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后康复个人工作计划

产后康复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06 06:18:31

产后康复个人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康复器械;模块化理论;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0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50[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据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有2220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1%;65周岁以上人口有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除此之外,我国还有残障人士近9000万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不再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是对生活质量和个人价值体现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下,智能假肢、康复机器人、智能轮椅、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康复辅助产品日益融人的人们的生活中。肢体功能障碍不再是一种疾病,而是看做缺失某个零件,只要适配合适的辅具便可继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随着社会对康复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康复产业成为了朝阳中朝阳产业康复产业。然而,我国康复产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关康复人才较少,并且由于我国传统康复概念,国内大部分高校设立的康复相关专业绝大多数为康复治疗学;对于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还十分稀少,如上所述,我国缺少的更多的是具有康复工程背景的专业人才。上海理工大学根据人才形势需要建立了假肢矫形工程(康复工程)本科专业来满足社会对康复工程人才的需求。

康复工程技术是当今先进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其任务是研究与开发用于人体功能评估、诊断、恢复、代偿以及重残者护理所需的各种设施。上海理工大学所建立的假肢矫形工程(康复工程)专业以培养医工结合、机电结合、兼容管理并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开设了多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专业基础课程,《人体康复辅助器械》是其中的特色课程之一。

《人体辅助康复器械》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辅助技术与康复器械两大部分。辅助技术是用于辅助技术装置(康复器械)或辅助技术服务的设计技术;康复器械(根据ISO标准的定义中文翻译应为辅助产品,但由于我国文化背景的需求,现在国内用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康复器械等名词,本文统一采用康复器械作为专属名词)根据《ISO 9999 Assistive Product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y: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其可分为12大类,132个次类,包括个人医疗辅助产品、训练技能辅助产品、矫形器和假肢、个人护理和防护辅助产品、个人移动辅助产品、家务辅助产品、住家和其他场所的家具及其适配件、沟通和信息辅助产品、处理物品和器具的辅助产品、环境改善辅助产品,工具和机器、职业康复产品,以及休闲辅助产品,目前已列入国际产品目录的产品有8000余种。辅助技术服务是直接帮助功能障碍者来选择、获取和使用辅助技术装置所做的任何服务。总的来说,人体辅助康复器械这门课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人因工程学、仿生学、机械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电子工程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并且,现在康复产业的发展更需要能即刻工作,即具有独立适配各种康复器械的能力、具有独自设计康复器械的能力,并具有分析和评估康复器械和适配人需求的能力,因此该门课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的教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真正做到培养可适应现代康复技术一线生产及研发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人体辅助康复器械》这门专业基础课较其他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本门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本专业整体的教学计划上看,学生无法在学习本门课之前把所有需要的基础知识学完,因此,本门课程在每一部分理论讲解的同时需增加部分与该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基础课。由此可见,本门课的教学内容不只包含12大类,132次类的康复器械产品学习与认知、辅助技术服务(尤其是适配服务)的学习,还要包含涉及到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如机械学科机械设计理论与产品设计理论的学习,电子学科中基本控制电路的设计理论等教学。只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才能保证该门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性

由于康复器械是与人直接接触的一种特殊产品,所以从研发到应用,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讲,他们的实践经验来自于课堂,因此本门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情况。

在此背景下,作者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模块化教学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在这样应用型课堂教学不足的缺点。

二、模块化理论

H.Simon最早提出了“模块”的概念,他将在进化环境中促使复杂系统均衡动态演进的特别结构称为模块。美国心理学教授Michael Gazzaniga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脑是各个神经系统的子系统以模块形式组织在一起的。自此,一些学者开始对模块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模块化理论应用到重型设备的设计、手表、自行车、快餐及教育、法律等领域。

模块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形成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从而形成由若干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动态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

随着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形成,许多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逐渐开始引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弥补传统教学中枯燥、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等缺点。但是模块化教学能够合理的实施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模块的划分

将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成多个模块是模块化教学的根本条件。然而一门课程不同于一项产品设计,每节课的内容都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如何划分一门课程是模块化教学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各不相同,对知识理解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不相同。因此,如何设计模块化内教学目标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是模块化教学难点之一。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实践性课程进行的必要教学方式,如何结合知识点的实践性教学也是模块化教学的难点之一。

三、《人体辅助康复器械》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

(一)模块的划分

教学内容多样化,在规定课时的限制下,很容易引起教学内容过于科普化,前后内容不连贯的问题产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提问等两种方式,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会造成课堂单一、枯燥,调动不起课堂学习气氛等问题;除此之外,该门课强调实践教学,即需要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该教学方法也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因此,结合这两点现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例带全课程的教学方案,一例就是利用一个轮椅适配、设计的例子来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由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本课程必须借用模块化理论将整门课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然后再通过实例进行前后贯穿。基于此,本课程将分为两大主模块--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理论模块根据知识点分成辅助技术、辅助技术服务、康复器械设计三个模块。其中,辅助技术再分为人工智能技术、脑机接口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三个子模块,通过三种先进技术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目前康复器械前沿技术。辅助技术服务重点讲适配服务,包括以机构为主的适配服务模块和以人为主的适配服务模块。康复器械设计包括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康复器械设计三个子模块来诠释康复器械设计的技术要点内容。实践模块即为实操模块,根据理论模块的内容也分为辅助技术实践模块、辅助技术服务实践模块和康复器械设计实践模块三大模块。如前所述,本课拟通过一个案例贯穿课程始终,因此实践模块详细划分为:智能轮椅、脑机接口轮椅、物联网中的智能轮椅、个人轮椅适配、公共轮椅适配、轮椅个性化设计等六大模块,将每次课程都分成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使学生能够做到学到即用到,牢固掌握知识点,学习目标明确。

(二)模块内目标的设计

如前所述,模块化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是如果设立的目标出现等级的划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本课程将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内容设立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为基础目标,主要是理论模块内容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第二个目标为进阶目标将理论模块内容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掌握;第三个目标为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结合前面两个目标,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知识应用于创新能力。每个目标的等级不同,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在课下思考,最终完成三个目标,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难点,本课程采用本体感觉方法来让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本体感觉概念来源于康复医学,旨在利用患者自身感受来帮助患者恢复器官功能。将“本体感觉”应用在《人体辅助康复器械》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互相适配康复器械,感受现存康复器械优缺点,增加其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在设计中所应注意事项,依据自身本体感受学习并设计或改进康复器械,最终达到设计实践的目的,该方法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本文研究中,实践模块根据理论模块内容分成六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内容特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与掌握技能。例如轮椅适配和设计两大模块,首先请学生自己操控轮椅,根据自己对轮椅操控的感受来讲解适配原则与理由,再对所操控轮椅提出改进方案,并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实施,或者利用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充分感受适配原则BAD(Buy-Adapt-Design)原则。除此之外,本门课将针对临床适配和工程设计两大专题,聘请临床适配技师和康复器械设计工程师进行专题化教学,从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四、实践与讨论

第2篇

一、健全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及办法,优化服务流程

1.按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医院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职责,完善院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规定。每年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计划生育协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学校成员、各科室计生员名单。2.根据上级规定与区、街道、科室签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责任到人。3.健全了医院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考评标准、制定了计划生育考核办法,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党政工议事议程。我院党政工团领导非常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将计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年初,在制定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同时,将计划生育责任承包内容纳入其中。参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年度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考核内容,对各支部进行考核。组织半年工作自检,自检小组由院计生办主任和专干等四人组成,逐科进行排查隐患,对重点人进行排队,把隐患扼制在萌芽中。4.结合上级部门工作方针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逐项落实。5.重点工作是对职工、广大市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三送”服务工作做的更具体化。6.续按照考核目标把工作细化,把存在的不足抓好。组织一些贴近职工生活的活动。7.对一些长学、长病、长休、弹性工作的职工,建立了名细表,我们充分利用每月发工资的机会与其联系,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使这些待岗职工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规,并制定了签到薄,每季签到一次。对重点人进行重点管理,落实到人。

二、“三送”药品发放,实级二级管理,做到帐目清、不漏发、不错发、库存合理

1.我院“三送”服务,在市、区计生局药具管理站人员业务指导和药具足量供应下开展工作。对“三送”避孕药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辽宁省避孕药具库房管理工作程序》执行;对宣传资料、连心卡、资料袋等相关物资,填制调拨凭单,建立保管帐,定期进行盘点核查。2.医院对“三送”药具实行二级管理。在产科进行“三送”避孕药具的发放。指定专人负责,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上报药具报表;医院计生办负责帐目的管理,院计生办根据科室报表及时核对帐目及实地核查库存,定期上报区计生局药具负责人。3.每季度初由当地药具管理站根据上报库存情况负责送货上门或医院自行领取“三送”免费避孕药具及相关宣传资料。几年来,医院“三送”药具做到不漏发、不错发、不重复发放,杜绝了“三送”物品的流失现象。

三、针对医院产科特点,开展系列温馨“三送”宣传、咨询服务

1.首先在产科开展每周一次“胎儿大学”,有专业的医学专家为孕产妇在孕期的特殊时期保驾护航,为帮助新妈妈、新爸爸尽快适应新角色,提前、产后保健咨询服务,深受孕产妇欢迎。2.病房墙壁悬挂各种宣传画册,母乳喂养宣教知识,“三送”服务宣教挂图,“三送”服务标识,爱婴医院知识指南等等。走廊大厅,全天循环播放婴儿护理常识等健康宣教知识。为方便病人休息,我们不仅设置家庭式单人间病房,而且24小时供应热水,免费订餐,并在配餐室悬挂各种食谱,深受孕产妇及家属称赞,同时提供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为新生儿提供温暖新花被,卡通图片床罩,开展新生儿抚触,满足不同孕产妇需求。责任护士针对产妇特点做不同查房。3.产妇分娩后,第一日进行新生儿观察及早吸吮宣教;第二日,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及产后的康复知识指导;第三日进行产妇护理及新生儿常见病指导,介绍饮食、卧位、观察内容等知识并系统进行护理记录书写。护士一声恭喜的问候,“祝贺您当妈妈了”亲切语言深深感动着每名孕产妇。产后宣教工作更是产科病房独到之处。为了将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由专门的护士负责,在产后宣教工作中及时、准确、详细地进行出院健康知识讲解,哺乳期的避孕知识;送避孕工具,帮助产妇及时避孕,预防非意愿妊娠;送连心卡,帮助产妇及时咨询避孕方法;送健康家庭手册,让产妇知情选择和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并逐项逐条向产妇及家属解释产后避孕的重要性,及相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并设有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提供咨询“三送”工作落实每名孕产妇到实处,征求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个家庭都能感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怀爱护,让他们了解到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有了健全的细胞,我们会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乃至一个健全强盛的国家。

四、面向职工、面向社会,体现国家的温暖与关爱

针对医院女职工多的特点,处于对职工的关爱角度,医院专门设置一个发放点,向带环流产、因疾病不能带环的女职工、向那些刚结婚暂时不想要孩子的夫妇发放避孕工具。在进行发放的同时,向他们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及国家政策。围绕女职工生理特点请妇科专家定期对我院女职工进行大型的妇科疾病的自我诊治、更年期健康等系列讲座。每年,开展1次计划生育问卷调查活动,以了解职工对计生工作有何需求,请他们提宝贵意见,给明年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指出了工作方向,为职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定期邀请妇科专家到社区、厂矿为广大育龄妇女讲解避孕知识、妇女常见病的诊治、更年期的保健常识,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好评。我院妇科门诊每年都给外来单位进行女职工体检,体检人数多、范围广。为把计划生育工作更深入进行,我院拓展工作思路,在妇科门诊增设一个“三送”服务发放站,由专人负责,面向全市及鞍钢女职工免费发放避孕工具、讲解避孕的重要性,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国家的关爱。在每年一次的计划生育“科普之冬”大型宣传活动中,我们组织院计划生育协会成员、宣传员在三楼会议室学习《条例》精神,进行《条例》考试,在各大门诊张贴宣传图片、在四楼会议室组织观看《更年期保健》影碟。“10.28”男性健康日,在四楼会议室播放《艾滋病防治》VCD,以达到关注男性生殖健康的目的。多年来,我院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达到上级主管计生部门要求,接受了省、市级领导的多次检查,得到了一致肯定,获得了省、市、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新时期的计生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是一项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工作。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纷繁复杂的今天,我院计划生育工作未发生任何险情,优质的服务精神使计生工作更贴近群众;我们要继续努力,防微杜渐;寓计划生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使计划生育工作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做育龄职工的贴心人,以适应新型的生育观念和文化氛围。

本文作者:郜素丽李华工作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

第3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理因素 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经受了巨大的身心变化,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不加强护理很容易导致异常产褥。如产褥感染: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等;产褥期恢复不良: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异常或时间延长,尿潴留,便秘,痔疮等;产后出血导致贫血或休克;产褥中暑。

1.2 心理因素 在产褥期,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角色转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经过了10个月的等待和分娩的痛苦之后,终于迎来了孩子的降临,自身也发生了一个角色的变化,即由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转变为一个母亲的身份。既好奇高兴,又迷惑犯愁,情绪波动非常大。

1.3 社会因素 产后医护人员的照顾、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等都可影响产妇的心情。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包括产后情绪不稳、产后抑郁症、产后神经病。在我国,约有2.5%~6.1%的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抑郁症,因产褥期精神障碍而转入精神病院者占精神科女患者的1%~6%,占精神科门诊女患者的2%~3%。

1.4 经济及其他因素 很多产妇因为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而导致产褥期感染,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乳汁分泌不足,这些均影响了母子的身心健康。还有些产妇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吃水果、蔬菜,忌冷、酸、硬等事物,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清洗外阴,穿得厚重,躺床上不动,屋内不通风。这些行为轻则给产妇的生活带来不便,可致产妇中暑、产褥期感染,甚至死亡。

2 分析和讨论

2.1 缺少健康教育或宣传力度不够 产褥期对妇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由于缺少健康教育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产妇对产褥期的营养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健水平低,意识差。

2.2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及受传统习惯影响 农村由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影响,为了生男孩,多次计划外怀孕,不敢去正规医院而去私人诊所流产或生产,因私人诊所条件简陋,卫生消毒不严,引起流产后感染、慢性盆腔炎、产褥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门诊曾抢救一女性患者,为了生男孩,多次人流后去私人诊所生产,导致产后大出血,送到医院,由于出血过多而死亡的惨重教训。有些产妇担心如果不遵守坐月子的一系列习俗,以后会得病,所以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传统习俗仍很盛行。有些产妇由于思想守旧,忌口,怕风,不讲卫生,而导致产褥期疾病。

2.3 传统医学模式教育的影响 妇产科医生由于缺乏产科精神疾病的知识,对于产妇的精神障碍往往不能做到及早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产褥期妇女身心健康的恢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 建议

3.1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 采用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由上到下逐级宣传,各基层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妇女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板报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她们了解妇女“五期”和常见妇科病的保健知识,定期普查。在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对社区和农村做好妇科病的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2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提倡科学坐月子 积极改变传统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避免计划外怀孕,减少感染几率。同时要积极采取科学做月子:首先吃好,睡好,尽早下床活动;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安排性生活,做好避孕措施,定期复查,预防产褥期疾病。

第4篇

对比普通儿童,脑瘫儿童由于其肢体运动障碍,日常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在社交能力发展方面常存在多种问题。学校体育教育主要以团体活动为主,脑瘫儿童参与其中能够与正常儿童在同一时段、同一空间中接受教育,不仅契合了“参与性”这一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更能够增进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互动,提升其社交能力,促进融合。在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若仅依循普通儿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脑瘫儿童来说并不适用。为了保障脑瘫儿童在学校中可以接受到使其真正受益的教育,而不是仅仅是形式上的入学,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说,需要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整。更加之,脑瘫儿童群体内部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脑瘫儿童的个体之间,同一位脑瘫儿童在不同的能力发展方面也存着差异。因此,脑瘫儿童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应遵循团体性的特点,也应实施个别化的教育方针,针对其障碍特征制定能够满足其个体康复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2融合教育的应用

面对脑瘫儿童同时存在的教育需求和运动康复需求,加之“医教结合”思想的不断发展及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对脑瘫儿童的理论研究逐渐远离原有的“医教脱节”的状况。同时,在实践模式上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不再仅以单一的医疗康复模式为主,更提出“学科教学与康复训练整合”、“康复训练与学科课程交替”、“学校和康复中心阶段替”、“目标导向性”[3]等多种实践模式。在上述模式的指导下,融合背景下脑瘫儿童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运动康复训练与普通体育课程相结合

从教材上看,我国目前尚未统一颁布专门适用于脑瘫儿童的体育教材,教师在上课时无依据可循,而且由于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身心发展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完全照搬普通学生的体育教材也不适用。如何解决教学内容问题成为脑瘫儿童在校体育教育的首要议题。目前,脑瘫儿童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集中于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脑瘫儿童主要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在智力方面多为正常或接近正常。因此,他们在理解老师指令等方面不存在特别大的问题。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将脑瘫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与普通体育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在进行整合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脑瘫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脑瘫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康复需求。否则,教学计划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就会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无法达到教育性和康复性的双重实现。此外,要将“医教结合”的理念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摒弃脑瘫儿童只能在专门的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的思想。

2.2加强与医疗康复系统的合作,促进相关教师运动康复技能的提升

对特殊儿童来说,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最大程度的帮助个体发掘潜能、补偿缺陷,使个体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功能重组,是摆在众多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普通学校的管理者受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并未向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康复服务,或将服务流于形式。这其中,教师相关康复专业技能的匮乏是最大的困扰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康复资源极其匮乏,面临着康复需求多,专业从业人员少的现状。从实施角度讲,让康复师进入校园专职为脑瘫学生提供相关的康复服务是极其困难的。学校管理者应有意识的加强与医疗康复系统的合作,有计划的对相关教师进行康复技能的培训,让康复师利用其专业特长承担制定康复计划的任务,让相关教师承担实施康复计划的任务,并发挥其教学设计的专业特长,将康复计划与普通教学计划相整合,在满足班级大多数同学体育学习的基础上兼顾脑瘫儿童的学习和康复需求。上述内容的实现需要教师具有基本的运动康复技能,否则,教师无法深入理解康复师的训练计划,与医疗康复系统的互动只能停留在表面阶段,整合更无从谈起。

2.3构建脑瘫儿童学校体育教育的支持系统

传统以医学模式为主的残疾人观念将残疾人的障碍视为其自身生理缺陷的产物。随着生态化及功能本位思潮的发展,学者不再将残疾仅仅归因于个体的内部原因,开始关注环境对残疾人日常功能实现的影响,提出障碍的产生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若能够对环境施以调整,残疾人功能受限的程度将大大降低。支持系统正是在此种观念转变中应运而生。2002年,美国智力障碍协会根据支持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将支持系统分为自然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两大类。[4]自然支持系统主要由特殊儿童的家人、朋友等非专业人士组成,提供免费持续的支持,但专业性不强。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教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组成,提供非免费的专业支持。将脑瘫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整合到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去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专业人员的配备、专业器材的购买、专业场地的建设,特别是专业的诊断评估、专业计划的制定等方面。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学校各部门甚至社会相关力量的相互配合,仅凭单一体育学科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包括多方面力量的系统化的支持系统。在该支持系统运作的过程中,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协调医院、家庭、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的深入沟通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脑瘫儿童的发展状况,为准确的制定教学计划打下基础,更能将课堂中的训练计划延伸至家庭环境,增强训练效果。此外,在支持系统中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也十分重要,这不仅包括物理环境的无障碍还包括心理环境的无障碍。学校除因应学生的需求配备必要的康复器材和进行必要的场地改造外,教师还应在课前做好班级其他同学的心理调适,营造一个接纳的课堂氛围。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工伤;康复;心理问题;类型;心理护理

工伤康复的对象是指因工伤致残或造成身体功能障碍,经康复临床医疗后,经相关鉴定后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含康复检查和康复辅助器具装配)和职业康复的工伤职工。工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疾病群体,躯体疾病和残疾均因工所致,相应的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多数患者心理不平衡,焦虑、自闭、抱怨、指责,部分患者对工伤治疗疗效期望不能满足,从而对工伤康复治疗产生抵触情绪等[1]。

在临床上,常见工伤患者的心理问题有抑郁型、焦虑型、愤怒攻击型、依赖型等类型[2],需找出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抑郁型:工伤使得原本健康的躯体发生病残,患者短时间不适应,产生抑郁、自卑的心理状态,轻者安静,抑制不愉快,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较严重者持久闷闷不乐、忧愁、沮丧、注意力记忆力减退,还有些患者自责,带有自杀念头。这种类型的病人的心理康复重点:①耐心讲解病情及相关疾病康复的知识,并让已经有一定康复效果的乐观型的病人献身说法,让病人看到希望,提振精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②发泄是一种减压方式,要引导患者发泄心中的苦闷。③重视家属的作用,家属的陪护是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可以使病人获得心理慰籍,减轻病人孤独感。④开展适宜的文体性的护理活动[3]例如在病区将工伤病友组织起来,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实施各项文体活动和手功能的训练,如投掷飞镖、踢键子、写毛笔字、编织、剪纸、叠纸、雕刻、临摹、做纸花、插花、下棋、打桥牌、唱卡拉OK、编排舞蹈、合唱、外出购物、郊游等,让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各项体能锻炼,进一步巩固康复的疗效,这种集体治疗的形式寓教于乐,既增加治疗的趣味性,又丰富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

焦虑型:有些患者因为伤残恢复的程度、以后的生活、家庭、就业等情况无法预计。对自己残疾产生焦虑情绪,以至出现植物神经系乱症状,如便秘、心悸、早搏、贲门幽门痉挛症、颜面潮红,双手、面部出汗,严重可出现呼吸窘迫症状。此类型病人:①护理人员要了解有关工伤康复政策并做好宣传讲解工作,要进行医疗康复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康复与社会康复,让患者减少对今后的忧虑。②做好康复疾病的科普宣传与教育,与病人共同其探讨治疗情况,使病人理解康复计划并积极配合,分阶段进行康复评估,使病人能看到康复治疗的功效,增强信心和对执行康复计划的顺应性。③医务人员要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放松焦虑情绪。④与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的配合,让家属的作用成为心理护理的延伸并成为一个整体,做到在康复过程中主动与患者细心耐心的交谈,更细致准确的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不使小的心理问题延长化和叠加后扩大化。逐步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愤怒攻击型:者多发于青年人,因肢体健康状况的反差大,患者对残疾无法接受,情绪激动,行为失控而采用攻击行为,大吵大闹,摔打物品,撞击他人或与医务人员甚至家属发生冲突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①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观察患者的言、情、动并做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细心呵护其自尊心,努力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并通过介绍工伤康复有关政策及现代康复技术使患者认识到伤残情况能够改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感到温暖。③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科学地评价自己的伤、病、残程度,积极谋求改善自我行为,树立实事求是的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从而达到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

依赖型:此类型以老年患者多见,因年龄较大,患者原本在机能和思维上已有衰老和退化,生活上原已有依赖情绪,加之,老化的机体在康复治疗中效果不明显,患者认为自己是个废人,因此生活上产生立完全思想,消极地生活,不配合甚至拒绝任何康复治疗和训练,这种消极的态度使得整个康复治疗计划很难实施。因此,医护人员要以满腔热情进行心理支持疗法,以诚恳、耐心、同情、鼓励的方式改善患者的各种情绪,消除其心理依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我锻炼的决心,使病人在参与康复训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和创造性。护理人员要关心病人的生活,随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创造和谐友好的环境氛围,并及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以鼓励患者及家属。同时,通过对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的宣教,为使病人在出院后能适应残疾人的生活;要帮助病人接受现实,寻求新的生活,新的职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平衡其社会地位变化后的心理。

工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工负伤而导致多种伤害和残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就业、经济收入、家庭生活、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也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情绪(心理伤害较其他疾病患者重)及认知功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心理护理是整体康复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伤康复的早期就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并贯穿始终,与康复治疗、护理有机结合,共同为工伤职工恢复其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劳动和社会工作能力是供了医疗保障。及时消除伤者的不良情绪,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激发患者战胜病残的信心,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康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工伤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忠,张玲.生存质量与工伤康复.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46-2747.

第6篇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康复,是指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条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支持和帮助其融入社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第五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依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 社会各界应当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公益宣传。

国家鼓励和支持组织、个人提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捐助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兴建相关公益设施。

第八条 国家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高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 对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残疾预防

第十条 残疾预防工作应当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开展下列残疾预防工作:

(一)实施残疾监测,定期调查残疾状况,分析致残原因,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等主要致残因素实施动态监测;

(二)制定并实施残疾预防工作计划,针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重点预防,对致残风险较高的地区、人群、行业、单位实施优先干预;

(三)做好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残疾预防知识。

第十二条 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在开展孕前和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心理保健指导等工作时,应当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致残风险,加强临床早期康复介入,减少残疾的发生。

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部门在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时,应当针对事故、环境污染、灾害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的发生。

第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履行职责时应当收集、汇总残疾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 承担新生儿疾病和未成年人残疾筛查、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残疾和患有致残性疾病的未成年人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与残疾人联合会共享,并共同组织开展早期干预。

第十五条 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致残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公民学习残疾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保证未成年人及时接受政府免费提供的疾病和残疾筛查,努力使有出生缺陷或者致残性疾病的未成年人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服务。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监护人或者家庭成员应当增强残疾预防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残疾预防措施。

第三章 康复服务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民政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整合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机构(以下称康复机构)、设施和人员等资源,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实行康复与教育相结合。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康复机构设置规划,举办公益性康复机构,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

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的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

第十九条 康复机构应当具有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的服务场所以及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等条件,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管理制度。

康复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为残疾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鼓励康复机构为所在区域的社区、学校、家庭提供康复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监督管理。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及时汇总、发布康复机构信息,为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提供便利,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残疾人联合会接受政府委托对康复机构及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利用社区资源,根据社区残疾人数量、类型和康复需求等设立康复场所,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康复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辅助器具配置、信息咨询、知识普及和转介等社区康复工作。

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参加社区康复活动,融入社区生活。

第二十一条 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应当针对残疾人的健康、日常活动、社会参与等需求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制定、实施康复方案,应当充分听取、尊重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告知康复措施的详细信息。

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应当保护残疾人隐私,不得歧视、侮辱残疾人。

第二十二条 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人道主义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取得相应资格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

第二十三条 康复机构应当对其工作人员开展在岗培训,组织学习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康复机构等应当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学习掌握康复知识和技能提供便利条件,引导残疾人主动参与康复活动,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应当予以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费用予以支付;按照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并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的给予医疗救助。

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

国家多渠道筹集残疾人康复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实施高于国家规定水平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措施。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机构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机构给予资金、设施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

第二十八条 国家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纳入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

第三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辅助器具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单位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人员的待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在培训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人员予以倾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形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执业活动,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未履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残疾预防义务,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用人单位还应当依法承担救治、保障等义务。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7篇

在实施服务器虚拟化之后,灾难恢复系统是否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呢?虚拟化对企业灾难恢复的方式会产生巨大影响。2008年,赛门铁克公司曾经针对全球大型企业的1000名IT经理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35%的企业的虚拟服务器没有包含在灾难恢复计划之中。更糟糕的是,并非所有包含在企业灾难恢复计划中的服务器都会被备份。企业用户必须认识到,在实施服务器虚拟化之后,必须对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做较大改动。

两年前,VMware就推出了用于灾难恢复自动化的产品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旨在实现灾难恢复过程的简化和自动化,确保用户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将数据中心从崩溃中可靠地恢复过来,而不是花费几天的时间。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与VMware Infrastructure配合使用,可以帮助用户降低灾难恢复的复杂性,同时削减成本。包括EMC、HDS、惠普、IBM、Lefthand Networks和NetApp等在内的许多存储厂商都已经支持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领先的存储复制功能。

零干扰备份

美国飞康软件公司近日了针对VMware虚拟环境的备份加速工具――HyperTrac Backup Accelerator for VMware Consolidated Backup (VCB)。飞康公司针对VMware环境的HyperTrac技术可与飞康NSS存储虚拟化与资源供给平台相结合,为VMware虚拟环境带来更加完整的数据保护及灾难恢复功能。

飞康VCB工具使得飞康NSS强大的功能可以更好地融入到VMware架构中,不仅能够提供针对虚拟机的无任何影响的VCB备份,而且使虚拟存储环境享有更多高级的存储服务功能。通过飞康HyperTrac技术实现的VCB零干扰备份,在为虚拟机提供高性能备份的同时,消除了备份窗口。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整合服务器,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实现按需部署等,但同时也对数据备份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artner存储技术及策略研究副总裁Dave Russell表示:“将备份处理从虚拟的生产服务器上卸载下来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搭建一个与生产环境相同的简单备份环境,将生产环境的备份负荷转移到这个备份环境中,可以保证虚拟服务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VMware Consolidated Backup是利用虚拟快照技术抓取虚拟机的磁盘副本,并指派给备份服务器以完成备份操作。但是,磁盘快照与指派的动作增加了VMware ESX主机的工作负荷。飞康针对 VCB的HyperTrac Backup Accelerator利用飞康NSS强大的存储虚拟化功能,在不改变VCB工作流程的前提下,再创建一台专门用于处理备份的ESX主机,同时利用飞康的TimeView将磁盘副本指派给备份服务器,轻松地将备份工作负荷从生产服务器上分离出来,确保了虚拟环境的日常运行不会受到备份影响。这种方法不仅优化了备份处理过程,还有助于实现大型VMware架构的整合和扩展。

美国飞康软件公司全球行销副总裁江志祥表示:“将飞康HyperTrac技术应用于VMware平台,可以将VMware ESX主机上的虚拟机快照负荷从生产环境中分离出来,不仅消除了对主机的性能影响,也使得效率最大化。”

提升灾难恢复能力

Double-Take公司推出的基于软件的复制解决方案GeoCluster,可以更好地支持Windows Server 2008中的故障转移功能和基于Hyper-V的虚拟化应用。Double-Take的解决方案能使客户在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中移动、保护、恢复并灵活使用数据。

通过扩展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和数据中心版)的集群能力,GeoCluster增强了额外的数据保护功能,提高了灾难恢复能力,并可在不同站点间提供持续的数据和应用接入。随着微软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的,IT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快速移动和故障转移功能,在不同Hyper-V主机间移动虚拟计算机。每个有许可证的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和数据中心版都拥有此项能力,以及扩展的虚拟化使用权。通过添加GeoCluster,各企业用户即使无法接入存储区域网络,也能对Hyper-V工作负载进行集群。此外,使用GeoCluster,企业不仅能在一个数据中心内移动虚拟计算机,还能将虚拟计算机移至集群的任一节点。

第8篇

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虽然已经是家喻户晓,是一项我们长抓不懈的工作,但在我们即将送走忙忙碌碌的XX年年,如何继续将年的计生工作在五一路北社区中开展得有滋有味,使之更加出色,是需要我们深究的。我们五一路北社区年计生工作的工作思路。

一、领导重视,加强队伍建设

社区书记亲自抓、负总责;计生干部具体抓、放手干。加强计生协会班子、楼组长、信息员、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带领这些班子、队伍人员不断学习党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新政策和新规定,不断充实和提高我们的业务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做到具体工作有人抓、大事小事有人管,使协会工作得到正常开展,使我们的服务能真正让群众得到满足和满意。

二、创新机制,提供宣传服务

随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避孕节育服务拓展到包括孕产期保健的生殖健康服务,以及开展婚育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宣传工作。我们利用社区中的大小会议、各种阵地向群众宣传党对计划生育的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发挥社区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社区协管员与楼组长、志愿者及信息员队伍,采取形式多样、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根据广大育龄人群的需要,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做到特殊对象有计划生育宣传员送资料上门、普通群众通过宣传栏获取信息。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青春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使社区居民科学掌握了计生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意识有所增强。

三、勤于走访,实际服务群众

人口计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复杂,工作量大。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每当社区中有人家结婚,或有新生儿出生,都要登门拜访。一来摸清信息,便于管理;二来联络感情,便于开展工作;三就是送上社区居委会的一番关爱。把最新的计生政策、把婚育新风宣传到他们,给她们送去生殖健康、科学育儿、产后保健、避孕选择等知识手册,相信对于这样的走访、这样的温馨服务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

四、定期验证,关注流动人口

根据街面房多、出租房多、流动人口多的三多特点,我们要把这作为社区创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开展每月一查,每季度一核对的计生普查验证工作。为了方便流动人员做好计划生育,我们要不定时地把计生宣传资料、避孕工具送到他们的手里。另外准备组织1-2次便民服务活动,设立计生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让流动人员享受与户籍人员同样的服务。

以上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思路,群众的需求度和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尺子,我们要在优质服务工作方面有所新的突破,以满足现时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需要。

2

为了贯彻国务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个《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议和通知》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的利益问题。使我们广大的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政治上有地位,人格上有尊严,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平等、参与、共享”的文明社会的权利。根据市残联年的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特制订了中福社区年的工作计划。

一、康复工作:根据残联康复部的工作计划的要求积极的配合残联的各项康复工作,在原有的康复工作中基础上达到创新、巩固和提高。把办证残疾人的康复档案全部建立起来完善年的康复档案的填写工作。对低视力、聋儿、白内障等残疾人做好摸底工作及时上报给残联好对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积极的做好残疾人的用品用具的供应工作。掌握他们所需求的各种用品和用具,及时的汇报给残联经行配置。并且和市三院联系争取在助残日到来之际对全社区的残疾人经行一次大型体检工作。对个别残疾人有针对性的介绍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二、就业工作:积极配合残联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掌握好本社区的失业人员,一旦有就业机会,及时向他们提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并配合好残联和各个部门对残疾人经行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残疾人都能有一技之长,才能扩大就业面。鼓励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从业。针对我社区的盲人多的特点和残联积极配合开展“盲人按摩妙手兴业:的二期工程。

三、宣传文体、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助残日活动争取在社区搞好两个新颖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积极配合残联做好第四届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残疾人运动会的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人才及时上报给残联。市残疾人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在信息化建设中积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博客的撰写工作及时的把社区的残疾人活动和工作情况发表在博客上,及时准确的做好残疾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做好社区残疾人活动的手写记录和影像留存工作。积极准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报表。不定期的打电话给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的工作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组联工作:设立协会组织,建立协会制度,把志愿者队伍更加完善帮助所联系的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好的服务与残疾人。结合、维权、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就业等项工作,宣传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团结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作用。建立健全残疾人档案及残疾人康复、维权、就业等服务记录。

五、残疾证的办理工作:积极的做好残疾证的办理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公开的办证的原则,按着上级的文件要求进行办证把好第一关的工作。积极做好残疾证发放的善后工作。做到每发一例残疾证,就及时的录入一例档案,并且做到内容详细、准确。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本着“创新”“巩固”“提高”“完善”的方针积极的做好和完成年的全年工作计划。

3

为了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促进管理服务工作社会化、正常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现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认真学习各级政府办公关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本辖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本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加强管理,做好退休人员服务工作

1、规范基础管理对新进社区退休人员,我们将做到及时上门走访,及时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证》。并通过入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摸清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健全各类基础台帐,完善各种信息数据,做到数字不重、不漏、不错,科学准确,并及时输入计算机。进一步规范工作活动记录,按照统一要求,做到各项工作和活动记录详细,归档合理。

2、养老待遇认证

把社区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供养直系亲属领取生活费的资格认证工作,作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到辖区内资格认证一个不漏、不发生一起冒领行为。继续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和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协助企业退休人员家属办理丧葬补助金和供养直系亲属手续。

3、组织党员活动

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退休人员党员政治思想工作,发挥退休人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为社区建设再作新贡献。

4、开展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现有文体资源,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经常性地向退休人员开放。做到各项文体活动年度有计划,实施有方案,事后有总结。加强对退休人员自管小组的指导,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各类文体活动。

5、做好医疗服务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组织退休人员到指定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在退休人员中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体检人员及时发放健康手册,完善退休人员健康档案。

6、坚持走访慰问

对重病住院、家庭重大事件、死亡的,进行及时走访慰问,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在重大节日如敬老节、春节等,要对辖区内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对特殊群体如残废、特困等家庭、人员做好分类花名册,对他们要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或电话问候,做好动态管理,即使调整信息。

7、完善自管小组

第9篇

一、指导原则

(一)灾害发生后,在辖区属地管理、多部门合作的原则下,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一支由行政管理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组成的妇幼卫生工作队伍,并确定负责人。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受灾情况和灾区妇幼卫生工作及服务需求进行快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制定灾后妇幼卫生应急救治及恢复重建计划。

(三)利用灾后可利用的资源,迅速有效地恢复妇幼保健服务的基本功能。

(四)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上级汇报受灾、评估及工作进展情况,并指导下级机构开展相应的工作。

(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和评估,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实施内容

(一)快速现场评估(详见附件1)。

1.妇幼卫生资源评估

(1)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房屋、设备、药品等的受损情况。

(2)现有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功能状况。

(3)现存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能力状况。

2.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当地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儿童的人口数及伤亡情况。

(2)现存育龄妇女的生育及生殖健康状况、孕产妇孕周及健康状况、儿童健康状况等。

(3)现存妇女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婴幼儿的喂养状况。

(4)水源、环境卫生及食物供应情况。

3.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后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坚持合理布局、高效运转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需要,又要着眼于今后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现有妇幼卫生机构或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1.设置原则

(1)妇幼卫生服务点的设立应与安置区内的综合医疗点相结合,妇幼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应与临时医疗卫生机构或战地医院的设立相结合。

(2)在安置区内,每3~4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点;每15~20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3)妇幼卫生服务点覆盖不到的地区,应设立流动产房。

(4)妇幼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点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2.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功能

(1)妇幼卫生服务点

•正常分娩;

•产前检查和筛查孕产妇危险因素;

•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的转运;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保健;

•计划生育咨询、提供避孕药具、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术等计划生育服务;

•儿童保健及免疫接种;

•妇女、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健康教育;

•收集上报服务点辖区内妇幼卫生相关数据。

(2)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除具有妇幼卫生服务点的功能外,还应具有:

•实施剖宫产等手术助产技术;

•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高危儿(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

(3)转诊原则

•妇幼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诊治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应及时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诊前,应进行初步处理;转诊时应派具备初步急救能力的医师护送,并携带相关病情资料;

•对每位孕妇均告知发现危险因素后应联系的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联系方式等;

•对不能就诊的孕产妇,应及时派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会诊。

3.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设备和药品(详见附件2)

(三)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

1.组织当地居民或志愿者对危重孕产妇和儿童进行转运或集中管理。

2.利用当地广播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多种途径,开展妇幼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产妇及儿童危险症状的识别;心理支持;母亲及儿童营养,特别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食品安全;妇女经期、孕期、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的预防;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性及家庭暴力的防范等。

三、预防保健要点

在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基础上,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孕产妇和儿童营养、卫生及心理指导。

(二)确保孕产妇及儿童能够获得充足、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保证孕产妇和儿童的营养需求。

(三)对所有6个月以下的婴儿,均应鼓励纯母乳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确保喂养用具和水源的卫生。

(四)加强儿童免疫接种。

(五)妇女生殖系统卫生保健及妇女常见病(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预防。

第10篇

【关键词】 人工流产;重复流产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意外妊娠、优生或疾病等原因而采用手术方法终止妊娠[1]。人工流产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而人工流产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为了保护女性健康,针对原因来预防和减少人工流产,对我门诊362例流产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于我门诊行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孕妇362例,年龄17~45岁,妊娠40~70 d,胚囊10~50 mm,分析以上患者的孕娩史和避孕史。

1.2 方法 术前对调查对象常规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及胚囊大小,行分泌物和血常规化验,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详细了解婚否及孕娩史、避孕史及流产原因。

2 结果

2.1 婚育史 362例流产患者中,未婚妇女168例,已婚妇女194例,经产妇150例。

2.2 流产原因 348例因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而非意愿妊娠,带节育器或节育器脱落妊娠5例,B超提示胚亡6例,先兆流产或不全流产3例。

2.3 流产次数 行一次流产176例,行2次及2次以上流产186例,首次妊娠即行流产128例。年龄小于18岁9例,产后6个月行人工流产9例,两次流产时间间隔少于6个月为26例。

3 讨论

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并不是一种避孕方法,人工流产对人体有远期及近期的损害,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子宫穿孔、出血等,远期可能有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均能危及到我们的生殖能力。为了保护生殖功能,共同承担起计划生育的责任,营造“科学避孕,远离人流”的健康社会氛围,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3.1 加强流产危害的宣教 正确认识流产对身心的危害,规范流产广告的内容,不能因利益驱使而弱化流产的远期和近期并发症,改变人们对流产的认识。

3.2 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性和生殖健康的话题仍很敏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狭窄,获得知识的正确性无法保障,获得知识的可靠途径依靠专业的咨询机构,而现在却缺乏专业的机构适时地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宣教能覆盖的人群主要针对的是已婚女性,而对未婚女性基本为空白,随着婚前的增加,为未婚女性提供生殖健康服务不容忽视。

3.3 重视流产后的后续服务 因人工流产数量多,而计划生育部门医务人员相对少,医患沟通减少,导致医疗服务仅能解决本次流产的问题,不能提供可靠的术后避孕措施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的部门应转换观念,做好术后健康指导和避孕知识的宣传,降低流产率,尤其重复流产的发生,本病例组即有26例患者在6个月内行两次流产,有9例在产后6个月内行流产,对产后和流产后的避孕措施宣教并未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要比单纯的流产手术更有深远意义。

3.4 重视男性在生殖健康中的作用 因人们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和对避孕药的担忧,或者因为二者的禁忌证,使成为安全和有效程度较高的避孕方法,而安全套的有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男性的积极参与,男性在维护生殖健康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维护生殖健康是男性和女性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11篇

社区康复是全方位、低成本、广覆盖、又能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性的康复工作。就中国农村实际来说,开展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实行社会化工作方式,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

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关键是组建三大工作网络,即: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和工作服务网络。

组织管理网络是农村社区康复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农村社区康复实现社会化工作方式的根本保证。省、市、县、镇要成立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市、县领导小组的组长由残联分管领导担任,乡镇由镇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在市、县残工委的康复办公室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推动社区康复工作。

技术指导网络是农村社区康复的技术和业务指导(监督)机构。它由残联康复中心、卫生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专业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农村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康复员培训、康复员康复训练工作的管理(监督)等工作。省、市、县残联可以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社区康复指导中心,乡镇依托卫生院的计划免疫网络建立起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省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全省社区康复技术和业务指导。市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社区康复员培训、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康复需求服务资料的整理,以及全市的农村社区康复技术和业务指导工作。县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筛选确定服务对象、挑选康复员、指导管理乡镇社区康复指导站,以及残疾人康复需求表格的整理分类和季度上报工作。乡镇社区康复指导站负责检查、监督、指导家庭康复员的康复训练工作,收集、整理、归类、上报残疾人康复需求报表,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登记新发现的残疾人资料。

工作服务网络是为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的具体工作运行机制。它以乡镇为中心,依托卫生部门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又称计免网络)组成两条工作路径:一条是由指导站-村委会,指导站-乡村医生,指导站-卫生院科室(外科、妇产科)多渠道组成的残疾人社区康复需求上报运行路径。另一条是由指导站-家庭康复训练点,指导站-社区(个体医生)康复训练点,指导站-卫生院康复训练点组成的实行按劳计酬的康复训练路径。

把农村社区康复纳入乡镇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计免网络),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组建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月报制度。

就目前乡镇基层残联来说,残疾人康复工作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无业务人员,无机构。二是无技术资源的支持(包括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残疾人康复需求底子不清,对象不明。为此,我们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建立社区康复指导站,解决技术指导资源和业务机构问题。

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来解决乡镇没有专门社区康复业务指导机构问题,即通过当地政府发文规定,依托乡镇卫生院计免组建立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把卫生院的计划免疫组(指导站)变成乡镇残联社区康复业务指导机构。指导站与卫生院计免组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运作。镇残联理事长兼康复指导站站长,计免组的组长兼康复指导站的康复指导员。康复指导站受乡镇残联和卫生部门的领导,卫生部门负责指导站的人员、场地、技术,残联负责劳务费用。康复指导站既是社区康复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机构,又是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三项工作内容:一是每月检查、指导、监督康复员康复训练工作。二是每月整理、汇总、统计上报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报表。三是填写康复服务记录,登记新发现的残疾人资料。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月报制度,逐级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残疾人康复需求月报制度,即将康复需求表格发放到村委会、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外科和妇产科等有关科室,有关科室每月将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登记上报到乡镇社区康复指导站。社区康复指导站每月将残疾人需求情况进行汇总、分类、整理报告给乡镇残联理事长(站长)。乡镇残联对能完成的康复训练,由乡镇残联干部、村干部、康复员等开展康复服务工作;对不能完成的康复训练,经材料整理上报县残联,由县残联组织开展康复服务工作;对还没有条件完成的康复服务工作,上报市残联,由市残联开展康复服务工作。这样,全市形成一条逐级上报康复需求和开展康复服务的工作链,使社区康复服务需求清楚,工作内容明确,各级残联的康复服务工作有的放矢。乡镇康复指导站的劳务费用由市、县两级残联按乡镇辖区残疾人总人数,人均3元补助给乡镇康复指导站。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劳计酬,由康复员直接上门开展康复训练。

社区康复训练是农村社区康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很难完成的一项工作。主要由于乡镇能够提供的康复训练资源缺乏,家属的康复意识淡薄,家长难于抽时间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康复员直接上门服务。具体做法是:

首先,挑选康复员。各县(区)、乡镇残联应根据康复训练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就近服务”为原则挑选康复员。康复员必须与乡镇残联签订好聘用合同,确定好劳务报酬。劳务报酬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康复员实际负责康复人数的多少来确定。

其次,培训康复员。康复员应在市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或卫生、教育的培训机构)进行分类康复训练技术培训。培训机构对康复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发给《康复员上岗证》和《初级康复员结业证书》。

第三,进行康复对象的首次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康复对象应到市级(有条件的可在县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进行首次评估,建立训练档案,制定训练计划。训练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康复员保管,作为训练方案,一份交社区康复指导站指导员,作为检查训练效果之用。

第四,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康复员应根据训练计划上门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必须一个小时以上,同时做到家长同训。训练结束,康复员应填写《康复训练卡》和《康复日记》,陪训的家长(属)在卡上签名确认。

第五,检查评估,发放劳务费。每月月底,康复员必须将康复对象和《康复训练卡》、《康复日记》带到社区康复指导站进行检查、评估。指导站检查评估后,签名确认。镇残联根据康复指导站的签署意见,按合同规定的劳务费和实际工作时间发给劳务报酬。

第12篇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决定明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一决定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支持举措。

 

7月20日,国家卫健委回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有关问题解答。

 

一、优化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简称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二、三孩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目前,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建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作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对三孩生育政策作出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将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法律政策衔接,依法组织实施。

 

在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决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作出的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施行前生育三孩的,可按修改后的法律认定。

 

三、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取消计划生育了吗?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仍然是计划生育。中央《决定》赋予了计划生育新内涵,即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改革服务管理制度,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四、今后还有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吗?

 

中央《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五、对之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三孩的,是否还征收社会抚养费?

 

已经依法作出征收决定并执行完毕的,应当予以维持;已经作出征收决定但尚未执行完毕的,已经征收部分不予退还,未征收部分不再继续征收;尚未调查或作出征收决定的,不再受理、处理。各地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强宣传解读,稳妥有序地推动工作落实。

 

六、如何建立健全人口服务体系?

 

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抚幼养老功能。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七、如何办理生育登记?

 

夫妻生育孩子的,实行生育登记,按规定享受妇幼健康、优生优育等服务。生育登记既可以在户籍地办理,也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优化办事流程,实行网上办理、跨省通办。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是科学把握出生人口态势,精准提供妇幼健康、优生优育等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八、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是什么?

 

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包括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五项制度贯穿孕产期服务与管理全过程,以“重预防、守底线、强责任”为核心,从制度上保证孕产妇安全,并对不同风险的人群提供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服务。

 

九、对孕产妇如何进行妊娠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按照《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作出明显标注。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有哪些举措?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卫办妇幼发〔2017〕40号),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区域组织管理、机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以及服务能力、设施设备配备、人员配置和工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加强各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组建区域急救专家组,强化转运、用血等重点环节保障,畅通转诊救治绿色通道,提升临床救治能力。

 

十一、如何保障新生儿安全?

 

建立健全危重新生儿救治协作网,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会诊、转诊网络。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保障,密切产儿科协作,加强人员培训培养,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和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强化新生儿健康管理,强化孕期、产前、产时和产后优质服务,保障胎儿和新生儿健康。

 

十二、在防治出生缺陷方面有哪些措施?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强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强化婚前保健,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协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促进早筛早诊早治。做好出生缺陷患儿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工作。

 

十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包括哪些措施?

 

一级预防是在婚前、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婚前保健、孕前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致死、严重致残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对出生缺陷患儿进行救治康复,预防和减少儿童残疾。

 

十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包括哪些服务项目?

 

自2010年起,我国启动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服务,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目前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实施,所有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均可免费享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十五、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哪些病种?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卫生健康部门根据需要对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进行调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资源、群众需求、疾病发生率等实际情况,增加本行政区域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

 

十六、如何建立健全托育服务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

 

将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市地级行政区为单位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发展智慧托育等新业态,培育托育服务、乳粉奶业、动画设计和制作等行业民族品牌。

 

十七、如何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支持家政企业扩大育儿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的幼儿。

 

十八、“十四五”婴幼儿托位数建设目标是什么?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托位数列为20个主要指标之一,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目前的1.8个提高到2025年的4.5个。

 

十九、“十四五”期间预计增加多少个示范性普惠托位?

 

“十四五”时期,实施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工程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容项目,支持150个城市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二十、在生育休假和生育保险方面有哪些举措?

 

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二十一、之前的计划生育家庭还能享受有关待遇吗?

 

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

 

二十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扶金标准如何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动态调整。自2011年以来,先后四次调增扶助标准,目前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特扶金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0元、450元。

 

二十三、如何构建新型婚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