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知总结

初中地理知总结

时间:2023-01-21 22:40: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知总结

第1篇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精神,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认真组织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皖教基〔2019〕4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考试工作的通知》(皖教基〔2019〕207号)要求,为切实做好2019年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结合淮南市实际,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试办法

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时间,全市统一组织实施。

(一)命题

考试命题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发展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标准中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各学科命题的具体原则和要求见《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二)考试科目和分值

1. 2019年九年级学生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理科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学科合卷共计150分,物理与化学学科合卷共计150分,合卷科目的答题卷原则上不分开印制。体育与健康60分,理科实验操作15分,信息技术10分,地理15分、生物学15分。

2. 2019年八年级学生(2017级入学七年级学生),均须参加今年由全省统一组织的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其中生物学5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参加今年全市统一组织的考试,分值为10分。成绩的计分办法以2020年淮南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文件为准。

3.2020年所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含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纳入全省统一安排,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三)考试方式

2019年九年级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实行纸笔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纸笔开卷考试,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资料。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019年九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和九年级学生中未参加八年级时全市统一组织的地理、生物学考试,以《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20初中生物学、地理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教秘基〔2019〕16号)有关要求为准。

2019年九年级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2019年九年级体育与健康及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具体内容和办法等,按照《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淮南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德〔2019〕3号)和《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通知》(教秘仪〔2019〕7号)等有关要求确定。

2019年八年级学生地理实行纸笔闭卷考试,生物学实行纸笔闭卷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验操作考试为必考。信息技术实行上机考试方式,信息技术考试办法另行通知。

听力残障学生,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纯音听力检测结果为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40分贝〈HL〉的情况下,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报市、县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备案,可免试外语听力。听力免试后外语成绩折算方法为:考生外语考试成绩=考生外语笔试项目成绩×外语总分值与笔试项目分值的比值,2019年免试听力考生的外语成绩=考生外语笔试项目成绩×1.25。听力免试具体申请程序和要求由市招办确定。

(四)考试时间

体育与健康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4月至5月进行。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九年级考生信息技术学科考试时间为5月11日-12日;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中未曾参加八年级地理、生物学统一考试的考生参加我市单独组织的地理、生物学考试时间为5月18日上午。2019年八年级学生生物学、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在6月17日下午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间为5月18日-20日。全省统一考试科目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八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为6月17日后一周内完成,考试形式为分场上机考试,每场30分钟,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和考试场次等由市招办统一安排。

二、考试报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由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应届毕业生由就读学校组织集体报名,历届生或同等学力者,到市、县设定的社会报名点报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根据本人意愿,可在淮南市就读学校报名参加考试,也可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在外省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淮南市学生,自愿回淮南市报考的,回户籍所在地县区教育考试部门设立的社会报名点报名参加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的具体办法见市招办《关于做好淮南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淮招办〔2019〕1号)和《关于做好淮南市2019年八年级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淮招办〔2019〕4号)。

淮南市初中学生报考实行网上报名,并按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要求采集身份证号码等准确信息,建立健全考生电子档案。淮南市报名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由市招办将考生报名有关信息(试卷用量、听力磁带数量、考点安排)按考务细则的要求,于5月15日前报送至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第2篇

客观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地理学习不连贯

初一、二年级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初三年级停开地理课,造成知识传授的“断层”。高一学生再接触地理课时,许多基础知识生疏甚至遗忘,更有甚者连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都不具备。

第二,学生心理、教与学模式的巨大差异

首先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春期、青春后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心理型向理论型发展;其次学习方法差异大,初中多侧重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而进入高中则转向探究理解型,初中为被动式学习,老师带学生学习,高中为主动式学习,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再次多数选修文科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学习上稍显吃力,究其根源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而地理学习正需要这方面的能力,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多数选文科的学生,天真地认为文科靠死记硬背,简单的背、记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学习方法上的转变成为文科生学地理的“拦路虎”。

第三,高、初中教学要求及教材编写差异

首先初中地理教学只面临初中结业考试,要求不高,考核知识很浅显,难度值很小,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加之初中教学现有的功利化倾向,地理早已沦为“副科”,再者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更加“弱化”、“边缘化”,教学的质和量更难保证;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是高考,且高中地理学习对基础要求很高,时间紧、任务重,加之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基础期望很高,这就与学生的现状“脱节”了。其次教材编写存在教材知识体系差异问题,初中教材删减或弱化较多内容,本来系统的知识就出现零散化,加上新课改老师的培训不到位,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偏差,使得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显得更零碎,但这些弱化或删减的内容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最后初中教材编写侧重基础性和普及性,高中侧重发展性和研究性。高初中教材编写的巨大差异造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巨大差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如何解决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断层”、 “拦路虎” 、“脱节”,最为重要的是作好“衔接”工作,此衔接分为以下六方面。

第一、基础知识衔接

基础不牢,学生听课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上课无精打采,学习兴趣下降,因此一定要“温故”而“知新”。如讲授高中必修(上)之前应复习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尤其是常用到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如蒙古、西伯利亚、亚速尔群岛、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补充经纬度的基础知识并挖深拓宽;讲授高中必修(下)应补充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及重要城市等。

第二、基本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

在初中未作为重点知识的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则显得非常重要,这部分知识需要在平时教学中适当补充讲解、练习,以防因高初中部分地理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出现学生听不懂课,做不来题的现象。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判读,等值线图判读,气温、降水图判读等。

第三、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进入高中,学生自己要主动改变学习方法,老师也应教给他们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首先高中地理学习不能简单地采用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不仅仅需要背诵、记忆,“依样画葫芦”式学习,更需要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等。知识的掌握应达到 “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其次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总量大,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容的逻辑性加强,学习密度和作业量猛增,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根据艾宾吉斯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分散学习效果优于集中学习,提醒学生易混淆知识需用练习巩固、加强等方法;再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一些问题,逐步使学生获得假设、分析、推理、论证等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同时注意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尤其是比较法的运用对帮助学生知识记忆有莫大的好处。

第四、教材内容和教法的衔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中地理教师应主动深入初中地理课堂,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深难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把握,避免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观性、盲目性,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其次在教法上注意避免“一言堂”,多学习初中地理教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知识易被学生吸收等特点。再次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教材的难度加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刚入高中的学生形象思维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讲授部分知识时,举一些具体直观的例子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带学生做实验、野外考察等。再次对于高初中教材中同一内容的学习应先了解初高中难度要求,宜将初中基础内容复习巩固,再因势利导引出高中知识学习,注意知识逐渐深化、循序渐进;如世界地形图阅读,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的传授。再次将看似孤立、零散知识成串讲解,浑然一体,以地图为载体,捏沙成团,解决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达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借助人口稠密与稀疏,分析当地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经纬度位置与世界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五、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不管在平时听课还是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带地图册随时翻阅。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识图、记图、用图、脑中有活地图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抽一定时间恶补地图知识,达到“胸中有世界”的境界,为以后地理的顺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如世界地理的学习,一般方法多让学生填写世界空白地形图,世界空白政区图,配合经纬网进行学习,多次记忆,多次练习巩固,采用顺口溜、小故事等方法记忆地名、国名、首都名、城市名等;讲授地球运动时先看书再做实验演示,再次看多媒体动画,最后头脑想象。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6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41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第4篇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思路

    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2、七年级、八年级地理教学与研讨工作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3、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指导教师领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探索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4、高三复习工作的研讨

    对高三复习工作加强策略指导,为总结推广先进复习经验,提高高三复习整体质量,本学期将在固镇二中举行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通知另发)

四、教学进度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注:如组织质量监测,将按照此进度进行。

五、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教研活动安排一览表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

——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二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三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六、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周四上午8:20—11:00  

要求:请各位教师准时参加。认真准备,积极研讨,共同提高。

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1年2月15日

查阅更多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地理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第5篇

1巧用图形教学,深剖教材

尤其是在初中地理的新教材中,图形的“地位”明显提高,已经由原来的“附图”荣升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图形与文字的排版结合也更加多种多样。比如在新教材中,除了多种地图之外,还有各种统计图、示意图、曲线图、柱状图、景观图、表格类图等等,直观形象且生动活泼,既符合了地理的学科特点,又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爱看图的这一心理特点,依据教材中的图形内容,采取图形教学,深入剖析地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教师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深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地理事物中各个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教学生们学会认图、读图。以地图为例,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讲解,第一是看地图的标题,一目了然地了解地图的属性,知道地图要表达和展现的主题是什么;二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地图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地图标题、图例、注释进行思考,看地图的内容,并从地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图》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进行看图、学图、理解图“,观其图、知其地、求其理”,从而了解到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特征,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差异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总结中国的地理特征与规律。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画画图,比如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比较柱状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其的动手能力。总之,图形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通过读图、用图、绘图,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会用地图、善用地图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2开展活动教学,活用教材

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另一亮点就是“活动内容”的板块得以增加,为学生们的课堂讨论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学。第一,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进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提问“(1)看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图中,陆地和海洋等温线有何分布规律?(2)陆地等温线为何曲折?而海洋等温线比较平直?(3)海水的运动形式?(4)洋流是如何形成?其分布规律如何?(5)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布是什么?等”。学生们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进行共享。第二,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情景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与规律。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气温与气温的分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用一句有名的新疆谚语,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进行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经过学习和思考之后,学生们自然会发现: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夏季高温干旱少雨,冬季十分寒冷,广泛的沙漠分布,植被偏少等,这些地理特征导致了新疆早晚气温温差较大,也就出现了谚语中的现象。总之,活动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音乐诗歌导入、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知识小组竞赛活动教学等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很好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集整理信息、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

作者:罗德君 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峨胜实验学校

第6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地理教育;生活化

前言:教育生活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关于教育和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以及陶行知等均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其本质都是要将教育和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起来[1]。近年来,在学科核心素质理念的推动下,人们对于教育生活化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研究以初中地理教育为例,对地理教育生活化展开了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對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无论是地理课程,还是对学生都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从地理课程这一角度来看,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能够更加突出地理教育的实用性。这主要是由于初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均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如天气预报、地理方位等等。从学生这一角度来看,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会进一步激发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外,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2]。因此,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二、现阶段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素材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引导等等,进而导致教育生活化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3]。具体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是地理教材,然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现象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少;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解和记忆为主,对于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度和重视度均不够;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总之,目前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生活实践素材的挖掘并丰富理论知识

为进一步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应加强对生活实践素材的挖掘,进而丰富初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实际教学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与教学有关的生活素材的准备。以夏季风和降水的关系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南方洪涝灾害和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素材展开教育。例如,以交通工具选择为例,可让学生自己制定出行路线,并说明缘由的方式,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注重创造生活化情景有进一步实现教学生活化

在推进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和丰富是十分必要的。创设生活化情景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以初中地理关于经纬线的知识为例,教师为让学生形成空间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可通过“环球旅行”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并进行换算。同时,每道一个国家,邀请学生充当导游,以向大家介绍经纬度,国土风情等等。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又如,教师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可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如选择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以某地为例,让学生观察气温冰花、风向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关系等等。

(三)积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

为促使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尤其是应引导学生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生活资料,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同时,也可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方式,如观察某一现象,并进行及时的记录,然后与同学进行分享等。又如,教师可通过将自己假期旅游的照片,给学生分享,让学生观察并学会辨别其中的天气、风向以及气温等等方式,来激发并指导学生对自身现实生活的观察,从而掌握地理知识。

(四)加强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度融合。为此,应加强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太阳与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一天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太阳的不同方位进行提问。对于能够从本质上分析现象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如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而对于仅仅看到表现现象的学生应给予纠正,如太阳是自东向西运动的等等。

结论: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必然会成为重点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各初中学校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本研究认为为促使初中地理教育走向生活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活实践素材的挖掘并丰富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创造生活化情景有进一步实现教学生活化,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限时生活进行观察,更应加强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从多角度出发,方能促使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冯利奎.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6(10):125-127. 

[2]龙翔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相关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9):132-133. 

第7篇

一、针对新课标要求打造新颖课堂

初中地理科目作为基础教育的副科,在整个课时安排方面,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地位,经常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个时间段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地课这门学科的兴趣,地理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从一开课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传授教材内容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渴望。例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通过精彩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法、运用猜谜引导学生思考法、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解析法、图片导读法、游戏互动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入听讲与互动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把握关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包括一些关于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图像都是比较繁杂的概念,而且比较抽象,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规定,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新出更多的教学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将教学内容概要化、图像化(地图化)、趣味化,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开发学生潜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教学方法。

1.模块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成几个模块,逐一解决问题,层层递进。比如在讲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长江》时,可设计成“知长江—爱长江—颂长江—忧长江—治长江”几个模块,由了解长江—歌颂长江—忧长江—我为长江献计策四个层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跳跃性较大,但教学空间往往比较小,这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空间小的问题,使繁杂和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课件,从感官上感受地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这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无法通过书面完全理解,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地球公转、自转和昼夜变化的动画,学生通过对动画课件的观察,从各个感观感受并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五带的景观图片。传统的教学形式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图表对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展示,这样的形式比较呆板,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活化图表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讲我国的水系图时,用不同的颜色,依次闪现长江、黄河、珠江等。讲中国政区图时,也可以逐项变化闪动各省区,使静态图活化并呈动态化。谈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酸雨等问题时,用计算机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影响,植物在不断枯萎,水被污染,鱼类数量不断减少乃至绝迹等制作成漫画式动画,这样的教学形式除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之外,还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动手动脑,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多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师生进行互动,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

4.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讲述“土地资源”保护时,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行业人士(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出对策、出高招,学生兴致盎然。又如,学习“交通”时,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铁路运输队、公路运输队、航空运输队、水路运输队,探讨各自所代表的运输方式的优点、缺点,用角色的视角发现“课本知识”,用“心”体会。

5.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当中。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传授地球自转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泡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认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变化,感受时差变化的特性。

6.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往往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游戏结合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各种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学到地理知识,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例如:传授“经纬网的定位”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简单就能解决了难以通过书面图表理解“经纬网定位”这个知识点的难题。在教学形式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兴趣和积极性。

7.创设情境,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传统的课本中表现的非实物性课程进行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较多的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地理事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静与动、虚与实之间转换,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既有化虚为实的功能,又有交互功能,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8.采用合作学习法,即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一些比较简单内容,其次进行合理分组,并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职责分工,最后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阅读教材—落实基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七个步骤。初中地理老师采用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归纳总结优质的板书,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

一、差异教学法的内容

差异教学既是一个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对于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一些学者作了研究,苏格拉底是最早对差异教学思想进行实践的人,我国的陶行知先生也对学生说过让他们摘他们能够得着的桃子,这句话所说的教学理念就是差异教学法,还有黎世法教授提出的异步教学法,尤其是华国栋教授对差异教学所阐述的含义:它是指老师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别学习并努力满足这个需要,使学生在他们自身知识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差异教学看重的是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它正在探索让存在差异的个体能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用不同方法,使学生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学习。差异教学的含义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在地理课堂上建立知识情景;第二是它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多种表现形式,给学生的课堂任务要有一定难度;第三是它很注重师生互动,以此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第四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成绩时尽可能多元化。

二、差异教学发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差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面进步。该方法以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为落脚点,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依靠合作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的实质是把学生个体的差异当成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把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知识,使学生独立思考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但这里要指出的是小组人数对教学效果不起决定性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情境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还有协助引导教学的过程。初中地理课上,小组教学的优点是在整体授课教学中很多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它都能实现。例如,小组教学情景中,教师能很方便的使学生对课堂讨论和别的课堂活动都能积极地参加。同时,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对教学过程的一些建议与想法反馈给老师,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加深对理论概念的记忆。小组教学法既可以帮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交际、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小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不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设置好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完成。小组教学和大班讲课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对知识的讲授与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对学生的分组越合理,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越合理,小组教学就越容易获得成功。总结在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不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这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在课堂上传统教学方法是对全班学生使用一种方法,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就会造成他们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这需要老师在差异教学法中找到更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差异教学的理念还需要大力推广,这就对地理老师与战斗在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不遗余力的采用差异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叶小香单位:江西省于都市天润实验学校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地图 读图方法

现代社会对文盲有了新的定义,不会看地图、用地图的人也算是文盲。读图、用图能力成为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方面,学生更不应该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现在莆田市初中地理会考考试中,读图综合题分值增加到50分。如果学生不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将会在这一类题型中造成过多的失分。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在读图、用图中存在的问题,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地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在2010年5月进行,在本校的初一年段选择8个班进行调查。由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上独立完成,发放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通过调查,我发现有65%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有15%的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另有20%的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一般。另外,7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最大的障碍是读图题,84%的学生认为七年级上册的读图题很难。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86%的学生很少使用地图,有14%的学生能较多地使用地图。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目前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尤为薄弱。原因在哪里呢?

1.学生和家长对地理不重视。

当前,一部分初中生家长只看重语数英成绩,忽视地理。他们认为只要到会考复习的时候,背一背地理《探索中考》就可以过关了。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学生上地理课的效率比较低,自然不会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读图基础知识欠缺。

这一部分学生可能认识到学习读图的重要性了,但是因为读图基础知识的欠缺,不知道读图的方法,所以对读图“一知半解”,自然就不会读图分析问题了。

3.学生的读图思维能力差。

七年级的“地球与地图”、“世界的气候”这些内容一直是很多学生的死穴。很多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一遇到经纬网就不知所措,碰到“地球运动”就晕,甚至很多初中生毕业了还分不清野外的实际方向。另外,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观察和分析地图,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4.教师忽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很多老师可能只关注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文代图”、“以教代学”。如部分老师在分析读图题时,仍然实行的是“填鸭式”教育方式,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从表层获取信息,然后由教师总结、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仅仅是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训练,而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很少,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多数学生的读图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读图。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读图的顺序,要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先后顺序阅读地图。一幅地图,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

如教授“中国金属矿产地的分布”时,应该指导学生从读图名开始,了解这张图展示的是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其次熟悉金属矿产的图例,如铁、金、铜、铝土、稀土等金属矿产的图例;最后读正图。但是矿产地有那么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矿产地。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较著名的矿产地即可,如辽宁鞍山、本溪和海南石碌的铁矿,山东招远的金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湖南锡矿山锑矿和水口山铅锌矿等。其中江西和湖南的两个矿产地还要结合位置来记,江西德兴在北,大余在南。湖南省锡矿山在北,水口山在南。

2.析图。

析图就是去寻找地理差异的原因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比如我们针对我国盐场的分布提出几个问题:“(1)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85%集中在北方盐区?(2)长芦盐场为什么是我国最大的盐场?(3)海南莺歌海盐场和台湾布袋盐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著名的盐场?”只要学生抓住“晒盐的条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个人的地理技能。初中阶段一些比较难的图,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自己去绘图,如“世界的海陆分布”、“长江水系简要示意图”、“黄河水系简要示意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等。下面着重介绍“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教学。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用圆圈绘出主要铁路干线的起讫点,标明起讫点城市,然后用直线连接成为铁路干线,标明线路名称。先画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最东边的一纵,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并标出直辖市天津市,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为京沪线。再画其他几纵铁路。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向铁路干线,再到东西向铁路干线。最后,让学生找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最后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培养了动脑动手的能力。

4.填图。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适当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填图不但可以复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知识,如海陆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人种宗教分布等,而且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讲,我会在课堂结束前留5分钟给学生,让学生先认真熟悉一下课本原图,然后关上课本,完成《导学练习》中的读图题,我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印象比较深刻,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5.用图。

我们学习需要地图,生活和工作更需要地图,学习地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地图,因此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比如复习的时候,如果学生能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复杂的地理事物和文字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记忆。二是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用交通图选择便捷经济的运输路线,确定旅游观光路线等。

总之,只要重视地图能力的培养,通过长期的读图、析图、绘图、填图和用图,多看图,多练图,在平时带着问题读图,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海霞.地理教学应注重地图技能的培养.青年文学家,2009,(10).

第10篇

关键词:学习观念;地理课堂;课堂有效教学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地理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初中地理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地理课仍然是不被老师、家长、学生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地理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江西地理高考模块分别是:必修部分的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选修部分的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六(环境保护)。必修一当中一些系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和规律一直贯穿在高中地理之中,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高一阶段地理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今后两学年的地理教学做准备。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

1.学习观念转型

教师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把原先思维中基本概念,哪怕是一知半解的概念作为基础,让学生尝试接受高中系统地理模式,使其逐渐适应高一地理学习。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地理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原来地理是副科转变为地理是高考科目,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地理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

2.考试观念转变

考试观念对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很大,是否属于必测、必考的科目直接关系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了解到高中地理学科考试在文科中是必选科目,考试成绩能否达到B级以上直接影响其是否被本科学校录取。即使是理科同学,也必须要参加每年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普通类考生,成绩需要达到C级以上。初中生进入高一之后,对地理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转型

初中地理的教课形式和应试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于造成部分学生轻视课堂学习,只是把它作为“学科调味品”。有的地理课堂甚至于被其他科目占据,老师、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一下,因为在学生看来地理可以不看、不记、不理解,考试时在书本上找一找即可,使初中地理课出现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现象。

高中地理课要求学生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会思考、会探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问几道“我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注重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

学习地理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如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地理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前的考试要求。如:了解、理解《江西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把握每一课的要旨,使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重点、难点适宜。2.重视课堂,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可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课一开始就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艺术表演,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独特的方式以吸引学生。如: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开端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3.适量的作业与测试。高一地理学科保证学生每天有15分钟的课后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如制作地理小报、自绘地理漫画等。以达到巩固知识,适应高考的目的。4.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自我反思,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后记可以让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并不断改进。5.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开展“教师合作”。“教师合作”有利于发挥教师整体功能,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施教,实施教学过程的通力合作,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引导教师进行合作教学,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的整体功能。通过“资源共享”使全组地理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前言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跨领域、知识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性和社会科学性的基本特征,是较适合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非基础学科缺乏足够认可和重视,造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因而如何有效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是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点课题。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和教学任务的统一性,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式的积极态度,最终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现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

要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关键之一,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填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巧计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等,并认真思考知识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地图并认真掌握和吃透整个地图,遇到质疑应努力思考,并与同学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得不出答案时再积极向老师提出质疑,直到切实掌握所授地理基础知识为止。例如,在讲授《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时,可采用图文有效结合的指导方式,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围绕着识图、读图、问图、析图的环节加以展开,讲授东南亚的范围、位置时,应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东南亚政区图”,准确确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具体方位,然后在地图中指出东南亚所属的十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毗邻,并特别说明印度尼西亚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认真解读和分析亚洲区域地形图,明确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南纬10°和北纬25°,明确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并连带说明从古至今东南亚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多元化,教师在实施较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关键点,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短片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新课标人教版“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一文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阐述近年来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实际增减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踊跃阐述自己对于当前人口迁移情况的具体看法,这时教师开始播放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对于图片中标注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展开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从而引申为世界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在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条件下,不仅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不断强化课堂内容的多元化

由于各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和连带性,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识,应该学会勾画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样自然可以将单调的地理课与美术课的教学因素相结合,通过粗略构图而准确掌握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用不同色彩的画笔做好标记,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自由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达到调节教学常规和规范教学内容的作用,以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在初中课程结构的整体安排上,地理学科往往被安排在下午,下午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和精力不集中的不良时期,整体课堂会呈现沉闷、压抑的不良局面,这时可以在合适时间插播一段音乐,例如,在进行《印度》一节课程的讲解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曲与印度相关的歌曲《天竺少女》,这首歌是电视剧《西游记》中体现西方国度民族风情的歌曲,将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作为引入点,由此提及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即为《西游记》中讲述的天竺国,进而对印度国家作进一步阐述,这样将音乐元素融入于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中,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四、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文科类的学科学习多通过背诵和记忆实现的,然而初中地理学科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知识范畴,但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从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来逐步实现,居于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因此,要迎合新课改的新趋势,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教学模式的变换和革新,必须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引和组织的重要作用。评价整堂地理课是否高效的根本标准,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积极踊跃阐述自己想法和观点、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提出质疑并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将新授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主要在于不断变换和革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组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

一般对于地理复习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复习课的学习不会注重对于全部知识点的全面讲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结合教学参考书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实际评价要求,严格掌握复习中的准确定位,对于新课标要求未涉及的内容要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确保复习课达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师要全面掌握整个教材的具体内容,抓住地理课程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认真分析和总结地理知识结构中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内在关联,明确地域间的差异特征,并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确定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例如,在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同纳入一个复习板块,并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讲述两个不同区域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具有什么差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关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及实际分布情况,一些重要名称必须反映到地图上,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六、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效统一

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趋势下教师应充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全面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有效统一的教学模式。

七、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

初中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认知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最基本工具,然而要想获得更为充足和广泛的地理学科知识,掌握更多的地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基础知识,这也是夯实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随着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当今较多的地理知识都充分融入到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数据信息之中。就当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来看,品种和分类也是较为广泛的,像中国地理杂志及地理报刊文章等,都能从不同角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地理学习基础材料。通过教师对于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应做好随手笔记并记录心得。这种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能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八、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组成结构,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有效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巨振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时代青年:教育,2012,(2):127.

[2]杨州.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67.

[3]李培刚.论新课改下如何借助地图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A,2012,(7):132.

第12篇

在课堂外,你会发现除了临考前会有学生在晚修等课余时间集中问问题,其余时间很少发现学生主动来请教。课下很少预习、复习、做相关的练习题。没有地理学习计划,也极少自主补充课外知识。在每个章节学完之后,很少有学生进行有关地理学习的归纳总结。地理常识薄弱。

地理课程在难度上并不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但是为什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此低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笔者从以下角度尝试找出原因。

一、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学科的部分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中已经有所涉及。但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突击背一背即可得高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阶段适用,但在高中,尤其是在高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点已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中得以证实,这部分学生在难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且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知识没有理解而感到学习吃力。还有一种类似于上述情况,就是学生们习惯将地理划归文科类学科。作为文科类学科的知识,大家都认为多背、多记就能学好,所以往往是一开始不重视,等到想学时又因知识断层而跟不上,感到地理难学。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有些学生总是将地理看成“副科”或者认为自己以后选择读理科,无须学好地理。由于态度的不端正,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然后把原因归咎到地理太深奥、难学。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非智力因素。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要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可。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也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3.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在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背、记,搞突击,而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和“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只要找到它们内在的连接点,学会横向、纵向衍生知识,就能更全面、更轻松地学好地理。