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务业统计工作计划

服务业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14 06:2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业统计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务业统计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

建立政府综合统计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由市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协同实施。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管理行业法人单位的统计调查,并根据需要协助统计部门开展限额以下法人单位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工作(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

(二)统筹协调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由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协调组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

为了规范和促进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对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二、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

(一)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全市范围内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法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行政、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他组织机构以及视同法人单位的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包括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户与没有登记注册而实际从事服务业经济活动的个体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

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内容以全面反映服务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和满足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需要为核心。主要掌握服务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产负债、收支、盈余等情况。由市统计局负责制定《*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调查制度另发),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对象分为法人单位(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和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并实行在地统计,具体调查对象名单由市统计局提供,根据职责分工由各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2、业务统计及方法

业务统计主要以反映行业业务活动的实物量及行政记录情况。由行业管理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和年报制度。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1月,年报报告期为1~12月,各镇乡、街道、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12日、6月12日、9月12日、12月12日前,年报为次年1月底前,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试行,2009年年报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实行季报调查制度。一年调查4次,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1月,上报时间与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相同。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按行业管理部门统计制度规定上报,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

(四)组织实施

市统计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制定全市服务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

市统计局根据统计制度确定并向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法人单位名单,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协助做好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承担行业管理部门以外服务业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的统计调查、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工作。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部门管理行业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和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有关统计资料。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上级管理部门和市统计局的指导下,负责对本部门管理行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处理和上报,对本部门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同级政府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没有承担具体统计调查任务的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和协助统计局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五)工作要求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本辖区和本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服务业统计人员,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所需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规范统计基础。人事(编制)、民政、工商、税务、质量技监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为服务业统计调查提供基础服务。加强统计台帐和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2篇

(一)巡查对象

市级有关部门。具体名单由市局服务业处在巡查前一周确定并发文通知被检查单位。

(二)巡查内容

1、统计工作组织领导和保障情况等;统计改革、部门统计工作协调情况;大型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2、宣传和贯彻落实《统计法》、《处分规定》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文件精神情况。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者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违法公布统计资料,违法泄露统计调查对象资料等问题;

3、本部门及下辖单位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上岗情况;

4、统计基础建设及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三)组织实施:市局服务业处牵头,监测处等局相关专业配合。

(四)时间安排:巡查时间年7月--9月底。具体实施时间由市局服务业处于巡查前一周发文通知。

二、统计督查

(一)督查对象:县、、县、县、、区、区、市开发区各一个乡镇(街道办)。

(二)督查内容

1、统计工作组织领导和保障情况;

2、辖区内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上岗情况;

3、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

4、统计方法制度贯彻执行及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三)组织实施:市局法规处牵头,监测处等相关处室配合。

(四)时间安排:督查时间年7月--9月底。具体实施时间由市局法规处于督查前一周发文通知。

三、统计监审

(一)监审对象

工业、能源、建筑业、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物价、贸易、服务业、劳动工资、农业等有关专业各若干家单位,具体名单由市局(调查局)相关专业处室在检查前一周确定并发文通知被检查单位。

(二)检查内容

1、统计基础建设及业务规范化建设情况;

2、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上岗情况;

3、年年报、年定报统计数据质量;

4、统计工作中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和问题:(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2)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3)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4)提供不完整统计资料;(5)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6)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7)其他存在问题。

(三)组织实施:市局(调查局)各专业处室。

(四)检查时间:年7月--9月底。具体实施时间由市局(调查局)各专业处室自行确定并于检查前一周发文通知被检查单位。

四、工作要求

1、严格检查程序。一要准备严谨。各专业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拟定统计检查实施方案,通知检查对象并作好检查的各项安排;二要实施严密。要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和事先拟定的检查方案组织检查,认真查阅、收集、复制有关资料,如实填写检查核实表,如发现检查对象存在比较严重的统计违法行为需要追究法律责任时,须做好调查笔录。检查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检查工作情况,对检查对象作出客观评价,如检查组负责人认为有些问题还没有查清,有待于进一步检查核实,也可以不向检查对象通报相关情况;三要处理严明。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当及时提交检查报告并呈报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并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作出相关的处理。对检查中没有发现问题的,提出客观公正的检查结论;发现一般性问题的,经批评教育后责令其限期整改;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应由市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立案,作出必要的行政处罚。

第3篇

一、2009年发展服务业工作情况

2009年,我县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重点工作及项目

一是围绕科学发展,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为了对全县物流业的发展加强引导,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我们会同山东大学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学院编制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召开了有相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征询意见会,根据所征求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报县政府审核。

二是围绕强化认识、召开会议

1、召开了全县服务业工作会议:为了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我县服务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服务业办公室协助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县服务业工作会议(召开全县工业财税现代服务业)。在这次会议上耿书记提出了##县服务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及任务。

2、召开了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与统计局联合召开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暨培训工作会议,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沾政办发[2009]47号)文件,传达贯彻市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事宜。

三是围绕加快发展,制定扶持政策

2、根据省、市服务业工作重点,关于加强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我们出台《2009年##县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件,并积极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落实。

四是围绕扩大影响,强化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加速##服务业的发展,加大##服务业的宣传力度,今年我们先后在全县推出了《聚焦现代服务业》专题系列电视节目、举办了“##服务业知识竞赛”和精心制作了##县服务业外出招商宣传画册——从规划布局、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三个方面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县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为了加大##县服务业招商引资的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中外客商了解到##县优美的投资环境和孕育的无限商机,我们利用##冬枣节和参加第十四届鲁台现代服务业对接洽谈会等方式对外来的客商介绍##的地理、历史、人口等情况和交通、生态旅游、经济基础等优势,并向他们推介我县服务业招商项目,台湾客商对我们的项目十分感兴趣,正在沟通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招商作用。

五是围绕实事求是,强化统计工作

针对现行服务业统计制度已严重滞后,手段、方法、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县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实际状况,我们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主动与上级部门领导汇报及与县统计部门对接,来商讨我县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在此基础上,于8月27日和县统计局联合召开了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暨培训工作会议;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统计制度、方法、手段等不相称、不适应、不真实反映经济现状的对策,并争取了市统计局的意见。

六是围绕做大做强,提升项目、稳步推进

七是做好了六项日常工作

1、制定年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负责全县服务业年度各项目标的确定、下达,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做好了滨州市各项考核指标的上报并抓好落实工作。

2、组织实施服务业发展目标管理和考核。

3、做好了全县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调研分析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先后完成了服务业调研文章3篇。

4、做好全县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筛选、确定、跟踪管理工作,建立重大项目通报制度,每月定期汇总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市服务业办公室及县政府通报项目建设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做好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工作。帮助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申请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目前,山东省发改委和山东省财政局已联合发文,在下达2009年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项目贴息和补助计划的通知(鲁发改投资[2009]1210号)中,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争取到引导资金340万元。

6、做好了对上争取工作。##冯家海产品批发交易园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被列入滨州市2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和滨港铁路项目被列为滨州市3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被纳入全市服务业产业链延伸重点项目有24个,进展顺利基本完工。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滞后的,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品牌少,竞争力不强。缺少支撑行业发展的支柱企业和知名品牌。目前尚无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办服务业企业,只有王尔庄海蜇批发、鲁北木材、##冬枣交易3家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没有形成足以独自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型市场。

二是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偏低。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和法制建设滞后使良好的市场秩序难以形成。多头管理和没人管理共存,服务行业市场不够规范。

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县服务业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2012年服务业工作计划及重点

2012年,我县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剥离,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重点突破,差异发展、突出特色,重点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搭建服务体系平台,实现我县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明年我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为: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速度为18%;

——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增长5%;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速度为25%。

为了顺利实现以上发展目标,2012年服务业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科学发展,提出更高目标。在去年几次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于2012年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商业网点规划。

(二)、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增加投入数量

(三)、继续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1、加快“总部经济”战略的实施,扩大经济总量

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总部注册在##,能够扩大全县经济总量、增加地方税收、提高区域竞争力、提升##形象、提高美誉度。这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延伸手段,更是针对我县发展空间狭小,发展我县经济的一种创新突破,也是一种发展战略。主要措施有以下三点:

①坚持“三个必须”:一是新进服务业招商项目,必须就地注册;二是现有服务业在建项目,必须就地注册;三是已经落户的服务业企业,必须就地注册。

②明确“三个优惠”:一是在本地注册的服务业项目,给予条件优惠;二是在本地注册的服务业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三是在本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给予一定的待遇优惠。

③强化“三个服务”:一是强化过程服务,凡在我县注册的服务业企业,要全程跟踪服务,竭力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二是强化政策服务,出台优惠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三是强化环境服务,优化区域环境,以宽松、优良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服务业企业将总部落户在##。

2、加深“创牌创新”战略的强度,提升企业质量

为推进服务业行业运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我们将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宣传和发展服务业品牌意识,鼓励和扶持县内服务业企业创特色、创品牌、创信誉。积极协助具备创牌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配合做好宾馆酒店的评星定级的申报工作,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及时解决企业在申报及获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扩大销量,壮大规模。

(四)、明确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搭建服务体系平台。

按照省市发展以生产业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求,重点选择金融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商务服务业做为工作重点,搭建生产制造业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制造业集聚区服务平台、现代化交易平台、商务服务中心、产业促进中心、研发设计平台,重点项目如##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现代服务业城市综合功能体、冬枣销售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项目。支持城乡居民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建设农民工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如苑老年公寓建设项目。

(五)、强化服务,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强化政策服务。积极跟踪省、市有关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配套、操作和协作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梳理落实我县有关政策意见,借鉴周边地区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我县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抓紧完善市场培育引导政策意见,以点带面,以项目带产业,促进我县专业市场跨越发展。进一步强化招商服务。努力挖掘网络招商平台和信息化招商优势,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工作,通过信息渠道和手段,实现我县项目招商信息有效,达到突破时空的充分招商和优选招商的效果。启动连续三年的大型物流项目主题招商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计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要求,以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基层统计队伍,切实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总体目标

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统计力量,规范企业统计行为,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高基层统计信息化水平,以开展街道和“三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下同)、房地产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考核为抓手,促进全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起组织体系完善、队伍素质优良、统计行为规范、技术手段先进、保障条件完备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体系。确保区统计局在2013年底前在市局考核中达到考核验收标准(90分以上);70%以上的街道统计中心达到85分,“三上”企业统计星级单位认定率达到85%以上,“三上”企业统计星级管理四星、五星单位占30%以上;在2014年底前,75%以上的街道统计中心达到85分,“三上”企业统计星级单位认定率达到90%以上,“三上”企业统计星级管理四星、五星单位占35%以上;到2015年底,80%以上的街道统计中心达到85分,“三上”企业统计星级单位认定率达到95%以上,“三上”企业统计星级管理四星、五星单位占40%以上;并在全区树立一批统计规范化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星级示范统计机构和示范企业。使全区基层统计工作达到统计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信息畅通、数据真实、工作高效,实现统计人员专职化、统计工作规范化、报表台账标准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的目标。

三、实施范围

区统计局、各街道统计中心,“三上”企业、房地产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县级统计局考核办法》、《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市乡镇(街道)统计中心工作规范》执行,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见附表。

五、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期间,依据当年工作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发现问题边整边改,把边整边改贯穿建设年活动始终。区统计局每年组织对各街道统计中心进行考核验收,各街道负责组织对所属重点企业进行考核验收,区统计局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抽查验收,考核情况计入年终考核。

(一)2013年为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

第一阶段:2013年1月—3月为准备阶段

1、各街道起草制定并下发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总体部署,并于3月5日前将本街道实施方案报区局综合科。

2、召开有关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建立建设年活动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责任。

第二阶段:2013年4月—6月为摸底阶段

1、区统计局结合往年考核情况,对照国家、省、市制定的规范化建设标准,逐一进行对照检查。

2、各街道统计中心对所属重点企业做深入调研,进行详细分类,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2013年7月—12月为整改阶段

1、各街道统计中心要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上报区统计局。

2、及时向主要或分管领导汇报有关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工作落实到位。

3、区街两级分别召开一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交流街道、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经验。

4、区统计局对各街道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二)2014年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

1、各街道统计中心结合往年考核情况,针对基层基础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全面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对照规范化建设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落实,整改到位。

3、组织初评和检查验收。区统计局做好初评,并提出具体考评意见,迎接市统计局考核验收。

4、适时组织总结和交流。区统计局根据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组织街道统计中心进行总结交流,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5、在区组织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推广街道、社区、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经验。

(三)2015年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年:

1、重点推进。对两年尚未达标单位要加大力度,实施整改,着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2、检查验收。全面做好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检查验收和市局复查迎检工作。

3、总结表彰。全面总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区统计局将对在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街道统计中心和企业标兵单位颁发证书,表彰奖励。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力推进“三个提高”的重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区统计局成立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验收和总结表彰工作。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牵头组织协调各科室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各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落实责任、推进工作。

第5篇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实践活动持续深入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在局机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经过5个多月的时间,较好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3个阶段的各项任务。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学范同志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统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为了突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结合县情和统计工作实际,提炼形成了“提升统计能力、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

2、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规定的篇目,学习中央、省市县委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领导的讲话精神。通过为每位党员定购学习教材,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宣传栏”刊登各类学习材料等,丰富学习载体。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采取党组带头学、中心组引领学、支部集中学、个人交流互学,以及请党校、县纪委专家作报告、局党组书记上党课、中心组成员大会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活动中,共组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5次,全局辅导报告会3次,党支部学习讨论17次,党组成员撰写学习体会8篇。

3、分析检查,理清思路。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多次印发给局机关各科室、队,反复征求意见,几易其稿,不断修改完善,确保分析检查报告质量。在征求意见中,共收到上级统计部门、县级有关部门、镇(区)统计机构征求意见反馈表32张,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统计负责人、统计辅助调查员、统计调查对象代表和局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征求意见建议52人次,局领导谈心谈话共12人次,共收到意见和建议36条。

4、扎实整改,搞好评议。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整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整改落实的项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了整改落实的具体时限要求和具体措施,并对整改落实项目进行了分解细化,明确了负责的局领导和责任部门。同时,根据县委要求,我局设计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印发给相关部门、局全体党员、退休干部、群众代表及基层单位等对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对活动表示满意的占98.7%,比较满意的占1.3%。

(二)国情国力调查稳步推进

2009年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之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入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的关键阶段。我局紧紧围绕经济普查打好攻坚战,统计局作为经济普查工作的牵头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省、市各级机关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经济普查工作进程。认真做好入户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统计法规的宣传力度,发放《关于如实提供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告知书》6000余份,营造经济普查的工作氛围;加强指导,注重质量,严把“四关”,即严把入户登记关、数据初审关、审核评估关、数据处理关,共入户登记法人单位3*7家、个体工商户2800家;做好普查资料汇总和开发应用工作,完成了《*县第二次经济普查汇总数据摘要》(简要本),落实了经济普查技术研讨课题;做好经济普查风采风貌的征集工作,以及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实施经济普查的同时,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整理归档等扫尾工作;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统计基础工作成效明显

1、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先后召开农调、工业、劳动工资、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做到贯彻及时,要求明确。为提高培训效果,各专业精心准备,认真编写年报指标解释和操作方法。针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

2、建立和完善了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年初,局机关成立数据质量评估领导小组,确保各专业之间建立正常的数据评估机制,对镇(区)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对各专业经济总量前几名企业继续实施重点监测、重点联系制度。同时,积极督促基层企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健全基层单位统计核算制度,做到数出有据。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加大了对镇(区)统计人员统计制度、程序处理、网上直报、数据评估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针对重点耗能企业、大中型企业网上直报、工价、景气、房地产等一批新上网专业的网上直报工作和制度培训;举办了服务业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了全县700余家规上企业的统计人员有关能源、投资、劳动工资、科技等方面新业务知识的培训,参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

4、有效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内网建设,改版更新了统计内网,及时加载统计信息,及时更新单位名录库。认真做好经普内网、*门户网站经普专栏的维护并及时加载有关信息。继续加强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配套出台了*统计信息网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备份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短消息催报平台”(农民信箱),将各专业基层统计人员联系方式录入平台数据库,给报表催报、会议通知等统计日常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同时,完成了县、镇两级统计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减轻基层会议压力,节省了时间和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创新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领域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我局针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各专业的岗位职责,把县政府下达的重要工作具体落实到各专业人员身上,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创新。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二是实施能源统计制度,规范能耗核算和数据评估办法,提高能耗数据质量,加强能源统计专题分析工作,主动参与能耗考核和减排考核。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服务业全面统计制度,扎实推进服务业统计工作,改进并认真组织实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统计,完善12个服务业行业抽样调查制度。做好民生统计工作,开展粮食监测统计,完善居民个人收入统计监测体系。四是组织和开展了民生民意调查,开展了食品安全感调查、出行情况调查、时间利用价值调查,开展了*市软环境建设调查,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调查、廉政建设调查、*市评议各县区政府电话调查、“万人评组工”调查、人民群众对各镇(区)及各县级单位的满意度调查。五是组织开展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一次性调查、全省5‰人口变动、劳动力、“平安浙江”调查,还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十一五”中期监测等10多项常年或临时性抽样调查任务。六是深入研究重点专业内在的数据关联,狠抓总量和要素统计,着力提高GDP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的匹配性。围绕国民经济核算需要,改进和完善专业统计工作,强化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专业与各类物价指数的统计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完成20*年年报和2009年各项定期报表。七是加强社会科技统计工作,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基层科技联络员制度和科技季度会审会议制度。八是加强镇(区)GDP核算工作,按培育“新市镇”的要求测算了20*年度和2009年各季镇(区)GDP。

(五)统计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1、县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县委张仁贵书记和沈晓红县长多次听取县统计局关于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要求全县各级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如实统计,认真做好各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使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王根良副县长、孙雄伟副县长也多次到县统计局调研,对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统计体制改革的进展表示关切,要求县统计部门要紧跟当前热点,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

2、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统计工作。为做好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工作,提高统计单位的登记率,县统计局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发文《关于协助做好统计单位登记工作的通知》,年内共办理统计单位登记事项656件,其中,统计单位登记512件,变更登记144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2%、31.3%和7.5%。县发改、经贸、外经、农林、环保等部门也对统计工作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这些对于更好地履行统计职能,解决统计工作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依法统计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一方面,我局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暨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法律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统计法》颁布周年纪念等活动,多次开展广场统计法制宣传活动。将统计“五五”普法资料、《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新《统计法》等宣传材料发放给社会公众,共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在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解答统计法知识咨询150余人次,发出移动短信5000余条,利用简报、信息、网络传媒等向社会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依法统计氛围。5月8日,县统计局召开“五五”统计普法师资骨干培训会议,邀请市统计局法规处朱晓春处长作统计法知识专题辅导,96人参加了培训。同时,将新《统计法》的学习纳入了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另一方面,认真开展统计稽查工作。年内共对40家统计单位进行了统计稽查,通过对所查的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台帐、数据质量等方面认真检查,共发出稽查结论书15家、责任整改5家、当场警告17家,警告并罚款3家。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专业特别关注受处罚单位,加强对受处罚单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通过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为全县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统计服务功能逐步优化

1、强化超前意识,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在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和报表任务的同时,根据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需要,每月4日与17日将工业生产、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以《统计快报》的形式送县主要领导,突出了工业数据的“快”。将县内工业前40强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送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统计、工业的县长,满足领导对工业经济信息的需求,成为领导的工作手册。坚持为每季度一次的经济形势分析会提供分析报告,对我县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统计调研、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其中多篇材料受到县委张书记的重视和批示。7月份,张书记在经营者对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持谨慎乐观态度的材料上,“按保增长、优服务的要求,对目前企业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分类指导”。8月份,张书记在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情况汇报上指示,要求“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协调,落实保障,强化考核,提高服务业统计工作水平”。9月份,在部门统计工作调研材料上张书记批示,“能否在对我县统计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2、强化中心意识,优化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我局把统计调研、分析信息工作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局机关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全局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统计调研、分析信息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每月经济总量前20家企业环比数据波动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查和说明。对前10大行业发展速度的波动作出调查和说明。并对一般企业、生产出现剧烈波动的,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今年以来,共完成统计调研文章8篇,撰写统计分析22篇,统计信息49篇。配合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编印了《数说*》(*—20*)、配合年初“两代会”,编印了《数字看*—解读20*》,受到了有关部门单位和领导的广泛肯定。还积极参与制定县委考核办2009年各镇(区)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同时为各类考核提供了相关指标数据。

3、强化社会意识,优化为基层及社会公众服务。注重利用新闻媒介扩大宣传,及时将经济社会信息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部门的知名度。做好对外统计服务接待和统计咨询服务工作,做到不厌其烦,及时提供,全年共对外出具各类数据证明10多份。与外经局、工商局等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完成了对全县所有外资企业进行年检。完成了年度从业资格认定工作,通过培训辅导和考试,共有名统计从业人员新取得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好报考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人员的服务工作。年内编印出版了《*统计年鉴2009》,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七)统计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1、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建设。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了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新修订的《统计法》、《统计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理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自觉性。

2、加强统计队伍的能力建设。开展了统计分析信息写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开发利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适应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加快了统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年内通过公开招聘,接收2名大学生进入统计工作岗位。

第6篇

   

XX至XX年,是我XX年6月从南沙镇政府交流到市农业局工作后的重要的两年。两年来,在上级各部门和局各位负责人的正确指导下,在局所属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始终坚持素质先行,不断加强本科室及条线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的锻炼和提高;认真组织农情信息的扎口统计,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调研和形势分析,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类规划、计划和意见,充分履行岗位职能,努力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工作的组织程度及工作水平,为促进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搞好服务。几年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和大家的好评,并连续被表彰为先进。(具体是:XX年泰兴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局先进科室、泰州农委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XX年泰州农委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现将近两年学习、工作的情况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生产综合科主要承担着局编制全市农业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农业重点工作计划、协助制定涉农政策(农业生产的管理意见)和农业生产情况的统计分析等项职能。虽然这些工作既枯燥又琐碎,在一般人看来也不显山露水,但自以为每一件事都不容有细微的差错,否则,不是失之千里就是贻笑大方。要求主办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要具有一定的农业各产业和门类的基本知识和较高的分析问题、总揽全局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并且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本科室的组建和下属各单位人员的到位到XX年年底才算真正完成。两年来我首先还是进一步端正自己的观点和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思想和作风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自己适岗履职的水平。虽然自己是90年毕业的植保专业的本科生,也有在乡镇机关10多年担任多岗位负责人的工作经验,新的岗位对自己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学习、学不好就不可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各项工作更谈不上得心应手。所以,这两年我着重:

   

一是自觉加强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时期党和政府(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机关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不是特殊情况从不缺席,平时注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抓好自学;二是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向专家学专业知识,不耻下问,向老同志和同事学工作经验,虚心讨教,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工作的经验,掌握工作的关键,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水平和综合能力。三是自觉服从组织的分工和安排。从不计较个人的苦累与得失,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生怕工作有差错而影响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由于本科室的许多工作需要与其他单位和部门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可以说这也是本科室工作能否正常顺利运转的关键。所以我特别注意工作关系的协调,凡事更多的是讲风格,充分尊重和体谅共事者,把困难留给自己,给别人更多的支持与便利,但又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包揽而影响工作。五是克服家庭分居城乡两地的矛盾,坚持从不因家庭和个人的原因而耽误和影响本职工作,六是日常工作中做到了雷厉风行,对于上级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能快则快,按时、按质,绝不误事。七是遵章守纪,较好地遵守机关的出勤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工作中绝不吃拿卡要,贪赃枉法。八是坚持优质服务、热情服务。

   

二、强化制度建设,抓好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的基础工作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两年中,我参照泰州市农委《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结合本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不断强化对条线工作业务的指导。在局及所属场圃、企事业单位中配齐了计划统计人员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认真组织好对条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为做好计划统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两年中,我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都能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审查、核实、提供和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数出有据,帐表相符和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三、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调研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泰兴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两年中,我能够组织经常性的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共2页,当前第1页1

   

两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都形成了专门材料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每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四、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两年中,我主要一是组织进行了XX、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年度《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自XX年四月开始,我认真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

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客观分析我这两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自身建设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长进和提高,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在抓好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有时候就数据和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各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我及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使科室的整体工作情况在泰州市农委系统继续保持先进水平。

   

泰兴市农业局生产综合科王亚国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7篇

关键词:统计现状 统计制度改革

一、我国政府统计现状

自从1978年国家统计局恢复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逐渐建立起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一局三队”的组织结构系统。根据我国行政体制的划分,从中央政府到乡镇政府一共分为五级政府,根据《统计法》规定,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统计员。实践当中,很多乡镇设立了统计站(所)进行统计工作。由此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的统计工作实际上实行“五级管理”设置,即国家、省、地市、县(市)、乡镇五级。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四章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受本机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实际上形成了统计机构是随各级政府层层设置,“一级政府一级统计”的现状。

从统计调查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全面上报”的体制。目前,我国的统计调查形式是以全面调查为主,辅之以非全面调查的方式。统计数据上报的方式是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这种方式下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并按月、季度填报统计报表,然后再由基层单位按照行政层级层层上报统计报表。因此,政府的统计数据是通过基层向上级逐级汇总就可以得到最终相对比较真实的统计汇总数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干部考核制度需要量化的数量来支撑,因此统计数据作为一个现有的数据,成为干部政绩的最主要量化指标。因此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频繁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1、统计法规体系不完善。就目前的《统计法》的内容来说,统计部门的经费保障、统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新增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2、统计标准尚未统一。《统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保障统计调查中此阿勇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但是在实际当中,除了统计编码和分类目录是统一的之外,其他的标准尚未建立起高度的统一性,这也是造成目前不同统计数据之前出现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统计过剩”。“统计过剩”是指统计量远远超过了统计这自身承受能力的限度和社会利用者实际需要的限度,出现了太多的剩余统计。由于重复统计、多余统计、过时统计现象的不断发生,“统计过剩”成为阻碍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统计制度改革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模式比较常见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二元体制”、“一垂三统”模式、“上划下管”模式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前两种模式。

1、“中央和地方二元体制”。这种模式是指分别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统计体系,二者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在此基础上,再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统计体系的调查内容、职责和范围。这种体制模式可以避免地方再统计上各自为政、制度不统一等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

2、“一垂三统”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管理县级以上各级统计机构,在业务上面实行垂直领导的方式,而在统计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是国家统计部门统一管理。这种方式下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的干预,各级政府的权、责、利明确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成良性循环机制。但是这种模式的统计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因而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统计体制改革的建议如下:

1、确立统计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府统计体制改革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一套符合经济发展的统计体制,达到全面、及时、准确收集、统计数据的目标,将“信息、咨询、监督”等统计功能发挥的更好。

2、遵循“统一规划、整合资源、联合推进”的改革原则

既要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在统计制度改革上将这两者相结合。将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充分结合,有效利用现有的形成资料和数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确立统计体制改革的重点

哲学上要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因此在统计体制改革上要抓住改革的侧重点,对改革进行深度上的调整和改进。

(1)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经济内容的不断变化使得统计调查内容的不断增加,政府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对企业要求上报的统计报表口径范围不一致、计算方法不统一、报送次数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基础统计数据的失真。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统计报表成为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针对基层企业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通过优化设计、重新整合、规划化培训等形成一套针对基层上报统计报表的制度。

目前,部分省市探索实施统计制度来进行制度的改革。统计制度是统计机构根据被企业的委托,在权限范围内以被单力企业的名义行使法律行为,由该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单位的一种新型制度。这种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产生的中介服务。对于部分统计实力薄弱的企业来说可以更好的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2)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完善基本单位的名录库为前提,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适当采用全面通缉、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科学推断和分析评估等多种方法体系相结合。因此,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规范化的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体系是提高统计调查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的必然选择。

周期性的普查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应该突出“准备充分、分工明确”的原则。普查方案的设计要统一、简洁地整合各类统计调查项目。在整个过程中注意普查与常规统计报表的衔接统一问题,避免出现组织方式、划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形。

抽样调查具有灵活、精确、高效的特点,因此可以积极采用新的统计技术不断的改进抽样统计的方法。将抽样统计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比如农业、服务业等。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可以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采用抽样调查和科学推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发挥抽样调查的作用,不断扩大抽样调查面,尽可能的降低误差,提高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廖海容.试论我国政府统计现状及其制度改革――以统计数据研究为角度[D].上海:复旦大学.2010.10.22.

[2]施东惠.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1.9.

[3]周志洋.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7.10.

注释:

第8篇

一、20*年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综合治理统计数据

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统计数据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提高数据质量,基础在源头,关键在各村委会、各企业。上半年村两委换届,配套组织也相应的变动,但为提高统计基层能力,保障统计基层数据质量,确保各村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我们建议各村统计员尽量不要更换,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2、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基层在统计工作中除了采用科学的方法外,还应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调查队伍。半年来,镇统计信息中心采取以会代训及专项培训村级统计员共4期,参会人员达32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村级统计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统计信息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我镇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我镇统计队伍素质,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动员村级统计员报名参加*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我镇机关统计人员2名,村级5名共7名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3、依法制统。利用各项会议和检查指导等方式,继续学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浙江省统计法管理条例》。抓住“五五”普法契机,广泛宣传学习《统计法》和《浙江省统计管理条例》。通过了学习,增强了懂法、执法、守法的法律观念,各村统计员对统计工作的法制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二)搞好统计服务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搞好统计服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可行的统计数据。半年来,共撰写统计分析资料4篇,分别向镇有关科室及站所提供统计数据20多次。

(三)切实做好我镇20*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水平

20*年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强化年,根据市、区两级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我镇有*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等9个村和*市智升服饰有限公司、*市中瑞皮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列入*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创建单位。为了切实做好我镇20*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总体水平,我镇成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由陈朝明镇长担任组长,姜瑞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指定具体人员负责开展指导该项工作。*年6月13日参加区统计基层建设强化年工作动员大会,会后,根据我镇实际制订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并于6月下旬组织我镇各创建单位有关人员召开动员会议,部署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四)积极配合区统计局搞好报表上报工作

1、农业生产统计

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549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689亩,小麦233亩,玉米793亩,豆类2541亩,番薯5971亩,油菜籽629,药材1660亩,蔬菜12626亩,花卉40亩,其他作物1357亩。预计稻谷产量5619.5吨,同比增长27﹪。小麦产量48.9吨,同比下降30﹪。玉米产量248.3吨,同比增长20﹪。豆类产量344.5吨,同比增长101﹪。番薯产量1970.7吨,同比增长7﹪。油菜籽产量60吨,同去年持平。蔬菜产量1393吨,同比下降8﹪。茶叶产量9.3吨,同比下降35﹪。

2、畜牧业生产统计

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14356头,牛出栏1419头,羊出栏5336只,家禽出栏1*2057只。肉类产量2878吨,同比下降21%,其中猪肉1115吨,牛肉202吨,羊肉84吨,禽类1447吨。禽蛋产量102吨,牛奶产量88吨。

*年畜牧规模饲养户调查。我镇共有3个规模场被抽中,分别是*周哲通养鸡场、包岙村赵伯丰养鸡场和吴坑村吴建春养鸡场。按照区局要求,每季准时上报。

3、工业统计

*年1-10月份有关数据如下:工业总产值64112万元,同比增长11.9﹪;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4652万元,同比增长22.33﹪;出口产值15242万元,同比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14255万元,同比增长29.59﹪。

(五)做好工作线上的各类抽样调查工作

今年,我镇抽中工业企业样本调查2家;个体工业调查21家;规上企业能源调查6家;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星级以下住宿业、限额以下餐营业样本调查5家,其中有3家列入能源消费调查;服务业务、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5家。以上各类抽样调查均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六)按时保质完成20*年第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群众安全感调查、5‰人口抽样调查

1、*年第二季度劳动力调查抽中我镇吴坑村,*年5月6日-5月14日为清查摸底时间,5月15日-5月21日入户调查登记时间。

2、群众安全感调查,涉及3个行政村,共62户。

3、今年5‰人口抽样调查我镇抽到3个行政村,共5个调查小区,配备4名普查员,11月1日-8日入户调查,11月14日在统计局集中会审、编码。经区统计局和镇统计信息中心统计人员精心指导及村统计员的辛勤付出,按时保质地完成这些抽样调查工作。

(七)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了解污染源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顺利完成这项重大的普查工作,镇成立污染源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两个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设立一个专门的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由镇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向社会招聘7名普查指导员,其中2名环保组指导员,5名农业组指导员,分工负责5个片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污染源分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我镇生活污染源清查对象145家,普查对象58家;工业污染源清查对象916家,普查对象276家,其中176家是重点污染源。由于生活、工业污染源普查表涉及指标量多、科学专业性强,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的才能胜任,加之村级普查员相当多的普查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所以生活、工业污染源普查由镇聘任的环保组2名指导员担任,村级普查员充当带路人,于20*年4月底完成普查登记工作。

我镇农业污染源普查是全区的重点。种植业涉及81个行政村,畜牧业规模场、专业户60个。水产养殖户1户(小源村)。我镇耕地面积30582亩,农户总数16211户,共55种种植模式,达到抽样标准的共9种种植模式,87个样本(即87块典型地块)。为顺利完成这项重大的普查工作,结合我镇村多、分布散等特点,区级农业污染源第二期培训在我镇五楼会议室举行,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讲解。在普查登记时,结合我镇实际,镇普查办再次举办业务培训。经过镇指导员和81个行政村级普查员的共同努力,20*年5月底圆满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农业污染源普查进度走在全区的前列,受到区农业组污普办领导的好评。

(八)顺利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20*年8月下旬,根据区经普办统一部署,我镇第二次经济普查前期工作启动。我镇共81个行政村,分84个普查小区,因大部分村普查单位量少分散,结合实际,我镇外俜3名指导员,村级配备22位经验丰富、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强的普查员。9月25日参加区经普办组织的业务培训,9月26日-10月15日普查员*入户清查摸底,10月底镇指导员完成审核及电脑录入工作。至10月30日止我镇共清查出法人单位279家,产业活动单位30家,个体户1385家。11月至12月20日是清查摸底查漏补缺阶段,到时仍有个别单位需补报。

(九)其他工作

1、配合镇财政所、农办做好20*年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发放册的录入电脑、校对等工作。

2、酒类流通备案调查。经近一个月的入村入户调查,我镇共有28家酒类经营者,要求其到区行政审批中心备案调查。

二、存在问题

虽然镇统计信息中心的人员克服了任务繁重、统计工作难度大等困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不够。有部分统计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相当多的统计员是长期居住在外,对村了解不够全面,致使统计效率和统计质量不高。

2、上半年村级两委换届后,相应的配套组织人员也相应变动,统计队伍也相对不稳定,造成工作不连续。

3、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还不够,应督促好他们尽快地将统计资料归好档。

第9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统计站全体职工精诚协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省市区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区统计局关于统计改革和建设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强化统计服务、统计改革、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础和统计实务工作,全面推进了我街道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为XX辖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做好经济普查后期工作,获得了市级表彰。

1-3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入收尾的关键阶段,在区经普办的具体指导下,统计站进一步加强查遗补漏、数据核对及备份等工作,全力做到普查对象不重不漏,普查数据更准确,备份整理更完整。

1、是细致核对,继续严格做好单位查漏补缺后续工作。采取一查二核三补的方法,即在查阅前期数据的基础上,更仔细、全面的对街道范围内的单位进行再次核对,补充遗漏单位,补齐遗漏数据。同时,对已搬迁、注销、无法找到的单位做好记录,并在PDA设备进行底册核查操作。通过查漏补缺,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是及时备份,确保数据安全。街道经普办对辖区7个普查小区共8台PDA设备的最新数据进行一次完整的备份和导出,并及时拷贝至区经普办作数据上传。同时要求各普查小区妥善保管好PDA设备,进一步提高对数据安全管理的认识,对保存数据的电脑定期进行病毒查杀,确保数据安全保密。

3、是全面回顾,认真分析经济普查工作中出现的亮点和问题,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以后开展工作。在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中,因工作出色XX街道办被评为深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林XX被评为市先进个人。

二、精心组织、高质量完成统计定期报表、年报工作

统计站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采取四项措施,加强统计工作,强化审核评估,准确、及时地完成了2014年报和定期报表任务,共完成了各专业的年报工作164家,其中限上的工业18家、批发零售13家、服务业24家、建筑业3家、住餐3家、商业小样本4家、劳资99家,辖区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是强化组织实施。为及时、高质量完成2014年报和定报任务,统计站成立统计年报、定期报表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企业召开年报、定期报表工作会议,讲解报表制度,为企业答疑解惑。

2、是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专业各社区统计人员工作目标责任,并具体落实到人。

3、是落实规范标准。认真落实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度,要求每个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

4、是完善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一套表”的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我街道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日曼医药、思骏服装、双合电气3家企业因报表报送及时、数据质量高被评为市先进;闻道服饰、国威电子、中联制药、时运达、斯比泰5家企业被评为区先进。

三、全面落实统计新任务,积极主动推进了固定资产统计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进行了重大改革。此次投资改革把投资统计对象由项目统计转变为法人单位,把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转变为财务支出。改革后的调查范围由以前有项目的企业扩大到辖区所有“一套表”范围内法人企业,纳入国家“一套表”统计范围,实行联网直报。此次固定资产报表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辖区65家企业需和年报一同报送报表,为确保企业能及时准确上报数据,统计站全体工作人员不畏辛苦,加班加点分片区上门,发放报表制度,一对一对企业统计员进行现场培训,取得企业统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保证了报表的及时报送,受到了区统计局的表扬。

四、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开展各项专项调查和统计监测

1、广东省居民群众幸福感调查抽到坳下和畔山社区,随机抽样各25户填写问卷,此次调查时间紧,要求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实地上门、现场填写、并全程录音,统计站严格按照调查要求,组织统计站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连续两个周末从早到晚在社区上门开展调查,遇到不配合的住户,耐心做思想工作,取得居民的信任和配合,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调查,受到了市、区统计局的表扬。

2、在辖区有序开展了小微企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限额以下小样本企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消费者信心指数、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等11项专项调查,因这些专项调查都有很强的时效性、统计站全体工作人员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加班加点逐一上门,对住户和企业进行调查,共上门245户,完成调查任务。为上级政府、业务部门及区委区政府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2、同时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继续开展了10户城镇住户记账工作。统计站在认真做好住户资料收集、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深入记账户家中,做好记账户的思想工作,与记账户交心、联心,取得记账户对调查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使10户城镇住户的每月的记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五、分片包干、逐户上门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

为全面摸清街道统计单位底数,保证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按照区统计局的要求,经过统计站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2015上半年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如期完成。

我街道此次维护单位共672户,其中法人新增175户;法人变更205户;法人注销145户;产业新增21户;产业变更84户;产业注销42户。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作,在工作中,统计站一是高度重视,组建了维护工作小组,将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议程,做到了抓早抓快、抓细抓实。二是实施分片包干,逐户上门发表,与单位积极沟通,讲解各个指标的填写要求。三是对名录库单位认真核对维护,属于注销的单位及时将其在名录库中删除;对新增法人单位,按统计专业进行分类,及时输入补充。四是对法人变更企业,及时进行更正上报;整个维护工作做到了逐一联系、逐一辅导更新,确保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今后四上企业梳理、各类专项调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参考。

六、积极筹备、多方协调推进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前期工作。

第10篇

为全面掌握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通知的意见》(渝府发〔*〕31号,以下简称《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经济普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阶段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信息系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经济普查是促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需要。通过第二次经济普查,对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及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摸底,对于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党的*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经济普查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需要。当前,我国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成份日益多元化,从业单位数量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以本次经济普查为契机,搞准搞实普查数据,有利于切实抓好统计工作,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四)开展经济普查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第二次经济普查是在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在全部普查表中增加了“能源消耗”内容,对做好我县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从大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通力协作,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的各项任务。

二、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订第二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我县的普查工作要按照全国的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全县行政区域内认真开展。

我县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全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国民经济行业。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年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经济普查工作落到实处

(一)组建机构,落实经费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经研究,县政府成立*县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的普查工作。

普查经费是开展普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按照《意见》要求,本次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县财政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普查经费纳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要本着满足工作需要、厉行节约、确保普查顺利完成的原则安排经费,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力倾斜力度,确保基层一线基本工作经费。普查经费要充分考虑基层困难,由县和乡镇两级共同负担对聘请的“两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补贴。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为做好此项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县政府将经济普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各乡镇、各部门进行严格考核,并在经济普查各主要阶段开展督查,保证普查方案的落实、过程的完整和数据的真实。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重庆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和县政府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其中,涉及普查经费方面的事项,由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涉及物资保障方面的事项,由县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涉及宣传方面的事项,由县委宣传部和县电视台负责落实;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县工商局、县地税局和县国税局负责协调;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县编办负责落实;涉及社团和非企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县民政局负责落实;涉及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由县质监局负责落实;涉及各级政府及普查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事项,由县监察局负责协调处理。县级其他有关部门要对涉及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各级普查机构成立后,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尽快将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级政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直至每一个人。要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不留死角。

(三)加大力度,搞好宣传

宣传部门、普查机构和新闻单位要抓住《全国经济普查条例》、重庆市《意见》精神和《统计法》三个宣传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要把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重点的公益活动来安排,分阶段、分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宣传经济普查的有关要求和意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切实做好社会动员工作,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规范程序,依法普查

全县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员必须严格按照普查程序,持证上岗,依法普查。政府统计执法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质量。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第11篇

商贸工作是我们商务局的基本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商贸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稳中有升,市场秩序井然,商贸经营活跃,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局面。

(一)、对外贸易情况

1—5月,全市进出口按经营单位口径统计完成875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2470万美元的35.4%,同比增长93.78%。其中进口完成467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1540万美元的30.3%,同比增长125.1%。出口完成408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930万美元的43.9%,同比增长67.16%。

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出口405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3万美元;进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口465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2万美元。

进出口、出口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进口增幅全省第二。

(二)、内贸运行情况

1、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9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64亿元的37.5%,同比增长19.9%。其中:城市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同比增长21.1%;农村市场完成18.59亿元,同比增长17.9%。

按行业分类,批零贸易完成19.69亿元,同比增长20.1%,占总消费额的82.1%。住宿餐饮业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24.2%。

按商品分类,肉禽蛋类增长12.7%,饮料增长10.4%,烟酒增长6.5%,服装增长10.6%,鞋帽增长27.4%,家电增长42%。

2、“万村千乡”工程基本完成

朔城区、怀仁县列为商务部试点县。商务局今年目标组织实施68个便民、利民连锁店,1—6月组织了以供销系统为主的“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现基本完成符合标准的连锁店、便民店48个,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3、酒类管理工作

1—6月,全市共抽查、检查饭店酒楼123家,批零门市1080家。查获假冒名优酒360件,案值516万元,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8份。与有关部门联合抽检酒品216种,合格率达98%,有力地维护了酒类市场的平稳运行,达到安全无酒类事故。

4、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工作

1—6月,全市共屠宰生猪3.98万头,同比增长23.4%,市区范围内基本无私屠滥宰行为,市场稳定,无死、毒肉中毒事故发生。

5、市场运行监测工作

按照商务部、省商务厅的工作安排,启动了全市的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市场的监测系统。主要内容为①粮、油、肉、菜、糖等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必需品的供求及价格;②煤炭、成品油、钢材、汽车、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求及价格;③不同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的重点企业的经营情况、商品销售情况和发展状况;④应急商品数据库的建立。

全市共布点23家样本企业。有日报、月报、年报,都是采取网上直报。并编写了《××市商务运行月报》。

6、市区商贸流通企业安全工作

按照市安监局的工作安排,我局与市直30多户流通企业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并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布置,上半年流通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7、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

1—6月,组织开展了11项整治工作,市整规办与各县(区)、市整规成员单位签定了责任状。(1)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开展了酒类市场专项整治。(3)开展了生猪屠宰、肉食品市场整顿。(4)开展了食盐市场整治。(5)开展了成品油市场规范工作。(6)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活动。(7)开展了禽类产品专项检查。(8)开展了药品市场专形整治活动。(9)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10)开展了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11)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打假活动。成立了××市商业联合会,全方位大力度,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推进整规工作,各类市场井然有序,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案件,促进了商贸事业和谐快速发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未理顺。我市商务部门的职能与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的部分业务“不对口”,不能“一条线”管理,造成工作衔接困难,导致某些业务无法展开。

2、行业管理存在问题。我省大部分市都成立了商务执法队伍,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人力、财力支持。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商务执法队伍,人员、经费、车辆没有保证,屠宰和酒类执法力度偏弱,因而部分乡镇屠宰场生猪进点屠宰量减少,定点屠宰场(点)经营难以为继,也为私宰肉和病害肉品提供了市场。

3、国有流通企业改革难度大。国有流通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职工人数众多,负债沉重,经营困难,而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所需的职工安置等费用无法筹措,致使我市国有流通企业的改革改制进度缓慢。

4、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产业链短,高科技产品含量低,国际竞争力比较薄弱。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外经贸工作

1、认真贯彻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商务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两个目标的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对外贸易出口增长12%。

2、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率达到90%以上,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工作要优服务、高效率。

3、全市外资、合资、独资“三型”重大项目的上报工作要及时准确。招商引资统计工作全面、准确、及时。

4、搞好各类展洽会参展工作,力争取得实效。

5、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自营进出口。全力协助设立商检和海关办事处及平朔保税仓库建设工作。

(二)、市场建设和运行工作

1、加强四项管理:成品油市场管理;废旧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直销管理;拍卖、典当、租赁管理。

2、搞好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减少流通环节,壮大流通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品牌战略,提升我市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

3、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在全市建设与改造58家标准化连锁农家店。

4、加强餐饮服务业管理,开展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

(三)、畜禽和酒管工作

1、加强禽类定点屠宰试点监管工作。

2、规范牛羊定点屠宰管理。

第12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为目标,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机遇,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体育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为率先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深化幸福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总体目标。在加快发展全市体育事业、提供广覆盖的优质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初步建立起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生产、体育休闲旅游为主的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门类多样,结构优化,运作规范,具有一定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目标,全面推进具有特色的“中国区域性体育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马术产业基地、区域竞赛表演中心和体育休闲旅游地区“三大体育产业基地”,积极扶持、培育体育彩票销售华夏第一县(市)、马术产业中国第一镇、游泳设备国内第一品牌“三大体育产业品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建成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促进体育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以上,体育彩票发行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保持领先。

二、主要任务

(三)大力兴办体育竞赛表演业。以市体育中心为龙头,建立体育赛事合作开发平台,完善政策扶持、协会监管、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体育赛事开发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商业性体育赛事,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积极申办国际国内赛事,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活动。每年举办省级以上大型赛事8项次以上,确保国家级以上大型赛事5项次以上。

(四)重点扶持体育用品生产业。支持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业企业扩展生产规模,大力发展体育服饰、水上运动项目设备、健身设施、体育赛事特许商品等产品的生产经营,以积极打造“四方”游泳设备国内第一品牌为带动,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优势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培育2—3个国内驰名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同时,积极推进体育用品生产认证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增强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六)创新培育体育训练基地培训业。充分利用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和特有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军体训练基地,丰富训练经营模式。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立一批省级和国家级体育项目培训基地,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攀岩训练基地、龙舟休闲体育基地、马术省队市办基地、女足训练基地为引领,积极推动自行车、游泳项目训练基地创建,力争省级以上训练基地保有率在6家以上。

(八)联动开发体育体验旅游业。增强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互补,以市镇体育中心、国际马术表演、龙舟训练、自行车赛道、高尔夫练习场、国际攀岩设施、户外拓展训练等体育元素丰富内涵,以独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大型赛事提升其品位,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基地”。客镇冠名省体操队、艺术体操队、蹦床队、技巧队为带动,鼓励社会资本冠名资助国家及省市运动队,引进专业知名体育团体,丰富体育体验旅游资源。

(九)稳步推进体育彩票业。着力推进体育彩票的销售系统、管理队伍和品牌建设。抓稳概率、即开和竞猜三条主线,抓牢新品上市,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拓展体育彩票销售市场,同时,严格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销售服务,确保体彩销售省内领先地位。抓实专管员和销售员两支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体彩销售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体彩销售市场的安全有序。规范体彩公益金支出和使用管理,提高社会效益,提升公益形象,打造“体育彩票华夏第一县(市)”。

(十)优先发展新兴体育产业。以引进省马术队为平台,完善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化综合马术表演运动基地,推广马术运动。实施跨国合作,配套完善高档服务设施,开发集马术竞赛表演、马术俱乐部、马术训练学校、马术文化、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马术产业链,做强“马术产业中国第一镇”。推进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体育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新兴业态的联合开发,延伸体育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组织、个人注册专有名称、标识,依法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十一)规范助推体育用品销售业。加强对现有体育用品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整合现有商业资源,依托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区域优势,着力推进体育用品集聚市场开发,助推规模化经营,重点建设寿山路“体育用品销售一条街”和“体育品牌销售集散市场”。

三、保障措施

(十二)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

1、设立配套经费。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开展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创评活动,以资助、贴息等方式给予扶持,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体育经营自主品牌。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体育局和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加强对资金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估、监测和考核。

2、拓展融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投资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的各类体育经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体育企业,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或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积极推进银体合作,探索开发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体育消费服务功能。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担保机构为体育产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筹措发展资金。

3、优惠税费政策。体育产业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符合条件的体育类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按税法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发生的体育冠名、广告性赞助、公益性广告费等支出,可按规定享受税前扣除政策。对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体育场馆、体育学校自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体育赛事活动、优秀运动队、公益性体育设施等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学校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居民使用价格执行。排放污染物达到接管标准并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体育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

4、给予用地支持。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发展用地供应,居住区在规划建设时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配套体育健身设施用地,对公共体育设施、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支持。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体育场(馆)等设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经批准拆除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按照规划要求择地重建,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建设拆除同步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场(馆)等,在用地方面给予支持,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依法简化体育企业用地的审批程序。

(十三)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功效。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营利性与公益性分开原则,深化体制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加强业务指导,规范依法监管。实施“管办分离”,进一步深化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服务功效,充实体育协会业务职能,提高其自我发展、自律规范的能力;规范体育彩票经营市场管理,完善销售管理监督机制。

(十四)规范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依法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对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依法确定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准入开放条件、技术要求和服务规程,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加强对体育广告赞助、体育中介等经营活动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服务规范,促进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十五)大力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加强与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交流互动,深化对体育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强化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国家级资质认证。加强体育产业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鼓励体育产业的优秀和特殊人才、体育名人来我市创业和工作,并可参照享受《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的人才政策。

四、加强统筹协调

(十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道)为成员,负责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

(十七)强化设施监管。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建设模式,积极推进镇镇体育馆、村村灯光球场建设。严格按照《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设施建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体育健身设施的运行维护单位给予经费补助,对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公共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实行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