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07:1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一第一学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的新学期学习计划【一】转眼间,一个学期便过去了。现在面对的己是新学期的生活了。
回想上个学期自己在校的种种表现,我真觉得有些落寞与失败。
然而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在新的学期里,我应该有新的计划,有美好的打算,面对未来,挑战自己,争取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首先,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去,我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根本没重视学习,才导致成绩下滑,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学业看成第一,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才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其二,我发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我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以前我总以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功课,但我错了,有些东西固然需要死记硬背,但在死记硬背的前提下是感悟与理解,只有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才会更轻松的掌握,才能节省许多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提高。我决心做到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
在新的学期里,我还要比以往更加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友谊。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尽管自己只尽了微薄之力,但我的心意己经传达到了。我相信有了友谊的力量,就能冲破一切障碍,因为我帮了别人,反过来,我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我的。这样,我在新学期的生活中我会感到是多么的快乐!
新的学期里,我要为班级服务,我要把班级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同学们才能在好的环境下学习,不过同时也是在帮我自己啦!
上面这几点就是我的新学期的打算,我一定会照着自己的计划去努力的。我要做新学期的主人!
我的新学期学习计划【二】疯狂的寒假一天天的过去了,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又到了开学的时候。我们又回到快乐、开心的校园里。学校的板报换了,变成了新的。
在上个学期里,我犯了一个毛病,这个毛病就是上课开小差,爱说话,不认真听老师讲课。我决心要在这个学期里把这个毛病改掉,争取和这个坏习惯说再见。
在这个新的学期里,我要比上个学期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不再落后,力争取得好的成绩。另外,我的作文水平也不是很好,在写作文时还经常出现有错别字,这也是因为我粗心大意引起的,所以,这也是我在这个学期里要克服的另一个困难。
班里安排周一、周三、周五的语文作业是写作文。我计划这几天放学回到家后就先完成作文,写完作文后再看一些与语文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多做阅读笔记,积累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好词好句子,扩大知识面,还要在平时多写一些阅读的观后感,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打好自己的语文基础,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而打好语文的知识基础,与平时上课的专心听讲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更要在上课时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后按时做好练习和完成作业。“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就是我新学期的语文学习计划,我也要监督自己努力去做到、做好!
我的新学期学习计划【三】新学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新生活意味着新开始,新开始象征着新的挑战。江苏食品学院将在新的挑战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作为会计学系宣传部的成员,我将秉着“不断进步”的宗旨,在新的学期中,力求把我系宣传工作做到最好。在此,我对宣传部工作有以下计划:
一、准时出席每周一次的例会,做好记录,认真完成部长布置的任务,若有活动要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二、 积极认真完成每次的宣传工作,海报做到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同时广纳各方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 注重我院各系之间的宣传交流工作,互相沟通。
四、 积极配合我系团学会内部其它部门的工作,以及我院学生会的工作,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为江苏食品学院的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
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可以说是完全泡汤了,最后的结果让我很不满意,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等等,都证明了,那些计划是不可行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操作行.所以大一第一学期以来,我就想改变我以前的学习计划,让我在大一的的第一学期有所收获.
大一的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社坛,来锻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过的好一点儿.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我要改变以前的交友方式,本学期应该广交朋友.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若有适合我第二工作的话,我要好好的工作.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能舍得和放弃,不要太在意很多小事.
第九,努力的完成这个计划,看看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自己主宰.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敬爱的党支部:
在刚过去的大二第一学期,我在努力之下,一扫之前的学习上的颓废状态,真真正正地认真学习起来。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单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起亦有点吃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但除去学习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临时的工作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干扰了原来计划好的学习进度。如果是大一时的我,我肯定不会有任何弥补措施,想着,少学了一会就少学了一会,反正又不想学。但如今的我已经不一样了,每当出现突发事件占用了本来安排用来学习的时段时,我就会想办法从其他的地方将时间补回来,比如说少看一部电影就可以多出一至两小时的时间,早半个小时起床又可以多半个小时的时间。反正就遵循着一定要完成基本的学习计划的强烈观念,强迫自己去挤出时间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虽然平时的要求不是很高,对课程专研的并不是很透彻,理解上也有不少有偏差的地方。但即使这样,也大大有利于期末的复习。而且,在结束所有社团的工作后,复习起来也比以往更加用心。想以前,复习期间经常是一觉睡到第二天10点才起床,洗刷完毕后稍微看一会书就到了吃饭时间,吃完饭有叫嚷着要休息一下,玩下游戏或者看下电影,然后又到了中午睡觉时间……这样一天下节目,但却是在持续专心学习一段时间以后,真正做到了学和玩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最后的考试中,虽然每科的难度较以往都有提升,但成绩却也较大一时有不少进步,可谓欣慰。
再谈一谈这一学期在社团工作中的认识吧。我大一时加入了管理学院学生会网络部,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有着良好的表现,大二继续留任网络部担任副部长一职。
这一个学期下来,接触到的层面完完全全是与大一做干事时不一样的。大一时总是部长下任务让我们去完成,总以为部长们没却忙的不可开交,挺不爽的。当一年之后,自己站在了曾经自己仰望的那个位置上时,却发现以前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部长一职绝不是轻松的活。同样也有上面交给我们的任务,不仅需要自己完成,同时也需要安排好工作让干事们完成。在工作之余,还要保持好和干事们的关系,搞好部门的内部建设,还真是不简单啊。
想起刚开学迎新那时,刚刚就任部长的职位,还不能完全地从干事的角色中拔身出来投入到部长的工作中,许多工作思考的角度都不对路,结果使得那一段时期的工作并不顺心,成绩不如人意,对自己也颇感失望,心情大为失落。但在经过自己的反思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指导下,又重新站了起来,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改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才使工作逐渐地走上了正轨,慢慢地地有了起色。
再回头一看,我经过这一学期在学生会担任网络部副部长的工作,发现自己已然成熟了不少,使自己无论是在处理事情,亦或是调节人际关系,再或者技术上的工作能力,都已经不能较往日而语了。
很感谢这一学期以来,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他们多次帮助我走出心中的苦闷,多次重新鼓起勇气站起来面对生活中不断地挑战;感谢一同工作的伙伴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自己的不足,他们的建议让我的工作更加完善和顺利,没有他们,我的工作所受到的阻力将会超乎想象;感谢不时给予我指导、解惑的师兄师姐们,他们颇具教育意义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受用终身;还要感谢部门里面那些可爱的干事们,他们让我深深感到来自了一个部门的温暖和温馨,让我为身处于这样一个部门而自豪,而幸福快乐。
【关键词】广西医科类 少数民族预科生 课程设置
民族预科教育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金色桥梁”。少数民族预科生不仅要巩固高中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提高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提前适应大学的学习及管理模式,为直升本科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预科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仅以广西医科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课程设置为例,试图探索最合理的广西医科类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设置方式。
一、两所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及存在问题
少数民族预科生两个学期的课程及学时量都是一样的。每年广西医科大学所分配给少数民族预科生的13个专业中,英语等这5个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各异,其余临床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8个专业开设的课程几乎一致。
从以上两份课表可看出,预科教育学院已考虑到专业间的衔接,让少数民族预科生对医学有较为初步系统的了解。但其还承担着“补”的任务,较之广西医科大学,其专业性就相对较弱,实验课相对较少,学科门类也不够齐全,不够细。
二、广西医科大学预科生学习能力分析及课程设置方式探讨
(一)广西医科大学预科生学习能力分析
1.文化基础知识
广西医科大学预科生的高考分数普遍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以2011级预科生为例,有98%的学生上了二本线,各科成绩也较拔尖,高考文化总分最高分495,平均分453;语文最高分120,平均分101.2;数学最高分109,平均分84.8;英语最高分135,平均分102.3。
2.学习目的及兴趣
近95%的广西医科大学预科生入学以后学习目的明确,其中有近90%的学生把专业目标定为临床医学,对自己的未来有较为明确的规划。有85%的预科生对所开设的专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专业性及针对性较强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表现浓厚的兴趣。
3.学习方法
由于竞争压力较大, 90%的广西医科大学预科生会一直保持毫不松懈的学习状态,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预习、复习等。女生自觉性较强,好静的女生会把将近80%的课余时间投入到学习中,60%的男生则会在运动之后投入学习。
(二)课程设置方式探讨
鉴于广西医科大学预科生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议增加学科门类设置及实验课的课时量。
1.增加学科门类设置
增开物理学。广西医科类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高中阶段选的是理科,物理是必学科目,如果停了一年不学后再重新学反而会生疏。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增加法律类、医用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开拓医科类预科生的视野。
2.增加实验课的课时量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快乐学习
合作学习是电大开放教育积极提倡、大力推行的重要学习方法和策略。它要求学员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合作条件组成学习小组,在经过独立学习,获取教学信息之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或者依托某种媒介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帮助,相互评价,以寻求合作学习之间的乐趣和学习增长效益[1]。事实证明,在开放教育中,学习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关系融洽、学习积极性更高,平均成绩更好。笔者于2010年3月组建了法学专业2009秋开放学习小组,并担任指导教师,经过了一年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教师介入的“学习小组”
开放教育是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面授为辅,配合网络以及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它重在培养学员学会自主学习、加强沟通协作学习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2]。因此,学习小组是开放教育所提倡的学习模式之一。传统教学理念中学习小组的组成通常是班级成员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分组,组员8~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的方式。但在开放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小组中的组长仅仅发挥了与教师联系和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作用,无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引导组员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原因在于以面授结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新模式,组长也是第一次接触,缺乏带领小组成员的经验快乐学习,如果没有专门负责开放教育教学的老师辅导,小组活动就会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实践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在组建2009秋开放学习小组的时候,增加了专门负责教务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两名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已经从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无论学员在选课问题还是学习方法问题上有困惑,两位指导老师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和协助组长解决问题。并且,由指导教师直接介入的学习小组,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上的交流,指导教师站在学员的起点上帮助他们,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辅导他们,一起共同迎接困难和挑战。
二、小组学习带来的成效
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更能发挥合作的优势,让组员充分的交流,反馈意见,互帮互学,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学习小组是开放教育自主化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员通过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开展互帮互学,可以消除因个别化自主学习带来的诸多困难,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学能力的目的。据统计,2010年3月~9月这半年,2009开放学习小组有组织进行的小组活动一共十次,主要以网络为主要活动平台,组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密切,小组学习氛围浓厚。与第一学期相比,本学期所选择的七门课程,法学专业课的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高出班级同类课程平均分7分以上。
三、关于开放学习小组的几点思考
(一)小组成员的选择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为了充分关心到每一个学员,我们认为小组成员的选择以5~6人比较适宜论文范文。2009秋开放法学共有学员32人,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起点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指导教师为此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问卷,对全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学习起点、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作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五名组员,二位指导教师一起组成了2009秋开放学习小组。这种方式组成的学习小组,大家在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奋斗目标上都有一定的共性,便于学习小组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二)组长的选择
组长是指导老师的得力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乐于奉献并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员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员,而且应该培养学员的这些能力。在实践中,很多学习小组到后期都组织松散快乐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活动经常变成了聚会茶话会。分析其原因,很大一部分都归结于小组无人管理,作为组长,没有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因此一个好的组长,一定是一个好的带领者、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
2009秋学习小组组长李蓉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计划。在中国移动这个服务行业,她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社会经验、管理经验丰富,并且乐观、积极向上、乐于奉献。选择李蓉同学作为组长,事实证明,她真正做到了对小组的有效管理、组织和监督。在学期末,她会将小组成员的成绩进行统计、通报,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帮助。在新学期初,她也会与指导教师沟通,帮助学习小组制定一份较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学员积极参与面授课程、参与小组活动、并且整理各类学习资源给大家共享。所以说,有一个好的组长,会使得小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有计划有组织的小组活动
开放教育学习小组不能只流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教学内容需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再采用这种形式。如果通过面授课或者网络学习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就无需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是否采用小组教学要慎重安排。开放成人学员,由于突出的工学矛盾,不能完全准时参与面授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进行教学或者教务上的辅助工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活动一般选择在面授课结束之后,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展或者集中解决学员未理解的知识点。另外,小组活动也需要有效的组织,不放任自流。小组活动虽然是以学员作为主体,但是也不能缺乏教师的引领,对于小组活动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组织和管理,其中包括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下发活动的通知,可以利用QQ群中“群活动召集”对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等,进行详细的介绍,通知组员报名参加,附带的提醒功能非常人性化,另外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可以上传相关的记载资料或者图片资料作为留念,功能很强大。
(四)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协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受到重视,学习的过程中都从中有所获[3]。所以,小组在开展活动时,必须以个人—协作的模式,按能力大小进行分工。这样指导教师或者组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有效的小组活动提供保障。指导老师需要根据个人特长分配不同的任务快乐学习,让能力有限的组员完成相对简单的工作,例如活动内容的记载、以此来激发他接受更多任务的兴趣,增强他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同样对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组织管理工作,并给予明确的任务目标,各司其职。例如本学期,除了常规的教学指导教师、教务指导教师、常务组长之外,我们特别安排杨风月同学作为我们本学期的学习委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本学期所学习的两门重点课程:经济法学、合同法学,杨风月同学已经多次学习过,并且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相关的社会化考试,同时由于工作环境的缘故,也接触了不少的实践案例,可以从学员的角度为组员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本学期,杨风月同学的任务具体细化为:
1.以授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作为指导,为组员拟定一个课程学习计划,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应考经验。
2.辅导其它组员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册。
3.发起与这两门课程相关的小组活动。
4.带领大家登陆省校2.0平台,参与课程论坛活动。
5.配合组长一起做好课程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五)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对于成人学员而言,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再回到校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的补充,克服工学矛盾、克服家庭的牵绊,这需要付出努力,付出耐心,付出时间,有时甚至会有很多的牺牲论文范文。所以,我将“快乐学习,共同成长”作为我们小组的口号。学习可以是快乐的,记得大学期间,出于对期货知识的喜爱,我选择了《期货基础知识》作为选修课程,自从走进这个课堂,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享受,课堂上表现突出,回答问题机智灵活,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考试成绩也非常优异,如今十年过去了,这种满足感、快乐感依然记忆犹新。所以,让学员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让学员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同时,学习的快乐更体现在追求知识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面前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
为此快乐学习,在小组成立最初,我与荣老师就给这个学习小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希望这五名学员能够用二年的时间内,完成专科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达到优良。在完成专业课学习之后,由指导教师带领,花费1~2个月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获得法学专科毕业证书。继而进行开放法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扎实的专科法学理论作为基础,学习的负担不是很重。与此同时,作为专业指导教师的我,会带领全组人员参与《企业法律顾问》的资格考试,制定详细的考试复习计划,并参与其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辅导。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学员就有了参与司法考试的资格。对于司法考试而言,需要学员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这可以成为组员的个人奋斗目标。我想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有指导教师的全力协助、学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学员自身乐观向上的精神,就能充分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共同成长,这是我们小组每一个成员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存智.合作学习的理论与策略[D].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2]付炜.关于开放教育入学教育的思考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
[3]王慧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关键词 学分制 引导 指导
Abstract Credit system as a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generated and the promo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it's inseparabl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in the concept of liberal education; secondly, credit system fully embodies the "student-centered, resp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focus 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hinks about the current state of credit 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for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tudent grades through different forms, from the boot to gradually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oreign"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y proposing two stages of guidance and direction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to reach the localization.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leading; guide
1 学分制的内涵及在中国高校的发展
学分制作为最早在美国产生并被推广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相继推行学分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
学分制的推进,不单单是从学年制的“课表制”到“选课制”的转变,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应该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帮助,从大一入学接触到学分制进行引导,到大二、大三在专业方向的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在不同阶段为学生提供不同侧重点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以培养出更多的个性化优秀人才。
2 合理引导,帮助学生走上学分制轨道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应该加入学分制模式的介绍,包括学分制是什么、如何运行、选课规则以及选课建议等。各院系还应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模块划分结构、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先后修读关系介绍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大致介绍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开设相关讲座,充分介绍学分制,让学生有意识地从入学之时就开始规划课程,而非盲目点选课程。
在学分制下,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培养方案决定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大量任选课,并规定了达到毕业标准而需修满任选课的必要学分数。有些学生不太关心个人的培养方案,直至快毕业时出现了仍有未修满必要学分的情况,这样将会因任选课学分不足而无法正常毕业,这样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在新生入学阶段对学生的引导不够而导致的。
大多数新生都没有自主选课的经验,因此学生选课自主权的扩大反而可能会使学生在选课过程中陷入茫然和盲目,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因此,在前期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
2.1 一部牵头,各部门协力推进
推行一项新的制度,必须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来执行。在高校中,学分制推行的主要部门为教务处,而在各个学院最熟悉了解学分制并直接推行学分制的是教学秘书。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它是连接学校与学院、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和改善关系的作用。但是通常一个学院有千名以上的学生,仅一名教学秘书,无法覆盖到全院学生,因此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共同合作来推广学分制。而在我国许多高校的现实情况是,辅导员主要管学生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及各类学生活动的组织,对学生学业、学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不深,班主任也没有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指导作用。针对该情况,建议高校各个院系对辅导员、班主任做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集中培训,只有老师对制度有全面的了解,才可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借助学分制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培养方案,让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按照现行的培养方案来看,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的课程以通识必修课为主,选课余地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这一阶段注重的是对学分制理念的普及,而非实质意义上的指导选课。大学前三个学期应该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学习时期,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明确自我兴趣方向,更多地挖掘自己的兴趣点。
要达到课程和学生之间的高度匹配,就应充分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并找到契合点。任课老师应挖掘出课程的特点,而学生的特点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发掘。从新生进校开始,对学生做数据的采集,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点,擅长的科目等等,为新生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与课程做匹配,引导学生去选一些比较喜爱和擅长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2.2 开设专业公开课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做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的活动。传统意义上的公开课,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的研究活动。而今,公开课在高校中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向学生打开一个求学之窗。对于刚刚经历高考,知识结构还停留于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的大一新生来说,大多数专业都是极其陌生和新鲜的。无论是对专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还是对学生兴趣和其他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的各类公共选修课,都是宝贵资源,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能量源泉。通过一堂生动形象的公开课,把学生引领进自己即将学习的学科领域,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
通过与高校任课教师的调查座谈,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难以适应大学学习模式,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大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保持住学习热情,需要在大一就把学分制的优势展现在学生面前。
公开课与普通课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深奥难懂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每节课都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但是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的课程就以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形式出现,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公开课肩负的任务就是“美化”专业课程知识。
3 后期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学分制明确职业方向
在帮助新生完成前三个学期通识必修课和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经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学生已经对学分制有了初步体验。自第四个学期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该阶段可以采取学分制小组的形式对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加以具体的指导。
所谓学分制小组,是指以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及优秀毕业班学生等了解学分制并对学生有深刻了解的师生组成的一个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及提升就业能力的队伍。学生从第四个学期开始就可以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在该阶段,学分制小组要着手进行信息收集工作,从学生兴趣的挖掘转变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信息收集的途径可以通过填写表格、个别座谈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库建立完成,在接下来几个学期选修课课程的选择上,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匹配,以加强学生在专业知识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是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值得借鉴之处。美国大学学分制在保证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同时,以导师制的形式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在我国,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较快,生师比仍旧较高,只能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选定专业方向。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有极强的责任心,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参照国外导师制的模式,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与学生反馈意见密切相关,并列入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体系之中。
学分制要求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如果学生没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或是对学分制条件下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课等制度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不清楚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将会导致选课盲目、课程结构混乱或者把获取学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中国的大学生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未能充分利用学分制这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来帮助自己实现个性发展,只有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得学分制本土化,才能使其优势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2] 周建民,茹阳.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5期:446-450.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交际教学法 教学改革
1.自主学习模式与语言应用能力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束定芳,1996)因而,自主学习成为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自主学习可以概括为学习者自愿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计划进展情况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的过程。随着国内外教育界对自主性学习研究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大学英语学习同样应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我国2004年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语言应用能力,则是自主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后所习得的对该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般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则可以看作是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语言习得结果。
2.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途径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应当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原则,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把语言能力作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2.1正确处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四大关系。
2.1.1正确处理语言交际工具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不同于其他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们思维和社会活动的产物,与使用者的思维模式、社会体制和文化传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知识(词汇、语音、语法)是语言能力前提。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并不等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交际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我们对这种语言所处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和把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自然要求语言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而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会导致忽视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
2.1.2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效果,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但是,测试应以教学内容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避免为追求考试通过率而搞应试教学,要坚决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应当给予重视。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及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是可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应充分加以利用。
2.1.3正确处理阅读与听说、写、译的关系。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紧密联系的。听读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即输入过程;而说和写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即输出过程。毫无疑问,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而传统教学法在要求学生练习说或写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输入对输出的作用。
2.1.4正确处理语篇分析、词汇释义、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更重要是培养大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人们的交际是在语篇水平上进行的,语言学习也必须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从整体到部分进行,信息获取先于语言难点分析,在速度中求准确,在整体中把握细节。
2.2广泛应用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教学思想的形成是国际语言学界在20世纪对全球外语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以英语教育学家威多森(H.G.Widow son)和威尔金斯(D.A.Wilkins)为代表的交际教学法的倡导者认为外语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只是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实现以意念或功能为纲,以及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交际法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前提。脱离了语境,话语(discourse)就不具备交际功能。因此,教学活动应以话语在语境中能实现的功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学习内容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真正培养其使用语言的能力。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应当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这意味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排斥机械操练,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条件,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游戏、角色表演(role-play)等活动形式。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导演”(Director)、“参与者”(Participator)。提供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即将进行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以实用为目的。交际法教学为实现这一重大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2.3课堂教学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Student-centered or learner-centered Idea)。
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前提下,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对课堂教学负责,努力设计出能够帮助学生从事语言习得的教学环境。自始至终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要频繁发生,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多元化的。课前,教师是策划者,他必须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课中,他是组织者兼顾问,他必须有效地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时回答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并就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果给予评论和总结。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Group Work/Group Discussion, Pair-Work, Individual Work, Self-Access, Full Class Interaction, Choral Response, Teachers’ Talk, Teacher Questioning, Teacher’s Evaluation, Academic Writing Assignment, Neighbor-hood Tours等。
2.4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缺乏英语习得的环境,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仍是学校和课堂。而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于在课堂上靠老师“教”,依赖老师详细的讲授,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拟与测试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认为大一尤其是第一学期,英语学习没有高中时收获大,感到很“虚”,不做试卷心里没底。这是原有英语学习观念与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和教法发生冲突的表现。其次,高中英语学习基本上是在老师严格指导训练下进行的,什么时候学什么材料,做什么卷子,均由教师围绕高考而制定,学生只需要执行,不用自己去安排。只要能按老师要求在课堂或自习课上做好,就能考出好成绩。而在大学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学生仅仅靠课堂英语学习远远达不到学业要求。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是靠学生自觉、长期坚持来完成,大学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天天紧紧盯着学生去完成这些“软”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英语教育的根本。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克服依赖心理,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因为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动态的过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自觉操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新生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目标,如教师可以明确:本学期词汇量应该新掌握多少,累计应达到多少;每天阅读多少词汇量的内容;听力能力应达到什么标准写作能力及翻译速度等内容都应标准明确。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
3.结语
总的来说,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对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学习者的性格兴趣、学习动机、语言潜能等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语言知识“接受器”、教学活动组织的“旁观者”,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计划、组织、参与教学活动,并自主承担负责管理自己学习的任务,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这一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O’Malley.J.M.&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浙江大学外语系.深入探讨教学原则.促进大学英语改革[J].外语界,1998,(2).
[5]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6]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
关键词: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从而完善自我发展的自主创新性,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已引起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高校和教师的重视。
一、问题提出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先修课程和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管理艺术、管理行为、管理方法等各种管理知识和管理活动内容,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为支撑,其理论和概念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艺术性。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对经济管理类其他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把握。因此,多数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学习。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阶段步入大学,从紧张繁忙的被动学习生活中步入自我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引导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直接有效的引导方式则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另外,从小学到高中,多数学生已习惯了课堂中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习惯了课后埋大量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思想理念和意识不强,课后主动围绕课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此外,大一新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对《管理学》涉及学科的综合知识掌握和了解较少,企业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经验较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课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管理学》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的现象。
对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须要借助管理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而抽象复杂的管理实践活动单靠教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各高校《管理学》教师探讨的目标。经过笔者近十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多年的《管理学》授课方法探索研究发现,《管理学》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兼顾了《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又兼顾了大一新生的学习特性,是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该方法融学生的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完全符合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只有灵活地将《管理学》知识与组织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情境参与、讲授与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考与训练、管理实践等多种形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教学模式,竖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到管理实践,在参与教学中理解相关概念,掌握相关原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授课过程中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课堂自主W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的环节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积累、理解和掌握。
为了保证《管理学》参与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尽量采用小班上课。班级人数以45人左右为好,在上课过程中,首先组建“公司”模式的“学习型组织”,在此基础上实施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一)组建“公司”模式的“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参与到团队管理活动过程
由于大学生没有企业一线管理的经验,所以对管理活动的认知较为抽象,为了使学生对管理活动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公司的形式代替平时学习中的简单学习小组,一般5~6个人为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扮演公司管理者角色,并由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命名,推选最高层管理者为公司负责人。
当每个学生的管理角色确定后,所有学生的公司组建也已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管理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而由学生制定所在公司本学期《管理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明确公司内管理者的工作分工,并最终形成书面材料在班级评比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思路,制定出最优的“公司”目标和学习计划,形成积极参与式的“学习型组织”进而围绕目标展开对管理学的学习和认知。
通过公司组建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当中,体会管理者的日常活动,也可以了解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奠定基础,激发了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和期望。
(二)实施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1.情境参与:主要通过模拟组织管理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使用。例如在进行组织部门化学习中,面对多种部门化设计,如何让学生既能轻松识别不同的组织结构,又能指出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同时也能根据项目的需要由学生亲自设计出简单的组织结构。这时可以把原来班级中建立的“公司”式“学习型”组织,整合成一个“大型集团”,教师作为CEO,可以设定多个不同的项目,由学生共同参与,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进行不同部门化的设计与组建。最后再以已建立的“公司”式“学习型组织”讨论对组织部门化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思考:《管理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抽象,有时不容易理解,教师讲授必不可少。但枯燥的讲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在概念和理论讲授时除了多引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帮助理解外,还应多穿插一些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学习,最后与老师诠释的解答相比较,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差距。该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参与到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多搜集管理学案例,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管理学知识,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管理活动抽象性较强,需要用管理中的案例来呈现,案例分析是最好的参与式教学辅助手段。案例有简单案例和综合案例之分。在讲解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多穿插几个简单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每一个单元穿插综合案例,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在课堂中进行公布,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补充。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知识点由每一个“公司”搜集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分享。
4.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法主要是由老师提出管理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该方法分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两种,课堂讨论主要是教师在授课前围绕着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学习当中进行思考。当教师知识点讲授完毕,由学生以公司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分析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回顾,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讨论主要是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并以公司为单位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答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太过简单,而且要尽量以发散性问题为主,且问题要来自于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有一定的启示性。
该方法使用时,如果教师所提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自觉查阅管理学相关书籍,拓宽管理学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管理能力。
5.角色扮演: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扮演管理活动中的某些角色,加深学生对管理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体验管理者领导方式的运用。
该方法在使用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好《管理学》相关知识和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时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该方法后,由教师布置和安排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在该场景下尝试利用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管理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的使用,就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单位,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并做出最终决策。
6.管理实践: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管理情景的再现,让学生在该情景下,运用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学会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该方法在使用时,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某一环境下,展现管理活动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再由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该活动,然后根据所学有关知识,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例,去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本公司的解决方案,最终进行各公司间解决方案的展现,评选最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由教师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活动情景,由学生提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并制定近期内可能要招聘的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数量,引导学生面对本公司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出不同人员的招聘、培训方案,并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过程孕于到真实的管理情景当中,使学生在参与当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在今后的管理学学习当中学习方法的改进。
(三)加强校企合作,学生走出课堂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提供平台,更好地促进学校理论知识的转换,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该方法使用时,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开展。第一种方式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管理工作,为学生展现工作中经常面对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办法,寻找《管理学》课程中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方法;第二种方式是邀请企业家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再由学生以“公司”为单位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和企业家的解决方法作对比,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找出差距,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在学习管理学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种方式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亲自到企业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了解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面对的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四种方式可以安排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实习,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以实践解读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加深对管理学的认知和学习。
(四)改变考评模式,采用综合考评方法
要想使参与式教学方法顺利开展,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评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综合考评成绩满分为100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平时成绩定为40分,期末考试成绩定为60分。
平时成绩主要用来鼓励学生平时对课程的积极参与,可以分为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情况、以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其中出勤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5%,满分为10分;参与课堂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5%,满分为10分;以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占平时成绩的50%,满分为20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期末考试成绩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可以由老师自行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对学生相关知识点进行出题检查。
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检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不仅对《管理学》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所谓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被看作是一种涉及行为的方向、发端、强度以及持续性。动机是一个名词,作为动词出现时被作为激励。在组织的行为学当中,激励也就是对人的动机心里过程的激发,通过这种激发与鼓励,让人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学习动机,动机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内在的动因与外在的动因相比更加深刻。那学习的动机到底来源于哪里?个人认为主要来源以下方面:首先,个人想象的以及不断体会到的学习成果给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变化;其次,学习的过程带来的乐趣,如有趣味的学习材料,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的人,以及得到的认可与表扬等。在这里讲到的动机主要是对英语学习的目的。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为了在旅途中增加更多的乐趣,把个人的素质修养提高上去,在工作方面有新的机会,得到职位的高升,有的还作为求偶的条件,这些都可以成为不同阶层的人对英语进行学习的动机,还有一部分人单纯是为了学习一些东西。但是,还有一大部分人,特别是儿童,花了很多金钱与时间来补习英语,最后还是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没有刺激,也没有任何动机,不明白学英语到底作何用,仿佛就是为了爸妈而学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被逼的学习或被动的学习,肯定是不可取的。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多样的,只是需要具备学习英语的刺激条件,并且对于中学时期来讲,与大学的英语学习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学时的综合,而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大学生不会被迫学习,每天都会接触到英语。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经常问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学习英语能为自己的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改变。只有经过不断的探求,大学生才能得到对英语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会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去。经过国外的英语教学专业的一系列研究可以表明,学习英语效果的70%取决于学习者的动力,学习的动机与学习动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的动机是一项重要的前提,然而,具有动机、刺激以及动力也还是不够的。学习英语需要有好的方法。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学英语会有茫然的感觉,学到最后学会的还是高中的知识,单词忘记了,让人失去信心,不想再继续学习下去,这常常是因为学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分析
德国的外语教学法专家兰皮隆是专门从事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研究的,他认为学习方法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有计划的运用方法与方式,学生通过准备学习的方法,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经过探索、分析以及综合后,主动地模仿或创造出新的方法,并运用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此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是学生自己制定,并不是由老师或他人来制定的。而学习的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个学习的目标对学习的行为制定的计划,也指为了有效的达成学习的目标而选择学习的方法。具体包括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整体目标以及合理的支配学习的时间,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对学习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检测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成果,依据每一个学科,不同的时间改善学习的方式,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等。个人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大学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把相应的学习计划制定出来,对于阶段性的自评能够自主执行。因此,大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策略的过程如下:一是把学习英语的总体目标确定下来;二是选择学习英语的方式;三是把阶段性的学习目标确定下来;四是把学习英语的范围确定下来;五是把英语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六是有阶段性的复习英语学习的成果;七是对英语学习的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测;八是把新的短期学习英语的目标确定下来。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及学习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找到与自己相适合的一套学习的策略,只要能把学习的目标完成,习惯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高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问题分析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太急于求成,没有稳定性与持续性,学习外语是对新语言进行掌握的过程,过程的长与短因个人情况不同而不同。许多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有一定的困难,当在学习的过程中陷入困境的时候,就会产生急躁的情绪。他们把学习外语看得太简单,想用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从而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内容繁多而复杂,掌握起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英语词汇、句式的积累和记忆以及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都需要进行长期、反复的认识和感知,才能够熟练地掌握。而目前许多大学生没有经受过挫折的磨练,恰恰缺乏相应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顽强学习精神。一旦受到挫折,他们没有勇气去战胜它.反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失落感增加,自暴自弃,学习情绪一落千丈。过分依赖母语对母语长期、大量、频繁的日常使用,以及社会生活、语言环境等等,都使学生心理层面形成“母语依赖”的动力定型。在“母语依赖”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英语,同时也是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缺乏实用检验和立竿见影的实效性,心理上的成效期待难以立即得到满足,缺乏成就感。进而极易淡化学习动力,使学习热情一落千丈或起伏不定。
四关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完善性分析
没有办法对英语学习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支配与安排是最大的难题,学习专业课与公共课,以及社团活动、学生会的工作,常常会让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受到影响。这样的状况会让大一第一学期的学生感觉到心浮气躁,左右为难。到了大一的第二学期,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就会摸索出适合于自己学习的方法。
面对词汇量的扩展是最大的挑战,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说明,只有领会并掌握4700个单词,才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要掌握单词的构成,具有对生词进行识别的能力,需要领会并掌握5500个单词,并掌握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具备识别生词的能力才能达到大学六级的要求。在语言中词汇是基本的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办法进行思想的表达,没有词汇就无法进行听说读写,更没有办法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就是拦路虎。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记不住单词并不是其中的关键,而是虽已熟记单词,但不能对它们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要想顺利的进行英语的自主学习,掌握大量的词汇是首要的前提,关键则是拥有查阅英语工具书的正确方法。中学时期的学生在查字典后随便看一眼就行了,那时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错过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好的学习词典不但有准确的、地道的例句,并且有词汇的具体用法。万一在指示牌、路牌、报刊以及广告上看到陌生的词,就会利用软件进行生词的查询,还会随身带一个记录本,把不经意学到的生词记下来,根据自己对词汇的重要性进行编排,对于陌生的词汇进行相应的标记,有时还会把一些重点的词汇挑出来,利用词汇工具进行查阅与记录。一段时间以后,再汇总和复习所学的词汇。
另外,多数大学生的听力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经过高考的大学生在笔试方面一般不会有问题,经常是在听力与口语方面出现问题。就算听力与口语没有太大的漏洞,在进入大学以后,也会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用在听力的训练上而出现很多的问题。听力的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选择一些精听的材料,这对于地道的发言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些听力材料非常的粗略,像这样的材料只能是为了听而听,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听懂其中的内容,也不会对其中的发音进行特意的模仿,只是让大脑得到一定的休息,让潜意识在工作。有科学的依据表明,这个时候的潜意识会对英语的发音的语调与语音进行自动的留意,口语中的英语用法的习惯,包括一些被重复的重要内容都会留意。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自己在一种非常松驰的状态下轻松的学习英语,并且,能够对学习中产生的高原现象起到有效的避免作用,使长时间学习英语而带来的疲劳感觉得到有效的缓解。首先,为自己选择适合的原文书籍,并且难易程度要适中,通常情况下以每一页不超出8个生词为最好,其次,关于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模仿读中文小说一样进行快速的浏览,不要默读或查字典,也不要借助于翻译来对原文的意思加以理解,遇到不认识的词汇,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推测。最后,就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读,并且每天都要有学习的目标,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完成目标,按照这个方法坚持学习下去,几个月以后,半年以后,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因为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同时,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也需要有个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学习英语,不但需要积累大量的单词,还要能够对语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并对其语法进行灵活的运用,再加上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勤奋的学习态度,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从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李碧燕.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成寒.英语非学好不可[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4]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3).
[5]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专业导论;质量保障系统;教学实践;材料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35-03
一、引言
随着对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的背景、价值和目的日益充分的探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专业导论课程的设立,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许多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专业导论课主要对本专业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进行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兴趣,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四年学习计划和未来就业。专业导论课程的授课质量将会影响本科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质量,甚至外延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必要的。
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是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电子产品制造绿色化和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电子产品环境污染问题的行业背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企业需求开设了本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制造基础知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从事绿色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微电子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制造、电子原辅材料制备、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在新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对于新专业建设,应当始终把教育评估的质量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2009年开始,我校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自编了讲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四方面初步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二、课程目标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是大一新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和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1学分,16学时。建立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课程教学必须解答新生心中的三大困惑,即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要“学什么”?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学生学完之后将对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本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更明确大学四年学习目标与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就业方向与领域。
三、课程实施
1.课程教学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思想教育、职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要实现教育和教学双重目标。通过三部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首先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第一部分从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用途、新材料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第二部分包括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容以及学科专业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先介绍传统的材料化学专业涵盖的内容,在材料化学专业框架下讲解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的设置背景、研究范畴、专业特点等。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欧盟相继出台了WEEE指令、RoHS指令来应对,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本专业的特点就是培养掌握这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本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开设本专业的意义,在这一部分增加了电子材料概述、电子辅料概述,无公害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个模块的内容。
针对学生希望知道在我校这个专业能“学什么”,课程重点介绍了本专业培养方案,讲述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也增加了本专业学生所能参加的技能考试所需的知识点。培养方案包括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修学年限、毕业与学位的授予、四年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对专业主干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一概括。针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课程的特点,介绍学习这些课程的基本方法。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有着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为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胶体与界面化学等课程为主,增开了电子信息材料、印制电路技术、电子化学品(电子原辅材料)、封装技术与材料等专业课,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和产业链;增加了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电子产品和电子化学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毒理学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和电子化学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危害,以及资源化技术。增加了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的专业课和绿色电子材料设计的实验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原辅材料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与制备方法。增加的这些课程与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制备/合成、组成,结构、测试,表征、性能,应用的专业课程相互衔接,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毕业后能“做什么”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来讲授。第一是材料类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第二是已开设环境工程(电子废弃物方向)专业、相关材料类专业的学校以及研究所的简介;第三,结合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主创业教育,为本专业学生明晰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中还设计了专题讲座,包括欧盟WEEE指令、欧盟RoHS指令、PCB与绿色生产,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特点分析和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的教学难度并不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现多层次、多样化,避免单纯枯燥的讲解。在专题讲座中,邀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作1~2个报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体验式教学,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来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成果,比如调研电子原辅材料企业、查找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学校等;实践环节方面安排学生参观我校的学生实验室以及各研究课题组的专业实验室,激发学生对科研的感觉。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精讲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教学法,拟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结合学生课后自己查阅的资料开展讨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试与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1.课程管理
课程质量不仅受静态的课程资源要素的影响,也与课程管理对课程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控制有关。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包括教师工作的规范管理、学生学习的规范管理和施教过程规范管理。成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上好导论课不仅需要统观专业教学体系,还应通晓专业应用领域,同时还要对专业就业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课教师团队由系主任和两位教授组成。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程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这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分配,考核方式,教材。教学进程表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分配一学期内16学时课程,每周1个课时的上课内容。所有相关本课程的教学文件每学期进行归档,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学生学习规范包括有学习条件、学习任务、学习要求,有课后作业,接受诚信教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规定。
2.课程评价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教,督导和同行评议。学生评教和督导听课由学校层面组织,并将结果反馈到学院;同行评议是由学院组织其他教师听课,结果由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反馈给授课教师。此外,授课教师在课程学习期中和期末运用课堂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构成今后改进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第二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52-02
大学新生是大学管理中的重点。由于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模式与高中有极大的差异,易使大学新生产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造成现实情况与心理期待有落差,从而产生焦虑、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阻碍其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甚至影响其成人后工作和生活。在大学生入学教育时期做好积极的辅导和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中。
一、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相关概念
(一)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学习环境及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从而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的过程(冯廷勇、刘雁飞等,2010)。大学新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产生学习需要,在学习诱因的作用下进行自我的积极调整,最终达到新的学习适应状态(FengTY、LiH,2002)。学习适应包括学习顺应和同化两个方面。顺应是通过调节自身的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张宏如、李伟明,2006)。而同化是主体将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邵瑞珍、皮连生,1988)。冯廷勇等(2010)将学习适应性分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五个维度,其中学习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引起和维持学习的内在原因和动力。
(二)学习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或模仿,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境条件。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学习能力的主观评估。
有研究表明,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自我效能感间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梅春英、徐学华,2012)。大学新生在大学中会不断地尝试、探索,其中也会出现成功与挫折。有效地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型。
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并不乐观,“90”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王伟、雷雳,2013)。张宏如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最差,其余依次为教育模式、身心健康、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且低年级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低于高年级。有调查报告显示,大学新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但很多新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利用空闲时间,缺乏科学的学习计划(杨迪禹,2009)。
对于习惯于“灌输”模式的大学新生,大学的学习方式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导致在第一学期末“挂科”人数较多,甚至出现预警学生。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情况,甚至有学生表示专业是父母选的,自己对其并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热衷于大学丰富的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无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影响成绩;个别学生面对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觉得空虚、迷茫,于是沉迷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进而产生大学的学习就是“60分万岁”的思想,不思进取,荒废学业。
有研究表明,课外活动参与度与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称正相关(杨迪禹,2009),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这为提升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三、提升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引导
有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之一,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大学新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和班主任的督促,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放松心理,甚至产生惰性;个别学生表示不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对未来较为迷茫,甚至受到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产生“学了也找不到工作的”厌学思想。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在入学教育中加入与专业相关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参观、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笔者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通过组织大学新生参观动、植物博物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利用真实动植物展示引起学生对专业的好奇;通过专业导师进行相关专业介绍等活动,从学术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了解专业情况、学科发展,并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定位,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从而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重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识,缓解陌生环境对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学习适应性。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展现自我,突出个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学习适应性。
学院通过组织大学新生参观校史馆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学院历史及文化,培养学生归属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学院开展了注重引导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和考研经验交流会等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替代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邀请优秀学生对大学新生进行经验介绍,用真人真事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诱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进而获得学习自我效能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三)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竞赛
社会实践和学术类竞赛是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对自我进行定位,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学院组织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生物知识竞赛、模拟沙盘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扩展知识,开阔眼界,提升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如SIPT,数学建模比赛,IGEM),通过开展相应社团或者培训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级赛事,为其打开通往学术的大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四)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建设
大学阶段寝室观念较为强烈,班级观念较为弱化。大多数班级没有专门的自习室,上课时多为百人的基础课,学生喜欢与自己寝室的同学在一起,有的甚至表示一学期过后还认不全本班同学。
班级作为学生团体的重要单元,班级的学风对每一个个体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学之初应加强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笔者所在学院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相互熟悉、增进了解,从而产生自我归属感,促进班级和谐、团结。为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各班由学习委员和各科课代表建成班级学习小组,利用学习空余时间每周义务为班级同学答疑2学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遇到难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综评前20%及后20%同学自愿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并在学院备案。学院根据每学期的成绩,对成绩提升最快的互助对子予以一定的奖励,即提升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也帮助成绩较落后同学提升自己。
(五)重视个体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对学生整体进行把握的同时还应对个体进行了解。通过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并对学生进行归类。针对想要深造的学生,为其提供接触导师、提早进入实验室的机会;针对毕业后想找工作的学生,为其提供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考试的信息;针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想要转专业的学生,为其提供相应条款和信息,多方向、多角度的掌握学生学习适应情况。
只有整体和个体同时掌握,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环境,加快转型速度,使大学新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国内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已经有较多研究,但大多针对心理方面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度过迷茫时期。同时应加速教育体制改革,在调整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从而实现老师与学生在线沟通,传播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在日常管理中也行针对“90后”大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应加强日常管理力度,通过查课、查寝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学风、寝风,帮助学生养成自立、自理、自强的能力,从而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增强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廷勇,刘雁飞,等.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
[2]Feng T Y, Li H. Prime research about study adaptation of undergraduate( in Chinese)[J].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2002,
22(1).
[3]张宏如,李伟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7(2).
[4]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5]梅春英,徐学华.不同层次新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
[6]王伟,雷雳.大一新生学习适应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人格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0).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简称“自学”,即学习者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对新知识、新方法、新技巧不断探究、学习直至化为己有的过程。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等,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或学习方法进行调节时,其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现已成为教育研究和倡导的一个主题。在课程论领域,自主学习被看成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克服其学习的被动性。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来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能动性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即做学习的主人,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主动的调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好坏的关键,只有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我会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独立性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基础上的,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习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最后走向完全独立的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懂得的知识、方法、技巧越多,就越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走出大学校门,实现“终身教育”,更离不开独立自主的学习。
3.灵活性
由于每个成教学生的工作、家庭等情况不一样,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分散不统一,因此学习时间需要更加灵活。由于每个成人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和技巧差别很大,需求多样,因此教法和内容需要更加灵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集中性和有限性,班级教学只能针对整体,很难照顾个别,因此“因材施教”的灵活性有限。而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恰恰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有效性
没有学生的实践练习,老师讲得再精彩,再深刻也永远是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只能举一反三地讲解几个范例或案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体验、实践才可能真正学懂、学深、学透。因此,没有自主的预习和复习的学习既无效率也无效果,最终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三)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对于自主学习,波利亚提出了“主动学习”的原则。他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在适当条件下,95%的学生能够高水平掌握所学的内容。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优良的成绩,问题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合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著名教育家齐莫曼教授曾提出“自主学习”的五个特征:一是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二是学习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熟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三是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四是能意识到学习结果;五是对学习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机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我国教育工作者范定成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第二层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归纳整理,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较强的学习欲望;第三层次,学生学习情感积极,学习意志坚强,善于独立思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能提出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加强成人高教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
(一)加强成人高教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自主学习非常必要。主要表现为:
1.学生工作时间不固定,课堂学习难保证成教学生基本为在职学生,工作性质差异大,上班时间不统一。有些学生经常加班加点或出差,也有学生要上晚班,还有一些是轮班制。东莞工厂多,很多学生周六要上班;而在零售、银行、通讯、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学生往往周日也要上班。因此,成教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会与部分学生工作时间相冲突。据调查,学生出勤率达70%已是非常高,大部分班级出勤率在50%以下,甚至30%以下;一些大学的下属教学点出勤率更低;而像医护等专业,上课几乎没人来。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准备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囿于教学课时限制,学生仅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课程内容对夜大生来说,每门课程基本课时为40-60节,即便如此,老师也只能有重点有选择地讲解。对函授班来说,一门课程往往要求在2-5天内讲完,老师普遍感到讲完讲好已非常困难,更何况学生迟到、缺勤非常严重。划重点、给范围成了教师帮学生考试过关的主要手段,而抄袭舞弊成了学生应付考试的主要办法,久而久之,不良风气形成。因此,没有课前课后大量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应有效果。
3.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连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像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知识连贯性强,前后联系紧密,没有系统的学习很难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学生平时忙于工作,晚上或周末上课,基本没人预习和复习,因而上课常常似懂非懂。由此学生普遍因“听不懂”、“太难了”而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了教学难度。
4.自主学习是成人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前的成人教育形式多样,如夜大、函授、课程班、网络教学等,其基本特点是在职教育。这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都是以学生自学为假设前提。比如函授,其本质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重点疑难问题进行梳理,解答,使之更加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教师要在2—5天内有重点有选择地将一门课程讲懂、讲深、讲透,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5.现代教育要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然而,现状是学生对教师期望过高,依赖性太强,对知识的渴求仅限于课程内容,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受支配的被动状态。其原因就在于传统教学对学生统得过多,管得太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难以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6.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决定自主学习非常必要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明确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已来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不断更新,创新层出不穷,一个人光靠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自主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成人高教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困难
1.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学习方法掌握不够,难以独立完成学习成人学生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他们工作后迫于加薪、晋职及跳槽等需要而重新选择成人教育。总体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能力存在欠缺,因此学习高等知识存在比较大的困难。2.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依赖性强,动力不足为了解当前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本课题组发放了100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86份。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基本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只有12%的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另外,除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90%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88%的学生依靠抄袭完成作业。对“学习方法”这一概念,70%以上同学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陌生感,更谈不上有效地运用学习方法。学生既没有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测自己学习进展的意识,也没有“温故知新”的行动,因而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3.学生存在“偷懒”行为,自主学习评价监督难度大自主学习主要是一种课外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但成教学生往往自觉性不够,一方面有工作、家庭、生活等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存在混文凭、“偷懒”行为,其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不足。这就使得自主学习评价监督难度加大。4.学习气氛不够,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个大考验大部分成人学生的心思不在课堂,“上课为点名,考试靠舞弊,上学为文凭”即是其普遍心理。这种态度影响了整个学习氛围,导致本来愿意学习的同学也受到影响逐渐放弃,“从众心理”、“群集效应”由此出现。根据调查,大一第一学期出勤最高,第二学期开始有人缺勤,后面每学期人数依次减少。尴尬局面由此出现:基于学生特点一些老师放松要求,缺勤、迟到增加;经常来上课的学生觉得不公平,吃亏了,索性也不来了,任课老师为求及格率被迫进一步放松要求,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三.西方经济学的自主学习特点与应用策略
(一)西方经济学的自主学习特点
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好的自主学习特点:
1.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自实践西方经济学的定理、规律都来自于实践,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比如需求定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高,则其需求量低;当价格低时,需求量则高。如果没有亲身体会,很难真正理解这一定理。现实生活中,符合这些定理、规律的例子很多。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平时细心观察和亲身经历来理解、总结这些规律,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2.西方经济学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其理论根据,经济政策更是如此。比如最近几年我国政府正拟制定的水电级差价格制度,其理论依据就是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据说英国的地铁拥挤现象就是通过采取差别化票价制度解决的。又如近年来政府正试点建立“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即是以科斯的产权理论为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应结合身边的政策变化来理解相关理论。
3.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来自实践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谷贱伤农”。意思是农民的粮食丰收了,结果农民的收益反而受损了。城市里的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但只要留意生活,就可以发现许多类似案例。比如2007年的“蕉贱伤农”,一条“海南的香蕉吃了会致癌”的手机短信谣言不胫而走,使得海南的蕉农损失惨重;今年5、6月的“菜贱伤农、菜贵伤农”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联想到这些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需求弹性”概念。
4.西方经济学重在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很多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太难了,太枯燥无味了,原因有三:首先,西方经济学难在数学推理和证明,而这恰恰是数学底子薄,推理能力差的成教学生的软肋,学起来当然是难上加难;其次,我国很多教材的编写光有条条框框和抽象的理论,没有生动活泼的案例,这就使学生学起来如嚼鸡肋,索然无味;再次,很多教材的选择超出了成教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很多教材编写体例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以市场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理论当然找不到现实答案。如今,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政策与理论结合紧密,很多现实案例可供分析,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去体会经济理论的无穷魅力。
(二)实现西方经济学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
美国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但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策略有:
1.通过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努力使学生去发现兴趣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尽管成教学生基础较差,但经过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技巧。这时介绍一些简单的经济学读物如((寓言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茶话、趣味经济学等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思想。
2.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其不仅想学,而且会学。因此:(1)通过声音、图片和影视等多媒体将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与理论融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立体教学,培养学习兴趣;(2)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三聚氰胺事件的经济学分析”、“房地产市场与地租理论”等专题教学,阐释现实与理论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运用经济学原理;(4)让学生通过供给与需求、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分配理论与价格理论等之间的对比,发现其中异同点,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3.强化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当代学生往往存在上课提问一问三不知,考试只会选择ABCD的问题,缺乏最基本的读写说能力。须知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既通过学习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有效地输出,又通过学习使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西方经济学教学可参考MBA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针对有关知识理论大量阅读参考书,搜集相关案例并分析总结,提交论文或在课堂讨论。这样做一是可以迫使学生不断思考;二是在分析总结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三是可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四是提高学生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五是可以遏制抄袭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