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04:2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信息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种倦怠的状况,而这种倦怠并不是因为学业的压力、沉重的学业负担而导致的,而是他们没有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普遍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社会认知度,怀疑自己所学知识的内容在社会中没有用,从而产生了倦怠。中职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对所学课程缺失兴趣,如懒惰、自私、好逸恶劳、意志薄弱、缺乏钻研,在学习上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会选择逃避,遇到外界诱惑,直接放弃学习。
信息化教学方式,是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对学生产生有效刺激性作用学生厌学问题,也就是学习动力问题,这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厌学问题:主观原因在个人,客观原因在教育。厌学的核心是学生因学习受挫导致学习自信心受损。解决厌学的核心是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如今的青年学生,在科技技术产品的使用上,存在着普遍性,操作技术根本不存在问题,操作电子产品可谓得心应手。因此,信息化教学可以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二)对课堂化有枯燥为生动作用信息技术普及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对学习形式、教学组织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下表来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不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利用开放式的时空,化被动为主动构建学习,使体验式课堂更生动活泼。(三)让翻转课堂构建学生的成就感成为可能翻转课堂重新构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先学后教是其首要特色,由教师课上主讲改为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吸收内化则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中完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导。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从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如下图:化整为零积零为整任务检测交流评价任务书、提纲课前学习任务研究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从上图可以看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所录制的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吸取清晰、明确的教学信息,将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任务碎片化,在满足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大大增强。课堂上,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将学生在课前的知识“积零为整”,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四、信息化教学课堂案例展示影响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技术中,熟悉的有:计算机多媒体、仿真软件、MOOC(慕课)、微课、网络资源。当然,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通讯工具(QQ、微信等)、各种平台(百度云盘、蓝墨云班课等)实现跨时空的学习,使课堂更活跃。信息化教学所主张运用的教学模式是:探究型、资源型、合作型学习。当然,在整个教学教程中,教学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要将课堂活跃起来,将形成综合型的教学模式课堂。通过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中的一章———窗体的创建与设计,设计了一堂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活跃课堂的《美化数据库窗体》教学设计。(一)借助通讯技术,引入企业,布置学前任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职学生普遍因为对企业的认识度不够,从而产生对专业知识的质疑,怀疑自己所学内容的价值,进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如今,校企合作形式已经存在于各所中职学校中,如何更好地将企业融入学校、融入课堂,促进有效教学,也是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在本案例中,通过网络的视频通讯,将原本属于教师布置任务的角色回归企业,让企业人员阐述对数据库界面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的体会。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二)借助信息技术,互动合作,加强知识碎片学习本课例中,传统项目驱动法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一个已经布局好的窗体界面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去设计,在设计中通过语言、文字加入窗体各控件的设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教师将“学”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布局窗体中所需要的资料,通过网络开放平台提供给学生,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信息。教师也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信息支持:通过《数据库应用基础――实训综合训练平台》,向学生介绍窗体设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美化数据库窗体所需的各个控件及控件的属性设置;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收集学生作品。每一项信息技术支持,都在学生所熟悉的电子产品中可以呈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随时、随地学习。(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难点,让课堂变轻松课堂上,学生从原来的“观众”,变成了“演员”,从“蓝墨云班课”平台中调出课前结合企业任务所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中大屏幕展示,介绍自己团队所运到的窗体控件技术,解决了窗体在视觉和操作上哪些问题。教师像“监制”一样,对“演员”的情况提出对应的点拨、解答。围绕企业的需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对比不同数据库窗体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布局窗体界面中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无需为一点操作技术而卡住自己学习、前进的步伐,学生在问题中突破难点,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习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四)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实时、合理的教学评价课后学生通过网上实时评价教学情况,同时,接受校企合作企业的在线评价。网评与企业评价的结合在无形中监督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让他们不能随意进行评价。企业评价的加入,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心理成功感,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鼓舞。
五、总结
借助信息化技术,翻转中职课堂,仅仅是信息化运用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目的是改变教学的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不要忽略学生在错误的探索中带给我们创新的推动。借助信息技术,让中职课堂的翻转成为可能,更让中职教学课堂多元化,提升教学效果,在科技的时代,对中职学生使用触屏电脑、手机及各种智能产品进行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1信息化教学技术对中职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发展,其在教学领域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为中职数学教学过程提供辅助作用,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而这种积极作用不仅仅体现为教学过程的改善,更能够促进中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技术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学习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率,使得中职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有趣、轻松、高效,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技术对于中职数学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
2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中职数学学习涉及大量的概念性知识,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中心对称轴的含义,而学生也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建立相应的图形,然而,受到学生之间图形构建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差异的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利用传统的数学教具,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和方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后,图形能够实现自如运动和选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因而教学效果也就更好。第二,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展现中职数学教学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数学知识的逐步积累,数学教学过程不应仅仅局限于常规数学知识的讲解上,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实现数学形象思维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转变。在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后,学生更加容易建立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这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也应该得到中职数学教师的关注与认可。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在解题数学题目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不再单纯的通过口头形式,对点、线、面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也不会出现脑海里无法具体化的概念,在数学几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同学动态展示几何图形,从而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概念,保证学生对于曲线、直线等几何图形产生更加感性的理解[1]。第三,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将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和数字概念逻辑,转化为更加有趣、更加容易理解的视频或图形,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更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途径,保证学生在动态的视频和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师为学生安排作业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将其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2]。
3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发展趋势
第一,提高教师和学习的信息技术水平。若想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教师和学生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保证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也有助于中职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加强创新。将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并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中职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因此,对于中职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应该以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基础,更加努力积极开拓创新,从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出发,保证创新过程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3]。第三,规范使用。中职数学教师应从信息化教学技术出发,逐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提供正确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主动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而并非是仅仅将书本上刻板的知识简单搬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中职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有助于自身思维和理念的转变[4]。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有效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各个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改善。对于中职数学教师而言,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从而获得学生的关注与认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何种途径提高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也应该是值得中职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作者:白雪梅 单位: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中职哲学 信息化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63-02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育中,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让学生将学习哲学的原理与人生的成长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哲学的理论性较强,而中职学校学生又只对专业课感兴趣,对文化基础课则缺乏学习动力。因此,要想上好哲学课,教师一定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将过去沉闷的哲学课设计为生动的人生教育课,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了教学效果。
一、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所谓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哲学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分析研究哲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相应的教学媒体去解决哲学教学的问题,并对教学结果做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哲学教学效果最优化。哲学课教师只有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主要考核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哲学课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解决一节课、一个原理,还是一个单元的内容,然后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环境和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反思,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开展教学实践。
下面以笔者在参加全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哲学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教学设计者选用哪一类教材、所选章节在全书中所占的地位如何。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改新教材《哲学与人生》的第五课第二框题,阐述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掌握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在整个辩证法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对象分析。主要分析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以便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对象为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1班的学生,她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二是喜欢上网、交谈,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等网络交流工具获取信息;三是由于全部是女生,骄气怕苦,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大多数采用消极躲避的方法。所以让学生明确人生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正确看待和解决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是很有必要的。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理解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要学生掌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二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理解顺境和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5.教学策略设计。围绕教学大纲,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事例,并运用所学哲学原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交往,培养集体观念。
6.教学环境和资源设计。 教学环境和资源包括教学设施、仪器、信息资源、技术等,笔者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中运用到如下的教学资源:
(1)课前,提出预习问题,运用电脑或手机信息化手段将问题到学生Q群、微信上,供学生课前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课中,通过原创的PPT课件、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在课堂浏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视频”、“图片”、“情景任务”等模块内容,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原理和培养积极的情感目标。
(3)课后,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这一信息化技术手段查找中外名人成才的经历,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交流。同时,设想自己将来就业时的困难,通过微信、QQ、邮箱等信息技术手段,师生进行交流共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顺境逆境。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环节。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让学生环环紧扣地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掌握大纲要求的哲学知识。
2.师生的课堂活动。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布置预习讨论题目、课中播放视频、讲述故事、引用名言、创设故事情境,启发学生学习哲学新知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做中教”;学生则在QQ、微信上讨论、交流预习题目,课中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看名言,理解哲学原理,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续写故事,领会、理解、巩固哲学新知识,体现“做中学”。
3.信息技术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多层次利用智能手机、QQ与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交流,课堂上通过播放MV《中国女排和女篮的姑娘们》和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吕蒙和桑兰的故事图片、引用孟子和陶行知的名言、创设小辉成长的情境故事、制作PPT教学课件等,将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每次课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次课教学的思考,为以后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笔者认为,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借助原创的教学课件、视频、QQ、微信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案例等多种手段破解本课的重难点。但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论转化为自已的行动,则需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去实践。
三、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以哲学教学内容为本,学生为主,信息技术为辅。教师在进行哲学教学设计时要防止出现单单只有哗众取宠、眼花缭乱的图像音频动画,却忽视了真正要传授给学生实际掌握的哲学知识。
(二)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哲学重难点。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前课后可通过QQ、微信等信息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课中运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破解哲学的重难点,使哲学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粉笔为主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创设情景、播放歌曲、引用名言等,将深奥的哲学原理简化为学生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的知识,以此解决教学目标,促进哲学的信息化教学。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哲学课对信息技术的积极运用,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如何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恰当地运用在哲学教育教学的设计中,有待哲学教师进一步的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向永.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迎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访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2]赵青,周鹏.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4)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财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45-02
中职财会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财务知识和技能为宗旨,对学生所具有的财会业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职财会教学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财务软件以及处理票据的能力,让他们更加适应现代财务的信息化进程,这才是我国中职财会信息化教学目标的根本体现。
1 中职财会课堂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财会教学要以培养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出发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财会课堂,在教学方式、内容和效果方面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信息化教学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中职财会课堂中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等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能够打破以往财会教学口传面授方式的束缚,有效提高学生在财会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应用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中职财会教学的创新发展,又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与节奏。
信息化教学降低了中职财会教学的难度[1] 中职财会属于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它的课程可以涉及财务、统计、审计、税收等多个内容。当前对于财会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大且综合素质要求高,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就尤为必要,它可以采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将复杂的财会知识呈现出来,避免了财会教学的枯燥空洞,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掌握。
有效地衡量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多种财会软件,这是现代会计的必备素质之一。常规的财会教学中,因为缺乏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的判断缺乏客观性。而通过财会教学的信息化,可以对财务管理实现自动化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 中职财会课堂信息化教学现状
首先,中职财会课堂信息化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信息化教学服务于中职财会课堂,其宗旨是更好地促进财会教学,而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如果信息化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将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这种缺乏实用性的信息化教学并不可取。
其次,信息化教学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种先进的软件都逐渐被应用到中职会计教学中,而受限于教师水平或教学设备,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教师只会用简单的PPT做些课件,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会计软件(如金融模拟系统、商品流通会计教学软件等)应用较少,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3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财会课堂中的应用
迄今为止,已经形成多种信息化教学理论,比如环境观、工具论、互动教学等[2]。不管如何,关注中职财会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才是开展财会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以营造快乐的财会课堂氛围为基准,在教学实用性的指导之下,综合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资源,促使中职财会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明确财会信息化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从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到如今的开放式教学,信息技术为中职财会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智慧校园系统、微信学习公众平台、网络教室等[3],这些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通过改变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将更多的信息技术移植与应用到财会教学中,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中轻松学习财会知识,才会确保我国的中职财会教学的先进性。
比如,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系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知识,这是信息化教学的最大特色。现阶段很多信息化教学系统,已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要求,采用智能识别和模糊控制技术,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进行授课。从财务会计的概念到财会核算,再到财务报告,这种带有智能识别能力的教学系统,基本上可以囊括所有的财会知识。学生在这种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循序渐进地开展阶梯式学习,引领中职财会信息化教学走向新的成功。
充分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丰富中职财会教学方式与内容 信息化教学以网络教学为重中之重,互联网加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促使中职财会教学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因此,网络资源成为搞好财会信息化教学的重要阵地,广阔而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对财会知识与技能产生全新的认识。比如,一些知名的咨询网站和上市公司信息网[4],像中国上市公司信息网、上海证券交易所等耳熟能详的网站,都可以随时查询到一些公报和财会软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期权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数据和信息,培养学生更加敏锐的财会管理眼光。
信息化环境之下的财会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有了较大变化,从被动传授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的强大吸引力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中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以财会教学的考核为例进行分析,不同于其他学科,中职财会教学多以案例分析作为考核的常见内容,像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具体应用、财务法律法规的热点讨论等,如果可以采用网上作业的形式,既能吸引学生的在线参与,及时收集到他们的个人意见,又能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采用先进的财会模拟系统,提高学生的财会专业素养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中职财务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学生在进行财会学习的几年当中,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这点来看,一些先进的财会模拟系统,比如基础会计实训系统、会计财务系统等,可以摆脱传统记账或财务处理的束缚,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仿真度的实训内容,既能避免学生在财会学习方面的纸上谈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又通过先进的软件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也成为体现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每年都会在中职学校之间举行一定的技能大赛[5],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我国中职财会教学的水平与能力。不管是省赛还是国赛,传票录入、点钞和珠算都是大赛的热点,会计模拟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在线仿真练习与考试,它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技能大赛的需求,除了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必备的财会技能之外,还可以帮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未来财会工作流程,掌握就业岗位的职能与工作范围,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职业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信息化教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职财会教学已经从以书本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主。这一改变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为中职财会教学抢占了更多的机会,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新奇感受,增强他们对财会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在广泛涉猎知识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财会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月红.中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教育,2013(20).
[2]曹文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4(7).
[3]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中职教育 教学模式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教学中的影响
1、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及特点
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会计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归集、加工、传输、储存、共享等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全面性、复制性、智能性、多元性、开放性、渐进性等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信息系统》等共同构成了会计信息化教学。
二、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再局限在专业基本知识本身上,而是定位在综合型、创新型、合作型的人才培养上。目前,国内的很多中职院校在信息教学的模式上,都局限于由“计算机工具”代替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达到了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但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教学中的工作环境、工作背景假设。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地更新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2、教学手段单一
会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种实践性也进一步加强,但纵观国内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多数的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虽然也有一部分的电算化实际操作过程,但大多数的实践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主流财务软件上进行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产供销、工资、报表等单一的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与实际社会情况脱节。
3、师资力量薄弱
经过对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调查,可以明显的看出,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相对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学校的专业老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基本上都属于出了校门,就进入校门,其知识结构局限与课本,而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但却不能够将实际问题代入到实践操作,更不用说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计算机系统问题;另一方面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转变而来从事电算化教学的老师,虽然能够熟悉计算机的相关问题,但不熟悉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无法将除了信息化教学意外的实践会计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目前的中职生基本上将属于“00后”,这些学生个性较强,自律性较差,没有学习的压力,贪玩。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物质生活的改善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等网络很感兴趣,但只要涉及到让他们实际动手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了。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目前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现状,结合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会计教学模式。
1、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本身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够用的操作型人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国家规定,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底子相对薄弱,但要从一开始教育获取学生该证书的必要性,同时也以自身多年的考工经验告诉学生,虽然会计证的鉴定国家通过率很低,但学生在校期间只要能好好把握,其实是不难的,要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首要目标。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多数教育是围绕这会计证的取得进行。虽然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会计证,但进入企业实习之后,我们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实现学生和员工的直接转换。在校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局限于手工账务处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操作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需要我们的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教会学生如何融会贯通。
2、积极改善现有的实习环境
对于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来说,很多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手工操作中,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会计这个专业,也建立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但这些都停留在手工账的基础上,学生仅仅练习了珠算、手工填制凭证、手工编制账簿等。虽然这些是基本功,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种教学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处于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模拟企业的实际操作。因此建议设立会计实训室,一个基本模拟实训室,设立基本的企业账务处理沙盘、手工账务流程等模块;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本着“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引入相关的会计软件,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出纳会计实训软件、基础会计实训软件、中级会计实训软件、成本会计实训软件、会计综合实训软件等,全方位的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
3、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我们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普遍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多数的专业教师仅局限雨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继续完善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鼓励并支持教师走向企业,到实际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熟悉企业里面各种会计岗位的具体业务,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另外可以聘请企业里面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做兼职老师或针对具体的业务环境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互相交流,明确双方的需求和目标,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企业的会计人员。
4、加强学生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固然调皮,不学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尽管我们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方面做了那么多的尝试和改善,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环节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并不是和枯燥的数字在打交道。这就需要在入学之初引入本校以往学生的成功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开始,就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兴趣教学,使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在实际的实践模拟教学环境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各类企业的具体模块案例,分配具体的岗位,让他们实际感受企业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同时,鼓励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竞赛,从竞赛的环境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庾志;对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曹文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代职业教育》2014年第07期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信息化教学 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校步入现代化。如何让英语信息化教学更好地为英语老师和英语学习者特别是中职生服务呢?以下谈谈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对中职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提高了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令很多的家长苦恼的事情就是孩子学习不用功、没兴趣,可是孩子们对手机、电脑和上网却兴趣浓厚,有的甚至废寝忘食遗忘时间,老师是不是可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呢?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兴趣问题,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英语课堂一定是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的,特别是喜欢电脑和网络的同学。当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形式,如用电子邮件发送作业,用PPT设计课堂讲演课件,等等,这些无疑都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整体把握授课内容,突出重难点。
教师在授课前,可以首先根据自己对授课内容的把握,下载、制作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介绍、视频资料等,在讲课之前进行导入性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的掌握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比如遇到发音很难、比较生僻的单词或难以理解的句型语法时,需要反复讲、反复读、反复练才能让它们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怎样直观而快速地让学生掌握这个信息呢?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师可以将授课的核心问题或提纲列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问题书面或口头作答,也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
三、信息化教学有利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记忆力。
注意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条件,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可靠保证。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而且带有浓厚的感彩,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能精心选择和制作视听教材,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遇到自己听不懂的单词、句子,此时教师若能以多样化的信息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走神,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它能把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比如紧扣诠释课文的声像材料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加深对外国人文社会等知识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缩短教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传播效率,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了具有发现性、探索性、交互性、个别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采用视听手段,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交际练习,学生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样可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五、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明显存在误区:
第一,不恰当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有时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过于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内在美”。如所用颜色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观察,不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
第三,重视电脑的运用,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有些教学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用电脑差。
第四,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的教学。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成为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认知前提。
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时一定要练习好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让每节课的设计照顾到全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而不单纯是为了使教学内容花哨,最终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奔跑的场地、能力展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张蒂.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信息化应看作一个过程.《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3版.
[3]邓昕基于信息化支持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初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诗词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37-01
随着普通高中一年年扩招,供中职院校选择的生源愈来愈差,以性格调皮捣蛋、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为主。如何引导他们在古诗词的涓涓溪流中汲取知识营养、成长的力量,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教学中,笔者巧妙地把信息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结合了起来,出了一条信息化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子。下面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阐述一下自己于信息化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铺就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那些大浪淘沙之后的诗词精品在教师嘴里晶莹闪烁,于他们却充耳不闻,这有学生知识底蕴的问题,更有教师教法不当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恣意徜徉,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也铺就了一幅古色古香的诗词画卷。
记得给高一机电专业的学生上课,内容是苏轼先生的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班里90%都是男生,他们思维活跃,主动学习的意愿很淡薄;动手能力较强,在知人论世、鉴赏诗歌方面却严重欠缺。课堂伊始,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经典场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思维视角引向了赤壁之战当中的指挥官――周瑜。当然,也有学生会说到诸葛亮,这时笔者早有准备,从资料库中调出了与小说不同的历史资料,引发了学生们对周瑜的赞叹与钦佩。话锋一转,我告诉同学们,英姿飒爽、年少有成的周瑜不仅是我们当代中职生倾慕的偶像,也是谪居黄州时四十七岁苏轼的偶像,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苏轼缅怀周瑜时会发出怎样的慨叹,是不是也与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段短短的视频,一些看似极不起眼的史实资料,这些信息化的产物却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生发了积极的化学反应,将学生们带进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年代,带进了一个高效、快乐的学习课堂中来。
二、拓展视野,挖掘一条幽深神秘的隧道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无疑只是一个“例子”,其更广阔的天地应该在教材之外。如何以课堂为基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拓展视野,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毕竟,三年过后,学生们就会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课堂拓展出去的是终生学习的学习态度,是语文的学习理念,是一条幽深神秘的隧道。这方面,信息技术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诚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运用网络,学生们可以从中搜索更丰富、详实、精彩的关于“赤壁”的美景,什么悬崖峭壁、奇峰屹立,什么大江东去、滚滚滔滔,一切都尽收眼底;除了周瑜、诸葛亮,更有庞统、魏延、曹植等“豪杰”人物。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对苏轼的生平,当时的写作背景会了解得更多,对这首词作的主题也就了解得更深刻。
三、读写结合,打开一扇拥抱阳光的门窗
阅读现代作家的作品,他们时不时地会引用一两句经典的古诗词,让文章散发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显得深邃、厚重。受此影响,笔者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并积极地应用信息化设备辅助评价,打开了一扇中职生拥抱阳光的门窗。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课堂上,笔者曾组织学生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开展了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1.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上网查询资料,用笔写下自己对赤壁景色的憧憬。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将苏轼复杂的情感世界流露得淋漓尽致,根据你的了解与想象,写下苏轼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3.结合余秋雨的《坡突围》,林语堂的《坡传》,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为其写传,要写出自己独有的内容特色。
经过整理,笔者将学生们极具代表性的作业上传到了相关论坛、微博群、QQ群当中,供广大网民品鉴、评论。别说,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网民的留言不少都有着独到的地方,为今后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为引导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注入一支强心剂。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给我们语文课堂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给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沉浸在古色古香、诗情画意的语文学习当中,给课程改革做出积极、时尚的注解。
参考文献: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孕育而生。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行业,中职英语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整合,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课堂生动、富有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信息化教学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孕育而生。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行业,中职英语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整合,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课堂生动、富有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目前多数教师正在实施的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人类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硬件,手机、电脑、网络等等已经让现代人类尽享信息化社会的便利。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他们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沟通。作为教学载体的学校,在现代教育环境和社会关注下,都能提供基本的信息化设备,创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二、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独特性,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显得十分必要。
1.学生特点
中职生,相较于普高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普遍呈现较低较差的情况。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完成基本的文化交流。然而,由于自身基础与学习能力的问题,他们碰到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会出现厌学、烦躁,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理解甚至放弃学习等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将抽象的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变成生动的画面、图像、视频等,必然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程特点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对文化、交际、语言、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的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对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进行描述、阐释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进而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使学生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种教学目标和教学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手段能更好地展现目的语国家的各方面发展与文化,让学生能真正地有所体会,而不是凭空想象。
三、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优越性
相较于其它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理论性特别突出,而在其中,又贯穿很多现实生活的文化现象,因此,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整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吸引注意力,高效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充斥着大量的案例、文化现象,使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以往传统说案例、讲现象等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生动形象的场面,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及时的讯息等,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高效的导入环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作,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章为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此部分内容较抽象,如果由老师从案例开始讲,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解释导入,而如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引入一段经典的憨豆的视频,学生在看得开心的同时也更加能明白非言语交际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了高效导入的目的。
2.丰富感性材料,突破内容抽象形成的难点
信息化教学方法下,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例如,课程中communicationmodel沟通模式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很难理解。掌握沟通模式是任何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特别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而在沟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除了Sourceofmessage(信息源)和Retrieverofmessage(信息接收者)两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外,Encoder(编码)、Code(密码)、Decoder(解码)几个部分都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只能借助一些案例用讲解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高速路上,两辆并行的汽车正在行驶,这时其中一辆超过另外一辆并朝对方按喇叭,要求学生能用沟通模式分析此案例,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介绍,但学生仍因内容太为抽象而产生不少难点,比如无法理解其中编码与解码的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如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此部分内容制作成动画形式或者制作成视频片段,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辅助教师的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的视图,就能将此部分完整清晰地阐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充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扩充课程信息,增大课程容量,减轻教师工作量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相关信息,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只要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概念。从而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比如在商务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中,有一章节为男性与女性在文化背景下导致的各种地位及生活的不同,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布置各位同学从互联网搜索相关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搜集视频资料等来充实课堂教学,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此类的问题,并将方法贯彻到各种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起到引导、介绍的作用,而作为此课程的最终目标则是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为以后的就业服务并打下基础。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好地培养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此课程中详细介绍了商务跨文化领域中中西方名片从设计、用途及禁忌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充分地授课后通过布置制作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电子名片的作业,通过时下流行的QQ、Wechat、Skype等平台,在课后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比较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从而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信息化教学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图像、动画等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理论性较强的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教师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实际授课中内容过于抽象,不直观、不生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当然,信息化教学需要充足的硬件设施的支持,它只能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部。教师不能通过完全地依赖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授课的过程,应该坚持做好既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又不被其束缚手脚,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学,从而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赖晓榕 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英语组
参考文献:
[1]孙立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类型和特点.中国电化教育,2004.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39―03
当下,在中职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热潮的影响下,探究学习、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我国中职教育教学中也就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了。可是在这些教学模式运用的背后,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那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在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应用技术展开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其实,信息化教学业已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纲要》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也都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如何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上更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却没有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笔者以计算机硬盘分区教学单元为例,试图探究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内涵
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在教学中,依托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在基于一定的学习模式下,突出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技术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用技术解决问题(learn with IT)。其有别于多媒体教学,强调的是信息时代的“3T素养”,即技术应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变革学习方式,突出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基于技术的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案例资源与学情分析
下面以计算机硬盘分区教学单元为例,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学习模式为应用平台展开研究。
本教学单元使用的教学资源有:①极域电子教室 V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②计算机虚拟仿真操作平台VMWARE软件。③学生网上收集的硬盘分区相关多媒体资料及作业交流QQ群。④认知、交流工具: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⑤教师提供的硬盘分区相关多媒体资料及PPT。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项目学习方式下已初步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探究与协作,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工具软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但因为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理解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1.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共同体设计:该学习共同体由教师、学生、网帖人员组成。其中教师不是共同体的中心,而是一个引导者、咨询者、监督者的角色;网帖人员是提供网上咨询的热心网民;学生是该共同体的中心,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理把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兼顾到学生是否住宿情况,保证每个小组有1至2个同学是非住宿生,并且家里有电脑,能上Internet网,以便能及时上网搜寻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料及求助网帖。
(2)任务目标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学习任务,1至2人负责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提交,其余学生协助本组同学做好实训电子文档。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境设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对硬盘进行分区,指导学生通过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其次是设置协作式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伙伴关系,先通过自主探究了解问题基本面,再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组间交流分享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设置虚拟仿真操作环境,通过引入VMWARE虚拟操作系统软件,为学生解决操作上的后顾之忧。
(4)资源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学校不能提供Internet,只能让有学习条件的学生通过交流工具QQ群提交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由教师提供补充学习资源,弥补学生资源的局限性和准确性。
(5)策略设计:包括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具体见下文),建立合作伙伴,协作探究,快乐体验做中学;第二维度是指导策略设计,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提出学习问题(硬盘如何分区),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硬盘分区主题资源展开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通过收集、调查、推理、设计等实践活动,规划解决微机维护问题的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学习工具设计
(1)使用信息工具。如:网络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硬盘维护学习材料,并加以分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使用认知工具。如:概念图制作工具(Inspiration软件),让学生通过概念图描绘知识建构过程,有选择性地将硬盘分区新知识与已有的微机维护知识联系起来,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身边的生活与所学知识的类比联系,理解计算机硬盘分区的概念,增强学习微机维护知识的预见性,与此同时,形成一份实训电子文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使用交流工具。如:使用极域电子教室 V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便于老师适时监控、辅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便于学生的演示交流。建立师生QQ群,方便学习资料的提交与相关问题的咨询;Inspiration软件同时也可作为组间分享工具,用于组间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
(4)使用效能工具。如:借助虚拟机平台(VMWARE软件)技术作为与现实情境相连接的一个桥梁,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支持做中学。在仿真训练中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微机维护中的常见问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多媒体相关学习资源(硬盘分区图解、视频等)的帮助下,克服了因学生英文不熟练带来的认知障碍,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打消了学生担心操作不当而引发电脑故障、硬盘反复分区易损坏的顾虑,教学瓶颈得以突破(特别是对于硬盘分区这一教学内容),并能实现高仿真下的实操体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评价工具。如:Inspiration软件还可作为评价工具,通过其描绘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
3.学习评价设计
(1)学习效果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多维度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作业评价。
(2)教学反思: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作出有效反馈,以期螺旋式提高教学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反思
希尔伯曼在《积极学习》一书中指出: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教师主体间性的教学方式是更具成效的。而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显得自然而迫切,从资源的收集、提交、分析到协作学习与效果评价,无一不是靠技术来支撑的。
1.在资源的收集、提交阶段,突出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学生上网条件不统一,笔者就寻求了任务分工型结合QQ交流群的办法来解决。
2.在资源分析阶段,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协作探究的模式,突出考虑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参与协作探究,而概念图制作工具是此模式最佳的选择之一,它既可以整理个人学习情况,也可以描述团队学习过程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完成实训电子文档,一举多得。
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社会认知、个人情感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三个部分。如:本节课面向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软件使用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都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应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设计,参照行业资格标准,从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明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以“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为例,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通过设计海报,掌握平面设计的创意方法,使学生熟悉平面广告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增强对PS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具体的情景模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自己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和组内合作学习及组间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形成,从而快乐地进行学习。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的实施为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以促进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1.模拟真实工作室情境参考广告公司工作室布局,模拟布置教学环境,张贴企业现代管理标准、各个工作组的组名、成员构成以及工作理念或口号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设计工作室,在学习的同时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
2.任务与问题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广告作品展示,使学生对“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有直观的了解,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中,通过PPT演示一组南方持续干旱,田地干涸龟裂,农民仰望苍天求雨的图片。接下来再选取一组让人“心痛”的熟悉场景:污水的恣意排放、洗车时水花四溅……。让学生看到我们的水资源就这样被污染、被浪费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被激发起来,教师此时可自然引入项目和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3.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师可兼顾各个学生的能力基础和特长,将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划分小组,既便于组内交流和学习,也便于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汇总,实现信息化教学反馈。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择十分重要。通常组织能力较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被推选出来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组长应发挥其在老师和学生间的纽带作用,接受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并组织带动组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各项任务。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本次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因特网、网络学习平台、QQ、博客等构成的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查找相关知识,是获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平台方便教师学习任务的和学生学习作品的展示、进行在线测试等。运用电子邮箱、QQ、博客可以进行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进行作业的提交等。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的中职院校教师基本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且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然而对所搜集到的信息,大部分教师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并不能真正发挥信息的价值。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粉笔式”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拓宽教学的空间,丰富课堂内容。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都有较大的延伸,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挑战,教师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1.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配备完善的计算机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等。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符合教学需求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其中包括了教师备课用机和学生多媒体教室。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网络,以便于教师能够便捷地查询信息等。完善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还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自我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更是不断将信息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技的发展融入到教学中去[2]。在此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基地,中职学校更要不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促进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改革,加速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3.转变角色
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中,信息化教学涉及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它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交流空间,在一定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授知识的角色中转变为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接触到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接触信息化的知识,包容和接纳这种新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开拓学生视野。
4.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设备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正解的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不断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和独特性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在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以口头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并能熟练使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在互联网时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职院校想要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跟上时展的步伐,从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培养出当前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48-01
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自21世纪开始实行教育现代化,目前为止,除了偏远地区,全国大部分学校,包括小学,都已经开设信息化相关课程,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
1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那何为信息化呢?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领域的发展手段。因此,可以这么说,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就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个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1)首先,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从而走进学校的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形,软件应用及开发的能力。这类课程几乎持续教育的整个阶段,小学时期对计算机的认识,什么是主机,什么是屏幕,怎么开关机等等,到中学时期开始初步学习计算的应用,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给学生更深入的知识,比如计算机代码,操作系统,程序等等。(2)计算机技术初步应用到教学中。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师开始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电脑播放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些课程向更方便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更贴近实际。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4)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观念、媒介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和教育事业融为了一体。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课堂,授课方式是用电脑放映的课件,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老模式了。课件上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些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差别很大,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2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学课件信息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大很多,上课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那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网络上搜集各方面的材料呈现在教学课堂上,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电子媒体成本低。信息化教学实施以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多采用电子媒体的形式,把上课要讲的内容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些电子的课件保存方便且存放时间长。课件的制作是教师使用计算机完成的,在课堂上采用放映的形式,节约了教师备课的纸张和笔墨,以及粉笔等的费用。
(3)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教师讲课的课件,有大量的图片视频材料,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丰富了课堂内容。比如,地理上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师可以用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什么是高原,什么是丘陵,山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图片就能分辨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可以查看名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查阅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料,就连实现国际化也成为了可能。
(4)电子媒介教学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都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学生为了更好理解和记忆知识,只能做笔记。多媒体技术则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上课的课件学生可以拷贝回去方便复习巩固。课件上的知识点出现错误了,教师可以直接在原有课件上进行修改,方便快捷。图片、视频等资料更是可以实现网络传输,资源共享。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内容都是电子形式的,借助计算机、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传输,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5)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电子化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传统教学,更为生动、直观,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纸张文字。
3 教师应转换身份,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料都可以下载学习,对学生的技能提高帮助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信息的占有者,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传递的作用,是学生和新知识之间的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僵局,而且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见识阅历的限制,教师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身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由之前的传道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引导中职学生整合各种资源完成学业。比如:教师在授课前,引导学生对新内容进行预习,预先掌握新内容,把没有看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在网络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名师讲课视频,了解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型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完成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所需的材料。
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扮演信息的传递着,而要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随时补充自身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要教的课程,教师必须首先自己要熟练掌握,能够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去教学生。杜绝学生提问老师就卡壳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借助网络,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以随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随时随地学习就有可能倒退落后。还有些教师年龄偏大,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新型的教学方法也有抵触。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学习计算机技术,研究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方便学生的学习。第三,结合信息技术,合理设计课堂。教师是教学课堂的设计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课堂设计时也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和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第四,给学生足够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后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复习巩固。富余的课后时间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络拓宽视野,提升综合实力。教师若是完全占用学生的时间,就使学生时时刻刻陷入到紧张的气氛中,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论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教学方法也不在少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方法,也应该多注意研究班上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鞠宗其,林艳.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