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02:4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贸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人1995年从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贵州铝厂第三电解铝厂人事科工作,从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被厂部聘任为助理经济师;1999年3月调入贵铝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工作至今,除继续负责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外,还主要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管理,并参与了公司2003年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试行工作。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
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贵铝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贵州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关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使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单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 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
在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我除主要负责上述类别的保险统计工作以外,还主要具体负责全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工作。工贸实业总公司作为贵铝集体企业,其下属各分公司工资管理在经过该公司劳资员造表核算后,交人事科最后审核。我从99年到工贸总公司至今,公司实行的岗位结构工资制度变化不大,工资管理也成了一项较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小心认真地做好每月的劳动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无误,并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各业务部门。包括每月向贵州铝厂人事处上报,每季度向贵阳有色公司上报,每半年和年终向贵阳市统计局、劳动局、白云区劳动局分别报送人事劳动工资报表等,除此之外,我还建立健全了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各类各项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办理日常的职工转正、职务变动、岗位变动及工龄变化等工作调整的办理工作,多年来,由我经手上报的各级各类报表无差错、无遗漏,时间上从不滞后,多次在有关业务检查、审核中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好评;2002年4月,贵铝分流改制上市,工贸总公司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严峻变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总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我科室具体承办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资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公司推行工资实行全额浮动的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定、讨论和修改工作。在具体讨论、修改到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我多次提出有见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思路,受到主管领导的肯定。最后,由我执笔完稿的我公司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经过反复的调查摸底、纵向核算比较后,在年初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我公司实行的工资全额浮动方案,是在本人档案工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变革。其中,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实行总的全额工资浮动分配,职工每月只能领取原月均工资收入的60%,其余40%视单位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半年兑现一次。同时,在我的提议下,公司还进行了岗位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我和同事们一起,对全公司职工工资收入进行反复核算比较后进行套改,将原来名目较为繁多的工资明细项目用统一的岗位工作制来套改替代,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奖金、职称补贴、保留工资四个部分组成,突出了岗位定收入高低的特点,公司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格局。最初,实行这样大幅度的工资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贵州铝厂范围内第一次实行这样的岗位工资改革,且实行全额浮动,肯定是触及了部分职工切身利益的,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作为直接的业务经办人员,我对个别收入受到影响,暂时有抵触情绪的职工,耐心向他们做好细致入微的说明和解释、沟通工作,为公司2003年推行三项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从事人事工作8年多时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他方面工作因其不占我工作内容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就不再敷述了,总的来说,我自95年浙江经专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人事科的业务经办人员,多年的工作实际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有较为熟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的生存、改革与发展
《[推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
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贵铝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
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关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
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
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
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
在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我除主要负责上述类别的保险统计工作以外,还主要具体负责全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工作。工贸实业总公司作为贵铝集体企业,其下属各分公司工资管理在经过该公司劳资员造表核算后,交人事科最后审核。
我从99年到工贸总公司至今,公司实行的岗位结构工资制度变化不大,工资管理也成了一项较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小心认真地做好每月的劳动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无误,并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各业务部门。
包括每月向铝厂人事处上报,每季度向贵阳有色公司上报,每半年和年终向贵阳市统计局、劳动局、白云区劳动局分别报送人事劳动工资报表等,除此之外,我还建立健全了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各类各项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办理日常的职工转正、职务变动、岗位变动及工龄变化等工作调整的办理工作。
多年来,由我经手上报的各级各类报表无差错、无遗漏,时间上从不滞后,多次在有关业务检查、审核中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好评;年4月,贵铝分流改制上市,工贸总公司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严峻变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总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我科室具体承办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资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公司推行工资实行全额浮动的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定、讨论和修改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浙江就业总量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这可以从逐年上升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来分析。外贸依存度越大,反映外贸对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越大。先作一个简单的测算,2002年底浙江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是927万人(据浙江省统计局),假设劳动力在各部门分别均匀,按当年外贸依存度为44 来计算,2002年对外贸易拉动的劳动力总数为408万人。19982002年 浙江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3.5 ,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其行业多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浙江外贸结构的特点是一般贸易为主,贸易顺差大。2002年浙江贸易顺差达168亿美元,净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进口对就业的冲击。
据劳动部门测算,我国每出口1亿美元工业品,就可以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据此计算,2002年浙江外贸出口为290亿美元,提供了约348万个就业岗位。综上所述,2002年浙江对外贸易相关的社会就业岗位约为350万一400万个。
服务贸易也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机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增加,技术水平提高,这为扩大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可能。许多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构成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经济产业,服务岗位已是主要就业岗位来源,服务出口在这些国家全部服务活动中所占比重成倍增长。2002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930万人。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
技术贸易可以间接促进社会就业。从一些国家的实践来看,一项技术出口往往可以带动几倍、十几倍的其他产品出口,从而增加国内供求总量,扩大生产,间接带动就业。进口技术确实适用可行时,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会引起一系列新的投资,从而也能引发就业。同时还应看到,适用技术的引进对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具有强制性,迫使一批有条件的职工通过这种压力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这对这些职工今后再就业提供了能力支持。
二、利用外资引发就业外商投资
对就业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外商投资的增长相应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效率都很高,一般不存在隐性失业或就业不充分。曾经是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其吸纳新就业无多大希望,外商投资企业保持其就业人数的增长态势,对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起了积极作用。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于农村,外资流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由于外商投资具有持续性,所以就业工程中外资企业可以产生相对较长的功效。2002 年,江苏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00万人,相当于全省非农从业人员总数的22% ;上海的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130多万人,相当于全市非农从业人员总数的20 9/6;浙江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为130.58万人,相当于全省非农从业人员总数的6.6 。
外商投资对劳动力就业的间接影响表现在: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存在分工协作关系,外商投资的增加,会因投资乘数和加速原理,带动国内投资和市场扩大,从而扩大就业总规模。因此,外资流入对就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外商投资企业直接提供的就业机会,还包括通过刺激前后向关联产业发展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外资通过原材料采购,分包商和外部供应商的零部件加工等经济联系,导致的间接就业效应甚至大于直接就业效应。近年来,全球跨国公司趋向于生产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核心部分,其它零部件则倾向于依赖国际、国内的加工,利用外资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因此而更显重要。尽管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直接雇员人数只有1.4万人,但是如果包括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销售人员,它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将扩大30倍,总数为41.4万人,其间接就业数远大于直接就业数(据《远东经济评论)2ooo年10月)。到2002年底,浙江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在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01.9万人。国际劳工组织的实证研究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前后向联系产业所创造的就业比直接雇佣的人数高23倍,若按此测算,2002年浙江与外资相关的间接就业数量约为250万人左右。
综上所述,2002年浙江利用外资所产生的相关就业岗位约为350万左右。从现在到2007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若能比前五年翻一番半,达到250亿美元,将引发直接从业人员150万人左右,如果每个利用外资的直接雇员再带来23个间接就业机会,那么,保守地估计2007年浙江与外资相关的就业量总数将达到450万人。
利用外资不仅促进了就业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外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作出贡献。跨国公司凭借自己综合经营的巨大规模,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有能力为其海外分支机构员工支付较高的工资和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己的经营利润和切身利益,外商较为注意对其职工的培训,努力将世界一般性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发生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了就业人员的质量。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劳务输出补充就业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劳一l5 一维普资讯 cqvip.com务输出,对增加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国内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劳务出口可分为单纯劳务出口、承包工程带动劳务出口及境外投资带动劳务出口等。单纯劳务输出岗位包括海员、建筑工人、渔工、纺织工、护士、酒店服务员、保姆等。国际普通劳务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各国对外劳要求越来越高。在单纯劳务人员中,走俏的主要是那些技术含量高、智力型、服务型行业如计算机、医药卫生、海员等。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出口,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在建筑工程中,劳务分包、总承包和设计、施工、培训一条龙服务的交钥匙工程,带动的劳务出口都较多。在境外投资开办加工贸易型企业,以其提供的成套设备、技术、原材料、半成品等作为资本投入,带动了成套设备和材料出口,也带动国内相关行业的就业。境外投资还可以帮助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促进国内的就业。
从这个意义上看,境外投资所带动开辟的就业门路比较广泛。
浙江素有百工之乡的盛誉,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在全国居较高水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肯动脑筋肯吃苦又富冒险精神的浙江人,不断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缓和了浙江省内就业。到2002年底,浙江累计派出劳务人员1O万人次,期末在外劳务人员达2.83万人。工种主要是建筑、服装和渔工,劳务输出是就业大军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工业、农业和建筑等服务业加快了跨出国门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至2002年底,浙江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完成或正在实施近百个工程项目,行业涉及住宅、交通、水电、水利、能源、机械等。
浙江在境外的企业和机构已经超过800家,境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达26家。这些境外企业带动浙江商品的出口,在国内间接引发了就业岗位。
四、结论与外经贸发展重点的进一步思考综上所述,外经贸可以从多方面拉动、支持和保障就业。全面推动外经贸事业的持续发展,对改善就业状况无疑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虽然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及劳务出口对就业的影响不能简单加总,但在前面所述的2002年受对外贸易影响的劳动力人数408万人中,以当年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34.7 这一比例扣除重复因素,大致测算2002年浙江外经贸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600万个,相当于全省非农从业人数的32.3 (同期广东外经贸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000万个,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
当前,浙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压力巨大,受到非典的冲击,完成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2003年浙江就业岗位缺口约为5O万个,到2003年6月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8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3 9/6,比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特别是迎来了高校扩招以后的首届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达9万多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据浙江省统计局)。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外经贸战略的调整必须系统考虑就业因素,外经贸措施的落实必须真正改善就业环境,必须从社会充分就业要求来分析与明确外经贸发展的重点。
对外贸易必须坚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
国际贸易比较成本学说和生产要素学说理论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应生产并出口那些成本相对较低,资源相对丰富的产品。在目前劳动力资源剩余的背景下,对外贸易中应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是国际分工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应该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相应的比较利益。
有观点认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应尽快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我们认为:一是真正高新技术产品,吸纳劳动力是有限的,高投入高增长未必一定带来高就业,不能脱离省情国情,轻言增长方式的调整,忽视或轻易放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并不等于低附加值商品。例如鞋类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耐克品牌的鞋就不是低附加值的商品,所以低附加值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的属性。可以通过名牌战略、品牌管理、以质取胜等营销手段,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附加值。
利用外资必须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重要形式。浙江的一般贸易出口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加工贸易是出口的一条短腿,和一般货物贸易相比,其年增长率要低1O 一15 左右。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能解决大量的就业。前两年外省劳动力大量涌入浙江,大部分进入了这一领域。今后,应该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使之成为浙江外贸发展和拓宽就业的重要途径。扩大加工贸易,载体建设非常迫切,要争取在湖州、绍兴等地和一些重要港区设立更多的出口加工区。
外商投资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这一点普遍认同。但也有人认为,外商投资领域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合理。事实上,外商投资结构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符合具体国情。在雁行分工结构中,我们的优势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如果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加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就等于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引进外资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不能忽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必须继续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
考虑就业因素,走出去就不单单是商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人员走出去,或者说首先是人员走出去。外经工作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重点,要积极开展海外承包工程各劳务输出,解决更多的国内就业。
是不是浙江的经济发展了,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了,对外劳务输出就可以放一放了?首先应该看到浙江还有自己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尽管对外承包劳务在全省社会就业中的影响和作用还不很大,但是在一些县、乡、村局部范围内,对外承包劳务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明显。一些劳动力走出国门,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增加了个人和家庭收入,摆脱了贫困。这些劳务人员带回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劳务外汇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客观地说,浙江劳务输出占劳动力供给总量比重还很小,还不到0.1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30003500万人(据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浙江在世界劳务输出中所占比重还很小,而浙江的劳动力约占世界总量的1% ,如果浙江劳务输出也能达到这一比例,则每年可输出的劳务将达到3O万人,是当前规模的1O倍。放开劳务输出的经营权,鼓励更多的劳务输出是弥补浙江就业岗位不足的又一渠道。当然在具体对外劳务输出工作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吸取。
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劳务输出,还更要考虑到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向沿海转移,要向外输出。浙江的市场制度和市场建设相对完善,外经企业和中介机构较多且极有正反经验,应该在推动更多的中西部劳动力走出国门作新努力。当然,吸纳消化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更主要的还要靠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确保教学质量提升。
(1)、组织中考研讨,把握中考动态和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工作。
(2)、充分发挥九年级中考各学科备课组的作用,坚持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中考备考工作专题教研活动,严格的听课和评课。
(3)、坚决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每天有针对性地对九年级年级各种“临界”学生进行专题辅导。
(4)、深入进行课堂改革实践,备课认真细致,深入钻研教材,重视复习材料的研究、筛选、利用,做到精讲精练、有的放矢,力争大面积提高成绩。
(5)、认真训练并做好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准备工作,考试工作。
(6)、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参加宁化一中保送考试学生的考前辅导与培训,由副校长和年段长带队,精心组织学生考试。
(7)、重视体育考试,加强体育锻炼。
年段全体老师不辞劳苦,加班加点辅导学生。各班主任更是紧跟学生,和学生一起跑步,跳绳,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同时,在考试中精心准备,认真安排,为打好中考第一仗做了充分的准备。
3、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1)、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身受益。
(2)、重视迎考教育和心理辅导,多次召开各类迎考动员会和质量分析会。本学年下学期校长亲自主持举行了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及中考冲刺动员会,为学生鼓劲加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团结协作,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1)、引进竞争机制,定立毕业班奖励条例。本着奖勤罚懒原则,分解学校下达的指标,分解到不同班级,分解到不同学科,引导初三老师公平竞争,激励初三老师向中考任务冲剌,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学校、年段多次组织召开年段老师座谈会,帮助老师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在县质检考试后让成绩优秀的老师作经验介绍,让成绩不理想的老师作表态性发言,鼓励老师努力工作,勇创佳绩。
(3)、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上学期期末年段召开了“向校长保学承诺”动员会及学生签名、合影活动;正月期间,学校组织领导、老师下乡给学生慰问、拜年,以感情控辍。对于溜生及可能出现的溜生实行校长亲自挂帅,领导、老师责任包干,发现溜生及时动员,做到上下一盘棋,不推诿,不扯皮。
(4)、上下学期均由校长组织召开了有挂段领导、年段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各位家长参与的家长座谈会,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加强家校联系。
二、存在问题1、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甚至放弃了中下学生。
2、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开展的不够多、不够好,以致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精力旺盛,在班上形成较大破坏力。
3、对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孩的教育缺乏有效办法,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太大,有时网络、社会甚至家庭的不良影响常使我们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
4、县质检考试以后,部分教师只是机械性地叫学生做各县市质检卷,评质检卷,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了解不明确,对知识点,考点缺乏系统归纳,方法指导不够;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不够。
5、部分教师存在盲目乐观心理、侥幸心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复杂性,
认为随便教教学生也能考出好成绩,课堂复习效率不够;部分科目教师各自为政,集体备课不到位,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6、质检考试后分a、b班,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希望,玩手机、上网、打桌球,破罐子破摔,影响带坏了一批人,加上部分老师监管不到位,导致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同时,部分优秀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中考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7、县质检后,年段
段对年段教师的监督管理有所放松,对部分教师的思想松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老师之间的思想沟通不到位,没有全面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为呼应团省委“两进三同”(“走进基层,走进青年,与青年同劳动、同学习、同生活”)活动,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黄金时代杂志从第三期开始推出《走近新生代产业工人》系列报道,用媒体人微薄而真诚的关爱,回应新生代产业工人的理想、智慧、追求和担当。
车间距离北大有多远?
与其他制造企业一样,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是典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
这些工人不仅希望从企业得到一份理想的薪水,更渴望获得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生于1987年的易元定是其中的佼佼者,来到劲胜公司仅仅两年多,就凭个人的努力晋升为车间领班。
易元定给人以沉稳、老成的印象,他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庭负担,便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了。他对工作的理解是:无论在哪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显然,他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吸收新东西的年轻人。他就是以这样的态度赢得了企业和同事的信任。好的态度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觉得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充实、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一名普通的流水线作业员成长到组长,再到现在负责管理整个车间上百名员工的领班,易元定所担负的责任更大了,他也获得了发挥才干和表现自己的更大的舞台,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起来了。
技术操作是与机器打交道,而管理涉及的是“人心”,物是死的,人心是活的。易元定晋升领班以后,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希望能在这方面得到更系统的学习和提升。在工作中易元定发现自己在管理上有很多不懂的东西,所以在每天工作之余,他经常会到图书室借阅管理类的书籍。
其实,易元定从小的梦想就是上大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梦想。而参加“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考试,可能给了他一圆大学梦的机会。
“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由团省委联合北京大学、新华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共同发起,主办方对笔试成绩为“优秀”的276名考生进行初审面试,遴选出150名考生参加终审面试。最终通过面试的100名优秀的一线新生代农民工,将会得到全额资助进行北京大学远程本科学习。
人性化的网络视频面试
“圆梦计划・北大100”报名工作自今年1月1日启动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而持续的关注。至2月28日,全国共有2501名新生代农民工报名,其中1715人通过资格审核。为确保遴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自3月12日起,主办方先后举行了统一入学考试和初审网络面试,其中150人在1715人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终审面试环节,最终角逐100个免费读北大的名额。另外,笔试成绩合格但未入围“北大100”的考生均可享受学费减免50%攻读北大的待遇。
3月20日,“圆梦计划・北大100”进入初审面试阶段。主办方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对笔试成绩为“优秀”的考生进行初审面试,遴选出150名考生参加3月26日的终审面试。
面试题让每位考生都有话能说
在网络面试过程中,评委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3个人,通过广东共青团视频会议系统对276名考生一一进行面试,每位考生面试10分钟。面试的题目经过考核组反复商讨,从几十道候选面试题中甄选出几道最贴近考生实际的题目。记者了解到面试题目主要是自我介绍、对“圆梦计划?北大100”活动的了解和参与目的、对幸福和挫折的理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个人的爱好和偶像等等。总体来说,面试题目都没有偏题、怪题,让考生都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有话讲。当问到对“幸福”一词的理解时,大部分考生的答案都离不开工作、家庭、生活环境、自我价值等方面,有一位考生更直言,“我正在向幸福出发!”
第7考场的一个张姓女工说:“我对本科有情结,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同一考场的来自湖南的一位考生则表示因高中早恋受阻而受影响未能考上大学,所以希望抓住此次机会。从事出纳的一位考生也表示高考失利未考上大学是自己一直很遗憾的事情。
张姓女工对记者说,她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花半个多小时复习,晚上八点下班后也要看两个多小时书才睡觉。她报考的那天就到书店买了相关的复习资料,总共花了三个月时间复习。她说:“我每晚下班就回到宿舍看书,因为宿舍没电视也没电脑,所以当面试官问我最近有哪部电影特别喜欢的时候,我都一下子懵了。”
“有机会读书真好!”
参加此次面试的考生都希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一圆大学梦。正因如此,他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来准备这次的考试。
在造船公司任质检员的邓小姐说:“公司很大力支持我们员工参加这个考试的。”今年已是两岁孩子的妈妈的邓姓女工则说,因为丈夫和婆婆都很支持她考试,所以平常工作完回到家都会有时间看两三个小时的书,小孩都主要由她婆婆帮忙照顾,家务也有老公分担。“这段时间让我感觉好像又回到了中学时代,很有冲劲,有机会读书真好!”
记者采访了来自广州开发区另一个姓张的考生。张女士现在在丰田下属的一个加工厂里工作,任品质检查员。她说,公司里有不少一线生产工人对职业技能教育更感兴趣,觉得更有用。例如学修车之类的,三个月到半年便可学完,一旦学完便可领到更高薪水。而公司里的文员却薪水低,没人愿意做,总是不断换人。此外,张女士还透露,她所在的工厂有不少工人都是通过买假高中文凭进单位的,所以根据报名条件,他们都被学历卡住了。邓女士也表示自己的哥哥当初也想报考,不过因为是高中学历被拒绝了。对此,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次的招考主要面向专科生,只有很少部分名额面向极优秀的高中学历人员。
百名幸运儿圆梦北大
3月26日,“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进入终审面试环节。主办方采取现场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在通过初审面试的150名考生中,遴选出了100名优秀的一线新生代农民工。
终审面试时间为当日上午9:30至下午16:30。评委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三人,通过“三对一”现场结构化方式对每位考生进行15分钟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表达、分析判断、应变协调能力和党团知识。据了解,考核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综合考虑项目核心诉求及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状况,精心设计面试形式及内容。经过反复商讨,最终确定三道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题目,令考生有充分发挥空间。另外,在进行终审面试之前,每个考生还需做一份心理测评量表,这是为了评测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体现面试的专业和公正,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当代“打工文学”的领军人物王世孝和车间里走出来的优秀农民工厂长罗雪琴这两位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以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省委组织部及省委党校代表、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委员、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资深法律工作者、资深心理咨询师、知名媒体工作者、各大高校团委书记等各个领域的24位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其中省政协委员谭练在初审面试中曾担任巡考官,深有感触,主动要求在终审面试中担任评委。主办方同时邀请新华社广东分社副总编辑刘彦武,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政企客户中心副总经理黄奕平,团省委常委、权益部部长向欣,省人大代表陆翠芬,省青联常委郭建辉等主办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巡考官。
现在的工作,虽然忙碌,经常加班,但黄杰没有抱怨,“我尽自己的能力往好的方向去做,尽量做到最好”。2011年春节前,黄杰以前实习时跟的一个师傅自己出来开公司,想请黄杰到他公司带一个管理队,做管理,年薪20万元,很有吸引力,不过最后黄杰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他说,“虽然那边的钱是多一点,但我选择做这一行,就要踏踏实实地把这一行做好,钱不是最重要的。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自己学得还行,但还是要继续做好,我不可能这行没做好又去做其他事情,我每做一件事情都会衡量自己的能力底线,没把握没信心的事情我不会干,我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帮别人做。”说到工作,黄杰有点较真,他认为学一门技能,就要把它学好学精,才能有前途。
其实,生活中的黄杰是一个很简单、很容易满足的人。平时娱乐就是打打球,看看书,或者到处逛逛,他说,他读中专的学校在黄埔的长洲岛,离大学城很近,闲时他最喜欢去的两个地方是读中专的母校和大学城,在那里最能让他放松自己。平素内向的他对生活理念有着自己的想法,“工作不能全为了钱,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可能很小的事情都能满足我,我很容易满足的。比如说,穷人一千一个月可以过得很好,富人一个月花十万八万也是这样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法,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咯。”黄杰是他部门里面年龄最小的,有些领导和同事的小孩都差不多有他那样大了,“我是他们的小孩子里面的大哥哥。他们也有说介绍女孩子给我认识,但我说我还小,先把技能学好。”
对实现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
晚上下班从东莞坐车到广州来上课通常要花差不多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黄杰买了辆车,不过平常上班他一般都是骑自行车,他说,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低碳,有事才开车。黄杰的习惯是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先学学英语,然后到饭堂吃早餐看看新闻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有空会去上课,或者回到宿舍提前把第二天的工作资料准备好,他觉得这样充实而有规律。
至于未来,黄杰有自己的理想和规划,他曾想过当一名图书管理员,这样可以看很多的书,不过他说他暂时还不能透露自己的目标,因为担心自己说了没做到反而显得自己是在夸海口,“等到真的实现了再说吧”,黄杰还是一贯的踏实,不同的是,他对实现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
另外一个采访对象潭世武的经历,与黄杰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采访潭世武,地点在广东省电大。那一天,他正好在电大“充电”。
潭世武,90后外来务工青年,参加过2010年度广州技师社会化考评并取得技师资格证书。他告诉记者,他的同学当中,有一半是广州新客家,年龄大的有40多岁。事实上,不少打工者都为了在广东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充电”,“要想在广州干出一点名堂,我们要比本地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人面对任何一个企业招工,要是你不能拿出体现身价和能力的证书,就很难得到月薪2500元以上的工作。”潭世武坦率地说,他先后在5家工厂干过操作工,月薪从来没有超过2000元。后来他一边工作,一边“充电”学习数控、仪器操作等知识,熬了3年,去年第三次参加广州技师社会化考评才如愿以偿。他也很快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月薪近4000元,还包吃住。他如今在电大学习,是瞄准了高级技师证书。
单纯、认真、踏实、乐观,有一种无法阻挡的青春朝气,或者应该说这是80后与与90后新生代产业工人特有的气质,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资本。
学技术,也是提升的王道
产业升级,职业技能培训须给力
“技多不压身”,黄杰与潭世武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广东正在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培养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现代产业技术人员,以摆脱依靠低端制造创造产值的局限。除了学历教育之外,职业教育也是培养新生代产业工人的重要载体,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担负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劳动力转移的重任,新生代农民工要融入城镇更离不开职业教育。
参加“圆梦计划・北大100”考试的易元定所在的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记者请该公司负责员工技能培训的部门负责人,从经营者的战略角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谈谈他们如何看待青年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和学历教育。
该负责人说,中国2011年第一季度最热的经济新闻之一,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两个极端现象。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快、需求量大造成的劳动力缺乏,也不是每年大学毕业生太多或不愿意选择制造业的问题。很多企业真正欠缺的是核心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技工人才。以前出来工作的一线作业人员,有很大比例的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但这部分人通过在社会与企业中学习、摸索、总结出很多职业技能和工作方法,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骨干力量。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普遍具有强烈的渴望。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很好,如何留住这些骨干力量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题,给予他们在职学历教育和专业进修机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近几年出来工作的人员,则普遍缺乏专业的技能训练。东莞近年一直在推进落实经济“双转型”,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很高,而拥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员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所以开展青年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企业应担当培训员工的社会责任
员工技能培训和提升过程,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与企业共同发力。在许多企业看来,员工参加技能培训或接受大学教育的费用由谁埋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全让员工自掏腰包,有些强人所难;完全让企业支付,员工翅膀硬了可能另谋高就,企业又有苦难言。那么,企业在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中应担当什么角色?职业技能培训耗费较大,且员工存在一定流动性,公司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类问题?
劲胜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认为企业在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过程中,担当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公司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主要是由公司协调整体社会资源组织培训,由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学历教育方面,公司内部建立奖励机制,公司和员工达成一致协议,对于符合条件的员工按学费50%的标准金额作为奖励,帮助员工解决学费困难。员工流动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一个企业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展平台和企业文化,员工是不会随便离开公司的。”
促使员工自觉形成“我要学”的氛围
为了鼓励员工提升职业技能,并为优秀员工提供上升通道,从而使其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劲胜公司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他们结合公司的实际,为各个岗位的员工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学习地图”,分为“管理路线”、“技术路线”、“专业路线”。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提供各种系统学习的机会,为员工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同时采取了“学习积分制”管理,将学习成效与员工职位晋升相联系。晋升不同阶段的职位,要达到不同标准的学分。这样,组合作用促使员工们自觉形成“我要学”的氛围。
另外,他们认为培训方式也非常关键,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自已的思想。公司也一直在探索培训方式的创新。为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更深的领悟学习内容和工作技能快速提升,除了常规的课堂学习,公司更重视组织员工研讨会、车间实践,相互参观考察、建立改善小组并定期发表成果等等,力争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就业难是首位,“用工荒”是结构性问题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所专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全力以赴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廖益教授,他从事高职教育多年,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廖益教授分析了职业教育的现状、前景和难点,并就职业教育如何为广大新生代产业工人提升素质、拓展发展空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如何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廖益: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突出表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紧迫性。就业难还是首位的,“用工荒”是结构性问题,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劳动力就业需求,而且能促进经济结构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为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现在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难以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结构性缺工在所难免。而产业链的单一化不能很好地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难也就不难理解。不能仅靠提高工资来吸引农民工,这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并非长久之计。
记者:你认为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廖益:目前在广东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掣肘。根据广东省2010年12月的《珠三角经济转型蓝皮书》,只有19%的企业能得到充足的人才供给。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可以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从高考、中职毕业生中选拔学生,就读我校是需要比较高的素质基础的,我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强,进了企业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通道
记者: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是否仍存偏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否在上升?
廖益:随着职业教育在就业方面优势的显现,以及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社会待遇的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在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
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情况看,农村学生相对较多,约为城市学生的1.5倍。这几年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在降低,选择职业教育院校对于他们是更好的出路。而且就读广东工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以后,他们同样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可以去攻读硕士研究生等。
城市职业教育资源比较好,但生源少,农村的职业教育生源多,但资源比较少,特别是优质资源少。让更多的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就业技能,每年大概有五六百万农村的孩子经过职业教育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职业教育院校还将扩大面向农村学生生活费的资助和免学费的力度。
记者:职业教育应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怎样的作用?
廖益:随着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仍然偏低,职业培训的需求较为强烈。中国目前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怎样把新生代农民工转变成现代技术工人。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已经跟不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发展,如果无法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就无法转变成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无法融入城市。职业教育要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的作用,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模。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产业工人,也是新市民。
广东高职教育已从边缘进入主流
记者:广东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廖益:自从1995年广东决定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至今,广东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从2所发展到65所,其中61所是2001年以来新办的。广东高职在校生早就超过全省高校在校生的半数。可以说,广东的高职教育已经从边缘教育进入主流教育的行列。
记者: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有何特色?与先进国家有哪些差距?
廖益:在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拓展与变革,已经非常成熟。而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历史比较短,还需要不断完善。中外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同,中国职业教育不能像德国一样采取针对性强的学徒制,而应该采取成班建制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大规模地培养技术人才。德国培养一名高技能人才成本很高,我们要让有限资金尽可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校政企”三方联动的人才共育模式
记者: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互动、合作方面有何成功经验?
廖益:我校以中山市南头镇为突破口,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构建“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实施政府搭台、学校唱戏、企业参与的人才共育模式,以赢得地方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院校与政府、专业与企业合作的良性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0年5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南头镇政府及其辖区十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两站三基地”。与南头镇政府合作建立“校镇合作联络站”和“校镇合作产学研基地”,与南头镇辖区的中山市宏基管桩有限公司、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合作建立“教师挂职实践锻炼工作站”、“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与这些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既要保证学生的利益,也要保证合作企业的利益。
我建议政府对积极与学校合作,支持、参与教学改革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从而形成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政策环境。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重要补充
记者:大学生是否有必要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廖益:面对就业难的形势,大学生也有必要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大学教育重在素质培养,而职业教育注重工作技能培养,它在就业上有明显的优势。应届毕业生完成了大学的素质教育,缺的就是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能给他们提供新的就业出路,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一种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能力。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把部分大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既能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生力量。
现在高校实行的是大众化教育,但很多学生和家长还在用精英化的观念看待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绝不是大学生太多了,基层需要大学生的岗位很多,要让大学生愿意下基层,需要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发生一系列的转变。
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这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尤其是高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外贸行业无纸化操作现状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网络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根据瑞士银行的研究报告,世界电又子贸易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3年,全球通过因特网进行的贸易总额将达到1.24万亿美元。其中,2001年世界电子贸易额将增长到3810亿美元,2002年将突破7000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则预测,到2003年,电子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25%。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将促使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
2012年7月31日,海关总署发文2012年第38号(关于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决定在全面推开分类通关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此举将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申报手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通关作业无纸化的目标是单证审核依据由传统的纸质单证为主向电子数据为主转变,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此项改革试点将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作业的电子化水平,加快通关作业向真正无纸化转变的进程。
以2012年的通关无纸化改革为结点,我国政府对贸易无纸化的支持是以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金关”、“金卡”、“金桥”、“金税”四项信息化工程为代表,电子政务现已在外经贸、海关、银行、税务等领域推开,为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日趋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实现网上管理的外经贸业务主要包括:
对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了网上核查进出口配额,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实行电子化海关管理;进出口商品检疫的电子化加快;运用电子手段进行贸易统计;实现了加工贸易全国联网审批监管;实行原产地证网上申领。
外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在动力
我们考察了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根据我们对400多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1.3%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通过对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考虑到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优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体系关联度等适应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贸易无纸化的实现不仅是进出口商通过EDI、EC等方式对传统贸易流程进行改造,同时也是海关、商检、税收、银行等外贸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电子化。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都有实践技能的训练。高校的外贸专业教学也相应地对课程进行无纸化教学和课程内容优化,适应企业对学生不断提高的专业能力要求。
外贸专业无纸化课程体系优化的举措
课程体系优化举措。我国外贸专业比一般专业信息化程度高,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较好。同时,迫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客户的需求,外贸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更具主动性,加之外经贸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因而,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无纸交易,外贸专业教学有条件先行一步,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学院的国际化进程。
我们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无纸化与课程的融合情况,构建“三层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即“职业素质课、半无纸化职业能力支撑课、完全无纸化职业核心能力课”。
第一层次职业素质课。主要是围绕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设置的课程。旨在培养和形成基本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心理承受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等。这一层次包括两大环节的学习和训练,第一环节是“基本素质”,包括“两课”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公关礼仪与口才实训、职业生涯教育、军训等;另一环节是“职业基础知识”,包括大学语文、哲学基础知识、英语(精读、阅读、听力、口语)、数学、体育、应用写作、计算机基础等。在这一层次,无纸化与课程结合度不高,仍旧按照原来的教授方法和手段。
第二层次半无纸化职业能力支撑课。这一类课程是考虑学生毕业以后提升的需要设置的课程。旨在培养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形成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对自己和本部门外经贸工作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估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创新能力素质的形成打好基础。这一层次主要集中在职业必须的专门化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商品学知识、经济法、西方经济学、会计基础与实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法、商务谈判、世贸组织概论、外贸英语等。这个层次中的课程实现网络课堂、无纸化作业、电子教学资料等基本教学功能无纸化。
第三层次职业核心能力课。这一层次主要集中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这是一类针对今后专业的职业岗位普遍需要掌握的必备技术应用能力,是适应即时上岗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通关实务、外贸商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二是综合应用能力,如专业校内模拟实习、专业校外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关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对国际贸易业务开拓创新,对外贸实践技能创新,创新能力是其核心。这个层次的课程完全实现无纸化,在授课资源、考试平台、课内训练及课后作业等教学全领域脱离纸质教学工具,利用模拟和实际外贸平台,与工作岗位无缝衔接。
课程体系优化体现。无纸化课程体系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加快专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是外贸专业开展无纸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步骤。外贸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增加网络、专用设备等硬件投入。
注重引进、培养外贸电子化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力度,特别是对专业课老师的知识更新。
对专业贸易平台的选择和学习。外贸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企业自建网站,设置自己的网站维护人员;另一种是借助专业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前者适用干资本雄厚、资源丰富的大型外贸企业,而后一种方式则普遍适用于众多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专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平台,如创维,进行学习性和模拟性创建。
用好政府提供的各种信息和电子化服务。随着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现已在外经贸、海关、银行、税务等领域推开。目前我国外经贸主管部门已经拥有了信息功能强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专用网络,如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中国出口商品网、中国招商网等。外贸专业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使学生熟悉这些工具性软件,实现与工作的“零对接”。
无纸化过程需要加强的部分
对软硬件的要求。无纸化课程教学对软硬件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借助网络环境、多媒体设备进行,听说训练和考试时对设备要求更高。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无纸化教学和机考会在越来越多的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重要性不亚于实验设备,应有同等投资力度。
可喜的是经过教学水平评估的引导,各校的现代教学手段都得到跨跃式提升。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无纸化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上讲,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很多学校已要求教师必须获得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书,以适应教学手段的革新;从理念上讲,要深刻认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和互补,把握多媒体教学的规律,让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教学艺术相得益彰,切忌把教学艺术等同于简单的技术运用。
教学和考试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可行性,更要符合教学规律,无纸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充分发掘大学生潜能,培养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创业综合能力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较强的创业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锻炼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完备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心理素质,锻炼实践能力,为今后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挑战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实际,谈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以期与同仁们切磋。
一、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着驱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热情,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生入学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大学教育功能的最终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多年来将创业意识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在各个环节,帮助新生初步树立创业意识,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对新环境具有新鲜感。如何运用好这个新鲜感,让新同学在新的氛围中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极为重要。这种第一印象,发挥着启始功能。学生们刚走进高等学府,有多少新的期许,多少亲切感和新奇感,心中不免涌起新的希望和决心,新的规划和目标,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1.在校史校情教育中培养。每个学校发展历程虽不尽相同,但大都经历一个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如此。创办者姚多忠校长从“头顶一片蓝天,脚下无一寸土地,手中无钱,身后无兵”的状况,经23年艰苦创业,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层次不断提升,规模逐渐扩大。目前设12个专业群,40多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达一万余人。这一部活生生的创业史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参观校史展览,向新生讲述学校创业发展事迹,激荡心灵,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
2.在专业思想教育中培养。根据各专业特点,结合本专业创业需要,各专业老师在专业介绍时就渗透和本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或与创业有关的教学实践。比如经贸系老师带领学生参观“ERP沙盘企业模拟室”,并在后续学习中指导开展ERP沙盘企业模拟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详细说明从原料采购,公司设备设置,产品研发,财务预算,产品定价和费用支出等方面,对公司的日常业务进行综合规划,使同学们增长见识,尽早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
3.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培养。现代社会,大学生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人生。对于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所引导,将有利于其在大学生活学习过程中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我们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进行创业意识培养。
(二)学生日常管理与创业意识、能力与素质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要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注重强化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即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即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即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社交沟通能力,即合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即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要有预见性和心理准备等,从而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1.环境文化熏陶。在校园、班级环境中营造创业文化,渗透创业意识教育。第一,在黑板报、宣传栏上要形成突出和强化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倡导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第二,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突出与强化创新、创造,形成创造性教学风气,形成“学习为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的良性循环,形成人人争创造,人人争创新,人人想创业的思想文化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三,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第四,要广为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和奋斗经历,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每年不定期邀请成功创业毕业生返校作创业事迹报告。
2.多种形式强化。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干队伍,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班级日常管理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注重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一,针对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采取鼓励、引导方式进一步激发其创业意识,激励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创业能力基础。第二,通过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在班级主题班会中,定期进行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主题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在班级营造创业文化的浓郁氛围。第三,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在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有意识的让那些有创业意识又符合任用条件的同学担任班干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班级活动多举行一些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锻炼其实践能力。
3.组织专门的创业活动实践锻炼。创业活动既可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进行,也可结合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刻苦耐劳精神,并从中有所感悟和发现。让学生设计产品,并实地考察生产该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我院动漫与制作专业学生与合肥三美集团合作的动画片《我要打鬼子》已在安徽科教频道顺利播出。通过动画短片制作实训形式进行真实性生产,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在学生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在同等条件下,成功者往往是心理素质好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创业心理素质主要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创业教育尤其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创业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创业人才成长中着重培养的心理品格。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创业品格对今后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一)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年新生入学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内容除基本心理情况外,还有能够评定情绪、思维、行为、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通过心理普查,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心理发展动态,真实反映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便于辅导员、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对少数有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和个别辅导。
2.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学院广播、校园网、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年5月25日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 活动,利用心理健康类电影展播,心理类书籍和图片赏析,心理健康演讲比赛,问卷调查,主题班会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了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观,网络成瘾,就业心理,创业心理教育,有效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唤醒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完善人格,提高综合心理素质。
(二)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以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1.强化心理咨询中心功能。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学生处联合就业办对一些在就业和创业方面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和就业导向。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日常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对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调节目标。不少大学生在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挫折都与目标确立不当有关。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和奋斗目标,调整理想水平,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预设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教会调整方法,以便继续前行。
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帮助他们根据自己学习、成长要求,正确分析自身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要充分理解,以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价值。
增强挫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如有的学生因一次考试不及格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表现是由其错误认知导致的。人生道路总是崎岖不平,丰富多彩,一次失败不能代表全部。人生成才之路、成功机会很多,只要努力,就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三、在学生管理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弥补因社会阅历浅而造成的实际知识短缺,并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可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充实、更新;可在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从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主和以能力培养为主。在学生管理中,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能够成功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特点和爱好开展大量的校内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为学生充分提供锻炼平台,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以文化搭台,德育唱戏,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文化长廊等,塑建“文化育德”、“文化育人”氛围,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充分展现自我价值,我院经常开展大型文艺晚会。由于我院学生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安徽高校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大赛,单人舞《淮调》荣获创作类一等奖,群舞《追太阳》、《青春节拍》、《我们都是李向阳》荣获创作类二等奖,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荣获表演类二等奖,同时,我院还获得了舞蹈大赛“优秀团队组织奖”。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2.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我院定期开展人文讲座,各类知识竞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大胆展现自我,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和个人认识的单一化,有助于促进文化素质提高。
3.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的发展。娱乐性的校园体育活动能把学生从疲惫的学习状态中转移到文体活动的兴奋点。每年十月份举办田径运动会,形式各样的体育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体魄、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神经,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合作和人际交往。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可帮助大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提高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磨练意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院每年抽选学生参加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连续三年荣获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两项金奖。我院先后与淮南市政府信息中心、中北巴士公司、万泰电子有限公司、泰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省外70多家大型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加强社团管理,建立实践基地
加强创业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将创业类学生社团打造成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阵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上百个社团中,“亿绣协会”、“梦源创业协会”、“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等创业实践类社团颇具影响。学生处依托创业社团建设,有效引导、规范、维护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正确发展方向,不断夯实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群众性和现实性基础,提供必要条件,使之形成勇于拼搏、善于创造的高校创业文化。
1.支持大学生创业社团开展活动。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社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社团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创业实践类活动。为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如:每年定期举办“亿绣秀艺展览”,将部分作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作为爱心基金慰问孤寡老人;“梦源创业协会”每年举办社会调查活动,联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与淮南其他高校举行校际创业经验交流等。
2.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类社团的指导。我院在大学生创业类社团的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加强指导,把握正确方向。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发挥智力优势开展经营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如市场营销专业课老师指导“梦源创业协会”,该教师具有多年营销和社会调研经验,指导卓有成效;“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指导老师为我院就业办副主任,使社会实践较好地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3.加强大学生创业社团骨干队伍培养。支持创业社团活动,就要高度重视对创业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有创业意向,了解创业知识,素质全面,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在推优评奖和综合素质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创业社团工作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有创业意识的学生,使创业实践类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学院对大学生创业社团负责人进行创业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我院大部分创业社团人员参加了省人社厅组织的“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过程,在培训中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在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渗透创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以他们为主干,以管理为主线,以创业教育为主题,以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工作,持之以恒,必会收到显著成效。
自贸区成绩斐然
自贸区有两种概念,一个是国家间或国家与地区间的贸易区,如中韩FTA;另一种就是一国的境内关外贸易行为,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本文涉及的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第三批自贸区便属于这种类型,属“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
自贸区是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境内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种贸易方式属一国的境内关外贸易行为,最突出的表现为“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开展战略合作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当今世界自贸区的发展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贸区,其中发达国家占35.4%,发展中国家占65.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向《经济》记者介绍,“国际上来看,类似的自贸区一般由自由港发展而来,通常是设在港口或邻近港口的地区。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开展战略合作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当今世界自贸区的发展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贸区,其中发达国家占35.4%,发展中国家占65.6%。”
《经济》记者从天津自贸试验区获悉,2015年4月21日挂牌到2016年6月末,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本外币结算账户近2.3万个,办理跨境收支544亿美元,结售汇211.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192.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天津市同类业务总额的26.9%、17.6%、39.5%,显示出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运用金融资金的便捷性也在不断提高。
上海自贸区经济运行也呈现出活力增强、功能提升、优势明显等主要特征。记者从商务部网站获悉,截至2016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内累计新设企业3.5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500家,新设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1500万美元。尤其是扩区一年来,该市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也就是说,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以2%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25%的生产总值。
不仅如此,自贸区概念还为多个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例如,在金融、交易、机构审批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大规模松绑。一些领域在现有程序上比较难进入的,在自贸区则大规模开放。外资企业从中发现了无穷商机,可以说,自贸区已经变成了外企的天堂。
就相关产业机会而言,广发证券分析师罗立波向《经济》记者表示,上下游纸张、光碟、印刷机械、相关设备的交易,国际艺术品拍卖、展览与广告、教育和培训等各种服务,甚至作为中小文化企业的孵化器都空间无限。
“除了鼓励类产业投资目录外,自贸区内对进口税的减免也极大地利好加工贸易企业。”罗立波说。
此外,免税则是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据罗立波介绍,进口产品需要缴纳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进口环节消费税根据产品种类不同额度不一,奢侈品以及高档汽车额度较高。在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如果进口产品是终端消费品且在自贸区范围内,则将免除这三道进口税。
“对于关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变审批制为备案制,以前注册建新项目需要跑多部门盖章,现在只需登记备案就可以了。”罗立波说。
自贸试验区试验了什么?
自贸试验区在中国的实践已将近3年,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正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主要内容。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成立。2015年5月,福建、广东、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在商务部和有关部门支持下,目前四大自贸试验区各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明确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并将它建成为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经济》记者表示,试验区要建立容错机制。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制度体系,并逐步实施,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改革的紧迫性没有减弱,改革不能停,自贸试验区应‘动’起来。”白明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到期之后,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入新的试验课题。
白明建议,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果要进一步加快推广复制,并加快启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动”起来。同时,自贸试验区要找准试验样本的定位,避免同质化,可以在中西部地区设立试点。负面清单也应动态管理,只机械缩短不调整未必符合现实,应当根据实情可长可短。
2016年前5个月,4个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共设立企业69177家。其中,内资企业65117家,注册资本19520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4060家,合同外资3086亿元人民币,通过备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030家,合同外资3084亿元人民币。
“自贸区建立的目标不是政策洼地,能否复制推广才是决定自贸区成败的关键。”王军认为,面对全球经贸规则的变化,中国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向全国,让中国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的热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8月的研究指出,由于大量的中国国内资金寻求国际化的配置,一旦中国资本账户放开,就有可能带来大量的资本净流出。日本在资本账户开放的5-10年内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出。因此中国应该谨慎地放开资本账户,可以在自贸区“二线管住”上多加留意,并进行试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还表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和金融部门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色列在1977年施行过爆炸式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但由于缺乏稳定的宏观环境和对冲市场,一年半以后就被迫恢复了资本账户的管制。之后,从1987年到2005年,以色列试行了渐进式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这次改革在稳定的宏观环境下进行,并且建立了数据库,实时跟踪市场动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经济》记者表示,未来在自贸区推广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上有所突破,如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发展REITs、试点互联网金融和综合金融业务、试点期货公司的QFII与QDII等。
“预计未来,自贸区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在更多方面放松管制”,鲁政委说,例如设立“二线”资本防火墙,防止境内资本大规模外流。或是试点区内给一定的自治权,试点建立部分独立的司法体系,以更好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应该设立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和特殊签证政策,以便吸引全球人才,还能推进我国法律、文化、管理方式、工作环境建设更加国际化。
鲁政委进一步介绍,“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对高层次的人才产生不小的需求,特别是在金融、物流和IT等领域,许多大学毕业生以及专业人才将有机会不出国门,就拿到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国际工资’”。
此外,随着自贸区里外资企业的增加,就职外企的机会越来越多,天津等自贸区正逐步研究取消户籍限制,为就业人才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上海自贸区建立后,推动了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未来将会把重点放在包括货币可自由兑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跨境融资自由化等难啃的骨头上来。”
“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金融的开放试验,包括对金融业务的开放、对股权结构的开放、对整个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的开放历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在中国逐渐开放。”连平对《经济》记者说。
但连平不断强调,在这个过程里,掌控风险非常重要。中国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金融系统,所以就需要像上海这样的区域试点产生。资本账户的调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因为它是一个价格,用以平衡国际和国内需求。
潜在“新星”大盘点
业内人士向《经济》记者透露,因为前两批自贸试验区都在沿海地区,所以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的格局,第三批更倾向于设在内陆地区,沿边可能会有一家。三批自贸区数量加起来应该在5至8家,“希望能在2016年年底前推出来”。
相较已经设立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大自贸试验区,内陆自贸试验区将肩负起新的探索使命。据了解,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将重点突出两方面任务。首先是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更加紧密对接,使自贸试验区成为“一带一路”在国内的重要抓手。其次便是探索内陆地区发展的新路径,引领内陆开放新。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对《经济》记者表示,自贸区不能都开在沿海,内陆地区很多东西同样需要试验。“比如说,有些内容沿海地区试验成功了但是不一定适用于内陆,那么就需要在特定地区再试验。此外,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很多客观条件并不相同,很多方面‘软硬件’都不同,在内陆建设试验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内陆地区的实际问题。”
卢进勇表示,内陆自贸试验区要与沿海地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内容传承又有自身突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内陆自贸试验区设立要推动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掀起新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使得内陆地区改革开放进入,设置的意义就不大了。”此外,还要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和新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做出有益的探索和试验。
2016年地方申报自贸试验区的热情明显高涨。《经济》记者根据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等公开资料梳理发现,目前来看,除了青海、吉林、北京、山西、、河北之外,其余21个省市(自治区)都提出要申建自贸区。其中至少有16地已经将申建自贸区明确列入2016年工作计划中。
业内人士还对《经济》记者表示:“目前争夺激烈,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最后时刻仍存变数。”据其估计,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入围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链接
自贸区是对整个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部署。从过去所有的金融危机来看,一半是改革形成的,一半是不改革形成的。足以见得金融改革当中,程度把握十分困难。我国政府提出,自贸区既要坚持改革试验,又要进行风险掌控。也就是说,找一个较大规模的蓄水池进行改革试验,一旦这个大规模的蓄水池逐步扩大,而且运行机制完善,就可以全面打开。
一、自贸区究竟是什么?
从区别来讲,自由贸易区有两种。第一种是本文所涉及的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之前APEC会议上讨论的亚太自贸区就是FTA类型。
二、中国四大自贸区一览
广东自贸区:主打“港澳牌”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主要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将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
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一体化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内,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作为第二批自贸区中面积最大、北方首个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发展融资租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此外,天津自贸区还承担了一部分西部港口的作用。
福建自贸区:与台湾深度合作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3个园区分别位于福州、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计面积达到118.04平方公里。
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重s瀚”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人才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我局人才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区两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我区创新型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导向,积极开展引进国内外智力和技术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我局按照人才工作目标的要求,高度重视,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着眼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从多方面多渠道发现、培养人才,激励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注重人才的引进、保持及培养工作,鼓励引进高学历人才,培养素质高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队伍。为全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现将2020年度人才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特色工作:
(一)深入企业调研,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局今年多次深入基层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我局就“如何大力引进、培育我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为课题,通过走访,新源电池科工贸有限公司、九鼎动力、星火农林、西村农业产业园等二十余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结合我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相关条件和人才队伍配置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先后走访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宜春远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宜春大海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江西英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研发投入、产品质量以及研发队伍建设情况。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科技座谈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着重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重点强调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二是建议企业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
2020年,为配合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开展了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50余次,对接人次百余人,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江西志成电器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与中科院进行洽谈。新龙生物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莱茵电梯与浙江大学、志成电器与西安交通大学、天稻粮安与江西农科院展开科技合作促成成果转化。
同时也开展了省级科技特派员“千百万”帮扶行动揭底调查工作,袁州区11家企业与宜春学院开展了科技特派员驻企科技合作活动。并对袁州区2019—2020年度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评价。
(三)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急需人才
1.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推我区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今年科技人才工作全面开展,入选省双千人才项目10个;新申报省双千人才及团队项目共23个;向上争取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才专项计划资金20万元,为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开展科技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持。
2.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推广农业新技术。袁州果业团、油茶团和水稻团三个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方面,科技特派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推进农林产业发展,今年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并展开座谈,与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在科技上的真正需求,科技特派员为星火农林、蓝玉有机、宜研种业等企业提供了极大帮助。
3.注重人才队伍发展的调研分析。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的比照分析,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信息库,为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决策依据。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聚英才,加快助推“产业兴区、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奋力开创富裕文明秀美袁州建设新局面,组织人员开展企业需求普查,特别针对技术或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并可创造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大项目等急需的专业人才或管理人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专业人才。
4.注重科技服务对接的技术指导。采取合作方式聘请专家,充实技术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做技术指导,为我区做技术服务等措施。特别是中科院过程所吕鹏鹏、张海涛一行对我区科技型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指导,通过对科技成果推介、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见解,观点独到,意义深刻。这对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意识到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才资源配置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还要下苦工。
二、亮点工作:
1.持续加大力度实施科技服务培训工作。今年召集园区内外4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培训。就申报省级各类科技项目、省级“03”专项项目、省级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瞪羚企业项目、省级“双千”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5511”工程计划等项目作政策解读及项目申报具体事项。调研企业100余家,走访100余次。座谈培训400余人次。
2.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战略展开科技对接。2020年江西宜春产业技术对接会进一步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为院企合作搭建互动平台。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省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20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80余位知名专家人才参加。现场签约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项目6个、科技合作项目6个。达成建立博士工作站的意向1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有8项。通过本次专家人才与百余家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对接,共建研发平台、共克技术难题,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助推宜春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育新机、谋新篇。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院校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职业院校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在编制职业院校工程监理教学计划时,贯彻了这一精神,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大纲编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保证基本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注重与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以掌握基本概念、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
2.“讲训并重”
“讲训并重”,注重能力培养。职业院校教育应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并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大纲对实践性环节应有相应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像工程监理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践、实习应占有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参加适当的科研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要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整个教学过程,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这些均应力求在教学大纲中体现。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监理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4.明确培养主体
职业院校工程监理专业招收的学生是高中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
二、教学计划的编制
一是围绕目标岗位进行编制,明确专业培养能力。职业院校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监理员,还可从事造价员、检测员等岗位的工作。
二是依据培养目标分解成单项能力的培养,形成单项能力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素质、知识、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文化专业技能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等级B级,获得相应证书;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要求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至少获得监理员或施工员专业证书;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具有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和合同管理的能力;具有工程项目放线、定位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投标报价、标底制作、工程决算、审计的能力。
三是专业课程设置。依据总目标,确定具体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以及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计划中,基础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课程有建筑工程识图与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实训课程有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决算等。
四是依据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总课时、各课程的周课时与实训课时的分配。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确定该课时的多少,并理清与专业能力的关系,确定开设课程的顺序。
五是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安排表。职业院校教学中,实践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实际编制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别占48.2%和51.8%,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并达到培养一定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心得体会
通过对职业院校工程监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笔者体会到计划编制的重要性。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的目标能力培养的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时量,分别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整体考虑的过程,在编制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将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总课时、每门课的课时、专业课的开课顺序、实训课程的比重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尽可能考虑完善,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即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以,从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入手,构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市场需求;国际贸易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首先,通过对招聘网站的查询,从宏观上全面了解市场的需求。目前,需求类型大致为六种,外贸业务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货代员,典型招聘信息如下:
(一)外贸业务员。任职资格如下:1、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相关专业或其他专业;2、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3、熟悉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的操作;3、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及执行能力、工作踏实认真、应对快捷敏锐;4、品行端正、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抗压能力。
(二)报关员。任职要求:1、有报关、报检资格证书,熟悉进出口流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熟悉海关相关法律政策;熟悉关务相关系统(电子口岸QP系统);2、大专以上学历,报关员资格证,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为佳;3、知识面广,人生态度积极向上,无任何不良嗜好;善于与人沟通,积极乐观,能承受工作压力;4、工作积极主动,计划性强,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服从安排,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5、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设备,熟悉常用OFFICE软件的使用;6、能够快速、准确查到商品编码。经过系统的归类培训,有归类师证优先。
(三)单证员。任职要求:1、大专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及对话能力;2、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尤其是EXCEL软件);3、熟悉进出口贸易知识及相关贸易法规;4、工作认真踏实,有责任心,团队精神佳。这三则招聘信息只是国贸人才需求的缩影,总结如下:第一,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是准英语专业,这是外贸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论是和客户的交流沟通,还是单证的制作,英语可以说是工作语言。所以,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找工作的难易程度。所以,英语通常最低要求是大学英语四级,高者不限;第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特别是要熟练应用办公软件和PHOTOSHOP等,这也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第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熟悉贸易流程、相关的贸易惯例和法律法规;第四,熟练操作相关的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等。另外,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已经成为很多外贸企业开发客户的最重要途径;第五,获得一些资格证书。比如报关员等,虽然有些资格证书的考试已经取消,但是从事这些岗位的基本知识必须具备;第六,也是最为综合的要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如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善于学习、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等。同时,我们对郑州市的相关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通过与企业的实际接触,从而对人才需求问题有了更加纵深的认识。第一,每年企业都会招聘国贸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应用能力强、上手能力快的专业人才还是非常稀缺的。有些毕业生眼高手低、实操能力差,甚至连最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会使用;第二,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应该提高。企业反映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专业基础较好,但英语偏弱,特别是口语沟通。所以,有些企业比较偏好英语专业,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流利,同时也多少接触了一些外贸基本知识,这些学生一旦入职,企业再进行外贸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成长很快,也更符合市场需求;第三,学生在校所学和实践有差距。企业希望学校能多开设实践类课程,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练掌握外贸技能和了解商品知识,希望学校多培养实践类师资,支持教师走出去;第四,企业对人才需求非常务实,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学历不是重点,关键是能力,想要有所发展,学生必须态度认真、善于学习、吃苦耐劳。很多企业反映,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基本相差不多,但能力与素质相差甚远。一些学生无目标、无计划、无定位、心态浮躁、频频跳槽,给企业带来了较大困惑,所以企业希望学校开设关于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第五,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很大,这个问题在一些中小企业中非常突出。企业花费大量成本去培养新人,结果是新人一旦培养出来,企业就遭到了被跳槽的命运。所以,有些企业宁愿招聘一些学历低的高职高专学生,也不愿意招聘能力较强的本科生,比较起来,前者稳定性较强。另外,一些企业青睐户籍在本地的学生,目的也在于此。从总体上来说,市场对国贸人才需求旺盛,但从供给上看,人才质量不尽满意。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市场的需求才是我们的方向,市场的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即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但也是最难途径。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很多,包括订单班、顶岗实习、合作办学、双师共建等等,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无实质深入内容。这里,根据国际贸易的操作特点,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我们推荐相对可行的一种形式———“校中部”。具体如下:企业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各司其责。学校负责提供硬件设备,如场地、电脑、网络等,企业负责提供货源和网络平台,相当于企业在学校设立了贸易分部,即为“校中部”。学生经过选拔成为“校中部”员工,由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负责网络平台的销售,从而大大提升实践能力。此种模式可谓双赢,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对于学校,更是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对于学生,更是有效地提升了实践能力。
(二)积极组织与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检学、学赛结合,是培养国贸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首先,学校可积极组织参加现有的专业技能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简称POCIB)、跨境电商大赛、报关技能大赛等等,这些大赛很多是全国性的比赛,全国不同高校的学生之间进行技能切磋,并且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业业务,学生兴趣浓厚,效果显著。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比赛,收获了太多,从而使就业也变得简单;其次,学校可自行组织相应的技能比赛。比赛可与相应的企业结合,由企业冠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专家组,设置相应题目,并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并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和物质奖励,同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优先进入企业实习。这种模式简单易行,也大大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
(三)优化课程体系。首先,将市场需求转化为相应课程。对于外贸基本技能的要求转化为相应课程,如英语可配套外贸函电、外贸口语等课程,确保每学期均有英语教学,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可考虑双语教学,同时要求学生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积极开展和支持学生参加英语竞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计算机,配套计算机外贸专业技能等相关课程,同时组织计算机技能比赛,从而进一步强化提升。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将其转化为如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报关实务、单证实务、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国际结算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可开设相应的外贸综合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职场技能专题等课程;其次,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衔接。建议如下:大一进行铺垫和引导,扎实经济基础,大二和大三进行专业课的集中传授,大四进行提升和岗前培训;最后,根据外贸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实践课程与实践形式,培养学生强烈的电子商务意识。
(四)加强师资建设。目前,高校的国贸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所以,要培养国贸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那么,如何建立呢?很多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例如陕西理工学院,采取了“送、引、下、聘”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送”即是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深造,重点是针对实践能力强但理论薄弱的教师。“下”即是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脱产锻炼。“引”即是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兼职)。“聘”即是聘请相关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另外,在深入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如前所述的“校中部”的合作形式,企业在学校内部设立贸易部,教师会直接参与产品销售与业务管理,教师能力的提升毋庸置疑。
(五)重视学生考证工作。考取证书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所以,通过考取相关证书从而扎实专业技能,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外贸方面的很多证书取消了,特别是一些从业资格证,比如报关员、报检员,但由于报关员和报检员工作的专业性,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了相关水平测试考试,这些也可作为备选。另外,教师也可向学生介绍国际进出口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相关证书,如跟单信用证专家考试(CDCS)、国际贸易金融专家(CITF)等,这些证书含金量高,但是费用昂贵,学生可适当考虑。最后,英语方面,也可参加剑桥商务英语、雅思等考试,为就业增加砝码。
(六)可适当鼓励学生创业。网络外贸的发展,使学生创业变得更加简单易行。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并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寻找货源,销售产品。创业的过程即是能力大大提升的过程,学校可提供政策支持,教师可进行辅导或者直接参与,这样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主要参考文献:
[1]阳立高,周建华.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2]何瑛.创新合作平台,搭建校企合作新桥梁[J].大家,2011.7.
[3]曹娟.对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思考———基于湖北工业大学国贸专业毕业生调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5.
【关键词】高职市场;人才培养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真正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得到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十分旺盛的态势。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看,近年来市场营销类人才,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2.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2.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培养需求
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2.2教学环境与条件落后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合理的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3.2注重实践性教学
3.2.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
3.2.2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高职教育在办学机制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培养目标上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产学结合有着便利的条件。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教师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让行业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亲身投入学习,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收获,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交互性,注重与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团队协作、整体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训荣.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