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8 02:4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第1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

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字串9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将心比心》的教学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通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字串8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默读记叙这两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多种方式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专题

1、创设情景,模拟对话,说明“将心比心”:

⑴ 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奶奶让座。

⑵ 公路边,你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植树。

2、对本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3、小练笔:

写在做人处事上给你启示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字串6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

第2篇

一、充分准备,备课科学化

1. 教师亲自做题

教师要改变以往拿着空白试卷和参考答案进教室照本宣科的做法,教师不妨充当学生的角色,用学生的试卷考考自己,体会一下试卷的难易度,然后再核对一下答案,看看哪些题由于自己的考虑不当造成了失误,哪些题学生容易上当犯错,会造成失分,都要在题目旁表明注意点。这样做既能使老师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把握命题意图,又能更好地理解学生,也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做好统计,确定重、难点

讲评前,对学生试卷的失分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以便确定讲评的重点、难点。

①每道题失分率的统计。对于每道题都要统计失分率,能够发现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哪部分知识掌握不扎实或较差,讲评时才能做到心中有学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②学生普遍错误情况的统计。学生错误集中或丢分严重的题目,教师要在试卷上表明,作为讲评的重难点,并详细分析丢分的原因。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分析解题,将心比心分析出错的根源。有可能是题目有陷阱学生不易分辨,可能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也有可能是粗心大意,表达不当。出错原因超出教师的主观判断时,教师要主动深入学生调查、访谈,了解真实的原因。

③个别学生错误情况的统计。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试卷上标明学生的姓名,课后个别辅导,这样既能帮助个别学生彻底弄懂问题,又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二、多种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

1. 学生自主订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犯错误是学生的天性和权利”。学生的错答恰好反映了方法和思维上的错误,其中有些错误,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翻阅课本就能独立订正。试卷讲评时,让学生自主订正,有利于学生吸取教训,养成自觉找寻自身错误并及时订正的习惯。

2. 小组交流订正

教师让学生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六人中包含优中差的学生),自主交流彼此试卷中的疑难问题。在这过程中,他们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查字典、看课文、翻辅导资料,很多试卷中的错误得到了解决,巩固完善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感受到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乐趣,提升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 教师讲评

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有针对性。首先是针对题目,学生错误率较低或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不讲或一句带过,而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则要不惜时间精讲,要再现思维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是针对学生,课前试卷分析时已明确了哪些学生错了哪些题,在讲评时,这些学生要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眼神的交流或设计类似问题当堂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②注重理解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明确指出:“教育应该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是应当努力的寻求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试卷评讲课的目的不应停留在学生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教师要以点拨引导为主,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自己错误的地方和原因,灵活牢固的掌握知识。单纯的将答案和原因告诉学生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探究答题规律和改进思维方式。

③传授答题技巧和方法。中国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仅要讲透题目,还要善于归纳答题技巧和方法。如在评讲得分率较低的阅读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答题技巧:整体把握,考虑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把握关键句;按分数值,分点答题;答题时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或短语等。在讲解时更要注重方法的归纳或传授。

三、消化巩固,拓展延伸

一堂试卷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试卷讲评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已彻底解决了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已牢固掌握了之前生疏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作进一步反思、梳理、总结和拓展。

1. 课堂留白,自主消化

一份试卷讲评完后,教师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我消化,要求学生回顾整张试卷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的失分题,再现审题过程、思维过程,吸取经验教训。

2. 整理错题,消化巩固

要求学生分门别类积累历次考试中的错题,并在错题后根据题意,重新设计一道同类的题,加深理解,以后经常翻阅,最终彻底解决问题。

第3篇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

科学组 袁建双

本学期我阅读了由罗恩.克拉克所撰写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在阅读中,我发现作为教师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书中克拉克先生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55个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他把他七年的教学经验写成了55条班规,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接下来我就从他的两个细节中谈谈看了此书后的一些读后感吧。

细节1: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

反思:做教师的都知道,在课堂上,优等生的目光总是追随着你,而学习滞后的学生上课时,他们的目光是很难集中到教师身上或者黑板上的,常常要提醒,才能抬起头来,集中目光注意几分钟。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试着将目光更多的投向上课时,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孩子,用目光告诉他,用目光和他交流,同时向他表示你很在乎他上课的状态。另外学习用眼神和别人对话,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意见时,我是能做到的,而且不是自己强迫自己要这样做,是受潜意识支配的自然表现。但我在其他好多场合却做不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应付别人的场合,或者感觉对方很无聊时。有时我也努力集中注意力,面带微笑的将自己的目光正视对方,但我的目光却常常在中途有意无意的游离。想起我们平时找学生谈话的情景,在我们找他们谈话时,刚开始他们是能正视你的,但当你反复强调你的谈话内容,或者谈话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常常不能继续正视你,将心比心,在学生看来,我们常常说了好多“正确的废话”,我们甚至是无聊的,所以他们在听我们讲话时,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正视我们的目光。看来与学生的谈话时,也要注意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尽量不说正确的、大而空的、老生常谈的废话。注意谈话的重点突出,要点明确。

细节2: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在学校里,如果某位老师在对一名学生说话,或在教训他,不要盯着这名学生看。假如你处在麻烦中,或者遭到了批评,你一定也不想让其他人看着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盯着别人。如果我正对你说话,这时有其他同学看你,你也不要生气或对别人大惊小怪的,我自会处理的。

反思:假如你处在麻烦中,或者遭到了批评,你一定也不想让其他人看着你,推己及人,孩子也是如此,人都是要面子的,当他受批评的时候,你盯着他看,是很伤他的自尊的,这会激怒他,严重的他会顶撞教师,以此挽回面子,轻的他会心怀怨恨,这样是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的。所以我在处理犯错的学生的时候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总之,要向罗恩.克拉克先生一样做到55个细节,需要的是时间。虽然不能马上做到,但是从现在起只要自己尽心关注每一件小事,关注每一个细节,将小事做好,做细。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第4篇

一、我认为对同事们的尊敬和关爱是我们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更是形成一支高工作效率,和谐团结的团队的核心,是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下,我走上了副教导主任的工作岗位。但在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有时候还是有些被动,我觉得很困惑。后来,我好好地进行了反思,发现了原因的所在。总的来说就是我对同事的敬爱不够。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解释和说明不明确,为对方考虑的不够,有时候急性子说话的语气也不够好,将心比心也不够。这样就容易造成误会,引起不快,导致工作的被动,影响工作的开展。其实,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很大,已经很繁忙,很辛苦了。这就更需要我耐心,细心地去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后来,我不断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逐步调整自己沟通的方式,多倾听,多做实事,努力做老师和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工作也就慢慢进入了轨道。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同事因为自己帮助而解决了问题的时候。

二、对工作的热爱,我认为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动力源泉。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爱护学生。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可以想象,一个工作认真敬业,教学严谨有趣,仪表端庄大方,心理健康向上的教师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认真的去备好,上好每节课;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让学生喜欢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记得你的言行都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们!你手里握着的时他们的未来!

三、对孩子无私的师爱是师德的最重要体现。

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本学期五一班转来了个学生,叫做祖贤,很多老师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孩子。贪玩,懒惰,淘气等等都可在他身上看到,可不好对付。第一次英语单元测验就给了我个下马威,26分。你问我头痛吗那可真是头痛。怎么办通过以前班主任和教过他的教师的介绍,以及和他家长的沟通,我发现他其实很可怜的。家长只要一知道他在学校不乖,对他就一个办法,打。我唯有对他进行循循善诱,耐心帮教。功夫不服有心人,他终于在期末考试取得了54分的巨大进步。全班同学都为他而感到高兴!

从祖贤的进步上,我看到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我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第5篇

笔者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感慨很多。作为一线教育家,作为教师队伍中的芸芸众生之一,雷夫不落俗套,用奇特的实际行动在每位孩子心中播写着“大爱”“大仁”“大智”。走进孩子内心的雷夫,不仅仅是个教师,更是个歌者……是一位孩子灵魂深处歌唱着“真、善、美、仁、义、智”的歌者。雷夫老师的教育常常让我灵光闪现,受益颇多。学生经常给我惊喜,给我感动,也给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虽然这奇迹比起雷夫教室里的奇迹,相对来讲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惊喜一:转变观念,道德发展进步大。以往教师更看重的是班上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经常对学生是“威逼利诱”(相信很多班主任的做法跟我一样),处理不完成作业、打架、迟到等现象方法较为单一,除了自己批评训斥外还得叫家长来一起“教训”。考到多少分,就奖励多少恩惠,结果成绩是提高了,教师也满意了。可我发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孩子们迷失了方向,他们没了学习的目的,如果这支指挥棒不在,学生们就茫然失措,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取悦于教师、家长,抑或是为了自己不被挨骂挨罚。在接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前的几年里,我其实也一再反思自己的做法,如果知识是以灌输、强迫的形式传授的,那这种知识在学生大脑内存续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学生以自觉自愿的方式学习的知识才能长久。这一点我非常清楚,但一直不知道如何处理。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豁然开朗,这团纠结了若干年的麻绳终于被我找到了解开的方法。于是,我在班上大胆尝试着、实践着。首先,我从转变观念入手,摒弃了成绩第一的思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我要学习,我要遵守纪律,我要讲诚信,我要进步,我要超越,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我要将心比心……”这些主题,并以此来开展,且使这些思想渗透在班会课、品德课和语文课上,因此,无论是哪个同学做了什么不对的事,班上的其他同学都会提醒他。道德发展因人而异,各有发展。我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其特定的目标让他们去努力。

惊喜二:想着学生,学生更想你。学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把雷夫老师的很多做法用在了教学上,事实证明,有很多方法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比如说“假设答案”这个游戏就可以在写生字时用上,写某某字时,猜想可能A答案会把字写成什么样,B答案会把字写成什么样,通过全体同学筛选,把生字写在本子上时,错误率会明显降低。再比如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好书品读,讲故事给他们听,创设情境剧,学生整节课都能很认真听讲。有一次,上午没课,下午我刚进校门,有几个同学就在校门口等着我,其中有一个更大胆的学生就说:“老师,您去哪了,我都想死您了。”那个时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被69个学生想着。(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二小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 蒙语 高效 课堂构建

蒙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课堂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是必然趋势,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达到高效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2.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谈对预习的认识;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蒙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蒙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要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要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的见解,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去探究、体验、交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态度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蒙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三、课堂教学精巧务实

1.把握蒙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

我认为高效的蒙语文课堂,教师必须首先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依据《蒙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2.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要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内含。蒙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四、设计精炼的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作业非常必要。好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课外作业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作业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做好课后反思

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六、真情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一般来说,课堂上行为的情感性比较强,而理智性则相对弱些,对那些与他们“合得来”、关心、爱护他们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乐于积极配合,“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平时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同学生扩大接触,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以至于亲密无间,教师的表扬,学生会以为是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会体会到爱护,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将化作学生求知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会以为是哄骗;批评,学生则以为是整人,从而造成对抗情绪,破坏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绩效。

第7篇

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带动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如何创设好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自读提示,把握重点

自读提示是课前指导学生阅读的纲领性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自读提示来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和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抓住文章总纲,进而开展有效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与思想相结合。精读、略读和浏览是学生阅读需要的选择,诵读是学生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去选择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教师要对他们充满信心,给予信任,适当点拨,指导他们对课文的正确理解。

二、品味课文,畅谈心得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导演,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品读文章要抓准重点名段和对主要语句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品读课文。教师要利用语言或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品读课文要不断深入,用感情熏陶学生,师生情感同步升华。通过自由阅读,个人展示,师生同读,穿插结合,使丰富的情感得以抒发。要指导学生通过讲堂交流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对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反思形式,景色描写文多采用欣赏优美的语句,说明理由。写事记叙文多采用联系生活实际,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写人记叙文多采用将心比心,与现实社会的人或自己进行比较。古诗词多采用与诗人对话、感悟诗词的意境。通过写阅读心得,反馈阅读成果,深化阅读理解。教师要允许学生在体会上存在差异,但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体会的交流与讨论,崇尚社会真善美,敢于批判假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阅读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是阅读应达到的境界。

三、精选资料,积累运用

阅读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阅读是感受别人的语言,为了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阅读要积累语言。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创设展示平台,让学生运用阅读所学,增加练笔机会,鼓励他们练笔尝试,展示学习练笔成果。积累是语言的储备,运用是语言的创造,阅读促进积累,积累推动运用。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规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拉近文本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距离,重视朗读和默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渠道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天地广阔,阅读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更加生机勃勃。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加强学习,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要通过自身的典范影响,学生才会信服,上课才会全神贯注;要合理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丰富的表情,风趣的语言,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要用真情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真情的投入,像严父关怀子女的庄严,像慈母呵护孩子的关爱,这些都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以自己的“实力”精心创建和谐、生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唐河县第四小学)

第8篇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日之优美而崇之大,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的确,美术作品不仅能作用于人的道德,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反思自己的美术教学行为,我发现自己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总想着教给学生些什么,让学生画些什么,无形中用所谓的“双基”剥夺了学生的创作、表现空间,学生自然也被禁锢在这个怪圈中,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让微笑贯穿课堂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始实行“待课制”,就是每个老师在上课前要提前在教室门口准备上课。每一节美术课,上课铃一响,我精神饱满地走到讲台前,微笑着大声向学生们问好,无形中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喜欢见到同学们。学生们也会微笑着向我问好。有了良好的开始,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认真画画,有些学生可能会开小差,对此,我通常会一边讲课一边注意观察,针对新课提出让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中来。

二、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铃木镇一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会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而坏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害,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上美术课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上课铃响后,手忙脚乱地找书、找纸、找笔,上课时很难专心听讲。开始画画了,有些学生会想老半天,最后画了一点就下课了,作业半途而废等,这些无不与自小养成的习惯有关。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我先从自己的教学上找原因并加以改进:每节美术课下课前我都先让学生们想想下节课要上什么内容,有什么要准备的,然后在下周上课的前一天让科代表温馨提示;预备铃响后请科代表带读新课,这样学生们的书、纸笔都肯定在桌面上了;开始绘画或制作了,我注意让学生们养成做事有条理、处处讲卫生的习惯,并时时提醒学生:美术的课堂,要有美的言行。这样,学生们的好习惯无形中就养成了。

三、用科学的方法赏识学生

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单位里,上级每天见到你就说:“你的工作怎么做成这样?你怎么这么笨?”我想,这一整天你都会因为这句话而影响工作,久而久之,你的工作热情会大打折扣,更别说做出骄人的成绩了。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我校初一有个学生,开始上美术课时只想睡觉,对美术完全没兴趣,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勉强临摹了一张作业本上的迷你熊,我专门拿出来和他探讨:“你看,线条特别流畅,画得很有意思,如果改一下这里会更好看。”他高兴得连续几节课一下课就拿过来让我看他改得怎么样,慢慢地,他上课愿意画了,还主动提出:“老师,以后你要上课我负责帮你看好课室的电脑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学生时也要有技巧,画画得好的学生自小听的最多的就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赞美,所以一味地只说“画得不错”,不但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久而久之反而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而一句有针对性的、带有建议的赞美则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所以,赞美方式要多样化,这样会提高赞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过度的赞美、不切实际的赞美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9篇

“嘴”:说话的艺术

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信任等,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往往从教师口中说出的不足为奇的话语,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掀起巨大的波澜,让孩子一生受用,终身难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问卷,学生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老师类型。结果显示:说话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教师,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形象;说话幽默、态度诚恳、平易近人的教师,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教师形象。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作为教师都要说话真诚,态度诚恳,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会信服,才会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只有这样,“嘴”的艺术,才能真正地感化学生。

笔者班级里曾有一个很“特别”的孩子。每次中午吃饭,最后一个上来打饭的肯定是他;每次出操排在队伍的最后一个肯定是他;每次的作业检查,不完成的肯定有他……因为“特别”,在班上总是形单影孤。一次,校长讲这么一件事:一天,他路过大厅,大厅刚做完清洁,有点滑。忽然,一个孩子跑过来扶着他说:“小心,路有点滑。”然后扶着校长走过大厅。校长很遗憾地说,他当时谢过孩子但忘记了问姓名和班级。当他描绘出孩子特征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班这个“特别”的孩子――陈彦屹。我一问,果然是他。我在班上对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比如陈彦屹同学,他在尊敬长辈方面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私下,笔者对这个孩子说:“孩子,你有很多长处,除了尊敬长辈,喜欢读课外书,喜欢动笔写。每周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可以吗?”“当然可以。”他欢欣雀跃地离开了办公室。慢慢地,他不再一个人躲在图书角,而是和同学们玩耍了。如果笔者当初只要他一犯错,就训斥、批评,也许这个孩子今天还是很“特别”。恰当的时间,充分利用“嘴”的艺术,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

“眼”:注视的艺术

俗话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班主任如果用眼睛把你对学生浓浓爱意传达出来,那将是老师最美丽的语言。眼神中在安静中透着爱意;在严厉中透着爱意。老师的眼神流淌着老师最真挚的情感,温暖着学生的心灵。

上课铃声刚响的时候,孩子们往往还没有平息下课的兴奋,当笔者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站的门口,看着还沉浸在兴奋中的孩子,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笔者用眼神告诉他们:“孩子们,上课铃已经响了,你们是不是应该做好准备上课啦。”教室顿时安静下来。此时,老师用“眼”的艺术告诉了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这比呵斥更能让孩子们接受。

“心”:沟通的艺术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无痕”教育。这种教育,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暗示,而不是说教和强制,从而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

一次周末的家庭作业,有一个孩子没有完成,来到学校后,就拿其他同学的抄。当笔者知道这件事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在批阅他的作业本时,在作业本上写到:“孩子,高尔基说过,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还有什么比诚实更重要!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看了笔者的批语以后,放学主动找到了笔者,承认自己抄袭作业的事情。这种不露声色地暗示,既对学生尊重、宽容和期盼,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将心比心”,这种“心”的沟通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个人修养,又显示了老师的育人智慧。

“文”:表达的艺术

第10篇

关键词:试卷评讲 评价 三原则 三过程 三时段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英语试卷评讲课质量对于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试卷的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怎样才能把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体现评价的意义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注重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 “三三三”试卷评讲法 。

“三原则”。⑴讲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讲评内容由学生试卷中反馈的信息,学生的提问来决定,教师所讲必须是疑点和难点和焦点,否则评讲决不涉及,这样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使学生学有所得。⑵怎样讲,由老师说了算。教师在科学而充分地研究试卷及学生的基础上,决定试卷评讲的程序和方式。⑶讲多长时间,由试题的难度说了算。由学生表现说了算,试题评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题的难度系数。对待较难的试题,要多化时间,直至学生豁然开朗。反之,难度系数小的题目,要少化时间,略加点拨。

“三过程”。“三过程”是指:

一、课前。教师在课前主要做准备工作。

1. 亲自做一遍。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不妨以学生的试卷考自己一下。这样做既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体会试题的难易度,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本人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就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试题是否有多种做法?我是不是马虎造成了失误?所考查内容是否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2.统计错误频率。对于学生来说,试卷的价值在于发现错误,纠错过程也即提高成绩的过程。出错多的题目应是评讲的重点,所以教师有必要统计错误频率。统计出错频率时,教师统计的方法既可以由教师本人查数,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记数。记录统计的结果要详尽并使人一目了然。如:⑴列表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⑵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⑶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地反映出来。

3.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调查和反思。统计完学生的出错频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题错误的类型和根源。对于错误类型,教师翻翻学生的试卷不难归纳。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心比心”地分析学生出错根源。有的学生的出错原因和教师所主观臆想的原因不相吻合,还需要教师的调查、访谈和交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学到宾语从句时,笔者班上学生做错的两题:

⑴同义句转换: We can't decide where we shall meet.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We can't decide to meet wher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只熟悉decide to do sth. 结构,而不知道decide 后可接宾语从句。

⑵动词形式填空:Mrs. Black told me she _______ (not take)Tom to New York the next week.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not to tak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混淆 tell sb. (not) to do sth. 和 tell sb.+ (that) 从句两种句型。

以上两例,教师如果想当然地给学生大谈宾语从句,肯定没有效果;通过和学生沟通,挖出了根源,再给学生评讲,则会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尤其要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教的语法项目或词汇的用法不够深入,使学生掌握过于肤浅,而导致了错误;自己习惯给学生讲的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许不够精彩和简要。对这类错误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采取评讲策略。如果说上面的几个步骤是“把脉”,下面就要“开药方”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上的出现问题已然胸中有数,但还要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才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二、课中。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既要把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解决掉,也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临时冒出的新问题以满意的答复,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课堂时间划分为三时段为宜:

1.小组讨论。在课堂开头一段时间,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彼此试卷中的错误和疑问,或者查阅相关的课本和资料。教师要相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问题即能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错误加深了印象。教师的任务是到各小组中聆听,必要时也参加讨论或给予引导。教师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教师主讲。经过以上的步骤,教师的评讲内容和评讲方式已水到渠成,评讲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反映出的疑难问题,评讲的方式是教师深思熟虑过的,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出错频率小,学生反馈较少的试题,教师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因此,教师讲题是“跳跃式”的,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解答小疑问。教师的主讲彻底地解决了试卷中涉及的绝大部分问题。但被教师忽略的极少数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悬而未决;对于教师主讲的全部内容,或许并非每个后进生都弄明白了;而且教师的主讲过程使得有些学生联想到了新的问题。教师在第三时段中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疑问激发出来。教师仍需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而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给予面对面的必要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来自教师详细而准确的反馈和及时得到老师提供额外帮助,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促成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这一时段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答复。

第11篇

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称赞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纯洁性,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更是如此。

一、以母亲之心顾念。

每位母亲也许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是妈妈的宝贝,妈妈最疼的是你。”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

有这样一件小事,那天上午下起了雨,一直到中午放学还没有停,我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电动车,又没带雨披,怎么办?于是我和女儿两个人商量在学校附近的拉面馆边吃拉面边等公交车,可是面吃完了,车还没来,听路人说是前面堵车了,我们只好改主意打车回家算了。正找出租车时又看到了我们班的学生朱月也拿着一块钱等公交车,心想孩子连把伞都没有,又等了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到家?正想着车来了,我二话没说把朱月拉上了车,告诉她今天中午跟老师走,并且赶紧给她的家长打电话。把朱月带到我自己家,给她做了点吃的,就让她和女儿一同午睡,下午我们又一同上学。学生对老师的爱是多么的敏感,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朱月的性格,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女生变得爱说爱笑充满了自信,课堂上更是少不了她积极回答问题的身影,成绩迅速上升。

二、以师者之心扶持。

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教师的爱是阳光,应该公平的照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的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该均匀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这种爱没有条件,没有利益关系,是一种公平的、无私的奉献,是教师美好情感和心灵的释放。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自我接手这个班时成绩就很差,于是我想私下给他辅导辅导。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可是到了月考,他的成绩没有任何变化。于是我反思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所做的工作,猛然发现:虽然给他辅导功课,可是老师给予的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当学生出现状况时,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呵斥这位学生。学生反倒被老师吓到了,哪里还学得进去。从我的出发点来说,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没有站在那位同学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辅导有何意义。于是,我开始转变自己,以一种和蔼的态度,用爱的眼神来看待这名学困生,对他付出更多的耐心。果然,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又辅导了孩子一段时间,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当孩子的成长一次次印证这一点时,我的内心便充满了幸福。

三、以师者之行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讲授道德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比如:走廊里有一个垃圾袋,我看到了,顺手将它捡起,放入垃圾箱。旁边再有垃圾,学生看到了,也会像我那样捡起垃圾丢入垃圾箱。这样做远比老师只是口头上要求学生随时捡垃圾有效的多。再如:老师总是要求学生爱劳动,在劳动课上自己只是站在一边看着,而不是参与进去同孩子们一起做,那是没有效果的。因而,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禁止的,自己首先不做。如果老师是一个不拘小节,比较马虎的人,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形成比较粗心的性格;老师书写不公正,作图不使用作图工具的话,学生也会书写潦草,画图不标准;老师如果平时不讲究言行文明,学生也会讲话粗鲁,有带脏字的现象。许多卓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正是受到教师的道德启蒙,形成了今天高尚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品行给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感动,一种建立在爱、耐心基础上的感动。而这种感动,不是单行线,而是师生之间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启迪。班主任要充满关爱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从关爱与理解出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位学生,不能抱着与学生斗的心理,要有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班主任不能过分自尊,要适时放下架子,要以平等心对待学生,要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交朋友,要能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我们敢说,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班级管理若作于细,则难事必成于易。我从小事做起,于悄无声息处悄悄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每当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的心中都有丝丝的感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将追求着,探索着。

第12篇

一、关注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所谓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主要是指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较为狭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虽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但我们依然要看到它们的联系性,其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的上一致的,他们的根本目的都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其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同,教师在这两方面的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无外乎课堂讲说、课外实践,单独谈话等,不会出现实验、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手段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学校里,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然而,我国的学校目前在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这一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上,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区分度并不大,学校用高年级的标准对待低年级学生,使得他们出现较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教师为实现规范性和纪律性,设置了许多条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易使学生产生叛逆、抵抗的心理情绪。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发展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分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决定,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不能一味地偏爱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反而忽略了成绩平平的学生。在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事态的严重化。其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班风,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像自己一样充满自省精神,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减少矛盾,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升华思想的主要场所,在小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从教材中不断的挖掘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堂教学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完善学生道德品质。例如,在讲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阐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还应该将这个道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举出现实例子,从情感上帮助学生理解谦虚的道理,让学生真正做一个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四、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课外活动比沉闷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外教学活动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教师可以采取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好人好事评比,道德之星等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课外活动中考验学生的道德感,树立学生乐于助人的心态,让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班主任在召开班会的时候,可以评选每周的“道德之星”,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做的好人好事,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助人为乐,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时间,使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难免溺爱了一些,从而滋长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对待长辈不够尊重,不会将心比心,任性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毕竟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存在不良家庭因素(如单亲,留守等)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积极与学生监护人沟通,让学生家长在最大限度上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