒不小心撒到桌上了,其他幼儿看见后会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快把饭粒捡起来吃掉。”

3. 吟诗作画,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教师作画、学生自画两种形式,引导幼儿进行丰富的联想,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教师作画,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幼儿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学生自画,即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展开想象,独立地画出诗意,如教学古诗《咏鹅》,教师根据诗意拍摄了一段录像,画面上湖水清清,草儿芬芳,蝴蝶飞舞,湖里一群大白鹅在“嘎嘎”欢叫,两个小朋友站在湖边向大白鹅不停地抛散谷粒。生动的画面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幼儿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为了引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古诗《咏鹅》配画,在创作中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幼儿画好后,吟诗兴趣更浓,以齐读、分组读、个别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吟唱,直到熟练为止。

通过学习古诗,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了幼儿语言,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丰富活动形式,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注重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活动室内设置语言角、小舞台区域,提供大量角色表演用的头饰和道具,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如,故事《蛤蟆吃西瓜》,我提供给幼儿吸管、茶杯、西瓜汁、西瓜、蛤蟆、青蛙头饰,在幼儿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轮流进行角色表演,练习故事中的对话,把握蛤蟆勤劳、乐于助人的形象特点,体验爱劳动、爱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情感,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在趣味游戏活动中巩固所学古诗、故事内容。每天下午安排20分钟故事会、古诗竞赛活动,全班幼儿围坐成圈,以游戏形式复习古诗、故事。如,击鼓传花,请传到花的幼儿站在布置的小舞台上朗诵一首指定古诗或讲一个指定的故事,每天评选出当天的“故事大王”、“古诗大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的竞赛意识,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第2篇

一、以实物教学强化儿童的观察力

(1)欣赏作品。儿童年龄都比较小,在刚开始认识事物的时候,也是抱着好奇的心去观察的,而在美术教育实物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出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就必须让儿童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那么在起初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尝试着让儿童学会欣赏,如在观察一个红苹果和一个青苹果,首先要让儿童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这两个苹果都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儿童谈谈看到这两个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苹果有什么感受,最后鼓励儿童大胆地用图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找出不同点。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实物教学过程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区别相近的事物,儿童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认知相似事物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如何让儿童快速的辨认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一定要培养儿童的敏锐观察力,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也就等于迈向成功走了一大步。如把猫和小老虎这两种特征相近的动物放在一起画,先让儿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然后再绘声绘色的给儿童讲它们的不同之处,老虎在吃食物和猫吃食物有什么细节上的变化,还有就是脸型、斑纹及爪子都有什么不同。这样儿童不但记住了你讲的故事而且还真正区别开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这对于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能增强儿童对事物观察的敏锐力还能极大地开发儿童智力。

在所有的美术活动中都少不了重视美的体验。美术作为儿童的教育语言,是一种完全符合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阶段要求的阶段,其中还有更多能探讨的内容。希望通过儿童智力美术教育能提高更多对能力的培养,能让儿童智力美术教育在儿童想象力中成长,都会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我们知道每位儿童的画画都有自己的风格,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绘画特点,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去创作出杰作。在美术课堂中怎么能让儿童发挥出更大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最后,我们要让儿童学会如何变画,可以先设定给儿童一个主题,每个儿童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开始变画,这也是在启发儿童画出丰富而新奇的杰作。如刚开始我以“植树节”这个主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各种树”,并且以小猴子不愿住进森林这一情节引出课题,在这时孩子们就对此没有太大兴趣。之后经过反思,意识到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更乐意表现周围真实生活,于是我重新设计情景,从很多儿童家庭买新房子这一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儿童把各种树设计为美丽的树房子,这样效果果然不错。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的创作更是自由和自主。更多的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也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在很多地区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随着年级的提升,他们的作品中会缺少更多的创作力,有的儿童也是临摹,或者干脆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和色彩,长此以往儿童的创作力就慢慢被磨灭了。现在我们大多都是生活在城市里,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之更少,就凭小学课本中的自然课是远远不够的,尝试着让儿童走进自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走进自然、身临其境感受。要提高儿童的创作力还必须注意一个倾向,就是作为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要做到这点,还要求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有关基础知识和绘画本文转自dylw.net技巧,家长要利用节假日经常带孩子到可能接触到的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使孩子从小在心灵深处产生飞跃从而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有利于孩子创作能力培养的氛围。在这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并且还要引导孩子创作力从奋发向上,助人为乐,追求美好生活以及人们喜欢观赏的大自然优美风景、物体等方面入手,使学儿童从小受到心灵美的陶冶,长大真正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3)在自然界中,延长创作时间。美术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也就是给儿童创作的时间少之更少,尤其是在大自然中引导儿童创作就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要把更多的时间给他们,让他们充分的去感受自然、体会自然及描绘自然,这样儿童更多的画画 细节都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个儿童的画面也就不是简单乏味,而是充满了很大的创作发挥。

参考文献:

[2] 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金世伟.论丙烯材料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3篇

上期“康复之路”谈到了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智力障碍,以及怎样通过行为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过,作为孩子的家长,您要做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些……

孩子智力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营养、环境以及外界的一些有益刺激,对于本身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后天的培养就尤其重要。下面我就从对孩子感知觉的培养以及营养摄入等方面,继续为大家介绍儿童智力开发的一些要点。

用“感知”刺激智力发育

要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训练孩子的感知觉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新生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观察、注视,追踪彩色、运动的物体来训练孩子的视觉;通过让孩子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孩子读故事等来训练孩子的听觉;通过和孩子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孩子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孩子的触觉。

有的智障儿感观灵敏度差,感受外界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地区分颜色、声音,家长可以多带孩子上动物园或外出郊游,不断地讲述在动物园中或野外看到的各种动物的形状、声音、生活习惯,结合图片向孩子讲述,反复的刺激可以加深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当再次出现上述情景时,就会使他有反应,增强识别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孩子认识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教孩子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等。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要多和孩子说话、交流感情,在娱乐中教孩子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孩子简单的字词句子。当有语言障碍的孩子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必须不断地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并可购买一些学语言的光碟,使孩子受到反复的刺激,然后学习光碟中的儿歌,提高语言能力。

提高智力的营养保障

多数专家认为,只靠以上的训练仍不能很好地全面提高智力,充足的营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婴幼儿期,必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在正常的饮食结构中,还必须根据智障儿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钙,这样对患儿身高、智力、运动的发育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在食物的选择上,可适当多吃以下食品:

鱼类鱼肉脂肪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于健脑。吃鱼还有助于加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全麦制品和糙米糙米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对于提高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鸡蛋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D、B等,对大脑发育有益。

核桃和芝麻核桃和芝麻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可排除血管中的杂质,提高脑的功能。

菠萝、柠檬、香蕉菠萝中富含维生素C和重要的微量元素锰,对提高人的记忆力有帮助;柠檬可提高人的认知能力;香蕉可向大脑提供重要的物质酪氨酸,可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并能提高人的创造能力。

智力障碍如何预防

开发智力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避免智障儿的出生。造成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产前因素。如孕期患病乱服药物,孕期精神压抑,母亲孕期吸烟、酗酒、受到放射线的辐射,高龄产妇等。另外,有不少儿童是因父母长期接触放射性及化学物质所致(如从事制鞋、制衣、装潢、修理、印刷、玩具制作等工种),甚至有的是因为父母在结婚时住进刚装修好的新房而引起。

此外,产时窒息缺氧,产后胆红素脑病、脑外伤、高热抽搐等,均可引起孩子的智力问题。因此,要减少智力落后儿童的发病率,必须从孕期开始就注意避免以上危险因素,定期做产前检查。

编辑/张宇 zhangyu@cpcw.com

相关链接

第4篇

宝宝成长过程中存在发展的关键期

听说过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吗?1920年,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8岁的卡玛拉,她用四肢走路,慢行时手和膝盖着地,快行时手脚着地,她昼伏夜出,午夜时会像狼一样嚎叫。平时只吃肉,而且从不用手拿,必须扔到地上才吃。一切全是狼的习性。后来人们对她进行了恢复“人性”的训练,可是直至她17岁临死时智力水平还不及三岁左右的宝宝。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在人的最佳成长期,失去了人类生活的环境,缺少人类生活的熏陶。而同样是远离人类生活环境,在深山里生活了28年的“野人”,青年时离开人类社会进入深山的,在被人发现解救后,只用了短短28天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狼孩错过了发展中的关键期,而野人在成长的关键期生活在人类社会,所以他能够很快地恢复人性。

所谓发展的关键期实际上是宝宝学习的最敏感、最容易的时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宝宝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甚至对其他事物置若罔闻,此时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宝宝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关键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有意识地培养宝宝,使得这种能力真正地l展起来。

例如绘画关键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宝宝在顺利通过一个关键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便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反之,错过了关键期,宝宝对特定事物的学习热情便不再出现。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宝宝的心理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

可见,在关键期内施教,可以迅速促进宝宝心智的发展。因此,父母要充分利用宝宝发展关键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训练,促进其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是等待其自然发展。

宝宝发展的关键期有哪些呢?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即实施教育的关键期: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方面,儿童发展有着不同的关键期: 3~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又是儿童计算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发展的关键期;3~6岁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期;3~8岁是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儿童掌握词汇的关键年龄。

其实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但是由于每个宝宝的发育状况不同,关键时间会有所差异,但是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压抑或者特殊经历的孩子通常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内。家长们不需要太过担心,及时进行疏导和纠正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很难纠正的现象,最好咨询专家或医生,为塑造孩子的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第5篇

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

1.凸显趣味性

儿童文学是充满童趣的作品,其文辞简练而富含生趣,这样的特点是吸引学生“玄门所在”。针对此特点,小学语文日常教育也应该突出儿童文学的趣味性。然而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知晓儿童文学的童趣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将文章的趣味性充分展露出来,严重降低教学实效。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主体性过强,缺乏对儿童心理的准确拿捏,无论是在朗读课文还是在讲解课文时,教学主观意识凌驾于儿童文学本质之上,难以突出其趣味性。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儿童文学“幼稚”“别扭”“矫揉造作”,教学中难以启齿,并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而儿童文学主要功能是启发儿童心智,其言辞语气自然要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应该积极转变角色,摆正“教学育人”的姿态,凸显儿童文学的“童趣”。

譬如《狐狸与乌鸦》一课则是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乌鸦最终被狡猾的狐狸骗走了嘴里的肉,诸多学生学习此篇课文时都被逗得捧腹大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并在朗读过程充分展露出那份“童真”。例如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读一边即兴表演,主要是将“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的傲慢和之后的“得意忘形”充分展示出来。如此一来,课文的真实趣味则被展示得淋漓尽致,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还能够提高知识内化效率。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科普性最为儿童文学重要特征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科普教学却始终缺位抑或说“不够完备”。诸多教师仅仅认识到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也善于利用其特征激发学生兴趣。但对于科普文章的讲解则显得黔驴技穷,其主要原因是科普文章的抽象性、理论性特征容易导致学生疲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眼球。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而言,科普性文章的趣味性确实稍逊于故事、寓言等文体。但实际上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情是足够的,在实际教学之中只是需要将其“激活”,这首先需要将科学知识的抽象化特征直观化体现。想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建构其直观可视的教学情景。以此突破学生主观性不强之教学瓶颈,同时也能够有效凸显科普文章的趣味性。

譬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科学知识求索诉求。在教学之中,首先应该充分挖掘课文的内在价值,充分透析金字塔的性质(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其主要特征(由巨型石块堆积而成、体积庞大等),探索其谜团(金字塔究竟是如何建造的)。并且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知识内化效率,教师则应该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作,搜索金字塔的有关探究视频,在直观可视的教学情景下,文章的趣味自然显露,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将极大提升。

3.引导学生实践

儿童文学的最终效用是启发儿童智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作为儿童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需着重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主体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理论并推动理论发展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引导其进行必要实践训练。

譬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课文的体裁则是戏剧脚本,根据这样的特点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探究课文,并深入理解其内涵。而表演的形式以及服装道具则由学生自主创新。最后通过学生投票选出表演最好以及课文理解最到位的小组,教师将给予其一定的褒奖。通过这样的自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将有效激发。

结束语

第6篇

“狼孩”的故事也深刻地说明了敏感期的作用。一个在10岁左右被发现的狼孩,其生活习惯。性格和脾气几乎和狼一模一样,即使科学家对其进行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教育和训练,他仍然智力低下,几乎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

美国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中。在蒙台梭利看来,敏感期是一种与成长密切相关并和一定年龄相适应的现象,它只持续一个短暂的时期就会消失,而且只要消失就不会再现。

她认为,某种学习的难易程度应该以它和儿童该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关系来判断。同时认为,把儿童知识的增加看做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以一定速度逐渐增加的,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儿童的知识经验并非随年月日成正比地逐渐增加,它有时呈突然爆发状态急剧增加,有时呈相对停滞状态慢慢增加。另外,把敏感期的出现仅仅看做是与儿童的年龄增长有关的现象也是不正确的。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敏感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各个时期大脑发育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各项智能发展都有不同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敏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潜能的进发,是在一种冲动的驱使下出现的积极的活动力量。

幼儿在特定的敏感期里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吸收外界的某一事物、现象和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促使幼儿对某种活动、某些事物很感兴趣,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事物或活动中。

心理敏感期是有时间性的。会转移的,不是永久不变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某个方面习得的敏感期的时段长短不一样,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并且稍纵即逝。不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对于同一年龄的儿童来说,敏感期出现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敏感程度、表现都存在个体差异。

儿童成长敏感期知识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的各个方面、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若父母只是想当然地注意某一方面的发展,则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全面提高。正确运用敏感期知识,就是利用敏感期做适当的指导,帮助孩子发展得更好、更快。

为宝宝提供教育环境,并非是他年龄越大,提供的环境就要越丰富越复杂,而应根据宝宝心理发展的阶段和需要供给,同时遵循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时,即感知活动内容要适合宝宝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不宜跟其他宝宝比较而过分提前或滞后。

适度,即难度要适当,使宝宝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更乐意学习。

第7篇

3月中下旬起,曾在去年年底被中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国产动漫《高铁侠》将陆续登陆全国各大动漫卫视及各省市电视台少儿频道,而备受玩具业界关注的《高铁侠》授权玩具也于日前率先。

《高铁侠》授权玩具由广州市锐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沈阳非凡创意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东莞市石排联友塑胶制品厂为授权玩具制造商。此次共推出了包括板装、拼装、合金发声回力车等系列的多个新品。

来自全国的100多位经销商参加本次会。在看过《高铁侠》动画片介绍、精华欣赏,了解到《高铁侠》推广计划及销售政策介绍后,不少经销商对其销售前景颇为看好,纷纷踊跃下单订货。

孩之宝开发Zynga游戏衍生玩具

最近,孩之宝宣布与Zynga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享有后者众多知名社交游戏和品牌的玩具开发权。Zynga公司是全球知名社交游戏开发商,《FarmVille》、《城市小镇》等多款在线游戏拥有平均每月2.27亿的庞大用户群。本次合作的首款产品有望在秋季问世。

“彩虹”斥英媒“奥运奴隶”失实报道

针对英国媒体“血汗工厂”的不实报道,2月7日,代加工英国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江苏盐城彩虹公司举行新闻会,对《太阳报》歪曲事实的报道给予反驳质疑和申诉,并表示将依法维权,保留的权利。

1月19日,英国太阳报发文《奥林匹克的奴隶》,称伦敦奥运会官方吉祥物是在中国江苏盐城彩虹公司的血汗工厂里制造的。报道指责彩虹公司滥用劳工、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工资报酬低、工人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等。彩虹公司董事长顾峰对《太阳报》的不实报道进行了反驳质疑和申诉。顾峰介绍说,彩虹公司实行8小时工作制,中午公司提供免费工作餐。每周安排职工休息1天。加班时间一般每天不超过2小时,符合中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另按计件工资和加班工资总额加发6%或者20%的奖金。正常出勤的职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少数技术熟练的职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中科公司

故事机受欢迎

进入2月份,苏州昊阳贸易有限公司针对家长普遍重视智力开发,偏爱益智类玩具的心理,在市场上推出由东莞市中科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金智牌“故事机”。 并在2月份玩具销售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宣传推广、加大促销力度,使更多家长了解和熟悉这个产品。

该故事机设计新颖、手感舒适、操作简便,是全新一代的数码设备,具有播放童话故事、国学经典、数学英语教育、成长儿歌、宝宝相册和录音等十多种功能。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帮助,适宜0~6岁儿童早期教育。

迪士尼

第8篇

关键词:智力落后 早期干预

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早期干预首先要了解智力落后儿童的特征,了解早期干预可以做什么,能够达到何种效果。我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将这份干预计划分为三步来做。首先是智力落后儿童的特征,其次是常用的早期干预方法技巧,最后提出干预计划。

1.智力落后儿童的特征

我认为当前学者与研究人员多是以多因素智力理论为依据,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鉴别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应考虑到运动、认知、感知觉、语言、适应和社会性等方面因素。一般来说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诸多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差距。

弱智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滞后表现最为明显,往往表现出注意的水平较低,记忆能力落后,不会寻找规律和联系进行记忆[1]。理解能力发展迟缓,学习迁移能力低。

在运动和感知觉上,感知客观世界的信息少,速度慢,不精确,感受外部刺激的能力较低,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差,语言学习困难,缺乏感知的积极性,对别人的呼唤反应迟缓,对近似的音节听觉分辨也很困难,常把形近、音近的汉字混淆,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也比正常儿童差,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均衡性一般也比正常儿童差。

无论何种程度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大致上都表现为说话晚,口齿不清,词汇量少,词不达意,表达不连贯,理解语言的能力强于表达语言的能力。

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和行为上存在一系列特点,独立性差,相互关系简单,自我意识差,是非观念淡薄,易受暗示,常有不可遏制的冲动。

在情感上智力落后儿童情感幼稚、表露在外,内心体验不深刻、调节性差,高级情感发展迟缓,且不少儿童有病态的情感,如忽而情绪高涨,忽而感情冷漠等。

2.常用的干预方法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它施用于发展略偏离正常(弱智)或可能偏离正常(高危弱智)的五、六岁以前的儿童。通过这种教育、训练措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偏离有一定程度的纠正,或智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比较顺利地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教育。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方法,共同点是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某方面特征结合人类成长的规律进行干预。同时经过一系列文献调研我发现早期干预从实施主体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家庭早期干预、训练学校或机构早期干预以及家庭与机构共同参与的干预方式。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训练,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所依据的理论是相同的。主要包括:

2.1 感知觉和动作协调能力的教育训练。①感知觉训练:包括触摸觉、视觉、听觉的训练。②动作协调能力训练:包括坐、站立、走路与上下楼梯等粗大动作的训练和手的抓握、敲打动作与双手协调等精细动作的训练。

2.2 语言和交往能力的教育训练。①语言教育训练就是培养患儿对语言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②培养患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过程,让患儿学会运用语言等手段进行交往。

2.3 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包括控制大小便、基本的进食技能、衣服的穿脱、个人卫生的处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简单的救护常识等。

2.4 良好道德品质与习惯的学习和培养如勤劳、有礼貌、遵纪守法等的学习和培养。

2.5 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如情绪稳定、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等的培养。

3.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为一个智力落后儿童制定早期干预计划,所需工作如下:

首先,个案基本信息调研。与家长深入交谈,了解孩子智力落后的原因和基本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除此以外还要实际观察孩子行为存在哪些问题,了解孩子的智力落后类型与特征,为孩子建立一份早期干预档案。

其次,要根据孩子情况制定训练方案,主要包括训练主体、方式、训练记录与评估。要患儿制定好详细训练方案,并为孩子制定一个切实的干预目标:

3.1 家庭早期干预也要从孩子的运动、认知、感知觉、语言、适应和社会性等几大方面下手。在干预中要让家长特别注意几个原则,量力而行和对症训练结合的原则,循序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强化和反馈性相结合的原则。

3.2 学校干预中,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集体训练(主要是在集体干预中采取阅读前准备、儿歌、故事、手工、常识、运动游戏、体操、音乐、律动等)之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此外,同伴指导作为一种干预措施有其独到之处,要重视促使孩子们的交往与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3 做好训练记录与评估。孩子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早期干预或是训练以后,必须对一阶段内孩子的状况进行评估,不仅有利于家长和老师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还有利于适时改变干预计划和进度。

最后,我认为在早期干预中要注意游戏始终是学龄前儿童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形式,智力落后儿童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一切训练和干预方案必须以游戏为核心,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不能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应将目标定在孩子能够达到的水平附近。

参考文献

[1]田丽丽,刘旺.弱智儿童的早期发现及干预[J].幼儿教育.2000(2):35

[2]茅于燕.儿童智力全接触:智力智力测验、智力落后、早期干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茅于燕.弱智儿童家庭训练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4]茅于燕.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J].心理学报.1992(03):225-231

[5]崔秀霞.家庭早期干预对弱智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智力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4):277-278

第9篇

一、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得到体验

在生活中有不少情境可以启发孩子得到一些逆向思考问题的体验。如到商店,有时门上没有标明“拉”和“推”,人们一般总习惯先推一推门,如果推不动,您就可以告诉孩子向前推不进,就向后拉一拉,让孩子亲自尝试一下。又如让孩子跑到一个目标,由于惯性原因,孩子经常会跑过头。这时家长可以启发他,向回跑几步,最后达到目标。这种操作性活动,既受孩子的喜爱,也能使孩子在玩中得到一点逆向思考的启蒙教育。

二、让孩子在特殊情境中得到训练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孩子自身的心智发展水平,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如你可以用硬纸做一个圆筒(两头是空的),用三种不同颜色(黑、白、花)的小球,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先是顺向倒出来,问孩子哪种颜色的小球先出来(先进的先出)。第二次再把三个小球再按顺序放入筒内,但这次是把纸筒逆向倒,问孩子哪个球先出来(应是先进的后出)。这种训练可以让孩子自己操作,也可以让孩子看图选择答案(此处有图)。不论孩子做对还是做错,这都是一种训练。

三、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得到启示

在儿童读物中,有不少描述智者如何通过逆向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取得成功的故事。你可以给孩子讲《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很高傲的王爷对阿凡提说:“听说你很聪明,也很会骗人。今天你若能把我从轿子上骗下来,我就服你;你若不能,我就派人把你赶走。”阿凡提想了想,说:“老爷,我不能把您从轿子上骗下来,但我可以把您从地上骗到轿子上去。”王爷一听,心想,即使我在地上,你也休想将我骗上轿子,于是就说:“这也可以。”说完便走下了轿子。阿凡提马上笑着说:“老爷,您输了,您看,您不是已经被我骗下轿子了吗?”王爷听后,只好乖乖地认输。“下”和“上”是相反的方向。阿凡提就是用了相反的思考方式,使王爷从轿子上走下来的。

又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是用了这种逆向思考问题的方式,将“御敌”改为“迎敌”,使司马懿大惑不解,以为城内必有伏兵,未敢轻举妄动,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总之,在从古到今的故事中,有不少类似的内容。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完以后,你再问问孩子故事中的智者为什么能成功,并简单通俗地向孩子解释渗透在故事中的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受到一点“推一推不行就用拉一拉”(逆向思考)的启蒙教育。

四、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强化

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以前我们认为美术是一种平面的艺术,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美术已经不再简单的停留在平面层次,而是上升到多维空间,构成一种立体的艺术,层次感更强,可视性更具冲击力。学前美术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紧紧的围绕美术教育的“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前”的理念,主动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全方位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迪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

一、学前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

学前教育应该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应该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用他们喜欢的游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美术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按照传统思维,依靠教材,采取规定任务,安排步骤按部就班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限制,他们接受到的美术教学更类似于模仿和练习的模式,尽管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形成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可是缺乏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创造力,在美术作品中很难发现属于儿童自己特性的东西。

2.教师单方面认为美术即教育,忽视了其他美术形式的存在

学前美术包括多种类型,除了绘画还有模型制作、手工、沙画等,为了和小学接轨,学前教师缩小了学前美术的类型范围,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因此加大了对儿童绘画的培养力度。一些原本对沙画、手工感兴趣的儿童无法享受到足够的课程,来吸取感兴趣的知识,就会逐渐丢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填鸭”教学法,遏制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加重了对美术学习的厌烦情感。

3.忽视儿童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自己动手,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勾勒属于自己的图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课程的编排,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主导教学,还要干涉儿童创造思维,对于儿童凭借自己想象绘画出的图案,或者创造出的作品直接采取否定态度,原因就在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品没有按照教师计划完成,因而他们认为作品不合格。这种单向、以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在得到教师否定之后会认为自己创造出的作品不能达到合格标准,进而对自己否定,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会尽可能的避免依靠自己想象创造作品,只是一味的做教师眼中的“乖孩子”,按照教师要求去完成美术作品,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学生把模仿视为荣誉,把原创视为不合格,很难形成自己的个性,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各种问题,可是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对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才要认真的研究,客观的认识学前美术教育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方面。

绘画是学前美术教育中最为普遍的教学科目,提高儿童绘画技巧,增加画面层次感、线条感,培养儿童结构布局意识并不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这些内容可以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学习到,比起这些更为重要的并不是绘画本身,而是通过绘画可以给孩子带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发散性,并且充满想象力,这些想象力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启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教师要求儿童绘画一只小猫,告诉孩子猫咪喜欢睡懒觉,爱吃鱼,他们的“职业工作”是抓老鼠等等,孩子们按照这个开放性的要求,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各种各样的猫咪,有的是睡觉中的猫咪,有的是抓老鼠时的猫咪,有的是捕鱼吃的猫咪,有的是玩耍中的猫咪……

学前美术教育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成人逻辑世界的“奇葩”产物,对此教师不能进行批评和纠正,反而要进行保护和鼓励,因为孩子天真的创造力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视线下的家园”,有的学生绘画出自己、爸爸和妈妈,在他看来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这种理解方式不同于成人对于家园的概念界定,但并不能说学生的绘画是跑题的,是错误的;再比如要求学生画出儿童故事里“老人与海”的画面,有的学生可能画出颠覆成人认知的画面,在整个构图中老人占据画面的四分之三,而海洋只有四分之一,这种构图比例上的倒置是一种非常态化的思维,这正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对此进行鼓励。

三、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拓展美术教学的课程

学前美术教学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部分构成,要在这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在绘画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设置简笔画、水彩画、油画、线条画,在绘画过程中要制定合适的绘画题目,留给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创造积极性;在手工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成剪纸、折纸、泥艺、布艺和废物利用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美术欣赏时学前美术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美术欣赏并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要通过欣赏,锻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并依照自己的标准可以评价和美相关的任何事物。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不同于初、高中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向去描述周围的世界,情感稳定性较差,很难专注于长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为此,教师要从儿童版出发,运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往往很多时候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搭配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开始时采用情境导入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演示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巩固知识结构时运用练习法。

3.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法

学前儿童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u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为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采取表扬和鼓励的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教师更应该关注,积极评价,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想象力,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时敢于想象、乐于想象、习惯想象,进而创造出富有特点的个性化美术作品。

四、总结

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少一点限制,多一些释放;少一点否定,多一些肯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的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确保他们的思想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241.

第11篇

人们在讨论儿童智力问题时,常谈到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而对创造力这一人类智力潜能中最重要的部分却不甚关注。创造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力因素。儿童时代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人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常有所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加以科学引导和培养,未来的国家栋梁将是富于创造力的人才。历史上有不少富有创造力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如牛顿、瓦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他们都对时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些杰出的发明家才具备创造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创造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创造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人产生一些新颖、奇特的看法,或者制作出一些全新产品的思维过程。创造力可以是一种想象活动,也可以是思考的综合,但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不着边际的幻想,它是基于己经掌握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幻想,并且往往可借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手段表现出来。在儿童期,则可在游戏玩耍中显露出来。可见,这种能力并非只有那些大科学家、大发明家才具备,而是一种人人都可能具备的能力。

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等等。当然,创造力必须以其他智力因素为基础,因为在创造之前先得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的贮备,而且需要经过一番整理、组合,使之成为纵向、横向、多维的结构知识,才能产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且令人赞叹的“产品”。一般智力高的孩子具有创造力较高的倾向,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要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充分发育和发展。应当说,只要大脑发育正常,每个孩子都具备程度不等的创造力。这种天赋还要靠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发现、引导和培育。

现在公认智力是先天遗传特性与后天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创造力也不例外。但事实上,后天环境对创造力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爱因斯坦童年时被认为是愚不可教的学生,这并不是他的智力不如其他孩子,而是教育者不善于发现人才,也缺乏适合他个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而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原因之一是后来他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他的叔父每天晚上同他做数学游戏,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并发展了他运用数学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常常有创造的表现,同时创造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使他们在精神、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所以我们应当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可能导致创造性结果的游戏,譬如拟人化的游戏、戏剧性的游戏,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好的想象力训练。在这些游戏中孩子给所有的东西赋予生命,因而使孩子的同情心得到发展和完善。此外,堆积木、堆雪人、搭帐蓬、猜儿童谜语、绘画,甚至玩泥沙、粘土、捏人儿、动物或建筑物,都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成就感。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儿童对环境、对社会的适应力的建立,而这种适应力又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如果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那么玩具就是游戏的工具,孩子是离不开玩具的。从培养创造力着眼,选择玩具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孩子在游戏时所介入的程度,这对诱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重要的。一般,组合式而非成品的玩具(如积木),多用途的玩具,更能促使儿童发挥创造力。

这里还有一个不容易掌握的问题。年幼的孩子游戏时假想玩伴,有时有明显的幻想、夸大,甚至说大话、吹牛皮,但只要不是有意的欺骗,应当说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因为他们认为那是真的,而且诉说非常认真、生动、逼真。有些父母或老师错误地认为孩子是在说谎话,往往严加责备,甚至处罚。这样会使儿童产生罪恶感,以为幻想本身是一种过错,于是从此压抑自己的想象力,变得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其实,创造离不开想象,这是一对孪生子。孩子靠想象力开启幻想世界,不限制在某一个实体上,也不受任何常规或框框的束缚。只有在这种自由幻想世界里,创造性思维才会萌发。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就得培养他的想象力。例如让他们自编故事,表现幽默,谈论理想和抱负,建立理想的自我概念等,在他们自发地表现出来时,应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认识过多、过分夸大的表现是不适当的,引导他们从正确的思路去想象,使他们的抱负或想象与其实际能力接近,与实际生活相符。但是切忌对孩子的天真幻想或一些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甚至是荒唐的“作品”,采取不屑一顾或嘲笑的态度。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比孩子自己的创造更能使他喜悦和满足,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比批评他们的创作更能伤害他们。

国外的有关研究指出,创造力的发展在生命历程中有几个关键时期。一般来说,5~6岁的孩子,应当避免过于权威的管理,8~10岁的孩子,应避免严厉的条条框框和模式化的限制,13~15岁的少年应接受避免取悦异性或追求老师、同学赞许的教育,17~19岁青少年则不要为寻求别人接受自己和为了接受职业训练而死板地遵守一切特殊条令和规则。否则,孩子们的创造力发育和发展都会受到阻碍。独立、自由、主见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在培养孩子智力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显然,家庭和学校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家庭气氛应当是民主的,有利于孩子发挥其创造力,但又不允许任性,为所欲为,学校则应当对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因材施教。一个好思考,变化多,能触类旁通,不愿受过多约束,自信、好奇、喜欢幻想、有探险精神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师、同学的责备和排斥,孩子会变得郁郁寡欢,无所适从,他的创造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但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佳环境,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过,我们至少应当给孩子有独处的权利、时间和环境,并尽可能给他们自由发展的机会。

第12篇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学前特殊儿童中,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儿童属于以下哪一类?

A.认知发展障碍 B.生理发展障碍

C.语言发展障碍 D.情绪和行为问题

2.当代世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三种主导的发展倾向,其中不包括

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

C.补偿性教育的趋向 D.整合教育的趋向

3.以下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视觉障碍儿童主要依赖听觉学习或获取信息

B.视觉障碍儿童对听觉和触觉方面刺激有强烈兴趣

C.视觉障碍儿童通常也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问题

D.视觉障碍儿童容易形成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

4.以下关于病弱儿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的儿童

B.病弱儿童通常存在感官性生理限制和障碍

C.病弱儿童有时也被称为健康障碍儿童

D.病弱儿童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

5.脑瘫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A.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 B.语言障碍

C.智力低下 D.听觉障碍

6.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展比正常儿童要迟缓一些,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身心发展开始晚 B.发展的速度慢

C.发展的过程不均衡 D.达到的水平低

7.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指标为

A.低于正常人的一个标准差 B.低于正常人的两个标准差

C.低于正常人的三个标准差 D.低于正常人的四个标准差

8.家庭中若亲子关系失谐,孩子情绪受到压抑就可能导致失语现象。这说明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9.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口吃现象属于以下哪一种语言障碍?

A.构音异常 B.发声异常

C.流畅度异常 D.语言发展异常

10.对发声异常儿童的矫治主要应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A.纠正发音 B.指导儿童正确地使用声带

C.改善儿童所处语言环境 D.模仿口型

11.孤独症儿童有三大核心特征,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注意力障碍 B.社会化障碍

C.交流障碍 D.想像障碍

12.以下哪一种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

A.行为管理治疗 B.认知-行为治疗

C.心理治疗 D.药物治疗

13.在幼儿园,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发现主要通过

A.医学检查 B.量表评定

C.教师的直接观察 D.教师的间接观察

14.心理学衡量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

A.观察法 B.教育诊断法

C.测验法 D.作业分析法

15.吉尔福特编制的《发散性思维测验》主要用于鉴别

A.智力 B.创造力

C.特殊才能 D.领导才能

16.以下哪种玩具属于非结构式玩具?

A.布娃娃 B.玩具汽车

C.画笔 D.动物模型

17.以下哪个理论流派的观点主张把游戏作为心理分析治疗的手段?

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机能主要学派

18.对存在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来说,进行语言矫治的关键期是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9.着眼于丰富儿童生活经验,让儿童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语言。这种语言矫治方法是

A.儿歌故事法 B.全面交流法

C.多重刺激法 D.自然情境法

20.认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的理论是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D.观察学习理论

21.以下几种强化方式中,强化效果最为持久有效的是

A.连续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

C.可变比例强化 D.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22.以下关于正强化的实施,做法不正确的是

A.正强化实施前,应把计划告诉儿童,以期取得配合

B.在所需要的行为出现后,不要立即予以强化

C.给予强化物时,要向儿童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

D.分配强化物时,能结合其他奖励

23.选择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其出发点是根据

A.儿童的残障程度 B.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C.师资的特点 D.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24.在制订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时,不需要参考的基本因素是

A.特殊儿童的特点 B.安置形态的特点

C.特殊儿童的家庭状况 D.当地的风俗习惯

25.儿童在出生后至4岁前发生的听觉障碍称为

A.一级聋 B.一级重听

C.学语前耳聋 D.学语后耳聋

26.学前特殊教育能减轻甚至消除学前特殊儿童的初级障碍,并且可以有效预防他们第二障碍的出现。这体现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

A.直接效益 B.间接效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

27.在回归主流的实践中,将幼儿安置于正常教育机构,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去接受个别教育,其余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叫

A.教育配对模式 B.资源教室模式

C.咨询教师模式 D.混合服务模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8.简述全纳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对学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意义和内容。

30.简述儿童情绪行为障碍的评价标准。

31.简述对学前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矫治的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2.试论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教育多动症儿童。

33.举例说明如何从技能上对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34.试述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