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后备人才工作经验

社区后备人才工作经验

时间:2022-07-17 02:02:51

社区后备人才工作经验

第1篇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全县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现场会,既是一次动员部署会,又是一次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通过这次现场参观,学习下梁镇沙坪村开展创建关教先进村的好做法、好经验,以此推动全县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参加今天会议的人员有县关工委组成人员,各乡镇长和下梁镇沙坪村关工委负责人。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名誉主任王书善同志,县人大主任汪懿德同志,县政协主席樊成柱同志,县委组织部部长牛勇同志,县关工委主任汪文臣同志,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月桂同志。刚才,我们现场参观了下梁镇沙坪村关教先进村建设情况,对下梁镇沙坪村关教先进村的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现在,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一是经验介绍;二是领导讲话;三是表态发言。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首先请沙坪村支书、村关工委主任蒋立柱介绍关教先进村创建经验;

……

下面,请下梁镇党委书记、关工委名誉主任袁礼锋介绍关教先进村创建经验;

……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名誉主任王书善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第三项议程,各乡镇作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表态发言,每人的发言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

首先,两河乡发言,营盘镇准备;

营盘镇发言,乾佑镇准备;

乾佑镇发言,石瓮镇准备;

石瓮镇发言,小岭镇准备;

小岭镇发言,凤凰镇准备;

凤凰镇发言,杏坪镇准备;

杏坪镇发言,柴庄乡准备;

柴庄乡发言,红岩寺镇准备;

红岩寺镇发言,瓦房口乡准备;

瓦房口乡发言,马家台乡准备;

马家台乡发言,曹坪镇准备;

曹坪镇发言,九间房乡准备;

九间房乡发言,丰北河乡准备;

丰北河乡发言,蔡玉窑镇准备;

蔡玉窑镇发言。

刚才,沙坪村支部书记、村关工委主任蒋立柱同志,下梁镇党委书记、镇关工委名誉主任袁礼锋同志分别介绍了创建关教先进村的经验,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名誉主任王书善同志就我县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作了重要讲话,阐明了我县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创建活动作了周密安排部署,活动内容具体明确,工作方法切实可行,保障措施有效得力。随后,各乡镇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书善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提三点要求:

一、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县委、县政府这次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现场会为契机,把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书善书记的讲话要求,结合本乡镇的实际,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迅速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全力抓好落实,确保我县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把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切实创新创建方式方法。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要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深”字上作文章,在“实”字上抓落实,在规范中求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书善书记讲话的精神,借鉴下梁镇沙坪村创建关教先进村的经验,结合本乡镇的实际,狠抓落实。一是选好示范村,抓好示范点工作,保证创建活动健康稳步开展。二是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要摸清当地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老复退军人的底子,抓好关教班子建设,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组建政宣组、法制组、科技组、文教组、红白理事组,加强“五老”和青少年的联系勾通,推动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三是抓好阵地建设。建设好办公室、图书室、活动室、政治学校、科技学校、家长学校、文艺宣传

队等“三室三校一队”阵地,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安排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干部驻村指导,组织实施,并制定出符合实际,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已研究决定把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纳入督查督办、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内容,作为乡镇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一项依据。9月份县委、县政府将组织检查验收,按目标任务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对完不成任务和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将扣除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分数。希望各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创建关教先进村(社区)活动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经验,取得新成效。

第2篇

[关键词]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经验借鉴

一、引言

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高等职业学院有颇多相似之处,它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经百余年发展,现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灵活、开放、面向社区经济需求的课程设置特点,校企联合开发、普职融合的课程设置方式,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纵观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现状,课程设置单一、课程定位不准、教学内容过时、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弱、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距离,出现了人才市场上一方就业难、另一方招人难的尴尬局面。因此,有效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来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尝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现实情况的新模式、新方法,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面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及经验

(一)课程设置实用多样,以社区经济、就业需求为导向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区和自身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实施课程设置。其突出特点是:社区学院课程设置是以满足社区需要为原则,教学、服务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是针对社区的近期、长远的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和社区居民的就业趋势,为当地居民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在职人员提供更新知识、提高水平的机会,为失业人员提供学习新技术、寻求新工作的机会。由于其定位十分明确,课程的取舍或更新,均严格按照职业集群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根据社会变革对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要求,按个人发展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因而课程设置强调实用多样。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非常宽广,基本涵盖了社区所需。当前已经确认的专业每个社区学院一般都可以开设,这些专业有一二百种之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学院开设的新课程也在不断增加,如在原来已涉及的文、理、工、农、经、商、管、法、医、家政、服务、环境、交通、通讯、教育、食品等领域基础上,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时增设了老人护理、卫生保健等新课程。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根据居民的需要设置转学、副学士学位、生计、休闲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课程中开设有50%以上比例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重视与社区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美国社区学院一直强调实践操作课程的设置,他们深深懂得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是想尽办法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首先,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如:提供无偿见习的机会;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参与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提供教学设备或捐款等。企业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最主要基地,社区内企业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分析当前某一专业技术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为课程设置提供实践参考。其次,社区学院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企业可以利用社区学院的教学场地和设备,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企业可将研发中心设在学院,或利用学院研发中心替企业研发或实验新技术。以威斯康星州为例,该州的社区学院为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主动与农场开展联合办学,企业有关人士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中,社区学院由此领先开设了一些新专业和课程,如农业综合企业、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这些后来都成为该学院的专业强项和特色课程。通过一系列校企合作,学院提高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企业则通过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更新了技术,选择了理想员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三)注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渗透融合

自1990年代开始,美国就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鼓励社区学院更好地整合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如《卡尔·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修正案》及其修订版一直要求使用联邦基金来资助“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计划,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又能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从学校到工作多途径法》认为改革和加强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是建立“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一种好策略。两类课程的融合主要体现在:首先,学院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既有专业课程又有普通教育课程,这为学生开阔视野、夯实基础提供了保障。其次,社区学院的副学士学位课程与普通大学建立了有效联系,实行学分互认,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合作。例如,AOI课程(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Integration)即是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有机融合过程中催生出来的一种新课程,这类课程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学术课程的普通教育要求,把学术领域的抽象概念应用到职业性范例教育中来,在职业教育方案中进行跨学科的学术能力的培养。

此外,社区学院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职业课程以外的学术素养,通过设置关注人文素养的综合课程,成立学习社团,设置职业课程中的学术补课课程等方式,保证了社区学院毕业生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具备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有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存在问题及启示借鉴

(一)要以社会、地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设置课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历史时期,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更多中、高级技术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课程设置和调整远远落后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服务外包产业为例,在我国,对日软件外包已发展多年,但高校对应的人才培养还处在初始阶段。尽管我国已有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但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真正进入到外包产业领域。因为,传统的软件技术专业都是“软件+英语”的模式,而对日软件外包需要的是“软件+日语”的人才。出现这一现象,根源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问题,也是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匮乏以及校企合作的不深入的问题。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人才市场的充分认识及必备的行业分析,以至于学生一毕业就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太陈旧,给就业造成了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与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为区域发展服务”为立足点,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为依据,充分体现地方资源和优势,有目的地为区域发展培养急需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在课程设置上要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结合自身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同时,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根据需求提供多样的课程服务:如既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又有岗位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和闲暇教育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需求。

(二)加强与企业、其他院校的合作,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但尚未真正普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制订中企业参与度不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实施手段等大多由学校单方面制订,基本没有企业的参与或企业参与的不够深入。其次,实习实训方面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一般只提供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给学生,缺少具体的指导,很少能真正顶岗实习,实习效果远达不到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与美国社区学院具体的指导和详细的要求相比,实习过程有些流于形式。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是一项互利互惠的活动,不仅有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院课程设置的及时更新和发展。我国高职院校要认识到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及时建立起合作的纽带,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把握市场发展,课程设置要积极主动向地区开放,服务地区企业。积极扩大与企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师聘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场所安排、教学方式、考核办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合作。要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真正做到开门办学,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指定和开发出受企业欢迎的课程内容;共同创建实训基地;派教师、学生到企业一线参加培训、实习;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等。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应该重视与其他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合作,打破目前封闭独立、自我发展的模式。各院校应共享在课程设置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行业背景分析、课程发展前景和教师资源等信息,避免在课程开发上的盲目和重复建设,节约教育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注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升综合素质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过于职业化,致使学生缺少继续深造的理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但种种条件限制使得高职与普通高校在学业、学分方面无法衔接,限制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和交流。此外,部分高职生毕业后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欠佳,如写作能力差、团队意识不强、频繁跳槽、诚信缺失等,导致用人单位不满,反映出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

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专业技能,而是呈现综合化趋势,即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和综合素养,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积极研究开发综合性课程,增设选修课,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比例的动态协调,既要注重拓宽基础理论知识,又要针对不同时期人才市场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实施灵活的课程结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技术、管理、服务与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50%以上选修课比例的经验,鼓励教师开设出更多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各院校应鼓励开设融学术与职业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引入先进的学术理念;开设相关的创业指导和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此外,在普职教育融合方面,应借助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普、职学院和教育机构之间协作培养人才,优质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罗少婷.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2] 林云.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特点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3] 杨有清.顾客导向: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实施策略[J].职教论坛.2007(6).

第3篇

一是进一步认清了人才工作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家一致认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做好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储波书记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后进国家和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的论述,非常深刻,有很强的针对性。杨晶主席从我区人才工作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切中要害,很有说服力。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大家普遍认识到,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是最具有全局影响力的竞争,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至关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我区经济发展已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才的开发利用水平是关键。有一大批能够及时充分地吸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的优秀创业人才,后发优势才能得以发挥,良好势头才能得以保持,跨越式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大家表示,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上来,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努力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我区人才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与会同志都谈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及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的重点,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提出的人才工作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确立“三种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突出“两个重点”(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事业和政策搭建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平台),狠抓“三个环节”(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优化“四个环境”(政策环境、创业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健全“五种机制”(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分配激励、人才保障)。这些要求,抓住了我区人才工作的重点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我们对今后我区人才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心中更加有数。大家表示,一定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把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三是进一步开阔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思路和视野。会议交流了部分地区和单位人才工作的典型经验,在讨论中大家还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做法,围绕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这些经验和做法内容很丰富,既有面上如何加强的,又有点上如何突破的;既有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又有人才引进使用方面的;既有营造人才工作“硬环境”方面的,也有改善人才工作“软环境”方面的,等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区人才工作的主要成果。大家感到,这些典型经验,使人很受教育,很受启发,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也看清了问题,找到了差距。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强化措施,努力把本地区本部门的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与此同时,大家还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对会议文件的修改完善、对进一步加强今后的人才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各有关部门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对自治区的《贯彻意见》及配套文件做进一步修改并尽快下发,其它文件也将根据实际,由自治区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陆续下发。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讨论中大家谈到,我区的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样,势头很好,但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外流严重、人才环境有待改善、人才短缺与闲置并存等也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改变我区人才工作的落后局面,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努力工作。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正视困难,扬长避短,在提高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和思想解放程度上下功夫,在搭建事业平台、积极采取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上下功夫,在培养有特色、有优势的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要有长期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和工作打算。大家还认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支持西部和民族地区的人才政策,为我区人才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我们做好人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大家坚信,有党管人才原则作保证,有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再加上各级党政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用人主体和全社会对人才的共识,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真正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

这次会议明确了我区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针,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第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会议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这次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后,同志们要及时把会议精神向各级党委和各部门领导班子进行汇报,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在传达贯彻的过程中,要把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认真研读、深刻理解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的《贯彻意见》。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要在传达好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列出专题进行学习研讨。各级党校、行政干校要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列为各主体班次的重要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学习。要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及人才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培训。要把学习人才工作理论和政策作为“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过程中,注意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在进行正确的政绩观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增强以人为本、为人才服务的意识;在优化发展环境的过程中,注意优化人才成长和成就事业的环境;在落实自治区发展重点工作的过程中,注意抓好人才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各地区、各领域人才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让全社会更加理解人才、关心人才,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第二,紧密结合实际,抓紧研究确定各自的人才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人才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对象覆盖各行各业、各种所有制的“三支队伍”和广大劳动者,涉及到后备人力资源,涉及到所有的人,涉及到人成长的所有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配置、激励、保障;工作机构包括各类培养培训机构,评价及中介服务机构,保健保障服务机构;用人主体涉及所有由人组成的实体和组织以及个人,政府、政党本身也是重要的用人主体;人才投入涉及到家庭投入、用人单位投入、社会投入、政府投入,涉及到投入机制、投入效益、投入资本等等问题。这次会议和自治区即将下发的《贯彻意见》,明确了我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各方面的重点,内容很多。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会议精神和落实《贯彻意见》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确定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工作的重点和具体措施,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加强人才工作的侧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要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同时,要把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纳入每年的各级财政预算和各项重要工作计划当中,细化投入目标和投入进度,确保扶持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反思和总结前一阶段人才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人才政策和法规要抓紧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对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对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及时分析、认真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第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储波书记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别强调指出,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要解放人才、用活人才、整合人才。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承担着公共管理的职能,为人才提供行政服务是重要的责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职责,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把人才工作抓紧抓好,班子其他成员要为各自分管领域的人才搞好服务,共同推动人才工作的发展。人才工作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人才服务工作要覆盖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事业单位,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设立人才工作协调机构,地区的人才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党委组织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地方党委组织部要有精干的人员承担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政府的人事、劳动部门是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对人力资源开发实施宏观管理、对公务员直接管理,应该发挥好对人才工作的综合主管作用。教育部门要搞好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发改委、财政部门要对人才工作提供战略支持和财力支持。教育、工业、商务、农牧、文化、卫生等部门为本行业人才服务的工作量很大,要率先做好工作。自治区企业家协会挂靠国资委,要承担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联络、协调、综合职能。其它党政部门无一不涉及人才工作,都要认真做好各自的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也要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充分发挥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工作协调机构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为各类人才和社会用人主体提供优质的人事行政服务。

第四,加强情况交流,提高工作实效

第4篇

搞好社区党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党建工作者队伍是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因此,要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坚持“四要”。

1、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要加强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总(支)部的建设,尤其是要选配好党工委书记和党总(支)部书记。街道党工委应当成为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勤政廉洁好、社区管理好、经济发展好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工委书记应当带头全面达到社区党建工作者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组织协调的能力,要具备民主作风,要善于团结干部,调动干部积极性,要做到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与此同时,还要尽量优化党工委的结构,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年龄轻、威信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历的同志选配到工委班子中来。工委班子中既要有熟悉党务、政法和群众工作的同志,又要有熟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同志。街道党工委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干部。所配同志在年龄轻、文化层次高的同时,最好是在区委综合部门锻炼过,有比较扎实的党建工作理论基础。这样的同志站的比较高、进入情况快、创新意识强、容易出亮点。

从居民区的特点出发,努力把居民区党总(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务实,为群众办实事,受群众拥护的集体。居民区书记的职务应当由那些基本达到社区党建工作者各项基本素质,尤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身体健康,富有奉献精神,热爱群众工作,为群众所信赖的党员来担任。居民区书记的年龄可以放宽一些,来源渠道可以多一些,便于好中选优。从社区建设、发展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来看,提高社区书记政治、经济待遇,向职业化过渡要引起区委的重视。

2、要形成一个积极稳妥的梯队。由于社区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特殊性,要经常考虑构建一支梯队形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即要注意年龄结构合理化问题。一方面,社区党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然需要朝气蓬勃、思想敏锐、开拓前进的年轻人去创造和提炼新经验,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要体现年轻化;但另一方面,年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过去这支队伍过于老化的状况而提出的。(据了解,*年前,鼓楼街道社区书记平均年龄为56岁,现在湖南路街道16个社区书记平均年龄为45岁。)而相对社区工作的性质而言,其年轻化绝对不能理解为“青年化”。当前,我们基层党建需要开创新局面的勇气和闯劲,但也更需要工作经验和工作艺术,而经验和艺术只有在长期的磨合与磨练中才能产生。因此,我觉得社区书记在年龄上不能搞“一刀切”。*年在社区书记换届中,年龄掌握过紧,使一些年龄不很大的书记人选流失,在今后换届中应引起重视。许多老党员受党教育的时间长,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应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为了解决形成梯队,后继有人的问题,湖南路街道工委已决定*年在社区主任和社工中发展五位党员。

3、要加大党务工作者交流的力度。交流一方面是锻炼培养社区党建工作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有利于其不断地接受新事物,考虑新问题,不断地拓展阅历和丰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能优化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配置,形成优势互补,达到最佳配合。尤其是增加条块交流后,条里的干部更易于理解和支持块上干部结构功能的改善,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交流的重点应放在街道专职副书记、党务干部之中,副书记交流可以在区各部门之间,也可以在街道各条口之间(党务和行政干部之间的交流)。本人认为,一个干部在一个条口的工作以四年左右为宜。适当交流可以激活干部的潜能,有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活跃工作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4、要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者来源。过去几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从国有企业退出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企业干部被充实进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大大提高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年前,笔者了解原鼓楼街道社区书记除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小学和初中的占70%左右,而现在社区书记在平均年龄上下降了10岁以上,文化程度基本上是大专,高中的已经为数不多了,初步形成了一支骨干力量,有力地保证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展开。当前区委组织部应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人才库,从机关干部(提前退休、提前离岗),大学毕业生中,尤其是从社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充实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文化含量,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区委要大力宣扬社区党建在社会发展、改革、稳定中的重要性,让群众了解、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也让它对社会人才更具吸引力。当前,还应注意留住人才的问题,要通过事业、感情、待遇来留人,要减轻社区书记的社会事务,减少会议,减少各类检查评比,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社区党建,让党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促进鼓楼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5篇

关键字: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6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因起步较晚,所以在专业程度上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目前还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1.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学生能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能有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参与和从事基层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途径分别为:理论课程的教学、专业见习和社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

以笔者所在的安康学院为例,其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上课方式一般均由教师主讲或学生试讲评分,在特定时间进行模拟个案或小组活动,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另外挑选案例或就本案例要求学生交上一份活动策划或活动报告,这虽然看上去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倾斜,但教学依然是偏于理论的。此外,尽管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前往基地见习的时间偏少,基本上每学期一次,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天,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调研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不足,对社会工作的相关学习提不起兴趣,实务能力的欠缺和培养阻力都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是n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的手段太过单一。操作性和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显著特征,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务能力,但目前院校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受到了忽视。

三是实践基地单一、配合力度差、专业见习时间短、实践对理论的检验能力不足。学生在见习时因时间关系只能象征性完成一些任务,对基地的设施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并不能接触到实际的案例。在其他机构也是类似见习的方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长时间得不到检验,显然违背了实习基地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直接运用到实践中的原则。

四是教学设备不足,实验室建设不足、实际训练得不到保障。目前由于一些院校教学设备缺乏,实验室建设不足,学生只能在教室象征性的模仿案例、想象性的进行活动策划,忽视了案例发展的不可控性。没有条件捕捉模仿过程中的错误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变得异常艰难。

五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实务经验和教学经验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但很多教师在实务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论在授课和实训方面都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我们有必要思考和研究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相关对策,目前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是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注意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统筹。社会工作专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具有全面性,单一领域的专业方法并不能满足需求,应对教学课程进行目标化和规范化管理,例如在学生大一时以基础理论课程为主,大二时以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的操作训练为主,大三时以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而大四时应以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为主,做到层层递进,全面发展。

其次是建设实验室和增加实训基地。台湾学者曾华源认为标准的实践机构和基地应具备下面几种条件:“信奉社会工作的的专业价值观和伦理观;有合格的工作员为学生的实践做督导;工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与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有一定的硬件设备基础;机构运行状况良好;机构有让学生进入实践的医院等”。有鉴于此,高校在建立实训基地应该从地域、数量、和类型三方面选择,比如:行政型的民政部、院舍型福利院、社区服务型街道办事处等;社会工作服务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救助站、戒毒所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社会工作实验室分为小组工作区、个案工作区、多媒体教室兼工作区、控制区四个区域。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服务项目,如残疾人士的康复工作、社区禁毒工作、社区老人照顾活动、学生成长小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等,促进学生操作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增长,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

最后是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实践教学督导,这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和灵魂所在。督导的设置不应局限于专业教师,还可以是实践基地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其长期身处一线,具有相当的经验可供学生参考。例如可以为学生建立“双督导制”,即教师和实习地负责人共同辅导学生开展实习,这可以有效弥补教师在实务能力方面的经验欠缺。

社会工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本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实务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培养定会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圣军,张绮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0-24.

第6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多年来的组织工作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领导干部的根基在于政治上的成熟,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运用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我十分注重理论学习,除了按时参加区委中心组的学习外,还坚持自学,从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决策水平入手,加强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报告和同志“七一”理论研讨会讲话的学习,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及市场经济、财税金融、现代科技等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深化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而且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统揽驾驭工作的水平,很好地发挥了领导和参谋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还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结合,在准确把握、吃透“上情”的基础上,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摸透“下情”,及时发现、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动力,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确保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力加强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目标,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加快我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是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根据区委的要求,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自月份起,扩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档次,增强培训的系统性,聘请中央党校、人民学、复旦学等省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利用周五下午、周六上午的时间,集中对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年轻后备干部、社区党支部记和村两委负责人进行了以政策理论、市场经济、to知识、城市经营管理和经济发展等为重点内容的系统培训,并组织对公选干部和引进人才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许多外地单位也先后到我区学习我们的成功经验。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今年-月份对换届后部分政府工作部门的正职进行任命、对缺职的正科级岗位、个别急需调整的班子和副科级职位进行补充和调整中,严格执行《条例》,坚持从班子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对名干部进行了提拔和交流。在干部调整中,既努力扩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四权”,让群众从起始阶段就积极参与其中,又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探索出了考察预告、延伸考察范围等创新举措,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贯彻到干部任用的各个环节,确保了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对我们的做法反映良好。通过调整,使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极地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有力地保证了全区改革、稳定和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巩固干部试用期制、诫勉制、待岗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等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党政领导干部末位淘汰暂行办法》,对不称职的干部强制淘汰,积极探索干部“下”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激活了用人机制。同时不搞一“下”定终身,对在工作中做出明显成绩、群众认可的干部,根据需要重新予以重用,有效地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

四是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区委“人才兴区”战略要求,认真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出台了《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研究制定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工作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了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今年采取招录形式,从北、武等全国名牌高校引进了名优秀学毕业生,其中博士生名,硕士生名,双学士生名,学士生名,满足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我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加较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紧缩低素质人员的进入,淘汰不合格现有人员,建立了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使我区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较的转变和提高。

(二)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始终认为基层组织建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是一项必须长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较好,自任职以来,我恐负众望,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坚持高标准抓落实,积极探索,胆创新,进一步丰富完善、深化提高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

在农村党建方面,突出“三抓三提高”,不断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一是抓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建制度建设水平。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论证,在区、乡、村三级层层落实农村党建月工作汇报、季讲评、半年工作通报、包村联组和农村干部培训等五项制度,把抓党建和抓经济紧密结合,极地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区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报》、《*组工通讯》先后报道和推广了我们的经验。二是抓作风改进,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通过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整改,促进了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使支部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把强力推进“双强”工程作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重点,通过广泛培养和力选拔,使一批有本事、靠得住、有威信的“双强”党员进入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三是抓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区委组织部、区农经委和省电联合,以燎原培训基地为依托,着重对全区农村两委成员、村两委后备干部、“双强”党员及“双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学历教育。同时将各村支部记、村委主任纳入全区科级干部培训范围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村干部普遍感觉收获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信心。

在社区党建方面,为适应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变化、新任务,我带领组织部同志深入街道社区调查研究,认真借鉴吸收外地经验,提出了“四个一”的工作新思路,探索出开展“三级四方共建”活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制订了创建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区、“五好”街道党工委、“五好”社区党支部、社区党建共建先进单位和社区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并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工作思路,着力培育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典型,以这些典型社区为龙头,抓点带面,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通过健全完善纵向联系、横向协调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等措施,落实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编建不同类型党员社区活动小组,激励驻区单位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形成了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局面。此外区委组织部还筹集资金多万元为部分社区配备了“双机”,强化了社区阵地建设。在今年“七一”表彰会上,个驻区单位因共建工作突出,被区委命名为社区党建共建先进单位。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省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先后在我区召开,区委记*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典型发言,省委组织部在全省推广了我们的共建经验。

在突出抓好农村党建和社区党建两个重点的同时,我们也集中精力抓了区直机关党的建设,以分行业创“五好”机关党组织为载体,结合“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围绕构建高效率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和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组工干部队伍的目标,我对组织部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在从严治部带队伍上狠下工夫。一是在“树组工干部形象”学教活动中,围绕构建公道正派长效机制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督查指导,严格把握好活动每个环节工作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二是增加政治学习时间,制定了学习计划,列出了学习内容,在以往每周四下午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二下午的学习时间,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每位同志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加强部机关效能建设。重新修订完善了学习、信息、调研、首问责任制等多项制度,明确了各科室岗位职责,制定了《*区委组织部从严治部十条规定》,并严格执行,进一步版权所有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四是深入开展“创文明科室,做机关表率”活动。要求组织部工作人员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做到“真心为人、真诚待人、真情感人、真切助人”,树立组工干部“对党忠诚、甘当人梯、公道正派、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

(四)其他工作完成情况。先后筹备了区组工会议、全区庆祝建党周年表彰会、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省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会议都开得比较圆满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老干部工作、出国(境)政审、驻村工作、组织史编撰、区志编撰等方面均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三、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用好的作风推动工作

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我特别注意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履行《廉政准则》,带头廉洁自律,洁身端行。一是积极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群众关心、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在掌握实际情况,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加以解决。二是坚持做到作风民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重事项、重决策,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展开讨论,集中正确意见,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三是严格遵守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规定,工作上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兢兢业业;生活上不攀高,不搞特殊化,人际交往坚持讲感情不失原则,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用人格的魅力影响身边的同志,自觉做廉洁自率的表率。

第7篇

一、全面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一)印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配套实施办法》,“工程”各个子项目都要严格按照配套实施办法来操作。

(二)确定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由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主要以残联系统为主导,尽量把残联的康复机构纳入其中,承担后期康复训练任务。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先抓好试点,在试点成功地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五)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性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好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其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康复人才培养。以国家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结合我省实际,投入专项经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培训班,抓紧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二是抓县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为每个县、市、区培养2名骨干师资。各地要高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积极选送康复人才参加省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康复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要留得住人才,防止康复人才流失。此外,各地要按照省里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为基层残联培植一批能承担儿童康复训练任务的康复机构。配置一批已有专业人才、有训练场地、有相应资质的残联康复中心,作为0-6岁工程的定点康复机构,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任务计划下达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0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拟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市、区的10个地方,要按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抓紧准备创建验收工作。各市要在第一季度先行进行督导,省里将于上半年进行检查督导,迎接国家检查验收。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

根据2009年康复数据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调整任务计划,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

(一)做好终期检查、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儿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省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配合卫生部门一道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第8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 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第9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第10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 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第11篇

【关键词】转型;应用型人才;层次分析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local municipal colleges taking Min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fining?the four aspects of region, society, government and schools as the first level index, three level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future personnel trai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n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theory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main factors, the sol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Fir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y,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faculty; Second, enhan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local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achieve a“teach-production-research-teach” four-in-one development model; Besides, make great efforts to integr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teaching, professional subject research results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let th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reform the final assessment standards of student work; Moreover, increase government funds investment , encourage school to create income, and strive for the social donation and other solutions.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Applied talent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0 引言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宏观至微观都发生了量到质的变化。别敦荣[1]分析了国家对高等教育采取的政策在实施中,其中的矛盾与冲突,包括规模与质量、人文与功利、计划与市场、集权与放权、本土化与国际化等。谭菊华[2]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个背景,提出基于大学生就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要树立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培养目标,重点加强人格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实施落实高校办学自、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的培养策略。廖蓉[3]阐述了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彭淑红[4]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出发,阐述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缘由。深度剖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成本分担现状即构建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必要性,探索合理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方法。明确政府、个人和社会相关主体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理应分担的成本比例,构建体制中的相关规则,最后为这一体制的完善提出具体的措施。刘伦钊[5]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预期的功利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机制的不健全、高等教育和区域自身发展的水平是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崔虹云[6]针对实践教学在高等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队伍素质和构建科学考评体系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曾明[7]通过分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及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必要性,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何峰[8]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社会控制的背景、内涵、途径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设想。柳燕[9]针对新经济形势下人才培养问题,提出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途径、完善教学制度和保障体系等几方面。邓峰[10]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政策实施主体应有差异等。鉴于此,地方普通高校的办学方向的转型,未来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通过分析转型后,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就显得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的发展历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转型后的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果对全国普通地方高校转型后未来人才培养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矿业工程系发展现状

2006年1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与贵州大学合作组建成立了贵州大学六盘水能源矿业学院。2009年3月,在贵州大学六盘水能源矿业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矿业工程系。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外聘教授8人,实验员4人,教学秘书1人,辅导员4人,行政办公人员1人;教授10人,副教授4人,讲师17人;博士4人,硕士48人。目前,在校学生800余人。开设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矿山地质2个专科专业。2008年以来,承担了贵州省“十二五”攻关重大课题一项,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1项、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1项、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课题4项、六盘水市工业攻关项目1项,校级课题5项,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采矿工程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省级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学科、校级特色专业。已建成省级工程中心一个;省级科技团队一个;贵州省煤炭绿色开采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2年获得贵州科学院六盘水分院煤矿突出危险参数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矿业工程系现有采矿工程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地质工程实验室和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实验设备较为齐全,测试仪器较完备,拥有三轴压力实验系统、现代化矿井仿真系统、X衍射仪、矿井通风与安全仿真实验装置、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平台、瓦斯抽放及利用自动监控系统、粉尘粒度分析仪等大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48台(件),设备总价值达700余万元。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及权重计算

2.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通过对矿业工程系从地域、政府、社会、学校四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系作为影响因素(见图1),采用1-9标度进行每两元素间的相对比较。根据矿业工程系专业设置特点,邀请10名在矿业工程系专业行业内从事多年的专家对上述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根据每个专家所打的分数构造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每个专家所打出的分数计算出的权重求其平均值值表征各指标的最后权重,即:

3 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解决措施

综上,对于六盘水师范学院转型后矿业工程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引进专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创造教师理论及实验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升平台;调整师资结构。针对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同等建设要求和考核标准,根除实验实践教师等同于教辅人员的错误思想。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放宽教师教学质量监督体系,让教师有足够的信心和精力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3.2 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发展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契机,多角度多方位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但又要保证学校自身能够“灵活自如”的穿梭于地方经济,使其自身不受地方经济与地方企业“控制”。即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以地方经济为理论实践的平台,但是又不能缺失学校办学的发展规律,即“教―产―研―教”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3.3 加强科研融入教学

以教师及系拥有的专业相关课题为平台,让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且教师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时调整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尝试改革学生作业、期末考核模式,不要将对学生合格考核的眼光单纯地放在“千年不变”的模式。

3.4 加强政府经费投入、增大学校创收力度、争取社会捐献

加强政府经费投入力度能够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而政府不应过分的对地方高校功利化,从而让高校能够自由快速的发展;增大学校创收力度,能够让教师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认可的成果,同时也能为学校进行增收,减小政府经费投入的负担,同时也创造更多学生实践的平台;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地方部分人员已先富起来,努力争取社会捐献,灵活富裕资金的有效运作,这无疑将成为高校、个人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4 结论

(1)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地域、社会、政府及学校四个指标分析得出权重为0.5335,0.1914,0.1377,0.1374,即地方市直高校转型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其次,要重视地方人才需求为主要参考基数,从而加大学校师资、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革创新。

(2)根据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体系得出的权重,从而对矿业工程系在六盘水师范学院转型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发展;加强科研融入教学;加强政府经费投入、增大学校创收力度、争取社会捐献等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易梦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与政策应对[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14,35(1):17-27.

[2]谭菊华.大学生就业视野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2):127-132.

[3]廖蓉.高校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新途径[J].中国教育现代装备,2011,113(1):157-158.

[4]彭淑红.论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改革与发展(2):39-43.

[5]刘伦钊.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3):77-81.

[6]崔虹云,尚东昌,肖仲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8(2):163-165.

[7]曾明.基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095(3):73-75.

[8]何峰.论高等教育的社会控制[J].教育评论,2014,1:12-14.

第12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质检技术机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充分发挥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质监事业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质监系统技术机构的发展长期以来依附于政府的强制力与政策支持,与市场严重脱离,面临一系列影响事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人员素质不高,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不完善,机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质监系统的检验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技术机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迎接严峻的考验,高新技术发展对检验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从河北省衡水市机构的现状来看,常规装备家家都有,高精尖装备家家无,县(市、区)之间检测手段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还不能跟上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客户对服务的范围要求越来越广,社会对质检技术机构的行为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社会要求一种更为规范的、更有公信力的质检技术机构来为社会服务,不论是受检方还是享用质检机构的检验成果的各方,都希望其能提供一种更快捷、更准确、更有公信力的检验报告。

质检技术机构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先就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根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一是要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和定期培训,鼓励自学,组织内部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用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各种方法,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推动检验工作上台阶,并造就一批由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其带头和引领作用。二是要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从社会各界引进和发掘有潜力的人才。要打破旧的只重视内部人员的培养,不注重从外部发掘有用人才的人事观念,并给予引进人才一定的地位和待遇,使其能够安心地、长久地为质检机构服务。三是要调整人才的管理模式。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为人才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使人才的能力不断增长,以适应质检机构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从而降低人才成本,节约检验成本。

其次要积极探索技术机构的整合。技术机构整合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衡水市质检技术机构整合的初步思路是:根据各县(市、区)的产业结构和优势项目,合理配置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检测任务,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格局,达到项目有特色,整体上水平的总目标。强化市质检所的全市龙头地位,承担全市主要工农业产品的检验任务,并以安平县质检所和衡水市质检所为试点,进行小项目整合。在开展小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全方位的技术机构整合,各县级所围绕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区域产品实际,发展拳头项目、特色项目,不再开展其他项目检测,调配检测资源,置换检验设备,形成一个县一个重点的专业化检验格局,切实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第三是要借力政府,做大做强。政府的支持,是质检技术机构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以衡水市工程橡胶国家中心建设为例,中心建设之初,面临2500万元的巨大资金缺口。衡水质监局通过积极协调,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衡水市政府和桃城区政府承诺无偿提供检验设备资金各500万元,土地1.3公顷,实验室3000平方米(土地和实验室两项折合人民币1500万元),资金缺口基本填平。河北省质监局领导邀请市、区两级领导到广东几家国家质检中心考察之后,衡水市政府和桃城区政府在原来承诺的基础上,又预留土地6.7公顷,增加了平方米实验室。因此,技术机构的发展要拓宽思路,不能在自身经济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故步自封,放弃发展壮大的机会,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的支持来做大做强,提升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