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场电工转正总结

商场电工转正总结

时间:2022-09-15 04:11:36

商场电工转正总结

第1篇

日前,工信部向11家民营企业发放了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即虚拟运营商牌照。京东、万网、迪信通、话机世界、乐语通讯等成为首批幸运儿。

依据工信部对虚拟运营商经营业务的规定,获牌企业将可以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基于自身品牌的通信服务。通信服务具体包括:短信、话音、流量等重新组合为更灵活的套餐,销售给用户;发售SIM卡;发展增值服务,如语音邮件、短信业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不对参与试点的企业数量设限,并将试点受理申请的截止日延伸到2014年7月,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试点资格。因此,业界认为第二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将很快浮出水面。

对于期盼已久的民营企业而言,工信部的批文终于让其步入了广阔的电信市场。而随着这批虚拟运营商的诞生,我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也终于迈出了最实质性的重要一步。业界关心的是,在电信运营商三足鼎立的时代,虚拟运营商能否让电信行业的垄断坚冰有所消融?又能否通过切入电信行业为自己谋得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艰难的落地

2013年1月,工信部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表明了管理层有意将移动零售业务导向社会。同年的5月17日,工信部发出工作通告,决定正式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并公布了最终试点方案。工信部还要求拟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民营企业,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商谈,准备申请材料。

虽然行业最高管理部门对于推动移动转售业务进入快车道热情高涨,无奈行业主角——电信运营商态度一点不积极。在工信部《试点方案》规定的最后期限临近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才齐齐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由此可见电信运营商的诸多不情愿。

在业内看来,电信运营商对于移动转售业务的“消极怠工”完全可以理解。一方面,三大运营商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业绩下滑,传统的语音、彩短信等业务已经进入下滑通道;另一方面,移动转售业务意味着运营商手中的蛋糕拱手送给“外人”。

虽然有着诸多不情愿,但迫于工信部的压力,移动转售业务终于迎来了今天的放牌。即便如此,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均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合作伙伴无缘首批牌照。有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这主要源于中国移动对虚拟运营商改革顾虑重重,担心恶性价格战,导致对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的审批结果出炉太晚,错过了工信部的首批牌照审批时间。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超过一半属传统手机渠道商。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市场背景。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虚拟运营商的审批过程与一般的通信业务发牌过程不一样,这些企业都是先与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才能去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与运营商一直有很深接触的“关系户”,自然更加有优势来签订这个协议,相对而言,运营商也更清楚这些“关系户”的内部情况,所以更加容易给出授权。

争先恐后的入局者

与电信运营商的“表里不一”相比,对虚拟运营商牌照心有所属的企业的态度则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在工信部去年5月公布《试点方案》之后,民营企业就自动进入“备战”状态。这其中,既有天音控股等手机分销商,也有263等增值服务商,还有鹏博士等宽带网络运营商,更有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各方对于移动转售业务的觊觎,可窥一斑。

从数量上看,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分别与14家、16家、17家企业签订了移动转售的合作协议,剔除12家重合企业后,参与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2家。

此次获牌之后,先行获得“通行证”的企业更是争先恐后地打响了进攻战。京东副董事长赵国庆掷下豪言:“预计在今年五六月份京东正式上线虚拟运营商相关业务,5年内力争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迪信通方面则表示,几年前就开始从单纯的以手机零售,向运营商放号与增值服务方面渗透,未来将借助虚拟运营商牌照带来的机会强化上游运营商等软。

民营企业迫不及待的背后,是他们看到了移动转售业务在国外的相对成熟,及其带来的新机会,因此各界对于国内市场寄予了无限厚望。

数据显示:韩国移动业务转售商经过3年多发展已占据大约5%的用户市场份额。在电信市场更为开放的欧洲及北美等发达地区,虚拟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占比更是高达7%-10%。按照工信部早些时候的通信市场报告,截至2013年10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16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81.9%。其中,3G用户总数达到3.79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渗透率达到31.2%。

如果按照韩国市场5%的用户市场份额来算,未来中国的移动转售企业将获得大约6000万用户。而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财报显示,目前ARPU值平均每月每户收入在50元-70元之间,那么未来移动转售业务的市场将有300亿元到42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虚拟运营商的市场规模能达到欧美等国的10%,未来移动转售业务的市场规模更是有望达到800亿元的高峰。

入场券的意义

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业内,都对移动转售业务的开闸表达了相当的期待,但作为“关键先生”的电信运营商表现出来的阳奉阴违,给移动转售业务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据悉,电信运营商按7折左右价格将短信、流量资费“批发”给虚拟运营商,短信结算价格是7分钱每条,流量是120元每G,语音资费是0.1元每分钟。这样的“批发价”与电信运营商自推的资费套餐相比几乎毫无优势。因此,虚拟运营商如果仅仅作为电信运营商的零售渠道,显然是无利可图,而这一点已成业内共识。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就坦言,移动转售商不可能拿到极为优惠的资费,单纯靠移动转售业务挣差价只能挣“辛苦钱”,甚至很可能赔钱,为此,付亮建议企业锁定专属目标群,推出特色服务,掘第一桶金。

通信资深观察家曾高飞也建议拿到牌照的11家企业不要与三大运营商停留于传统语音业务的价格战上,必须在细分市场和增值服务上盈利,提供更专业的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

第2篇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五省市试验情况来看,携号转网有望全国普及。

4G时代,中国移动重获市场优势,携号转网似乎已过最佳窗口期,难以改变市场格局,如果实施全国普及,携号转网该如何发挥效力?

携号转网面临的那些“坎儿”

携号转网,即消费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手机号码自由选择运营商。携号转网早在2010年11月就由工信部发文开始试点,之前始终难见成效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运营商设置“门槛”成为携号转网的最大阻碍;其二,存在诸如银行卡、论坛绑定等技术问题;其三,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据工信部规定,申请携带的号码除了必须符合的七大条件之外,携出方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携号转网业务。工信部公布的86%这一数据表明,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工信部及各地通信管理局的相关要求。

业界观察家刘启诚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携号转网试验之初,通信行业处于3G时代,主要的阻力来自于相对劣势的中国移动。而中国移动的逐步“放手”除了重新获得4G优势外,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影响越来越小也是主要原因。

运营商层面的“门槛”不复存在,然而技术问题仍然阻碍着携号转网的顺利实施。首先,转网之后,话费是否同时转出,无法转出的话费能否折现?其次,能否实现转网之后,绑定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论坛等第三方业务不受影响?最后,由于三大运营商手机的制式不统一,如果手机不是全网通,那么想要携号转网涉及的用户换机这一突出问题又如何解决?

据了解,2014年4月,工信部便针对携号转网出台了《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管理办法》,要求三大运营商依法经营、依法竞争,以保护消费者自主选择电信服务的合法权益。同时,用户遇到有关问题,可以拨打工信部监督投诉举报电话12300进行投诉。

对市场的影响

随着三大运营商4G争夺战进入白热化,不仅换卡免费,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也从不断下滑逐渐变为“赠品”。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中国移动的总通话分钟数环比下降4.9%;短信使用量环比下降6.3%。中国电信的移动语音通话总分钟数环比下降5.1%。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携号转网是2010年正式提出的,目的在于针对当时的传统业务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然而4G时代,携号转网的重要性被降低,全国性推广携号转网对于整个通信行业的影响不大。

刘启诚认为,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凭借网络建设优势,重新夺回了市场主动权。“中国移动目前4G用户总数已经冲向2亿大关,根据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发展速度分析,连续多月用户流失的中国联通相对处于劣势。”付亮则认为,携号转网全国普及最大的受益方可能是中国电信,然而也仅仅是略微利好而已。

虽然携号转网对三大运营商的影响有限,但是携号转网依然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工信部在7月2日的公告中要求相关省市通信管理局按属地管理要求加强监督检查,三大运营商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携号转网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实处,改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舒华英表示,全国性推广确实可以方便用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讨论这一政策的着力点在哪。

携号转网应接纳虚商?

由于目前的通信市场渗透率几近100%,因此携号转网并不会给任何一家运营商带来太大的影响,想要通过携号转网推动市场竞争需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刘启诚认为,号码资源的价值已不复从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单纯地依赖手机号码,微信、QQ等通信工具均可以保持必要的联系,而且随着全网通手机的推出,携号转网更显得不那么重要。

第3篇

自2014年3月31日第一个虚拟运营商170号段手机用户诞生以来,两年的时间里,已有40家虚拟运营商推出相关业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电信行业研究部主任许立东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表示,目前虚拟运营商用户数已经超过1800万,每月净增量在200万左右。有7家企业超过100万用户,最高的蜗牛移动已经超过400万。前10家企业用户占比超过88%。

野村综研(上海)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表示,虚拟运营商市场呈现指数曲线型,这与通信行业依靠用户规模发展有很大的相关性。而用户主要集聚在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中也是很正常的市场反应。在众多公开竞争的消费品市场都呈现这样的状态。

在试点期中,既有借助虚拟运营商牌照迅速结合自身业务的高歌者,也有对于市场不明朗而持续观望者和默默潜行者,更有“出售牌照”的传闻和被收购的现象发生,一副巨大的虚商“浮世绘”徐徐展开。

鲇鱼效应

移动转售试点是在国务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通信业的要求之下,以较短时间较快速度推进的。目前,总共已经有超过1800万用户,虽然在整个通信市场中的占比还很小,但在许立东看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发展基本符合预期。

许立东认为对照政府试点方案中提到的试点目标,民营资本主导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实现了顺利起步,促进了市场竞争,推动了业务服务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下一步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试点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虚拟运营商相继推出的业务资费上,大胆地推出了零月租、无套餐、流量不清零、上门服务、流量语音可以互相转化等灵活的套餐和服务,以吸引用户。这些业务在收获了眼球效应的同时,对传统运营商的资费套餐改革形成了正向的推动力,影响通信资费整体优化。鲇效应不断显现。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指出,经过两年的试点,虚拟运营商自身也获得了迅速的成长。

邹学勇介绍道,到目前为止,除了平安、海信以外42家获得试点批文的虚拟运营商资费、客服平台都已建立完善并推出了相关业务。虚拟运营商对待移动转售业务从最初的茫然到根据企业自身优势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不再是为了放号而放号。

例如,分享通信针对自己在金融客户和教育客户方面的优势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的产品;迪信通、乐语、话机世界等在电子商务O2O方面有所破局;海南航空、红豆、海尔等借移动转售能力助力企业自身移动互联网转型。

试点痛点

虚拟运营商这条鲇鱼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批零倒挂问题成为伴随虚拟运营商发展的焦点问题。这两年政府主管部门也做了大量协调工作。资源池转售模式下数据流量批发单价由0.14元/M左右下降到0.10元/M左右。将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还会根据零售价格水平对批发价进行联动调整。

许立东认为,批发价争议最终会通过转售业务模式优化得到彻底解决。据悉,中国联通即将开放模组套餐转售模式。套餐转售模式基本没有批零倒挂争议,且折算到单项业务的批发结算单价较低。如果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都同时提供套餐转售和资源池转售,并给予转售企业可选择的灵活性,这样,批发价争议会越来越少。

养卡现象和垃圾短信问题则是虚拟运营商在试点中暴露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垃圾短信,在工信部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报告中披露,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受理有效垃圾短信举报46217件次,其中移动通信转售业务170号段垃圾短信息举报共计15304件次,占比33.1%。

邹学勇表示,试点工作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虚拟运营商本身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只能获得短信的手机号码、状态报告等信息,对于短信内容无法知悉和管控。这需要基础运营商向其开放一定的系统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许立东表示,实名制问题,垃圾短信问题,都是转售企业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目前转售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已经逐步建立了不良信息治理方面的合作机制,基础电信企业的垃圾短信治理平台已经把转售企业用户纳入考虑。

虚商去哪儿

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目前我国移动普及率较高,对转售业务发展是个挑战。但我国地域广阔,用户需求多样化,又赶上移动互联网浪潮,这些都是移动转售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期,虚拟运营商用户电话回访、各虚商两年总结和未来规划、主管部门走访虚拟运营商等工作均已结束。邹学勇介绍道,按计划,试点工作将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

许立东表示,政府对转售企业的评估不是按照用户数多少来评估。用户数多少是企业自己经营的指标,政府不会干涉企业经营。

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大部分虚拟运营商都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中摸爬滚打了一遭,下一步去哪儿让业界更为关注。

许立东认为转售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商业模式创新,转售企业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商业模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道路。商业模式创新决定转售企业未来能走多远。目前转售业务创新主要集中于资费计划创新、流量服务创新等方面,企业要想真正依靠差异化发展路径建立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探索业务捆绑、跨界融合的深度创新模式。

第4篇

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近年来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战略方向。在大多数的企业还在转型的阵痛中挣扎的时候,也有走在前面的企业,会占得先机,成功实现结构性的转型。

早在今年3月10日,美的就在其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会上,对外公布了美的在智慧家居领域的战略构想和行动规划,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美的集团将由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变为一家智慧家居创造商。

在转型升级、持续创新路上的先人一步,让美的业绩有了良好的表现。公司2014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58%,每股收益1.57元,同比增长58%。

发力电商,线上线下融合

在半年报的同时,美的集团一并1―9月预增业绩及股份回购计划公告,公司预计1―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45%―60%。持续增长的态势表明,美的集团坚持消费者研究与产品开发,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端占比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产品口碑日益改善。在线下渠道方面,据中怡康数据,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在电商销售方面核心品类如空调、冰箱、热水器、电饭煲等小家电销售占比进入行业前两名,实现“数一数二”的电商发展目标,进一步夯实了公司面向未来竞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也要跟得上。渠道转型显得尤为紧迫。当此之时,美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开设天猫美的全品类官方综合旗舰店,启动“爱美的”商城运营,推动美的电商业务全渠道战略部署,推进内部物流资源协同与社会化物流资源整合,加快干线和支线物流建设与区域仓布局,将美的旗舰店、专卖店及售后服务网点等线下优秀资源纳入电商业务支持体系,加速美的电商的线上与线下互融,提升电商“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

截至2014年6月底,美的已建成约1400家定位零售、售后服务、送装服务和会员社区等功能的“四位一体”的旗舰店,美的旗舰店作为美的集团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渠道价值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以旗舰店为主要载体的电商O2O(线上线下融合)融合业务逐步落实。

线上,美的预计今年的电商收入达到100亿元;线下,美的旗舰店目前是1400家,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4000家。这些数据都显示了美的集团渠道战略的转型和升级,更深远的是这让将来美的集团完成线上线下融合,实现O2O成为了可能。旗舰店被美的集团视为特有的战略渠道及未来营销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零售店和品牌形象展示,是美的与消费者互动的重要纽带,更起到配送、售后等作用,结合O2O发展趋势,综合美的全品类及物流优势,通过旗舰店延展服务,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美的旗下的安得物流正在悄然转身,从传统物流商向电商物流拓展。物流将是打通美的线上电商及线下渠道这“任督二脉”的关键所在。

“现在,美的旗舰店将向售后服务、电商线下安装类产品的送装等功能延伸,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完善,不远的将来还要进一步延伸到会员社区服务等领域,最终成为‘四位一体’的平台。” 美的集团副总裁、国内市场部总监王金亮表示。

从2011年转型到2013年有所成效,有赖于美的先进的内部管理体制,强调做强事业部,做精集团总部,有效激发企业潜能,提高运营效率。与此同时,其充分放权和以业绩为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成为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平台,利于培养优秀职业经理人团队,推出中层人员股权激励计划,驱使各方利益一致。

2013年,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旗下所有白电相关业务在一个主体内上市,既解决了产业内关联交易,也使得公司最大程度接受公众监督,并形成控股股东、战略投资者、管理层、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解决了管理层中长期激励,建立起持续有效的治理管控机制,以一个整合型企业呈现,巩固集团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的行业领跑者

在渠道向O2O模式转型的同时,产品智能化更是美的坚定地领跑智慧家居的原动力。

今年以来,美的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基于全球最齐全的产品群优势与用户基础,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智慧家居体验。公司已成立智慧家居研究院,通过系统整合旗下产业群优势和技术研发等优势资源,以传感、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为手段,加速推动全品类家电产品智慧家居互联平台的建设。公司对内统一协作、对外开放融合,与阿里、京东、华为、高通、东软、LeTV、港科大在多个层面开展合作,推动突破行业现在的单品智能局限,打造开放的智慧家居应用系统。

日前,在美的集团半年报公布后,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与机构投资者沟通时首次指出“美的要做时代的公司,而不是传统的公司”这一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围绕“深化转型,勇于改变,重新增长”的发展方向,方洪波认为,“未来美的集团收入达到2000亿的空间是存在的”。

不过,当前美的集团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追求营收规模从1000亿向2000亿的跨越,而是基于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好产品的打造。

在知情人士看来,三年前开始的那场“经营转型”,为美的集团此后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业绩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科技产品力+营销整合力”双轮驱动体系。从1000到2000亿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好产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基于一系列好产品构筑一个智能家电圈,并最终推动家电企业从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跨越和升级。目前,美的集团正在从“好产品”向“系统解决方案”转身。

“今后,美的集团将对内统一协议,对外开放协议,实现所有家电产品的互联、互通、互懂。”根据规划,美的集团在智慧家居领域将实施“1+1+1”战略,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将基于全球最齐全的产品群优势,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智慧家居体验,通过打造“空气智慧管家”、“营养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等智能服务板块,全面布局智能家居市场,从而构建全球首家开放的互联智能体系。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人工成本的增加,美的也开始了工厂自动化的进程,2014年,应用于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将超过800台。从2012年开始,美的集团已成立了自动化设计、制造团队,目前团队超过150人,负责全集团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现在已经掌握了部分先进技术,为美的机器人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转型提出,美的集团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用工转型,实践以人为本的人员管理;二是制造升级,全面向自动化转型;三是精品战略,首要任务就是把产品做好。”美的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总经理李国林表示,美的机器人战略的大力实施,不断提升效率、升级产品力,契合了美的集团“深化转型、勇于改变、重新增长”的经营主题,意义十分深远。

第5篇

一、招商引资工作

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产业,对招商项目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充实更新,精心编制了《县招商引资指南》。其中基础设施类7个,农业类5个,工业类15个,旅游类3个,共计30个招商引资项目。

积极推介项目,寻求合作伙伴。1、年4月15日,在举办籍在粤人士乡亲联谊座谈会,广泛推介我县优势资源,扩大我县在地区的影响;2、驻点招商工作人员,立足我县优势资源,积极推介椪柑、猕猴桃精深加工及大理石精深加工项目,走访企业,寻求合作伙伴;3、积极筹备参加“珠洽会”,寻求商机。积极筹备参加月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第六届“珠洽会”活动,并计划针对性地赴等地就大理石加工项目和椪柑精深加工项目实地参观考察一些企业,拓宽视野,寻找商机。4、坚持转变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在招商工作中,把投资商的项目当作自己的项目,把投资商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积极主动为投资商排忧解难。加强对项目的协调督办跟踪服务,优化招商项目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营造“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构筑环境高地,形成投资洼地。5、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受驻点招商的影响,部分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已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向。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招商引资高度重视,亲力而为,今年来已有以下七个项目在我县成功签约启动。1、年月日,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商城县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大酒店签订了县城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该项目总投资00万元,合同引资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700万元;2、年月日,县人民政府与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在大酒店签订了县城综合运营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合同引资10亿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万元;3、烟草总公司投资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引资300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万元;4、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永茂镍钼矿加工项目,合同引资15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500万元;5、横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投资的五步蛇养殖项目,合同引资11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400万元,已完成养殖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准备引进种蛇;6、林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县林业局签订的三家田林权转让项目,合同引资22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800万元;7、等区域风能发电项目,县人民政府与中水投资有限公司于年月日签订协议。至月,我局接待前来我县实地考察洽谈方解石精深加工、民营中学、宾馆、生物能源发电、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客商20多人次,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远通()有限公司、浙江金华置强房地产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层先后前来我县实地考察洽谈。目前,民营中学、宾馆项目正在洽谈中。

一年来,我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6个,合同引进内资19808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300万元,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71950万元)的28.2%。引进利用外资10万美金,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150万美金)的6.7%。

二、家电下乡工作

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强农的民生工程,我局为了鼓励和引导农村家电市场消费升级,月中旬深入芙蓉镇、龙寨镇等乡镇开展调研,并组织县财政、工商、金融部门和企业主、部分县人大代表进行座谈,针对家电下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流程环节多、补贴手续繁杂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于月日召开全县家电下乡工作会议。采取“月清月结”、“商家自补”等方式与63家销售网点签订《县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提高补贴工作效率和质量,简化补贴手续,让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民充分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捷和利益。据统计,我县家电下乡月兑付率达99.1%,名列全州第三,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2784台(件),销售金额3868万元,发放财政补贴476万元,税费增收116万元,完成州分年度任务的48.9%。

三、定点屠宰工作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管理,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我县星级定点屠宰场实现搬迁运营,为确保我县群众吃上“放心肉”夯实了基础。同时强化市场联防监管,积极开民专项整治,建立起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针对我县肉质品市场现状,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在中心市场设立“放心肉”岗亭,保障肉食品供应安全有序,规范生猪屠宰市场秩序,适时对猪、牛、羊肉进行全方位监控并接受群众的举报。月日至日,联合公安、地税、国税、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开展肉食品品质专项整治活动,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查处注水肉200余斤;月日召开屠商注水肉整治会议一次,再次对注水肉进行了一次专门的集中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了肉食品市场。

我县城区生猪定点屠宰量累计16180头,实现税费收入6472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6%。今年上半年我县城乡生猪定点屠宰率均为100%,猪肉价格较同期有所回落,逐渐回归理性,市场上未出现病、死猪肉,亦未发生疫情,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不但人民群众吃了上“放心肉”而且吃上了廉价肉。

四、“万村千乡”工程

一是狠抓“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力争90%以上的乡镇建立连锁经营农家店,今年上半年已完成70家农家店的选址工作。二积极督促“万村千乡”承办企业“家家乐超市”配送,努力提高配送率,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半年新增配送车辆2台。目前实际投入配送的车辆已达6台之多,使全县的配送率达90%以上。三是搞好“万村千乡”农家店店主的培训工作,目前正积极联系劳动部开展联合培训。四是做好去年50家农家店的补贴到位工作。

五、农贸市场建设升级改造工作

县市管中心积极争取到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资金,对县城中心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在建的“地埋式垃圾处理中转站”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这一工程加速了建设文明卫生市场的进程。

第6篇

一、招商引资工作

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产业,对招商项目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充实更新,精心编制了《县招商引资指南》。其中基础设施类7个,农业类5个,工业类15个,旅游类3个,共计30个招商引资项目。

积极推介项目,寻求合作伙伴。1、XX年4月15日,在广州举办籍在粤人士乡亲联谊座谈会,广泛推介我县优势资源,扩大我县在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2、驻点招商工作人员,立足我县优势资源,积极推介椪柑、猕猴桃精深加工及大理石精深加工项目,走访企业,寻求合作伙伴; 3、积极筹备参加“珠洽会”,寻求商机。积极筹备参加6月2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第六届“珠洽会”活动,并计划针对性地赴厦门、义乌等地就大理石加工项目和椪柑精深加工项目实地参观考察一些企业,拓宽视野,寻找商机。4、坚持转变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在招商工作中,把投资商的项目当作自己的项目,把投资商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积极主动为投资商排忧解难。加强对项目的协调督办跟踪服务,优化招商项目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营造“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构筑环境高地,形成投资洼地。5、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受驻点招商的影响,部分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已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向。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招商引资高度重视,亲力而为,今年来已有以下七个项目在我县成功签约启动。1、XX年1月27日,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商城县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猛洞河大酒店签订了县城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合同引资26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700万元; 2、XX年2月6日,县人民政府与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在猛洞河大酒店签订了县城综合运营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合同引资10亿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万元; 3、中国烟草总公司投资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引资300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万元;4、广州天华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永茂镍钼矿加工项目,合同引资15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500万元;5、临安横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投资的五步蛇养殖项目,合同引资11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400万元,已完成养殖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准备引进种蛇;6、嘉汉林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县林业局签订的三家田林权转让项目,合同引资22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800万元;7、羊峰山、大青山等区域风能发电项目,县人民政府与湖南中水投资有限公司于XX年6月9日签订协议。1至6月,我局接待前来我县实地考察洽谈方解石精深加工、南区民营中学、南山宾馆、生物能源发电、南山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客商20多人次,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远通(香港)有限公司、浙江金华置强房地产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层先后前来我县实地考察洽谈。目前,南区民营中学、南山宾馆项目正在洽谈中。

一年来,我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6个,合同引进内资19808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300万元,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71950万元)的28.2%。引进利用外资10万美金,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150万美金)的6.7%。

二、家电下乡工作

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强农的民生工程,我局为了鼓励和引导农村家电市场消费升级,3月中旬深入芙蓉镇、龙寨镇等乡镇开展调研,并组织县财政、工商、金融部门和企业主、部分县人大代表进行座谈,针对家电下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流程环节多、补贴手续繁杂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于4月23日召开全县家电下乡工作会议。采取“月清月结”、“商家自补”等方式与63家销售网点签订《县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提高补贴工作效率和质量,简化补贴手续,让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民充分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捷和利益。据统计,我县家电下乡月兑付率达99.1%,名列全州第三,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2784台(件),销售金额3868万元,发放财政补贴476万元,税费增收116万元,完成州分年度任务的48.9%。三、定点屠宰工作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管理,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我县星级定点屠宰场实现搬迁运营,为确保我县群众吃上“放心肉”夯实了基础。同时强化市场联防监管,积极开民专项整治,建立起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针对我县肉质品市场现状,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在中心市场设立“放心肉”岗亭,保障肉食品供应安全有序,规范生猪屠宰市场秩序,适时对猪、牛、羊肉进行全方位监控并接受群众的举报。4月9日至11日,联合公安、地税、国税、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开展肉食品品质专项整治活动,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查处注水肉200余斤; 6月8日召开屠商注水肉整治会议一次,再次对注水肉进行了一次专门的集中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了肉食品市场。

我县城区生猪定点屠宰量累计16180头,实现税费收入6472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6%。今年上半年我县城乡生猪定点屠宰率均为100%,猪肉价格较同期有所回落,逐渐回归理性,市场上未出现病、死猪肉,亦未发生疫情,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不但人民群众吃了上“放心肉”而且吃上了廉价肉。

四、“万村千乡”工程

一是狠抓“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力争90%以上的乡镇建立连锁经营农家店,今年上半年已完成70家农家店的选址工作。二积极督促“万村千乡”承办企业“家家乐超市”配送,努力提高配送率,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半年新增配送车辆2台。目前实际投入配送的车辆已达6台之多,使全县的配送率达90%以上。三是搞好“万村千乡”农家店店主的培训工作,目前正积极联系劳动部开展联合培训。四是做好去年50家农家店的补贴到位工作。

五、农贸市场建设升级改造工作

县市管中心积极争取到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资金,对县城中心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在建的“地埋式垃圾处理中转站”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这一工程加速了建设文明卫生市场的进程。

第7篇

[关键词]浙江;电子商务;“互联网+”;品牌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19

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着重强调“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可以预见,“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2013年,浙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电子商务这种新型业态一跃成为变革传统物流格局、构筑新型商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杠杆。当前,浙江正处于电商井喷发展、密集创新时期,杭州、金华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城市”前十位,宁波列入“中国电子商务十大最具活力城市”,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电商大会等国际盛会。201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611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4012亿元,网络零售顺差达3599亿元,均列全国前茅,“双11”天猫交易额创912亿元历史记录。

1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特点

11园区平台高度集聚

浙江是全国电商园区密度最高、产业链最全的省份之一。现有各类电商产业园区200余个,其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7个,杭州等6个城市列入全国十大电子商务园区数量最多城市。拥有全球最大的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综合平台,以及中国化工网等2500多个专业化平台,全国规模最大的十大行业性B2B网站中占有8席。

12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浙江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拥有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2014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21个,已登记网上交易市场167家、交易额达26万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以金华为例,现有网络经济市场主体约4万户,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近100家,网商20多万户,9158、5173上榜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正着力打造“义乌购”“尚五金”等平台。

13增量市场热度升温

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破200亿元,省内销售额过千万元的电商村近200个,农村电商服务点8000多个。跨境电商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满周年,交易规模从不足2000万美元猛增至35亿美元。金义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国际邮件交换局和交换站建设加快推进,金华“跨境通”平台高效运行,助推浙中地区跨境电商发展。

14配套体系广度覆盖

省内有600多家电商服务企业,45个市县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全省联动式公共服务体系。邮政等快递业务总量约25亿件,DHL等四大国际快递企业在全省多地落户,顺丰、圆通等快递站点密度加大。省政府设立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有效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打开电子商务与金融业流通管道。

2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态势

1宏观经济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2015年,浙江实现出口增长12%,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新型交易模式功不可没,网络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超35%。快递服务业收入增幅、信息服务业增幅等多个指标均有跃升。下阶段,带动作用不仅停留在投资、出口、消费上,更多从推动产业转型、增加社会就业等供给侧提供动力。这从杭州发展电子商务的历程中可以得到印证。金融危机以来,杭州率先抢滩电商领域,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等方面开辟出新渠道。从当前发展趋势看,电子商务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强,对中央宏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主基调的推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2跨界融合的聚变效应进一步显现

电子商务正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与各类产业关联度日益加深。如金华初步形成以5731为龙头的游戏服务业、以阿里巴巴“菜鸟”为代表的智能物流业等多种业态。而以工业产品、零售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呈现出“二次腾飞”迹象,如银泰、苏宁等传统零售业通过实施“电商+店商”线上线下联动战略加速转型。传统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跨界融合趋势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电子商务与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万亿产业的结合将更紧密,在能源、钢铁、化工、药品等领域的应用也更频繁。

3创新驱动的质变效应进一步显现

浙江是电商创新先行省份,阿里巴巴等一批企业以创新领跑全球电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以来,杭州在电商制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创新下足功夫,“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新模式效用日显。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移动电商、微商迅猛发展,无线终端市场份额逐步增大,已间接催生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层面,滴滴打车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直接改造了传统出租车行业模式。归根结底,创新是为了让电子商务更便捷、高效和人性化。在政策环境优化、通信技术突破等有利条件下,创新步伐必将加快。

24需求差异的裂变效应进一步显现

电子商务普及程度逐步走高,消费需求也随之呈现出差异化。服装、美妆、电器等不少电商企业已采用“私人订制”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如以蘑菇街为代表的细分市场电商平台已成为风向标。进入细分和专业化时代后,电商产业链条更加明晰、分工更加明确等特点“拨云见日”。细分市场品牌战略将成为电商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必经之路。面对行业竞争压力,以品质追求倒逼电商行业转型升级、扩大细分市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性将愈加突出。

3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思路

电子商务是内外贸易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是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破局棋眼”。发展电子商务正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但从现实情况看,电商综合溢出效益仍不显著,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还不强;各类人才缺口巨大,行业领军人才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软件开发等配套服务并不完善,高端电商产业链尚在孕育中,竞争合力有待提升;电商企业创新不足,经营模式、销售策略、产品内容往往雷同,没有深度挖掘服务价值。因此,“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电商应认清形势、因势利导。

1致力于抓好规划,推动规范有序发展

相较实体市场而言,电子商务涉及领域更广、人群更复杂。因此,强化规范、合理布局,纵深推进电商市场的整合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电商数据实时监测体系常态化运行,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提升。但总体看,电商规范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如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发展远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等关系,如何解决好行业标准、环境营造、园区布局等问题,如何推动电商地方立法、落实法规条例等工作,都是电商实现有序规范快速发展面临的实质性挑战。

2致力于政策扶持,推动瓶颈制约突破

电商人才缺口、融资渠道狭窄、土地仓储制约等是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离不开政策引导扶持。支持电商企业以多种形式引入风险投资,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上市等渠道,缓解融资难问题。发挥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创新优势,建立全方位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费转成本方式,加大对人才扶持力度。统筹安排电商产业园空间布局,优先安排国家和省重点电子商务项目用地指标,推介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改造旧厂房成功经验,灵活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闲置土地资源办好电商园区。

3致力于完善配套,推动支撑体系构建

健全物流体系,注重商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仓配一体化”试点,加快公共仓储和公共海外仓建设,提高电商物流整体效率,全力打造“智慧物流”。加强安全认证,探索以组织机构为核心的电商认证机制,搭建“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产品监管平台。构建信用管理信息和个人征信系统,从源头上规范电商市场秩序。建立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机制,如争议调解、失信惩戒、法律援助等,营造投诉便捷、处理高效的服务环境。

4致力于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层次提升

牢牢把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云上浙江”等有利契机,支持引导传统优势企业进入电商市场,探索贸易方式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点。塑造专业市场电商品牌,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专业市场与电商平台“联姻”。推广“义乌购”模式,根据产业特点和市场基础打造本土电商平台品牌。深入推进实体市场体系、网上市场体系、结算支付体系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万亿级资本市场。拓展电商多元化发展模式,逐步向金融、旅游、教育等领域延伸。

35致力于拓宽领域,推动新兴市场抢占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对跨境电商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下阶段,应实现政策、大通关、生态供应链三个突破,健全投资贸易、监管服务、法制环境三项机制,加快信息化、保税、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五方面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简化境内电子商务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支持“电商进村”“电商扶贫”,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效促进农业与电商实现对接。

4结论

“互联网+”潮流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双向市场是必然趋势。因此,浙江必须依托实体、联通网络,加快完善以电商为基础的新型交易网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立军,任亚磊义乌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电子商务,2011(4).

第8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发展策略

一、引言

当前,我国各种类型中小企业近四千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GDP近六成,进出口总值约占七成,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把商务活动的各主体如企业、合作者、消费者及政府连接起来,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了有效、便捷的管理,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在降低成本方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很缓慢,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管理模式还没有概念。所以,电子商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值得研究。

二、中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和面临的困难

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有着明确的意义,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中小企业能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电子商务打破现有格局,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通过互联网构造一个虚拟的大市场,扩展企业市场机会,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库存,缩短企业生产周期,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提高企业服务顾客的水平,显然实施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是急需的、必要的。但针对我国现状,发展电子商务还存在许多困难,总体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电子商务的硬件设施来看,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基础设施都落后于西方,电信通道瓶颈现象严重,网上支付体系不完善,宽带网入户在中国广大地区很长一段时期不能解决,互联网上适用的语言主要是英文,中国的英文普及率没有其他地区高,这将会使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国企业丧失很多商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2.从电子商务的软件建设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面临观念、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既懂商务管理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员工素质普遍较差。没有真正懂得电子商务的人才来操作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运营,许多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结果只是建设了电子商务相关的硬件环境,没有电子商务运营的管理体系和理念。

3.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组织内部的权责划分更趋于集中化,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往往要求企业将决策权下放到基层。而电子商务发展的本质要求是需要规范化、条文化的管理,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首要目的就是加速企业的信息流通,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要搞电子商务就必须先搞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另外,安全认证、电子物流配送、信息共享等诸多问题也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发展观。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能随波逐流。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为技术而技术,也不能把电子商务视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万能之策。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也并非越早越好,它取决于企业的业务需求、人员素质、投资能力以及技术市场状况等诸多因素。既不能观望等待,坐失良机,也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投入。

2.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人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人员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要向信息化靠拢,搭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还要建立符合国际信息交互的规范,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中国电子商务规范,并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促进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系统规划。虽然中小企业管理相对简单,但任何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都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规划,要有全局的概念,对企业和市场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及智能化,要求中小企业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实现不同水平的商务与电子的融合,因地制宜开展电子商务。在对各种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有比较深透的了解基础上,中小企业应清楚各种模式的特性和差异,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企业成功运作电子商务活动的经验,并能从多种模式中正确地选择适合于企业自身特点的运作模式,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科学的、周密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总体规划。

5.搞好企业管理体系的转型。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需要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信息,针对传统中小企业管理集中化和不规范的特点,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也要由“金字塔”向“扁平化”转型,以适应电子商务快速的变化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从简易作起,根据企业自身水平与需要,特别是商务的需要,选择实施电子商务的模式,从电子采购、网上营销开始起步做电子商务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在中国将迅速腾飞。

参考文献:

[1]徐自田: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8期

[2]何晓洁尹国标: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第24卷第8期

第9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59.4%。其中,2015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88亿元,同比增长33.3%,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2.9%。而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已经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全过程,逐渐改变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到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从县域发出的包裹就达约14亿件,淘宝网和天猫上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超过200万家。

2004年,陕西省率先启动了全省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近年来更是搭建了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较大地带动了果业发展。截至2016年,陕西的果业面积和果品产量已实现“十四连增”,其中苹果产量占全国1/4和世界的1/7,苹果汁产量占世界1/3,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樱桃、葡萄、梨、红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国前列。目前,陕西果业正处在从规模化扩张向产业化、信息化转型的发展关键期,在果业电子商务领域,还存在着果农电子商务意识普遍偏低,网上营销能力不强、网店运营效果不佳,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配送不便,技术人才匮乏,品牌知名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陕西果业成功转型和升级就变得尤为迫切。

陕西果业发展现状

陕西在果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地理优势,是世界惟一最佳连片苹果优生区和最大猕猴桃优生区,陕西果品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位于我国前列。陕西省已成为全国果业种植――冷藏――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最大基地。未来,陕西果业在供需两侧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快补齐果业等农业和农村短板已成为陕西省上下共识,果业各项改革全面展开,果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另一方面,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水果人均消费量较发达国家低30%左右,而优果消费量则更低。“十三五”期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变化和消费档次升级,势必会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尤其对优质、安全、高档水果的需求会快速增长。

果业规模优势凸显

自2006年至今,陕西省的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水果产量保持持续增长。虽然自2012年起全省水果面积和水果产量的增长速度大幅度放缓,但是从总体来说,全省水果面积和产量仍然逐年持续增长。2015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864.99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1630.62万吨,约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2%,其中苹果产量1037.3万吨,约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7%和世界总产量的13%。全省浓缩苹果汁年生产能力18.79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0%,出口额的40.2%,陕西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果汁加工基地。

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优化,果品质量提升

至2015年底,陕西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酥梨基地红枣基地、猕猴桃基地、柑橘基地等水果基地。全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已经建成,早、中、晚熟产品比例进一步协调,形成了水果旺季每月都有主打品种上市的结构布局。同时,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陕西水果多元化的品种格局。同时陕西省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果园,建设经欧盟和国内与欧盟互认的有机果园,为扩大国际高端果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技术不断加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共有果品冷库6372个,果品的冷藏能力达到291.2万吨,其中气调库贮藏能力达到56.8万吨。果品贮藏业和物流业积极发展,使得果品年供应能力大大增强,陕西果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陕西果品深加工技术的提升促进了深加工水果产品的发展,使得深加工果品成为果品出口新的利润增长点,陕西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外贸出口第一大宗商品,2006-2015年全省出口水果总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从出口结构来看,浓缩苹果汁出口所占的比重始终最大,2015年浓缩苹果汁的出口量占全国的40%,出口额占全国40.2%。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陕西省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作为陕西省农村的支柱产业,陕西果业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转变受到了政府的关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例如“一带一路”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加快陕西果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经济一体化”的开展,进一步打造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陕西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出台的《陕西省果业发展条例》和配套政策,为果业发展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支撑。这些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陕西果业发展十分有利。

果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涉农网站的建立,陕西果品电子商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为陕西果业发展果品远销、跨境贸易奠定了基础。陕西省特色果品借助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交易规模日趋扩大,果品线上销售额暴增。苹果、猕猴桃、红枣等陕西省诸多特色果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果品电子商务销售的主力军,而且成为推动农村流通方式变革、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陕西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电子商务促M陕西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对陕西果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进行了市场调查,此次市场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宝鸡市、铜川市、汉中市、榆林市8个市的36个县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958份,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陕西果业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果品销售网路窄,水果出口受阻,冷链运输设备紧缺,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果业技术受限以及服务环节滞后等。本部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分析。

发展果品电子商务的障碍

根据对陕西果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列表分析,见表1。

从表1可看出,虽有45%的人愿意采用网络的方式进行果品销售,但电子商务知识的缺乏、观念的滞后和人才的紧缺均超过了55%,从根本上制约了网上销售。而产业链信息获取困难所占比例高达70.1%,物流环节滞后也超过了55%,严重制约了果品的远销。贮藏环节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因此,知识的缺乏、观念的滞后、人才的紧缺、物流环节的滞后、获取产业链信息的困难,以及在此基础上冷链环节的落后等成为制约陕西果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果业商务模式难替代

从表1可知,人们对果品网上销售持有愿意态度的占45.3%,仍然有33.7%的人不了解,认为是观念滞后造成果品网销困难的占45.7%。这说明很多农户在观念、习惯上还保留着自产自销传统做法。从传统模式(“农户――消费者”)到现代模式(“农户――中间人――消费者”)的演变过程中,虽然现代商务模式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但是由于陕西农村的市场化发育较为落后,农户的种植较为分散,这些种植农户大都是中老年人,因此,传统模式到今天还广泛应用,陕西农业难以将电子商务运用于其产业链中。对于这类较分散的小农户而言,传统模式要比现代模式更快捷简单,这也制约了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

陕西省果品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比如物流服务、储存服务等水平较低,因为运输技术、储存技术、冷链工艺落后,运输成本较高。果品属于生鲜食品,其特殊性要求必须全程冷链物流,制冷、控温工艺技术要求严格[50]。果品是鲜活的农产品,特点在于它的易腐性、生产的分散性等。因此,果品的冷藏、运输对于保持新鲜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有39.1%的人认为物流环节滞后是影响果品远销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70.1%的人在果品产业链当中的运输、销售环节所采用冷链物流的分别仅占了29.1%、28.8%,采用冷链物流的规模占不到1/3。陕西省果品的物流服务水平落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导致果品运输存在较大的损坏。陕西省物流驻点不足、服务单一,无法形成集约型物流运输体系,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没有达到最大化利用。因此,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

调查结果表明有65.1%的人认为制约果品网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电子商务知识,48.9%的人认为是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陕西省是劳动力充裕大省,但是农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人员流动性大,真正在果品种植区从业于电子商务的人员还很少,而且专业素质较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更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运用Eviews分析陕西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指标

建立模型

根据调查问卷中影响陕西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回归模型。

影响陕西果业转型升级(Y)的主要因素有水果品质(X1)、价格(X2)、果品加工(X3)、信息畅通(X4)、物流运输(X5)、专业配备(X6)、政策扶持力度(X7)这7个指标。

设总体评价函数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μ

其中β0、β1、β2、β3、β4、β5、β6、β7榇估参数的系数。

回归分析结果

运用Eviews进行OSL分析可得如下结果:

?=0.4859+0.0917X1+0.0028X2+0.3303X3C0.1657X4+0.1759X5

+0.1827X6+0.2469X7

T=(2.6274)(2.4905)(0.1711)(9.3430)(-0.2700)(3.9432)(0.2970)(6.1835)

P值=(0.0088)(0.0130)(0.8642)(0.0000)(0.7872)(0.0001)(0.7665)(0.0000)

R2=0.3534 F=58.6450

其R2值过小,故再次使用Eviews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得出以X1、X3、X5、X7为解释变量可以达到最佳回归效果。

Y=0.5033+0.0931X1+0.3352X3+0.1819X5+0.2485X7

T=(2.7789)(2.5790)(9.9332)(4.2931)(6.2751)

P值=(0.0056)(0.0101)(0.0000)(0.0000)(0.0000)

R2=0.5940 F=102.9211

由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X1、X3、X5和X7的t统计值高度显著,F值为102.9211,大于临界值,具有统计上的高度显著性。可以认为:水果品质、果品加工、物流运输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DW值为1.4315,说明其他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故此可以判断,水果品质、果品加工、物流运输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对陕西果业转型升级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0931、0.3352、0.1819和0.2485,而其他指标对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太显著。

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路径

结合陕西果业和电商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有效利用上述回归方程的经济意义,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全面合理地制定陕西果业转型升级路径。具体路径图如图1所示。

明晰发展现状和趋势

明晰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和趋势,是解决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优化路径的基础。可为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优化路径的思路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和模式,对对策制定提供支持和依据。

注重电商带动陕西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目前,陕西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还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较慢,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产加销、贸工农出现脱节,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急需电商带动陕西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重点解决品种和规模的问题。首先,坚持规划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栽培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人才专业化的高新苹果产业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并能体现本地特色的富硒苹果、矮砧苹果等好品种;其次,在此基础上,发展家庭果业农场、推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果业产业化原产地直供等运作模式,控制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种植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二产重点解决品质和加工的问题。目前,陕西果业产品普遍缺乏质量标准,使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无标可依或有标不依的情况,导致果业产品质量缺乏公信力。要结合陕西果业实际情况,吸取国外水果采后分级标准制定经验,参考国际惯例,注重科技投入,依托绿色认证,加快陕西水果采后分级标准化进程,制定合理的分级标准,解决陕西果业产品的标准问题。

现代果业要求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提高果品的增值能力,要加快建立品控中心,促进区域果业转型升级。品控中心就是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有品质保障的流程下,以满足鲜果在质量、口感、外形方面等要求,同时,丰富果品加工食品的种类,充分利用加工品的出口优势,确保水果有高品质、高质量竞争优势。

三产重点解决物流和品牌的问题。基于物联网的运输配送阶段,采用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做支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等,把果品的信息在农户间,顾客与商家之间进行交换,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冷藏冷冻,控制温度的设备,更需要专业的冷链物流技术,提供专业的操作技术,确保生鲜物品在运输环节的品质不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互联网+”思维整合陕西果业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落实县级电商运营中心,积极与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鼓励与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资源对接与整合。陕西省政府可对省内众多的果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标准,形成陕西果品品牌建设,提高陕西果品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避免省内果业电商企业恶性竞争,导致果农经济损失。

制定顶层设计和规划

果业电子商务是转变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基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地方政府发展果业电子商务思路的要求,果业电子商务需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注意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创新果品流通方式,倒逼果业生产标准化和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升级,重塑果业产业形态。在此基础上,基于“物流+电商”一体化和电商带动陕西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理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划建立覆盖整个县域的三级果品网店运营体系、配送到村的物流体系、职业化管理的人才培训体系,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把手工程的招商引资体系等。

构建陕西果业“物流+电商”一体化合作模式

构建陕西果业“物流+电商”一体化合作模式,是实现陕西果业物流与电子商务高水平、长期合作的重要方式。陕西果业电子商务产生的大量的小订单和分散的收货点,都需要科学的配送网点、合理的实现货物调配、快递业的快速跟进、逆向物流的处理,物流服务的仓储、保管、运输、签收等每一个环节也都直接关乎用户对电子商务的评价。因此,可依托陕西果业“物流+电商”一体化、“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物流+电商快递”深度融合发展等新模式,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加大陕西果业物流电商供给侧改革、加快陕西果业提质增效创新实践,实现社会化服务的陕西果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新模式,最终构建“立足陕西、服务全国、联结全球的物流电商一体化陕西果业产业集群,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陕西果业电超对接、产销一体化双流通模式

陕西果业电超对接、产销一体化双流通模式是以电商平台、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连锁商业网点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经过严格的实名认证、资质审核和服务验证,构建果品种植所需物资能下乡、果品能上行的产销一体化市场双流通体系,使网购便利化,使特色果品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该体系将现代电子商务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果农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果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实现政府、商家、果农和消费者四方共赢。

注重发展F2B2C全产业链模式

根据对陕西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子商务在陕西果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将陕西果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依托电商协会的果农+果业集团+消费者的F2B2C全产业链模式(Farm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比较适合陕西果业长期发展。流程图如图2所示。

F2B2C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重心应该在建立统一完整的陕西果业的产业链。首先,通过对陕西果业的企业进行整合,建立陕西果业集团,对陕西的水果资源进行整合,统一面对消费者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又有助于形成龙头企业。其次,电商协会通过建立统一的果业行业标准等具体的政策对陕西果品进行监督和规范。再次,电商协会应对陕西省内的果品电商进行资源整合,市县乡层层建立电子商务园区,由上至下统一管理,统一店铺设计,统一定价,统一品牌等,打响陕果品牌的知名度,提升陕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果业集团直接接触到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及时向果农反馈市场信息,调整果业结构。

政府政策扶持作为构建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政策驱动产业升级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与时俱进的政策、法规、激励手段、来综合协调、引导产业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加强政策支持是完善社会体系的主要手段。加强果业从业者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融合,从而能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促进果品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果业种植,加工,流通规律的研究,依此来制定果业发展的短期、长期的规划与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叶飞,林强.基于CVaR的“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协调契约机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3):450-460.

[2]焦晏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对策选择[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4,25(03):82-84.

[3]陈清风.陕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3,(19):151-152.

[4]苏秋芬.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现状[J].现代商贸工业,2016,(09):30-31.

[5]陕西省统计局.2015年陕西果业发展统计公报[N].陕西日报,2016-04-12(003).

[6]陕西统计局.2014陕西统计局年鉴[M].西安:陕西统计局出版社,2015.

[7]陈镜羽,黄辉.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06):179-183.

[8]梁文卓,侯云先,葛冉.我国网购农产品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04):40-43

[9]高铂睿,李珊珊.现代金融体系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时间序列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5(3):115.119.

[10]郭佳,扶涛,杨青.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2):57-61.

作者简介

第10篇

一、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活动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从一线城市普及到二、三线城市,又逐步渗透到农村地区。根据阿里研究中心报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正处在快速崛起阶段,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义乌的贸易引领型,永康的制造引领型,睢宁的网商驱动型等。县域地区的网购同样快速增长,2013年县域网购消费额增速甚至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比较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案例有义乌的青岩刘村和泉州的兰田村。凭借价廉物美小商品的得天独厚优势,近2万家网商聚集在青岩刘村,销售塑料制品、收纳创意产品等家居日用品,义乌青岩刘村成为闻名全国的“淘宝第一村”。2012年,青岩刘村的网络销售额突破20亿,五皇冠店铺就有8家,村里的房屋租金也被网商不断推升,村民收入水涨船高。兰田模式是基于福建省泉州市“世纪之村”电子商务综合平台的运作模式。该平台融合电子商务和电子村务管理于一体。目前,已在泉州市2463个行政村(社区)全面上线使用,发展农家店2247家,每月成交金额达1.83亿元。在兰田模式中,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包括平台企业、村镇信息员、销售商、采购商,各家主体都从电子商务过程中受益。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心仪的家电产品,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自家的农副产品。

二、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意义

电子商务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机遇。涉农电子商务发展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显示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涉农电子商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涉农电子商务的经济社会影响意义深远,它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户在自己家中,通过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市场。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找到了产品销售的突破口,供需双方无须经由第三方中介,这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产品定价更低,买卖双方互相受益。农民在家中就可以创业致富,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实现了充分就业,有的农民网商甚至还需要从城里招工补充人手。农户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和谐。

(二)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途径。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推动农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涉农电子商务恰恰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以“沙集模式”为例,东风村在网销业之前,是名副其实的“破烂村”,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废旧塑料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塑料颗粒的价格随着国际行情的变化非常不稳定,经营风险极大。看到家具网销市场的发展前景,废旧塑料企业逐步转型。从2013年开始,东风村的网销产业已经超过了塑料产业,而且一些企业还在不断地转型。而这种变化恰巧和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相符合。

(三)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视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深化“两化融合”的要求。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来推动,但依然困难很多、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就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化服务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而涉农电子商务是农民自己直接和市场去对接,直接和买家商谈。农民直接从市场拿到了鲜活、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实现了交易,农民还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了种养殖结构,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涉农电子商务不仅拓展了销售,还能伴随着创新,催生全新的业务模式,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近些年,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比较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招商引资,特别是希望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但是,招商引资往往困难重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则加大了困难。同时,外来项目“难养熟”,来的难,走的易,一有风吹草动,或别的地方给的条件更优越,外来投资商可以拍拍屁股就走。而涉农电子商务对公共资源的索取很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特别可贵的还有它的内生性。农民网商的根在这个地方,父老乡亲在这个地方,即使出现风吹草动、市场有变化,他也会和本地父老乡亲一起去抵御风险。

(五)对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提供了借鉴。包容的目标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包容性增长”而令人关注。它包含着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求,在政策取向上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涉农电子商务表明,只要激发了农民的内在积极性,电子商务和他们的利益挂了钩,人人都可以包容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农民虽然不会熟练操作电脑,也同样能够有机会从包容性增长中获得实惠。涉农电子商务中数对鲜活的案例,为纠正长期以来电子商务不适合农村的偏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现实例证。

三、发展涉农电子商务的政策建议

涉农电子商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没有成熟的模式。虽然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仍然面临着标准体系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动涉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把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政府部门应坚定不移地扶持涉农电子商务发展,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探索可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培育电子商务运营主体,积极主动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接和合作,通过改革与转型破除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化电子商务服务商的作用,鼓励广大农民、农产品的 供应者、经销商利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营活动,不拘一格地大力发展农民网店。积极改善涉农电子商务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有效降低涉农网商的经营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完善国家和地方农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急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共赢合作的良性机制,协力推动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增加对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的支持和营销力度,降低服务门槛。地方政府、电子商务协会和平台等机构,要加大对农产品网店主和潜在网商的培训,同时采取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践。五是进一步跟踪调研涉农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加强各种涉农电子商务的模式研究,梳理其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和内在驱动因素,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可推广的经验,总结其对地方社会综合发展的影响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树立电子商务应用标杆,促进地方社会发展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

第11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国际分工 产业链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它影响着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利益。研究国际分工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对于制定国家外贸政策和外贸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分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万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2002年)认为“信息革命的真正革命性影响才刚刚被人们感觉到。而激起或助长这一影响的不是‘信息’,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对决策、政策或战略所发生的作用。它是电子商务,即互联网作为推销渠道的出现。这是10年前或15年前人们实际上始料不及的事情,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市场和产业结构;改变着消费才细分、消费者价值和消费者行为,岗位和劳动市场。”德鲁克指出,电子商务对信息革命的意义与铁路对工业革命的意义相似。徐正华和马智胜(2004年)认为电子商务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廖玉麟(2000年)认为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本文拟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特点和我国的对策。

一、国际分工理论

分工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经济效率的追求,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获得分工经济和专业化经济,从而得到生产效率的提高。他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分工能给贸易双方带来好处。

分工的外在动力是科技进步。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发达国家不得不向国外寻找和建立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市场,扩大了国际分工。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

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大小。斯密提出“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的观点(即斯密定理),他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扬格进一步深化了斯密定理,提出了“劳动分工取决于劳动分工的水平”,即扬格定理。这不是同义反复,因为首先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即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足够大时,中间产品才可能被分离出来,这是斯密定理的内容。但同时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因为一方面市场很依赖于购买力,即实际的收入水平,这种收入水平又依赖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分工使生产链条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中间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生产链条的环节之间也在相互促进,从而使市场规模扩大。在这种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的相互促进、循环演进的过程中,引起了报酬递增并最终导致经济进步。

劳动分工的水平还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一方面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交易是需要费用的。分工越发达,交易次数及总交易费用越高。人们必须比较交易费用与分工的好处。如果交易费用超出分工的好处,人们不如自己生产而不分工。交易费用是由交易效率决定的,交易的效率越高,费用越低,反之,交易费用就高。因此,交易效率越高,分工的水平也越高。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电子商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企业所讲电子商务是狭义的,一般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从整个社会讲的电子商务是广义的,它是指各行各业种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分析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般从广义来分析。电子商务具有虚拟化、低成本、效率高和透明的特点。电子商务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生产、交换、消费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经济。所谓电子商务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要素,网络为基本工具的生产方式。从经济特征和技术背景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就是“网络经济”;从国民经济构成和主导产业的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从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的知识的作用上来说,电子商务就是“知识经济”;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特征来看,电子商务经济就是“数字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经济形态。

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因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范围扩大了,交易效率提高了。

首先,电子商务推动“无国界”全球大市场的形成。电子商务地出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格局,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Internet为载体的“无国界”全球化大市场。这种市场被称为虚拟市场。一方面,世界各地的客商可以汇集在这个虚拟市场中,消除了距离的障碍,使各国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到大大加强。另一方面,虚拟市场的形成使得商品与服务等有关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充分、自由的流动。

其次,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费用。一笔交易包括三种流,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与传统交易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通过网络瞬间完成。首先是文件处理成本的节约。通过调查表明,在传统的辅导贸易业务中,一笔进出口业务需要处理相关单据约200份~350份,业务流程可长达数月,而纸张打印及差错的总费用约用货值的7%。如果应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文件处理周期,而且可以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对称,大大降低成本。新加坡贸易网在运用之前每次报关需要3天,花费12新元~25新元,应用EDI以后,每次报关只需15分钟、1新元~2新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新加坡节省6亿美元文件处理费用。其次可节省传统业务中往返、住宿等许多交易中的人员费用。

再次,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速度更快。企业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市场不确定性,应对快速的技术变革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纷纷开始通过外包和全球采购等方式剥离加工制造等非核心价值环节,甚至直接出售国内外的生产性分支机构,形成价值链模块化。所谓价值链模块化,即某一行业一体化的价值链结构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的价值节点,通过各节点间的横向集中、整合以及功能的增强,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价值模块制造者以及若干规则设计与集成者的产业动态分化、整合过程。价值链模块化的过程也是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深化主要表现在分工的精细化和水平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所谓垂直型国际分工就是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工体系。水平型国际分工就是工业品生产的专业化协作,而且是有层次的。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是某个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供应过程的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区段、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空间区位完成,它是区别于在一个工厂内部完成整个工序流程的一种生产方式。国际的产品内分工是把不同的工序、区段和环节展开到不同的国家,是构成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础要素。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一个是比较优势,一个是规模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产业内分工提供了条件。

三、结论和启示

第12篇

新一轮电信企业融合、3G牌照的发放给刚刚拉开帷幕的3G时代带来了浓浓的火药味儿,正当G3、天翼、WO开始短兵相接的时候,携号转网又开始试行,无疑在剑拔弩张的市场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可以预见,当携号转网开始施行,客户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心态,无需担心“身份”的流失,别人无法从号码看出自己到底归属于哪家运营商,以前转网的种种烦恼(通知朋友、亲戚、更改联系电话、丢失客户和业务等)一扫而空,用户可以在3张网里任意遨游。代价是由于终端的不兼容性,客户可能要分别准备不同的终端,而网络稳定、先进,终端具有多样性、业务吸引、服务人性化、资费合理等综合服务能力佳的运营商将是用户首选。从这种种情形来看,无疑,携号转网对中国移动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中国联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中国电信也是一次发展机遇。

携号转网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具有庞大的优质用户群体,很多高端客户都是多年的“忠实客户”。这些客户对移动忠心耿耿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权且不论移动的服务、网路覆盖的优势:首先,客户使用移动号码的时间很长,很难更换;其次,受品牌效应的影响,很多人都有着“体面人士用移动,普通百姓用联通,收入低下用小灵通”的观念,从前绝大多数客户受联通的宣传攻势而未转网,正是这种观念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正统、身份的观念在内地、北方城市更为明显,而非中国移动的客户维系水平有多么高明。3G时代,TD-SCDMA能否给用户提供稳定的网络覆盖、优质的终端将是中国移动保有客户的关键点。中国联通是这一轮电信改革的获利者,获得技术完善和丰富终端供应的WCDMA,这对高端、时尚客户的吸引是致命的,不足之处是品牌成熟度比不上中国移动,有些省份甚至还比不上中国电信,这对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客户是不利的。中国电信获得了世界第二大3G网络CDMA2000经营权,其基础客户来源于购买联通CDMA,客户成份与中国联通相似,不稳定因素很多;但CDMA2000毕竟是成熟的技术,背后也有不少终端厂商的支持,对稳定客户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携号转网。从大部分国家的实践来看,该政策对于调整和均衡市场结构、改变和促进企业实力的影响有限。由于携号转网涉及到转出运营商一方的直接利益损失,再加上携号转网会牵涉大量的数据库改造工作,津、琼两地运营商也未启动针对性的数据库改造工作,因此,国内携号转网实施细则还未出台,而正式推出携号转网与否及其具体政策、时间表,还要看津琼两地最终的试点情况才能预测,而全国的大规模推广也前景难料。

笔者相信,携号转网只会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用户的转网需求,促进运营商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成长,稳定下来后的竞争格局还要看运营商自身的竞争策略以及服务水平。笔者预测携号转网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

后 记:迄今为止,携号转网已在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施行。更开放、更公平、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需要到位的电信立法和监管政策、运营商自律,以及明确的行业操作规范,在这点上,先行国家的经验给予我国电信业借鉴与启示良多。然而,凭借先行者之鉴,是否能将携号转网的积极效应发挥至最佳、负面效应消减至最低呢?

今年8月中旬,中国移动召开携号转网技术方案及相关规范评审会,对号码携带实验总体技术要求、建设方案以及相关规范进行评审决议,并总结验收阶段性实验成果。但会议并未涉及现网测试规划。海南省通信管理局网络部人士也称,目前仍处试点初期阶段,未有现网测试的部署规划。携号转网关系到用户资费及网间结算,牵涉运营后台系统改造,而相关的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商也称,未接到有关运营商携号转网的后台改造项目。另外,此次会议属于运营商、工信部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等方面的部技术评定会,只针对部分技术方案及规范的成果验收,整体方案还没有正式成型,未邀请设备厂商、网络建设部门参与。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试点城市的政策实施还没有明确‘时间表’,就算在试点城市试验成功,光是全国运营商网络后台数据库改造起码就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短期内用户享受号码可携带的益处还不现实”。

先行国家如美国,携号转网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Verizon更因非法营销而触法,暴露出美国电信业政策和立法上的漏洞;同时,在价格战中,一些运营商的资费调整幅度甚至高达33%。

而从中国移动2009年的半年财报来看,其用户增长速率正在放缓。种种迹象表明,携号转网离正式施行尚需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