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0:2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沛县龙固镇三里小学赵晓文
现在的孩子学得很辛苦,家长、老师教得也很痛苦,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呢?《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提及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通观全书,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大道理。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感觉更像是在看斯宾塞的教育日记。书里面记录的很多小故事、小案例反映的都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有关教育孩子的烦恼问题,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所以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实用。
在这本书里,斯宾塞认为教育应当是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并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教育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旨在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教育,美满生活才是教育理念之本。因为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们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们的信心会减弱,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所以,斯宾塞向家长及教师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如做一个教育者,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努力营造快乐的氛围,多一些友好及鼓励,帮助孩子克服不快乐,给予孩子们快乐的力量。让兴趣为快乐求知引路,但不要将兴趣与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相联系,要删除一些所谓的“无用”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有一点快乐的运动;要避免过度教育及过度学习,在儿童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因为硬塞的知识不仅不能为心智所吸收,反而会使人对书本知识感到厌倦;我们要重视实物教育,不仅是在家里,课堂上也需要,当然还应该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等。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到了今天仍然值得每位家长及教师聆听。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这些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已经开始的中国教育新时代的预言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南。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有这么大的魅力和作用,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典思想,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打开时,也许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
对于小斯宾塞,我同样想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因为这是我进行快乐教育的第一步。
一天晚上,我们在家里玩我设计的一种12张纸牌的游戏,这不是一般的纸牌,而是12张我事先写好的卡片。我和小斯宾塞轮流掷骰子,掷到哪个数,就取出这张卡片,回答上面的问题。这12个问题是:
1.讲一讲你最不快乐的事情。
2.讲一件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
3.评价一个你周围的人。
4.今年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只限3个)
5.你对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
6.哪件事,你努力了,但成效不大?
7.深呼吸3次。
8.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
……
我们轮流掷骰子,抽取卡片。轮到小斯宾塞了,他抽到的是“讲一讲你最不快乐的事”。他说:“我最不快乐的是常常在夜里梦见一个巨大的怪物,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非常害怕,白天的时候我都常常会想到它。”
当小斯宾塞抽到“评价一个你周围的人”时,他说:“我讨厌凯勒太太,她总是在有很多人的场合讽刺我,说我是斯宾塞家的书呆子。”
当轮到我时,我抽到了“今年你最希望得到哪三件东西”。我严肃地说,我最希望的是小斯宾塞能够懂得三件事,一是懂得快乐学习的秘密,二是懂得自助教育是人生中最有益的,三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尽管我知道小斯宾塞不能完全听懂我说的话,毕竟他还是个孩子,但我认为,父母郑重地阐述一些道理给孩子听,这和给孩子讲故事、玩游戏同等重要,孩子也许不会全懂,但他会因此受到感染。
通过这种12张卡片游戏,我了解到了小斯宾塞内心的一些秘密。
对于他抽到的那两张卡片,我是这样向他解释的:“亲爱的小斯宾塞,梦境是白天身体和意识的反应,你梦中的怪物一定是白天遇到过的使你恐惧的人或者事。是谁呢?是疯子劳尔吗?他看见孩子就追,已经有好几个孩子被他吓哭了。”小斯宾塞说:“不是,我反而有些可怜他。倒是铜匠巴斯特的儿子,每次我路过时他都凶狠地盯着我,还向我吐口水,我不敢和他说话,总是害怕地走开。”
我知道小斯宾塞梦里的怪物是怎么回事了,我说:“孩子,你从来没给我们说过这件事,现在好了,你一旦说出你心里害怕的事,就不会害怕了。其实,这个孩子也很可怜,他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家里的钱都拿去给他母亲看病了,以致他已经8多岁了,还不能去上学。他内心害怕其他孩子瞧不起他,才装出凶狠的样子。我们周末去看看他,顺便也给他母亲送点药去,你说好吗?”小斯宾塞点了点头。
“至于你对凯勒太太的评价,我认为没有错。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下次她再这样说你时,你就告诉她,恶言和恶行一样是有罪的。”
晚上,我把小斯宾塞的卧室清理了一番,把窗户打开一点,并给他换上了干净的床单。第二天,小斯宾塞告诉我,他梦里的怪物不见了,他昨晚睡得很香、很甜。
现代社会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人们却似乎羞言功利。反应在教育理论的探索上,一味的认为教育是神圣和崇高的职业,功利这个充满了铜臭味的名词应尽快地从教育的词典里剔出;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领域,却极为相信教育改变人命运的能力,把教育当成改变贫穷、改变地位、带来收入的工具,紧紧着眼于教育的改变个人经济地位的价值,着眼于教育所带来的物质利益。我们认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不是实践逃脱了理论的预见,而是理论本省有一定的问题。我们认为是一般的教育从业者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导致的。在这里,笔者期望通过对斯宾塞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来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什么是功利?什么是功利主义?
最早使用功利主义一词的是英国哲学家边沁。他认为,道德就是追求快乐, 而快乐的根源则在于利益的满足, 利益、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的和标准,是人类幸福的基础。[1]所以,功利在边沁那里,功利并不是功名利禄,功利主义并不是追求功名利禄的最大化。而是基以他对人本性的认识,认为人们做事情的出发点和原始动机。
在此之后,密尔对边沁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他认为:所谓功利,是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祉、利益、快乐、善或幸福。如果当事者是个人,那么就以个人幸福为标准;如果当事者是政府,则以社会幸福为标准。社会利益就是组成社会单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最高的功利原则。
在这之后,贝莱特在1959年又对行动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行为功利主义就是仅仅追求最后的社会福利。在当代新古典经济学语境里,表达为社会效用的最大化。而准则功利主义必须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寻求在各种社会环境下都能导向有道德的结果的行为准则。第二阶段再是定义在这个行为准则下个体正当的社会行为[2]。
由此可见,功利主义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哲学体系,现代人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不清,直接导致了在教育理论中对它的排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功利主义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幸福最大化
归结一下功利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其如何深化、演绎,最终其着眼点就在于幸福的最大化上,这是功利主义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表述。这里有两个问题:1、什么是幸福?2、要追求最大化,会不会造成追求结果而不择手段呢?
幸福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体验而存在的,它存在于主体的认识之中,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幸福的体验又不同。幸福感不仅每个人不一样,不同的时代也不一样,实现幸福的方式又有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幸福的探求,不妨碍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幸福首先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它不是外界强加上的,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情。所以,要问什么是学生的幸福,不是教师说了算的。反映在教育上,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本位,去探求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在教育目的的厘定上,总是过分注重社会的要求,而忘了教育的对象。总是过多的着眼于学生的身体成长,个人成就,获得的物质满足,而没有从他们的内心体验,情感满足上出发,寻找适合他们、他们喜爱的教育目的。
其次,幸福虽然是主体的一种体验,但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味的迎合学生,因为,功利主义的幸福观不是着眼于现在,而是着眼于未来,他是从结果上判断的。与实用主义不同的是,他对结果的判断不是有用和无用,而是看能否给主体带来幸福感。
第二个问题。功利主义注重于效果,但并不是唯功利的。首先,行为功利主义认为功利要分为是个人的功利还是社会的功利。其实,功利主义者更注重的是社会的福利,他们把社会的功力即福利作为思考问题的核心,以寻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他们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并不是说他们只关注最终福利的实现,只是以这个为目标,寻求合理、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达成。这也是后期功利主义会超越古典功利主义,走向深化、日趋复杂的原因。在斯马特看来,个体行为的道德价值(即善与恶,正当与非正当,正义与非正义等)必须根据其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即道德判断应以具体境遇下个人行为最后的经验效果为标准。海萨尼证明,与准则功利主义相比,行为功利主义显得更为直接,更为简洁,不需要复杂的判断就能直接导向最大化社会福利。但他同时认为,准则功利主义能比行为功利主义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简单地说,一个遵循准则功利主义的社会将能够选择道德准则,使得利他主义得以存在。很显然,当一个社会中存在利他主义和道德的时候,社会分工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3]。
三、功利主义使得了个人主义蔚为大观
功利主义产生于十八世纪,在十九世纪蔚为大观。它的产生代表了当时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去追求自身认为幸福的生活,这种生活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为了现世的享受,而非永生的超脱。这种幸福包含了新兴资产阶级所企求的一切:财产、健康、地位、尊重、学识。而当时的欧洲社会刚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革命正慢慢的影响更多的民众。作为新一代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顺历史潮流而动(当然也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大胆的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他们相信通过劳动和冒险精神能够创造财富。作为一个急剧发展的阶层,他们需要自己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代表了时代的气质,即是进取。这种时代气质要求张显个人价值,对人的适当追求予以满足,尊重个人的创造性。正是伴随着这种学说的兴起,个人主义蔚为大观,宣扬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呼声很快的影响到教育的领域,自此形成了教育史上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论争。
但是这种学说却并不是反对社会,相反,它要起个体积极的融入到社会中,提倡个性的价值要在社会中实现,个人和社会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依托。所不同的是,他们所认为完整和健康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立体性的社会个人在社会中寻求财富和尊重,社会也给个人的世俗满足以机会。
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求教育从死气沉沉的旧式的、经院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要求培养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资本主义人才,要求积极地融入现实生活,这是其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要反映现实的要求,是这些新式人才开拓创世界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那些学究式的、腐朽的宗教知识;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学生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灌输;注重培养儿童独立的理解能力。
四、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不是功利主义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年轻时代正逢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全盛时期。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不是功利主义?首先,他认为,教育首先是使得社会更加完善的工具“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应生活事务的过程”[4]。这里的有机体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个人。个人的完善既是“完美生活”,也就是一种幸福体验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怎么生活?这是我们的主要问题。不只是单纯从物质意义上,而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待生活”。[5] 这里完美的标准是“运用我们一切能力使对人对己最为有益”[6]。这样看来,斯宾塞是着眼于人的幸福,认为“为我们的完美生活是教育应尽的义务”[7]。他同时认为,为了完美的生活,我们首先要“概括一切特殊问题的普遍问题,是在各方面、各种情况下正确地指导行为使合乎准则”[8],这些准则即是关乎个人幸福的,也是关乎社会福利的。所以他的观点他的教育理论既是行为功利主义,又是准则功利主义。
五、功利主义是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的根基
1.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内容
以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他提出了有必要把完美生活作为要达成的目的放在我们的面前,这样使得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他认为,首先要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自然排列开来“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接见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先贤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9]。依此来开展教育活动。再通过大量篇幅的论述针对这些活动,应该教授什么样的知识,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如何教授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他对各种知识进行了选择和类比,目的在于剔出过去腐朽和陈旧的知识,最后鲜明地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10]同样以自己的功利主义观,进化论思想,官能主义心理学为理论根基,斯宾塞还论证了自己智育、体育、德育思想。
在培养目标上,斯宾塞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不再注重于牧师、哲学家、社会的上层领导阶级,而是普通的民众,是更多数的新兴资产阶级。他的理想人格是具有开创精神,能够创造财富,具有社会责任感,有生活品味,身体健壮,在各个方面游刃有余的人,而不是上帝虔诚的奴仆的人。他教育的世俗性很强,这也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由宗教向世俗、从精英教育向普通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斯宾塞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2.他的教育思想的价值
2.1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随着知识的增多,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一种必然。但是,这种选择的意义不在于他先人一步,更重要的是自此以后,人们开始用对教育的内容、目的、方法进行理性的思考。他提出“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办法就是看他对这个(为完美生活做准备)职责进到什么样的程度”,而当时“这种检验,过去从来没有全部运用过,连部分运用都少见,而且也是模糊的半意识地运用”,“现在应该有意识地、按步骤地在所有情况下加以运用”[11]。也正是因为他能对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考,他在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了智育、德育、体育的划分,并归纳了了各自的教育方法和原则,提出了一些各自的教育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也是深植于他的进化论思想之中,是他当时所认为的最科学的教育原则。
2.2在教育史上,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之争,是历来教育家论证的焦点。陈桂生教授认为:教育本省是传递文化的活动,“个人本位”与 “社会本位”之争实际上是传递什么文化和怎样传递文化之争。前者着眼于个人价值选择文化和传递文化的方法;后者的抉择着眼于社会价值 [12]。个人和社会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利益的冲突,但是,这种思考问题的两分法已经阻碍了教育理论的健康发展。杜威以自己的实用主义教育对这种划分做作了调和,他认为,学校就是一个社会,教育应该在活动中进行,只有活动中的目的,而没有活动之外的目的,因而可以说教育是无目的的,教育不是为了生活,为了生长,为了使经验重组和改造,教育就是生活,就是生长,旧时经验的重组与改造,总之一句话,在做中学。这种理论关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这又造成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注重知识内容的掌握,结果使得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下降,素质水平的滑坡。与杜威不同,在斯宾塞的眼中,个人获取最大价值的地方就在社会,只有在社会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他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满足于个人保全和生存的知识,也有满足个人享受的知识;既有注重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知识,也有完成一个公民应尽义务的知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生活,为了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例如斯宾塞在讲解历史这门学科时就强调,:它不是一些帝王的传记,而是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习俗、制度,是为了让我们理解“有组织的事实”,实际照办的礼仪……。另外一个方面,不了解生物学和心理学就无法理解社会学,因为, “一切社会现象都是生活现象,都是生活的最复杂的表现,都符合生活的规律”,“解释社会现象只能从个人着手”。我们且不论他的社会观是否正确,这在教育上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教育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个人问题,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个人。只有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以追求人的幸福为根本的教育目的,以人的才智的开发和发挥最大化为目标,这样也就实现了社会的福利,使得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最大化。同时,他提出的个人的完美生活又紧密地与社会挂钩,各种知识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个人利用这些知识在社会中取得的成就。
2.3他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人文和科学之争也是教育史上的热点。斯宾塞虽然高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但是,在论述这些科学知识时,他同样注重了这些科学知识的人文价值。从教育的目的上讲,他的科学课程体系正是为了个体的完美生活,他的落脚点是生活,而不是穷究科学的奥秘,也就是说,它是利用科学求善的,而不是求真的。这种关注幸福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使得他的科学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在课程内容上,他既注重知识的利用价值,注重对知识的选择;也注重科学知识对思维的训练,认为只要合理的安排知识的进度和顺序,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斯宾塞要求学生用理智去判断事物,以科学态度对待事物“人们不单纯根抓权威来接受知识,而日_可以自山地去检验不但如此,通常还要求学生自己去做出结论科学研究的每一步都要经他判断,在他还没见到一件事的真实性之前,并不要求他接受,这就使他相信自己的本领,如果他的判断、推论正确,那他的信心就进一步增强从这一切,他获得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12];对于艺术,他认为,科学是艺术的基础,同时,科学本身具有诗意。
注释:
[1]杰里米?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p59,商务印书馆,2000转引自http://wish365.com/blog/user1/65/archives/2004/628.shtml
[2]斯马特,《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牟文武译.p4,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转引自http://wish365.com/blog/user1/65/archives/2004/628.shtml
[3]转引自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史》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斯宾塞,《自传》第一卷,第436页
[5]、 [6] 、[7]、[8] 、[9]、[11],第58-59页
[10] 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第91页
[关键词]快乐;体验;活动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园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为宗旨,探索建构快乐教育的园本课程,努力为幼儿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并通过创设一系列体验活动,激活幼儿的情思,使幼儿在快乐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
一、在实践中体验快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也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我园设置的课程内容力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把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知识经验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充分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获得社会交往的基本态度和技能,促进幼儿快乐而富有个性地成长。如在“九九重阳节”活动中,我园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慰问,帮助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唱首歌、送水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为爷爷奶奶做事的快乐。我园还在幼儿大班开展“关爱弟弟妹妹”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帮弟弟妹妹穿衣服、剥鸡蛋、清洗小椅子,教弟弟妹妹折纸、拍球、制做节日贺卡,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讲述关心别人的故事等等。“以大带小”,丰富了幼儿关爱他人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我园还注重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和幼儿共同创设了“长寿村”、“花木城”、“定慧寺”等游戏区,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如皋是“长寿之乡”,是“盆景之都”,了解如皋有千年古刹“定慧寺”,有苏北名园“水绘园”等。还组织幼儿参观新如皋,请爷爷奶奶为幼儿讲述如皋的故事等。这些实践活动,使幼儿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如皋人的快乐和自豪。
二、在晨间活动中体验快乐
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例如在《玩瓶子》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和辅助用的小棒、绳子、球等物品,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后分散玩。在分散活动中教师们发现幼儿们的想法非常有创意,他们想出了许多玩瓶子的方法:有的用头顶瓶子,有的放在地上跳,有的边跑边踢,有的双脚夹住瓶子,有的把瓶子摆放成三角形,当保龄球来玩,有的用小棒推着瓶子往前移动……当幼儿尽情玩耍后,让玩得有创意的幼儿来介绍玩法,再组织幼儿集体思考:如何利用辅助物玩瓶子,并玩出新花样?这样分散集中交替进行的晨间活动方式,既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活动原则,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又如在玩“夹包跳”游戏时,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采蘑菇的样子,一边念儿歌,一边夹物并脚跳。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了晨间活动的乐趣。
三、在与家长互动中体验快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活动中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我园在“了解家乡的长寿食品”活动中,积极向家长宣传我们的课程理念,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标,了解需要与教师配合的内容,并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蔬菜实物以及图片,让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随后,我园又拓展了一个亲子活动“自制长寿食品”,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深深地感到: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食品,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
总之,在幼儿园快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我园品尝着成功的喜悦,也理性地思考着我们的实践,努力让幼儿的心灵世界充满快乐,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充满快乐,让我们的教育充满快乐。我们坚信,只有耕耘,才有收获;只有前行,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英]赫伯特・斯宾塞著,颜真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
[2]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唐玲.实现快乐教育要跨越的几个障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8-60.
[4]吉标.“快乐教育”辨正[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3):16-17.
[5]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历史渊源;误区;原则;兴趣;游戏。
快乐教育就是一种用愉快学习环境去唤醒孩子的学习经验,激活孩子情思的教育。
一、让兴趣为快乐求知引路。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在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今天,人们特别重视兴趣的作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而一切课程,包括预设和生成的课程追根究底亦源于兴趣。只要是感兴趣的,幼儿的求知欲就很强。现在不少课堂教学,只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了幼儿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
二、游戏是快乐教育的基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活动。
有位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重视幼儿的本体性游戏和教师的手段性游戏。因为幼儿本体性游戏,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的手段性游戏,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能让幼儿学到必备的知识技能,有助于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发展。两者因相互渗透,而相得益彰。在一次离园前的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告诉他们喜欢玩什么都可以。于是有讲故事的、玩皮球的、垒积木的、画画的等等,孩子玩得是那样认真、那样尽兴,以至于父母来接时,他们仍恋恋不舍。其实在这样的“玩”中他们学到了知识和本领并不少于课堂上所学到的。
三、寓乐于教寓教于乐。
快乐,不仅仅是作为教育的形式存在的,而且是作为核心价值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古人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誉为人生三乐之一。在美国,有一所名叫斯德维尔的学校,得罗斯福、尼克松、克林顿等美国前总统的子女及孙女们而教之,甚至现任总统奥巴马也送孩子到这里上学。这所学校的校长理查德·洛迪希先生向世界宣示“快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阐释了一个独到的教育理念:
寓乐于教。寓乐于教是让孩子快乐学习,让社会跳动快乐的和谐音符。
四、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当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和信息迅速更新的时代,吸纳、合作、责任、进取是每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主流品质,快乐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富有爱心,充满责任,善于合作,让社会跳动快乐的和谐音符。
五、为幼儿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
性格的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早期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良好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因此,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要提高他们的情商技能,最好的学习地点还是幼儿园。因为只有集体的生活环境和游戏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快乐的性格和乐观幽默的品性,才能让幼儿把握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如果离开了像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幼儿的情商就几乎无法培养,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环境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六、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要求教师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教师乐于教育是快乐教育的根本保证。有的教师面对繁重而琐碎的保教工作,面对一群不谙世事、顽劣不驯的幼儿时,心情便开始转“阴”。教师的不良情绪必然会反映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冷冰冰、缺乏感情”的教学传递给幼儿,这将使幼儿如何快乐起来呢?
教师的不良情绪还会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的漠视、讽刺、体罚会对幼儿的心灵产生伤害,严重影响幼儿的心里健康,因此教师要永远保持一颗爱心,爱幼教事业,爱每一个幼儿。教师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付出大量辛勤劳动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与幼儿一起成长的喜悦,也体验着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多一份童心,做到春风化雨润无声。同时,教师要善于情绪上的自我调适、自我愉悦,保持开阔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心境,这样才能时时影响着幼儿、感染着幼儿。因此,无论教师心里快乐与否,但在幼儿面前,教师应该永远是快乐的化身,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真情和激情才能在教师与幼儿之间产生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的教诲畅通无阻地滋润孩子心田。
七、温情的家庭氛围,快乐成长的源泉。
一位老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要有一个欢乐和谐的家庭气氛,我可以断言子女没有一个不成才的。”生活在一个欢乐祥和的家庭里的孩子,每日感受爱的氛围,他眼里的世界自然是快乐安全的。相反一个整日生活在充满谩骂、暴力或冷战的家庭里的孩子,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恐惧和冷漠,这样的生活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平心而论,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家庭气氛和谐欢乐,心平气和地与子女相处,但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
快乐是生命的源泉,乐观向上是精神健康的基础。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恰如理查德·洛迪希先生所说“:教育固然神圣,但它必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快乐、有趣。”快乐教育以孩子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孩子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为孩子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以此文与所有关注幼儿快乐教育的朋友与家长共勉。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洛迪希(美)。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
1.兴趣,英语教学的哲学意蕴
兴趣,作为教学艺术的精髓,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信仰,它在彰显人的自然本性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一种哲学意蕴,即“人”的全面释放与投入的统一。而作为智慧之学、思想之学、心灵之学的哲学,它不凌驾于人及人之上,而是时刻与人保持一致,所以,“哲学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人”。兴趣恰恰就是人最纯真的自然流露,自然而然成为教育哲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此意义而言,兴趣作为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哲学元素之一,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十分重视。
所以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最真挚的朋友;在英语教学中,兴趣就是教师智慧的喷发、思想的涌动。兴趣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凝结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贯穿于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在这种不断的认识与实践中,兴趣逐渐上升到了一种哲学层面,形成了一种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一种哲学观。爱因斯坦认为:“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这种动力流淌着一种认识事物的走向,它时刻关注着人本身,显露着人类的智慧潜能。
2.兴趣,英语教学的哲学方法
既然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被赋予哲学意蕴,那么追寻这种意蕴的方法应当引入英语教学过程中。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就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也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他认为“一切教育要带有乐趣”;兴趣为教学的指南针与标准,是教学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他认为要判断任何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好与不好,就应当看它是否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把提升兴趣视为英语教学的哲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把英语教学从教条式、机械式拉回到了对于主体性的关注上,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思维有了一种里程碑式的转向。
3.兴趣,英语教学的哲学归宿
兴趣,它能推动学生去探寻新知,开拓思维,激励学生用思想、用心灵去钻研、学习,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所以说,兴趣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归宿。那么,如何完成这个哲学使命呢?简单地讲,要从两方面入手:
(1)唤醒并呵护教师的教学智慧。唤醒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这种智慧的引导下我们就能够期待充满创造力的课堂,学生也将在智慧的呵护下享受快乐的学习,从而引领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创造,而不是被迫地接受知识的传授。
(2)释放并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正如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来自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一样,学生学习激情的释放与保护,是解放学生思想的钥匙,是打碎学生精神枷锁的武器。学生在自由而轻松的环境中,提升自我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大大降低了英语教学的难度。
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自信快乐有机化学是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了解沟通
1.调查了解。学情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职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觉得化学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可是绝大部分学生是想学习知识的,他们往往是看见让人眼花缭乱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很费力地预习,结果看不懂,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学好化学的信心。这是中职化学教学必需重视的问题。
2.沟通引导。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通过学前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做好教学预测,搞好教学设计;通过学前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知识的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沟通得好,引导得当,不仅可以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吸引那些原来厌学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
二、教学策略
1.上好绪论,打消顾虑,让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有机化学的第一节课就要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怎样打消顾虑?关键是上好绪论。老师讲完碳原子的成键特征、结构式后,一定要让碳原子的结构这个知识点升华:引导学生总结出碳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要形成4个共价键,表现在结构式上就是在碳原子周围要有4根短线,就好像碳原子有4条腿一样,这就是碳原子的4条腿规则。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后,介绍结构简式,结构简式是在结构式的基础上把同一个碳原子上相同的部分合并得到的,教师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会在结构简式中数出碳原子的4条腿。学生在掌握这个知识点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你们已经为学习有机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们可以杨帆起航了。”
2.把歌声引入课堂,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赫伯特·斯宾塞的教育理论提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歌声能让学生快乐,把歌声引入课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烷基,烷基是在烷烃的基础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剩的原子团。结合知识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扮演氢原子的角色唱了一首歌:“轻轻地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歌曲里的“轻”正好与“氢”谐音,“离开”意境相通,后面要学习的脂肪烃基、芳香烃基、氨基等都可以以此类推进行介绍。这样教学,情景交融,化复杂为简单,学生记得很牢固。边唱歌边学习,寓教于乐,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轻松地解决了难点,开辟了一条全新思维的康庄大道。
3.加强知识点的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材对有机物的命名编排是有层次性的,由浅入深。学生对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的命名难以把握,教师要注意加强知识点联系,找出规律。如脂肪醇、脂肪醛、脂肪酮、脂肪酸的命名与烯烃相似要优先考虑官能团;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的命名与脂肪族化合物不同,要以侧链作主链把苯环当做取代基;醚和酯的结构特点是碳链被非碳原子氧中断了,醚的命名要从氧原子为起点,看两边的基团,两边都是甲基叫甲醚,两边都是乙基叫乙醚;酯的命名以酯键中参与链组成的氧原子为起点寻找特征:有碳氧双键的一侧的基团是从酸中来,酸是什么酸?另一侧连同氧原子是从醇中来,醇是什么醇?命名为某酸某酯(把醇字改成酯字)。这样,通过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纵向”串联,“横向”联系,建构知识网络,系统化掌握知识。
4.搭建平台,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智能。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精心搭建好知识的台阶,突破教学难点;要培养学生的智能。如对映异构体构型判断(R、S标记法) 这个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展示球棍模型,学生能够判断构型。但是做练习他们就不会了,为什么?因为习题里有机物的费歇尔投影式看起来是平面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费歇尔投影式立体化?必需制作学具。如何制作学具?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我们发现了利用稿纸做学具的好办法。如乳酸分子。
第一步:取两张稿纸分别折成细长条状,一条代表费歇尔投影式横线上的两个基团,一条代表竖线上的两个基团。把代表横线的纸条横着拿在手上,代表竖线的纸条竖着压在代表横线的纸条上,交叉点代表手性碳原子。
第二步:代表横线的纸条往前折出约100°夹角,代表竖线的纸条往后折出约100°夹角,得出一个四面体分子模型。通过动手做学具,很好地解决了平面分子立体化,变抽象为直观,化深奥为简单。有了这样的学具,学生可以轻松地做出构型判断。探究式教学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挖掘他们的潜力,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智慧。
5.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可以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密的思维。因此要严格要求学生细心实验,注意观察,缜密思考。首先,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怎么做?为什么?多设计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其次,要讨论好实验报告的样表,提示实验观察点,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再次要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引导,减少失误。最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
6.学以致用,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机化学有广泛的用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运用化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如学习聚乙烯塑料后,介绍一些有毒塑料,结合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塑料袋装高温食物的现象,布置学生开展塑料袋的使用与危害调查主题活动,用化学的观点判断塑料袋在使用中有哪些危害,怎样安全使用,进而纠正不良行为,改掉不良的习惯。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觉得我们需要化学。
三、反馈与调控
1.认真观察收集教学反馈及时调控。实施了以上教学策略之后,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能力得到提高。这时,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进步,做得好要及时肯定,特别是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学生,更是要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及时引导、纠正。
2.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对教学效益的判断,主要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标准。经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有机化学思维进行思考,若干年后还能肯定学习有机化学对工作、生活很有帮助。做到这些,说明我们的教学是取得了好的效果。我认为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但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有机化学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快乐而自信。
参考文献:
[1]赫伯特·斯宾塞著.云晓主编译.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1.
[2]曾崇理.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快乐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久而久之达到一种境界。我校定位学生“陕乐学习,快乐成长。”教师如果能以快乐的感觉,快乐的心态从教,享受教育每一天所带来的快乐,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我以为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且乐此不疲,持之以恒。
一、教师要体会学习的快乐
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不断给自己充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学习中感到幸福。用知识创造出的幸福是更高层次的幸福,因为学习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你的学生。经常阅读报刊、游览网络,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有一种探究精神,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友谊。
二、教师要享受教学的快乐
1.热爱是基础。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学校,看学生,使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一个学生都会像小天使那样可爱。每天和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一起,教师的感觉应是年轻欢快的。
2.理念是关键。教育理念是引领教学的关键所在,快乐教学要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早在十九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那么他的学习一定也是高效的。
让学生在学习上找到快乐,把乐趣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然后进入乐此不彼的状态,教师首先要做到享受教学的快乐。只有教育理念更新才能有快乐教育。
3.耐心是途径。教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这就要求教师有耐心。快乐面对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保持始终的微笑,保持始终的耐心,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
善待每一个学生,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千万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这样只能诱发他们更加叛逆,更加极端。你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原谅与宽容让你生气的人与事。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
“我常想,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阶级斗争面孔对待生活,那你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他当然也对着你哭。”魏书生老师的这段话道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真谛。
4.快乐是境界。高高兴兴上班来,高高兴兴进入课堂,别跟学生过不去,更别跟自己过不去。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交流。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享受教学过程每一分钟的精彩时光。以教师为终身职业,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乐趣,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快乐的教师能点燃激情,快乐的教师能启迪智慧,快乐的教师能创造奇迹。
5.幸福是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你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你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会在教学中充满机智,不会在课堂上留下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是给予、豁达、满足和感激。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提高
引 言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语文学习面临着诸多挑战。由基础性学习转向语言、情感思维性训练,由浅层次阅读转向深层次理解,这使得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出现阅读学习方面不适应,学业大幅下滑状况。因此,在七年级期间做好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工作,对于学生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及思维习惯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相当重要。
一、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当前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很多学生的语文阅读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偏重于在理解词句、辨析词语、文章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等方面的学习。笔者做过一个统计,在笔者实习的七年级的班级中,真正能理解文章内容、主旨、语言难点、文学常识、表达方式、文言文字词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学生很少,这部分的学生比例还不到全班的5%。
二、提高七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
笔者经过课堂实践发现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那么如何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2.1做好小升初的语文阅读衔接工作
小学语文阅读要与初中语文阅读相衔接,必须兼顾多个环节,例如了解学情、设置主题、教学方法、反馈评价等。在整个衔接课程的设置中,教学设计是对衔接课程的实践及检验。教师可运用“三位一体”课程架构研究策略、侧重点衔接策略、点面结合衔接策略、可操作性衔接策略、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衔接策略,在衔接策略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了“学习阅读”单元的衔接课程,
“学习阅读”单元为小升初衔接第一单元。读书,是人类精神世界赖以生存的一种要素。不同的学生,读书的心态不同,读书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迥然不同。笔者以自己实习的班级的为研究对象,深入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小升初学员的阅读分为几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种:跃读―跳跃性的读书方式。并非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相反,最开始,对具有畏难情绪或阅读能力有障碍的学生,读书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具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在家长及老师的压力之下,可能会极不情愿拿起书本,走马观花地翻翻,然后便将其搁置一旁。因为要读懂有意义的文字,需要眼睛和大脑一起运转,他们懒得动眼,更懒得动脑。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学科学习上不愿意吃苦,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来说,读书则更是一桩苦差使。他们发现一个一个的字在他们面前跳跃,好不容易认清了所有的字,却发现这句话就是无法在他们的脑海中联成有意义的文字。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使孩子在沮丧、失望、无奈之余,比正常孩子承受了更多的挫败感,更不愿意读书。
第二种:乐读―自娱自乐式的读书方式。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一部分孩子如很多成年人喜欢唱卡拉ok、爬山、旅游一样,开始喜欢读书。他们喜欢读漫画、笑话、童话、侦探、历险、青春类书籍。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能使孩子身心放松,让他们将读书时间变为快乐轻松的休闲娱乐时间。
第三种:悦读―陶冶性灵的读书方式。一部分孩子开始从单纯的乐读中脱颖而出,他们喜爱唐诗宋词,喜爱古典文学,喜爱一切优美的文字,这些优美的文字令他们创设出意境,品位出情感,打造出唯美的精神世界。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使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
第四种:阅读―理解式的读书方式。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孩子开始不满足于优美的意境与丰富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之芽开始萌发,开始探究文字背后隐藏的深邃的思想。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孩子的思想向纵深方向发展,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这里我们所说的阅读,主要是指理解式的读书方式。小升初学员在理解式阅读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因此设置了“学习阅读”单元,就是首先使学生了解到初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比较专业和严谨的,使他们能端正学习态度,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衔接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曾说:“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在同等情况下,教学的效率和与学生从事学习的快乐程度是成正比的。”[2]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以上这些名言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寻觅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同时,教师要起到榜样的力量,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地去阅读名著,给学生形成一种老师有知识,有学问是时刻在读书而形成的。教者也要给学生经常讲述一些,关于自己怎么样去读书的感人事迹,更要深谈,特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还要讲述一些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最能读书,最后非常有造就的事例。通过这些,必定会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培养他们语文阅读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三、结语
总之,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七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日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艳香.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21).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生关系;课堂效益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文化课老师,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成果,首先要做到的是改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没多少感情,怎么会乖乖按你的要求去做呢?我自认为与学生关系比较融洽,因为我尽力让自己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尽力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一、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要凭自己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知识、严谨的作风来赢得学生的真诚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当一位有威望、受人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这种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保持求知欲望,提高创新素质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面对学生的问题,虽然老师不可能每一题都回答得面面俱到,但最起码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去思索、去创新。所以,教师的知识必须是渊博的,他们也需要创新,要保持求知的欲望。不断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职高英语第一册中有一单元叫Social Customs,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都包含了某一特定的风俗习惯,如果上课时教师就事论事,教材上讲什么就教什么,学生一开始会有一些兴趣,过一会儿就索然无味了。但是,如果教师对中西方风俗习惯非常了解,能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那么这个单元中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热情的,因为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情境、一个话题,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践,做出客观的比较,而教师胸有成竹,能应变及时、对答如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知识掌握牢固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正确进行课堂评价,提高学生成功心理素质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美。作为老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老师应该积极去寻找学生的成功之处,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素质、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教师应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教法、学法指导的研究,注重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些后进生,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避免他们一直受挫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优秀生可以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避免他们骄傲自满。
四、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也让学生享受快乐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就要有快乐的心态。做老师确实很辛苦,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无论如何,走进课堂,就要调整自己,不要把任何负面情绪带进课堂,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带给他们的是微笑、快乐和知识。面对一个微笑的老师,学生会还以更加灿烂的微笑和高昂的学习斗志。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所以“快乐学习”是每个老师的责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快乐教育的理念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而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行的教育一改往日的沉闷之气,但是“考试”“分数”的压力付诸在学生身上的依然沉重。教育最终要追寻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分数显然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那我们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快乐教育是一种以学生愉快发展为本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快乐教育致力的方向。通过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是快乐教育努力的目标。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热情也日益高涨。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所以对于教育资源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学生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还有祖父辈们,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梦想,可见,学生所要承受的压力已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载的范围。
如何将“快乐教育”实施于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呢?通过两年“快乐英语”暑期实践活动,得出如下结论: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在于要做好“一根主线两个基本点”。那何谓“一根主线两个基本点”?“一根主线”是指“师生之间的爱”,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与课外”。在实施“快乐教育”时,老师应该在课堂、课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在、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一、“师生之爱”是实施快乐教育的“情感主线”
快乐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快乐教育的基础。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只有伟大、无私的爱,才能造就伟大的人格。那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师生之间的爱”呢?首先,这是一种公正的爱。老师应该爱他的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只有做到对每一位同学不偏不倚,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这也是一种宽容的爱。有时候宽容与谅解也是一种教育。当学生在无意中闯了祸,让老师感到难堪、丢了“面子”的时候,老师的克制、宽容往往比批评更有效。再次这更是一种尊重的爱。老师应尊重与理解每一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有所要求的时候,我们应想想这是学生所需要的吗?或者这样一种方式是学生所接受的吗?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来抹杀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爱是微妙的,同时也是相互的。学生从老师身上学会了爱,反过来他也会把最真挚的爱回报老师。在爱意融融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不仅是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更能使老师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快乐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是我们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英语的学习,难在单词的记忆以及课文的背诵。枯燥的单词记忆以及课文背诵消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怎样利用好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
(一)老师应创设出一种愉快、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围。斯宾塞认为:“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创造愉快、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老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快乐的人。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当我们面对学生时,都应该面带微笑,保持心情愉悦,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学生。其次要求老师精心设计好导语。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情景对话时,我们可以先用无声动画的形式将它呈现出来,然后对学生说:“大家平常都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当一下配音演员, 为这段无声动画配上音,好不好?
再次,在课堂上,老师应尽量让每一个同学争做学习的主人,并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各有差异,在教学中,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英语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单词竞赛、小组情景对话,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下,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快乐教育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单纯的为了快乐而快乐,而在于让学生在快乐中求得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只有使学生最终获得发展与进步,他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后背诵课文,但在“快乐英语”暑期实践中,我们采用“联想暗示记忆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背诵。例如:“在进行背诵的时候,我们会放上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地准备状态下,然后根据课文出现的内容,会相应地配上图画,最后依据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方法由于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所以极大地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后方舞台”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而单靠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自主、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时候,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主题的选择应满足于学生的需求。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只有当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才会感到快乐。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二)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应由学生来组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时,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的发挥,享受由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育本应该是快乐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我们不得不直面现实教育中的种种弊病。无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强大压力、被动情绪之下的学习是低效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创造力得不到真正激发。于是,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享受到快乐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用文化创造一所学校
快乐教育需要文化引领。陈玉琨教授说:改变一所学校要改变这所学校的精神,改变一位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没有精神的支持,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难以施展。所以学校的管理应该从文化建设人手。
“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是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实验初中)从建校伊始就一直弘扬和践行的理念,也是学校文化的基石。1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中以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并进一步提出了“厚德博学,广雅和谐,务本求实,志存高远”的学校精神。
“厚德博学”是实验初中人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群体是实验初中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广雅和谐”是实验初中人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实验初中的干部教师有着博大的胸怀,正直的品质。实验初中人广雅的品质营造了和谐的氛围。这种和谐的氛围表现在方方面面。“务本求实”是实验初中人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实验初中人在事业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生活上,淡泊名利,不逐虚荣。在教育教学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创造了不平凡业绩,以自己精湛的教学和完美的师德赢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敬佩。“志存高远”是实验初中人超越自我的不竭动力。学校获得了全国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许。
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快乐的教育
安学乐教是一所学校理想的工作状态。要实施快乐教育,就应当让教师快乐起来。要让教师快乐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在学校有当家做主的感觉,进而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在师生成长之源注入“快乐基因”。怎样让老师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注重培育共同愿景。“一个没有共同愿景的学校,教师对它是无法产生依恋的,更不会把它作为自己人生或事业发展的归宿”。学校引导教师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建议,发挥学校教代会的作用,使教师体验主人翁的地位和尊严,增强对学校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我们将教师的“再成长”作为管理的重点任务,推进“金木水火土”五大师生成长核心行动。“金穗行动”和“沃土行动”是专门为老师的成长量身定做的,前者重在培养名师,后者帮助新入职的老师更快成长。我们还投入大量时间和经费,为教师提供学习、考察的机会。近几年,派出多名教师参加脱产进修,并送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参加一年以上的“志愿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学校先后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评价、生命教育、阅读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省市级专项课题研究,教科研成果不断刷新纪录。学校还特意把退休的名师请回来,成立“学校督导室”,让他们听课、评课,帮带年轻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管理是一个投桃报李的过程。这几年,一大批年轻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和中层管理者。“知民情,用民智,聚民心,顺民意”,这是学校的科学管理之道。这种理念如同源头活水,造就了学校民主、开放、透明的管理文化,凝练了一支快乐教育实践队伍。
快乐的生态课程与课堂
传播快乐的主阵地在精彩的课堂。我们确立了“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行、助长生命”的教师课程理念,始终坚持“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效益,鼓励全校教师打造“快乐育才”的高效课堂。快乐课堂的五个维度也因此诞生。
“快乐”――让师生能在课堂体验到教与学的愉悦,教得愉快,学得满意。
“平等”――在课堂教学的起点,包括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体验中参与的权利,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尊重”――师生相互尊重,学生尊重老师传授知识的辛苦和付出,老师尊重学生犯错的权利,双方共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宽容”――包括人格上的宽容和学术上的宽容,主要是老师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和无心之失,学生之间要相互宽容,悦纳对方的长处和不足。
“批判”――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批判精神。教师不照本宣科,学生不盲目跟从。
在实验初中的“生态课堂”中,老师是快乐的,他们在有效教学的探索中积淀智慧,在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中发展特色;学生是快乐的,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激发潜能,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张扬生命。
建设丰富多元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学习。我们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委员会”,制定了《青岛实验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在校本必修课系列中,开设了心理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并编印了《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和《研究――从这里开始》《心海导航》系列丛书,弥补了校本课程资源不足。作为国际象棋特色和传统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国际象棋必修课,编印了《棋苑漫步》,书包里装着棋盘上课已经成为学生的一大快乐。在课堂上下棋,学会布局、战术,这不仅是一项体育智力活动,更是智力和意志力、输赢心态等培养。学校里走出了卜祥志这样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还有王帅、胡艺、牟科、王桐森等许多国际象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