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体育总结

大学生体育总结

时间:2022-08-23 18:3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体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体育总结

第1篇

时光飞逝,转眼2008年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让我们不得不叹息时间的无情,美好的时光在稍不留意间就悄悄溜走,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生会各部门都开展了各种活动,我们体育部在这一学期中也开展了各种活动,下面我就本部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

第二届学生会选举成立,我们体育部就面临重组的问题,加上我和刘海鸿部长都是06届的,在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许多方面都做的不足,从我们的重组到取得一定的成绩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时间,我们从干事的招聘到制定干事的考核制度到干事的正式考核都是困难重重,但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我们是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有点成绩,从最开始的松疏到现在的了解,从最开始的胆怯到现在的可以独挡一面,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高兴的。

在四月份学校迎来了我院第二届学生篮球赛,我们体育部承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篮球赛取得了圆满的结束,在比赛期间,我们为比赛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比赛的流畅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比赛开始前我们就把场地划分好,准备好一切器材及比赛用具,比赛过程中对场地进行秩序的维持,比赛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比赛,最终男子组经管系取得了第一,女子组信息系取得了第一。

在篮球赛期间及后面的时间里,我部门也积极配合体育教育室进行各项活动,在篮球赛进行的同时,我们协助体育组开展了教师排球赛,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多次帮助其开展了各种运动,虽然我们在其中没有起到那种中流砥柱的重要,但是我们在其中所给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为增进个部门间的联系,我们与宣传部进行了联谊活动,在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友谊,也为以后各部门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由主席团联系,我们体育部组织了与中国移动株洲分公司进行了篮球友谊赛,通过积极的筹备,篮球赛取得了圆满的结束,通过比赛不仅展现了我院风采,体现了我院风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与外界有了交流,让外界对我们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

为响应学校卫生号召,针对学校卫生情况,我部门对科教管601教室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其次每次升旗仪式的场地都是我部门划分的。

总的来说,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体育部大体的工作也就这么多,虽不战果累累但也有一定的成绩,不惊天动地却也实实在在,在下学期中我们不求有光辉的战绩,只希望能在这学期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做的更出色。

第2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深入改革,大学教学活动发生不同变化。大学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塑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旨在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认为应高度重视拓展训练,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教学,实施开放性大学体育教学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作用

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大学生自我升华和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以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开展,让大学生入情入境,彼此感知对方意图,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团队协作感悟,感受团队之间的帮助和信任,共同分享和分担;第二,拓展训练能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大学生需要在设定的训练情境下,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积极调整心态,挑战拓展训练项目,沉着冷静面对训练,迎面困难并解决问题;第三,拓展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整合现有体育教学条件,设计丰富拓展训练项目,借助情境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训练适应力,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2.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实践分析

2.1制定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大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项目,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大学体育拓展训练项目介绍、拓展训练项目性质、拓展训练目的、拓展训练内容、拓展训练考核评价等内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介绍、目的和内容,笔者认为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特定情境,让大学生体验后,获得感知和感悟,得出拓展训练项目理念,不断反思和共享后,获得体育知识,进而改变大学生行为,实现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拓展训练目的主要是为了:第一,贯彻现代教育方针,实施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第二,帮助大学生了解体育原理和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健康锻炼身体,实现锻炼身体目的;第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享受、自我感悟,获得体育知识;第四,培养大学生沉着冷静优秀品质,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系统,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2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指导方式

大学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指导方式主要采取体验、感受、分享和总结。其中,体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拓展训练,通过自我完成项目实现拓展训练,获得拓展训练体验,激发大学生潜能;感受是指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拓展训练,获得直接、真实感受,结合大学生内心感悟,自我加工和分析感受,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自我认识;分享是指大学生在拓展训练参与中,自我体验和自我感受,体育教师指导引导下,大学生实现相互交流,分享体验经验和教训,获得大学生个人收获和集体收获;总结是指在大学体育教师指导下,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结果进行整合和总结,不断加强自我认知,实现体育认识理性升华,实现大学生自我完善。

2.3拓展训练计划实施的资源

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在实施时需要具备必需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和财力资源支撑。其中,人力资源是有效实施拓展训练的保障条件,大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满足体育拓展训练和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成为拓展训练主力军;场地资源是拓展训练实施的物力保障,包括大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械等,结合不同的拓展训练项目,选择不同的设施设备,建设多样化丰富场地资源;财力资源,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应在有效资金范围内,最大化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拓展训练功效,促进拓展训练顺利开展。

2.4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注意事项

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需要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加强拓展训练宣传工作,强化拓展训练安全意识。其中,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观、团队精神,锻炼大学生坚强意志,增强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助推大学生素质提高,对素质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加强拓展训练宣传工作,大学给予体育拓展训练人力资源、场地资源、财力资源支持和保障,为大学生设立拓展训练交流平台,增强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整合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强化拓展训练安全意识,体育拓展训练受项目内容和场地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定科学措施有效防范拓展训练风险,明确拓展训练安全操作程序,有效监督拓展训练过程,确保拓展训练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霏.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交际,2015,11:244.

第3篇

一、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互利共存的关系。一方面,高校体育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体育是广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项课程,因其具有放松身心、促进健康等特点,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会带动高校体育的发展。据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动感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鼓动积极参加体育项目,通过高校开展的体育课程,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推动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可以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有益于智力水平的提升

一是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二是减缓应激反应,提升大脑的工作效率;三是能有效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具体来说,高校体育对智力的影响基于这样一个过程: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写字读书以及低头弯腰使流向大脑的血液受到限制并不断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大脑的营养供给,进而引起脑胀、头晕,使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体育活动与脑力活动合理交替,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有助于加快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大脑获取更多的营养供应,从而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并进一步促进大脑智力的发展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二)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和消除心理疾病

在高度竞争的社会,身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也会面临精神空虚、学习生活焦虑,情绪压抑、紧张的问题,从而极容易导致悲观、孤独等心理障碍。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减轻甚至消除这种焦虑,稳定情绪。因为高校体育活动具有组织性和群体性,通过各异的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活动内容,不仅容易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和意识,解除内心的枯燥和烦闷,提高主动性、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满足相互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调节情绪,并得以保持健康、稳定的心态。

三、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体育教育要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内容,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体育课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他们的心理素质。具体措施是建立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增强医院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合作,研究专业的心理教育纲领,通过学校媒体、课堂加大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的宣传,最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增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能提供一种积极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提高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

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不仅能掌握相关体育技能,还能锻炼心智和意志,从而在生活自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更具优势,最终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高校体育对发挥大学生个人性格特点有着密切关联,通过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协作以及个人紧急决策等,对塑造大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

四、利用高校体育的手段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适度的体育锻炼

当人面对困惑时,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忧虑,如果总是沉郁其中,心理就会出现偏差,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项目,就可以转变大脑对于困恼的思考,有利于他们转移注意力,通过强烈的体育运动就可以激发自己大脑中的兴奋点,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的调节。

(二)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团结作战,高校学生进行多人体育项目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性格,比如在篮球比赛中需要队员之间进行协调配合,这能改变学生精神上的封闭状态和孤僻的性格。而参加摔跤、跳高等运动可以克服学生害怕的心理,激励他们用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锻炼他们的胆量。而参加太极、下象棋等修养身心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沉练自己的内心,增强自己的意志力。

(三)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积极参加体育比赛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比赛就是为了给集体增光,参与了比赛就会领悟体育精神,同时体育比赛强调的是团结,尤其是团体比赛,在比赛过程中队友之间相互合作、帮助与鼓励,就会增强信心,也有利于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可以结交许多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总之,通过参与比赛,不论是选手之间的配合还是观众的鼓励都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同大家一起体会胜利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

五、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高校体育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Sports Injury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Discuss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I Lei

(Shaanx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Xi'an, Shaanxi 710068)

Abstract College sports injuries and sports disease is more common in sports, daily training process has occur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mmon sports injuries, elaborat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play a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ies.

Key words sports injury;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

0 引言

大学生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在体育比赛、日常训练过程中都时有发生。有些运动损伤或疾病在短期内可恢复,对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课程和日常生活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一些运动所造成的损伤影响较大,让大学生无法正常进行课程学习,日常生活也需要他人照料。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只有全面了解运动伤害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1 大学生常见的运动创伤

近年来,大学生常常会出现运动损伤或运动障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常见的损伤包括:踝关节完全脱位,小腿肌肉痉挛,皮肤擦伤、渗出和出血,关节和软组织挫伤,裂伤等常见的运动损伤,腓骨、跖骨骨折,腹部疼痛等运动障碍也常有发生。根据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结合专家的经验,对造成运动损伤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大学生运动知识欠缺,不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运动缺乏规律性,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动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运行损伤;三是身体素质差等原因。现在一些大学取消了晨练、健身操等活动,学生们平时的运动机会减少,在运动中没有掌握活动的要领,甚至体育活动内容超过了身体机能的负荷;四是有些学生睡眠或休息不好,精神状态不佳或情绪不稳定,比较易受伤;五是体育场馆的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良,有些地面凹凸不平,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不能充分发挥;六是自然环境原因,如光线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空气湿度过大,浓雾或暗光等能见度低;七是高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及运动活动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如在餐后立即安排了高强度的运动项目,训练项目的安排不恰当,违反了运动规律;八是运动本身有错误的,指导老师在技术指导上也存在误区。

2 高校体育教学预防常见运动损伤的对策分析

针对大学生的运动损伤或运动障碍,学校工作人员已开始涉及这方面研究与探讨,并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体育比赛指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的指导,指导大学生科学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向大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运动知识,对大学生开展卫生监督活动,防止大学生发生运动创伤或受到意外伤害产生运动障碍。

2.1 教师重视教学指导

教学要对大学生体育活动进行培训,指导大学生在体育训练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要指导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训练,合理安排大学生的运动量,对运动项目的强度进行科学的设置。尤其对易发生运动伤害的活动发提前做好准备活动,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注意力,减少受伤事件的发生率。一些教师不重视甚至忽视教学指导,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说明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活动并讲明动作要领,减少运动伤害。如在教授排球时,告诉学生应怎么做、动作要领等,并指导学生使用护膝、护腕、护肘等体育运动防护用品,避免大学生受到意外伤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讲授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告知学生在强烈的运动后要做适应性调整,不可立即休息、洗澡等,通过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

2.2 教师合理规范教学

体育教师教学安排的合理性还体现在要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做好相应的热身准备工作,根据教学课程的安排,合理安排大学生的上课时间,课程的活动进行时间,不要让大学生运动过度。例如在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的教学中,对活动时间和强度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不可激进。体育教学中教给学生紧急情况下受到伤害的急救措施,让学生学会急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2.3 提高学生自我预防意识

要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运动防护知识,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大学生了解预防运动损伤具的重要意义,明白一旦造成严重损伤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体育运动防护的专业知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要求穿着适应的衣物,准备好防护用品,认真学习体育教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运动损伤所带来的伤害。

2.4 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由于学生普便缺少运动热情,日常的运动活动较少,身体素质普便较差,因此,首先需要改变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培训学生的运动爱好,让学生热爱体育活动从而积极参与运动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让学生有更好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5 完善运动场地和器具的建设

体育场馆和设备质量问题是造成学生运动伤害的客观原因,学校要定期检查运动场地和设备,一旦发现损坏,如设备老化、跑道不平整治或设备出现安全隐患,要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及时更换设备或对设备进行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6 重视其他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

因体育教学的设备不同,学生身体素质、身体的机能特点都不相同,因此体育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机能的研究工作,加强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工作,进一步总结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总结规律,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培训、指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护能力。

3 结语

运动损伤成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除天气等不可改变的客观原因外,场地器材设备问题都可以改进,在体育教学中对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教学指导,改善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加强学生运动创伤的防护工作,提高体育场馆和设备的维护工作,积极防护以减少大学生运动中发生伤害的几率,加强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指导和培训,开展卫生监督督导工作,以改善学生的体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是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组织高校文体活动面临统一组织难度大、活动参与面窄、影响力有限、等困难。怎样才能让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文体活动,达到“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呢?本文根据工作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以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协会 文体活动 组织策略

一、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开展文体活动的意义

(一)文体活动可以增近同学间感情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自由分散的上课时间,高校大学生彼此之间不太熟悉,相互的帮助和支持只能局限在较小范围当中。学生们有很多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是一种内源性的驱动力,使他们有自觉参与文体活动的意愿和动力。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就可以通过组织文体活动,来搭建了大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平台,增加大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参与文体活动,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很容易结合在一起,这种非正式的结合更容易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和谐关系。所以,组织参与文体活动可以增近高校大学生同学之间的感情。

(二)文体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前,高校正面临改革发展的时期,学习任务繁重,大学生长期处于压力大、节奏快的状态中,很多人因为长期超负荷而导致身心疲倦,亚健康状态较普遍。因此,学生体育协会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主题,开展适合高校大学生工作特点的文体活动来吸引在埋头在基础知识、专业探究等学习的大学生参与,也能缓解他们的压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二、高校学生体育协会文体活动面临的困难

(一)校学生体育协会统一组织难度大

目前,高校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大部分高校拥有多个校区,大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宿舍不集中使得大学生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居住在一起,而是分散居住在各个分校区。他们上课时间不同,专业教室分散,都给校学生体育协会统一组织文体活动带来一定困难。学生体育协会工作人员的精力有限,活动场地、器材等资源有限,经常统一组织全校性的文体活动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活动参与面窄,影响力有限

三大球、三小球等高校经常举办的运动项目,专业性技术很强,只能是具有专长的少数大学生重复参与,非专业的大学生总也取不到好名次,久而久之,就缺乏参与比赛的兴趣,参与活动的就越来越局限于具有竞技专长的学生。组织文体活动受比赛规则、裁判精力、场地大小的限制,也只能提前测算好参赛人数,报名范围有限,符合条件参与的人有限,就会造成活动参加范围小,影响力小的情况。

(三)大学生文化欣赏品位逐年提高

高校大学生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特点,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多年连续组织同一活动,很快就让大学生司空见惯,失去兴趣。必须根据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推陈出新,创新文体活动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以迎合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

三、高校学生体育协会文体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发挥二级学生体育协会和协会的主动性,做到以点带面

高校大学生爱好文体活动的大有人在,校学生体育协会不要包揽一切,可以放权给二级学院学生体育协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由他们来组办文体活动。具体可以发掘一批具有专长,热心公益的同学,通过组建各种兴趣协会的方式,以点带面,进而带动普通学生投身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让有共同爱好的人共同发展。

(二)有重点的资助和扶植品牌项目,坚持精品战略

选拔培养骨干条件较好、影响较大的协会,作为学校的品牌项目,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这样既使学生体育协会文体活动更具特色,又能形成较大的校园文化名片。

(三)加强宣传力度,吸引场外活动参与者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学生体育协会举办活动可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知道文体活动的资讯,增加“场外的活动参与者”。

(四)融入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文体活动的创新贵在大学生喜欢,贵在形式新颖、内容有品位,参加者踊跃。在策划文体活动时将文化信息融入其中,通过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以此来满足大学生逐年提高的文化欣赏品味。

(五)利用新媒体建立跨部门协作沟通的群组,密切追踪大学生的文化需求

新媒体的产生和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在青年大学生中盛行的微博、微信可以更广泛、更直接、更实时的提升文体活动的组织效率、宣传效果。利用新媒体建立跨部门协作沟通的群组,把相关负责人拉进来,能进行简单的讨论,沟通快捷及时。而且,在沟通过程也可发现正式渠道大学生说不出来文化需求,加以关注,及时的响应学生的诉求,给与反馈,也增强了学生对体育协会工作者的信任。

四、总结

第6篇

Abstract: This text research sports consumption awareness and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by documentary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to reasonab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the sport consumption level.

关键词: 体育消费;大学生;高校

Key words: sports consumption;stud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40-01

0引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用品、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体育服装、观看体育比赛甚至参加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是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会文化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个人健康意识、休闲意识和余暇时间逐渐增加而出现的生活消费。体育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其体育消费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组织的效果和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讨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和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广东省8所高等学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即调查者在校园内随机找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表。调查对象共计1000名(男600名,女4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体育消费”、“运动消费”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查阅了关于体育消费的相关资料及体育消费行为的学术论文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针对性的调查表,共发出表格1000份,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为95.0%。

1.2.3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通过微软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对其分析。本文数据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将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从消费意向和实际消费水平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消费意向代表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潜在水平和消费承受能力。实际消费水平则是对他们过去消费的回忆和总结。在消费意向的调查结果中,有62.2%的大学生表示未来3个月内体育消费在350以内可以接受。20.7%的大学生选择300元以内。可见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意向处在300-350元区间。而实际消费水平的结果是,58.5%的学生过去3个月体育消费水平在170元以内。有11.2%的学生体育实际消费水平达到300元。从这个数据来看,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向和实际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而实际消费能力与他们的消费要求差距较大。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和使用的体育商品。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规律,消费越高,消费人数越少,呈递差趋势。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一个较集中的区间,说明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育消费有一定影响,学生普遍具有体育消费意识和要求。同时,广东省居民平均消费在全国排名居中列,体育消费水平随着上扬,经济水平的提高,极大刺激了体育消费,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团体,人数众多,由此看来,大学体育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兴趣取向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有67%的学生选择将在体育服装方面进行消费,有23.2%的学生选择在体育用品方面进行消费,没有人选择在观看体育比赛或参加体育旅游等方面消费,对体育消费不感兴趣的仅占4.5%,说明了体育消费的价值观在学生中已得到基本的确立,而对体育消费不感兴趣的这一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健康体育教育的重点所在。。受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因素制约,在预定支付额一定的情况下,选择一种体育消费而放弃其他消费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决定的,高校体育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消费指导,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积极改变,同时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形成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价值取向对他们毕业后的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他们的消费方式对他们周围的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引导和教育。

2.3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影响一个人消费的因素不外乎个人的收入水平、消费产品的多样性和消费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个人的收入水平甚微,大多数学生没有收入,因此,考察他们的收入水平只能看其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费产品指的是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或者常见的产品,产品的多样性和价格区间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消费条件则包括学生消费时间、消费信息和对消费品的认识。

本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消费信息,即学生对许多体育消费品不了解,而对许多产品的好坏亦具备基本的鉴别能力。从调查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仍有56.5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家庭经济能力极大的制约了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很明显这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通常学生在社会中扮演消费者这一角色,他们本身还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大多数是靠父母每月提供的生活费来完成生活、学习及娱乐活动的各项消费支出。关于消费信息方面,高校体育课中或课后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是有必要的。调查显示,有些学生想购买较高价格的体育用品,比如羽毛球拍、登山鞋等,但由于他们不知如何鉴别这些产品的质量好坏,所以暂时不敢买太贵的。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实际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意识存在较大差距。(2)大学生体育消费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同时,体育消费对他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导亦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教育。(3)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其次,体育消费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实际消费。

参考文献:

[1]李东进.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第7篇

2012年4月20-21日,为总结中央7号文件实施5年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展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成果,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及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美处处长王东江及全国80多所高校体育部负责人,北京市各区县教委领导和中小学校长近1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主持。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在欢迎辞中讲到,北大体育以校长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贯彻“五自主”,推行《普通学生运动等级标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团结信念责任荣誉”为奋斗目标,体育科研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北大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特点。体育社团数量和参与人数居各学科之首,以山鹰社、自行车协会为代表的50余个体育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北大实行课外体育锻炼考勤制度,要求学生除体育课之外,每周保持至少一次早操,两次课外锻炼。通过建立“思博优体质健康管理平台”,研发体育健康与阳光长跑管理系统,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自中央7号文件印发5年来,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是学校体育的一些根本难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离中央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还在继续下降,其中,评价体系缺失是导致大学体育工作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高校教育作为培育人才的最后关口,绝不能忽视体育。为此,教育部准备出台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研制实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

会上各地作了经验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与其他与会嘉宾共同分享了参与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5年来的重要感受和经验。同时,与会代表还实地观摩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阳光体育开展情况,集中研讨并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次会议恰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5周年之际,总结过去5年实施高校阳光体育计划的经验和意义,强调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的阳光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8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赛事 经济资源

一、前言

什么是大学体育赛事?大学体育赛事的定义。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还有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体育赛事(Sport Event)国外研究认为是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的一种通过对特殊事件属概念的分析,可以对体育赛事概念进行定义。

①本文的大学学体育赛事是指:是在各所大学高校中以大学生为主体,以体育竞赛为内容的特殊事件。既然是在大学举办的体育赛事,它首先具备教育的属性其次是具有体育的属性,这两者属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我国主要组织大学体育赛事的机构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of China)成立于1975年,现总部设于北京市。该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辖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是中国大学生运动的唯一全国性群众组织。

②国际上以大学生为主题的体育赛事组织机构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FISU)创建于1919年,它是独立的综合性国际体育组织,同国际奥委会及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无从属关系,但在组织各项比赛时需采用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比赛规则,非会员国也可参加其比赛。其宗旨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及体育教育,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以便加强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团结一致。国际大学生体联的任务是在大学和体育界建立自己的声誉,加强各国已有的大学生体育组织,通过研究委员会增强大学、体育运动和学生间的联系;通过与政界、商界和新闻界接触,为发展各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提供新的经济资源,通过教育确定体育发展计划,为与当代社会体育和教育有关的问题确立道德标准。

③美国的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美国大学体育总会,它是由全美国千百所大专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虽然主要负责组织、开发和监督全美国大学之间的校际体育竞赛,但是其主要目的和宗旨是使得校际体育比赛纳入教育的一部分。

④以上介绍的这个三组织都是负责组织大学生体育赛事的机构,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虽然在管理方法,制度法规和组织赛事的注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以体育促教育为前提。体育赛事的规模、水映了体育赛事操作要求和对外影响的程度体育赛事类别反映了体育赛事性质和赛事自身的特殊部分,任何一个体育赛事都存在规模、水平和类别的区分,三者相互有机的结合就构成了具体赛事的面貌。

本文将高校体育赛事规模和水平作为主要标准将高校体育赛事分为大型赛事、一般规模和小型赛事。大型赛事是指那些影响举办地整体经济,并在广大媒体范围产生回响的体育赛事。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表现为:参与和出席的人数众多,公共财经参与度高,媒体覆盖面大,声望高,目标市场广大。一般规模和小型赛事的规模和水平递减,能够吸引较多观众和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目前全国各项大学生单项锦标赛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属于这类赛事。由于这类赛事具有特有的潜在市场吸引力和某种兴趣结合点,所以,许多体育组织及体育品牌非常热衷于这类体育赛事。大学体育赛事无论是赛事的商业化开发,还是政治导向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教育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个合格的人,体育除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会精神以外、还有包含更多含义: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强身健体、沟通合作等等,其目的也是完善人的全面素质的体现,与书本教育不同的是体育育人的过程更多是直接经验与个人感受。所以体育结合教育思想无疑代表着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充分开发体育赛事经济资源反哺教育

大学体育赛事的经济资源是可以开发和创造的。大学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充分开发了大学体育赛事的经济资源。一场普通的体育比赛本身,除了锻炼参加者的身体、场馆使用费用、运动员装备费用等等,很难想象都多少价值可以创造,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都是有限的。但是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或者主办机构充分发挥体育比赛的竞争性、不确定性、游戏性甚至是娱乐性等特性,那么这场比赛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庞大而无法想象的了。

例如:在美国的大学生橄榄球比赛中,一些关键比赛像高级别同城德比战中,有些比赛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10万人以上的体育场座无虚席。比赛之前还有游行,拉拉队表演、军乐队表演、球迷方阵表演。NCAA的下属联盟成员可以直接获得的经济利润可以从球票、电视转播权、球队纪念品、服装等获得。间接收入包括:交通、旅游、餐饮、服装、体育器材制造等行业。宏观经济的角度这样一场比赛不知道带动大学所在的城市多少GDP的增长。这样一场的比赛在经济层面不仅仅只是作用在比赛日当天,其实是一个循环。一个赛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赛季的开始。循环往复,一个球队的成绩成绩每年都不一样,但是比赛的激烈程度每年都是一样的,观众的热情、学校的收入与投入都是每年递增的。

虽然不是所有NCAA的体育赛事项目都带来如此的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只从美国大学生橄榄球这一项赛事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开发就创造了惊人的利润。只是一支学校的橄榄球队在一场比赛中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那么一个赛季又会创造多少,那么这所学校所在联盟和整个全美NCAA全年的所有体育赛事又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呢?根据NCAA2002年8月31日~2003年8月31日财政收入预算统计,NCAA的总收入为4.2亿美元。美国高校重视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NCAA和下属高校或联盟很重视体育赛会的经济资源开发。NCAA是各成员学校共同组建,其利益和风险共同承担。NCAA等级制度严密,责权利明确,这有利于NCAA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开展。

一场体育比赛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是有限的,但是一项赛事的发展包括其自身的经济价值是无限的,主要是组织者如何开发它。高额收入带来了高额的奖学金与教育机会让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进入大学学习,严格的学术制度让大学生运动员们也不得不以学习为主,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和比赛。这样使得参与比赛的大学生运动员,无论大学毕业后是否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都可以在社会上求得立足之地。在美国事实也证明了,既接受了高等教育又有运动生涯的大学生运动员更容易就业而且受到雇主的青睐。大学教育了体育人才,体育赛事巨大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反哺了教育。

三、总结

第9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校体育;调查分析;对策

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亲社会行为。自开展以来,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晚,在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这门课程在高校开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革与完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训练经验回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点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专家访谈法设计了调查问卷表,然后随机抽取了湖南省的5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150名。共发放了调查问卷表150份,有效回收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后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网络、图书馆参阅了相关文献,采用逻辑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归纳与分析,发现制约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原因如下:

1.1师资缺位

由于体育舞蹈是个“舶来品”,在我国起步较晚,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有51.7%的体育教师是“半路出家”,由于自己喜欢体育舞蹈从而转项到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技术水平浅薄,从专项的深度和广度上讲,都直接影响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其主要原因是专业院校培养的体育舞蹈专项的人才比较少,其次,近年才有专业的体育研究生到校任教,但在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1.2场地设施不达标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在体操馆、健美操室等室内进行,这是体育舞蹈教学设施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调查中发现,目前75%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设备较为简陋,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练习场地,甚至有时在体育馆篮球场地学练等,且音响设备及墙镜等都比较落后,很难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为此,教学场地与设备急需改善。

1.3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走访调查发现,笔者抽样走访的三所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教材,原因是目前的体育舞蹈教材多是为体育舞蹈专业所编定的教材,教材普遍内容繁杂、动作难度大。例如伦巴、恰恰、桑巴、牛仔,街舞、维也纳华尔兹舞等,不论是学习哪一种舞,在不充裕的教学时里要想学好都困难,何况是多个舞种,普通高校选项课的大学生,由于协调性、音乐节奏感、舞蹈基础等原因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达不到那个程度。总体来说,且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并没有材,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授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不利于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

1.4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与学的纽带,教学方法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显示,有48.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只有根据其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基础与教学的进度,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展开。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多数体育舞蹈课教师教学经验尚且不足,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式化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的形成。

1.5考评方案不科学

本次调查统计发现,有35.6%的大学生对考评方案持不满意态度。据大学生反映,教学时完成后,体育舞蹈教师就会对大学生进行考核。一般情况下,体育舞蹈教学成绩大部分以学生最终某套舞蹈考核得分和平时出勤得分记入总分,对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学习中的表现及课后的锻炼情况等不予重视,此举不利于促进大学生课后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对体育舞蹈运动技能的评价,忽略了对大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从前面发展观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1.6体育舞蹈氛围缺失

体育氛围是由体育文化、运动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培养等构成的,对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体育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还停留在普通交际舞的层面上,缺乏对体育舞蹈实质意义上的认识,而各高校针对这一现象大都没有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推广措施,而是以常规开展课堂教学为主,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愿意巩固课堂所学的就自发组织学练,不愿意的也没有相应的要求与引导措施,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舞蹈意识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高校应该提高认识、完善教学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组织开展相关的课余舞蹈活动。例如举办观摩表演、校园体育舞蹈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去了解体育舞蹈、喜爱体育舞蹈的一种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方案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我市高校舞蹈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舞蹈师资队伍是目前高校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基础环节来抓,强化舞蹈教师在职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各级舞蹈协会应经常举办针对高校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实施分级培养,逐步提高,系统传授舞蹈教学、训练以及竞赛规则与裁判的有关知识,着重培养体育舞蹈教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竞赛与裁判的工作能力,使体育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达到充实其知识、增强其认识、发展其能力的目的。加大舞蹈教师的人才引进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快捷方式。再次,加强与体育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人才管理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校外长期或短期兼职教师或教练员,以缓解舞蹈师资的燃眉之急。同时,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舞蹈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促进高校舞蹈运动的高效开展和大学生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

2.2改善场地器材,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场地、器材是教学、训练活动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近年来,由于受高校扩招、校内发展规划的不协调及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场地器材建设始终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像场地占地多、投资大、器材耗费高的舞蹈项目,场地器材建设更是发展缓慢。为此,各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切实搞好舞蹈场地、器材建设的规划,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利用企业赞助或全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改善舞蹈教学和训练环境。同时应当在合理组织和管理体育舞蹈课外活动场地资源,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场地利用率。各高校要加强体育舞蹈场地管理,在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早、中、晚、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对师生开放,开放形式要灵活多样,在制定收费标准时,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采用灵活的收费政策,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采用月票、季票等灵活的优惠价格政策,使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中来。

2.3整合体育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应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二要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现实与未来的体育需要,为大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服务。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开展时间短,专门研究初学者体育舞蹈教材少,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方面还应当加强统一的调研,整合教学内容。目前针对高校相对统一的教学特点,建议体育舞蹈界、体育教育界的专家泰斗要集众智慧,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指导性教材,有效地促进和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配置多媒体光盘等教学媒介,让大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利用课本教材学习体育舞蹈、认识体育舞蹈、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的各项活动之中,养成体育舞蹈锻炼习惯。

2.4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变式教学

长期运用传统的“示范-学练”教学方法,大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致。为此,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变式教学,启发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授类方法上体育舞蹈任课教师应多采取演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启发大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学习窍门和发挥创新能力,并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参考书目,以扩宽知识面。在能力类教法上体育舞蹈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大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理论课上,可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作重点讲授,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让大学生去查找资料,写出书面作业。总之,教学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应以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为目的,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5完善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大学生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评价是用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依据反馈情况,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好地提高效率。现代教学评价主张在教学中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很好的发挥了评价的反馈功能。诊断性评价为教师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行动方案提供了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为师生提供了教学进程中的反馈信息,更好的调控教学和改进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客观的结论。这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为更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保障。此外,在教学评价的主体上,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大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认识能力,“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也能给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2.6多参加课外舞蹈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多组织大学生多参加课外舞蹈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为了体育舞蹈氛围的营造,不能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多开展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始。例如校方为了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舞蹈艺术活动和舞蹈晚会,以努力实现课内外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得舞蹈教学即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偏离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求。如各校、院、系可以成立舞蹈运动队、体育舞蹈协会、舞蹈艺术沙龙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文艺活动,不仅能为大学生创造参加舞蹈艺术活动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并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并且充分享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愉。因此,营造浓郁的校园舞蹈文化的氛围,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舞蹈的活动,是进一步深化体育舞蹈教学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应章.建设新农村体育的保障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6

[2]刘晶.广东省体育舞蹈市场现状与开发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3

[3]王波.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9

第10篇

1.体育课淡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学习

近年来,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过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自由度的情况明显,课程设置过于自由化,脱离了体育课的系统性,严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学习,体育课只传授学生喜爱的专项技术,学生运动量小,强度不够,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普遍较差。

2.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表演、竞赛活动开展中,学生的参与率不高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活动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少数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强势群体。普通大学生不同于体育专业学生,他们的受教育目标不是为了竞技比赛、创造优异成绩,而是以身心健康、培养终身锻炼技能与习惯,为适应国家、社会需要做贡献为宗旨。因此群体活动的开展要明确活动目的,针对受教育对象设计、选择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率,同时要尽可能满足体育弱势群体的参与需要。

3.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剖析

目前,陕西省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大学生体质测试网络化,但还有部分学校仍然运用传统的测试统计方法,无专项经费,测试结果的好坏对学生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建立学生测试档案,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反馈缺失,学生对后期锻炼感到盲目,得不到对症指导,体质测试项目锻炼与体育课教学脱节。尽管也有体质测试小组,但对体质健康测试重视不够,监管力度不严,仅满足于能按时上报数据,由此造成测试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真实情况,体质测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1.倡导生命质量,更深层次定位高校体育课程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应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完善人的发展为目标。体育的属性决定了体育课程能满足人锻炼身体、掌握生存技能的需要,这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前提。但这仅仅体现的是生存质量,而注重生命质量更深刻的含义在于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体育课程要从关注人的生存质量转化为注重生命质量。

2.民族体育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建构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民族体育固有的文化性体现出民族的传承,凸显地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在文化视角下,体育与文化并存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是引导大学生建构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面对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冲撞,我们更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将传统体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主流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体育兴趣与国家、社会需要间的关系,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重视体育锻炼,通过上体育课领悟体育文化魅力。

3.体育教学始终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人的精神层面,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对大学生人格的升华。人文教育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施:一是显性教育,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学习注意力、身体素质练习、小组学习等方面都应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二是隐性教育,针对教师。教师准时上下课、仪容仪表、语言动作、亲和力等方面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教育无形中是对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能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地位,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4.体育课教学要紧密围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

正确处理学生兴趣需要与发展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学生的锻炼兴趣、习惯固然很重要,但过于放任,盲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必然偏离体育锻炼本质。体育课程设置要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中心,在保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度。但为了避免身体素质练习枯燥,产生疲劳,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选择、创新适合学生的体育游戏,保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运动量。

5.科学整合项目内容,保证体育课程设置的基础性、渐进性、连续性

大学一年级要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的学习,注重对体质测试项目的技术学习和练习,掌握多种方法,适当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专项内容。大学二年级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同时围绕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增加发展速度、力量等内容,拓展体育理论知识,两学年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两项锻炼项目。对于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实施运动项目小型化分层,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学生可以继续学习提高之前的项目,也可以重新选择新的项目,同时增加发展速度、力量等内容。增加体育理论课学时,丰富理论课程内容。

6.发挥多方作用,积极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部门、团委要加强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指导工作,大力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作用。从全体学生参与的角度深入研究,创新多形式、多内容的项目,并能保证合理、有效实施。

7.各级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完善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各高校要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学生评优、毕业考核或升学挂钩。拨出专项经费,调动教师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保证教学课时、任务不受影响。学校要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督导组,负责监管,体育教学部要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小组,做好安排、监督、管理、总结、上传等工作,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体质健康咨询与科学指导能力的培养。构建系统、科学的体质健康测试网络体系,建立、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个人网络档案,及时反馈学生测试结果、评价与建议,明确后期教学目标任务。

8.端正测试态度,确保测试的准确性、有效性

第11篇

摘 要 本文中作者以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为主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个人见解与看法。

关键词 高校教学 体育文化 大学生 社会化

一、高校体育文化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一种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从文化角度来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分析的话,可以将其理解为高校体育方式的集合,主要包含了表层、中层以及深层三个层面,具体内容为:第一、表层,也就是指能够被人们所观察到的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高校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服饰以及用品、校园地理环境等;第二、中层,是指体育制度文化,与表层相比表层较为深入一些,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或者是活动来表现的,虽然摸不到,但是却可以看得到或者是听得到的,主要是指高校体育发展状况、学校体育教师水平以及教学水平、管理制度、奖惩规定、学生的参与状况等;第三、深层,这是体育文化中最深入、隐秘的一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精神文化,其主要是以人的意识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隐藏在人们意识内部无形的存在,是一种观念与信仰,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主要是指高校的教育方针、校园体育风气、体育思想、师生的体育意识与价值观等。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而大学生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化,并通过掌握必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将自己培养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人。因为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与心理发展逐渐成熟,是思想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社会化很容易受到学校环境、家庭状况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学校与家长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主要因为教育是能够影响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而体育文化就属于教育中的其中之一。高校体育文化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独特社会文化现象,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实践与环境下接受教化,掌握必要的社会文化知识的过程,目的就是将自己培养成一个能够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高校体育文化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体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吉利学生团结进取、不断拼搏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这对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体质

高校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高校体育文化的加强就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在高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们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如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会得到提高,能够有效的改善不良体质,增强身体机能,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都会得到提高 所以,积极开展高效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二)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过多、过快的变化,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体育运动给大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机会,使他们得以从学习压力、情绪失衡等方面解脱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排遣,从而达到调节不良情绪的效果。体育运动总是需要不断地征服自我和征服对手,在遭到挫折和失败后,需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克服困难,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经受挫折锻炼的机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可以维持和增进人的正常情绪,维持人的正常生理状况,能使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刺激。

(三)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

高效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以及个性,主要是因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体魄,而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体魄能够促进人们乐观精神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与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健康有活力的体魄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同时对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锻炼以及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不断进取、顽强拼搏、坚定自信等优秀品质。

(四)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的良好发展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都会生活在学校,很多学生刚进入学校之后无法适应群体生活,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状况,积极开展高效体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的良好发展,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与合作精神。所谓的群体心理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群体中所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方面。浓厚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充足的活动场地,能吸引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校园体育活动越多,越能给大学生提供增强内聚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愈来愈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消费;因素;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1. 前言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奥运健儿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得体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随着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了一定地位,并有随之扩大的趋势。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强烈的主体意识,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体育消费动机多样化;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为辅;体育消费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对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以及研究,对于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1消费动机与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而体育消费动机则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动因,也是直接促进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

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我国已经有大批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并对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行了划分。笔者通过对比,归类,把体育消费动机分为五大类:①身心健康动机、②娱乐休闲动机、③求知考试动机(上课要求)、④社会交往动机、⑤攀比表现动机(从众心理)。

桂永锋、曲现飞、杨旭亮等人对湖北武汉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2.5%的大学生认为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动机,同时有32.1%的大学生认为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娱乐休闲动机,即共有84.6%的大学生认为在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中占重要位置的是身心健康和娱乐休闲。而在杨剑、王玉兰、姜涛等人对江苏徐州市11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调查研究中发现,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具有特定的动机定向,按其重要性依次为:身心健康动机、娱乐休闲动机、求知考试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攀比表现动机;其中同样是身心健康动机以及娱乐休闲动机得分最高。在刘霞对湖南省各地高校共12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同样是身心健康动机以及娱乐休闲动机得分最高。

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进健康,调节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并缓解一些学习的压力。而且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满足了运动的欲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大多在校大学生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都会在体育方面进行投资消费,这就形成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导动机——①身心健康动机和②娱乐休闲动机。

2.2 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

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而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体育消费金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体育消费水平,因此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应出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宋亨国、王亮等人对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中,给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划分为3个水平:50元及50元以下为较低水平;51元至100元为中等水平;101元以上为较高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最近的一个学期内,有53.4%的大学生进行过较低消费,21.42%的大学生进行过中等水平的消费,24.11%的大学生进行过较高水平的体育消费,而从未进行过体育消费的大学生仅占1.08%。

罗建英在对杭州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月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差别:月收入500以下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30.2元,劳务型消费为91.2元;月收入500至650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63.07元,劳务消费为108.77元;月均收入650以上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水平为180.31元,劳务消费为160元。

刘建华的研究表明:辽宁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上,虽然在体育培训、体育器材、体育门票上相对有所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韩湘平,陈玉清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结果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波动,并以实物型、实惠型为消费主流。

陈天仁对上海市高校研究生体育消费水平研究得出,1988-1991年呈逐年增长趋势,总的增长率为10.5 %,体育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体育消费方式多样,体育消费支出占全年生活总支出的比例在逐年增长,而且增长率较高。李朝晖调查得出,四川省大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支出为189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约为114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75元。刘霞调查得出,湖南省高校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支出约为138.6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为84.3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53.3元。而浙江省高校学生的年育消费支出约为221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为约142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79元。

通过对学生访谈得知,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学生,不仅实物消费水平较高,还会更多的涉足校外一些消费较高的健身场所。在杨剑对不同生源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中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生活水平、体育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收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城镇的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相对较为完善丰富,这就造成了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3. 总结

在对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的动机;二是体育消费的水平。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可分为五大类:①身心健康动机、②娱乐休闲动机、③求知考试动机(上课要求)、④社会交往动机、⑤攀比表现动机(从众心理)。其中占主导因素的动机为①身心健康动机和②娱乐休闲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则目前为止不是很高,而主要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为大学生家庭收入水平;相比而言城镇生源的大学生家庭收入较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家庭收入高。

参考文献

[1]杨剑,王玉兰,姜涛.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4).

[2]桂永锋,曲现飞,杨旭亮.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4).

[3]刘霞.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

[4]俞世军.试论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其消费动机[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

[5]董科,曾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6]罗建英.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动机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6).

[7]刘高福,聂晶,程其练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

[8]宋亨国,王亮.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