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进修心得体会

进修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10 01:46:46

进修心得体会

第1篇

医院进修心得体会

*****医院是拥有床位1100张,年门诊量28万人次,年住院人数2万人次,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权威医院。我有荣幸于5月份前往*****医院药剂科进修,在门诊药房和中心摆药室各学习两个星期。通过这个月的学习与实践使自己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一个月的进修生活转瞬即逝,感触却很深:

1.先进的电脑系统软件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在调配处方时,用法用量可以打印在贴纸上,打印出来的信息含有药名,规格,用法用量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避免手工写错或是不清晰造成病人误服。前段时间有个社区医院药师给病人写一个降血压药的用法用量,每日一次,每次1片,就因为写得不清晰,病人看成每次11片,结果造成严重低血压昏迷送到医院抢救。还有是领药计划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动,就不需要人工逐个检查药品,再手写计划,还要入电脑这样繁琐。近效期药品提示等。

2.药品实行货柜号摆放,每个药品有自己的货柜号,货柜号存入电脑系统应用软件,当不知道或忘记药品的摆放位置时可以通过查电脑就知道位置了。有利于调配和盘点,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打印出来的医嘱单药品(货柜号标在药名后)以货柜号为顺序排列,这样就可以按照顺序一路配药,避免拿错多规易混淆的药品,也避免工作人员来回走动。也有利于新来工作人员和进修人员或实习生尽快融入工作。

3.小针剂拆零摆放,空闲时对于常用的或用量大的小针剂拆零放在适当的大盒子,方便繁忙时药师调配,减少拆包装的麻烦。

还有好多细节方法都是可以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等候时间,降低病人投诉率!

有一些地方做不到位的是,门诊处方没有实习双签名,只有核对药师签名或盖章,事实上是已经做到了双人调配核对,因为患者太多,调配药师为了加快调配速度,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处方调配完没有及时签名或盖章就交给核对药师。还有就是用药咨询服务过程中没有写记录,这个的原因也是工作太繁忙了,人手不够。很巧的是,我进修期间没多久就赶上187医院准备迎评三甲,所以他们得把这两年没有双签名的处方和没有做的记录补上,这工程巨大了。从这件事我得出的经验是无论工作多么繁忙,理由多么正当,实际操作再好,该完善的手续还是得完善。记录要写好,没有记录不管你做得再好也枉然。检查的时候有些工作无法检查实际操作,只能检查书面形式,这时记录是工作到位的体现。不该写人家不好的,纠结了很久,可是还是觉得学习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进修最终的目的是将这里所学成功的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我院药剂科,为我院药剂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2篇

医院妇科护士进修心得体会一

通过三个月的进修时间,我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习了许多东西,使自己无论是在业务上水平上还是在与人沟通的技能上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在进修过程中,我在重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虚心向带教老师请教,对于顺产接生中各个关键时期的处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第一产程中对宫口开大的时效在产程图的反映上有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解;在第二产程中,我会更明确胎头拨露直至胎头着冠后对会阴保护的手法和时机,胎头娩出前后的处理手法,能有条不紊的结扎脐带及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及时做好接产心得笔录;第三产程,能够在胎盘剥离后,轻巧、快速、准确地进行会阴缝合。

在进修期间,我认识到做好分娩过程中孕产妇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在孕妇待产和分娩过程中,我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产妇,并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指导帮助她们,用热情及和善的言行鼓励她们,使得分娩顺利完成。与产妇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感,满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独立与依赖的需求,使她们感到自在与轻松,从中产生自信心。这样,便可保证和促进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在这次难得的进修学习中,我在自己的努力及带教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娴熟的业务水平及以人为本的交流技巧服务于更多孕产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医院妇科护士进修心得体会二

十月份,作者赴乌鲁木齐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妇幼保健院是全疆首家爱婴医院,是一所集预防、保健、医疗、教学、培训为一体的专科特色,最为突出的妇幼保健医院。

妇幼保健医院成立于一九五一年,是新成立的保健机构,称为"妇幼保健站",于一九八四年扩建为"市妇幼保健院",二零零二年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项指标全疆最优。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历程,于二零零三年妇幼保健加挂"妇产医院"的牌子。现已成为全疆规模最大的唯一一所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一体的专科医院。

进修学习的科室是产房。产房工作节奏快,抢救病人多、精神高度集中,助产过程中既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又是高精力的脑力劳动。产程是需要耐心去守的,观察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胎心变化。对不够配合的产妇进行耐心的说服和解释。产房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爱心,分娩的过程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刻,在这时给予贴心关怀是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和动力。哪怕是一口水,一口饭,一双支持的手。工作严密观察,细心发现异常情况极为重要。高度的责任心,每一个班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知道再好的服务态度,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和丰富自己。

每天的工作充实而又忙碌,一个班下来,感觉到没有时间坐在哪儿休息一下,没有医生或护士在哪儿喝茶或聊天;只有在写病历,记录单、微机录入时才有时间坐。十月份出生的新生儿有六百多、十一月份出生的新生儿有五百多,工作量大;每个班只有三位护士加一个产科医生,共同协作,工作时大家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内强自我,尽心尽责,认认真真地做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对每一件事,进而将事情尽己所能地做好、做细。各班之间相互查漏补缺,超前服务,培养自身的预见性、思维、和超前意识。在产房除了主动干活,很多东西上手的做了,就会有手感、灵感、有经验;经验必须不断总结、反思、理清思路,对实践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第3篇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南丁格尔说:护士的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要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所以医院把我们送到了xxx医院进修。在医院期间我被分到了急诊科和内分泌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急诊和内分泌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在内分泌科内分泌科以其他科比较,内分泌疾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内分泌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糖尿病、甲状腺病、肾上腺病、低血糖症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免疫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graves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均有自身免疫问题存在。内分泌学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有已渗透到临床几乎所有的专业。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内分泌调节失常是机理中一个重要部分,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时水盐代谢紊乱,又如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支气管哮喘、前列腺癌等。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腺体分泌功能特殊检查和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病理检查结果。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皮质醇增多症、眼突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分泌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分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

  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分泌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方法,与其它临床科室有所不同,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功能性诊断(功能亢进或减低),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xx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护理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xx市中心医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到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四个月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xx市中心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通过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中心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xx市中心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中心医院心内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20_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_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第4篇

(第18期顶岗实习支教磁武邯分队 武安市第六中学 历史 王振飞)

上周日,武安市教育局为我们武安的37个实习生安排了一次进修培训讲座。六中的张校长专门安排了学校专车送我们到了武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我们都满怀期待地希冀能从这次讲座中学习到什么,也很想知道给我们讲座的是哪位教育教学名家。

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名家竟然是六中的齐向东校长!齐校长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校长,全国课改名校长,非常地有魅力、魄力和震撼力。他是一位非常擅长讲演的校长,每次讲话都能侃侃而谈,大有排山倒海之势。他以近乎完美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六中的老师和我们这些实习生的爱戴和崇敬!更令我们感动的是,周六他刚从辽宁丹东学习归来,第二天就不辞劳苦地来给我们做这场讲座,足以见他对我们实习生的关心和厚望。

校长首先从解析汉字开始。先说“教师”和“教育”的“教”——左边是一个“孝”,右边是一个“文”,它的涵义就是首先要有孝心,再去教文化。

再说“聪明”的“聪”——把耳朵竖起来,用心去说话的人一定是聪明的。接着说“智慧”的“慧”——上边是两个“丰收”的“丰”,中间是“扫”的右半部,下面是“心”,这寓意着事业、家庭双丰收,经常把自己的心打扫打扫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他讲到,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智慧而不仅是为了有知识,因为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素养、有智慧。

还有“癌症”的“癌”——得癌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口里吃错和心态不好。之后又说了“命运”的“命”——由上到下分别为“人”、“一”和“叩”,人一低头,学会了谦卑,命运才能改变。最后,他重点分析了“悟”字——我知道心在哪里,就会开悟。

通过对这几个字的解析,校长引出了这场讲座的主题——感恩。感恩也是齐校长在六中一直倡导和推行的一种教育方式。他先给我们播放了两个关于亲情的视频片段,一个是韩国电影《妈妈的爱》,另一个是一位歌手创作的歌曲《驴子孝》。这两段视频非常感人,我不禁在深刻的自省中潸然泪下……

视频看完,齐校长具体讲解了三中不同的孝。小孝,即治家,养其父母;中孝,即治教,要工作上进,为父母争光;大孝即治国,求得千古留名。

校长希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爱心教育,要以对学生的爱心来感化学生,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接着,校长带领我们齐声诵读了六中学生每天课间操齐背的感恩词,“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祖国,培养护佑……感恩同学,互相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身边的一切!”

校长之后借用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引出了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

1. 身体健康、心态阳光

2. 会微笑,以微笑给别人带来快乐

3. 公平、公正,有爱心、有希望

4. 要有良好的个性

5. 有思想

第5篇

1、下移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突出培训,体现参与和合作

校本培训是教师进校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教学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原则、有组织地开展培训。 校本培训强调了培训的起点和归宿将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行为主体,不是别人,而是学校和教师自己。实践主体的变化,使校本培训必须下移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建立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培训运行机制。而教师进校工作重心的下移,就能促使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也必须转变角色,找准位置,明确职责,从指挥者、评价者、管理者和检查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因为对于校本培训的实际问题,感受最深的是一线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只有参与问题的研究,才会从教师那里受到启发,受到生动的教育,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切肤之感。在亲身参与培训的实践中,对于校本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同教师共同解决。所以,只有放下架子,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才是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有所作为的根本途径。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做好研究,首先要将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从指挥者变为参与者;其次,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善于与教师对话、交流、互动。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是全新的,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也是全新的,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替代了以知识传授为本的价值观,从观念到实践,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接受新理念上,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很可能比教师要快,但是,具体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还是需要一线教师本身。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脱离了教学第一线,从实践论的角度说,没有新课程实践的积累,他们的理性认识,只能是来源于书本和他人,他们没有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需要补上实践这一课,但是,要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同受训教师一样坚持一线教学,那就是苛求,从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的实际来看,在校本培训中应该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合作,结合调研、听课、评课、参加培训活动,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合作中提倡共同实践,共同反思,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以求共同成长。其三,明确各层次研究目标,解决好训与研,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随着新课程实验在全国大规模的推进,各个层次的教师纷纷投入“培训”的浪潮,大学教师在“培训”,中小学教师在“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在“培训”,这是个好现象,但如果各个层次的教师的培训目标不明确,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各自培训的目标,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则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跟专业人员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培训,重点是不一样的,大学教师的培训重在出理论成果,中小学一线教师搞培训旨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落实在解决自我教学的真实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落 脚点上。而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在与教师共同培训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努力帮助教师解决训与研分离脱节,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结合的问题。“训不研则浅,研而不训则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亲和力、指导力,便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充其量只成为一种概念游戏和文字堆积。因此,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一方面要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重建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改进和完善教学理论,把教师的经验总结,通过反思与探索,提炼成有规律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校本培训向纵深方向健康持续发展。2、更新管理理念,突出指导和服务职能

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指导教学,教师进校应重在指导。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训的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培训文化氛围。

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者,应该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水平指导。首先要做好跨学科、多视野,综合性理论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校本培训中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一线教师创造性的经验。并且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的理论,把经验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应放在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落脚点应放在引导教师的“独立思考”上,培养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的能力上,最终实现“不导”。通过启迪、激励、对话、交流、互动,唤起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用自己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双手;其三,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捕捉不同的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从教师成长角度出发,侧重的是“经验”的指导,对于已上门入路者的指导,侧重是“理论”的点拨;其四,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通过以身示范,专题讲座,跟踪培训,现场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努力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工作的宗旨在于服务,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还必须履行服务职责。培训工作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二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是为教育行政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好地体现培训工作服务性的特点,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敢于吃苦的思想;其次,千方百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及时的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

三、教师进校在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为此,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本地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并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培训研究,引导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

1.加强校本培训理论的学习与宣传,转变观念,让教师从情感上接受校本培训的新理念。明确新时期教学工作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方式和方法,深刻认识校本培训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各级中小学均是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基本单位,全体教师均是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动校本培训的实施。①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行政和业务领导;②建立校本培训岗位责任制度,全员参与,责任到人;③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努力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④完善县、区、校三级培训网络,树立大培训观,充分整合培训力量,建立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机制;⑤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⑥建立教师集体合作培训制度,让教师们共同成长;⑦建立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专业支持;⑧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⑨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培训成果奖励制度,定期开展优秀培训组、优秀备课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及培训成果的评选表彰活动,促进校本培训的发展;⑩建立校本培训的督导与评估制度,使校本培训工作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3.建立教师进校与学校的伙伴关系,组成发展共同体。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培训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并努力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虚心向教师学习,在课改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4.通过互动式、专题式、沙龙式等培训新形式,开阔培训新思路;通过典型引路、课题带动、活动推进、专家支持等有效措施,促进校本培训的广泛开展。

第6篇

2020党校进修班交流发言心得体会

                                 

两个月前,我怀揣着淬炼党性的热望和学无止境的渴望,走进省委党校,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精神之旅。两个月来,我始终铭记XX书记在开学典礼上“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奋斗动力”的殷殷嘱托,在党校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前行,一路成长,领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无限风光”,品味了新时代新思想的“真理味道”,触摸了安徽创新发展的“强劲脉搏”,感受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千帆竞发”。

一路上,我们勇攀理论的“高峰”。“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个民族只有站在时代思想的顶峰上,才能廓清思想迷雾,认清前进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深刻认识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高擎这一思想火炬,必将照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凝聚起同心共济、开创未来的磅礴力量!

一路上,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各类知识体量爆炸式增长,“本领恐慌”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党校为我们精心烹制了“精神套餐”。从《共产党宣言》导读到创新驱动发展,从毛泽东思想研究到美丽中国建设,从抗美援朝的启示到新时代新动能新机遇,一场场“知识盛宴”,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令人沉醉。

一路上,我们沐浴信仰的“清泉”。崇高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从金寨老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红色印记中,我感受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伟力。从电影《沂蒙六姐妹》毁家纾难、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中,我感受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做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用坚定的政治信仰逐梦新时代!

一路上,我们回归自我的“平原”。市厅班的学员,都是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重回校园,再当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手机入柜的严格管理,党性分析、调研报告的亲力亲为,让我们回归为普通学员。生活节奏由动转静,思想深度却由浅入深。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知识上各有所长,交流中各抒所见。两个月的同窗时光,我们收获了思想碰撞,实现了学学相长。

一路上,我们淬炼党性的坚强。利欲无牙,却能吞噬理想;金钱无手,却能推人堕落。党校开展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让人清醒,促人警醒。再次启示我,必须强化自律意识,守住行为底线,不把权力当“私器”、不把职务当“特权”、不把纪律当“草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平常、抓在日常,善用监督治“未病”,善用制度管权力。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个月前,迎接我们的是满园的桂花飘香;两个月后,送别我们的是满枝的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即将离开党校这个充满魅力的殿堂,奔赴改革发展的火热一线。我将以此次学习培训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全部力量!

 

第7篇

市中医院的急诊主要分四块区域,包括抢救室、输液室、急诊病房和监护室,我主要在抢救室和输液室上班,就谈一下这两块的工作流程和好的方面。

一、抢救室工作情况

1、先预检分诊给予挂号牌后挂号,对入院病人做到认真、细致的分诊,对急、危、重症患者能迅速及时处理。

2、进抢救室的病人,根据情况一般都进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糖、开通静脉通路等措施。

3、抢救病人填写急诊重症病人护理记录单,保证抢救记录的完整、及时、准确。

4、护送危重病人时,携带急诊抢救箱(备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安、注射用具等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等。

5、护士抢救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对病情观察比较细致,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对重症患者经处理病情稳定后在送病房进一步治疗。

6、建立住院病人回访制,以了解病人对急诊工作的满意度,听取意见、建议,使急诊工作做的更好。

7、遇危重病人抢救时,各科室医生互相帮助,互相协助,共同抢救病人。

8、新老护士搭班,传帮带精神比较好。

二、输液室方面

1、工作量很大,每天有两三百个病人,但护士只有3人,因此很繁忙,没有空闲时间。

2、人手虽然比较少,但查对制度很严,医嘱经两人核对无误后再执行。每做的一步操作(配药、注射,巡视等)都要用掌上机扫描确认后,才能执行,以防差错。

3、消毒无菌很严,注射时都是一人一巾一带,止血带用后浸泡消毒,送供应室塑封包装。

4、药物现配现用,避免失效。

5、输液最后一袋液体贴上红色标签,防止漏挂液体。

三、其它方面

1、皮试液配置,用原液配置,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消毒用新洁尔灭(取新洁尔灭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或酒精。

2、皮试过敏史盖章,家属签字,严格执行询问制度,更好的保护自己。

3、收费方面:凡进抢救室的病人都收床位费、等级护理费、危重病人抢救费等,费用收的比较细,不漏收。

4、科室的学习气氛很好,科室组织的操作训练,业务学习等,不管新护士还是老护士都认真参加,认真训练。

四、新技术

1、口咽通气管的应用。

适应症:

(1)意识不清患者由于呕吐反射减弱或颌部肌肉松弛引起的气道梗阻。

(2)昏迷患者通过其它方式如头后仰-托下颌或下颏前伸等方法开放气道无效时。

(3)患者经简易呼吸皮囊给氧时,口咽通气管能托起咽后软组织,有利于肺通气及防止胃胀气。

(4)防止经口插管者咬气管导管。

(5)需要吸除患者咽部分泌物。

2、抽血气(2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1ml-打在针套内-抽动脉血后-针头套上针套-送检)。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修身 培育机制

修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儒家先贤的共识,也是儒家提倡的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在现阶段,大学教育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德育教育的培训来进行,而德育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价值观等方面。在高校实施和构建大学生的修身教育体系,是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文明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修身一词的思想来源和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

“修身”一词的文字记载来源,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篇中:“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修身”一词作为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文化代表性的词汇,此词可以直译为修饰自身。从词义而言,“修”引申为“装饰”、“修饰”之意,“身”解释为“身躯”之意。通过字面的理解可以解释为“通过某种方式方法去修养内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的意思。古代的先贤常以“正身”、“省身”、“诚身”等词语表示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可以指一种道德行为修养的方法。一方面侧重于经过长期道德和思想的修养形成的一种情操,另一方面侧重于对于道德理想进行实际外化的一种工夫论。

“修身”一词其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就出自《礼记・大学》篇中,里面讲到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此段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礼记・大学》篇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典籍,其内容一直以来受到重视。此段论述通过对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逐渐递进,提出了修身的重要性。这种修养方法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正如学者陈伯君指出:“所谓修身,就是“克己”,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位符合中国文化设计的、具有最高人生价值的中国人。修身,作为目标,是人的完善,人格的自我体现;作为手段,是实现最高人生价值的道路和方法,是为齐家、治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在儒家的另一部经典著作《论语》中,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槿四倍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认为,做人应当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这些经典的语句都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从社会的结构、社会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民众的精神需求等诸多层面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古代人所提倡的修身之道是否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呢?现代社会是否也需要修身之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古代文化中的精髓经过了数千年的洗礼,其内核是符合国人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的。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塑造个人的品质是每个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解决当前物质发展与精神需求、心理预期、人文与社会发展如何能协调发展、统一的思考。

二.大学生修身培育机制过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

在大学阶段,如何塑造学生的品行,如何使他们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良好素养的合格学生,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当前大学生道德品格修养方面,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和思考。

1.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忽视道德修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在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中,专业课程往往是学生最重视的课程,他们花在专业课程上面的时间较多,而对于选修课程和公共基础类的课程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类课程,在课堂上往往是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且过于重视书本的理论,忽视了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价值取向问题的实质性探讨和研究。在修身实践方面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面,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对修身理论的认识深度的挖掘。

2.重视学生短期修身效果,忽视长效的修身机制的建立和培育。

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培育和实践的过程中在内容上缺少整体性,在方法上缺少具体的实施步骤,仅仅重视修身教育的表面形式和简单重复性,往往出现出虎头蛇尾的过程。如何加强修身机制的长效性、如何在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全方位融入修身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衔接性、一致性的科学发展理念、做好整体和局部的科学衔接、建立起符合各自高校特点的修身机制、真正使大学生的修身意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大学生修身培育机制的构建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总纲,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论断。这种价值观方向的提出,为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作为当前阶段国民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和汲取传统文化中各种丰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资源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建构。这种科学的培养方式体系,在现在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并得以实施。

在传统的修身理论中,主要是以内心自省的方法论实现对于道德规范的要求。比如在《论语》中提到的关于“吾日三省吾身”的经典论述,通过重视道德主体“人”的自觉意识和自律意识,焕发出主体意识对于亲情、友情、学习观念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基于魍忱砺鄣奶氐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操作层面,可以充分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修身理念,融入到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明构建中来,使得儒家的修身理论作为一种具有规范意义、实践目的的行为标准,充分发掘具有道德主体意识的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塑性的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修身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活动开展

大学生的修身教育是一种可持续的、连续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和沟通。比如在新生的入学活动教育、实习实训教育、毕业教育过程中,此三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实施修身阶段教育的关键时期。从修身教育融入到阶段教育,可以使大学新生了解到修身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使得大一的新同学在迈入高校课堂,接受到修身意识和修身观念,为今后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面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修身教育,可以鼓励他们在毕业以后树立自身形象,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争得荣誉。这种全方位的修身教育可以使得大学教育工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其次,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模范的事迹、树立先进榜样、树立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弘扬传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大学生的学习模仿,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说服性、号召性。这种修身教育的过程以典型的引导为中心,以点带面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比如在高校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标兵、先进班集体、先进党组织、评选优秀青年学生、优秀青年学生干部等典型事例,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大学校园的良好学习观、生活观、成长观的健康理念,以突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突出大学生道德自觉性为前提,切实把修身教育活动融入到实际活动中去开展。

3.大学生道德修养课程由重视理论改为重视实践,以实际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深入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活动。比如,可以经常性的开展学习经典、朗诵经典、撰写读书心得的活动;开展中华好诗词的诵读活动,开展乐于助人、树立新榜样的评选活动;开展学习身边榜样、自己找差距的活动;同时,要重视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德行教育、明事理教育,以修身养德为目标。大学生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方法性。按照修身的内容和范畴所提倡的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强化自我修养的能力。通过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孟子云:“人不可以,之耻,矣。”借助荣辱观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心存善念、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德行观,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对道德追求的自觉,使之能够主动地、自发的确定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完成生命的价值追求。通过培养德兴观,从而彰显人的道德品质。大学生要培养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心,内心长存“积善成德,神明自德”的修身思想,同时要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敦厚之心。同时要奉行忠恕之道的道德观。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境界。这种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的道德准则,其来源于人心,形成与实际,是对自我观念理性思考,从而提出的一种处理自己与他人,群体与个人的良好道德行为准则。这种修身思想强调的是以为他人着想,求诸己而非求诸人的道德思维模式。

同时,要培养大学生的明事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懂道理、讲道理”的良好习惯。高校通过开展礼仪教育、礼仪规范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运用这个载体,强化大学生规矩意识、原则意识、方法意识,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孔子曾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也。身有所忿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为修身在正其心。”大学生修身的根本目的在于端正自己平和的内心状态。如果内心有所愤恨,心态就不能使其端正;如果内心有所恐惧,心态就不能端正;如果内心有所好恶,心态就不能端正;如果内心有所顾虑,心态也不能端正。孔子所说修身之正,在于端正自己内心的心态,平衡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修养自身的品性。

四.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于道德修养方面的主体意识的加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结合高校教育工作中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贯穿于大学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建立教育机制、反馈机制、学习机制、评价机制、宣传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修身机制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要借鉴传统典籍和文化中有关修身教育的言行和思想内涵,通过学习、教育、宣传、实践、反馈、评价、激励等长效机制和手段,以大学生“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把大学生的修身教育机制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培养的行为模式中去。修身教育应当细水长流、常抓不懈,切忌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高校相关部门通过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规范的、长期的规范体系,使得修身教育活动达到知行统一、持之以恒、落到实处,为新时期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做好必要和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静坐在儒家修身学中的意义[J].陈立胜.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2]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J].徐宁.南京社会科学. 2014(06)

[3]王阳明《传习录》知行合一说新探[J].汪学群.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4]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J].董平.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途径[J].姜秀玉.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2(06)

[6]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研究[J].郑凤.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7]浅议儒家修身论对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作用[J].魏苏.党史文苑. 2011(08)

第9篇

修养论是对人性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中提出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的理论。修养论受到古代儒家的重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儒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关修养论的思想内容。郭店简《性自命出》中提到:“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认为人在受到外界事物触动的时候会依据人性的喜怒哀悲之气产生各种反应,喜怒哀悲之气发动正确而合理,人就会做出正确的行为,而在接触事物的时候得到了片面的印象,喜怒哀悲之气的抒发偏而不正,会把人导向错误。所以《礼记·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作乱之事。”为了使人的性情归于合理,孟子提出了“求放心”的修养方法,主张把心从对外界事物的追逐中召回,以求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荀子也提出了修养方法,《苟子·儒效》称:“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主张收束情性,重视“学”的引导作用,造就君子人格。《周易》的艮卦也指示出了一条修养道路:“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背解为注意于后背,即注视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既不能见自己,也不能见外物,达到无所烦扰的艮止心境。在这些论述中,“性”表示人的天性,“性”感于外物而产生性之欲,性之欲则表现为好与恶,修养论的主要动机就是调节好恶的程度,防止好恶无节带来的不良后果。修养的方法则是收束由好恶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等情感,保持宁静的心态,加以学习,最终达到对事物的正确对待,由此养成理想的人格。这些主张都要求从人性与人的情感、认识等心理活动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寻求使人的心理活动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这一修养论的基本框架与修养方法被后代学者所继承。

“中和之悟”是指朱熹在丙戊、己丑间对《中庸》“中和”问题进行参究的过程,“中和”出自《中庸》首章“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文中的“中”与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未发时相联系,“和”则是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发动之后的合理状态,“中和”能够起到位天地育万物的作用。“中和”问题为理学家所重视,被认为是《中庸》的关键所在。朱熹在“中和之悟”中对《中庸》中未发与已发、性情与心等概念进行了分析,进而在修养方法上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持敬的修养方法。通过对《中庸》的已发未发与中和问题进行思考,朱熹在治学途径上由李侗为代表的道南学派转向湖湘学派,最终实现了向二程理学思想的回归。在这一过程中,朱熹奠定了自己治学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开始了独立的理学研究。由“中和之悟”的结果推论出的心统性情说与“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进其知”的认识修养方法成为朱熹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动力。朱熹的“中和之悟”奠定了他理学思想的基础,也通过学术交流影响了张等人的观点,是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之一。

在朱熹对中和问题进行研究之前,理学家们对中和问题涉及的修养方法、未发已发等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程颐与吕大临曾就“涵养于未发之前”与“求中于未发之前”的问题进行过讨论,胡宏则主张先察识后涵养的修养方法,朱熹从学的道南学派经杨时传罗从彦而到李侗,以“体验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为修养要旨,对朱熹“中和之悟”之前的修养论观点有着深刻的影响。朱熹所作的李侗《行状》说他:“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中者。”杨时也曾说:“学者于喜怒哀乐未发之际,以心验之,则中之体自见。”道南学派的重要修养方法是在静中体验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是:“要求体验者超越一切思维和情感,以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体验。其基本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平静思想和情绪,使个体的意识活动转而成为一种心理的直觉,在这种高度沉静的修养中,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内心,成功的体验者常常会突发地获得一种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浑然感受。”这种感受被认定是“大本”的气象,他们要求在日常活动中持守这种对本体的心理体验,保持与万物浑然一体的感受,从而提高自己的自觉性,达到调整心理活动的目的。道南学派在修养过程中虽然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平静思想和情绪”达到一种直觉状态,但在修养宗旨上则是在故意追求对“气象”的体验。道南学派探讨的“喜怒哀乐未发”既不是时间上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未发动之前,也不是逻辑上的喜怒哀乐被触发的基础,而是人为追求断绝思虑所刻意制造出来的平静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通过“危坐终日”、“静坐”等方式实现,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锻炼才能够达到有所体验的程度,就其实际来讲是一种主观地寻求心理感受作为道德践履的依据的修养方法。在程颢、程颐的修养论中,并没有提出这种直觉式的体验未发,但是这种试图对本体进行直觉体验的方式可以看作是对天理本体进行认识的一种尝试。拥有这种体验的学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涵养,仍然可以为自己的修养活动找到依据,树立明确的方向。由于“体验喜怒哀乐未发气象”这一方法的直觉性,以此为枢纽推动的修养活动并不是本体的,而是心理的,这种心理体验又由于人在主观上的追求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理学修养造成了障碍。朱熹正是不能对李侗“体验未发”的方法有所领会,从而开始了“中和之悟”,走上独立的理学研究道路。

朱熹在“中和之悟”开始的时候用力于辨识“未发”的准确涵义。《与张钦夫书》说:“人自有生,即有知识,事物交来,迎接不暇,念念迁革,以至于死,其间初无顷刻停息,举世皆然也。”朱熹从日常生活的心理活动出发,说明人在现实中时刻都存在着意识的运动,处于喜怒哀乐已发的状态之下。意识运动没有丝毫间断是恒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已发”又占据了人生命的全部时间,因此朱熹指出在人的日用的心理层面并不存在“未发”,意识的暂时休息更达不到“虚明应物”的“未发”的要求。朱熹认为“未发”联系着一个本体概念,是“感之而通,触之而觉,盖有浑然全体应物而不穷者”的“寂然本体”,这一本体是人心理活动的源泉,也是判断人的心理活动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此时,朱熹在修养论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未发”进行认识,因为一旦有思虑计较等心理活动上对“未发”的探求,这种探求就会因为是喜怒哀乐的已发而带上主观性,从而失去对“未发”本体的可靠体认。道南学派希望从无思虑的静坐中得到对“未发”的直接体认,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上述的“已发求未发”的矛盾,但是朱熹显然没能从这一方法中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朱熹在《与张钦夫书》中表露出了接受湖湘学派的修养方法的倾向,他说:“故虽汩于物欲流荡之中,而其良心萌蘖,亦未尝不因事而发见。学者于是致察而操存之,则庶乎可以贯乎大本达道之全体而复其初矣。”按照这一说法,未发本体时刻贯穿于人心的日用流行,所以在人日常生活中,本体未发仍然能够时刻通过良心萌蘖而体现出来。朱熹主张通过良心萌蘖而感应到未发大本对人的作用,由此加以操存,最终达到对本体的认识。他说“天理本真,随处发见,不少停息者,其体用固如是。”这种体现在他看来就是“未发”的表露,修养的任务在这时,是要对良心萌蘖加以体会,这种体会与湖湘学派所倡导的“察识”是相似的。胡宏《知言》称:“此心在人,其发见之端不同,要在识之而已。”胡宏以齐王不忍杀牛为例,指出人的仁爱之心随处发见,人如果能够在良心发见的时候认识到这一意念发自良心,就能够为修养找出正确的方向,从而加以涵养扩充。“先察识后涵养”是朱熹在这一阶段提倡的修养方法,将这一方法与道南学派“体验未发”的宗旨加以对比,就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在追求对未发本体的体验。所不同的是,道南学派并不把“未发”直接作为本体对待,他们主张“验夫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即以喜怒哀乐的“未发”作为手段,平静内心,从而使本体体现出来而得到感受。湖湘学派将未发作为形而上的本体,时刻体现在日用流行之中,因此只要在动中体察,就可以达到对本体的体验。这两种方法虽然有动静的不同,但是强调对本体有所体验,从而涵养扩充,构建修养的心理基础的主要方向是一致的。相比较起来,在人心的日用流行中感应本体的萌蘖比起静中追求大本气象更为容易,所以朱熹在接触了湖湘学派的修养论方法之后,认为动中体察的方式更加容易体验本体。朱熹说:“若不察于良心发现处,即渺渺茫茫,恐无下手处也。”又承认“钦夫之学所以超脱自在,不为言语所桎梏,亦为合下入处亲切也。”这些判断都表示朱熹此时的修养方法仍然是在寻找一个体验本体的亲切入处,而致察操存的方法则为朱熹追求未发体验提供了简易途径。

在未发与已发关系上,朱熹强调未发与已发在时间上的连续,未发与已发构成方往方来了无间断的天机活动。朱熹说:”熟玩《中庸》,只消一‘未’字便是活处,此岂有一息停住时耶?只是来得无穷,便常有个未发底耳。”时间上的“未”与“已”相互连接,周流不断,未发在这里则是指万事万物在现状之前的潜在的状态。朱熹将这种未发认定为“天下大本”从而在本体论上将未发的本体地位降低为无穷的生成源头。在修养方法上,朱熹见到了万物流行“倾湫倒海”的气象,为大化所驱,在应事接物时,“粗砺勇果增倍于前,而宽裕雍容之气略无毫发。”

所以《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由大本而直接到达道,两者浑然一体,中间并无界限,因此也就不存在错误。直觉主义的修养论要在大本达道之间再添加人对于大本的体验,以体验作为推动达道流行的动力,这就给理论上毫无差错的大本在落实到人身上的时候造成了体认错误的可能。朱熹正是由此差误开始反思,思考未发的“大本”究竟是什么,由此开始对心、性、情等概念的探讨。朱熹《与张钦夫书》云:“而今而后,乃知浩浩大化之中,一自家有一安宅。”这个安宅,就是未发的“性”,“则已发者人心,而未发者皆其性也。”朱熹在这里将人的“性”作为未发的本体,统摄已发的人心,他说“性是“自家主宰”,时刻主导着人心日用流行的过程。性与心在日用之间“浑然全体”不可分离,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探求本体时不需要特意去寻找良心萌蘖等突然警醒的心理活动,在体验时也不用刻意追求,只要做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即可达到对本体的“性”的体认。这一方法比起之前朱熹的体验方法更加简易直接,将未发的本体“性”与已发的“心”直接沟通在一起,先验地完成了需要后天体认的感受,人的修养也就简化为集中精神、整齐庄重而已,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朱熹以为这种体验方法就是程颢说的“未尝致纤毫之力”的境界。《答何叔京书》云:“近因反求得个安稳处,始知此未免支离。”朱熹此时在心性问题上接受了湖湘学派的观点,已发未发浑然一体,认为心在日用之间自然体现着“性”。朱熹认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的修养方法显得支离,应当“默会诸心,以立其本”。在日用之中体认性与心的统一。朱熹根据性与心为未发、已发的理论提出的修养方法带有明显的心学特色,王阳明《朱子晚年全论》就将这封《答何叔京书》收入,以为朱熹的修养方法转向了心学。

朱熹在对“性为未发,心为已发,浑然全体”的理论短暂的满足之后,又提出了质疑。湖湘学派采用的是一种“不历阶级以得之”的即体即用的修养论,其缺点在于“失之太高”,按照这种修养方法进行修养的湖湘学者“掂搥竖拂,几如说禅”。这种修养方法并没有解决朱熹追求未发体验的问题,未发已发虽然合一,但是并不能说已发就是未发,日用即是本体。未发是人活动修养的依据与准绳,具有约束与规范的作用,如果将未发已发合二为一,日用即本体,这样一来致中和的工夫就不必施为,失去了修养的前提。湖湘学者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对本体难有确实见地。朱熹转向湖湘学派追求修养论的失败暴露了他在认识上的矛盾,性既是主宰,又与心合一,那么究竟是性为主宰,还是心为主宰?如果性是主宰的本体,由于性的发用只能表现在活动已发之中,那么人在认识体察的时候究竟看到的是心的已发还是性这一未发本体?这一矛盾表现为朱熹在学术活动中:“今析之如此,其纠纷而难明也,听之如此,其冥迷而难悟也。”听之如此,是说在修养论上坚持性体心用,浑然无间,如果这样,“性”就成了难以理解的事物,一旦加以认识体察,就成为了对已发的认识体察。析之如此,则是在认识体察中区别未发已发,以良心萌蘖为未发本体在已发中的反映,那么究竟良心发现是未发还是已发,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纷乱难明。因此,朱熹重新阅读二程的著作,将心为已发,性为未发,浑然全体的修养论基础改成情为已发,性为未发,心统性情的说法。

《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开头提出:“《中庸》未发已发之意,前此认得此心流行之体,又因程子‘凡心言者,皆指已发而言’,遂目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然观程子之书,多有不合。因复思之,乃知前日之说,非惟心性之名命之不当,而日用工夫全无本领。”未发为本体,未发与已发浑然一体是朱熹参究中和问题始终坚持的前提,在以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的情况下,未发与已发的关系是矛盾的,日用工夫因此缺少人手的基础。朱熹按照二程的理论重新对未发已发做出了界定,认为未发之时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已发之时则是“心之用可见”。朱熹将原本的作为未发的心变成了承载已发未发的主体,心有体用,未发与已发的结合变成了心的体用统一的结合,将未发与已发变成了心的活动的两个阶段。由此工夫下手处就不再是着落于未发或者已发上,未发与已发这一堆概念由修养论概念变成了心性论概念,人进行修养的主要基础是统一两者的心,朱熹主张从心下手,进行修养活动,提出了持敬涵养的修养方法。

朱熹认为:“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发之后,不容安排。”未发时,心不与外物接触,没有知觉思虑,只有心自身的本体的性存在,在这个时候,一旦寻觅,本体就会流入于已发的情。他的这一论断排除了体验本体作为一种修养工夫的可能,无论如何体验,一有体验寻觅,就会成为已发。朱熹提出的持敬修养方法并不追求特定的体验,只是收束思虑,集中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在事事物物之中。牟宗三称这种方法为“空头的涵养”,认为只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而无益于儒家理想人格的培养。如果孤立地看朱熹的持敬论,确实有这方面的嫌疑,但是将这一方法与天理本体相联系,就会发现朱熹的持敬论正是修养活动中最为简易有效的途径。按照理学家们的表述,人进行修养的根本依据与最终目标都是“天理”,未发的“性”既是人所具备的天理,也是人心的本体,人心的活动运转无非是性的发用,未尝有须臾分离。通过持敬,集中精神,排除外物的干扰,就可以实现对性的顺从,不去计较思虑体验,自然而然就能够服从本体的要求去待人接物。这种修养方法直接沟通了未发与已发,从而摆脱了在修养中寻求本体体验的直觉主义路线。以这种持敬说为根据,朱熹又对操存与省察做出了新的解说,他认为:“君子之于敬,亦无动静语默而不用其力焉。”敬的工夫贯穿动静,但是以静为本,原因是在未发之时,静坐涵养不与外物接触,可以集中精神安定心绪,从而为已发之时的顺从本性奠定基础。朱熹提倡“涵养使熟”的涵养方法,其意图并非在静中涵养某种义理,而是要在静中锻炼自己集中精神平静内心的本领,以便在日用流行中贯彻性的要求。静中涵养是动中体察的基础,涵养到心中平静的地步时,则可以在动静中都保持对性的服从,动中省察则是采用在已发之时时刻提撕警醒的方式,修正自己的心理,然而作为提撕警醒的标准的性,则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体现,因此朱熹说:“初步存养,便欲随时察识,窃恐浩浩茫茫无下手处。”据此,朱熹指出《中庸》的宗旨,就在于“慎独工夫”,要能够“安其静”,服从心中主宰,则应事接物自然中节。

“中和之悟”是朱熹在理学修养论上的一次探索,他首先对道南学派产生怀疑,继而转向湖湘学派进行探索,两者虽然在修养具体工夫上存在差异,但是在修莽的主要方法上都是追求对大本达道的直接体验。二程的修养论体系中,本体与修养是直接相联系,天理自然成为修养的主要内容,二程后学的修养论以体验隔阂了本体与工夫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得理学修养论转向了直觉主义的发展路线。朱熹在追溯了二程的修养论体系之后,摆脱了体验对于理学修养论的纠缠,进而重新采用二程的本体修养论体系而又有所发挥。理学的基本精神在于追求“性与天道”之间的关系,理学修养论将人的道德规范义理化成为普遍的规律,从而在本体意义上保证人的地位,规定人的职责,加强人的道德自觉。追求体验会使理学思想的延续发生问题,在道德践履上的自觉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朱熹的“中和之悟”实现了对二程理学修养论的回归,以理论论证保障人道德实践的标准与依据,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有学者认为朱熹的“中和之悟”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思想路线,是“别子为宗”,这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意义

(一)通过文明修身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修身既包括“修智”,也包括“修德”。“修智”强调的是“做学问”,“修德”强调的是“做人”。对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就是要化智为德,以善统真。文明修身教育作为一种他教与自律自教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使大学生明确“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文明的举止、深厚的道德涵养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构建大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使大学生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人。

(二)通过文明修身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转化,引起人们生活观念转变,这种转变既会激发个体自我意识的新的感受和领悟、新的期待和追求,也会引发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新的困惑与迷茫。文明修身作为人类社会的自觉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的巨大价值就在于使他们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它能够培养大学生深刻、坚定而持久的社会主义思想信念,把个体的发展扎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遵守公共生活规范的自觉性,使大学生自觉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聪明才智,达到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三)通过文明修身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表面上看,现代文明修身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内化,但文明修身又不可避免地要外化为行为方式。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与他人,而个体修身的结果总是通过社会化的形式自觉显示出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也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大学生群体固然有其共性,但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因为心理品质、社会经验、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不同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文明修身就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激发学生“人人为我、我应为人人”的责任心,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心理的平衡与和谐,使心灵获得道德的满足和人格的统一。

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特性

(一)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立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我国社会转型,使中国思想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冲撞、大综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树立相应的人格精神。文明修身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的冲突中形成理想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观念,使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既不脱离世界文明大道,又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必须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要求适时地调整文明修身的目标、模式和价值追求,在中国式新型的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中促进个体潜能的开发与主体性的涵养。因此,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在中国特色的文化语境中加以探索。

(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突出时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转型的冲击使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功利主义的价值态度和工具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高校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挺立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潮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新发明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进行文明修身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反思现代生活,在追求自己合理利益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精神家园的建构,寻求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修身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是古代德育思想的核心命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而修身是基础和起点。中华文化中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身,达到自我完善,才能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进而治国济世。传统修身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对人格的养成和塑造有积极的作用,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仁、义、礼、智、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当然,在封建宗法社会土壤中形成的修身理论,有些容易借理性主义之名压抑人的个性与情感,需要批判和剔除。所以对传统修身理念和价值有必要进行归纳分析和再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传统个人修身观中的精髓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和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够做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觉与自信,形成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文明修身理论。

(四)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强调主体性

道德规范与伦理原则首先是指向自我而非针对他人的,修身历来都注重主体的自觉与自律。每一名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都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明修身十分强调个体自身的作用,因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主体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文明修身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受教育者,采取多种形式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使文明修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文化知识,在政治倾向、民族观念、公德修养等方面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文明修身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调动和激发大学生自律和自教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明修身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通过解读、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直接针对道德认知,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提高对文明修身的认知水平,自我建构和内化升华人格素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是进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识教育是一种“去功利主义”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中如涉及人类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课程,对于大学生自我了解、沟通表达、批判思考、社交礼仪、艺术涵养和多元视角观察社会等方面素质的培养都有积极作用。

(二)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文明修身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富有文化底蕴、格调雅洁的校园物质文化有利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体现学校理想和人文精神。可以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想等蕴涵于其中,启迪和激发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自觉追求美的道德情感。校园制度文化既是自觉纪律和法制教育的结果,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手段。校园制度文化通过学校制度化建设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对外在的集体要求和对内在的自我认识通过调节和控制达到和谐统一。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消除学生个体内在形式与学校外部世界的紧张对立状态,同时极具有渗透力地给学生注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信念,唤起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重要平台

良好的道德结构是知、情、意、行的完整统一。不论道德认知,还是道德情感,其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外化为道德行为,这也是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实践性所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恰恰是引导大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的桥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不断的判断和实践,能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通过对祖国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了解,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通过深入基层和接触人民群众,可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总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进而提升自我,达到文明修身的目的。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道德与人格不断进步,日趋完善,这要求教育者要把文明修身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律、自教,进而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国启,王忠桥.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看现代文明修身的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1).

[4]张国启.现代文明修身理论的价值追寻[J].理论与改革,2007,(5).

第11篇

关键词:修辞主体 言语活动 修辞主体能动性

言语沟通类的学科在西方已经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的专家学者对于语言类学科大都进行了揭示,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例如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研究上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创新理论,缔造体系,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的《修辞学发凡》对于我们学习修辞,体味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可是,大量的学术研究多重在归纳分析语言的特征,或者提供方式方法在语句形式上多做文章,却忽视了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话语交际过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为什么表达和为什么产生之类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这门学科在深层的挖掘上略显不足,将人致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当中。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到:“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既不一定是修辞,更一定不是离了意和情地修饰。”由此可见,陈望道先生强调语言上的形式安排,并进一步告知了情感为一切言语活动中心的道理。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我们除了要研究形式与技巧以外,还要将注意力转向对修辞主题的心理研究。

一、修辞主体在言语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所谓“修辞”,就是一种力求使达意传情尽可能适切、圆满的语言调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能使自己的达意传情朝着尽可能圆满的目标努力的人,才能算是‘修辞者’,也就是‘修辞的主体。”(吴礼权,2002)语言活动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人类交流的方式,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辞主体为了力求达意传情,尽可能使用圆满的语言调配活动,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调配,使之在特定的题旨情景当中适得其所。“修辞活动是修辞主体为了实现相应的修辞目的而引发的活动,所以修辞主体在整个修辞活动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而修辞主体意识正是对这种主导作用的强调和强化。修辞主体要始终具有主导作用的意识,才能主动地引导修辞活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吴礼权,1999)下面我们从言语活动的产生及过程入手,探讨修辞主体意识对言语活动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鲁利亚把言语的产生概括为依次发生的四个阶段:l.起始于某种动机与总的意向;2.经过内部言语阶段;3.形成深层句法结构;4.扩展成为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彭聃龄,2004)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语言是人类心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心理发展和表现的重要环节。动机和意向是言语产生的起点,语言表达是人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所产生和进行的,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修辞主体言语动机的需要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说话者对要说的对象有着一定的认识,并且产生了肯定或者否定的主体情感,才会用适当的措辞将其表现出来。当人有了言语动机的意向之后,就进入到内部语言阶段。人脑中长期较稳定地储存的知识是以一定的关系按网络形式组织的。人脑中储存字词、概念的网络是按语义联结的(也有形和音的联结)。网络中表征有关联的字词、概念的节点相距较近,表征无关联的字词、概念的节点相距较远,表示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时,网络中这个词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兴奋会沿着网络的通路自动扩散到邻近的节点,提高这些节点的激活水平,降低他们被接通的阈限,最后到展开的外部言语转化的基础,传达出具体的信息。接下来,人类将为内在的思想提供相适应的语法框架,确定句法结构,在这种结构当中填充词汇,选择正确的词法,完成信息由内及外的转换过程。言语产生的第四个阶段是扩展成为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的执行阶段。储存在记忆中的“发音程序”控制发音器官的肌肉活动,发出语音,以声音语的形式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需借助于发音器官的特殊运动了。

由此可见,修辞主体是整个修辞活动的引发者,所以修辞主体意识即是主体对修辞目的的合理性及修辞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慎重地对待修辞活动。影响修辞主体的因素众多,普通心理学侧重于“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的要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此外,社会环境、个人的气质性格、生长经历、文化背景等都使得个人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相对稳定的语言模式(姚文放,2012)。当代诗人顾城,本性纯真无瑕,诗歌当中经常带有孩童般的稚气。不过,其诗歌中总充溢着一股成人的忧伤,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也是整个一代人觉醒后的彷徨。再如现代作家鲁迅先生的文章以犀利、尖刻、深邃著称于世。他本人敏锐的洞察能力,深沉的气质性格,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和他所处的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环境成就了一代文豪。

二、如何发挥修辞主体的能动性

言语交际是带着一定意图使用语言传情达意的活动,如果想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就要靠修辞主体的努力。并不是所有参与言语交际的人都是修辞主体,只有那些能够使自己达意传情朝着尽可能圆满的目标努力的人,才能算修辞的主体。也就是说,不论说话者或者听话者,只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言语形式,积极主动地引导言语活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人,就是修辞主体。在修辞活动中,修辞主体作为活动的引发者对此重要性产生认知并且对其意图进行反思,从而认真地对待修辞活动。修辞主体的意识对修辞活动影响深远,“修辞立其诚”,修辞主体应该尊重对方,以真诚的态度来参与,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修辞活动的完整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首先,修辞主体应该注重特定的时空。修辞的主体是人,而人是社会的实体,是社会的人。个体的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个人的言语活动不能脱离大环境而独立存在。根据环境做恰当的表述,可以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其次,修辞主体要重视受众的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受众对修辞信息接受的要求,要尊重受众的个性特征,做到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修辞活动本身有着“调试——接受”的过程,修辞的效果多以受众者的接受程度来确定。西方修辞学早已经把受众方作为言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就多次提出了听众分析法(吕行,2009)。他认为不能忽视言语交际当中受众者的心理需求研究。言语的理解就是接受者凭借语言材料来构建意义的过程。受众个性的心理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包括稳定性的,如人的能力、意志、性格、审美心理、道德价值观等等。以及暂时性的,如动机、需要、情感、情绪、态度等。如果受众急切地期望在言语信息中学到知识,受到教益,这是求知心理的典型体现。如果忽视了受众者的特点,言语活动将会丧失心理指向性,言语行为将是盲从的。

三、重视修辞技法的创造性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到:“要达到使听读者感受的目的,就必须积极地利用中介上一切所有的感性因素,如语言的声音、语言的形体等等,同时又使用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每一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影像。”修辞主体要在情感基础上进行积极地修辞,运用联想进行再创造,才能打动人心。要对修辞文本进行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处理。

言语的动态活动过程,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过程。是人类运用语言的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关涉到外部的形式,而且联系着参与者内部的心理。我们既要保证言语的外在形式适切活动内容,也不能忽视修辞主体在整个修辞活动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吴礼权.修辞主体论[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2).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姚文放.现代文艺社会学社会[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12篇

飞来惨祸,流泪的妈妈为无臂儿子生命另启行

1993年的一天,雷体修和丈夫周家长正在田间干活,忽然有个邻居急匆匆地跑来:“你家周亚被电击烧伤了,已经送镇医院抢救了!”雷体修的脑袋轰地一下,夫妻俩扔下工具,撒腿就往镇卫生院跑。

雷体修这年35岁,她和丈夫生了两个儿子,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很温馨。周亚是他们的小儿子,只有5岁,刚才还在她身边玩,怎么转眼间就被电击着了呢?

邻居边陪着雷体修往卫生院跑,边气喘吁吁地向雷体修描述了事发经过。原来,天玩的周亚离开父母视线后,跑到了配电房附近玩。突然,一条大黄狗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猛然叼住了周亚的裤腿。周亚吓得哇哇大哭,他挣脱了黄狗,回身攀上了配电房的铁栅栏。结果,强大的高压电流击中了周亚,他全身被烧成黑糊状。

推开急救室的门,雷体修一眼就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儿子,他的双臂几乎被烧成了“焦棒”,从头到脚黑乎乎的!“儿啊!”雷体修哭叫一声瘫坐在地上。

医生告诉雷体修,周亚的双臂已被电击烧焦,腹部被电击穿成一个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转往大医院抢救。当日傍晚,雷体修和丈夫含着眼泪将儿子送到了市里的一家大医院。为保住周亚的生命,医院征得他们夫妇同意后,为周亚做了左臂切除术和右手腕离断术。

经过半年的治疗,周亚终于摆脱了死亡的魔掌,但他成了一个无臂人:左臂完全没有了,右前臂被截去,肘关节处仅剩下拳头大小的一截前臂能够弯曲,胸、腹部留下多处尚未愈合的疤痕……抚摸着儿子空荡荡的袖管,想到儿子一生都将在痛苦中度过,雷体修不禁心如刀绞,泪如雨下。然而,懵懂无知的周亚无法理解母亲悲伤的心情,更不知道自己以后将要面临怎样残酷的人生,每天依然蹦蹦跳跳的玩耍,缠着比他大4岁,正在读小学的哥哥周雷玩。

失去双臂后,周亚既不能自己穿衣,也不能自己吃饭,甚至连喝口水都需要别人喂,雷体修只好像伺候婴儿一样照顾他。由于给儿子治病欠下了近五万元的债,雷体修和丈夫除了种田外,还利用空闲时间到镇里打短工。这样,小儿子周亚便经常无人照料。雷体修想,如果小儿子能够自己吃饭该有多好啊。可要让没有双手的孩子自己吃饭,比登天还难啊。

一天,雷体修给镇里的一户人家做钟点工。回家的路上,她发现道边围了一圈人,挤上前去一看,被惊住了。原来,路边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正在乞讨。和一般乞丐不同的是,男子没有双手,双臂腕部光秃秃的。可是,就是这光秃秃的腕部却捆着一支粉笔,男子跪在地上,用粉笔在地上写着自己的遭遇,以博取人们的同情。雷体修心里一动,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小儿子。

第二天早上,雷体修没有像往常那样喂小儿子吃饭,而是让丈夫做了一个用棉布裹里的铁圈儿,对周亚说:“儿子,从今天起,你要学会自己吃饭。”说着,她拉过儿子的半截右臂,将铁圈儿套在了仅剩下的拳头大的前臂上,然后又把一只勺子插在铁圈儿上,让儿子试着自己吃饭。周亚开始感到很新奇,可是,当他侧着身用绑在半截右臂上的勺子去盛碗里的饭时,由于控制不当,饭碗顺着桌沿滑落到地上摔个粉碎。周亚急得流下了眼泪。雷体修丝毫没有责备儿子,她又拿出一只碗盛上饭,端到儿子面前,但这只碗也被摔到了地上。看到儿子眼泪巴巴地望着她,雷体修坚定地说:“儿子,你要生存就必须学会自己吃饭,打碎几只碗算什么,摔吧,妈不心疼!”

不知摔碎了多少只碗,周亚终于艰难地用残臂将第一口饭送到了嘴里。雷体修禁不住喜极而泣,她抱着儿子亲了又亲,“儿子,你是好样的,以后,你要像正常人那样照顾自己。”儿子也受到母亲的感染,在母亲的额头上亲吻了一口,说:“妈,我能行!”

周亚果然没有让母亲失望,经过了无数次的磕磕碰碰,他终于学会了用残臂使用筷子,用脚洗衣服,用残臂和嘴系鞋带,用肘关节夹笔写字、画画等。看到小儿子终于迈出了向人生挑战的第一步,雷体修倍感欣慰。

割皮救子,磨难之后又添磨难

9月,周亚到了入学年龄,雷体修费尽周折把儿子送进了镇里的一所小学。可是,周亚放学回家,却依偎到母亲的怀里哭起来。雷体修忙问儿子怎么了?周亚啜泣着说:“今天发本子,同学们人人有份,可就是不发给我。”雷体修摸了一下儿子的书包,果然是瘪着的。她的心立刻像被人用鞭子抽了一下,疼痛不已,同时她也认清了一个事实:儿子这个样子到外面是受人歧视的啊。想到此,悲愤交加的雷体修用手捂住脸呜呜地哭出声来。

见母亲哭了,周亚吓了一跳,慌忙用光秃秃的右臂去给母亲拭泪:“妈,你不要伤心,我不上学了,反正我是个废物……”儿子的这句话,让雷体修猛然惊醒:对儿子来说,失去双臂无异于天坍塌下来,她这个做母亲的就是儿子的擎天柱,她必须首先选择坚强,唯有这样,儿子才能从她的身上汲取勇气,去直面残酷的现实。想到这里,雷体修止住眼泪,又为儿子擦去泪水,板起脸说:“学校不给你发本子,是他们没有发现你能用嘴、用胳膊肘写字,以为你上学是去混着玩的。要想让别人尊重你,你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在学习上比别人强。我再也不想听见你说自己是废物的话了,明白吗?”望着母亲刚毅的表情,周亚认真地点了点头。

随后,雷体修到商店给儿子买来一本本子,装进儿子的书包。第二天,雷体修跟在儿子身后来到学校,请校长和老师督促儿子学习,不要把儿子当废人看待。校长和老师被雷体修的母爱所打动,给了周亚很多关照,班主任老师还让周亚担任了班干部。在老师的鼓励下,周亚进步很快,期末考试,成绩排在了班级的前10名。

周亚虽然在学习上不用雷体修操心了,但新的烦恼很快又缠上了这对母子。由于周亚当初被电击时曾将腹部击穿过一个洞,伤口愈合得不是太好,加上天气闷热,腹部的疤痕便化脓了。周亚在大热天里也只能穿上厚衣裳,可是这样,他浑身上下很快就被汗水包裹住了,伤口处更是溃烂发炎,弄得他很难堪和自卑。看到儿子整日闷闷不乐的样子,雷体修心里像刀剜般难受,她凑了点钱领着儿子到医院看病。医生说,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植皮手术,用一块完好的皮肤覆盖住疤痕。可是,植皮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钱从何而来?雷体修一筹莫展。

还是在周亚被电击伤不久,雷体修就多次找到村委会和电力部门交涉,希望责任方能给予儿子一定的赔偿。可是,村委会和供电局总是互相推诿,雷体修每次都无功而返。

如果不给儿子腹部的那块疤植皮,不但会影响到儿子的身体生长,而且会给儿子的心灵造成新的创伤,儿子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雷体修不敢耽搁,她和丈夫商量后,将家里的三间砖瓦房抵押给银行,贷了一万元钱。1995年暑假,雷体修带着小儿子来到医院,接受植皮手术。医生告诉雷体修,周亚因严重的电流烧伤,自身移植皮肤已不可能,只能靠异体供皮。雷体修急忙说:“大夫,就用我的皮吧,这样我们也能省下一笔钱。”医生也认为用母亲的皮肤给儿子移植,排斥反应会更小,便答应了。经过全面检查,雷体修身体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为儿子移植皮肤的条件。

几天后,雷体修和儿子被同时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还没有开始,周亚听护士说要从母亲身上割皮给他移植,立刻从手术台上坐起来,哭着说:“割我妈的皮给我,她该多痛啊,我不做手术了!”医生感觉无奈,而雷体修急了,她侧过身,气冲冲地对儿子喊道:“你是男子汉,把眼泪收回去。”见儿子不哭了,雷体修这才用平和的口吻说:“为给你凑手术费,你哥哥放学就去捡矿泉水瓶,几分钱、几毛钱地给你攒着,你爸爸不顾自己的坐骨神经痛,整天在外奔波,还有妈妈,把房子都抵押出去了。我们图什么?我们就盼着给你植皮,让你过上正常的生活啊。在妈身上割块皮算什么?只要你能好好上学,妈心甘情愿。”周亚低下头,眼泪又扑簌簌地掉下来……

医生在雷体修左腿内侧,手术剥离下一块皮肤,移植到了周亚腹部的创面上。随着移植上去的皮肤颜色变红,从母亲身上取下的皮肤在儿子的身上成活了!一个多月后,周亚腹部的疤痕平整了,母子俩回到了家里。

原本以为生活要安定下来了,可是厄运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1999年,大儿子周雷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但周雷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这个家为了给弟弟治病,已是债台高筑,父母已经无力再供两个孩子读书了,他必须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可是,就这么放弃学业,周雷心有不甘,性格内向的他陷入了焦躁、无望之中,变得郁郁寡欢。

一天半夜,雷体修和丈夫突然被一阵“嗵嗵”声惊醒了。打开灯一看,夫妻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周雷光着上身,手持菜刀,正在厨房里用力地剁着菜板。看到父母起来了,周雷扔下菜刀,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父母。雷体修扑过去,抱住大儿子,摇晃着他问:“儿子,你怎么了?你可别吓唬妈啊。你说话啊!”回答雷体修的是大儿子歇斯底里的叫声……

第二天,雷体修和丈夫带周雷去看病,经过医生的诊断,确认周雷患上的是间歇性精神分裂症。雷体修和丈夫抱住儿子痛哭失声。

隐藏自己的重症,打赢官司送儿上大学

雷体修借了几千块钱,让丈夫在家照看小儿子,她则带着大儿子来到精神病医院求医。儿子住院后,雷体修在医院附近的廉价旅店里租了一张床,靠拾废品度日。一天,正在拾废品的雷体修忽然感到左侧胸部有些疼痛,回到住处用手一摸,发现左侧有一个硬块,只好来到一家小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她的左侧长了一个肿块,最好手术摘除,否则很有可能发生癌变。手术治疗需要花很多钱,而她现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哪还有钱给自己治病?雷体修默默地离开医院,找到一家个体诊所,挂了两天吊瓶。疼痛减轻后,她便又开始拾废品。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周雷的病情基本稳定下来,可以出院了。医生叮嘱雷体修,不要让儿子受到精神刺激,否则他的病还会发作。周雷回家后,雷体修小心翼翼地服侍。她还嘱咐周亚,要处处让着哥哥。周亚认真地点着头说:“哥哥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我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将来挣钱给哥哥治病,也让你和爸爸安享晚年。”雷体修惊异地盯着小儿子 ,发现小儿子长高了,目光里透着坚毅。家庭一次又一次的变故,非但没有把他击垮,浸透苦难的日子反而使他变得懂事、坚强和乐观了。雷体修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即使日子像黄连一样苦,她也从苦中品尝到了一点甘甜。

然而,如山的重负依然压得雷体修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无奈之下,雷体修只好再度把心思放在小儿子的伤残赔偿上。连续多日,她在村委会和供电部门间奔走呼号,但是事情仍然毫无进展。

长期的奔波劳累,雷体修不但没有讨回公道,身体却每况愈下,左胸部时常疼痛,但她咬牙硬挺着。没过几天,她又在小儿子读书的学校食堂找了一份杂活。白天洗菜、洗碗、运煤球,晚上加班给学生洗床单和衣服,以挣取零花钱还债和支付家用。

一天,雷体修在搬运煤球时,不小心摔倒,一块煤球硌到了胸部,她当即痛得叫出声来。工友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在她的上切了一个小口,取出里面的组织进行病理检验。过了两天,雷体修一个人到医院取来检验单,结果证实她患上了乳腺癌。雷体修躲到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哭了一场又一场,直到眼泪哭干了,她才回到家。担心诊断书被家人发现,雷体修悄悄地将诊断书缝在了一件夹层背心里,随身穿着。

雷体修继续东奔西走为小儿子的赔偿费讨说法。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2003年,雷体修以周亚为原告,向法院正式,将当地村和市的供电局一起告上法庭。经过长时间的官司,法院最终判定,两被告赔偿周亚六十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