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09:4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生三结合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按照区计生局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区财政局201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将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纳入全年目标考核管理,继续巩固和发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全面落实完成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目标任务。现就我局201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机制完善,目标落实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落实帮扶基地内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优待政策,切实强化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我局成立了以局长钱锋同志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在李庄镇进行帮扶基地建设,巩固了基地建设,全年基地内无任何违法生育发生。同时,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2014年计生“三结合”工作帮扶目标任务。其中,新增联系户10人,经群众推荐,村内公示,镇计生站审定,分别签订协议,建立致富卡、健全帮扶记事及相关资料。为李庄镇高桥村30户帮带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为全区计生工作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我局认真履行计划生育工作成员单位职责,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的资金保障服务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资金需要。
一是按规定落实计划生育经费,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资金需要。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拨付计划生育事业费,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必要的经费投入;三是加强计生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依照《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财政部关于财政检查的各项具体规则和方法,积极协调计生等部门,理顺计划生育事业财政支出的职责,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项目建设实行跟踪检查问效,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强化宣传,大力营造计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
一是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列入精神文明教育内容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计生意识,利用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机会,组织学习了《人口计划生育法》等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传达各级有关计生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利用电教片、板报、局域网、支部活动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了计划生育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做好对未婚与未孕妇女进行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使全局育龄妇女更多的掌握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三是深化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局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各种节日、纪念日,把计生政策、法规宣传落实到各股室,确保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知识和奖扶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四、积极扶持,计生三结合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实施结对帮扶和政策帮扶
年初将计生“三结合”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结对帮扶人员先后多次深入基地和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调查摸底,制定集体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开展科技信息项目帮扶,广开致富门路。我局大力宣传以学科学用科学作为实施计生“三结合”帮扶致富的主要生段,转变生育观念,树立少生快富的思想,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基地内人口素质,扎实开展生产、生活、生育“三结合”,重点巩固和发展传统种养殖业;三是实施物资资金帮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先后多次给帮扶对象家送去慰问资金,新增帮户家庭10户,共计4000元整。给计生贫困户送去温暖和关怀,30户帮带户每户210元,共计6300元整;四是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加强基地生育文化建设。利用报刊、电视等形式,宣传国家计生政策,增强了基地内计生“三结合”工作的影响力和受益率,较好的完成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定的各项目标,为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 基本情况
从初略的工作总结报告中看,经全乡上下共同努力,我乡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11月份止,共出生54人,计划内有49人,计划生育率90.7%,(计生率90%),“三查”率市内达100%市外达90%,长效节育率85.61%,综合避孕率90.57%,政策兑现率88.26%,结案率达60%,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无行政侵权行为,一年来没有发生恶性案件。
二、 具体工作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对各村计划生育情况进行全面排摸,了解掌握我乡的基本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理清思路,经乡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措施,将塔岭建设成为生育文化示范村,将南坑列为后进转化村,孟坑、平卿、大岭根作为计生重点村,重点监控。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强村干部计生意识培训。落实村干部责任。根据县2008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指标,结合我乡的计生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并与村签订了《2008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进一步健全了对住村干部、计生专干、村两委主要干部及村服务的责任制考核,严格考核计划生育率、长效节育率、“三查”服务率、重点户管理、社会抚养费兑现率等几项指标。动员各种力量,将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强化了督查工作,平时对各村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乡村干部会议上通报检查情况。并要求限期整改,以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
2、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及三查工作。抓好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各村分别通过召开村干部会,由村干部分别联系一到两名育龄夫妇,引导已生育一个以上孩子的育龄夫妇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切实提高长效节育率。积极争取乡卫生院的配合,组织卫生院工作人员到各行政村开展一年两次“三查”服务工作,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的孕环情动态,配合乡政府做好动员参查工作,为提高三查和长效节育率,设立了奖惩措施。首先,三查率和长效节育率将作为各村书记、主任、计生服务员年终考核的两项主要指标,直接与奖金挂钩。另外,给卫生院医务人员设立个人奖金,在家育龄妇女三查率达到100%的,年终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奖励,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通过大家的努力,三查率市内达100%,市外三查率达88.6%。全乡长效节育率达85.61%,综合节育率达90.57%。
3、切实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及时严肃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好遗留案件的清理工作,切实提高案件的兑现率,确保执法到位,维护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严肃性。相关村党支部、村委会做好调查摸底,提供未征收对象的详细情况,并大力配合乡政府和做好征收和工作。经过对全乡的计划外生育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分片逐个落实。各计划外生育对象由所在片负责人及住村干部负责.乡计生分管领导组织相关村的干部,多次对计划外生育对象开展工作,,取得违法生育对象的配合。并落实村干部责任,多管其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抚养费当年应征收5例共7.6646万元,已征收6.5668万元,结案3例,金额兑现率85.68%。
4、开展外来、外出、在家育龄妇女排查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确立以村为单位,对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口进行调查摸底,力求做到人员不漏管,同时对各村外出流动人口再次进行排查,详细掌握外出育龄人员最新动态综合信息,千方百计摸清外出育龄妇女的底子,及时掌握其外出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和孕环情信息,加大力度排查计划外怀孕对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至10月底止,全乡共有外出育龄妇女362人,在家育龄妇女 835人。都已分类登记在册,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5、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介运用各种手段,大张旗鼓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营造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运用流动计划生育宣传车、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在乡政府外墙刷写大幅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在中心村500米长的街道制作醒目计生宣传牌,形成计生一条街。各村主要场所刷写了计划生育标语,共刊登黑板报24期,制作1250多张各种计划生育宣传品发放到户,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水平,人口意识和生育观念。
6、开展优质服务、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按照以人为本、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组织实施计划生育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抓好优惠政策工作的同时,对自觉结扎、终止妊娠手术的夫妇给予奖励和扶助。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一是引导群众落实长效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扭转了初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时长效节育率大幅度下降的局面。二是以人为本,关心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以每年的二次透环孕检为契机,结合”计卫合作”做好生殖保健服务工作。结合“三查”,为62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使有患病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治,深受群众欢迎。各驻村干部、村计生服务员加强对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的随访工作。为提高服务效率,坚持做到随访到家,服务到人,积极为育龄妇女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工作,做到边随访边记录民情及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消除了计划外生育的隐患。有效地控制了计划外生育。
7、深入开展协会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乡11个村建立了协会组织,共有计生协会会员562人,协会会员数的增加,标志着基层协会的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计生工作主力军逐步形成。协会还积极参与计生“三结合”,搞好优质服务,重点帮助计生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计生协会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
2008年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仍有不少干部群众存在有计划生育松了的错误认识,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仍有较大的差距;二是计划生育工作不平衡,少数村计划生育工作比较相当被动,村级计生服务员素质有待提高,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三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情况复杂,日益成为计划生育工作新的重点和难点;四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仍然是主要薄弱环节,外出人口仍然是计划外出生的高发人群;五是行政执法难、兑现难仍是计生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要认真研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加大力度开展工作。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网络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1、实施精准扶贫。组织实施《__乡2015年“双联”和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等工作机制,广泛开展走穷亲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全覆盖走访贫困户222户并分户建立信息档案,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底,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扶贫帮扶措施。结合《__乡2015年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利用全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机遇,引导108户贫困户发展土杂鸡养殖、核桃种植等产业,努力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能力。
2、加快产业转型。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前期投资400余万元的严湾村500余亩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建设,带动全乡新发展猕猴桃800余亩,配合乡域外投资企业做好农户土地流转引导工作,预计今年秋收后将实施规模1000亩的第二期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稳妥落实全乡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新发展茶叶600余亩,核桃500余亩。
3、落实民生工程。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完成职中招生12人;推进就业促进工程,引导城镇新增就业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人;完成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07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6002人;实行低保动态管理,严格申办流程,清退不符合条件15人,新增符合条件10人,城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195元和140元以上;完成16户农户危房改造检查验收并进入补助资金申报程序,户补助资金8500元。
4、狠抓环境治理。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城乡垃圾治理、“三线”环境治理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组建村级垃圾治理小队4支共计33人,配备再生资源回收员4名,建成垃圾中转站1个,新建、维护垃圾收集池23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点1个,拟建大型垃圾收集池2个。
5、优化社会管理。完成国家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2对,新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三查率达96%,对办证的独生子女奖励经费100%兑现到位,积极落实计生“三结合”帮扶政策,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完成省级农民健身工程严湾村篮球场建设,成功举办__乡“金马贺岁”迎新春联欢会,支持引导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6、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活动,建立健全突出问题应急工作机制,在重大节日、敏感时期实行稳定信息零报告制度和动态信息通报制度,切实做好重点人员教育稳控工作,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全面落实 “大调解”工作领导责任制,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健全维稳工作台帐,积极协调解决土地纠纷、民工工资矛盾纠纷20余起。
7、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建设,向上争取资金7万元实施270米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妥善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督促胡湾水库引水工程顺利实施,工程完工后可解决650人安全饮水问题。组建九黄路(__段)改造工程指挥部,稳妥推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落实乡卫生院建设、__学校改造及
幼儿园新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8、推进土地确权。实行“四小组”工作法,分村组建数据收集、信息登记、档案管理和纠纷调解4个工作小组,按照责任分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全乡1936户农户土地基础数据收集并分户建立信息数据档案。
9、力促农业发展。强化养殖技术培训,新增规模养殖场5个,出栏生猪0.8万头、肉兔2.6万只、家禽2.5万只,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95%,有效抗体合格率达到70%,无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面推进林业发展“两大工程”成果巩固提升,无违法占用林地及违法采伐行为发生,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10、狠抓安全工作。坚持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管,实行联合执法,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打非治违”行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一般伤亡事故稳中有降。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整治,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片区派出所民警、乡交管办人员、安监办人员对乡域内机动车辆实行定期不定期排查,严厉整治机动车超载超速,实行“警示教育+处罚”机制,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整治,全乡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1、缺乏政策扶持。我乡没有列入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招商引资,广大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比例不到30%,规模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大部分农民仍处于观望状态。
2、资金筹集较难。虽然我乡引进了__帝庄农业科技公司建设高标准猕猴桃核心示范基地,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但是自发种植的规模户限于自身实力和融资不畅,降低了种植投入和技术标准,可能影响长期效益。同时,由于我乡的茶叶、猕猴桃、核桃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跟不上。
3、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我乡境内通村通组道路已基本硬化,但出境主通道九黄路犍为段和__至黄丹段都路况较差,经济发展制约瓶颈逐步凸显。原有水利设施受损严重,缺乏政策资金投入,加之__地形属断头山,水资源匮乏,农业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尽快设施同心村一组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强化协调配合,稳妥推进九黄路(__段)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力促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落实胡湾水库引水工程,尽早解决农户饮水难题。加快推进乡卫生院建设工程,落实__学校改建及幼儿园新建工程。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严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辐射带动效应,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大农户土地流转引导力度,力争顺利实施规模1000亩的第二期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稳妥实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新发展茶叶800亩、核桃600亩。
*水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境属贵州省少数低热地区之一,适宜于发展各种早熟蔬菜和水果。长期以来,种植业以生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较小,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商品生产尚未形成规模,种植效益低,农民增收门路少,收入不高,仍处于贫困境地。全县耕地面积44.7万亩(国土详查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2,其中水田29.85万亩,占66.7,旱地14.85万亩,占33.2。
2*年底,全县农作物总播面53.5万亩,其中粮食总播面35.859万亩,粮食总产量1*.*5*万吨,人均占有粮为312.14公斤,种植业总产值为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5*元,其中来自种植业收入735元。农民人均比上年增收391元,其中种植业增收98元。
二、农业生产现状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多熟制推广
从2*年起,我县陆续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马铃薯、番茄、苔蒜、、葡萄、脐橙、椪柑等农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是种粮的两倍甚至更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年,全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由2*年的3∶2调整为12∶13。以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项目、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获得成功。初步形成了西北部低热片区蒜一稻、茄果类一稻—延秋菜、早玉米一稻一葱、早熟瓜(豆)一稻一菜豆、早玉米套作马铃薯—稻—延秋菜,南部高山冷凉片区蒜—稻、马铃薯—稻--菜、冬春菜—豆类—延秋菜等高效种植模式。目前我县利用稻田进行多茬高效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平均亩产值为32*元左右,对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2、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83万亩,产量达9.3万吨,总产值92*万元,总收入6413万元。其中以北面片区发展的早春番茄,面积达1万多亩,最高亩产量为86*公斤,亩产值为64*元,扣除生产用工和生产物资投入,亩纯收入为52*元;以三合、交梨、三洞、周覃等乡镇发展的优质苔蒜达8*多亩,亩产值可达2*元以上,扣除生产成本4*元,亩纯收入达16*元,规模生产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
3、水果生产趋向精优
全县现有水果面积3.95万亩。其中以脐橙为主的柑桔面积1.73万亩,以九阡李为主的李类1.*万亩,葡萄1.*9万亩,年水果总产量2427.5万公斤,总产值25*余万元。这些产品已成为我县特色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
4、种桑养蚕取得初步成效
种桑养蚕项目是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培育起来的项目之一,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种桑养蚕只是第二个年头,今年种植面积2*亩,主要栽培品种有“农桑14”和“桂桑优12”。主要分布在南北片区14个乡镇,65个村,329户,其中3*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9户,行政技术干部留职离岗带薪创办种桑养蚕实体人员11人。全年养蚕共7批,696张,蚕茧产量3*.5担。蚕茧收入为21.*万元。基本实现了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的目标。今年深圳支持我县扶贫开发种桑养蚕资金75万元,为2*年蚕桑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有效推进
我县获得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已达到4.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万亩,蔬菜1.1万亩,马铃薯*.6万亩,水果2.45万亩。大蒜、番茄、辣椒、甜玉米、马铃薯、椪柑、脐橙等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活力树”牌无糖甜茶获得了“贵州省名牌农产品”“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称号。在市场方面,部分苔蒜、番茄、香米、脐橙实行订单生产,已与多家公司达成产销协议,进行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56万亩。脐橙、甜茶在2*年8至11日的省农产品展销会上受到广大客商的好评。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下一步生产绿色食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年,我局在较好完成省、州、县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州“三个一”活动,上交省厅三篇论文参评,荣获职工文艺汇演一等奖,有7篇科技论文在《农技服务》《现代农业科技》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2篇信息在《黔南日报》上刊登;九名技干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奖”、一人获“建县5*周年先进个人”称号,四人获县“带民增收先进个人”奖,我局获州局*6年度考核二等奖、粮食生产三等奖。
三、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发展果蔬产业必备的水利设施不解决,将制约着大产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在有条件发展果蔬产业的地区加大水利沟渠及机耕道的修建,解决农户生产上的困难。
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目前,我县没有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贮藏、冷冻、周转条件,无信息服务网络,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三、乡镇农技人员仍属乡镇管理,不便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明年要实行定岗定编全员聘任制,建议收归县直管为好,同时要把乡镇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每站15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以便2*年向上争取支持每站25万元的投入。
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正成为从上到下必须狠抓的主要工作,建议在农业专项经费安排预算为好。
四、下步工作计划
2*年我县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州、县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繁荣稳定”这个中心,抓住“两高”的修建和国家支持“三农”的良好机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植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主的高效、特色农作物,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我县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以上农业工作思路,2*年全县农业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7.54亿元,比上年增长7.41。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6万亩,粮食总产要达到1*.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以上,为实现以上预期目标,2*年全县农业工作的重点是:
(一)稳定播面,推广新技术,提高粮食综合能力。在稳定粮播面积、提高单产上下功夫。确保农作物总播面积基本稳定,种满种好基本农田。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5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要达到36万亩,重点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几大作物。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1万吨。
(二)因地制宜优化种植业结构,建设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年计划实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5万亩,优质稻8万亩,马铃薯基地2.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葡萄、脐橙、九阡李)2万亩。加强对基地建设管理,做好基地建设中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做到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在建设基地过程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通过订单来解决农产品产后销售问题,同时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
(三)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2*年,在继续组织实施好“无公害大蒜项目”“洪灾稻田改种项目”“农村能源建设”“种桑养蚕生产示范”等项目基础上,加大项目管理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挥项目投资效益。加大对果蔬、粮食增产、种桑养蚕等项目申报工作力度,努力争取4*万“植保工程”和1*万“测土配方施肥试点”等项目得到实施,力争项目投资高于2*年的投入。
(四)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做好冬季农业开发和夏收粮油作物的配套技术措施的落实,重点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完成超级稻种植5万亩,水稻旱育稀植5万亩,玉米育苗移栽5.5万亩,马铃薯高产栽培2.5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5万亩,平衡施肥及配方施肥1*万亩,作物病虫害防治率在95以上,农业科技培训2.5万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25*户。建成15*口沼气池。
(五)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投资风险最小化。全县订单农业争取完成2万亩,新增无公害基地认定5个村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2个,转换认证品种3个,新成立各类经济合作社5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5*人左右。
(六)加大执法力度,构建护农平台。实现传统的自主型农业向现代的法制型农业转变。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二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执法队伍和执法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各种破坏农业生存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进一步依法维权,切实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组建农业行政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户实行“一站式服务”。
(七)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扩展就业门路,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衔接机制,从体制、机制、组织方式、使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的一体化和规范化,提高输出率和使用率。着力向县外、省外输出,2*年计划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人。
(八)搞好农业污染面源普查与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农业污染面源普查工作,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工业、生活及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耕地和水资源环境造成的污染。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工作,争取申报绿色食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对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各环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