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18:5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学生不仅需要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还要承担升学挑战。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述日常的教学内容以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确保后续数学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此外,小学数学教学中,升学考试的成绩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不能作为衡量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唯一标准。由此看来,加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以外,还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学手法单调,数学教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教师照本宣科,通过讲解例题、布置作业和讲解作业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时常会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只能被动式的听讲,课堂缺少活力,难以更有效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影响到教学效率[1]。基于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引导职责,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其二,学习负担较大,作业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但是,很多教师由于理念较为局限,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难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偏低,很多学生难以更有效的对知识点理解和记忆,希望利用繁重的作业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习成效,但是会为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2]。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是尤为必要的。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课堂也可以看做是生活,加强课堂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复杂、抽象,学生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将会抑制教学效率的提升。数学知识在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难以更有效的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教师如果忽视这一问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课堂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凭借实际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中。很多教师却对于学生的发展规律认知存在局限,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式的在教师组织下学习,做大量的数学习题,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基于此,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合理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启迪学生思考,思考具体方法,逐步渗透学习新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4]。
(三)创设学习环境,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尤为必要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学习环境的创设重视程度不高,课堂调控能力较弱,所以很多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课堂缺少活力,如一滩死水般,教学效率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难以获得满足,长此以往将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故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选择较为前沿的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 孙海生.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5,5(7):77.
[2] 林敏.对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31(1):124-124.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现状对策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把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知识全面而系统的进行整理、梳理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进行一个总结,如果把复习搞的好,能够做到有效,那么学生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不能做到有效,只是一个知识的简单的重复和简单的重复练习,那么学生的提高将会很少,可见我们小学六年级复习是多么重要的。然而,目前的六年级数学复习不尽人意。
一、现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存在的问题
1.复习的时候,老师们还在单一的用复习教材进行复习。
2.对复习阶段的几种课型的教学的模式不是很清楚。特别是试卷的评讲课,老师们满卷子的讲,讲的很累,但效果却不好。
3.教师对复习阶段规划的意识不强,当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规划不一致的时候,老师们没有很好的进行“再规划”。
4.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选择复习方法,盲目的跟风。
5.对基础知识的“过手”问题不够足够的重视“高估”自己的学生。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常识与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
(一)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创设复习情境。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张扬个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学生是课堂一切活动的主人,也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因此,作为复习课老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复习课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体现互动和热情的教学,可使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并可激发其创新的潜能。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此,教师应适当创设相应的适合的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
(二)指导学生定好复习计划。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内容和题形等,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三)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到了总复习时,很多学生学生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培养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大胆尝试等学习活动中去。另外,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讲讲学好数学的重要性、适当减轻作业量、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等。
(四)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内容和题形,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首先用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注重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在复习中注重发现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并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缺补差,把遗漏点降到最低。然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把内容相关的单元内容分项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在每一次综合复习中学生的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
(五)精心编排练习题。
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办法。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
总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不仅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而且要能在其基础之上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主体,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复习;学生成绩
小学数学复习阶段,是对学生六年来数学学习的一个系统的整理过程。此阶段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任务能否完成,也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复习效率,我结合近几年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对所任班级、所任学科、所任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制订出详细的目标、计划,达到目标到人。新课程标准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去。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明确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现在我们所用的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材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按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当然实践与活动这部分内容在平时考试中一般不出现。每个领域有较多的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过程中一定要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分析历年小考试卷,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由于受到小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小,做到小而精,而且提出的学习要求要明确,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整理,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
三、梳理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整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以复习“分数的意义”知识要点为例,先让学生回忆,整理有关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每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如,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而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2。求甲、乙两数之和?我们可以列为24÷3×2+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3/2+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2/3+24(按分数解),还可以按比例分配解答(解:设乙数为x,则可以列式为24:x=3:2,解得x=16,故甲乙两数的和为16+24=40),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
五、精心编排练习题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精心编排练习题。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重新组织质量高、针对性较强的题目(题组),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造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
六、做好培优扶差,促进个性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层次性,注意照顾全面,对于优等生仅书本上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教师要适当地提高要求和难度,但切忌怪、偏、难题,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中间生要在抓好“两基”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具有拓展性的问题进行训练。对学困生就应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起,课上应该多提问,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基础性的东西,必须让学困生达到100%的准确率。对于学困生还应采取一对一(兵教兵)的方式进行帮扶,同时在分析历年小考试卷的基础上,归类出基本应用题加强对学困生的训练指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应区别对待,那些难而深的题或练习让尖子生去做,对后进生的训练重点应放在中等难度或简单的题型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既照顾到后进生,又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提供平台。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58-01
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是处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活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1.注意以“趣”为导,激发学生自学探究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教师要适应学生求知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思考力,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如果我们仍然把追求考试分数作为教育教学的全部,那样就会使学生毫无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的,他们感觉不到数学与他的喜怒哀乐还有关系,感觉不到学数学除了会答题之外还有别的什么用处。“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去年听了一节六年级老师的数学课,有这样一道题:“要把一条长15米的绳子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截了4次,问每段的长是多少米,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学生在思考时都会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最终大部分学生知道这条绳子截成了5段。同时老师结合实际进行了实际的操作演示,极大地把数学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生活中挖掘出数学,展现数学的生活底蕴和魅力,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体验了数学生活价值。
2.注意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探索求证的能力。如教学六年级《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课前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播放了一节客户去信用社存取钱的视频录像,并以学生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录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从银行去取本金时还会多出一些钱呢?”、“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适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找到符合生活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树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大面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和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很多、跨度很大、时间也很长,所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笔者根据学习和实践体会,总结出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数学总复习前要进行系统分析
教师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应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个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方案。
二、数学总复习中要抓好基础
教师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每部分的数学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 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 稍微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可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 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许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反馈教学,学生知识掌握了,应用起来就更灵活,计算准确率也就高了。
三、数学总复习中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加多宝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24罐饮料的盒子。[加多宝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加多宝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数学总复习中要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知道这些学生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教师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关键词】农村九年一贯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
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是落实孩子"小升初"后学好数学,中学教师教好数学的关键。这一衔接问题很早就为一些专家和中学一线数学教师所关注,作为一名学校区级重点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资源优化整合研究》的主研人员,在学科衔接的研究上作了一些思考。
我校因区划调整两镇合一后于2008年9月由过去的三圣中学、石坝中学、三圣镇中心校、石坝镇中心校四校合并而成,现为重庆市北碚区三圣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原三圣中学和三圣中心校合并为一个校区,原石坝中学和石坝中心校合并为一个校区,是北碚区现有的唯一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利用这一优势和特点,我们大胆进行了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科衔接的研究。以教师、学生和课程为研究着力点,以六七年级为研究突破口的"农村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调查分析,落实衔接着力点。
1.教师
(1)教师选任 :"九年一贯"前,原中小学各自为营,教师无流动,无交叉任教。未出台特殊选任要求,更是出于方便对教师考核或出于照顾教师不愿中途接班等原因,原中小学的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大多是从一年级直接教上来的或从九年级退下来的数学老师,学校无衔接要求,教师无衔接意识和行动,大多也缺乏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素养。
(2)教师课堂:正如传统的中小课堂一样,原中小学课堂是孤立的,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各自的特色呈现十分明显。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少,内容简单,题型单一,教学课时充裕,课堂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课堂教学中孩子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做游戏、讲故事、竞赛等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到七年级后,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教师很少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探究,习题难度增大、类型多样、解法多变,教师课堂处理与学生学习方式出现明显差异。
2.学生
(1)基本技能。六年级学生较差的数学基本技能滞抑了七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是部份孩子运算能力较差:计算粗心,看似不细心,实为不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整除、简便运算、找规律等整数运算不熟练;分数运算错误多,部份学生甚至不知道约分。学生缺乏数感而想不到解题的方法。二是部份孩子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解决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找数量关系;不会画线段图、列表等辅助方法;不知道相遇、销售、百分率、倍数、面积等等基本题型中的数量关系。导致列不出代数式,从而列不出方程。三是部份孩子缺乏应的生活常识,不会审题,不会理解题意。
(2)学习方式。在小学,教师讲得细,学生练得熟。考试测验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平时所归纳的习题类型,大都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即便到六年级的孩子都十分依赖教师,主动学习意识薄弱,以单一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到了七年级,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就被主动自觉的学习所取代,所学的知识内容增多,范围扩大,要求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然而很多小升初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继续使用小学那一套,学习吃力。
(3)心理变化.到七年级后,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心理上说,七年级都在13岁左右,由儿童期进入少年期,同时正处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时期;从学习环境上说,面对新校园、新教师、新同学、新课本……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适应过程。
3.课程
六、七年级分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的两个学段,众所周知这两个学段之间存在一定事实上的较大跨度,对于我们这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这种跨度的体会在最初很明显,也很直接。从新课标可以看出,孩子到七年级后的学习内容比小学多了很多,而且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由算术数到有理数、由数到式、由列算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不论在知识的抽象性还是严密性上都是一个飞跃。这样小学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浅、少、易",同时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单、直观、富有趣味性且容易记忆;七年级数学概念逐步抽象,逻辑思维和几何想象提高,练习类型和解法多变,计算复杂。
二、分析研究,落实衔接策略。
(一)教师
1.教师选任:鉴于七年级老师要具有小学教师的童真与童趣,具备大爱胸怀,减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尽快融入初中生活。六年级教师要预想到孩子升初后会遇到或面临的知识层面、学习方式或学习行为层面的困难,提前预设,加以正确引导。"九年一贯"后,结合学科衔接要求,力求衔接的实效性,我们在六、七年级教师的选任上做了仔细研究,大多为该学科原中小学区、校级骨干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有效且积极配合研究要求,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学科教学研究;有较强的、扎实的个人数学学科基本功素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素养上都是学校该学科的姣姣者;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能较好落实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的,突显研究成果;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任的教师原中小学各占一半,六七年级拉通教学,有效解决研究主体。即任六、七年级的教师原中小学各选一半,同时每位教师从六年级教到七年级,实现跨学段教学。
2.教学方法:(1)逐渐过渡,给适应期。六七年级教师以互学借鉴为主,给未教过七年级(中学)和未教过六年级(小学)的中小学老师一定适应期,做到逐渐过渡,逐步适应新岗位的教学与研究。我们将选任的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分在一个备课组,一个教研组,要求每周听不同学段教师的一节课,互学、互研、互进。以期学习和了解小学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处理方式与讲导学风格,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如我们七年级教师研究提倡以实施"分层-慢速-多练"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学生在小学已经习惯了的"保姆式"教学方法,效果就十分明显。(2)以旧引新,建构体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集体备课,六七年级教师要以此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体系建构。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例如:有理数的乘法,中小学的乘法区别仅在积的符号。所以小学讲时加强符号介入,中学讲课时从小学的乘法运算入手,重点放在符号法则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感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小学的乘法法则的联系与区别,重新构建乘法运算的知识系统。(3)注重过程,培养能力。在六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停留在向学生讲结论、教学生生搬硬套上,要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小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要求教师在学生学法指导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三自主"为核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更好的适应中学学习而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态度。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
1.重视自学能力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鉴于六年级孩子大多已十二、三岁,自我控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求六年级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以适应升初后中学教师所提出的这"五环节"学习。怎样理解与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数学阅读;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做好总结与归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逐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参与数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为适应七年级学习方式与方法的转变,六年级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采取分解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综合解决,对七年级的相关知识要提前渗透。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从而掌握知识和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良好的复习方法:六年级学生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复习方法:不复习;粗略复习;先做作业,后复习;一次性完成课外复习任务;单打一的复习方式。面对这些错误的做法,教师要针对性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复习、科学复习,为上七年级后能自主复习与学习作准备。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俗语说: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人生。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在进入初中后管理上教师变"蹲"为"带",部分学生不适应,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就无所适从。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除泛学科的学习习惯之外,六年级教师把培养学生"检验、预习、独立作业、复习、反思小结"等习惯要作为重点。
(三)课程
1.课程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和构想也是"九年一贯制"建设和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小学一到九年级我们落实了以学科为核心的针对农村孩子的校本教材编排,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配合学科知识体系衔接为根本,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年级教材内容互相渗透,知识体系建构更为合理为目标,落实了数学学科校本教材的拟编,其中以六七年级为重点。同时还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数学知识体系衔接重点,以校本教材为编写蓝本,一至九年级编排的校本教辅运用效果也十分显著,尤以六七年级的衔接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总复习 网络 减负 创新
如何使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困难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呢?这是每位六年级数学老师都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课题。为此,我谈谈近几年在毕业班数学复习中的具体做法,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整体安排――求网络
(一)理顺知识――网络化
在总复习前,我都根据新课标及课本的要求,把学生六年来所学的内容,依照某个系统,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整体安排,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既能揭示它们的共性,又能突出各自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记忆和熟练运用的能力。
(二)安排合理――网络化
对于复习,我一般安排两轮。第一轮复习我称为“拉网”式,以落实双基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课本,力求扎实系统,既要注意巩固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又要适当提高,配备少量的附加题,满足那些“吃不饱”的学生的需要。第二轮复习我称为“撒网”式,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更要注意抓基础知识及熟练运用,并有针对性地补缺补漏,选择一些较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对重要内容,要多花些时间,有所侧重。但也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总之,复习课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在复习内容和时间上,要有整体安排,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钻进题海攻难题”的倾向。
二、优选例题――求减负
例题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例题选得合适,则事半功倍。总复习的例题需要老师自己删选,要深入研究课本的例题、习题,坚持以课本为主,根据复习的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选择例题时,我力求做到“四性”。一是准确性:符合课程标准,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四是实践性:数学知识要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总而言之,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启发性的知识。
三、挖掘开放――求创新
(一)问题开放――重探究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近年来,毕业试题中体现了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复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方式,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训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给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探究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在毕业复习中,加强开放、探索性习题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情感和品质。
(二)试卷开放――重效率
试卷开放是指改变传统的出卷、阅卷方法,将教师出卷、阅卷与学生自己出卷、阅卷相结合,将阅后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这种方法,我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行了多年,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要想增强总复习的效果,仅凭上好复习课是不够的,还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复习的具体情况,对优等生要布置少量的提高题,同时让他们当“小先生”帮助后进生。对后进生,首先要补思想,多给他们一点爱,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后进生的面才能逐渐缩小,从而达到提高全班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
总之,小学数学总复习应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品质的训练,注意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把整个复习作为思维不断深化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方法,使复习成为学习知识的继续、探索知识的继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保安.初中数学复习实践谈[J].陕西教育(教学),2010(06).
[2]吴伟峰.数学高职考试复习方法的探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可是我国数学教学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学校星期五菜谱制定,要求是一盒米饭带一荤一素两个菜,菜谱如下: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豆腐、冬瓜。教师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其思维,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列出不同的配餐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经历数学的抽象思维,又能对此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显而易见,从生活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课堂中,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学得懂,学得透,学得通。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仍然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一课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数据,如一周内自己家里的室内温度、本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课堂上再次整理、分析数据。让学生能亲身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使其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某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作出推测和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使学生的数感、统计观念得以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处,让学生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自主性较差,对事物的认知还很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认识事物、探究事物的求知欲望。现如今是网络时代,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活跃起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直观,学生学习也更加轻松。多媒体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便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生动活泼的课件,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直观图形,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也达到了数学教育的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变得喜欢学习数学。教师教学工作顺利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提升;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9-01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正处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糟粕,倡导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都在过渡转变,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相对于低年级来说变得复杂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着重教轻学的倾向。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只不过是教学的配角,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为教师刻板地“教”,学生死板地“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教学的结果和数学公式以及定理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再加上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就导致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地位过度重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掌握教学方式和方法,小学生在好奇心和自制能力差的情况下,教师忽略了正确的引导,导致了教学质量下滑,这是与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完全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好备课工作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和长久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效率和质量,这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内容,做好教材的课前备案工作,这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结构都有全新的设置和安排,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学经验对教材做好分析,要对教学内容“吃透”,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观点的落后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要明确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数学教材,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情境的认识,要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再如,苏教版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自制幻灯片。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要加以纠正。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行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快速、高效地学习,也可以让教师摆脱以往刻板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利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做习题多、快、准,最后,教师对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例如,可以免去一次家庭作业或者随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不但巩固了知识,还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三、结束语
在目前的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在他们在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要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兰华艳.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3).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问题教学
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更是衡量教学有效教学活动成效的“标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在智力发展、解题能力、思维水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这就导致全体学生学习效能不能实现“齐头并进”的局面。可见,学生学习效能出现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必然事实。当前,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有所渗透,“不同学习个体在各自学习基础上都能获得锻炼和发展的时机”,已成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而分层教学策略就是抓住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性特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利用层次教学策略,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实现“人人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可见,分层教学策略已成为避免学生学习效能“两极分化”现象的“妙药”。本人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就问题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凸显数学问题难易性,搭建全体学生探究解析有效平台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及其教学目标内容的具体体现和有效载体,同一数学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展现,能够是同一内容呈现出难易不等的数学问题。反思传统数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师授课的对象是“部分学生”,实施的是“精英式”教学,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效能发展和进步出现不平衡现象。而分层教学策略倡导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活动,将“整体进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要利用数学问题在解答上的难以特点,在问题设置时,结合不同学生类型学习实际,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要求,设计出具有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为各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提供实践和锻炼时机。
如在问题课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将目光面向全体学生,抓住学生解答能力上差异特性,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有的放矢的设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9厘米,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比这个长方形周长少13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小丁、小冬和小方的平均年龄是12岁,小冬、小方和小英的平均年龄是10岁,小丁比小英大多少岁?”、“小丁骑自行车,小冬步行,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小丁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在距乙地2400米处与迎面而来的小冬相遇。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有多少米?”具有难易性、梯度性的数学问题案例,引导不同类型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数学问题分析、解答活动使每一个学生主体特性和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有效时机。
二、彰显问题解答过程性,教会全体学生解析问题方法精髓
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探究、不断发展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其根本条件和重要环节。教师就可以抓住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性特点,将解题时机留给每个学生,特别是中下等类型的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问题解答的过程,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使各个学生都能在解题中掌握方法要诀,深刻理解和领会类型问题解答的“关键点”和“落脚点”,为全体学生掌握科学实用的探究方法提供方法支撑。
问题: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_____
________。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上述问题是有关“三步计算题”的数学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将观察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设置了问答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好带差”的方式,依次向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提出“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等启示性数学语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问题的解答分析活动,使学生将问题分析的过程变为“理清解题思路,找寻解题方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解答时可以采用的解题方法,有效促进和提升学生解答类型问题的能力水平。
三、发挥问题辨析针对性,培树全体学生问题解答良好素养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但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不能全面、客观、科学和具体地进行认识和剖析,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纠正,易出现不良解题习惯。这就要求,小学生数学教师在问题课教学中,要将发挥学生能动反思和辨析的内在特性,将“反思辨析”作为促进整个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法宝”,设置矛盾性问题过程,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客观、细致的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辨析和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实现全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树立。
问题:同学们浇树,二年级浇了23棵,四年级浇的棵数是二年级的2倍,六年级浇的比二年级和四年级浇的总数还多18棵,六年级一共浇了多少棵?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86-01
复习课没有新授时的新鲜,又缺乏练习课所带来的成就感,但它担负的重任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让复习课上得出彩,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是所有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疏通脉络,抓住一个“理”字
复习课首先得梳理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或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疏通脉络,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综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时,如果简化为让学生熟背公式,不免让他们感到乏味。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回忆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接着引导学生用网络联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左向右看学生发现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是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而来的,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从右向左看学生发现了:要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可以将之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样,求正方形、圆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是重要的解题策略。最后,笔者又将图竖起来让学生观察,随之点出“长方形是干、是根,它是学习其他图形面积的基础”。从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入手,复习课一“理”二“通”的特点被很好地体现,学生也更容易弄清知识的脉胳与因果。
二、合理板书,注重一个“建”字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介入,传统的板书渐渐被教师忽视,我们在不少的随堂课中发现教师板书的随意性很大,诸如辅板书布局杂乱、随写随擦无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本做不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知识网络的建构,大大降低了复习的有效性。板书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好的板书对突出复习的重难点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复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数》时,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数的组成都属于认识数里的知识点。笔者随机进行板书,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当学生看到板书俨然变成了一棵大树,顿时眼前一亮,一眼就看出了其知识间的联系;又如,在复习“笔算加、减及笔算乘、除法”时,笔者将学生归纳出的笔算注意点一一板书,既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又有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巩固、整理与提高。
三、寻因提升,突出一个“延”字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主要任务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技能技巧的形成,而复习课则不然,综合运用,寻因提升是练习的重点,旨在通过解决综合性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关键要将数学思想体现出来,并贯穿数学方法,从而在数学知识的构建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复习课中要注重延伸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复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一课,在学生理清了它们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让长方体摇身一变,成了等底等高四棱锥,让学生讨论这个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初步意见:受到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启发,是否能有办法将四棱锥转化成长方体,然后求出其体积呢?笔者顺势而下,引导猜想:四棱锥与它等底等高长方体体积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接着,各小组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最后他们欣喜地发现:四棱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长方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激励为主,关注一个“评”字
数学复习课上的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关注,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水平以及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收获成功,增强自信心。如在整理复习中,学生有了创新的做法,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你真棒”“这个想法很有创意,让教师耳目一新”等,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在对比练习中,对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方式也要及时鼓励;对在练习中出现的个别性的错误,也可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复习课增添几分活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成功的合作经验,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更要做出充分、合理的评价。在课结束之时,笔者经常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把所得与困惑说一说,从而更加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
复习课,特别是小学每个年级的总复习,知识点繁多,时间紧迫。因此很多老师都不爱上,也不知道怎么上。传统的复习课大都是教师牵着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一轮一轮的复习下来,老师身心俱疲,学生则成为麻木的做题机器。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合作技能、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这两年我一直带六年级,而我校又要求无论任何课型必须不折不扣的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上课。因此,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复习课究竟应该怎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才能提高实效。下面我就以六年级数学《圆的复习》为例谈谈先学后教知道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课堂的实效性。
1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掌握目标出示的时机。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基于以上认识,《圆的复习》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定的:①通过回顾与整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②通过练习与运用,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用能力。
2围绕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自学指导
在自学指导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圆的认识》的自学指导我是这样定的。请同学们带着一下一个问题对第一单元“圆”的知识进行回忆(不清楚的知识点再看书确认)、归纳和整理:①什么叫圆?圆的半径?圆的直径?②在同一圆内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样的关系?怎么用字母表示?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是圆的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③什么叫圆的周长?如何计算?④什么是圆的面积?面积公示是怎么来的?字母公示如何表示?
3做检测题
检测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用与自学指导问题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检测。此处的操作我用的是事先印好的练习纸。因为要做到人人参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板演。
4更正后教
4.1同桌对改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题后。我首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针对做对情况,进行统计,对全部做对的给予表扬。
4.2讨论
4.2.1同桌相互交流,兵教兵,??的学生教不会的。
4.2.2集体讲解。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能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讲解时评价黑板上同学做的情况。讲评时一类一类的讲。)
4.2.3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是这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全都在检测题中充分体现了。回过头来我们再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一一解答。并适时板书。
4.2.4让学生更正错题。
5完成当堂训练
训练题目难度拔高比检测题要难一些。并且分等级,分为必做和选做题。当堂批改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